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31 17:00: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提高

一直以来,由于我国实行应试教育,学校、家长以及学生都只重视分数,从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多数小学教师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在这种模式的培养下,学生只是在扮演一个被动的吸收知识的角色。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灌输,习惯了守株待兔,从而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慢慢地腐蚀掉了原有的创新精神和敢于挑战的精神。这些能力的流失导致我国小学生综合能力的下降,同时综合能力的下降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

2.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

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我国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改起。长期以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使这些教师形成了固化的教学思维,很多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无法跳脱固化僵硬的教学思维,从而不知如何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同时,不少教师仍然对游戏充满偏见,他们认为在课堂中开展游戏是在浪费教学时间,是一种不严肃、不郑重的教学模式,学生无法在游蛑醒У较嘤Φ闹识。因此,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也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二、游戏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1.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游戏化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其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将游戏与知识相结合,通过小组对抗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为了努力赢得游戏,一定会更加重视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会互相交流商量对策,这就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由于游戏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紧张性,游戏化模式能将小学语文知识与游戏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这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抢答游戏中,学生一定会更加认真和仔细地学习相应的知识。在“找错误”游戏中,学生会更投入地学习相关的字词,从而能够在游戏中获胜。只要教师能够将知识和游戏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促进师生关系改善和和谐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保持严肃认真的状态,而学生也必须要认真听讲和学习才能得到教师的肯定,而这种情况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师生关系。学生天生好动贪玩,而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则能够真正地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才是教育的真谛。在游戏中,教师则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接触,从而形成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三、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1.在游戏中认字和识字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观潮》教学时,本课所包含的生字有“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教师在讲解完课文后,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巩固这几个生词的学习。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教师采用抢答的形式,出示相应的生字,最先举手的同学有回答的机会。答对的同学加一分,答错的同学减一分,总成绩高的组获胜,获胜的组将获得教师的小奖励。通过将生字记忆和游戏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认字和识字,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字词的魅力。

2.在游戏中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一环,是学生必须在小学语文阶段掌握的语文能力,为学生初高中的语文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并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往往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将相和》一课中,由于本课的情节性比较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演绎能力。为检验学生是否对课文进行了认真的阅读,教师可以采用“你演我猜”的游戏形式。两个人一组,一个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表演,另一个人则要说出其搭档所表演的是课文中的哪一个情节。

3.在游戏中锻炼写作能力

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样可以通过游戏形式进行培养,在游戏中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相应的写作方法。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一中,教师可以采用句子接龙的游戏形式,练习和熟悉排比等修辞手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识字教学;三部曲;故事法;游戏法;竞赛法

一、引言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让小学生掌握其中的精髓和魅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新课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提出的教学要求为:“让孩子喜欢汉字学习,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教学使小学生掌握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可以说,明确的教育指导方针,已经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教学目标,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仍然需要教师结合学情、教情、生情,设计和组织高效的教学流程。本文提出的“三部曲”式识字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识字兴趣为目的,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汉字精髓为目标,构建符合学情、教情、生情的课堂教学情境,现将具体的教学策略阐述如下。

二、故事一部曲,营造识字情境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快速吸引他们的眼球,让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识字学习上来,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向我抱怨:“老师,很多汉字的构造太复杂了,认识起来十分费劲。”而我也时常反思识字教学的设计思路:采取何种措施,才能够真正抓住学生的识字兴趣点?在多次试验后,我总结出了“以故事开门见山,营造识字情境”的教学思路,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例如,在教授“刻苦”时,我便引入了《龟兔赛跑新说》这个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为:“在多年前的比赛中,兔大输给了龟二,为了挽回森林短跑王的颜面,三年时间中,兔大每天都刻苦磨练自己的意志,开展各式各样的训练,让自己不再轻敌,三年后,兔大约龟二再次决战,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刻苦努力,一举战胜了龟二。”这则原创的新说故事,相当于老版龟兔赛跑的续集,在具体的讲解中,我又将故事内容制作成Flas,视听效应与新颖的故事内容相互叠加,营造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识字教学情境,学生们的识字兴趣被瞬间点燃。而我也趁热打铁,以故事为依托,向大家讲授了“刻苦”的含义、读法、同义词、反义词,使教学效益得到延伸。

