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1 17:07: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劳动教育的背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军队复员干部安置工作的通知》(国安〔93〕2号)和《北京市实施〈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若干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1989年第4号令)精神,现对因自谋职业或因各种原因政府不再负责安置工作而需转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的复退军人档案移交、接收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指复退军人包括退伍义务兵、转业士官和复员干部三类人员。
二、复退军人档案中应当具有以下材料:
(一)《档案材料清单》及《档案转移通知单》(样式附后);
(二)自谋职业申请书;
(三)入伍前档案材料;
1.入伍前是学生的,档案中应有相应的学历证明材料;
2.入伍前是在职职工的,档案中应有《招工审批表》或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证明、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证明材料。
(四)服役期间的材料:
1.《应征公民入伍登记表》;
2.《义务兵退出现役登记表》或《士官退出现役登记表》或《军队干部复员审批报告表》;
3.服役期间(含待安置期间)受过处罚的应有处罚材料。
(五)其他材料。
三、档案移交程序:
1.市、区(县)复退军人安置办公室派人持介绍信将复退军人档案在做出转档决定20日内转往市、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1)被批准自谋职业的复退军人档案转往市、区(县)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办理个人委托存档;
(2)按有关安置政策规定,政府不负责安置的复退军人的档案,转至其户口所在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失业人员管理。
四、档案接收工作:
1.劳动部门根据上述规定审核、接收复退军人档案。
2.若档案材料不全,由市、区(县)复退军人安置办公室对缺损原因出具证明后,再行接收。
五、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关于移交、接收申请自谋职业的复退军人档案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管发字〔1994〕286号)同时废止。
附件1:
档案材料清单
------------------------------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政治面目|
--|------|-------|--|----|----
序号| 材料名称 | 转入份数 |页码|转出份数| 页码
--|------|-------|--|----|----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6 | | | | |
7 | | | | |
8 | | | | |
9 | | | | |
10 | | | | |
11 | | | | |
12 | | | | |
13 | | | | |
14 | | | | |
------------------------------
档案 | (单位公章) | 档案 | (公章)
转出 | 经办人: | 接收 | 核收人:
单位 | 年 月 日 | 单位 | 年 月 日
------------------------------
注:1.此清单由档案转出单位填写,包括各种履历、学历证明,招工(招用)证明、技术等级证明等基本材料,加盖公章后装入本人档案。
2.空格部分需用斜线划掉。
附件2:
复退军人档案转移通知单
(200 )军安字 号
---------------------------------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
文化程度| |身份证号|
----|--------|----|--------------
入伍日期| |退伍日期| |入伍前身份|
---------------------------------
户口所在详细地址|
---------------------------------
| |
转 | |
| |
档 | |
| |
原 | |
各区、县劳动局,市属各局、总公司劳动处,各计划单列企业: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调整企业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的通知》(京政发〔1994〕29号)规定,现将调整企业、机关事业单位1986年10月1日以后新招收的劳动合同制工人和支援乡镇企业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和标准通知如下:
一、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为劳动合同制工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由按工资总额的18%调整到19%;劳动合同制工人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由按个人工资总额的2%调整到5%。
二、乡镇企业聘用的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要逐步做到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不再按年龄划分。这次暂规定乡镇企业一律按每人每月120元为聘用的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聘用人员个人按每月28元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三、本通知自1994年1月1日起执行。
你市《关于北京市调整原行业统筹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及并轨方案的请示》(京劳险文〔1999〕24号)收悉。经审核,原则同意你市方案。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你市确定的原行业统筹企业1999年执行费率(见附表),并同意将你市企业现行费率19%做为行业费率调整的控制目标,请按此制定行业费率调整的过渡计划并严格遵照执行。
二、同意你市关于原行业统筹企业职工个人缴费并入个人帐户时间按原行业实际规定时间执行的意见,请认真做好职工个人帐户过渡管理工作。
