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导尿病人的护理

导尿病人的护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30 10:17: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导尿病人的护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导尿病人的护理

第1篇

【关键词】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抗生素;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15-01

留置导尿管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由此引发的尿路感染,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医院感染。因此,在临床上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加强责任心,降低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减轻病人不必要的痛苦。我院2013年3月-2013年5月探讨了不同干预措施对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3年5月我院泌尿科因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病变、膀胱肿瘤等疾病需要留置导尿管病人64例,男48例,女16例;年龄17~80岁,平均48.5岁;留置导尿管前尿细菌培养均为阴性。随机分为3组,A组19例,B组18例,C组27例,3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A组留置导尿管后未用任何抗生素;②B组全身应用抗生素,留置导尿期间静脉输注抗生素,每天2次;③C组全身应用抗生素配合局部抗生素冲洗,即除全身应用抗生素外,用0.2%甲硝唑250ml加庆大霉素1.6×105U行引流管及膀胱冲洗,每天2次,半小时后排出尿液,并用0.1%碘伏消毒导尿管外口,同时配合会阴护理每天2次(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清除尿道口周围及整个会分泌物,然后用0.1%碘伏棉球擦拭消毒)。3组病人均采用密闭式引流,从留置导尿管即日起,隔日按无菌操作收集尿液送细菌培养,尿培养细菌数≥105/mt定为尿路感染。观察并比较3组病人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第10天、第12天、第14天细菌感染阳性率。

2 结果

不同组别病人随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尿培养细菌阳性率增高,C组相应时间细菌感染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

3 护理

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约占整个院内感染的40%,因此,加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其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转

3.1 选择尿管粗细适中,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导管在尿道内移动摩擦,特别是男性病人导尿管与尿道之间成角都可能加重尿道损伤及尿道感染,因此操作要轻柔,避免男性尿道在耻骨下角处成角,并将尿袋及尿管妥善固定,以防意外拖拉,损伤尿道,尿管脱接或打折。

3.2 随时巡视病房,保持尿管通畅 检查尿管是否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变化,及时放空贮尿袋,以防尿液过满,病菌随尿液逆行导致导尿管腔内逆行感染,曾有报道此项感染约占尿路感染的20%。导尿管引流部分连接要严密,引流系统密闭不严也是导致其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临床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视。

3.3 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 导尿管留置时间与其病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一般说它可以每天以8%~10%的速度递增,长期留置导管的病人几乎100%发生菌尿。本研究对64例留置导尿管病人的观察发现,随着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引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应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并按规定2周更换1次导尿管。

3.4 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 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但其侵入方式皆为逆行感染,并且以导尿管外逆行感染为主,约占尿路感染的80%,多见于自身菌丛感染,所以加强导管外的细菌防范和清除也是临床工作中降低感染发生率的关键。本研究中,应用抗生素加冲洗在很大程度上延缓并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

3.5 全身联合局部应用抗生素 全身应用抗生素可杀灭尿液中的细菌,延缓尿路感染的发生,但很快产生耐药性,难以完全杜绝其病的发生;局部应用抗生素是否可阻断逆行性感染延缓或杜绝尿路感染的发生,前几年有争议,曾有报道用10%碘制剂从导尿管与引流管连接处注入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逆行性感染,有效阻止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但也有报道,认为抗感染药物冲洗反而产生更多的耐药菌株。近几年来,医学的进步和发展,临床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采用全身、局部、联合应用抗生素收到良好的效果。本研究显示,0.1%碘伏是表面杀菌力很强的一种消毒剂,作用快、毒性低、刺激性小、对皮肤黏膜无损害而且抗菌谱广,对多种细菌和病毒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庆大霉素抗菌活力强,体内不被代谢,主要以原形经肾排泄,尿中浓度高,可杀灭尿液中逆行侵入的细菌,有利于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且抗药性产生慢,多为暂时性;甲硝唑对厌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适用于密闭式引流系统,防止尿路厌氧菌感染。

本研究显示,全身应用抗生素配合局部抗生素冲洗疗法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细菌逆行感染的途径,明显延缓了尿路感染的发生,是近期延缓降低或杜绝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糖尿病;居家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119-0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我国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也逐年上升。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大多老年慢性病人愿意居家休养。满足老年糖尿病患者居家养老的基本需求,关怀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该人群的生存质量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2010年3月对86例居家糖尿病患者,还采取集中讲解、文字宣传等方式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对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效果报道如下。

1合理膳食

科学的饮食治疗是实现糖尿病患者自身有效控制的基础。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措施就是控制每日的总热量。也就是说患者每天摄取的总热餐要保持在适宜的水平,才能达到满意控制血糖和体重的目的。实施低糖、低脂、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高纤维素饮食,同时定时、定量。根据患者的生活水平,饮食习惯,为其制定食谱并经常检查患者的执行情况。三餐热量分配为早、中、晚各1/3或1/5、2/5、2/5或1/7、2/7、2/7、2/7[1]。各餐内容搭配均匀,每餐均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且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防止血糖波动过大,这样有利于缓解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释放。根据患者的生活水平,饮食习惯,定食谱并按饮食方案执行。使用胰岛素的病人,避免血糖过低,必要时可在两餐中或睡前加餐,但应该包括总热量之内。

