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经济危机的理解

经济危机的理解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31 17:00: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经济危机的理解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经济危机的理解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理解;影响因素;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26-01

听作为人类言语交际方式之一,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听力始终为人们所关注。现代语言教育理论高度重视听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作用,听的教学受忽视和缺乏科学性的状况正在改变。

1.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1.1 听力与词汇量。一般人总是认为,听得越多,听力理解能力越强。不容否认,多听确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如何,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自然也不例外。

1.2 听读相关性。不少人学习英语多年,但却不一定能听懂别人说英语,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句子。然而,若把英语的书面材料给他们,即使有一些生词也能读懂或大致看懂。这种情况不仅在自学英语的人们中存在,在接受正规训练的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当前,在英语教学中,尽管学生的听力训练材料的难易度往往低于阅读材料,但就整体而言,学生的听力水平仍低于阅读水平。实质上,这种情况的产生与英语教学环境中听读心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有关。

在外语环境中,听读的心理活动过程c母语环境中的情况不同,一是操母语者必须经过一个在大脑中叠加或重新建立新的语言系统的图示的过程,才能掌握外语。这个过程的顺序是:字母-词-句-篇章,与此同时,还要逐渐完成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因此,字符图式与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是同时的。但在外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同时起步的,而且,在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大纲、内容、时间、方法以及学习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四种技能在实际上不可能做到同步发展。比如,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时间往往超过听能训练时间,在读的过程中又常常采用默读的方法,这样,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的发展势必不平衡。实验证明,对同一个或若干已学过的词,学生听和看的反应是不同的,通过视觉辨认的能力大于其用听觉辨认词的能力。二是“读”的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学习者主要是以字符为基本媒介开始学习外语的,因此,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听的能力。

1.3 听力与记忆。听并非是被动消极的,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它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语言过程。从外部的声音信号到内部的听觉理解大致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听觉器官对连续音流的感知与切分,即辨认出连续音流中的各个语句成分或片段。其次,将辨认出的句子或片段“留住”(即短时记忆),并迅速不断地与前后的其它片段相联系(即构成句法关系)。最后,经过辨认和联系的原语句以高度简缩的形式(冗余部分被排除)形成意思并储入长时记忆,至此理解完成。从这一构成看,记忆与听力理解密切相关。在听的过程中,对语言信号所产生的记忆是在短时内完成的,因此记忆的痕迹十分肤浅,其保持量也相当有限。心理语言学家将这种记忆称之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这两种记忆是听力理解的依据。换言之,在听的过程中,人脑与其所获得的语言信号之间形成了某种瞬时或短时的联系,而人们的思维正是凭借这种联系去分析、辨认语言信号的,同时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采取一系列认知策略,然后把信号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达到理解。但问题是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所保持的时间很短,在听力范围内,瞬时记忆保持时间仅为0.25~2秒,而短时记忆所保持的时间最多也不超过1分钟,这样就给听力理解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大大增加了听力理解的难度。此外,短时记忆的音量是+7,因而为了防止遗忘,使交际活动能顺利延续,就要及时、快速处理语音和作出反应。另一方面,学习者理解过程中存在的负迁移也对听力产生很大干扰。当学习者用已知的语言事实去补足信息链上所缺的某些环节或用已知知识推理、分析、判断某些事物时,他总是受到某种思维定势的干扰--即用母语的某种约定俗成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它、理解它和判断它,因此,这种负迁移就自然地对记忆的产生、保留以及对语言信号的解码产生了障碍。

1.4 听力与听者的情绪状态。近年来,不少学者在探究和调查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操练与听力理解的关系时,不同程度地发现听者情绪状态与听力理解有相关作用。可见,听者的情绪状态是影响听力的一个主观因素。具体地说,在不具备良好的听的动机和自信心的情况下,听者的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从而干扰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语言输入中的“情感过滤”问题。

2.解决途径

通过对上述几对关系的探究,以下几点在教学中值得注意:

2.1 建立旨在扩大听的输入和有针对性地训练听力技巧的听力教学体系。各种语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对中国学生来说,阅读水平的提高对于带动包括听力在内的其它技能的提高,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一开始就应重视在进行语言形式操练的同时,注重连续的语篇教学,并在材料的选择中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可理解性,体裁的广泛性、交际性和练习设置的科学性。

2.2 改变思维方式,讲究听力技巧,提高记忆的速度和效果。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地域的差异等多种因素,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思维方式必定有所区别。

第2篇

电视经济台、经济频道和经济专业栏目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们在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新形势下如何发挥舆论喉舌的导向作用?在整个新闻宣传系统中如何凸现特性和个性?在市场分工细化导致观众对节目收视需要分流的情况下如何定位和设置栏目?在大众传媒上如何把节目做得既好看又有用?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令人欣喜的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部、信息部在上述方面为全国的同行做出了榜样。1997年7月1日,JNTV经济部的全体编导、记者集体收看了CCTV经济部为纪念经济节目改版播出1周年推出的特别节目《第一步》,随后大家又有机会阅读了CCTV经济部一本小册子《经济节目一年间》。前者,真实客观地反映了纷繁多姿经济生活的主流,并以独具匠心的构思和浓重的人文色彩赋予电视经济节目强劲的思辩和审美功能;后者,通过栏目和重点节目创作的回顾与总结,记录了这种开拓性工作过程的艰辛和喜悦,显示了CCTV经济报道记者不凡的前瞻性眼力。通过它们,我们强烈感受到,正是这种清醒的反思意识和不懈的探索努力,

才使中央台的电视经济节目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成了气候,并带动影响地方台的经济节目不断涌现和提高,形成了全国电视经济节目的大格局和良好的发展态势。

反思是为了创新。现在,JNTV经济部的经济专栏节目已走过了三年的历程,面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世纪的到来,打开思路总结研究这类节目的过去、现状和走势,让电视经济节目更好地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和人民大众的经济生活,是电视人特别是从事经济报道编辑记者的重要课题和实践。

电视经济节目定位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办给谁看”和“怎么办”的问题,从实际操作上看,定位牵涉的问题却很多很杂,但有两点是很清楚的,即:理念和传通。“理念”是通过比较、抽象和概括的方法,为经济栏目确立一个宗旨。这一点非常重要,栏目无理念便无灵魂,理念陈旧、片面则栏目雷同没有特色;“传通”是要注重传播效果,只“传”不“通”是无效益的劳动。目前,要想传通除了制作节目要有针对性,还应利用电视数字传送的交互功能,使传受双方真正成为视听双向的开放关系,并且是实时的交流。怎样使电视经济节目更科学的定位以便优化其传播效果,本文从三个方面表述了JNTV经济节目的一些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成果。

定位之一符合:视听并茂

加拿大多伦多传播学教授M.麦克鲁汉将信息划分为视觉空间和听觉空间两个区域。现代知觉听觉的研究已表明:视听同时作用于人脑,相对于受众注意来说,理解的心理介入程度会更高、更深入,因而涉及信息的功能性因素造成的影响也就更大。电视是以图像、声音、文字三者并存的方式作用于人脑的,因而便成为受众接受信息、传递感情、交流思想的“第一传媒”。

从理论上看,电视声像并茂、视听兼容的特性对优化电视经济节目的传播效果应起到好的作用,但实际上我们的电视经济节目却为什么总伴随着“枯燥”和较低的收视率呢?我们当然不能奢望电视经济节目会像影视剧、综艺、体育、纪实性专题片那样拥有最广泛的受众,电视经济节目因专业性和选材的单一性会使受众层相对狭窄,但这不应成为电视经济节目“不好看”的理由:其一,今天已进入经济时代。或者说是消费时代,消费时代的人们更加关注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到复杂的经济热点问题,如怎么赚钱、怎么花钱、怎么投资、国企改革、下岗职工再就业、住房货币化、菜蓝子等等,这些都是为大众所普遍关心的问题,经济节目已具备了普通人关注和感兴趣的素材基础与受众接受的心理基

础;其二,电视声像并茂的特性使得它形象真实、现场感强,可与事件同步,可远距离传播,还由于它兼有美术、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电影等各种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特长,并通过电子手段,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极具灵活性和综合性。这种手段为经济节目由理性走向感性,由枯燥走向丰富和鲜活提供了充分的条件。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怎样才能把深奥的经济理论、枯燥的经济数据,日常的经济现象转化成视听兼容的电视语言,即发挥出电视媒介的优长,在荧屏上展现出经济的同时又是与时代和生活、与受众审美情趣很接近的东西来。

在明白了上述道理之后,JNTV经济部的编导记者在捕捉经济领域里的事件时,开始了新的创作尝试与探索:在形式上使栏目、节目的包装进一步细化、精致,如要有创意新颖、视觉醒目舒服的三维片头,要有片中间奏,要有音乐衬底,要有图文字幕,画面与画面、段落与段落的转接要讲究节奏,要用不同的特技等等;在内容上使经济事件尽可能的故事化、情节化。如要注意捕捉和表现细节,寻找独特的、崭新的角度,要尽可能的用“现在进行时”表现人物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事件的进程,并体现出“始-中-终”的完整性,有时“始”前要加“引子”,“终”后要续“尾声”;在报道手法上,要求舒展、从容、深入浅出,要求体现出省会台的风格和风范。当我们的编导记者把经济还原到本色而丰富的生活中去以后,并注重用电视手段去表现它们时,电视经济节目开始做得“好看”起来并显得与众不同了。一个最明显的标志是以深度报道为特色的《经济时空》收视率最高达到过“8”,《财经报道》最高为“13&127;”,生活服务专栏《经济大观》也稳定在“4”左右。与此同时,&127;JNTV经济部还收到了大量的观众来信,“3.15”热线电话的铃声不断响起,观众不仅仅是提供新闻线索,还有中肯的评介。更令人高兴的是《从八十到八千》、《养狐人》、《台湾蘑菇大王落户济南》、《下岗女工办起了养犬场》等专题片播出后,很多农民兄弟、下岗职工纷纷来台索要资料,经济部的编导则乐于当“牵线”人,让更多的人通过接受我们的信息走上了脱贫致富、重塑自我的道路。

