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8 17:01: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发展理念是发展实践的指南和发展行动的先导,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相互关系。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五个方面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实践,全面、准确、完整、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五大发展理念”,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
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统筹兼顾搞好结合。要把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与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与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机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有机结合起来,与落实“五大政策支柱”和“五大重点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稳定当前经济增长与促进长远发展,自觉在国家发展大局和党的工作全局中谋划发展,确保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必须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区情实际,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的水平和层次不同、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不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重点和着力点各不相同。内蒙古是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比较滞后,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繁重,面临诸多矛盾交织叠加的严峻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切实找准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坚定自觉地用“五大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开拓发展境界。
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必须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工作举措、狠抓责任落实。要在学习研究上下功夫,加大“五大发展理念”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真正让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成为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在完善思路举措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牵引,深入查找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着力补好发展短板,全面做好工作,把新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全过程。要在落实落细落小上下功夫,把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转化为一条条发展的新举措、新项目,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工作指导,确保“五大发展理念”在内蒙古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厘清高等警察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培养模式之关系
中外警察的培养有较大差异,以美国和我国香港地区为例,没有专门的警察院校从事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一般放在综合性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里进行,所谓警察学院专司训练和继续教育。我国研究警察教育培养模式的著名学者袁广林教授在其博士论文及专著《观念创新与模式重构》(2008)中,对当前我国警察教育培养模式提出了系统性论述和观点,可以说代表了当前我国警察高等教育高教研究的最高研究水平。上海公安学院则十年磨一剑,创办的上海公安教育第二专科模式被教育部认为“代表了我国公安教育的改革的方向,是我国公安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该校目前为全国公安院校中唯一的职业教育国家级示范校。但是,最近几年公安院校就业压力巨大,涉警就业率全国平均30%,另外出现生源逆转,生源质量急剧下降。这都是袁广林教授当年研究不可预测的公安院校生存环境变化,也是上海模式无法解决的沪外其他省份存在的新问题。在当前生源逆转和就业不畅的双重压力和严峻形势下,公安部2016年正式启动了公安院校内部联招联考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公安高校发展定位及培养模式改革。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核心任务是培养具有技术技能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高等警察院校是实施警察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高等警察院校的培养过程是培育警察职业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厘清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有利于我们认清职业教育办学规律,促进人才培B模式创新与改革。构建科学、合理、有效、多元化的警察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自我评价、评估,可以促进警察院校较好把握办学发展方向与专业设置,推进培养模式创新一体化改革。
二、厘清高等警察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院校类型之关系
(一)两大不同主管部门的警察院校与培养质量之关系
我国的公安高校和警察院校常常被认为性质相同,其实二者有一定区别,警察院校的外延要大于公安高校,也可以说公安高校是警察高等院校的一种,是我国警察高等教育中独具特色的类型。公安高等院校一般特指公安机关主管、主办的高等警察院校,而高等警察院校是指培养本、专科层次的公安、国安、武警、司法、海警、森警、铁道等警力资源的普通高等院校,主办主管部门不仅有公安机关,还有森林、司法等机关。例如,位于中原地区的河南司法警官学院由河南省司法厅主管,而河南警察学院隶属于河南省公安厅,铁道警察学院隶属于公安部。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公安院校已经形成特色鲜明、层级分明、结构稳定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地市级、县级教育中心类的警察训练学校和省属、公安部直属的警察学院或公安高专,即训练型和学历教育型两大类。还有个别省份存在混合型,例如,河南省属警察学院与省属训练学校于2012年合并。
厘清这个关系方能进一步研究人才质量标准的基准。因为,一定的评价标准是建立在一定的类型之上的。河南省内的本科警察院校是指公安本科院校,即河南警察学院、铁道警察学院,二者均由公安机关主办主管,而且还属于新建本科警察院校。“新建”这一特征与其行业特征一起成为中原地区警务人才质量培养的发展短板。
(二)不同层次的警务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之关系
目前,我国公安教育界对公安警务人才的培养标准的研究,宏观的较多,细化的较少,与其他类型的职业教育同质化的评估、评价指标较多,本行业本专业的个性化评价指标较少。甚至很多人把公安高等教育和公安继续教育混同,导致公安院校本身概念模糊笼统。由于没有厘清本科警察院校、公安高专、警察训练学校在职业教育层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导致无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和行业性引导标准。同时对不同层级与类型的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和出口的模糊不清与错误认识,引起办学定位、招生与就业、专业设置、教师职业标准等方面的混乱。目前关于我国本科警察院校质量标准的研究较少,并且多是笼统的能力标准的研究,仅仅涉及警察职业能力的一般标准,属于宏观研究,局限于一个点,缺乏从培养规格、培养制度、专业设置、教师职业标准等内部评价到外部评价的一系列细化的、系统性的、个性化、体现警察职业特色的评价指标研究。
我们应该汲取我国职业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和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国警察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需求,针对河南新建本科警察院校的运行现状,结合中部崛起战略背景下的治安保障新需求,研究探索及建构科学、合理、有效、多元化的警察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推动不同层次、不同主管部门院校间培养标准与培养模式良性互动创新发展。
(三)厘清高等警察院校质量评价指标与质量建设指标之关系
教育质量提升离不开质量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教育质量建设是围绕教育评价指标这个指挥棒的,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理念对科学办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反之贻害无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建设,质量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不能仅仅为了评价而建设,要“以评促建”。警察教育具有行业性职业教育的特征,其评价指标在考虑行业职业标准的依附性的同时应该具有前瞻性和独立性,大学的功能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实用型人才,还要引领社会发展,高等警察院校还要做到引领行业发展,而不是依附于行业主管部门走向封闭的部门化办学的泥潭。所以,高等警察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线行业机关的职业标准,培养指标要素要高于职业准入标准,立足于高等警察院校“首先是大学其次是警校”这一基准,为行业提供实用型人才的同时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治安人才支撑。
三、厘清构建质量建设指标要素的科学内涵与理念
