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30 10:17: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音乐的教学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使孩子们更好的感受音乐的氛围,体会音乐的快乐呢?
“让孩子自己去做”应该成为音乐教育极为重要的一条原则。让孩子在亲自参加的动作,聆听、语言、表演、奏乐、创造等大量的活动中,直接去感受音乐,把他们的音乐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并逐步引导向更高级的程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爱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赋予的教学任务的关键,是基础教育者的首要任务。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尤其是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一、开头新颖,引学生投入音乐氛围
音乐它的独特魅力让孩子对音乐的学习有着非常好的开始,学生往往会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光”。但要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在上课之前严格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教学情境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之中,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如:初中音乐课《七子之歌 ―澳门》,老师播放录像:澳门政权回归仪式,老师就可以设定教学情境:“澳门离开祖国母亲已有四百多年了,多么漫长的岁月呀,请听听澳门的心声。”由此激发学生们的情感,由《七子之歌―澳门》的离别之情,让学生畅所欲言谈一谈生活中离别的感受和相聚的心情,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各种表达方式和演唱方案,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活动,给所有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又能让学生参与互评,有益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参与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过程注重衔接,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
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会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将影响到学生,由此可见,教师在课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说音乐的课堂是一个舞台,那么老师就是这个舞台的灵魂,学生就是舞台中的表演者。所以,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学环节之间,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确保课堂教学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如,在学习自然小调时,可先复习自然大调的歌曲和音阶,当学生唱自然小调音阶时就会发现与自然大调的关系,然后把两调的音阶进行板书对照,从中发现主音各异,半音位置移位有不同之处,用两调所谱写的歌曲情调也有所不同。这样的衔接,既自然又简洁。学生接受也不难。
(2)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可以通过讲故事,增设情景感染学生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并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在各课时、各环节的教学中,应该多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比如,在小学阶段,除了唱游,讨论、歌表演之外,还安排了“听听我创造的声音”、“用声音编织的故事”、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音乐探宝、模仿填词、我的“音乐网页”等。而在中学阶段可以多安排配乐诗朗诵。记录歌词、学习竖笛、画旋律线、思考讨论、歌乐配舞、写诗配音乐、参与音乐擂台竞赛、自己组织新年音乐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中小学生在这些实践中,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结尾精彩,使学生加强音乐的创造
【关 键 词】 抽象;中学美术;教学方法
抽象艺术是一种独立的美术表现形式。作为中学生来说,逻辑思维发展并不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具象思维的影响,从而难以从正确的角度去理解并欣赏抽象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扩展艺术认知,锻炼对抽象事件、事务的学习和理解能力。作为美术教师,对于抽象艺术不仅要讲,还要讲透、讲通,在课中利用音乐和美术之间相融相通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抽象艺术,摆脱单一的审美感知模式,理解和欣赏抽象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本文想要探索并尝试解决的问题。抽象艺术包括很多的艺术领域、抽象雕塑、抽象装置、音乐、抽象诗歌、抽象摄影、建筑、抽象舞蹈等。但在很多时候,抽象艺术的概念主要指的就是抽象画,也正是我们要来讨论的。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问题所在
讲新课就必然要讲新知,讲新知就会涉及要讲概念。在美术中的抽象,最初只是对具象的概括和提炼,使得画面消解了具体的轮廓和细节,变得具有高度象征性。教师常以毕加索的《牛》和蒙德里安的《树》的演变过程来理解抽象概念,然后上图片,各种门派、各种主义讲到半抽象、全抽象、热抽象、冷抽象等等。此方法本没有什么不妥,但课堂缺乏生动性,教师喜欢针对抽象演化的过程和作品最后呈现的构图效果大讲特讲,部分受过专业训练,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容易参与其中,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却难以被调动,教学效果往往打了折扣。有的学生理解了抽象艺术的概念,但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又望而却步。所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打开新的思路迫在眉睫。
二、摈弃旧观念,重寻新突破
抽象画作品中不描绘、不表现现实世界的客观形象,也不反映现实生活;其次,没有绘画主题,无逻辑故事和理性诠释,既不表达思想也不传递个人情绪;第三,纯粹由颜色、点、线、面、肌理、构成、组合的视觉形式。这是网络百科对抽象作品内涵的解释。但有的老师过于现实,死板的理解此概念,固执地认为抽象作品不能和情感传递联系起来。不用举例太多,以人美版八年级上美术教材第四课《用色彩表达情感》为例,教材中所展示的和引导的正是利用色彩元素和抽象画的形式去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艺术发展史上,各艺术门类之间也既有其独立性与区别,有其相互联系和融洽。抽象绘画能够传递情感,音乐也能传递情感,如此一来,我们便找到了音乐与美术同为艺术形式的共通点所在。著名抽象绘画鼻祖,康定斯基创作“构图”“即兴”“抒情”几幅作品时,正是在音乐的灵感中完成的,也从而诞生世界上第一幅架上抽象画。