优化经济节目的传播效果的确让我们尝到了甜头,也为繁荣一方经济做出了贡献。

1997年10月1日,&127;济南经济电视台改呼号为济南电视台二套节目,该频道的主体节目是经济节目。为了更好地突出频道的经济特色,扩大影响力,JNTV经济部决定推出一部大型全景式的专题片《今天》,为电视经济节目的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探索再加亮色。在这部长达80分钟的专题片里,我们分“观念篇”、“竞争篇”、“道德篇”、“生存篇”四个章节,涉及到国企改革、用人机制、大众投资理财、再就业工程、农村脱贫、行业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今天》的主题是表现改革开放给山东省省会城市济南带来的变化,各行各业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题材丰富、容量巨大,把握不好便会显得冗长和乏味。为此,《今天》的策划小组确定了内容要故事链条环环相扣,营造悬念和起伏,故事性不强或不便于以故事表现的,以“对话”方式突出人物语言的张力以唤起受众的共鸣和交流的渴望;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调动和利用电视手段,除了用纪录片式的手法真实表现事件的真实性和进程的戏剧性,还用文学创作手法为专题片注入诗的元素。如在每一章的中间,穿插“都市晨曲”、“桥与灯的联想”、“泉韵之美”、“现代人独白”等电视散文,既舒缓了本片的节奏,亦烘托出浓郁的都市氛围和现代人的心理,本片播出后,大受好评。

电视经济节目欲要优化传播效果,首先应使经济节目的制作传播与电视媒体的特性相符合。电视具有照相式反映生活的本真并且是运动连续画面的特性,就要用摄相机摄取真实的画面表现事件的开始、发展、、结局过程;为了收视审美需要,就要注重画面的新鲜性、对比性和包容性,注重以情节、细节表现生活的质感和波动,注重事件中的矛盾与冲突的发生与解决;注重“事因人生”、“人以事显”的人物的中心地位;电视的现场感强,就要注意音响、同期声让观众身临其境;电视可与事件同步,就要多用“现在进行时”,引发观众探究“后来呢?”、“下一步呢?”的心理活动。另外,电视还兼有美术、音乐、诗歌、戏剧、电影等特长,对其灵活运用可使看电视经济节目“升级”为审美,让观众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与放松,也增加了经济节目的欣赏性和品味感。

艺术直觉的创造力,首先表现在对形式美的发现。电视记者的任务就是要把直觉内容转化为符合电视特性和受众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电视经济节目定位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就是要运用好电视的表现形式。形式定位准确了,手法娴熟了,才能使电视经济节目的创造力和审美效果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

定位之二符合:栏目特色

一个电视栏目的生存前提是要有鲜明的特色,这种特色表现在:

①鲜明的时代特征;②独特的选材领域和表现风格(包括主持人的个性);③符合栏目宗旨的内容和专一性。栏目没有特色,会使节目变得无针对性,要么总是与别的栏目撞车,要么脱不掉模仿痕迹,要么屡生无米之炊之患,难以生存下去。

JNTV经济部的四个专栏在定位时均要用两把标尺衡量一下,即特定的内容和特定的表现形式与风格。

《经济焦点》栏目定位:具有强烈思辩性、评论性的经济事件深度报道新闻性栏目,其定位语是:聚焦经济,评说热点。该栏目强调对一个或数个有联系性的经济事件的由表及里的探究,注重记实风格和事件本身矛盾运动形成的张力。对题材的选择限定在重大经济事件和百姓关心的经济话题上,报道手法注意典型性和结论的抽取归纳。在结构上要求以事件的矛盾点为坐标原点切入,采用纵横对比的手法进行背景和主体的分析,力求做到科学、权威、客观、公正。对栏目主持人的要求是庄重冷峻,找“新闻发言人”的感觉。下列题目可窥见该栏目定位之特色:《山东:抓大放小的辩证法》、《再就业冲击旧观念》、《假冒伪劣缘何当原告》、《透视传销》、《住房贷款“卡”在哪儿》、《资产重组1+1>2》、&127;《人本成本,企业管理之本》、《倾斜的“天平”》。这些深度报道尽量体现出矛盾的冲突与解决后带来的启示性,遇有容量大复杂性的题目可作系列、连续性报道。为了增加此类节目的交流感,要求栏目制片人打破以往惯例,把事件的参与者请到演播室与相关嘉宾交流,以便让观众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了解事件的相关信息和本质意义。

《经济大观》栏目定位:具有服务特色的经济生活杂志性专栏,下设“生活同期声”、“体验”、“经济人”、“消费调查”、“都市流行色”等小板块。《经济大观》的定位语:展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该栏目强调对经济生活进行展示、分析、预测,从而具有较强的示趋性和权威性,同时,体现对消费者实实在在的服务。杂志性电视专栏的内容丰富,并要求可视性和观众的参与性都要强,这就要求该栏目的编导记者要强化消费者的意识,变换角色进行采访。如在《老三大件新登场》、《今年家电买什么》、《体验夜间服务》、《小家电真的方便吗?》、《美容美发小常识》等片中,记者均以消费者的身份进行暗访和现场式的解说。为了抽取更科学、符合实际的结论,要求该栏目就题目设计问卷,每次最少发100份,统计分析后再请专家评点,融知识性、引导性为一体。由于该栏目涉及的大多是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所以风格上讲究明快清新,特别强调记者“在现场”和原汁原味地表现对象,强化节目与观众和生活真正的贴近感。

《财经报道》栏目定位:是以报道财经领域最新发展和变化的新闻性栏目,其定位语是:提供经济信息参考,报道重要财经动态。为了区别于一般新闻和经济新闻,我们给财经报道限定的选材领域是:金融证券、物价、工商税收、统计、期货、国家产业政策及动态、交通运输、海关、科技等等,力争使财经报道通过报道上述领域里的信息,为企业和商界提供投资决策参考。基于此点考虑,我们要求财经报道提供的信息必须是实用的,城市化的东西,要有一定的“含金量”。在报道形式上,不象时政新闻那样“板”和“硬”,

也不追求社会新闻的“广普性”,而是追求特色化、专业化、在简洁、明快实用的报道风格中,突出信息的实用性、指导性和波及性。例如《股市点评》小板块除了评点热点冷点,还延伸出一个现场的股市沙龙性节目《谈股论金》,股民、股评人、专栏记者三位一体,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商务时间》栏目定位:是专门为商务人士开办的商品流通、商务服务的电视商业信息专栏,其定位语是:商务时间,帮你把握创造财富的关键时刻。由于该栏目的受众层面相对狭窄,故要求内容必须高度精炼和专业,突出电视商业信息的咨询服务功能,为“白领”和小老板们提供快捷、实用、有效的服务。《商务时间》下设“商情网站”、“商战谋略”、“人才资讯”、“外汇牌价”、“投资指南”、“市场快递”、“货比三家”、“商务话题”等板块,除了画面,还要求配以精确的图表与字幕,并作适当次数的“闪回”,力争运用电视这种现代化媒体手段,服务于商业人士的第一需要,同时也为广大观众提供一个把握市场发展动态和投资方向的信息窗口。在表现形式上,《商务时间》要求主持人儒雅庄重,

口才要好,要有气质。在制作风格上,追求独到的多画面分割和强烈的节奏感,每一个单元一般不超过3分钟,&127;不等商务人士“腻”了就快速切转下一单元,而且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总之,开办电视经济专栏节目一定要体现出它是“这一个”的鲜明特色,要有特定的内容和独到的电视语汇才能使栏目立足、立牢、立得长久。从共性上,尽管经济节目为大众提供的是实用性的服务,但必须通过疏理和分类,“靠”到栏目的宗旨上去,造成不同形态、不同风格的传播效果。

定位之三符和:观众需要

电视经济节目定位是否准确,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有观众、有收视率。值得注意的是电视在进入信息时代后,电话、电脑、有线网络、卫星直播电视、信息高速公路等人际传播手段地发达、普及和相互交融结合,使人类信息的交流更为社会化。新媒介打破了以往电台、报纸、电视三大媒介单向传输信息的格局,使受众拥有了充分利用信息的自主选择权,从而真正实现了交流沟通的本质意义。

前面已经说过,信息的传播必须以“通”为目的,而是否能实现“通”,不仅仅是传者的一厢情愿,还要看受众的需要和满意程度,即传播效果。事实上,在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发达和丰富的今天,

受众已不是传者随意施加影响的消极客体,而是积极挑选传播内容以适应自己需要的主体了。在“信源-信道-信宿”这个过程中,我们以往重视的是“信源”(信息发出)和“信道”(传播过程)这两个环节,不大重视“信宿”(信息传输的终点、信息的接受者),

在是否传通的问题上,欠缺足够的重视态度和科学周密的工作。今天,这个问题已突出摆在我们面前,不重视“信宿”,实际上就是盲目地传输。没有观众,这种传输、宣传徒劳无益,谁还来给你投资作广告,你又靠什么去办节目生存呢?所以,节目、栏目的定位必须研究并使传播的内容符和观众需要,以便在众多的信息堆中,引起受众注意,凸现电视信息节目的独特功能与价值。

电视经济节目的收视对象相对其它节目来说是比较少的,除了电视的功能主要是家庭的休闲娱乐工具外,和以往经济节目作得比较枯躁、专业也有关系。受众的无意注意欲变成有意注意,起码是对你这个节目、栏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想看”的愿望和能“看下去”的吸引力。怎样才能在大众传媒上把电视经济节目做得好看些,服务性、实用性、针对性强些,制片人、编导和记者必须深入生活、了解广大观众感兴趣的东西和他们对某些经济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为了增强节目的受众意识,JNTV经济部在经济节目开播一年后,委托济南广视社会调查咨询中心对自办节目进行了一次综合调查。本次调查共印发问卷1050份,收回914份,&127;调查对象涉及到不同职业、年龄和文化水平的观众。其中,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14岁;文化程度:硕士占4.67%,大学本科占34%,大专占

25.18%,中专占15.48%,高中占19.53%,初中占8.85%,&127;小学及其它占0.74%和2.21%。以下是被调查者对调查问卷上收看电视经济节目动机的结果:

