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

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31 17:00: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1篇

[关键词]电影;歌曲;欣赏;价值;特征

电影歌曲指电影中的主题歌、片头曲、片尾曲、插曲以及剧中人物所演唱的歌曲等等。电影歌曲既是电影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声乐艺术中的一个独立的品种,它称得上是电影艺术与声乐艺术的交叉艺术或边缘艺术,具有二者共同的艺术特点。

作为声乐艺术的一个分支,电影歌曲可以独立演唱,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无论是中国电影歌曲,还是外国电影歌曲,有不少已成为名歌,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而电影歌曲欣赏,又是欣赏电影、欣赏声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并对学唱电影歌曲起到基础与前提作用。为此,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多年来在声乐教学中对电影歌曲欣赏的艺术实践与理性思考,对电影歌曲欣赏这一重要艺术命题略抒浅见,以抛砖引玉。

一、电影歌曲的重要价值

要很好地欣赏电影歌曲,首先必须明确电影歌曲的重要价值。这种重要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

其一,电影歌曲是电影艺术的支点与亮点。电影歌曲的诞生,给电影艺术带来了新生命,它成为由无声电影(又称为“默片”)到有声电影的重要标志,即音画同步、视听一体的重要标志。电影艺术从1895年诞生之后,一直是无声的,直到1927年,美国的影片《爵士歌王》,在原来无声片中加进4支歌曲和一些台词以及音乐伴奏,才成为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影片,可以说,这“有声”之“声”,便是声乐之声――电影歌曲。我国1931年拍摄的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同样以片中的歌声――电影歌曲为艺术支点。自此以后,电影歌曲风靡全球,它作为电影的支点与亮点,不仅使影片走红闪亮,借助歌声的翅膀飞进千家万户,也飞进每个人的心中,甚至形成了影歌一体、不可分离的艺术现象。外国影片《魂断蓝桥》中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流浪者》中的歌曲《拉兹之歌》;我国影片《海外赤子》中的歌曲《我爱你,中国》,《红高粱》中的歌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等,都不仅使影片大为增色,而且使影片插上歌声的翅膀,飞向更高的艺术天空和更远的艺术境界,进而升华了整部影片的艺术品位与美学品格。

电影歌曲作为电影艺术的支点与亮点,又通过许多层面得以彰显。第一个层面是强化、升华影片的主题。例如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就强化、升华了原影片爱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为民族存亡而赴汤蹈火的英雄主义主题,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写照,因此它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又如影片《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也强化、升华了原影片抗美援朝的主题,成为爱憎分明的“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的更加人性化、深刻化的主题。第二个层面是强化、升华影片的情感。例如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怀念战友》,就强化、升华了革命战友的至尊至爱的骨肉般亲情,取得了荡气回肠、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又如影片《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九九艳阳天》,也强化、升华了片中战士与农村少女纯洁、高尚的友情加爱情。第三个层面是强化、浓化影片的风格。例如影片《铁道游击队》中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就强化、浓化了民族化的“铁道战”的艺术风格。又如影片《黄飞鸿Ⅱ》的主题歌《男儿当自强》,就强化、浓化了片中慷慨激昂、奋勇无前的艺术风格。凡此种种,都说明电影歌曲作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片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与不可小视的艺术价值。

其二,电影歌曲又是声乐艺术中独立的品种,它借助电影传媒的广泛性、快捷性,得以更加广泛、更加快速的流传。许多电影歌曲,呈现异军突起、独领的态势。例如影片《白毛女》中的歌曲《北风吹》《红头绳》《太阳出来了》《恨似高山仇似海》等,或成为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的“群众歌曲”,或成为在文艺晚会上单独演唱的艺术歌曲。又如影片《马路天使》的插曲《四季歌》,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群众歌曲”,而影片《红日》中的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也已成为著名的艺术歌曲。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总而言之,电影歌曲作为电影艺术与声乐艺术的交叉艺术或边缘艺术,使电影与声乐取得互补双赢的艺术效果,而这,正是电影歌曲的重要艺术价值之所在。

二、电影歌曲的审美特征

要很好地欣赏电影歌曲,还必须把握电影歌曲的审美特征。这种审美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形象性。同所有的音乐作品一样电影歌曲作为特殊的声乐作品,也以形象性作为其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这种形象性,又具有非直观、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性与听觉性特点。它要凭借演唱者与听众的共同联想、想象等方式得以创造。例如影片《海外赤子》中的插曲《思乡曲》的歌词,就描绘出具体的画面形象:“中秋月挂天上,映木楼,照小窗。远山云烟渺渺,近水碧波茫茫。”这是一幅异国他乡的风景画。接着,歌词笔锋一转,推出人物,切入主题:“海外万千游子,隔山隔水相望,泪眼无限惆怅。……”尽管歌词已经提供出足够的形象物,但是仍需演唱者与听众借助联想与想象具体创造出这些音乐形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演员,就有一千个音乐形象;有一千个听众,也有一千个音乐形象。”换言之,电影歌曲的音乐形象,是由歌手与听众分别创造出来的。

其二是情感性。电影歌曲也同所有的音乐作品一样,同样以情感性作为其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电影歌曲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心灵之歌,我国西汉时的《乐记・乐本》中说:“凡音之起,皆由心生也。”匈牙利钢琴大师李斯特也说:“音乐是不借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着的血液,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电影歌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它通过词曲作者、演唱者、听众三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共鸣可以使人们跨时代、超距离、越民族而互相坦率交谈、倾心而歌,收到“以情动情,用心拨心”的审美效果。例如当我们听到《义勇军进行曲》时,一种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为民族振兴勇敢前进的激情也会如烈火一样燃烧在心中。

其三是节奏性。电影歌曲作为音乐作品,以节奏性为其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这种节奏性,既体现歌曲情感情绪的脉律,又符合音乐本身的节奏性特点,正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言:“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例如电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中的副歌,既体现铁道游击队队员们的激昂勇猛的情感节奏,又符合火车在铁道上运行的节奏,达到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完美统一。

第2篇

电影音乐作为一种极具艺术表现的形式,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电影作品中,成为电影作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体现电影的艺术构思和美感,使电影更富有艺术性表现。因此,电影音乐是电影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没有音乐的电影就失去了其艺术魅力。本文先简述了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再探讨了电影音乐的作用,最后着重论述了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

