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学影像的专业

医学影像的专业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31 17:00: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学影像的专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医学影像的专业

第1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129-02

近年来由于高校在不断大规模地扩招,学生与教师的比例不断增加,原有的高校学生辅导员制度已经难以适应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潮流。2005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1],要求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同时要求每个班级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

一、医学影像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必要性和人员设置

(一)设立兼职班主任的必要性

我校医学影像专业在学校属于小专业,学生归属感不强,专业思想不稳,需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虽然我们成立了医学影像系,并配备一名专职教师作为影像系近三百名学生的辅导员,但此配备比例明显不足,学生和辅导员之间沟通不够,许多事情无法及时解决。

(二)兼职班主任的条件及人员设置

兼职班主任的选择是该项制度最重要的因素,获得兼职班主任资格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学术道德端正,热爱教学工作,为人师表,并能认真履行兼职班主任职责。(2)临床业务方面能力较强,并在科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与教学能力。(3)高年资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学历在硕士以上。(4)由本人申请和科室同意后,经医学影像系组织审核通过并经公示无异议后,才能成为兼职班主任。

二、医学影像专业青年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实践

医学影像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由于他们大多年纪较轻,与学生容易交流,解决问题时间及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具体实践如下。

(一)做好新生入学专业教育,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是学生新的人生起点,大学的环境、管理模式与中学差别较大,部分心智还不成熟的新生可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或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难以适应新环境。因此,如何正确帮助、引导学生度过这个关键的过渡时期,是兼职班主任以后能否顺利开展工作的关键。一般在入学第一周,兼职班主任会和该班级学生共同组织一次班会,主要结合自身经验开展心理疏导、专业思想及大学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正确了解本专业的特点、需要培养的职业能力及其就业前景等,从而树立学好本专业的信心,并使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处理好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为将来的学习和大学生活打下基础。

(二)注重班风和学风共同建设,引导正确价值观,构建和谐班级

班风是指整个班的集体精神风貌,班级学生朝夕相处,会彼此影响,有“多米诺骨牌效应”。班风的氛围好坏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显著,加强班风建设是做好兼职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在校生应该以学为主,如果一个班级学习搞好了,就能相应带动其他各方面的发展,所以重点建设学风是班风建设的主题。专业教师具有专业知识优势,可以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指导和引导[2]。兼职班主任通常以英语学习、考研辅导及专业学习为抓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观念,帮助学生制定大学的总体学习规划和每学期的具体学习计划,使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兼职班主任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专业科研项目,使学生尽早接触前沿的学科知识,引导其用专业眼光看待问题,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专业领域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因此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创新技能,有利于创新人格的培养[3]。本专业每个班级中均有5名左右少数民族学生,他们由于学习基础差,成绩不好,学习积极性不够,兼职班主任在这些活动中便采取分类指导方法,即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好上加好,对成绩中等的同学加强督促,力求进步,对成绩较差的同学采取结对互助,杜绝掉队。

(三)加强与专职辅导员沟通

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分工明确。都以学生为基本,经常沟通、优势互补,达到了1+1>2的效能,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氛围[4]。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结合学生的实际所需,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相同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比如辅导员要做好学生思想、生活服务工作,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贴心朋友,而班主任则主要通过人格熏陶、专业引导、榜样示范的层面引导学生[5]。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同学之间出现矛盾或对学校有意见诉求时,兼职班主任要积极与辅导员及学校相关机构沟通,共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兼职班主任的素质与修养,实现共同发展

兼职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巨大的示范与影响作用,新形势下价值观多元化对兼职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兼职班主任在健全自身人格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学习,从而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影响、感化和激励学生,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领路人[7]。从教师自身来讲,担任兼职班主任可帮助他们尽快完成教师的角色转变,适应搞好专业同时又能教书育人的角色转换的过程,为以后开展专业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对于学校而言,则有利于培养复合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微观协调功能,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8]。

三、医学影像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制度流于形式

兼职班主任是由青年专业教师担当,但由于附属医院专业教师的性质特殊,他们平时本职工作很忙,部分老师可能会外出进修学习,导致部分兼职班主任对于班级学生的关注度相对较小,连贯性不够,与学生联系次数较少。还有部分专业教师对兼职班主任认识度不够,积极性欠佳,对该工作没有完整的规划,得过且过,这样的心理必然使得其对班级管理的效果中大打折扣,使得执行力弱化[9],兼职班主任制度形同虚设。

这要求我们对兼职班主任要有合理的奖惩机制。一方面多途径提高兼职班主任工作的热情,比如将担任兼职班主任工作纳入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按一定比例评选。兼职班主任在晋升职务时,要充分考虑其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和业绩。在计算教学和科研成绩时也予以适当倾斜,将兼职班主任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也计算一定的比例。另一方面还要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来评估其工作成效。兼职班主任的评价指标里面既有如学生考试成绩、到课率等学生方面的指标,还要有教师开班会的次数以及和学生谈心的人数等教师方面的指标,并定期与学生座谈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合理奖惩。