关注经济改革和难点热点:64.74%

指导生活消费:46.81%

了解市场行情:43.61%

了解金融证券信息:35.78%

提供决策投资参考:11.06%

为了专业研究:6.27%

本次调查还在问卷上开列了30多个经济热门话题,观众选择出的前10个话题是:①消费权益保护,②商品物价,③国家经济发展形势,④住房制度改革,⑤城市建设及规划,⑥国有企业改革,⑦下岗职工再就业,⑧劳动保障及社会保险,⑨环境保护,⑩菜蓝子工程。

这次调查显示:观众对电视经济节目的关心程度在不断提高,他们一方面关心国家经济形势动态,同时也更关心发生在身边的与自己切身利益关系十分紧密的经济现象和信息。来自受众的真实信息为JNTV经济节目选择节目素材,确立报道重点,改进报道方式提供了依据。据此调查问卷的综合结论,经济部重新调整了栏目格局,将《经济时空》改为《经济焦点》,每周保证推出一个经济热点的深度报道;加大服务性栏目的播出密度,并使服务节目更加平民化和实用;新开《股市点评》栏目,开通深沪两市独家股评热线电话以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提前策划3.15专题系列节目,与省市消协、技术监督部门联合制作“聚焦3.15”挂牌节目。1997年10月1&127;日,改版后的节目经过局台编委会的审查后正式播出,尽管JNTV的收视率调查方式由手写改为自动仪的记录,但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收视率。特别是《经济大观》栏目,自推出“体验”版后,记者深入商场和百姓家庭,以“急消费者所想,解消费者所急”的态度制作节目,在贴近性上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工作和努力。象“家电售后服务”、“看病有多麻烦”、“仲秋月饼哪家好”、“10元钱买什么”、“专家说存款”、“买房三要点”等选题,都是与百姓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观众看了这样的节目不是无所谓,而是会产生相应的经济行为,经济服务节目的服务性、引导性就这样落到实处了。

JNTV的电视经济节目已走过了三年的历程,如今已进入了一种平台期,开始有了一种惰性。节目也会模式化、程序化。这些局限有来自节目本身的原因,也有来自从业者素质的因素。面对激烈的栏目竞争,电视经济栏目、节目必须在定位问题上进行前瞻性思考:

1、如何进一步加强经济栏目、节目传播的沟通功能?(如在进入电视数字传送阶段后,改变受众被动状态,实现双向实时的制作方式)

2、如何使电视经济节目脱离“贵族化”更好地获得平民化的视角?

3、如何用纪录片的手法,自然真实地记录大众消费时代和经济人?

4、如何使电视经济栏目制作艺术化、专业化,使其接近电视本质?

5、如何提高电视经济节目从业者的素质和职业化程度?

6、栏目专业化怎样带动起相关的产业?问题还有很多,要想保持电视经济节目的活力,从业者就要不断保持高追求、新观念,不断战胜超越自我,不断有更好更多的创新思想。

第3篇

《环球财经》:随着QE2在褒贬不一的评价声中结束,QE3讯速成为了热门词汇,其会否实施成为了全球争议的焦点。不久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3%,说明了市场对QE3有强烈的预期。美国的货币政策走向对下半年全球经济前景的影响不言而喻。您如何看待这种市场预期及争议?

宋鸿兵: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会有QE1和QE2,如果没有QEI$flQE2会怎么样,然后才能判断会不会有QE3。QEI和QE2出现原因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经济出现了流动性紧缩,美联储通过两轮量化宽松政策能为美国经济注入充足的流动性,主要方法是大量购买美国的国债,压低长期资本的成本,特别是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这样可以降低借贷成本,促进经济的复苏。但是我们看到这个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QE2,在就业和经济增长这两个方面都没有达到目标。从就业方面来看,美国的失业率仍处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从10%降到8%又升到9.298,QEI、QE2并没有使失业情况有明显好转。从经济方面来看,美国经济增长率从去年的1.3%到今年的1.9%,也没有根本性的好转。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看,QElQE2并没有奏效。

6月30日QE2结束之后,如果不再向经济体注入流动性的后果,我认为将是经济的进一步下滑,甚至是衰退,失业率长期维持高位。反过来我们要问,为什么没有了QE2经济会陷入衰退,而不是伯南克所说的经济增长呢?我认为,原因是美国经济一直高度负债运行,总体负债比例现在已经超过了美国GDP的400%。金融危机的核心即是违约,出现资金链断裂。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是国家,负债达到一定的程度,都会出现违约的问题。1929年的大萧条和美国现在的情况类似,总负债高达GDP的300%。而美国是如何走出大萧条的呢?就是靠逐步降低负债比率,从300%降到140%,这个漫长的修正一直持续到二战后,经过了十几年的时间。负债规模降下来了,才能轻装上阵,否则利滚利,经济体的收益有很大一部分会被负债吃掉,使得经济的净增加值很有限。美国经济在1950年代是每借1.5美元可以获利1美元,而现在获得1美元需要借4美元,这说明美国的经济效率在衰竭。如果美国不解决负债问题,是无法走出衰退的。QEI、QE2失败的原因正是由于美国的高负债率,而仅仅降低资金成本,是无法刺激经济增长的。美国的GDP中70%是消费,并且储蓄率很低,如果要增加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则只能靠借贷。高负债的情况下怎么能扩大借贷呢?试想一个高度负债的家庭,如果想借钱买一座房子或者换一套更大的房子,银行是不敢借给他们的。所以,企业和个人对资金的成本问题并不是很敏感,QE1、QE2完全走错了方向,反而还加重了国债透支的问题。

如果没有QE3,会怎么样?在如此高负债的情况下,我们将看到美国经济再度下滑,陷入经济衰退。银行总资产,意味着银行系统为社会创造的流动性,它本来是一个平滑上升的曲线,但是在2008年中断了上升,近几年一直处于下滑的状态,这说明美国的信贷规模在不断缩小。私人信贷规模每年大约缩小一万亿。为了弥补私人信贷的坍塌,政府每年有一万亿以上的财政赤字。如果政府不去弥补,那么每年一万多亿的信贷规模减少将造成美国流动性紧缩,出现第二个大萧条。所以美国政府无法削减财政赤字,到头来只能推行QE3。我认为推行QE3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不是会不会的问题。

世界的经济形势,在我看来从来就没有走出过危机,一直在危机的泥潭中打转。美国上世纪30年代真正出现经济衰退只在1931至1933年及1937至1938年,其余的时间经济都在增长,但是人们把30年代称为“大萧条”,因为整个30年代失业率都很高。我认为,如果用现在这个思路来治理美国经济的话,最终将重蹈大萧条的覆辙。虽然2009、2010年的经济有所增长,但是如果不把负债水平降下来的话,我们将仍然处于萧条。

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多人都意识到了,但是削减负债规模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这意味着大量的债权债务关系重组,银行也要承担相应的损失,这个损失是巨大的,很多大银行也很可能会倒闭,比如美国30年代就倒了一万多家银行。现在华盛顿的大权其实真正掌握在华尔街金融巨头的手中,他们本能上要维护金融体系的利益不受侵犯,而让纳税人和外国人来承受这个损失,他们的方法就是贬值美元,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中国日本等国的外汇储备受到损失,这实际上是美国输出危机的一种手段。

世界各国都将受到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QE1和QE2已经证明,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美元币值会下跌,全球将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所有国家都会承受这个损失。而中国将会承受双重损失,一是通货膨胀,一是外汇储备的价值缩水。另外,美元币值下跌,将会伤害美元信心,使人们对美国的信用产生极大的恐慌。大宗商品价格,包括贵金属价格的大幅上涨,将会增加很多国家的生产成本。

金融危机正逐步演变为货币危机

《环球财经》:最近,意大利陷入债务危机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欧元区及世界经济复苏的担忧,作为欧元区的核心成员,意大利出现债务问题,会对欧元区的经济复苏产生怎样的影响?由于债务问题,今年以来三大评级机构下调了日本和欧洲多国的信用评级,美国也面临着被下调的威胁和警告,这说明了什么深层次的问题?

宋鸿兵:去年希腊出现问题时我就说过,这只是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个,欧洲的问题和美国的是一样的,即高度负债。欧美发达国家形成的巨额债务,就像水库一样,对下游的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债务需要还本付息而债务又天生是不稳定的,当债务的水位不断上升,最脆弱的部分将首先被压垮。就像次贷危机的爆发,还贷能力最差的人最先违约,而违约具有传染性,一旦缺口被打开,银行资产将变坏,流动性紧缩,将促使更多的人违约。欧洲情况也一样,首先是情况最差的国家出问题,比如希腊,然后一个一个出现危机,这就像是欧洲版的次贷危机。意大利到底是问题的终点还是问题的起点,要看整个欧洲的债务情况能否好转。

在应对危机方面,欧洲国家采取的方法不同于美国。欧洲央行完全有能力复制美联储的做法,但是欧洲对待问题比美国更加积极,各国都在努力地削减赤字。欧洲债务危机之所以显得十分严重,是因为欧洲央行没有去救。这也许和一些欧洲国家的传统有关,特别是像德国这样经受过超级通货膨胀洗礼过的国家,他们对通货膨胀和不负责任的货币态度,比美国要谨慎得多,又比如大英帝国,宁可自己违约承受损失,也不愿意让英镑恶性贬值。

2008年的危机,我们称之为金融危机,主要特征是流动性枯竭导致金融机构的破产,从而流动性进一步恶化,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信用危机,又称为货币危机。当一个国家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还可以印

钞票来拯救金融机构,而当一个国家出现货币危机时,性质就严重得多了,当一个国家失去了信用时,印钞也没用了。一个国家的危机真的上升到货币危机的程度的话,这个国家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拯救不了自己了,只能靠外部的力量来拯救。信用评级变化说明,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在逐步地演变为货币危机,危机实际上是在升级。

如果出现美元危机,全球货币体制将出现重大裂痕,那么世界上所有人的财产都将受到严重的侵害。中国政府和老百姓都不能幸免。这时候各国政府只有两个办法,第一是财政部通过大借国债或资本市场融资来补足资本金,第二是中央银行去印钞票,这样一来就会稀释每个人手上的财富价值。

中国应建立独立自主的货币发行机制

《环球财经》:IMF报告预计,2011年中国的GDP增长9.6%,CPI增长4.7%,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加大。您认为我国通胀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中国的通货膨胀呢?

