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国民经济增长

国民经济增长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28 17:01: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国民经济增长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国民经济增长

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我国国民经济;关键性作用

当前,房地产行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房地产行业与其他行业联系较为密切,可以拉动我国的内需,提高我国的消费水平,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有效的发展。但是,现在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房地产行业发展还需要进行合理控制,只有这样才可以满足不断扩大的民众需求。本文探讨了房地产行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的作用,提出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的相关措施。

1.房地产行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作用

1.1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总体的变化情况,通过房地产行业就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出来。因为,房地产行业敏感度较高并且与其他行业关联度较高。在此之外,房地产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有效地拉动就业,扩大内需,促进其他行业的不断发展。这样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房地产经济的不断发展可以促进我国内需的扩大。第二,房地产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吸纳其他相关行业的资金,由此带动有关行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的发展,实现我国整体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第三,房地产行业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消费水平,决定着我国居民的幸福感指数。因此,从上述表现来看,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发挥着其他行业无法代替的作用。

1.2房地产行业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

房地产经济与我国的市场经济联系非常密切,处于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状态。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的成熟,同时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也在推动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房地产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力量。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促进建筑行业、冶金行业、电器行业、钢铁行业快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指明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房地产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造成巨大的风险。因为房地产经济一旦出现大的变动就会造成国民经济的波动,并且房地产经济一旦出现不合理的增长的现象,就会造成泡沫经济,影响国民经济稳定。因此,我们必须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合理的控制,利用相关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来防止房地产行业带来的风险,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保障房地产行业与市场经济相会之间有序,平稳的发展。

1.3房地产经济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就业

房地产经济的作用十分广泛。首先,房地产经济可以增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推动我国现在生产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改善人民的生活,增加我国公民的经济收入。目前,我国现在就业状况较差,严重阻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房地产经济可以有效增加我国现在就业人口,促进我国现在民众充分就业,同时房地产经济也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房展,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现在我国就业难的状况。此外,由于我国现在房地产行业独特的作用,还带动许多学科的学习热情,比如建筑工程和金融。因此,房地产行业可以进一步促进改善人民生活,推动中国社会居民的充分就业。

2.今后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措施

2.1合理控制房价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泡沫经济导致现在房地产经济出现崩盘。但是,现在政府要通过利用现在政府的合理宏观的政策,将房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我国的房地产经济不会出现泡沫型增长,造成国民经济的负面增长。尤其中央政府政策调控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房地产行业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且运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进行合理的化解风险。此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督机制,不断加强管理。同时要建立合理评估制度,更好地规范房地产行业的行为,促进房地产行业更好地发展。

2.2建立房地产动态监测系统

房地产行业的动态监测系统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要结合房地产行业自身发展特点,做好预算。其次,还要考虑与房地产相关联的产业,制定相关的动态监测系统。最后,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动态监测的系统,要重点研究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土地交易的关键性的环节,防止出现钱权交易的行为。此外,我们还要关注房产交易的活动,保证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2.3其他相关政策

首先,我们必须优化房地产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实现更好地发展。其次,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段规范现在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行为以及生产和消费的方式,保证房地产行业的良性发展。最后,我国要调整房产结构,建设保障性住房以及廉租房,同时要提高经济适用房的比例,促进我国房地产产业的发展。

结语

房地产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持续发展重要的作用,促进我们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改善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 ,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因此,我们也要认识到房地产行业发生较大的波动的时候会使我们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较大波动。我国要针对房地产经济进行控制,对房价进行控制,对我国现在的房价市场进行动态监测,进一步优化房地产产业结构,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完善,规范现在房地产行业。更好地促进我国现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实现更好地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地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国民经济;增长作用

1.引言

近十年是我国国力快速发展,经济迅猛腾飞的关键阶段,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崛起,其中房地产行业一直处于非常活跃的发展当中。近年来,我国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有力的宏观调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指导,带动了行业向更加正规的方向不断发展。房地产经济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重大,房价的波动必然会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水平,需要结合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行业的相关特点,客观看待房地产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理性分析保障该行业的稳健发展。

2.房地产经济与中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

房地产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经济主要是围绕针对房地产的开发、生产、分配、销售等活动所展开的各项经济活动[1],房地产经济包含于市场经济当中,也就是说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必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状态密不可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国民对房地产进行投资的需求,也会带动房价的增长,同时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也会刺激和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这是因为房地产行业所涉及的包括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建设、房地产消费和投资等领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其发展必然会带动与之相关联的生产行业、物流行业、服务行业、劳动力市场等多个板块的发展,创造巨大的利润空间和就业机会,这些行业的协同发展也就造就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此外,房地产不但属于国民日常生活的刚需,同时还是很多人进行投资的产业布局,因此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活力,简单来说当房价下降,房地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也就说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波动,该段时间内国民经济发展的活力较低,因此市场需求减弱;而房地产经济快速增长,市场需求变大,则可以反映该段时期内国民经济增长的活力较强。通过这几个层面不难发现,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与中国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房地产经济如果能够持续稳定地向着好的方向发展,那么不但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共同发展,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更可以推动和刺激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

