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4 20:45: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实习日志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地点:xxx学院门口
人物:物流111和部分物流112同学
一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2012也在指尖流逝。
外面的世界对于一个 21岁的即将大学毕业渴望 做一番事业的大男孩来说,真的太诱惑了。人生旅途中有许许多多的选择,许多人和物选错了,那就永远错了,生活真是一位苛刻的老师。
我们第一站来到的是xxx苏果xx购物广场。住在27楼的学员宿舍,第一晚透过硕大的窗户眺望远处马路尽头的灯火阑珊处。
经过两天的培训,我们穿着红马夹走进了卖场,我们被分配到各个课。这里我说下超市里的马夹分为红马夹和蓝马夹,前者为普通员工,后者为基层领导。我被分在了一个比较严的领导手下,从某种角度来说我真的很不幸,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貌似我又是幸运的。当我做的比别人多的时候,会有埋怨,当我回到宿舍和别人谈论今天学到什么的时候,当我发现懂得比别人多的时候,心里面又特别高兴。人就是这样,我,先是个人,后来,才有了冉志翔。
半个月候,我们这一群人被分开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各为各的前程,或者说各为各的命运奔波着,而和我一起的一小部分男生来到了苏果超市总部的所在地南京白下区解放路55号。我在旅途中,想象着我心里的苏果总部高大的形象,可是下车后,我却失望了,老实说非常普通的几层小楼,可就是这个小楼里面坐着各个精英指挥管理全国几千家的苏果超市,一个低调的企业,却成就了上万人的理想。团结,苦干,开拓,进取。多么实在的企业理念,苏果超市,连锁经营的典范,无愧是中国人的“沃尔玛”。
几天候,我们几个男孩跟着苏果新店支持资深队的师傅们去了安徽合肥开店。
关键词:大学生 影视作品 现状 分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204-01
首先我们先行研究来看一下日本电视剧都有哪些主要特点。
1.日剧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集数少。日剧通常只有10-11 集(NHK大河剧除外)。一是和收视疲劳度有关,二是日剧是以季度为档期,一年分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剧,每星期播1集,一般一个剧集是在三个月内播完,大概也就是10 -12 集左右,季度间有短暂的修整期。但是其中也不乏长达上百集的长寿剧,比如说《世界奇妙物语》、《冷暖人间》都是播出10 季以上的长寿剧。
2.日剧题材非常广泛,大概可分为侦探悬疑类、社会类、医学类、纯爱类、励志类、校园类等各种题材。不同于韩剧的爱情至上,日剧中爱情类并不是主流。
3.日剧除了题材和内容吸引人,制作精良之外,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因素,就是偶像文化的影响。这个因素影响的主要人群就是喜爱日本偶像的粉丝,特别是海外粉丝,就拿国内来说,收看日剧的主要群体就是日本各家偶像的粉丝。从山口百惠到木村拓哉,再到现在经常出现在日剧中的当红偶像,都说明了日剧的发展壮大是和明星制度是分不开的。(王堰秋.《日本电视剧研究浅析》.影视文学2011年12月刊)
此外,任艳丽将日本潮流剧的特点归纳为四点:(一)引导潮流。(二)借助场景和道具来运用象征、隐喻手法。(三)直面现实,不少作品涉及禁忌题材。(四)由于大部分观众为女性,具有迎合女性观众的特点。
由此我们对日剧的集数、分类以及吸引人的原因有了一定的认识。特点3)中也提到了偶像文化以及粉丝的追求,那么,中国大学生作为追赶潮流的年轻一代,对日剧的认识是不是也会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呢?带着这一疑问,我对自己身边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在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发现在29名同学当中,有26名全部都有自己的日本偶像,其中以木村拓哉、山下智久、小栗旬、向井理、松本润、长泽雅美为主,大多数人称自己在选择观看日剧之前,总是会确认一下是不是有自己的偶像出演,一部分同学甚至只是在确认了自己偶像出演之后才会观看日剧。那么,在列举出的这六名偶像当中,男性占到了五位,这应该是与所调查同学的性别差(25名女生、4名男生)有关,同时这也印证了“(四)由于大部分观众为女性,具有迎合女性观众的特点”这一事实。
另外,黄晓婧.2010.《中国当代大学生“日剧迷:日剧接触行为的传播学考察——以京沪两地高校学生为例》中也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
通过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女性大学生“日剧迷”的比例高于男性。日剧大都描写年轻人细腻丰富的情感,比较适合年轻女性带有朦胧、浪漫色彩的欣赏口味。语言类、影视类、传媒类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日剧迷”对日剧的关注程度高于其它专业。
其次,2011—2012年都有哪些日本电视剧呢?结合周围同学的爱好及网络评论,我们找出了以下10部代表剧集:《是你教会了我什么最重要》(户田惠梨香、三浦春马)、《我无法恋爱的理由》(香里奈、稻森泉)、《最完美的人生终点》(山下智久)、《幸运七人》(松本润)、《幽灵妈妈搜查线》、《hungry》(向井理)、《青蛙公主》(天海佑希)、《暗黑女教师》(荣仓奈奈)、《贫穷公子富家女》(小栗旬)、《都市传说之女》(传说之女)等等。
这些日剧都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呢?前面的先行研究中有提到日剧的分类:日剧题材非常广泛,大概可分为侦探悬疑类、社会类、医学类、纯爱类、励志类、校园类等各种题材。(王堰秋.《日本电视剧研究浅析》.影视文学2011年12月刊),由此我们做出以下分类:
侦探悬疑类:《幽灵妈妈搜查线》、《都市传说之女》
社会类:《我无法恋爱的理由》
医学类:
纯爱类:
励志类:《hungry》《青蛙公主》《贫穷公子富家女》
校园类:《是你教会了我什么最重要》《暗黑女教师》
其中,医学类和纯爱类的电视剧不包含在内,前面的日剧特点中也提到:“日剧不同于韩剧的爱情至上,日剧中爱情类并不是主流”,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一代,所关注的远不止爱情。此外,由于我们调查的都是自己的同学,专业为日语,所以大多对医学不是很感兴趣,因此,在列举出的这些电视剧中也没有涉及到有关医学的剧集。
最后,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必定会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同样,日本电视剧传入中国,也会受到中日关系、两国政策的影响。而中国大学生首先作为中国的一员,对日本电视剧的认知应该也会受到政治关系的影响。
当然,由于发达的网络,现在的年轻一代,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来接触日剧。而作为日本电视剧通过互联网在中国大陆传播的受众,日语学习者、白领阶层等大多接受了较好的教育,具备较高的话语水平,这就使得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日剧更具渗透力。日本电视剧通过互联网在中国的传播甚至对汉语语言产生了影响力。如“宅男”,“干物女”就分别是《电车男》和《萤之光》通过互联网在中国广泛传播带给汉语的新词汇。百度百科、互动百科、维基百科中也都已收录“宅男”、“干物女”等词汇。
就目前中日关系的现状来看,短时间内日剧在中国的传播仍以互联网为主,那么其受众应该也仍以日语学习者、白领阶层为主。
参考文献
[1]侯越.2007.《论日本电视剧在中国的传播》.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年第3期.