上述案例中,一则小小的故事,蕴含了大量的汉字信息,在抓住小学生识字学习眼球的同时,让他们获得了更多额外的收获,可谓“一石多鸟”。应该说,以故事为引子,构建识字教学课堂情境,成为了识字教学乐章中完美的一部曲。

三、游戏二部曲,调动课堂氛围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学习的情感,乃是激发他们学习动力的关键。”基于上述教育理念,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一种高效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动一动、做一做、玩一玩的游戏过程中,掌握汉字的精髓,体会汉字学习的趣味性,而利用字谜游戏或歌诀游戏作为教学手段,组织识字教学二部曲,则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思路。

例如,在教授“远”和“运”这两个字时,我便给出了两个字谜,让全班同学进行猜谜游戏:“小明同学身上装着1元钱到处走走,是什么字?”“蓝天白云天气好,小明同学出去散步,又是什么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全班分为若干游戏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我的字谜,结合前期的识字学习基础,进行猜谜游戏,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我适时地渗透“远”和“运”字的区别,让同学们寓教于乐。此外,在识字游戏教学中,引入歌诀游戏也十分有效,例如,在讲解“碧”这个字时,我编订歌诀“一名王老师,身穿白衣裳,坐在石头上,聆听鸟叫声”,而在讲解“琴”字时,我又编订歌诀“有一人,他姓王,兜里揣着两块糖”……

总而言之,引入字谜或歌诀游戏,并以此为二部曲,组织分组教学、课堂拉歌教学等游戏,能够让全体学生充分体会到参与游戏学习的乐趣,在游戏中积累识字经验,增长知识,真正实现“乐中学,学中乐”。

四、竞赛三部曲,激励全员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识字教学中,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告诉我,采用识字竞赛教学法,是一种激励全班同学参与识字学习的良好手段,正所谓有竞赛,便有动力,小学生也有在竞赛中获取成就感的心理,而有效借助这种人之常情,创设识字竞赛三部曲,激励全员识字兴趣,则是一种不错的良方。

例如,在布置生字抄写作业时,我经常挑选一些优质的学生习作,展示在班级的评比栏中,同时,在抄写过程中,我会设置一些竞赛指标,譬如:看谁能够又好又快地完成生字抄写任务,对于生字抄质量高,完成时间又短的同学,我会授予“抄写小能手”“识字之星”等荣誉称号。此外,在日常的识字教学中,我也常常根据教学需要,组织“识字记忆大赛”“识字默写大赛”等竞赛项目,并引入层次教学的思想,将比赛组分为初级组、中级组和高级组,如此一来,不仅为优秀生提供了识字学习展示的平台,也为学困生提供了识字学习表现的机会,充分考虑到所有学业水平学生的识字学习需要,让孩子们在识字学习的征途上,永远不掉队!

五、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识字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增强孩子们的识字动力为教学出发点,努力探索更多更好的识字教学方法,让他们在识字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汉语语言文字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肖海波.趣味识字,快乐学习[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2.4.

第3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口语交际是一种新型课,它是以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意识和习惯。提高交际能力为目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交际工具性是语文学科最显著的特点,而口语交际能力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新大纲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因此,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我们当前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语文是重要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具性与人文的统一;语言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充分地说明了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需要。小学阶段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特别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对于发展语言,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上好一节扎实、高效、完整的口语交际课,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应当积极思考与实践的问题。所以,从小培养,尤其是从三年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三、小课题研究成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课题研究责任分工

**:制定实施方案

各班语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收集活动资料、活动展示

**:统一收集各班资料并制作美篇

**:完成研究报告

**:全年级集中展示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情感交流目标: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情感交流,营造平等、

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潜能。

2.语言发展目标:提高学生倾听、交流和应对的能力。在语言阅读课上,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双向互动、无拘无束地交流。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际与交流”把话说完整、交际清楚。同时,还要训练学生说普通话,规范日常语言,克服方言语病,为学生日后与他人流畅地交谈和写出通顺的文章打下坚实基础。

3.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想说、敢说、会说的兴趣,提高语文交际的能力,使其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成为有知识、会思考、适应社会的人。

4.教师专业发展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对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的专业化发展,培养一批事业型、科研型,具有高素质的教师。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三年级学生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如何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应对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交际素养。

2.研究三年级学生如何激发和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如何创设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情境、拓宽口语交际渠道、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自信心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3.研究三年级学生如何针对教材口语交际训练,根据各种不同类型题材的口语交际特点和要求,进行有的放失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研究三年级学生如何进行精彩的口语表达与文明交际的整合、

