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31 17:00: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校继续教育培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引言
继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科教兴国和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有必要对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继续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深刻的思考,提出科学有效的继续教育发展对策,切实担负起应有的使命,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做出新的贡献。
2辽宁交专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发展现状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辽宁交专”)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从1989年起步至今已有26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学校紧紧抓住高职教育发展机遇,在省交通厅和交通全行业的大力支持下,着力推动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2.1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历史
(1)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辽宁交专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始于1989年,在26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过了两个发展阶段,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事业的振兴密切相关。从1989年到1998年,是学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起步阶段,主要从事交通行业计划培训,包括市(区)县交通局长培训班、县(区)公路段长培训班、港监培训班、交通执法培训班、各市教育培训人员业务培训班等,累计培训6500余人次。这一阶段继续教育培训的特点是项目比较单一、培训人数较少、培训范围较小,主要局限在为交通行业和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提供必要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对社会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培训还没有很好开展起来,社会办学影响也不大。
(2)规模扩大、效益提升、从弱到强的发展阶段。从1999年至2015年是学校继续教育工作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学校继续教育培训的范围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学院开设了21个本、专科专业,形成了函授大学、自学考试、网络教育三种学历教育办学类型,专科、专升本、本科、研究生四个办学层次。培训工作充分利用教育行业、交通行业及企业的社会优质资源,不断探索培训教育新模式,初步形成了涵盖交通建设、汽车维修与检测、物流管理、信息工程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岗位培养、资格证书考试等综合性培训。同时,承担了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等企事业单位的各类培训,年平均培训达到20000人次以上,培训项目、业务范围和培训人数快速增长,在省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经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2.2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办学理念比较陈旧、发展思路需要拓展。近年来,虽然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继续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亟需提升之处。首先是对国家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配套政策抓的不准、把握不够、理解不透,失去很多培训项目,或者立项的层次不高、效益不好。其次是对继续教育教育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不够,市场开拓意识淡薄、不能很好地抢抓市场、适时拓展业务、扩大培训规模,导致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比较单一,项目结构不够合理,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再次是管理水平不高、成本意识不强,很多培训项目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是经济效益不是很好,自身造血功能不强。
(2)管理运行机制不顺畅、需要进一步规范。一方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是高技能、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导致高职院校没有把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同全日制教育放在同等的地位,在发展理念、管理运行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相对欠缺。另一方面,继续教育培训学院大多数只是学校常设二级机构,但是既承担了管理职能又具有教学职能。如既承担了招生、报名、注册、日常管理、论文答辩等工作,还承担授课任务安排、教师队伍协调、甚至考试场地安排等具体工作,要顺利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往往要与很多部门进行多方协调沟通,导致在教学、管理以及对外联络等各项工作中掣肘较多,影响了培训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3)管理团队整体素质不高、开拓创新能力不强。一方面,继续教育内部人员来源比较复杂,不但缺乏专业化、正规化的管理人员,而且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从事继续教育项目开发、市场开拓、组织和营销的骨干力量薄弱,积极主动研究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状况开发新培训项目的能力不强,学校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各高职院校对管理队伍创新能力和工作水平提升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队伍参加有针对性的各种学习和培训比较少,即使参加了一些学习和培训,由于考核评价措施不到位,导致学习培训质量不高、效果不好。
3交通类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发展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3.1明确继续教育发展定位、创新经营发展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首先,交通类高职院校应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动继续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深入研究国家有关的政策制度,依托学校专业特色和优质办学资源,满足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交通建设事业发展需要,制定继续教育特色的发展理念和定位,主要是利用好三种资源,即国家政策资源、经济市场资源和学校品牌资源。其次,学校和继续教育学院在推进继续教育工作时要把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资源用足,要把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经济和市场资源用活,要把学校专业特色、优质教学资源和良好办学声誉发挥好,而且要结合实际把这三种资源充分挖掘、延展和利用。再次,坚持走特色发展道路,提升特色发展能力。发挥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特色鲜明、实训条件领先的优势,在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开拓、特色培训项目遴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不断创新,提高管理团队、教学团队的协同创新能力,推动学校继续教育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3.2打造一支觉悟高、能力强、勇担当的管理和教学团队
