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理教学过程

地理教学过程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31 17:00: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地理教学过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地理教学过程

第1篇

关键字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35-01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

1.1巧引歌曲。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的“长江”一节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用电脑、大屏幕播放光盘,先让学生欣赏歌曲《长江之歌》,要求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师生共同用优美的歌词唱出对祖国的爱,对长江的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再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东南风,西北风吗?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的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1.3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解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求佛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略的胜利。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更高涨了。

2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准备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上课时,要运用讲解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例如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的“地球自转”,我让学生亲自去演示地球自转时昼夜更替情况,然后学生同桌为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讲解昼夜更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同学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派一名代表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做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同时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的知识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动的理解记忆,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3利用好课本中的图

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地理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其中地图的作用更重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利用好图尤为重要。

3.1学会看图。要充分利用地理课本中的图,讲课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图,例如在讲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四大洋时,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名称很容易,可如果让学生一看图就记住它们的形状、分布、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不容易了。因此在讲这一节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指出七大洲的位置以及它们中间的海洋,然后出示东西两半球图。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很容易记住它们的形状、位置了。

3.2学会填图。填图目的是复习巩固。在讲授新知识结束时,出示相对应的空格示意图,让学生把所要填写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或图例)写(或画)在小纸板上,然后贴在相应的位置上。例如,讲到铁、煤、石油在世界上的分布时,让学生把相对应的符号的纸板贴到相应的位置上,以便学生记忆。同时,还要利用好《填充图册》,学生填完后,老师要进行评改、指导,来加深学生对图的理解和记忆。

3.3学会画图。让学生学会画简图,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我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四个圈,标出回归线和极圈的位置、度数,然后让学生填出五带的名称,再让学生离开课本,自己画,慢慢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对学生综合地理知识起到良好效果。

3.4学会用图。在讲完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设计一些问题。例如,在讲完“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图”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学生能接触到的问题:假如你要到北京去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要通过哪些铁路线?经过哪些城市?这样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目的,又训练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重视多媒体的教学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声形色画并茂,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进程,集中注意力,又能使课堂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活泼,能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在地理教学中有的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要想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和概念,就必须把这些抽象的原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原理具体化。而多媒体教学恰恰具有这样的优势,可以运用简易的图片、图示和图表甚至动画,使难以直接观察的东西,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视觉之内,为理解基本概念、地理过程原理创造条件。而传统教学方法表现这些概念、过程和原理,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而使用多媒体则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将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动与静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使抽象问题迎刃而解。

5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第2篇

关键词:过渡语言;地理教学;导入

作者简介:张少帅(1984-),男,河南汝州人,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刘俊杰(1965-),男,甘肃会宁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86-02

地理教学语言是每个教师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因为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交流师生情感、陶冶学生思想品德情操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过渡语言的使用。过渡就是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的衔接,它在教学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一节优秀的地理教学课堂往往与过渡密不可分,过渡得好,可以使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在不断出现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进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知识脉络,从而让学生明白学习目的和知识点的联系,还有利于地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可见过渡语言是否使用恰到好处、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成败。

一、过渡语言的重要性

马斯洛原理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一种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年)所首创的一种理论。他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提出了马斯洛原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地理教学过程中使用过渡语言,关键是满足学生第五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心理学中,一般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两类:一是内在的动机,即由个体内在的兴趣、好奇心或者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所引起的动机,也称内源性动机,另一种支持学习的动机是外源性动机,即由外在的奖惩或者害怕考试不及格等外部原因激起的动机。[2]可见,学习动机理论也决定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重视过渡语言的使用,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过渡语言,不但能使教学结构严谨,更重要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并让学生产生获得知识的满足感,从而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不断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进而让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过渡语言好坏的判定标准

