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30 10:17: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风景园林设计要素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风景园林设计风格多样化
(一)设计要素的涌现
形式的多样化首先应表现为设计要素的日新月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设计中所出现的多样化设计要素。我国现代设计师可以自由的运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小品等形体要素来创造新时代的风景园林。这些现代园林设计师已经掌握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多的材料和技术手段,所以创造出来的景观风貌也是多姿多彩的。
此外,风景园林设计形式多样性的另一个源泉就是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创新运用。例如:可以加强地形的点状效果,或是突出地形德行特色,以创造出如同构筑物般的多种空间效果,或将自然地型的极端规则化处理。还有的喷泉也发生了一些变革,与传统的侧喷泉相比,这些有电脑调节造型、控制高度、形态多变的喷泉更有一番情趣。
(二)技术的广泛运用
新技术与草料的合理运用,使很多设计师都具备了超越传统城市景观园林效果的基础条件。通过利用色彩、光影、质感等多种手段,可以在现代城市内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如:美国加州的绿景园为了能够创造出一处烈日炎炎下的凉爽空间,为向职员们提供共享的户外空间,在自然的丛林中安装了雾气喷嘴,雾气定时喷放,受到阳光及微风的影响,雾气变换多姿。还可以将雾气喷嘴放置于圆形的玻璃盖当中,在底部安装光源,源于同一处的雾气及光源在夜色中创造出的戏剧般的效果,会使环境犹如剧场布景一样。
日本兵库县姬路视郊的儿童公园设计者有感于儿童捉迷藏游戏的规则,相继创造出了“地之路”、“ 风之路”、“ 风之屋” 等概念的构筑物。在设计中,主要是把握“环回线路,安全至上”,“地之路”主要为木制地面,黄色钢管扶手及金属栏杆;“风之路”为木制滑道,螺旋形态。在整个设计构思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宛如一曲钢管乐章,让孩子们流连忘返。
(三)形式与功能上的突破
在风景园林设计领域,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设计师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因此,可以将形式与功能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创造出图形,找到功能需求的几大因素。
例如:美国洛杉矶的迪斯尼乐园、环球影城等商业性主题公园,自身的独特游乐项目的功能需求,使得在形式创造方面有很多科学依据,在环境形态方面也与综合性的城市公园有着本质区别。在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美国路易斯安那湖公园中,有意识地保留了植被的原始感和森林的神秘色彩,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的玩耍。有时孩子们也会加装对觉艺术很感兴趣,而事实上他们并不是真的懂,也不是真感兴趣,只是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还有在功能性形式的塑造中比较成功的就是加拿大的海滨聚石园,该公园是处于海港边沿的,为了保护海岸防止潮汐与东西风暴侵袭,就必须在公园步道靠海一侧必须建设防波堤。此外,为了满足景观和功能的双重需求,还要设置人工潮汐池和组石,以便促成水岸和防波堤。当潮汐汹涌上涨时,大海就能与人工潮汐连成一体,就成了人们戏潮的场所;等到海水退却时,充盈海水的人工池又可使人回忆起涨潮时的意境。在聚石园内,石块都被疏密有间、错落有致的布置于水面较高的潮汐池中,还有的被安置在防波堤上。总之,通过组石不同的摆放形式有效地解决了形式与功能统一的问题。
二、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风景园林设计作品趋于雷同,盲目模仿的痕迹明显,从而缺乏了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好的风景园林设计是可以借鉴的,但是必须是在特定的气候、地理、文化等多方面条件的协调下才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是生搬硬套,不顾科学研究,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规划理念与方案设计都缺乏连贯性,设计理念既肤浅又空洞。因此,在作品中都没有得到切实反映。有一些大型的风景园林工程,如:综合性公园、城市广场、滨河绿带等,在设计初期,方案都具有独特的规划理念,但是到了工程进行阶段,就经常因沟通衔接不足或其它因素,使规划理念与方案设计出现严重脱节,当初的规划理念没有体现在方案设计方面这种情况是经常出现的,也随之导致施工图阶段出现问题,影响了整个景观效果。
(三)现在有一大部分风景园林项目方案仍然停留在平面阶段,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追求形式上的美却忽略了功能,设计出的方案不切实际,缺少人文关怀,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四)有大部分风景园林项目设计没有很好的立足于基地本体,基地生态的观点、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均等未能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实际相结合,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也浪费了有限的自然资源。
(五)有的风景园林项目将达到人文景观与生态景观平衡、现代景观与传统景观融合作为目标,但是事实上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实现。还有的园林建设中人工成分过多,园林景观缺少了自然美,这样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还有很多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使风景园林设计不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所以,每一位风景园林设计者都要加强多种学科的学习,并将景观设计与现代美学、心理学相结合起来,从而使风景园林设计风格更新颖,更具活力!