[2]黄晓婧.2010.《中国当代大学生“日剧迷:日剧接触行为的传播学考察——以京沪两地高校学生为例》.
关键词:独立学院;专业实习;Moodle
作者简介:沈良忠(1978-),男,浙江海盐人,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教学科研部副部长,讲师;李莹(1977-),女,广西桂平人,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教学科研部副部长,实验师。(浙江 温州 32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温州大学校级教改项目“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1XJJG06)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45-02
独立学院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而实习环节是将课堂理论应用于实践、继而再深化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提前接触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企业实习,学生会对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有正确的评估,对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有更深地认识。然而,实习活动的有效组织和开展,涉及到学校自身、对方企业、实习学生等多个因素。目前各高校在实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人数众多与实习基地利用率低之间的矛盾。实习活动基本是以分散实习为主,集中实习为辅,导致出现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等情况,实习活动形式大于内容,实习有效性很低,实习活动促进教学的功能没能得以体现。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催生出网络教育这一新型模式。它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同时网络交互功能构建了师生交流的环境。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支持,而建构主义理论为技术活化和技术融入学习指明了方向。本文主要探讨基于Moodle平台的实习管理模式,以求解决实习过程中由于实习分散导致的沟通不畅、过程管理难、评价滞后等系列问题。
一、实习概述
1.实习环节介绍
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等。其中,实习环节在教学培养计划中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即认知实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三阶段的实习通常以能力递进式培养方式展开,如表1所示。
2.实习存在问题
实习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开展,需要多方的积极沟通和协调。学校应有对实习活动的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企业有聘用实习生的实际需求,学生自身要有实习锻炼的意愿等等。笔者通过对浙江省22所独立院校中部分院校在实习活动开展方面的调查研究,总结得出当前实习活动开展中的一些共性问题:
(1)重视实践教学,但经费支持有限。独立学院追求错位发展,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而且追求特色实践,但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却又缺乏相应的配套经费,因此实践教学在独立学院的开展环境并不理想。
(2)缺乏过程管理,形式大于内容。实习活动开展过程缺乏有效地管理监督,学生实际实习的有效性无法评估,最终的实习报告以及实习成果等材料质量不高,未能给现有教学提供有效的反馈意见。
(3)时空约束限制,师生沟通不畅。实习的开展主要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基本以分散实习为主;同时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一个指导教师通常要指导二三十个甚至更多的实习生,造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无法保持频繁、有效的沟通。
(4)评价工作未能真实体现实习过程且滞后。现有实习评价基本上依赖纸质材料进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完成评价之后由学生带回材料;学校指导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打分并将成绩录入到系统。实习单位给学生的打分普遍过高,指导教师为了成绩的正态分布,就只有按印象、按成绩分布需求打分,成绩无法客观反映实习过程。
二、Moodle实习平台搭建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基于网络教学成为可能;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之间的对话、协作、互动等社会性活动对个人以及群体意义建构的作用。Moodle系统是在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其创建的网络课程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操作日志的永久保存、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和讨论活动可以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既能实现互动评价又巧妙地设计了不同的参数,排除了评价过程中人为的干扰,保证了评价活动的客观公正。
1.Moodle系统功能
Moodle系统具备所有E-Learning平台具备的功能,模块化结构设计使得添加和删除更容易。Moodle为教师提供了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念的十几种课程活动,包括讨论区、学习日志、聊天室、学习资源、单元小结和在线调查等。管理员通过管理界面安装各种活动模块,教师通过简单设置就可以实现课程模块的添加,而开发者可以依据定义的接口二次开发新的活动模块。Moodle系统的主要功能。
2.Moodle平台搭建
为了更好地了解师生对于网络实习平台的需求,笔者对参加过暑期实习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针对师生之间的联系方式、网络的熟悉程度、上网条件、网络功能需求等基本问题进行调查统计。统计结果研究发现:36%的学生采用电话联系教师,92%的学生通过QQ等网络方式联系教师,6%的学生未向教师汇报实习情况。67%的学生在实习时可以方便的使用网络,另有28%的学生表示在下班之后才能使用网络。83%的学生希望学校有一个网络平台供学生交流实习心得、分享实习成果、上传实习日志等,17%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基于以上调查,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使用网络比较方便,同时也有实习网络平台支持的实际需求,Moodle提供的功能提供了对以上需求的支持,具体的搭建步骤如下:
(1)平台环境准备。在Moodle平台各分院节点下添加课程“暑期专业实习”,并且将指导教师以及学生的账户导入到平台中。
(2)实习资料上传。在“暑期专业实习”课程上传平台上提供教程信息、实习任务计划书、实习介绍信、实习考核登记表等文档供学生下载。
(3)布置实习任务。要求学生以作业的方式完成实习日志、实习支撑材料、实习报告以及校外指导教师评语等任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撰写日志,须附实习支撑材料如实习成果、实习照片等,以便指导教师以及职能部门进行过程化管理。
(4)构建交流平台。鼓励学生通过博客等方式对实习过程进行总结;指导教师可以通过阶段性的话题如“实习准备,实习最难忘的事”等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感想,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情。
(5)过程化评价实施。学生在Moodle平台通过作业、博客以及论坛等方式均留下了实习的过程记录,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以上记录,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做出过程性、客观性的评价。
Moodle平台搭建完成之后,学生就可以通过平台提交实习所要求的各项材料,如图2所示。
3.Moodle实习平台优势
Moodle实习平台自2012年暑期投入使用以来,有效地解决了先前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总结如下:
(1)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的过程管理问题。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实习,均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撰写实习日志,并附上实习期间的工作照片、工作内容、工作成果等作为实习日志的支撑材料,避免日志的泛泛而谈。根据学院的要求,学生需要在实习期间撰写5篇实习日志,每篇实习日志均需要附上不同的材料作为支撑,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应付实习的概率性,提高了实习成效。
(2)实习材料的统一管理和实习评价的实时跟进。利用Moodle平台实现了对学生上传材料的统一管理,同时指导教师可以实时看到学生上传的实习日志和支撑材料,并据此给出实习评价,以确保过程性评价的开展。
(3)保证实习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学生在平台上所有的活动都带有评价功能,学生的成绩会参照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进行评分。另外,基于平台的互动评价实现了教评学、学评教等功能,避免了教师或者学生因某个人的主观看法而使评价不够客观。
(4)互动交流构建网络平台实习氛围。学生通过论坛、博客等分享实习过程中的趣闻趣事,展示实习阶段性成果,教师通过设置讨论题引导学生对实习进行总结,活跃了网络平台的实习氛围。
三、结束语
通过对Moodle实习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发现Moodle平台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实习评价的公正性,特别是在营造实习交流氛围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效用。笔者希望通过这种实践模式,为其他独立学院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以更好地开展实习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雪云,马志强.国内Moodle平台研究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
2007,13(6).