综合性训练策略。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本校三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作全面的了解,从而为研究的深入打下基础。

2.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查阅、搜集、积累文献资料,了解跟课程研究相关的资料,掌握有关三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和发展方面的各种新鲜事实、观点和见解,并作为我们研究的参考和借鉴。

3.经验总结法。及时对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反思,以有利于本课题的顺利开展。

4.教学实践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各种假说,运用必要的合乎教育理念的方法,探索出提高三年级学生语言感悟、交际、运用等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

1.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5月1日--5月7日)

(1)确定课题,制定计划,研究方案。

(2)理论学习。首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领会《标准》对口语交际要求。通过反复实践——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环节互相促进。然后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5月26日--9月19日)实验、探索。

(1)调查课堂教学现状,精心指导,抓实训练,积极开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研究。

(2)以课堂为实验基地,以生活和课外活动为辅助,进一步探索研究,通过形式不一,灵活多样的方法与实践,有目的、有步骤地

进行实验研究,并收集,整理形成相应的总结材料。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9月20日--10月20日)

(1)搜集整理研究资料,申请结题。

(2)撰写结题报告,研究论文。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创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了教师观念,教师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鼓励、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这种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

2.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充分认识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存在的发展潜力,发现了学生在表达过程中闪光之处,在学生说话后要有鼓励性地评价,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3.规范了师生交际语言和得体的举止谈吐。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师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和得体的举止谈吐。学生不仅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还要树立“动口即是练说”的观念,从而自觉地随时随地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赏识教育 激励机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一切教学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把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赏识教育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赏识教育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爱上语文。

一、运用鼓励性语言激活学生的主体性

作业是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窗口,教师批改作业时的评语则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教师在作业本上针对学生作业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写下简短的具有鼓励性的评语,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强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不但可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地进步。教师是天底下最富有人情味儿的职业,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师生和谐融洽的关系。这种和谐融洽关系的建立与持续的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密不可分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赞美的,而这种赞美常常是通过老师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和诚挚的情感传递的。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真正的朋友,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良师益友。学生只有在富有人情味儿的教学氛围中,才愿意真正地和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某些学生把不喜欢语文学习的原因归咎于不喜欢语文老师。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上存在的比例不小,究其原因是师生缺乏交流,因此,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话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用鼓励性语言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二、给予学生关爱和尊重

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课堂也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圣殿,而是发展生命的乐园。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应该体现这一理念。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地给予赏识,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小男生:父母离异,寄住在外婆家里。因为生活中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双亲的呵护,他性格内向,郁郁寡欢,每天都蜷缩在座位的一角,那胆怯的眼神让人瞧着心痛。所以下课的时候,笔者只要一走进教室,就会挤点时间,温和地“赶走”他的同桌,陪他一起做作业,和他一同读课文。时间久了,其他学生都明白了笔者的良苦用心,只要一有空大家就围过来与他谈天说地。看着他又害羞又激动的样子,笔者总是喜欢走过去,轻轻地抚摸他的小脑袋。渐渐地,他敢于和同学们亲近了。当他第一次在课上主动地站起来回答笔者提出的问题的时候,笔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从容地、有条理地回答完问题后,我仍然激动地凝视着他,赞许地频频点头,很久都没有回过神。他似乎也很兴奋,不时地用眼睛瞅着笔者,这时笔者觉得自己和这个孩子的心贴得很近。这次小小的成功给他带来巨大的转变,他成了一个敢于发言而且爱笑的阳光男孩。

三、语文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注意事项

评价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对老师能力的一种考验。有位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后说:“读得很好,真棒。”另一位老师则说:“你读得很流畅,很好。如果能在重点词句上加强语气,把感情读出来就会更好!”她让学生再试读一遍,果然,这次学生读得更完美。这种评价针对性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于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健康成长。应用赏识教育要正确客观地分析,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加以表扬、鼓励。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该生起不到作用,反而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赏识很虚伪,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同样赏识不能过度,否则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从而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一蹶不振。同时赏识要因人而异,如对胆小好学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在适当赏识的同时提出新要求,规范其行为,以改变不良习惯。

四、惩罚有方,批评有度

提倡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拒绝批评,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批评是赏识教育中独特的一环,在赏识理念的指导下,它向你走来的时候,可能是面带微笑,充满幽默与轻松,但它离去的时候,会给你留下严肃的背影,使你警觉、反思,给你以智慧的启迪,具有“励志”性,催人向上。

