首页 优秀范文 采购监督管理机制

采购监督管理机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28 17:01: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采购监督管理机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采购监督管理机制

第1篇

新制度的实施,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新制度促使医院构建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就是组织和协调医院的资金运动,处理医院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其任务表现为:规划和筹集资金,科学配置资金资源,安排和控制资金的使用和耗费,提高资金利用效果,考核和分配医院的经营成果,正确处理医院与各方面的关系。随着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医院财务管理越来越重要。为做好医院财务管理,探索一套适合医院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至关重要[1]。新制度的实施为构建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新制度规定医院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要求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置。医院的财务活动在“医院负责人及总会计师领导下,由医院财务部门统—管理”。而旧制度的规定是:医院的财务活动在主管院长或总会计师的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新制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是将“主管院长”改为“医院负责人”。医改方案规定“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在法人治理框架下,医院的院长和高管层将成为职业经理人,使政府与公立医院院长之间形成一种委托关系。完善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应当是:理事会+院长负责制。理事会是核心,由医院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代表组成,负责医院的战略管理及重大决策;院长由理事会选聘并且向理事会负责。管理层是由一名行政负责人和一批职业经理人组成,对理事会负责,受理事会监督,管理层的主要职责是对医院的日常运营活动(如行政、财务、医卫生经济研究2013年3期总第311期疗、人力资源等事务)进行管理,通过整合资源以有效执行医院的政策。因此,基于我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考虑,在新制度中将“院长”改为“负责人”。

二是将“在主管院长或总会计师的领导下”改为“在医院负责人及总会计师的领导下”。这样的修改一方面在于强调医院负责人在医院财务管理上的责任,另一方面在于强调总会计师在医院财务管理上的作用。

2.建立健全医院内控机制

新制度增设“财务监督章,要求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性:要求医院设置合理的会计岗位,要按事设岗、按岗设人,做到职责分明、相互制衡,保证会计系统控制的有效实施,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同时要求医院财务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这些规定有助于医院建立规范、科学的内部财务控制机制。

3.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规划机制

规划机制是指利用财务方面的各种历史资料以及其他信息,对医院一定期间的财务活动进行科学预测,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并根据财务决策的结果,编制整个医院的财务计划,用来指导和控制未来的财务活动。新制度要求医院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规划机制,因此在医院决策中,财务分析与决策信息将会得到管理者的重视。

4.开展财务分析,控制过程与结果

新制度对医院的财务分析作了明确规定,设置了六类财务分析指标,要求医院对预算管理、结余和风险、资产运营、成本管理、收支结构、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这些规定将促使医院必须做好财务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医院的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全面评价医院的经营状况,改进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医院财务的过程与结果管理。

5.开展业绩评价,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新制度在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产管理、政府财政资金管理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将医院财务管理同绩效评价结合起来,并作为实施奖惩的基础。这要求医院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利益、制度、责任和权利约束机制,实现医院的良性运转。

二、新制度促进医院加强预算管理

旧制度在医院预算管理方面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财务预算没有提升为医院全面性管理行为,在大50多数医院中,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管理行为;二是医院预算不全面,仅强调编制收入与支出预算,没有上升到全面预算管理;三是缺乏对预算执行、预算调控和预算考评等环节的管理内容,使医院预算管理大多流于形式。

新“医改”方案明确要求严格预算管理。为此,新制度明确了“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地方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同时对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财政部门以及医院等管理主体在预算编制、执行和核定收支方面职责作了规定。新制度有关预算管理的内容较旧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强调了预算的完整性、全面性和严肃性,并新增了预算管理要求、预算审核、决算报表、分析和考核的内容。

由于新制度于2012年在公立医院刚开始实施,对于医院预算的编制与评价尚无运行的资料可以对比。因此,只能结合对医院的调查及新旧制度的对比变化,从定性的视角来分析新制度对医院预算管理的影响。从我们对200所医院的调查看,有92.63%c的被调查医院认为新制度有利于医院加强预算管理,不同等级医院的认知基本一致。说明新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克服医院预算编制走过场、敷衍了事等弊端,对于完善医院预算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1.实施预算管理有助于规范医院管理行为

预算是医院管理必备的、基础性工作,是医院实现预定期内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的方法和工具。新制度强调预算的严肃性,要求医院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预算一经批复,一般不作调整,医院必须严格按照预算的内容执行,并且要评价、考核医院的预算执行,将预算的评价结果同绩效评价结合起来。因此,新制度将会约束管理者的个人行为,改变过去“拍脑袋”办事的做法,促使医院建立规范、协调的医院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医院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2.加强预算管理有助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预算是医院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预算管理,可以明确医院的运行目标:通过医院目标的层层分解,把目标细化、落实,可以把医院整个医疗、科研、教学过程监控起来:通过将目标与实施效果进行对比,可以使医院管理者掌握管理所需的信息,了解医院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与改进,提高管理与决策水平,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预算管理有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新“医改”要求医院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行科学管理。预算是医院实施绩效管理的基础,是进行员工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医院的绩效考核有三个层次是医院运营业绩的评价,二是科室的业绩评价,三是对员工个人的业绩评价。通过实施绩效评价,将期初预算确立的医院业绩目标、科室业绩目标、员工业绩目标,与实际执行的结果进行比较,就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由此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绩效,以减少差异的发生。

4.预算是实现医院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

由于医院资源的稀缺性,医院必须经过慎重权衡现在和将来可以配置的资源,并决定人财物资源在各部门、科室使用的种类和数量。资源分配的原则是针对医院运营目标进行最优化配置。因此,要实现科学、合理的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必须借助于医院的预算。

5.预算是实施监督与控制风险的重要工具

新制度要求医院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在医院的诸多风险中,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授权风险是主要的风险,以预算为中心的控制,比较刚性,有助于形成有效的控制决策体系。通过编制预算可以初步揭示医院下一年度的预计经营情况,根据反映出的预算结果,预测风险所在,并预先采取风险控制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预算管理是医院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的有效工具,新制度要求医院加强财务监督,因此通过预算管理可以迅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医院日常的经营风险。预算目标的制定为医院员工、科室医疗活动提供了衡量的标准,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预算还为管理者提供了参考框架,指导医疗活动、提供控制活动的标准并且进行相应的授权。