(二)兼职班主任需加强培训和交流

兼职班主任非师范专业毕业,整体上缺乏从事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的经验。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组织刚担任班主任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参加培训的老师应是长期担任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丰富的学工人员,培训的内容也应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而不仅仅是纯理论上的指导。同时,还应该经常组织交换及共同学习活动,一方面兼职班主任们一起共同学习和交流经验,一方面也让他们了解自己班级和其他班级的优势和差距,使兼职班主任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表明,医学影像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创新管理模式和专职辅导员制度形成了优势互补,强化了高校对学生学业、就业、创新能力及人格完善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只要高校能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和支持,一定能使该模式充分发挥优势,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充分受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教社政[2005]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

[2]王书智,顾建平,杨春霞,等.影像专业实习生导师制带教与管理的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4):320-322.

[3]戴跃侬.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8):43-44.

第2篇

1.模块课程研究的必要性

1.1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

“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点在于以现实职业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以现实职业需要为出发点组织教学活动。因此,将现实职业中的工作任务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医学影像技术的职业模块,并按此模块组织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必然需要。

1.2.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当今系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职业的日益分化,科技发展的趋势亦高度综合,综合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人们认识到,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作出理性的“应变”,即使受教育者得到尽可能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一方面拓宽专业口径,充实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克服其局限性和片面性。高校模块课程正是适应这种趋势的一种有力尝试。可以说,在人类知识大综合的时代,课程也正在辩证综合的道路上发展,模块课程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3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人的发展,其根本标志就是人的创造性发展。一般而言,人人都具有创造潜能,但是,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是后天教育的一个最为主要的任务。职业院校的模块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模块课程改革实质是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模式的单一而提出的。它提供了考察世界的整体观念,接近现实生活,易于达成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统一。正因为高校模块课程所形成的结构性的知识体系是学科之间、学科与社会之间和学科与学习者之间的整合的产物,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体系时,有利于增强思维的独创性、整合性、变通性及流畅性,有利于思维广度、深度与灵活性的发展,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内涵符合职业技术教育对学生综合技能培养的要求。

1.4课程改革的需要

职业院校的现行课程体系是以学科划分设置的,而知识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人为地将知识分解为不同的学科,首先导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分离,而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分化直接导致了高校课程科目的增多。其次形成课程与社会要求的分离,当今社会的复杂化使得诸多社会问题都具有综合性。同时,职业转换速度的加快也要求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的综合性。最后是课程与学习者的分离。认知与情感的发展被一度冲突的教育课程割裂,人的发展走向片面化。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仅需要知识的深度,而且要求知识的综合,以适应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和转型。

1.5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需要

因为原有高职课程结构在培养学生增强人生规划能力、发展个性与形成健全人格上存在很大的矛盾,其课程结构按照知识线性结构组织,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片面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科间内容缺乏联系,无法形成一个整体,难以解决实际问题;课程几乎难以根据学生个性而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简单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使教学目标难以全面得到落实,所以职业教育呼唤模块化教学设计。

2.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研究

由于培养目标的确定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而课程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因此,改革课程首先必须从确定培养目标开始。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具有较扎实的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临床实用型的医学影像医技人员。由于该目标是医学影像人才的总体目标,比较宏观,为使其具体化,我校开展了培养目标的调研。

2.1调查方法与对象

根据总体目标,围绕专业知识、临床技能、职业相关学科知识、身心素质、政治素质、一般知识、现代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提高能力、职业道德、创新意识与能力等12个因素,设计80个子因素测验题,对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学校、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仙桃职业技术学院、北京301医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中大医院等9所院校与单位的教师、学生、临床医生、医学教育专家、病人及其家属问卷,发放调查表2256份,有效问卷2158份,有效率95.66%。经SPSS13.0软件包处理,结果见表1。

2.2结论

由表1可见,被试者对培养目标的期望,按重视程度排列,依次是: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现代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临床技能、自我提高能力、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职业心理素质、身心素质、一般知识、职业相关学科知识。

上述结果提示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是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专业知识是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的首要目标,医学教育应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促进影像技术学生掌握坚实的影像技术专业基础理论与知识。

第二,要加强影像学科间及影像学科与人文社科等课程的交叉渗透,强化人文教育、拓展实践教学,改革训练方法与内容,注重学生素质养成、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职业道德、现代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自我提高能力目标的要求。

第三,影像技能目标包括影像检查的基本技能、基本的影像操作和处置技能、诊疗结果的解释、良好的临床思维品质等,可通过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融通、早期接触病人、强化实践训练等得以实现。

第四,医学课程设置在体现主要目标的同时,应照顾到一般目标,如一般知识、职业相关学科知识等,这些目标可通过开设选修课来实现。

第五,任何课程改革都必须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原则。医学影像技术课程改革也不例外。既要考虑课程设置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要考虑使学生通过影像教育获得基本的临床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品质。

