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31 16:59: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7-0218-02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社会结构的分化,利益分配的调整,社会节奏的加快,各种思潮有冲击,我们的大学生在心理行为等方面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有20%~30%左右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情感危机和神经衰弱等。面对日益沉重的心理压力,我们高校教育者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团体心理辅导(group counseling/guidance)又称团体心理咨询或团体心理咨商,是相对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而言的,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由领导者根据成员问题的相似性或成员自发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的优越性在于将团体作为一个微型环境,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压抑的成员提供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在这个宽松的环境中,参与者探索自己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习有效的社会技巧;团体成员之间能讨论彼此的心得体会,并不断审视改进自己,培养成员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团体心理辅导可用来满足各种特殊群体的需要,是当展最快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形式之一。团体心理辅导自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中国后,高校经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全面客观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提高抗挫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二、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这种形式在我国虽然开展了一段时间,但水平参差不齐。在研究中,辅导人员的活动设计水平也有较大差距。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教师在设计、性质、目标和对象上要全面考虑,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此外,辅导人员的知识水平,是否受过系统训练,都影响活动的设计,最后也会影响到辅导效果。院系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要特别注重互动性、实践性,力求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目前高校中常用易操作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主要有:
1.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很重要和常用的技术。20世纪20年代,为了培训有效的生产领班,心理学家莫雷诺根据他自创的团体心理治疗技术――心理剧改变提出了角色扮演培训方法,其方法是让团体成员依据一定的故事情节,简单模仿故事中的人物,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达到理解他人、增进相互了解的目的。角色扮演法具有展示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不同技艺和观念、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合作精神、用来研究困难情境中不同行为的可能结果的优点。此法对于大学生增强人际关系尤为有效。
在实施角色扮演法时,受训者扮演分配给他们的角色,并获取有关背景信息(如工作或人际关系的问题)。当然,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学员对他所进行角色的把握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对学员在培训中的要求可能更高。随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角色扮演这一沿用至今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展现出来更多的活力和其培训的实用性。
2.行为训练法:安排一定的训练任务,要求组员按时完成,以达到养成良好行为、克服不良行为的目的。其中行为训练法应遵循从易到难、示范性、及时强化原则。其程序为情景的选择与描述――确定训练目标――团体讨论――提供示范――正式训练――总结与评价。
3.心理剧:是通过特殊的戏剧化形式,让组员扮演。心理剧是一种以现实生活为模式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它以特殊的戏剧化形式,让参加者通过演出这个角色,体验到一些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情感和态度,并达到宣泄情绪、减轻压力的目的。在大学校园当中,可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心理问题编排一些反映实际情况的校园心理剧,通过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达到思想上的碰撞、心灵上的共鸣,以取得较好的心理辅导作用。
4.游戏辅导:此类心理辅导是以“游戏”作为中介,使成员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进而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心理游戏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流行,最近几年才进入中国。心理游戏进入高校课堂,更是心理教育的一种新尝试。当代大学生因为价值观的多元化,加上社会竞争激烈,他们对生命的思考、对周围存在的关怀已开始慢慢淡化。开展一些有意思的心理游戏活动,一方面可以调动起学生切身参与的乐趣,体验到意外的发现;另一方面也能通心理游戏活动唤起当代大学生对生活的激情,对周围人的关注,对父母的关爱,极大地冲击了个体的人生价值观念。
5. 音乐心理调适训练:音乐可以说是最能表现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艺术形式。借助音乐旋律的节奏,可以调节和改善人的心理状态,使之趋于和谐、平衡并逐渐向健康发展。音乐可以陶冶性情、丰富情感,有利于人格的健康成长。其原理是运用音乐体验的形式,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心理健康,其心理机制是审美反射的生理机制和联想的认知心理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过程。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起着调节情绪,陶治情操,完善人格等方面的作用。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一)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激发自我潜能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核心在于自我观念问题。在团体情境中,成员之间通过个体的自我分享,会意识到原来别人的许多问题与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是相似的,这样就会减轻心理负担,改变不当的自我评价,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此外,团体中每个人为寻求改变而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进步,对于其他成员都是一种鼓励,可以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激发自我潜能。在团体中形成新的自我观念,在团体活动结束后也会促进个体更好地与所在群体的互动和协调。
(二)纠正心理偏差,促进心理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
团体心理辅导的积极目的在于发展的功能,这是咨询心理学遵循发展模式的直接体现。通过团体活动可以改善成员的不成熟的偏差及行为,促进其良好的心理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尤其是学校团体心理辅导能给予正常学生以启发与引导。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可以创造一种安全、温暖、可信任的气氛,这种气氛会促使成员自我表露,在团体中将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团体中的分享,可以促使成员多角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团组成员的相似境遇使得团体成员不会感到孤独、无助和另类,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满足一定的心理需要,消除一些心理压抑感,合理宣泄情感,在互动中成长。
(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基本形式。人际交往的体验如何,是影响个人社会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心理学家丁瓒曾说,所有心理问题都是由人际关系的不适应造成的。有关资料显示,人际交往困惑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每一个人都需要培养人际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团体训练中,成员可以学习如何有效地交往,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做决定,怎样表达自己的意见等。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作用的体验,学习对自己、对他人、对团队的理解和洞察,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的技能。
