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心理调查研究

心理调查研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31 17:00: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心理调查研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心理调查研究

第1篇

近年来,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为了对此问题有充分的认识,通过一份调查问卷对昆山市102名一线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好。因此,通过本研究,让广大幼儿教师了解自身的真实情况,并为提高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提供参考意见,从而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一、研究意义及方法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展开研究,能够丰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为幼儿教师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并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加以补充和概括,使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理论更完善。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我们首先就要了解、解剖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2.实践意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许多幼儿教师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本研究的实践意义之一是通过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找到缓解幼儿教师心理问题的方法,以此促进幼儿教师工作效率的提高、人际交往和谐,以及幼儿教师幸福指数的提高。另外,还有利于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自身而言,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对于即将成为幼儿教师也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与幼儿教师的访谈:访谈幼儿教师,了解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及是否有职业压力。

2.问卷法。由所选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填写,主要针对幼儿教师当前心理健康状况提出相关问题。如是否觉得受到社会尊重、是否实现个人价值等问题的提出,旨在了解当前一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真实情况。

3.文献检索法。借助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查阅各类幼教专业书籍和杂志,获取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资料。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调查结果

通过对昆山市102名一线教师的调查、采访,研究者做了一定的归纳总结,对问卷设计中的13个问题,回答“是”的占比情况如下:1.是否觉得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重大,占65.69%;2.是否感到没有受到社会的尊重,占72.55%;3.是否感到社会、幼儿家长、幼儿园的要求过多,占60.78%;4.是否感到付出太多,所得报偿太少,占87.25%;5.是否感到社会地位低下,难以找到自信,占50.98%;6.是否觉得教师应该多奉献少索取,占6.86%;7.是否感到教育理论与实践热点变化过快,占50%;8.工作最大愿望是否是受到尊重和重视,有归属感,占70.44%;9.是否感到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无法充分体现个人价值;56.86%;10.是否对从事幼儿教育职业曾经后悔或一直后悔,50.9%;11.是否希望得到进修机会,98.04%;12.是否感到进修机会很少或总是轮不到自己,90.20%;13.平均日工作时间是否在八小时以上,占80.39%。

(二)结果分析

第一项结果显示,65.69%的幼儿教师认为这一职业社会意义重大,而与此同时感到没有受到社会尊重的竟有72.55%,两项比例都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一方面认为从事的职业社会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却得不到社会给予的足够肯定,这一落差造成幼儿教师心理上的极度不平衡,从而产生不自信感。在第6项“教师应该多奉献少索取”这一点上仅有6.86%的人同意,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在不断追求个人价值的体现。同比第一项,这表明绝大本部分幼儿教师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渴望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以至于造成第9项有56.86%的教师认为这一职业无法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对比第11、12项希望得到进修机会和认为平时进修机会很少轮不到自己的比例竟如此之高,都高达90%以上。这“两高”的出现,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幼儿教师都认识到了职后进修的重要性,也渴望获得进修深造的机会。而第7项50%的教师认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热点变化过快,正是因为职后教育的严重缺乏。

三、思考与对策

(一)造成原因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与分析不难看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非常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工作落差大、工作压力大、工作太过琐碎、幼儿园内男女比例不当,等等。种种原因使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常常感到乏力,继而成为心理压力。

(二)研究对策

对此现状,研究者为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提供了三条参考意见:

1.转变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法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罗曼•罗兰曾说:“要播散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自己应怀揣着一颗爱孩子的心出发来教育孩子。幼儿园在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给教师布置任务的同时,可采用一些更具吸引力的方式提出,使教师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烦琐的工作。

2.分享好办法,高效完成工作。在幼儿园中,各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水平是各不相同的,但工作量却相差不大。这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就显得至关重要。除去自身的能力以外,好方法也十分重要。幼儿园可经常组织老师们交流、分享工作中的一些好方法、小技巧等,共同提升工作效率。

3.给予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多为教师们增强多方面的自我实现的机会,让教师们的自信得以提升。在评价的过程中同样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机会,给教师充分表达的机会。

作者:蔡书娴 单位: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华幼儿园仁宝分园

参考文献:

[1]刘漪.154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9).

第2篇

素质是个人通过社会学习在先天遗传基础上所形成的个人品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表现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实际上就是健康素质。笔者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认知、适应和性情三大类,认知是适应和性情的前提,认知的目的在于适应,适应的结果出现情感体验和个性色彩。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准确认知、适应社会、性情表达适度。认知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界(环境和他人)、自我、自我与外界关系认识的心理素质。

奈瑟尔最早出版《认知心理学》,被称为“认知心理学之父”。之后,国际国内认知心理的研究都比较多,但是本体论上的二元论、认识论上的个体主义、方法论上的元素主义成为制约认知心理学发展的瓶颈[1]。心理学是21世纪的希望之学,认知心理学派是20世纪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但在21世纪受到质疑,英国甚至差点关闭了认知心理的研究机构。“第二代认知科学”虽然强调情境性、具身性、动力性,但不能保证它的完美无误。经过慎重研究,我们决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总体智力水平(认知能力)、成熟度、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各种智力因素水平情况等多方面调查研究了青少年认知心理素质状况。