在厘清上文两种基本关系后,我们在剖析我国警察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况和公安院校类型与公安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内涵、分析公安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影响因子、厘清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选择标准与原则的基础上,从显性指标和内涵建设指标两方面构建高等警察院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以河南为例,两所新建本科警察(公安高等)院校的显性指标设计可以考虑以下内容:第一,生源(第一志愿上线率、分数线、学生质量);第二,就业(毕业生去向与办学定位的吻合度,毕业生就业与教育行业的比例)。内涵型建设指标主要有:第一,专业设置与就业需求;第二,课程与教材建设;第三,师资水平与可持续发展;第四,实践基地建设;第五,硬件设施;第六,教育行政管理服务水平。显性指标是考察公安院校生存的风向标,是院校发展方向定位及专业设置调整的预警性指标。隐性指标是考察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是提升培养质量与促进培养模式变革的基础和决定性参数。
根据建设指标和评价指标设置体系,结合当前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统一招生内部联考后的新变化,我们需要构建中部六省率先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高等警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M足中部崛起战略的治安保障需求。由此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诊断式的、针对性强的、更具体有效的警察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尤为重要。需要结合行业特色创新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全面诊断式评介评估促进公安高等院校办学定位方向的调整和培养模式的变革,促进教育主体的自我革命与创新。立足河南省情,结合两所新建本科警察院校转型发展,我们建议在河南省公安高校设置和教育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设置更高培养层次、更远事业理想的中原地区高等警务人才培养战略目标,设置更宏观视野的培养体系及其质量建设标准、评价体系、保障机制等高标准精细化建设,助力支撑国家中部崛起战略。
总之,国家“十三五”规划对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给予了更高更强的国家战略支持,国家层面的高等警务人才招录培养改革也于2017年1月7日全部实施(包括位于郑州的公安部部属院校铁道警察学院在内的公安院校全部纳招联考),河南迎来了新一轮战略发展机遇,推进区域一体化后的高等警察教育质量提升将为中部崛起提供可靠保障,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更高标准的治安保障和人才支撑。结合专业构建具有张力的评价体系对培养模式进行实证检验,完善公安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为河南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考察评估河南省公安类院校设置调整、资源整合和办学定位,有利于促进河南省公安高等院校的规范发展以及警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中原经济区培养出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高级公安警官指挥人才和合格的应用型公安实战警务人员,引导公安警务专业人才培养回归质量本位,专业设置调整与建设步入内涵发展的轨道。
区十一次党代会结束后,区委宣传部陆续组织召开了三次由全区理论宣传工作者、部分党政领导干部以及区老干部报告团成员参加的座谈会、报告会,认真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学习和讨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主要任务,研究制定贯彻区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方式和方法,部署全区学习宣传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导意见和任务举措。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表达了对十一次党代会所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新城区宏伟目标的期盼和向往,表达了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奋斗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以下按发言顺序排列):
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陈学良:党代会报告是指导“十一五”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努力实现到20__年基础教育现代化,建立符合终身教育要求,具有城区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高水平高质量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不断推进办学条件和手段、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区域均衡化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着眼于经济发展和群众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教育需要,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区十一次党代会为我区教育事业今后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代会结束后,教育系统立即组织学习贯彻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专门下发了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通知,并创设多种载体,为基层学校搭建学习的平台,务求学习贯彻活动取得实效。针对党代会提出关于教育发展的各项目标,教育局还提出了“三结合、三促进”的学习贯彻原则,力求把学习贯彻活动落到实处。
星海湾街道党委副书记卢威:党代会闭幕以后,我们制定了学习计划,安排了中心组、机关和社区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代会精神,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的基本内容和深刻内涵。我们按照党代会精神的要求制定了六个措施确:一是加快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扶强做大民营企业;二是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把就业放在主要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困难救助体系,严格低保政策,做到应保尽保;三是积极开展平安沙河口创建活动。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深入开展信誉评价体系建设;四是深化道德实践建设,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从解决社区居民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入手,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社区服务群众的能力;五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抓社区党员服务水平;六是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努力把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基层领导集体,以班子成员的模范行为带动整个干部队伍的团结奋进。
李家街道党委副书记肖体前:李家街道先后制定了中心组、基层党校、机关干部、社区干部贯彻学习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学习计划表,组织了二十多场三千八百多名党员认真学习党代会精神,收到了学习心得体会三千多篇。街道机关干部反复学习领会巩书记的工作报告,重点围绕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逐项对照现代化新城区建设的“五个全面”的任务和要求,密切结合街道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新为动力,从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入手,落实新城区建设任务,推动街道全面发展。一是壮大区域经济,建设经济强街;二是构建和谐社区,推动社会进步;三是繁荣群众文化,提高文明水平;四是坚持建管并举,优化辖区环境;五是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兴工街道党委副书记姚占有:兴工街道积极组织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对全面落实党代会精神提出要求、制定措施。按照区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好地区经济发展。二是强化社区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年内全部实现社区现代化管理。搞好配套建设,达到现代化标准;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改变管理粗放状况;规范统一社区各项工作制度,提升现代化工作标准;实施“大服务”工程,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三是以城区管理为抓手,推进城区现代化建设。掀起城区整治,全面改变地区面貌;清理整治重点是清理取缔无证占道经营、店外经营、露天烧烤和乱堆乱放;严厉打击和整治野广告,整治影响市容市貌的各种广告牌匾;规范早市经营程序,整治的重点地域;强化早夜市管理。四是提升计生工作层次,深化“五上门”工作。五是扩大再就业成果,精心打造自主创业品牌。六是抓好地区稳定工作,开展创“平安街道”活动。七是进一步抓好武装工作,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八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升执政能力。
城建局党委书记崔志远:城建局积极开展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活动,专门研究了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具体措施,形成了“按照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要求,为城区建设管理谋篇布局谱写未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发挥积极作用”的共识,明确了当前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局各支部积极开展党代会精神学习,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城建局根据党代会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任务,制定了六项原则和八项任务:六项原则是要实事求的原则、创新发展的原则、科技进步的原则、效率优先的原则、人文关怀的原则、市场运作的原则。任务是建设生态型新环境、建设人居新环境、建设健康休闲新环境、建设环境卫生新环境、建设市容市貌新环境、建立城市管理新模式、建立事业管理新机制、建设干部职工的新培训。