第3篇

【关键词】非文学翻译;翻译教学

随着经济建设与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增大。然而在此背景下,英语专业却由昔日的金牌专业演变为进入的黄牌专业。总体上看,很多理工类院校都是在宏观层面对培养方式进行了探索,如通过复合英语专业与其他专业,或通过双学位培养,或通过给英语专业学生增开理工科选修课等方式来培养复合人才。而从微观上来看,结合学校自身定位对英语专业传统各课程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一定的改革的研究仍不够深入,

传统的翻译教材大多侧重文学文体的翻译,而非文学翻译即应用型文体翻译所占比例很小,但是在实际翻译活动中,只有少量内容是文学翻译,而且学生毕业之后翻译的大部分材料是实用文体材料。

非文学翻译,也被称为应用或实用翻译,包括文学及纯理论文本以外的人们日常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类文字,涉及对外宣传、社会生活、生产领域等的方方面面。随着对外经济合作交流的不断发展,对英语应用翻译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英语专业如何冲破边缘化的趋势,结合学校自身定位对英语专业传统各课程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一定的改革,培养出大量合格的英语应用翻译人才成为英语翻译教学,乃至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加大非文学翻译教学的力度,可以改变英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应用能力差的现状,以此推动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比如 “外宣翻译”课程教学,主要加强学生在政治文献,政府报告,领导讲话,旅游景点,中式菜单,广告及公示语应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能力提高,以及注重学生译德的教育问题。再如,“新闻翻译”教学,让学生通过了解英语新闻与汉语新闻的不同写作体例,分析英汉新闻翻译和汉英新闻编译的不同侧重点,掌握对于新闻导语、新闻标题及主体的翻译和编译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对翻译的忠实性进行重新解读,理解不同意识形态对于新闻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编译的原则。通过这两门课,学生对于基本的翻译理论有了新的解读,不再拘泥于所谓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反而可以站在较高的视角宏观地查看整个翻译过程和翻译的影响因子。

通过普通翻译课程,讲授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 使学生基本上掌握一般的翻译原则、方法和技巧,并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有一定的比较和心得。在此基础上, 开设应用翻译课程,讲授各种不同应用问题的翻译。教师可根据实际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兴趣,讲授各种非文学的翻译文体时注意详略得当。如对于外宣翻译,商务翻译、科技翻译、广告翻译、新闻翻译和旅游翻译等这些学生毕业后涉足的可能性较大的应用文体翻译,可以结合相关专业课如商务英语、国际贸易课程、机电英语、新闻报刊选读、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双管齐下,同时利用每学期的实训课程尽量多安排些相关的翻译实践活动。而对于法律翻译、政论翻译等学生涉足可能较少的应用文体则可以概要介绍该文体的文体特征以及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同时可以安排适当的当的时间讲授部分文学翻译的理论及翻译策略,这样既让学生对非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的不同文体特征及翻译理论、翻译策略有所比较,有所了解,也弥补了只讲授非文学翻译而导致学生对文学翻译不屑一顾的误区。这样,对翻译真正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利用大四最后一年的时间思考自己考研的方向和今后的发展领域,准备踏入工作岗位的同学则可以利用非文学翻译课上学到的各种不同实用文体的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非文学类翻译课程的授课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寻找合适的非文学翻译教材,这是有效进行非文学翻译教学、培养合格应用翻译人才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市场上翻译教材种类繁多,然而以不同类别的语料为素材的应用文体翻译教程并不多见。国内缺乏综合性的非文学翻译教材,为开设非文学翻译课程增加了难度;而已经开设了非文学翻译课程的教师,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找资料、编教案 。因此,非文学翻译教材的建设势在必行。

问题之二,学生缺乏应用翻译实践可能是英语专业非文学翻译教学环节中的“致命伤”。翻译水平的提高一定是以大量的翻译实践为基础的,非文学文体的各种文体风格大相径庭,譬如广告翻译与说明书翻译,由此而衍生的不同翻译策略也是颇为迥异,广告翻译采用的交际翻译法语说明书翻译采用的语义翻译法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如果缺乏大量的应用翻译实践经验,就很难把握各种不同文体的特征,从而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除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外,学生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进行过其他的应用翻译实践活动。而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教师所布置的随堂作业和课后练习量一般也不会很大,所涵盖的面也不会很广,这就造成了学生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际翻译操作脱节的局面。故可以考虑将一定字数的应用翻译练习与该课程学期期末总评分数相关联的方式,提高学生完成应用翻译练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敷衍了事。但是,仅仅如此还是治标不治本。要解决翻译实践少这个问题,根本还在学生自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方设法多参加应用翻译实践活动,如各种会展翻译、经贸翻译等,参与各类横向课题的翻译项目。处理解决翻译“量”上的问题之外,翻译的“质”也是至关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利用平行文本来解决一些难点的翻译,通过小组讨论切磋的过程来共同提高。当然,学生也可以再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从事一些有偿翻译活动,提高应用翻译实践的技能和从事应用翻译的积极性。

当今社会中,应用翻译人才是全球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应立足于学校定位,紧密贴近行业发展的需求,大力推进非文学翻译的力度,重视学生应用翻译能力的培养,努力改变传统意义上理工科院校中英语专业边缘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陈浪,柴明颖.多元化:翻译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以英国高校的翻译教学为例[J].外语界,2008,(2).