那么什么样的过渡语言才算好呢?第一,过渡语言的使用要注意逻辑性、系统性,要注意教材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过渡要自然、得体,要顺理成章,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中,过渡才不会牵强、生搬硬套;第二,过渡语言的使用要注意巧妙性,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从而使知识脉络也清晰起来;第三,过渡语言在使用过程中要有悬念,跌宕起伏,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设置悬念,往往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过渡语言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性和准确性,抓住问题的核心,知识点的核心去过渡;第五,过渡语言要简洁精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渡语言的作用仅仅是过渡,承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切不可繁冗。

三、结合优秀老师讲课案例评析常见的几种过渡语言

1.案例一:高中优秀地理教师讲荒漠化的防治

老师:过去说把大好河山拱手让给敌人是卖国行为,如果我们眼睁睁地看着锦绣河山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变坏了,森林被毁、草原沙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河流污染……这能说是爱国吗?

学生:不是。

老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算是爱国呢?

学生:保护环境,多植树造林……

老师: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做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在老师的指引下,已经在帮助学生们复习第六章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发展)

学生:是。

老师:如果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有什么措施呢?

……(复习内容)

老师: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书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也是全球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广、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西北地区更为突出,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本节课学习的内容……[3]

评析:本节课由于老师巧妙地提问和导入,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由于地理知识中的思想教育内容极为丰富,因此,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只有在情感上师生引起共鸣,思想上才能接受教育。这节课关注了了三维目标的落实,并且在内容过渡上,为温故知新式。所谓温故知新式就是指复习旧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从而实现过渡。[4]在讲解西北地区荒漠化这节课之前,老师巧妙地提问,让学生复习了之前所学的知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学生们回忆之前所学的知识,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以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接下来,老师又用到横向联系式的过渡方法,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全球的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中国在某些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然后从全球的环境问题一步步引到中国的环境问题上,中国的沙漠化严重,而西北地区则是最严重的地方,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西北荒漠化。

第3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教学情景;教学契机

当前,探究式学习方式正在地理教学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原因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探究式学习的含义

探究式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前提,以教材为基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由表达观点、质疑探究问题,并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活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形式。

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的要求

1.对学生的要求

要求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多角度、多方位、多侧面思考,并积极动口动手,通过各种途径探究问题,获取新的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应有自己独特的感悟,独特的见解,避免从众心理,要乐意展现自己,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对探究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在探究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互相合作和互相交流。

2.对教师的要求

(1)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熟悉地理教学方法及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2)教师要认真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3)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探索问题的深度,通过平等对话来完成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4)在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协作学习及交流能力。(5)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点拨与督促,与学生的主动探究有机结合,正确把握探究的方向,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3.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中学生正处在体力、脑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望,他们不满足于知其然,还迫切要求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尽量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这也是“探究式学习”思想的重要体现。把这一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应重视课堂中“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然而,教学情景的创设要注意以下两点:

(1)问题提出要有启发性

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要注意:如果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或对具体的地理事实只是用“是”或“不是”来回答,那是不会有如此功效的。即使问题再多,也不能起到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高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才是教学的精髓,它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2)问题难度要结合学生实际

由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所以他们对探究性提问的理解,不会也不可能脱离所学内容、脱离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而孤立进行。教师提问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必须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从有效的途径获取地理知识来解答。若创设的问题太难,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还会不同程度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若创设的问题过易,则容易流于肤浅,冲淡学生的探索欲望,即使勉强思维,也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

4.要善于捕捉教学契机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善于捕捉教学契机,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维、探讨、研究问题,才能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实效,也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契机是: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是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探索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的最佳的教学契机;当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逻辑不强、表述层次不清晰时,是训练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最佳教学契机。教师要及时把握住教学契机,就要首先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进而转变教学方式。

5.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对学生而言,未知领域是无限广阔的。当学生有了探究愿望和探究能力时,仅仅依靠课堂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的。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探究的领域扩展到课外,让他们在社会大环境下,获取必要的信息资源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同时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既要能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改革封闭、僵化学习方式的有力措施。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下,不仅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学生也要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和方法,因为再想靠死记硬背获取考试高分已不太可能了。但要学生改变学习观念和方法,首先教师必须改变,“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只有探究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探究型的学生。而且,我发现学生蕴藏着探究问题的巨大热情,有时学生探究的结果甚至连教师都未曾想到。只要教师能够坚持改革精神,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相信每一位教师都会在教学舞台上演出一幕幕令人振奋的话剧。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5:45-68.