我们问卷调查了四川省双流县和重庆市渝北区两所中学初二和高二青少年222名,获得有效问卷218份,有效率超过98%。问卷全是单项选择,不能多选或不选,否则视为废卷,本文以有效问卷数据分析。本文里的百分比数据一律四舍五入至个位。

调查对象的构成情况:男性青少年120人,占55%;女性青少年98人,占45%。男性中有4人是少数民族,女性中只有1人是少数民族。

二、 青少年认知心理状况

1.青少年总体智力水平(认知能力)较好,男生的两极性比例比女性多

对青少年总体数据(合计)部分的X2检验中,P

2.青少年认知发展的成熟度符合年龄特征,男青少年幼稚的比例比女青少年少

数据表明,绝大多数青少年的成熟度和其年龄特征相符,只有极少数存在偏差。性别上有比较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男青少年幼稚的比例比女青少年少。

3.青少年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准确度很低,男青少年对事物本质认识的准确比例比女青少年多

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对事物本质准确认识的很低,大多数青少年没有形成对事物的本质认识。性别上检验没有显著差异,但不能一概而论,还得具体分析。对“天上的动物”和“有羽毛的动物”数据单独检验,X2=2.3,接近0.1显著水平,如果调查对象扩大,会达到和提高差异的显著水平,表明男青少年对事物本质认识的准确性比例比女青少年多,而女性青少年思维的表面性、想象性比例比男性多。

4.大多数青少年各种认知智力因素是正常的、良好的,性别差异显著

结果表明,青少年各种认知智力因素呈现负偏态,表明大多数青少年智力是正常的、良好的。前四种智力因素数据都是“差不多”第一,“较强”第二,“较差”第三,“很强”第四,“很差”第五;只有想象力“较差”和“很强”顺序发生了交换,表明各种因素之间的数据没有差异、具有一致性。性别上,观察力男女青少年没有差异;想象力男女青少年有些差异,接近但没有达到比较显著的水平,男性“很强”比例多于女性,而“较强”比例少于女性;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男女青少年具有显著差异,男性“差不多”比例比女性少,注意力、记忆力男性两极端比例比女性多,思维力男性青少年强于女青少年。

5.青少年对风景名胜的认知:

青少年认为最壮美的地方依次是:八达岭长城、九寨沟、峨眉山、神龙架、卧龙。性别上,调查数据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表明男女青少年对风景名胜的认知具有性别差异,男青少年比女性更神往八达岭长城和神龙架,而女青少年比男青少年对峨眉山更情有独钟。

三、 提高青少年的认知心理水平

1.经济发展和学校教育是提高青少年认知心理水平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超过日本,成为仅落后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城市发展较快、城市化程度高。为了全国的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国家相继推出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一系列的战略,成效卓著,但还远远不够。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发展是与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相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相一致。经济生产的发展决定着人的发展,而认知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连续的、有效乃至高效的学校教育会显著提高青少年认知心理水平,有助于青少年认知世界和适应社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就没有素质教育[3]。

2.注意教育辅导两极端的男青少年

男青少年认知能力两极端的比例比女青少年多,这和个体发展目标、性别角色认知、家庭教育性别取向、社会性别期望等有关,关注与辅导那些两极端的男青少年是重要的课题。对认知能力比较高的青少年而言,他们似乎做什么都得心应手,人生一帆风顺,优异的“人生成绩单”(包含却不限于学习成绩)使他们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一旦出现意想不到的挫折就一蹶不振甚至崩溃,提高他们的“情商”是当务之急。对认知能力较低的青少年而言,人生却是另一番光景,无论是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父母的态度都是负面的,似乎练就了一幅忍受挫折的“金刚之躯”,其实隐藏着极大的危险,认知能力差-学习差-社会适应差-道德品质差-违法乱纪,人生悲剧似乎总是按照这个顺序上演。教育辅导认知能力差的青少年这一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多管齐下,如采取措施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多进行学习个别辅导、放大他们的闪光点、融入社会和集体、父母的态度和教养方式等。一句话,多“爱”他们,他们必将以“爱”来汇报社会。

3.提高女青少年的思维能力

尽管我们没有得出女青少年总体智力水平比男性低的结论,但思维能力比男性低,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我们不能为女孩子学习差寻找心理学的借口,毕竟基础教育的知识是基础,对任何一个智力正常没有残障的青少年而言,都是可以完成学习任务的。提高女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难学”的理科类知识[2]。

参考文献

[1] 叶浩生.认知心理学:困境与转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1).

第3篇

所谓肾衰,则是指暴病伤及肾,损伤了肾的元气,或者是肾病比较长远,日积月累,导致肾气出现衰竭现象,致使气化失司,尿毒、湿浊不能够向下排泄,故而,尿急时会出现无尿或者尿少的现象,同时,精神上也会有萎靡的状态,脸色不是很好,人口中同时伴有尿味等比较常见的一些疾病[1]。而肾衰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情缓急现象,可以将其分为慢性肾衰与急性肾衰[2]。

在慢性肾衰的病情中,其本身的病程是很长的,发生病变比较多,并且病情上经常出现复发状况,同时病情发作、迁延比较难于愈合等特点,而这就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也给患有该病的患者精神带来压力。有研究表明,该病情患者一般患有心理障碍,其表现为恐惧、依赖性、自卑感、负罪感、抑郁以及焦虑的心理特征,但国内外的调查研究中,针对慢性肾衰患者的性别、职业状态、分期进行心理状况的调查不多,本研究旨在为慢性肾衰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积累可靠、可信的临床资料,现汇报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患者来源