2适量运动

为患者制定并实施有规律的起居、运动计划,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适当的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可以促进糖的利用,减轻胰岛的负担,同时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运动疗法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力和有无并发症来进行体育锻炼。一般以散步、健身操、打太极拳等为主,以饭后1~2 h为宜,运动时间为每日20~30 min[2]一般不超过1 h。运动时应遵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原则[3],糖尿病患者在活动时应注意周围是否安全,并携带甜品及写有姓名、家庭住址、亲人电话号码,以便低血糖发生时急用。

3正确应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有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糖尿病患者在用药的时候要注意:(1)遵从医生处方,按时服药,定时进食,不可任意增减药量或变换药物。(2)定期监测血糖,尿糖,尿量和体重变化。(3)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4)定期复查。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有的病人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目前多采取多部位轮流皮下注射法,选择臀大肌、上臂外侧、腹部及股外侧等部位。在选择腹部进行注射时,应避开脐周5 cm的范围。注射前捏起患者皮肤估算适当角度,对于体瘦者指导其以45°角注射,而体胖者则可垂直注射。学会观察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多见于1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晕、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所以注射胰岛素后必须在15~30 min内进餐,防止延时进餐引起胰岛素休克[4]。

4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4.1 低血糖反应的处理磺脲类药物是治疗老年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低血糖反应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如出现低血糖反应应立即口服糖类食物。

4.2 糖尿病足的护理糖尿病足坏疽(DF)多发生于有严重血管和神经病发症的患者,尤其以老年患者多见,其周围血管病变致患足动脉狭窄和闭塞者高达78%-92%使之不能对创伤和感染作出反应,而周围神经病变更重,致使足感觉严重障碍甚至丧失。生活中的细节可以避免足部的损伤,如选用合适的鞋子,走路不可过久,每晚温水洗脚并检查足部,避免烫伤,擦伤,挠伤以及修剪指甲、胼胝的损伤等。

4.3骨质疏松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增高(20%~60%)。所以老年糖尿病安全支持需求非常紧迫,居家设施保证安全、出行注意安全,尽量有人陪同以免意外发生。

5正确的监测血糖

经常更换采血部位,采血时要尽可能的把损伤分散到每个手指的指端的各个部位。采血不要在指尖,应选择指腹两侧,指甲角皮肤薄处采血。最后彻底止血,采血结束后用无菌棉球直接按压针眼至少10 s。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应该对糖尿病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居家时应建立健康的居家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的管理能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存活能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吴敏.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0):2196-2197.

[2] 茅柳永,王晓翠.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护理学杂志,2006,21(9):64.

第3篇

【关键词】双轨道互动护理;社区;糖尿病;临床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73-01

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到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免疫紊乱、微生物感染等等多种因素,表现在胰岛功能减退、糖类、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其发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由于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目前的治疗主要以社区护理为主,双轨道护理干预模式可以保证护理的全程性及连续性,本人将详细探讨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对社区糖尿病病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出院的7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9人。干预组的男性31例,女性8例,年龄38-62岁,其中有2例女性患者有眼疾,另有3例男性患者有高血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2例,年龄41-68岁,其中3例女性有足部疾病,1例男性患者有高血压。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病情诊断、血糖等方面,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对象均能保证配合本次研究,无理解能力、记忆力等认知障碍。

1.2干预方法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出院后均按照常规程序,继续服用降糖药物,并根据患者身体状态及血糖调整药物剂量。干预组患者接受针对个体化的干预护理,对照组则只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横向轨道干预参与横向轨道护理干预的有社区全科医生、护士和患者家属,主要的干预目标是为患者建立干预档案,包括患者的各种详细信息以及各种评估表:如健康检查表、用药情况表、健康评价表、生活方式登记表等。社区护士还负责为患者做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等项目检测,及时送检本医院检验。横向轨道干预组成人员还有一个任务是监督患者的康复过程,如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医护服务联系卡,注明栋医的联系方式,栋医定期到社区给患者讲解糖尿病有关健康知识,并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对病情控制的影响,及时纠正不好的生活习惯,鼓励表现好的患者。

1.2.2纵向轨道干预本医院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是纵向轨道干预的主力军,主要负责的内容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胰岛素疗注射要点、口服降糖药注意事项、血糖检查法、低血糖产生原因及护理、足部护理、皮肤及眼睛护理、酮症酸中毒的预防等十项内容。

1.2.3双轨道互动干预双轨道互动干预的涵义包括横向、纵向及患者都参与的互动;控糖经验、护理信息互动;护理科研互动三个方面,主要指参与双轨道干预的所有有关人员,互相探讨、研究、分享控糖方法和经验,合理利用社区糖尿病管理资源,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干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适时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以及控糖联谊会;做血糖监测、疾病知识掌握、药物疗法的问卷调查;定期心理疏导等等。

1.3评定方法在干预的第2、6个月对患者进行躯体健康监测评价,评分有医生、护士、家属及患者分别给分,再算总分。情况评测。SF-36量表由患者自行填写,或由家属问询后填写。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

2结果

干预组躯体健康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3讨论

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是以医院专科护理和社区护理两条轨道为基础,共同参与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此种双轨道模式归并了综合医院、社区机构、糖尿病患者三个主体,能对患者的护理管理产生显著效果。另外,此种模式是一种连续性的、全程的护理服务形式,体现了当代医学护理模式中对护理要求科学、全面、延伸式的理念,注重在社区家庭生活中实现护理管理,此类治疗的依从性也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门晓华.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47.