6.预算可以有效提高效率,降低医疗业务成本

通过预算可以加强对医院收入与成本的管理,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有效降低成本。预算中设定了收入支出的配比数量,通过执行预算,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同时还能使员工树立成本节约意识。

7.国库财政支付制度改革,促使医院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1998年我国明确提出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拉开了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大幕,目前改革路线日益清晰。近年来,我国已陆续启动和推进了各项有关改革,如部门预算制度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等,建立了政府采购制度及绩效评价制度等,基本构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预算管理体制框架。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无论是基本支出,还是项目补助支出,都必须根据医院长远或阶段性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突出工作重点等资金需求来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三、新制度促进医院加强成本管理

新制度重点强调医院应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并且规定医院应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对照目标成本或标准成本,采取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方法及时分析实际成本变动及原因,把握成本变动规律,提高成本效率。新制度规定医院应建立健全成本定额控制管理制度、费用审核制度等,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限制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支出差异,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同时规定医院应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管理办法和措施,按照预定的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从我们对200所医院的调查结果看,有的被调查医院认为新制度会促使医院加强成本管理,克服以前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讲,新制度对医院成本管理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促使医院重视成本管理工作

成本反映一所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技术服务水平,是决定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竞争性要素,是医院实施管理的基础。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活动所耗费的人、财、物等资源需要得到补偿,这是医院持续运营的基础,假若医院的耗费得不到补偿,医院将会产生亏损,长期发展下去,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医院的医、教、研活动以及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新制度必然会使医院重视成本管理工作。

2.促使医院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系统

新制度要求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必将促使医院完善成本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是指在成本方面的指挥和控制组织体系,通常通过四个基本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来实现成本管理的职能和使命。一是成本组织机构,医院的成本组织机构应安排所需的管理职能,配置相应的人员,按照其职责和权限,并在工作过程中明确相互关系和活动接口,确保有效沟通和密切配合。二是程序,包括成本管理的目的、范围、职责、权限的分配和工作程序以及形成的记录等。三是过程,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系统,包括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管理体系过程。四是资源,指凡是能被利用的物质(包括人员、医疗技术、设备、药品材料、设施、资金等,医院应保证成本管理所需的资源条件,用较小的必要的管理成本来替换较大的不合理的成本,通过科学合理的资源使用来不断降低医疗成本,有效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

3.促使医院加强成本分析与控制

成本分析主要是运用成本核算对象所提供的信息,通过同行比较和关联分析,包括对成本指标和目标成本的实际完成情况、成本计划和成本责任的落实情况,上年的实际成本、责任成本、国内同类型医院的平均成本水平和最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导致成本目标、计划执行差距的原因,以及可挖潜的空间,把握成本变动规律,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4.促使医院加强成本考核和奖惩

成本考核和奖惩是把成本的实际完成情况与应承担的成本责任进行对比,考核、评价目标成本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其作用是对每个成本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降低成本上所作的贡献给予肯定,并根据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奖励,以稳定和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对于缺少成本意识、成本控制不到位、造成浪费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处罚,以促其改进。

四、新制度促使医院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医院的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医院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医院的财务风险贯穿于医院运营的整个过程中,风险类型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医院风险形成的原因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国家宏观经济状情况、政府卫生政策等变化;内部原因主要有医院管理混乱、医疗技术质量下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等。医院财务风险是现代医院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剧,医院风险也在加大,这就对医院决策层和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风险意识,监督和控制财务风险。新制度对控制医院财务风险作51了制度要求,必将促使医院从以下方面来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1.新制度促使医院完善风险管理系统

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取决于医院是否具有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有助于医院提高风险管理与控制水平。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在预算管理、成本核算、财务控制与监督等方面都有了严格的制度规定,必将促使医院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系统,以防范财务风险。

2.新制度促使医院强化财务风险意识

新制度明确要求医院设置风险管理指标。这将会促使医院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遵循风险收益的原则,医院各部门、各人员,特别是医院的决策层和财务管理部门人员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到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也会促使财务管理人员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具有对财务风险敏感、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

3.新制度规定医院筹资范围与渠道

新制度规定“医院原则上不得借入非流动负债,确需借入或融资租赁的,应按规定报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和财政部门审批,并原则上由政府负责偿还”:并规定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指标和借款具体审批程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域举办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这一规定对于公立医院的筹资渠道与范围作了明确界定,有助于规范医院的经营行为,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4.新制度对医院对外投资作出规定

新制度规定对外投资是指医院以货币资金购买国家债券或以实物、无形资产等开展的投资活动;并规定医院应在保证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对外投资,投资范围仅限于医疗服务相关领域。旧制度在投资范围方面规定可以投资于“其他单位或院办独立核算企、事业单位的投资”。在投资资金方面,新制度规定医院不得使用财政拨款、财政拨款结余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新制度下,医院的对外投资范围、投资资金构成及权限都有了明确的界定,有效规范医院的投资行为,从制度上确保医院避免对外投资风险。

5.新制度要求医院全面、真实反映医院资产负债信息

新制度要求医院实施“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要求医院全面、真实反映资产及负债情况,如在报表体系中增加了现金流量表,要求基建账的数据并入医院“大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折旧、摊销,固定资产按照净值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规定医疗风险基金提取、坏账准备与核销、资产管理等。这些规定一方面确保管理层可以全面系统、真实地度量医院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也使医院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减少医院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财务风险。

6.新制度有助于医院提高财务决策水平

第2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重构

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内部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与重构,这样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会计管理体系作为企业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重构显得更加迫切,并且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构建必须要符合企业整体管理的大方向,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财务会计管理体系重构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