一、电影音乐具有画面描绘性

电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其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展现其艺术魅力。在电影作品中,画面展现是一种直观的表现方式,其关系着电影作品能否将故事情节更好传达给观众。通常来说,电影音乐都是和电影画面融合在一起的,不同的画面需要不同的音乐来诠释和表达。声音和画面的有机结合是电影音乐最显著的特点。电影画面给予观众最直接的视觉冲击,而电影音乐则是最直接的听觉冲击,通过电影音乐在画面中的融合,使电影画面更富立体性、真切性,也使画面表现直达观众内心,增强了对电影画面的艺术描绘。比如,欢快的画面融入欢快的音乐,悲感的画面融入悲伤的音乐等等,使电影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深刻地诠释了电影中的各种场景和情感画面。所以,电影音乐具有画面描绘性,是电影音乐典型的审美特征。

二、电影音乐具有情节表现力

电影都是通过故事情节展现给观众的,电影情节是电影情感表达的关键,也是电影作品最重要的元素。在电影作品中,音乐都是贯穿于整个情节发展中的,随着电影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变换着。比如,在情节的展开阶段需要一种表现期待心情的音乐加以陈述,增加观众对电影内容的期待感,在情节进行过程中需要根据情节的变化而融入恰当的音乐,而在情节时又需要配以烘托气氛、抒感的音乐,如高亢激昂的、绝望悲伤的、欢欣鼓舞的,等等,电影音乐随着情节的推进而变化,通过音乐的节奏、音调、音色等特征来增强电影情节的艺术表现和审美特征,使观众在音乐中感受情节的跌宕起伏,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所以,电影音乐具有很强的情节表现力,能够更好地诠释电影的情节发展。

三、电影音乐具有剧情从属性

电影音乐和电影的剧情内容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作用,共同表现电影作品。电影音乐依附在电影剧情中,使电影剧情具有更强的吸引力,而电影剧情的表现又离不开电影音乐,使电影音乐的艺术作用更突出。单方面来说,电影音乐具有剧情从属性。电影音乐在创作时都需要把握电影的内容,体会电影的情感,也要了解导演的音乐风格,只有全面掌握这些信息后,才能进行音乐创作,才能够使音乐与故事完美融合,加深电影的故事表现。所以,电影音乐不同于单纯的音乐创作,是受电影内容限制的,是依附于电影剧情的,通过音乐的有效融合,使电影剧情更真实,更富表现力,更淋漓尽致地展现电影作品。

四、电影音乐具有气氛渲染性

电影作品之所以能吸引观众,最主要的原因除了电影本身的剧情和内容外,还有音乐。音乐是渲染电影气氛的一个有效手段,其常常通过节奏旋律的变化来烘托电影气氛,营造一种特定的电影效果,加强观众的视觉体验。电影音乐在渲染气氛时,并不是刻意地刻画主题,也不是单纯地解释画面,而是通过音乐这种手段为影片营造出某种效果和气氛,这种抽象的电影元素使观众能身临其境,捕捉更多的电影色彩。一般来说,电影音乐有整体渲染和局部渲染两种形式,整体渲染是以主题音乐的形式出现,表现整部影片的主题旋律。而局部渲染是将音乐穿插在情节中,表达特定的场景效果。总的来说,电影音乐通过抽象的手段来烘托电影气氛,渲染电影艺术效果。

五、电影音乐具有情感升华性

情感是艺术的灵魂,电影作品创作目的就是为了表达情感,使观众获得特殊的情感体验。在电影作品中,观众可以通过故事、情节、画面、音乐等方面体会作品情感,加深对电影感情的体会。电影内容是情感表达的基石,而电影音乐就是情感表达的调味剂,没有音乐的电影是无法抒发感情的。音乐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可以将电影情感升华,使观众获得更强的情感冲击和体验。比如,很多电影到故事时都会融人特定的音乐,借助音乐手段将整部电影的感情升华到最高点,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使观众的内心情感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达到心灵上的共鸣。如果没有音乐,这种艺术效果将大大减弱,降低了电影的情感艺术表现。所以,电影音乐具有情感升华性,是电影作品情感表达不可或缺的元素。

六、电影音乐的间断美

一般来讲,音乐作品在时间上具有连贯性、完整性的特点,音乐作品都具有完整的曲式结构。但是电影音乐是一种片段性的、不连贯的、非独立存在的散状结构音乐。电影音乐的长度、风格、内容都要根据画面的制约,在电影故事情节进行的过程中,由于电影蒙太奇的跳跃性,使得电影音乐结构形态依剧情的发展进行各种“变形”.但是,间断的电影音乐,连贯了剧情,音乐呈现在电影当中,不再是单独的音乐作品,这就是电影音乐的间断美。

第3篇

关键词:三维动画;传统电影;动态视觉艺术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动画逐渐拥有了突破传统电影表现能力限制的强大艺术表现力,三维动画只受限于创作者想象力的巨大自由度,超越真实世界的丰富性,都注定了三维动画设计不能受制于传统视觉艺术表现技法的窠臼,需要迅速开阔创作思路,对传统电影艺术的表现技法做出全面的补充与恰当的开拓。

一、三维动画的简单概述

三维动画是一门新兴的动态视觉艺术种类,与传统动态视觉艺术,如电影等有着异语同源的密切联系。当前三维动画的发展与电影制作相互依存的现实性使三维动画设计在艺术和技术上都对传统电影的制作方式有学习与继承的需要。三维动画的艺术表现特点需要遵循传统视觉艺术的审美规律,同时由于技术的革新又产生出超越传统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其表现力也较传统电影作品更富有广阔性和自由性;如何对传统电影艺术既有的制作形式和审美规律加以继承,使三维动画作品更符合电影艺术长久积累的艺术表现方式并适应观众的审美习惯;同时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对传统电影制作形式的局限性加以改进和拓展,使电影作品更符合人类与生俱来的欣赏视听艺术作品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当代三维动画技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辨析三维动画技术对传统电影作品的继承与扩展,使三维动画与包括胶片、数字在内的电影作品相辅相成,独立而融合的发展新时代的视听艺术形式是三维动画的技术使命。

二、三维动画的发展现状

动画行业发展的快速和多元化,是和现代高速发展的科技,包括:生物,影像,新媒体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兼续并进的,也是与各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发展密不可分的。

