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业项目发展

农业项目发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28 17:01: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业项目发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农业项目发展

第1篇

一、周至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现状分析

从1996年开始,周至县被纳入陕西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并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土地治理项目是周至县农业综合开发的经常性项目,从1996开始的15年里从未间断,项目投入逐年增长,从1996年的296.7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1041万元,累计投入资金9115.854万元,其中水利措施资金6214.11万元,农业措施资金1548.884万元,林业措施资金670.38万元,科技推广措施资金412.48万元,其他措施资金78万元。土地治理项目是改善周至县农业生产条件的最主要资金来源,每年支持周至县实现土地综合治理800-1000公顷,到2010年基本完成了全县15600公顷的中低产田改造,完善了全县的农业基础设施。2010-2011年的冬春连旱中,周至县受旱面积达8000公顷,全县利用430眼机井和配套水利工程设施,灌溉作物6640公顷,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周至县有无项目对比分析

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对周至县粮食生产有直接影响。目前周至县参与土地治理项目的乡镇主要有12个,去除2010年刚加入的尚村镇,这里选取11个实施过土地综合治理的乡镇进行研究。有无项目对比分析是项目评价中常用方法之一,可以对项目实施前后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对项目区与非项目区进行对比分析。

(一)项目实施前后对比分析

通过比较项目区在土地治理项目实施前后的粮食单产变化趋势,初步评价土地治理项目对周至县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1995年,周至县11个农业基础生产条件较差的乡镇未实施土地治理项目以前,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各个乡镇的粮食单产表现出较强的差异性,竹裕乡与九峰乡的单产差距为2945公斤/公顷,单产仅为九峰乡的1/3。各粮食单产在较低的水平波动,均值为3218.64公斤/公顷,低于全县平均水平341.01公斤/公顷。到2010年,周至县基本完成了11个主要乡镇的农业综合开发,各乡镇粮食单产得到大幅提高,单产最高的乡镇九峰乡与单产最低的乡镇司竹乡的单产之差为2095公斤/公顷。11个乡镇的粮食单产实现在5065.91公斤/公顷的水平波动,比1995年提高了1847.27公斤/公顷,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394.27公斤/公顷。可见,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项目镇的粮食单产对全县粮食单产的影响由原来的“制约”作用变为现在的“促进”作用(如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持续推进,11个乡镇粮食单产由项目实施初期(1995—1996年)低于全县水平逐渐增加到与全县单产水平长期持平甚至偏高。在2007年全县粮食单产由于自然灾害受到重创时,仍然增势不减,并在最近3年持续高于全县水平。这不仅体现了土地治理项目增强了农业生产能力,也表明了农业基础生产设施的改善能有效地规避自然灾害,保证农业生产稳产增收。

(二)项目区和非项目区对比分析

不考虑2010年刚进行土地治理的尚村镇,根据有无项目可把周至县的22个乡镇分为项目乡镇(11个乡镇)和非项目乡镇(11个乡镇),分别以1995年和2010年为考察时点,并将粮食种植面积的减量视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增量,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周至县项目乡镇粮食种植面积占全县的2/3,单产增幅较大,且有7000多公顷的农业结构调整行为。非项目乡镇的粮食单产徘徊不前,农业结构调整不到150公顷。可见,周至县土地治理项目提高了全县的粮食单产水平,推动了县域农业结构调整。

三、土地治理项目对周至县域农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一)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

土地治理项目为周至县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周至县临近西安市,又是猕猴桃适生区,具备蔬菜产业和猕猴桃产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2005年县政府实施土地治理项目,在终南镇建立了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2008—2009年,周至县土地治理项目连续支持终南镇。现在终南镇已是全市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专业市场功能齐全、产业化服务体系健全的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与终南镇类似,周至县富仁乡在2006-2008年连续3年在土地治理项目支持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结构调整。全县的蔬菜种植已成规模,并带动了一批蔬菜专业合作社和产销企业的形成,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出路。土地治理项目也极大地促进了猕猴桃生产。2010年,周至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2万公顷。所有12个实施了土地治理项目的乡镇,都是猕猴桃发展重点乡镇,占总数的2/3,猕猴桃种植面积15673.33公顷,占总数的77.93%。最具代表性的马召镇是周至县农业综合开发最早乡镇,也是猕猴桃发展较好的乡镇之一。2009年,周至县又在马召镇启动了万亩有机猕猴桃现代示范园建设项目,并在2010年再次在马召镇投放土地治理项目资金。2010年,全县年末耕地面积5万公顷,猕猴桃和蔬菜种植达到25912.27公顷,占全县年末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根据对周至县猕猴桃种植基地和蔬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的考察,结合对土地治理项目资金投向的追踪可以发现,对于政府主导的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基本都采用农业综合开发推动,而进行过土地治理项目的乡镇,也广泛存在村民自主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行为。可以说,土地治理项目是发展周至县域农业经济的重要工具,项目实施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性。