五、春风微雨,不着痕迹

第5篇

关键词:教师 教学效果 评价方式

语文作为工具型学科,对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性毋庸多言,每个人的情绪、思想表达,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共同,协调社会性活动;传承人类的文明都需要语文。人的一生从最基本的使用到高深的思考都离不开这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理解力和表现力是学好其它学科和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

和其他学科相同,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实质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反馈。为了让教学能够及时根据问题、评价进行调整和控制。使之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的教学评价都是教学先行,后期评价制约教学,而且后期评价和前期教学衔接并不紧密。

一、实践层面出现的问题

第一,评价功能未能完全发挥。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过于强调选拨功能,忽视激励、改进的功能。所有的教学评价都归结到考试成绩,考试似乎成了教学评价的代名词,甚至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涉及的方面不仅仅是考试,它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师生关系、沟通理解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前的问题就突出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对考试意义的歪曲认识。

第二,自我评价和互评流于形式,缺少实际效果。教师同行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教师的民主测评都是能够最迅速发现问题,进行反馈的评价。但是整体教学环境的不重视,还有人际关系的制约,教师互评往往都是走形式,说好话,说彼此爱听的话。褒词赞誉、轻描淡写成为互评的主题。其实每所学校关于互评的机制都有很多,比如集体调研、探讨、小组了解、成员互相总结等等形式。教室之间私交比较好,虽然都知道彼此的情况,甚至都了解备课的程度但是也不愿意实事求是。

第三,评价语言缺乏情感;没有人性化因素。俗话说:欲知心中事,且听口中言。所以的思想和情感都能够通过语言来表达,很可能几句教学评价就表达了教师关于整个教学过程最为真实的反映,甚至还有关于整个学科教学的改革理念存在其中。口头评价是公认的最直接、最能够体现内心的评价。只是口头评价有其随机性、瞬时性和评价标准无法固定的因素,对于评价者来说要求很高,这使得人们逐渐弱化了其功能。

最后,评价方法单一、不科学,没有人性关怀。一谈到评价我们常常都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进行量化的方法,比如对教师的评价就有成绩法、听课打分法,将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处理。量化的东西虽然精确但是缺乏了语文学科的特性,那就是情感、交流、人性化的东西在里面。简化后的凭评价程序,评价者只需要根据一张评价表就可以完成一系列的教学评价,制约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工作的很多方面是难以量化的。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师的人性化色彩很丰富,有些教学知识点是否讲到位可以当作评价的标准,但是全部量化是不科学的,这本是一个语言、文字、情感交流最多的学科,如果硬要变成条条框框的数据来套用,学生的个性被埋没,教师人性的光芒也难以发挥除了,对学生心底学习兴趣的唤醒也被忽略,

二、实践操作的相关建议

首先,激发师生的自主意识,通过评价促进教学。完整的教学评价还应该有备课评价,提高教的备课质量,促进教师精心钻研教材。

针对教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可以额外的提高评价分数,或者提供给教师一个展示自己特点的平台,比如专项备课比赛,就是针对教师如何对教材之外的文章进行备课,提供自己个性化的解读,设计出富有个性的环节。比赛后将每位老师的备课教学设计制定成册,目的是让每个教师都能够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与不同,一方面教师没有因为评价丢面子,另一方面激发教师自主探索精神,不再盲目参考资料,依靠自身理解力来提升备课能力。

其次,过程评价,方式方法机动灵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离不开过程,如语言的活动和交往、语言的运用和实践,离开了这个过程,语文知识就难以内化为语文能力,就更别提文化的熏陶了。对于小学语文,学生从内心的理解和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效正确的交流和运用言语是教学中不能忽视的环节,这就是一个师生教与学的过程,这是不能量化的,一个学生和教师对话可能就是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应该纳入教学评价当中。如工作量、学生考试成绩、课堂提问次数这是量化数据,但是这都是结果性数据,过程性的东西无法体现出来。学生的情绪、思维都是一个过程,所以在评价小学语文教学时候应该加一个过程性评价,不需要时时跟踪,阶段性了解学生和教师的状态就可以感受到是否有差别,因此要注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评价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教学评价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将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发挥出来,提升学生语文的理解、运用能力。通过评价激励教师提升自身理解力和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评价在师生之间“活”起来,逐步形成关注学生成功体验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程婷.略论评价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S1).

