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8 17:01: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思想政治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中专教育;思想政治;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50-02
对于中专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来讲,只有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中专学生群体思想方面的特征,了解剖析其特殊性,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而当今中专学校思想政治课,不重视改造学生思想行为的实际需要,仅仅作为课程需要而设置,笔者认为应该对思想政治课进行必要的改进。
一、中专学生生源分析
中专教育所面向的招收对象主要是16~18岁之间的未成年人。与刚恢复高考时的状况不同(那时候的大中专学生凤毛麟角,都可谓是当时青少年中的佼佼者),在我国现阶段,扩大招生使得升学率普遍提高,就学历而言,这类学生最高学历一般为高中,主要包括高中辍学生或者初中辍学生;就综合素质而言,这类学生在普通初中或高中阶段通常被视为“差生”,无论学习成绩还是思想素质都不能与其他学生相比。以笔者所在的中等财会学校为例,学校总共有269名学生,其中90%以上为农村户口学生,有138名为初中毕业未考入普通高中的生源(占51.3%),49名为初中辍学生(占18.2%),其余82名为高中辍学生源(占30.4%)。
二、中专学生思想特点分析
当前中专学生群体以初中后学生为主,这个阶段正是学生青春期发育阶段,其身体与心理正趋向于成熟。尽管中专学生生源相对处于劣势,但不能就此否认其作为青少年本身具有的同阶段其他类学生相同的思想特征:
1.思维活跃,可塑性强,但思想稳定性差。这个时期,他们的感觉、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的提高。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思想还处于未成年时期,思想观念、政治态度、价值取向等也正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这也表现出思想稳定性差的特征。
2.智力发展迅速,求知欲强烈,但盲目性强。青少年期由于大脑机能的不断增强,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其认知能力获得了长足发展,他们对周围的新事物非常好奇,有较强的探究意识,这也是部分中学生“追星族”产生的思想基础。
3.尽管中专学生身上有着青少年学生思想特点的共性,但是囿于学生生源这一现实条件,使得中专学生的思想特征还有其特殊性的一面,有如下三个方面:①追求个性,叛逆心理过于强烈。追求个性是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提高的表现,追求个性发展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可以起到培养自己独特性格、增强个人魅力的作用,但其相反面却是以追求个性为借口,拒绝接受意见和劝诫,这无疑是当前中专学生思想性格中所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伴随着“个性突出”,中专学生在面对家长、老师的劝诫时听不进去,采取对着干的方式,助长了其叛逆心理的增长。②自信心不足,极易诱发自卑心理。自信心在推动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习进步等方面有着巨大作用,但中专学生在初中阶段可能由于学习成绩欠缺,通常被冠以“差生”的称谓,长期忍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日久而诱发自卑心理,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日久积深,会对该类学生造成终身的影响,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这样导致他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③自暴自弃心态严重。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相比,有自暴自弃心态的学生更加让人担心,自信心不足,尚且有“惧怕”心理存在,而自暴自弃者,对外界没有畏惧,我行我素,如同失控之火车,沿原来轨迹滑动,让人在一旁徒劳叹息。由于初中阶段成绩差,老师批评,家长数落,缺乏关爱,自认为是破车一辆、破罐一个,从而自甘堕落,破罐破摔。导致学生此类心理的主因是自尊缺失,因为较长时间缺乏周围人的关爱,自己轻视自己,从而导致心态失衡。
三、思想政治课的改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有充分认识中专学生思想特征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原有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与形式进行适当改进,才能达到思想政治课引导中专学生修正思想错误、向正确方向前进的作用。当今中专教育的思想政治课程,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修改。
1.强化思想政治课在中专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面对中专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必须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放大到和就业同等地位来考虑,如果学生仅仅专业技能、文化知识水平达标,而思想水平处在低端水平,无异于为社会培养了一个潜在的危险人员,诚然违背教育的初衷。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地位,需要学校领导重视,除了各年级设置专门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外,各班级要以思想政治教师为骨干,同时发挥各科教师协同教学的作用,从相关老师处了解学生近期的行为表现,将表现纳为思想政治课的考核范围内,在发现学生有思想问题后,本着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采取疏导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思想行为的端正。同时加大对好人好事的表扬和奖励力度,树立榜样,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
2.改变思想政治课的考核形式。试卷考试几乎是各类课程最终考核的必选形式,对基础知识性的科目,试卷考核不失为最佳形式,但对于中专思想政治课来讲,其意义有很大折扣,该课程本身是以引导学生思想健康向上为目的,其政治思想面貌需要通过本人的具体行为来表现,而一张试卷只能看出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的多寡,根本看不出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其具体行为有所改善,这种考试必然不会有多大实效。考核形式应分成平时成绩和试卷成绩两类,各占一半。平时成绩需要根据学生上课情况、下课表现来打分,具体需要从各科教师和同学间了解,好则加分,坏则扣分。
3.增设信心教育章节,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课堂上要求学生铭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义,告诫学生不应该仅看学习成绩就判定一个人好坏优劣,判定一人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励志类电影、图片、文字等以增强学生感受;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激发其潜能,通过培养多种能力来增强信心。
参考文献:
[1]李福森.新时期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传承,2010,(8).