人才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交通类高职院校要不断推动继续教育事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团队、教学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首先,学校必须着力培养一支责任担当意识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的管理队伍。管理层应紧密跟踪国家继续教育发展形势和政策导向,学习全国其他继续教育机构先进的办学理念、运行管理模式和教学方式;加强管理团队的业务培训、学习和进修,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引进、聘任或培养等形式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运转协调的用人机制,给敢干事、能干事的人发挥能力的平台,着力培养一支业务素质能力过硬、能够委以重任的骨干力量,打造创新型管理团队。其次,要建立一支高水平、动态的专兼职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学队伍。根据继续教育各专业设置情况,选聘教学经验丰富、职称学历较高的专任教师,既可以担任各专业的教学任务,而且可以参与各类培训项目的申报、专业设置论证等工作。同时,从行业、企业和其他经济产业部门聘请高级工程师或技术人员承担教学培训任务,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以及专业课程建设,打造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3.3开拓市场资源、培育培训项目、创建特色品牌
交通类高职院校要做大做强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紧密依托交通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开拓市场资源,形成特色明显的继续教育项目品牌。首先,抓住交通行业内培训市场。加大与交通厅直属单位、交通系统内各市县的联系,充分发挥道桥、汽车、物流、轨道交通等专业优势,开拓交通行业和企业等各种形式的培训项目。以交通运输部1+32平台建设为依托,明确责任、健全机构、完善管理,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和内涵建设,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占领我省交通行业干部、职工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的市场,努力满通行业发展对提高管理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的需要。其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研判和预测教育培训市场发展变化的动态和趋势,抓住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家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机遇,与地方政府部门紧密联系,开展长线培训项目合作,建立需求稳定、对象稳定、内容稳定的培训项目。与行业协会、考试认证机构合作,开展职业、岗位资格认证培训。再次,在学历教育方面上积极与本科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增强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在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同时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宏观管理与指导,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继续教育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工作氛围,扩大学历教育培训市场。
3.4建立科学完备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交通类高职院校发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应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教育发展规划和高职教育办学目标,完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整合资源、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激励机制,促进继续教育事业大发展。首先,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设置内部管理机构。依据社会培训、学历教育、远程教育等主要业务工作重新划分学院内部机构设置,科学制定市场开拓、招生宣传、教学管理、考试管理等各项具体工作职责。其次,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增强竞争意识。针对各岗位内容和性质制订详细的岗位职责、岗位目标和任职要求,从“德、能、勤、绩、廉”几个方面入手,将定量与定性考核、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起来,建立起以贡献、业绩和效益为标准的考核激励机制,形成“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分配制度。再次,要重视考核结果的使用,把考核结果作为管理人员奖惩、工资晋升和职务提升、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这样才能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专业管理人才,并使在职管理者安心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专业管理能力,并保持较高的工作业绩和工作动力,协调好学院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使得个人与学院共同发展。
4结束语
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人力资源的持续开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交通类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管理者应在准确把握趋势、认真梳理经验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好形势,紧紧抓住高职教育发展目标与重点,在改革创新发展理念、建设特色培训项目、完善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做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在服务中求生存,在奉献中求地位,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以特色与质量力求实现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其《走向校本》(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卷,2000年8期)一文中认为,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指要以谋求学校的发展为前提,以改进学校的工作为目标、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为指向。“改进”是其主要特征,它既指要解决学校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指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中,是说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要由校长及其领导下的全体教职员工经过共同探讨和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基于学校,是指学校开展的各种培训、研究、教学实践以及设计开发的各门课程等,都要从学校生存发展的实际出发,都应切合本校的实际,充分挖掘本校的各种潜力,使本校的各种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什么是校本培训?郑金洲按照欧洲教师教育协会的有关界定,认为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校本培训的内容包括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名家教学风范;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模式;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和教改信息等。校本培训的特点,一是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对教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二是基于学校的实际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
二、高校教师教育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教师培养体系呈现出一种单一的格局。教师的养成,主要由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如师范院校、独立的教育学院以及近几年来出现在一些综合性大学中的教育院系承担。这种机构所颁发的一纸师范专业毕业文凭,几乎就成了教师职业的准入证书(师范专业毕业证书与目前实行的教师资格证制度是挂钩的),这就是所谓的教师职前教育。问题是,这种师资培养机制主要解决的是中小学教师的来源问题,而对于高等院校,特别是理、工、农、医院校或专业来说,这种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就无法为其提供所需要的合格师资。从实际情况看,高等学校的教师大多还是来自于专科性大学或综合性大学的非教育专业。由于他们的教育经历是接受非教育专业,因而师范专业所开设的一些专业理论课程及专业实践环节(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实习等等)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形成了先天性缺失,这就使得高校教师尤其是刚刚入道的青年教师,对于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往往感悟肤浅,在实际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上力不从心,教育实践能力相对薄弱,教育思想理念陈旧保守。当前,随着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龙头的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青年教师这种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上的局限性也越来越突出,这就势必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构成明显的制约和影响。