三、请将你市方案中“在外省市企业的劳动鉴定工作,可由北京市劳动行政部门委托当地县、市级以上劳动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修改为“企业所在地在外省市的,其劳动鉴定工作,可由北京市劳动行政部门委托当地地、市级以上劳动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请你们按上述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后,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特此批复。
附件:
北京市原行业统筹企业1999年执行费率表
单位:%
--------------------------------------
| 行业名称 |序号|移交前执行费率|1999年执行费率|
|---------------|--|-------|---------|
| | 施 工 |1 |14.2 |16 |
| |---------|--|-------|---------|
| 铁 道 | 运 输 |2 |19 |19 |
| |---------|--|-------|---------|
| | 中铁建 |3 |11 |13 |
|---------------|--|-------|---------|
| 邮 电 |4 |19.1 |19 |
|---------------|--|-------|---------|
| 水 利 |5 |18 |19 |
|---------------|--|-------|---------|
| | 生 产 |6 |17 |18 |
| |---------|--|-------|---------|
| | 火电施工 |7 |12.5 |14.5 |
| |---------|--|-------|---------|
| 电 力 | 水电施工 |8 |10.5 |13 |
| |---------|--|-------|---------|
| | | |15 |16.5 |
| | 事业单位 |9 |-------|---------|
| | | |17 |18 |
|---------------|--|-------|---------|
| 交 通 |10| | |
|---------------|--|-------|---------|
| 公路咨询监理公司 | |10 |13 |
|---------------|--|-------|---------|
| 中外理总公司 | |10 |13 |
--------------------------------------
--------------------------------------
| 行业名称 |序号|移交前执行费率|1999年执行费率|
|---------------|--|-------|---------|
|华建交通经济开发中心 | |10 |13 |
|---------------|--|-------|---------|
|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总公司 | |10 |13 |
|---------------|--|-------|---------|
|中国海洋工程公司 | |10 |13 |
|---------------|--|-------|---------|
|集团(机关) | |10 |13 |
|---------------|--|-------|---------|
|招商局集团 | |10 |13 |
|---------------|--|-------|---------|
|中交水运工程设计咨询中心 | |14 |15.5 |
|---------------|--|-------|---------|
|水运规划设计院 | |14 |15.5 |
|---------------|--|-------|---------|
|公路规划设计院 | |14 |15.5 |
|---------------|--|-------|---------|
|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 | |14.9 |15.5 |
|---------------|--|-------|---------|
|路桥集团 | |16 |17 |
|---------------|--|-------|---------|
|北京中交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 |18 |18.5 |
|---------------|--|-------|---------|
|交通印务公司 | |18 |18.5 |
|---------------|--|-------|---------|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206-01
在当下的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中似乎还是可有可无的“附加物”,甚至还变成了惩罚“差生”的工具。
小学生鄙视劳动、不尊重他人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化时代,一个彰显人和谐自由个性和创造性的时代,为人生谋幸福是这个时代教育的主旋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回归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寻求一些策略是有价值的。
一、问题的提出
当下,从学校、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看,忽视少儿劳动教育的现象十分严重,存在问题突出。小学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奠基的,让小学生通过参与适度、适当的劳动,在劳动中获得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体验,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创造“新我”的成长快乐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不被重视,主要表现在教育的思想观念上存在着不重视、忽视甚至鄙视劳动,在课程设置上劳动教育内容指向不明,在教育形式上片面单一等。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需要直面问题,寻求一些解决的策略。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教育的思想观念上存在着不重视、忽视甚至鄙视劳动。在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中,有着不重视、忽视甚至鄙视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
从学校的角度说,学校迫于升学的压力,劳动教育纸上谈兵,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或者将劳动教育与“劳动改造”划了等号。学生迟到早退罚扫地一周,作业未及时完成,罚花园浇水一周,损坏公共物品罚擦玻璃一周。从家长的角度说,一怕劳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所以就尽一切可能进行包办代替,孩子只要文化课学习成绩好,什么都是次要的。