四、参考文献
【1】周彬清《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问题及改善策略》[J],《知识经济》2012年13期。
植物配置与规划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极为关键,既可体现城市美学价值,又可表现风景园林的观赏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规划,其次,深入探讨了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原则,其中包括生态适应原则、季相美原则、彰显主题原则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规划
风景园林设计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日益重要,在将城市建筑与风景园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养生”、“生态”、“休闲”、“人文”于一体的现代园林化城市理念,而植物配置与规划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又极为关键,既可体现城市美学价值,又可表现风景园林的观赏价值。本文就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进行探讨。
1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规划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即为利用一系列草本植物(如灌木、乔木等)来创造景观,进而将植物自身的色彩美、线条美、形体美等予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植物配置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既可提高风景园林的艺术观赏性及绿化水平,又可体现出植物的群体美及个体美。
1.1科学规划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规划过程中,要对风景园林建设的地形特点、地理环境予以充分考虑,以便能够更加科学地引入植物。与此同时,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应该要尽量选择当地种类,既可以节约运输成本,又能够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此外,为了能够让风景园林设计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园林绿化部门可以在对本地植物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也可以将一些已经引种成功的外来植物引入使用。
1.2优化布局
在风景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中,务必从植物景观的整体布局出发,根据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规划选择合适的植物总体框架。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在栽植的时候,可以科学的选择生态位置进行栽植。
2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原则
2.1生态适应原则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应该基于“模拟自然”、“顺应自然”、“施法自然”的要求,建立在对各种草本植物的生态习性极为了解的基础之上,结合草本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立地条件(如土壤、光照、水分、温度等)来选择植物的种类;基于草本植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所需配置的景观类型(花坛、公园景观、道路景观、花镜、居住区景观、河畔景观等),以及其观赏价值、生态习性等来合理挑选植物的栽培地点,并且要对藤本、草本、乔木、地被、灌木、亚乔木等植物之间的关系予以妥善处理,通过合理地布局和构思,使之能够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群落中得以统一、协调,从而能够让这些具有不同观赏特点的植物形成一个季相效果明显、有序和谐、稳定积极、层次变化丰富的园林景观。
2.2季相美原则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植物,要注意兼顾意境、形体、姿态和色彩等多个方面的美感,利用艺术化手段来将植物的美学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使之能够满足现代城市对于园林艺术性造景的需要。在配置植物的过程中,要在考虑植物本身质感、颜色、外形的基础之上重点考虑其季相变化效果,要确保所选择出来的植物能够伴随着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色;植物应该要基于风景园林设计的目的来合理选择。例如: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较为适合种植到人行道两侧,突出美化环境的效果。另外,对于植物的季相变化要予以高度重视,从而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对植物姿态、形状、叶色等变化予以较佳地欣赏;要基于不同植物的形态、观赏花期、特点等角度出发来相互协调搭配,让植物的观赏周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延长,使之在不同的季节显示出不同的美感和色彩感,进而能够让大自然世界的风貌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感受。
2.3彰显主题原则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不同的园林要素可以表达出不同的设计主题。例如:为了表现出浓郁的景观特色,那么可以密集种植大小各异、高低不同的某一类特定的植物。又例如,若在规则园林中需要表现出肃穆庄严、对称、整体规则的感觉,那么既可以规则式种植彩叶植物,又可以片植彩叶植物,还可以群植彩叶植物,这些种植方式都可以将大气、简约的风格都较好地体现出来。此外,对植的植物可以选择紫叶碧桃、银杏、红枫、朴树、鸡爪槭等分支点、高度、冠型一致的植物,为了将园林设计均衡的特点较好地体现出来,可以将其对植于桥头、大门、楼阁、厅堂等两侧。
作者:潘萌 单位:扬州园林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吴玉.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11(1):120-125.