[2]陈华.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浅见[J].内江科技,2009,(12).
[3]沈宇辰.浅析当前加强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师,2008,(11).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班化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015-02
随着《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高校教学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尤其是江苏在高职院校中实行注册招生以来,生源竞争日趋激烈,民办高职院校承受的压力增大,招生人数的不确定性给高校带来了教学组织上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绝大多数民办高校都采用由几个自然班合并组建大班进行课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更为明显,大班化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办高职院校师资相对薄弱、教学场地有限、教学计划调整等诸多现实问题。随之而来的诸如教师不善教、学生不爱学、组织管理弱、教学互动难等,也让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对高校思想政治课从学情分析的角度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变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参与者”,从而增强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 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大班化教学的总体情况
1.生源特点鲜明,学生群体复杂
近年来,自江苏高职院校实施注册招生以来,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最后一个批次录取院校既面临着一定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与压力,特别是教学组织实施更加复杂和困难。分数非常接近,基本上都处于100多分的状况,录取时基本不考虑其分数多少,这也就致使很多院校不再以分数而主要以其志愿作为录取条件。总之,分数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这必然导致学生入学成绩总体偏低,且呈现分布不均,有的200多分,有的可能只有几十分,甚至更低。中职生、分数偏低的学生等学生群体日趋复杂,该如何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大学的课堂学习,适应高职人才培养要求,提高学习兴趣和意识,刻不容缓。
2.学习习惯不好,存在厌学情绪
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开设品德课、政治课或类似课程,很多内容较为熟悉,大学里的思想政治课只是意识形态的灌输课,学生觉得没有特殊之处,普遍认为枯燥乏味,教化思想严重,学了无用,不会影响其专业发展和就业,持无所谓的态度,在民办高校中较为普遍。理论素养偏低、抵触情绪存在、不愿学或不去学的学生不在少数,因而逐渐养成了只带课本或者根本不带任何东西就来上课的不良学习习惯,“身在曹营心在汉”成了部分学生的真实写照,课堂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3.教学场所偏大,教学难度增大
大班化教学环境总体不佳,教学场所偏大,学生坐在在100多人的教室里听课,容易出现“簇团”现象,教室后几排异常热闹,前几排几乎无人问津,即使有也是被“赶”至前排,他们谈论着自己关心的话题,玩手机、看小说、听音乐,甚至孰若无人地卧桌睡觉,课堂纪律不容乐观。教师在教学中视野的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教师站在讲台上的视觉控制宽度一般小于10人,视觉纵深小于10排,当注意对象的数量超过这个数量后,则无法清楚地把握。如果教师处在专心讲课状态,其控制范围还要小。再加上多媒体教学,对电脑的依赖又客观上限制了其活动的范围和频率,因而常会忽略对一些违反教学秩序的行为并加以及时管控,让学生产生了“肆意可为”的错觉,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4.缺乏沟通交流,师生互动受限
思想政治课大班化教学中,教师面对100多名学生,难以顾及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思想状况等情况缺乏细致了解,因而不可能做到熟悉每一个学生,甚至是很多学生,课堂互动环节也会因此受限。学生也因此会产生教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自己不参与课堂教学,也不会影响其课堂表现,甚至是长时间低头、沉默寡言而呈现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等现象,再加上各种信息的冲击学生的思想认识,易产生与教学相背离的看法或观点,往往会不屑于教师的讲解,致使教师会一厢情愿地设计组织课堂教学,而学生置身其外,不去过问或简单应付,教师情绪会受其影响而使课堂互动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个人演讲”,课堂呈现一潭死水,缺乏活力。
5.教师素质堪忧,存在畏难情绪
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在谈论自身发展或职业工作成就时,思想政治课教师往往显得底气不足或缺乏职业自信,表现出既想讲好政治的重要性,又无力展示政治带来的益处和价值,进而成为迂腐或者僵化的批评对象,常常遭遇人为的异化和遮蔽,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受到轻视与歧视,这给思想政治课老师讲好思想政治课、讲出效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与挑战,显得不够自信,力不从心,简单应付,敷衍了事,抑或照本宣科,缺乏生动,甚至放弃了思想政治课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
二 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大班化教学效果的对策
1.创新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性,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融入课堂学习之中,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2.做好学情分析,完善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是指教师通过观察、走访、座谈、调查等多种方法对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情况的了解,精心设计教学,做到“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资源,需要认真分析,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只有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课对己有用,才能增强其兴趣和吸引力。根据学生特点,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自身素质,增强人格魅力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过硬的人格魅力、可靠的政治素养、严密的逻辑思维、崇高的师德规范以及乐教的职业精神,要始终遵循学院“学真、业精、爱生、乐教”的八字师德,在理论上不断学习,业务上不断求进,要求上不断强化,精神上不断提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增加社会阅历,参与社会实践,开阔视野,珍惜培训与交流学习的机会,做好理论的传播者、实践的引导者、育人的示范者。利用党校培训、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培训等机会,加强理论学习,与同行交流,开阔教学视野,提高自身素质。
4.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巧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方法无疑是老师手中的“利器”,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持续的关注与投入,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论语·卫灵公》),这就需要教师要仔细钻研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教学效果。譬如,“第一印象”教学法,旨在重视第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既要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又要让学生产生一些疑问与思考,开启这门课“精彩”之旅,可以是焦点或热点问题,或者是学生厌倦困惑甚至是“长期无解”的问题,也可以是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等。总之,要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将学生分组,分配不同的任务,组织学生回去收集整理资料,在课堂上做讨论交流,具体分工自行安排,最后形成汇总,选一个代表总结发言,最后教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和考核。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辩论赛”“模拟法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形势分析与展望”等,效果较明显;“课堂演讲法”,以“重要日子”为载体,开展“我的梦·中国梦”主题演讲等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认识,提升精神境界;“讲座法”,以“平安夜,警官与您话平安——大学生伤害预防策略”为主题的法制讲座活动,努力尝试改变了传统授课模式,拓宽校内教学实践活动渠道;“移动教学法”,针对教学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采购了“电子荧光笔”“录音笔”等设备,克服了讲台讲课的距离限制,深入到学生当中,一方面增加了与学生的亲近感;另一方面也有效“震慑”了一部分学生的惰性思想和不雅行为,有效改善了课堂教学环境。