(四)增强团体凝聚力,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
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和个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团体凝聚力的强弱对组织的管理有重要影响。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各种活动有利于增强团体凝聚力,在团体中,成员通过分享经验或竞争,彼此之间达成共识,增进理解,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从而增加成员对团体的认同。
四、团体心理辅导的前景
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许多人已经进行了很好的研究,辅导方向上也由最初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逐渐向心理品质的各个方面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也由治疗团体开始转向了发展性团体,这些都是积极变化。另外,有研究者把心理辅导从即时影响转向了辅导后的长效影响,这为大学生今后良好人格的塑造起到了积极作用。团体心理辅导日益成为我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勇.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白羽.改变心力――团体心理训练与潜能激发[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
[3]黄学规,金瑾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Group counseling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LI jing,MA Xiao-hong
(Humanities and Law college,jiaxing university, 314001,China)
关键字:团体心理辅导; 高职院校; 团日活动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30-002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主题团日活动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基层团组织开展的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基本形式。通过大学生团日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了解党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目前大学生的团日活动存在学生参与的兴趣不高、主题过于理想化等问题。如何指导团员干部科学合理地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我院各系的学生代表,了解情况。调查表明,多数学生对于团日活动有较高的期待,他们期待在团日活动中增进对同学的了解,加深彼此的沟通。部分学生干部认为目前的团日活动使他们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
在问及团日活动存在哪些问题时,许多同学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团日活动重“以理服人”,轻“以情感人”。有些团日活动内容过于理论化,同学的兴趣不高。学生普遍反映,团日活动的主题过高于生活实际,理论性太强,同学收获不大。二是团日活动开展的活动较为盲目,缺乏计划性。大多数团日活动内容的选择范围分散,缺乏系统性。三是文体活动较多,缺乏思想性。有些文体活动的形式能够一定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学生表示兴奋之后思想上的收获较少。四是团日活动的目标设定较少考虑个体差异。目前的大学生比较强调个性,对于一般的说教难以接受,甚至有本能的抵触情绪。五是大多数团日活动,都是少数的班干部参与组织,其他同学的参与热情较低。
三、讨论
高校的班集体是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基本单位。团队既可能助人,成长又可能妨碍个人成长。班集体温暖、健康、支持的氛围能使其成员彼此信任、彼此激发、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反之冲突、消极的班级氛围,其成员较容易产生低落、抑郁、消极的情绪,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及学习生活。团日活动对于班级体健康氛围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团日活动是引领班集体思想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团日活动是班级学生交流的重要平台。团日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健康。高校的团日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基本途径,是构建学习型班级的重要方式,是构建大学生多元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基本的团日活动的内容大概分为以下几类:一、思想道德的素养类;二、科技创新创业类;三、文化艺术于身心发展类;四、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等。这四类活动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班级学生团队心理的发展,但由于许多班级在开展活动时没有根据这几类活动的特点以及班级团队的心理现状进行合理安排和分配,班级团队的信任感及凝聚力较差,班级成员对于团日活动的认可度也较差。因此团日活动需要引进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结合几类具体的团日活动内容进行。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改善大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教育形式。它是在团体情境下,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其特色在于培养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1]实践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在加强大学生的情感交流,解决心理困扰,发挥个人潜力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国外及我国的港台地区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可用于学校、企业、医院、社区、司法等各个领域。大学生班级团体作为高校学生的基层团队组织,根据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班集体的特点,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团日活动的开展有独特的作用。
团体心理研究表明,任何团体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团队建立的初始阶段,例如班团刚刚组建的初期,这一阶段团体成员最需要的是安全感,有些成员会担心自己不被人接受而小心翼翼,有些成员会故意表现出令人不快的言行,试试团里气氛是否安全,有些团队还会出现沉默尴尬的气氛。许多班级在形成的初期,没有开展合适的团日活动,相当多的班级就长时间的处于团队初始阶段,凝聚力较低,班级成员各行其事。第二阶段是团体的过渡阶段,各个团队成员初步了解彼此之后,会产生一定的价值取向的冲突,出现较强的抗拒心理,焦虑程度和自我防卫都较强,各个成员的归属感不足。第三阶段是团队的凝聚阶段。团体经过冲突之后,进入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随着互动的增加,成员间彼此接纳,形成共识,凝聚力增强,成员获得更多满足感。班级团体基本遵循这一规律,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使班级的团队心理顺利地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及第三阶段。
我们应培养班团的干部,对班级的基本情况做详细的科学调研,了解班级成员的性格、兴趣爱好、科学评估班级团队所处的心理阶段,确定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根据不同的团队发展阶段,设计相应的团队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大学生 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吴岚(1979- ),女,吉林吉林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学生工作办公室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能力及在学生工作中应用的研究”(项目编号:1253XS421)和201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高等院校文科类学生职业能力特性及培养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EUZYTS1303,项目主持人:吴岚)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089-02
目前国内各高校已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引入大学教育中,并作为重要内容向大学生普及。很多企业也意识到员工的优秀品质单靠企业的短程培训是不够的,必须把先进的员工意识和职业化的思想融入大学教育。鉴于大学生校园学习的主要特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在工作单位、工作内容、工作职务、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外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开展起来困难较大,在从事职业所应具备的知识、价值观、心理素质、能力、内心感受等内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开展教育则较为符合实际。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部分,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能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未来就业的质量和职业发展的空间,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在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职业能力与团体心理辅导