(下转73页)
(上接71页)
三、借助多媒体立体化教学
正所谓“学乎其上,得乎其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广博的信息容量、多媒体技术绚烂多彩的表现形式,融鉴赏、讲授、示范为一体,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为学生开拓一个更加生动、广阔、立体的美术课堂。美术课常见的多媒体运用无非是看“图片”“视频”和“文字”,本课的设置中还将听“音乐”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增加了直观感觉,丰富了感受体验。
四、课例分析
以人美版八年级上美术教材第四课《用色彩表达情感》为例。学生首先通过观察作品、讨论特点、对比总结的方法归纳出抽象绘画作品的含义和概念。然后提问:“还有哪些艺术形式也是表现的抽象作品?”学生发言或得出“音乐也是抽象的”的结论。其次,播放一些不同效果的音乐,请学生闭眼欣赏,结束后发言说说感受,学生多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接着,将每一段音乐搭配的抽象作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同样情感体验从美术和音乐不同形式展现的效果。随后,再次播放另外的音乐,要求学生在脑中用色彩和点线面的形式构思出音乐所传递的画面,要求学生发言描述并做好记录。最后,学生根据自己所思所想完成抽象绘画作品。
抽象艺术的教学难度高,想要将其讲通、讲透,还需在选择图片、音乐资料过程中仔细推敲,做好充分备课。文中所述的方法在实践中虽有一定效果,但远非尽善尽美。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才能增强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
【参考文献】
[1] 康定斯基. 艺术中的精神[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2] 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吴茜. 抽象艺术在中学美术欣教学中的实践-9探索[D]. 华中师范大学,2006:4.
关键词:器乐教学;音乐情感;兴趣
一、器乐教学和音乐情感的内在联系
1.音乐情感概述。所谓音乐情感,是指人对音乐所产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培养十分重要,器乐教学中也不例外。通常来说,器乐教学中的音乐情感可以划分为审美情感和学习情感两大类,前者主要是指学生对器乐的认知和理解,只有具备一定器乐认知基础和鉴赏能力,才能形成相应的审美情感,否则反而会认为器乐是无端的噪音。而学习情感则主要指学生对学习器乐的态度和理解,是决定学生能否学好器乐的关键因素。2.音乐情感是器乐教学的主导和基础。声音与表演都只是音乐艺术的外在形式,从本质上来说,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是以情感表达为核心的艺术形式。因此,对器乐教学来说,占据主导地位的不是器乐知识教授和演奏技巧传授,而是音乐情感的培养。音乐情感是器乐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在缺乏良好音乐情感的情况下,学生可能会丧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可能难以理解音乐艺术的深刻内涵和意义,从而导致教学活动难以正常展开。因此,以音乐情感驱动学生来进行器乐学习,是当前器乐教学活动中受到普遍认可的基本方式。3.器乐教学和审美情感的关系。顾名思义,审美情感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情感,是建立在人类对音乐的认知、理解基础上而形成的情感。不同的审美情感,决定了人类对同一音乐的不同感受。例如同一首钢琴曲,部分人对其旋律、节拍和表达的情感有着深刻认知和理解,从而能够与之形成情感共鸣,进而愿意深入了解该钢琴曲。然而,由于审美情感的不同,有部分人可能不喜欢该钢琴曲的节拍与速度,从而无法欣赏该钢琴曲的表现形式。进一步而言,对该钢琴曲要表达的情感认知不足,或者不认同其要表达的情感,则会使人无法与之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更遑论深层次的审美。因此在器乐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十分有必要,让学生养成正确、合理、丰富的审美情感,可以帮助其充分理解器乐演奏的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从而强化其与器乐之间的情感联系,使其能够更加简单、高效地进行学习。4.器乐教学和学习情感的关系。学习情感主要是指学生在器乐教学过程中与学习相关的情感,诸如学习兴趣、态度甚至师生关系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审美情感是决定器乐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学习情感则是影响器乐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简单来说,学习情感可以看作学生对学习这一活动或过程的情感,只有在良好的情感驱动下,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否则,学生可能会对器乐教学活动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阻碍器乐教学的正常进行。学习情感又可以广泛地划分为意志、气质和态度三方面。其中意志情感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意志力,是关乎学生能否排除困难、坚持学习的关键。而气质情感则更多地与学生自身状态相挂钩,譬如部分学生更加安静,而部分学生更加活泼,那么他们在器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将截然不同。至于态度情感则是指学生对器乐教学相关内容的态度,包括对教师的印象、学习器乐的动机等,如果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必然会导致器乐教学活动难以正常进行。
二、器乐教学中音乐情感培养方法探析
1.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感。在器乐教学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往往是学生模仿、借鉴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情感,进而为音乐情感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相关的音乐情感。例如:在讲解钢琴演变历史时,教师可以将自己对钢琴的个人情感融入知识讲解之中,向学生充分展示自身对钢琴的热爱之情,同时融入一些自己对钢琴演奏的看法。这样一来,学生在耳濡目染下也会对钢琴及钢琴演奏产生类似于喜爱的情感,有利于音乐情感的培养。2.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注重情感培养。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以应用,从而充分强化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情感联系。其中,情感体验法是最简单也最为有效的方法,值得各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应用。