笔者最近参加区内关于幼小衔接的家长咨询会。一百多位家长的问题都集中在:上小学前要识多少字?数学计算要提前学吗?英语单词要背下来吗?诸如此类的全是对掌握学科知识的问题。当我问家长,你们的孩子自己的事能自己做吗?只有个别家长说能。家长们普遍只关注孩子学科知识的积累,对孩子是否要自我劳动,觉得没必要。家长还常常拿孩子不努力学习,将来就当马路工、农民工或笨重的体力工来鞭策教育孩子。
三、改进小学劳动教育的几点建议
小学德育工作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让小学生热爱劳动,这需要来自家长、教育工作者、社会的共同参与。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开展适合少儿身心特点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丰富拓宽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渠道。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劳动实践。使学生在劳动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经受检验,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1、加强家校合作,拓宽小学劳动教育的渠道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劳动观念是在七岁半至九岁半之间逐步形成的,也就是说小学低年级至中年级阶段,是劳动观念的形成阶段。这时的教师及家长应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在这一关键期,使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劳动光荣”的思想植根。因此,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要十分重视对家长的引导,让家长对孩子有正确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改变中国家长轻视劳动教育的观念。让家长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提高劳动意识。学校在家长中大力宣扬劳动关荣的价值观。
德国的家校合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有专家说,“德国制造”能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的孩子从小掌握了较全面的劳动技能。德国的父母秉承“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理念。德国人在欧洲有“动手大师”的称号,为了培养出“巧手孩子”,德国的教育部门制定出三步走的“进度表”。幼儿阶段要学会简单劳动,具备初步劳动能力,小学阶段接受课程化技能训练,请有某一方面技能的家长做辅导员。通过考核获得“小海马”技能证书,鼓励离校近的孩子走路或骑车上学;中学阶段要有三个月的社会实习经历等。让孩子从小就成为能生活自立的人而感到骄傲。只有在家长、学校双管齐下、形成合力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2、整合课程资源,让小学劳动教育符合孩子的天性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这样的表述:“在任何情况下,劳动如果没有与其并行的教育,没有与其并行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教育,就不会有教育的好处,会成为不起作用的一种过程。劳动教育不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结合,是难以完成教育的任务的。”
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所有的艺术创作过程都是劳动的过程。让小学生体会到练习声乐、弹奏乐器、绘画、舞蹈都是劳动的过程,可以说,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生活,也创造了美的感受。
分数的高低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本为劳动,本为劳动的教育能使人更善于劳动、乐于劳动,使劳动变得更光荣和美好。希望通过这些劳动评价,让劳动教育与生活相联系,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才是我们所关注的。
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结合相关文献,以及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初步情况,设计和编制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背景、农村小学生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情况、家庭氛围三个部分。于2012年4月对临泽县农村小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13份,有效问卷100份,统计数据由人工统计。其间与家长面对面访谈8次,接受个别访谈的家长共计30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农村小学生家庭背景情况
(二)农村小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情况
1.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
据调查,大部分家长都很重视家庭教育,其中有82%的家长常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攀比,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进行攀比的占73%,有4%的家长认为任其自然发展;也有13%的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2.家庭教育内容方面
据调查,被调查的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内容方面侧重点不同。
(1)家庭智育方面,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成绩的要求在80分以上的分别高达85%,其中分别有45%的农村小学生父母要求子女的学习成绩在90分以上。
(2)家庭劳动教育方面,有20%的家长经常让孩子做家务活或是其他的劳动;有34%的家长偶尔让孩子做家务活或是其他的劳动;有46%的家长不会让孩子做家务活或是其他的劳动。
(3)家庭美育方面,教孩子孝敬长辈,关心长辈的占12%;时常教孩子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占24%;有64%的家长不注重这方面的教育。