(二)对农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从有无项目分析可知,土地治理项目大规模地提高了周至县的农业生产能力,使全县1/2的乡镇、2/3耕地的粮食生产由原来“拖后腿”,变为现在的“生力军”。同时,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不仅带动了全县粮食单产不断攀升,还使周至县非粮农作物产量逐年提高,其中猕猴桃和蔬菜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来源的重要部分。2005年以来,周至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为了分析土地治理项目导致的农业结构调整对周至县农民生活水平的影响,这里选用1996—2010年全县的粮食产量(L)、猕猴桃产量(M)和蔬菜产量(S)作为因变量,周至县农民人均纯收入(Y)作为自变量,应用统计分析软件eviews6.0进行回归分析。通过ADF检验可以得出,数据序列Y、M、S、L均为二阶单整数据;进一步用E-G两步法检验得出,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直接用LS法进行回归分析:Y=642.7321+0.014246M+0.006426S-0.000590L(0.824843)(9.360216)(2.693408)(-0.201625)R2=0.976069F=149.5498回归结果显示,粮食产出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没有显著影响,甚至是负影响。而猕猴桃和蔬菜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显著正影响。因此这里剔除粮食产量(L)因素,重新进行回归分析:Y=487.5027+0.014216M+0.006397S(4.228358)(9.785150)(2.800390)R2=0.975980F=243.7948再次回归得到了良好的拟合结果。方程的调整R2为0.9720,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蔬菜年产量(S)和猕猴桃年产量(M)对周至县农民人均纯收入(Y)影响显著,表明土地治理项目带来的农业种植结构大调整是周至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源泉。此时,非项目区的农户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为487.50元。

(三)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这里,从化肥折纯量、农用塑料薄膜、农用柴油、农药使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机耕面积和农村用电量等若干指标来考察周至县实施土地治理项目以来全县农业现代化变化情况(见表2)。可以看出,周至县的化肥折纯量指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与农户生产投入逐渐增加有关;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波动较大,无规律可循;农药使用量从1996年开始大幅下降,两年后趋于稳定,一直徘徊在15万公斤上下;农用柴油在经历了大幅减少之后,出现小幅微增,这是由于全县农村供电基础设施完善以后,居民照明柴油使用减少,与农村用电量的变化趋势相吻合;农业机械总动力指标有较大增长,但机耕面积却变化不大,并不断出现波动,表明土地治理项目对周至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并未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2篇

家庭农场发展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新乡市农业农村局  新乡市财政局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新财预〔2020〕482号)要求、参照新乡市2020年度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家庭农场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现就卫辉市2021年度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家庭农场发展项目制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202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围绕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四优四化”等重点工作,按照“完善认定、示范创建、普惠支持、服务提升”的要求,加快培育我市家庭农场。通过财政资金扶持家庭农场发展,鼓励其有序流转土地、健全管理制度、应用先进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绿色化标准化生产、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推动发展示范家庭农场。

二、扶持资金及扶持对象

2021年新乡市下发卫辉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5万元用于支持家庭农场发展项目,支持对象分三家家庭农场实施,每家5万元。家庭农场发展项目扶持资金用于支持规模适度、管理规范、效益稳定且已录入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近三年获得财政支持的示范家庭农场不再受用),打造一批先进典型和亮点,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优先支持“四优”农产品重点区域、带贫效果明显、返乡人员创办的家庭农场。

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包括:《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公布2019年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和监测合格名单的通知》(豫农文〔2019〕35号)、《新乡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公布2020年监测合格和认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的通知》(新农〔2020〕116号)且已录入农场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

三、扶持方向

1.生产基地建设

(1)种植业绿色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制订和实施生产标准与技术规程,引进与推广良种良法;兴建温室大棚;绿色化标准化生产基地设施建设,购置小、微型灌溉设备;大型农业生产机具设备、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仪器购置等。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建设清选包装、冷藏保鲜、烘干仓储等设施。

(2)畜牧集中饲养小区建设。兴建饲养圈舍、购置相关设备和环保处理设施等。

(3)渔业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包括购置相关设备等。

2.市场营销能力建设。拓展产品市场。兴办产地批发市场和交易市场,购置相关设备;在城市超市租用专门柜台直销等销售网点建设;举办或参与产品展览展示推介等市场营销活动。提升产品品质,实施品牌战略,拉长产业链条,兴办加工实体。

3.开展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和品牌建设。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或地理标识认证,争创国家及省级著名商标品牌等。

4.创新试点。开展电子商务等营销业态创新。

5.购买社会化服务。通过农业生产托管等形式,购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

6.提升管理水平。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专业机构或专业人才为家庭农场提供政策咨询、生产控制、财务管理、技术指导、信息统计等服务。

7.发展监测。做好典型家庭农场发展监测工作。

家庭农场发展资金不得用于招待费、办公费、发放工资补贴等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支出。

四、项目管理

1.加强组织协调。乡镇农业农村办公室要加强对项目的组织实施,结合农场实际,协助其细化实施方案,农业农村部门将积极协调财政部门按照资金拨付渠道,及时将项目资金按进度要求拨付到实施单位。

2.强化政策公开。实施方案要在乡(镇)和村公开栏进行公示,按程序做好补助对象、补助资金等信息公开公示工作,强化社会监督。

3.加强指导服务。各乡镇农业农村办要指导家庭农场管好用好国家扶持资金,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和资金使用方向正确使用,切实发挥资金效益。将补助对象纳入农业农村部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管理,指导家庭农场做好填报工作。

4.注重信息调度。建立项目执行定期调度督导机制,及时掌握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4月26日前乡镇要组织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进行申报,由乡镇择优推荐,并将承接任务对象、推荐报告、家庭农场实施方案报至卫辉市农业农村局农经站。