3.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3.1投资作用

房地产投资就是投资人将自有的资本投入房地产相关的项目当中,以期从该项目中获得经济利润的一种行为[2]。由于房地产项目所涉及的领域较多,项目资金比较庞大,因此有时也需要多个投资人的共同资本进行投资。房地产投资划分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和房地产置业投资这两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就是在房地产建设的初始阶段,按照一定的计量方法对房地产建设项目所能够产生的经济利润进行计算,根据投资与收益比进行相关的投资行为,这类投资利润空间巨大,但相对而言周期长、投资金额庞大、风险也相对较高;而房地产置业投资就是通过对房地产进行购买、租赁、交换等方式所开展的投资行为,一般属于个人投资的行为。无论是以上哪种投资行为,其本质都可以激活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国民经济的增长,根据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数据显示,针对房地产项目的相关投资仍旧是一段时间内比较熱门的投资项目。

3.2生产与消费作用

房地产从开发、规划、建设到后期的销售是一个非常长的链条,涉及周期长、覆盖范围广、项目规模大,因此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各个关联行业的共同发展,也就必然会带来经济的增长。在房地产开发和建设的阶段,需要联合相关的建筑施工单位、设计规划单位等,房地产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建材,这些建材需要物流进行运输,同时房地产的建设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完成,这些相关的领域也会由于房地产项目建设带来经济利润;而房地产建设完成后,还需要相关的服务行业提供销售、管理、物业服务等项目,也需要相关行业给予支持;而房地产销售完成后,购房者还需要对房屋进行设计、装修、添置家电家具等,这些消费行为在无形中也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在这一整个链条当中,房地产经济带来了各行业的发展,共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3.3就业作用

房地产项目规模巨大,从开发、规划设计、建设、销售、后期服务等多个环节都会涉及大量的工作内容,而这些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很多都需要通过人力来进行管理和操作。房地产涉及规划阶段需要对整个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可行性进行实地的勘察和科学的评估,这个工作就需要由专业的机构来完成,从勘察、测量、审核、设计等多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操作;而到了实际的建设阶段更是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资源进行房地产的施工建设、现场管理、设备操作等;到了后期的销售和服务环节,则需要大量的房地产销售人员、物业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进行销售和用户的日常服务工作。在这整个环节当中存在着巨大的人员需求,也就无形中提供了非常多不同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就业机会不但可以解决社会上很多人员的就业问题,还能够稳定社会形势和就业结构,同时还能够带动该区域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增长[3]。

4.结论

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房地产作为一个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基础产业,它的投资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房地产也有着较强的产业链、极大的带动性和关联度,其发展的同时,也会引起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以产业链的模式一起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而反过来说,如果房地产业出现不好的波动,就会影响到这些相关产业,从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更确切的了解房地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以便制定更加合适的房地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从而使房地产业投资能更好的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出力,我们进行了相房地产投资和相关产业之间依存关系的研究和分析。

1、房地产投资的投入和产出分析

投入和产出最早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房地产的投入和产出则是指房地产建设时所需要的原材料投入以及竣工之后的房产总量。进行房地产的投入和产出分析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房地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一些带动关联情况,这里需要运用到一个投入产出模型以及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是一个根据投入来源和分配去向来编制的产业联系表格,可以将表明国民经济中不同产业、不同产品和不同部门之间的互相依存的关系,又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或者是产业关联表。而通过对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我们就可以更清晰的观察和研究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发展情况,从而得出更准确更有效的经济发展规律。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2010年投入产出表》,该表根据我国行业的分类将我国各类经济生产活动分成132个部门,而我们引用了其中42个部门的投入产出数据。而下面,我们还要引入一个直接消耗系数的概念。直接消耗系数又被称为投入系数,它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一个部门单位总产出所需要直接消耗的另一个部门的产品数量。直接消耗系数反映了两个部门之间的直接依赖关系以及依赖的基础参数,直接消耗系数的大小则反映了两个部门之间的技术关联强弱,系数越大,表明两个部门之间的关联就越强;系数越小,则表明;两个部门之间的关联程度越弱。因此,直接消耗系数应该是作为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系数和关键系数。

我们用一个部门单位生产活动所投入的总值除以该生产活动中直接消耗的另一个部门的产品数量,就得到了这个生产活动中两个部门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而对于房地产业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联性,我们可以通过下表来进行分析。