[2]方梦之,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郭建中.翻译导读:实用文体翻译[J].中国翻译,2005,(6).

[5]韩子满.应用翻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5,(4).

[6]何其莘.翻译和外语教学[J].中国翻译,2007,(4).

[7]黄皓,邓月萍,李和庆,王珍珍.新编英语笔译教程――对比 技巧 工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第4篇

社会是个大集体,社会环境,是我们不可逾越的范围圈。社会上的各种事情与我们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人总是生长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他的活动不能不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当然社会对人的影响是复杂的,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如何利用社会的积极影响,增加职业院校中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也是作为职业教育者不断思索的问题。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讲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大的生长环境,孟母用行动为我们证明了生活环境对孩子生长的重要性。对于职业院校中学习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想激发他们对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社会环境可以说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畜牧兽医专业历年来都属于“冷门”专业,学生刚进入校门学习时,并不太了解这个专业,对于这个专业的认识是懵懂的,因此,进入校园的新同学,需要有人指点,此时的“学前”教育就变得必要。通过这个途径,让他们了解这个专业的发展前途及今后毕业的就业方向,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更有方向感。同时也告诉他们在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将要面临什么样的困难,该如何应对,激发他们挑战的欲望。邀请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成功人士,甚至可以是他们师兄师姐们,通过他们讲述成功的经验和奋斗的经历,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其实离他们并不遥远,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对畜牧兽医专业的认可度,及畜牧兽医这个行业对社会的影响力,树立他们学习的原动力,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在人的生长过程中家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环境,但却无法选择自己生长的家庭。家庭是学生的主要休息场所。除了学校,是学生的另一个常驻之地,这是被大家充分认可的事实。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从小就有的,并且影响巨大,许多孩子的性格与品德都是家庭教育所创造出来的。在家庭因素中,主要由家庭气氛、教养方式、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结构等构成。他们的共同作用也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心情与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虽然学生进入校园后过上了独立的集体生活,从表面上看,似乎脱离了家庭,但实质上,他从今而后的所有活动均成为家庭教育的成果反应。畜牧兽医专业隶属于大农业的范畴,相应的学费要比其他专业略低,这也成为很多想为家里减轻负担的孩子的选择,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家庭中有在这个行业取得一定成绩的人,受他们的影响而选择的这个专业,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家里听说这个专业不错或者说自己身边有干这个专业的看着不错就来了,学生本人对一切一无所知,但无论怎样,结果都一样,他们都深深受到了家庭的影响而对专业作出了选择。当然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优秀的做人品德。他们的学习态度也比较端正,目的性强,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地接受刺激,寻找学习的兴趣,以实现必须学到想要学到喜欢学的转变。从而积累潜能,在找到合适的机会时变转化为真正的工作力。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也是学生能够充分信任的老师,当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想到的第一个人往往是他们,大多数学生都会毫无保留地将一切倾诉给家人,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于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家长如果能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相信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三、教学因素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还有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何延续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成为职业院校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它不仅是教师自身行为的准则,也是作用于学生的重要教育手段。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除了在师德方面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外,在专业方面,还要有扎实的文化修养,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教育方面,也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能不断反省自己,不断总结和积累新的经验,为此,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都必须以自己优美的语言、文雅的行动、朴实的生活、整洁的衣着,尤其是进步的思想、正派的作风,给学生具体、真切、生动的感染,切实做好表率作用。针对于职业院校,这里的学生存在学习底子差,学习理解力不强的特点,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仅投入热情是不够的,关键是想办法,如何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抽象的问题让他们能直观地、带着兴趣理解,对教师也是一个考验。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黑板与实验室结合,黑板与现代信息手段相结合,综合运用示范、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等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实现从传统意义的教学到学教的转变,让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整个的教学过程,享受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成果。增强他们对于专业课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中乐于接受,达到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教材因素

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另一重要途径,好的教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意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强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知识的讲述方式上,更能注意贯穿启发式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针对于职业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不强,对文字的理解力不高,很多学生看着厚厚的一本书上密密麻麻的字,首先就起了惧怕的心理,也不知道如何入手,这样从很大程度上打消了他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教材变得引人入胜,让他们像看“小说”一样上瘾就变得很重要了。我们知道职业院校的学生对图片的关注力很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相对于听和看他们更愿意去做和用,所以作为职业院校的教材应更多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应用结合,将文字与图片影像相结合,将教科书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力放到最大,将教材的内容变得更容易理解更实用就很关键了。教材是无声教师,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接触最多的另一个面。因此,选择好的教材,实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另一重要因素。这里对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简单论述,其实影响学习质量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毋庸置疑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他能更快速地领略到学习的内涵,也能更快地将其与实践的内容相结合,享受学习成功而带来的喜悦。当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能更容易调动和激发。学习态度对学习兴趣的提高也存在着影响,尤其对于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面对这个专业的枯燥与乏味,随时可能将他们刚刚建立的兴趣减下去,态度决定着他能否将他们兴趣延续下去。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是天生的。因此在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应该针对于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各个方面内容,不断地改变方式方法,以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不断地改进教与学的过程,为他们提供更易于他们学习的教材。相信只要愿意长期刻苦钻研,不断地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不断地取得学习上的成果,渐渐地学生对某些学科的厌烦就会转化为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会更加专注,更加自觉,使艰苦的学习过程成为愉快的事情。