解决这种状况的唯一途径是继续教育,或者也可称作职后教育。然而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教师教育尚未形成一种与终身教育相联系的教师培养体系,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互脱节,教师的进修学习又受各种客观条件(如工学矛盾)的制约,这种情况下,一种崭新的继续教育形式一校本培训就成为高校教师职后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三、笔者所在高校的校本培训实践与探索
(一)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1999年以来,随着新专业的不断开办和逐年扩招,师资队伍出现较大短缺。在学院一系列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感召下,每年都有博士、硕士和优秀本科生补充到学院教师队伍中来。为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尽快缩短他们的职业化历程,学院从1999年起制订并实施了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陕西理工学院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时间、地点:每年9月一12月,校内;培训对象:当年进校的见习助教和见习教学管理干部(师范专业除外);培训班任课教师:校内相关专业资深教授、专家学者;开设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微格教学、教育测量与统计。培训班由人事处牵头组织,学员上课由班主任进行严格的考勤,所有课程均有规范的教材,作业、实践、单元测试一丝不苟。三个月培训期满,全部课程考核合格,方可取得结业证书,倘若一门课程不及格就须随下一期跟班重修。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能培训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多媒体辅助教学必须成为每位任课教师的基本功,这已达成学院领导和教师的基本共识。为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院确定由教务处牵头,聘请本校计算机专业和计算中心教师,每年为全院各专业任课教师举办2―3期多媒体辅助教学培训班,培训内容一般为windows操作系统、powerpoint、Macromedia Flash MX等多媒体制作软件的操作及常用多媒体设备如扫描仪、视频采集卡、刻录机等的使用。
(三)教务管理培训
学院从2002级新生开始实行了学分制人才培养与管理模式,并依托校园网安装和开通了陕西理工学院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从传统的学年制到现在的学年学分制,这种变化无疑是全院教务管理人员面临的一个全新的挑战。为此,教务处协同教务管理软件开发商,不定期地对各教学单位的教学、教务管理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教务管理系统使用维护方法以及课程、成绩、实践环节、学生信息、教学资源、教学计划等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传输规范等等。
(四)英语口语培训
为适应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为提高广大教师的英语水平和能力,由学院国际处负责不定期地举办英语口语培训班,聘请公外部外籍教师和外语系专业教师执教,为参训中青年教师讲授诸如英美国情、外事礼仪、英语听力、口语等课程。
(五)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为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基础上,学院还制定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由青年教师所在系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年资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业务导师,采用师徒结队传、帮、带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六)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与办学指导思想大讨论
根据教育部总体安排,2007年,教育部将对学院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对学院来说 既是严峻的挑战更是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学院以此为契机,多次举行各种形式的“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学习、培训活动。办学指导思想是一所高校的“顶层设计”,是高校总体工作的统帅和灵魂。2004年底以来,结合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和学院迎评促建的实际,学院开始对陕西理工学院办学指导思想进行进一步的修撰和审定,为此,2005年4月举行了全院性办学指导思想的大讨论。通过一系列学习和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更新了观念,为学院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思想理论基础。
(七)日常教学中听课,评课,院、系级赛教,观摩教学等
根据校本培训的涵义、特点和校本培训的内容来看,校本培训的方式其实是灵活多样的,它无疑包括了日常教学中的听课、评课、赛教,观摩教学等形式。我院十分重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工作,经常组织教师同行间互相听课、评课,切磋教学技艺,形成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学院每两年组织一次在系部赛教基础上的院级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每届大赛都有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勇夺陕理工“院级教学能手”的桂冠,他们在全院教师中树立了名师风范。
四、校本培训是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师范院校主要承担教师职前教育任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主要承担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教育部及其设置在各省的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专门负责多种形式的高校教师培训,以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可谓是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但就其培训规模和数量与高校教师的总数相比,它的培训能力毕竟有限,加之高校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客观上也不具备长时间脱产学习的条件;2003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整合各种教师教育资源,构建覆盖全国城乡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使教育系统、卫星电视网与internet三网融通,实现教师远程继续教育。“教师网联”计划前景美好,只是目前还未形成气候。而校本培训以高校教师任职的学校为阵地,因地制宜,内向挖潜,学校、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选取适合需要的内容,有的放矢地完成培训任务,实现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的不断完善。这种边工作、边“充电”,工作学习两不误的在职教育形式,自然成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最佳选择和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形式;实效;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水平
回顾和反思以往的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往往是培训模式程式化、培训载体单一化、专业引领薄弱化。同时,成人继续教育培训由于培训的师资、条件、工学矛盾等原因,集中培训时又往往表现为高起点、大容量、快节奏,对于素质参差不齐、个性差异大、“胃口”不太好的学员来说,因为“吃”下去的“东西”过多过“硬”,而无法“消化”。针对这种情况,提高成人继续教育培训质量,就要解决好上述三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活化培训内容,变“要你学什么”为“你要学什么”