所谓情感体验,就是直接通过器乐演奏来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第一感觉对器乐演奏做出理解。例如: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听一段《F大调大圆舞曲》,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知识等对此进行分析和理解,同时让学生体验这段钢琴曲中蕴含的情感。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对其中的旋律、节奏、节拍等进行深入讲解,并对其要表达的情感进行简单分析,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强化学生审美情感。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对该钢琴曲的演奏技巧进行详细讲解和演示,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进行简单演奏,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3.融合演奏技巧与音乐情感。虽说音乐情感是器乐教学的重要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演奏技巧就不重要。事实上,不管是演奏技巧,还是音乐情感,都是器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且二者均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演奏技巧传授和音乐情感培养加以深度融合,使二者成为统一的整体。只有这样,演奏技巧的传授与音乐情感的培养才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器乐教学的质量及效率提供有效保障。4.审美情感的培养。培养审美情感自然需要从审美入手,而且应当做到循序渐进。审美是建立在理解和一定知识层面上的,因此教师需要先从器乐演奏的基础入手来对学生的审美情感加以培养。只有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器乐演奏的基础技巧后,其才有可能透过形式去感悟音乐艺术的本质。否则就像空中楼阁一样,过于虚幻。换句话说,器乐演奏的审美情感是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演奏为重要基础的,脱离了这两点来体验音乐的情感,很容易被个人的主观意识所误导,就像不同的听众在听器乐演奏作品时,往往是以自身喜好和意识进行评判。在学生具备了基础知识和技巧的审美能力后,教师再致力于引导学生体验器乐演奏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以自身所学来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进行体验式、理论式、实践式的全方位感受,从而准确感受音乐作品情感。5.学习情感的培养。在器乐教学中,学习情感的培养往往需要从多个方面同时展开,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其中,最为关键的在于态度、意志和气质三面。所谓态度就是引导学生形成对器乐教学的良好态度,让学生能够认真、积极地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内容等展开教学,避免学生产生厌烦等负面情绪。而从意志的角度来看,教师需要合理控制器乐的学习难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来达成相应目标,但也要避免难度过大使学生萌生厌学情绪。而气质则重在因材施教,不同气质的学生在学习器乐演奏时表现出来的特征、状态皆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在适合的方式下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强化学生对器乐学习的情感联系。总之,在器乐教学中,音乐情感的培养十分重要,其与演奏技巧的传授一样,是器乐教学不可或缺的基础部分。与此同时,音乐情感和演奏技巧二者更是统一的整体,只有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作用,才能确保器乐教学的有效展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对音乐情感的培养加以高度重视,需要以身作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音乐情感培养和演奏技巧传授相融合。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审美情感及学习情感加以重点培养,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情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要阵地,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体验,从中寻得乐趣并获取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情”为基础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音乐课的教学实践证明:以师生之情为基础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快速发展。同时,只有学生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时,才敢于主动地参与,将个体融入课堂并积极地去体验。
一、注重有效聆听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课堂只有通过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才能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唱歌教学中的“听”包括学唱前的聆听、听教师的范唱、听同学的演唱等多个方面,每一次的聆听都有着重要的不可忽略的作用。学唱前的聆听能让学生对整首歌曲的节奏、节拍、速度、情绪有了大概的了解。范唱可以随时诱发学生的歌唱热情,激发起他们通过唱歌表现情感的欲望。听同学的演唱则可以让学生从中分析、比较中得出演唱的好坏,提高学生演唱技巧、演唱水平及准确把握歌唱情感。例如,在教学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时,要求学生把握歌曲中温柔、甜美的感情。于是,范唱时用轻声,并配上摇宝宝的律动。这时,有的学生的头就微微地晃动,眼睛注视着教师。通过这种范唱的引导,学生都掌握了轻声演唱歌曲,并把握了此曲温柔、甜美的感情,甚至还想象宝宝在妈妈怀中睡着了的甜美画面。这种将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并运用各种不同的聆听方法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的方法,是最简单、最真实、最有效的唱歌教学方法。当然,这里的聆听也必须是高质量、高水平的歌唱。因此,音乐课堂中要尽量使用音响效果较好的多媒体设施,教师也要将自己的演唱水平、伴奏和指挥提高到一定专业水平,才能真正达到聆听的有效性。
二、创新多种形式,凸现主体地位