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慢性肾衰患者300例。

1.2 调查过程

(1)研究工具:基线资料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

(2)调查过程:分临床实施阶段和数据处理阶段。

①临床实施阶段: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符合要求的病例,调查实行无记名评估法(调查员只在调查量表上标明当天的日期和序号,以方便对号入座查找患者基本信息),让被试者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感受35分钟内独立完成问卷。

②数据处理阶段:回收调查表内容需双人进行核查,剔除无效调查表。回收情况:共发放量表300份,回收297份,共有6名患者只填写了基线资料表或《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剔除剩余291例合格病例。

1.3 统计方法

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K-S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用±s表示。以P

2 结果

(1)291例慢性肾衰患者SCL-90测评的总体情况。不同性别患者SCL-90测评得分比较,男性患者在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女性患者(P

(2)肾功能代偿期和肾功能衰竭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躯体化和睡眠等因子得分明显低于肾功能衰竭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根据SCL-90量表的测评结果显示慢性肾衰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与性别、职业状态、疾病分期有关。

(1)不同性别SCL-90测评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有差别的。相同病情的患者,女性较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恐怖的不良情绪,医务人员和家庭成员在做心理调摄时应区别对待,应更多地关心和呵护女性患者,时刻留意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减少焦虑等不良情绪给疾病本身带来的不良影响。

(2)慢性肾衰各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结果显示,相邻两期的肾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差异较小,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SCL-90心理测评的结果越不理想。肾功能代偿期和肾功能衰竭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躯体化和睡眠等因子得分明显低于肾功能衰竭患者,说明病情越严重,患者的主观身体不适感越多,睡眠和饮食状况越差;尿毒症患者较肾功能代偿期和肾功能失代偿期而言,心理问题最为严重,其总均分、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得分明显偏高,说明终末期肾病患者并发症多,精神压力极大,心理健康问题严峻,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尿毒症期患者较肾功能衰竭期而言,只在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上高于后者,说明3、4期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具有较大的共性。

4 对策

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研分析;建议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校在大量扩招的同时也带来了形势严峻的就业现状,仅2013年就有699万高校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更好的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大学生正常就业,需要对大学生就业意向和心理情况做全方位的了解。而本文旨在从大学生就业认知、就业预期、就业压力等方面入手,通过问卷调查与个体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全面了解和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情况,得出研究结论,从而为更好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提供思路和操作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的某综合性一本高校的大三大四年级没有继续深造意愿,即将面临就业的高年级本科学生500人。问卷调查方面,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2份,有效收回率96.4%,其中男生272人,占比56.4%;女生210人,占比43.6%。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薪资期望、职业定位、单位类型取向以及就业压力等五个方面。个体访谈方面,共深度访谈学生30人,除了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外,主要针对就业压力进行深入探析,获取了较全面的研究资料。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就业区域选择

在就业区域选择上,46.3%的学生选择东南沿海二线城市,23.2%的学生选择西北内陆地区一线城市,21.5%的学生选择原籍所在地就业,9%的学生选择北上广等大型一线城市。这一结果反映出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在东南地区就业,但是出现了从大型一线城市往二线城市和西北内陆城市的转移,选择北上广地区的学生急剧减少。可见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高和竞争激烈,而一些二线城市和西北内陆城市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的空间,生活成本相对较低,让学生在就业地选择上出现了这一变化。

2、薪资期望

从薪资期望调查结果来看,31.4%的学生期望薪资在2000-3500元左右,45.1%的学生希望在3500-5000元之间,23.5%的学生选择了5000元以上。从我国现有经济发展状况和工资水平、消费指数来看,大学生薪资期望是比较理性和符合现状的,没有好高骛远,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

3、职业定位

本次调查问卷在职业定位题上主要设计了公务员、对口专业,其他专业就业三个选项。其中6.4%的大学生选择了公务员,8.8%的人选择了其他专业就业,84.8%的大学生选择了对口相关专业就业,可见绝大多数学生选择本专业就业。这一结果可能与调查对象主要为理工类学生相关,而文科类学生专业技术性相对要求较低,在就业专业定位上应该会更为宽泛。

4、单位类型取向

就业单位类型上,11.4%的大学生选择了政府机关,48.4%的大学生选择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20.6%的学生选择了外资企业,19.6%选择了私有民营企业。可见59.8%的大学生选择共有制单位,而40.2%的大学生选择了非公企业。相对于过去大学生就业到知名民营企业去、到外资企业去,学生就业单位类型取向正在发生转变,大部分学生希望到国有企业去,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去。大学生偏好工作相对稳定、福利待遇相对较好的公有单位,这与物价、房价等生活压力有一定关系,而相对更有利于能力提升,但较“漂泊”的私营企业渐渐不再是大学生就业的热门。

