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8 17:01: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影视 造型 审美 化妆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8.021
一、影视化妆师的创作
电影电视是一门综合艺术,而化妆造型是影视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妆师是影视人物外形的创作者,化妆师的创作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首先我们要以文学剧本为依据,深入研究剧本的主题思想以及剧中的时代背景、社会阶层,根据剧本所提供的不同年龄、不同种族等特点,来构思人物造型,运用我们的电影化妆手段将演员形象和角色形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是影视化妆师所应具备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
二、影视艺术造型的综合性
影视造型艺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属于多界面、多感觉、多信息、多维度的一门艺术,当我们在利用影视造型的时候,要认真的推敲、细心的分析其中的造型构图、光影声色以及表演、场景等方面。
例如《落叶归根》这一部被誉为“黑色幽默”的电影,看了之后让人有种心酸之感。电影将不同的包袱、笑料穿插在前、中、后,而赵本山所扮演的角色对待朋友的仗义,则最为感人。在影片当中,有这么一幅画面反复的出现的银幕之内:当老赵将推尸的车子弄坏了的时候,乐观的他用大轮胎滚着、推着尸体继续向前,而且还唱着“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对于整个故事来说,深情而感人,观众可能会会心一笑也可能感慨悲伤。田野的宽阔美丽与故事的心酸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落叶归根》运用影视造型的语言将人物完美的诠释了出来。
三、影视造型在制作中的表现手段
影视造型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影视化妆师对剧本的理解和所设想的人物造型构思必须和导演的创作意图相吻合,导演是一部影视作品风格样式及整体构思设计的创作者,化妆师在了解了导演对艺术结构、色彩基调、造型风格、音乐构成等设想后,才能展开工作。电影《郭明义》是一部反映现实题材的人物故事片,作者高满堂把一个活着的雷锋式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那么我们在二度创作时怎样才能给予演员的外形相似呢?扮演郭明义的演员侯勇他本人所具备的是军人气质,那么就存在着一个局限性,在造型时首先从发型和肤色上接近原型,由于我们为演员准备的眼镜不是太新,就是不合适,为了更好地突出郭明义本人的特点,便借用郭明义本人的眼镜给演员戴上,加上演员的精湛表演,人物个性和特点马上出来了。
四、现代影视艺术当中的审美意识
(一)多元化的审美意识
相比一般文学形象的塑造,影视作品所具有的特点更加的独特、复杂,其艺术形式与内涵也更加的丰富。对于现代的影视艺术当中的人物造型审美意识,受到演艺风格越来越深入的影响,也逐渐趋于多元化。
(二)写实造型设计
影视艺术对于人物造型设计手段当中,写实手法是主要的方法之一,写实手法并非以往的将人物角色形象进行还原,更多的是将现代化的审美意识融入到其中,除去特定的造型依据以及历史条件之下,强调风格化、装饰性以及形式感。写实的造型设计注重真实之感,重点在于形似,对角色的外部形式以及内在的情感以及人物形象的深刻度与准确性等,都需要通过现代化的艺术技巧将其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三)写意造型设计
将传统的中国美学精神融合到影视作品当中,并且赋予作品独特的东方艺术韵味和强烈的审美内涵,使现代的影视作品具有中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人物造型的设计之初,通过“以形写神”的来刻画人物,运用独特的民族风格的符号化艺术语言,着重对角色的神韵、意态进行描绘,从而达到“情境交融、意与境浑”的地步。
人物造型的写意性与影视空间的真实性,是现代影像的一大主流,虚实相生的影像风格既符合了现代大众审美情趣又为现代电影作品的风格多样化增添精妙之笔。当人物造型具备符号价值的时候,则可以通过抽象、比拟、象征的手法让形象更具诗意化,而侧重于人物的形式与内在美的刻画。
影视造型作为艺术审美的物化形态,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变化的审美课题。影视造型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影视作品局部的感受上,必须对大量的创作心理现象和影视观众群体的心理反应作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随着社会、科技、艺术的发展,我们应不断学习和借鉴,不断地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促进影视造型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霞. 色彩在影视艺术作品中的造型作用[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8,(07)
[2]蔡峰. 浅谈影视艺术中的造型元素[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02)
[关键词]影视艺术; 形式; 创新; 问题; 发展
电影是一种最为年轻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成长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必须自觉地形成影视艺术形式的美感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把握其艺术形式的构成要素和形式层面的审美价值。虽然近些年我国影视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是影视艺术形式没有广阔的创新前景,不仅没有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题材不够新颖选景不够灵活,大大限制了影视艺术在形式上的创新和变换。影视作为惟一的传媒动态艺术形式,更应从各方面提倡在形式上的创新意识,更为生动逼真地刻画形象和反映生活的艺术内涵,以满足广大受众的视听享受和审美趣味,以稳固和发展我国的影视行业为最终目标而努力。
一、我国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
影视艺术之所以称之为艺术,是在经历了很多阶段后从萌芽状态逐步发展壮大的复杂过程。而影视艺术形式是实现影视艺术内容的重要途径,无论对影视艺术的形式如何认识都不能否定它的重要性。影视艺术从形式上主要经历了社会古典追求时期、浪漫美学时期、纪实表现时期、影像时期和多元化的自由时期等不同阶段,形成了我国独具特点的影视艺术发展形态。在后来的实践和传播中得到新的发展最终成就为一门独立于其他艺术形态的新兴行业。我国的影视行业相比其他国家相对较晚一些,因此在理论上形成了以影视戏说为基础,以现实主义创作为指导,以民族化的理论为核心,以影视艺术美学形式上的创新为现代标志的框架构成。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我国影视艺术被卷入到阶级抗争和民族战乱的烽火硝烟中,社会大背景同人们的真实生活共同构成了影视悲剧美的艺术,这个阶段影视艺术体现出不同于之前的深层次并实现了影视质的变化和灵魂上的飞跃。民族文化这种传统的影视艺术形式在叙事和抒情上体现出中国影视的独特,而五六十年代的影视艺术随之一转,在形式上也随之焕然一新,浪漫主义色彩是影视精神意志的主要体现,但是本质空泛很难达到人生意志审美本质的要求。直到80年代的社会主义思想变革才使得我国的影视艺术真正走向现实主义的道路,它为现实主义影视的发展奠定了殷实的基础,不仅在追求画面形式和语言形式上有很大突破,而且在表现文化韵味和审美艺术上也迈出了一大步,90年代的现实主义潮流呈现出时断时续的状态,此时的市场化改革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都给影视的创作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影视艺术形式和走向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80年代数字影视的产生成为传统影视艺术所不能取代的新型产物,高科技的形式满足了传统电影制作上的缺憾,使影片创作更为完美丰富。