1.职业能力。心理学认为职业能力是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和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个体心理特征。从职业发展来看也是影响一个人成就的重要因素。在职业能力分类的研究方面,蒋乃平认为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和使用等。方法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独立制订计划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2.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及起源。团体心理辅导是指“教师或辅导人员,面对多数被辅导者――学生,基于社会及团体动力学的原理,运用适当的辅助技术,以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的过程”。团体心理辅导起源于美国的职业指导运动,主要是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信息与指导。在后来发展过程中不再局限于提供信息与忠告,而要帮助当事人解决各种问题,使当事人更好地适应社会。从团体心理辅导的起源来看是与职业指导活动密切相关的。
3.团体心理辅导用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优势。如今,很多学者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国内有实证研究证明,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促进了大学生对自我概念的有效探索,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大学生的生涯目标定向能力,增强了大学生的生涯决策能力等。在发展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团体辅导有以下优势:
第一,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实践优势。职业能力培养在内容上即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在实践环节上它需要在开放的、安全的环境中去探索个人、与人沟通,进一步培养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感等。传统的教学模式――接受式教学方法是难以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的,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更易被大学生们接受。第二,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团队优势。职业能力发展有其个体差异性要求,但在指导过程中也有一些共性问题可集中进行解决,比如对个人的自我探索、沟通的技巧、责任心的培养等。用较少的力量解决大多数同学的需求,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们,同辈群体对他们的影响相对较大。团体心理辅导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同龄人交流、分享的机会,可以从团体中其他成员的经验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启发,这种自我教育的团队形式更容易产生效能。
二、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案设计
1.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第一,团体动力学理论。团体动力学是心理学家勒温建立的研究团体生活动力的学说。它是团体辅导的重要理论基石。团体具有吸引各个成员的凝聚力,它强有力地把个体动机需求与团体的目标结构连接在一起,使团体行为深深影响个体行为。第二,人际交互作用分析理论。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人们的一切交往行动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选择的结果。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更重视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第三,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自我概念是舒伯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在青春期以前就开始形成,到青春期时较为明朗,并于成人期由自我概念转化为职业生涯概念。
2.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方案设计。方案设计以从事职业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责任感培养等社会能力培养为重点。可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各有一个主题。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形式包括热身活动、情景模拟、行为训练等。活动过程强调认知与体验并重,使成员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和体验,并为参与者提供实践新行为的机会。
第一单元为情绪与压力管理团体辅导,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自我的情绪及不良情绪的危害,培养学生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活动主要开展情绪收集箱、积极自我暗示法实践等。第二单元为责任心培养与人际沟通团体辅导,使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培养学生团队责任心及沟通技巧。活动主要开展报数比赛、撕纸活动等。第三单元为团队建设团体辅导,使学生形成互助合作的意识,培养团队观念。活动主要开展几手几脚、海上遇险情境活动等。第四单元为创意金头脑团体辅导,协助学生学习一种激发创意思考的方法,认识创新思考的重要性。活动主要开展分组搭纸塔、圆球活动等。
3.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检验。在团体辅导开始前与结束后分别让成员填写《团体成员自我评估表》,比较团体辅导前后的成员的成长变化,同时在团体结束后也可让成员填写《团体满意度评估表》,以了解其对团体辅导的整体满意度。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也要进行跟进访谈,检验团体辅导的持久性。
三、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团体心理辅导开展的建议
1.强调以人的成长发展为中心。团体心理辅导是以人的成长发展为中心,强调团体动力、团体活动中人际关系与互动对人的影响,所以团体心理辅导对象是有共同目标和凝聚力的有序组织。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要尽快培养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通过交往认识他人和自我,促成相互理解和认同,使他们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实践中。如果在团体中学生能有所改变,这种改变会延伸到团体之外的现实生活中,促使大学生逐步实现心理社会化。
2.注重自我教育。团体心理辅导是助人自助的过程,属于教育活动性质,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者要重视自我教育的教育形式,以人的发展观为理念,引导协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体验、自我实践,努力让成员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渐减少对指导者的依赖,引导他们模仿团体情境解决成长中面临的问题,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供支持。
3.给学生创造职业环境。职业能力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在校期间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的内容在理论上要使学生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构成及职业化的要求,明确工作单位的用人标准及人才素质要求;在行为训练环节设计上可模拟工作情境,为实现学生进入工作即进入职业角色的目标提供一定的实践条件。
4.注重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辅导。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职业能力培养中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辅导系统。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设计可以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辅导目标,选取学生的发展的共性问题为主题,有计划、分层次地安排辅导内容,更好地加强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际效果。
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不仅要使学生具备未来职业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体系,还要在完善大学生人格、提高大学生团队意识,促进大学生责任心培养等方面加强教育,团体心理辅导模式为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贾晓波,陈世平.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2]左占伟,冯超.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训练概念的区分[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3).