做游戏是最能体现寓教于乐原则的一种教学形式。例如学习音符“1234567”,教师可将七个音符写在卡片上,老师弹出某个音,让同学听后代表这个音符的卡片举起来,并唱出来听一听。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音名,音的高低,也使单调的练习变为有趣的游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开展“开火车“游戏,让学生分组抢答:火车进、出站时音的强弱,音色的变化和速度的快慢等。知识竞赛既检查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寓教于美则是将无形的音乐转化成舞蹈、表演等,使之形象化、具体化,通过小学生自己的行为参与,让他们可听、可视、可感,不再拘束于课堂板凳的禁锢,而是以一颗童心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有些教学题材可以改变成小小的音乐剧,在教授《小动物走路》一节课时,我以一段视频先让学生看到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在日常生活的特性,之后让学生先就自己熟悉的这几个小动物说说它们的声音、外形、走路特点和如何爱护它们。随后,我问到“你愿意扮演哪一种呢?”,许多学生纷纷举手。于是一场别开生面、又充满人文气息和童趣的音乐剧开演了,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引来全班的开心大笑。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一个孩子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并别出心裁地模仿《小猫钓鱼》中捉蝴蝶的场面。这时,我及时配上一点诙谐、灵动的音乐,演的人积极投入,看的人津津有味,一幅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图画展现出来,而音乐的美也静静的流淌到学生的心中。
三、多一些赞赏,少一些不屑
"称赞如阳光",渴望赞赏是每个人内心深处一种最基本的愿望。在课堂上,赞美是一种教学艺术,真诚的赞赏会使我们的教学生活拥有更多的乐趣,学生也会因为有了教师的赞美与尊重而更加奋发向上。
曾经有一位老师习惯于采用消极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失误进行点评,"怎么能这样唱,你让大家听听","声音像蚊子叫,哪有你这样唱歌的","瞧你那缩头缩脑的样子,真难看",如此这般,满含不屑的消极评价反复出现会使学生的自信心越来越弱,胆子越来越小,直至不愿参加任何公开的表现活动。成长不需要阴霾、寒风,需要的是阳光雨露,需要的是肯定和激励。几个简单的肯定词语、几句简单的赞赏,就能使学生信心百倍,情绪高涨。由衷的赞赏、诚恳的激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和感受,带给孩子的是暖意,是自信,是积极进取的力量。 这些音源正是音乐的源泉,学生了解音源的过程,就是了解音乐的过程。
音乐的教学课堂并不是教师自己的舞台,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音乐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牢固掌握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单单只有单纯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蕴涵音乐美的意识教育,即审美教育。也就是说音乐审美教育会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应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爱音乐、理解音乐。正因为音乐教学中美感无处不在,所以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应该更加有效、更加优美。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体验音乐之美时真正享受美带来的愉悦心情,也使得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多彩。
一、利用完美的结构,感染和熏陶学生
所谓结构就是教师所布置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合理性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如果我们能够让结构更加完美,就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收获喜悦、体验幸福。更值得称赞的是,这样完美的教学结构有着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能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被音乐知识吸引和感染。教师想要设计出完美的结构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开头和结尾一定要别出心裁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设计教学结构时需要仔细斟酌和思考,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揣摩出适合的教学方式,特别要重视开端的设计,一定要做到具有特色、富有情趣、形象生动,以便能够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的精神全部集中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上。例如我们在学习《真情的呼唤》这一节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动听,所唱的内容又非常凄凉和感人,学生很容易被这种韵律感染,教师便可轻松地将学生带入这节课的主题,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感受到音乐凄美的境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动物的高尚情操。结尾也需要教师特别设计,避免虎头蛇尾现象的出现。教师应通过氛围的渲染让学生能够无限地遐想和回味,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教学印象,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对音乐美的感受及体验。
(二)恰到好处地运用情感教学
音乐是一门艺术,教学更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是教学这门艺术根据教师的设计不同而有所不同,共同点就是这门艺术从头到尾都会贯穿着感情线索。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主要是从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出发,通过音乐的内在美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影响。想要更好地运用情感教学,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之前首先进入角色,抛掉所有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情感和思维,以最旺盛的精力进入教学状态,用最真诚的情感和学生进行交流,并看清楚每一个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并用巧妙的方式将其拉回课堂。教师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把所有的不满和反感都表现在面部。如在课堂中学生没能将歌曲唱好,没有按照教师的指导去做,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肯定都非常生气,但是我们要学会抑制这种不满情绪,心平气和、面带笑容地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诱导,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并应用鼓励教学法鼓励学生。