以上可以看出,对农村小学生的家庭美育和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远没达到家庭智育这样的高。
3.家庭教育态度与家庭教育方式方面
调查显示,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合理就满足,不合理就不满足占50%,与孩子先分析要求的合理性、再决定是否满足的占49%,无条件满足的只占1%;有25%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坚持以身作则;当孩子犯了错时,只有25%的家长与孩子分析原因,找自身不足。
(三)农村小学生家庭氛围的情况
调查显示,有56%的家长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缺少共同语言,缺乏沟通;有78%的家长认为孩子自私,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家庭人际关系情况是相处愉快,互相关心的仅占30%。农村小学合校后大多数都有寄宿部,85%的农村小学生都寄宿,在家的时间仅仅为周五晚上至周日下午和寒暑假。
三、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家庭教育期望过高
据调查结果得知,农村小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常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攀比。一般情况下,家长的教育期望的强弱,与子女学业和品德发展水平呈正比例关系。但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偏高,这样在教育孩子上可能会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培训出来的孩子可能会出现高分低能,或缺乏创造性。
(二)家庭教育内容偏重家庭智育,忽视家庭美育、家庭劳动教育
由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家庭教育的内容侧重家庭智育。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庭德育、家庭智育、家庭体育、家庭美育和家庭劳动教育。这几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但是,对农村小学生的家庭美育、家庭劳动教育和其他方面的重视程度远没达到家庭智育这样高,在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中,这几个方面不是全面发展的。
(三)家庭教育态度与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差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所持的态度与教育方式很不科学,存在偏差。家庭教育是在家庭里、在父母子女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工作。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存在着特殊的血缘关系,家庭不是专门的机构,家长也不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在教养方式和行为上存在的一些偏差,会背离正确的教育原则,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甚至违背家庭教育的初衷而彻底失败。
(四)亲子沟通时间少,家庭氛围不和谐
由调查结果可知,农村小学生家庭中亲子关系不融洽,亲子沟通时间少,家庭氛围不和谐。亲子沟通是维持健康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内部氛围的必要保障。但是,农村小学生家庭中亲子沟通出现了重重障碍,严重影响家庭氛围。
四、应对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建议
针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一)积极举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科学、系统的教育好孩子,应该积极参加家教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老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对农村小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了解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向农村小学生家长宣传最新的家庭教育资讯,并适时地帮助他们解决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困惑。老师与家长要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对家长进行科学家教主题培训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树立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观,加强家庭美育、家庭劳动教育
家庭教育目的是进行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家庭教育期望则是家庭教育目的的反映。只有家长拥有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观,在家庭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才有可能合理。前面提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内容偏重家庭智育,忽视家庭美育、家庭劳动教育。以目前临泽县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树立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目的观还是可行的。
(三)运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
上文提到,农村小学生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家庭教育态度与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差。我们知道家长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专制型、放任型的教养方式是行不通的,这样只会导致亲子间发生冲突。因此,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要获得成功,就必须采用科学的、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方法。[5]