[2]刘一鸣.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安徽医学,2009,30(7):748.

[3]李军,龙锦萍.新型式下双向转诊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医院管理,2008,8(11):100.

第4篇

【摘要】目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属高危妊娠,对母子危害都很大。母婴死亡率都很高,必须引起重视。以减少围产期母婴死亡率。①方法:为提高此病的护理水平,我们采用预防医学的观点指导护理工作,有效预防了各种并发症,保证了母子安全。在此对2009年1月-――2011年3月我院收住的66位此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论: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引入护理工作,能大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对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预防医学,妊娠合并糖尿病,护理研究.

Guidance to preventive medicine point of view of diabetes care during pregnancy

【Abstract】Objective: Pregnancywith diabetes is a high-risk pregnancy, and very harmful to the mother and child. Maternal and child mortality rates are high,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reduce perinatal mortality.we try the following: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care the disease, we are guided by? preventive medicine point ,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a variety of complications, ensuring the safety of mother and child. About? this ,? 66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9--March 2011 with this disease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relevant disciplines of nursing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and can help? improve people's health

【Keywords】preventive medicine, pregnancy, diabetes, nursing research.

妊娠期间糖尿病有两种情况:一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称糖尿病合并妊娠,二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近年来GDM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②,为此我们把预防医学的观点引进临床护理工作,对疾病做到早检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取得明显成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位患者的年龄为22―36岁,平均年龄为此31岁。均为孕足月分娩,平均孕周38。2周。其中一例为D级患者(6岁发病,病程大于20年),15例为A级患者(妊娠期发现有糖尿病)。

1.2 治疗与转归:对16位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及时监测血糖使其安全渡过孕期,分娩期因考虑胎儿对缺氧的耐受性较差,及巨大胎儿可能性较大,均选择剖宫产。胎儿最小体重为此3500克,最大6000克,平均体重4150克。经我们精心治疗与护理无一例切口感染,母子均健康出院。

2 产前护理

2.1 孕期体检把监测血糖做为常规,对疾病做早期检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早进行健康教育,注意合理营养和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把做好妊娠期的卫生保健作为一级预防的重点。③

2.2 了解孕妇有无糖尿病家族史,特别是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巨大儿,畸形儿等分勉史。了解起有无糖尿病症状及其合并症及胎儿的健康状况。了解孕妇血糖,尿糖,糖耐量监测结果。并评估孕妇及家属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知情况。

2.3 教会糖尿病孕妇使用血糖仪自测血糖,可实时了解患者血糖。并且告知患者: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是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关键,,是降低母子并发症的主要因素。④

2.3 健康教育:①妊娠可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不管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因进食量减少或术前禁食术后不能正常进食,均易发生低血糖,甚至发生低血糖休克。为防止意外应随手备糖果。②术后及早活动促进排气及早进食,注意低血糖症状。③糖尿病可使妊娠期合并症增加,如流产、死胎、高血压、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巨大胎儿、早产、胎儿畸形等。

2.4 加强孕妇及胎儿的监护,教会孕妇自数胎动。

2.5 据医嘱在剖宫产前肌注地塞米松5毫克2次/日,共两日,以促胎肺成熟,防止RDS.

2.6 术日及术后应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发生低血糖.

3 术中护理

观察产妇有无低血糖症状:心悸、心动过速、盗汗、苍白等。密切观察输液的性质及速度,监测产妇生命体征,监测胎心及术中出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 产褥期护理

4.1 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监测血糖情况。观察切口情况,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根据医嘱应用抗菌素,防止感染发生。

4.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帮助产妇床上早翻身活动,排气前进流质免奶饮食,排气后进低糖低热量低盐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

4.3 均衡营养,适当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蛋白质的来源以鱼类和大豆为主。每日进食充足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4.4 控制体重,防止肥胖,适量体育锻炼。

4.5 糖尿病孕妇抵抗力低下,易合并泌尿系感染,而留置尿管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应鼓励其多饮水,每日冲洗会阴2次。

4.6 鼓励产妇早吸吮,早开奶,促进母亲早泌乳。因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母亲,哺乳不会对婴儿产生不利的影响。⑥

4.7 安全护理,预防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产妇首次下床活动时,应循序渐进,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4.8 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多数与产后糖代谢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糖尿病的机会增加。应于产后6-12周行OGTT检查,若仍异常,应诊断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即使产后血糖正常者也要每年检查一次空腹血糖。因GDM患者产后5-16年,有17%-63%将发展为2型糖尿病⑥。

4.9 加强个人的健康教育,注意合理的营养和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5 新生儿护理

5.1 糖尿病产妇娩出的新生儿无论体重大小均应按早产儿护理,要预防RDS、低血钙、高胆红素。

5.2 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出生后尽快喂服糖水。孩子出生后,高胰岛素血症仍存在,如不及时补充糖份,极易发生低血糖,严重时危及新生儿生命。