[3]张菊红,杨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干预研究[J].教育探索,2011(4).
[4]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蒋乃平.对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1(4).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宿舍人际关系;方案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2
宿舍对于大学生是第二个“家”,宿舍同学之间的心理交往状况,决定了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出现宿舍人际关系困扰问题的大学生,常常出现压抑、敏感、焦虑、自我防卫等心理问题,而宿舍关系融洽的大学生,更注重学习和成就、乐于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心态较为乐观。[1]大学生心理咨询实践也表明,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咨询率不断上升,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重点问题。近年来研究结果均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设计方案研究内容较为缺乏,多注重团体干预效果,对团体干预过程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高校宿舍为基本单位,以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为目标,设计一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性方案,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的依据
一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冲突的突发期。大学生人际关系冲突往往是生活琐事引起的小矛盾,小矛盾没有及时化解,往往造成后期冲突的突发性。心理咨询案例证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冲突主要集中在军训后期和毕业前期。大学新生军训后是宿舍人际关系突发期,宿舍成员间相互了解不深,容易产生偏见,由于个性不同开始形成小团体,小团体成员之间交往密切,与宿舍其他成员的交往较少,甚至开始排斥其他宿舍成员,加剧了宿舍人际关系冲突。[2]毕业前期也是宿舍人际关系冲突的突发期,就业压力造成宿舍成员情绪焦虑,长期积压的人际关系困扰容易爆发,造成宿舍人际关系紧张。针对这种人际关系的突发期,每年度可组织两次宿舍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分别于10月份“新生适应活动月”和5月份“5.25心理健康活动月”中开展。
二是,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多样性。每个年级的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呈现出不同特点,大一新生主要是生活习惯的磨合,大二学生主要是人际竞争的冲突,大三学生主要是因为价值观不同引起的冲突,大四学生主要是人际关系冲突积压而造成的综合问题。不同性别的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也不同,女生多为生活琐事产生人际关系困扰,男生多为人格差异引起的事件而产生人际冲突,女生宿舍人际关系冲突隐蔽性和潜伏期较长,男生宿舍人际关系冲突直接性和爆发性较强。家庭贫困生、患有生理疾病的学生、非正常家庭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对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较低,对待人际关系问题敏感多疑,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较弱。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群体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制定的团体辅导方案也有所不同。
三是,大学生宿舍人际关冲突系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生活习惯不同和性格不合是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贫富差距的加大,消费观是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贫困生由于经济困难,要靠打工、勤工俭学来维持学习和生活,生活节俭。而家庭富裕的学生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较高,往往形成高消费观,这容易引起贫困生在宿舍里感到自卑,自尊心受到伤害,因而产生人际关系冲突。宿舍同学之间存在着诸多人际竞争问题,如:竞选班干、系干、申请入党、奖学金、助学金、申请勤工助学岗位、保送研究生名额、考试竞争等,人际竞争问题加剧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矛盾冲突。针对宿舍人际关系冲突影响因素的不同,在方案设计前期做好充分的调查,在实施过程中也要仔细观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实效性。
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团体心理辅导以拓展训练、热身游戏、心理剧、绘画、脑力激荡、电影疗法、叙事疗法、分享体验等活动为主,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增强成员的内在的经验感悟,以改变自我认知偏差和外在行为,释放心理焦虑和压力,促进团体协作。本方案根据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突发期,在军训以后和毕业前期,分别以“相亲相爱一家人”和“舍不得别离”为主题开展活动。通过海报宣传,以宿舍为单位自愿报名,心理委员推荐,辅导员推荐三种方式参加。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困扰,帮助宿舍成员探索人际关系的现状,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和解决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纠正自身认知偏差,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该团体活动共进行4次,每周1次,每次团体活动时间为90分钟,具体时间为每周四下午4:00―5:30。活动场地为学院体育场,根据招募情况选择5到10个宿舍,团体领导者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教师和心理学专业的教师担任,根据方案设计内容培训辅导员和心理协会成员担任团体的观察员和组织协调员。
三、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加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前期调查和后期评估。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前期,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可采用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评法来调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来确定团体心理活动的主题。针对活动效果的评估,可采用书面和口头的心得体会,团体成员自评表,心理测评等方法进行评估,及时从辅导活动中取得经验。
第二,加强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针对性。针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冲突的突发期,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群体不同,影响因素不同,设计不同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大学生宿舍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同,针对个人习惯问题,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针对品格问题,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针对不同性格问题,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针对价值观不同,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针对人际竞争问题,加强学校管理的公平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可以融合不同的教育内容,才能增加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多方位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第三,加强团体辅导活动过程中的精神对话。团体辅导活动对团体领导者的要求较高,团体领导者的人格、专业训练、技术方法、伦理道德等方面都需要具有严格的资质。通过精神对话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分享,在分享中反思,在反思中构建,避免团体辅导活动流于形式,异化为各种游戏活动。高质量的精神对话是建立和谐关怀的气氛的必要条件,各个单元活动的开展和深入,都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精神对话,而不是机械性按照预定计划和步骤来实施的训练活动。[3]
第四,加强学生在辅导活动后的反思和调试。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活动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高校教育者还要从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多从自身存在的问题入手,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对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反思能力,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积极和同学沟通交流,对别人多理解和包容,多欣赏别人的优点,真诚的对待他人。
参考文献:
[1]金盛华.今中国人人际关系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社会心理医学研究[J].心理学探新,1999(03):47-52.