关键词: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
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有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是新生环境在自然方面的属性,也就是城市的区位以及地势气候等方面,这是人们进行活动的自然层次,它包含生态位的趋势、竞争、开拓以及平衡等一系列过程,最终能够达到地尽其能和物尽其用的目的;其次是社会的功能属性,这主要表现在城市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功能结构两个方面,它包含了协调每个子系统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城市有机体共生的能力进行增强;再其次是在历史文化内涵方面的属性,这涉及到对城市历史的文脉加以延续,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居民的历史文化意识进行加强,将外在控制变更成内在调节,将自发变成自为;最后是管理的意识以及规划意识属性,要做到这点,重点在于提高人们的规划意识,同时对规划管理的体制进行加强,以确保规划依照计划进行按期实施。
规划的主要内容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周围新生的环境所具备的自然条件;对于区域的经济分析以及对于资源的充分的开发与利用,生产力的布局以及功能的相互弥补;具有合理体系的城镇以及城镇职能有效、科学的分配;城市所具的规模以及城市的环境容量应当具有适宜性;具有科学以及完善的形态的城市;一定程度的土地使用以及合理科学的功能布局;良好涵养的绿化系统,完善的生态保护系统,以及区域环境的保持;对于可再生性的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废弃物的无污化处置,以及对于环境已经受到污染的事后防治体系;城市的基础设施所具备的现代化的水平高低;城市建筑以及交通的绿色化;管理体系的完善。
二、风景园林设计的概念及多样化表现
2.1 风景园林设计的概念
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园林设计与营建是人类文明史上传承下来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改善生存环境,追求美好生活的最为直接的体现,同时也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2.2 风景园林设计风格多样化
(1)设计要素的涌现
形式的多样化首先应表现为设计要素的日新月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设计中所出现的多样化设计要素。我国现代设计师可以自由的运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小品等形体要素来创造新时代的风景园林。这些现代园林设计师已经掌握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多的材料和技术手段,所以创造出来的景观风貌也是多姿多彩的。
此外,风景园林设计形式多样性的另一个源泉就是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创新运用。例如:可以加强地形的点状效果,或是突出地形德行特色,以创造出如同构筑物般的多种空间效果,或将自然地型的极端规则化处理。还有的喷泉也发生了一些变革,与传统的侧喷泉相比,这些有电脑调节造型、控制高度、形态多变的喷泉更有一番情趣。
(2)技术的广泛运用
新技术与草料的合理运用,使很多设计师都具备了超越传统城市景观园林效果的基础条件。通过利用色彩、光影、质感等多种手段,可以在现代城市内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如:美国加州的绿景园为了能够创造出一处烈日炎炎下的凉爽空间,为向职员们提供共享的户外空间,在自然的丛林中安装了雾气喷嘴,雾气定时喷放,受到阳光及微风的影响,雾气变换多姿。还可以将雾气喷嘴放置于圆形的玻璃盖当中,在底部安装光源,源于同一处的雾气及光源在夜色中创造出的戏剧般的效果,会使环境犹如剧场布景一样。
(3)形式与功能上的突破
在风景园林设计领域,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设计师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因此,可以将形式与功能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创造出图形,找到功能需求的几大因素。
例如:美国洛杉矶的迪斯尼乐园、环球影城等商业性主题公园,自身的独特游乐项目的功能需求,使得在形式创造方面有很多科学依据,在环境形态方面也与综合性的城市公园有着本质区别。在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美国路易斯安那湖公园中,有意识地保留了植被的原始感和森林的神秘色彩,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的玩耍。有时孩子们也会加装对觉艺术很感兴趣,而事实上他们并不是真的懂,也不是真感兴趣,只是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三、城市规划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
3.1 设计客体的同一性
城市规划设计主要面对的是城市外部空间的形态布局,创造理想的城市空间结构。风景园林设计的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如城市内部的绿化设计一直是风景园林师最本行的业务。由此可见,城市规划设计与园林设计在设计对象上有着高度的同一性,城市外部空间是其共同的工作领域。
3.2 设计目标的一致性
不管是城市设计师还是风景园林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辛勤耕耘不断的创新发展,面对和追求的都应是同一个目的——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营建理想的可持续的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所不同的只是他们从不同的方向向这个目的努力和迈进。
3.3 设计理论的互通性
城市规划设计和园林设计,在理论基础也有着很高的互通性。20世纪人类在哲学、艺术、科技领域里几次大的潮流,几乎同时对两个学科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如功能主义到人文主义的变迁,既左右了城市设计理论思潮的发展方向,也直接影响着风景园林师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当相关理论基础随着人们的审美和社会的潮流改变时,两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也就随之改变。
3.4 从业人员的互渗性
城市规划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的渊源很深,突出的一点就是从业人员的互渗性。许多城市设计师有着风景园林的学科背景,而许多风景园林师又是学城市规划设计出身的。国际著名的风景园林教育家卡尔·斯坦尼兹( Carl Steinitz)教授,早年就是师从于城市设计巨匠凯文· 林奇。亨利· 文森特·哈勃德是哈佛大学第一个风景园林学位的获得者,后来成了城市设计领域的著名专家。
3.5 学科发展的互补性
城市规划设计注重硬质景观的营造,强调景观视觉上的冲击力,将环境看作是建筑在空间上的外延;园林设计注重景观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协调,强调生态原则的体现,将建筑看作是众多营造要素之一。1970年代以后,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生态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处理设计对象,已成为风景园林师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
结束语
总之,对于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两个学科领域而言,彼此的融合和渗透,相互的借鉴和交流,将成为发展的趋向,也是它们在改善城市景观、为人类创造更为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所不可或缺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辉.数字化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04).