宋鸿兵:中国现在的主要经济特征是高增长伴随高物价。中国的通货膨胀是必然的,主要是因为中国的货币投放和美元的紧密联系。现在外汇占款已经成为了人民币投放的最主要渠道,这意味着人民银行不能从根本上控制抵押品的价值和人民币的价值。当美国推行QE1、QE2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同时也就受到了损失,因为抵押品的价值少了。因此中国的货币投放制度是当前中国出现通货膨胀趋势的最本质的源头。

由于美国在全球推行的是美元本位制,输出美元而换回商品,所以美国必然是结构性的逆差,无论是国际收支还是财政,这是美国的美元制度决定的。中国的通货膨胀之所以无法避免,是因为美国向世界大量的输出美元,人民银行收下美元立即投放人民币,虽然会发行央行票据回收流动性,但是央行票据最终还是会换成人民币的,这仅仅只能延迟流动性的释放。中国的货币发行是被动的,不能在需要紧缩的时候进行紧缩,货币的发行已经和本国的经济脱钩了,只和美元有关。美国进行量化宽松稀释货币是它的本能选择,人民币外汇占款就会越来越多,人民币投放量就会越来越大。所以,只要美国的美元战略方向不发生改变,中国的货币投放制度不改变,中国的通货膨胀只会越来越严重。

改革中国的货币投放制度才是最本质的解决方法。我在《货币战争3》中提到,中国当年的陕甘宁解放区就碰到过类似的问题,当时的解决思路是,把其他的货币完全排除到自身的体制之外去,建立起完全独立的货币发行机制,我的货币投放不跟黄金挂钩,不跟美元挂钩,而是根据经济的需要来进行。我认为中国应该恢复当年那种独立自主的货币发行机制。其实,我认为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货币,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进行微调,无益于问题的解决。下半年全球经济形势波谲云诡

《环球财经》:您认为下半年全球经济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第4篇

关键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 解读 启示

引言

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阐释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是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及其发展趋势的核心和关键。当前,相关书籍中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述仍然遵循政治经济学的传统框架,主要着眼于实体经济,以劳动价值论为出发点,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以及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这两组矛盾所导致的。

而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日益明显地以金融危机的形式出现,与传统的、源自实体经济的危机相比,呈现出鲜明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与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既有密切联系,又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在政治经济学研究,特别是高校两课教学和研究中对此应当予以积极的关注和充分的解释,对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关的内容给予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以提高相关内容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从而清楚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时代性及其本质,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如果对这一问题采取回避或含糊的态度和方式,则容易引发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降低政治经济学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鲜明趋势是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爆发,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1世纪初源自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拉美金融危机源于1982年墨西哥无力支付国际银行债务,不得不求助于美国,以至最终签署了北美贸易协定。危机不仅对墨西哥国内经济造成严重损害,并使其在经济上丧失了自。虽然无力偿还外债和实行外汇浮动汇率制度是此次拉丁美洲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线,但其深层次的原因却包括外国投资过分自由地进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经济体制的不稳定、国内外政治因素的不利影响等。

和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金融危机类似,20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源于1997年泰国货币的突然贬值,并迅速蔓延至世界其他地区。同样,虽然从表面上看这次金融危机是由于国际投机资本的连环冲击所引发的,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危机发生地区经济结构的僵化、货币政策的失误、汇率和外贸政策的失当等。

源于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进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很快便蔓延至全球,并引发了欧洲债务危机,已经发展成一场全球范围内灾难深重的经济危机。不仅重创了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与经济体系,也给其他国家的金融和经济体系造成沉重打击。

与早期的经济危机相比,这几次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危机具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大都源自实体经济,波及金融领域,而这几次金融危机的演化路径与之相反,源自金融领域,反溯实体经济;在当代经济全球化、国家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日益广泛,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传统市场经济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深受其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利用其对国际金融市场和贸易市场的主导权,将危机的恶果向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转嫁。

基于理论视角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解读

如何科学、准确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趋势、新特点是当代政治经济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透过金融危机复杂的表象,不难发现其本质并没有超越政治经济学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逻辑框架。

(一)金融危机根本成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从根本成因上看,金融危机仍然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引发的,是实体经济危机的延伸。从表面上看,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越来越多地源自金融领域,是金融领域缺乏有效监管的结果,与实体经济的供给与需求状况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实际上,任何一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有着深刻的实体经济领域的背景,是实体经济的困境和危机在金融领域的延伸和反映。近几十年来,金融领域频繁发生危机的前提在于金融领域积累了大量来自于实体经济的闲置资本,其中不乏投机资本。而之所以会有如此众多的资本会从实体经济转向金融领域,是因为受到与普通劳动者有限的支付能力所决定的总需求水平的限制,大量的闲置资本在实体经济领域寻找不到获利机会,只好将其逐利场所转向金融领域,于是,西方各类投资机构和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产品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同时,许多金融衍生产品在设计时,都有实体经济领域的相关产品作为定价依据,如果这些产品出现严重供大于求、价格缩水的状况,就会使与之相关的金融产品价格以更大的幅度下降,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诱因。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美国次贷危机的生成机理就在于此。事实上,拉美金融危机和东南来金融危机也是当时本地区实体经济领域困境的反应,只不过是在国际投机资本的炒作下,实体经济的困境深化成为金融领域的风险和危机。

第5篇

内容提要: 经济犯罪条文中的共犯规定是注意规定,不是法律拟制;经济犯罪司法解释中关于共犯处罚的若干规定,是把中立行为的帮助等同于一般的帮助犯对待,因而不具有合理性;根据刑法目的、刑法第13条的但书规定以及实质的违法性论,可以认为法益侵害或者法益侵害的危险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行为不应评价为帮助行为;即便明知对方从事经济犯罪的意图,为其提供贷款、运输、仓储、保管、邮寄服务、房屋租赁或向其归还款物,都没有制造不被允许的危险,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帮助行为,不成立帮助犯。

一、问题意识

刑法学界通常把刑法典第三章规定的犯罪称为经济犯罪,同时作为经济刑法研究的对象。不仅经济犯罪条文中存在共犯处罚的规定,如刑法第156条关于走私罪共犯以及第190条之一关于骗购外汇罪共犯的规定,而且不少经济犯罪司法解释亦对经济犯罪的共犯处罚问题做出了规定。与本文主题有关的经济犯罪司法解释之共犯规定简单列举如下:(1)2001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9条规定:“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而为其提供贷款、资金、帐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运输、仓储、保管、邮寄等便利条件,或者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共犯论处。”(以下简称“伪劣商品犯罪解释”)(2)2003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座谈会纪要》指出,提供房屋、场地、设备、车辆、贷款、资金、帐号、发票、证明、技术等设施和条件,用于帮助生产、销售、储存、运输假冒伪劣烟草制品、非法经营烟草制品的,应认定为共犯。(以下简称“伪劣烟草犯罪纪要”)。(3)根据2002年7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条,刑法第156条规定的“与走私罪犯通谋”中的通谋,是指犯罪行为人之间事先或者事中形成的共同的走私故意。下列情形可以认定为通谋:(一)对明知他人从事走私活动而同意为其提供贷款、资金、帐号、发票、证明、海关单证、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以下简称“走私案件意见”)(4)2004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条规定:“明知他人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而为其提供贷款、资金、帐号、发票、证明、许可条件,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运输、储存、进出口等便利条件、帮助的,以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共犯论处。”(以下简称“知识产权犯罪解释”)

可以看出上述司法解释的基本立场是: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明知正犯的经济犯罪意图而希望或放任正犯结果发生即具有帮助故意,客观上实施了促进正犯行为和结果的行为即具备帮助行为,行为与正犯行为和结果之间存在促进关系即具有帮助犯的因果关系,因而符合了传统帮助犯构成要件的,就应作为帮助犯处罚。但是,经济犯罪中所谓的帮助行为部分属于具有反复继续性、非针对特定对象性、匿名性、业务交易性、日常生活性的中立行为,一概作为帮助犯处罚是否不当扩大了帮助犯的处罚范围,是否会妨碍正常的业务交易和日常生活交往的进行,值得叩问。

国外刑法理论把外观上无害、本身不具有犯罪性而客观上促进了他人犯罪实施的行为称为中立行为(neutrale Handlung)。中立行为的帮助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罪刑法定框架内,划分不可罚的中立行为与可罚的帮助的界限。 [1]上述司法解释涉及的中立行为大致可以归为四种类型:(1)银行提供贷款、资金、帐号的金融服务中立行为;(2)运输中立行为;(3)仓储保管、邮寄中立行为;(4)房屋出租中立行为;(5)还债中立行为。这些中立行为是否一概具有作为帮助犯的可罚性,需要进行类型化检讨。

二、促进经济犯罪的中立行为类型化检讨

(一)类型化检讨

(1)金融服务中立行为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必然要求现代银行业提供快速、高效、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按照上述系列司法解释的规定,似乎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知道对方是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或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还提供贷款、帐号,或提供贷款后发现借款企业从事上述违法犯罪活动而不立即收回贷款的;知道存款企业要求支取存款或转账的目的是用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或从事走私活动,还允许其支取存款或应要求予以转账的;知悉客户企业的偷税意图还应要求开设帐户并办理转账业务的,均构成相关犯罪的共犯。但这种结论存在疑问。