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越大,就表明这个产业和房地产之间的关联性越大,也就是说房地产业的生产活动对这个产业产品或者服务的直接需求越大。而通过对我国近10年来的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并对它们的直接消耗系数作了量化处理,得出了36个和房地产业有所关联的产业部门。而对这36个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进行分析和处理后,我们提取了其中9个和房地产业关系最密切的部门,制成了表一。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房地产业的生产活动对于金属产品、建筑材料和其他一些非金属的矿物的需求是最大的,这也就表明房地产业对这些相关产业的依赖性比较强。另外,由于在进行房地产业投资的时候往往需要大量的融资,这也是金融保险行业直接消耗系数比较大的原因。因此,房地产业的发展必定会显著带动金融保险行业的发展。而反之,金融保险行业如果不景气,那么必然也会影响到房地产业的发展。

2、房地产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及影响

我国房地产投资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表现在房地产投资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表现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对房地产投资规模和投资水平的制约。因此,房地产投资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即是互相促进、互相带动,又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

房地产投资是一种固定资产投资,它的投资对象——房地产,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房子问题。在房地产投资的范围中,以民居住宅的比例为最大。住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做好住宅房地产的投资对于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而更进一步说,只有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为我国经济发展出力。

房地产是一个具有复杂产业链的的产业,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和较大的产业关联度。通过房地产投资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因此其发展的好坏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

房地产业在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起到了一个调节的作用。在我国经济增长缓慢或者停滞不前时,可以利用促进房地产投资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引起产业链的连锁反应,为经济增加活力,在一定时间内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当我国经济发展过热的时候,还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抑制政策来抑制房地产投资,从而也抑制了和房地产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整体发展过热的经济降温。

3、结语

通过引入相关行业的投入产出表,我们对房地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表明房地产和其他相关行业之间依存关系的直接消耗系数,从而更确切了解了房地产业投资通过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我国整体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和房地产业相关的经济政策或者发展规划时,要以经济和市场发展实际情况为依据,同时还要考虑到房地产业所具有经济整体性、关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并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房地产经济学讲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9).

[2]黄忠华,吴次芳,杜雪君.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全国及区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J].财贸经济,2008(08).

[3]黄硕,张红,周鹏.我国房地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J].中国房地产,2010(08).

[4]张永岳.中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互动效应及其协调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5]韩建.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6]何元斌.开发商与地方政府、消费者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博弈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第4篇

【关键词】出口贸易 国民经济 间接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速已经连续5年保持在20%以上,出口贸易增长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发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笔者认为出口贸易增长对我国国民经济间接的影响更具重要意义。出口增加刺激了国内投资、消费和进口增加;投资、消费的增加不仅导致国民收入增加,拉动经济增长,而且还对推动产业升级、扩大就业发挥出巨大作用,并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已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以下几个重要的间接动态利益。

一、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国通过扩大出口带动了第一、二、三产业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从而推动了产业升级。出口的不断扩大使国内的投资流向发生变化,资本会越来越集中在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并使其专业化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首先,出口商品结构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我国充分发挥自身土地、劳动力价格方面的优势,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从最初从事加工贸易,赚取少量加工费开始,逐渐在机电产品及高科技领域掌握了一部分国际领先的技术,并占领了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经过十几年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内涵和结构不断完善,使我国在机电产品劳动密集环节的生产中取得竞争优势,进而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们是通过出口对虾、兔肉等农副产品换汇引进设备来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的。1978年我国靠出口土特产、原材料换来的外汇不足100亿美元;2006年我外贸出口已达9690.8亿美元,增长27.2%,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额7495亿美元,增长26%,占当年进出口总值的42.6%。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8318.8亿美元,增长20.5%,占当年进出口总值的47.2%,我国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日趋合理,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由此带来的技术进步无疑又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进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经济增长循环。

其次,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导向带动了一批新型产业的发展。随着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我国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日益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起了指向和带动作用,近5年来的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高技术及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极大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三,三个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在逐步走向协调。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GDP的构成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三个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27.1:41.6:31.3调整为目前的15.2:51.1:33.6。第一产比重大幅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正在提高;同时,第三产业中旅游、影视、科研、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比重开始上升。

二、促进规模经济利益

出口的扩大可以克服国内市场的狭小性,国际市场需求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以达到最佳程度,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和单位成本的不断下降。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利润率,另一方面会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众所周知,生产和投资达到规模经济之前是边际收益递增,达到规模经济之后是边际收益递减。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总量比较小,达到规模经济的情况比较少,边际收益递增规律的作用很大。如我国的制造业,其比较优势不仅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更突出表现在制造业数量庞大和高、深加工组装业的巨大规模。目前,我国制造业已居全球第四位,家电、医药、电子等10个制造业的上百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工业制成品制造国和出口国。业已形成的生产规模和出口制成品低成本已将比较优势转化为我国独特的国际竞争优势。我们正是通过规模的扩张,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促进了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既互为联系又互为市场,企业出口能力的增强必然会对其他部门产生后连锁和前连锁的效应。出口的扩大,特别是加工程度较深的制成品出口的扩大,必然会增加对向出口部门提供投入物部门的需求,这些部门转而向其他供给部门增加需求。如此不但带动所有部门的发展,而且大大地促进国内经济的一体化。即扩大出口对国民收入增加和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扩张作用。