 

联系人:  贵仕胜   李梦雅

联系电话:4484331

电子邮箱:whsnjz@126.com

 

 

卫辉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4月19日

第3篇

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是解决农牧业资源浪费和农牧业的点源、面源污染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牧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与危害最小化,保证农牧业增产和农牧民增收的客观需要;是引导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由资源消耗型农牧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农牧业转变的有效途径。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牧区的基础工程,引导传统农牧业尽快发展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现代农牧业,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发挥积极的作用。

我国农村牧区对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进行了一些探索,如在农户实施的“四位一体”生态家园工程,在农户庭院有厕所、猪圈,温室内建沼气池,种植业促进养殖业,养殖业带动沼气建设,沼气供给农牧民生活用能,沼渣(液)供给绿色植物营养所需,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种模式。

为了大力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切实转变传统农牧业的发展理念,在农牧业生产中应强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

二、加强领导,通力合作,把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摆上重要日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制订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创造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的良好环境,借智生财、借财生财,促进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大发展,让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成为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重要途径

三、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形式

(一)减量化生产形式

主要是通过提高利用率,减少使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农用能源和其它化工类农用资料,或使用新型生产资料和技术来代替常规生产资料和技术。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和其它农用资料,可以减少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的污染物。

(二)再利用运作形式

主要是指将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和饲料化。比如,在生态农牧业综合开发中,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加上以沼气发酵为主的能源生态工程、粪便生物氧化塘多级利用工程,可将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和家畜排泄物能源化、肥料化,向农牧户提供清洁的生活能源和生产能源,向农田提供清洁高效的有机肥料。有机废弃物饲料化利用生态工程也是再利用运作模式的又一重点内容。

(三)再循环链接形式

一类是农畜产品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质量发生变化,不能按原有用途消费,可经过分类处理改变用途,既可减少农牧业通过最终产品向系统外输出污染物,又能增加可利用的物质与能源来源。如变质水果和蔬菜类可转化成肥料,次等粮食可加工成酒精。另一类是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将农畜产品加工成环保农牧业生产资料,如可降解地膜、营养钵、生物柴油等生物产品。

四、打造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框架

如以粮食及其它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的加工企业循环经济链条;以畜牧、水产生产加工企业为依托的畜牧、水产加工循环经济链条;以林业及其加工业为依托的林业循环经济链条;以秸秆的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秸秆循环经济链条。

五、构建循环经济型农牧业体系

(一)加快传统农牧业、资源消耗型农牧业向生态型农牧业、资源循环利用型农牧业转化

继续加大种养结合的比重,优化种养区域布局,加强农牧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大农业内部良性循环,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投入的减量化,逐步降低农牧业的各类污染,积极推广农牧业清洁生产模式。

(二)种植业要建立立体种植、养殖模式

积极推广玉米、春小麦结合马铃薯、豆类、向日葵、胡萝卜等蔬菜组成的多种立体种植模式,改造盐碱地和中低产田,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大力发展养殖业,通过过腹还田、直接还田、沼气发酵等途径,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

完成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

(三)畜牧业要以循环经济发展为原则,根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发展

牧区畜牧业,稳定牲畜头数,加强草原的保护,采取围建草库伦、划区轮牧、封育、以草定畜等方法,大力推行草原集约化经营,建设人工草场,改良天然草场,发展灌溉草场,多渠道增加饲草生产能力。农区畜牧业,围绕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粮草种植结构,在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总产的前提下,不断扩大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在城郊区、水资源富集区、玉米集中种植区建立一批规模化的养殖场。

六、加快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发展步伐,培植农牧业循环经济载体

(一)搞好循环型农牧业工业园区建设

制订农畜副产品加工企业聚集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以生产要素为纽带,将具有上下游共生关系的农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园区内,实现有害污染物在园区内的闭路循环。

(二)做好农畜副产品出口基地园区建设

大力推进出口农畜产品的清洁生产,使农畜副产品达到质量、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七、进一步探索农牧业节本增效新途径,逐步实现粗放农牧业向精准农牧业的转变

(一)实施“藏粮于土”“藏粮于科技”战略,保持和提高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力,处理好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矛盾。

(二)进一步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加快优势产业带建设,发挥集约种植养殖优势,提高规模效益。

(三)推广立体种植和间作套种技术,不断提高复种指数,提高耕地的综合产出效率。

第4篇

关键词:现代生产;特点;农牧业;机械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62

现代机械化生产的农牧业,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畜商品率等,来实现农牧业的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为了使农牧业生产可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牧产品的发展方向,应该更加着重强调其多样化、优质化、高效等等,使其符合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农牧业的机械化生产和发展,应该也要根据现代农牧业的发展,不断的做出调整,以便加快农牧业机械化的发展。

1 新疆阜康市城关镇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业基础设施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

新疆阜康市城关镇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建设起步晚,其农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所以大型、高端、精准作业的农牧业的机械和工具都无法适应本地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推广和应用[1]。

1.2 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

新疆阜康市城关镇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和投入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补贴资金投入。还有部分是农牧民对农业机械工具的自我投入。新疆阜康市城关镇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十分不足。大型、高端、精准作业机械保有量很少,并且土地也都比较分散,无法实现大规模化的作业。这都严重的影响其现代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制约了其整体经济的进步。对于农牧业机械使用的推广,以及整体的发展状况,还远远达不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2]。