[2]胡开志.风景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J].广东建材,2012(11).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地域特征
1地域特征概述
某一个地域在长期的历史时期内,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地域特征。这些特征是特定区域内自然和人文的综合体,具有区域性、系统性和人文性3个方面特征。在园林设计规划中,必须要深入研究某地的地域特征,一方面要研究当地的自然特征,包括当地气候、地质结构、植被和水文等4个具体方面,另一方面要研究当地的人文特征,一个地域的人文特征,是以当地的地域环境为前提,通过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活动积累而成,它具备丰富的含义、广泛的内容。
2园林规划中地域特征
2.1园林规划中的自然特征
在研究自然特征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地质结构、水土植被和水文条件各方面,得出相对有价值的一手信息。在自然特征中,气候气象因素指的是大气层,作为自然环境中最基础的构成部分,大气是自然环境中最为基础和最为活跃的部分,它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气候特点;地质特征指的是:不同地区的土壤有着明显的区别,直接决定着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性,地貌则是岩石和土壤受到外力作用,形成不同的形态;地域植被方面指的是:植被是环境建设的重要因素,在风景园林的规划建设体系中,更是主要的设计和规划对象,对风景园林规划起到极大的辅助和促进作用。水文条件是指:人类的聚集生活区域离不开水,选择近水地居住是人们的生存取向。水也体现着美观,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山水风光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2.2园林规划中的人文特征
在本地文化特征的前提下来建造,是风景园林规划的一项重要因素,不同设计之间其实也都是遵循当地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当地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对风景园林的设计影响非常大,在有些设计中,风景园林设计有时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地域人文特征同时是一个重要财富,在设计中要进行充分调研,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科学,不允许篡改人文特征。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人文因素体现得十分突出。重视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人文特征,能够更加促进园林设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3园林规划的实际应用特性
与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相比较,现今的园林设计规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处处体现着时代的要素,风景园林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符合时代的特征和要求,才能达到期望效果。不同地域会出现不同的需求,各地域的园林设计风格理念都各不相同,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会在各个方面有所不同的侧重,单园林建设最终都是以提升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为目的,都具有开放性特点。园林内部包含各种各样的生物品种,更多的当地生态元素,都能够在园林建设中体现。
3地域特征对园林规划的影响和应用
3.1自然特征对园林的影响及应用
一个地区的地质地貌、气候因素、植被水文等因素不是单独存在,这些自然因素往往产生错综复杂的联系。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设计者要深入地调查研究当地的自然环境,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每一个自然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它们与人们生活产生的联系,在设计园林时,必须达到自然生态、园林艺术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和谐统一,使后期的规划建设更合理、更科学。
3.2人文特征对园林的影响及应用
①历史遗迹因素对园林规划的影响及应用。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人类会在地域上留下种种遗迹,是长期以来人类活动与地域相互作用产生的印记,是地域人文特征中的一笔财富。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合理地保留和利用这些因素,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在设计过程中对园林的规划设计结构上与当地人文要素结合起来,用园林进行演绎和表达,体现人文的含义。
②人文符号因素对园林规划的影响及作用。在当代很多园林设计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文因素的体现。譬如,在法国的富兰克林纪念馆的设计中,把先前的旧居建筑当做人文符号,整个纪念馆的主体都在地下。在外部,整个广场都采用了白色大理石,广场地面使用红砖,与先前的人文符号风格保持了高度的一致,通过这些特定景观的营造,简单而完美地勾勒出建筑灵魂,整个建筑体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生活情趣。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对风景园林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成败以否,体现在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及建成后的绿化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风景园林工作的投资价值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终决定着风景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方向。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基于人们实际需求而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的一种方法,它的最终目的都是以人的需求为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基本要求