1.在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会计工作者要将活动的经济性作为重要的内容,从企业经营决策中获取有效的财务信息,并为下一步企业经济活动制定科学化的会计策略,然后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要构建自主经营,稳步发展得到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要充分体现出财务会计人员的主体地位,要明确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品资本投入,这样才能够凸显企业优势,在这环节中会计与财务的参与是不可被忽视的。

2.财务会计人员是构成企业管理体系的要素,企业需要明确岗位职责,将工作体系中不同的环节与任务落实到位,保障财务会计岗位运行的稳定,这样久而久之财务会计人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会提升,进而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动力与支持,完善创新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好处之一就是提高财务会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发展。

3.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重构不仅仅能够有效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也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正是因为会计人员在企业财务中所占据的位置非常关键,因此其素质也必然与企业发展相互联系,目前我国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财务会计人才,企业越是发展,对于这种人才的需求量就越大,所以积极开展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重构,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整体队伍的建设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4.财务会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是符合市场法律规律,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重构的过程中,企业应对外部挑战的实力也会提升,企业预测风险的能力也会提升,这是新时期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了解认识到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之间的重要性之后,能够体会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继续改革的迫切性,为了能够更加符合时展的规律,促进企业的发展,积极进行财务会计管理体系重构是非常必要的。

1.财务会计管理与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系重构,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企业现代管理制度与财务会计管理之间的关系,具体进行如下分析:

首先,企业内部管理与企业风险管理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其企业风险与财务会计管理不可分割,企业内部管理不当,必然会导致企业风险加剧,造成经济损失。

其次,企业内部包括企业风险、经营效率以及经营效果等方面,所以说企业内部的影响范围广,作用大,内部财务风险的控制基本依赖于企业内部。

最后,一旦企业出现财务问题,必然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降低,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提高等众多问题。

综上所述的种种问题都直接影响这企业内部管理的开展,企业财务风险与企业内部管理是相互联系的关系,同为企业服务,财务风险是目的,企业内部是手段,财务风险的规避离不开企业内部。

2.具体措施分析

(1)赏罚分明,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有效性。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必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而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重构首先明确的一点就是管理上的有效性,只有确定了这一点才能够保障管理人员的行为是符合企业管理大方向的。而赏罚分明实际上最为直接的作用就是帮助那些管理意识落后,素质不高的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并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而对于那些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鼓励与奖励,是对他们能力上的肯定,也是激励他们继续努力的策略。

(2)健全会计各项法律法规,保障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有效发挥。许多的企业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扮演着偷盗者的角色,他们不断膨胀的对金钱的欲望使企业的财务监管形同虚设。所以建立健全相关的财务监管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立法部门和政府的有关部门还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保障财务管理更好的进行。笔者在此有如下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其一,制定规范时候要以当事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以考量,对于其犯下的错误针对性的进行惩罚,而不是一锤定音。其二:有关执法监管部门要加强执法意识,认真执法,公平、公开、公正,执法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打击违规操象,严厉惩处违法人员。同时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也亟待提高,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串通一气,共同牟取不法利益的行为。

(3)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财务风险。加大企业内部各项会计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是提高会计人员行为约束力的有效手段,会计人员的行为得以约束和管理,才能够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现会计信息的优化配置。众所周知不正确的会计信息必然会增加市场风险,阻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而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企业,企业财务风险与市场风险紧密相连,首先稳定外部市场环境,能够有效促进内部财务风险的降低,而会计制度作为一种行为约束的准则,能够有效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4)增强审计监督,进一步完善会计控制制度。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审计监督力度的不断强化,也是促进会计及制度控制的重要方面,具体来说,企业中会计工作组织结构必须要进一步明确,理清会计业务中相应权限工作岗位的职能,建立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制定体系,从而有效控制一些违法行为的出现。然后,针对企业财产实物以及价值进行整合管理,会计部门不仅要将监督反映企业经营价值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心,而且也要通过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实物管理相结合,及时准确的对两者差异进行分析调查,将不利差异或错误扼杀在摇篮中。外部审计与内投标也为企业节省了较多的资金。

三、结束语

不管市场经济如何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只不过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应该对财务管理进行适当的调节和改变,从而使其能够更加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并配合企业制度的各项要求,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通过大量的实践分析能够发现,我国近些年来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构建高素质的财务会计管理队伍,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动力,必须要坚持贯彻,认真落实。(作者单位: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页岩炼油厂)

参考文献:

[1] 李雅瑾.也论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完善[J].民营科技.2010(10)

[2] 张源.探索国企会计管理体系的创新方案[J].经营管理者.2013(26)

第3篇

【关键词】 医院质量监管;管理机制;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344-02

1 引言

根据我国于200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我国医院的医药管理、医疗卫生管理等多个方面都需要进行改革和提高。基于医疗服务卫生是医院的灵魂,医务人员有责任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而且医院的质量监督问题已经引起我国人民的广泛关注。故而医疗服务卫生的完善刻不容缓。

我国法律规定,医疗服务卫生问题信息公开,社会多方都可以进行监督,并且对各行各业的人的监督行为保持鼓励。这一系列的规定都表明我国下定决心要整改医疗服务卫生所存在的问题。故而医院方面也应全力以赴,保证医院的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2 对现有模式及现状进行分析

目前我国医院的监管模式是外部和内部监管。而传统的管理并不是这样,传统意义上的质量监管比较重视终末检查,但是对基础环节的关注不够,导致出现问题。

目前医院的内部监管缓和了这一点,它将质量监督与质量管理分隔开来,两个部门分别负责不同的部分,使得相互促进,更加高效。但是这种体系的结果是比较极端的,还有可能会造成组织更加低效。医院权利的运行制约和监督对这些体系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对于我国目前的医院内的权力制约来讲,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第一,我国公立医院由于国家拨款不足等问题导致有可能在医疗设备和药品的销售过程中出现收费等贿赂行为,同时也忽略了对医院质量的监管。第二,我国各医院未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落实存在问题。第三,我国对部分领导干部的规章制约不足,且自律意识不够,权力集中等问题,最终导致出现不良问题。这些医院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出现问题,严重影响着医院内部的监管,使得内部监管不能有力执行。