这样就避免了教师的严厉呵斥对学生心理造成的阴影,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唯美的气氛和情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氛围和情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营造的符合教学情景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氛围和情趣。这种特殊的氛围和情趣能使作为知识接收者和探索者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音乐知识,并且能够和教师所传授的音乐知识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理想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使我们的音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氛围才能够达到如此有效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音乐教学应该在活跃、安静、紧张、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进行,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学到音乐知识,牢固地掌握音乐技巧与技能。当然这种良好的、理想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来营造,只有师生之间和谐融洽才能打造出高雅舒心的学习环境。
在创设理想的氛围和情调时,我们还需注意培养学生扎实稳重的学习态度。假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即使教师营造的环境多么适合学习也会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是哗众取宠、滥竽充数了。唯美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地传递艺术的力量,在无形中帮助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艺术修养、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知识总结的能力来驾驭课堂,能够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利用较为宽广的知识面解决学生在知识探索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并对教师产生敬畏之情。
三、用教师的言语美,激起学生的热情和喜爱
教学课堂离不开教师的言语指导,教师的每一句言语都能够传递知识和信息。语言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一座桥梁,能够让两者之间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环节的语言美,这样才能够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且言语是师生之间交往所需的工具。教师那清晰和蔼的语句以及优美流畅的言语表达能让学生得到一丝的情感触碰,激发学生的情趣,便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和好奇心的应用。优美、高雅、抑扬顿挫的语言还能够控制学生的思绪,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指示灯”。优美的语言能够让人心情舒畅,愿意接受教师讲述的所有音乐知识,这样便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运用语言美让音乐教学活动达到我们预期的良好效果。
大学音乐鉴赏课是面向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一门素质课程,是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校实施音乐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不能采用灌输式、填鸭式、说教式等死板的教学方法,这些单一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既缺乏教学形式上的灵活性和教学风格上的多样性,更缺乏教学互动及情感交流,这样的教学方法,无形中使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形成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预发式方法
在作品欣赏前,不管音乐作品是声乐曲或器乐曲,也不论作品的规模有多大,授课教师首先介绍作曲家的个性及风格,优秀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再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去聆听作品。另外,授课教师一定要把所要介绍作品中的主要旋律或者音乐片段写出来,弹或唱给学生听,当然如果可能也可组织学生唱一唱。当他们熟悉了作品中的主题或旋律之后,再对作品的形式、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学生反复聆听,教师的引导、提问以及细致的讲解,指导学生进想和感情体验。例如,在介绍二胡曲《二泉映月》时,首先把《二泉映月》的曲作者华彦钧,也就是瞎子阿炳,把阿炳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了解阿炳的曲折人生。阿炳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他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他的音乐反映出来。当学生正沉浸在阿炳的故事时,把整首乐曲用中等音量完整的播放一遍。通过第一次聆听,请学生尝试用“La”唱出乐曲的主旋律。教师再把主旋律写出来,并教学生,使学生能够背唱下来。然后再把每一乐章的结构、手法、标题及内容作一个简要的说明,之后再是逐步的欣赏、分析。
二、座谈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在音乐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在欣赏相对简单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先将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风格以及作品的曲式结构简单地讲解,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把学生分成小组,把音乐分成几个乐章,每组学生可以围坐在一个方块,共同讨论分析一个乐章,讨论完毕后再由各组选派的代表将分析的内容阐述出来。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尽量活跃课堂气氛,使枯燥的内容充满丰富的感彩,构成一种平等的相互交流的关系。这种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在课堂上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的思想活跃起来,思维积极起来,学习主动起来。此外,讨论式教学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常与座谈讨论式教学方法一起使用。即教师要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或者学生质疑的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对音乐作品各抒己见。如学生聆听教师指定音乐作品,对作品的重点或难点的乐章,教师引导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集体讨论,教师最后做总结发言。整个过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情境式教学方法