5.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信息
加强党史学习,增强理论功底和历史底蕴,贯彻“以史说理”“理实一体化”。教师最好能结合最新的社会热点信息,对相关理论进行社会化、生活化、学生化的解释说明,从而让学生感到熟悉而不陌生,现实而不虚幻,具体而不空洞,让学生感觉思想政治课贴近生活,简单易懂;教师在讲述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连贯,而不能脱离历史发展的脉络,任何有违历史的逻辑都是无法获得别人理解或认同的,因而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内容整合,形成系统化、模块化的教学体系,从而使教学内容更科学、更丰富。
6.完善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体现绝不只是试卷上的成绩,甚至不能用“一考定音”来反映。而今天的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课学生成绩的最终评定,采取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也就是说试卷上的成绩占据了总成绩的绝大部分。因而学生平时的学习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出来。而今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突出其在学生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这样,课程效果才能真正显现出来。譬如,一个学生在我院开展的“孝、宽、诚、责、毅”五字教育活动中充分达到了活动要求,情感得以升华,行为得以内化,自觉践行了学生的行为规范,那就说明思想政治课已产生了积极效果,并不一定要求他去学习实践相关理论知识或活动,尽管他可能没有学或学得不好。因此,我们在课程考核过程中注重采取“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的综合考核方式,多元评定学生总评成绩,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逐步探索“免考”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一方面避免“平常不重视,临时抱佛脚”照样取得好成绩的不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可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出勤率和听课率,积累平时成绩,夯实总评成绩基础。
三 结束语
总之,上好思想政治课既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责,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手段,更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重要贡献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应从学情分析的角度,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切实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参考文献
[1]彭瑾.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2010(3):179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疲劳
[前言]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所以应该注重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说是一道桥梁,将教育者的思想和大学生的思想紧密连接起来;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育者和大学生都可以展现自己思想。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却逐渐失去了桥梁和平台的作用。
1.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是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传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进行选择、理解、整合与内化,最终实现外化与践行的过程。[1]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接受疲劳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不能只是简单的从学生本身分析,而是要兼顾教育者和作为教育媒介的教学方式。以下我提出的问题和对问题的分析都是围绕学生、教育者和教学方式这三种因素。
1.1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兴趣缺失,缺乏求知欲望
兴趣源于人对于事物的好奇心。人生来都具有一颗好奇心,对新鲜的事物总是满怀期待,希望去了解新知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求知欲望,大学生也不例外。不可否认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科书上的知识有些在初高中已经涉及,部分大学生对于在初、高中阶段已经接触到的内容选择避而不听,他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些内容已经是陈词滥调,继续听也没有意义和作用,导致大学生丧失了学习欲望。加之目前高校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有一些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只拘泥于课本知识,照本宣科,授课内容枯燥无味,与现实脱离,本来就存在一些旧的知识却没有新的教学方法,大学生对于这些枯燥无味的东西产生抵触,对于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也就无心了解,学习兴趣也逐渐下降,因此大学生也就失去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好奇心,丧失了求知欲。
1.2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态度消极,缺乏学习热情
随着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的不断冲击,大学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反映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部分大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不清,认识模糊,他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知识无关,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用处。与此同时,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课堂态度,良好的人格魅力可以影响和感染学生,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的表现。教育者自身对授课的态度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教师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来教授课程,一定会给课堂带来积极影响;但相反的,如果教师只是被动的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会给课堂带来消极影响。目前,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被动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他们上课只是照着书本念,念完本堂课应该讲授的内容就结束,不考虑大学生的需求,甚至有极少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课堂来发表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言论。大学生自身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模糊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课堂的这种应付态度直接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课堂表现不积极,出现了上课迟到、逃课现象,学生即使来上课,也是尽量坐在后排,上课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玩手机、与同学聊天、睡觉等等。