第4篇

1.评价的目标要贴合中学地理

地理知识包罗万象,地理课研究的是真实的世界,宇宙、天空、地球、陆地、海洋、工业、农业、交通、环境、人口、社会、国家、民族、语言、文化等都有涉及。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评价标准,评价的目标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在实施过程中要评价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要突出学生的创新性,要重视环境保护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奉献精神的培养。

2.评价的内容要贴合课堂实际

地理过程性评价首先要考虑到学校的硬件条件,数字地球设备、地貌模型、岩石厅、地震模拟室等不是每个学校都能配备的。其次,评价的内容要适合教学实际,如果是室内活动,要注意控制时间,一个活动最好能在10分钟内完成,时间长的活动可以分块完成;如果是室外活动,要注意控制规模,否则,教师很难组织起来。

二、地理课堂表现评价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理教师都会教3~8个班级,学生人数偏多,面对这种情况,评价表在设计时要简洁,要有可操作性。下表是我在课堂上进行实际观察使用的量表。

地理课堂教学观察量表

这样的表格,可以让地理课代表填写,也可以让全班学生轮流填写。为了顺利地开展活动,可以将全班学生进行有序的分组。结合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自愿组合为主、适当分层组合的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等自选合作伙伴。但这样难免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我再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组合,目的是发挥小组合作作用,进行有效的过程性评价。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每节课都详细记录学生的表现,可采用课堂上重点记录与课下回忆记录、学生记录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常规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将记录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及时进行分析,肯定优长,找出不足,制定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阶段学习结束前,汇总评价的相关信息,在综合考评表上打分,将常规评价中的“点”与阶段评价中的“面”结合起来,一个阶段进行一次小结。下表是我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可以进行常规统计评价,也能进行阶段统计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表

每位学生都有一份这样的统计表格,每次记录,最后根据比例得出总评成绩。学生的得分情况及时向学生公布。一个月给学生一份清单,每一项得分一目了然,学生据此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我在表格的设计上突出了小组合作的评价,目的是希望学生在小组分工合作学习时能发挥合力。当然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和学校的情况适当调整。

三、地理实践活动评价

校园平面图的绘制:

老师在上课时,出示预先准备好的学校平面图。并把全班学生分成四小组,共同绘制学校平面图。

1.列出评价依据

(1)定绘图范围和图幅大小:如,学校平面图的范围以校园为主,可适当兼顾学校附近的道路及周边的主要建筑物。

(2)用什么工具:指南针(罗盘)、卷尺等。

(3)一幅完整的平面图应绘制的内容是否齐全:如,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

2.活动过程

(1)明确分工。分小组进行实地丈量并记录实物名称、方位和距离。

(2)统计数据。根据实测的数据和图幅大小确定恰当的比例尺,并将各实地距离按比例尺计算,转化为图上距离。

(3)绘制学校平面图。根据统计的数据,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学校平面图,要求各小组学生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生热情高涨,兴趣浓厚,绘制的平面图各有特色。有的小组的学生在画学校平面图时,自创了一些不常见的地理事物图例,形象生动。最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让学生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3.活动评价

(1)自我评价:①是否坚持实地丈量;②是否认真完成记录。

(2)小组评价:①是否完成组内分配的任务;②是否积极与他人合作。

第5篇

【关键词】中职 中国经济地理 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109-02

在初中阶段,地理并非主要科目,很多中学不重视,导致学生认识不到地理课的重要性。笔者对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商贸专业学生的地理知识摸底调查发现,有70%左右的学生对地理知识不了解。由此可见,与其他中职课程相比,中国经济地理教学无疑面临更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采取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打破教材的条条框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故事、实例、新闻等入手,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信息资料,进行充实、重组和处理教材,使中国经济地理教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样,不仅可使原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中国经济地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中国经济地理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一、中职中国经济地理课程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生活化教学是中职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