在德国曾发生【德国银行帮助匿名转账逃税案】 [2]: 被告人系某银行的职员,其说服客户将税前资金存入银行,后来客户提出另外开设一匿名账户,通过该账户在纳税申报前将该资金分五次汇入卢森堡和瑞士的银行。银行职员明知客户的偷税意图,也知晓以匿名的方式转账会使得资金转移被发现的风险显着降低,但还是按照客户的要求另外开设了一匿名账户,然后应客户的要求将上述资金提出来,但事实上并没有将现金交到客户手上,而是直接打入匿名账户,并从该匿名账户将上述资金汇入了外国银行,迎合了客户不留痕迹地转移资金的意图。以这种匿名的方式共转账233万马克,实际偷逃税款约11万马克。本案一审法院判定被告人构成逃税罪的帮助犯,德国联邦法院予以维持。

日本也曾发生两个着名的案件。一是【日本存款支付案】 [3]:被告人是某农业协会(相当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出纳,明知村长提出存款的目的是打算予以侵吞,仍应其要求提出了存款,村长构成业务侵占罪没有疑问,但允许满足了形式要件的人支取存款的被告人是否构成帮助犯存在争议。法院判定,被告人明知提款人的刑事上的不法意图,在具备提取存款的形式要件的情况下,满足了对方的支付请求,成立业务侵占罪的帮助犯。判决理由认为,作为从事存款存兑业务的被告,即使对方的支付请求满足形式上的要件,但在知道对方兑现存款的目的违法的场合,从道理上就应拒绝其支付请求;这种拒绝义务不只是道义上的义务,而且是法律上的义务,违背义务支付存款,致使对方的犯罪行为容易得逞,当然成立正犯行为的帮助犯;成立侵占罪的帮助犯并不需要直接加担于不法侵占行为本身,只要加担于犯罪准备行为、使犯行容易完成即可。对此判决,日本学者山中敬一批评指出,认为被告人拒绝支付不只是道义上的义务而且是法律上的义务,就是说被告人具有犯罪防止义务,这很难让人赞同。 [4]

二是【日本浴场融资案】 [5]:被告人系某银行支行的行长,向某经营场所的公共浴场提供开业资金,法院肯定了被告人违反防止法第13条第1项的资金提供罪的故意,单独成立该罪。律师提出的辩护主张认为,一是被告人不知该公共浴场为众多卖提供场所,而是以为对方是接受兵库县公安委员会监督管理的,提供性以外的法律所允许的服务的、正规营业的特殊公共浴场。被告人考虑是普通的正当融资业务,按照银行内部规定的正常程序发放了贷款,因而被告人没有违反防止法第13条第1项的故意,法院在犯罪事实认定上存在错误;二是上述公共浴场的营业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许可,若认定只要客观上促进了正犯犯行就构成犯罪的话,则向场所提供电、自来水等服务的,也应构成帮助犯,但这是不可能的;三是被告人对公共浴场用作场所只具有一般的抽象的认识,这种抽象的认识还不足以构成资金提供罪。法院认为,该罪名不是一种帮助犯,而是一种独立的罪名,其他人都知道该公共浴场在从事提供场所的活动,被告人的认识绝不是一般的抽象的认识,而已是具体的认识,因而应肯定资金提供罪的成立。

关于银行职员明知对方偷税意图还为其办理转账业务是否构成帮助犯,国外刑法理论上也有分歧。德国学者Roxin认为,银行职员很清楚地知道客户要求将资金汇到卢森堡的唯一目的就是偷逃税款,仍为其办理了银行转账业务,尽管银行提供转账服务本身是合法的,但客户的转账行为除了偷逃税款外,毫无其他意义,因而银行职员的行为具有犯罪意义关联性,成立帮助犯。 [6]但德国学者Ransiek认为,不管客户要求将资金转移到国外是否为了偷税,提取现金是否为了购买杀人工具,按客户的要求进行办理也是允许的。 [7]

本文认为,银行业的特点决定了银行没有义务也无权审查客户的钱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即便明知客户的犯罪意图也没有犯罪阻止义务,因而只要按照银行的操作规程进行办理,就应认为没有制造不被允许的危险,如果有意违反银行操作规程以促进他人实施犯罪,则行为已经丧失了中立的性质,应作为一般的帮助行为对待,成立帮助犯是完全可能的; [8]银行法虽然规定了审核发放贷款的严格程序,但规范的保护目的在于保障银行运营资金的安全,而不在于阻止他人从事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以及从事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因而要求银行不得向有从事上述违法犯罪倾向的企业提供贷款、帐号,或提供贷款后发现对方将贷款用于从事上述违法犯罪活动就必须立即收回贷款,或在知悉存款企业的犯罪意图时就不得满足其支取存款、转账的要求,否则构成相关犯罪的帮助犯,这是对银行业的过度要求,有违银行业不得介入客户个人领域的金融服务宗旨;除非存在如银行洗钱法、日本防止法中的资金提供罪等的明文规定,否则,就是不当科予了银行广泛的犯罪阻止义务或法益保护义务;“假如法律认定这样的行为成立帮助犯的话,那将是要求被告人去做某种非正常的事情,惩罚的实质理由在于他们没有去做非正常的事情。” [9]

(2)运输中立行为

传统的大型厂矿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输车队,但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密化,现代公司企业的产品运输日益依赖于铁路局、汽运公司、水运公司等公共运输企业,因而经常会发生托运公司发现要求托运的物品系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或走私的物品的情形,按照上述系列司法解释的规定,似乎要求托运公司在承运时发现系上述性质的物品时应当拒绝承运,或承运后发现物品具有上述性质时应当立即解除运输合同而终止托运。这是否属于对现在运输业的过分要求呢?

国外中立行为的帮助理论关于运输中立行为讨论较多的是,明知乘客的杀人、抢劫银行意图还应要求将乘客送至杀人、抢劫现场的,是否构成杀人罪、抢劫罪的帮助犯?德国学说中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考虑假定的代替原因说认为,知情还将犯罪人运至犯罪现场,如果不乘坐出租车,直接乘坐毫无危险的公交车也能到达犯罪现场,则应否定危险增加,否定帮助犯的成立。 [10]二是以Roxin为代表的折衷说认为,在行为人已经知道正犯的犯罪意图仍予以运载的,成立可罚的帮助。 [11]三是以Jakobs为代表的客观说认为,明知他人乘坐出租车到现场的目的是杀人,仍应要求将其载到目的地的出租车司机的行为,不能评价为杀人罪的帮助犯。 [12]因为,行为人虽然制造了一个可以使他人得以进行犯罪的情况,但如果此行为的意义不需要取决于他人的犯罪行为,本身就具有独立的社会意义,则禁止将后来的正犯行为及结果回溯到之前的提供服务的行为,而应让他人为后来的行为独自承担责任。 [13]国内有学者认为,只要行为人明知对方的犯罪意图还将其载至犯罪现场,就构成帮助犯。 [14]因为,出租车司机对于帮助行为可能给予正犯行为的物理性影响有直接或者间接故意,行为明显具有法益侵害性,或者使法益面临的危险明显增加。 [15]

本文认为,首先,考虑假定的代替原因存在疑问。正如台湾学者林钰雄所言,“应予注意,以卖菜刀为例,尽管这种帮助行为没有任何不可取代性(白话版:‘你不卖菜刀别人也一样可以卖菜刀’),但是,由于帮助行为本来就不需要具有不可取代性,也不需要具有关键性的客观贡献,所以这无碍于帮助犯之成立。” [16]而且,出租车与公交车之间的差异是功能本身决定的,作为公共运输工具这种差异不是实质性的。不能因为公交车的行驶路线通常是预定好了的、除承载犯罪人之外还会承载其他良民,而否定对他人犯罪的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其次,Roxin的折衷说也存在疑问。因为行为本身危险性的判断并不取决于行为人的主观认知,例如,劝他人乘坐2001年9月11日这天的本·拉登准备袭击美国世贸大厦的飞机,不管行为人是否认识到本·拉登的恐怖计划,都不影响劝人乘坐这趟班机的行为危险性的判断,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决定可罚与否的立场,有违刑罚处罚的是行为而不是行为人恶的意志的法益保护主义的基本立场,因而不过是心情刑法观的体现。 [17]本文不赞成根据行为人主观认知决定中立行为帮助可罚性的立场,而是认为,交通运输业具有非针对特定对象的业务中立性的一面,从规范性评价看,行为本身没有制造或增加不被法律所允许的危险,或者说行为本身的危险性没有达到值得评价为刑法中帮助犯的危险性程度;根据因果共犯论和实质的违法性论,刑法只会将侵害法益或侵害法益的危险性达到一定程度的行为评价为帮助行为,因而,通常不宜将运输行为评价为帮助行为,不宜认为行为符合了帮助犯的客观要件,不宜认为成立帮助犯。如果要求托运公司发现托运物具有上述性质就应拒绝承运,就是对托运公司科予了广泛的犯罪阻止义务,必然不利于运输业的正常运转;诚然,铁路法等法律、法规中存在严禁携带违禁品上车的相关规定,但这些规定的规范保护目的不是预防犯罪,而是为了保证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想必没有人会认为携带假冒“老人头”的伪劣皮鞋上车或者托运掺入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会危及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否则,凡是穿戴假冒的西服、鞋袜、项链的乘客就没有资格乘坐火车、汽车啦!当然,对于、枪支、物品等的运输存在明文的禁止性的规定,托运人明知系上述性质的物品还接受托运的,就是制造了不被允许的危险,评价为帮助犯或运输、枪支等罪的正犯是可能的。

(3)仓储保管、邮寄中立行为

按照上述系列司法解释的规定,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仓储保管公司或邮局发现所交付的物品系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走私的物品还提供仓储保管或邮寄服务的,就成立相关犯罪的帮助犯。但这种结论存在疑问。现代社会对邮政服务的要求决定了,除法律明文规定要求检查是否物品、危险品外,邮政公司即便发现交付邮寄的物品具有上述性质,也没有拒绝投递的义务,否则,既是对邮政公司的过度要求,也是对公民隐私领域的过分介入,必然不利于邮政体制的正常运转! [18]仓储保管业的性质也决定了,即便委托的物品具有上述性质,只要不是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禁止仓储保管的物品,仓储保管公司没有拒绝接受的义务,仓储保管过程中发现物品具有上述性质时,也没有终止仓储保管合同的义务。因而可以认为,除法律明文规定外,仓储保管、邮寄行为没有制造不被允许的危险,不宜认为是帮助行为,应否定帮助犯的成立。