2.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疲劳的思路及对策
我国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政策来保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的效果却很不理想。所以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疲劳问题成为时下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下面我针对我所提出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丧失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态度消极两个方面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思路及对策。
2.1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求知欲,以此引起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求知欲反映了一个人对于知识的渴望。如果一个人对于某件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那么他就一定会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关于这一事物的信息,来达到了解这一事物的目的。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正经历着大学生对其求知欲望的丧失,所以要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就一定要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求知欲。我们可以通过教育者的心理引导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会发现自己所欠缺的知识,进而激发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渴求。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展示相关案例,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思想的局限性,从而自主的去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此来弥补自己思想的局限。教育者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做课堂展示,表达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准备展示内容大学生也会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欠缺,发现所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并不是都与初高中所学内容相同,只要大学生发现了其中的差异,就一定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充满兴趣,以此来达到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疲劳的目的。
2.2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热情
教育者授课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而要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理想和坚定的信仰。只有具有坚定的政治理想,才能引导大学生,感染大学生。同时教师也应该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专业知识,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才能说服和教育学生,才能以理服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应精心备课,以饱满的热情授课,用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才能做到以情动人。同时,高校应该完善教师考评机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效果作为考核教师的关键因素,以此来激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式。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式的教学方式,在安排学生上理论课程的同时安排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见闻、使自己更加深刻地领悟知识,而且可以使大学生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魅力。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逐渐被引入到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授课应该贴合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结合大学生好奇心强和关注时尚的特点,不断更新课堂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将大学生喜爱的一些时尚元素引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就会使教育活动更加具有吸引力,切实提高他们的接受水平,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疲劳问题[2]
[结束语]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神圣的使命,高校应该严格把关,为社会输出有德有才的青年,少年强,则国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学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大学生必须要拥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理想和信念,因此我们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疲劳问题,使大学生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欣洋( 东北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心理研究.[A].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肩负着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这一人才核心素质的神圣使命,不仅如此,面对21世纪的新需要,它还要着眼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一重要使命。
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创造力,而创造力是与创造活动的本质特征相一致的,是指提供首创性的、具有社会意义产物的能力。创造性产物具备两个特征:一是首创性,就是新奇独特,前所未有;二是社会意义,就是对个人、对集体、对社会具有一定的用途、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没有首创性,人云亦云,产品复制,当然不能称之为创造;如果没有社会意义,不能为人类生活带来积极影响,也不能称之为创造。日本心理学家说,“无论人们多么重视新奇,但也不希望出现那些横七竖八的东西,而在独创方面,人们绝不会欣赏犯罪和破坏社会。”创造性产物里还内含着“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人格特征”,也就是创造动机、创造态度、创造兴趣、创造热情以及创造意志等。因此,创造力包括三个因素:一是有关领域的技能,二是创造技能,三是工作动机,前两个方面决定着一个人“能做什么”,表现为首创性,而工作动机则决定着这个人“将做什么”,表现为社会意义。可见,工作动机是创造力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而这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首要的任务。 第一,“做什么样人”、“为谁服务”,这是个首要的根本的问题,思想理论课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它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使创新的成果能够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和平服务。第二,理论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理论,其鲜活而生动的例证就是丰富的创新实践,完全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现能力;第三,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的精神,正是创新精神所要求的。