5、就业压力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6.1%的大学生表示就业压力大,而只有13.9%的大学生表示就业压力不大。可见就业压力大是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通过与学生的深度访谈,学生就业压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不看好;(2)自身心理素质差,就业胆怯,就业焦虑;(3)自我认识偏差,缺乏自信;(4)大学学业较差、英语四级未过、综合能力欠缺等造成的就业压力;(5)就业信息不对称,缺乏就业渠道;(6)就业认识的偏差,比如认为自身家庭背景、人脉基础以及社会支持等不利于就业。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从本次调查和访谈结果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第一,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和生活成本的大幅提高,大学生就业意向发生了一定改变,就业区域选择上出现了以往东南沿海一线城市扎堆往二线城市和西北内陆一线城市转移的趋向。第二,大学生就业定位基本理性,但仍然存在盲目性和感性认识。就业薪资期望水平基本合理,与现有大学生工资水平及社会工资水平基本适应,但在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上盲目追求公有制单位,容易造成万人挤独木桥的局面,影响顺利就业。第三,大学生就业压力普遍较大,就业焦虑与就业胆怯并存,存在自我完善不足和市场需求疲软的矛盾。

2、建议

针对本次研究得出的结论,从高校育人目标出发 ,在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设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是以学校为主体,大学生为客体,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大学生合理定位,提升就业能力,丰富就业渠道和信息,从而提高就业力,保证顺利就业的系统工程。在帮助大学生合理定位方面, 主要包括自我定位和就业市场定位两个方面,做到知己知彼。学校应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活动、观摩讲座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大学生合理定位自己的专业和就业市场,在大众化教育形势下能够避免盲目认知,就业期望过高或自我认识过低等,造成主客失衡等问题,影响就业。在提升就业能力方面,从大学生大一入校开始,学校应重视实践课堂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就业能力训练等素质教育环节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完善自我。在丰富就业渠道方面,学校应该加强招聘单位信息采集和就业基地建设。在招聘信息采集和上,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联系和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并运用现代化信息平台,及时广泛地招聘信息,做好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弥补学生的信息不对称,扩大就业面。同时,加强就业基地建设,与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通过定向培养和联合培养,实习挂职等方式挖掘单位和岗位,保证就业渠道畅通,就业门路广开。

(2)加强心理引导,帮助大学生调试就业压力。从调查结果得知,随着高校扩招,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就业形势相对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普遍较大。因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调适压力,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就业,积极就业。学校可以通过心理教育全覆盖与个别心理辅导的点面相结合方式,即通过心理课堂对面临就业的大学生进行全面引导,帮助他们合理认识自我和社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走向就业市场。而通过心理咨询中心、个体谈话等方式对个别就业困难学生或心理素质差的学生进行深入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就业焦虑和怯弱心理,正常就业。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出国班”高中生;心理健康;差异性;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20-0016-04

一、研究背景

随着近年国民经济的增长,出国留学人员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一些留学机构中高中预科班占到了八成。国内众多中学名校也纷纷开设中加、中英等出国班。这些班级的课程采用国外课程体系,大多封闭式管理,高中毕业后直接出国读大学。针对此类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期望研究成果能够给相关的家庭和学校一定的教育参考,并帮助众多出国班学生更好适应留学生活。

二、研究假设和方法

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1)出国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

(2)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和出国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关。

笔者选取本校高中出国班学生113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3人,女生60人;高一、高二和高三分别为56人、38人和19人)。采用如下步骤作研究分析:

(1)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得到心理问题的检出率。

(2)使用MHT,通过按照年级、性别以及和普通班学生(155份MHT问卷)的分组对照,分析不同组别的心理学因素差异。

(3)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高中出国班学生进行心理测量,通过将MHT对ASLEC和EMBU分别作皮尔逊(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影响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

(4)将MHT总分作为因变量,以ASLEC各因子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对心理健康总分有影响作用的生活事件因子。

(5)对上述测量分析结果归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三、出国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性分析

1. 总体情况

对出国班学生113份MHT有效问卷进行分量表平均分和全量表平均分统计。被试在各分量表的平均分得分都在8分以下,最高为过敏倾向5.58分,最低为孤独倾向3.30分。总量表平均分为40.30,远小于65。说明施测的出国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处于良好状态。孤独倾向得分最低说明学生一般没有孤独感。

按照MHT测验记分方法,出国班学生各种严重问题检出人数3人,占比2.56%。对MHT内容量表得分有一项≥8分的检出率及各内容量表上≥8的检出率进行统计,检出人数52人,占比46.02%。其中对人焦虑、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和身体症状存在问题学生较多,依次占比20.35%、19.47%、18.58%、16.81%和15.04%。

2. 性别差异比较

以MHT各内容量表得分为指标,对男女出国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男女出国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M±SD)

** P

表1的统计结果显示,男女出国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好。t检验结果显示除在恐怖倾向上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他维度性别差异并不显著。

3. 年级差异比较

以年级为自变量对出国班学生MHT各量表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见表2。

表2表明,心理健康总得分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下降。各年级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等方面,出国班学生年级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表2 不同年级出国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M±SD)

*p

4. 与普通高中生差异比较

对出国班学生组和普通高中生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出国班学生与普通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p

由表3知,除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外,出国班学生在MHT各量表的得分都比普通高中组低,其中在学习焦虑方面的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

四、出国班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分析

1.青少年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及预测

为进一步了解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各分量与出国班学生的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将ASLEC各因子得分和MHT各分量表得分及总分作皮尔逊(Pearson)积差相关,结果见表4。