为了提高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水平,在对学员培训之前,我们可以深入细致地调研,了解学员的具体情况。一般来说,制约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底气不足”。参加成人继续教育的学员,一部分是没有经过正规院校的学习和培训,起点偏低,年龄偏大,学习能力明显减退;二是信息不畅。部分学员,特别是在农村工作的学员,生活和工作地点位置偏僻,信息闭塞。三是“营养不良”。由于过去我们对成人继续教育工作不够重视,缺乏成人教育的专门培训,即使是开展了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也很少有符合成人学习“口味”的东西,所以尽管学员参加了培训,但提高的幅度不大,进程不快;四是热情不高。由于过去的成人继续教育培训行政干预过多,又以集中培训为主,对学员个体来说,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搞好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我们必须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解决好培训理念问题。变教员“有什么,给什么”为学员“要什么,给什么”,把成人继续教育培训变成成人专业学习的“餐馆”,变“注入式”为“点菜式”,学员点“中餐”我们就上“中餐”,点“西餐”我们就上“西餐”,点“风味小吃”我们就来“风味小吃”,让学员感到“实惠”“可口”;二是解决好培训原则问题。对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我们应该本着三个培训原则:就是“真实、务实、朴实”,从那些学员在实践工作中遇到的真实的、困惑的、不解的问题入手,确定培训内容,展开培训,克服过去培训中,学员“学到、知道但不能做到,激动、感动,但不能行动”的弊端,把解决学员在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三是解决好培训方法问题。传统的培训,形式上大多是讲座辅导,内容基本是从理论到理论,但学员们最渴望得到的是如何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之中。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互动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和“实战式”培训,使“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成人继续教育培训的主旋律。比如一所学校在组织教师进行“主动参与学习策略”这一内容的培训时,采取的形式是课堂研讨、即席指导,他们把培训地点设在课堂,先请一名学员讲课,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员再走上讲台,组织教学,进行即席指导,结合实践讲理论,把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通过课堂直观地表现出来,然后引导学员进行讨论,这样一边教学,一边研讨,使整个课堂变成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场所;四是解决好培训内容问题。在成人继续教育培训中,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由于部分学员的专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他们更关心如何去做,所以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些实际的支持,因此,成人继续教育要两者兼顾,有时是“鱼”比“渔”更重要。在培训中,我们的通常要先给学员一条“鱼”,让学员看到“鱼”的样子,甚至直接让学员尝到“鱼”的鲜美,然后再给他们一张网,教他们捕鱼的方法。如果像大学生在校学习那样,只单纯地“授之以渔”的话,对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来说,不会有任何实效性。当然,仅仅给几条“鱼”并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给“鱼”,激起学员们的“打渔”热情,进而掌握“捕鱼”的方法。
二、活化培训载体,变“要你怎么学”为“你要怎么学”
在进行成人继续教育培训之前,我们可以通过调研、走访、下发征求培训模式建议的通知书等形式,向学员发出“哪种形式的培训你最能接受”“你认为哪种形式的培训最有效”的征求,把“怎样开展培训”的权力交给基层学员。经过层层征集,认真分析,悉心筛选,再选择培训形式和载体。一般来说,以下几种培训载体比较有效:一是以专业竞赛为载体,增强培训的动力。比如某县教育局,在教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时,利用一年时间,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他们在安排以教学常规为基本内容的集中培训的基础上,配合开展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这次竞赛活动,持续时间长,一年时间里,让教师们经常练、反复练。参与面广,教师全员参与,小学从村小――中心校――县级;中学从教研组――学校――县级,层层进行。内容都以“三笔字”、简笔画、说课、上课、评课、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基本教学内容为主,以不断强化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使广大教师们的教学基本能力在不同的起点上得到了主动、和谐、持续的发展,使培训工作焕发出恒效与实效的生命活力;二是以区域切磋为载体,增强培训的活力。比如,某县教育局为了提高全县教学研究水平,建立了县级层面――区域层面――学校层面三级教研网络,并强化了区域教研的职能作用,让教员引导同一教研基地的成员通过课例研习、校际会课、骨干引领、教学互访、联合攻关等形式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区域教研活动。区域教研活动的开展,加强校际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促进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克服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等弊端,较好地解决了教师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教研和培训格局,不仅激活了学校的教研工作,而且增强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活力;三是以参观学习活动为载体,增强培训的耐力。参观学习可以使学员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参观学习活动的思维流程一般是:第一步是看别人工作,评别人的工作;第二步是看别人的工作,想自己的工作;第三步是看别人的工作,改自己的工作。参观学习活动,可以增加学员与优秀同行在交流中接纳,在碰撞中领悟,在互补中成长,在互动中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使培训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活化专业引领,变“被动消化”为“问题驱动”
以往的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是培训者讲什么,学员学什么,并被动地“消化什么”,这样的培训有很大的盲目性。为了增强成人继续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我们可以专业引领,努力使培训聚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让问题引领培训。其工作流程是:搜集问题、提出疑惑――归纳整理、形成主题――解剖分析、给出策略――确定内容、实施培训――跟踪反馈、反思修正。搜集问题、提出疑惑:就是学员针对自己的工作实际,搜集提出自己感到模糊、不解、不懂或自己解决不了的实际问题,上交培训部门;归纳整理,形成主题:就是培训部门的教员根据学员提出的问题,梳理归类,确定培训主题;解剖分析、给出策略:就是教员通过“会诊”,透过问题,分析实质,制定出改进方法和策略;确定内容、实施培训:就是教员根据培训主题,准备培训内容,再实施专业指导;跟踪反馈,反思修正:就是教员跟踪指导,在学员反思的基础上,根据教员的建议,修正自己的工作策略,直至问题解决为止。这种培训模式由于培训的主题来源于一线学员的真实困惑,起源于问题,着眼于研究,就可以变过去成人继续教育培训中“我给你什么”“我要求你什么”“我要你怎么做”为“你需要什么”“我能为你做什么”“我们一起解决什么”,很好地克服培训的盲目性,提升学员学习主动性。同时,由于培训能从实际问题着眼,在教员的引领下,使学员在反复实践与反思中,逐步提升认识,强化技能,由点到面,就可以不断开拓培训工作的新境界。
为了使这一模式的培训落到实处,培训部门可以把学员的工作单位视为培训的基地,把学员的岗位视为培训的课堂,变“登门请教”为“服务到家”,实行教员包学员制度。让每名教员包一定数量的学员,定期到学员的工作岗位指导学员的工作。在教员深入到学员工作岗位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淡化传统意义上的“教员”和“学员”观念,让学员平等参与,这样,学员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培训和研讨。教员在进行专业指导时,应不再单纯讲理论,而是通过真实的岗位指导,在工作中让学员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这种全新的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既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又可以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学员的专业发展。这样,就可以构建一种新的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文化,为教员与学员之间搭建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使学员们受到空前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志诚主编.实用谚语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5,283.