二十一世纪以来,三维动画技术在上世纪末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后,已经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艺术种类。但同时,三维动画技术更多的是与传统艺术一主要是传统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加以融合,形成了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各种视听艺术作品。

三、三维动画与传统实拍电影的差异与联系

目前由于三维动画技术性强的特点,世界范围内三维动画技术的提供者与传统电影艺术家相对属于独立的群体,这使得在利用三维动画技术的视听艺术作品,尤其是独立艺术家的作品往往在融合性上面有所缺失。而这一点正是由于对三维动画技术和传统电影制作方式的共同点和独特性研究不充分造成的。

(一)我国三维动画技术是在学习世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

正因如此,三维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电影艺术家对先进的三维动画技术的掌握需要更多结合中国传统视觉艺术的特点来对技术加以选择吸收。同时对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特点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究:对传统电影艺术的历史特点进行总结,并对三维电影作品的未来发展方向有理性认识。我国三维动画正处于商业化运作的初级阶段,成功作品相对稀缺,很多作品质量有待提高。在三维动画与电影结合方面,技术相对落后,造成电影对三维动画的强大表现力利用不够。三维动画艺术设计者对我国传统电影制作方式,艺术内涵及观众对传统电影的欣赏习惯研究不够深入。这不仅造成了我国三维动画作品表现力不足,题材狭窄,并在与电影作品结合以提高电影作品表现力进行开发的方向上进行的很不充分。

三维动画是诞生于上个世纪的电影艺术以及新兴并突破性发展的计算机数字影像技术的混合体。在构成这个体系的要素中,有多种艺术形式和科学技术基础的存在。这种结构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三维动画是艺术性与技术性的融合,三维动画设计既要重视艺术性的创新,又要重视技术性的表现方式。

(二)三维动画是视听艺术的一种,是现代多媒体艺术中脱胎于传统电影艺术的独特类型

作为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三维动画在设计中必须符合传统艺术的审美特点,符合人们长久以来观看传统电影作品所形成的欣赏习惯;而技术性是三维动画得以构建于计算机虚拟技术之上的根基,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三维动画设计也必须运用自身拥有的几乎以几何级数超越传统艺术技法发展速度的新技术创造出传统电影无法达到的新艺术特质。

(三)三维动画与传统拍摄的电影画面结合的视听作品是目前发展的一个最重要方向

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制作的三维图像被运用到了电影作品的制作中。其视觉效果的魅力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已经超过了电影内容的本身。在这种以形式为主导的视点下,三维动画制作的电影特效使得电影能够回归“奇观”性本质,甚至可以作为了一种独立的视觉表现艺术而存在的。

从电影诞生之初,就已经有了电影特效的萌生。传统电影百年余的历史见证了电影特效这门特殊艺术的茁壮成长。并因为三维动画技术的出现迎来了崭新的一页。

传统电影在最初由部分的使用模拟特效的作品向全部由计算机制作的数字特效转变的过程中,所有人都看到了其在视觉效果上的强大和不可限量。今天,我们已经很找到一部电影没有运用三维动画特效。因此,人和电影制作者都不可能忽略三维动画在电影作品中地位,三维动画技术已经是电影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维动画对电影作品来说如此重要,那么该如何使三维动画与电影的结合更加融会贯通,避免使观众在观赏时有突兀感,又能通过三维动画技术给电影作品插上强大的翅膀使之能为艺术家恣意发挥想象力提供更自由的空间?研究传统电影制作方式,传播方式,长久以来电影观众对电影作品的欣赏习惯就是必然的选择。而打破传统电影拍摄过程的记录性本质,用三维技术的完全虚拟性构筑视觉艺术全新的表现技法也是三维动画设计者必需的创作出路。

从三维动画出现的那一刻起,三维动画与传统电影就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三维动画作为动态视觉艺术的一种,与电影艺术异语同源,既具有传统电影从来不曾有过的巨大自由度与先进性,又不能脱离传统电影的艺术规律而独立存在。无论是完全的三维动画设计作品还是三维动画与传统拍摄结合的电影作品,都必须符合电影艺术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审美规律和欣赏特点。在三维动画设计中对传统电影制作中的现实性,摄制方式,拍摄器材的物理特点和传统电影特定的拍摄模式要有选择的加以模仿才能符合电影艺术的即成规律和观众的欣赏习惯。同时在三维动画设计中,应该利用三维动画设计软件的即时性和便利性以及非凡的自由度和表现力去克服传统电影制作中一些无法克服的局限,在符合艺术规律的情况下,创造电影艺术创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只有这样,三维动画才能发挥自身优势改进电影制作的方式来增强电影的“奇观性”,使电影的视觉效果既有创新又符合电影作品的艺术规律和观众的审美习惯。在电影艺术的殿堂里书写新的篇章。

第4篇

[关键词] 电影《红楼梦》;传统园林;建筑艺术;美感特征

ブ泄电影中享誉世界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以中国电影艺术传统文化为底蕴,综合了文学(诗歌、散文)、绘画、建筑、雕塑等各种艺术形式。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中的风格,特点及审美特性,体现在园林建筑艺术与电影的内容形式上的应用之中。它诸多丰富、深邃的艺术文化内涵,已成为现代电影艺术史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サ缬啊逗炻ッ巍分械那榻诙际且灾泄传统园林为画面呈现给观众,它呈现出与西方建筑完全不同的风格,它以天然木质为主,按结构材料、殿堂、亭台、楼阁式的庭院构成建筑群,充分体现中国建筑艺术造型美、结构美、材料美的审美特征,建筑与景象交相辉映、相得誉彰。达到了一种“物色尽而情有余”的境界,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这大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与西方建筑追求的境界不同之处吧。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在电影画面中所体现的美感特征。

ヒ弧⒌缬啊逗炻ッ巍分写统园林艺术的意境美

ヒ浴逗炻ッ巍肪缜橹械脑傲纸ㄖ为例,剧情立意着重艺术意境的创造,富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是我国传统造园的特色。客观存在受宗教对仙山玉阁的憧憬,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讴歌,以致历代名家山水画寓情于景的影响是很深的。《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情景以诗情画意可以在许多园林建筑艺术意境的创造上反映出来。《红楼梦》的内容始终贯彻着景物交相辉映的传统园林意境。所谓“意”即作品中蕴涵的思想、观念,“境”指人造环境。中国美学思想把“境”看做是由于有一定艺术造诣而达到的审美境界;并且,又形成了“意境”这样一种美学观念。用它来说明“意”在“境”中表现和抽象建筑形式美。中国古代一些重要建筑和园林都有讲究意境自不待言,仅以最普通的四合院式构图为例来说明意境:天井是构图的中心,围绕着它,上为天,下为地,内为室,外为庭。红剧中的建筑是以传统的民居、庙宇、词馆、园林、殿堂、衙门等,都有用四合院格局的整个园林的意境点到一个 “意”在“境”中的表现,说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造就了意境的美感特征。