“学会共同生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并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走向生活的通行证”。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也将“课程回归生活,生活回归课程”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教学内容应该源于生活,并把知识应用于生活。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因素,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此可见,中职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教学生活化符合目前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也是当前中职教育改革的趋势。

(二)生活化教学是中国经济地理学科的优势

中国经济地理是中职财经类和商贸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中国各地区经济布局的形成、发展条件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实用性的人文地理课程,主要内容有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交通运输地理、贸易地理、旅游地理、城市地理等,这些经济地理知识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中出现或遇到的许多经济现象,都有一定的地理背景,生活化是中国经济地理这一学科的巨大优势。

(三)生活化教学迎合中职生学习的实际需要

当前中职学校入学门槛较低,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仅有少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缺乏自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恰当的学习方法。但他们在学习中也有自己的特点,如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动手能力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爱思考。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如何建立他们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兴趣和信心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应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借助学生容易理解的生活背景及熟悉的生活事例、现象,恰当地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更多的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培养起他们积极进取的心态和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乐学并且学有所得。

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国经济地理课程任课教师应依据新课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采用有效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让经济地理课堂充满活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知识,把知识应用于生活,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二、中国经济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创设生活化的学习内容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前提。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在充分理解和领会教材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从中职生的现有经验和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设计适合学生和贴近生活的场景,创设一些生动形象、符合实际的案例,进而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补充相关资料,使知识具有亲切感。例如,地处玉林的中职学校在学习经济地理的课本内容之前增加玉林概况一节内容,让学生了解玉林各个县市的位置、有什么传奇故事、有什么特产、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有什么大企业等,并配上当地的旅游景点、特色小吃的图片和视频。学习内容贴近本地生活,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亲切感,就会觉得中国经济地理知识有实用价值,从而积极投入学习。

2.挑选教材中与学生生活经验较近的材料,使知识具有真实感。教师不仅要多体验生活,更要善于抓住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中国经济地理事物及现象,加工设计成生活化的教学例子。例如,在讲影响经济布局的人口条件时,展现学生平时办事经常排长队、春运搭火车拥挤等图片和视频,学生平时有过这种体验,所以感触很深。

3.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社会热点问题巧妙结合,使知识具有时代感。经济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师应该经常收集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的新闻事件内容,有选择地纳入到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1.剖析新闻热点,展开教学。在中国经济地理的教学中每次课安排10分钟进行新闻事件演讲,或者播放新闻事件,让学生从经济地理知识的角度进行点评,既关心社会时事,又提高分析能力,复习和巩固了地理知识。

2.播放生活视频,激发兴趣。经济地理学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对旅游资源的介绍,如地貌、水景、动植物、气象气候、园林、建筑等。这些旅游资源都是实实在在的,仅凭教师一张嘴不可能像用视频播放的形式那样具体、深刻。例如,播放东北地区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奇特的火山岩熔地貌、独特的民族风情、受多种文化影响的建筑艺术、当地的特色小吃,等等,学生对视频展示的这些内容惊叹不已,特别是对于没有见过冰雪的南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多学生产生实地考察的想法,想亲自去看一看这些旅游资源。

3.创设生活情景,探究新知。优秀的教学情境的设计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某部分内容学生既没有生活经验,也没有生活现象可作很贴切的案例时,教师可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利用问题,巧设悬念,激起疑惑,启发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经济评价时,播放有关工业、农业、生活中用水被污染的画面,让学生讨论水的用途和自己家用水的情况,想象如果没有水,人类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学生自然会想到水在生活中重要性,经过一番讨论,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短缺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