创业能力是指人们是否能够有效地把握创业机会的能力,它包括创业技能和创业动机两个方面。创业技能主要是指创业者的素质,包括思想和心理素质、创新素质、战略和决断素质,经营和管理素质等。从个人参与创业的角度来看创业动机有两种:一是机会型,创业者把创业作为其职业生涯中的一种理想选择,二是生存型,创业者把创业作为其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因为所有的其他选择不是没有就是不满意,创业者必须依靠创业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谋求出路。在我国生存型创业占大多数,说明我国的创业能力还处于低水平阶段,急需发展创业教育,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方面同样具有独特的优势。成功的创业者首先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创业具有发展性,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也就根本谈不上创业,我们刚论述过思想理论课具有创新能力培养的功能。其次,创业者还需要具有极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创业是一个过程,有成功与失败的可能,所以需要耐挫折力,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种心理素质的培养有赖于我们思想理论课的一个重要部分—心理学课程的教育。再次,创业者要具有善于把握机会的战略决断能力,精明的经营头脑和管理的能力等。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的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本身就是伟大的创业,就是一门战略学、管理学、经营学,在它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深刻地印有成功创业者的足迹,完全可以让学生领悟其中创业真谛[12]。
总之,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一样,都需要后天的教育,正义而高尚的个性特征是人获得创新创业能力的稳定而持久的源泉,在这方面思想政治课有着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我们要积极发挥这一功能。
【参考文献】
大学生廉洁教育指教育者用廉政文化的思想理论,对大学生加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大学生不断提高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优良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国敬业的职业观念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就是让大学生知廉洁、懂廉洁、要廉洁,以促使整个社会形成廉洁修身的风尚。
当代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却反、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意识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情况。更有少部分同学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功利化倾向,以个人为中心,这就导致当代大学生的集体价值观相对较为薄弱。
针对以上现象,大学生廉洁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社会主义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从诚实守信抓起,从小事做起,引导学生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辨别是非、抵御腐蚀、自省悔过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作为大学阶段每位学生的必修课,在大学课程体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和廉洁教育的内容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为了对大学生廉洁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可行性进行探析,本文从大学生对廉洁思想认识的现状和对廉洁教育的态度入手,对浙江省杭州市内的10所高校进行了一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调查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每个维度下均有相关指标做相应的评定。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722份,有效回收率90.3%。问卷和访谈结束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一、调研结果分析
1.大学生廉洁思想认识现状
1.1大部分大学生的廉洁价值观正确
从大学生对廉洁的认知和廉洁价值观念来看,大学生对腐败都有认知,能区分不够廉洁和腐败,能客观地认识到腐败带来的危害。调查显示,71%的学生认为廉洁行为对个人发展很重要,且55.62%的学生认为诚信的品质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有重要作用,并将其认为是实现自身人生价值不可或缺的品质。
1.2 部分大学生的廉洁信念不坚定
调查表明,大学生中的不廉洁行为相对较少,且普遍对不廉洁的行为表示厌恶。但当问及对不廉洁办事途径的选择倾向时,35.21%的学生选择送礼走捷径的办法;当调查问及当发现不廉洁行为时,是否会以实际行动出来制止时,高达60%的调查者选择独善其身。
2.大学生对廉洁教育的态度
2.1部分大学生对廉洁教育对象的认识存在偏差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认为廉洁教育很重要,但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能真正了解廉洁教育。高达76%的大学生对廉洁教育的对象存在偏差,认为廉洁教育应当自上而下,应该从学校的领导干部、教师开始,其次才是学生。但事实上,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他们对于廉洁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对高校廉洁教育对象的认识上,学生和教师同等重要。
2.2 部分大学生认为廉洁教育方式单一,缺乏新意。
大学生接受廉洁教育比较被动,对廉洁教育缺乏真正的了解。目前,针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方式比较单一,调查中,以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想政治类课程为主;开展的廉洁活动中,“廉洁教育讲座或课程”占38%,”播放反腐警示教育专题片或电影”占21%,“反腐倡廉专题演讲比赛”占15%,其余占26%。有28%的学生表明在所在高校的思政课程当中有廉洁的内容,但这些内容相对凌乱,没有成体系。
2.3部分大学生认为廉洁教育的内容缺乏系统性
大多数学生所在高校的廉洁教育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和素质教育。但学生普遍认为教育效果不明显;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表现出比较随意的特点,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和相关统一、完整的教育内容,不利于学生廉洁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调查中,有少部分高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课程,大部分高校只是把廉洁教育的内容放到“两课”教学中,而“两课”教学又面临课程多,时间短的尴尬境地;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对廉政文化的参与度并不高,当问及更倾向于接受何种形式的教育内容时,大多数同学表示愿意接受廉洁教育类方面的课程,对于课程类型,倾向于头脑风暴式的真实案例教学方式。
二、廉洁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可行性探析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将廉洁教育系统融入其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国内外形势的错综复杂,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表现出了相对滞后的状态,以至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没有充分得到发挥。