1.3 政策不够重视,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

目前,新疆阜康市城关镇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惠农政策。但是,在现代化的农业发展角度来看,还有很多不足。所以,地方的惠农政策,还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不断的激发农村农牧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农牧业的机械化发展。

1.4 农机技术员技术水平不足,影响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

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农业机械的使用率不高的原因是很多都是基层的农机技术员技术能力不足。在农业机械工具的使用以及后期的维护保养等工作整体水平不足,这就很大程度上的降低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制约了新疆阜康市城关镇农机化的发展。

2 从现代生产特点看农牧业机械化发展方向

2.1 提高机械化对农牧业综合生产力的支撑作用

为提高新疆阜康市城关镇的农牧业机械化生产力。需要重视机械化在农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大力的开展机械化作业,加快机械化建设的步伐。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工程技术的推广。积极扶持和推广大型、高端、精准的机械化作业,以及其配套技术。对于机具的更新换代,全力推进现代化的生产。通过地方政府优惠政策扶持的优势,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和机械化技术。要注意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尽快实现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2 坚持机械化农业发展道路

新疆阜康市城关镇的农业发展中,由于其受气候的作用影响,其重要的作物都是旱地作物。针对这点,就要注重去发展旱作农业机械化。要使用符合干旱缺水地区的蓄水办法,使用免耕种植等机械化技术。对有效的旱作农业技术与机具进行推广应用。发挥农业机械在旱地作物生产上的作用,提高旱作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旱作节水农业机械装备质量,进一步推广节水灌溉等一体化的机械化滴灌技术。

2.3 不断推广农牧业机械技术的应用

推广农牧业机械技术的应用,需要掌握好关键的机械化作业技术。把握好现代化技术的农业发展方向,选择科学合理的机械化生产方式,提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机械化水平。研究和解决大棚温室智能化技术也是整体技术关键和重点,提高产品的商品率。

2.4 提高农区畜牧业机械装备水平

在新疆阜康市城关镇的农区畜牧业发展中,需要不断的积极推广规模化的机械养殖和经营模式。政府采用优惠政策扶持农牧业的机械化大生产。实现从饲草种植,到后期加工和运输的机械化模式。重点是大力发展一些优质饲料的生产,缓解牧区饲草不足的问题。

3 结 语

本文主要是探讨了从现代生产特点看农牧业机械化发展方向。对于农牧区的合理化机械作业,进行了一些讨论。在农牧区域的划分上,不同的地区可以使用与其相符合的机械化发展模式,从而更好的实现农牧业生产机械化,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机械化作业系统。

参考文献

第5篇

为贯彻落实区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充分挖掘全区上下农业项目建设的潜力,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农村发展方式转变,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业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现就加强全区农业项目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区委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农业现代化为导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核心,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拓宽建设渠道,用项目扩张总量、用项目优化结构、用项目提升水平、用项目推动发展,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产业基础。

二、工作目标

强化以工业理念抓农业,探索出一条规范实施、科学管理、监管有力、运行高效的农业项目建设新路子,建立起多方配合、责任明确、形成网络、奖惩到位的农业项目建设新机制,形成一批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项目建设群,使全区农产品精深加工、龙企技改扩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农产品物流等农业项目建设有一个新提高。年,全区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重点项目30个以上,总投资达到20亿元以上。

(一)乡镇自建项目实现新跨越。各乡镇要结合优势产业、特色农业发展,谋划和建设一批促进主导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档次和质量,实现农业经济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重点项目,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实行领导干部分包农业项目责任制,每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和主管副职至少分包一个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

(二)向上争取项目再上新台阶。区直农口单位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投资方向,结合全区农业发展重点,积极包装、筛选和组织一批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项目,加快办理前期手续,加大汇报盯办力度,集中争取一批项目进入国家、省、市计划盘子,促进全区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三)招商引资项目实现新突破。各乡镇和区直农口单位要坚持招商引资和招商引智相结合,通过“小团组”、“定向”、“专题”招商,承接国内外优势生产要素的转移,积极寻求国际国内合作伙伴,搞好产业的延伸和精深发展,重点引进一批农业高新技术和精深加工项目。

(四)超前谋划项目实现新提高。年内,区级将围绕农业产业化建立完善农业项目库,谋划和储备项目30个以上。各乡镇也要积极谋划和储备农业项目,每个乡镇至少要谋划和储备2个以上项目。项目编报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项目库要达到信息网络化、规范化管理。

三、工作重点

(一)围绕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抓项目。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立足本地本单位资源、特色优势,加强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大力构建资源有效利用、优势充分发挥、竞争力优势明显的农业项目建设格局,引进建设一批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程度比较高、实力比较强的“农字号”大项目,带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要重点围绕我区优势特色明显的奶业、生猪、果品、蔬菜等主导产业来抓项目,尤其要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型龙头项目,引导龙头企业集群向优势产区集中,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加工企业集群,并以此带动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格局的形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形成以主导产业为基础、重点项目为骨架,相对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围绕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抓项目。各乡镇和区直农口单位要树立和运用大农业理念,积极拓宽农业项目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围绕设施农业拓展、规模养殖推进、生态农业推广、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农业品牌创新、绿化家园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扎扎实实建设一批质量型、生态型、服务型的大工程、好项目,带动全区农业经济创新型发展。要加强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循环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力度,积极争创国家和省、市级知名品牌,围绕品牌推动项目建设,围绕品牌加强产业合作,提升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层次。