4.解决生活问题,学以致用。生活化教学要把抽象的学科知识还原于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完善。学生通过学用结合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学以致用的快乐。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后,教师要为各层次的学生设计巩固练习题,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影响经济布局的主要因素时,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毕业后要开一家奶茶店,是否可行?如可行,又如何选择店址?通过讨论,学生会有比较统一的答案。从思考题中,学生能比较容易理解影响某一经济活动布局的一些因素,如资源、资金、消费人群(数量、年龄构成等)、技术、店址、交通,等等。事实上影响经济布局的因素很多,不同的产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对象,要考虑的因素侧重点有所差异,要根据实际情况再分析选择。

(三)课后延伸生活化

课堂上的教学大多是感性的认识,要获得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应将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延伸至课后,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地理知识。一是布置富有地理知识的教室,如在教室贴上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布置经济地理知识板报等,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浏览。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职教育相当重视实践教学,这促使中国经济地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互为补充,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师可以根据商贸专业及中国经济地理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实践教学。

三、对中职中国经济地理课程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建议

第一,师生关系要和谐。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是授课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放低姿态,与学生一起探索学习。

第二,教学内容要开放。教师既要合理地利用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取舍、加工,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要发展化、开放化、地方化或者身边化,适时地选用与教学有关、学生熟悉或想要了解的时事材料。

第三,教学方式要更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以多种形式展现生活的多彩,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对经济地理的关注度。

第四,教学时空要拓展。实施生活化教学,就必须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空间,教学时间也并不一定要固定在每周4个课时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走进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春游等有意义的活动,把中国经济地理课置于社会生活中。

综上所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以生活实践为基础,通过在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联结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淑敏.中职《经济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3(3)

[2]高茂良.中职中国经济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初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8)

[3]余红銮.浅谈中职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上),2012(5)

第6篇

关键词:地理学科 问题 解决措施

一、引言

政治、历史、地理传统地被认为是文科学科,文科学科一直被强调需要用心去记忆,所以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一味灌输“死记硬背”的传统观念,造成许多同学反映文科也不是那么好学。那么现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有哪些呢?为了有效提高广大同学学习地理学科的积极性,应采取何种有效措施呢?

二、存在的问题

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被划入文科,但是在大学学习阶段,地理的学习一般被归类在理科学部。由此可见,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的不仅仅是文科思维,而且需要同学们有一定的理科思维,甚至在高阶段的学习中,理科思维显得更为重要。据笔者观察,现阶段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老师忽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了应付高考,高中课程设置偏重于语、数、外等学科,像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课程被压缩。如何在仅有的、短暂的时间内,将高考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这对广大高中地理任课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由于时间有限,大部分任课老师抓住一切时间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管学生实际掌握多少、吸收多少,能否有效应对考题的变化等等。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他们缺乏灵活应对考试的能力。当然,这也是不利于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

2.过分强调背诵在地理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同于生物、化学、物理,同时地理学科的学习与同为文科门类的政治、历史学科的学习也大不一样。地理学科与数学有紧密的关系,地理学科的学习不仅仅需要学生能够背诵记忆相关地理概念和名词等,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数学工具进行推导。

3.没有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当今社会,科技发展速度加快,教学手段随之丰富起来。在地理学科教学的课程中,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指导学生的学习,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同学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同学都具备这种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老师不能一味地强调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很重要,而应该采取有效的手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直接的结果就是使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重视、缺乏兴趣,更进一步地讲,这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很不利的。

三、解决措施

每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方法,地理学科当然也不例外,掌握科学的方法,当然会事半功倍。那么针对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难题,有哪些方法呢?

1.老师在教授过程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应该学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要按照教案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还应该在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学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发生的时事与地理基础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己去搜寻资料并进行分析。

2.老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且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地理学科是一门很有趣的学问,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学生们对祖国山川、五湖四海、四季交替以及昼夜变迁都能够有很好的理解,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素养是很重要的。那么老师在教授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学习地理学科带来的欢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3.学习地理应该掌握好的方法。俗语有言,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方法能够加快我们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地理学科的学习同样也有一些方法。地理学科同其他文科学科一样,也需要记忆,但是不能死记硬背,而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地记忆,这样才能记得牢、记得久。同时地理学科的学习还应调动全身各种器官参与其中。