二、当今影视艺术形式上存在的问题
影视艺术是一门影音声化共为一体的艺术,它的存在形式虽然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有很大的进步和改善,但是在当今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影视艺术形式的局限性和狭隘性,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影视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它是把画面同声音等多元素结合的一种直觉审美艺术,影视艺术中常用的蒙太奇形式以及声音与画面之间的关系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刻画了影视作品的效果和感染力,但是影视艺术的关键却是作品意境的显露。影视中意境的表现形式是通过创造意境的外在鲜明形象由此联想到深刻内涵,主要由比喻、衬托以及象征等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在当今的影视作品中,这样的艺术形态虽然被运用到不同内容不同情节上,却不被观众所深入和震撼。
另一方面,影视艺术的表现不仅仅是表层的直接化方式,它的核心宗旨是把抽象的折射和补充以及形状通过观众的认知显露出来,使观众看到影片后的影片交流所在心理上或者生理上的反应和感受。随着电子科技时代的到来,开始出现影视的大众狂欢,新技术带来的新的表达方式虽然使传统电影有了空前的突破和发展,在网络虚拟的空间里创作者们以各种影像和语言在表达感情和生活,网络影视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告别了传统影视的制作方式,但是网络影视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观看者交互中地位的变化,从而导致了交互性思维范围变的局限。参与者虽然在权利和个体空间上得到了释放,但是新的影视形式使得这个平台和框架充满了禁锢的本质面貌,在网络影视互动中,每个元素对人进行的控制和影响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才能把这种影视艺术形式发展成为合理的新型媒介。
三、影视艺术形式的创造和创新
(一)影视艺术的创造是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
影视艺术是一种直觉性的审美艺术,它以丰富的表现手段创造出直接的审美情趣,以视觉、听觉以及画面动态感结合叙述成功地塑造了一种时间艺术。影视艺术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对现实冲击的交流,这种方式可以使人们聚集在一起交往和沟通,影视艺术的共享性决定了受众的集体性,要想使得多数人的关注成为统一就要吸引他们聚焦到这一个公共场合,电影受众的视角是客观的,群体的反应可以影响到对作品的心理定势。融入到视觉上的主观视点,使其他人获得一种同当事人一样的感官体验,用于引导和作用个体融入到大环境中,即影视艺术有它的信息磁力,从而产生艺术共赏的气氛。随着当今不断发展的影视艺术形式,影视艺术还有待于发挥自身的转化和建构才能在受众心里呈现出其深层内涵。
[关键词] 草根艺术热;影视剧本;创作;现状分析
新世纪以来,中国影片和电视剧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影视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中国的影视产业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影视产业刚刚起步,与国外的差距还很大。在这种状态下影视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影视剧的创作方面。近年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草根艺术悄然火爆。探寻草根艺术火爆的原因,对于我们影视剧本创作者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影视剧创作的现状分析
中国影视剧创作已经有106年的历史,在题材内容上不断拓宽,在思想内涵上不断升华,数量上不断增加,制作技术越来越精湛。可以无可争辩地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影视剧的时代。但是在影视剧的创作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题材选择方面
尽管今天的影视剧创作题材广泛,几乎囊括了社会各个领域,但是由于影视公司和电视台对票房和收视率的重视,导致了很多无票房或无收视率题材的剧作无法公映或播放。而现在公映和播放的影视剧题材趋同化和“跟风”现象严重。
(二)内容选择和内涵表达方面
在影视剧内容选择方面,影视剧应该描写大众的社会生活,反映大众的生活状态和道德风貌。而最近几年的影视剧却偏离这种艺术创作的规律。以致出现了某些影视剧刮起“大片风”“豪华风”“滥情风”。在内涵表达方面则比较直露,编剧们没有把精雕细刻的镜头对准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创作沃土,没有去反映改革开放变革大潮中涌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却偏偏热衷于用镜头呈现极少数远离人民群众真实生活的“大款”们。在剧作中反复出现高级宾馆、豪华宴席、私人别墅等类似于西方贵族生活的环境。用镜头讲述“婚外情”“多角恋”,这种做法不但与时代主旋律极不相称,而且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最终的结果是既污染了社会空气,又败坏了观众的审美趣味。
二、草根艺术热的原因
伴随着影视剧创作中的题材雷同、内容空洞、缺乏内涵等现象的出现,人们已经对“大片热”“宫廷热”“帝王热”“豪华风”“滥情风”“婚外恋”“多角恋”等审美疲劳并产生了厌倦。而原生态的草根艺术让人们眼前一亮,迅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力,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并掀起了争相观看草根艺术的热潮。从去年流行网络并走进“春晚”的旭日阳刚、西单女孩到今年在网络上大放异彩的刘大成和朱之文我们可见一斑。诞生于底层的草根艺术为什么有如此之魅力?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填补了观众的审美空白
草根艺术的对立形态是庙堂艺术,而如今影视剧的庙堂艺术殿堂里阳春白雪的作品太少,有几部出现,紧随其后的“跟风”现象也会把人们的审美强化,最终导致人们的审美疲劳。影视剧的题材单一、形式浮华、内容空洞、姿态傲慢、台词滥用、误导观众,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为人民群众所厌恶。加之现在的影视剧为了票房和收视率,滥用明星,殊不知明星的光环也是有限的,有的甚至为了名利在幕前和幕后制造各种明星的新闻或绯闻。而我们草根艺术则具有最原始的形态,它虽然没有华丽的包装,强大的明星参与,但却能焕发人们的原始生命力,唤起观众对真、善、美的思考。流行网络的旭日阳刚组合,仅仅靠两个大学生为其拍摄的一段DV而风行网络,走上荧屏。就其拍摄DV的技术水平而言,与我们的影视剧的摄像师来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就歌词的选择而言也没有创新,只是翻唱了汪峰的歌曲而已。然而,就是这样简单的翻唱正好契合农民工现实的生存状态,唤起了无数人的同情心,满足了人们渴望已久的心理期待,填补了观众的审美空白。
(二)草根艺术背后有广大的群众基础