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孩子们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
一、到自然中学自然
自然界本身就是一本神秘又生动的“活”教材,只有让孩子走出课堂,更多地到广袤的大自然去开展活动,去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理想素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在研究“动物与环境”这个问题时,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到田野中去挖蚯蚓。他们在挖的过程中,发现在潮湿的泥土中能找到大量蚯蚓。然后组织学生把蚯蚓放置在干、湿两堆不同的泥土中间,通过观察蚯蚓爬动的方向,以及比较干土与湿土中蚯蚓的数量,分析出蚯蚓最适宜的生活环境。
在大自然中他们分清了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认识了许许多多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规律,提出许多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认识到大自然中蕴涵无穷的科学知识。学生在大自然中参与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和潜能。
二、在生活中品生活
传统的劳动教学因场地、器材紧张,或无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而常常忽视或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只是面对书本学习,学生所接受的只是书本上的劳动知识,却无法面对真正的劳动。创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便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出路。为此,以学生熟悉的活动和环境为背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使现代生活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在劳动教育与生活实践中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产、生活的弊端,解决学用脱节的矛盾有了足够的可能性,使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能真正协调发展起来。
对于每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凡是以劳动教育为主的内容,都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的时间。我们把劳动、科技、自然教材中凡是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后,用上半天的时间进行活动。如,综合劳动课《爱农学农》,我们把学生带到农村去上课,让学生认识常用的小农具,而且每人选择一部分农具进行实际操作,在老农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始学习种葱,面对这些几乎天天在饭桌上能遇见却又显得那么陌生的“葱”,孩子们拿在手上看了又看。这一次,他们不仅认识了农具,学会了种葱,而且还学会了种蚕豆。
以劳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并非活动完就完事,还必须同平时的生活结合起来,延伸到课外、校外,以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巩固劳动教育的成果。
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学生只有经常亲自动手做,才能形成劳动技能,才会动脑筋想,才能有所创新。学生在劳动中,常能唤起对原有相关经验的联想,从而产生知识的新的“生长点”,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创造的潜能也就开发出来了。
三、在社会中识社会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在上《家乡的河》这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几道预习题:家乡的河是什么样子的?现在的河与从前的河有什么不一样?被污染的河是什么样子的?等等。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调查,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料,结合预习题,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社会调查,寻找题目的答案。在学生的这些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获取知识能力,教会学生自己寻找知识的方法。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指导中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寻找资料,动手实践,获取知识。课本和材料是教师组织活动时的一个参考,教师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创设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一、中国的孩子怎么了
――透视“傍老族”“啃老族”现象①
西方社会曾经出现“垮掉的一代”。中国社会是否已经出现“垮掉的一代”?这不好说。
中国新一代年轻人有着前辈不具备的优点。他们有较强的独立、法律、环保、平等意识,对新事物敏锐,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存在致命的缺陷,如责任心差,勤劳、勤俭意识较弱,再加上父母溺爱,使得他们心高气傲,常常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困惑。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傍老族”和“啃老族”。这倒是事实。
作为“新失业群体”,“傍老族”和“啃老族”大多缺少技能,缺少社会阅历,无稳定收入,主要靠“傍老”“啃老”生存。部分中老年人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家庭负担。这日益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