(三)围绕国家政策支持方向抓项目。面对国家扶农强农政策更加直接有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投入不断加大的趋势,区直农口单位要加强同国家部委和省、市直有关单位支持政策的衔接,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投资方向,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实际发展需要超前谋划和精心设计项目,加大跑部进厅的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质粮产业工程、农村沼气工程、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建设、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更多的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向我区倾斜。

(四)围绕提升现有龙头企业抓项目。鼓励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加快产品升级和换代步伐,新上一批重要生产领域和关键生产环节的技改、扩张项目,推动优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加强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联系,建设原料基地,完善仓储设施,整合资源品牌,扩大生产规模,尽快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支持本地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资合作,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吸纳股份、转身加盟等形式,承接京津唐等城市产业转移项目,实现借势做强,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形成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发展集群。年内,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规模比上年增长10%以上,年销售收入增长15%以上。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晋档升级,年内争取全区新发展达到市级及以上标准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

(五)围绕提高合资合作水平抓项目。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的对接,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吸引国内外工商资本、社会资金到我区投资兴办高新技术和名牌产品为支撑的种、养、加龙头企业,抓好知名企业大项目的引进。要借助京津唐消费市场,发展冷链物流产业项目建设,建成2家以上冷链物流企业。特别要积极拓宽农业利用外资领域,通过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伙伴,承接国外优势生产要素转移,加快循环型、生态型、产业型、高效型农业项目发展,推动我区农业利用外资工作取得新进展。年内,重点抓好众品食业有限公司、蒙缘食品仓储冷链物流、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包装材料等项目建设,促使一批农业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增强全区农业发展后劲。

(六)围绕建设产业聚集区抓项目。借鉴抓工业聚集区建设的先进理念,搞好我区农业产业化园区和食品工业聚集园区规划建设,大力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进驻,形成企业集群,围绕技术研发、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延伸三个关键要素,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区域化发展。在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上,重点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华鼎绿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食品工业聚集园区建设上,以现有的蒙牛乳业公司、乐百氏公司为中心,规划建设食品工业聚集园区,加快众品食业公司、蒙缘仓储物流、蒙牛乳业包装材料等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重量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通过农业产业化园区和食品工业聚集园区建设,打造特色产业链,带动仓储、运输、包装等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和统筹城乡发展。

(七)围绕整合农业资金抓项目。坚持集中财力、统筹安排、扶持增量、提档升级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完善农业投资管理机制,整合农业资金用于重点农业项目的奖补,把已有的优势做大做强,并不断发现优势,培育优势并使之扩张。今后,除中央和省、市直接下达的项目资金外,区里将打破部门行业界限,整合农业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款专用、提高效益”的原则,集中使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壮大一批特色产业,促进生产规模形成产业带,加工规模构建企业群,服务规模打造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整合方法为:市级以上资金,实行“分类指导、逐级申报、部门筛选、会商审核”的管理模式,由农口各单位统一制定《投资指南》。各乡镇按照《投资指南》确定的投资方向和重点,紧紧围绕既定的主导产业,认真研究,积极谋划,切实做好农业项目编制、申报和争取工作。区里统筹安排各地的申报项目,保证全区重点项目能够顺利落实,重点产业能够得到有效扶持。区财政融合整合农业专项资金,用于农业重大项目工程和省、市级以上农业项目的资金配套,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工商、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明确责任。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农业项目建设的领导,区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公室主管副主任、农工委常务副书记任副组长,区委农工委和区发改局、财政局、农牧局、林业局、水务局、供销社、国土分局、环保分局等有关单位主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农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区委农工委),办公室主任由农工委主管负责同志兼任,负责组织、协调、督导全区农业项目建设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协调推进农业项目工作的落实。各乡镇也要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谋划协调、分管领导具体组织、有关单位分工负责、农业办公室督导落实的组织推动机制;要把农业项目建设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进发展。区直农口单位要明确各农业项目建设的主管领导、主抓科室、具体工作人员,形成农业项目有领导主管、有科室主抓、有专门人员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

(二)协调配合,共同发展。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作为农业项目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主管负责同志作为直接责任人,要带头抓项目,认真解决农业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农口各单位要加强各乡镇、涉农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全面掌握农业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要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市直相关单位的沟通联系,积极推介项目,主动汇报项目情况,指导协助各乡镇和涉农企事业单位做好农业项目工作。

第6篇

1农业投资项目的实施

1.1应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

科技的落后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新时期在建设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就是说在进行农业投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同时要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当地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及时花费相应资金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大力进行宣传,确保当地农民能够掌握先进技术,并学会应用这一技术,这就要求当地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应用相关投资,为农民进行技术示范,将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农民,给予推广单位足够的资金,确保宣传的及时有效性。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资金是最基础保障,同时只有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才能够提高项目质量,促进农业的进步[1]。