高校应该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他们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现欲望,缺乏艰苦朴素的作风,抗挫折能力较弱,集体观念薄弱等问题,在现有的思想政治课程条件下,从学生认为的课程缺乏系统性、新颖性等问题入手,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廉洁教育的内容和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关理论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将腐败与反腐败理论、廉洁思想等刻在大学生的脑海里。特别是要在形势政策课课程内容中,找到合适的融入方法。如在形势政策课中安排廉洁教育的专题,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分层次的进行法制和诚信、社会主义荣辱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针政策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2.不断创新大学生廉洁教育形式,将廉洁教育落实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重要作用。但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如何从教材体系转向教学体系,并赋予新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成为近年来越来越受大家关注的问题。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不断拓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途径和模式,当下盛行的“翻转课堂”可以提供给我们以改变教学方法的新思路。
一、翻转课堂简介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它是指一种教师创建学习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回到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形态;是所有学生都得到个性化教育,自己对学习负责;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成为教练,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是增进师生互动和个性化接触的手段;是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的结合;是所有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因为除了观看教学视频外,它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互动,一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翻转课堂,它是一种增进师生互动和个性化接触的手段,是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的结合,是学生更深刻理解课堂内容的平台。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重新建构了学习流程。翻转课堂是课前自主学,课堂中教师因材施教,或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教师提供视频;“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各种思潮涌入国内,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这些变化也反映到青年人集中的高校中来,反映到了高校政治理论课上来,学生们要求吸收各种新鲜知识的愿望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缺乏变化成为了一对现实矛盾。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着严重的排斥思想政治理论课单纯说教的讲法,不少大学生都把它们当成枯燥乏味的“学分课”。大部分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对不上号”;部分学生觉得老师讲课内容缺乏新意,“填鸭式”的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讲授以及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甚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厌恶抵触情绪。如何改变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使学生真正能学有所获从而升华个人的精神境界,是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翻转课堂不失为一个能盘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教学模式。
四、翻转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
1.创建教学视频
创建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顺利进行的基础。这一步骤的目标是调动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并通过生动的视频形式将课程知识点穿插其中,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这一步骤对教学工作者有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该结合历史与现实作深入的研究,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和主旨,将复杂的理论变得深入浅出,把枯燥的内容演绎得绘声绘色,录制相关内容的教学视频,每个视频时间宜为20-30分钟。在创建教学视频的过程中,为了能创建高品质的教学视频,教师因考虑如下原则:第一,要深挖教材内容,加强理论研究,吃透教材,熟悉文本,避免视频录制过程中的照本宣科。对最新成果进行及时的学习和补充,将最新鲜的前沿理论知识贯穿教学视频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二,洞悉社会生活,增强教学视频的生动性,提高视频的教学质量。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和本人专长,瞄准本门课程重点,不求面面俱到,但应重点突破,即有选择地重点讲解,凡是讲到的内容,都要力求讲深、讲透,使学生真懂、真信。第三,为了检测学生对章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可在视频后适当留下两到三个思考题,且题目以无固定答案的主观题为主。学生在课外观看自学视频,理清知识框架,填充知识细节。通过教师教学视频的指导,学生在弄清知识脉络的前提下,完成视频课后的思考题,形成对此章节知识的个人吸收和理解。
2.组织课堂活动
这一步骤是翻转课堂的亮点。其宗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内活动,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教师引导和与他人的思想碰撞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活动形式可以丰富多彩。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利用三到五分钟对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做适当讲解,抑或让理解了知识点的同学做适当阐述。然后可以组织讨论、辩论、演讲、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历史政治情景再现、角色扮演、观看相关主题纪录片,或者学生自己创建内容开展探究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带领学生一起探讨现实问题、思考社会现象,和学生一起用的创新理论分析辩论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办法。
翻转课堂让学生在通过观看教师讲课视频,了解大致思想政治理论框架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课堂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融入活动中。在活动的熏陶和感染下思想火花激烈碰撞,从心灵层面激发学生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活力,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素养,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不仅使学生能更深刻的掌握思想政治基础知识,而且更深刻地领会思想政治精髓,促进其思想政治品德的成长和个性成熟,并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所需的做人做事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关键词:“人本管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解析
大学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培养高质人才的必要需求。目前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得得体且到位,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此时实施“人本管理”的管理机制也备受重视,这种管理模式始终秉持“尊重学生,关怀学生,爱护学生”的管理原则,它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本文作者对“人本管理”的内涵进行解析,并探究近阶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挖掘“人本管理”在大学思政教育实现科学化中发挥的重大意义。