“傍老族”与“啃老族”的出现,与家庭教育有关。在西方,孩子成人后,不管家庭背景如何都要自立;而在中国,父母觉得自己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孩子,父母通常会尽全力让孩子成年后过上不错的生活,包括孩子结婚、买房、养育下一代等,父母都要出力,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责任。父母的过度资助和过度抚养虽出于伟大的父母之爱,结果却让孩子丧失劳动能力和自食其力的勇气,也因此让孩子错失了 “成长”“进化”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霍尔(Hall,S.)的说法,孩子的成长过程类似整个人类的进化过程。人类最初是爬行动物,然后能够直立行走;在由猿向人转化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关键的作用。与之类似,孩子最初在地上爬行,然后学会了直立行走;在由儿童向成人转化的过程中,劳动将发挥关键的作用。如果这个假说是可靠的,那么,父母的首要责任,便是把“自食其力”当作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轻视劳动教育,可称得上是一种“忘本”与“背叛”,因为教育原本起源于劳动。康德的说法是:“儿童要学会劳动,这是最最重要的。人是唯一必须劳动的动物。他必须先做许多准备,才能享有生活的保障。对于这个问题:上天是否能好心地把我们所需的一切都事先准备好,以致我们可以无需劳作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人向往工作,包括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工作。那种以为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的时候,除了坐在一起唱唱田园牧歌、欣赏一下自然之美之外无事可做的想法同样是错误的。真的这样的话,他们也会感到极其无聊,就像其他人在类似情况下也会感到难以忍受一样。”[1]
二、关于培养劳动习惯
的两个家庭教育实验
1.大款夫妇为教育女儿装穷17年②
一般而言,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过,也并非所有的富裕家庭的孩子都有好的学业成绩,原因在于:富裕是一种高级的教育资源,但是,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父母有高级的教育方法。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如果孩子因家庭富裕而四体不勤、傲慢虚荣,那么,富裕不仅不是孩子成长的资源,反而成为孩子成长的祸害。中国的民间经验是:“富不过三代。”遗憾的是,“富不过三代”这条民间古训几乎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咒语,不少比较富裕的家庭,常常被这条古训言中。
2005年,一则“大款夫妇为教育女儿装穷17年”的消息引起中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为让自己女儿“心灵纯洁”,重庆的一对夫妇隐瞒自己大款背景17年。高考前夕,他们向女儿许下重金承诺,无意中透露了这场持续17年的爱心“骗局”。
这位女孩是沙坪坝某重点高中高三文科毕业生。从小学到高中,她一直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善良真诚,成绩优秀。
她的父母曾经给她讲过一个“卖房救子”的故事。她两个月大的时候因发烧引起急性肺炎。为救孩子,父母卖掉了外公外婆在攀枝花留下的房子。从那以后,一家三口只能租房度日。听到这个故事后,她在小学的日记中写道:“爸爸妈妈爱我,我要好好报答他们。”5岁时,她随爸爸妈妈搬到了重庆,住在沙坪坝松林坡的耗儿洞。她只知道爸爸是个推销员,每年至少有一半时间出差,到各个区县去卖书,妈妈有时也要和爸爸一起走。
因为家里“穷”,爸爸妈妈对她管教很严――她从6岁起,寒暑假要到巷子口去卖报纸,每天最少要卖20份;周末也很少放假,在家里温习功课,或跟妈妈一起做家务。除了过年,她很少穿新衣裳。
填报志愿的那天,父母郑重地承诺:只要考上上海一所著名大学的经济系,就奖励她出国旅游,并在上海给她买辆车。
“这些奖励要用十几万元啊!”她很吃惊。可是爸爸说这些年推销学生学习资料,家里有积蓄。那天午饭后,她回学校上课,忘了带寝室钥匙,就回家取。在家门口,她听到爸爸妈妈的争吵。妈妈说:终于要熬到头了,应该告诉孩子咱们瞒了她这么久。爸爸坚决反对:不行,我们说好了的,要等孩子进入大学再讲。
看着推门而入的女儿,爸爸妈妈惊呆了。终于,妈妈告诉她,这是她出生前就和爸爸商量好的办法,让女儿在清贫艰苦的环境中生长,保持“心灵纯洁”。
这位孩子的父母实在不容易。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一个“贫穷使人心灵纯洁”的教育假设,他们竟然装穷“骗”孩子,而且“骗”了17年!这需要非凡的勇气和非凡的信念。
这样的“骗”对孩子来说可能会构成某种伤害,但是,我们还是愿意把它作为一个“再富不能富孩子”的“思想实验”。并非所有的富裕家庭都必须“装穷”,富裕家庭的父母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果富裕的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倒不如让孩子过节制的、低调的、比较贫穷的生活。“如果你想开快车,就必须保证你有非常好的煞车。你不能给孩子太多自由,除非你有办法限制他们,让他们的行为举止守规矩。”[2]
2.特别的母爱③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一个专题《特别的母爱》。那样的母爱原本正常,并不特别,但在中国家长看来,它是“特别的母爱”:
沙拉是生活在中国上海的犹太后裔,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成长,1992年,她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放弃了在上海的舒适生活来到了以色列。在以色列,沙拉和孩子们遇到了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为了生存下来,沙拉后来在以色列靠做春卷、卖春卷维持生计,并供孩子们在当地上学。然而有一天,邻居的一番训斥让沙拉非常震惊。邻居对沙拉的孩子说:“你们怎么这个样子?你们怎么这样看着你妈妈这样子做,你们怎么不插手呀?”原来,在以色列,孩子们从小就要学会生存,并承担家庭责任。在这个国度,并不提倡无偿付出。沙拉体验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她虽然当时难以接受,但仔细一想也不无道理。如果想在这里生存,就必须去适应。于是沙拉决定把“劳动就应该有收获”这一观念运用到自己的家庭中。孩子下课了,回来要在沙拉的店里做一个小时的工。做工之后,沙拉当场就给孩子钱。孩子们通过劳动体验到了获得报酬的快乐,同时也开始体会到了生存的不容易。虽然孩子们手里有了钱,但他们从不乱花,而是抢着付家里的水费、电费。孩子长到十四五岁时,沙拉由做春卷发展到开饭店。这时,本来有能力让两个儿子继续上学的她,又作出了一个决定:让孩子们进入社会,去体验赚钱的不容易。于是,一个在面包房工作,一个去中餐馆打工。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在面包房打工的杰瑞每天要工作近20个小时,一到宿舍倒头就睡。有一天,杰瑞通过面包房的玻璃橱窗向外看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开了一辆很好的车,一个很漂亮、很时髦的女孩坐进了他的车,然后就开走了。这一幕,让他久久不能忘怀。他光靠这样的打工去积累财富,到什么时候才能够有这样的生活?光靠这样卖劳动力是不行的,必须读书,而且要很好地去读书。他在面包房做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把书都复印成纸挂在架子上,一边做面包,一边看,一边读。孩子们想改变命运,想继续读书的渴望让沙拉非常高兴。其实这正是她想要的。孩子经过两年的艰苦打工生活之后,沙拉满足了两个儿子的心愿,把他们送回上海读书,而孩子已经自己攒够了学费。读书的钱,都是他们在以色列打工赚来的。沙拉说:我经济一点也不困难,但这个学费我不付。因为我给他付学费他读不好,他自己付学费他读好了。因为他知道他的社会责任,他为他自己心中的目标去读书,而不是为了他妈妈去读书。