五、结语

第5篇

思想教育医学专科生就业形式影响随着高职医科院校事业的快速的发展,医科院校逐渐扩大了其教学的规模,导致学生的数量随之不断的增加,由于就业导向的不明确和择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医学专科生就业难的问题发生。所以,讨论医学专科生就业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学生准确地了解到相关的就业知识,从而对学生就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将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工作结合在一起,可充分发挥出思想教育工作在就业中的积极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一、医学专科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教学缺失

医学专科院校主要的是培养专业的医务人员,大部分的学生通常情况下就会选择医学专业的临床方面的工作,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很高,医学科中专业性的技术人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缺乏的,这样就会造成其医学专科生对相关的就业思想教育工作的紧迫性不强现象的发生,主要的表现在医科院校学生自身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甚至相关的学校的领导以及院系的教师也不注重学生就业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这样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2.诚信匮乏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面临当前就业难的情况,有部分的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诚信缺失的问题,如简历造假、伪造证书等,这样缺乏诚信不仅影响到自身就业的问题,同时还影响着其他人在招聘者心中的形象,从而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就业。学生在就业时候诚信的缺失,将会严重的扰乱毕业生就业的市场秩序,同时还会损害学校的声誉,这样不仅给自身就业带来了影响,同时还会对学校其他学生就业造成影响。

3.心理脆弱

当前,部分毕业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比较弱的,在面临被用人企业拒绝录用的情况下,很多的毕业学生就会遭受心理上的打击,会经常的抱怨,更有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就业的选择。学生在就业遭到打击之后,其自身的自我调控能力缺乏就会导致出现焦虑、怯懦、自卑以及紧张等负面的心理因素,所以,应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针对其自身的缺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思想教育对医学专科生就业的影响

1.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时候,要以人为本,在实施的时候对于学生就业思想教育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切身利益以及其归宿点上出发,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紧密的开展就业思想教育工作。这是就业思想教育针对性和取得实效性的前提,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充分的了解到自身的缺点,以及当前就业中所需要人才的特点,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认真务实地开展就业思想教育工作,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的特点,尊重学生这个主体,从而能够达到最佳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保障就业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2.思想教育工作要贯穿教学始终

就业思想教育工作不只是在学生就业之前进行的就业指导,其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首先是专业适应以及职业规划的阶段,这一阶段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专业的就业方向,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其专业就业的前景等方面的内容,以便于学生就业参考。其次是职业体验阶段,在学生进入到临床以及实验室的阶段,此过程中学生已经对其职业有了相关的认知,其会体验到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所面临的职业生涯,此阶段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学生今后择业观念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严重的影响着学生日后就业的选择。第三是就业指导和就业去向发生阶段,此阶段是学生面临职业选择的关键时期,学生会出现不安、焦躁等情绪,这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心应放到学生择业管引导以及心理调试上面,让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自己,认清就业的形式,为学生就业做指导,避免就业盲目性。

3.思想教育工作就业指导作用

在教学中应该从分的进行思想教育的工作,这样有助于学生充分的了解到就业的形势、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以及学生自我的认知等问题,其可以为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同时还应该充分的发挥出网络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和相互影响的主要的媒介,网络已经逐渐的成为医科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主要的途径,针对这一特点,应建立专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者是将相应的就业信息网开设相应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专栏,以便于思想教育新途径的建设,保障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就业的信息,并且学生还可以在网络上留言,把不明白的问题发到网上,专业的教师就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保障学生能够及时的得到所需信息,帮助学生就业。

三、总结

就业思想教育工作在学生日后就业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其能够很好的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指导,保障学生能够取得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位。所以,应该积极的增强医学专科生的就业思想教育工作,在遵循医学专科学生教学规律的前提之下,要通过各种的途径和形式,努力的提升医学专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保障医学专科生能够顺利的就业,促进医学专科生就业率的提升,为国家未来医学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郭跃,刘新跃,魏骅.医学院校研究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皖西学院学报.2011,3(4):12-21.

[2]翁炎泉,文锦枢.思想政治教育与普通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问题研究.科技传播2010,7(6):187-193.

[3]赵建敏,张东红.想就业:诚实为先守信为要――上海高校大学生就业诚信现状及对策研究.人力资源管理,2010,10(6):46-52.

