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31 17:00: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实践理论研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来自加拿大和美国、意大利的四位学者的演讲构成为一个较完整的单元,具有一定的体系性。国际艺术与文化管理协会(AIMAC)主席弗朗索瓦·科尔伯特先生通过六个维度。即市场营销导向、顾客服务理念、体验型营销、艺术体验者的动机分析和顾客再次消费的意图情感、参与度和满意度等后消费行为的分析,以及文化体验与消费者共同创作的互动性,阐述了艺术市场营销与消费体验的关系。他特别把目前国际学者的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综合评述,提出了三个概念,即美学体验、服务体验与消费体验,并提出了市场驱动与驱动市场的理念。
意大利米兰BOCCONI大学公共与非盈利管理教授阿里克斯。图里尼以BOCCONI经验为视角产出公共政策制订的三种理念,其一,第一手资料公共决策是多层次性,不仅仅是政府决策的层面,而且也是文化组织的决策层面,特别是有可能是项目决策的层次;其二,基于第一手资料公共决策,他提出了三个类型,一是创新性的决策,二是互动性决策,三是情感吸引的决策;其三,他使用实验的方法,为提取第一手资料提供了很重要的基础。
来自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的维多利亚·诺兰教授和纽约戏剧发展基金发展总监安·特莱茨是美国著名的艺术管理专家,她们围绕美国当代戏剧艺术能力状况进行研究,通过问题假设和调研,既设置了六个能力的一般性的关照,同时叉涉及如何论证和确认这六个能力的状况,并且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国外艺术管理的专家的研究,首先表现出视野的开阔,既有宏观的国家层面的政策研究,也有微观的实际运行与操作的研究,既有纵向研究,也有横向研究;其次是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把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大众心理学等有机结合为一体;又次,能够超越单一的研究角度,上升到一个综合的、全面把握的角度。
来自国内40余所院校及出版社、文化企业的学者环绕跨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管理这一核心命题展开演讲和深入的研讨,其中又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跨文化语境下中国艺术管理的宏观审视。涉及这一命题演讲的学者从国内外艺术管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出发,高屋建瓴地分析艺术管理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上海戏剧学院黄昌勇教授从对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梳理开始,基于中西比较的视角、艺术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法论的自觉以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等。提出了“一个基本判断”、“三个发展维度”、“三大问题”的总体观察。上海交通大学胡惠林教授认为,跨文化本身是流动的。虚拟空间的形成加快了艺术流动的速度,形成艺术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艺术管理具有现代性与社会性,其制度创新值得研究;艺术具有意识形态性,并非专指政治意识形态,而是一种价值体系。北京师范大学周星教授指出,应当科学辨析宏观艺术管理和微观艺术管理的关系,重视对艺术活动客观规律的掌控。不能把艺术管理者等同于行政管理,应当从行政管理的模式和理念里面超越出来;要确立艺术管理的基本理念,科学设置艺术管理学科;要充分认识艺术管理人才的特有品质,重视该类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济南大学江奔东教授强调,艺术与文化管理,需要重视文化规制的问题,要有制衡效果的标准,各机构职责划分是否清楚,规制出台的政策是否合理;内容规制应当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即先进文化的标准;文化产业规制需要有立法实施和统一的完整性;面对文化规制,需要科学地掌控政府、文化企业和文化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博弈。山东艺术学院田川流教授深入论述了宏观艺术管理与围观艺术管理的关系。二者在管理的特征、管理主体与客体、管理使命和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二者是制导被制导的关系,又是相互协同的关系:二者会出现一些冲突与摩擦,应在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磨合与化解,使之产生更大的活力。上海师范大学方华从社会学与文化研究领域切入研究艺术管理的状况,这一过程所体现的社会文化现象早已引起社会学家和文化研究者的关注。上海师范大学刘素华作了中美国家艺术基金的比较研究,指出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五十年兴衰表明多元文化与共同价值的协调是国家文化治理中的棘手问题,而中国国家艺术基金如何在价值认同的框架中激发文化活力,既是其直面的挑战,也是其肩负的使命。
第二,跨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管理的发展趋向。较多学者针对艺术管理某个方面的现状与问题,予以深入的剖析,许多观点具有深刻的创见。天津音乐学院张蓓荔教授认为跨文化传播要确立科学的理念和标准,寻找相同的精神内涵与情感共鸣;要凝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多方力量构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格局,用好交流贸易等多种方式;要科学设计项目、制定合理的指标、突出重点、分阶段、分批次推进,突出品牌战略,市场战略,合作战略和媒体战略。山东艺术学院李丕字教授针对我国政府大力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指出要跳出旧有的“内向型研究”的局限,以开放的心态开拓“外向型研究”,充分发挥双向视域研究的互补优势,同时积极开展中外合作研究,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中国文联出版社朱庆社长讲述了基于互联网的艺术资源管理。中国文联出版社建立的“中国文学艺术+互联网”这一平台要为每一位艺术家或艺术学家免费做唯一个人的官网,精准和广泛地传播交流学术成果。他认为互联网时代应当拓展艺术管理的视野,建立宏大的艺术资源库和艺术交流的巨大平台,这正是科学管理的体现。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张建军教授切人中国外流文物的回归这一命题,认为具有跨文化交流的意义,其间既有不同文化碰撞,也有相互的认同。为了实现更多文物的回归,应当审时度势,调动政府、民间各方面的力量,加大科学管理与运筹的力度,实施行之有效的举措。四川音乐学院廖勇教授探讨了员工与组织、组织内各部门和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出构建一个有利于组织高效运作的内外管理生态是现代管理的关键,而遵照相应的组织制度设计和管理生态模式进行秩序井然的有效管理,则为管理的生态法则。