表4 生活事件各因子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分析

*p

表4结果表明,学习焦虑、自责倾向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呈正相关;对人焦虑与人际关系呈正相关;孤独倾向与人际关系、健康呈正相关;身体症状与学习压力呈正相关;恐怖倾向与人际关系呈正相关;冲动倾向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其他呈正相关;过敏倾向、全量表得分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其他呈正相关。以上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为具体了解生活事件因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权重,将MHT总分作为因变量,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各因子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对出国班学生心理健康总分有影响作用的因素,见表5。

表5 生活事件各因子对MHT总分的回归分析

第6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现如今,素质教育正在农村小学逐步普及。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德智体美各方面协调发展。但是,时代的进步,媒体的活跃,很多小学生受到外界影响,心理产生扭曲,各种心理问题便渐渐产生,严重的可能对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及时给他们心理上的疏导,便会减少消除这种现状。但是,在农村许多学生的家庭状况比较复杂,缺少家长的关爱,同时,学校又不是太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这种现状使许多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涵义

1.心理健康的内涵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和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人的各方面机能能协调一致地协调运行,促使人产生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

2.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智力正常;体现为学习的主体;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情绪适中;能客观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要求;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积极地沟通。

(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逐步正确地评价自我;慢慢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具有一定的自制力。

二、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以及数据分析

现对某市一所农村小学进行了关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通过两个月的研究,我发现了很多问题。我通过仔细观察五年级二班37位学生的课上以及课后的各种表现,对每一个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建立了他们每个人的个人档案。观察发现,班里有个男生,容不得老师说他,只要你批评他,他都会耍小脾气,叫他站起来,他不会有反应,就是想故意气你。举例:一天中午,我去学生食堂看学生吃午饭,那个男生因为值日生没有给他发小勺,扔下饭菜就跑了。我去教室叫他回去吃饭,他竟然来了句,我就是不吃了,我再也不吃学校食堂的饭了,然后转身就走了。(这里,我必须说明下,这个男生老家是外省的,父亲坐牢好多年还未出狱,母亲跑了,他随奶奶改嫁到山东)。还有个女生,上课精力老是不够集中,四处看,给人云游四海的感觉。有个男生,是班里最高的学生,可是他一到上课就开始开小差,甚至逗引别的学生笑。有几个学生穿着特别差,但是品质特别好,好学、勤奋,只是他们并不太愿意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能,不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还有很多男生,数学学的特别棒,但是英语跟语文学的特别差,不论你课后怎么辅导他们,都不会产生什么显著变化,学不好,他们就更不爱学。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低。

调查显示,家庭情况比较复杂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家境比较困难的学生,会产生自卑的情绪;家境比较富裕的学生,不大愿意学习,很懒散、难以调教。现将学生的自卑、自私、厌学、懒惰的变现用数据显示。

同时,我设计了问卷调查,让学生做。(附录)问卷调查显示,小学生中的男生更易冲动;女生更容易受外界影响,过于在乎考试成绩,心理压力比较大。对于与异往的问题,男生女生都比较羞涩,不会有什么不正确的行为举动。数据显示如下:

表现 男生 女生

冲动性 89% 45%

心理压力 35% 80%

对异性羞涩的态度 49% 50%

三、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维持以及发展,涉及众多因素。从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看,不外乎两个系统:自身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1、自身的内在因素

(1)学生个体的遗传因素以及健康状况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个体的心理障碍和精神失常是与个体的遗传因素有关的。所以,学生要保持心理健康,必须是建立在个体生理健康。

(2)学生个体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及隐性的思想意识状况影响心理健康状态。只有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组建起来的知识经验体系,才能成为学生个体心理健康的内部导向。

(3)学生个体的性格特征也会影响心理健康。良好的性格会促使学生形成快乐向上的心理状态。

2、外在因素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在的因素包括多方面,在这里主要阐述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是每个人最初接触教育地地方,人们许多最初的经验、情感态度都是在家庭生活中得来的。不难看出,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对于学生心理健康起着很大的影响。如果父母溺爱孩子,什么事都由着孩子去做,就会使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这样他们在生活中,就会任性、自私,在学校中就不会听从老师的管教,甚至会欺负同学。相反,当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孩子可能会失去自我,变得犹犹豫豫,不再有自己的己见,大部分会处于顺从状态。这样也不利于孩子健康的心理的养成。只有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才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很多学生的家长在外打工或者忙于农务,根本无心照顾孩子,长此以往,学生的生活起居与学习状况就会变得放任自流,因此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也造成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其次,家庭的和谐程度,对学生心理健康又很大的影响。父母之间争吵不断,甚至父母之间矛盾升级导致离婚的,这些争吵,会给孩子造成很坏的影响,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只会变得孤僻、慢慢养成暴力倾向,农村学生的很多家长因为经济压力,很多家长离婚或者双亲外出打工,连孩子的生活都没法照顾好,更不用说照顾孩子的心理需求,慢慢地,孩子会像“孤独的小鸟”变得有话无处可说。这样的家庭情况也会使许多农村孩子变得争强好胜,又有些自卑失落,这也会促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