第6篇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应用;数字媒体

下面是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一、基于项目教学的理性思考

目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科出发,“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技能实训为辅”的教育方式,按照“教学简化”理论而形成,最终导向知识体系。“学历与专业技能分离”表现得非常明显,其弊端有目共睹。传统教学法,在教学目标上更重视传授知识,忽略了知识的运用与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形式上,以教为,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在交流方式上,是单向的,虽也有师生的互动,但是表面的,也是被动的;在参与度上,学生听从教师的指导,是“要我学”,而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变为“我要学”。

二、基于项目教学的实践探索

人类的社会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达到了理想中的结果时,人们的认知才能被认可。近年来,在社会广泛关注项目教学法时,在数字艺术系这个教学组努力下,数媒艺术专业广泛试行了项目教学,以三级项目为导向,展开各个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大学4年的学习,最终完成一级压顶石项目。

课题研究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热情参与,没有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话。同样,没有学生必要的知识储备和相应的能力,课题研究也只能无果而终。有序组织活动,让学生学会分工,分工是成功合作的基础,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最好途径就是小组分工学习。让学生学会互相学习。团队是项目教学的关键环节,插于项目活动每一阶段(开始、展开、结束)。让学生学会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表现自己的特长,学会更好的合作。

课题重点研究了下列内容:

①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着眼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策略、学生学习模式和学习策略的探索,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并形成预期职业能力。

②围绕“数媒艺术专业与项目教学”主课题,设计了两个层面的子课题,一方面是理论层面:项目教学法的理论研究、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研究;另一方面是实践层面: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研究、项目课程标准的研究,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性研究。

③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性研究。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确立可行的专业课程、班级和参照对象。数媒艺术专业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把企业标准作为目标,同时将目标分解为各项指标,形成评价体系,通过过程考核,试题测试,阶段性项目成果物等考核方式,进行科学分析。

课题研究的核心是项目,而本课题研究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学中做”和在“做中学”。这种教学行为是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

①实验性。数媒艺术组各课程负责人根据自己的课程特色,制定相应的三级项目内容。

②实践性。项目教学法的核心追求,不再是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寻找结果的途径,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

③教学效果评价。实施教考分离。教考本身就是一种双元。游戏项目课程的考题来自游戏行业的实际项目或者模拟项目。教学和考试分离,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将学生培养成为自主的终身学习者的话,那么学生就需要机会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并确定自己的成就。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评价,确定自己的成就,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特别是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同时,还要积极反思自己的思维方法与学习过程,以获得持续成长的技能。当一个项目完成,我们要开测评讨论会,让每个人知道自己的长处及不足。讨论会主要包括5个环节:学生自评、教师点评、集体交流、修改作品,做到了阶段性评价与终极评价的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的结合。

a.学生评价及成果展示。学生进行作品评价中的自主和互评(含小组内评和组外自由评),主动参与到评价教学环节中去,体现出学习的主人意识。学生评估由自己评价质量及自我批评,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在下一个项目中就会自动成长,形成螺旋上升的过程。

b.教师点评。教师首先对学生评价结果进行总体评述,再要求学生阅读各自的评价结果信息。然后以一名学生的情况为例,引导学生先将评价结果信息与量化标准对照,找出作品的差距,再与实际作品对照,发现具体问题,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利用评价信息,反思学习效果的。

c.对照反思。全体学生利用刚学会的反思方法尝试填写个人“评后感想录”,全面总结自己此次活动表现,进一步思考自己作品的修改方案。

第7篇

【摘要】 目的:了解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低年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及营养宣教对其影响。方法:对预防医学专业一至三年级157名学生,围绕《平衡膳食宝塔》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知识进行为期5个月的营养宣教。宣教前后用自编问卷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宣教前营养知识得分三年级明显高于一年级(P

【关键词】 营养教育;营养知识-态度-行为;预防医学;大学生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nutritional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of preventive medicine junior undergraduates, and the effect of nutrition education on them. Methods:157 preventive medicine students from grade 1 to grade 3 were educated for five months with the “balanced diet pagoda” and “Chinese Dietary Guidelines”. Before and after education, a questionnaire was used in the junior about their nutritional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Results:The nutritional knowledge score of juniors were higher compared to freshmen before education (P

Key wordsnutrition education; knowledgeattitudebehavior; preventive medicine; university students

作为未来从事预防医学工作的预防医学专业大学生,其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而且还将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成效。营养宣教[1]是提高大学生营养知识和改善膳食结构及营养状况的方法之一,采用喜闻乐见的宣教方式,可使广大学生学会并做到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从而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为了解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以及营养宣教对其影响,我们对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一至三年级全体同学进行了本次调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一至三年级全体学生157名,其中一年级50人,二年级52人,三年级55人。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与我校大学生具体情况,编写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问卷,其中包含营养知识14题、态度4题、饮食行为20题、主观意愿1题。于2007年4月和2008年3月进行宣教前后两次问卷调查。调查采取现场发放,现场指导填写,现场回收问卷的方式。

1.2.2 营养宣教 从2007年7月至2008年1月采用授课方式、校园广播、宣传板报、发放宣传单、有奖竞猜方式,其宣传内容主要围绕着《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有关知识;课堂讲授三次;校园广播五次;制作宣传板报两期;宣传单发放三期;举行有奖竞猜一次。