这位母亲的思路是对的:我给他付学费他读不好,他自己付学费他读好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一个人,知道他的社会责任,他会为了一个目标去读书,而不是为了妈妈去读书。他为他自己心中的目标去读书。
三、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建立
劳动意识和自食其力的习惯
在孩子3岁之前,父母可以用爱把孩子包裹起来,甚至可以溺爱孩子,可是,孩子3岁之后,尤其到了9岁前后,父母需要提醒自己,放下“厚爱”,让孩子自食其力、独立成长。第一,凡公共生活,孩子可以不负全部责任,但必须愿意而且有能力参与;第二,凡私人生活,孩子必须对自己的生活完全负责;第三,只给孩子提供有限的零花钱,让孩子自己挣额外的零花钱,并自己支配零花钱。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也可以考虑在某个时候让孩子到乡村体验劳动。④
让孩子参与公共生活意味着:孩子不必承包全部的做饭、洗衣、扫地的任务,但他必须尽早接受做饭、洗衣、扫地的训练并愿意而且有能力为家人做饭、洗衣、扫地。孩子不必决定所有的家庭事务,比如购买何种家具、房子或股票,但孩子必须尽早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偶尔邀请孩子一起解决父母工作中的困难。在帮助父母解决工作中的困难的过程中,孩子会更加珍惜父母的劳动,增进对成人世界的理解,而且,孩子本人会感觉自己可以分担家庭的责任,他会变得更加自信,有成就感和责任感,逐步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让孩子对私人生活完全负责意味着:让孩子尽早学会自己吃饭而不是靠父母喂饭,更不能让父母追着喂饭;让孩子尽早学会自己穿衣并亲自购买自己的衣服;让孩子尽早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书包、书柜。
让孩子挣零花钱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成为商人,关键在于让孩子从小建立自食其力的责任感。善于挣零花钱的孩子,他将来即使不会成为富翁,至少不会成为穷人。
帮助孩子建立劳动意识和自食其力的习惯,秘诀是让孩子尽早学会承担生活的责任。责任感有一条隐秘的通道,它来自人的劳动习惯。让孩子劳动的首要目的不是让孩子学会谋生,而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为此,父母要给孩子提供选择的自由。自由选择导致自己负责。如果孩子丧失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他所做的事情完全出于他人的强迫与指令,那么,孩子就学会了应付与敷衍。
孩子的成长有一些关键期,错过了关键期,孩子的成长将成为困难。人们只承认1~3岁是孩子学走路、学说话的关键期,却往往忘记或不愿意承认1~3岁是发展孩子责任感的关键期。
成功的家庭教育总是把发展孩子的责任感、劳动能力、自理生活能力作为孩子3岁前后的紧要任务。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就让孩子隐约形成“责任意识”:凡是自己能够处理的事情,不抱怨,不绝望,不轻易倚靠他人的救助或救济。有劳动习惯的孩子遇到困难时不会坐以待毙或推卸责任,他会使出浑身的力量去抵抗、挣扎。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必须劳动:凡属于自己的事情,必须亲自去做,不能由他人代劳。他必须自己呼吸、自己饮食、自己负担。在孩子3岁前后,父母必须帮助他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就此而言,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岁而立”。
为了发展孩子的劳动习惯和责任意识,父母必须节制自己对孩子的爱与呵护。爱孩子是所有动物的本能。爱是美好的感情,也布满危险。在家庭教育中,最大的危险是,父母以爱的名义代替孩子劳动。
无论父母多么有钱,必须为孩子提供相对穷困的劳动环境,家长不要把所有的事都包办下来,要为孩子留出劳动的空间:劳动的孩子,才会早当家。智慧的父母往往善于放手与旁观: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应该负责的,让他尽力去完成。好的父母是孩子的家庭教师,不是孩子的保姆。做孩子的“父母”,不要做孩子的“保姆”。如果母亲太强悍,包办孩子的生活,可能会导致儿子软弱。民间的说法是“母强子弱”。有时候,一个强悍的女人会培养出一窝软弱的男人,儿子软弱,丈夫也软弱。与“母强子弱”相关的另外一个说法是“虎父无犬子”。“虎父”为什么无“犬子”?因为父亲的教育方式与母亲的教育方式往往有一个差异:母亲容易亲自动手帮助孩子,父亲更愿意让孩子亲自尝试错误。尝试错误是最有效的学习。不敢犯错误的孩子是傻蛋,总是重复犯错误的是笨蛋,自己不犯错误,让别人犯错误的是坏蛋。[3]孩子总是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慢慢长大。
父母常常期望自己的孩子把学习当作人生的头等大事。事实上,真正努力学习的孩子,恰恰不是把学习当作头等大事的。学习本身不足以构成人生的目标,真正能够构成人生的大目标只有一个:以自己的劳动,创造自己的幸福。一旦学生有了这个体验和渴望,努力学习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为了让孩子自己愿意学习,家长最好尽早让孩子养成自食其力的劳动习惯。让孩子崇敬劳动,信仰“劳工神圣”。“五育”的通常顺序是德、智、体、美、劳。劳动教育最后才被点名,最后点名意味着最终的决定因素。劳动让人有责任感。对于有责任感的学生来说,家长不让他努力学习倒是困难的事。
为了孩子尽早独立,父母需要有所克制,不代替孩子做事,只做孩子的守望者。父母必须把握与孩子的距离与分寸,远远地守在一个地方,望着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自己劳动,哪怕孩子的劳动是笨拙的,也绝不干涉,绝不取消他劳动的权利。“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语)
注释:
① 参见《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了――透视傍老族与啃老族现象》(2005―04―01).
② 参见《大款夫妇为教育女儿装穷17年》(2005―05―09)news.省略/gb/news/2005-06/09/content_16103.htm.