(4)房屋出租中立行为

按照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明知他人租用房屋的目的是用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或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还出租房屋,或出租后发现租户将房屋用于上述目的而不终止租赁合同的,似乎构成帮助犯没有疑问。

在美国判例中,Janis明知他人将其出租的房屋用于赌博仍向他人出租房屋,Janis因此被成功地起诉为帮助和唆使赌博犯罪,该判决在诉审中也被维持。在维持这个判决时,法庭首先将其与另一情形的案件相区别:车站小卖部明知对方是卖仍向其出售电话簿的,不构成帮助和唆使犯罪。因为几乎不能认为其正在通过行为追求危险的成功;既然这种交易与的成功几乎没有关系,卖的成功与否不会对其生计产生可以觉察得到的影响,因而,惩罚他不将减少的数量。然而,赌博业的成功需要明知其犯罪目的的房东的房屋出租,惩罚房东将会使得以赌博为业的人的生计产生显着的困难,相对于出售给卖电话簿的案件而言,这种前景很容易让其承担帮助或者唆使犯罪的责任。 [19]不过,德国学者Rudolphi认为,德国刑法第129条存在对建立恐怖组织进行援助的相关规定,但原则上应将以社会上通常的行为方法进行援助的行为排除,例如,向恐怖组织出售食品、衣服、出租房屋、提供一般能获得的信息等;如果不这样考虑的话,上述规定的立法目的就是旨在以饿死的方式防止犯罪组织的建立,可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换言之,无论谁都不可能仅因提供杀人犯食物,就被作为杀人罪的帮助犯进行处罚。 [20]其还明确指出,以社会一般所承认的方式行事,不存在成立从犯所必要的义务危险性,因此应否定从犯的成立。 [21]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明知对方租赁房屋是用于从事违法活动的,通常作为容留罪予以处罚。

本文认为,除存在禁止容留、吸毒等明文规定外,房屋出租者即便可能因为没有履行房屋出租登记义务而承担行政责任,也不应认为房屋出租者因为将房屋出租给他人用作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场所而承担帮助犯的责任;即便房屋出租行为客观上也制造了一定的危险,但这种危险跟出租运输一样仅属于“一般的生活危险”,属于被允许的危险; [22]根据不作为共犯的理论中的义务二分说,难以认为房东具有基于危险源监督的犯罪阻止义务,因为普通房屋不可能是危险源,也不具有保护被害人法益的法益保护义务,如果科予房东帮助犯的刑责,就是承认了房东的犯罪阻止义务或法益保护义务,但在这点上是存在疑问的。因而,即便房东知悉对方租赁房屋的目的是用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或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都不宜将出租房屋的行为评价为帮助行为,不宜作为帮助犯处罚。

(5)还债中立行为

按照上述系列司法解释的规定,在明知债权人要求还款的目的是用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经营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或从事走私犯罪活动,履行民事债务的行为似乎也构成帮助犯。银行在明知储户的犯罪意图还允许支取存款或转账的,也属于一种履行民事义务的行为,与日常生活中的民间还款行为不同的地方在于,银行业务具有反复继续性、匿名性,金融服务性质决定了银行的上述行为不宜评价为帮助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还债人在知悉对方的犯罪意图还归还款物的是否构成帮助犯呢?

有观点认为,明知物主要求归还物品的目的是打算用之实施犯罪,还应物主的要求归还物品的情形与商品出售有所不同。在英国NCB v Gamble一案中,法官Devlin J 主张,归还物品的行为不是一个“积极的行为”而是一个“消极的行为”。“借方将原本属于物主的东西应要求交给物主,尽管从物理意义上属于完成一个积极的动作,但从法律上讲其这样做只是为了避免承担欠债不还的违约责任而采取的一个消极意义的动作。” [23]我国实践中曾发生这样的案件:刘某将他人杀害后,逃至好友李某家中,告知实情,并向李某索要以前所借欠款作为逃跑的费用。李某遂还钱,致刘某得以逃匿,后在异地被拿获。有来自实务部门的人士认为:“当一个主体的诸多义务处于同一层面并存在冲突时,他在不损害权利人利益和公序良俗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对自己有利的方式选择履行义务。我国《民法通则》第七条也明确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本案中,李某向刘某付钱从现象上看是归还欠款,履行其民事义务,直接目的在于使双方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如果孤立地从民法的角度来分析似乎无可非议,但是在实质上却实施了刑法所规定的不得向明知的犯罪人提供财物,帮助其逃匿的禁止性规范。违背了法的价值冲突规则,从而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24]

本文认为,让还款人承担帮助犯的责任,就等于要求债务人在还款时有确保债权人不得将所归还的款物用于犯罪的义务,这显然是对债务人的过分要求;所归还的款物原本就属于正犯可自由支配的物,归还款物并没有制造、增加不被允许的危险,即便存在一定的危险,也仅属于一般的生活危险,不应将债权人实施的犯罪后果溯及于债务人,而应由债权人“自我答责”;不处罚债务人也不会因此形成不能容忍的处罚空隙,因为已经有正犯对犯罪结果负责;让还债人承担帮助犯的责任,等于变相地要求还债人履行犯罪阻止义务或法益保护义务,这是对普通人的过分要求,必然过于限制一般人的日常交往中的行为自由。因而,即便知悉债权人的犯罪意图,也不宜认为履行民事义务归还款物的行为制造了不被允许的危险,不宜认为这种日常生活的危险达到了值得刑法处罚的帮助行为危险性的程度,不宜评价为帮助行为,应否定帮助犯的成立。

值得研究的是,我国刑法典第三章条文中还存在处罚共犯的规定,这类规定是否就意味着上述司法解释规定的合理性呢?

(二)经济犯罪条文中的共犯规定不是法律拟制而是注意规定

刑法第156条关于走私罪共犯规定:“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帐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第190条之一第3款规定:“明知用于骗购外汇而提供人民币资金的,以共犯论处。”这两条关于经济犯罪共犯的规定是注意规定,还是法律拟制?如果认为是注意规定,则这种规定并没有增添新的内容,即便删除该规定也不影响法律的适用,若认为是法律拟制,则因为增添了新的内容,删除该规定会直接影响法律的适用。 [25]例如,若认为刑法第267条第2款“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的规定是注意规定,则在行为人没有显示凶器而形成胁迫时,由于不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就不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若认为属于法律拟制,则无须显示凶器,只要客观上携带了凶器且行为人意识到自己携带了凶器,就能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又如,如果认为刑法第382条第3款“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属于注意规定,则会得出虽然在受贿罪和挪用公款罪的条文中不存在类似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伙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挪用公款的,根据刑法总则共犯犯罪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也当然能以受贿罪、挪用公款罪的共犯论处;若认为属于法律拟制,则非国家工作人员伙同国家工作人员实施要求实行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犯罪时,除贪污罪外,对于非国家工作人员不能以受贿罪、挪用公款罪等公职犯罪的共犯论处。

本文认为,上述经济犯罪条文中的共犯规定属于注意规定,不是法律拟制。因为根本没有对走私罪和骗购外汇共犯成立条件进行特殊规定的必要,相反,立法者只是提醒司法人员注意,在处理走私罪和骗购外汇犯罪时不要忽略共犯的处罚;即便删除上述两条的规定,也不影响相关犯罪的共犯的处罚适用。换言之,对于经济犯罪中的共犯适用条件只须根据刑法总则中关于共犯犯罪的规定加以确定。尽管我国刑法跟其他几乎所有的国家一样,都没有中立行为帮助处理的明文规定,在我国刑法中帮助犯甚至还不是一种法定的共犯种类。但根据刑法的目的和刑法第13条的但书规定,以及根据在理论上被有力主张的实质的违法性论,在理论上我们仍能认为,刑法所处罚的帮助行为只能是对法益的侵害或者威胁达到一定程度、具有类型性危险的行为,而中立行为由于具有业务性、日常生活性等中立性特点,为了在包括业务自由、日常交往自由在内的一般行为自由的保障与潜在的被害人法益保护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从规范性评价上看,经济犯罪中的中立行为的帮助通常应认为没有制造不被允许的危险,不宜评价为帮助行为,应否定帮助犯的成立。

三、结语

不仅我国刑法典第三章存在共犯处罚规定的条文,而且不少司法解释还对共犯处罚做了明文规定。规定共犯的条文属于注意规定,而不是法律拟制,因而经济犯罪中的共犯处罚问题应根据总则共同犯罪的规定加以适用。司法解释规定的精神是,只要行为人明知对方的犯罪意图,还提供贷款、资金、帐号、房屋、运输、仓储、保管、邮寄等便利条件的,就应毫无疑义地以经济犯罪的共犯处罚。这种规定完全将中立行为的帮助等同于一般的帮助犯对待,完全无视行为具有的反复继续性、非针对特定对象性、业务性、日常生活性等中立性特点,导致不当扩大帮助犯的处罚范围,影响正当的业务交易和正常的日常生活交往的顺畅进行,是对业务自由、日常生活交往自由的不当妨碍。

现代银行业的特点决定了,确保发放的贷款或储户提取的存款或转账不被用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从事走私犯罪活动或偷逃税款,不是银行法律法规的规范保护目的,银行无需对实际发生的经济犯罪结果承担帮助犯的责任。现代运输、仓储、保管、邮寄服务的性质决定了,服务提供人无需审查物品是否具有上述犯罪性质,因而提供这种服务的行为没有制造不被允许危险,本身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帮助行为,不成立帮助犯。向意图从事经济犯罪的人提供出租屋或归还款物,没有制造、增加不被允许的危险,而属于一般生活中的危险,不宜将这种行为评价为帮助行为,故不成立帮助犯。 【注释】

[1] 参见 [日]豊田兼彦:“中立的行为による帮助と共犯の处罚根据——共犯论と客观的归属论の交错领域に关する一考察——”,载《神山敏雄先生古稀祝贺论文集第一卷》,成文堂2006年版,第553页。

[2] BGHSt 46, 107.; Vgl. Erich Samson/Ulf Schillhorn, Beihilfe zur Steuerhinterziehung durch anonymisierten Kapitaltransfer, wistra 2001, S.1.