[2]沈莉,陈炜.利用Moodle平善教育实习环境中的实习评价[J].高教探索,2009,(2):136.
[3]曾晓泉.让暑期实习成为大学生实践教育的必修课[J].教育与职业,2010,(15):163-164.
1毕业实习现状分析
一些高校目前仍采取一种学生自主找实习单位和学校推荐实习单位相结合的实践形式,学生相当自由,管理比较松散,效果非常不好。
1)毕业生就业难度的日益加大导致一些毕业生占用大量的毕业实习时间去找工作。这些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毕业实习看成像专业选修课那样,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内容。
2)学校毕业实习经费投入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实习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不能为学生安排专业对口、适合就业的实习单位,直接影响到学生参加实习的积极性[1]。
3)学生和教师的实习态度有待端正,考核机制有待完善。学生认为自己能找到实习单位,回避学校的监督管理,效果可想而知;教师由于本身教学任务的繁重和对现场认识的缺乏,无法很好地指导学生。
2毕业实习教学原则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此制定如下针对性教学原则。
2.1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原则
注重学生在实习阶段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并以此指导实习教学。采用机制灵活、多渠道多模式的实习形式,变被动实习为主动实习,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学有所用,以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
2.2注重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原则
首先,要求指导教师熟悉实习单位相关人事关系,便于与实习单位沟通,使学生尽快进入实习岗位;其次,要求指导教师熟悉实习单位提供的实习岗位,便于指导学生尽快进入实习岗位的角色;再次,要在实习单位选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从实习岗位实际出发,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岗位实践。
2.3健全实习管理和考核,确保实习质量
首先,学校在毕业实习方面建立相关的针对性的实习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纪律及规程。其次,要加强实习管理,必须对学生进行实习安全教育,选择实际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指导,并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最后,根据学生的实习日志记录、实习报告质量、实习态度及工作能力等分别给出评语及成绩[2]。
3抓好毕业实习思想工作
3.1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调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从学生入学教育开始,就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应用型、创新型的内涵,不论在理论教学还是在实践教学中,都要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调动起学生学习和实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提高毕业实习质量的目的[3]。
3.2转变教师指导意识,发挥教师在实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的过程中是学生思想的引导者,通过毕业实习环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全面提高其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以后就业和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团结合作精神、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4.1建立一个稳定的实习基地
经验表明: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对指导学生实践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可为实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其次,可以使指导教师熟悉现场,更好地指导学生实习;再次,可使现场技术人员和技工师傅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有深刻的掌握,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4]。
4.2建立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基地
学校应经常与企业联系,通过一些交流活动增强双方的了解,不仅可以减轻学校的基地建设经费,而且可以提供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指导实习。
5完善考核制度和执行力度
5.1考核平时表现,检查实习日志
以往对实习的考核一般只检查一下实习日志,而忽视学生在实习中的真实表现,因此有些学生胡乱编造、下载抄袭等,无法考核出真实的实习表现。可以通过电话询问、现场走访来调查学生的平时表现,由现场技术指导配合指导教师共同来完成对学生的实习考核。
大三了,大学生活转眼间就只剩下一年了。其实,这一年又能算什么呢?看以往大四生,似乎,大四的生活已经不能再称之为大学生活了。剩下几门专业课只是打发日子而已,整日忙于考研,找工作,实习,考证,待在校园的时间似乎都是那么少。
大三之后的这个暑假,我也开始感觉到自己该为踏入社会做些准备了。对于游山玩水,泡网生活,这些悠闲自得的日子,只能暂且搁下。
表姐帮我在她公司找了份暑期实习工。
这次实习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作为实习生,在公司的日子很是清闲,没有什么事。无事,坐在电脑前便敲点文字,算是给这次的实习留点记录吧。
…………
2002/7/8
今天天气很好,一大早,爸爸,舅舅一家人都为我今天第一天进公司实习准备着。虽然以前也有一些实习的经历,但那感觉都像是在玩,从没有这样正式进入一家公司如同上班一样的实习。
和表姐一道出了家门,背了只单肩大包。
走了段路;
等待公司的厂车;
踏上公司的厂车;
进入公司……
周围的人节奏都是紧凑的。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虽然表姐使我一身装扮有上班族的味道,可是,当我站在这群人当中,却感觉自己是那么的菜。
我什么都不懂,我一切小心易易。
表姐带我填了张表格后,给了我一张考勤卡,一件工作服,一张工牌,一张饭卡。换好衣服,来到我工作的那间机房,我看到我工作的台上放着台17寸彩显的电脑。宽敞的机房人不多,10个都不到。大家都坐在笔记本电脑面前做着自己的事。
这里环境很好。办公前,公司个部门员工站成一排,做晨会。这也是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不同处之一吧。记得自己在学习《组织行为学》,当中就提到过,员工的干劲,员工的团队精神对一个企业的成功是很重要的。为什么我们国内很多企业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呢?