4.提纲挈领,融会贯通。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要经过将书先读厚、再读薄的过程。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首先要明白地理学科大概总体涉及那几大板块,同时要分清轻重和难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合理分配时间,最后应该对所学的所有内容融会贯通,学会跨章节解决考试或者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只有先让自己对所有知识有所了解,然后进行有效整合和吸收,这样才能算是掌握了一门学科。

如同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没有捷径可走一样,地理学科也需要扎扎实实地去学习、领悟、理解,若能够在上述有效方法的基础上展开对地理学科的学习,那么地理学科的学习将不再是难事。

参考文献:

[1]陈德贵.用科学的方法学地理[J].中学政史地.2007年3期.

[2]王连贵.浅析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教学与学习[J].成功(教育).2010年5期.

第7篇

关键词:工程图学;国外;CDIO;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65-02

一、我国工程图学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工程人员的要求日益提高。工程人员为了适应现代化工程团队开发新产品及新技术的需求必须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系统分析能力及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培养出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可是,在2005年10月发表的一份M 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报告中指出,2005年我国毕业的约60万工程技术人才中能够在国际化公司工作的不足10%,M c.Kinsey Global Institute认为“中国教育系统偏于理论,中国学生几乎没有受到Project和团队工作的实际训练,相比之下欧洲和北美学生以团队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笔者在近些年的工程图学教学中越来越感觉到:尽管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讲课,可学生的课堂关注度和学习兴趣逐年降低,观察、空间思维、拆装和绘图实践热情也不如从前。纵观国内大部分高校工程图学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陈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学生掌握现代新知识的要求不断增强。目前高校课程门类繁多,而双休日的实行又使学生在校四年的总学时数减少。因此,不同程度压缩各课程学时已成定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沿用过去的教学计划,结果只能是教师高密度车厢化的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毫无自由发挥空间,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2.重讲授轻思考,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国内高校大多还沿用前苏联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主思考。尽管大多高校都安排有绘图实践,但大多都是模仿性的,学生无法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更谈不到“做中思”。

3.工程图学课程安排与金工实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相关专业实践及课程联系松散,没有形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不利于学生整合应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综上所述,如何重新点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何使工程图学教育更好地适应企业及经济的需求?这些成为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国外工程图学教育特色

由于“图形”在工程界中的重要性,世界各国都将工程图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来对待,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工程意识和基本的工程素质。

在课程设置上美国各大学对工程图学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普渡大学、博克利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独立开课方式;有些则将其整合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与制造等课程当中,如加州理工大学、MIT等。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工程图学教育都有其明确的目标和思路,教学活动大致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以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的MAE3为例,课堂讲授少而精,主要介绍:(1)工程绘图的基本原理,如第三分角三视图、轴测图、剖视图、零件图和装配图;(2)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主要是Auto CAD二维绘图、Inventor三维建模和动画制作;(3)机械设计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紧固件、轴承、齿轮、微型马达和带传动的设计等;(4)素质教育,如诚信教育、团队合作意识、口头表达能力等。教学实践主要设置时钟、机器人两个项目,要求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出满足特定功用的时钟或机器人,应用计算机软件生成二维和三维图纸,并在实验工场制造出时钟或机器人的雏形,最后公开答辩、演示成果。教学活动由教室延伸至多媒体机房、实验工场、图书馆等,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动手能力和表达技能。

日本的图学教育比较注重和企业相结合,注重制图课的内容与设计相融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我国相近,但删减掉了画法几何中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内容。课程安排在生产实习和机械工学入门学习之后进行,一来对机械加工方法、工艺结构有了初步了解;二来更有利于与后续专业课课程设计相衔接。我们看到,不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工程图学教育多以产品设计为中心,与工程实际和企业需求相结合。企业期待的是工程人员能迅速在图上表达想象的成果,并能付诸实际制造。因此,工程图学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表现、识别和想象。