ズ炀缰械囊饩炒统园林追求的是意境,正如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建筑总结为形式方面。这种形式提倡是“民族形式”,值得“继承”和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蕴涵于建筑形式之中的精神,叫做“以意为师”的美学特征,它归结为:气蕴生动,纡佘委曲、神形兼备,体宜、因借、淳熟柔和。

ス赜凇耙饩场钡暮意,持道家观点的认为,这是一种虚实、内外交融的自然意境;儒家观点认为,它是一种体现“礼”又包含了“乐”的伦理之境;禅宗美学思想则把它视为人在世间之实境地和寄托人的出世之心的境界。他这段话谈到的实境是他所居住的茅舍天井,有竹有石。由于人与环境进行情感交流,建立起审美关系,于是产生出声、形、情、伴的效果。其声与形起风雨日月,并且也是人与景态变化的反映;而情与伴则与人有诗酒闲闷的心境,并在人与景的“意境”中所产生心境关联。

ズ炀缰兄泄传统园林所创造的意境是让人们去体验,是建筑与人的对话,即建筑形式语言,建筑物所造成的“境”是为千千万万的欣赏者再创造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未定点,它是设计者“意”在“境”中的表现;又要领先欣赏者的再创造。所指意境,最终还是欣赏者的创造中最后完成的“有我之境”。红剧中传统园林建筑中的意境美是在人类创造活动中逐步形成,又不断发生变化。它与当时的时代历史有着渊源的关系,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

ザ、电影《红楼梦》中传统建筑艺术的含蓄美

ァ笆贵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中国古典艺术孜孜不倦地追求的储蓄境界。含蓄美中国美学是特有的概念,它是对物境有所超越的产物。宋人张戒认为:“情在词外隐,状溢目前曰秀”,同样,陆机在其《文赋》中有“石蕴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之说,

タ杉,凡是最精彩的意蕴总是含而不露的。这种不露而欲露的表现手法从而折射出东方的艺术魅力,达到一种“物色尽而情有余”的境界,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这大概就是影视中所应用的中国电影传统园林建筑所崇尚的含蓄之美吧。

ゴ统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区域空间划分及建筑物的布局处理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红剧中贾宝玉与林黛玉吟诗弹琴的情节之中是以水岛亭堤均入眠帝,这是用的欲扬先抑、藏而不露的手法。绕过假山,来到远香堂,才能四面览景,过轩向南,经过一曲折廊道,可至廊桥小飞虹和跨水小阁小沧浪。在小沧浪北望,透过小飞虹,左可见一临水船形厅香渊,右可见堤上荷风面亭,远望山楼重檐翅角,窨层次丰富,这是用的“小中见大”“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幽深之感表达了空间情感的间接性及多重反复而达到之升华建筑物的实体与穿梭其间的空间相互掩映、虚实相生、“灵活多变”、藏而不露的总体布局。

ズ炀缰性傲值牡山的料以在湖石、黄石为主,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做出峰峦丘壑,洞府峭壁,曲岩石矶,或以散置,或倚墙砌筑壁山等等,有以假山作为园林的主景的,叠山技艺手法高超,称盛一时。大观园中的各种人物场景是以园林建筑为主体,以适应园主人日常游憩、会友、宴客、读书、听戏等要求。如廓子的运用“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无尽”《园治》、曲尽随宜变化之能事。建筑物玲珑轻盈的形象,木构部件的赭黑色髹饰,灰砖青瓦的白粉墙与水石花木配合组成的园林景观,是有一种素雅恬淡有如墨泻染画的艺术格调。

ズ炀缰写统园林建筑群,它以中轴对称,逐一展开,具有强烈的秩序感。建筑四面,环抱、水、亭、堤、廊、廊随墙曲折,竖向随地势起伏,廊墙之间更突出一角小院点缀几处怪石,数竿插竹,一树芭蕉,光照到于粉壁,颇有画意,从一个空间到一重一重的空间,除了深远也给人以无限威严的心灵震撼。廊檐过渡曲回转。廊檐是中国电影传统园林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各种建筑的布局、因势随形,愿心独运,创造出一种重含蓄、贵神韵的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它在空间构成上与建筑的外部环境相互掩映,相得益彰,通过长廊院落、屏壁的阻隔与渗透使空间层次丰富,从而表达了含蓄多趣的美感特征。

ト缟纤述,红剧中所体现的园林建筑是占有空间,有形有色,以致有声有味的立体空间塑造。因此较其他一般建筑设计更加需要意匠。意者立意,匠者技巧,立意和技巧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立意和技巧均佳的作品属于上乘。藏而不露,含而有蓄的人物内心世界浑然一体。

而立意平淡,技巧再好也只能归之中乘。

ト、电影《红楼梦》中传统园林建筑艺术的气韵生动美感特征我们知道电影场景中不同的剧本所展现的传统园林内涵各不相同,但是电影角色的心理表达与型的创造在传统园林的背景下带给我们视觉的冲击力从而烘托与营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中国园林建筑艺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气韵生动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要求表现的总的精神,气质原本指人的心理素质,中国古代所诣气者,概括人心理方面的基础总和。古人所谓养气目的就在于提高它的“质”。

ニ谓韵质,也是指人的韵味、风度,它涉及气概、神态、风采、状貌、节操等方面,人的韵度含之于内者,叫气韵;表之于形者,谓风韵。两方面都达到完美地步,是谓神韵。

テ质、韵度作为艺人的品质特征,之所以转而用于建筑作品,原因就在于:有什么样的民族,人民就会创造出什么样的建筑风格,影视剧中建筑所创造的民族风格,它从精神上把握使整体的建筑艺术创作者气质韵度方面达到生动的地步。