第三,跨文化语境下的艺术创意、生产与营销。该课题涉及到艺术管理具体运作的诸多问题,从创意与策划、生产与运营到传播与营销,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南京艺术学院夏燕靖教授提出了“时尚何以先觉、先行和先倡”的命题,认为三个“先”字在市场有一种先导的作用。用这种办法,把时尚的前沿和信息传递给大家,由此从内心对时尚取得一种共鸣。对时尚开发可归纳为四个特点,即时尚和经济一体化;消费的符号也就是炫耀性的消费;时尚产业全球同步进行中,其周期大大缩小;有高附加值,也有高风险。广西艺术学院何清新教授运用民族志研究方法,认为基于族流的对歌文化,隐含着艺术传播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想象力。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侯云峰教授以该院创作体验话剧《问心》的经验,阐释了作为艺术管理类专业在管理实践中的探索和经验,是一种基于微观的和实证性的研究。济南大学王玉副教授杨杨分析了中国演艺产业在建设中遇到的收益不确定性较强和资产的可抵押性较弱两方面存在的风险。为使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一要从风险的来源角度准确识别风险;二要采取模糊综合评判法,通过选取因素集、因素加权、备择评语、确定评判矩阵四个步骤科学评估风险,为风险处理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上海戏剧学院黄海认为,艺术家个人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特点,具有共性的艺术家个人品牌经营策略,包括确立个人品牌核心价值、满足艺术消费受众需要、原创性策略、达成沟通、事件营销、建立个人品牌形象、建立共同品牌。山东艺术学院李冬梅副教授指出,在电视真人秀节目制作中应把媒体融合作为目标原则,通过目标管理和任务分解,实现摄像、舞美和后期制作的创新,提升节目的影响力。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李囝副教授指出,管理团队的素质将决定艺术表演团体的整体水平。灵活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多样化的融资渠道、符合市场要求的营销策略以及与时代同步的创新手段都是艺术表演团体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多位青年教师结合艺术活动的具体实践,考察和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树的意见。河南大学杨宏鹏对数字媒介背景下大型摄影画册在策划出版时要扬长避短,选准时机和切入点,在发行营销上要多方借力、激发需求、拓宽发行渠道;上海政法学院谢彩探析了四川法王寺石刻文化博物馆建构,认为极有必要建设西南佛教石刻文化博物馆暨法王寺石刻文化博物馆;关津音乐学院肖明霞解析了BBC逍遥音乐节营销策略,认为灵活多样的票务营销策略和BBC公司强有力的媒体传播,BBC强大的媒体资源和整合力是逍遥音乐节的成功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风险投资 理论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
1 风险投资在我国的理论研究
1.1 融资理论
(1)风险资本的来源。风险资本的来源都是有规律和固定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来源的资本在风险投资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不尽相同。在我国,目前风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和政府商业银行科技开发的贷款,资金规模偏小,没有调动起民间主体投资的积极性,投资主体单一且投入严重不足,不能达到有效分散风险的目的。
(2)风险投资基金的组织模式。关于我国风险投资基金组织模式的选择,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设立契约型基金,即是按照一定的信托契约原则,通过发行收益凭证而形成的投资基金组织。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没有自身的办事机构系统。基金证券的发行不是由基金公司作为发行人,而是由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发行人;第二种观点主张设立公司型基金,即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所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基金公司,它的主要特点是其公司性质,即基金公司本身是独立的法人机构。在公司型基金中,基金的持有人是基金公司的股东,反映的是所有权关系,因而所有权以股息的形式获得投资收益;第三种观点主张根据风险投资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组织模式。在起始阶段,采用契约型封闭式投资基金,随着条件的成熟,可逐步试点契约型半开放式、契约型开放式、有限合伙公司型封闭式、公司型封闭式、有限合伙公司型半开放式、公司型半开放式、公司型开放式等基金形式。
1.2 投资决策理论
(1)项目筛选与审查。风险投资项目评估可以说是整个风险创业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其中对项目的战略筛选是评估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该阶段也最能体现风险投资家的宏观眼光和战略水准。从众多没有或只有少量经营历史纪录的风险企业中选出最具有获利潜力的投资项目,是风险投资有别于其他投资形式的特色之一。
(2)项目价值评估。目前,在企业价值评估中采用的方法有账面价值法、重置成本法、市场价值法、清算价值法、折现现金流法和实物期权定价法。各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在实践中,美国创业投资家是用拇指规则方法(修正风险贴现率的折现现金流法)对创业企业价值进行评估,而我国评估创业企业价值的方法则一般是使用重置成本法。相比较而言,修正风险折现率的折现现金流方法对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因为它既考虑了创业者对预测值的乐观估计,也考虑对早期投资的稀释,可纠正过高的预测估计,并能保护早期投资,并对创业投者和创业投资家起到激励的作用。而重置成本法虽然也考虑了无形资产,但所占股份份额较小,以现有的实有资本为主体,无法充分反映创业企业的特点,因而不适用于创业企业的价值评估。由于资本市场和创业投资家的成熟度的差异,折现率的确定要根据各国的情况而定。我国的创业资本刚刚起步,还不是完全的创业资本投资,股市的市盈率过高,因此,不能完全照搬美国创业投资家的模型,否则会使得本来就乐观的估计更为放大。相反,应该在借鉴美国创业投资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特点,探寻适合中国的、客观的、合理的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3)项目投资协议。风险投资家还需要与创业企业家签署投资协议以完成投资行为。从根本上来说,投资协议的实质是控制权的分配。在风险投资协议中,风险投资家可以将现金流量分配权、投票权、董事任命权、清算权等对创业企业的控制权根据某先事先确定的业绩指标相互独立地进行分配。一旦创业企业经营业绩太差(低于某些预设的标准),风险投资家可以获得对企业的完全控制权。此外,风险投资家通常会利用竞业限制条款和股份逐步落实条款,提高企业家离开企业的成本。