当前的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已不能只是简单的考虑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而是应该更多的关注它是否能融入人们的实际生产生活,与人们的心理需求是否有一致性,那么要确保“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风格完美的融合到风景园林设计中,应重点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1.1情调性和实用性的统一。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对实际生活环境的需求,因此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不能简单的局限于从某一个主要方面来考虑设计方案,而应该综合各个方面因素,充分展示其艺术性和品位性,同时还要充分结合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才能保证设计效果为广大居民群众所接受,才能使设计成果在实施过程中不致于脱离客观实际。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风景园林自身所具有的实用性和情调性的特色是否有机融合在一起,确保风景园林各种树木花草和周边环境充分融合,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冲突,更好的适应当地的气候、水文条件,同时还要确保园林设计可以充分融合在当地立地生态环境中,成为其重要构成部分,这也是“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思路的内在要求[1]。
1.2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大量丰富的风景园林设计实践经验表明,针对具有不同历史内涵、不同的民族地区的风景园林设计,设计的基本理念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过去传统的历史存在会对风景园林设计带来很大的影响,传统的历史会对风景园林设计产生一定的束缚,而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历史还与人们的生活需求、设计者的审美观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对于设计工作者来说需要在进行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坚持设计的历史延续性和时代特征性的统一。由于时代和社会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才能使人们从视觉上感受到城市园林的整体美观性,达到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的精髓所在。
2.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体现形式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简单的园林景观设计要素来使人性化设计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2.1园林小品的设计。风景园林设计者应因地制宜根据设计场地并针对“人”的需求为依据,对园林内各类休憩、观赏、游乐设施等进行设计处理,使其布局能够更趋于合理,为人们所乐于接受,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园林内各类园林小品设施“画龙点睛”作用,提升景观效果。例如:园林建筑设施(亭、台、楼、阁)设计时在满足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为游人提供方便;在林荫小道的转角处,布置三两条圆桌、圆凳供人们休憩,利用率极高;在繁荗的林木下布置磨菇形、树叶形的坐椅,使园林小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2.2人性化标志的设计。公园、广场是一个人流量很大的地方,每天所容纳的人员数量众多,要保证这些人员在观赏、游览时的安全和舒适性,就要注重标志的设计及位置摆放。如整个公园、广场的总平面图或游览路线应摆放在公园、广场的入口处;危险性的区域,要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2.3配套服务设施的设计。人性化设计要更大程度地在设计细节上体现,公园、广场内各种停车场、服务区、公厕、管理用房、饮食区等管理服务设施必不可少,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的尺度问题、配套服务设施材质的选择等问题都应该较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例如:公园、广场必须配套残疾人通道。
2.4各类游路的设计。公园、广场内的游路设计应依据行人的活动规律,对游路系统的功能和形式进行明显的区分,对主干道、次干道和园路采用不同的铺装材料、色彩和材质来区分游路的不同功用和效能,方便行人更加容易进行区分选择。
2.5园林植物的设计。园林植物是园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有生命的活体,不同园林植物搭配可以体现不同的自然景观[2]。在植物配置上应综合考虑生态性,模拟自然界的植物群落景观,营造人工的“自然氧吧”,使其成为大自然馈赠给人们的珍贵礼物。例如:目前可以用滇朴+香樟+松树+红叶李+地被类植物等组成自然植物群落;针叶类植物+阔叶类植物、常绿类植物+落叶类植物、速生类植物+慢生类植物、观花类植物+观叶类植物等植物搭配方式进行相互搭配,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景观。
3.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有了更高更多的追求,风景园林作为现代人们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设计就必须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所需,坚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采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更好的为绿色环保生活提供服务,保证每一个景素设计的人性化,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实现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高欣朴.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5):54-56.