总之,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糖尿病等慢性病正渐渐成为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10―15年之后,我国可能出现一个糖尿病的发病高峰。⑥由此可见预防糖尿病任重而道远,因此关心健康――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参考文献

[1] 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P112

[2] 乐杰,妇产科学,7版,人民卫生版社P150

[3] 傅华,预防医学,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5-6。

[4] 梁海英,王剑萍,王山米,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与围产儿预后分析。北京医学,2002;24(2): 112-115

[5] 乐杰,妇产科学,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162

[6] 杜建新,孕期糖尿病很麻烦,科学之友-营养与优生,2010增刊P29

第5篇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泵;胰岛素;孕期并发症;围产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1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02-116-04

Nursing Research continuous insulin pump therapy in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and perinatal impact

YANG Aifang CHEN Hui TANG Qibin YANG Mei ZHANG Yongshun TAN Lixue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Changping Hospital,Dongguan 52357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pump (CSII) therapy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in pregnant women and perinatal. Methods GDM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group(CSII group) and conventional subcutaneous insulin group (MSII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All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diet and exercise therapy,CSII group received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insulin pump therapy;MSII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subcutaneous insulin therapy.Pregnancy and childbirth blood pressure,lipids,average blood glucose,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HbA1C,fasting glucose,fasting insulin,HOMA-IR changes and pregnancy complications,and great children,neonatal hypoglycemia and cases of fetal distress the number and incid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age,the group of gestational age,blood glucose and body mass index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nd in CSII group,the average blood glucose,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HbA1C,fasting blood sugar were lower,the rate of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preeclampsia,ketosis,premature birth,cesarean delivery, stillbirth,maternal hypoglycemia,shoulder dystocia or birth trauma,excessive amniotic fluid,FGR,great children,neonatal hypoglycemia,and fetal distress were lower,and gestational age was late,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Gestational diabetes;Insulin pump;Insulin;Pregnancy complications;Perinatal children;Narsing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和发现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该定义包括妊娠前已经存在但被漏诊的孕前糖尿病者以及孕期伴随发生糖耐量异常者[1]。对GDM患者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达标,减少孕期并发症,改善围产儿结局,还可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其发生孕妇产后糖尿病,改善远期母婴预后[2]。糖尿病是妊娠妇女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饮食的改变,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人群呈不断上升趋势,发生率在孕妇人群中约占3%~14%[3],已成为严重影响母婴健康的最大杀手。GDM使发生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流产、早产、死产、羊水过多、子宫收缩乏力的机率增高,还能引起新生儿窒息、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孕妇远期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也将增加。因此,提高对GDM的认识,早期诊断、治疗、适时终止妊娠是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多项研究表明[4-5]糖尿病孕妇血糖得到控制,母儿预后将得到明显改善。因此,规范化管理妊娠合并糖尿病者,维持其孕期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十分重要。现将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组(CSII组)和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组)两种方法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及孕妇和围产儿的近、远期并发症的影响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自 2013年4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GDM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即妊娠妇女在妊娠期24~28周采用75g葡萄糖负荷进行OGTT,OGTT的诊断界值如下:空腹、1h、2h血糖值分别为5.1、10.0、8.5mmol/L,任何一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界值即可诊断为GDM。排除标准:(1)孕前诊断为糖尿病;(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3)甲状腺功能疾病;(4)中、重度高血压;(5)慢性感染性疾病;(6)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7)对胰岛素过敏。将GDM(A2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组(CSII组)和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组)两组,各组患者均为30例。

1.2 方法

1.2.1 干预治疗护理方案 合理安排餐次及每餐能量构成:所有患者都按照标准体重及孕周计算热量,制定患者个体化食谱:将全天热量分为三大餐、三小餐供应,每餐供应量依次为早餐20%、早点5%、午餐35%、午点5%、晚餐30%、晚点5%。睡前应摄入5%的碳水化合物点心(约4~5片饼干),防止夜间低血糖及酮症发生。

1.2.2 运动锻炼 所有患者都按照标准体重及孕周指导运动,每周进行3~5次、每次15~30min,运动有规律性,保持时间和方式相对固定,避免剧烈运动,运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宫缩情况,若出现频繁宫缩则应停止运动。

1.2.3 胰岛素治疗和护理 CSII组:根据血糖水平、体重估算胰岛素用量,采用优必乐R笔芯(100U/mL,美国礼来公司)装入美敦力MinMied508胰岛素泵(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均选择臀部上外侧为注射部位,通过连接导管及皮下埋置针头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以每日胰岛素量40%为基础量,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24h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60%为餐前负荷量于三餐前30min由泵输入,据空腹血糖和餐前血糖调整基础量,据餐后2h血糖调整餐前负荷量。每周更换导管一次。MSII组:根据血糖水平、体重综合估算胰岛素用量,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优必乐R,睡前皮下注射优必乐25R。

1.2.4 孕期动态监测血糖 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末稍微量血糖测定、血糖控制不理想时查尿酮体;第1周监测8点血糖(三餐前后、睡前、夜间3点) , 以后监测4点血糖(空腹及三餐后) , 调整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标准:空腹3.3~5.6mmol/L,餐后2h及夜间4.4~6.7mmol/L,餐前30min 3.3~5.8mmol/L,HbA1C 6. 0%以下。任何时候无论有无症状,血糖低于3.3mmol/L均为低血糖症。