草根艺术来源于社会基层,是由人民大众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重在表现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草根艺术的创作者们往往带着泥土的气息或都市的尘嚣,透着草根们劳作的汗味,表现他们生存的疲惫。他们没穿过漂亮的晚礼服,更不懂品尝国外红酒的滋味。但是他们经历过人世的沧桑,享受过温暖的阳光,经受过烈日的曝晒,他们更懂得生活的滋味。而这种滋味正是广大劳动者们所体会过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加以艺术化。草根艺术创作者的作品中正是表达了广大群众的这种生活的韵味。因而草根艺术的创作者们才是人民精神的代表者。在人们满足了猎艳猎奇的心理之后,必将带着更大的热情去拥抱属于自己阶层的艺术――草根艺术。在这种情况下草根艺术热的出现已是大势所趋。
三、草根艺术热视域下影视剧本创作的策略
草根艺术的流行已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反观我们的庙堂艺术,草根艺术热的确给了我们很多创作启示。我们的影视剧本创作者应该认真研究一下自身存在的问题,结合草根艺术流行的原因来重新审视自己,以便创作出更多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要提高我们影视剧本的创作质量,以下策略将带给我们有益的借鉴。
(一)研究观众的接受心理,创作适合观众的精品
在商品经济时代消费者是上帝。影视艺术的本性是其商业性,无论是电影也好电视也罢,从产生之初就带有商品的特性。这种特性决定了影视艺术必然要追求票房和收视率。要想获得好的票房和高收视率,就必须研究观众。研究观众的接受心理、接受习惯,研究观众的喜好,只有这样,剧作者们才能创作出观众喜欢的作品,观众才可能掏钱去影院或者打开电视选择你的作品来欣赏。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影视艺术的分野造成了无论你的作品多么精彩,也不可能把所用的观众都拉到影院或选择播放你作品的频道。造成观众分化的原因很多,有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因素,有观众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不同,有现在影视作品的丰富使我们的作品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观众的选择空间空前丰富的原因等。
我们知道影视剧本创作是影视作品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剧本的目标观众定位好了,才能确保我们的票房和收视率。针对上面观众分化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瞄准目标人群,分年龄段创作
近年来一些剧作者开始有意识锁定目标人群进行创作,并取得了成功。如《奋斗》就巧妙地抓住了“80后”的追求乖张、风趣的心理,以“80后”都市生活为题材,采用“80后”语速偏快的说话习惯,契合“80后”的生活感觉,赢得了 “80后”目标观众。
2.满足乡土意识,巧分地域创作
中国人比较重视乡土意识,“落叶归根”则是这种意识的最好表达。在我们的影视剧创作过程中要研究国人的这种心理,巧用这种意识来提高票房和收视率。如山东电台拍摄的《闯关东》就是把山东人闯关东的历史和现代山东人乡土观念结合起来,获得很高的收视率。再比如山西电视台拍摄的《走西口》也是如此。
3.针对不同文化层次,分内涵意蕴创作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中国人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但是,长时间内中国必将存在高层次、中层次、低层次甚至文盲共同存在的文化状态。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影视作品创作要考虑到各类人群的需要。针对不同的文化层次,创作不同的作品。例如,《武林外传》的创作过程中把目标定位为20世纪70年代出生,学历大专或本科的目标人群。据有关调查显示这一人群观看《武林外传》的收视率为95%,成功实现了预期目标,赢得了目标观众的认可。
(二)丰富影视剧的题材,改变题材雷同趋势
纵观近几年影视剧的题材选择,虽然较之以前有了很大进步,题材的选择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但是,由于影视市场商业求利性质,导致了一些没有票房和收视率的题材,基本得不到公映或者没有机会在电视台上播出。这就使很多剧作者放弃了弱项题材的创作,进而转向热播题材,这就造成了热播题材的雷同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限制了编剧们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于中国影视剧创作的健康发展。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如今仅靠几种题材来支撑中国影视市场的现状,愈发不适应当代中国影视艺术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的影视艺术创作者们,丰富影视剧的题材,不能仅仅为了商业利益而盲目地跟风。
要丰富影视剧的题材,就必须开发其他题材影视精品。开发其他题材的作品就要突破现代情感剧、民国剧、谍战剧和军旅剧的限制,开拓乡村题材剧、少年儿童题材剧以及农民工题材剧等多种题材形式。这些题材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儿童题材剧一方面我国有近3亿多的儿童观众,急需更多优质的儿童题材剧本;另一方面,我国儿童题材影视剧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这就需要我们的创作者们要不断丰富影视剧的题材,避免或者彻底改变热播剧种的雷同和跟风现象。
(三)寻草根艺术热之踪,走创剧本精品之路
草根艺术以其鲜活的形式、泥土的芳香、都市的喧嚣、原生态的气息吸引了无数观众关注,使无数观众产生共鸣。究其原因它缓解了人们的审美疲劳,满足了人们返璞归真的心理。它来自底层反映的是底层的生存状态,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当下的草根艺术热一浪接一浪不断地把这种热潮推高。从小沈阳等的模仿热到旭日阳刚和西单女孩再到多才多艺的刘大成和苏珊大叔朱之文,一浪高过一浪。这种草根艺术热启示我们影视剧的创作者,要低下头、弯下腰向广阔的底层寻找创作素材。韩国的电视剧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火,就是因为韩国的编剧具有无比敬业精神,而这种敬业精神正是中国编剧们所缺乏的。国内的草根艺术热再一次告诉国内的编剧们,要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大众的生活状态,体验大众生活的困境,把这种对底层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融进我们剧本中。这才是我们大众所渴求的好剧作,也只有这样的剧作才有丰富的内涵和无限的底蕴。这才是我们的时代所需要的影视剧作精品。
(四)内强影视剧作者的素质,外开影视剧作者的视野
一部影视剧作的好坏与剧作者自身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影视剧本创作者的队伍还非常小,没有形成规模,优秀的编剧就更少。这种状况与我们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显然脱节。为更好发展我们的影视产业,我们需要培养我们的影视队伍,努力提高现有影视剧作人才的素质。在提高素质的同时,要把我们创作者的视野转向国外,学习国外剧本创作技巧、创作理念和创作者的敬业精神等。
总之,当今时代新的问题新的现象不断涌现,草根艺术热的兴起就是典型的例子。草根艺术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研究草根艺术热,对于我们影视剧的剧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影视艺术创作者只有吸取草根艺术热的启示,才能创造出既有好的票房或高收视率,又有文化内涵和意蕴,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李楠.由中国电视剧创作发展现状引出的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 于远洋.中国电视剧题材与市场分析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3] 郭璀.电视剧的受众原则[D].南昌:南昌大学,2007.