プ髌芬达到气韵生动的地步这是创作方面一个总的要求,最早提出这一要求的人就是公元5世纪的美术家谢赫。他认为要达到气韵生动,在造型技法上,应注意骨法用笔,其中骨法即表现“风骨”的方法。例如,唐佛光寺,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有刚致雄健的风骨。另外,在表现技法上谢赫提出了“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

ァ逗炻ッ巍肪缰械拇统园林处理是以前山前湖区,后山后湖区,两湖区的部分,这个区域看似分割,实质上是融为一体,疏中有密,密中有疏,布置紧凑,绕过大殿,沿幽静山间小路前行,靠近湖边,气氛为之一变。片中《红楼梦》的大观园的塑造具有气韵生动的美感特征体现了传统园林建筑的艺术的精髓,它突出了建筑物与环境的和协统一整体思想,充分表达出东方建筑的艺术思维的特点,是民族文化与传统园林建筑的艺术灵活的体现。

ニ摹⒔ 语

プ苤电影中的传统园林建筑景与物的美感特征,传承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从博大、壮观到精巧细腻,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外部环境都蕴涵有意境、含蓄、气韵、生动的美感特征。营造诠释着传统文化氛围。如同中国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一样,中国电影中的传统园林建筑渗透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的深层内容,积淀了浓厚的传统民族文化底蕴,体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心理及民族气质。将传统园林建筑与电影的内容剧情风格方法以演绎从而赋予电影作品所表现含义和视觉的感染力,因此《红楼梦》剧中的传统园林不仅展示了角色的性格特征,而且还给人们带来了完美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2] 陈良运.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M].广州: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88.

第5篇

影视音乐,既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影视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双重属性,属于影视艺术与音乐艺术的交叉艺术或边缘艺术。

影视音乐作为音乐艺术崭新而又独立的一族,具有独特、新颖的审美特征,将其应用于声乐教学之中,不仅为声乐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具有鲜明的创新性、现代性、实用性等特点与优长。为此,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对影视音乐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理性思考,对影视音乐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这一重要课题发表若干浅见。

一、影视音乐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重要价值

要正确、全面、及时地将影视音乐应用于当前的声乐教学之中,首先必须正确、全面、及时地解读影视音乐应用于声乐教学的重要价值,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创新性

艺术的生命与灵魂就是创新。“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和创新。没有创造,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这就意味着艺术家必须不断地超越前人,超越同时代人,以及不断地超越自己”。①

影视音乐的诞生,带有先天的创新性艺术基因。众所周知,电影艺术从无声电影(默片)到有声电影的重要标志,就是电影音乐: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诞生于美国,片名为《爵士歌王》,就是在无声电影中加进4支歌、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从此开始了电影史上的一个崭新的时代。据此可以说,电影艺术的创新是以电影音乐的创新为发端和载体的。

而声乐教学,同样应以创新为生命与灵魂,换言之,声乐教学的创新,应当与影视音乐的创新相同步。

(二)现代性

影视音乐与整个影视艺术一样,现代性是其本体美学特征之一,也是它的美学价值之所在。例如我国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片头曲《千万次地问》,歌曲中英语“Time and again you a skne”“Lask my self”与汉语的混搭、歌曲的现代风格、演唱的流行音乐流派等,都是十足的现代音乐。又如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中的歌曲《我心永恒》,词、曲、演唱、音乐伴奏等,也都是典型的现代音乐。

而现代的声乐教学本身,就应当以现代性为其题中应有之义,也就是说,现代的声乐教学也是与影视音乐的现代性相匹配的,声乐教学应当借助影视传媒现代性的翅膀,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飞得更高、更远。

(三)实用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影视音乐已成为音乐艺术中被受众,尤其是青年受众追捧与青睐的音乐形式。很多影视歌曲,都已成为大受群众欢迎的歌曲,例如美声歌曲《我爱你,中国》(影片《海外赤子》的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民族歌曲《我的祖国》(影片《上甘岭》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影片《红日》插曲)、《九九艳阳天》(影片《柳堡的故事》插曲)、通俗歌曲《渴望》(电视剧《渴望》主题歌)、《青藏高原》(电视剧《天路》片头曲);外国影视歌曲《友谊地久天长》(美国影片《魂断蓝桥》插曲)、《我心永恒》、《拉兹之歌》(印度影片《流浪者》插曲)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

声乐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到广大音乐受众的审美需求与学生的学习热望,把这些影视歌曲引进到课程中,从而使声乐教学适应现实的需要,适应文化市场的需要,适应受众与学生的需要。

总而言之,影视音乐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二、影视音乐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内容

影视音乐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应以下列内容为主:

(一)以影视歌曲为教学曲目

要在以往教学曲目中,删减部分过于陈旧的曲目,增加一些影视歌曲。

(二)以经典影视歌曲为重点曲目

要优中选优,选用词曲创作与演唱艺术高超的影视歌曲精品,作为声乐教学的重点曲目。 (三)内容多样化

要选择各种题材、各种主题、各种情感、各种风格、各种乐派的影视歌曲作为教学曲目,包括中国和外国的、现代与当代的、严肃与轻松的等等,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以彰显影视音乐本身的丰富多彩的美学特质。

三、影视音乐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方法

“方法虽然是手段,但对于实现目的具有重要甚至是决定性作用。……要实现教学目的,确保教学质量,就必须采用各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②

第6篇

一、引言

 

现如今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大众对现实世界的洞察能力与参与过程。然而,对于电影艺术与电视剧艺术的模糊认识,让人们对影视艺术做出了不同的反应与判断,如随着电视剧《红高粱》的播出,引发了观众对电影版与电视版《红高粱》的各种争论与不同的观点。

 

二、通过影视艺术的审美差异来分析《红高粱》

 

从艺术样式的规律看,电影与电视剧的相同点显而易见。作为电视节目之一的种类,电视剧的审美与电影有所不同,他们之间的不同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电视剧一般所反映的内容是大众所熟知或很容易被大众所理解与接受的,基本上是借助画面的运动来讲故事,重视情节的曲折复杂和故事的层层递进展开,所反映内容很容易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电视剧里面不少的对白或旁白都是大众化语言,所以它比电影更通俗易懂,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并广泛传播。

 

相比而言,电影比电视剧更含蓄地“说故事”,镜头语言较内敛,更注意拍摄技巧的运用,更高雅、精致地阐释对生命意义、人文关怀的理解,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精神领悟。电影是浓缩的经典,叙事手法复杂,观众要从开始到结束对影片有深刻了解才能明白其中揭示的社会现象、文化含义、人性异同等。