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石传东: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今后五年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的主题。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会议主题,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区委非常重视各单位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情况,前一段时间,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结合人们的思想,学习实践工作做得很有成效。区委宣传部已经在《沙河口宣传》内刊和《沙河口宣传工作网站》开辟了专栏,大家要借助这两个宣传学台,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督促,真正的把党代会精神学习贯彻好。
近一段时间,各单位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报告》原文,按照区委下发的《通知》要求,扎实做好本单位的学习宣传工作。
学习宣传贯彻区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要在五个方面下大力气。
1、认真学习报告原文,要在学深、学透、学懂报告上下功夫,认真领会精神实质,理解新城区提法的现实背景、重要意义、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
2、要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提出的五项工作任务和四项重要举措上下功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要求的背景下提出的城区建设的新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城区发展的新理念、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新形势下对城区发展的方向、目标、模式、思路提出的新探索,是在市委提出到20__年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指导下,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中心城区发展的新实践。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代会提出的五项工作任务和四项重要举措,全面完成党代会和“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
3、在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实现我区经济社会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我们要科学分析区情,要正视现实,放眼全局,勇于突破自我,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富民优先、环境优先、节约优先、科技优先的发展理念。真正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开展工作要有新举措,完成任务要有新成就。
4、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上下功夫。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目标的顺利实施。要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发展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就是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统领工作是思想建设上的根本要求,希望党务工作者要加强政治思想、发展思路、工作理念方面的一些变化,做到党要管党、党要懂党、党要信党,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千万不要因为工作忙,千万不要因为工作环境复杂,千万不要因为工作任务重,就忽视淡化,甚至削弱党的建设,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关键词:大学文化;办学特色;品牌
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的出现和大学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树立大学文化品牌被提到议事日程。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品牌大学,是提升中国文化竞争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发展为“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趋势。塑造大学品牌,提升大学办学水平,实现科学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建设之路,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大学文化是大学内在的一种本质特征,大学文化及大学文化品牌的建设,对于大学的发展及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大学文化与办学特色
大学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实质上是以大学为载体,在大学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在大学基本职能的实现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形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总和。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对理想目标的一种内在的价值追求,更或说它是大学多年形成的一种学术传统;大学物质文化更是广泛深远,它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标志;大学制度文化则是大学调整内部关系的一种制度体系;而大学环境文化是大学人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环境条件。大学文化在本质上是大学生存发展各要素的一种系统组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指出: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在国家层面上强调了办学特色的重要地位。何谓办学特色?特色在哲学层面上其实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问题,特色就是“舍我其谁”的个性,通俗地讲就是“招牌”。大学的办学特色则是指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历史中积淀而成的办学特征和风格以及大学在紧跟时代步伐、锐意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气质,是一所高校独特的本质内涵,是它相对于其他高校而言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大学办学特色主要包括办学理念、规章制度、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改革与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大学精神等方面的独特风格和优势。不难看出,大学办学特色是大学文化的一种体现,是在宽泛的大学文化中、经过一代又一代大学人的不懈努力而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凝练而成的,是更高层次上的大学文化,是一个大学文化的缩影。
大学文化是基础,特色是灵魂。没有大学文化,难以形成特色,也谈不上大学特色;而没有特色的大学文化,更难实现其文化的主要功能。大学文化是大学特色的基础和支撑,而大学特色是大学文化的升华、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同时大学文化和办学特色既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在大学功能的实现过程中不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需要着眼于大学的发展前景和战略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外部办学环境的改变,大学的文化和办学特色也会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应该体现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两个方面。
二、通过文化品牌彰显办学特色的基本思路
品牌战略来自于管理学,是人们在竞争中获胜的一种战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国际化,使大学处于激烈的竞争当中,大学品牌战略应用而生了。大学文化品牌具有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和导向功能,在大学的办学实践中如何以大学文化品牌彰显大学办学特色,是本篇论文要论述的主要问题。
1.全面发展,整体推进,加大大学文化品牌建设力度。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既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高校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大学精神文化之于大学文化,是灵魂,从它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既是一个继承的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大学精神文化越鲜明,个性和特色就越突出。而大学精神的塑造是广大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学精神的弘扬,也需要广大师生共同维护,学校要把大学精神的提炼和塑造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之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物质文化作为大学实现教育目的而设置的各种物质设施的总和,也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大学文化的建设的物质基础,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要不断丰富物质文化,完善办学条件,从硬件上为大学文化品牌的构筑和大学办学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是大学正常运行的制度保障,也是大学后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大学