[3] 日本高松高等裁判所1970年1月13日判决,载《刑事裁判月报》第2卷第1号,第1页。

[4] 参见 [日]山中敬一:“中立的行为による帮助の可罚性”,载《关西大学法学论集》56卷1号(2006),第62页。

[5] 参见 [日]大阪高等裁判所1995年7月7日判决,载《判例时报》第1563号,第147页。

[6] Vgl.Claus Roxin,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Band.Ⅱ,2003,S.208.

[7] 参见 [德]ランジ—ク:“フォ—マルな组织における中立的帮助”, [日]佐伯和也译,载 [日]山中敬一监译:《组织内犯罪と个人の刑事责任》,日本成文堂2002年版,第116页。

[8] Vgl. Hassemer, Professionelle Adäquanz, wistra 1995,43f.,46.81f.,85.

[9] Andrew Ashworth, Criminal Law, Fourth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p.421.

[10] Vgl.Frisch,Tatbestandsmäßiges Verhalten und Zurechnung des Erfolgs,1988, S. 294.

[11] Vgl.Claus Roxin, Was ist Beihilfe?, in: Festschrift für Koichi Miyazawa, 1995, S. 513.; ders,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Band.Ⅱ,2003,S.207

[12] Vgl. Jakobs, Akzessorietät,Zu den Voraussetzungen gemeinsamer Organisation, GA 1996, S. 257 ff.; Vgl.Jakobs,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2. Aufl., 1993. S. 696 ff.

[13] Vgl.Jakobs,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2. Aufl., 1993, S. 697.

[14] 参见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47页;周光权:《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26页。

[15] 参见周光权:《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26页。

[16] 林钰雄:《新刑法总则》,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版,第459页。

[17] Vgl.Tag, Beihilfe durch neutrales Verhalten, JR 1997, S. 51.; Wohlers, Schw.Zeitschrift für Strafrecht, 117, S. 430.; Frisch,Tatbestandsmäßiges Verhalten und Zurechnung des Erfolgs,1988, S. 298.S.428,434,

[18] 参见 [日]松宫孝明:“犯罪体系论再考”,载《立命馆法学》2007年第6号。第339页。

[19] David C.Brody and James R. Acker and Wayne A. Logan, Criminal Law, 2001,p.542.

[20] Vgl. Rudolphi, Verteidigerhandeln als Unterstützung einer kriminellen oder terroristischen Vereinigung i.S.der §§129 und 129a StGB, Festschrift für Hans-Jüren Bruns zum 70. Geburtstag, 1978, S. 332.

[21] Vgl. Rudolphi, Die Gleichstellungsproblematik der unechten Unterlassungsdelikte und der Gedanke der Ingerenz,1996,S.166.

[22] 参见 [日]山中敬一:《刑法总论》(第2版),成文堂2008年版,第916页。

[23] []1959] 1 QB 11, at 20, discussing lomas(1913) 9 Cr App R 220.

第6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课程设计;学习者为中心;医学生物化学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医学生物化学作为医学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与临床医学的联系日益密切。临床学科中的病因、病理机制、诊断和治疗等内容都是以医学生物化学知识为基础,在教学中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这对于中专学历起点、基础薄弱的在职护理学习者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如何适应并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践中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实现教学内容的重新建构,提供充分的教学服务支持、情感支持等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了解学习需求,促进知识建构

学习者多数是基层或者偏远地区的在职成人学习者。从2009年3月黑龙江、安徽、湖南、北京四所电大的300份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工作年限在5年以内,有通过学历补偿满足成人终身学习的教育需求的学生占70%。学习者一方面渴望学习深造,以适应工作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带着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来学习的,学习目的明确,但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他们要求所学内容针对性强,能够学以致用。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以传授为主”观念的影响,我们所提供的教材不能满足成人高效率学习的要求,而课程目标要求着重培养学生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发挥课程学习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增强学习者课程学习的动力,可见,课程目标与教材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另外,学习者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缺少必要的学习环境,要真正掌握内容多而散、难度大、进展快的《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是有相当难度的。

面对学习者的知识水平现状和学习、岗位需求等特点,我们必须进行适应这些需求的教学内容改革。打破书本的“章节分割”,重新建构课程内容,提供结构化的框架,将学习者引入到实际问题中来,设计课程地图(如图1)引导学生对全课程进行总结和提炼。确立学习框架,对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知识模块进行合理布局,将教材的内容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相结合,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例如:将混合食物作为人体物质代谢的起点,在糖代谢中,纵向介绍糖的消化吸收、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横向介绍将糖类的合成代谢、分解代谢与脂类的合成代谢、分解代谢贯穿起来,再联系氨基酸代谢,将“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一章的内容进行穿插,最终形成贯穿人体的以物质代谢为核心内容的生物化学过程。这样,通过教师有意义的建构完成学习内容的重新架构。

二、远程互动学习将经验学习转化为能力学习

在远程教育中,大量的学习资源是通过计算机或者网络提供给学生的,学生与同学、教师的交流经常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生学习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媒体的功能和学生使用媒体的水平。学会使用各种教育媒体,并习惯于用各种媒体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是远程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与课程的有效性联系在一起的,将学习者的学习与原有工作经验联系起来,解释问题,提炼问题,对他们进行远程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在课程资源的呈现上将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提供丰富的图片、视频、音频及动画资料以强化学生对临床生化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使得视频课堂的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激发学习者兴趣,培养学生辩证和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实现课程资源开放性,即网上课程的体系和内容能让教师方便地进行调整,充分利用主讲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行内容设计,利用人机交互性,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通过网络进行教与学的交互。通过多种方式引入动态学习资源,形成资源丰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倡导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提升学习效果。

在网络课程中,提供了可供多个学生参与的互动栏目——《病例分析》(如图2)。栏目提供了一些临床常见病例,在结合临床实际问题、利用基础生化知识、探讨机理的同时,使学习者与自身工作相结合,学有所获。这个栏目提供论坛和邮件等多种交互方式,进行网上案例讨论,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学生可以随时登陆,与各地同学和老师讨论,电脑会记录其学习成绩。因为病例分析是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出发的,引导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可以有效提升学习的参与性和学习兴趣,利用远程互动学习将经验学习转化为能力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发生。

本课程在网上试用期间得到电大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如下:

三、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重视情感支持

网络课程是教学的一种媒体,学生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交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由于网络学习情感交流的相对缺乏,缺少学习中的关爱,使学习者觉得不适应,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是应对考试而已。如果学生感到被人接纳和尊重,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更多的是发现、激发、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并使他们参与有利于学习的活动。

为了帮助学习者克服网上学习的孤独感,鼓励他们坚持学习,在学习中融入心理情感支持,教育者在网络教学中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老师你好!以前我从未上网学习过,通过这段时间的看书再结合网上学习,我有很大收获,我觉得互动学习很实用,通过看每位同学的帖子再结合书本学习我记住了不少知识,而且记得非常快。同时,老师的回帖给我带来了学习动力,我不再觉得学习很乏味了,谢谢老师!”

(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农二师分校学生的肺腑之言)。

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教育者尽可能地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考虑他们如何学,多给他们一些提示性和引导性的帮助。教育者在与学生的交互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达到鼓励学习、认同学习、共同学习的目的。

四、提供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提高学习效果

本网络课程于2009年3月制作完成,截至2012年2月10日累计点击数为21,875次,教师回帖2,549个。通过积极探索能够满足远程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教学支持服务形式与手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支持服务,如通过电大在线学习网站建立了各种实时、非实时论坛、午间直播课堂、网上会议等。同时,课程主持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指导教学,并通过师资培训提高地方电大的教学支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各类畅通的沟通渠道,如课程BBS讨论版、电子邮箱、网络课的互动类栏目和“公共交流区”、“与我交流区”、电话等,随时为各地学生和老师提供咨询和服务。

基于网络的课程学习使学生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从过去单纯的自学变为与教师互动,与同学互动,进行更广泛的协助式学习,学生自己找教材,咨询辅导老师,到课程平台寻找资源,与同学讨论,扩充了知识获取范围和途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信息搜索、与人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跟踪能力也得到提升。

技术的日益进步给“教”与“学”的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远程教育的经验源于面对面教学,又区别于面对面教学,使双方不仅在观念上认识了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而且还增强了熟悉网络和运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第7篇

对于失败的婚姻而言,也许离婚是夫妻双方重新解放的开始,但是对于一个正享受着温馨亲情的孩子而言,破裂的家庭却是世界上最残酷最可怕的灾难。离婚,对于孩子的心灵伤害,也许远远大于我们的想像――

据《郑州晚报》报道:一个曾在区里竞赛中获一等奖的女中学生,连续两次吞服安眠药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幸亏抢救及时而获救。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问题的根源在于特殊家庭环境带来的影响――父母离异、亲子情感的忽略和缺乏有效沟通。

无独有偶,《重庆晚报》报道了一则“父母离婚后,孩子沉默5年天天当‘睡男’”的新闻:小军(化名)自父母离婚后就不想读书,退学后更是彻底变了样,不和任何人说话,整天埋头大睡,不出家门一步,连吃饭也不和家人一起吃。连续5年,小军天天如此。

除了这些新闻事件外,一些媒体上公布、引用的数据也同样令人震惊:

生长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12%在7岁的时候会出现行为问题,而和亲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在7岁时出现问题的概率只有6%。

――联合早报网

单亲家庭的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88%,双亲家庭则占3.9%。

――某儿童少年心理学家

在父母离婚的头6个月,儿童易发怒的占17.02%,易烦躁的占16.02%,爱哭的占24.2%,情绪低落的占23.31%,经常发呆的占24.31%,25.55%的儿童表现出强烈的恐惧感,43.89%的儿童表现出强烈的悲伤。