[2]李会,曹立中.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18(01):31.
[3]裴利华.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08):528.
关键词:大学生 情绪调节 团体辅导
随着大学生恋爱现象的低龄化和普遍性,恋爱问题已成为许多大学生困扰之一,有的大学生因为恋爱问题而陷入痛苦之中,因而荒废学业,个别学生甚至采取极端方式结束生命。本研究整合恋爱关系的相关理论,结合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设计团体辅导方案,以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两性关系,提高其异往能力,提高恋爱信心以及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
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恋爱心理学理论、罗杰斯人际关系理论和坎布贝尔爱情发展阶段理论设计,从认知、发生、发展到结束的心理发展过程,设计出两性关系团体辅导方案,依次包括“知己知彼”、“爱的艺术”、“相处之道”、和“爱的成长”组成的大学生两性关系团体辅导方案。
一、恋爱关系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一)方案实施的设计
1.对象:通过招募和面谈,31人参加系统的培训,其中男生16人,女生15人,城镇学生16人,农村学生15人,独生子女18人,非独生子女13人,曾经谈过恋爱19人,未恋爱过12人。
2.方法:本次辅导进行4个单元(每周1单元)的团体辅导,每次辅导按照“热身―活动―反思―分享―总结”的程序进行,15-20小时。为评估辅导的效果,本辅导设计还包括对参与者的前后测。
3.工具
(1)自编团体辅导手册。昆明理工大学心理健康中心的教师与云南师范大学心理系部分研究生组成研究小组,设计了以调节两性关系为主的系列团体辅导方案,共4次方案。建立了“玫瑰之旅――爱的正能量”工作坊。
(2)自编团体辅导活动评估表。由研究小组讨论共同设计和编制了对团体辅导活动的效果评估表,包括客观评分部分和主观评价部分。问题主要涉及对该次团体辅导的满意程度,自己的参与程度,在辅导中的收获,关注点,自己的发展等方面。评估在每次团体辅导后进行。
(3)亲密关系体验调查问卷(ECR);Fraley等编制了包含焦虑(担心自己被拒绝和被抛弃-自我模型)和回避(不喜欢与他人亲密,不喜欢依赖他人-他人模型)两个分量表的ECR-R。问卷采用7级评分,取项目的平均分。
(4)程序:量表采用统一的指导语,采取记名前后两次团体测试,每次完成时间大约30分种。所得数据由SPSS18.0进行处理。
二、恋爱关系团体辅导效果
1、被试前测总体情况
在进行团体辅导之前对所有被试进行了前测,使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QR》对被试的情绪状态进行测量,下表是被试在EQR量表各因子上的得分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到,被试的前后测得分,不仅在总分上达到了显著的差异水平,在各分量表上也得到了较为显著的差异性水平。这说明被试在参与团体辅导之前和之后两性关系的认识有了较大的变化,在两性关系的消极方面如惧怕维度和冷淡维度上被试的分数都有所降低,可以初步推测本研究的团体辅导对被试的情绪调节是有效的。
三、讨论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中可以得到较为直观的结果,被试在参与团体辅导之前的两性关系认识是各有不同的,并且生源地不同,性别不同都存在着不同因子的差异。而被试在团体辅导结束后,两性关系的认识与参与之前明显有所改善,差异也都达到了比较显著的水平。本研究结果证明以两性关系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对调节大学生的亲密关系是有效的。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来调节大学生对两性关系的认识,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 情绪管理 团体辅导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他们的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大起大落,摇摆不定,跌宕起伏,时而激动时而平静,时而积极时而消极。学习成绩的优劣、同学关系的好坏、恋爱的成败等等,都会引起大学生情绪的波动。他们的喜怒哀乐常形于色,处在心理发展由未成熟走向成熟的大学生,经常被自卑、过度焦虑、抑郁、易怒、恐惧、嫉妒和冷漠的情绪困扰。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的“情绪管理工作坊”在调查中发现,在18个备选项目中,420位参加调查的同学最感兴趣而又最觉无力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1]。有研究发现,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2]。因此,大学生特别需要情绪管理。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运用团体动力学、精神分析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作指导,将有同质性问题的学生组织起来,在具有专业辅导经验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心理辅导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情绪的类别,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对自身发展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影响,掌握发现快乐的方法,学会恰当表达愤怒的方法,学会运用理性情绪疗法来调节情绪,并将学到的新知识新经验应用到自己日常生活中,在日常交往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3]。这对于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合理、科学的情绪应对方式,增强自身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通过在校园中张贴海报,采取自愿原则招募符合相关要求的大学生。并根据问卷调查和面谈,从中筛选出遵守团体约定,愿意交流情况的10名学生。结合他们的情绪管理特征进行干预。
(二)方法。
1.SCL-90 症状自评量表。由Derogatis,L.R于1975年编制,王征宇等1984 年修订,共计9个因子,为9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症状从没有到严重,依次为1、2、3、4、5。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分数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该问卷是标准化的症状自评量表,能较好地反应大概一周来病情变化和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真实性,问卷是标准化的症状自评量表,能较好地反应大概一周来病情变化和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真实性。
2.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采用王飞飞编制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4]。问卷包括5个主因素: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采用五级评分标准,其中19道为反向记分。总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为0.8276,各因素的同质性信度在0.5957~0.7829之间,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6683,各因素的分半信信度在0.5145~0.7522之间,说明本研究所构建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和维度模型是比较稳定和可靠的。量表总分为5个维度的题项分数之和,即38个项目的题项分数之和,分数越高情绪管理能力越好。
3.反馈及自我评价量表评估。每次活动后团体成员填写本次活动的《团体单元回馈表》,活动结束后填写自编的《团体活动成员反馈表》,该问卷主要收集团体成员对团体目标达成、团体凝聚力、团体的满意程度,以及团体成员对情绪管理的改善状况等各方面的评价。并对本次团体心理辅导进行个人总结,以了解团体成员对本次辅导活动的看法和感受。
(三)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由5次活动组成,每次活动时间为1小时,每周活动1次,采用游戏、讨论、行为训练、心理剧等形式进行。
(四)活动方案。
第一单元,相见欢。使成员之间尽快认识,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澄清团员的期待,了解团体目标,订立团体规范,建立团体的共识和默契