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柳文(化名)从大四搬到西溪校区后,就有被“抛弃”的感觉。
这里是浙江大学一个分校区,但柳文感觉,整个校区更像招待既每天衣着光鲜的各类培训班学员进进出出,比西溪校区内学生还多。每隔一段时间,学生便会有一个维权小,主题往往是与外来学员之间的摩擦。
矛盾往往在食堂问题上激化。最近一次,学生们的愤怒在于来浙大“镀金”的那些成功人士的插队事件,即使食堂里贴着大大的“不要插队”字样,在四周喷火般的目光注视下,一位看上去衣着光鲜的男士也毫不犹豫地挤到前面,有学生打听到此人是学校总裁班的学员,便愤怒地在校内贴吧上咒骂,外来培训班学员过往的种种劣迹被发掘出来,在线上线下持续发酵。
不只浙大,内地诸多知名高校都面临类似问题。缺乏有效行政监管的情况下,原本作为学校教育重要补充的大学继续教育培训有一些演变为学校收费的常规途径,学生的教学资源被挤占。在追求盈利和保障教育质量的权衡中,内地部分高校继续教育培训渐渐失去了平衡点。
日产校友400名
与之前的矛盾不同,最新一次西溪校区的“维权”围绕对“浙大校友”的定义争论展开。
这看起来是书生式的抗议。食堂工作人员认为这些在浙大继续教育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等二级学院的学员们也算是浙大的学生,其身份得到浙大的肯定。虽然这些企业高管或总裁们换动频率很快,在学校培训时间,长则一年,短则一周,但人家好歹也是浙大校友,所以学生们不能“这么小气”。
但这一说法遭到了学生的强烈质疑。不少学生并不认同校方温和的劝谏。有人近乎迂腐地搬出百度百科对校友的定义,对学校将短期培训人员当做校友的行为表示不满,在学生们的内心里,从没有把那些珠光宝气、穿金戴银,出入宝马、奔驰的总裁班学员当成自己的校友。
浙江大学现拥有紫金港、玉泉、华家池、西溪、之江、舟山六个校区。继续教育培训班几乎遍布各个校区,目前西溪与华家池沦为“重灾区”,有学生改编《南山南》作校园民谣,调侃道:“西溪难,之江悲,西池(西溪和华家池校区)是一对”。西溪校区是浙江大学所有校区中城市地段最为优越的一个,然而面积却不及个别校区的六分之一。校内为学生服务的食堂、超市等服务设施本来就不多,大量涌进的继续教育学员常常令这些设施内拥挤不堪。
西溪校区静年最惹人瞩目的人群之一便是标志性明显的培训人员。“这群人是浩浩荡荡占领学生食堂的人群之一,也是学校超市内采购的主力军。吃饭被抢,电梯被抢,上课期间使用扩音喇叭、音响,干扰同层教室上课。”浙大西溪校区学生多有怨言。
与学生的抱怨不同,浙大西溪校区某幢学生寝室楼一楼欢欢喜喜开辟了一个“名优特产专卖店”,墙上贴着各种可刷用的信用卡图样,一看便知道为哪个群体服务。该校区主教学楼田家炳书院一楼常年只有一台直饮水机,多数同学不知道的是三楼也有一台,而那一台只有总裁班开课时才可以专享。
校方网站显示,该校每年大约有3570个培训项目,教育培训学员每年16万余人次,平均每天生产400多名浙大校友。而全日制本、硕、博学生入学量每年却不足1000Q人。
浙大继续教育项目主要针对各类民企老板、公司高管、投资人等展开,学员们在短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校交流培训后,可获得浙大的一纸结业证。虽非学历学位,但仍不能阻止一茬一茬的社会精英们涌入浙大。
不独浙江大学,包括总裁班在内,大陆高校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班过多过滥的现象已非一日之功。清华、北大、复旦、厦大等几乎所有内地高校都相应地开办各类EMBA班、总裁班、精英班。即便一些纯工科类院校也不甘寂寞,纷纷展开自己的创收羽翼,接收各行各业的企业主入怀。只要经过高校的各类名师专家指导一番,不消几日,便能摇身一变成某名校的校友。
内地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俨然成为“总裁”们的培训工厂,但圈内人士认为,多数短期总裁研修培训并不是以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为目的,而是为那些企业管理精英和社会上层人士提供一个社交平台。高校既然提供了这一舞台,自然收费也不菲。
目前内地针对民营企业家的MBA班、企业管理培训、总裁班、团队培训班、领导力培训班等让人眼花缭乱,收费价格从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许多学校尽管收费不便宜,但授课内容单一重复,授课师资也很是可疑。
同质化严重
继续教育培训是继大陆本科、研究生之后的三大人才培养体系之一,层面向来倡导鼓励。
2011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共50所高校参加。同年12月24日,这50所高校被授予“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浙江大学名列其中。
国内继续教育目前主要有远程教育与培训教育两种方式,培训教育在近些年所占比重稳步上升,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各高校开展的继续教育培训教育主要分为个人培训和集体内训。
个人培训主要分为在职研究生与高端/专业技术培训。在职研究生尤以MBA(工商管理硕士)与EMBA(高阶工商管理硕士)为人熟知。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处网站信息显示,浙大承办继续教育培训的办学院系包括浙大继续教育学院在内共有30个提供五个方向的继续教育: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党政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留学和其他。
令人惊讶的是,仅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这一方向就有至少12个院系开班。点开其中两个院系的网站,发现培训班课程极为相似,面对记者的询问,对方不断强调“各有侧重”,但是经过对比发现有6个授课讲师是一样的。而该校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继续教育中心的官网所列的精品课程几乎与该学院研究方向没有任何关联,“总裁研修”所设培训班大多与其他院系类似。各学院争相开班且同质化严重。
在以社会精英人群为主的EMBA培训中,以中欧工商学院和长江商学院以及各大名校的EMBA招生为主,中欧和各大名校的工商培训相对爱惜自己的羽毛,招收学员时严进宽出,对学员的各方面资历要求甚高。记者以一名企业主名义咨询浙大EMBA招生老师,问对方“可不可以让秘书帮忙上课?对方肯定地称,不可以,但学员可以请假,且每个学员每年可以请4个学分的课时,超过的话,就要交钱补学分。
但非学历学位的各种总裁班则迥然不同,纯粹是市场需要什么给什么,几乎无门槛。高校继续教育针对集体的培训则是为党政干部和企业提供各类培训服务,主要为短期脱产式、长期分期式、轮训式,课程制定、学费都视情况而定。
不少党政领导干部一度活跃在高校EMBA、MBA和各类总裁班,但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这批人很少出现。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一位官员告诉记者,高校“高价班”培训不允许在职官员公费参加,日常的公务员业务培训成为常态。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处工作人员称,在浙大继续教育中,干部培训占了70%左右的比例。
继续教育走偏?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要实行非学历办学,面向行业企业职工开展继续教育。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也的确在与企业达成继续教育联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教育部本意让高校继续教育培训市场面向行业企业职工,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内地高校的培训已然走偏,普罗大众并不能如愿获得高校继续教育培训机会,一定程度上,收费高昂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班只对“有钱者”开放。
内地各种高价培训班泛滥的情况已有年月,部分高校已习惯把学校的创收体系发挥到极致,打着继续教育的幌子,举办各种名目的培训班牟利收费。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并不讳言表示,市场有需求,而校方也希望借此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同时也是学校创收的一个重要来源。该工作人员坦言,浙大的这些继续教育项目占了该校所有对外合作项目的一半以上。
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无序发展常常生出恶果。2015年9月有媒体报道称,36岁的浙江人王源想方设法混入浙江大学,成为“浙大总裁高级研修班”的成员,王源随后在这些总裁校友们之间进行资金拆借和诈骗,先后骗了2000多万元。而王此前吹嘘经营的一些公司都没有任何实体和贸易,仅仅是个公司名而已,他所谓的汽车销售公司实则是做洗车和车辆美容的工作,没有其他业务。
此事之后,浙大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紧急下令终止与各社会办学机构的合作,由学校自主招生,但对学校声誉的严重败坏后果已经形成。但教育部官方层面至今并无对此市场有实质性的监管举措。
该部一位官员称,现在各高校的继续教育办班方式、收费价格等完全是自主的,教育部持鼓励态度。对个别高校“高价班”过多、挤占学生有限的教学资源的反映,教育部职成司官员称,“可以通过部长信箱书面反映后,教育部才会适度进行干预”。
而在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吴晓刚看来,过度招收MBA等继续教育学员使用公共资源设施类似于学校滥用私利。因为国内很多学生是通过教育部组织的考试招进来的。当初政府给学校分配资源,例如拨款,也是依据招生人数而定的。
在香港,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得很明确。比如非政府资助的授课型研究生,因为学校是香港的纳税人建的,所以授课型研究生的学费要转到另外一个账户上,公私分得非常明确。
类似国内继续教育的香港高校各种授课型研究生培训现在也放开了,香港规定可以利用高校的一些闲置资源做一些事情。但利用闲置资源也有非常清楚的规定。
关键词:非学历教育;管理模式;变革
作者简介:王慧芳(1989-),女,河南鹤壁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培训。
课题项目: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委托调研课题“高级继续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的阶段性成果,负责人:黄健。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4-0052-04
非学历教育是我国高校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民对终身学习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因此,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满足群众不断高涨的学习需求,为新时期社会快速发展,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这不仅适应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代高校继续教育获得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中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是指我国境内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学院及其他相关院(系)开展的不授予学位学历的继续教育项目、培训项目,以及在国内以非学历形式举办的涉外教育培训项目。近年来,随着继续教育的发展,成人学历教育在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萎缩,取而代之的则是非学历教育的蓬勃发展。非学历教育以其周期短、见效快、针对性和适应性强等特点逐渐受到高校和社会的青睐,部分高校从战略性的角度出发,制定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并鼓励非学历教育的发展。但从整体来看,非学历教育仍然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为适应社会对非学历教育发展的需求,各高校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探索,在各项教育改革中,管理体制的改革居于核心与基础地位,关系到整个继续教育的生机与发展。