③ 感兴趣的家长可以观看网络视频《特别的母爱》。
④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从1995年开始研究并推进“星星河快乐家园” 体验教育模式:让城市的孩子到农村去,住在村民家里,体验农村生活;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去观察、劳动。参见孙云晓、方奕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孙云晓教授谈科学的教育方法》,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版,第213页。
参考文献:
[1] 康德.论教育学[M].赵鹏,何兆武,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8.
[2] 格雷.孩子来自天堂[M].张雪兰,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22.
一、践行“六大解放”理论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儿童教育》文章中,具体阐述了创造教育理论的精华―“六大解放”。他认为,儿童具有创造力,只有将这种创造力解放出来,才能使创造力不致被埋没、被浪费。因此,他提出了解放儿童创造力的六大方法。即“要解放儿童的眼睛、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要解放儿童的双手、要解放儿童的嘴、要解放儿童的空间、要解放儿童的时间。”劳动与技术课程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习,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习。动手的重要性是劳技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手脑并用是创造活动的基本条件。教育家陶行知大力倡导,我们的新课程更应该倡导并落实。
二、践行“劳动教育”理论
“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要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陶行知认为手的解放本身是人类进化的关键环节:“人类自从腰骨竖起,前脚变成一双可以自由活动的手,进步便一天千里,超越一切动物。自从这个划时代的解放以后,人类乃能创造工具、武器、文字,并用以从事于更高之创造。”如果手没有解放,不能执行头脑的命令,人类的这些进化就无从谈起。在劳技课上的木工和塑料工学习中,我带领学生先从模仿制作再到自己设计制作,使学生在实践中边做边学,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作品都放在我们学校劳技作品展览室,学生们各显神通,用麦秆、纸、木头、石头、橘皮、可乐瓶、泡沫塑料做材料,制作了各种物件,从中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传统教育对手的解放之重要意义却毫无认识,它只要学生“规规矩矩”、不准学生“乱说乱动”,把手束缚了起来。陶行知为此呼吁解放学生的手,“使他能干”、“劳力上劳心”使手脑平衡发展,身心平衡发展,增强体质,体现“劳动是最伟大的美” ,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
三、践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核心理念应该是:教育应该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现实中磨砺健康的人格,培养美好的人性。教育的意义在于改造生活,主张冲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大社会乃至大自然中去,使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培养真正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对于学生学习劳技来说,他们的生活实际应是他们首要学习的内容。必须注意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我们开展了“我当一天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父母一天工作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把劳技课堂上学会的简单家政常识、烹饪技术用到家庭生活中。引导学生把家庭服务作为“岗位”,扮演一天爸爸、妈妈的角色,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照顾老人、邻里沟通等具体事务,体验父母的辛苦和紧张,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分忧、生活自理的本领。我们还组织学生到残疾人、孤寡老人、生活贫困家庭帮困助残,体验他们生活的艰辛,学习他们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只有我们不断践行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地学习,幸福地成长。
四、践行“教学做合一”理论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之一。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学做是一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要在做上学,做便是教,做便是学,做是中心,包涵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这首先要求教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体验,所以教师要多学习、多研究、多实践。其次是要了解学情,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做人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才能真正实现做上教、做上学。再次是营造教学做的氛围和环境。比如我在教学小学《劳动与技术》(苏科版)四年级下册的泥工课时,带领学生到我们的劳技教学基地―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御窑砖瓦厂,让学生去观摩御窑“金砖”、“花边滴水”的制作过程,有很多学生都掌握了花边滴水瓦的制作本领,其中有三名学生现场制作的“花边滴水”瓦在 “红领巾水乡风情节”系列活动之“民间工艺品大赛”中获得了特等奖。我校的劳动技术教育特色成果“铭古坊”,在2007年5月18日苏州市第五次少代会―劳技操作展示场上亮相,随风飘展的古式旗帜,委婉的古典音乐,同学们熟练的技术,成为技能展示场上的亮点,吸引了原市委书记王荣、市长阎立等市领导驻足观看,成为新闻媒体的焦点。2011年10月29日晚8点50分苏州生活资讯―《今日相城》栏目对我校开展的挖掘社区资源、引领传统工艺融入劳技课程体系,开展特色动手体验教育活动进行了精彩报道。把传统教育以书本为教学的中心,转移到以实际生活为中心,以做为中心,使学生从“手脑并用”的实践经验中,获得“真知”,获得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创造能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尚品质,使得我们家乡的传统工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