一个上午很快就过去了,我只是在看看这台电脑上有些什么玩意,看了几篇电子小说,玩了几个小小的游戏,就到了吃饭的时间了。午餐和学校相差不是很不大,自己拿了个盘子,只是选择只有三样套餐,不像学校那样,那么多菜任你选,在这里,已经是搭配好了的。吃完后得把盘子自己送回去。这点我还是适应的。
感觉没有上午好了,因为我开始想睡觉了。这点倒不奇怪,在学校上课的时候,我几乎是逢课便睡,而到了大三,课时少了不少,下午几乎没有课,我本就不是个认真学习的人,于是,午饭过后,往往是一觉睡到下午3:30。
从1:00开始,我的眼皮就开始不听话了。偏偏又没有事情要我做,我精神散涣,连神游的力气都没有了。此时好怀念在学校的日子。如果在学校,我早就在老师的眼皮下大方的趴在桌上睡着了。虽然我现在只是在暑期实习,并不会有人管我,然,我还是不好意思趴在桌上睡去的。
今天一天下来,感觉到工作真的不容易……
晚上和爸爸散步,对爸爸讲着今天公司实习的事情,说到最后,我对爸爸说,其实,我并不是很想在上海工作,如果有选择的话,我更愿意去深圳试试。因为,在这里,感觉自己总是不能融进去。上海是很排外的。以前有这样的感觉,这么些年过去了,现在还是这样的感觉。在这里,我变得沉默了。我想,如果爸爸走了,我或许可以一整天不说话。虽然,舅舅舅妈待我如己出,表姐对我很照顾,哥哥还是看重我这个没有在一起长大的亲妹妹。只是,她们习惯的上海方言在无意间把我排斥了。
在公司,几乎所有的人都说着上海方言。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爱和我开玩笑,我竟然不太懂得上海话。认识我的朋友都觉得不可思议。不懂上海话,就更别提讲上海话了。因为这样的关系,我连接电话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了。这样,越发显得我清闲无事可干了。
我为什么要来上海做实习?
因为妈妈,因为心底深处那莫名的上海情结……
2002/7/9
今天是实习的第二天。天下着雨。
爸爸问我,下雨还去吗?虽然我很想睡觉,虽然姐姐说我这次实习期间,可去可不去,可是,想着今天才第二天,第一天实习什么也没有干,不去,总觉得有些不好。如果不去的话,感觉上像是我一天不适应,像是要打退堂鼓。
这可不是我的风格。
洗漱完毕,和姐姐撑伞出门了。
今天,感觉一切比好多了。因为我或多或少习惯了些这里的环境。这里的陌生感减淡了一些。
今天课长把他的一个电子信箱给我用,这样我便能通过公司的局域网发E-Mail了。虽然在公司不能上网,但是能和同学朋友发发E-MAIL,这样也不错,至少我有些事情可以做做了。
一直在电脑上看电子书,玩些小游戏,看影碟终归是无趣的。
2002/7/10
留恋
今天是实习的第三天,.昨两天我都是自己玩自己的,没有事可干.真有点闲得慌.
今天还好,刚才公司有个会,要临时组个网,我跟着他们去了,虽然没有做什么事,不过在那看着别人在做,倒也学了不少的东西。
在上海待了好些日子了,我开始习惯这里的生活;习惯这里的空气,习惯这里的风景,习惯听不太懂的方言,习惯这里的节奏。也不常常将“我们南昌和这不一样”挂在嘴边。记得刚进入大学,我也常常会说类似的话,“我家那边和这不一样”。或许不久的将来,我又会在另一个城市说:我们上海和这不一样。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一直不喜欢南昌。记得刚拿到通知书那会,我的心情是那么的无奈。只希望,赶快毕业,好离开这座城市。转瞬间,在南昌生活了三年,悄然中,我适应了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方式。不知不觉,和家人的聊天中,总是在习惯说“我们南昌”,爸爸说,你们南昌?你都成南昌人了?!虽然,我现在的言语总是“我们南昌”,在我心里,我却还是很想离开这里,我想,大学四年后,当我离开南昌这座城市,我对南昌不会存在什么留恋,因为,我每次放假回家,我总是那么迫不及待地回家;在刮风下雨,炎炎烈日下,我总是咒骂着南昌。
当在火车站候车的时候,当踏上列车,当列车开动,当离开南昌,我才发现,我对这座城市是存在留恋的。我突然觉得南昌给我留下了很多的东西。毕竟在这里生活了三年。这也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独自在外生活了三年的城市。在这里,有很多值得我回忆的第一次。在这里 “实习日志”版权归所有;请注明出处!