一、管理模式变革的必要性
(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对继续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我国社会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变革时期,知识更新的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新思想新事物层出不穷。社会发展的这种特征对劳动者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劳动者需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才能应对工作带来的新挑战。普通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高地,依托其优越的人才资源,加快发展非学历教育,为劳动者提供新的学习机会,满足劳动者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
普通高等学历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而对社会实践技能培养不够,这就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在步入工作岗位后需要不断“充电”来提高胜任工作的能力,此类群体的继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接受理论知识,而更多的是人际关系,工作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学习要求。
社会变革与发展带来的另一个变化就是,在分工越来越细致的同时,各行业内部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行业内部人员需要紧随行业发展步伐,密切把握发展态势,才能始终处在行业发展的最前端,非学历教育培训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在各类高端型培训中,把行业内专业人员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社会发展的种种特征要求高校继续教育特别是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要不断调整战略,以契合社会需求,举办真正满足群众需要的教育培训。
(二)终身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必然要求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就是建立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社会的高速发展使高新技术渗入到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同时也为劳动者带来了新的学习机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大大缩短工作时间,这使得劳动者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继续学习;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之后,劳动者又产生了学习、休闲、娱乐等新的精神需求;社会的快速发展、收入提高也为劳动者接受再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在全民呼吁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人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需求不断高涨,人们也对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为继续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迫使我国的继续教育不断改革旧模式,尝试并探索新模式,开展各式各样适应不同学习人群的教育培训,从而积极服务于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来。
二、现行管理模式
在深化高校非学历教育体制改革,建立新的创新型管理模式的诸多探索和尝试中,有多种模式可以借鉴,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主要有两种管理模式:“管办合一”,“管办分离”。
(一)“管办合一”的管理模式
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各高校继续教育的运行与发展主要由继续教育学院来主导。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校继续教育发展的行政管理部门,同时又是继续教育开展的主要办学实体。继续教育学院下设多个教育培训中心,并以中心为单位开展各式培训。各专业学院也依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点,自行开展培训。从整体来看,各专业学院的非学历教育归为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引导和管理,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这种管理和领导职能并不明朗。而与专业院校相比,继续教育学院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在非学历教育的舞台上就扮演者更重要的角色。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涉及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项目中提出,全面提高等教育的质量,建立继续教育机制,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和建立教育学习制度,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继续教育是提高高校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最佳的方法。在本文中针对高校管理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现状,对当前普遍存在的教育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继续教育是指在原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的基础人员,由单位组织或者个人主动进行教育学习的活动。本文中继续教育的对象为高校管理人员。加强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继续教育十分必要。
1.1继续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高校教育的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在现有的基础上,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是为进一步加大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有利的帮助,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需要。
1.2继续教育是高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校改革的不断进行,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的管理人员充实到高校管理队伍中去。同时,对现有的管理人员也要通过学习教训等继续教育的方式,进行知识更新,提高工作能力。因此继续教育是高校调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需要,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1.3继续教育是高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
高校作为教育科研的重地,随着机构改革,知识层次更新,管理观念的改变,高校管理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个管理人员如果几年,甚至十余年维持原有的工作方式,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岗位,甚至部门的工作进度。进行继续教育是督促高校管理人员寻求自我发展,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也是在学校建立学习型社人的需要。
2.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现状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已经步入知识高度集中,信息化管理的时代,但由于我国教育制度的具体情况所限和历史体制等多种原因,使高校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
2.1安于现状
高校的管理岗位由于需求的不分,对知识能力的要求不同,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不同。如图书管理人员是高校管理岗位中最普通的一个。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十分轻松,也不需要什么技能,而这些管理人员本身也没有认识到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意识不够,对于继续教育的缺乏学习动力,也就更谈不上主动性了,过分安于现状,不利于高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缺少学习氛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单纯的校园生活,也受社会多方面的影响,刻苦钻研,你追我赶的浓厚学习氛围削弱不少。教学管理人员是高校中负责教学管理活动的人员,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学校也会组织一些相应的教育培训活动,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也无法形成有利的学习氛围。
2.3继续教育体系不健全
在高校管理人员现有的继续教育中,主要以单位或者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一般都会有主题的,或者以什么目的的组织一些培训学习,开始和过程都有,但在学习的效果评估检验,以及培训学习的目的与需求的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育活动的开展随意性比较大,教育体系不健全,这是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3.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模式探讨分析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年,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开展,还有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本文就继续教育的模式在职培训、学术交流、自我学习进行以下分析。