制度建设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样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在实际工作中,高校领导要以大学制度建设来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科学管理。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关键是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改革,可以说,现代大学制度最终是要建立一种大学自我发展又自我约束的制度。环境文化是大学文化品牌的直观形象,要营造与学校类型、学校精神气质相符的大学环境文化,大学校园的风格与特点要着力体现以人为本、探索创新、 学术自由等氛围,综合运用艺术语言将学校的文化进行视觉展现。具有象征意义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基础设施、科研基地、校门等校园建筑、设施,要尽可能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如清华园的拱形校门、北大的“一塔湖图”都能很好地向外界传播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
2.深化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办学理念是办学者追求的一种办学价值观,它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策略等方面,是每一所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必须首先认真思考的问题。办学理念是特色建设的灵魂。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由多方面要素决定的,但最根本的要素还在于有没有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独特的“办学理念”的指导,因此“办学理念”的选择是能不能办出特色的首要问题。办学理念是学校领导层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指对办什么样的有别于他校的大学和怎样办出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的理性认识。办学理念指导办学实践,它容纳了办学者对各自学校独特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的创新性思考,规范着学校的办学活动和办学行为。同时,办学理念也是一种大学精神文化,一旦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就能在其指引和激励下克服办学中的重重困难,用创造性劳动把学校办出特色。因此,办学理念的选择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必须符合中国国情和学校校情,必须有创新性思维。树立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会铸就什么样的大学文化。大学文化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办学的理念与特色,则是大学文化个性的名片。大学办学是否有特色,首先取决于大学的办学理念。要构建优良的大学文化、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办学特色,必须深化和提高办学理念。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为了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高校应当研究客观环境(经济、文化、生源)、社会需求(类型、层次、专业)、自身特点和优势(文化积淀、社会声誉、师资力量与特长以及校风),在各自层次和类型中办出特色。《规划纲要》对当前高等教育的要求是提高质量,不论办学理念、定位、特色,都要围绕提高质量这个中心任务展开。
3.高质量推进,使大学文化成为推动大学特色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通过提升自身的文化品质和个性而形成了大学的办学特色。品质和特色既是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一所大学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充分运用文化的力量,立足大学办学实践,实现特色发展,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大学要强化特色办学。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要求大学在办学定位、发展目标与模式、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层面上突显特色,以大学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推动大学的特色发展。其次,大学要通过挖掘和培育其文化个性而提升大学的文化品质,形成自身的文化品牌,进而突出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最后,大学要通过发挥品牌文化对办学定位、办学理念的影响力而在不同办学领域和教育层次上创造自身的个性和特色。同时,大学要通过实践使自身文化品牌贯穿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并通过文化创新来促进教育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也使大学的办学特色在大学功能的实现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胡赤弟.大学制度演变的经济学分析[j].教育研究,2004,(4).
[3]郭桂英,姚林.关于中国高校办学定位的研究[j].江苏高教,2002,(1):60.
[4]赵存生.大学文化的特点和功能[j].中国图书评论,2002,(11).
[5]王冀生.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
作者简介: 谷合强(1981―),男,河南濮阳人,安阳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与高校品牌建设。
[摘 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推进,高校生存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高校办学自的逐渐扩大,加剧了高校间的竞争。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纷纷从品牌建设出发,加强在生源、师资、经费、课题、学科基地等方面的竞争,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文章从高校品牌建设的环境研究分析,探讨了高校品牌的科学内涵、品牌建设的基本准则和品牌建设的相关建议,为我国高校品牌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高校品牌;内涵建设;综合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1)05-0006-03
doi:10.3969/j.iss.1671-5918.2011.05-003[本刊网址] http://省略
一、当前我国高校品牌建设的环境
品牌俗称牌子,是商品的“脸谱”,品牌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狭义的品牌仅仅指商业品牌。它是指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的名称、术语、符号、象征或设计及其组合。但是在当今信息社会,许多社会现象被符号化、概念化和抽象化,品牌已不仅仅局限于狭义的商业品牌,还有广义的社会品牌,如城市品牌、高校品牌等。
高校品牌是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并经过精心培育和市场选择形成的特殊标志,是公众对于高校认识和认可的总和。高校品牌的产生与其外部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高校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部动力作用的结果: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连续大规模扩招和人口出生高峰期对高等教育冲击波的逐渐消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高速增长向有节制增长过渡,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意味着国内高等教育的竞争更趋激烈。市场化的趋势、我国民主进程的加快和法制的健全,大学的办学自和学术自治权进一步扩大,必将大大促进高校参与全方位的竞争。
(二)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世界范围来看仅依靠政府的公共投入是越来越难以满足高校不断增长的经费需求,正如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前校长布鲁斯•约翰斯通所说:在工业化程度不太高的国家里,大部分高校处在严重的财政困境之中,即使在最富有的国家里,大部分的高校好像也总是处在困境的边缘。从根本上说,大学开支增长曲线是超过其收入增长曲线的。因而,高校必然会把目光转向社会和市场,争取更多的可供利用的资源,一种消费者主导的教育体制正逐步取代生产者主导的教育体制,市场机制早已进入高等教育领域。
(三)我国高校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的大学处在一种严峻的竞争性环境中,高等院校只有发展自己的竞争优势,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更好的教师和更多的公共资金。
品牌战略这种市场营销方式正好在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的高校与市场环境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高校如果能够参照企业的经营策略,运用市场营销中的品牌战略,对自身的教学、科研和服务将产生更大的效益。
二、高校品牌基本内涵及相关要素之间的联系
高校品牌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历史积淀为公众所认同和知晓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其内涵既包括一些外在的显性因素,更包括一些内在的隐性因素,显性因素是隐性因素的外在表现,隐性因素是创设高校品牌的根本。
高校品牌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品牌的显性因素指以独特的标识或图形符号等能够被迅速识别出来的特征因素:包括高校名称、高校标志、校徽、校服、校像、校标、校园建筑等。校园的建筑、设施、景观等体现了学校的品位和特色,既可向社会展示学校的形象,又可对置身其中的广大师生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导向、激励、熏陶作用。而学校的校名、校旗、校徽、校歌、校服等,能够体现学校精神,反映学校特色,而且还可使全体成员有一种归属感。