(4)参与管理——基于价值增殖型管理。投资后参与管理是风险投资家控制投资风险、实现投资收益的重要环节。这种基于价值增殖型的管理,可以使企业获得专业化的管理及充足的财务资源,充分发挥创新型企业潜在的资源优势,促进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和实现企业的价值增殖的目标。风险投资家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包括帮助企业获得后续融资、协助企业进行战略规划、招聘管理人员、协助安排经营计划、介绍潜在的客户和供应商、解决企业家报酬问题等。
1.3 撤资理论
(1)撤资时机的选择。关于撤资时机的选择,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分析首次公开上市(ipo)的时机。风险投资家都希望被投资企业在对自己最有利的时候上市,至于什么时候对风险投资家最为有利。理论界认为,对于具有高质量项目的企业来说,风险投资家的参与有利于增加被投资企业的价值,但由于参与企业管理也有时间、机会和资金上的成本,风险投资家会选择边际利润为零时退出企业,让企业实现ipo。
但在实践中,由于风险投资家需要筹集下一个基金,为了及时报告前一个基金的投资业绩,风险投资家可能会在时机尚未成熟时将企业推上市。
(2)撤资方式。关于退出的方式选择,风险投资家们首选公开上市。研究证明,在同等条件下,ipo是利润最高的退出方式,是推动风险投资的动力。在公开上市市场表现更已成为风险投资业的景气指标。尽管ipo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在实践中,将股份出售给第三方是最常见的退出方式。对于投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的风险投资家来说,如果不打算长期留在被投资企业,将股份出售可能是最佳的退出方式。
(3)收益分配的决策。首先,如果风险投资家将股份出售后分配现金,短时间内出售大量股份会导致股价下跌,这是风险投资家不愿意看到的;其次,分配现金会让有纳税义务的投资者立即产生资本所得税纳税义务,而分配股份则可以推迟纳税;再次,在许多情况下,风险投资家需要首先让作为有限合伙人的投资者先行收回其全部投资,然后才能开始得到附带收益(即投资利润分成),为了完成让有限合伙人收益投资的任务,在股份价格被高估的情况下,风险投资家一般会选择分配股份而不是现金。除此之外,证券监管机构往往限制公司内部人(管理人员、董事、大股东等)出售股份的数量,这在客观上也影响了风险投资家的分配行为。
2 风险投资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实践
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仍然处于对如何将国际通行做法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艰难探索之中,必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从各地发展风险投资的实践分析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政府主导型的风险投资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风险投资机构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创立的,并且直属政府部门领导。实践证明,这种模式缺乏市场操作经验和风险意识,抑制了民间主体的积极性,使得经济没有效率和活力,不符合风险投资自身的特点和运作规律。从各地区不同公司类型风险投资机构实际风险投资总量进行对比分析,政府风险投资机构比例占据了重要比例(见表1)。该项调查的有效样本为64家风险投资机构。本项调查的有效样本数为64家,其中政府类风险投资公司27家,外资风险投资公司(含中外合资)3家,其他商业风险投资公司34家。
2.2 融资渠道的单一化
中国风险投资规模偏小,融资渠道单一,目前尚没有充分利用个人、企业、金融或非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力量共同构筑一个有机的风险投资网络。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风险投资公司都是在政府的主导投资下创立的,其资金来源也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其弊端已暴露无遗,因而,风险投资公司设立时要注意政企分开,鼓励非国有企业、个人、外商及其他机构投资入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现投资多元化,努力使民间资本在风险投资中扮演重要角色。
2.3 风险投资业务地域分布不均
中国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于深圳、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无论是从新增投资项目数、投资金额还是新增管理资本方面,深圳、上海、北京三城市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西部地区却发生退减现象。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香港)的问卷调查,对全国141家风险投资机构进行了考察(见表2)。
2.4 政策法律环境的制约
完善的外部运行环境是支持风险投资体系顺畅运作的前提条件,是风险投资发展壮大的基础。风险投资发达的国家实践证明,要使风险投资获得大力发展,政府必须要有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要有对应的法律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与之相配套。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对政策环境具有很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迅速,但政策法规建设还显得相对滞后。
2.5 文化环境的缺失
从文化环境看,鼓励冒险、崇尚创新、倡导创业的民族精神有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而我国还没有完全给人提供创新和创业的环境,这方面的支持和激励也很少。另外,诚信合作的商业氛围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我国高发的经济欺诈案件表明了信用环境并不佳,而整体信用环境对风险投资资金的筹资和退出都有很大影响。此外,人才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缺少具有竞争力的项目等方面也问题颇多,如困扰我国软件产业的盗版问题已经严重地损害了许多软件公司的利益,抑制了风险投资的本土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的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02(5)
2 范柏乃,沈荣芳,陈德棉.国际风险投资理论综述[j].浙江金融,2000(9)
关键词: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44-01
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对于教育事业也开始提高重视程度,尤其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更是提高了教学标准。而个性化教学方法的提出,可以有效的改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得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但是,由于个性化教学法比较特殊,致使很多学校对其的应用程度还存在差别化,从而导致个性化教学法的实际应用受限,导致学生并没有在个性化教学中获得较多的知识,这些应该引起学校和教师的充分关注。
