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1 17:07: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时间管理是一门学问,是每个人都必须去学习了解的知识,有些人成功的时间较早,有些人成功的时候早已是白发苍苍,抛开个人能力、机遇、先天的资源优势之外,我认为时间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鲁迅先生曾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我想,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花在了写作上,对于他来说,这就是他的时间管理思维,事实上,时间管理不仅仅只是针对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种管理方式,它还是一种对生命的管理思维。每一个生命就是一个连续的时间段。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生命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生命做最值得做的事情,让我们的生命充实而丰满!并获得每个人不同程度的最高成就感!
时间管理说来简单,可是在真正在日常生活中经营好实在有些难度,时间管理通常的误区有:
(一)缺乏工作计划。有些人空留大把时间可是只能发呆,因为他们没有工作计划,没有计划的人只能像是随风飘的蒲公英,没有目标,没有方向,
(二)组织工作不当。主要体现在职责权限不清、工作内容重复、事必躬亲,亲力亲为、沟通不良、工作时断时续。
(三)时间控制不够。制定好的目标计划,无法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导致后面的计划完全打乱。
(四)整理整顿不足。
(五)进取意识不强。
(一)明确目标。目标具有5个特征: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相关的、基于时间的。
(二)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工作。怎样做计划呢?首先要确定目标,寻求完成目标的各种途径,然后要选定最佳完成方式,将最佳途径转化为月、周、日的工作事项,并编排工作顺序并加以执行,最后定期检查目标的现实性以及目标的最佳推进度的同行}生。
(三)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
(四)合理的分配时间。管理的关键是20:80定律,即用你80%的时间来做20%最重要的事情,因此你一定要了解,对你来说,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是最有生产力的。同时每天至少要有半小时到1小时的“不扰”时间;假如你能有一个小时完全不受任何人干扰,自己关在自己的房间里面,思考一些事情,或是做一些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这一个小时可以抵过你一天的工作效率,甚至有时候这一小时比你三天工作的效率还要好。
明天是一张尚未到期的本票,
今天则是随时可运用的现金。请善用它!
时间就是金钱,你是在挣钱还是在浪费金钱。如何做到稳赚不赔?
在职场中大多数人都遇到过明明忙了一整天,却发现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却没有完成的情况。所谓“时间的浪费”,其实就是指对目标毫无贡献的时间消耗。你必须抛弃陋习,引进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制定严格的“时间管理”模式,包括要订立目标、妥善计划、分配时间、权衡轻重和权力下放,加上自我约束、持之以恒,才可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关键词:职场“小偷”――会议
赵女士:某知名网站
职位:产品经理
工作年限:6年
每天早上来到公司,打开电脑,就很难再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如果同事找我,答案永远是“在开会”。小部门例会,频次是每天一次,大约半小时,每天早上刚上班或者晚上快下班时召开,用来总结一天工作的会议。大部门业务研讨会,频次大概半月一次,时间大概是3~4个小时,主要由员工准备课题,给其他员工进行一些业务上的培训、研讨。日常工作会议,时间没谱儿,地点没谱儿,与会者没谱儿,主要是针对一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会议的方式通过讨论把问题解决掉。 一天大大小小的会议开完,基本已经过了下班时间,结果只能加班把自己的事情做完。
案例分析:
明确会议议题,缩短会议时间,在会议室最醒目的位置上标注“勿跑题”。这些都应该是在会前合理安排好的,没有统筹的会议就等于在浪费大家的时间。我们需要的是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最棘手、最重要的问题,这才是开会的目的,才会让群策群力发挥到最大效果。
关键词:职场“小偷”――无序
韩小姐:某企业人事经理
工作年限:5年
早上8:28分打卡,到办公室刚好8:30,然后接一杯水,工程部经理来找我说有一个工程师想离职,为了了解情况,和他谈了半个小时,没有结果。9:30,开始签各部门交来的考勤单、奖罚单、请假单等,打开招聘网,就已经是10:30了,又根据前一天的安排参加了一个面试,直到11:30午饭时间。 下午13:30上班,迷迷糊糊地坐到办公桌前,给自己泡了一杯浓茶。刚好看到应聘人员不会填简历,又解释一通,回到办公桌前已14:30。这时下午开生产例会,会议持续两个小时,昏昏沉沉了两个小时。会议结束,和其他部门的同事聊了几句,一看表,下班的时间到了,这就是我一天的工作情况,回头想想,我貌似一天什么都没做,时间就这么过去了,手头的工作压了好多,却不知道从何下手,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案例分析:
1.早上一般是做事效率最高的时段,用这个时间去谈离职和看简历是不合理的。
2.应聘人员不会填写简历,这个需要人事经理来解释吗?如果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可以考虑写一个简历模板,供应聘人员模仿。
3.下午两点半开会效率是最低的,因为那个时候人的思路并不清晰,建议可以挪到上午。
这样上午开会、面试,下午应付应聘人员的1小时节省下来。快下班的这段时间都腾出来,可以看看简历、谈谈离职,等于还会节省 2个小时左右。按照这样的时间合理安排,即使有突发事件你也会应对自如。
“
如何才能成为时间管理高手?