1.2.5 孕产期护理及胰岛素的应用 若血糖控制良好,孕38~39周终止妊娠。决定阴道分娩者,应制定产程中分娩计划,产程中密切监测孕妇血糖、宫缩、胎心变化,避免产程过长。择期剖宫产或临产后,应停用所有皮下注射的胰岛素,密切监测产程中的血糖,每2h测定血糖,维持血糖在4.4~6.7mmol/L。血糖升高时检查尿酮体的变化,根据血糖水平决定静脉点滴胰岛素的用量。产后胰岛素应用:产后复查FPG,FPG≥7.0mmol/L,检查餐后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决定胰岛素用量。孕前糖尿病产后胰岛素用量减少l/2~2/3,动态监测血糖水平,并结合产后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1.2.6 新生儿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30min内进行末梢血糖测定。新生儿均按高危儿处理。提早喂糖水、开奶,动态监测血糖变化以便及时发现低血糖,必要时开放静脉通道予10%的葡萄糖缓慢静脉输入。密切注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入选患者于入组前检查孕周、BMI、平均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空腹血糖。孕期及产期观察妊娠并发症以及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窘迫例数及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1.5统计软件包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行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入选两组在年龄、入组孕周及体重指数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的对比()

组别 n 年龄(岁) 入组孕周 BMI(kg/m2)

CSII组 30 28.97±4.89 31.25±2.95 27.44±5.89

MSII组 30 29.27±3.80 32.33±3.53 25.18±5.20

t 0.72 1.30 1.58

P 0.48 0.20 0.12

2.2 两组治疗前后对血糖的影响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达到目标血糖后,CSII组日均血糖低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组(P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对血糖的影响比较(,mmol/L)

组别 n 治疗前平均血糖值 治疗后平均血糖值

CSII组 30 8.56±1.85 5.37±0.4 6

MSII组 30 8.38±1.69 5.94±0.39

t 2.18 3.02

P 1.03 0.005

2.3 治疗后两组孕产期发生并发症和围产儿不良结局对比结果

CSII治疗组与MSII治疗组相比,孕产期发生并发症的比例低(x2=0.57,P>0.05),围产儿不良结局的比例低(x2=4.80,P

表 3 治疗后两组孕产期发生并发症和围产儿不良结局对比结果

组别 n 孕产期发生

并发症例数 围产儿不良

结局例数 总计

CSII组 30 1 1 2

MSII组 30 3 2 5*

注:与CSII组相比,*P

3 讨论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组织进行了全球多中心、前瞻性关于高血糖与妊娠不良结局关系的研究(HAPO)证实[6]随着孕妇血糖水平的升高,大于胎龄儿、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脐血C肽>第90百分位数、体脂含量超过平均的第90百分位数、子痫前期、早产、产伤或肩难产、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转儿科率等的风险也会增加。吴英等[8]报道经饮食调整和运动控制血糖水平的孕妇,可以隔天监测血糖水平,既能减轻孕妇经济和精神负担,又能降低围产期并发症。董玉英等[9]回顾性分析应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5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组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组比较,孕妇血糖控制达标时间、日均胰岛素用量、妊高症、早产以及孕妇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胰岛素泵为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装置,可以设定基础率,模拟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模式,可很好的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前血糖,餐前需调整泵入大剂量,模拟人体餐时胰岛素分泌模式是糖尿病患者目前最有效的控制血糖方式[10]。妊娠期糖尿病对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危害主要是高血糖,妊娠早期高血糖抑制胚胎发育,与胎儿发育不良及胎儿畸形有关。孕妇高血糖持续经胎盘达胎儿体内,刺激胎儿胰岛β细胞增生肥大,胰岛素分泌增高。胎儿血胰岛素及血糖均升高后,促使肝糖原合成,脂肪及蛋白质合成均增加,胎儿生长加速,肌体耗氧量增加,导致胎儿宫内慢性缺氧,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造成的不利影响与糖尿病病情程度、孕妇血糖升高出现时间及孕期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故控制好孕妇血糖是防治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关键。胰岛素的使用可以保护胰腺 β 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恢复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有效降低血糖,减少糖毒性,改善母婴预后[11]。胰岛素泵是应用生理性脉冲式可调节的胰岛素输注系统,最大程度地模拟人体的健康胰腺,精确持续释放微量的胰岛素,模拟正常人空腹时的胰岛β细胞分泌,控制每餐之间和夜间的血糖,而在吃饭时泵入餐前负荷量胰岛素,使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控制更为理想[12]。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具有快速稳定的控制高血糖的作用, 并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其临床应用效果优于传统的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方式,皮下每次注射部位不同,胰岛素在不同部位吸收有差异,在局部形成胰岛素储存池,延迟胰岛素从注射部位吸收入血的起效时间,血糖易波动。胰岛素泵胰岛素注射部位固定,吸收更准确、更稳定[13-14],持续小剂量输注胰岛素在显著降低全日整体血糖水平的同时减少血糖波动,减少高血糖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的危险,有效避免靶器官损害,减少母婴并发症,有利于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及围生儿结局[15-16],减少孕妇和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病的致死、致残率,降低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1[J].Diabetes Care,2011,34(1):S11-S61.