第二单元,情绪明晓。进一步增进成员的了解和接纳,增加团体凝聚力和成员的归属感。使成员辨别各种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对自身发展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影响,提高情绪表达能力和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
第三单元,情绪万花筒。使成员了解不良情绪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害处,识别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掌握发现快乐的方法,学会恰当表达愤怒的方法。
第四单元,情绪ABC。使成员了解“想法”对情绪的影响,意识到可以通过改变“想法”来调节情绪, 树立合理的信念,改变想法,改变情绪,进一步探讨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会运用理性情绪疗法来调节情绪,将学习到的新知识新经验应用到自己生活实践中,在日常交往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第五单元,珍重再见。引导成员回顾整个团体历程,检视自我的成长,分享收获,处理离别情绪,给予彼此祝福。使成员能够彼此保持联系。希望给团体成员留下美好的印象,圆满的结束团体。
(五)数据统计分析。
辅导前后测所有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7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结果
(一)症状自评量表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四个因子上,团体辅导前后测具有显著差异,经过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后,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四个因子上有显著提高,说明团体辅导的效果显著。
表1:症状自评量表数据分析结果(M±SD)
注:*表示p
(二)团体辅导前后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因子及总分上都具有显著的差异。经过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后,学生在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积极补救能力有显著显著提高,说明团体辅导的效果显著。
表二: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 均值比较(M±SD)
注:*表示p
(三)团体辅导后成员自我评估。
每次团体活动结束后,都请成员填写《团体单元回馈表》,以此对单元活动进行评估。由下表可以看出,团体成员对这次团体辅导活动场所、时间、内容、团体氛围、团体互动、带领方式等方面都比较满意,都给予好评,平均得分在7.9至8.9之间。
表三:团体单元回馈表
在最后一次活动结束后,请团体成员对团体效果进行评估,填写《团体活动成员回馈单》。从团体成员对活动的意见反馈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成员对团体心理训练是满意的,认为团体的目标圆满完成的占85%。在满意程度上,非常满意为73%。在效果上,认为对自己的情绪管理有帮助的占68%,认为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有明显改善的有72%.其它如团体的凝聚力、团体成员对自我和对他人的了解程度,对团体的喜欢程度都达到80%以上,说明情绪管理团体对改善成员的情绪状况是有效的,团体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从成员在团体辅导后自我评估看,团体成员加深了对自我和对他人的情绪的了解,大部分团体成员认为自己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处理情绪方面明显改变。认为自己在团体辅导后能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情绪管理中。
三、讨论
(一)团体辅导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学生后测与前测的总分和平均分比较显示,辅导后学生的总分和各项得分均低于前测的分数。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四个因子自评分量表上前后得分呈现显著差异(p
1.团体心理辅导感染力强,提高了辅导成效。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个体来说,存在多个影响源,除了团体领导者,也包括其他的成员。在团体情景中,组员在宽松的启发式的环境中通过讨论和交流,产生多种价值观、人生观的冲击和交织,促使个体在参与中观察、学习他人的情感反应及对待事物的看法,同时还可以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角度分析和方法。这样,可以做到彼此启发、相互反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源。
2.促进自我认识,提高自信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都会被负面的情绪困扰,长期的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懂得表达,最终导致伤人伤己。团体心理辅导注重建立一种良好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产生一种安全、温暖、被接纳的感觉。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通过团体活动,观察到他人在相同情况下如何自处,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可以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另外,团体心理辅导提供相互的交流,成员常会发现其他人也有与自己一样的困扰,这会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也会改变自己的自我评价,从而提高自信心。
3.提供了宣泄情绪的机会,使成员认识到有些负面的情绪是可以调整的,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合理的宣泄。团体心理辅导能把过去的社会生活情景再现,借着不拘形式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为参加者提供改变自己的机会,促使成员去深入探讨怎么管理自己的情绪,从多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总结出实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也可以促使成员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形成对他人的理解。一些情绪自然而然的就管理好了。同时,还可以借由“心情释放”这样的活动把埋藏心底的感受,平时压抑的不满或不敢说的话说出来,坦率地表达内心的愤怒、苦闷和抑郁情绪,这样可以减轻成员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从而更能理性地分析问题。
4.通过相互作用的体验,得到多方面的反馈,使成员获得他人对于自己情绪的看法,从而有利于成员反省自己身上存在的自卑、偏激、固执、嫉妒、怀疑等不良品质,并使成员有意识的去学习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
5.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内容合理,能让学生真正投入活动当中。在团体心理辅导之前,首先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征和常见的情绪困扰,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结合成员所做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结果,分析了成员的情绪管理特征和常见的情绪困扰,为后来的团体辅导认清了辅导的侧重点所在。团体辅导的活动内容设计针对性强,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除此之外,每个单元活动都严格按照团体心理辅导的标准模式分为热身阶段、运行阶段、结束阶段。每次活动后都要完成对本次活动的总结,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及时总结学习到的技巧和个人问题所在,使辅导达到最佳效果。
四、结论
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干预是有短期效果的。在大学生中进一步广泛尝试情绪管理的团体辅导,对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学红.浅议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学术论坛,2007,(36):152—53.