 

根据电视剧艺术的要求,电视剧版的《红高粱》一改电影版的思路,选择从“九儿”的女性视角出发,而并非男主角余占鳌,对九的童年往事也有了一个更完整的交代。故事主线变成了“一个女人的成长史诗”,九儿的大部分戏份不在单单是跟余占鳌的爱情较量上,新创朱豪三、大少奶奶、张俊杰这些角色、不仅丰满了那个年代的众生相,更起到了补充九儿的社会关系和人物性格的作用,赋予了九儿很多的智谋与性格。

 

电影《红高粱》是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重要作品,它通过大气磅礴、富于个性化风格化的电影语言,尽情展现了创作主体对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自由精神与生命气度的独特感受和热情礼赞。电影中,方圆百亩的高粱地里随风摇曳的株株高粱,人迹罕至、充满神奇色彩的十八里坡,血的太阳血的天空血的高粱交织中与侵略者血战的造型画面,都迸射出电影语言特有的美学张力和艺术感染力,使观众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源于生命活力的冲动和对人的自由精神的讴歌。

(二) 电视剧的造型的艺术性要求不像电影那么丰富、精致与严谨,投入的制作成本往往也低于电影。在相同长度内,电视剧的镜头通常少于电影,在连续的集数中蒙太奇的节奏相对偏慢,镜头的表现如同日常生活那般平缓有序,慢慢展开,从一个场景缓缓步入另外一种场景或气氛。

 

在电影的创作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呈现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并创造了感人的艺术力。在流动的画面结构里面,蒙太奇成了最有效的创作方法,通过蒙太奇手段,电影的叙述在时间空间的运用上取得极大的自由,通过浓缩、跳跃、突变等,运用全景、远景来变现空间感,或者运用瞬间情调、场景的转换来使故事显得更加惊险刺激。

 

剧版《红高粱》设置了众多的人物,因而事件的发展也围绕着这些人物慢慢展开。人物的不同特点,随着剧情的发展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剧中“九儿”一出场就遭遇了人生的几大悲剧:亲爹不争气、亲娘被逼死、青梅竹马不能嫁、被土匪掠走、跟奄奄一息的麻风病人成亲……密集的矛盾冲突将观众牢牢抓住,同时也突出了“九儿”顽强、坚韧、不屈不挠的山东女人的气质。

 

而电影版《红高粱》在表现“我奶奶”独特性格魅力时,是运用电影的蒙太奇等手法来体现。片中“颠轿”一场,被誉为绝唱。迎亲途中,通过画面的组合剪切,体现轿夫颠轿的动作及神情,与“我奶奶”在轿中的动作画面剪切到一起,在隐隐中透露出“我奶奶”那不屈于命运与成规礼仪的个性。

 

(三)电视剧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它的情节安排与时空发展变化的随机性强,可以是短片、短剧,也可以是中长篇的连续剧,编导的主动性更强,电视剧的创作更贴近生活,并可以根据观众的审美需求与反应做出适当调整或延续。所以,电视剧比电影艺术更接近大众,观众也有更大的主动性与随意性,大众的生活心理节奏与电视剧更趋于同步。

 

电影基本上都是一种可以看完的单个剧本,其长度多为一两个小时,时空转换非常紧凑,在讲故事上比电视剧来得更紧凑与集中,矛盾冲突爆发的更快,所以,在同等时间里,电影展现的信息量远远大于电视剧,电影艺术比电视艺术更富于戏剧化。

 

剧版《红高粱》虽是根据原著改编,但又不同于原著。原著成功地创造了去政治化的主体,使高密东北乡借助“人道主义”变成了一处闪耀人性的圣地。而现今,随着《甄嬛传》等一系列“宫斗剧”的播出,《红高粱》也被顺时的改成“宫斗”,九儿跑到单家大院跟嫂子斗来斗去,这种改变,可以说成是顺应时下“宫斗”剧的改变趋势,迎合部分观众的口味,把今天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理念融取其中,但同时可能体现出的还是编剧想象的匮乏和保守。

 

电影版对原著做了大胆的精简,通过九十多分钟的剧情,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塑造了一批中国普通的老百姓群像,歌颂了他们敢生、敢死、敢爱、敢恨可贵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格、心理、文化以及生存方式做出的思考。

 

三、结语

 

在影视一体化走向、影视互动的今天,电视剧与电影正自觉地相互渗透、多元交叉,电视剧和电影题材、内容等方面的重合,使他们原有许多共有的特性也相互融合。《红高粱》剧版的播出,虽引起了热议,使之不禁拿电影版与之相互比较。但从影视艺术审美差异方面考虑,艺术是朝多样性发展的,我们要客观的去看待在当今观众对影视审美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编剧及导演所作出的迎合观众口味的改编行为,让影视艺术相互学习相互渗透,去其槽粕取其精华,实现双方 “共赢”。

第7篇

关键词:动画艺术 美学思想

在动画艺术创作中,中国的动画艺术家运用中国特有的美学思想及艺术元素(如国画和戏曲等),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世界的观众,为中国动画艺术史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同时,中国动画也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其中,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滋养使得中国动画具有了独特的人文内涵与美学品质。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大批优秀的动画精品,如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鹬蚌相争》《草人》;动画片《渔童》《过猴山》《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等。

中国动画艺术的美学思想,是中国动画的精魂,它的形成对中国动画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它不仅长期影响着国内动画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方向,而且为世界动画艺术发展注入了生机,以至影响到了其他国家的动画创作。动画艺术中的美学思维是动画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涉及动画电影艺术创作的思想和方法,也涉及影视银幕设计造型运用的规则,对中外动画艺术中的最新表现形式、蕴藏内涵、美学背景及其流派纷呈做细致研究和深层挖掘,对我国动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一)着重动画艺术美学思想的研究。与电影文化研究领域、美术及艺术设计领域、音乐艺术领域和建筑设计领域相比,中外动画艺术创作尤其是相关理论的研究还较为薄弱,由于处在微弱的基础理论研究阶段,还没有引起动画艺术影视学者们足够的关注,尤其缺乏在哲学文化背景下的系统性研究,这说明动画影视艺术专业和行业还没有能够成熟深化到一定程度,需要学术上的进一步推动。