3.1在职培训
为了进一步达到高校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的目的,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常见的继续教育的模式就是在职培训。利用其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相对集中、目的性强等特点,使管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及进更新陈旧的知识结构,促进对新观念、新技术的吸收和应用的能力,达到本阶段内工作岗位的需要。这一继续教育模式可以更好的达到培训的目标,也是解决高校管理人员知识能力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
3.2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在通过不同类型的和相同的岗位上,进行学术研讨、科技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继续教育的有效方式。可以是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的岗位信息交流会,也可以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在行业论坛、网站、新媒体等一些互联网平台,进行网上沟通和交流,从而达到继续教育学习的目的,这也是现代高校管理人员学习中常用的方法。
就定位而言,高校非学历教育是高等学历教育的一种补充,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阶段非学历教育模式主要为:讲座、专题研修班、企业委托内训和辅导培训等。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高校在非学历教育定位和教育层次提高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必须针对办学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定位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层次混乱,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开展非学历教育时并未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甚至有的高校几个部门同时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并且各院系具有独立自主招生的权力,面向社会招收学生办班教学。同时很多院系选择与企业合作,成立校企合作平台,针对院系专业背景和教学需求开设培训班或者资格证书培训活动,规模虽小但是数量巨大,由于没有统一领导部门,且相关规章制度缺失,上述非学历教育形式层次混乱,质量参差不齐,在培训中专业教师资源和教学设备资源管理无序、出现浪费等现象。[1]第二,制度缺失,定位模糊不清。受经济利益和社会趋势影响,中国很多高校均开设了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但是很多项目缺乏规范性指导,高校并未对非学历继续教育进行准确定位,导致实际培训效果不甚理想。很多高校顺应时展,致力于成人学历教育向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转型,但是在转型过程中并未系统研究社会形势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具体情况,导致定位模糊不清,缺乏延续性和市场竞争力,致使非学历继续教育从属于学历教育。并且很多高校经验不足,缺乏创新的主动性,仅象征性地开班零散的培训班,毫无品牌性和收益性可言。[2]
三、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策略
第一,合理利用资源,创新管理方法。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以项目形式开展,具有目标任务明确和受训者存在导向性等特点,在发展过程中高校可引入项目管理方法,以此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教学质量,进而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达到效益最大化。例如在某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中,高校应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充分了解市场的多元化培训需求,在综合分析自身的学科优势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创新性的培训项目,以此赢得市场先机。同时,在培训项目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采取项目管理方法,制定系统宣传方案,从产品优势、师资优势、教学环境优势、培训效果优势等方面做一个全面有效的宣传。在形成自身品牌效应的同时,刺激了受训者的学习欲望。[3]第二,合理定位,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当前,国家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趋势日渐明朗,但是相关政策制度还有待健全,受定位不清和制度不健全影响,很多高校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打破高校仅重视学历教育的格局,引导高校合理定位非学历继续教育,并根据各高校发展实际情况,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整合资源,重点发展。例如在某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中,高校充分意识到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在整合内部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由上至下的层级管理体制,各学院原有的培训项目或者校企合作项目划入学校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体系之中,同时管理人员根据学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制定项目设定与管理规范,调整并完善整个继续教育体系。此外,该高校创新性地设置了二级办学实体,将其作为继续教育机构,代表学校开展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二级办学实体坚持“从严治教,科学办学”的宗旨,就具体培训项目开展系统化管理,以此保证培训质量。第三,把握市场,创建品牌培训项目。随着社会需求日趋多元化,非学历继续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办学机构参与到项目培训之中,相较于高校而言,社会办学机构市场机制较为灵活,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必须把握市场动向,拓展渠道,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创新培训项目。例如在中国西部某高校非学历继续教学发展过程中,该高校充分发挥自身公共管理和人文历史等学科的优势,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创建了“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应急管理培训基地”,着力培养该地区党政干部公共危机处理和舆论引导的能力,同时该高校定期开展“送培训下基层”的活动,在基层部门开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依法行政能力培训”等专题报告,以此为政府培养众多应急管理人才。基于此,该高校在多年发展中形成了“行政领导能力与政治文化素养”品牌培训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升了自身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水平。第四,更新观念,做大做强,非学历教育将成为主流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自2018年停止招收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科专业的规定即将出台,各本科院校必须实现从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的转型发展。在“大职业教育观”的趋势下,学校继续教育要将发展职业技能培训(非学历教育)作为新时期工作的重点。在继续做好目前已有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观念,树立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终身教育思想日渐普及,单纯的学历教育很难满足人们对知识与技能的需求,给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在实际办学和培训中,很多高校仍存在定位不清、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高校及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非学历继续教学的整体实力,进而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发展。
作者:郑丹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一、高校辅导员的继续教育势在必行
(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追求目标。这就要求辅导员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还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
(二)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的要求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各项事业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特别是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趋于多元,思想开始活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诸如心理健康问题、迷恋网络问题等新问题都在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急剧转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倾向于经济意识、自我意识以及功利意识。这种形势下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使得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目前,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高校辅导队伍过于年轻化,这虽然有利于和学生交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少必要的经验技巧和职业工作能力。二是有思想政治教育类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为数不多,这就使得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盲目性,缺乏专业技巧和应变能力。三是辅导员知识构成单一,不能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四)辅导员职业性质的要求