中国影视剧创作已经有106年的历史,在题材内容上不断拓宽,在思想内涵上不断升华,数量上不断增加,制作技术越来越精湛。可以无可争辩地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影视剧的时代。但是在影视剧的创作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题材选择方面
尽管今天的影视剧创作题材广泛,几乎囊括了社会各个领域,但是由于影视公司和电视台对票房和收视率的重视,导致了很多无票房或无收视率题材的剧作无法公映或播放。而现在公映和播放的影视剧题材趋同化和“跟风”现象严重。
(二)内容选择和内涵表达方面
在影视剧内容选择方面,影视剧应该描写大众的社会生活,反映大众的生活状态和道德风貌。而最近几年的影视剧却偏离这种艺术创作的规律。以致出现了某些影视剧刮起“大片风”“豪华风”“滥情风”。在内涵表达方面则比较直露,编剧们没有把精雕细刻的镜头对准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创作沃土,没有去反映改革开放变革大潮中涌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却偏偏热衷于用镜头呈现极少数远离人民群众真实生活的“大款”们。在剧作中反复出现高级宾馆、豪华宴席、私人别墅等类似于西方贵族生活的环境。用镜头讲述“婚外情”“多角恋”,这种做法不但与时代主旋律极不相称,而且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最终的结果是既污染了社会空气,又败坏了观众的审美趣味。
二、草根艺术热的原因
伴随着影视剧创作中的题材雷同、内容空洞、缺乏内涵等现象的出现,人们已经对“大片热”“宫廷热”“帝王热”“豪华风”“滥情风”“婚外恋”“多角恋”等审美疲劳并产生了厌倦。而原生态的草根艺术让人们眼前一亮,迅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力,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并掀起了争相观看草根艺术的热潮。从去年流行网络并走进“春晚”的旭日阳刚、西单女孩到今年在网络上大放异彩的刘大成和朱之文我们可见一斑。诞生于底层的草根艺术为什么有如此之魅力?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填补了观众的审美空白
草根艺术的对立形态是庙堂艺术,而如今影视剧的庙堂艺术殿堂里阳春白雪的作品太少,有几部出现,紧随其后的“跟风”现象也会把人们的审美强化,最终导致人们的审美疲劳。影视剧的题材单一、形式浮华、内容空洞、姿态傲慢、台词滥用、误导观众,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为人民群众所厌恶。加之现在的影视剧为了票房和收视率,滥用明星,殊不知明星的光环也是有限的,有的甚至为了名利在幕前和幕后制造各种明星的新闻或绯闻。而我们草根艺术则具有最原始的形态,它虽然没有华丽的包装,强大的明星参与,但却能焕发人们的原始生命力,唤起观众对真、善、美的思考。流行网络的旭日阳刚组合,仅仅靠两个大学生为其拍摄的一段DV而风行网络,走上荧屏。就其拍摄DV的技术水平而言,与我们的影视剧的摄像师来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就歌词的选择而言也没有创新,只是翻唱了汪峰的歌曲而已。然而,就是这样简单的翻唱正好契合农民工现实的生存状态,唤起了无数人的同情心,满足了人们渴望已久的心理期待,填补了观众的审美空白。
(二)草根艺术背后有广大的群众基础
草根艺术来源于社会基层,是由人民大众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重在表现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草根艺术的创作者们往往带着泥土的气息或都市的尘嚣,透着草根们劳作的汗味,表现他们生存的疲惫。他们没穿过漂亮的晚礼服,更不懂品尝国外红酒的滋味。但是他们经历过人世的沧桑,享受过温暖的阳光,经受过烈日的曝晒,他们更懂得生活的滋味。而这种滋味正是广大劳动者们所体会过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加以艺术化。草根艺术创作者的作品中正是表达了广大群众的这种生活的韵味。因而草根艺术的创作者们才是人民精神的代表者。在人们满足了猎艳猎奇的心理之后,必将带着更大的热情去拥抱属于自己阶层的艺术———草根艺术。在这种情况下草根艺术热的出现已是大势所趋。
三、草根艺术热视域下影视剧本创作的策略
草根艺术的流行已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反观我们的庙堂艺术,草根艺术热的确给了我们很多创作启示。我们的影视剧本创作者应该认真研究一下自身存在的问题,结合草根艺术流行的原因来重新审视自己,以便创作出更多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要提高我们影视剧本的创作质量,以下策略将带给我们有益的借鉴。
(一)研究观众的接受心理,创作适合观众的精品
在商品经济时代消费者是上帝。影视艺术的本性是其商业性,无论是电影也好电视也罢,从产生之初就带有商品的特性。这种特性决定了影视艺术必然要追求票房和收视率。要想获得好的票房和高收视率,就必须研究观众。研究观众的接受心理、接受习惯,研究观众的喜好,只有这样,剧作者们才能创作出观众喜欢的作品,观众才可能掏钱去影院或者打开电视选择你的作品来欣赏。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影视艺术的分野造成了无论你的作品多么精彩,也不可能把所用的观众都拉到影院或选择播放你作品的频道。造成观众分化的原因很多,有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因素,有观众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不同,有现在影视作品的丰富使我们的作品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观众的选择空间空前丰富的原因等。我们知道影视剧本创作是影视作品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剧本的目标观众定位好了,才能确保我们的票房和收视率。针对上面观众分化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瞄准目标人群,分年龄段创作
近年来一些剧作者开始有意识锁定目标人群进行创作,并取得了成功。如《奋斗》就巧妙地抓住了“80后”的追求乖张、风趣的心理,以“80后”都市生活为题材,采用“80后”语速偏快的说话习惯,契合“80后”的生活感觉,赢得了“80后”目标观众。
2.满足乡土意识,巧分地域创作
中国人比较重视乡土意识,“落叶归根”则是这种意识的最好表达。在我们的影视剧创作过程中要研究国人的这种心理,巧用这种意识来提高票房和收视率。如山东电台拍摄的《闯关东》就是把山东人闯关东的历史和现代山东人乡土观念结合起来,获得很高的收视率。再比如山西电视台拍摄的《走西口》也是如此。
3.针对不同文化层次,分内涵意蕴创作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中国人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但是,长时间内中国必将存在高层次、中层次、低层次甚至文盲共同存在的文化状态。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影视作品创作要考虑到各类人群的需要。针对不同的文化层次,创作不同的作品。例如,《武林外传》的创作过程中把目标定位为20世纪70年代出生,学历大专或本科的目标人群。据有关调查显示这一人群观看《武林外传》的收视率为95%,成功实现了预期目标,赢得了目标观众的认可。
(二)丰富影视剧的题材,改变题材雷同趋势
纵观近几年影视剧的题材选择,虽然较之以前有了很大进步,题材的选择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但是,由于影视市场商业求利性质,导致了一些没有票房和收视率的题材,基本得不到公映或者没有机会在电视台上播出。这就使很多剧作者放弃了弱项题材的创作,进而转向热播题材,这就造成了热播题材的雷同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限制了编剧们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于中国影视剧创作的健康发展。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如今仅靠几种题材来支撑中国影视市场的现状,愈发不适应当代中国影视艺术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的影视艺术创作者们,丰富影视剧的题材,不能仅仅为了商业利益而盲目地跟风。要丰富影视剧的题材,就必须开发其他题材影视精品。开发其他题材的作品就要突破现代情感剧、民国剧、谍战剧和军旅剧的限制,开拓乡村题材剧、少年儿童题材剧以及农民工题材剧等多种题材形式。这些题材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儿童题材剧一方面我国有近3亿多的儿童观众,急需更多优质的儿童题材剧本;另一方面,我国儿童题材影视剧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这就需要我们的创作者们要不断丰富影视剧的题材,避免或者彻底改变热播剧种的雷同和跟风现象。