(二)动画艺术影视美术设计作为电影创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艺术形式的组成部分,其设计观念和美学思考也应是遵循艺术哲学思潮的,它与社会的经济文化和哲学思潮不可分割。特别是当代动画艺术短片中的设计美学和思维处于一个开放的领域,一些前卫的美术师和导演已经把新的思维和哲学带入到动画艺术设计中,在某种意义上,当代动画美术设计正在变成一种更具辐射性、内在性和观念性特征的视觉艺术,赋予当代动画艺术造型美学以独特的魅力。任何形式的艺术创造活动,都和时代的美学相对应和契合,而动画艺术设计美学的确立与发展,无疑与当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和经济的演进和发展密切相关。动画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和活性的造型文本,是和时代的哲学思潮与艺术风格紧密联系的。

(三)从目前大的视觉艺术环境看,当代艺术的蓬勃发展为动画艺术影视美术设计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土壤,其所具有的时代性、综合性和前卫性使得当代动画艺术设计乃至当代动画创作可以吸收很多营养,能够获得不可预测的未来生命特征。关注当代艺术哲学的发展趋势,扩大视野去了解相关艺术与技术的实践和探索,站在兼容并包的角度和现时文化情境的高度来整合新的艺术经验,应是动画艺术研究者的时代使命和责任。

中国动画艺术的美学思想研究的方向,一方面直接面对当代的最新艺术设计和思潮,并把它作为对中外动画影视美术理论前沿动态的一种追踪描述;另一方面,就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实用价值而言,旨在通过分析当代电影艺术表现、造型与叙事的关系,使其创作经验和思维对于现在或将来的动画美术创作实践有着借鉴作用。当代动画艺术的美学思想是多元共生、相辅相成的,因此,动画艺术所表现出的美学观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美学观的多元共生,它是以多种观念混合形式产生。

笔者认为,针对我国动画艺术的美术思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种解决方式: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外经典动画影片,以及能够体现动画艺术中美学思想上具有典型特征和独特设计的影片做有针对性的个案分析。影片大多是早期动画作品中的经典片子;个别独异的片子选自欧洲动画艺术短片中一些先锋之作;筛选具有当代动画艺术美术设计新思想和新思维的代表性,同时这些影片大多是在各国际电影节尤其是奥斯卡获得美术设计方面奖项的影片。2.从理论分析和实践考察的双重视角进行分析。如从美学思维入手,对中外动画艺术中先锋设计的多元构架进行梳理分类、研究剖析,在本研究领域内具有全新的切入视角和分析框架。3.从理论高度研究动画艺术中美学思想与艺术设计、艺术表现的活性思维,突破一般性的总结概括分类,直接针对动画电影中美学思想与艺术设计和实践、思维方法,为银幕造型实践创新提供参考和指导。4.从美学的角度综合分析评价当代中外动画艺术美学上的多元化现象,体现理论型文章的思辨意识,并且始终用一种开放的当代观念和辩证态度进行论证。5.从广阔的视觉艺术视角和现时文化情境中关注中外动画艺术的美学思想,涉及当代艺术的众多领域和哲学流派,具有艺术美学普遍的一致性和跨学科的参考性。

在研究方法上,动画艺术专业属于美术、文学、音乐学和电影学的交叉方向,其以美术设计为主体,为动画的艺术语言和拍摄制作过程服务,本质上应归为艺术设计或艺术造型的一个分支。因此,运用研究艺术设计的方法来研究动画电影美术设计是较恰当的方法。

哲学介入艺术创作,艺术实践引证哲学,是艺术理论研究深度的核心标准之一。动画艺术是一种具有特殊目的的视觉艺术和造型艺术,遵循造型艺术的规律,参考当代造型理念、观念艺术的方法和当代哲学观念对其进行研究,应该能切入本质,探索出对新时期的动画艺术美学具有指导理论思考和创作实践的双重学术结果。

参考文献:

[1]聂欣如.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特伟.美术电影创作访谈[C]. 美术电影创作研究,1984.

[3]王树忱,严定宪,徐景达.入海擒龙[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

[4]孙立军,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2.

[5]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6]尹岩.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学派”[J].当代电影,1988(6).

第8篇

关键词:微电影;艺术特征

网络时代催生出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艺术形态――网络艺术。目前,学术界对网络艺术的定义仍有争论,主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网络艺术概念进行界定:广义的网络艺术认为所有与网络有关联的艺术都应该称为网络艺术,既包括针对网络传播属性制作、传播的新兴艺术形式,如网络电影、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美术等,也包括通过网络传播的传统艺术形式,如通过网站看到的各种影院电影、电视电影、戏曲、电视节目等等;狭义的网络艺术概念专指前者:即专门针对网络传播制作的具有艺术审美特征的艺术作品。本文中提到的微电影是从狭义的角度出发,指专门针对网络传播,形式短小且具有电影艺术特征的电影形式。微电影具有典型的网络时代特征,其题材选择、情节设置、审美追求等都同影院电影和电视电影不同。

一、微电影的制作特点及发展现状

(一)微电影的制作特点

网络传播具有速度快、范围广、互动参与性强等特征。在网络中,传播者和受众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参与到制作与传播中。传统电影的生产往往需要导演、编剧、摄像、灯光、后期、发行等十几个专业部门配合完成。但是微电影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之下,几个人,甚至一个人都能完成以前复杂的电影制作与传播。与传统电影动辄上千万、上亿的制作成本相比,微电影在制作方面的成本要低得多,同时,与传统电影生产周期相比,微电影的生产周期要短得多。一部传统电影从立项、送审,到搭建班底、拍摄、送审,直到院线上映,最短也要十个月以上的时间,而微电影生产无需层层报批,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许多新锐导演及电影爱好者的才华可以通过微电影得到了充分展现,其周期相对要短得多。少的一两天,多的几个星期、两三个月。①

(二)微电影的发展现状

基于很低的制作门槛以及便利的传播条件,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士投入到拍摄微电影的行列中,他们拍摄了大量的作品,例如:《剩男突围记 》《我的浴室女友》《性命呼叫转移》《给力情人节》《听梦》《该死的胖子》等,数量巨大,参与人数和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

由于微电影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多的专业拍摄团队也加入进来,如由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出品的《4夜奇谭》;由灵思传播机构旗下灵思网络影视中心投拍的全球首部微博系列电影《微博有鬼之目击者》《微博有鬼之私信》《微博有鬼之@谁谁》等等,这些电影大多数由明星参演,拍摄专业,制作精美。