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运用时间。时间管理不是完全的掌控,而是降低变动性。时间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透过事先的规划,做为一种提醒与指引。
看看时间管理大师洛塔尔・塞韦特在他的经典之作《谁偷走了我的时间》中,是怎么让我们变成时间管理高手的。
1.每天把工作、行动及日期写下来。
制定每日计划表格,在表格中标记出哪些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应该完成的任务。
建立一个本周或者本月该完成的必要工作的工作日程表。
例如:前一天没有完成的工作;
今天要新增加的工作;
安排好今天要赴的约会;
需处理的电话及来往信件;
定期要做的工作(例如部门例会等必须参加的会议)。
2.估计工作时间的长短,记录下你每项工作大约所需要的时间。
你要大致估算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常常一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是视你有多少时间而定的。在完成一项工作的过程中,你对预先规定的时间就如同对待自己的钱包一样,需要知道自己的底线。给具体的工作也规定出具体的时间,你就会更加聚精会神,意志坚定地禁止他人打扰。
3.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是我们总能遇到的问题,所以需要预留弹性时间。
把你的时间划分为三大部分:
其中60%用于计划内的工作(工作日程表中);
20%用于意外发生(他人干扰、突发事件);
最后的大约20%则用于本能需求及社会活动(个人时间)。
4.从时间计划的基本原则来看,人们倾向于把工作时间的50%~60%列入计划,所以必须采取优先原则,缩短工作时间,授权他人工作,把工作日程限制在一个严格的时间范围内。
”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
关于时间管理的测试:
下面的每个问题,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地给自己评分。计分方式为:选择“从不”为0分,选择“有时”为1分,选择“经常”为2分,选择“总是”为3分。
1.我在每个工作日之前,都能为计划中的工作做些准备。
2.凡是可交派下属(别人)去做的,我都交派下去。
3.我利用工作进度表来书面规定工作任务和目标。
4.我尽量一次性处理完毕每份文件。
5.我每天列出一个应办事项清单,按重要顺序来排列,依次办理这些事情。
6.我尽量回避干扰电话、不速之客的来访,以及突然的约会。
7.我试着按照生理节奏变动规律曲线来安排我的工作。
8.我的日程表留有回旋余地,以便应对突发事件。
9.当其他人想占用我的时间,而我又必须处理更重要的事情时,我会说“不”。
结论:
0~12分:你自己没有时间规划,总是让别人牵着鼻子走。
13~17分:你试图掌握自己的时间,却不能持之以恒。
18~22分:你的时间管理状况良好。
23~27分:你是值得学习的时间管理典范。
《时间管理幸福学》
作者:吴淡如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管理好自己和时间的关系,不是为了做更多的事情,更加忙碌,而是为了有足够的时间享受生活。
蔡康永推荐:“由三头六臂似的吴淡如来谈时间管理,再也适当不过了。”
吴若权推荐:“这是一本最亲切的时间管理书。
书中告诉我们如何从一点一滴的时间海洋里赢得另一种从容的人生。用日常生活的例子告诉我们时间是朋友。用时间完成自己从未想过的梦。 时间管理和幸福,看似没有关系的两者却被作者道出了它们内在的隐秘联系。对于一些无所事事的,没有时间紧张感,虚度年华的人,这本书会有很好的激励效果。它告诉你要珍惜时间,好好管理时间,不要让时间一点一滴地从指缝中溜走。
《五项管理口袋书之时间管理》
当你带着一个“妈妈”的角色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之后,你会发现你需要处理的事情比以前更多了。除了工作上的事情,更多的家庭问题也不断扑面而来。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成为妈妈们提高生活质量掌握的必要技巧。
事例回放