(三)寻草根艺术热之踪,走创剧本精品之路
草根艺术以其鲜活的形式、泥土的芳香、都市的喧嚣、原生态的气息吸引了无数观众关注,使无数观众产生共鸣。究其原因它缓解了人们的审美疲劳,满足了人们返璞归真的心理。它来自底层反映的是底层的生存状态,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当下的草根艺术热一浪接一浪不断地把这种热潮推高。从小沈阳等的模仿热到旭日阳刚和西单女孩再到多才多艺的刘大成和苏珊大叔朱之文,一浪高过一浪。这种草根艺术热启示我们影视剧的创作者,要低下头、弯下腰向广阔的底层寻找创作素材。韩国的电视剧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火,就是因为韩国的编剧具有无比敬业精神,而这种敬业精神正是中国编剧们所缺乏的。国内的草根艺术热再一次告诉国内的编剧们,要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大众的生活状态,体验大众生活的困境,把这种对底层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融进我们剧本中。这才是我们大众所渴求的好剧作,也只有这样的剧作才有丰富的内涵和无限的底蕴。这才是我们的时代所需要的影视剧作精品。
注意观摩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以便能尽可能多的选择,集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中外优秀影视作品来给学生赏析。能及时将最新影视动态、热映影片、中外电影节颁奖典礼、时间、优秀获奖作品等穿插其中,不仅极大地丰富课程的内涵,更使课程接轨时代。挑选具有电影史上公认的具有思想深度、艺术水准、画面唯美,情节极富张力、演员表演富有感染力的主流影片和艺术片便成为观摩片的首选。
二、资料平时多搜集
影视鉴赏课的课程素材需要广泛搜集并精心准备。本人作为该课程教师,为上好这门影视鉴赏课,本人所用的影视载体均是自费购买的高分辨率的DVD光盘,从不用从网络上下载的影视资料,以避免影像快进或倒退时操作时影响上课效果,经常利用假期以及周末,淘购一些艺术性、思想性、趣味性的影视资料;其次,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应该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采用经典与流俗的作品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另外,所选教材影片做到既能兼顾“艺术经典性”与“类型多样化”,又能起到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作用,和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所谓的“艺术经典性””指的是,在电影发展过程中,那些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丰厚的精神内涵,它铭刻着民族文化的辉煌与荣耀,代表着该民族最高的艺术成就及其文明发展的历程,思想和语言深刻、技术水准高超、艺术价值久远的名家名片。艺术经典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永恒。“多样化”是指影片类型的多样化和影片叙事模式的多样化。以经典艺术片作为鉴赏的范本,尽可能照顾到影片的各种类型,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是不可或缺的。
三、内容讲授多角度
对于影视鉴赏课,授课所选用视频资料的主题和内容,既要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联系,同时也要高于学生生活,同时,一部电影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作为教师,在教和学的互动中,引导学生对某一论题展开多层面、多视角、多维度的讨论,在讲授课程中,可以对影片的内容进行多维讲授、多角度赏析,让学生在探讨中启发心智并领会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并尽可能多的使同学们了解到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其民族自信心。比如,在讲到电影《霸王别姬》时,分别从一个主题:迷恋与背叛;两段历史:京剧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三角关联:小说作者李碧华、电影作者陈凯歌、演员作者张国荣;对剧中四个人物进行剖析,以及对电影的音乐、服装、化装等进行简要的分析,帮助学生能进入电影。
四、电影知识多串联
在讲课中,运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不仅仅让学生了解某部影片,还让学生对与此联系的某类电影现象和导演、演员的著名作品能有所认识。例如在欣赏戏曲电影时,首先应是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特点。即:戏曲歌舞化,表演程式化,角色类型化,剧种特色化等;针对进行分析;通过电影剧情、角色扮演、演唱流派、戏曲音乐等进行分析,易于理解影片内涵,做到了班级普及戏曲知识、校园弘扬民族文化、拓展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在介绍戏曲电影的艺术形态外,可对影片中的蒙太奇、长镜头等电影语言的运用进行介绍。总之,通过赏析不同的影片,能对影视传达的历史、人文、生态、风俗等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欣赏老师精心挑选的影片,使学生不仅掌握影视基本知识和影视美学风格的特点,还对他们人格的塑造、品质的培养、情感的丰富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五、影视时事多引入
从电影诞生到今天,已有百余年历史,无数电影艺术家为人类贡献出了不胜枚举的中外经典电影,从默片到有声,从色彩单一到五彩缤纷,电影见证了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经典已有许多,新作层出不穷。但是,由于课程性质一般作为公选课和课时的影响,单靠影视鉴赏课来进行赏析的影视作品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观影欲望和需求的。在讲授影视鉴赏这门课时,除了影片本身致敬经典外,把握青年学生的猎奇求新的心理特点也尤为重要。除了分析经典电影、解读精彩片段外,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掌握相关资料和信息,把经典和时尚都介绍于学生。使同学们了解同龄人所关注的话题、评论等。这些影视时事的信息介入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引发电影热情,培养思想独立无疑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比如,在上课中,我会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影视动态,比如世界的三大电影节的代表性电影、今年的《大话西游》20年、电视剧《红高粱》的播出、高仓健的去世播放《千里走单骑》等,都可以使同学们重温经典,感受传奇。
六、课堂引导多思考
影视艺术被称为“第七艺术”,融汇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舞蹈,以及声、光、电、色彩等一系列艺术因素和科学技术成果,成为综合能力强,表现能力极为丰富、生动,审美价值极高的综合艺术形式。对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构建健全人格,具有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讲课中,能感受到大多数学生对影视艺术的鉴赏停留在注重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喜欢有头有尾的故事,追求圆满结局的中低层次上,因此培养一种与影视艺术相适应的审美眼光是很有必要的。同样一个艺术作品,不同的人鉴赏所获得的效果并不一样。我们将文艺鉴赏划分为上品文艺鉴赏、中品文艺鉴赏和下品文艺鉴赏三个层次。划分依据重在两维:一看鉴赏心理活动过程是否完整;二看鉴赏理解是否合情合理,深识堂奥,富有创造。文艺鉴赏的完整心理过程包括“直觉体验认识”三个阶段。“直觉”就是不假思索地感知作品;“体验”则是对作品获得初步美感之后的再理解、再确认;“认识”就是艺术享受与艺术判断融为一体后再反观作品的最高审美把握。歌德也曾将艺术鉴赏分成三个境界:一是不假思索地享受美;二是只作判断不享受;三是在享受的同时作判断,在判断的同时进行享受,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再现作品的精髓。此所谓三种不同境界,它们的关系是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的,实际上这与文艺鉴赏完整的心理过程基本一致,不过“享受”应该贯穿鉴赏活动的全过程。
七、课外影评作总结
[关键词] 影视教学手段 探索 教学 教学创新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1.030