――北京市某机构调查

有37%的儿童在父母离婚5年后,心理创伤仍未消除,并表现出情绪消沉低落、性格古怪孤僻,他们最强烈的愿望往往是希望父母复婚。

第8篇

关键词:经济转型;事业单位;工商管理;模式;对策

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给事业单位的工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故应谨遵工商管理模式的原则,依托现代化的先进管理思维和多样的管理手段,使工商管理的成效得到有效增强,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并彰显出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此,事业单位要迎难而上,面对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完善管理体系,将管理的作用做到极大程度地发挥,使工商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经济结构转型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原则分析

(一)依法行政在进行工商管理时,必须谨遵依法行政这一重要的原则。具体而言,一是重视监督,可从事前开始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在事中完成多角度的监督,同时做好事后的查处工作,让企业在该过程中可以纠正有偏差的观念与认识,使之行为得到极大程度的规范。二是设计新颖的普法宣传活动,加大引导的力度。事业单位的工商管理应依托“互联网+”思维,将法律法规转换为不同的形式再进行准确的传递,让企业能够了解相关的知识,继而在各运营环节中有意识地遵守各类法律[1]。

(二)实事求是事业单位在经济结构的转型下进行工商管理时,将会遇到很多具有复杂性的问题,这将给工商管理部门原有的形象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为此,遇到任何类型的问题,都应谨遵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出现混淆视听的情况,根据每个问题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改进解决问题。

二、工商管理模式的问题研究

(一)工商管理定位模糊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各项责任的科学界定和内部权力的合理划分是各企业得以正常和稳定运行的先决条件,因此,一定要做到科学配置,不浪费资源。在新理念的传递下,新的制度也开始不断地推行,不过事业单位仍然没有对责权进行清晰的界定,故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暴露出定位模糊的问题。正是因职权没有进行科学界定,使后续的责任分工混乱,工商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和顺利地推行,在相应程度上影响各企业的发展,管理也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2]。

(二)专业管理人才缺乏专业性的管理人才是事业单位工商管理的后备力量,所以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是事业单位工商管理工作效率是否能得到有效提升的影响因素,也在相应程度上影响到财务管理,使财务数据缺少清晰度和精准性。当下,事业单位的工商管理部门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而现有的部分人员所应具有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综合素质不高。加上部分工作人员因缺少热情而不能释放出自身的潜能,创新的力度和管理的活力不足,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阻碍,也会加重后续改革的压力[3]。

(三)工商管理水平不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事业单位中的管理人员所具有的经验有着一定的关联,若管理人员对系统理论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易在工商管理中出现多个漏洞。除此之外,管理的制度并没有实现规范化,那么事业单位在进行各时期的战略方针的制定时将出现适用性较差、整体实效性不足的情况。部分事业单位的工商管理模式多是借鉴一些优秀的管理制度,但往往只是照搬,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创新,暴露出过度模仿的问题,长此以往,管理的创新性严重缺失,事业单位的整体竞争力开始下降,发展步伐被迫放缓。面对不良的循环,使事业管理单位在经济结构的转型下无法稳定前行,进而在相应的程度上浪费了过多的社会资源,产生不利影响,这正是因为整体的管理水平不高所导致的[4]。

三、经济结构下如何发展企业工商管理

(一)加大工商管理的重视程度时代一直在进步,事业单位也要带着前瞻性和“互联网+”思维对工商管理模式的改革做到极大程度的重视,改变之前止步不前的现状,继而认清工商管理所具有的特殊性,同时也认识到其在事业单位的运营中所凸显的独有价值和重要性。事业单位加大对工商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会将先进的工作理念传递给每位员工,使之带着极强的责任感去参与后续的各项工作,使工商管理不再具有空泛性,管理人员也能看到新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变化与自身的发展是直接挂钩的,使自身的潜能和创新意识做到切实有效的激发,对工商管理更加重视,以实现个人价值,与事业单位共进退。与此同时,部分企业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理念得不到更新,对工商管理模式的改进不够重视,管理人员的经验与技能均暴露出缺陷,使部分工作呈现出形式化,实际的监督力度不足,整体的管理效率下降[5]。基于此,事业单位应将各项管理责任进行细致化的落实,使每一个岗位、管理人员等均能带着责任感进行工作,让工商管理的团队愈发强大,能够在经济结构转型下进行相应的创新,使管理方案得到针对性的优化,同时依托文化的建设与宣传,增强整体的凝聚力,让工商管理具有文化软实力,夯实工作的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将管理的效率进行切实有效的提高,使事业单位在新形势下做到持续性的发展。基于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模式的相应优化,使原有的社会效益与管理的成效做到同步增加,同时让管理工作不断的细化,将内部的多种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科学的规划让资源的使用彰显出全局性,继而促进事业单位稳步发展。

(二)优化原有的工商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基于原有的工商管理制度进行了针对性地改革,让管理制度能够成为事业单位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得以发展的基础,也给企业指明了新时期下正确的前行方向,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将以往管理中遗留的诸多问题进行逐一的解决,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让其在新技术和网络下加强沟通,让工作的整体效率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更是让工商管理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那么,事业单位应对社会发展的各类需求进行考量,依托交互合作将工商管理体系做到相应的完善,使管理人员能够互鉴互学,明确工商管理中所遇的问题,从管理理念出发,将其与当前的社会经济需求和变化的市场有效结合,将工商管理制度做到科学的优化,让其能够与社会前行阶段的需求相契合,调整事业单位的运行状态和管理体系,使事业单位的工商管理成效做到增强[6]。除此之外,政府应对与工商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完善,将市场制度的规范性提升,这将会给事业单位的前行带来支持,还会使资金的投入愈发合理,让技术得到有效开发与不断的革新,加快事业单位工商管理模式的改革。为此,事业单位更要立足当前的现状,对内部发展的需求进行精准化把控,对长效化的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与时展同步,使工商管控形式得到切实有效的创新。在事业单位对管理机制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必须基于原有的管理制度,结合改革的新思维,在管理模式、事项分类、控制点等方面做到管理的优化并制定可行的方案,让后续的转型具有稳定性和科学性。在事业单位中的一些专业人员会在极具先进性的管理制度下激发出自身的潜能与创新意识,与事业单位引入和利用专业人员的目标做到极大程度的契合,彰显出先进的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前行中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三)让管理模式做到因时而动社会与经济在新时期下均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此时的事业单位应紧跟时代进步趋势让工商管理模式做到因时而动,增强自身的整体竞争实力,让企业在经济结构的转型中稳步前行,将使缺少创新而坐以待毙的一些企业淘汰出局。面对新的形势,事业单位可凭借工商管理让企业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下持续、快速的大步前行,也能看清工商管理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及独有价值。为此,事业单位以长远眼光来看待工商管理,结合企业和市场的实际情况,依托人才的有效培养让工商管理的团队愈发壮大,也能释放出管理人员所具有的潜能,使工商管理模式得到针对性的创新。在经济结构的转型下,事业单位不仅要让工商管理模式做到因时而动,还要对管理人员进行重视,依托具有极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的管理人员,使之带着道德和人文品质参与后续的管理、监督工作,将每位管理人员的效能做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为了保证已更新的管理观念和模式能够在当前环境下得到有效和全面的实施,必须依托极具完善和可行性的工商管理制度来实现[7]。鉴于此,事业单位会鼓励全员参与,传递新的理念与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使员工能够认可并产生一定的归属感,继而让工商管理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得到细致化的落实,发挥出其应有的多个效用。在新的工商管理模式下,管理人员能够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新手段和技术,将事业单位以往的工作效率做到极大程度的提升,同时给后期的运行带来强有力的支持,以此来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四)汲取先进思想走向国际化事业单位要想办法顺应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还应走上国际化道路,力求完成市场的开拓,将我国各大企业的竞争实力做到切实有效的增强,将其独特的优势进行极大程度地释放,还应找到事业单位工商管理中的缺陷与不同的风险,对国内外的优秀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继而汲取当中先进的思想来完成针对性地改革。因目前国际化的竞争较为激烈,国内的企业若想脱颖而出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现在的市场在部分需求上趋近饱和,那么事业单位不仅要帮助企业守住原有的一些市场,还应对市场进行相应的拓宽,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入手,要让社会效益得到有效地提升,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才能做到可持续地前行,但更要考虑企业所应获得的经济效益,使之扩大化。在市场中,部分企业急功近利,开始使用价格战,虽在短期内能看到有效的收益,实则留下不同程度的隐患与风险,生产利益将无法实现长期的扩大,走入前行的困局。此时,事业单位要依托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有效的工商管理模式,改变以往死守国内市场、盲目追求国际市场的局面,使我国的各大企业可以带着竞争力向高层次的国际化迈进,即使走进陌生的环境也能支撑起行业的发展。为此,事业单位要对工商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使各阶段的管理方案更具可行性,依托创新的理念和有效的管理模式给企业的前行带来富含中国元素的助力,让企业迎难而上去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在激烈的比拼中找准定位,彰显工商管理的时代责任与价值[8]。

(五)明确事业单位的管理目标事业单位应在经济结构转型的环境下找准自身的定位,即为社会进行多元的服务,认清事业单位是一个带有极强服务性的社会组织,那么必须将社会服务视为工商管理的首要目标,使工商管理在新形势下的定位做到极大程度地明确,才能将事业单位的全部职能进行充分、明确的体现。基于此,事业单位要转变工商管理的理念,将传统管理模式中的不足进行相应的弥补,将现存的各类资源做到合理的规划与配置,让工商管理的水平得到有效地提升,让事业单位的工商管理成效在新形势下得到增强。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要根据短期与长期的发展需求来设置科学的管理目标,让企业在正确的引导下实现各阶段的高效发展。因以往的工商管理模式略显死板,管理团队暴露出一些不稳固性,所以应在工商管理机制中融入人性化的元素,继而让管理也彰显出人性化,不但做到了实事求是,还实现了以人为本。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让工商管理制度所具有的实效性与先进性进行充分的体现,能更好地落实新的管理模式。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借助文化、理念和知识的宣传,让管理人员敢于实践,在先进思想的引导下找到工商管理模式改革的大方向,使内控制度得以优化,让工商管理机制的内控能够对内部资源做到科学、细致的利用,将工商管理的整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保障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可做到极大程度的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