(二)高校品牌的隐性因素主要指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教育质量。其中的大学精神是融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健全的大学制度、民主的管理模式、积极向上的行为方式和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于一体,是一个大学的内在品质,是大学长期发展积淀的创造性的精髓与灵魂。高校的校风校纪、考试成绩、学生的身心状况反映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水准,是学校品牌的生命线;质量观、人才观、教学观、师生关、管理关等,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育人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积淀下来的是学校隐性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高校品牌是知名度、美誉度与忠诚度的统一体。高校品牌的知名度是指一所高校被公众知晓的程度,即学校的“名气”;一个高校品牌的知名度,一般来说是历史积淀而成的,但是也可以运用品牌创设理论,提升高校的知名度。高校品牌的美誉度是指一所高校被社会认可的程度,也就是该高校在公众中的口碑和声誉,高校美誉度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高校能否成为真正的品牌高校。高校品牌的忠诚度是指社会公众对学校的偏好而在长时间内产生的倾心参与和偏爱,具体表现为社会公众能够发自内心的信任和追随某一高校品牌,极度关注学校的发展,极度包容学校出现的暂时失误。高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三者是统一的,三者既是高校品牌创设的目标,也是最终创设的结果。
三、高校品牌建设的基本原则
高校品牌是教育消费者对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评价和印象,品牌的创建会因学校性质和特点而不同,但是创设高校品牌的时候仍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守:
(一)方向性原则。作为高校必须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办事,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在创设高校品牌时,也要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严格按照教育自身的规律办事,并为达成学校教育目标服务,绝不能因为其他原因忽视了高校的教育品性。
(二)质量第一原则。高校品牌的本质就是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虽然高校品牌的创设过程离不开对外传播等途径,但高质量的教育才是创设高校品牌最本质的要求。优质的教育服务可以满足学生的教育需要,更符合家长的教育要求,从而扩大学校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个性化原则。品牌的个性就是品牌的独特气质和特点,是品牌的人性化表现。品牌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因为品牌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个性与品位;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情况,如学校的人员素质、办学实力、社会声誉等不尽相同,在这种条件下,高校要根据自己的资源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优势部分。
(四)全面性原则。品牌所反映的是企业深层次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念。一个品牌,包括它的产品本身、核心价值、服务等都是企业管理理念的折射。高校品牌的创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涉及高校、竞争学校、教育公众、政府等多方面的品牌关系,还需要创设高校的品牌理念、品牌文化、品牌行为等,这里面有些还需要长期的影响和渗透,而且几者缺一不可。
(五)以人为本原则。人是高校核心的资源和竞争力的源泉,而高校的其他资源(如资金、建筑、硬件设施等)都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人”这一核心资源、如何服务于人而展开的。高校能不能创设好自己的品牌,关键还在于是否能够贯彻“以人为本”的规律。高校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高校品牌的创设只有真正的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才能群策群力,树立共同的愿景,为高校的品牌创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稳健推进的原则。高校品牌创设强调学校内在质量、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强调学校绩效和效能等的提高,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在高校品牌创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稳扎稳打、稳健推进的规律,步步为营、分步实施,避免浅尝辄止,也避免急于求成。高校品牌创设应坚持校长加强领导、领导班子成员鼎力合作、教职员工积极行动、领导与教职员工密切联系。领导要起带头和示范作用,激发和调动教职员工创设高校品牌的积极性。在创设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习、研讨活动。高校品牌的创设只有稳健推进才会扎实有效。
四、提升高校品牌建设的建议
(一)全方位更新观念形成高校品牌建设的先导。高校品牌的创设离不开观念的更新,所以应该树立适应高校发展规律的新观念,按照市场经济和高校发展的一般要求,树立起竞争观念、服务观念等新观念,而且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高校管理成败得失的经验,善于审时度势,实现思想观念的不断升华,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本校特色的管理观念。对于创品牌的实践活动,要解决创品牌过程中的种种分歧意见、工作冲突等矛盾,达到统一思想、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创品牌,唯有此,才能够凝聚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树立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二)培育和挖掘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高校要创设品牌,就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充分挖掘学校的优势,把独特的办学特色建立在学校优势的基础上。高校在培育和挖掘办学特色时,应综合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要运用相关的分析法如SWOT分析法等对学校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并对学校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论述。
(三)提高可感知的教育质量。所谓顾客感知的教育质量是指顾客能切切实实感受到的质量,是能够让顾客亲身体会并感受的质量,学校光有质量不行,还得让顾客感受到学校高的教育质量。提高顾客感知的教育质量,让顾客最大程度的感受学校的高质量教育,提高高校顾客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满意度。高等教育服务特性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是高等教育顾客在服务接触过程当中对于服务水平的感知。顾客只有感知到高校高的教育质量,学生及其家长(还包括国家、社会等)才愿意花钱来购买。
(四)加强内部师资队伍的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校的水平来自于他的教师队伍。品牌教师与品牌大学相辅相成、互相辉映。品牌高校能够给学者提供优良的学术研究氛围和条件,助其成功;而学者又通过自己在科研和学术上获得的成就带给高校荣誉,铸造着高校的品牌。教育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学生的培养质量高低,最终取决于高校的师资水平。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能否提高公众满意度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一所高校创建品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五)加大高校创新力度,增强品牌建设的活力因素。高校不仅内部在进行着相应的变化,也不断与外部环境存在着诸如信息、资金、人才、物质资源等方面交换与交流,因此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必然会通过这些资源影响高校内部的资源配置。又因为内外部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高校创设品牌的过程中也要不断调整,适应内外部的变化才能促进内部的发展。高校品牌,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高校品牌的创设要顺应市场以及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要从长远角度来考虑,不能投机取巧,急功近利。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根据我站《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站积极行动,围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妇幼保健事业”的调研课题,通过“集思广益”、“问计于民”、“学习取经”的方式,召开多层次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开展“我为妇幼保健站发展献一策”活动、深入科室开展调研等形式,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或建议,完成了调研报告。
一、主要做法
科学发展观是妇幼保健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妇幼保健发展过程中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的基本原则。作为妇幼保健服务行业,如何提高全站干部职工的妇幼保健科学发展能力,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实现妇幼保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如何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能否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指导工作实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站干部职工强化了求真务实的意识,管理理念不断进步,科学管理水平和科学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进而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推动了新一轮思想解放大讨论的深入开展。