一、“人本管理”的内涵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获得这样的信息。所谓的“人本管理”其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管理工作。“人本管理”的思想在上个世纪30年代产生的,但是其得到真正应用是在其形成的三四十年以后。“人本管理”的管理理念是对人性的尊重,在考虑大学生成长需求的基础上对其开展管理工作,此时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当然学校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其实“人本管理”的管理模式是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超越与完善,它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人的需求,素养以及发展等方面,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理念。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它打破了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力争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品性,磨练人的意志,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大学生就实现了全面发展的目标。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践行“人本管理”的管理机制,是对民族文化精神的追随,它应用人类学以及社会学等各类学科达到了“软管理”的目标,实现了对高校大学生的“科学管理”。另外“人本管理”与思政管理之间形成了互补关系,使单纯的教育方式得以转换,对大学生采取各种激励手段,使他们从思想上有所认识和感悟,当价值观得以统一时,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也会取得更大的成绩。1.高校领导重视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得以有效落实。大多数高校虽然在课程设置中安排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门学科,但是高校领导并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课程赋予重视,当然他们也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对大学生身心发展所起到的重大意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教师一般不是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他们有的是辅导员,有的是其他任课老师兼任的,有的是学校内勤管理人员;另外高校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金投入的相对较少,致使师生失去了深入探究的积极性。总之由于高校领导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缺乏重视,导致这一门课程的排是应付行为,思想政治课程开展的目的也就不会达到。2.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实现与时俱进的目标。换句话说,就是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所编写的内容过于落后,不能将时展的现状以及对未来前景的展望等相关内容呈现在教材中,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内容的陈旧与落伍,不能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致。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仍采用传统“灌入式”的教学方法,没有尊重大学生发展的需求,此时大学生的主体性就得不到体现,学生的感受以及想法得不到抒发。总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不能达到与时俱进的目标,这样大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3.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不健全。教学方式的不完善已经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显著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授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采取单一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他们认为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让学生记牢定义就会达到教学的目标。由于教师不能及时的应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手段,不能采取游戏式情景教学模式,这样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学习就缺乏兴趣,有的大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单一,就无法落实教学方法多样化的目标,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就忽视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调动出来,当然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意义也大大减半。
二、探究利用“人本管理”促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科学化的有关路径
1.尊循学生的教学原则。利用“人本管理”促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科学化的高校教学目标,那么就必须明确尊重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是最为关键的内容,它也是实现科学化的基础内容。思想政治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该遵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开展教学工作,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及诉求,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对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以及导学。另外教师应该时刻鼓励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谈论环节,使师生间的思想得到有效的对接,这样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更为丰满。教师除了遵从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原则,还应该积极践行人文关怀的原则,关心以及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过程,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实施有效的措施以及方法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关怀与安慰。此外教书育人的原则也是思政教师在关注中必须坚守以及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为了达到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完成理论知识传授工作的同时,应该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教育指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2.健全以及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利用“人本管理”促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科学化,此时的教学方法必须实现改善的目标。大力倡导“人本管理”的教育管理理念,教师就应该撇开“传授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力争使教材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合适的时期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这样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此时学生对思政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以及领悟,达到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总而言之,教学方法的完善以及扩充,是对“人本管理”的认可与追随,这样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成效也是显著的。3.增添教学设备,协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用“人本管理”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互联网技术的引用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需要。互联网利用自身传播效率高的属性,及时的为大学生传递一些与时俱进的社会信息,使学生对社会热门事件或者焦点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另外互联网技术的引用为学生打造一个崭新的平台,大学生可以随时在校园网站上自己的言论以及见解,这样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学氛围就被营造了。坚持“人本管理”,学生受到尊重,他们的言论以及建议是自由的,但是必须属于国家法律法规的范畴,高校思政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的思想达到更深层次发展的目的。