1.2促使农民成为农业投资项目的主体

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各项科学技术的研发、农业投资项目的进行都要以农民为主,同时农业也将是农业投资项目中最主要的受益者。近年来我国在不断加强农业和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也积极的增强了对受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盲目浪费。这是受传统农村习俗及封建思想所影响的,部分地区农民没有将资金应用到学习先进技术当中,而是应用到一些迷信活动当中,如建庙烧香等;在实施投资项目过程中,侧重于对物化型硬技术的应用和学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型软技术,导致不合理的农业科技投资现象的出现。例如,资金被大部分应用于都化肥、耕地的购买当中,而没有及时采用新工艺和技术,在技术投入当中只对单项的农业技术感兴趣,忽视多项技术的配套组合,导致当地农业科技始终无法取得进步。同时投入科技的过程中,拥有较单一的结构,科技大部分应用于种植业,而对林、渔和副等产业的应用较少,导致农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2]。

2加强农业投资项目的管理

2.1更新理念

在进行农业投资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应注重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经营。农业投资项目的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应使用国家财政理念来管理这些项目。将粮食主产区作为项目重点,在实践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粮食的安全长期增产;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服务能力;大规模改建中低产田,促进我国农田建设的标准化。新时期在管理农业投资项目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将出发点落实到以农为本之上。同时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要以农民基本利益的满足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化经营,积极进行结构调整等。

2.2构建科学组织管理体系

在对农业投资项目进行管理过程中应从我国实际农业发展状况出发,在实践中促进管理体系的完善。综合整合林、农及水利等项目,并且在当地省份构建农业投资项目开发厅,督促并监督县级部门的工作,同时相关服务部门应及时参与到该项目中,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构建工程监理机制,促使农业投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拥有严格的监督和把关。在现阶段的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专门的农业发展项目监理机构,因此由监理企业进行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项目既小又分散,而且拥有多种类型,因此在科学的管理体系当中应明确会计支出项目。

第7篇

关键词:农业科技;管理工作;农业推广

在农业产业运行及发展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对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分析,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研究中发现,在农业技术推广中,需要采用先进的项目实践创新整合机制,营造生态化的农业项目发展机制,并为网络工作的项目革新提供支持。同时,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中,需要建立科学化的农业推广工作,根据农业的发展现状,建立科技化的网络系统建立方式,规范产业化的推广机制,从而形成规范性的网络体系运行机制,为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产品推广提供支持。

1农业科技管理在农业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推广人员年龄结构老龄化

在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由于历史原因的限制,政府对农业化的推广工作并不重视,一些农业推广工作的从业人员主要是乡镇的技术人员,但他们多为编外人员,专业的推广能力较弱。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形成垂直的管理体系,导致行政效率的整合机制偏低。统计中发现,有60%的农业技术人员年龄在50岁以上,30%以上的人员年龄在40~50岁,而且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导致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从而制约了农业推广工作的创新。

1.2农业科技信息意识相对较弱

通过对农业科技信息整合技术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农业科技推广及工作创新中,需要将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作为核心,但在农村主导产业发展薄弱的背景下,农业的地位逐渐降低,而且,农村发展中也没有将农业作为主导,一些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地区整体的产业推广能力降低。同时,在农业科技意识分析中,相关技术人员对农业生产的新信息技术以及新方法的接受能力较弱,影响了农业技术信息的推广[1]。

1.3农业科技管理工作不对称

在现阶段的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中,存在着工作不对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制度设计中,上层制度的设置与下层需求呈现出不对称的问题,导致农业群体出现了特殊性以及复杂性的问题。同时,由于农业经济效益水平相对较低,对信息化的技术需求不足,导致专业能力的提升受到影响。第二,组织工作难以构建。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中,其信息技术的构建以及推广无法满足项目的推广需求,而且组织的观念意识相对较差,导致人才缺少专业性的培训,同时,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中,缺少针对性的品牌推广意识,从而对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构建造成影响。

2农业科技管理在农业推广实践

2.1构建专业化的农业推广实践机制

在现阶段农业产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全面提高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需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构建,全面提升科技项目的推广力度。农业发展中,需要将提升农产品质量作为核心,提高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的过程中,若产品的整体质量相对较低,会使产业在经济发展中逐渐丧失市场份额,导致经济效益的严重损失。因此,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整合中,需要制定专业性的农业自主管理办法,改进种养模式,构建特色化的农业项目发展机制,满足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特色化创新需求,提高农业产品项目推广的实践能力。同时,在专业化农业推广实践中,也需要建立科技的研发及整合机制,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开发,实现农业产品项目的自主产权,保证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新科技的稳定开发,从而实现农业产业推广实践工作的稳定创新[2]。

2.2构建可持续化的农业发展机制

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中,需要将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创新作为基础,并在可持续发展农业整合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长足性的农业产业科技管理机制,提高农业产品项目的服务机制,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合理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从而为人口素质的提升以及农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支持;第二,在农业产业结构整合中,需要实现农业与农业非农产品的协调性发展,满足农业产业的经济发展需求;第三,在农业产业建设中,需要构建特色化的产业建设机制,实现农业项目生产的服务化以及节约化的发展目标;第四,在农产品结构调整中,需要带动农户发展,以专业户带动专业村,促进农业科技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3构建特色化的品牌服务推广机制