[2] 杨慧霞.推进循证依据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治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4):193-195.

[3] Metzger BE,Gabbe SG.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recommendations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hyperglycemia in pregnancy [J].Diabetes Care,2010,33(3):676-682.

[4] 纪立农,翁建平,贾伟平,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5:11-47.

[5] Sun Y,Yang HX,Sun WJ.Risk factors of preeclampsia in Chinese pregnant women with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J].Int J GynecolObstet,2008,99(7):714-717.

[6] HAPO Study Cooperative Research Group.Hyperglycemia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J].N Engl J Med,2008,358(19):1991-2002.

[7]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Consensus Panel.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recommendations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hyperglycemia in pregnancy[J].Diabetes Care,2010, 33(3):676-682.

[8] 吴英,王俊娜,尤丽芳,等.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监测频率与围产结局的关系[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4):10-12.

[9] 董玉英,孙云燕.应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10):755-758.

[10] 周进.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0,32:3463-3464.

[11] 唐波,李伟,刘华华.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1.

[12] Harlev A,Wiznitzer A.New insights on glucose pathophysiology in gesta-tional diabetes and insulin resistance[J].Curr Diab Rep,2010,10(3):242.

[13] 许睿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时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2):148-150.

[14] 梁雪梅,王加,陆琳琳.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2-63.

[15] 谭翠霞,周小青,张淑彬.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09,30(6):905.

第6篇

【关键词】留置导尿管;泌尿系统感染;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144-01留置导尿是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1]泌尿外科术后病人中40%的院内感染发生在泌尿系统。而其中80%与留置导尿管有关。[2]可见留置尿管与泌尿系统感染极为密切。本文通过临床实践,探讨了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由于留置导尿管导致的泌尿系统感染的泌尿外科患者100例,男42例,女58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5岁,留置尿管时间为1-30d,平均为6.8d。

1.2准入标准

(1)尿WBC>3个/HP;(2)血WBC>10×10S/L;;(3)病程中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

2结果

10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有58例(占58%),男性患者42例(占42%);留置导尿管l~4d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为10.8%,5~7d的发生率为57%,8~l4d的发生率为86%,>14d的发生率为97.8%。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患者留置导尿管比男性患者更容易泌尿感染,这可能与女性尿道短,且尿道周围的病原菌定植率较高有关;随着留置导尿管时间的延长,感染率也随着提高。细菌沿着导尿管逆行向上,附着于导尿管和膀胱黏膜引起感染[3]。通过对100例留置导尿管导致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合我们平时临床护理的经验,总结出一些护理心得如下:

3.1严格掌握适应症

留置导尿管作为临床常用的诊治疾病的护理操作技术,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广大医护工作者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根据病情尽可能的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留置尿管的感染率日增加3%-10%,可能时最好在4天内拔除。我们正是依据这一原则,严格把握留置尿管的适应症和留置尿管的时间,坚持拔管宜早不宜晚的原则,不怕早拔管给护理上带来的不便,早期训练病人的膀胱功能,从而将感染降到最低。

3.2严格无菌技术

3.2.1导尿前严格备皮,一方面便于术前和留管期问的彻底消毒;另一方面,便于粘贴胶布固定导尿管,防止尿管滑脱给尿道和膀胱牯膜造成损伤。

3.2.2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病人臀下垫橡胶单和治疗巾,术者戴无菌手套,彻底消毒外阴,铺无菌洞巾,导尿管涂无菌石蜡油。动作轻柔、准确,杜绝因护理差错给病人带来伤害。

3.3严格导尿管护理

3.3.1每日二次用苯扎溴胺酊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女性病人如见尿道分泌物过多,可用0.02%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后,再用苯扎澳胺酊棉球擦拭。

3.3.2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防止污染排尿管。及时倾倒尿液,集尿袋和尿管不能接触便器。集尿袋与引流装置必须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返流。

3.3.3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等造成引流不畅。

3.4选择适当尿管

3.4.1选择适合病人的尿管型号,不可过粗和过细,过粗增加了对病人尿道的损伤,过细又有尿液外渗,增加了污染的机会。

3.4.2尽量选用双腔气囊或三腔Folley导尿管。这两种类型的尿管均有一个气囊,可向气囊内注入5ml注射用水,起到固定尿管的作用,从而防止尿管滑脱,减少了对尿道的损伤。

3.5重视健康教育

3.5.1说明留置导尿管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合作与配合,教会病人术中放松,配合操作,最大程度的减轻对尿道牯膜的损伤。

3.5.2解释尿管护理的重要性,教会病人家属如何倾倒尿液及防止集尿袋接头处污染,如发现尿液外渗,及时通知医生。

3.5.3向病人解释多饮水能促进排尿反射,缩短留管时问。嘱病人每日摄入液体2000-3000m1.以达到膀胱自净和冲洗膀胱的作用。

3.6加强病情观察

留管期间,严密监测病人的尿量、颜色、透明度。并注意病人体温变化,有无低热。准确、及时采集尿液标本,力求尽早发现感染,尽早治疗.必要时拔管。

综上所述,留置导尿管极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但只要我们及时给与护理干预,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率。我们通过实施上述护理措施,降低了因留置导尿而引发的泌尿系统感染,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山东科技出版社,2004,558.