二是激发活力,鼓足干劲。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提高了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观念,鼓足了干劲,推动了妇幼保健站的全面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是转变作风,科学发展。通过扎实深入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了妇幼保健站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决策能力建设,转变了思想作风,实现了妇幼保健迈向科学发展的第一步。
四是认真总结,梳理思路。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理解,站领导班子认真地对妇幼保健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分析影响妇幼保健发展的政策机制因素、技术特色、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等主客观原因,梳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找到阻碍发展的症结、找准今后的努力目标,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措施更扎实。
二、影响我站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在回顾妇幼保健站的发展历程,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通过学习、调研,全面查找和分析妇幼保健站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的迫切要求。我们清醒地看到,妇幼保健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与区内外的妇幼保健站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技术特色不明显、妇幼保健水平不高;人才队伍层次偏低;服务意识不够浓厚,服务水平跟不上发展要求;职工的凝聚力还有待加强。
总结和分析以上问题和不足,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部分干部、职工还是习惯于用过去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理解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妇幼保健站的发展,对全站职工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答案,这需要我们从思想观念方面不断适应,从实践锻炼方面不断努力。而这种适应和努力都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要想在短时间内全面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是不现实的。
二、管理理念和手段需要更新。一些同志对科学发展观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在解决好妇幼保健站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强调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心不够。还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不善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不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从经验管理上升到科学管理,缺乏科学管理的意识和水平,管理的理念和手段还还跟不上发展的要求。
三、制度机制不适应发展要求。科学发展具体到妇幼保健工作的方方面面,主要还是妇幼保健站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没有真正优化,各科室干部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问题。目前,各科室干部工作绩效、能力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妇幼保健站的运行机制还不能适应妇幼保健快速发展的要求,使得管理力度不足,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
三、对策与措施
(一)、注重特色发展,强化技术创新
特色发展是妇幼保健站立足的生命,技术领先是加快发展的保障。妇幼保健站应努力走科技兴站之路,发展妇幼保健的专科特色,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提供高质量的妇幼保健服务。要注重培养高、精、尖人才,建设一支服务优、技术精、质量高的妇幼保健人才队伍。要加大妇幼保健人员的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力度,在全站形成勤奋学习的风气和刻苦钻研的风气,组织各科室努力学习专科知识,并以理论指导实践,扎实做好妇幼保健工作。
(二)、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运行体制机制
要实现妇幼保健站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优化和创新妇幼保健站的体制和机制,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增强妇幼保健站的管理能力 。
妇幼保健站应按照市场经济的人事管理规则,根据不同的岗位特点实行岗位规范化管理,制定上岗条件和职位考核评分标准,实行竟争上岗。在工作中要选贤任能,任人唯贤,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鼓励人才脱颖而出。3月底我站制定了月考核评价办法及周例会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干部职工的考核,进一步完善了考核办法,强化工作目标的执行和落实,真正做到责岗相符、绩效挂钩。
(三)、强化服务,在实现群众满意上狠下功夫
服务是形象,也是生产力。妇幼保健站作为为人民群众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应该始终把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作为妇幼保健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衡量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尺。强化服务意识是促进病人满意的根本。意识决定行为,要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把“一切以病人满意为目标”作为我们妇幼保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以降消项目和出生缺陷防治项目为契机,推动妇幼保健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要求,今天,我们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动员大会。活动开展以来,在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市委督导组的有力指导下,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们已较好地完成了调研阶段的各项任务,今天召开这个会议,标志着我委实习实践活动工作转入分析检查阶段。等下,督导组领导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总结前阶段工作,部署下阶段工作讲点意见:
一、理性评估前阶段工作,树立搞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信心
按照市委《试点实施方案》精神,我委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市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我委高度重视,闻风而动,于10月15日召开了党委会、专题研究开展活动的有关问题。会议首先学习了市委的《试点实施方案》和宜春市委、丰城市委领导的讲话,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不加快发展不行,不科学发展更不行”的理念深入人心,在事关我市工业经济科学发展的几个问题上达成共识:一是丰城工业经济发展科技含量不高、名优特产品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紧紧抓住发展不足这个主要矛盾,千方百计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首要任务。二是放眼全局,立足本职,千方百计服务企业,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丰城工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是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目的。三是充分利用煤电生产所伴生的大量煤矸石、粉煤灰、煤层气、余热蒸气等废弃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是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当务之急的主要工作。
(二)结合工作实际周密进行部署。为使活动有力推进有序开展。一是成立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党委委员、副主任毛卫东、彭正清、熊子恒、徐乐之,党委委员刘斌任副组长。小组下设办公室开展日常工作。同时就活动内容、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部署。二是召开动员大会。机关党员干部和部分企业党员参加了动员会,统一思想认识,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学习中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促进丰城工业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三是制订了工作方案。按市委的要求,我委讨论制定了《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提出试点工作分三个步骤进行。要求在学习调研和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座谈、走访、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多种形式,征求各方意见,找准制约和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影响我委稳定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理清发展思路,落实整改目标和措施。