情境式教学方法是音乐鉴赏课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效果最好、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法之一。即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如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扮演体会情境,等等,将言、行、情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联想,以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良好习惯,从而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例如欣赏中国少数民族壮族歌曲《壮乡美》时,同时用多媒体播放与壮族相关的图片,如桂林山水、竹排、刘三姐、壮族服饰等等。在欣赏中国民歌船渔号子《川江船夫号子》,在播放音乐的同时,用多媒体播放纤夫们拉纤的图片。一群衣服褴褛、骨瘦嶙峋的纤夫,胸前套着纤索拖着沉重的货船前行,空旷辽阔的沙滩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这一场景的播放,当时会使鉴赏者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深切地体会到歌曲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感情。
五、快乐教学方法
所谓快乐教学方法,是因乐施教的教育方法,课堂上始终充满欢乐愉快、轻松舒畅、和谐融洽、幽默喜悦的气氛,让学生感到音乐鉴赏过程是美的享受过程,以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乐器的特性时,可以带一些乐器让学生参与演奏,还可以让学生用身边的用品,自制一些打击乐器,像沙锤、锣、碰铃、木鱼等乐器,让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演奏,在演奏和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为学生创设自由的意境、舒适的心境、愉快轻松的气氛,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饱尝愉快的感情体验,从而乐于学、乐于练、乐于记忆。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活动的效率。使绝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总之,“快乐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欢快愉悦的教学环境,既减轻了学生的压力、负担,又遵循了教学规律,教师越教越乐教,学生越学越乐学。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其乐无穷。
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音乐理论是音乐审美的基础,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是学生提高审美层次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对非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音乐,才能正确的把握作品的内容、情绪及创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才能走入音乐世界,进入音乐艺术的殿堂。所以在音乐鉴赏课中应适当增加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如音乐的基本要素、基本的乐理知识、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作品的结构、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聆听音乐的方法等等,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演唱音乐的实践,深入地理解音乐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音乐也越来越向往,音乐的推广工作也在不断出新,音乐书籍、音像制品、大大小小的音乐会、经典音乐系列片、电视台的戏曲频道、音乐频道、网络等资源,这些现代化的手段都为上好音乐鉴赏课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开设公共音乐鉴赏课程,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在大学校园网络中建立多媒体音乐教学平台,以幻灯、VCD、DVD、电脑、校园网络、宽带网、视频等现代化视听工具为媒体,制作音乐鉴赏多媒体网络课件,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缺陷。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的需要及音乐水平,选择自己学习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克服了音乐鉴赏课程课时少的困难,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关键词:高中音乐 教学方法
开展新课程观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研究,在当前音乐教育改革中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新的课程理念应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优势,促进我们音乐教学的发展。我们在一线教学中,应注意什么关键的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带领我们的学生完成音乐基础教育最后阶段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发挥最大的能力与优势,运用新的音乐教学理念创新音乐教学,并对新课程的实施采取创造和发展的态度,只有教学方法和策略真正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才能真正让我们的新教学改革能更适应社会发展的进程和学生的成长的需求,促进时代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观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研究事关整个课程改革的成败[1]。
1、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特点
1.1为“选择性”学习留出全新空间
课程本身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可选择的内容系列,这种自主的学习方式,注重了个体的兴趣、爱好,更有利于发挥学生们的特长。“选择性”对教师能力和水平也是一种考验,它时时鞭策着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另外,它也为不同办学条件的地区、学校提供了灵活操作的可能。但任何教育也不能是完全自由的,学生每个学段的学习,都有明确的指导目标,体现了严谨的共性规范。