一、个性化教学的基本涵义
所谓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自身个性而施展的教学形式,即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等,进行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学生真正需要哪些知识内容,教师就根据学生的需求去开展哪些内容的教学,从而锻炼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利用这样个性化的教学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取得身心和学习双重发展的目的。而个性化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更好的体现素质教学的目的,强调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方式的个性化,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使得学生很多优势的个性得以发扬,从而让学生朝着阳光、积极向上的方向去发展,教师通过个性化教学模式,让每一名学生都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理论研究的作用意义
初中物理学科实行个性化教学,可以极大的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对于教学理论研究有着非常好的促进意义。首先,从理论上而言,个性化教学就是针对个别学生或者个别群体,而实行的一种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其次,个性化教学是值得教师深入推广的一种教学理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全面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提高其学习能力;最后,个性化教学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带给学生新颖的教学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全面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三、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手段传统化、忽视个性化教学优点
初中物理是学生开始入门的阶段,所以教师要重视教学手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很多物理教师仍是沿用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化的讲课模式,使得课堂教学质量无法提升,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不到有效提高;还有的教师忽视个性化教学的优点,认为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好,从而造成学生的个性被压制,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无法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不到提高。
2、教学重点突出不足、个性化教学无法体现
初中物理知识相对复杂,其带给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比较大,如果教师对于物理知识的重点突出不足,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有的教师将所有的知识都作为重点,要求学生必须记忆很多概念,掌握很多公式,经常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物理知识,而忽视了个性化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每天面对枯燥的物理课堂,很多自身的学习优势得不到发挥,这样教学重点突出不足的现象经常存在,也是教师对个性化教学法理解不足,学生自身需求关注较低带来的教学弊端。
四、增强个性化教学实践水平、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1、教学手段实践化、发扬个性化教学优势
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将个性化教学法做到实践化,即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应用个性化教学,充分的突出个性化教学的优势,从而保证物理课堂变得丰富有趣,针对每一名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别,针对每组的特点进行授课,这样就会均衡发展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得学生自身的优势得以发挥,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结意识,自主思考能力,通过这样个性化分组教学的方法,教师可以更好的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2、教学重点明确化、凸显个性化教学特点
初中物理教师要争取区分知识内容的轻重,即将重点与非重点知识合理的划分,明确的传授给学生,不能要求学生掌握全部的知识内容,这样的范围性的授课,是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物理知识的。教师应该利用个性化教学的特点,将教学重点分为不同的层次,把重点知识串联起来,设定为特殊的问题,从而考验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每组或者每名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让学生在掌握重点知识内容的同时,获得更多学习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是学生物理知识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学生开始学习物理的入门时期,所以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物理知识水平的发挥和学习。而个性化教学就是主张因材施教,一切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将教学模式转变为服务性教学体制,从而让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树立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使得学生在个性化教学课堂中,体验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保证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其自身的学习能力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敦福.物理课堂个性化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3,72:142-143.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理论研究;实践历程