,我从十字头的年龄跨进了二字头;在这里,我懂得了买东西货比三家;在这里,我不再挑食;在这里,我学会了一些为人处世的原则;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的朋友;在这里,我成长了……
在列车上,我打开随身听的调频广播,此时正是路丹主持的节目。从明天起,我便听不到她的声音了。南广的音乐之声恰巧是99年开播的。前些日子,听到不少即将离开南昌的大四毕业生给电台写去的信被电台播出来,信里的那些感觉,是那么的真切。我想,待到明年这个时候,这些信中的感觉便是我的感觉。
虽然承认自己对南昌会产生留恋,但我想,南昌终归是不适合我的。有时候,距离产生美,这句话,说得很对。况且爸爸妈妈是希望我回到上海的,而除了上海之外,我便是孤身一人。一年后,如果重来一次离家在外,在陌生的城市独自生活,我想,这也不适合我。
我似乎没有什么选择。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三明治”模式 “双元制”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661(2012)04-0001-02
一、国外研究发展历程概述
世界合作教育起源于100多年前的工程教育领域。1906年,美国中部的辛辛那提大学首创合作教育制度。随着国外对合作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成熟,在实践上逐步形成不同特色的合作教育模式,其中以美国学徒式模式、“硅谷”模式,英国“三明治”模式、教学公司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为代表,并逐步形成了近代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雏形。发展到当代,美国的合作教育界愈来愈重视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开始向全方位、多模式、深层次、规范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英国组建了全国性的教学公司,由教学公司出面组织有高校和企业界共同参加的科技协作项目,使得高等教育界和产业界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固的协作渠道。
1.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产学研合作的理论研究基础兴起于十九世纪后期的德国早期劳作教育思想和20世纪初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与教育思想。发展到现代,欧美学者多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产学研合作的意义及本质,但是美国著名学者亨利•埃兹科维茨则是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产学研合作,并于1995年提出的一种创新性三螺旋模式。即改变以往大学、企业和政府之间两两作用的双螺旋模式,通过政府协调监督企业和大学的运作,大学为企业和政府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发挥影响力,企业则借助市场发挥其品牌优势和经济效益促进政府和大学的发展。
2.实践研究的发展历程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是从建立新型大学开始。1810年,德国教育家洪堡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柏林大学,并以“教学与研究统一的原则”。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建立第一个合作教育计划,并于1962、1963年先后成立了合作教育委员会合作教育协会。20世纪7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提出了直接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服务”从此成为与“教学”和“科研”并列的大学三大功能之一。从此大学才逐步走出“象牙之塔”,开始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1980年颁布了指在为政府资助项目产生的创新科研成果确立了统一的技术转让制度,明确了大学、小企业和政府三方的权益和职责的贝赫一一多尔大学和小企业专利法开创产学研成功合作的新纪元。
20世纪50年代,美国工商界和政府部门认识到仅仅依靠建立新型大学已经不能满足科技进步的需求,为了充分利用大学的科研实力,他们开始把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实验室设在研究性大学周围形成科技工业园。其中以斯坦福大学为核心的“硅谷”工业园,以麻省理工学院为核心的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最为著名。由于美国科技园的成功,法国于1969年建立了索非亚安地波利斯科技园;英国于1972年在赫里奥瓦特大学建立了第一个科技园、1975年建立了著名的剑桥大学科技园;日本于1981年建成的筑波科技园;德国于1983年建立第一个工业园区――西柏林革新与创业中心,这些工业园的发展迅速,不仅造就了大量优秀的企业,也成就了一批世界知名大学。
二、合作教育典型模式介绍
1.美国模式
学徒式合作教育模式:学生自入学起学习半年后,便进入企业的实际训练和大学教学以2个月左右为期限交替进行,到毕业前半年,集中大学授课,完成毕业设计。在培训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下,开展学校与工商企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这种模式的教育的主体是社区学院,这是一种建立在12年中小学基础教育之上的,实施高等教育的初级阶段,类似于中国的专科院校。
其主要特点是:
(1)企业深入参与产学研合作
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参与的企业数量多,所涉及的行业广。另一方面体现在,许多公司和协会有权授予学位,其中兰德公司还可以授予博士学位。在这种学位认证体制下,教育培养学生的权限由高校转移到企业手中,有利于企业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也迫使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要贴近企业、市场需求。
(2)兼职教师多于专职教师
“硅谷”模式:依靠某一所或几所大学,在其周边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以便迅速转化大学科研成果,实现技术向市场的迅速转化。在这种模式下,大学可以通过转让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的模式间接参与到产学研合作当中;同时,大学也可以利用已有的成熟技术,成立高新技术企业直接参与产学研合作,这种从大学母体身上通过剥离知识的方式形成的新的个体,是知识从实验室流向市场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a.科研规划,从宏观层面引导产学研合作。
b.落实宏观政策,制定详细的科技计划。
c.建立产学研合作法律体系,保障产学研合作各方利益、约束不正当行为。
2.英国模式
“三明治”课程模式:其本质是一种“理论―实践―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英国,这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1+2+1”模式或“1+3+1”模式,即学生中学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实践一年,然后在学校里学习完二年或三年的课程,最后再到企业工作实践一年;第二种是“2+1+1”模式,即第一、二、四学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学年到企业进行一年的实践。
其重要特点是:
(1)学生的实习单位和岗位是由企业招聘和学校推荐提供。
(2)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
由于“三明治”课程的设置既有校内学校又有校外实践,因此考核学生要结合企业评估、指导老师评估和学生自评三方面。企业评估:主要由企业经理或主管根据实习学生在企业的工作表现直接进行评估。指导老师评估:首先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实习发展规划”,然后跟踪学生“个人实习发展规划”完成的进度,最后通过学生安排实习老师参与由企业的经理、学生共同参加“placement visit”,了解学生的实习日志和企业的反馈从而给出评估结果。学生自评:学生根据工作日记进行自评。这种工作日志包括个人发展计划、工作日志和反馈三部分组成。主要记录学生在工作期间的表现、承担的工作内容、个人发展计划的完成进度、掌握的技能以及在此期间取得的其他成绩。
教学公司模式:英国教学公司是由英国政府的科学和工程研究委员会(SERC)、贸易和工业局、经济和社会委员会以及北爱尔兰经济发展局联合资助研究基金而设立,目的是完成全国各地教学项目的资金资助。
所谓的教学项目通常由企业、高校和项目助理组成。项目助理通常由22岁至26岁的大学生来担任,并由企业和高校共同申请来源于实际生产中急需解决的课题项目。项目获得教学公司批准后可以得到项目总费用的50%-70%的资助。
其主要特点是:
(1)普通的大学生即可参与教学公司项目成为项目助理
(2)教学公司是连接在企业和高校之间的重要桥梁
3.德国模式
“双元制”模式:这种模式在组织和教学结构上包括多个一一对应的基本要素,如企业与职业学校、实习车间与课堂、培训企业的培训大纲与课堂教学的教学计划、学徒与学生等。从体制上讲,这是在国家立法支持下,以企业为主导,校企合作共建办学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受训者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外还要和培训企业签订的“职业教育合同”,企业除了为每位学生提供三年2万到3万欧元的培训经费和工作实习岗位,还给学生配备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和一定教育水平的高级技师指导学生工作。
其主要特点是:
(1)企业为主导
体现在企业提供办学经费、工作岗位和校外指导老师,同时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学生考核。
(2)主要师资力量来源于企业
(3)学生没有就业压力
由于企业的参与学生的培养,因此能够保证,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是一致的,学生完成学业后可以直接上岗工作,不存在就业压力。
三、借鉴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加强与社会各界特别是产业界的联系与合作,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把握社会发生的变化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尤其能掌握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对人才的需要,从而大大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因此我们在这里重新介绍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具体案例,就是为了引进西方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为解决我国在知识产业升级中面临大量紧缺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提供借鉴。也是实现高校整体办学实力、学术地位、学校社会声誉提高的必要前提,也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微,张喜梅.美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中国冶金教育,2004,(3).