三、“人本管理”是对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管理机制的追随
现阶段,大学生功利主义色彩是浓厚的,“人本管理”的有效实施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知识有透彻的认识以及深刻的感悟。另外“人本管理”的实施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巧妙的与“生活教育”的人本管理体制相交融,此时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联系实际生活,思政教育更具感染力。
四、结语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途径
一、结合实践基础
(一)转变理念,形成系统“大学工”理念
首先是要在理念上更新。一是改变传统的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水火不容”的局面,在学生工作系统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系统之间搭建起一座互通有无、交换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系统化的大学工还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师资资源的平衡上。班主任、辅导员等由于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其中部分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比较熟悉,但是缺少理论品质。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种种不适应,产生了逆反心理及表面服从心理。为改变这种消极状态,高校可以通过机制的转换来改变现有资源的不平衡。
(二)强化调研,系统构建教学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其前提条件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趣味性和主动性。网络化背景下,网络速食文化给大学生文化知识结构的构造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是网络速食文化并不能在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思想之困和道德疑惑。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惑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也降低了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少数学生理想信念逐渐淡薄。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在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同时,也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
二、结合实际效果
(二)构建科学的反馈机制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引导,实行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定期反馈机制。首先,辅导员、班主任、分团委书记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每学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管理目标及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交流沟通,以使教师有的放矢地通过课堂教学等形式对相关学生开展考察,切实将实践体现在理论课程中。其次,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就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与学工系统进行沟通,不断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后,反馈机制的构建在考虑科学性的前提下也应全面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里。
(二)以自我教育检验结合实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效果归根结底是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表现出来的。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与青年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分不开的。因此,要以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的程度来检验结合的实效,不断推进二者结合的深度和广度。
(三)完善学生满意度测评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直观地表现了教学结果与学生实际期望值之间所形成的反差,是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标准,也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模式的一种新探索,是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评估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因此,不断完善学生满意度测评体系是必要的。首先,测评内容要丰富化,要涉及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其次,测评结果要体现差异性,对不同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及持续改进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对满意度分析要考虑关联性,全面考虑不同的影响因素,全方位把握提高教学质量的各种影响因子。
三、体现结合的内在要求
(一)以先进文化视域拓展结合途径
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及价值观念的弱化,在实践中总会以某种形式暴露出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其目的就是将学生暴露出来的理想信念及价值观念弱化的部分,用先进的文化予以观照并加以强化。这样一个育人过程是有规律的循环。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也要围绕着先进文化这个视域展开,并由此拓展结合途径,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以红色文化培育人,以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人,以典型文化引导人等。
(二)以文化筛选体现结合的主题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结合归根结底就是培育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人才。二者的结合中心主题是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大学生以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文化的筛选,然后进行文化的践行。
(三)以先进文化引领结合的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反映了时代的文化特征。同时,它也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主渠道和实践主渠道恰恰是体现这一功能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体制转型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关键阶段的大学生,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制定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目标,以中国化的成果引领结合的方向。
四、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也是有效推动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有力途径和方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社会体制转型期的关键时期尤其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