关键词:平面构成理论;风景园林设计
平面构成是设计领域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其他构成的基础,平面构成艺术对风景园林设计风格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风景园林工作看似只是在三维、四维的空间里进行的,但是,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许多设计元素只能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因此,要想做好风景园林设计,就必须重视平面构成,熟悉和了解平面构成,在简单的二维平面上做好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
一、平面构成理论
平面构成是基本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美学原理,进行组合,它的成果是理性与感性共同作用的产物。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来组成结构严谨、有很大的抽象性,富含创新性的设计作品。在狭义上,平面构成仅立足于二维平面,但随着社会和平面理论的发展,出现了“形态构成学”等新的说法。
平面构成中美的形式法则主要有:一是对称与平衡;二是对比与调和;三是节奏与韵律;四是统一。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形象是点、线、面,通过对点、线、面不同形态的结合,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和形象。平面构成作为其他构成的基础,其形态组合的原则和方法对其他构成皆有指导意义。
平面构成理论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得到利用和进一步发展,不仅仅是对平面构成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对风景园林的设计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对其今后的设计也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正确看待平面构成和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充分学习和利用平面构成理论,将使风景园林设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风景园林设计与平面构成的形式探析
(一)园林设计平面构成中的元素关系
1.轴线关系
在我国的传统皇家园林中,充分利用轴线关系进行园林设计的实例中,故宫乾隆花园的设计便是以轴线统领全园,轴线两侧的建筑便不再严格要求,而是相对自由布置;谐趣园的设计思想也是利用了轴线关系,从而使园林中的诸多元素既不失威严又富于变化。
2.对称均衡
它有两侧对称和中心对称这两种基本的形式,它主要是以一个点或者一条线将等同的形式和空间予以划分。北京故宫的建筑就是最好的实例。
3.等级分布
等级分布的运用是为了突出重要性或者特殊的意义,它主要是通过特别的尺寸、独特的形状、关键性的位置等三个方面表现出来,比如北京圆明园、杭州西湖的水景组合,主次关系非常明显,就是很好的运用了等级分布的方式。
4.基准统一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各种元素必须协调一致,各类参数符合一定比例,平面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相统一。
5.节奏与韵律
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想让设计的效果呈现出节奏和韵律感,就必须合理的运用点、线、面、色等各种形态的。比如在一片草地上,一个简单的造型和微小的起伏都会带给人一种动感,更可能让人感受到生命在于运动。
(二)园林设计元素与平面构成元素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风景园林设计给人的感觉总是三维空间或者四维空间中进行的,其实不然,园林设计元素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与平面构成元素相互转化。这时,我们要遵循一定规则。
1. 可以把相对复杂的园林设计要素抽象在二维平面上
根据一定的园林设计思路,运用归纳法,对园林景观进行整理,把具体的园林元素转化为一定的点、线、面、色,用点、线、面、色来代表一定的园林景观,也就是说把具体的东西转化为抽象的点、线、面、色以及他们的组合。
2. 利用平面几何图形的自由变化进行园林设计
在景观园林设计过程中,必须把复杂的景观园林设计元素转化为简单的、抽象的二维平面元素,具体表现为点、线、面、色等元素的有机结合,按照景观园林设计美的原则进行空间组合,比如位置平移、元素的旋转、地标的扩大、元素的整合、某些元素进行扭曲、错位等。总之,就是按照各种不同元素的有机组合、排列,创造出我们头脑中想象的的东西。最终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完成最美的园林景观设计。
3. 景观园林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不能相互分离
在前面我们提到,景观园林的设计要把复杂的东西转化为较简单、抽象的二维平面元素,但是,我们在景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明白形式永远也代替不了实际中的内容。因此,在景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园林的内容必须是设计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根据具体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二维平面形式,不至于导致形势与内容脱节。这样,我们设计的园林成果才能符合实际,符合我们的审美标准。
结语:
如何才能设计出我们想要的景观园林,达到我们的审美标准?我们何不把原有思路变通一下,从基本的二维平面构成中寻找答案。平面构成作为基本的构成,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中都提供了很好的设计思路和答案,值得我们去借鉴、去学习,但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景观园林设计的形式与内容分离,只有统筹起来,才能把景观园林设计好。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性化;风景园林;设计;应用
随着当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也有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关部门还加大了园林设计的推广力度,从而更好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尽可能多的满足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风景园林设计加入人性化理念是非常必要的,人性化的理念既创造了更好的园林设计环境,还满足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心理需求。
1风景园林的设计原则
1.1整体原则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整体性,也就是园林的风格和主体。主要是由景观、健身、儿童、生态等主体,园林的主体和风格是相互对应的,不能有所掺杂。有的园林面积小,不能在有限的面积做出预先的设计理念,使得加大了对园林施工的力度和后期的费用,从而影响了园林的自身主体和园林最后的形成。