关键词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4-0064-03
1 前言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种类型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1-3]。长江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类型定位是“工程应用型”,在培养模式上做了很多新的尝试和探索。特别是在2006年实施工学交替合作教育培养模式以后,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会反响较好。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是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一种特色培养模式,分为4个单元,即工学交替Ⅰ、Ⅱ、Ⅲ、Ⅳ,4次实习分别安排在大学一、二、三年级的暑假和第八学期的前4周进行。
工学交替Ⅰ建立在学生尚未接触专业课程的条件下,为期2周,由专业教师带领到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和接受短期培训,以感性认识和听取工程师讲解为主,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教育、工程背景、厂区工艺或建筑概况等。工学交替Ⅰ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以及对未来工作单位涉及领域的初步了解。
工学交替Ⅱ是在基本学完专业基础课,还未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情况下,采取分散的形式,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联系与专业相关的单位进行1个月以上的实习。工学交替Ⅱ主要培养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在实习单位体验未来的工作环境,为自己将来就业方向作出合理选择。
工学交替Ⅲ是在学生学完专业核心课程以后,以分散实习的方式,自行联系水处理厂、设计院、市政、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进行1个月以上的工作实习。要求尽量根据毕业后可能的就业方向来选择实习单位,实习时必须参与单位的生产和管理。工学交替Ⅲ主要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所学专业知识用于工作实践。
工学交替Ⅳ是学生在单位正常上班,实际上类似于单位试用期。学生能够提前体验参加工作的感受,从而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最后的就业选择。
4个工学交替实习要求每位学生都参与,且必须做好相关的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对于分散实习,责任教师要通过电话定期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且随时解答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本文拟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面对面或者电话访谈,以及对毕业生就业后发展情况的跟踪调查等手段,探讨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对于学生就业去向及职业发展前景的影响。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课题组通过查阅学生以前的实习报告,对近5年所有年级学生参加工学交替实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数字是每个年级工学交替Ⅱ、Ⅲ、Ⅳ的累计人次;工学交替Ⅰ集中在几个单位参观实习,因此未统计。
根据学校就业办公室提供的统计数据,2007—2012年毕业的学生的就业单位统计如表2所示。
以本专业2008级入校学生(2012年毕业)为例,其工学交替实习所在单位类型与就业单位类型对比如表3所示。
分析表1和表2可得到3点结论。
1)自工学交替实施以来,学生在建筑施工和建筑设计单位的人数比例有明显提高。分析主要原因,以往本专业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都是采用集中定点实习形式,学生不能根据自己意愿和需要选择实习单位。实行工学交替以后,学生可以根据未来就业的方向自主选择实习单位。而长江大学为一般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建筑施工和设计行业工作。
2)近年来毕业生到水处理相关企业就业人数越来越少,原因是现在水处理行业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对本专业毕业生需求也比较少。另外,通过与学生工学交替座谈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去水厂或污水厂实习学到的实践知识较少,仅仅就是参观一下流程,意义不大。因此,学生去水处理相关单位进行工学交替的也比较少。
3)与专业无关的单位就业人数在逐年减少,这可能表明近年全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比较好,学生能找到专业相关的工作。
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就业单位与其工学交替实习单位类型有较大关联性,尤其是建筑施工和设计单位。而水处理相关企业之所以就业人数少,可能是因为这些学生考上了研究生,没有就业。这同时也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工学交替实习对其未来工作选择有较大影响力。
总体来看,毕业生就业选择明确,并呈现相关特点。由于一般本科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工科专业实践性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难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造成学生普遍觉得专业知识难懂的现象,进而逐渐失去学习动力与兴趣。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后,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弥补了课堂理论知识实践性不足的缺点,对专业知识和各领域未来前景发展有了自己的见解,使以后的学习目的性更强,从而就业的目标性同样会增强。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大多选择建筑或市政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与专业相关行业,部分选择考取研究生深造。毕业生就业能按照自己的兴趣以及职业规划进行选择。随着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成熟,这些特点更为明显。
3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经验体会
工学交替起初是高职院校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现在也逐渐成为部分地方普通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它与理论教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适当地进行实践可以让大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发现自己的不足,巩固已有的知识,并将它们系统地组合起来,建立起宽广的知识框架,增加对学习研究的兴趣,为以后的妥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际能力、课堂理解能力、动手及创新能力。4个阶段的工学交替实习让学生对于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知识有了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的了解,对于平时的理论教学是很好的补充。同时将学生的学习由校内逐渐转向校外,由理论延伸到实践,开阔和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对于他们以后的全方位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现在的用人单位常常会选择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而拥有一定的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强,对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是一个很好的保障。
2)就业导向作用明显。工学交替实习实施后,毕业生可选择的就业领域更宽。不同领域所需专业知识不尽相同,各有侧重点。以往在课堂上只能按照传统模式划分课时选择侧重点进行教学,学生对各个就业领域所真正侧重的专业知识也不是很清楚,依往年经验来看,很多学生毕业后还是处于迷茫的状态。
3)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工学交替中,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实际问题,了解生产设备和工艺,弥补课堂理论知识实践性不足的缺点,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不同阶段实习内容和形式的层次化和多样化,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了解当今社会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对专业知识和各领域未来前景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使得他们以后的学习目的性更强。学习的目的性增强,就业的目标性同样会增强。学生明白自己喜欢与擅长的领域,在毕业就业选择时能做到心中有数,就业目标更加明确。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实施,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完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制度,包括如何组织实施以及对成果的考核。这就要对工学交替的任务、工作流程、组织管理等方面制订严格系统的规范,建立从开始到结束的一整套实习质量监督模式;同时也要在实习影音资料的收集制作、课件开发、实习教材建设及实习方式的优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考核方面要求实习结束前每个学生都要完成实习日志和实结报告,指导教师要对实习做总结,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做好今后的实习工作提供依据。这也就要求指导教师全身心投入,面对不同智力、不同程度、不同要求的学生,能做到耐心引导、严格管理、规范审查。
二是建立广泛的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培训基地。学校要根据专业不同的方向和侧重点而严格挑选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设计、施工、生产建设的企事业单位作为本专业实习基地,以配合理论教学。参加过工学交替的学生普遍反应单位较难寻找,一方面,单位为了安全或者经济原因,不愿接受在校大学生短期的实习;另一方面,学生自身胆怯,导致不敢主动寻找实习机会,而校企合作培训基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为学校培养人才。
当前大学毕业生多数眼高手低,实践能力不强,企业需要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通过工学交替实习教学能够强化学生专业素质,提高专业水平、专业技能,增加学生就业优势;同时借机“推销”学生,让专业对口单位了解本校学生素质,建立良好印象,有机会优先考虑,通过工学交替实习搭建起用人单位与学生就业间的平台。
4 结束语
长江大学具有石油行业背景,又是一般工科院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学校的主要方向。如何将专业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结合更紧密,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是一直追求的目标。在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在重视本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爱与兴趣。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工学交替实习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导向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平歌,马东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2):102-104.