外部监督主要在于医保、供方监督、社会监督等。这些方面的监督相对于内部监督而言还是比较有力的。这些监督行为不受其他权力干扰,是真正能够反映人的意志的监督行为,故而更应该加强外部监督。

3 改善建议

3.1 引入医院内部质量监管机制

基于医院质量管理模式要促进医院的发展,那么此模式就必须要经过深思熟虑来决定,并且需要审视过去着眼未来。对内部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的引入须兼顾内外因素。在对医院的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强制力量来对相关规定进行完善和执行。所以医护人员必须意识到,此外力作用是有好处的,是有利于促进医院的发展的,有利于医院的质量监管水平的提高,和医护服务水平、医药管理水平的提高。

与此同时,引入医院内部质量监督管理机制还应该注意一些需要规避的软肋。在自我监管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监管不力。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自我监管往往不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导致监管不力。其二,监管过程中会因为思维定势而造成“虚监”的情况。所以仅仅只依靠自我监督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由医院各个层次的人互相监督,构成检查网络,借助规定等外部力量做好监理工作。

3.2 合理设置机构,适当分解领导干部的权力

对于我国社会各个阶层来讲,权力过于集中的结果都是不好的,经常会因为这一点儿出现腐败现象。故而必须依靠对监管机制的完善来进行强制管理,确保权力不会过分集中,以至于可以使得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正常运行不受干扰。若是存在权力较为集中的重点部门,就要加强监督,以防止权力的滥用。以药品的采购为例,药品的采购过程需要足够的透明度,首先要保证药品市场足够规范,不会出现假药的问题,其次也要控制采购药品的成本,以免造成贪污事件。如果想要做到这些,对于监督的加强则是必不可少的。

3.3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对于监督部门来讲,其职能是律赋予的,就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来完成。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等项目的监察首当其冲,必须做到加大力度,狠狠打击不法行为。对于突出问题的解决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让社会人员对医院的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调查汇总,对医院的突出问题进行解决。其二,信息的透明公开工作应该尽力做好。对于医院系统来讲,信息的透明与公开可以使得很多借机从中捞钱的行为得到遏制。其三,医院内部的管理力度也要加强,其审计、财务的监督力度不可放松,对医院中的各类收支情况做详细的登记和管理,加强监督,也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医院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4 结语

目前来讲,我国的医院质量监督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都有待于一一解决。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我国必须进一步完善法律规定,以及医院要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来进行强制监督和管理。只有以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强有力地遏制很多不法行为,才能真正提高医院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马丽春.如何提高医院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1):13-15.

第4篇

关键词:政府采购预算;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存在问题机制思考

中图分类号:F8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12-0086-03

一、问题的提出

政府采购预算是指采购机关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行政任务编制的、并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政府采购计划。政府采购预算是事业行政单位部门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基础,是政府职能部门监督各个采购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资金使用是否合理的依据。《政府采购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负有编制部门预算职责的部门在编制下一财政年度部门预算时,应当将该财政年度政府采购的项目及资金预算列出,报本级财政部门汇总。部门预算的审批,按预算管理权限和程序进行。

构建规范的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机制,是规范政府采购工作、提高政府采购效率的必要前提,也是政府采购不断成熟的重要标志;能有效的规范财政支出管理,节约使用财政资金。降低政府采购的成本,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采购中滋生的腐败,为满足预算单位、社会团体履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海口市政府采购中心是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的集中采购机构,成立于2004年,随着政府采购量逐年增长,政府采购范围的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原有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政府采购工作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不断完善政府采购机制,更好地节约利用财政资金,为预算单位提供高效服务是本文探讨的目的。

二、海口市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 预算单位对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不重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是实施政府采购的源头性工作,对政府采购的宏观监管起着决定性的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而一些预算单位对政府采购还不太了解,对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重视,认识不到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是扩大采购规模、节约采购资金、提高采购质量、促进政府采购工作规范化运行的有效手段。有的单位在编报政府采购预算时不经过研究和讨论,任意想象虚编政府采购项目;有的漏报或不报属于政府采购的项目;有的在编报采购项目时。任意扩大政府采购资金计划,采购预算与实际采购计划差距较大,采购预算无法执行等,

另外,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形成了自行分散采购习惯,认为编不编政府采购预算无所谓,预算归预算,执行归执行,等到需要采购时再打报告调指标也不迟,造成实际采购过程措手不及,迫使监管部门及采购机构弃公开招标为竞争性谈判或单一来源,要么改集中采购为部门采购、自行采购。这些行为影响了政府采购形象,也使采购机构承担了因采购预算编制无计划性和随意性而产生的矛盾和压力。

2 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规范。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对编制采购预算不够慎重,使采购预算没有可操作性。有的编了部门预算没编政府采购预算。有的编了全单位的采购预算,却没有编到详细的采购项目,简单地照搬财政支出预算。采购预算有金额没具体项目。有的简单地摘录采购项目,缺少采购预算金额等现象。这些不规范的预算编制,使采购预算丧失操作性,给监管部门和采购采购执行机构造成了不应有的麻烦。

3 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资金进行的采购没有纳入政府采购预算。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资金包括预算单位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政府间捐赠资金、单位自有资金、贷款、事业性收入等。这些资金来源和资金数额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很多预算单位没有按正常的程序,将政府采购的项目编到采购预算中,而是将这些使用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资金的采购进行分散采购,使政府采购的项目缺乏监督,很容易滋生腐败,使《政府采购法》丧失严肃性。