二、微电影艺术特征探析

微电影是由网络媒介传播发展起来的新兴电影形式,拍摄、制作、参与者都与传统的影院电影不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一)多样化的题材选择

微电影创作从专业走向草根,是一种面向大众的个性化的自我展示,没有票房压力的微电影在题材选择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1.爱情题材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微电影中的爱情主题清新,旨在感动年轻观众。有的传达“乐观、积极”的现代爱情观,如中国最大的微电影出品方华影盛视推出“疗伤系爱情微电影”系列,主打“治愈-励志”风格,将爱情中最脆弱也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失恋”部分展现给观众,希望通过与观众最细腻的情感接触,传达“乐观、积极”的现代爱情观;有的将题材定位在回归“纯爱”、回归传统爱情观,如微电影《蚁族的奋斗》。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情人节期间,在各大视频网站以爱情为主题首映的微电影多达几十部。②

2.怀旧题材

“怀旧”是人类的一种原初情感。从人类诞生之日起,渴望肉体和精神的美好、舒适、幸福与自由,是人类最根本最原始的天性。然而生活并不尽如人意,各种各样的挫折、失败总是不断阻碍、毁灭着人的这种与生俱来的愿望,为了摆脱痛苦寻求解脱,人往往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精神的救赎,一种是继续幻想美好并试图付诸行动去追求未来的乌托邦,另一种就是反复地咀嚼品味往昔留下的美好记忆,以抚平痛苦聊以的“怀旧”。③微电影《老男孩》是一部怀旧题材的典型代表作品,作品以主人公王小帅和肖大宝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带领观众重回90年代的中学校园。从使用的道具到唱的歌曲如李春波的《小芳》、动画片《花仙子》的主题曲、迈克杰克逊的《billie jean》、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等都充满着浓郁的怀旧色彩。现实生活中的80后面临着结婚、买房、就业等压力,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人往往留恋过去美好的回忆,充满浓郁怀旧色彩的《老男孩》正巧击中了80后心结,获得了广大80后观众的喜爱与追捧。

3.热点话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随时、随地、任何人可以发表任何言论的微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成为2011年发展速度最快的网络应用,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已达到 2.5 亿,较上一年底增长296.0%,网民使用率为 48.7%。微博用一年时间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④微博成为网络社会的热点话题,灵思网络影视中心紧抓微博这一热点话题,投拍了全球首部微博电影《微博有鬼之目击者》《微博有鬼之私信》《微博有鬼之@谁谁》。《微博有鬼之目击者》讲述了一个通过微博寻找“目击者”的故事,《微博有鬼之私信》讲述了一个漂亮姑娘在收到一封微博私信之后生活改变的故事,《微博有鬼之@谁谁》讲述了小人物药家威一心希望通过微博过上名利双收日子的故事。《微博有鬼》三部曲系列利用三个风格迥异的故事多角度揭示了全新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网络生态和复杂人性,并藉此片唤起网民对微博应用的理性思考。

(二)节奏紧凑

节奏是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电影是时间的艺术,同时也是空间的艺术。节奏是影视艺术的重要造型手段,能够增添影视的艺术魅力,可以创造气氛和表现情绪。在影视中,节奏的快慢与激烈的呼吸和心脏的悸动完全一致,使存在于有机的节奏强度和艺术的节奏强度之间的一定关系更加强化。”⑤

微电影最大的一个特征是短小,最短的电影在十几秒,长一点的一般在二十分钟左右,这是由网络时代“碎片化”的传播特征和传播设备决定的。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要将一个故事讲清楚,需要非常紧凑的叙事节奏。例如微电影《起死回生的爱》以短短27分钟讲述了一个很有时代感的爱情故事,即一个有了外遇即将离家的女人和她一直细心照顾却无法理解她的男人在结婚五年后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两个人内心纠结却又无法割舍的矛盾心态。

(三)追求自由的审美理想

现代社会思想、文化的解放,唤醒了人的自尊、自信、自立、自主之心,使人萌发了对自由的强烈追求。互联网由于自身的突出特性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比以往任何一种交往方式都广阔的交往平台,为沉溺于物欲焦虑中的现代人搭设了一个平等对话、畅所欲言的家园,使得人们追求自由的理想有了实现的可能。在网络中,网民们可以自由发表言论、自由访问网站、自由的创作和发表作品。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网络艺术,不但超越传统艺术的审美属性,而且展示自己自由创造、感性张扬的特征。⑥

没有投资、票房压力的微电影给电影创作者带来了空前的创作自由,只要不违反道德和法律,任何题材、任何表现形式都可以尝试;可以反映现实生活,可以讨论热点话题,可以讲述恋爱故事;可以是现代题材,也可以是古代题材;可以追随潮流,也可以背道而驰;可以是系列剧,也可以仅仅只拍几秒钟。

自由的参与使得网络世界中人人都有机会成为“艺术家”,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模糊了,“网络艺术以其意义的模糊性、影像的碎片化、情节的互动性、视觉听觉的沉浸感、规则的不确定性、观赏者的随意性、作品的商品化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传统艺术对“宏大叙事”、“真理”、“本质”的价值诉求;在网络中,艺术家的主体性常被消解,“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的精心创造被“怎么都行”替代……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模糊了。”⑦

自由是全方面的,不仅制作者拥有完全自由,电影受众也可以自由的发表评论,针对电影拍摄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改变电影的情节,微电影追求自由的审美理想完全实现了艺术追求自由和个性化的精神内涵。

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微电影具有题材种类多、节奏紧凑、追求自由的审美理想等艺术特征,充分满足了网络时代受众的审美需要,具有巨大的受众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的加入,相信不久的将来微电影一定会成为越来越成熟的艺术形式。

注释:

①杨晓茹.《网络电影产业探析》,《当代电影》,2011年7

月。

②《情人节微电影折射现代爱情面面观》,news.省略。

③姜辉.《论当下中国电影的“怀旧”倾向》,《作家杂

志》,2008第3期。

④《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

网络信息中心。

⑤郭蔚.《电影节奏的旋律》,《电影评介》,2009年第1

期。

⑥杨晓茹.《浅析网络艺术的审美追求》,《新疆艺术学院

学报》,2009年9月。

⑦欧阳友权.《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第1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