医学检验专业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实验诊断医学,既是一门由多技术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很强的医学前沿学科,又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临床实习作为检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理论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独立工作的能力和重要环节。然而,近年来临床检验的实习教学正面临诸多困难[1-2],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实习教学工作的质量。本文结合目前实习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检验医学的发展要求[3-4],探索临床检验实习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在临床实践中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实习教育模式。
1 临床检验实习教学现状
1.1 理论教学滞后
目前的检验教学内容较为陈旧,课堂讲授仍以沿用多年的经典检测方法和原理为主,而新兴的、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检测项目往往没有介绍或介绍简略。检验教材理论与临床的结合不足,不能反映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这给学生的实习带来较多困难,在实习中无从参考、无从下手。
1.2 师资力量薄弱
近年来由于各医学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临床实习资源紧张,既影响了学生的实习效果,也给临床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现在大多数医院检验科日常工作量大,实习教学往往与日常工作相冲突,很多教师兼顾临床工作与实习带教,甚至一部分教师还要担负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工作量大时间紧,使得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带教工作中。此外,化学发光、荧光分析、流式细胞术、分子生物学检测等一系列检测手段项目的开展要求检验工作者具备扎实的实验室工作理论和技术,并能对各种检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指导,这对实习带教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学生主动性欠缺
实习学生经过前期理论学习来到教学医院,起初对实践操作充满了新鲜感,工作热情、积极主动,但是由于临床实际工作的特点,在掌握了基本操作后,每天的重复工作使得他们的工作热情往往不能持久。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虽能胜任常规的临床检验工作,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检验的角度参与临床病例讨论或提供临床咨询,锻炼临床思维。同时随着医学院校就业制度的改革及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式的严峻,联系就业单位成了大部分学生实习期间关心的大事,尤其在实习的中后期,学生往往忙于参加各种招聘,既耽误了大量实习时间,也影响了实习质量。
2 检验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临床检验医学的发展,对临床检验工作内涵的探索,对于临床检验工作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改变,为检验工作的重心转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现代化仪器的大量投入使用,为检验工作的重心转移提供了物质保障,检验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形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临床检验医学教育特别是临床实习阶段的教学也要随之发生改变。
现代检验工作主要侧重于检测体系的建立、检验质量的保证、检验过程的分析、检验结果的审核与解释,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对检验知识有全面的了解,还需具备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医学思维和科研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习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采用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是当前检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
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检验作为信息提供者,不仅仅是承载数据的报告,而将作为循证医学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佐证,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检验人员的知识结构也面临重大转变。原有医学检验知识已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必须有更多临床医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师必须明确检验医学教育的内涵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学好临床医学并能与检验医学融会贯通,使检验人员从单纯的检验技术型向临床与技术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发展。
此外,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流式细胞仪、化学发光分析仪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检验医学从检验项目的范围到技术的先进程度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便于今后更有效地进行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为培养出高素质、自身竞争力强、适应国际先进水平的检验专业人才,在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也势在必行。
综上,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借鉴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建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和考核体系,已经成为提高检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3 临床检验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建立
近年来,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teaching,CBT)[5]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6-7]等多种教学方法正逐渐引入医学教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也进行了多种教学尝试和探索。2009年,本课题组在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理论课程中进行PBL教学的应用[8];2011年,进行了基于PBL教学的新型考核体系的探讨[9]。
基于PBL教学、CBT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以及前期教学实践的经验,本课题组建立了新型的临床检验实习教学模式,从临床实习中的惑与获、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和双语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实习教学改革,并建立了配套的临床检验实习考核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和临床实践能力。在南京医科大学2009级本科生的临床实习期间引入新型实习教学模式,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探索高素质、综合性临床检验人才的培养模式。
3.1 教学思路
3.1.1 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临床实习中的惑与获 检验系学生经过了在校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是将纯粹的理论知识向临床过渡,使学生尽快将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提高独立思考、自行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是实习教学应着重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定期的实习讲座、检验报告分析会、实习日志交流和不定期PBL专题教学等方式,鼓励同学多看、多想、多问、多练、多总结,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疑惑-思惑-解惑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终身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
3.1.2 培养学生与临床沟通交流的能力――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实习生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实验室医务工作者,应加强与临床的沟通,通过各种方式认真听取临床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及要求。通过良好的沟通,一方面加深实习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是提高检验质量,适应新医患关系、减少医疗隐患的需求。主要采取CBT教学。通过病例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对临床病例的讨论中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加强临床沟通能力。同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已成立“医疗咨询与投诉管理组”,带教老师鼓励学生参与沟通小组的活动,在实战中累积经验。
3.1.3 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双语教学 在检验系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对各前沿生命科学的关注和学习,是医学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熟练应用专业英语,更有利于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便于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从而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本课题组采用权威的医学英文专著作为双语教学教材,由教师带领同学阅读讲解,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阅读英文文献;在临床实习教学中也要求教师使用专业英语词汇,提升自身实习带教水平。