我国曾是一个物资和产品匮乏的国家,改革开放使我们彻底告别了短缺时代。而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商品制造基地,并已建立了一个由上百万家工厂组成的全球最庞大且最有竞争力的消费品制造体系。目前我国的医药、建材、电力、纺织服装业、钢铁、化学、机械和电子工业发展较快,这些行业的出口扩大,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正逐步加强,其中有些行业正在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日益增长的出口贸易将众多与出口企业相关的行业带动起来,不断扩大再生产规模。出口企业赢利的示范效应,既推动了出口企业也推动了向出口企业提供物资的部门投资的增加,并促进了地方或部门条块分割的市场的统一。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出口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占广东出口总数的60%,带动的国内相关产品出口则高达1300万~1500万元。

四、吸引外资的流入

出口的不断扩大吸引了外资的流入,既能解决了国内投资不足的难题,也能够带动出口迅速增长,同时还会促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传播。通过与外商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提高,我国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张、水平不断提升、竞争力不断增强。

第一,出口导向作用与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外资不断流入我国。据外经贸部统计,截至目前外商对华投资设立的企业累计超过57万家。《财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共2000多个项目。几乎所有工业项目跨国公司都已进入中国。近年,包括微软公司、摩托罗拉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三星物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内的世界知名大公司已在中国设立了100多个研究和开发中心和更多的生产制造基地。

第二,跨国公司的进入对我国制造业升级换代起了“催化剂”作用,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显著提高。调查显示,目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企业中60%以上采用的是近三年的技术。

第三,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适合自己产品需求的原材料和设备,使进口的增加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外商对华投资重点正在由过去的一般制造业过渡到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最为典型的是外商投资于集成电路、计算机、信息产品等高技术项目明显增加。IBM、英特尔、思科、索尼、理光等大公司纷纷将其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生产基地移至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并建立起配套产业群,面向全球进行生产和销售。由于IT、IC产品从研发到批量生产、投放市场的周期不断缩短,可以迅速形成较强劲的出口能力,这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第四,国外产业向我国转移及外商投资的增加,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据海关统计,2006年1-8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6440.9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92%,高于同期全国进出口增幅2.02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8.31%。外资企业已成为我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外资企业工业产值与税收增长幅度,均大大超过全国工业产值平均增幅和税收增幅。在我国增加劳动就业和改善了国际收支状况等方面,外资企业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大型外国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不仅能提供巨额投资,经营理念、技术、营销网络和管理等各种资源都相继进入我国,成为推动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投资者。

五、促进国内出口产业以及与之相关产业的改革与发展

从事出口的企业,由于必须在国际竞争中求生存,所以在国内是最为先进的企业,它们也会对国内其他企业运作产生积极影响。

虽然内需不足是近年来经济增长难以克服的顽症,但对企业却产生了“出口挤压效应”:一方面促使企业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推动企业走向世界市场,强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如,经过与国际品牌在国内市场的激烈角逐并取得胜利,我国的彩电、冰箱以及小家电等行业已完成了产业集中化和规模化的过程,形成了一批颇具实力的优势企业。目前,彩电、冰箱业的龙头企业已开始以大兵团作战的姿态向国际市场出击,海尔把冰箱厂开到了美国,康佳则在墨西哥设厂制造在美国研发成功的HDTV,并以美国为目标市场;长虹在出口方面也在奋起直追。

六、 拉动需求增加就业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劳动力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6%,就业压力一直很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所在,也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一个主要源泉。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成为技术密集型的企业。这样,劳动密集型企业既能发挥中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又能比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企业带动更多的就业。随着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能力的提高和入世效应的显现,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形势将更好,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为开发就业岗位创造了条件。

第5篇

一、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结构的一般理论

消费结构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谓结构,就是组成系统的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正是由于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系统及其构成才不断发生变化。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有很多,在众多因素中,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前几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加大了对能源、交通运输和农业等“瓶颈”产业的投资,我国的“瓶颈”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使我国GDP潜在增长率的供给下限抬高;同时,市场竞争加剧对需求扩张的自发抑制作用,使我国GDP潜在增长率的上限下移。据测算,今后10年内我国GDP潜在增长率年均约为7%~8%,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上仍位于前列。经济的快速增长将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保持较快增长。随着经济的增长,GDP的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扩大了居民的消费需求,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较大的改变。

二、利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对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是由经济学家路迟提出的。ELES把消费者对各类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支出看作收入和价格的函数。其经济含义为:在某一时期,收入和价格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首先满足其基本需求支出,扣除基本需求支出后的收入则按比例在各类商品或服务之间分配。

ELES模型:υi=piχi+βi(y-∑pκχκ)

(i=1,2,3,……,n)式中,y为消费者人均收入;βi为消费者的收入在用于各类商品或服务基本需求支出之后的余额中追加购买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比例,称为边际消费倾向,0