一、创新教学形式,实施影视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当前的教育模式注重教师“教”,重视学科经典内容的讲授,忽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实践和经验。基本采用单一传递灌输的方式,忽视交流、主动参与、探究等学习方式。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是什么”的知识,对“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知之甚少,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也不知道要问什么的麻木习惯。因此,当前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改革教育模式和创新教学方式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影视教学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学手段发展的主要趋势。影视教学即以形,声,光,电结合而成的记录,储存,传输和调节教育信息的教学手段。影视作为视觉媒体,追求直观形象,具有感性色彩,可以为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提供感性的视听觉体验。与传统教学相比,影视教学更具有形式的直观性,表现的生动性,题材的典型性,内容的多样性等突出优点。它的思维方式形象、浅显,主客体沟通距离近,有助于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自主完成意义建构,培养发散性思维。
二、影视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有效作用
1、通过影视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创新能力
通过影视教学,学生可以加深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影视艺术使人们“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不同的时代、国家、社会和民族的生活面貌、性格特征、社会关系等,都可以从影视艺术作品中得到认识。大至天体,小至细胞,上至日月星辰,下至地理生物,都是影视艺术所涉及的广泛领域,也是影视艺术所传播的丰富知识。在影视作品中,有专门传播科普知识,推广新技术的“科教片”,还有专门介绍风景名胜,人文地理的“风光片”,“科学艺术片”,以及将高科技成果与精彩故事情节相结合的“科学幻想片”,它们都可以帮助学生增长多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
影视教学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影视教学为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动力和广阔的空间。“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需要鉴赏主体透过有限的形式去捕捉无限的内容,要求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积极调动情感,尤其需要想象联想甚至幻觉等心理能力的发挥,进入一种再创造的境界,从视听信息中进一步解读作品更丰富的内涵,通过视听信息之间的联系,联系方式,乃至象征和隐喻的理解,去破译更深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这种主动参与和理性探索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人格和精神的塑造,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通过影视教学,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影视艺术具有比其它传统的文艺更强的感染性,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能促进人们提高思想道德境界,陶冶道德情操,指导人生;能促进人们了解历史,认识现实,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能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唤起审美理想。
影视艺术的应用,使得课文中描写之物能真实具体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加以描绘的。这种对照学习,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形色共现,声情并茂,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3、通过影视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影视教学兼艺术性和娱乐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影视教学通过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享受,使学生产生生理、心理上的。影视教学还有一种代偿与宣泄的作用。所以影视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审美需要和审美愉悦得到满足,能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调整和休息,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同样,影视教学也成为学生进行自我调节与控制,走出情感困惑,回归正常心态的良好渠道。
由于心理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再加上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压力的加大,相当一部分当代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精神,极易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所以,要利用影视教学的审美娱乐作用,让学生在影视的声画世界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超脱狭隘的功利意念,保持健康的心理,形成完美人格。
4、通过影视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优秀影视作品寓教于乐,以情感人,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们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影视教育不以说教和训诫为手段,而是赋予思想品德教育以生动而形象的内容与形式,使学生在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培养热爱祖国和人民,诚实善良,正直勇敢的美好品质。影视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近几十年中,优秀的导演和艺术家们不断为热爱影视艺术的青年学子们奉献了一部部优秀的国产影片。这些优秀影片把党的崇高理想信念和优良作风展现给学生,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美德展现给学生,把反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艺术形象展现给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影视风光片、文艺片也能通过优美的画面,动人的舞姿,亲切的解说,把学生带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民族风情之中,使他们在心中升腾起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在教学中实施影视教学手段的价值
在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使知识传播不再受时、地、空的限制,并且传输快、形象直观、便于视听和接受,有利于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他们的视野,有利于强化学习的自觉性;同时,能够使教学过程由存储型向探究型变革、由僵硬式转为开放式、变单向传播为立体传播,这种开放式、自主式的教学过程,为教学功能的优化创造了条件。能够提高强度、增加可见度和可闻度。使学生缩短了接收的时间,获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多的自由交流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素质,尤其是让学生有一个人格发展的机会。