1.2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包括园林的使用者对最初的园林设计的差异。一个园林的建成,是为广大使用者开放的,不是对某一个特定的人和特定的某一群人。实际上,对于风景园林的使用,有现阶段各个阶层、年龄段、各个职业的人。因此,风景园林的设计必须要做到全方面的考虑,这就需要有不同的风格加入,但是这样也会违背园林的整体性。这时候,就需要设计者对园林进行模块划分,对老年人、孩子、上班族进行一定的区域性设计,从而尽可能多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增强园林的观赏性。
1.3舒适性
当前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也越来越多,从而出现了许多猎奇文化主题的园林设计,但是对于园林的舒适性就会有所欠缺。因此,许多城市都剔除了这种园林的设计主题。当初提出来园林的设计,就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让忙碌了一天的人在游览园林时有一种舒适的感觉,使人的心情愉悦、身体放松。猎奇文化园林的设计,可能会吸引一些年轻人去观赏,但园林建成后的主要受众是老人和儿童,园林的设计观念还要迎合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
1.4和谐性
在城市的园林设计中,还需要把和谐性考虑其中,换句话说,风景园林要有一定的变换规律。但在目前而言,还存在一些风格不一的园林,在园林中有各种各样的风格存在,如欧式的建筑和江南的水乡。对于风景园林,不仅要体现出美感,还要有和谐型和整体性。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中寻求一定的规律,来使得园林看起来不会突兀。
2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2.1满足人们对风景园林多样性的需求
风景园林设计中,传统的、单一的设计风格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现在的生活需求。因此,对于园林的设计者来说,需要对园林的多样化进行分析、侧重,做好风景园林的模块设计工作。在确立了园林设计中必须具备的条件之后,开始具体的布置园林的实际布局,来满足多数人观赏园林的体验。在园林设计的位置上,也要考虑到。如:要设立在人口住宅密集的地区,靠近常住居民;在车流稀少的地区,方便老人和孩子出行安全;在园林设计的模块中老年和儿童模块应当加强安全力度,让老人和儿童放心的游玩。在一些较大的园林里面,在门口还可以放置一些指引园林内景区的地图,这样既能让游览者观赏时有明确的游览目标,还能让游览者制定一个游览的规划和着重游览的方向。
2.2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风景园林中加入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以来,对设计者来说,就提高了对园林设计上面的难度,面临更加严格的考验。再设计的时候,必须从更多的角度出发,来加强对园林设计方面更深入的研究。设计时也要考虑到园林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来确定园林的整体性。明确园林的设计定位,使设计出的园林更具有合理性,来满足人们对园林多方面的需求。此外,要求设计者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展开思想,研究园林规划设计对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例如:运用当前的相对环保、清洁的能源。这些技术可以让园林的设计在加入人性化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还有利于自然环境与园林设计融为一体。
2.3对人性化标识的高度重视
人性化设计时在园林设计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细节体现,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就是人性化的标识。一般来说,很多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由于缺少必要的细节而发生了不必要的事故。例如,在风景园林的动物区,也就是动物园设置动物伤人的标识,在园林人工湖的水边设置禁止游泳,水深多少米的标识。可以让人们在游览风景园林的同时,还能注意到自身的人身安全。当然,设计者在对于安全标识的规划方面,也需要考虑到标识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在不破坏园林整体美观的情况下,委婉对观光游客的人身安全做出提醒,这也是设计者规划园林时要着重考虑的。
2.4重视园林的个性化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人性化的理念,就应当在设计之初,加入更多个性化的元素理念。根据当地不同的地域、风景、文化设计出独具自身风格的园林。实际上,在设计者刚开始对园林进行设计的时候,是不会受到园林相关规划的局限的。因为不同地区有当地不同的文化,对园林的设计规模也不相同。如果设计者在最初就受到了园林设计的限制,将不会有现在各种主题和独特风景的园林供人们游览和欣赏。在园林里,个性化的体现可以表现在多种形式上。比如:公园的座椅、垃圾桶、卫生间等地方,设计者可以根据自身园林的主题对这些常用的物品进行装饰,即有利于园林整体的美观,也使得游览者加深了对这个园林的整体印象。
2.5重视园林的细节规划
“细节决定成败”是很多人做事的准则,对于园林这样的大工程的设计来说更是如此,小的细节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决定了这座园林成体的水平和质量的高低。而且越是细节的部分,越能够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还可以体现出设计者对人性化理念运用水平的高低。所以,细节上的制定在园林的设计上是至关重要的,设计者在着手于风景园林设计的同时,必须要保证园林细节上的体现。在细节上满足人们对园林的多方面的需求。细节的设定在园林的很多地方都能有所体现。比如:在园林的树木和灌木上挂出它们的名字、产地、品种等,在游览者游玩的同时,还能对树木有所了解,增加一些常识性的知识。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加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是目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这样也加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风景园林的设计者,必须对风景园林的设计规划有一个彻底的、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加入更多的人性化理念。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园林的需求,还能让设计者的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业社,黎颖惠,陈立军,等.研讨式教学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7(11).
[2]陶锋鹏.风景园林设计之我见[J].四川水泥,2017(01).
[3]周林杰.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未来[J].现代园艺,2017(04).