1.2.3 统计分析 问卷经核对后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并进行整理后,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资料进行各变量描述性分析、宣教前后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宣教前发放调查问卷157份, 回收157份, 回收率100 %。剔除不合格问卷3份,有效问卷为154份。宣教后发放问卷157份, 回收157份, 回收率100 %。剔除不合格问卷2份,有效问卷为155份。

讲座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参加,宣传单发放到每间寝室。宣教后统计结果,听到广播者为31.2%,参加课堂讲座者为89.8%,看宣传板报者为54.1%,读宣传单者占94.3%。

2.2 营养知识 从表1可见,从营养知识得分来看,宣教前三年级高于一年级(t=3.121, P

由表2可见, 各年级宣教后对营养知识知晓率均有提高的是铁的最好食物来源是动物肝脏和补充维生素A可预防干眼病,一年级宣教前后知晓率提高程度最大的是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比宣教前提高了20.8%;二年级是吃盐过多与高血压有关,比宣教前提高了34%;三年级是铁的最好食物来源是动物肝脏,比宣教前提高了32.7%。

2.3 营养态度 有94.9%的学生愿意接受营养教育,仅有31.2%的学生愿意改变饮食习惯,5.1%的学生宣教前后营养态度没有变化。表示获取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为报刊、杂志、宣传画(52.9),电视、广播(51%),网络(29.3%),课堂讲座(38.9%),亲人和朋友(29.3%)。

2.4 宣教前后饮食行为变化 宣教后,三年级每周5~7次吃鸡蛋的人数增加了11.8%(χ2=4.95,P

3 讨论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资料[2]显示,大学生营养素摄入不足,三餐分配不合理。营养宣教[3]是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和组成成分, 通过营养信息的交流和行为干预,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膳食营养危险因素, 改善营养状况, 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刘镕等人[4]对某高校预防医学类学生的膳食进行营养调查,膳食调查结果显示,该校预防医学类学生的膳食结构不合理,需要进行营养教育。

本调查结果显示,大一学生营养知识缺乏。相关资料[5,6]也显示,各专业医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营养知识普遍缺乏。贺生等人[7]对某卫生学校在校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调查显示有76.1%的学生知道改变饮食习惯对健康有好处,愿意改变饮食习惯,有81.8%的调查对象愿意学习营养学课程;陈明改等人[8]对某高职学院医学生进行营养教育显示宣教前后愿意获得营养知识的百分率分别为80.7%和84.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营养宣教前后同学们有94.9%的学生愿意接受营养教育。本调查结果均高于以上相关调查结果,这可能与预防医学生接触的专业医学相关学科的课程,间接了解一部分营养知识有关。

本次营养宣教后,营养知识平均分显著提高,这说明通过开展营养教育活动, 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营养知识,其中三年级效果最明显,宣教前三年级营养知识高于一年级,宣教后三年级营养知识提高最多,这可能与随着学生学习时间的增加和专业意识的强化有关。本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读宣传单和参加课堂讲座者明显高于看宣传板报和听到校园广播的人。可见在校园中发宣传单和参加课堂讲座是学生了解营养知识的较好途径。

参考文献

[1]郭亚芳.论加强营养宣教的重要性[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4,13(11):864-865.

[2]贺栋梁,李小玲,谢红卫,等.不同学科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08,6(9):1-3.

[3]毛春英,丰丽莉,金辉.老年大学开展营养KAP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6):1116-1117.

[4]刘镕,程丽薇,陈冬峨.某高校预防医学类学生的膳食营养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19(6):67-68.

[5]黄永真.某高校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调查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7, 29 (2):129-131.

[6]陈萍萍,王旗,崔玲玲,等.郑州某技术学院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郑州大学学报,2006,41(6):1089-1092.

第8篇

关键词: 教学法 以行动为导向 专业英语教学

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取专业英语知识、形成有效的交际英语能力外,从学生适应社会、成功就业的角度来说,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如自主学习的能力、社会角色的转换能力、创造力、计划能力、学生克服冲突、共同承担责任的能力等。这些能力作为迅速、顺利地开启将来学生所从事领域的知识大门,将使他们终身受益。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非常适合应用于专业英语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1.什么是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

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可以追溯到罗素的完整教育理念。它把学生的个人学习和生活经验引入课程计划。课程内容的学习不是基于科学的专业体系,而是基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减少详尽、反复的讲解,而更多地让学生探究、实验、发现、讲解、计划和设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课程的计划、执行和评估。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他们把教师提供的材料和信息加工,整合新知识,并架构他们的知识。这一从教导式到架构式的转变改变了讲课者的功能:教师更被认为是“学习指导员”和“教室管理者”――帮助学生建立他们的知识体系。知识变为师生协商讨论、共同行动的产品。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使学生能在外语课上交流,以取得确定的目标。

建立与对话伙伴的关系

传递思想、情感、经验、知识和期望

个人处理有关内容

解决交际伙伴间一定的行动反应

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应遵从以下原则:

学生的语言行动包括两方面:学校情境和校外、课后情境

如学习任务不符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则应是学生感到有意义的内容

学生尽可能把外语作为语言行动工具来感知

语言行动能力限于语言形式上的参与能力

行动导向的任务有意识地促进学生进行思维加工活动和提升学习方法

课程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信、乐于尝试和敢于冒险

人的行动取决于个性,因此课程应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过程及其效果可用下图表示,即,

上图清楚表明行动导向教学法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所产生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涉及个别阶段,如获取信息(常被简化为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和实施(常规技能培训),而忽略了诸如计划和检查这些关键性的环节,从而造成了人才培养的结构缺陷,如缺乏计划和评估能力、解决冲突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却恰恰是学生必须具有的关键能力。同样,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也产生这些效果。

2.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的实施

在我所教的《会展英语》[1]中,有一单元是“会展评估”,我实践了这一教学法,取得了一定效果。

“会展评估”在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上非常实用。这也是每个会展公司必做的工作之一,尤其是大型的、国际性的会展,通过对会展的评估来改进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客户和参展商。根据教材,课文主题为“Event Evaluation Approaches”(会展评估方法),评估方法主要为客户满意度调查,这是评估会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会展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客户满意度调查可通过调查问卷(questionnaire),或可以直接调查来取得,这包括场内、场外对参观者的调查,以得到最直接、有用的信息。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我已提前告知学生,不仅要从书本上学习评估方法,而且必须用于实践。学生从网上获悉2009年上海国际汽车展的举办,他们因此确立了行动任务: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来评估本届车展。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语言基础强的和较弱的互相搭配,先学习课文内容(2课时)。因课文是全英文,他们必须理解课文,从理论上了解评估方法。此外他们从各个渠道收集资料,设想出从哪些方面来调查客户满意度。计划这一行动环节对学生来说最困难,因为他们必须确定完成任务的途径、步骤和所需的语言能力,并把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进去。有的学生口语表达较差,必须在小组成员和老师的帮助下,把难点写下来,并反复练习(4课时)。所有这些准备好以后,学生就把行动付诸于真实的情境中了。

学生在2009年上海国际汽车展上参观并按计划对参观者进行调查,结束后回到课堂中,各个小组汇报展会上的行动,就获取的信息进行交流,并提出了未考虑到的问题(2课时)。学生通过对客户的调查,确实发现了展会举办的成功之处,这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肯定大有帮助。另外,学生也找到了不足之处。我鼓励他们对这次行动作出总结,写成调查报告,并挑选了其中几篇发给了上海有关的会展组织者。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利弊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显而易见:

(1)行动导向教学法提升了学生情感的投入和对语言的愉悦,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使他们对专业知识更有体会,学习效率提高。“行动”在这里构建成一个框架:在这样一个框架内,“知识系统”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的,因而在具体的行动情境中,其内化于个体大脑中的有机成分将能很快地从内部“输出”,迅速转换为实用而有效的行动。与之相反,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是在专业设定和系统化中,由教师决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进程中,进行语言部分的讲解、结构和专业词组的练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责任感和社会竞争力的培养处于次要地位。而“外语课的目标是使学生有能力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做出语言上相应的行动,追求的是语言尽可能的真实使用,外语交际学习需要交际机会和任务,不是学生现在和将来都找不到的不相关情境和角色的句式、场景和角色的机械操练”。[2]

(2)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深刻。德国著名教育家瓦根舍因曾说过,“人们自己寻找并自己发现。人们跪下又站起来,因此不再忘记”[3]。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比直接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3)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外语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在行动导向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角色转换为帮助者、提供建议者及观察者,传统的“保姆式”教育为自主行动所取代,学生获得了信任,变得更自信、更具创新能力。

(4)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在行动中,学生逐步意识到团体合作的重要性,为团体的利益承担责任、积极参与、分工协作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在这过程中,他们也学会了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这对他们今后融入社会不无益处。

当然,我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弊端:

(1)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在行动中完全使用英语对他们难度较大,所以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有时不免两种语言混杂,这对培养他们英语思维习惯不利。

(2)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时间要求比较高,师生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查阅、收集资料,并且做策划、组织和实施工作,这些时间往往会超出预计安排。

(3)有些学生不习惯于互相配合,再加上他们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时会发生冲突,这种情况下也需花费时间、精力去解决。

4.结论

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仅仅涉及一系列的方法,还是对学习的另一种理解,它必须通过学习认知心理学、社会情境和行动理论,以及对大脑的深入研究,并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虽然这一教学法存在一些弊端,但如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坚持探索并实践,使师生都习惯于这一方法,则都能从中大有收获。行动导向教学法对高职教师的要求又提高了一步,教师的角色转换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只有通过学习、锻炼和实践,不断提高职业教学能力,坚持改革创新,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适应市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云.会展实用英语[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2]Christoph Edelhoff.Englischunterricht[M].Tuebingen und Basel:Franke,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