4 国库集中支付网络系统中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系统缺位运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我国财政支出改革中的“三驾马车”之一,它与部门预算改革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是相互制衡和相互制约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包括有预算指标管理、用款计划管理、用款申请管理、账务处理等多个功能模块。政府采购支出作为公共支出管理中的一个主要功能模块,也包含在国库集中支付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网络系统中。海口市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工作一直在坚持不断的摸索和不断完善,但整个采购的监督管理和采购业务流程还是停留在手工操作和纸质传递阶段。因没有明确的年度采购预算,没有建立网络系统,而是每次采购一个项目,都走一次审批,非常繁琐,采购工作离规范化、科学化标准有很大差距。而国库集中支付网络系统中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系统没有起到多大作用,系统监管严重缺位。

5 政府采购资金的拔付形式多样,资金监管困难。从采购资金拨付的方式来看,目前政府采购资金拨付存在多种方式。预算内部分有从国库拨付给采购人基建账户或基本账户,然后再从这些账户支付给供应商,极少部分也有从国库直接支付给供应商。预算外和其他的资金则由财政或单位账户从各个专户拨付给预算单位账户或支付给供应商。多种拨付方式存在许多弊端:一是重复和分散设立账户,导致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实施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督;二是拨款环节多,大量资金经常滞留在预算单位,降低了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率;三是预算资金使用随意,容易滋生腐败现象,挤占、挪用难免发生。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制度,以上做法显然不符合采购资金实行国库直接拨付的要求,不利于规范政府采购资金收支管理。

三、完善海口市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是我国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金财工程”中关于实行阳光财政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海口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就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海口市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1 规范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海口市财政部门在编制下一财政年度部门预算时,可以按照海南省政府规定的采购目录和标准,同时下达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表式和口径。然后在一上和二上时,对政府采购预算进行审核,归口业务科室应对有关主管部门报送的政府采购预算按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审核,重点审查采购项目的必要性、采购资金来源及采购数量和配置标准等,经审核汇总后,再送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科进行审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科应对所涉及的政府采购目录、采购类型、技术参数及配置需求、参考单价的合理性等进行审查,并返回归口业务科室;归口业务科室将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科审查后的政府采购预算修改汇总后送预算管理科;预算管理科审核、汇总、平衡后,编制成年度市级政府采购预算,作为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与部门预算一并按规定

程序报批。年度市级政府采购预算按规定程序批准后,与批复的年度部门预算一并通知各部门、各单位。

2 编制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实施计划。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实施计划,是指预算单位依据经批复的年度预算,对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按照项目构成、资金来源、使用单位、采购数量、技术规格、使用时间、采购组织方式(集中采购或分散采购)、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资金支付方式(国库直接支付、授权支付)以及交货时间等其他事项的实际需求情况而编制的实施计划,以作为采购具体实施操作的计划,预算单位编制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部门集中采购项目的实施计划。报市财政部门备案,抄送集中采购机构。

3 加强政府采购工作宣传和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培训。预算单位对政府采购的认识和重视不够,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采购预算的编制宣传和培训,在每年编制年度部门预算前,财政部门要组织预算单位进行学习和培训,对年度采购预算编制要求、节点、表格、文字说明等要进行明确要求,使预算单位在编制采购预算过程中不出现漏报、不报、不合实际的错报等现象,从而减少采购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麻烦。

4 把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资金进行的采购纳入政府采购预算。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货物、服务和工程的活动,都应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其中,财政性资金由财政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资金组成。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资金相对于预算内资金其来源较分散、难掌握,并带有不确定性,在主管部门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预算单位往往易于忽略。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资金也属于财政性资金,《政府采购法》对其有明确的规定,缺少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资金的政府采购预算是不完整的政府采购预算。只要是财政资金配套的采购项目,都必须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如果不把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资金编入年度政府采购预算,那么采购执行就变得零散,不能统一,更谈不上采购的效率和节约资金,《政府采购法》也成为一纸空文。

5 实现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系统与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有机统一。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也是金财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电子化政府采购是政府利用信息技术,确立公共部门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一种采购形式,核心内容是打破传统采购方式的时间和空间障碍,增强采购信息透明度,实现信息互享,从整体上提高预算资金安排的效率与可行性,为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各相关人员提供便利。海口市要从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入手,利用现有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执行系统,逐步建立起监督管理与采购操作执行的管理网络,实现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系统与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有机统一。将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和操作执行融合一体,实现部门预算、采购监督和采购操作执行电子化同步实施的网络化管理。

6 规范政府采购资金的拨付形式,监管好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政府采购资金是指采购机关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时支付的资金,包括财政性资金(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和与财政性资金相配套的单位自筹等其他资金。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是指财政部门按照政府采购合同约定。将政府采购资金通过银行直接支付给中标供应商的拨款方式。

海口市应当将预算内、预算外财政资金均进行政府采购的预算编制,并且统一包含进部门预算大本,使所有的财政收支都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和监督范围。在这种管理体制下。除预算内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外,预算外资金、其他资金通过现有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即预算执行系统)和预算外资金清算银行统一管理和集中支付也就成为可能。但此支付方式的前提是必须将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资金均存人预算外资金清算银行的清算专户。

第5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物资;采购;效能监察

一、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作用

1.1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实施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有利于贯彻执行物资采购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统一储备,统一结算”的基要原则,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1.2降低采购的供应风险

实施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可以促使企业物资采购工作有序进行,并提高各个环节的运作效率,优化部门管理,有利于降低采购供应风险。

1.3保障采购的关键环节

实施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采购行为,防止出现管理漏洞,同时还能杜绝暗箱操作,确保企业效益、预防腐败,大大降低了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率,它是采购关键环节的有力保障。

二、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要点

2.1物资供应体制的监察

关于物资供应体制,常见问题表现为:某些企业集中采购的程度不高,特别是上市非上市分立运作之后,大多企业往往倾向分散采购,非上市部分所需物资委托上市集中采购率比较低,而且没有明确规范上市与非上市部分相关联的交易。监察要点:需要监管“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统一储备和统一结算”的物资供应管理体制。

2.2计划管理的监察

关于计划管理,常见问题表现为:许多用料单位没有严格按照要求编报需求计划,而且提报计划存在随意性大、不准确的现象,降低了计划的准确率,从而无法及时供应;另外,大部分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不按照要求编制采购计划,经常陷入超储、积压、浪费等不良状态。监察要点:需要监管物资需求计划、物资采购计划,以及计划与采购岗位的分设。