总之,丰富多彩的影视艺术作品,提供了应接不暇的视觉听觉盛宴,提供了有利身心的实验实践机会。合理利用影视教学手段,在教学的整体框架中,不断尝试教学形式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其目的也是在最终更好地实现预设的课程目标。
作者简介
电视已走进千家万户,看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取少的一种习惯。人们通过电视知道新闻,了解百姓生活,电视引领着人们感知社会、认清丑恶、走向世界。电视提高了人们的文化艺术水平和审美品位。
电视艺术日益成为审美文化的主流,审美文化的市场化、商业化,使受制于收视率、票房率的影视作品出现类型化、单一化等倾向,抑制着电视文化的质量提升和多样化的繁荣。电视必须重新建构自己的美学特征,特别是从文学艺术中吸取精华,才能提高艺术品位,获得艺术生命。
一、电视艺术之所以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的主流,最主要的原因是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电视视觉文化的广泛传播的可能,但这也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有关。城市化、都市化的扩展使现代人之间越来越隔膜、越来越陌生。这就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话和沟通越来越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而这种交往、对话和沟通的最简便的方式便是通过直接的形象欣赏。当代审美文化也就适应人们的这一生存方式而向视觉文化转化。现在人们到处可以看到形象,感受到形象,甚至触摸到形象。例如电视几乎能将整个世界的“形象”搬进千家万户。精彩纷呈的电视图像使观众的审美需求得到很大的满足,极大地丰富了家庭生活。
二、中国电视文化一方面受全球电视商业化的影响,一方面受国内的影响,也越来越商业化了。电视作品类型化、单一化等不良倾向,严重影响着电视审美艺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商业化的影响下,电视产业越来越呈现出新的类型化。观众审美情趣的多样性决定了电视制作的多样化。这既是大众审美文化丰富性的要求,也是电视作为一种艺术审美形态的要求。而类型化的电视作品可以有效地避免创新所致的商业风险。如我国影视圈曾一度兴起宫廷戏热,其中一些作品审美品位低下,艺术价值不大。与此同时,青少年题材、工业题材、部队题材等反映边缘领域的电视作品则明显偏少。这表明我国影视审美类型化问题也日益严重亟待改善。
(二)观者的视觉经验对视觉艺术的准确传达起着重要的作用。编导应根据观众的视觉经验充分调动其视觉心理的能动反应。使其“所看”与“所知”同时发生感觉,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之中,让观众通过欣赏与设计者的审美体验相沟通,以此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
电视艺术世界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电视作品往往采用象征性的手法表现社会生活的价值结构和本质联系。电视节目如果过分倾向于通过夸张离奇的审美方式去描写脱离现实社会的幻象,不仅会使作品失去反映现实、指导人生的社会教育功能,也会误导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使他们扭曲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产生错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日本、韩国、香港等地的电影电视节目倾向于用明星、偶像包装虚假的剧情。内容一般以高度理想化的浪漫爱情故事或轻松喜悦的情境喜剧为主,情感表现往往采用极端夸张的煽情手法,从而让部分观众沉溺于虚无缥缈的“美丽的谎言”中,消磨了学习 工作的意志。这些影视作品纯粹从娱乐消遣出发,情节脱离现实生活,内容夸张离奇,格调低级庸俗,不仅不能鼓舞观众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世界观,反而培养出一批追求享乐、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小市民。
因此,电视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方式,在艺术形式上无论如何前卫、先锋,但必须始终承担起影视艺术的社会教育功能,大力弘扬影视艺术的人文精神,用正确的思想影响人,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人。才能使电视艺术真正成为寓教于乐,真善美统一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三、电视艺术必须从文学中吸取精华,才有可能走出更新的途径。文学的繁荣,为电视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文学作品与电视作品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具有共同的规律。因此,电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学艺术的支持。
好的电视作品需要知己知彼。所谓知己,就是有从视觉主体方面了解人的视觉功能、研究感知过程的真实状态。所谓知彼,就是从视觉的对象方面认识形式的相对关系。
对好的导演而言,不仅仅是解决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传播有效的信息。传播有效、准确、可靠的信息是编导传播的首要法则。编导是以单一的或连续的作品形式与受众进行对话,如何选择对话的焦点是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接受某种信息,随即他会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以社会公众的标准、以生活本身作参照来检验这个节目,从而对它作出准确与否、可靠与否的判断,决定是否接受该电视节目,并且以自己的态度影响身边的人们对该作品的态度。因而,将视觉传达设计的审美艺术置于特定文化背景中来感染受众的精神世界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关键词:红色影视 高校 思想素质教育
近年来,追寻中国红,一股红色热浪席卷全国,唱红歌、读经典、传红段子、看红色影视,一段段催人泪下而又振奋人心的红色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出它们所蕴涵的精神力量,作为红色文化之一的红色经典影视剧如《亮剑》、《革命家庭》、《历史的天空》、《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在新的现代语境下通过改编和原创的方式再次掀起了新一轮的红色潮流,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收视神话”。
红色经典影视教育是新时期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的。红色经典影视教育强调普及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利用优秀的影视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促使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国情;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观;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志向”,应有效地利用优秀影视片深化高校政治思想教育。
中国大学红色经典影视教育现状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我国大学生影视教育起步较晚,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相对其他学科尤显薄弱,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技术教育与智慧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都同样落后。这种状况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应从红色经典影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加大实施影视教育的力度,真正抓出实效。