[2]安静.ABC理论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启发—基于一项调查的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08,(4):103-106.
[3]张改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与实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4):288-290.
[4]王飞飞.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5]杜继淑,王飞飞,冯维.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9):75-80.
[6]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l996:l2.
[7]尚云,李辉,高俊.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5):369-371.
[8]刘海燕,郭德俊.近十年来情绪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4, 27(3): 684-686.
[9]吴娟,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实证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2研究假设: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能有效的提升大学新生班级凝聚力水平。
3研究方法
3.1 被试:通过自编的《大学生班级凝聚力调查问卷》筛选出被试。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会计学专业3班和7班(通过访谈和测试发现凝聚力水平相当),选取3班为实验班,7班对照班,各33人,总共66人。
3.2 工具:《大学生班级凝聚力调查问卷》、大学新生班级凝聚力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3.3 实验设计:
(1)自变量:实验组的班级接受大学新生班级凝聚力团体辅导,对照组不做任何试验处理,在自然环境下任其发展。
(2)因变量:大学新生班级凝聚力分数变化。
(3)控制变量:通过大学生班级凝聚力的问卷来选取班级,保证试验同质性。
3.4 数据处理: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研究程序:共计8次,每次45分钟,每周两次,分别是周二和周四。在团体心理辅导室对实验组班级进行团体辅导活动,一名老师和一名助手,老师拥有丰富团体的辅导经验。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前测上的班级凝聚力差异
通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前测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两个班学生班级凝聚力的均分差异都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具体如表4.1:
*p
以上数据表明,两个班在班级凝聚力得分上差异不显著,本研究可随机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但因1班凝聚力分数(3.91±.505)低于2班凝聚力分数(3.92±.564),所以本研究将1班确定为实验班,将2班确定为对照班。
4.2 对照班前后测的凝聚力差异
通过对对照班前后测的凝聚力得分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对照班除关系认同维度外,其他各项的均分都有所提高,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p
由以上数据可知:对照班前后测数据有所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在没有进行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情况下,其班级凝聚力得分仍有一些提高,,究其可能的原因是班级学生自然的学习和不断成长。在世界观维度上得分不增反减,有可能是成员近期学业压力大、同学间发生冲突较多、班级互动较少,班级荣誉感降低所致。
4.3 实验班前后测的凝聚力差异
在对实验班学生进行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数据显示,实验班学生后测的各项均分都高于前测的各项均分,且除目标认同维度外,都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具体如表4.3:
*p
从上表可知:实验班前后测差异显著,各维度p值分别为0.005、0.027、0.013、0.003、0.000,说明该班的班级凝聚力各维度分数都有提高,证明了假设1:实验班在参加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之后,其班级凝聚力获得了提升。
4.4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班级凝聚力后测差异分析
通过对两个班后测的班级凝聚力得分进行差异分析,发现实验班后测得分都比对照班后测高,除班级目标维度外,其他差异显著,具体如下表4.4:
*p
在进一步对实验班前后测的增量与对照班前后测的增量进行差异检验时,发现实验班前后测增量比对照班大,具体如下表4.3.4-1:
*p
从上可知,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后测的增量前者更大,各维度增量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实验班团体心理辅导培训后在各维度上变化明显。
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班的班级凝聚力显著高于对照班,证明了假设: 班级凝聚力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班级凝聚力水平。
5.5 效果评估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领导者看到了学生的变化:从开始的安静,只关注自己与领导者,领导者说什么,他们做什么;到辅导活动中,学生逐渐开放自我、接纳他人,与他人合作;再到活动结束时,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进行体验分享、总结,对自己、他人和集体都有了新的认识。在辅导活动结束后,实验班的学生根据自己在辅导前后的实际情况与主观感受,进行了辅导效果评价。通过整理、分析发现:同学们普遍感受到集体的友善、关怀,对他人更加信任、愿意与他人合作,更加了解自己和认识他人,认为个人与团体关系得到了改善,喜欢团体心理辅导。可见,接受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之后的学生个人与团体都有所改变,可以说,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对个人、对集体的作用都是很大的。
[关键词]团体辅导创新思维实证研究
[基金项目]:川外南方翻译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编号YB1115。
1 引言
创新思维是指在人的创新过程中,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形式。与一般的思维相比,它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创新性、灵活性,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性思维的巧妙结合,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以往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足,缺乏创新的独立意识和精神[1]。也有很多专家学者探讨了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2],提出了通过积极引导、支持和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大赛,建立大学实验室、校外实验基地、社会大课堂等方式,这些培养模式鼓励了大学生的实践行为,通过第二课堂的方式进行锻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有研究发现[3],由于学校课程设置存在知识信息量小,体系单薄,内容陈旧、重复,教师传授的内容完全囿于选编好的教材、课本内容等问题,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领悟,限制了大学生开阔思路,影响了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发展,从而导致了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显著的下降的现象。