如今,大规模的统计数据伴随经济发展与政府体制改革不断涌现,统计作用日益增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经济环境,个人、企业甚至政府都提高了对于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统计数据作为统计工作核心产品,直接关系到相关工作的成百。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统计数据质量理论研究相关工作成为了我国国内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并且政府部门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在法律、体制及工作方法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推动了统计数据质量提升实践历程。
一、中国统计数据质量理论研究
1.统计数据质量相关认识
统计工作的产品即统计数据,应满足对客观现实的准确反映。统计数据具有满足统计工作需求对象的作用。鉴于其基本属性,统计数据质量要尽可能拥有较高准确性,即表现值和真实情况之间的误差;要满足适用性原则;另外,根据不同需求,统计数据要符合多维特性,即经济性、可比性、保密性、及时性等。在这三种要求中,准确性当属核心属性,而及时性则是保障统计数据时效性的前提,而且他属性作为对于统计数据质量的约束,共同塑造了统计科学性。通过与上述期望属性相比,国内学者对于目前我国统计数据质量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在多种数据搜集手段的协同作用下,出现了注入调查误差、设计误差及汇总误差等方面的技术问题,这些误差需要借助于科学合理的统计技术来完善。其次,我国现存的统计管理体制有待改善,基础工作底子薄弱,政府的统计干预能力过弱。最后,相关统计法制体系有待健全。
2.统计数据质量技术相关研究
在我国统计数据误差广泛存在的基础上,国内陆续展开了相关理论研究,如关于非抽样、抽样误差产生原因的相关理论分析研究,关于测量误差检验及统计分布的相关理论研究,缺失数据统计处理相关理论研究,以及汇总数据误差相关理论研究等。通过形成统计数据质量误差的理论研究体系,抽样调查法与控制非抽样误差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另外,针对统计数据质量改善与误差控制方面,国内学者也开展了一定的技术理论研究。马安于1990年对于减少、防止误差的方法进行了揭示;2000年,杨清、吴伟霞给出了控制原始资料编误的相关方法;傅德印于同年给出了涵盖误差模型、误差档案分类等相对完善的技术控制体系。
二、我国国内统计数据质量实践历程
1.健全统计体制相关工作
对于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相关工作而言,统计体制的规范化问题十分重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改善政府统计体制,我国政府统计数据全面性和科学性都不断提高。一方面,国民核算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自1992年平衡原则被引入,用于核算国民经济;自1993年,通过将国内试行方案对比国际标准,制订出新型过敏核算体系,更能全面反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投入产出关系。另一方面,统计数据对公众更加开放的,2002年我国政府加入MF数据公布通用系统,使宏观经济国际可比性与透明性极大提高,并于2006年由统计局宣布成立举报中心,进行违法案件的督办。
2.统计标准完善方面
统计工作的基础是统计标准的制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统计标准若干规定:颁布了涉及三次产业划分、信息产业统计学划分、高技术产业划分等标准,这些都为准确统计国民经济数据奠定基础;我国统计局于1993年构建了统计调查单位划分标准及报表制度,并随后进行全国第三次产业、工业、基本单位普查,都在健全统计标准的基础上有效实现了数据统计。
3.创新、规范统计工作方法途径
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依赖于对统计工作方法的合理创新。在详细调查分析了国际先进的统计数据方法前提下,我国质量控制、管理实践应用都在统计工作的帮助下有效展开。从1982年的第三次人口普查开始,我国统计部门逐步开始质量控制,并建成一整套全面控制普查统计质量的工作机制。通过深入、细致的探索统计数据质量误差的来源、分类、误差控制的相关方法及对普查人员进行全面、专业的培训,我国普查统计数据质量大幅度提升。
总结:
当前,我国统计数据质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作为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统计数据质量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针对中国统计数据质量理论研究和实践历程展开了阐述和分析,旨在为同行提供借鉴。(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 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绩效评估理论演进与实践 美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网页调查与研究 美国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内容研究与启示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理论与实践 美国公共图书馆管理启示 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政府信息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美国公共图书馆家庭作业服务研究 多元理念与美国公共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 基于知识地图的我国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对比研究 中国公共图书馆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我国公共图书馆“亲子阅读”实证分析与研究 美国地方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 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公共关系简介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研究的新进展及述评 关于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体系建设、理论研究和社会作用 公共图书馆民生服务理论与实践初探 公共图书馆品牌读者活动实践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与实践 美国公共图书馆“儿童优先”的服务模式分析 美国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 7 ] AKERS M.Video game champions in the public library[EB/OL].(2013-12-10)[2015-04-12].http:///2013/12/10/video-game-champions-in-the-public-library/.