晓丹是一家IT 企业的行政主管,去年有了自己的宝宝“小石头”。产假结束后的她回到久违的工作岗位上。座位周围的同事已经换了“新面孔”,人们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看着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晓丹的心里开始有些慌。
桌子上积累了一叠的文件,好像在暗示晓丹晚上无法按点回家;手机里,婆婆说“小石头”拒绝喝奶粉,希望她能够早点回家带宝宝;朋友说晚上有一个聚会,希望晓丹能够参加当主持;可晓丹自己却希望能够在下班后去练瑜伽,尽快恢复身材。
这一切让晓丹心里的矛盾越来越多,不安全感也越来越强烈,她望着天花板发起了呆……
暂停!像晓丹这样的犹豫、多疑、拖延、发呆、不安……占用了我们太多的时间,是时候做一些积极的改变了!磨刀不误砍柴工,花10 分钟时间,看一看我们精心准备的时间管理原则和实操提议。
3 大基本原则
1遵循心中的方向
费时:3分钟
妈妈们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要想合理利用时间,就要先找到最值得去做的事情有哪些。然而,生活中经常出现突发事件,让人们常常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更容易在混乱的事情中迷失。
新妈妈们需要好好地与自己进行一次心灵沟通,问一问自己,什么事情可以带给你自如和幸福的感觉。
小测试:什么对我最重要
下面共有10 道题目,共计20 分,按照对自己的重要程度(能够给你带来的幸福感)将20 分分配到每一道题中。注:你可以对其中一项给出满分20 分或者0 分。
1. 拥有满意的工作
2. 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
3. 认识新的朋友
4. 保证身体锻炼
5. 有机会学习和思考,自我提升
6. 工作很有挑战性
7. 与家人、孩子在一起
8. 有几个闺中密友
9. 健康,平衡的饮食
10. 使用各种媒体满足求知欲
妈妈们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要想合理利用时间,就要先找到最值得去做的事情有哪些。然而,生活中经常出现突发事件,让人们常常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更容易在混乱的事情中迷失。
新妈妈们需要好好地与自己进行一次心灵沟通,问一问自己,什么事情可以带给你自如和幸福的感觉。
看一看结果
按照下面的解释,加总相应题号的分数,就得出了对你最重要的事情。
其中1 与6 题的总分 ―代表了工作在你心中的权重;
其中2 与7 题的总分 ―代表了家庭在你心中的权重;
其中3 与8 题的总分 ―代表了朋友在你心中的权重;
其中4 与9 题的总分 ―代表了身体在你心中的权重;
其中5 与10 题的总分―代表了智力在你心中的权重。
每一项的得分将会直接成为今后行动的基础与最基本的原则。比如,家庭的权重占有总分20 分的一半以上,就说明家庭能够大大地提升你的幸福感。那么就让你的时间天平更倾向于家庭的一方吧,不要因为各种突如其来的事情破坏了这个时间分配的原则。
相信晓丹如果找到了这个基础的心灵原则,一定能够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把时间投入到符合自己价值观、提升自身满足感的事情上去。只有真正遵循你心中的目标和方向,才不会在怅然感叹时光如梭中后悔与遗憾。
2选择更有效率的方法费时:2分钟
在找到你心灵的方向之后,再来看看目前比较简单且被广泛认同的时间管理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既可以有效“打理”你的工作时间,也同样适用于你的生活时间。
1.6件事法则
一天中选择6 件最重要的事情,而且是这一天最需要完成的6 件事,其他事情先暂时放放。在这一天中,先集中精力完成这6 件事情。这些事要尽可能具体,甚至能够量化。
2.要事法则
选择好6 件事后,先从这6 件事中选出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放在首位,接着再在剩下的5 件事中,选出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这样,我们在做其中任何一件事情时,都是在做当时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