(三)、深入企业一线组织了系列调研。我们要求每个领导干部要根据丰城工业经济现状,并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确定一个关于推动科学发展的课题,带领有关股室,深入企业,领题调研。我的课题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型工业化;毛卫东的课题是加强采砂整治与保护赣江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熊子垣的课题是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徐乐之的课题是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问题研究,刘斌的课题是关于继续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的思考。领题调研要求形成专题调研报告,通过开展调研活动,使机关工作人员对目前我市工业发展的现状,发展环境,企业生产环境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制约我市工业发展的因素了解更透、体会更深,对市委市政府推进我市重大项目建设的决策更感正确。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解放思想再突破、科学发展再率先”的主题教育活动,我们组织全体党员开展“我在工业发展中如何作贡献”的大讨论。在大讨论中,全体党员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根据丰城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各目的的工作实际,说思想看法、提意见建议,着力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通过讨论,把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和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使广大党员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纷纷写出认识深刻,有独到见解的体会文章。我们选择性地挑选18篇,办了一期心得体会专栏,给全体党员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思想平台。
总的来看,我委的试点活动开展有力,进展顺利,但是与先进单位比,用高标准、严要求来衡量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个别同志有应付思想,学习抓得不够,调研报告质量不高,二是特色还不明显,开展活动照搬照套,解决问题力度不大,这些不足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二、紧扣三个关键环节,扎实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
分析检查阶段,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既是巩固和发展学习调研成果的关键,也是解决问题、完善制度的基础。对于确保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至关重要。根据上级要求和市委试点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分析检查”阶段从现在开始至09年元月初告一段落,安排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一阶段,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
1、充分准备,确保专题民主生活会质量。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做好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谈心活动、写好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等准备工作,为开好一个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在开展这一环节的工作中。一是征求意见“亮心”。领导干部在前一段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尤其要注意对下属及归口单位、基层党员群众、服务对象等方面的意见。对征求到的群众意见,要原原本本进行反馈。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务必保持虚心诚恳的姿态,亮出真心、表示诚心。二是查摆问题“亮丑”。班子成员要正确对待群众意见,认真进行对照检查,从中查找找问题,明确努力方向。在开展谈心活动中要敞开思想,触及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与人为善,坦诚相见,沟通思想,找准问题,形成共识。在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敢于亮丑,不怕揭丑,要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以往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开诚布公地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三是明确整改“亮招”。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开展谈心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对照检查,抓住查找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措施。尤其是,要通过专题民主生活会,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逐项明确整改方向,提出整改意见,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强调整改要求。
2、集思广益,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一是检查要有力度。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紧密联系实际,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全面回顾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重点要准确反映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准确反映出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分析要有深度。在查摆问题的基础上,要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要深入分析主观方面的原因。要根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妥善处理好总结经验与面向未来的关系。总结经验教训,统一思想认识。三是讨论要有广度。尤其要突出当前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化解全球金融海啸所带来的影响,努力谋求我市工业又好又快地发展。重点要在如何加快重大项目的推进上;在如何提升承接产业转移上,在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上,如何服务企业上,认真检查、分析、讨论,以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和提升我们的工作。
3、精心组织,认真搞好群众评议工作。组织群众评议,是吸纳群众参与活动的实际举措,是检验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成效的有效手段。这一环节,关键要注重“三性”:一要注重评议方式的操作性。主要采取召开评议大会、填写评议表格的方式进行集中评议。要广开言路,主动引导参评人员进行讨论;要以诚相待,虚心接受参评人员提出的评议意见。二要注重评议内容的针对性。评议内容要同分析检查报告的主要内容统一起来,引导参评人员着重评议: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提出的举措行不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措施实不实。三要注重参评人员的代表性。参评人员的范围要同前面的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征求意见的范围、同活动基本结束时进行满意度测评人员的范围通盘考虑。除要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参加外,还要邀请老干部、归口或业务联系单位、服务或工作对象等方面的代表参加评议。同时还要考虑到参评人员比较熟悉情况、具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评议能力,以保证评议质量。
三、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确保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1、落实领导责任。对这阶段的工作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精心组织,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投入足够的精力抓好活动,做到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要走在前、立标杆、做表率,切实做到带头征求意见、带头开展谈心、带头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分析检查、带头边查边改。
2、把学习贯穿始终。要在前段学习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好专题学习。继续认真学习规定篇目,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学习的不断深入,促进对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提高。尤其要注重把如何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为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的又一个新的重点,切实领会好、把握好、落实好。要继续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再突破,科学发展再率先”教育活动,紧密联系我委工作实际,找准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结合点,不断增强解放思想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平稳发展。
3、坚持边查边改。把解决问题、完善机制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对在征求意见过程中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条件解决的,抓紧制定措施,立即进行整改,为群众办好一、二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使干部群众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一、分析检查阶段取得明显成效