三、以能力为导向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Knowledge(知道)、Understanding(领会)、Application(应用)、Analysis(分析)、Synthesis(综合)、Evaluation(评价)六个层次,如图1所示。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和知识灌输为主的教育模式只能实现“教育目标分类法”中的前三个层次,若想实现其四到五层次,甚至六层次的教育目标,显然是不可能的。

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获得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会近2000万美元的巨额资助,并于2004年成立了CDIO国际合作组织。CDIO代表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施)、Operate(运行),它是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研发到运行乃至终结退休的全生命过程。CDIO以“学校培养有专业技能、有社会意识和有企业家敏锐性的工程师”为愿景;以产品生命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四个层面的能力,即工程科学和技术知识、终身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在社会和企业环境下建造产品、过程和系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提出了包括对培养计划、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评估和学习构架的全面指引和对是否实践CDIO教学理念的12条判定标准,可操作性极强。

汕头大学工学院在汕头大学副校长顾佩华教授的指导下,使汕头大学成为首个中国高校CDIO成员。在不断的摸索中,我们总结出:中国的工程教育,需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加大改革力度,以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目前,国内已有57所高校在机械类、电气类等专业开展了CDIO改革试点实践。2009年燕山大学开始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试点,于2013年5月正式加入国际CDIO组织,成为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项目的参加单位。

四、结束语

综上可见,美国、日本的工程图学教育和CDIO工程教育理念都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这给我国图学教育带来了很大启迪,也更突出了改革的迫切性。结合我国工程图学教育的现有条件,借鉴国外及CDIO工程教育理念,重新架构符合我国实际的工程图学教育体系,摒弃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引入基于工程实际的项目式教学,同时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估方式,让学生通过项目设计、实施和总结真正体会到课程学习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是顺应现代化工程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娟.美国高校工程图学教育特色分析[J].工程图学学报,2008,29(3):139-144.

[2]毛文武.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研究[J].工程图学学报,2007,28(5):172-177.

[3]焦永和,董国耀,张彤,樊红丽.第四届中日图学教育研讨会情况介绍与思考[J].工程图学学报,2000,21(4):149-154.

[4]李迎春.对日本冈山大学图学教育状况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7,17(10):106-108.

[5]赵永生.论大学的功能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R].秦皇岛: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教师培训,2013-10-31.

第8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主体地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41-01

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也应“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时展对教育的要求,所以教育教学必须突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主体性、差异性,已成为新课程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

1培养学习兴趣,体现主体地位

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主体体现的重要源泉,要获得连续不断的数学学习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要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意义的认识,所以我们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有意识地使学生接近数学。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数学学习并无神秘可言,我们周围充满了数学,任何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要重视数学教学的应用性,强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教学中要彻底使学生摆脱数学学习可有可无的思想。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优化评价机制,要树立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自己教学的思想。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评价中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能确立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原则,那么,我们就会在评价过程中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构建和谐气氛,体现主体地位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学则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这就决定了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上也应该是和谐的。我们强调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要让他们在和谐气氛中获得生动、活泼、完满的发展。诚然,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为特征,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体会到来自于教师、社会、家庭的理解和尊重,从而燃起学生掌握必要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多以一种权威的形象而出现,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这无疑拉开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担心回答问题出错,于是造成了一种心理紧张感,所以要让学生迈出这道槛,真正体现自己数学学习主体地位,还得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间无心理距离。同时,教师要通过温暖而有鼓励性的教学气氛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3优化教学过程,体现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要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要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氛围的教学情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数学教学中要突出重点,切忌平铺直叙。在时间安排上,分清主次,把重点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要舍得花时间,使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数学重点知识内容,特别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致的知识内容,要多下功夫、花精力解决;要通过突出重点,带动一般性知识的教学,忌讳孤立地讲授所谓重点。毕竟数学教学中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我们要在多种联系和反复渗透中突出重点;对一般知识内容可以少讲、略讲,使其掌握重点知识,又理解一般知识。毋庸质疑,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我们教师切忌将数学教材知识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具备现代化教材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数学教材、优化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

4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