[2]林珊.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对关系[J].全球教育展望,2014,(04).

[3]王晓芳.在新课改下如何渗透形成性评价优化高效语文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第6篇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语文学科正是延续这一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依赖语言文字,学校文化很大程度上更加依赖于语文学科。学校文化在促进语文教学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开展S富的以学校文化为基石的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宜兴市高塍实验小学确立了“向高处行”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名人文化”“乒乓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我们认为,学校文化,是引领语文教学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是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鉴于此,我们把《基于学校文化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实现其价值和意义。

二、 研究目标

1. 利用本校特有的文化资源,整合放大“名人文化”“乒乓文化”的效应,并以此为载体,不断推动学校语文教学的发展。

2. 积极寻找“校园文化”与“语文教学实践”的契合点,努力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3. 引导师生与好书做伴,品读经典,切实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要让全体师生走进书本,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人文底蕴,用书香浸润人生,塑造全校师生的文化形象。

4.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全体研究者的科研水平,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 成果及分析

1. 实现了基于“名人文化”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 开发“名人文化”校本课程。以学校发展相关的贤达人士的典型故事为内容,让学生了解、探究学校历史,熟悉学校名人,进而热爱自己的学校。2014年,我们编纂的《传唱枘稀罚很好地帮助了学生“走近名人――了解名人――成为名人”。

(2) 利用“名人文化”。首先,我们发动全校师生搜集家乡名人的故事,并将其分类整理,定期在学校网站上刊载,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辅助教材。开展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家乡名人的故事演讲赛”“说名人、学名人、做名人――家乡名人系列竞赛”“相约家乡名人班会”等。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采访,了解名人成长轨迹。搜集、整理、归纳有关先贤的典故,让学生发现了许多蕴藏的“好东西”,他们就是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光芒的明珠。我们还开拓搜集的渠道,组织动员学生请教退教协会老师,到学校“兆中图书馆”查阅资料,利用网络查询,以搜集更广泛的内容。学生们提升了动脑、动手的能力,增长了知识,激发了大胆探索的精神。我们还要求学生对所选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再根据不同的题材特点,进行再加工。学生完成初稿之后,还要经过三个环节的修改:“教师示范――生生互改――学生自改”,这既培养了学生“说”与“写”的能力,也让学生享受到了语文实践活动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语文实践活动的功能最大化。其次,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说”的活动,培养学生“说”的兴趣。例如,让学生讲一讲名人的逸闻故事、活动现场即兴采访嘉宾、相关名人诗文诵读比赛等,这些活动对提升学生“说”的能力极有好处。

2. 实现了基于“乒乓文化”的校本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校是宜兴市唯一一所江苏省乒乓传统学校,宜兴市“AAA”级特色学校。我们注重乒乓球运动对人格的陶冶,让学生在乒乓系列活动中提升诸方面的品位,赋予乒乓更深层次的育人功能。我们集思广益,编写了校本教材《小乒乓 大未来》,把以乒乓为特色的校本课程与语文实践活动结合,形成了学校独特的课程文化。学校每年举行一次“乒乓文化节”,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如乒乓故事会、乒乓精英榜、乒乓操比赛、创意乒乓赛……在学校乒乓文化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开放了语文学习的形式,丰富了学习活动的内涵。如“出乒乓小报”,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在小报的制作过程中,学生的书法、绘画能力得到了提升,对材料的取舍和整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又有利于锻造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能力,促进审美情趣的形成。可以说,乒乓文化活动系列将趣味、技能、文化融为一体,很好地引领全校师生感悟乒乓文化内涵,提高了其素养,同时也提升了办学品质。

3. 形成了基于学校文化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策略

我校奉行“向高处行”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兴趣、需求、参与、体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形式,实现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对学生行为进行了反复的分析、研讨、梳理。

(1) 信息整理策略。指导学生通过搜索网络等形式查找文献资料,在摸索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培养能力,获取切身体验与感受。最后将各种资料、成果形成文字、图片、视频等,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展示、交流。如,“乒乓”系列活动中,设计了“搜集信息”栏目:① 通过报刊、网络等渠道,了解近年来乒坛国际性比赛的情况,熟悉比赛规则,了解相关的术语。② 搜集、交流自己喜爱的国内外乒乓球运动员的资料,关注其成长经历,学习其拼搏精神。信息整理策略的实施,增添了学生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其探索热情,对其阅读、分析、概括、表达等多方面能力都有了提升。