我们可以看出:边际消费倾向中居于首位的是食品。在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比重一直持续接近30%,这说明食品作为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消费支出的大头。随着经济的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首先考虑的是改善营养结构,提高食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

设备用品的边际预算份额也较大,是排在食品之后的第二大支出项目。从纵向来看,份额值呈现出总体下降趋势,但不能简单的认为设备用品的消费逐渐被冷落。这里有价格因素的影响。假定价格不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相应支出增长,高档家具,现代家庭设备,豪华房屋装饰已成为现阶段城镇居民消费的热点。

娱乐文教消费的边际预算份额均持续在10%以上,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八类消费中排列第三,说明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精神消费,智力投资等正在逐步成为一项重要的消费支出,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消费质量的提高。

衣着作为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其边际份额也较大,但总体有下降趋势,说明人们的衣着消费观念好似在平和中追求时尚,在保暖御寒的基本需求满足后逐步提高品味,而非盲目的追求。

交通通讯消费的边际预算份额也呈总体上升趋势,说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时间观念,信息观念进一步强化,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先进的交通和通讯工具越来越为人们生活所必须。

医疗保健消费的预算份额较小,但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支出弹性也较大,表明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医疗保健条件在逐步改善,人们的健康消费意识大大增强。

居住消费的边际预算份额波动较大,1997年以前增长不明显,这是由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实际需求难以大量形成,且由于住房改革滞后,长期的福利分房制度使居民的住房支出较少。然而,从1998年住房改革以来,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实行货币分房已对居民的住房需求产生较大刺激,预计未来几年居住的边际预算份额和绝对支出额都将有大幅度的增加,将会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由此可见,经济增长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收入水平,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会发生一些变化,吃,穿等基本生活支出的增长越来越慢于收入增长;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等其他方面的消费越来越受青睐,这是一般的经济规律。

三、未来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逐步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前进是一条客观规律。随着居民生活向小康水平的发展,城镇居民未来消费结构的变化将由前一阶段的平面扩张缓变期进入升级换代的剧变期。(1)由雷同的、单一的消费结构向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结构转变。由于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消费将呈现更多的差异性,消费结构将向多层次、多元化转变,这种趋势不仅减缓了雷同型消费结构形成的“排浪式”消费给市场和生产带来的压力,而且对产业结构提出了新的更加复杂的要求,这种趋势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的良性循环。(2)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的消费结构转变。随着小康目标的逐步趋近,居民吃好穿好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生存资料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逐步下降,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将在居民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不久的将来,居民将进一步加快对享受型高档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并将形成新的消费热点。(3)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对质量的追求是未来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一大特点。食品讲求营养、保健、科学。家用电器追求感官、感觉等多种功能,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

第6篇

关键词:银行业结构;非国有银行;民营经济

非国有银行作为中国地方经济金融支持力量和中小银行的代表,其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由于成立背景不同以及所处地区经济的特殊性,非国有银行发展带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区域性。然而,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地区之间日益严峻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源于各地区民营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一、非国有银行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业整体结构可分为: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经过多年改革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规模日渐壮大,在存款、贷款、资产总量、实现利润额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有些非国有银行在不良贷款、实际利润增长、资产收益率、资本充足率等方面远远优于国有银行。非国有银行发展的意义体现在:一是有利于促尽快改变四大国有银行垄断的格局,形成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有利于尽快解决资源配置扭曲的问题;三是银行体系分散化也有利于强化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二、东中西部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东部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也逐步提高。从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下简称i)来看,自1993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其中自2000年后,其增速更加迅猛,东部i最高。经测算,2006年浙江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为9898.85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62.9%。中部地区私营经济逐步发展,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重要力量。但中部与东部地区相比缺乏经济优势,与西部地区相比又缺乏政策优势,存在“架空”危险。i投资一般,仅为东部一半。民营经济还基本上集中在有限加工、商贸与服务领域。民资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在gdp中所占比重也较小。西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不断加速发展势头。但从总体上讲,西部民营经济同东部相比差距仍较大,表现为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不高等,而且分布范围也较窄,主要分布在社会服务、零售等传统产业。中小企业无集聚效应,也谈不上有很强的竞争力,i投资较低。

三、非国有银行发展与民营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

(一)非国有银行发展促进民营经济的增长

面对国际银行业强有力商业化并购浪潮的冲击,非国有银行也拉开了并购重组帷幕。1996年广东发展银行收购中银信托投资公司是中国首例银行并购非银行金融机构案。1997年,中国光大集团公司将其持有的20%光大银行股份成功地注入到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从而与国际资本市场衔接。2003年,福建兴业银行与香港恒生银行等签订投资入股协议。2004年,国内首例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并购城市商业银行案,兴业银行成功并购佛山市城市商业银行。银行并购通过其特有的路径促进了经济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非国有银行发展迅速,其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增长幅度较高,从而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不断增加,对民营经济的促进明显。