2.3供应商管理的监察

关于供应商管理,常见问题表现为:大多数企业喜欢办理二级供应商网络,而且这些二级供应商的选择和准入程序都不规范,缺乏不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有的企业甚至继续与总部通报处罚过的供应商进行业务往来,扩大了中间商采购、网络外采购的比例,指定供应商时,往往由设计、使用、技术等形式决定。监察要点:需要监管供应商的预审资格,以及供应商的考核。

2.4采购方案的监察

关于采购方案,常见问题表现为:采购方案操作规程不合理,总部集中采购物资时,大多数企业进行越权自行采购;针对需批量采购的物资,许多企业喜欢分散对外采购,忽视批量采购规模的优势;尽管某些供应商网络已经建立,却没有在网络内进行采购,即中间商选择的比例高;供应商预选中,设计指定、技术指定、使用指定采购的现象层出不穷。监察要点:需要监管采购模式,以及供应商的选择和审批。

2.5网上采购的监察

关于网上采购,常见问题表现为:网上采购的补录现象严重;不管是网上,还是网下采购,常常出现重复审批现象;应当上网采购的物资,即没有真正上网采购;企业已提报网上采购订单,过期而未编制询价方案、询价书、未录入合同等,导致网上垃圾成群。监察要点:需要监管网上采购率、网上业务处理及时率,以及网上业务处理方式。

2.6采购方式的监察

关于采购方式,常见问题表现为:针对总部组织集中采购的物资品种,大多数企业不按协议价格来执行;招标采购时,极易明招暗定、虚假招标;招标程序也不够规范,招标过程趋于形式;招标评分不合理,主观分值偏大;标底价的测算不准确,再加上许多投标供应商存在恶意报价,以及询比价采购预选供应商蓄意串联,不良现象倍出。监察要点:需要监管协议采购、招标采购,及其询比价采购。

三、供电企业物资采购效能监察措施

3.1建章立制,有效监督

3.1.1监督招标投标环节。监督招标投标环节,检查招标对象是否合乎规定,是否严格审查投标人的资质,是否存在排斥潜在投标人、规避招标、明招暗定等不良现象;检查招标文件有没有标明项目技术、投标要求等,内容是否合法;检查评标专家库的建立及维护是否合乎要求;检查评分标准是否科学,过程是否严谨,选择中标人的选择是否严格按照评标办法。

3.1.2监督物资采购价格。监督物资采购价格,建立物资价格执行情况听证会制度,完善物资价格收集预测和监督管理机制。关于新产品的定价,需要将产品成本作为依据,供应商必须提品成本构成详细信息,从而核定新产品价格。监管采购价格时,需要通过查询定价过程及相关资料进行检查,防止出现超出采购指导价的现象,采购价格变动要合理,调整的审批程序要规范。

3.1.3监督采购质量管理。监督采购质量管理,检查是否按照技术检验质量,检验标准和办法与规定是否一致,检验报告、记录、报表等资料台帐是否齐全、规范、真实、准确;采购时是否跟踪质量,有没有追究相应的违约责任;遇到质量事故,有没有查明事故原因,是否落实责任;面对质量问题,纪检监察部门需要认真介入调查,并及时处理。

3.1.4监督供应商的管理。监督供应商的管理,检查供货厂家是否是供应商,开展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检查其加入条件是否具备条件,程序是否规范,执照、证件是否齐全,公开物资采购关键部位、重要环节的管理和监督。检查是否拥有供应商筛选、考核和淘汰的动态管理机制。

3.2强化效能监察规范操作

对于供电企业而言,优化物资采购效能监察工作,需要强化效能监察的规范和操作。供电企业一定要结合管理实际,科学规范监察流程,并制定一系列便于操作的监控措施。比如:针对效能监察工作的基本内容,像“三重一大”事项,“三重”即重要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一大”即大额度资金使用,或者是营销、物资、财务、人事等,这些重要部门必须列出具有针对性的效能监察项目和相关的监察流程和方法,特别是新开展的供电企业物资采购效能监察项目,即具体的抄核收、业扩报装、表计装接、修校轮换、供电合同等方面比较重要。

3.3提高效能监察人员素质

对于供电企业而言,优化物资采购效能监察工作,必须提高效能监察人员的素质,加强效能监察队伍建设。要提升效能监察水平,需要结合各地区供电所的特点,比如农村地区的供电所,点多面广、效能监察事项错综复杂。这就要求配备一定的监察专职或兼职人员。首先要选用政治素质较高、业务精通和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其次要认真组织监察人员参于业务知识和行业规章等各项企业管理的培训;再次要提高监察人员的业务素质,全面落实供电企业的物资采购效能监察;最后要加强监察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确保廉洁自律,遵守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禁止,并对监察人员制定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效能监察可以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效益,降低物资采购风险,它属于一种综合性的监督管理工作,能够发现管理缺陷,及时纠正行为偏差,防止违规违纪行为。对于供电企业而言,效能监察能提高服务质量,带来社会效益,产生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成长。由于供电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正面临着新挑战,急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即加强物资采购效能监察需要长期坚持。

参考文献

[1]陈霜萍.浅谈实现物资管理现代化的途径[J].时代金融,2011,(4).

[2]代家龙.关于开展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3).