[ 8 ] GALARNEAU L.2014 Global Gaming Stats:Who’s playing what,and why?[EB/OL].(2014-01-16)[2015-04-12].http:///blog/2014-global-gaming-stats-whos-playing-what-and-why/
[ 9 ] CAHALAN B.Why Wii:Adult gaming in the public
library[EB/OL].[2015-04-12].http:///blog/2009/02/25/why-wii-adult-gaming-public-library.
[10] BARBAKOFF A.The golden gamers and programs to die for at ALA mid winter[EB/OL].[2015-04-12].http:///2014/01/29/the-golden-ga-
mers-and-programs-to-die-for-at-ala-mid-winter/.
[11] HARWELL D.More women play video games than boys,and other surprising facts lost in the mess of Gamergate[EB/OL].(2014-10-17)[2015-04-12].http:///blogs/the-switch/wp/2014/10/17/more-women-play-video-games-than-boys-and-other-surprising-facts-lost-in-the-mess-of-gamergate/.
[12] FOX C.Golden opportunity for public libraries to meet digital needs of women[EB/OL].[2015-04-12].http://
/education/14/1/public-libraries-women-open-source-learn-code.
[13] WEAVER J.College students are avid gamers[EB/OL].(2013-07-06)[2015-04-12].http://
/id/3078424/ns/technology_and_science-games/t/college-students-are-avid-gamers/
[14] YENIGUN S.At libraries across America,It's game on[EB/OL].(2013-08-11)[2015-04-12].http:///2013/08/11/209584333/at-libraries-across-america-its-game-on.
[15] OAKLEY T.Circulating video games[J].School Library Journal,2008,54(4):30-32.
[16] Girl Gamer Days for Teens[EB/OL].[2015-04-12].http:///events/girl-gamer-days-for-teens-2016-03-19/.
[17] ADAMS S.What Games have to offer:information behavior and meaning-making in virtual play spaces[J].Library Trends,2009,57(4):676-693.
[18] ADAMS S.The case for video games in libraries[J].Library Review,2009,58(3):196-202.
[19] BROWN R, KASPER T. The fusion of literacy and games:a case study in assessing the goals of a Library video game program[J].Library trends,2013,61(4):755-778.
[20] SMITH B.Twenty-first century game studies in the academy:libraries and an emerging discipline[J].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08,36(2):205-220.
[21] MARTIN J,EWING R.Power up!using digital gaming techniques to enhance library instruction[J].Internet Reference Services Quarterly,2008,13(2-3):209-225.
[22] MARKEY K, et al.Through a game darkly:student experiences with the technology of the library research process[J].Library Hi Tech,2012,30(1):12-34.
[23] KIM B.Why gamify and what to avoid in library gamification[EB/OL].[2014-12-04].http:///techconnect/?tag=game-layer.
[24] KAWAHARA M.Activists protest Sacramento library's war-themed video games[J].McClatchy-Tribune Business News,2010.
师范数学情感教育理论实践一、师范数学情感教育的内容
(一)了解现代数学教育观
数学教育的知识素养不仅仅包括如何规范性的使用数学语言、科学论证和表达数学知识,其中如何对数学语言与数学符号进行互译,培养学生条理化的思维、数学语言的准确简练也非常重要。组织有让学生了解数学语言、符号的发展,数学的演变过程,才能够培养其数学化思维。
(二)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
向学生传授数学基础知识是数学教育目标中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方法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比如数学中较为常用的综合法、反证法、分析法、归纳法、反演法、一系列建模方法等。包括换元法、参数法、构造法与分解法等较为基础的数学素养。
(三)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众所周知,数学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学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学生只有在数学方面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与适应能力,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师范数学情感教育实践思考
(一)师范数学情感教育的实践
师范数学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是我国近年来师范教育改革的一大尝试,由于师范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问题,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较大的不安定因素,这一因素也使得教育工作出现了一定问题。因此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对数学教育的认识,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培养学习情感
一直以来,师范院校都是教师和家长较为推崇的热门专业,他们普遍认为,教师在职业分配上有保障、工作稳定可靠、待遇优良。但随着中小学教师岗位的日趋饱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分配问题逐渐凸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家长和学生的不满,严重冲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学习成绩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日后学业的成功与否,要知道,任何知识都是一点一滴所积累起来的,如果我们耽误了学习的机会,那么我们同样会由于现在的无知与选择的失误而后悔。对于师范生而言,学习上出现问题大多是由于信仰失误所引发的,学生如何看待师范教育体制改革与毕业生分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情感。因此,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政策理论的宣传,同时还应该从学习方法、知识基础及思想情感层面对学生给予关心与帮助。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师范学习是使命与责任的集合,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为今后的事业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促进个人素质的发展与事业的进步。”
2.培养数学理念