最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据可靠的调查报告显示,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发展相对会比较好。父母有自己的教育方式,能灵活应对孩子的各种毛病,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父母会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给予正确及时的帮助,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孩子生活在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里,会对他们日后的工作、学习带来很好的作用。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父母受过高中教育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父母没法对孩子的生活、学习给予恰当及时的指导。孩子会觉得,父母都学习不好,我怎么可能学习好了?学生产生了这种心理,变放低对自己的要求。不会努力去学习,更多时候只是为了应付下来九年义务教育。

(2)学校因素。学生大部分时间还是待在学校里学习,接触最多的是老师、同学。这些显性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学校的教育环境、校风、校训等一些隐性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学习的过程中,课程的设置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互矛盾的现象普遍存在。加之,课业负担比较重,考试压力比较大,老师的教育方法有时候不是太恰当,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学生长期处在恐怖与焦虑之中。在农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资金和师资的制约,普及不够,仍然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薄,这是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对策

由于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的特殊性、自身的个性特征以及年龄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培养农村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形成结合力,共同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1、社会方面的应对策略

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思想内容不健康的大众传媒以及良莠难分的网络侵蚀有密切的关系。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制定一定的法律法规来树立健康的社会风气,处理思想内容不健康的大众传媒,严格网吧经营的权限。确保学生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环境里。

2、学校方面的应对策略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减少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各种调皮的表现,不要立即大喊大叫,去制止,可以先用眼神暗示学生。组织有益的课堂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学习可以开设交流信箱,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开设心理咨询室,及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

3、家长方面的应对策略

家长应该与老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中的心理状况。同时,对孩子给予正确恰当的期望。最后,家长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

五、解决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重大意义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祖国的未来,本年龄阶段的学生格外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而农村小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更多的障碍,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能否茁壮成长,更应引起广大教育者的关注。解决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会使学生有个好心情去接受知识,感知外界的事物。他们将不会再出现课堂上害羞的场景,不会有自卑的心理,不会变的麻木无知,不会烦躁不安。而是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克服一切不良情绪的影响。慢慢长大的他们,会替家里分担家务,给父母极大的心理安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人才,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六、总结

通过对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发现:农村小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存在很多的心理问题,主要变现为自私、孤僻、自卑、厌学、懒惰、感情脆弱等。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经济因素、有父母的情感因素、有学校的教育因素、有社会的风气因素、有大众媒体的影响因素等等。家长、学校、社会必须及时想出应对策略来解决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附录:

1、你的性别()

A.女 B、男

2、遇到考试,你会()

A、很担心会考砸,容易失眠

B、有点担心,但对生活没多大的影响

C、相信自己可以考好

3、你在考试之后,还没有知道考试成绩之前,你会()

A、很担心,以至于影响了睡眠

B、有点担心

C、就是一场考试而已,随遇而安

4、考试成绩下来,你发现平时不怎么学习的同学考的比你好,你会怎么想()

A、不公平

B、他比我聪明

C、他的学习方法比我好

5、考试失利,你会怎么想()

A、很沮丧,再也不想学习了

B、很难过,但是很快就消失了

C、促使自己更加努力的学习

6、你觉得同学背后议论你吗?()

A、会,亲耳听过

B、不会

C、可能会吧

7、你认为老师如何对待班里的学生?()

A、平等对待

B、偏爱优生

C、偏爱带进生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17期.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M].杭州大学出版社,2007:34.

[3]汪伯英.家庭教育新趋势和对策[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78.

[4]教育管理心理学[M].辽宁大学出版社,2010:23.

第7篇

【关键词】 航海专业;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Research on Mental Health of the Navigation Major Students. Zhang Yingwei, Wang Dong. P.E. Department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Liaoning Dalian 116026,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navigation major students. Methods By applying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statistics, etc,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navigation major students. Results It shows that 31% of students think they have mental pressure, the main sources of which are employment and vacuity. And 87% of the students believe there should b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hich shows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navigation major students have viewed their own problems objectively. Conclusion There are still som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navigation major students, and the educato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m, and set up more psychological consulting organizations.

【Key words】 Navigation major;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nvestigation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也不断的发生改变,日趋呈现多元化态势。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1]。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国内对普通高校航海专业学生的心理状况的研究并不多见。本论文以回答问卷的方式,对航海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了较细致的调查了解。通过对调查材料的分析,初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改善教学管理方法与教学手段提供理论依据,希望会给航海院校的老师作以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样本来自大连海事大学2005级、2006级航海学院学生150人,均为男生,年龄在19~23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学术论文40余篇、著作20余部。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借鉴了其中一些对本论文研究具有指导性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2.2 专家咨询法 为深入了解航海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我们走访了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了解信息,获取资料,确定论文的总体设计和方向,与海员及航海类学生直接交往、讨论,从中获取较为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为制定量表打下基础。

1.2.3 问卷调查法 设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7份,总有效率93.3%。

1.2.4 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所得数据在SPSS 11.5 for Windows统计软件上进行汇总和整理,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TO)对健康界定为“人的身体、精神与社会的最佳状态,而不是单独的没有疾病”,即认为健康不只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与社会的和谐。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传播量的增加,社会激烈的竞争,生活节奏的变化,一方面能激发大学生追求知识,渴望成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带来相当大的心理压力。一些大学生往往对不良的心理刺激不能进行自我调节,极易造成心理疲劳,产生不良心态,以致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节律发生紊乱[2-4]。许多研究表明,约有10%~30%的大学生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航海专业大学生既有着现代大学生共同的特征,同时由于其学习的内容的特殊性而在身心的某些方面又表现出其自身的特质。