第6篇

关键词:物资采购;煤炭企业;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物资采购直接关系着煤炭企业的物质供给,做好物资采购管理,不仅能够节约采购成本,而且能够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

一、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物资采购方面,缺乏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成本管理意识不强。从全国的煤炭企业来看,缺乏精细化的物资采购管理理念与模式。在进行物资采购管理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导致物资采购成本过大,物资储备、资金周转等都容易出现问题。二是在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着较多的误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物资管理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如技术装备没有配足配齐,缺乏专业的物资管理人才,从而就会影响物资管理效率,使库存量增大,滞留的资金较多。

二、加强煤炭企业物资采购规范管理的有效方法

1.不断完善采购管理制度。煤炭企业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分散采购、各自为政的模式,而实现物资采购管理“一盘棋”,实行统筹协调,集中采购,统一管理,专门由物资供应部门负责,不断完善物资采购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集中采购制度。煤炭企业可以由供应部门具体负责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其他相关部门及人员搞好协调配合工作。供应部门对物资采购管理实行全程规划、组织、协调、考核、采购等工作。加强与各个厂家的直接联系,构建多渠道的稳定可靠的供货关系,减少中间环节,避免出现重复采购、无需采购、多级采购及盲目采购等问题,从而减少物资采购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方面的成本,使物资采购的成本降到最低[1]。

二是实行资金集中制度。要实现集中采购,就需要将分散的资金汇聚在一起,进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及分配,从而为集中采购物资提供资金保障。从煤炭企业集中销售制度来看,就可以将所有货款回收聚拢在一起。物资供应部门提出年度采购计划,经过审批后,再由财政统一核拨。通过集中资金的方式,确保集中采购得以规范地落实到位。

三是实行统一管理机制。煤炭企业各个部门将用料预算统一上报到采购招标部门,由这个部门进行汇总统计,统一制定物资采购计划,实行统一的采购、分配、调度、管理。特别是应该加强对各个采购管理环节的监督控制,确保衔接紧密,配合密切,流程通畅,相互监督和制约。这样通过用料集中归口管理,就能够确保物资采购、库存、使用等各个环节得到有效的控制,减少物资消耗,避免资金浪费。

2.选用灵活多样的采购方法。煤炭企业所需要的物资数量比较多,且品种多样化,价值参差不齐,供货渠道复杂凌乱。针对这种多样化的采购特点,也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采购方式。

采购方式之一:招标议标。对于大宗物资采购,煤炭企业应该负责招标的领导小组,从技术、经济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定好标底,确定好多个供货厂家,最后确定好价格最低、质量最高、信誉最好的供应商。通过多加招标的方式,避免哄抬物价,从而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采购方式之二:货比多家。对于那些小型设备、材料、配件等,具有多家供货商。煤炭企业物资供应部应该组织人员对多家供货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与比较,从而选择物美价廉的供货商家。利用买方市场的优势,实行货比多家的采购方式。一是组织专业人员对供货商家的各种证件进行检查,严防质量不合格的伪劣产品混入煤炭企业。另外,可以采取实地考察、电话、订货会等多种方式,对供货商家的生产经营状况、经济实力、销售情况等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二是建好采购台账。对于每一次采购,都必须采购台账,以便从质量及价格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并将供货单位的基本情况都记录下来。听过审查合格后,才能够履行相关定货手续,并将质量、价格比较的采购台账进行存档,以便在后面的采购过程中做好监督督查工作[2]。

采购方式之三:严格商家准入,实行限价定价。对于那些品种繁杂、价值低廉、采购次数较多的物资,可以采用限价定价的方式。物资供应部门应该组织人员做好市场调查,并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做好供求价格信息,确定好高的限价或定价。选择具有较强经济实力、质量过硬、品种齐全、服务好的厂家,并做好市场准入证书的发放,并签署好承诺合同,实行产品试用及保质制度,建立并保持多种稳定的供求关系。根据市场情况变化,可以调整供求关系,确保价格、供货渠道的统一,实行定点采购、定质采购和定价采购。

采购方式之四:代储代购。这是采购方式中比较新的一种。它是通过采购部门来确定定点供货商,由采购部门统一进行结算,通过统一代购代储的方式,并更加使用进度进行结算,从而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库存积压的风险。

3.构建信息共享制度。在煤炭企业,应该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借助计算机信息平台的优势,将采购程序、商家档案等全面录入信息系统中,随时进行监控。同时,应该将计划、库存、质量、成本、资金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等都作为信息管理的重点内容,做到库存及资源共享,从而可以避免重复采购,有利于构成全面覆盖的物资供应管理网络,对物资业务管理实现有效的跟踪管理。

4.构建采购监督制度。物资采购所涉及的货物多、资金数量大,如果不加以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就很容易使物资采购管理因为缺乏监督,而在各种利益驱使下引发一些侵吞企业货物及利益的事情。在进行监督机制下,就能有效地防止出现关系采购及黑色交易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必须对采购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从而就能确保采购计划、采购制度等都能够全面地落实[3]。

三、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物资采购规范管理是确保物资采购有效运行的保障,只有不断规范采购物资管理,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选用灵活多样的采购方法,构建信息共享制度,加强对整个过程的监督管理,从而确保获得良好的管理成效,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促进煤炭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永平.论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的规范管理[J].企业导报,2011(07):92-93.

[2]姜俊波.加强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系统管理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4):234.

第7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风险控制;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02

一、L集团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

1.L集团内部控制现状

L集团是一家以生产经营煤矿物资为主,集采购、仓储、配送和加工、运输及进出口贸易于一身的国有大型综合物流企业。目前L集团旗下现有员工26.6万人和12个子公司。但随着L集团的经营领域的多元化和经营规模的不断壮大,也因此使公司管理的层次及涉及的事物更加复杂,更加多样化。L集团内部控制现状如下:

(1)材料购销环节监管失控

企业原材料的采购、运输、保管等环节没有严格履行职权分离,再加上审查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进而造成了资产的大量流失。

(2)核算不实造成信息失真

常规性印单的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的保管使用制度等不能被有效落实;人为的编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是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

(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分公司虽然享有资金的调配权但却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财务行为又缺乏相应监管,进而使总公司的权利过于分散,最终极易导致集团利益流失。

2.L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员工缺乏凝聚力

L集团在员工考核奖惩、干部任用、文化建设等方面还没有落实到实处,没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对于其下属矿井工人的矿区生活环境、井下作业环境、矿区设施安全、职工子女上学难等问题没能彻底解决,进而保持矿工队伍的稳定。