在传统的师范教育当中,相当一部分都是都注重数学基础理论的教学或是片面注重教材教学,二者不能很好的协调,从而也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一部分学生过分注重数学理论基础课的学习、一部分学生只衷心与其他教学技能的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一现象对学生素质造成了极大弱化。出现这一问题,从主观上来看是因为学生学习态度所导致的,但实际上正是由于任何教师缺乏数学教育与目标培养的认识,忽视了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所造成了这一困局。
因此,教师不仅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兼顾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提升。比如在教学当中要培养起一种良好的教育作风,树立起学生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情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师范教育基本理念始终贯穿于培养学生、关心学生之间。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教育与传授不仅要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态度与乐观的人生态度对于其发展也同样重要。
3.拓宽知识需求
有很多教师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学生的智力潜力远未被开发。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制定出符合自身的、稍高的学习目标。并且这一目标只能够通过学生勤奋的钻研、刻苦的努力所能达成。学生素质的发展与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是其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这也就充分反映了数学教育必须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着手,从而不断强化其职业情感认同,在思想层面上对追求科学知识合理化,实现师范数学教育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师范数学情感教育的反思
师范数学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要时刻保持清醒。同时,情感教育中教师所带给学生不仅仅是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的变化,师生间的互动也会更多,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探讨性的问题供大家思考。
1.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与良好的教育理念是数学情感教育的最终目标。但如何对学生的人格品质与情感体验加以区分,并充分地体会二者之间的差别来找到解决数学教育改革试验的症结所在。
2.数学情感教育的关键点在于师生间情感的碰撞,师生之间保持恰当的情感交流距离有利于学生独立思想、高尚人格品质的形成,从而彻底走出“理论―总结”的怪圈。
3.数学情感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可以说是EQ的补充教育,他对传统数学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迭代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如何适时地加以补充和完善将会决定师范院校科学化、规范化的走向。
三、结语
早在我国两千多年前,《论语》等著作中就对情感教育做出了大量表述,但情感教育理论基础则发源于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具有指导性的情感教育体系,正因如此,如何探寻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师范院校数学情感教育模式是一项非常具有发展意义的课题。但需要看到是,师范教学体制改革乃至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育实践是一项极为庞杂的工程,还亟待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入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潘郁芬.情感教育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J].考试周刊,2008,(38).
[2]张琴水.语文情感教育的元素生成[J].新课程(综合版),2011,(06).
【关键词】康复医学;理论研究;临床实践;检验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235-01
1 康复医学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在医学治疗与护理工作中,康复医学由于直接关系着患者接受治疗后身心健康的有效恢复,因此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在康复医学国际普及发展的背景下,其理论知识的研究也日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在康复医学的理论研究中,美国与欧洲国家处于领先地位,康复医学的发展正成为医疗技术的发展主流方向。就我国康复医学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康复医学理念的日渐普及和康复医疗技术的推进,都充分表现出了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广阔空间。现代康复医学主要研究的理论内容是对伤残病患者病后机体的有效恢复方法,并通过将康复评测与训练融入到康复治疗中,从而更为有效的促进患者机体和心理的康复。由于康复治疗的开展是继临床治疗后的重要工作,因此,其理论研究的过程必须强调以患者为护理中心,并在满足患者实际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督促患者锻炼并加以鼓励,从而使其机体健康状况得到有效的恢复并保持。
2 康复医学临床实践效果检验
康复医学的开展必须要与临床治疗相结合。在康复医学的临床实践中,就内外科医疗与妇幼医疗等康复医学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复查医学在临床中的开展不仅有效促进了及脑瘫,偏瘫和截瘫等患者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在慢性病,精神心理疾病等患者病情的康复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就中枢神经系统的康复医学临床成效进行分析,在对脑神经受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的康复治疗方式主要是肢体运动的训练。由于训练过程中施行的康复治疗能够帮助患者重新构建脑神经功能,因此在康复治疗中通过对患者的运动方式进行训练,能够起到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在对周围神经组织受损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主要治疗方法是利用神经生长因子刺激交感神经与背根神经节细胞蛋白进行融合,从而促进神经元体积的膨胀,增加神经元之间的递质传输,更为有效的提高患者神经系统兴奋性。此外,神经系统的康复治疗还采用了脉冲电刺激的方法,即通过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脉冲刺激治疗,促进患者神经细胞再生轴突的生长与分裂,从而有效的加快神经细胞的兴奋传递效率,提高患者神经系统的恢复效率,提高康复治疗的医疗效率。为了更为全面的保障康复治疗临床效果,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还要针对康复功能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对康复治疗的临床实践进行检验。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病状,康复治疗在临床中可以结合运动功能评估,心理神经评估以及机体运动控制能力评估等评估内容,从而更为全面的得出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以此为参照对康复治疗手段进行调整,并更为有效的实现康复治疗的多层次检验。
3 康复医学发展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康复医学多元化发展的推广与完善,康复医学所接纳的患者类型将会进一步丰富,加之社会进步与发展对临床医疗康复要求的逐渐提高,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康复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更为有效的满足社会需求,康复医学在今后的发展中将涉及到更为广泛的领域中,在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同,通过指导并监督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从而促进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康复效率的有效提升,并为其体制的增强和健康状态的保持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结语: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会在带动医学技术进步的同时,更为有效的促进康复医学临床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科学技术推动康复医学技术进步的同时,医学领域也应在临床医学医疗技术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康复医学技术加以完善,从而使康复医疗手段能够进一步丰富,从而满足患者更为广泛的康复需求,通过提高康复治疗的人性化而实现医疗技术与患者间的互动,使得患者更为积极的参加到康复治疗过程中。为了更深层次的发掘康复医疗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医护人员还要对康复医疗和临床医学技术进行更为紧密的结合,为护理医护工作的实际开展提供更为丰富的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25-36