2.1 通过问卷的调查结果表1显示 近31%的学生认为自己伴有精神压力,压力来源排序在前两位的是毕业分配和生活空虚,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35%和33%,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占18%,感情方面的压力占14%,有了以上精神压力,不免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其中认为自己有自卑心态的占64%,有焦虑心态的占18%。美国科尔大学曾对17万大学生抽样调查,有23.9%的学生表现明显的心理压力。压力主要来自“失业”和“精神危机”。我校航海专业学生精神压力的来源中生活空虚占的比例较大,据材料反映52%的同学在生活空虚时逛街、听音乐、打扑克等。而学习的只有29%,再次为出去喝酒15%,说明航海专业的学生学习风气有待加强,尤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才也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中竞争,优胜劣汰必然产生。所以更应该努力学习,包括理论和技术,才能在毕业分配时乃至今后的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2.2 据调查结果 65%的学生能经常保持心情舒畅,即使不愉快时,也有62%的学生能够自己调节自己,走出低谷,这与学生的专业有较大关系。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理学研究发现,人在运动时大脑会释放一些能引起神经愉快的物质――内啡汰。美国医生帕克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遇到心理亚历史,身体的内啡汰生产量较大,速度也较快,故应付日常精神困扰的能力也比较强。在人际交往社会关系方面,65%的学生认为自己人际关系比较协调,34%的学生认为一般,说明在这一方面明显高于非航海专业大学生。我们知道,航海职业的风险性,艰苦性,流动性等特点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与配合默契有很高的要求[5],大量的实践早已证明,海员之间的某一个动作,某一个眼神会直接影响到其默契的程度,由此可见航海职业本身的特殊性对航海专业学生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同时亦锻炼与发展了他们的这一心理能力。

2.3 大学生面临着人生的选择,极易出现心理障碍[6] 大学生中患神经衰弱的比率也较大。它是由于大脑过渡紧张、噪声、兴奋和抑制机能失调而造成的疾病。心理因素的冲突超过神经系统的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导致神经衰弱。江苏省从1997年~2006年的10年间对12所高校进行了系统调查。因病休学的比率由3.9%上升到9.5%,其中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居前位。2003年,据天津高校体育卫生验收资料统计,在全市八万大学生中19%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约一万五千名大学生的心理不太健康。据调查材料反映,我校航海专业22%的学生有轻度以上的神经衰弱,28%的学生有轻度以上的心理障碍,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说明航海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于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其中有80%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相关,58%的学生认为思想教育与心理咨询不同,即42%的学生认为相同,进一步说明我校航海专业学生对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的认识不够清楚。本研究结果给学校教育与学生管理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及品德培养的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亦不容忽视[7]。由于引发问题的根源不同,所采用的解决手段与方法有所不同,以便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的引导和帮助。而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则是有关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心理卫生学方面基本知识,同时还应掌握一定的心理调控与治疗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在培养、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正确与科学地区别“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不能把心理咨询归之于思想教育的一种方法,也不能把心理咨询当作仅是对心理不健康的人采用的方法。美国咨询心理学家李斯曼说过“咨询就是通过人际关系达到帮助过程、教育过程和增长过程”。有87%的学生认为我校有设立心理咨询的必要,说明航海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心理咨询的意义及其重要性。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开发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综合以上说明在航海专业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以帮助他们科学有效地调节心理问题,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4 学生志趣是指一个人的志向兴趣,即行动或意志的趋向[8] 有关学生志趣的调查是指学生所学专业与个人志向的相关程度,见表2。

从学生志趣调查结果分析,学生所学专业与志趣完全一致和比较一致的占60%,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选航海专业是比较符合个人的志向兴趣的。而40%的学生所选专业与个人志趣不完全相同,说明这部分学生所以选航海专业是被迫无奈的。这些学生的大部分航海专业技能基础和全面身体素质较差,再加上不喜欢甚至“讨厌”航海,给专业教学带来较大困难,面对这部分学生和未来市场经济的广泛需求,学校和教师应通过思想教育、严密的组织教学、科学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把这部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好航海专业学习中来。

3 结论和建议

3.1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表明,航海专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低于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证明了心理健康问题在我国高等院校不同专业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当前在航海学院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3.2 航海专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精神压力及心理倾向问题中的学生兴趣与需要结果分析表明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风气必须加强,否则便会造成毕业分配困难及平时的“精神危机”。

3.3 航海专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人际关系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好,出现较高的健康水平,与其学习内容的特殊性有直接关系。

3.4 大部分学生所选专业与个人志趣相同,还有40%的学生志趣与所选专业不同,学校和教师必须通过理想、心理教育、科学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把他们引导到航海专业的学习中来。52%的学生渴望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工作,40%的学生想继续深造,学校应尽量正确引导他们并创造有利条件,满足他们追求新知识的需要。笔者认为这将很大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参考文献