(2)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核算不实进而造成对信息真实性的不确定性。集团总部的资金调配权利过于下放。L集团的子公司享有资金调配权但却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集团又缺乏对其下属子公司财务行为的有力约束,同时子公司的管理层为了牟取私利或是短期效益等原因而人为地调整财务利润,从而最终导致出现企业资金链断裂等严重现象。

(3)控制风险不到位

自2013年以来,受欧债危机影响,煤炭行业普遍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导致煤炭市场严重疲软,产品供大于求,煤炭销售价格持续下滑,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经营压力特大,很多煤炭企业经营陷入困境[1]。但L集团却依然追求快速发展,没有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考虑,过多占用自有资金或银行借贷款项,进而出现负债大幅增加以及资产负债居高不下的现状。

(4)成本预算控制失控

煤炭企业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财务资金结构上会随着企业的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成本资金在预算方面工作量大,且步骤较为繁琐[2]。L集团的成本预算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挖掘费用影响成本。企业下属煤矿采煤机器的机械性能粗糙,精度过低,进而造成采购效率低下,继而导致采煤成本过高。

煤炭开采的资金成本和人力物力的增加。企业采购监管无力度,采购环节太多,造成其采购成本构成过高。并且多年来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下属子公司人员不断增加,但没有进行合理的控制与分配,导致闲散人员较多,进而增加了成本费用。

(5)信息流通较为闭塞

L集团由于其下属机构众多,在该公司目前的管理框架中,管理层数过多,进而导致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都受到了影响。而且信息的单向传递比较多,因此导致员工很难将自己对公司的想法或建议向上有效地反映,同样不能确定反映的问题是否会触犯管理层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各部门间的的业务范围相对独立,信息交流较少,进而高管部门要想收到真实且及时的反馈信息则较为困难。由此可见,L集团与外部在信息与沟通方面是存在严重的缺陷。员工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和意思与上级进行有效沟通,对其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也就不能及时有效的制定解决方案并进一步解决,这使得其内部控制存在着较大的控制风险。

二、完善L集团内部控制的对策

1.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与战略措施。为了提高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首先要制定适用于企业自身的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虽然人力资源包含的内容比较多,范围比较广,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可以促进职工个人价值的实现,还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集体意识。

(2)以市场为导向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想要建立一个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既要随着其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来招聘人才、分配人才,还要根据企业的自身经营状况来确定其人力资源的结构,以适应当下新时期的市场经济需求[3]。进而为公司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3)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在进行员工培训的时候,培训内容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效率性,例如财务方面的知识应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要做到及时跟新。此外,还应在网上建立一个员工的信息交流平台,使每一位员工都可以随时进行交流,以实现在线培训工作,并可以及时解答问题,继而使管理层能随时了解员工的知识掌握与运用等情况。

第8篇

一、县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监管对象特殊,国有资产管理中心人员少,管理难度大。

二是单位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资产管理不到位。存在“重收入、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缺乏一套规范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

三是单位基础工作不规范,制度执行不严格。由于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相互脱节和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导致国有资产产权不明、职责不清、账实不符和形成账外资产的现象产生。

四是单位资产处置不规范,资产监管力度小,不按规定报经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审批擅自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五是纪检部门、审计部门在日常监督、审计过程中侧重于财务审计,对资产购置、处置环节关注较少,容易导致一些部门和单位钻空。

六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相脱节。目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还停留在账簿与报表的管理上,不能动态地反映国有资产的变化情况。资产管理尚未建立信息化系统,落后的管理方式造成管理的漏洞与安全风险。

七是希望投资有限公司企业化管理经验有待提高,缺乏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很多非富的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现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创造出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县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措施

一是明确改革思路,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由财政部门管理的国有资产“1+3”管理体制,即“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财政部门管理、单位占有使用”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二是完善国有资产预算管理体制,探索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制定资产配置标准,以现有资产状况与配置标准作为预算安排的依据,逐步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相结合的工作流程。

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的基础性工作。具体表现在:加强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妥善保管产权登记表,并建立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档案和电子数据,了解和掌握国有资产存量增减变动情况;加快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集中、统一、规范、科学的管理。管理模式应是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实现财政、执收单位资源共享,使财政掌握资产资源,完善信息系统。使预算、采购、支付和资产管理能有效的衔接;加强国有资产资产清查工作,定期进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明晰产权,真实反映资产、财务状况及单位基本情况,为制定科学的资产定额标准提供真实的依据。对调整工作岗位或调离本单位的人员,要对其管理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离任核查,按规定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国有资产处置工作,尤其是乡镇的国有资产处置工作,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处置机制,修改完善资产处置办法,明确资产处置范围和权限,建立严格的资产处置程序,抓好处置收入管理,严格按非税收入进行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建立节约高效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制度,建立健全预算单位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内部管理制度和资产使用管理责任制,规范国有资产使用行为;完善国有资产调剂制度、办法及程序,对一些长期闲置不用和超标准占用的资产及出租、出借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部门按规定的标准进行调剂。

四是加强闲置或“非转经”的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对各单位资产集中信息化管理基础上,将各单位闲置或“非转经”的国有资产集中管理,产权全部变更至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名下,并经县政府授权由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履行所有者职权;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将各单位的闲置或经营性国有资产委托给县希望投资公司统一管理和经营,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进行运作,对统管资产(包括我县可开发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可以进行市场化“资本运营”,采取资产抵押、招商引资、出租、投资参股(基础设施投资、地方优惠政策等形式入股)、担保贷款等方式,使长期闲置、沉淀的资产在金融市场上融资,变“死资产”为“活资金”,不断盘活存量资产,使闲置及“非转经”资产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筹集必要的资金。

五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的管理,逐步实行公务用车管理改革,使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分开,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管理,走企业化、市场化运作路子,通过收入竞争机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使用效率。使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不再由本单位自行管理,逐步与市场接轨,实行有偿服务,自负盈亏,减轻财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