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中,需要强化产品的宣传整合机制,构建特色化的项目服务品牌,重视产品品牌以及农业标准化的项目建设,因此,在农业特色化资源转化中,为了提升品牌的优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大力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积极推广并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从而实现特色化的农业产品生产机制,在农业产品加工及包装中,需要构建环保标志,提高农产品的优质化创新;第二,全面增强品牌的广泛性及文化性特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的集群化、品牌的集体化,并明确地理表示,满足产品品牌形象构建的核心需求;第三,在农产品项目设计中,需要建立可持续性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满足农业产品发展的可持续性需求,避免农产品资源运用的过度消耗,促进农产品的生态化创新,提高产业的经济价值[3]。

3结语

在现阶段农业产业运行及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将农业产业的科技发展作为核心,通过对农业产业科技化的管理,进行农业产品的项目实践以及品牌推广,构建专业化的农业推广机制、产品项目创新机制以及特色化的品牌服务推广机制,从而为产业的资源优化以及项目发展提供良好依据,实现农业产业的经济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霞,王新迎,亢志华,等.国内外农业科技推广“市场化”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1(6):61-64.

[2]汤国辉,刘晓光,董艳,等.协同创新大学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在农业园区创建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工作站为例[J].科技与经济,2012(5):62-66.

第8篇

一.江苏绿港公司简介

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1.756亿元,是以科研为主,集生产、流通、技术服务、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高科技服务企业。

公司总部位于其自主规划建设的高科技示范园--绿港现代农业科技园内,园区占地1606亩,总投资2.52亿元,建设有各类现代农业设施23.5万平方米,科研生产设施2万平方米,是集现代农业设施与光伏生态发电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科技园。园区内设有四个研究中心:蔬菜新品种研发中心、设施农业装备研究中心、自动化与工程研究中心、电子商务与信息化研究中心

江苏绿港致力于打造中国一流的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现代蔬菜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

第一家在中国大规模推广椰糠无土栽培的公司;

第一家在中国从事无土栽培蔬菜新品种育种的公司;

第一家在中国引进和推广建造荷兰新型智能温室并全套国产化的公司;

第一家设立园区运营管理团队并管理运营多家农业园区的公司;

第一家开发出园区生产、人工管理和销售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公司;

第一家创造了“1+X”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模式,并得到政府认可和推广的公司。

江苏绿港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苏省民营高科技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项目定位

项目打造标准:双鸭山市农业重点龙头企业

建设一个规模化的高标准蔬菜生产销售、现代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的现代农业科园。旨在以科技、高效、安全生产及推广优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带领当地农民及种植大户按照现代农业技术要求进行种植管理,以实现优质高产、增收致富的目的。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优质蔬菜。

1、营造精品的原则

园区建设必须在创新思维引领下,充分发挥前瞻性和先导性,满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高效益”的要求,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和服务为先导,以引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园区整体科技含量,促进园区的发展,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达到品种最新、品质最优、技术最精、功能最全、结构最佳、效益最好的现代农业标准。

2、引进创新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核心区创新需要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强农业技术缺陷的攻克,新技术的引进,集成创新、展示和推广,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提升核心区的农业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增加科技推广应用的力度,创新和完善金融模式,把核心区现代农民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创新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因地制宜原则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在科学配置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韶关市区域资源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韶关市特色,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工业资源等现状要素,调整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按照区域特点,围绕现代农业特点,使产业向高产、高效区域转移,并合理配置相关配套区域,实现韶关市现代农业持续有效的发展。

4、以人为本的原则

把握地方农户种植的传统习俗,结合现代农业的建设,有效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进农业生产手段,提高核心区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进园区及周边地区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促进园区的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农民就业,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

5、生态保护原则

规划区建设在对自然环境充分保护的前提下,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循环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使传统高消耗、高投入的发展模式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方向转变。

6、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园区规划建设遵照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己任,充分利用资源,合理开发,促进和改善园区的生态环境,并且通过园区内的农业建设、土地改良,改善周边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布局上,保证功能区建设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将加工、流通、服务配套。科学合理布局,并发挥各自特色,做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要素及农业生产等特色景观要素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环境,并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建设内容

宝清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总规划面积600亩。其中建设用地约40亩。

该核心园区将按照江苏绿港的统一规划要求,建设五大内容:

1、高科技蔬菜瓜果蔬菜生产区:建设15万平方米双模大拱棚温室;20万平方米双膜双拱日光温室,满足周年生产需求

2、分拣、包装、冷藏冷链加工物流区:建设6000平方米的冷链物流加工区,实现就地生产,就地加工,就地配送

3、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和都市园艺观赏区20000平方米,引进和展示各种世界上最先进的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

4、工厂化种苗生产中心40000平方米,为带动农民发展提供种苗生产的同时,提供技术服务和管理培训

5、研学、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体验及农耕文化体验区20000平方米

由此做到产业为主,三产融合,生态发展。园区建设完成后,可成为双鸭山市现代农业的一个标杆企业,为当地城乡融合、美丽乡村建设做贡献,同时也起到了农业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的示范带头作用。

该核心园区同时将吸引合作社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加盟或入股经营带动X个小园区的发展,旨在为家庭农场、合作社、小企业提供现代农业生产设施。核心园区无偿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带动当地农民,合作社和生产企业共同发展,按照江苏绿港提供的标准化技术服务,统一园区规划建设,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蔬菜销售,品牌化运作理念,实现生产方式革新,实现合作社和农户增收创收。