(2) 社会实践策略。带着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大舞台,倡导“课堂即社会,社会即课堂”的理念。从高塍实验小学走出去的“名人”众多,这是一个极好的资源。如,“乒乓名人”系列活动中,我们这样设计了“访谈”:访问前,精心确定访谈对象,寻找其闪光点,针对访谈对象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访谈中,用相机、录音笔或者摄像设备进行记录,访谈后整理,形成初稿;最后,集体研讨后进行修改,把成稿刊录于学校采访校友专集――《搜神记》。

(3) 课题研究策略。一般的思路是“开展活动――发现问题――提炼课题――解决问题”,学习方式是“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活动”。教师既是引领者,又是参与者,引导学生选题,通过与他人合作,共同负起责任,筹划计划,勇于实践,悉心梳理、提炼,齐心协力地完成全过程。

4. 推进了“书香校园”的建设

(1) 营造读书氛围。首先是学校“兆中图书馆”全天向师生开放,每班每个学生必须每周在图书馆阅读一小时;学校花巨资打造了6个开放式读书长廊,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尽情阅读;在宣传橱窗里定期更换“读书小明星”照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在校广播电台及荧星电视台中,设置“书香心语”栏目,将“读书小明星”的照片、“书香班级”事迹、获奖征文等报道展示出来。学校每年举办校园读书节,将各类读书活动成果制成展板展出,定期在升旗仪式上表扬读书积极分子,掀起读书。为了推进“书香校园”的进程,我们制订计划,提出了“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口号,由校长室领头、教导处协调、年级组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形成了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立体的读书系列网络。围绕“书香校园”建设,各班的班级布置也突出了“读书”主题。每个班级都完善图书角,数量不少于200本,班级板报必须开辟“国学诵读”专栏。

(2) 特色校本阅读。有计划地开展多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家乡名人》阅读活动,与乒乓相关内容的诵读活动、陈维崧经典诗词诵背活动……通过活动,展示了学生的风采,提高了学生改编创造能力。学校还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围绕“国学”开展系列活动,如为古诗配画、古诗书写比赛、经典美文诵读比赛等等。在宜兴市举行的“2015年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中,我校朗诵队荣获一等奖;在无锡市组织举行的2016“红色经典”诵读活动中,师生同台,获得二等奖。

“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使每个学生明白了“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重要性,懂得了感恩,学会了互助……学校的文化底蕴变得更加厚实了,学生的行为举止规范了,小主人意识也逐步增强。可以说读书学习活动是一项长期、有效、文明、健康的教育工程,它将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实效性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能够对学生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带动学生情感上的升华,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非常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学校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为提高教学努力奋斗。

一、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意义研究

1、提升实效性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

文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所以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成果直接影响到实际生活,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它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丰富学习知识,同时教学的质量对学生起着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语言知识表达自己,接受信息,提高实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2、提升实效性有助于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

小学语文课本的知识都是学者精心挑选的,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将语文书本与实际生活结合,加强教学的实效性,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

二、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的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意义,我们了解到提高实效性非常关键,因此为了更好的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互结合,提高实际意义,具体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策略,包括:

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课堂能够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并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才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师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在语文课堂伊始就采用笑话、故事或情景等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从学习到实践,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逐步推进语言词汇的积累,提高实效性。

2、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推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要想学好语文,首先需要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法宝。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可以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在不断的阅读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观察力和判断力。其次,要培养质疑的习惯,要能够不耻下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学习习惯的良好养成可以推进主动性的提高,也是教学实效性提高的重要表现。

3、在小W语文教学中逐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散学生思维

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学习与生活相互结合,教师要能够根据现有的书本知识,通过多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大胆的进行想象,在现有知识的影响下,发散思维,进而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实效性。

第8篇

【关键词】写字教学 ; 教学策略 ;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34-01

写字教学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 “小学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保存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艺术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弘扬写字教育,是引领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修身养性、涵泳文化、和谐进步的重要举措。

可是,日前中国教育学会关于写字和书法教育现状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愈来愈差,出现了危机。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字形失去控制,歪歪斜斜。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的要求,及目前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学的研究者,我认为,首先明确写字教学的含义,摸清写字教学的规律,探索写字教学的方法,才能有的放矢,有效提高写字教学的实效性。做好做实写字教学探索,培养学生浓厚的写字兴趣,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我认为,可以运用以下几点策略。