[2] 中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08-17
>> 基于LibGuides平台的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分析与探讨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实践与思考 国内外社区图书馆服务现状研究 国内外图书馆实体资源评价研究综述与实践进展 图书馆学科馆员跟踪服务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实践 国内外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综述 图书馆学学术理论研究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 国内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综述 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实践 艺术院校图书馆学科嵌入式资源荐购服务实践 国内外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研究综述 国内外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现状 国内外移动图书馆APP服务的对比研究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现状及展望 国内外图书馆文化MALL建设研究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现状比较与启示 国内外图书馆营销推广实践模式研究 国内外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研究及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 5 ] Yarfitz S,Ketchell D S.A Library-based Bioinforma-tics Services Program[J]. Bull Med Libr Assoc,2000,188(1):36-48.
[ 6 ] Lauren Pressley. On the Road in the Deep South: A Collaborative Experiential Course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EB/OL].[2013-10-28.]http:///library/2008/02/on-the-road-in-the-deep-south-a-collaborative-experiential-course-in-social-strat-ification/.
[ 7 ] Jerome R N,Giuse N B,Gish K W,Sathe N A,Di-etrich MS.Information Needs of Clinical Teams: Analysis of Questions Received by the Clinical In-formatics Consult Service[J]. Bull Med Libr Assoc,2001,89(2):177-184.
[ 8 ] 徐佳宁,赵洋.国外学术信息主题网关特色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5(1):532-534.
[ 9 ] Holbrook A.The Subject Specialist in Polytechnicbraries[J].New Library World,1972,73(15):393-396.
[10] Sarbjit S Sandhu.The Role of the Subject Specialist in a University Library[J].Unesco Bulletin for Libraries,1975,29(2):64-67.
[11] Schloman B F, Lilly R S, Hu W. Targeting liaisonactivities: use of a faculty survey in an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J].RQ,1989(28):496-505.
[12] Martin J V. Subject specialization in British univer-sity libraries:A second survey[J].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1996,28(3):159-169.
[13] Guy St Clair. Knowledge services: your company’s key to performance excellence[J].Information Outlook,2001,5(6):6-8,11-12.
[14] Eileen Abels, Rebecca Jones. Competencies for Spec-ial Librarians for the 21st Century[J].Information Outlook,2003,13(6):10.
[15] 李春旺.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10):14-18.
[16] 张永军.UKEs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探讨[J].情报杂志,2007(10):96-97.
[17] 袁懿.社科研究专业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探讨[J].情报资料工作,2007(6):88-89,91.
[18] 修薇薇,马爱芳,赵建梅.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调查:以“211”工程院校为例[J].图书馆杂志,2008(8):41-42.
[19] 范广兵,初景利.泛在图书馆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1):105-108.
[20] 初景利.新信息环境下学科馆员制度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2):5.
[21] 张鼐,张英.Web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1):73-74.
[22] 苌群策.大学图书馆知识创新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2):88.
[23] 刘秀华.学科导航系统建设的“用户中心模式”[J].图书馆杂志,2009(2):49-50.
[24] 范爱红,邵敏.学科服务互动合作的理念探析与实践进展[J].图书馆杂志,2010(4):40-42.
[25] 刘素清,郭晶.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突破瓶颈的理论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0(4):35-37.
[26] 徐.Living library: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创新点: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0(1):58-61.
[27] 邬宁芬,陈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之“双伙伴”计划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1(09):93-96,113.
[28] 张吉,吴跃伟,黄德四.学科馆员:用户关系紧密度及其对学科化服务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2(19):60-63,32.
[29] 范爱红.学科服务发展趋势与学科馆员新角色:康奈尔范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5):15-20.
[30] 潘幼乔,郑邦坤.构建四级学科服务体系 全面服务高校教学科研:地方多科性大学学科服务理论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2(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