1.2强调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
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强调的是学生对音乐中所体现的时代性、民族性、社会性等人文内涵以及音乐的音响、形式、情绪、格调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认识,以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为目标,使他们能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发展中具备良好的竞争能力。因此,可以看到:高中音乐课程所关注的是建立在基础能力之上的发展性学习。
1.3在审美过程中的“鉴别”与“判断”
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需要注入“比较”的学习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判断”,它们不是以被动欣赏音乐去体验音乐的美,而是从文化的高度,主动发现音乐艺术的表现规律、鉴别音乐作品的个性特色,审视音乐作品的欣赏价值。
1.4开始关注音乐的“音响”与“形式”
强调音乐作品的“形式”,是为学生关注音乐的时代性、科学性开辟窗口;强调音乐作品的“形式”,是为学生探索音乐的规律性与逻辑性拓宽通道。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形式与音响都需要一定的非艺术知识,特别是历史知识与物理知识的支撑,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不但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充分体现高中音乐课程综合性特点的重要切入点,它将有利于学生更深入、更准确、更理性地了解音乐文化的抽象性特征。
2、新课程观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的实施
“音乐鉴赏”是高中学生的必修模块。“鉴赏”指人们通过特定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康德认为“鉴赏乃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鉴赏既受到作品本身特性的规范,又调动鉴赏者自己的想象力,因而具有再创造性质。“欣赏”与“鉴赏”之间虽只一字之差,但两者却存在着感性与理性的悬殊之别。“欣赏”中的思维,更多地是为了让自己进入音乐意境,体会音乐情趣,满足自己追求美、享受美的愿望;而“鉴赏”中的思维,更多的是将所听的作品与自己音乐记忆库中的积累进行比较,它不仅是感受音乐并满足自己审美需求的过程,更是以超脱偏爱的理智思维思辨,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2]。因此,“鉴赏”是最高层次,它涵盖着“听”、“欣赏”“鉴赏”更讲究原则,更讲究标准。
2.1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
聆听音乐始终是实施音乐鉴赏教学的前提。由于高中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较初中学生拥有了足够的耐心和自制力,他们在音乐课上关注更多的是音乐本身,而不是书本上的文字介绍。因此,高中音乐鉴赏课不提倡教师用过多的讲述占用学生聆听音乐的时间,而要提倡学生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
2.2把握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选材原则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艺术的审美判断标准在不断的商业炒作中变得越来越模糊,当代青少年的审美取向随着“音乐的潮流”不断发生着变化。“听最前卫的音乐”、“别人听什么我也听什么”的从众心理显示出高中学生在选择欣赏作品时心智不成熟的特点。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展现炽热的情怀,蕴含美好的寓意,能够成为高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剂精神良药。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为学生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中外音乐作品,这对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优良性情、健康的审美观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3尊重音乐的抽象性和多解性的原则
音乐具有描绘的功能,但所描绘的造型又是抽象性的,需要凭借人们的想象方能呈现在大脑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感情积淀、文化修养、性情爱好、所处环境不同,他们感受音乐的情感体验也不尽相同。高中学生是身心两方面都逐渐走向成熟的青年,他们会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乐于对它们作出深入的、清晰的、独特的思考。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高中生的这种身心特点,在音乐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交流氛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在鉴赏音乐时道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4培养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需要并重的原则
音乐欣赏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精神的升华和理性的领悟,因此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使音乐欣赏达到理性欣赏的层次,让生动形象的感性体验与准确深刻的理性认识完美结合,从而实现审美心理活动的完善和飞跃。
3、结论
总之,“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音乐教师应更加努力、认真地对待我们今天多变的学生、社会、音乐教学,真正运用好适合教师本人、学校发展、学生受益的音乐学习“新方法和有效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方法;课堂教育
音乐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国民素质,并为所有的学生培养气质、滋养灵魂的公共艺术教育,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体和心理健康素质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措施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的艺术越来越迷人,音乐教育也逐渐从“教师传授”到“师生互动”再到“主动性结合实践”。同时,教师的形象从“先生”也逐步变成了“朋友”。
一、更新授课理念,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