一、营造写字氛围,激发兴趣。

积极营造浓郁的翰墨飘香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书法启智育人的作用。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营造乐于学习书法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墨香校园,利用墙壁,橱窗,画板等,介绍书法常识,展览学生书法作品。在教学楼走廊放置书法展板,利用围墙制作书画长廊,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欲望。在各班教室开设“写字作品展示园地”,定期展出师生的写字作业、作品。“佳字欣赏”、“作品展览”是画廊橱窗的常设栏目。班级手抄报、黑板报、学习园地是学生们“露一手”的重要园地。独特的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发挥写字教育的育人功能,可以给人们带来写字和书法艺术美的享受。试想,每天中午,伴随着悠扬的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学校的全体学生在下午上课前的20分钟,都要进行写字训练。每当音乐响起,原本生动活泼的校园变得宁静舒适。同学们自觉地把纸笔摆放有序,端坐着一笔一画开始练字,教师漫步期间或讲解或示范或指点,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笔画、结构等写字技能教学。一张张脸神情专注,他们仿佛不是在写那单调的方块汉字,而是在描绘自己最喜爱的图画。

二、加强写字指导,规范姿势。

在写字教学中,立足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加强写字指导,采取多种手段以促进小学生的写字能力的提升。如为学生推荐写字儿歌,让学生在写字歌的哼唱旋律中,明确写字要求。还可以从写字“双姿”(坐姿、执笔姿势)训练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渗透书写艺术,逐步提高学生的书写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一要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写字课中,学生的观察对象是字中笔画的形态、书写方法、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观察。二要抓住事物特点,通过多种方法掌握事物本质。三有计划地看、听,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看、听”中训练观察能力。

三、创新课堂评价,激励成长。

只有科学评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书写水平的提高,许多老师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写字课结束前几分钟,教师可根据巡视时掌握的情况,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品评学生的练习情况,指导矫正。所谓“点”,就是抓住几份有代表性的优、差习字本进行品评。好的习字,品味其好在哪里,哪一笔、哪一字描得好、仿得像、临得神、写得美,鼓励其坚持下去,更进一步;较差的习字,评议其差在哪里,演示怎样矫正。所谓“面”,就是让学生同桌或前后交流习字本,互评品评,自我矫正,或相互帮正。评价精到、适时、积极、方法灵活多样,有自评、师评、家长评等多种形式。教师可经常采用及时的、富有激励性的口头评价,小到一个字、一个笔画,或笔画的起笔、顿笔,都给予学生到位的评价。“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这一横写得很有力度。”“这个字你写得很有大家风范”教师的鼓励能使学生写字越来越专心、越来越有兴趣。

四、丰富教学策略,提高实效。

大家都知道,汉字之所以难写,主要是它的间架结构难以把握,咱们中国的汉字是方块字,大多数汉字笔画繁多,长短不一,讲究的是线条美,而学生往往把握不好每个笔画的占位、穿插、挪让,这个时候,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几何图形的辅助虚线可以帮助学生找准各笔画的占格位置,比如:“朋”字,指导写左右一样齐的生字,可以在田字格里上半格和下半格的中间加两条辅助线;指导写半包围结构的生字时,指导走之底的字,可以加三条垂直的辅助线:帮助学生掌握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还有碰到一些关键的笔画,如“家”字中的弯钩、“海”字中三点水、“边”字中的走之底等,或一些特殊形状的字,如“垂”“亮”等等……都可以利用添加辅助线的办法,指导学生把字写得更美观。

这样教学,直观明了,无形中使学生的脑海中又多了一条条与横中线和竖中线起同样作用的辅助线,借助于它们,首先,学生在最初观察的时候,就对要写的汉字了然于心,那么下笔书写的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就会更加到位,长此以往,坚持先看明白再下笔写字,学生的书写自然会大有长进。

总之,在实践中我们还是初探者,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今后,加大日常写字教学的力度,同时将分散的写字课程要素加以统整,形成一种立体的写字教学课程,继续结合区域性的文化特点,以写字教学为突破口,探讨校本课程建设的发展道路。使学生在宽松活泼、催人向上的良好大环境中,练好字、做好人,从而让他们掌握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养成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2]《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