所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必须重视第一课堂的引导,例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革新,塑造课堂积极思考的氛围。因此本文提出了运用课堂团体辅导方式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模式。团体辅导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技术,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团体辅导显著优点是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而且团体辅导效果容易巩固。团体辅导的独特之处和肯定的效果,在国外以及我国的港台地区已得到广泛的发展,应用于学校、企业、医院、社区、司法等各个领域。近年来团体辅导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管理培训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4-5]。
2 方法
2.1 被试
某高校三年级本科生50名,其中男生15名,女生35名,按照既定教学班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
2.2 工具
使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该量表通过测验个人的一些性格特点包括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来测量个人的创造性倾向。量表采用三级评分,分数从50-150分,分数越高,说明创造力水平越高。
2.3 程序
根据创新思维能力内涵,我们主要针对了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两个方面设计了团体辅导活动。逆向思维活动内容有反向介绍、缺点逆用、租房子、巧摆玻璃瓶;发散思维活动内容有词语联想、奇特的百货商场、铅笔的妙用、画龙点睛。
在活动实施前,以团体施测的方式对两组被试进行前测;然后对照组学生按照常规方式上课,实验组学生在每节课开始前进行一个团体辅导活动,共持续8周,在活动结束后对两组被试实施后测。
2.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比较
采用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前测方差分析
*p<0.05
说明在95%的置信区间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方差齐性,两组被试在创新思维能力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
3.2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比较
采用配对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前后测的数据,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后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p<0.05,**p<0.01
说明对照组被试在挑战性方面产生变化之外,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等方面前后没有显著变化;实验组被试在团体辅导活动后,好奇性和想象力增强,而且与活动前创新能力差异非常显著;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活动实施后也有显著差异,而且实验组被试在好奇性和挑战性方面优于对照组被试,因此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能够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4 讨论
4.1团体辅导活动效用探讨
团体辅导活动以团体为单位,将背景、人格、经验各异的人组合在一起,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成员可以有多角度观察、分析他人反应的机会,可以通过榜样作用和模仿学习,让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经验;而且团体辅导的特点和氛围使参与者更容易体验到共性,感到有归属感,有被人接纳感,能更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团体活动能运用集体的力量,促进团体成员行为的最大改变。
在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例如发散思维的活动训练中,一位成员崭新的视角就为所有团体成员打开了一条崭新的思维途径,借由相互间的交流碰撞,成员间的鼓励欣赏使得思维火花越燃越烈。
4.2 改变与未改变的探讨
首先对照组成员在前后测结果中出现了挑战性的改变,这可能与同学们对实验的了解有关,由于对照组被试并不知道实验开展的具体情况,而且也未感受到实验条件,但因为参与到实验当中本身可能对被试就有一定影响作用,而实验组被试可能因为明显感知到了实验情况,所以挑战性方面提升不足;
其次实验组成员在前后测结果中出现了好奇性和想象力的改变,这可能与团体活动内容设置有关,其中逆向思维训练中关于缺点逆用等内容能够激发被试好奇性及探究的兴趣,而发散思维训练对扩大思维广度提升想象力方面产生作用;
最后整体实验结果在显著性方面程度略高,可能与团体规模过大有一定关系,有研究发现团体太大会影响团体动力学,成员很可能对交流感到犹豫或根本没时间进行较深入交流;团体太小,则会导致成员感受到更大的参与压力,所以团体活动成员一般确定为13名左右的规模较适宜[6]。
本文通过实证的方式论证了团体辅导活动对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有效性,而且团体辅导模式具有见效快、易巩固的显著特点,较之“一对一”的辅导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它对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在今后的研究中一方面考虑增加使用其他训练模式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以观察团体辅导与其他方式的效果差别;另一方面是在团体辅导活动中增设创新思维其他方面内容的活动,以观察团体辅导对不同方面创新思维的提升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玲,加强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高等理科教育,2001,3(37):95-98.
[2]赵泽兵,申现瑛,彭平. 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09年论文集:124-128.樊富珉.我国团体咨询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20):62.
[3]张旭,李慎秀,张丽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调查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4:69-70.
[4]官锐园,樊富珉.综合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应对能力的影响.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