更新教育观念其实是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建立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以审美为核心,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专注于个人发展,注意音乐实践,鼓励创新,音乐综合其他学科、传承多元文化,让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更新教育观念,首先,要求教师切换角色,并把第一次转换为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师教导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充分调动学生自愿积极参与教育过程中,激活其固有的动机,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们的智力潜能,进化来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受益。但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不能保持一致,因为每个学生的音乐能力将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教育条件的不同和形成的巨大多样性的培养。因此,教师的脸上所有的学生都在同一时间,也应注意到个别学生的学习。让每个学生的人格的食物,得到充分的发展,还想要允许的音乐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意见。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音乐,同时也可以也极大地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其次,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这是音乐素质的必然条件,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投入到音乐之中
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有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该从表情开始。“这要求音乐教师时刻保持情绪上的饱满,只有这样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是充满激情,感染学生的情绪。人们经常说:老师的情绪多么真实,学生的情绪将有多深。在音乐教学中,我付出的关注,以场景设置,创建和教学内容符合的情况下,如演唱《生产大合唱》时,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做法,我带领学生共同扎起来的白毛巾,在喜悦中,温暖的秧歌音乐的伴奏下,扭大秧歌走进了教室。漂亮的外观,优美的歌声,看到和听到的,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领域。老师总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的特点,学会欣赏,感受音乐。
三、教会学生正确发声,增强音乐艺术的感染力
美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情感,通过唱歌功能引起观众的情绪。如何做它有效地声音,应注意下列各点。首先,提醒学生唱的姿势。教师必须到学生的歌唱的位置,提供正确的指导,并使学生能够区分正确和不正确的姿势唱歌。正确歌唱的姿势,要求站垂直的两脚稍远停、头、目平视,两个肩膀上略有回病房,胸部自然站开放、腹部让大自然的选择及其课程收缩,霞客回来,感觉就像一条直线之间形成的两个肩膀到下腹。另外精神是完整的有平静的感觉。坐着唱歌,自然垂直,身体的上半部分常规,两条腿弯曲是独立的双手平放在膝盖。简而言之,指导原则是正确的姿势自然美,唱歌是有益的和身体和头脑的正常发展。第二,引导学生歌唱的呼吸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呼吸中唱歌是非常重要的应把握好、快慢速吸慢呼叫、慢吸快速呼叫、快速吸慢呼叫,吸快速调用基本歌唱呼吸练习方法。老师教学校要使用呼吸方法论证的权利,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正确的呼吸方法是使用广泛联合腹部呼吸法,呼吸空气的嘴巴鼻子,气管吸入肺,胸部然后自然的立场,那里向上扩展的感觉。这是因为隔膜下,压在腹部器官,所以腰腹部也相应地扩张,颈部肌肉到自然放松,不能紧张,也不要太不放松,吸入根据需要,决定具体的大小,以控制和使用呼吸。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教师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培养和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并且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主动性,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折和发展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了新的时代,音乐教育发展需要的发展的需要和在音乐教的戏剧一个强有力的角色。在音乐课题上恰当并充分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紧贴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可以改进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改善,同时还可以与生动的教育教学相结合。这样已经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愉快。主要表现:多媒体可能使图象更加分明,可能投入音乐表现到情况与视觉形式;多媒体可能提高被多样化的文化的渗透。音乐变化不仅在以它的表示,唱歌方法的形式,并且文字技术,同时它也是富有的文化背景。使用多媒体,老师能采取材料做课件,让学生体验,这样是真实和自然的,学生不仅学会一首歌曲,并且了解国家。因而它在学会上能被看见,多媒体可能更好刺激学生的兴趣。
结语
总之,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使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整个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室布局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相对简单的性的知识和技能外,更体现了艺术美意识教育,即我们所说的话通常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来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目前的音乐教学模式仍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笔者仍然会继续探索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音乐观,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丰富的情感,陶冶情操,奠定学生良好素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英伟.对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J].才智,2009,(14)
[2]周正忠,刘红梅.音乐与灵魂共舞——小学音乐第八册《冬夜静悄悄》教学设计[J].儿童音乐,2006,(02)
[3]曲铭,张鲁霞.简论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J].山东教育,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