3.2 教学准备
3.2.1 临床检验实习带教教师队伍的培养 要有效提高实习带教水平,必须发挥指导教师的重要作用。对带教教师进行统一培训,选拔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素养和良好语言交流水平的教师作为实习带教的骨干力量。本课题组主要选拔具有中级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作为实习带教老师并实行导师制,每位导师负责指导2~3名实习学生。
3.2.2 制订实习教学教材,选定PBL教学专题 理论教学以检验医学教科书为参考,同时选用自编教材《实验技术中的惑与获》、《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作为临床实习实验技术以及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指导教材。将英文原版的专业经典教材作为双语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节选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讲解。PBL教学选题以教材为基础,选取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
3.2.3 制订详尽的讲座日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每周举办一次专题讲座,内容涵盖临床检验各专业(临检、血液、免疫、生化、微生物以及分子检验等),同时涉及科研基础理论和知识。
3.2.4 制订合理的实习教学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 包括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由教师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价组成。建立合理考核体系是实行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必须把现行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和导向机制。
4 临床检验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实践
4.1 岗前培训
采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规章制度、程序文件、样本采集手册以及各专业组的标准操作规程作为岗前培训教材,使学生了解科室各项管理条例、生物安全制度以及各检验项目的原理、操作、临床意义和仪器使用相关知识等。
4.2 临床实践
质量控制是衡量检验科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实验数据的可靠、准确,都依赖于质量控制。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带教教师注意实验结果的质量,每天坚持记录、分析质控结果,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他们以后进行临床工作产生积极地指导作用。要求学生熟悉每个项目的检验流程、掌握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尝试分析失控原因及失控后处理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带教老师也应注重加强手工操作方面的指导,如血细胞计数和制片、革兰染色、细菌培养等手工操作基本技能。
4.3 专题讲座
根据实习进度和要求,每周举办科室讲座,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和科研篇三部分。基础篇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仪器工作原理、日常工作注意事项等;提高篇包括检验结果判读、质控处理、检验医学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等;科研篇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临床科研的基础知识,包括文献检索、实验设计和论文写作等。
4.4 检验报告分析讨论会
定期举行检验报告分析讨论会。如针对一份报告可要求实习同学指出哪些结果异常,针对某一项目异常可提问哪些疾病可能引起该结果异常,哪些检验因素对检验结果有影响,临床样本采集、储存和运送过程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典型报告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临床检验知识的运用和锻炼学生纵向思维的能力。
4.5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最具实战性价值的学习方式,实习生可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对检验结果在临床疾病发展、治疗、转归中的作用形成深刻印象,同时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实践检验,并能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在讨论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与临床思维。
本课题组要求带教老师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同时定期进行案例分析会,选取自编教材和临床工作中的典型实例,组织同学讨论分析,使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将实验数据转化为临床信息,以期达到具有解释病因和疾病发展变化规律的能力,在检验与临床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4.6 实习日志交流
临床检验实验技术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与总结的实践过程,即使是教科书中非常成熟的实验技术,在临床实际检测中随着诸多影响因素的参与,也有可能发生预想不到的变化。在这些实践和探索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的盲点都可能导致检测的偏差与失误,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值得深入地探究和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实习生常常会碰到诸多困惑,在消除困惑的过程中,又必然会有一些心得与收获,本课题鼓励学生记录实习日志,将每日实习中遇到的困惑和感悟记录下来,并定期安排实习日志交流,答疑解惑,分享心得体会。
4.7 双语教学
本课题组同时采用国外优秀的原版教材和国内规划教材,实习教学中采用中文和英文并举的方式施行双语教学。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接受经典的专业教育,有利于重点和难点的掌握;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规范的专业英语训练,掌握专业英语词汇和用法。
4.8 PBL专题教学
不定期进行PBL专题教学,形式上采用演讲比赛的方式进行。由教师指定某案例或专题,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推选1名组长。提前1~2周将选择好的案例复印后发给学生,各组组长带领本组学生围绕案例及相关问题在图书馆、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并根据需要进行全组讨论各组查找资料、汇总、讨论,再推选1人上台演讲。针对各小组的文献检索的数量和质量,讨论的深入程度,上台演讲的表达、英文等综合情况,制订详细、客观、公正的考核要点,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打分。演讲比赛成绩以20%计入实习成绩中。
4.9 实习考核体系
实习考核方法应当是灵活多样的,可采取口试、笔试、讨论、小测验等形式,学生的实习成绩应包括实习态度、理论知识、技能掌握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核和考查。实习成绩是对实习生实习表现的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严格的考核过程是提高实习质量的保证。
理论考核:占30%,考核临床检验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专业英语考核内容为临床检验实习中常用的概念和要点。实践考核:占30%,采用临床应用型实验考核,而非简单的操作技能考核。如对临床分子检验而言,教师提供已知结果样本要求学生进行PCR扩增;对微生物检验而言,教师根据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菌种范围,每个学生对随机分配到的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完全模拟临床操作,进行“实战考核”。通过实践考核,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培养学生完整的临床检验思维非常有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一两项常用的临床检验操作技术可比。实习成绩计算:带教教师根据演讲、理论和实践考试成绩,结合日常工作表现、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20%)等,给出实习成绩和实习鉴定意见。
5 实习教学反馈与总结
在实行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本课题组定期与带教教师和实习学生沟通,召开教师及学生座谈会;制订了详细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无记名调查,以了解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最大程度地得到真实的信息。结合座谈会与问卷调查得到的信息,邀请教学专家、资深带教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总结会,总结新型实习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并对教学方式进行恰到好处地调整,以提高教学体系的应用性。
对实施了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2009级医学检验系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96.7%(29/30)的同学并不认同传统实习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普遍认为传统实习教学内容滞后,不能适应检验医学的发展要求;教学形式单一,对培养临床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有限。实行新型实习教学体系后,93.3%(28/30)的同学认为通过讲座、实习日志交流、演讲比赛等多种交流方式,有助于开拓思路,提高学习兴趣;86.7%(26/30)的同学认为PBL教学、CBT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帮助检验和临床知识的理解和运用;80.0%(24/30)的同学认为经过本科室1年的实习,接受双语教学,在今后的就业工作和学业深造中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