[1]熊燕,彭萍,胡一秋,等.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6):612-615

[2]阳德华,高和平,等.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3):283-285

[3]李祚山.大学生文化取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3):291-294

[4]刘丽萍,胡静萍,谢虹.沈阳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6,(1):38-41

[5]吴兆麟.航海教育改革发展研究(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8):123-126

[6]程毅.谈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调节方法.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6,(1):45-46

[7]季浏.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108

第8篇

关键词:心理委员;高职院校;新生班级

作者简介:袁海燕(1981-),女,江苏张家港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讲师。

(江苏 淮安 223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项目编号:HXGJZ13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248-02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环境适应问题,专业选择与学习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与恋爱问题,职业的选择困惑等都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每年的新生心理测试中,都有近三分之一的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因此做好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是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初步发展阶段,专业心理健康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产生的。班级心理委员与同学朝夕相处,他们能够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及时发现同学的异常,给予其适当的关心和帮助,并将情况如实的汇报给教师,他们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的重要一环。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从2005年开始实行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对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逐渐被学生所接受,但是就心理委员本身工作的定位、职责、任务等,很多学生还不是很明确。本文通过对2012级新生班级心理委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期能够为今后心理委员工作的更有效开展提供指导。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新生班级心理委员98人,共有92名学生参加测试,参加比例为93.88%。收回问卷9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90份,有效率为97.83%。

2.问卷内容

采用自编问卷,共16道题,前面13道题为选择题,除第一题为单选题,其余均为多选题,内容涉及心理委员的产生方式、对心理委员工作的了解、心理委员的能力和职责、心理委员的工作方式以及心理委员的工作困难;后3道题为主观题,主要提出一些具体的情境,看心理委员如何应对和解决。

3.施测过程

新生入学三个月后,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织,将心理委员集中在一起进行测试。测试前,心理咨询中心辅导教师宣读指导语,并强调保密原则及注意事项,测试时间为20~30分钟。

二、研究结果

1.心理委员的担任方式

根据调查,有41.11%的心理委员对心理学感兴趣,有25.56%的心理委员希望为同学服务,还有24.44%的心理委员想锻炼自己的能力。大部分心理委员都是在班级成立初期,通过自荐并由班级选举产生的。

2.对心理委员工作的了解

调查显示,大部分心理委员认为自身的工作是重要的,但是对工作本身的了解较少,对学院的专门网站关注不多(见表1)。

3.心理委员具备的能力和职责

大部分心理委员认为要做好心理委员工作首先自身需要活泼开朗、善于与人打交道,要细心观察同学的心理健康变化情况,并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更好地胜任心理委员工作(见表2)。

4.心理委员的工作方式

大部分心理委员认为平时工作中要重点关注内向、不合群的人,发现问题要先从周围的朋友那里了解具体情况,再进行交流,必要时再上报辅导员并转介。同时也都希望通过更多的团体活动来提高大家的心理素质(见表3)。

5.心理委员的工作困难

调查显示,大部分心理委员认为最困难的地方就是自身专业技能有限,同学对自己工作不配合,还有部分同学认为该职务比较空泛,难以下手。

三、问题与对策

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开展朋辈辅导,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然而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如何使心理委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何真正使其明白自身的工作职责,有效开展工作并得到同学的认可,如何真正实现自助与互助,是一个需要认真分析和思考的问题。

1.对班级心理委员要求高,但选拔过程随意性大

能够担任班级心理委员的学生,其自身的心理素质要较高,然而目前班级心理委员选拔一般都是通过自愿报名、教师推荐和班级选举等方式相结合产生的,而且在实际选拔过程中会有很多“被选拔现象”,就是会因为没有人愿意担任该职务而由班主任指定或班委调配,甚至或者直接由某班委兼任,如此产生的心理委员很难发挥其作用,甚至不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因此,心理委员的选拔工作要尤其慎重,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热情,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自身的性格、特质。

2.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形式化且效果不佳

在班级心理委员选定之后,一般都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心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这些培训一般都在正常教学之外进行,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因此学生的学习动机弱,培训效果差。笔者建议分阶段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首先是初期的上岗培训,主要介绍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整体概况、大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心理委员的职责等,培训结束后获得心理委员初级证书(这是必须的);其次是在岗的中期培训,此时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座谈会、沙龙、讲座等,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委员的工作技巧、朋辈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心理危机的识别、团体培训技术等,以学生自愿为前提,培训结束后获得心理委员中级证书(评选优秀心理委员的必须条件);最后要注重学生的后期成长,对于优秀的心理委员可以组织参加省内外知名人士的培训机会,以期获得更多的个人成长,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班级心理委员的激励方式单一且作用不大

目前对心理委员的激励一般是通过给予培训结业证书、评选优秀心理委员等证书式激励实现的。这种方式只能在获得证书的那一段时间激起学生的热情,很难长期的维持,对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学院应建立和完善心理委员的激励机制:首先,应加强心理委员团队建设,在学校学生干部体系中增加心理健康部,使之真正纳为学生干部之列,增加自身以及学生对心理委员工作的认同感;其次,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将来做准备;最后,对于优秀的心理委员给予肯定和表彰,并进行积极宣传,提高其荣誉感和认同感。

心理委员的设立有助于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学院应不断完善心理委员的选拔、培训和激励机制,使之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