[2]申正义。田德英.医院感染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7:989-1005.

第7篇

【摘要】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胶浆减轻术后留置导尿刺激症状的有效性。方法 97例病人均于全麻诱导插管后留置导尿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9例在插管前用2%利多卡因胶浆5ml浸湿棉球导尿管前端15cm左右,按常规导尿术进行导尿;对照组48例为传统的灭菌液状石蜡导尿管进行导尿。评估两组患者留置导尿刺激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试验组完全无不适(75.5%)、轻度不适(14.3%)、中度以上不适(10.2%),对照组完全无不适(37.5%)、轻度不适(10.4%)、中度以上不适(52.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利多卡因胶浆;留置导尿刺激;麻醉恢复室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ncy of lidocaine mucilage with reducing stimulus symptoms of postoperative indwelling catheter after sugical operations.Methods 97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tested group =49,contrasted group=48). The catheter was steeped with lidocaine mucilage in its forepart about 15cm in test group and in contrasted group the catheter was with saxoline . The incidence and ponderance about stimulus symptoms of postoperative indwelling catheter was stated for all patients. Results The incidence exceeded mid-grade discomfort was 10.2% in test group and 52.1% in contrasted group .Differences in two groups ha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lidocaine mucilage; stimulus symptoms of postoperative indwelling catheter;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nursing

麻烦恢复室(PACU)护理病人期间因导尿管刺激出现烦躁不安,病人烦躁除增加苏醒室护理工作量外,也带来安全隐患,病人舒适度下降。有的病人大声叫喊我要解小便,有的解释无效,在床上躁动给予适当约束仍然无效,想要爬起来,这时往往需要两名护士或者更多的护士参与其中。有的病人试图从床上坐起要爬下床解小便等。有什么方法能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有报道膀胱内注入利多卡因液和利多卡因湿热敷尿道口等方法处理,虽有一定效果,但护理操作复杂。利多卡因胶浆导尿管未曾报道过,本研究评价2%利多卡因胶浆

导尿管减少术后留置导尿刺激(Catheter related bladde discomfort,CRBD)的有效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月至4月选择97例心肺功能正常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妇科手术病人,年龄25~51岁,其中子宫肌瘤挖出21例,卵巢囊肿切除27例,双侧输卵管通液16例,子宫次切18例,子宫全切15例,其中1例子宫全切病人术中转为盆清手术持续5h,其余病人手术时间均为2h左右。

1.2 方法 97例病人均于全麻诱导插管后留置导尿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9例在插管前用无菌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胶浆(江苏济川制约有限公司)5ml浸湿棉球导尿管前端15cm左右,按常规导尿术进行导尿;对照组48例为传统的灭菌液状石蜡(南昌白云药业有限公司)导尿管进行导尿。两组都是12号双腔福莱导尿管(印度产)术中持续引流,术后安返PACU,由不知道分组情况的麻醉恢复室护士评估患者CRBD严重程度。

1.3 评定标准 将病人留置导尿管刺激症状依据严重程度分为0~3级:0级,完全无不适;1级,轻微不适,但能忍受;2级,中度不适,有尿急尿痛、下腹憋胀感;3级,严重不适,极度不能忍受,有明显的下腹憋胀,尿急尿痛,急需拔出尿管,并伴有烦躁不安、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等[1]。

1.4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数据采用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P

2 结果

两组病人的基本资料相似,手术时间其中1例子宫全切病人术中转为盆清手术持续5h,其余病人手术时间均为2h左右及术中芬太尼用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苏醒期CRBD的发生率及其程度见表1。利多卡因胶浆组减轻CRBD,0级37例(75.5%),1级7例(14.3%),2级4例(8.2%),3级1例(2%)。而灭菌液状石蜡0级18例(37.5%),1级5例(10.4%),2级11例(22.9%),3级14例(29.2%)。两组CRBD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7.85>2.58,P2.58,P

判断结果:利多卡因胶浆的平均秩次T2/n2=37.88,灭菌液状石蜡T1/n1=60.34,故可认为利多卡因胶浆导尿管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明显低于灭菌液状石蜡。

3 讨论

全麻诱导后插入留置导尿管可避免患者因操作引起心理紧张、不适和疼痛,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举措。但术后出现导尿管刺激症状常常为苏醒期烦躁的重要原因之一[1]。许菊霞[1]报道用膀胱内注入利多卡因液方法, 86.7%病人能忍受留置导尿管,未出现烦躁不安,这一操作过程20min左右(手术结束初醒期给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0.05mg后,用碘伏液消毒后经尿管远端口向膀胱内注入1%利多卡因10ml后夹闭导尿管,同时抽出尿管气囊中的生理盐水,并轻轻转动尿管10~15s后再重新将盐水注回气囊,15min后开放导尿管)。张传莲[2]报道用利多卡因湿热敷尿道口,方法为全麻苏醒期间给予2%利多卡因10ml、山莨菪碱20mg加适量40℃~50℃蒸馏水浸湿的纱布湿热敷尿道口,这二种方法虽有一定效果,但操作不够简单,会增加护理工作量。而本研究利多卡因胶浆在行导尿术时具有操作简单,无非是把灭菌液状石蜡换成利多卡因胶浆而已,不增加护理工作量,效果明显,89.8%病人能忍受留置导尿管,未出现烦躁不安患者,有病人舒适度明显改善等优点。