我局自学习实践活动进入分析检查阶段以来,全局上下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坚持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不断巩固和扩大学习调研阶段的成果,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队伍思想实际,深入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纪念党的召开30周年大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省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会议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了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二)充分发扬民主,征求意见广泛深入。在前一阶段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在更大范围广泛征求了基层单位、党员群众和服务对象对推动科学发展的意见、建议,认真查找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走访座谈155人,召开座谈会8次;其中,沿街商户36人,乡镇代表23人,县直部门单位55人;党代表2人,人大代表8人,政协委员1人,其他调查对象30人;共查摆问题20条次,梳理汇总为普遍性问题4个,集中性问题8个,一般性问题4个,个别问题4个。促进了全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思想共识的形成。
(三)高质量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多层面接受分析评议。坚持把形成高质量分析检查报告作为分析检查阶段的中心环节,在充分运用调研和民主生活会成果,扎实做好“四对照、四检查”的基础上,深入查找问题,深刻剖析根源,形成了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并书面广泛征求意见,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进行研究讨论,根据“四评、五议、两公开”的要求,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认真评议,进一步征求了改进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四)坚持统筹兼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一是为继续加强学教活动宣传氛围,投资万余元在办公区绿化带内设置高标准宣传牌8块,在两座办公楼之间设置近70平方米的大型学教活动宣传牌1处。同时,见缝插针,分别在办公楼大厅、活动办公室设置设置宣传标语、学习园地和查摆整改问题一览表,使我局学教活动氛围更加浓厚。二是自主创新,积极实施了“三让、四员”工程。“三让”,即让班子强起来,让党员红起来,让城市靓起来;“四员”,即“以构建和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者为落脚点,强化以人为本,当好‘服务员’;以充分发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职能为着眼点,提高协调处置能力,当好‘协调员’;以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能为拓展点,提早准备抓好落实,当好‘预报员’;以树立良好形象为着力点,加强宣传教育,当好‘宣传员’。“三让”工程的实施、“四员”活动的开展把我局的学教活动推向了,班子结合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近一步的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热情得到了提高。营造了人人争当优秀、个个争做学教活动排头兵的浓厚氛围。三是工作分工明细、责任到人,相继制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配档表》和《查摆整改问题一览表》,明确了活动层面、活动内容、完成时限、责任人和查摆整改问题牵头领导、责任人、责任单位、整改时限和开展进度,形成了全局抓学习、部门抓整改、人人得提高的良好局面。四是全面开展“察民情、送温暖”活动。元月份,局领导班子成员满载慰问用品,先后深入到卞桥镇镇北村和温水镇围沟一村开展迎春慰问活动。给困难党员和贫困群众送去现金、大米、面粉、花生油等慰问用品。在天寒地冻的数九寒天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共慰问困难党员和特困群众20户,发放慰问品价值达15000余元。五是两促进、两不误。正确处理好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和做好当前执法工作的关系,以学习实践活动促进执法事业发展,把确保城市环境整洁、有序和为民办实事作为首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狠抓作风建设和规范化建设,确保全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二、对照科学发展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我们班子建设状况良好,团结务实、高效廉洁,有思路、有目标、有干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检查分析阶段,我们通过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多层次、多渠道征求意见,领导班子集体对照检查、个人深入反思等举措,认真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查摆问题,找出以下不足:
(一)学习有待进一步强化。学习制度不够完善,学习内容还不够规范,存在重干轻学、学用结合不够紧密的现象。主要体现在理论中心组学习往往因工作需要不能每次都如期进行;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理论政策学习的多,但在实际的执法中运用的少。
(二)统筹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掌握局情民意不透彻,个别环节工作措施还不够到位,有时工作落实不十分到位。主要体现在统筹协调、部门联动需加强,考勤制度、值班制度、特别是高峰出警制度需强化贯彻落实。
(三)创新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创新观念不够,创新举措少,缺少典型培养、总结提炼和对外宣传推广。主要体现在全面调全体党员干部积极性、提高一线党员模范太带头作用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提高。
(四)部分制约科学发展因素有待进一步破解。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中,尽管我们年年被评为全市先进,执法业绩和执法成效在全市名列前茅,多次被各级领导表扬,但在执法上档次、上水平方面与先进市县相比还有待提高,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执法领域延伸方面,拓展不足,还没有达到无缝隙、全覆盖、还没有形成24小时的执法意识;在行政执法进社区、进村居方面的推进步伐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快。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归纳和分析,主要归纳出以下几点原因:
(一)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琐事多、执法环境差、很多问题又处在社会矛盾的交织点,工作千头万绪,各位班子成员分管的工作任务都比较重,大量的时间用在抓具体工作落实上,影响了学习的经常性和规范性。同时,大家又清醒地意识到,理论学习抓得不紧、学得不深、效果不太理想,最根本的还是主观原因,主要是个人思想重视不够。
(二)以人为本的观念树得不牢。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研究不够,思考不多,对干部职工在想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了解比较少。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个别成员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理解得还不够很全面,执法观念、执法方式尚未完全真正转变,部署工作、研究问题习惯于沿用传统的思维模式。
(三)是思想解放不够。未能自觉地运用党的基本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思想不够解放,手脚放不开,政策运用的不活、不准、不到位,队伍管理不严、不细、不规范,进而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应。
(四)以人为本意识还不够强。执法为民意识还不是很强,因工作繁忙而深入群众少,对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回应不够及时,对民生问题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疾苦关注还不够,对群众合法权益维护还不够很完全,对社会和谐稳定重视程度还不够很深,保障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待加强。
四、今后努力方向和主要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今后的努力方向和主要整改措施是:
(一)抓学习,重教育,加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树立学习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的思想。加强学习型班子建设,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坚持每周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实行学习情况通报制度,要求班子成员认真制定和落实学习计划,将学习情况在班子会议上通报,将学习成果拿到班子会议上进行讨论。用学习实践成果指导工作,破解难题。
(二)抓规范,重民主,加强领导班子组织建设。实行集体领导和班子成员分线负责相结合。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组织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重要工作情况通报会、班子成员谈心等活动,加强沟通协调,增强合作意识,努力形成既有集体领导、又有个人分工负责,既有认真履职,又有横向协调、主动配合的良好局面,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抓服务,强监督,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紧紧围绕执法建设这个中心,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重点,研究制定规章制度,倡导立说立行,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切实改进作风,树立勤政为民的好形象,确保工作有布置、有调度、有检查、有落实。实行执法中队干部向班子成员看齐、执法中队队员向执法中队干部看齐。
(四)抓制度,严管理,加强领导班子纪律建设。用制度规范各项工作,促进执法管理。开展思想作风纪律建设活动,以发问卷、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等方式公开征求意见,加大群众监督力度。进一步制定完善机关科室和执法中队日常执法工作运行管理制度,不断健全会议制度、执法督察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和高峰出警制度等。强化执法工作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工作落实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