(二)非国有银行与民营经济增长关系的面板模型

样本选取在整个环节中非常重要。从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历程来看,至今已经历了3个阶段。因此,选取31个省份及直辖市1993-2005年数据作为样本,即回归主要基于面板数据。其次是指标选取。衡量各地区某年民营经济增长的指标(growth)等于该年民营经济相对于上年民营经济变化率。选择非国有银行存款份额(cr)作为衡量各地非国有银行发展指标。引入其他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如各地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trade)、各地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度增长率(cpi)、各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fixed)以及各地财政支出年度增长率(gov)。此外,还考虑了各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采用各地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与gdp之比这一指标(bank)。

根据样本特征,我们选取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此时的模型为:growthij=αi+βcrij+γxij+ξij,其中:下标i表示省份;下标j表示年份;x表示一组控制变量;α1表示截面单元(省份)的个体特征,与β、γ一起构成待估系数;ξ是随机扰动项。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发现调整系数达到0.899。实证表明:非国有银行发展与民营经济增长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分区域看,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各省份非国有银行对民营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更明显,而银行集中度提升危害更深。这一结果说明,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各省份更有必要加大银行改革力度,使四大行之外其他类型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得到更快更好发展。更进一步,基于panel模型的因果检验表明:非国有银行发展与民营经济增长间因果关系是单向的,即各地非国有银行对民营经济金融支持是民营经济增长的原因,但民营经济增长并不是各地非国有银行发展的原因。

四、结束语

非国有银行发展对中国民营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表明改变银行业结构、降低四大行垄断地位对于民营经济增长很必要。要充分发挥非国有银行对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发展地区性民营金融机构,解决民营经济融资瓶颈,完善个体私营经济信用保证机制,加快个体私营经济信贷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参考文献:

1、陈伟光,李隽.银行业集中度、竞争与稳定性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3).

第7篇

关键词:人民币实际汇率;FDI;经济增长;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Johansen Cointegration Test,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based on the VAR model, and makes a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the real exchange rate of RMB and China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on side in the long term, the depreciation of the real exchange rate of RMB has promoted the FDI, and further has promoted the China's economic growth. On the other side, China economic growth promotes the revaluation of real exchange rate of RMB, which is the Balassa - Samuelson effect.

Key Words:real exchange rate ofRMB,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economic growth,Balassa - Samuelson effect

中图分类号:F8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6-0007-04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和FDI的关系日益强化,从而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尤其是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在更富弹性的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更为显著。在此背景下,研究FDI、人民币实际汇率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关于汇率水平与FDI,多数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表明,汇率贬值促进FDI。因为汇率的变动会导致以国外货币计价的本币币值变动,从而影响国外资本的流入数量的改变。归纳起来主要有Cushman(1985)等人的“相对生产成本效应”理论和Froot 和Stein(1991)提出的“相对财富假说”理论,前者强调一国货币的贬值将会降低当地相对于外国的生产成本,提高FDI 的回报率,从而能促进FDI 的流入。后者则认为,东道国货币贬值能够提高外国投资者相对财富,从而更有利于它们并购东道国国内的企业。

而另外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汇率升值促进FDI。原因在于当一国货币真实升值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企业就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得国外的资产,从而促进FDI。Campa(1993)认为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决策取决于其未来收益的期望值,一国货币越坚挺,进入该国市场未来收益的期望值就越高,也就会吸引越多的FDI 流入,而货币贬值则具有相反的作用。Benassy-Quere(1999)指出,汇率水平对FDI的影响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市场取向有关,如果投资者以东道国市场为目标,东道国的货币升值扩大了东道国的相对市场规模,使FDI增加。我国学者对人民币汇率与FDI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如黄志勇(2005)、谢建国(2005)、邱立成、刘文军(2006)、戴金平,王晓天(2005),大多数的文献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促进我国FDI增长。

在对经济增长与实际汇率关系的讨论中,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BSH)提供了非常具有影响的命题。Balassa和Samuelson各自在1964年发表的论文中认为,贸易品生产部门和非贸易品生产部门之间具有不同的生产率水平,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国家在贸易品部门中具有相对高的生产率,从而往往引起贸易品部门的实际工资上涨,在一价定理条件下,由于在一国内的劳动力是自由流动的,所以使得非贸易品部门实际工资也上涨,这样就提高了非贸易品部门的相对价格,因此,经济增长快速的国家实际汇率具有升值趋势。国内的学者也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进行了检验,如俞萌(2001)的结论是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陈志昂和方霞(2004)结论与俞萌的相反,认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不存在。

关于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般理论认为,汇率贬值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既有“扩张效应”又有“紧缩效应”,一般逻辑下扩张效应强于紧缩效应,而经验研究表明,不同国家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具有不确定性。如Dornbusch和Werner(1994)以墨西哥为研究对象,发现汇率贬值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扩张作用;而Berument和Pasaogullari(2003)发现长期内汇率贬值对一国经济增长不具有较强的扩张效应,甚至有较强的紧缩效应。国内学者如曾铮,陈开军(2006)认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会导致外资流入和出口量的减少,对总体经济增长不利。卢万青、陈建梁(2007)认为人民币汇率在一定范围内的升(贬)值,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但如果人民币大幅度波动,则产生大的影响。