小园区每个面积50亩到200亩不等,由核心园区设立发展基金,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建设专业化生产温室20000 - 100000平方米的双膜保温温室,投资500-2000万元,每年可生产优质蔬菜60-300万公斤,产值150-1200万元,利润30-200万元。X园区产品定位为绿色有机蔬菜,统一品牌化销售,发展订单销售模式。

四.合作模式

方案一

甲方:

乙方: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双方均本着“发展地方现代农业、长期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原则确定投资合作关系。就乙方在韶关市内投资合作事宜达成以下条款:

1、甲方同意乙方在韶关市韶关市合作投资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园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额约为15000万元人民币,设计规划面积约600亩,建设期为11个月。

2、甲乙双方在双鸭山市宝清县成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为总投资的20%即3000万元,乙方资金投入1200万,占项目公司40%的股份,甲方资金投入1800万,占项目公司60%的股份。

3、分红比例:园区每年盈利部分优先偿还融资贷款本息,其余部分按所占股份制比例分红。

4、合作期限:合作期限为20年

甲方义务

1、鉴于该项目具有科技推广、三产融合、辐射带动、示范展示和精准扶贫等准公益性性质,甲方确定该项目合作模式为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合作模式。

2、甲方应积极协助合资公司做好项目立项、申报和财政补贴争取等工作。依托本项目争取的各级财政补贴,归属于合资公司所有。

3、协助“合资公司”进行土地租赁使用手续工作。

4、负责落实“合资公司”60%注册资本金的货币投入。

5、协助“合资公司”的项目总投资除注册资本金以外的融资,实际以融资到位资金为准。

6、负责协调“合资公司”项目建设所需建设用地及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为项目公司运营提供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乙方义务

鉴于该项目具有科技推广、三产融合、辐射带动、示范展示和精准扶贫等准公益性性质,乙方接受该项目合作模式为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合作模式。

1、积极协助“合资公司”提供关于本项目建设内容的投资概算和收入概算等财务预测数据。

2、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3、负责该项目的生产运营,做好成本控制,使该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负责落实“合资公司”40%注册资本金的货币投入。

5、积极提供相关材料,协助“合资公司”办理所需的工商注册手续以及其他相关手续。

6、负责本项目的负责本项目的建设,且建设内容应符合总体规划。

方案二

甲方:

乙方: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双方均本着“发展地方现代农业、长期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原则确定投资合作关系。就乙方在宝清县市内投资合作事宜达成以下条款:

一、甲方在宝清县市投资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园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额约为15000万元人民币,设计规划面积约600亩,建设期为11个月。

二、双方合作的基本权利义务

1、项目规模:甲方规划并提供土地约600亩,作为项目的运营土地。

2、项目投资:甲方提供项目的建设资金约为15000万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该项目的产权归属甲方所有。

3、规划设计:项目建设由甲方组织提出初步设计规划,由乙方负责组织协调本项目前期规划设计,经甲方审査确认后方可实施。

4、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按照乙方设计要求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乙方不中标该协议作废。

5、项目运营:该项目框架形成的前提是乙方具有现代农业“1+X”标准生产方式的运营技术能力和市场运营能力。项目建成后,乙方通过租赁方式接管经营该项目,租赁期限不低于15年,项目经营前五年,乙方每年付给甲方租金额为甲方投资额(约15000万元)的6%;项目经营的六至十年期间,乙方每年付给甲方租金额为甲方投资额(约15000万元)的7%;项目经营十ー年以后,乙方每年付给甲方租金额为甲方投资额(约15000万元)的8%;届时正式的租赁运营合同另行签订。

6、运营保障:为保证合作项目运营目的的实现,乙方应向甲方交纳运营保证金,保证金的数额为本项目甲方投资额(约15000万元)的8%。

7、项目奖补:双方利用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各项政策性补贴。

8、补贴归属:建设类奖补归甲方所有,运营及种植技术类奖补归乙方所有。

9、支持保障:需甲乙双方共同努力,甲方发挥地方优势优化地方经营环境,促使合作项目的顺利运行;乙方发挥技术、市场优势促使合作项目良性发展。

三、其它事项

1、如甲方投资不到位或者投资不足,双方可进一步协商减小规模、或者更改设计、或者终止合作,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由甲方负责。

2、项目建成后,如乙方不按照本协议要求通过租赁方式接管该项目,乙方承担建设费用(约15000万元)的50%赔偿给甲方。

3、在正式运营协议签订后十个工作日内,乙方应将运营保证金全部打入甲方指定的账户。

4、甲方于双方签订本框架协议后,立即启动合作项目的土地征用及地上附着物的赔偿等前期工作,双方共同争取年内合作项目投入运营。

5、租赁期内,合作项目资产维护、维修费用、土地租金由乙方承担,乙方对合作项目建设的资产做到整体完好;租賃期间运营所需的生产经营设备、原料、人工及易损耗物品的配置等一切所需资金由乙方自魚;租赁期内乙方所添置的设备机械、车辆等资产所有权归乙妨。

6、本框架协议订立后,双方不得擅自终止本协议,如方无故终止本协议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负有赔偿的义务,不可抗因素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