生态主义的设计早已不是停留在论文或图纸上的空谈,也不再是少数设计师的实验,生态主义已经成为风景园林设计师内在的和本质的思考。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风景园林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了后两者,占据了首要位置。
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风景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风景园林的形象。风景园林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
1 与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
1.1 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城市中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环境资源比较匾乏,物种通过本身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来增加自己的适合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尤其是遗传多样性越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群落抗干扰的能力和维系自身动态平衡的能力也就越强。景观生态学中强调景观的异质性可提高物种总体共存的潜在机会。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构建过程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是其最基本的前提。
1.2 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理论已在种间关系、种的多样性、种群进化、群落结构、群演替以及环境梯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生态位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格林尼尔的“生境生态位”;埃尔顿的“功能生态位”;哈奇森的“超体积生态位”。在这里我们主要引用马世骏的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植物生态位的配置,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学习性与生态环境条件,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合理地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或种内的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种间互补,既充分利用光、温、水、气及养分等环境资源,又保证了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
1. 3 互惠共生原理
互惠共生又称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共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类的分泌物对加一些植物和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英、白蜡与九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外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能分泌一种叫胡桃醒的物质,它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因此在胡桃树下的土表层中一般是没有其他植物的;其它如:丁香、洋槐、薄荷、月桂、稠李、风信子等都会分泌一些不利于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在园林中的植物配植时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狗脊和里白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应用植物间的这种相互关系,能有效地促进群落的稳定。
1.4 生态平衡原理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海湖泊水系的协调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己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与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园林建设的道路,如上海、北京、合肥、南京、深圳、厦门等。
1.5 生态调控原理
生态调控是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研究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的城市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中心事物是生物群体,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消极地适应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环境,因而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演替,无论是生物种群的数量、密度的变化,还是生物对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均表现为“通过自然选择的负反馈进行自我调节”的特征。而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尤其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是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人积极地、主动地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其系统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所做出的决策,因而它的调控机制主要是人为的而不是负反馈的调节。生态园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要使其具有合理的结构、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系统本身可以自我调节,达到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就需要以生态调控原理作为指导,使整个系统实现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生。在生态园林这一生态系统中,由于人的社会性与能动性,表明了它同自然生态系统间的重大区别,它可以通过人类进行有限度的协调,使系统的生态效益最高,使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协调,使系统更加适应外部环境。
2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
2.1 应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现有场地往往经过很长时间已经形成了新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在景观改造时,根据生态平衡原理,要充分的保护利用,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去。主要手法有:
2.1.1 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
乡土植物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它们是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除此之外使用乡土物种的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自我养护。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也是时代对风景园林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2.1.2 尊重场所自然演进过程
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常常不会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但是从生态学理论来看,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者应尽量保留原场所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树、已有地被、及名树、古木、水、地形等,这是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又能避免为了过分追求形式的美感, 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2.2 基于生态调控原理,利用并再生场地现有的材料和资源
生态调控原理中的循环再生,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贯穿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始终,生态的风景园林设计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和资源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2.3 土壤的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设计中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就显得很重要。主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态学习性,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特别是在风景园林的生态恢复设计模式中,土壤因子很重要,一般都需要对当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测试,选择相应的对策。常规做法是将不适合或者污染的土壤换走,或在上面直接覆盖好土以利于植被生长,或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全面技术处理。采用生物疗法,处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增加微生物的活动,种植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植被,使土壤情况逐步改善。如在美国西雅图油库公园,旧炼油厂的土壤毒性很高,以至于几乎不适宜作为任何用途。设计师哈格没有采用简单且常用的用无毒土壤置换有毒土壤的方法,而是利用细菌来净化土壤表面现存的烃类物质,这样既改良了土壤,又减少了投资。
2.4 以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为理论的植物配置的设计
2.4.1 植物材料的选择
根据生态位理论,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配置植物种类,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长良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根据各种植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如干旱、贫瘠、土壤密实、污染严重、病虫害严重等),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选择植物种类,尤其是高大乔木优势种的选配,直接决定了园林生态效益的发挥程度。园林生态设计中要求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营养,各个种才能协调共生。
因此,在植物材料选择时,应该因地制宜,发挥不同植物的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生态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选择。
2.4.2 运用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
2.4.3 遵从生物多样性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
物种多样性主要反映了群落和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和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认为,群落结构愈复杂,系统也就愈稳定。因此,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多个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比单物种中群落更能有效利用资源,具有更大稳定性,即保持各物种多样性如动植物种资源多样性、各种文化特质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深远的生态环境意义。
2.5 以循环为主的水的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从生态因素方面对水的处理一般集中在水质的清洁、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利用湿地中大型植物及其基质的自然净化能力净化污水,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大型动植物生长,增加绿化面积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