已有研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分别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两两关系,这样做无疑有利于简化分析。但汇率变动、FDI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动态影响的,单独对其中两个变量的关系研究常常不利于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所以本文将三者放在VAR模型框架下研究,从更全面、综合的角度分析三者的关系。同时,已有文献大多采用年度数据,不能满足VAR模型对数据样本容量的要求,往往引起“虚假回归”。而本文使用1995-2008年的季度数据,将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主要从两条线索进行研究:第一是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FDI和中国经济增长。第二是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反作用,传导机制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归纳起来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影响了FDI,而FDI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经济增长通过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进一步作用于实际有效汇率。

二、FDI、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一)实证分析方法与数据

本文主要采用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 Regressi-

ve,VAR)模型,各变量解释如下:

实际有效汇率指数: ,本文采用的是IMF公布的,以双边贸易比重为权数,经消费价格指数调整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2000年= 100) 。

外商直接投资: ,各季度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数据来自于《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中国经济增长:,我国的季度GDP,数据来自于《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为满足VAR模型对数据样本容量的要求,同时也为避免年度数据掩盖变量在一年内发生的波动,本文分析所采用的样本为1995年第1季度到2008年第4季度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本文使用移动平均季节加法对数据进行了季节调整。同时对调整后的数据取对数,分别用、

、表示。

(二)单位根检验

首先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使用ADF法检验 、、的稳定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经过ADF检验可知,这三个变量均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它们的一阶差分,、

、 在5%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时间序列。

(三)协整分析

基于VAR模型,根据AIC和SIC最小化的准则,确定滞后期为2。基于,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检验变量的协整关系时,确定滞后期为1。检验结果(表2)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都表明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说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FDI和中国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将协整关系写成数学表达式(1)和(2),如表3所示。

方程(1)考察的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我国经济增长对FDI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和FDI呈现正向的变动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更多的FDI。而实际有效汇率与FDI呈现反向变动关系,说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的财富效应和成本效应促进了FDI的流入。原因在于:一方面,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引起国外居民对我国国内居民的相对财富的增加,从而导致FDI的增加,进而为我国提供了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使得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我国的生产成本下降,相应地提高了出口导向型FDI投资者的利润,高回报自然会提高FDI的流入量。

方程(2)考察的是FDI和经济增长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FDI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呈现反向变动的关系,FDI增加,实际有效汇率贬值。经济增长和实际有效汇率呈现正向变动的关系,即我国经济增长,促进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证明我国存在着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三、FDI、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分析

(一)格兰杰因果检验

经过ADF检验, 、、是平稳时间序列,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根据AIC和SC最小化准则,选取滞后期为1,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第一,我国经济增长变动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存在着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实际有效汇率变动是经济增长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同时经济增长变动也是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原因。前者主要是因为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促进了FDI,而FDI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后者进一步验证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成立。

第二,我国FDI和经济增长变动存在着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FDI变动是我国经济增长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而反之不成立,说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第三,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和FDI变动存在着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是FDI变动的原因,反之不成立。

(二)脉冲响应函数

对、 和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如图1到图6中所示,横轴表示滞后期数(单位:半年),纵轴表示变化率,主要采用广义脉冲法(Generalized Impulses),以克服Cholesky脉冲响应法中由于变量的次序不同而导致脉冲结果不同的弊端。根据脉冲响应函数,得出如下的结论。

1.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FDI。从图1可以看出,FDI对实际有效汇率的脉冲响应在第1期达到最低点(-0.20),以后开始缓慢上升,并在第3期达到正值,从第2期开始FDI一直持续明显的下降趋势,且一直为负值。说明实际有效汇率贬值的财富效应将促进FDI增加。

从图2中可以看出,FDI的扰动项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冲击为负,并在第4期达到谷底,之后开始缓慢上升,但一直保持负值,说明长期内FDI的增加促进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原因在于,FDI对汇率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投资收益的流向,如果投资收益外流,投资利润的汇回与特许费等资金的流出将导致东道国的资本项目出现赤字,从而有促使本币贬值的趋势;如果是继续用于追加投资,则会引起本币升值。因此,从整个过程来看,FDI对实际有效汇率促使其贬值,说明FDI在我国的投资收益外流,而没有进一步进行再投资。

2. 实际汇率、FDI和经济增长。从图3中可以看出,第1-2期我国经济增长扰动项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冲击为负值,之后为正值。说明短期内经济增长反而促使实际有效汇率贬值;长期内经济增长促进了实际有效汇率的大幅度升值,进一步证实了长期内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存在。但我国经济增长对实际有效汇率的促进作用有下降的趋势,并趋于平稳。