红色经典影视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逐渐在一些大学得到开展,这个层面主要普及影视的基础知识,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却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艺术品位低、审美修养差,这成为制约大学生进一步塑造完美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障碍。多年来, 红色经典影视教育一直没有被列入正式的系统化教育,有关院校至多开设一些影视讲座,只有少数学生接触到红色经典影视方面的教育。应该看到由于教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和办学条件简陋,仪器设备落后、陈旧,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红色经典影视教育与中国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新时期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获得广泛认同。高校红色经典影视教育和教学面临新的形势和机遇,红色经典影视教育理应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红色经典影视教育与素质教育
1.红色经典影视教育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红色经典影视教育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德育为例,一般的教育原则人人都懂,关键是如何把生硬的理念化作可知可感、可亲可敬的教育行为,将德育与鲜活的影视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红色经典影视片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这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真、善、美的相互关系。
2.红色经典影视教育有利于创新素质的培养。影视媒体的传播特性有利于教育的大面积普及。影视媒体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时空,可以把课堂搬进每一户家庭,使任何人在有电视信号覆盖的地方都能看到优秀教师讲授的课程,并且能满足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教育的需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直觉、感悟等思维,有助于个性化培养,有助于创设学习情境,因而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影视媒体使现代教育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使教育贯穿于人的终身。
3.红色经典影视教育有利于激发爱国情感,实现理论启迪与情感激励统一。稳定的爱国情感,必须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否则,情感易激发也易消失。要促使爱国情感向稳定、纵深发展,必须实现理论启迪与情感激励的统一。每看一部影视片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观后有感活动,从理论上深化直观感,促使学生的爱国激情由暂时型向稳定型发展。
红色经典影视教育在审美教育、在其他五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红色经典影视教育与审美教育和德、智、体、美、劳作为教育的几个方面,各有自己不同的目标和方式,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美和道德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这样才可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可见,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作用将产生多么重要的影响。
艺术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因此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优秀影视作品的艺术欣赏活动,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动人中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和启迪,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使人们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影视艺术具有审美认识作用。人们通过影视艺术鉴赏活动,可以加深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认识。影视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通过欣赏影视节目,使人们得到休息和娱乐,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影视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
1.红色经典影视教育艺术的综合性。影视艺术高度融合了文学、戏剧、绘画、音乐、建筑、雕塑、舞蹈、摄影等艺术元素,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质,成为时空综合、视听综合、表现与再现统一、纪实与抒情统一、技术与艺术统一的一种独立艺术。
影视艺术从文学中汲取和借鉴了许多叙事方式与叙事手段,文学的各种体裁都曾经直接对电影产生过巨大影响。影视艺术从绘画、雕塑中借鉴了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点,绘画强烈的造型意识,对光、影、色彩、线条、形体的处理手法深深影响着影视画面。音乐成为影视作品概括主题、抒感、渲染气氛、展现环境、创造节奏的重要艺术手段,影视歌曲成为影视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这一长于抒情的听觉艺术元素,大大丰富了影视艺术的感染力。
2.红色经典影视教育对其他学科学习的支持。影视作品必然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自然知识、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还要接触到各历史时期、各文化圈及许多题材、体裁、风格、形式各不相同的艺术作品。通过欣赏影视作品,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一方面,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借助声画并茂、直观形象的电视,获得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和有效的传播。另一方面,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观众又通过电视这种媒体,找到了学习和欣赏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的一条捷径。
如今,加强红色经典影视教育势在必行。同时,红色经典影视教育要与时俱进,注重理论研究,又密切联系实际,把握好时代的脉搏,重视影视教学效果。新形势对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更新观念,用素质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严谨治学,勤于耕耘,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艺术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萍:《新媒体与创新》,《电化教育研究》,2001(6)。
2.唐明明:《“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热潮的重新定位与当下意义》,《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1)。
3.张法:《“红色经典”改编现象读解》,《文艺研究》,2005(4)。
4.苗鹏、姚书志:《以红色经典影视激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形课程》,《电影评介》,2009(14)。
5.张晓兵:《和谐社会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分析》,《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8(5)。
6.刘清华、解世杰、董亚杰:《红色经典影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电影评介》, 2009(4)。
7.张园园:《论“红色影视”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电影文学》, 2008(18)。
8.任志明、黄淑敏:《消费文化语境中对“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再审视》,《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