3.1 传统的灭菌液状石蜡导尿 22%病人中度不适,有尿急尿痛、下腹憋胀感;29%病人术后表现为严重不适,极度不能忍受,有明显的下腹憋胀,尿急尿痛,急需拔出尿管,并伴有烦躁不安、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等。其中有8例病人试图从床上坐起要爬下床解小便。病人烦躁除增加苏醒室护理工作量外,也带来安全隐患,病人舒适度下降。

3.2 利多卡因胶浆导尿 利多卡因能穿透黏膜阻滞尿道黏膜神经末梢而抑制导尿管的机械刺激;利多卡因胶浆效果令人满意,导尿管插入过程均顺利,与灭菌液状石蜡无区别;未发现与利多卡因相关的毒副作用;试验组 1例手术持续5h术后表现为烦躁不安,评分3级,其余病人手术时间均为2h左右,利多卡因胶浆导尿管的麻醉作用能够持续多少时间尚待进一步研究。利多卡因为酰胺类中效局麻药,其穿透力强、无明显的血管扩张作用,药物从局部清除约需2h,对病人不会造成过度镇静作用。

3.3 常规方法留置导尿 采用常规方法留置导尿时,液状石蜡油只能起到作用。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医疗与护理的舒适度。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应用于妇科腔镜手术留置导尿中,既减轻了病人疼痛,提高了一次插管的成功率,避免了反复插管导致的尿道黏膜损伤,同时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对尿道刺激感觉明显减少[2],病人烦躁不安程度降低,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观,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综上所述,利多卡因胶浆浸湿棉球导尿管前端15cm进行导尿,可减少导尿管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是一种术后处理导尿管刺激症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4 结论本研究认为在全麻妇科腔镜患者导尿时用利多卡因胶浆导尿管进行导尿,能明显减轻患者导尿管刺激症状。而且,对手术时间在2h左右的病人可减少导尿管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能明显减轻患者在麻醉复苏时留置尿管所致尿道刺激症状,烦躁不安程度降低,病人舒适度明显改善,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观,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精神护理;截瘫病人伤前多很健康,在突然发生截瘫后,精神上的压力比较重,对今后的工作及生活问题顾虑较多,尤其是突然卧床不起,饮食起居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很容易产生悲观厌世情绪,以致难以配合治疗。因此,病人家属要避免厌烦、懊丧等不良情绪对病人的刺激,在生活上给予体贴和照顾,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其消除顾虑,树立热爱生活、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乐观的情绪。

二、卧床的护理:截瘫病人由于感觉及运动功能丧失而不能自动变换,皮肤长时间受压容易发生缺血,在不知不觉中破溃或坏死而形成褥疮。截瘫病人营养消耗大,组织再生能力低,一旦发生褥疮很难愈合,甚至会因低蛋白血症或毒血症而死亡。因此要加强卧床期间的护理,注意保持床面整洁干燥,避免床单皱褶或砂粒硌伤皮肤,每隔两小时给病人翻一次身,翻身时勿使脊柱扭曲;经常按摩骨骼突出部位,然后用软垫或气圈垫好,热敷要防止发生烫伤;有条件者要经常给病人擦浴,擦浴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发生感冒。

三、膀胱的护理:截瘫病人多存在泌尿机能障碍,需要留置导尿,因此要注意防止导尿管脱落,保持导尿管通畅及尿道口清洁,并可用3%硼酸溶液或0.2%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彻底冲出膀胱内的沉积物,以防发生尿路感染或形成结石。膀胱冲洗每天进行一次,冲洗前先将尿液排尽,再用大注射器或吊瓶经导尿管注冲洗液250毫升,然后将冲洗液放出。导尿管要每周更换消毒一次,拔管前先将尿液排尽,并嘱病人少饮水,5~7小时后再重新放置消毒过的导尿管,以使尿道得到休息。两三周以后可进行膀胱训练,训练前嘱病人多饮水,然后拔出导尿管,用手掌按摩病人的下腹部,使尿液由尿道口溢出,每天进行一至两次,直至病人能自行排尿时为止。按摩时用力要适当。以防压破膀胱壁。

四、肠道的护理:发生截瘫后,肠道也和膀胱一样会发生机能障碍,造成大便失禁或便秘。因此要加强肠道的护理,鼓励病人多饮水,适当服用缓泻药,如更衣丸、番泻叶水等,必要时可延结肠走行方向按摩腹部或洗肠。同时还要进行反射性排便训练,定时用戴指套的手指扩张病人的,以增加反射性的肠蠕动,直至用手按压就能排便为止。

五、呼吸道的护理:由于病人长期仰卧,不利于呼吸及咳痰,气管及肺内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造成坠积性肺炎,特别是高位截瘫的病人,由于呼吸肌麻痹,更易发生肺炎。因此要鼓励病人多咳痰,在给其翻身时叩击胸背部,必要时给予消炎祛痰剂,有条件者可给予吸痰或蒸气吸入,以利于排痰。同时还应进行肺功能训练,如吹气球、吹水瓶等。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