从图4中可以看出,第1-3期实际汇率扰动项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为正值,从第3期开始,冲击为负。说明短期内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促进了经济增长;从长期看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促进了经济增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短期内具有“紧缩效应”,但长期内具有“扩张效应”。这和谢建国(2005)的结论一致,即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在短期内可以提高中国的国民收入水平,但在长期内不利于中国国民收入的增长。

从图5中可以看出,从长期来看,FDI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这和大多数研究文献的结论一致。

从图6中可以看出,FDI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虽然有小幅波动,总体上看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促进了FDI的流入。

四、结论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降低了我国的投资成本,引起我国相对财富的增加,促进FDI。长期内FDI的增加促进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说明FDI在我国的投资收益外流,而没有进一步进行再投资。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双向关系:一方面,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紧缩效应”,但长期内具有“扩张效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在短期内不利于经济增长,但在长期内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经济增长引起实际汇率升值,说明我国存在着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参考文献:

[1]Cushmand:“Real Exchange Rate risk: Expectati-

ons and the Level of Direct Investment”[J], Rev Econ Star, 1985, (67): 297-308.

[2]Froot Kand Steing: “Exchange rate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1, (106): 1191-1218.

[3]邱立成,刘文军.人民币汇率水平的高低与波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J].经济科学,2006,(1).

第8篇

关键词: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

一、引言

改革开放前,农村创造的大量财富用来支持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由于户籍制度的长期存在限制了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造成我国农村居民收入长期处于低水平,使得我国逐渐成为显著的城乡二元结构。国家投资主要集中在城市,因而城市经济发展快,收入相对较高;而农村创造的财富大多用来支持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因而农村居民收入整体较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存在着差距。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一文知: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为3.23:1,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序列PGDP、UI、RI趋势图

从图可以看出,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增大,那么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关系。而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若城乡收入差距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就应在保证城镇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城乡协调发展;若城乡收入差距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就应重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使城乡收入差距基本合理,以带动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

因此研究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协整检验,从严格的单整检验开始,验证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依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确定经济增长是否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存在影响作用,再用EG检验进一步验证。如果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则可以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两者之间的短期修正机制,以验证经济增长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是否存在质的不同。

二、样本与数据

本文采取1978-2012年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为了消除数据的异方差性,人均GDP(记为PGDP)、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记为URI)进行对数转换。转换后的变量分别记为LNPGDP、LNURI。(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

三、实证研究

1.数据的平稳性检验(ADF)

经计算LNPGDP与LNURI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7,呈高度相关,故不能直接拟合回归模型。根据EG协整理论,同阶单整变量之间才可能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因此,要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首先应当进行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ADF法对LNPGDP、LNURI 这两个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具体方法为:

表1 各序列的ADF检验

由表1可知,LNURI和LNPGDP都是一阶单整的,它们之间应该存在一个平稳的线性组合,即两者之间应该存在一个长期的稳定关系。

2.协整检验

在计量经济研究中,协整检验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回归残差的EG检验;另一种是基于回归系数完全信息的Johansen检验。本文主要采用EG检验。

(1)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表2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LNP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URI”的原假设,即LNPGDP是引起LNURI的Granger原因,反之不成立。可知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单向因果关系。

表2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LNURI)与经济增长(LNPGDP)间的协整检验

EG检验是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所以检验一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等价于检验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否是一个平稳的序列。

本文借助于计量经济学建模的方法,采用最小二乘估计(OLS),由Eviews7.0得出方程:

协整检验就是检验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否为平稳性的序列,对残差进行了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表3 残差的ADF检验结果

由表3可知,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LNURI)与经济增长(LNPGDP)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但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出现失衡,为了增强模型的精度,进一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短期行为与长期变化联系起来。最终得到方程为:

由上述结果可知,城镇居民收入不仅取决于经济增长的变化,还取决于上一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均衡水平的偏离。

四、 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1.实证研究的结论

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理论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经济增长对城镇及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人均GDP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协整关系显著。可知: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线性均衡关系。

人均GDP的当期波动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当期波动调整幅度很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均GDP每增长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应增长0.9808%;但上期误差et-1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当期波动的单位调整比例为0.7747。

因此,经济增长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直接原因。从长期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漂移而均衡波动.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2.政策性建议

(1)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

一般情况下,新的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的推行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之前,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继续扩大的趋势。如何快速有效的找到方法以弱化、消除原有发展战略及其相关政策的惯性,尽可能达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是解决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主要途径。

(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农民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和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也是我国低收入阶层的主体。因此,提高农民收入有助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一要创造条件,给农民提供增加市场收入的机会。二要为农村劳动者创造平等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为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服务。

(3)加快户籍、土地制度改革,构建城乡一体化

户籍制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人力资源的流动及合理配置,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因此要促进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逐步剥离附着在户籍上的福利待遇,保障农民工进城;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实行土地经营权流转,并按市场规则对征地农民进行合理补偿。

参考文献:

[1]赵丽.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