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任务纷杂,事务繁多,在学生管理中要扮演好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等角色,同时还需要掌握各种专业技能,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与此同时,辅导员还担负着各种事务性的工作,如频繁的文体比赛、各种检查评比、阶段性工作, 事无巨细, 只要是和学生有关的事情辅导员都要去管。辅导员所要扮演的多元化角色是其职业特征的需要,但是辅导员从业者,在这些角色扮演的转换过程中却往往会出现一些与角色期待不相符合的行为,从而产生角色冲突,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失误。
二、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的目标
职业化培训是提高对辅导员岗位的认同,形成具有岗位特征的一系列的职业化标准和操守,是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和职业成就感的有效途径。专业化培训是实现辅导员个体发展的必要途径,可以引导辅导员发挥自主性,正确评估个人知识能力结构与职业要求
之间的距离,有的放矢地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专业成熟度;专业化培训还能促使辅导员有效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步骤地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和技能,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从而实现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目标。专家化培训是建立在前两者基础之上的更进一步的发展,是辅导员继续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让辅导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问题的能手,同时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方向,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的方向。
但是目前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的方式主要是短期培训班和学历教育,这两者远不能实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
那么高校辅导员的继续教育方式也必然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应该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之上,按照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着手探究辅导员继续教育的形式,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最后达成有机的统一。
三、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的思考
在和谐校园理念的引领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这一个崭新的局面,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生活多样化、独立意识普遍化,这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一个背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变化,也必然要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的改革。在现有基础之上,只有通过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来实现改革,又将以辅导员继续教育为有效途径。
(一)提高对辅导员继续教育的认识
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学生工作的基层干部,是学生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校相关政策的传达者,也是学生意见建议的传递者,是学校和学生双方沟通的媒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辅导员多数为刚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担任或者是由在职教师兼任。前者缺乏学生教育与管理经验,思想不稳定,往往起不到辅导员应尽的责任。后者由于个人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科研、教学等工作上,无法及时关注和准确把握学生思想上的动态。由此,提高对辅导员继续教育的认识,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显得十分重要。
(二)建立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
对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理论学习也包括实践培训,因此要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考虑,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辅导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构建系统的辅导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应该包括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及职业化培训等四种类型。其中,岗前培训的重点是帮助新任辅导员明确学生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了解岗位职责,熟悉工作程序,掌握基本工作方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适应岗位能力;日常培训重在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技能;专题培训重在通过开展研究型学习,满足辅导员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推动辅导员队伍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职业化培训重在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结合我国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重点以非学历教育形式来开展,而职业化培训则应在学历学位教育和专业化教育方面加强,构建立体的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
在构建辅导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的时候,还可以引进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即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以及社区社会工作。在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中强调个案社会工作,就是要强调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了解学生实际需要,增强分析学生处境的能力,这将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而团体社会工作,则强调的是辅导员所面对的是一个学生群体,高校按照200∶1的比例选聘辅导员,辅导员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必须要具备领导团体的能力,特别是当遭遇时能够有效应对。学校是一个大型的学习型社区也是生活型社区,而学生是社区中一员,社区社会工作注重在大环境下处理好个体与社区、社会的关系。辅导员也必然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做好学生与学校、社会沟通的桥梁。
(三)注重辅导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要面对的群体是学生,因此在辅导的继续教育课程中就必须要以学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点需求,并结合辅导员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继续教育的内容。在继续教育内容上,要针对高校辅导员的培养目标和工作特点,以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为先导,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落脚点,构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辅导员个性发展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
(四)注重实践的继续教育模式
辅导员的工作是与学生打交道,所以不能仅限于课本和理论知识,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继续教育,丰富辅导员实践经验。对辅导员除了在日常工作中压担子、加强岗位锻炼外,还要创造条件,增加他们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的机会。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他们开展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等活动,让他们在丰富自我的同时,将这类经验传递给学生。注重实践的继续教育模式还可以将学生引入辅导员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来,让双方在其中可以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和谐校园的构建中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最关键的因素。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和践行者,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所要迈出的第一步,而重视辅导员继续教育则是将这一步迈好的基础。重视辅导员继续教育,已成为高校建设高水平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当务之急,也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