3.15分钟法则
以上这些事情尽量安排在前一天完成,只要我们每天睡前抽出15 分钟做好明天的“6 件事”和“要事”清单,效率就能成倍提升。以前人们总是在说“一日之际在于晨”,现在更多人喜欢说“一日之际在于昨夜”,就来源于此。
对于晓丹来说,首先就要把犹豫、多疑、拖延、发呆这样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情剔除出去。在安排时间之前,先依据心中真实的方向确定事情的轻重,再使用上面的简单方法进行规划,就迈出了合理利用时间的第一步。
3 挣脱旧习惯的牵引费时:2分钟
所谓的时间管理,并不是通过简单学习知识得来的,而是一个真正由你自己体会并且实践的整个过程。
这个过程是需要你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在付出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强烈欲望的支撑,就无法使“时间管理”有效落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你会感觉很舒服,但是一旦离开了这个区域就会感觉不舒服,因为舒适区是由你的习惯构成的。
晓丹的“舒适区”就是面临产假所带来的闲散生活状态。产假中的时间使用相对随意,当这种状态持续一段时间的时候,就成为了一种生活惯性。
即使晓丹知道了时间管理的有效方法,如果没有强烈的决心去持之以恒地执行,有可能会延续过去的习惯。能否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关键在于晓丹能否挣脱出来并持之以恒。
6 项“实操提议”
1. 把挑战性高的任务放在个人效率高的时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理节奏,有自己精力的巅峰时刻。大多数人清晨效率最高,也有些人深夜的状态最好。找到你最高效的时段,然后把那些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分配到这些时间段。
2. 把时间分割成小块儿
办公室里最让人头痛的就是突然出现的打扰,这让你预先的计划推后甚至泡汤。把时间分解成很小的单元片段(比如10 分钟一段)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这样,当你突然得知10 分钟后要开会时,你会想到利用这10 来分钟给客户发邮件或者把计划下午打的电话先完成;当你正在赶一个紧急的报告而同事却过来和你谈别的事情,原来你可能烦躁:“完了,打乱了我的计划!” 但现在不安会少很多:“哦,没事,我已经做完了一半。谈完事后可以找点儿时间再完成剩下的一半。”
3. 赶跑不必要的打扰
尽管有了时间分解的感性认识,但是要重拾原先的思路,也要花费时间。另外,曾经有人做过调查:工作中平均每8 分钟会受到1 次打扰,这其中80%的打扰是没有意义或者极少有价值的。既然如此,合理捍卫自己的时间就一点儿也不过分了:对于意义不大的来电要学会如何能迅速但却礼貌地挂断;对某些重要但并不迫切的沟通,尽量用打扰性不强的方式来完成,比如通过E-mail等。
4. 精简流程
检查你的工作流程,看一看哪些是能取消或者和其他工作合并的。当一件需要经过5个执行步骤的工作你能用3个步骤完成时,意味着你将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节省出来。另外,想一想哪些工作其实能用简单的方式代替?比如,如果你是管理者,不妨试一下站着开会,这会大大控制会议的长度,提高开会的效率。
5. 需要时,关闭即时通讯工具电话、手机、QQ、MSN 等工具可以让人们方便地找到彼此,是我们工作必不可少的帮手。但是,当你工作繁忙的时候,不断打进来的电话、Q Q 和M S N 上不断蹦出的信息很有可能会中断你的思路,影响做事的效率。这时不如果断关掉这些即时通讯设备,拒绝干扰。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 管理工作 优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75
班主任的工作大抵就是,但凡是和班级事务有关的都要有所涉足,这就使得班主任在这个学校管理体系中,作为基层管理者的工作是“即全面,又复杂”的。就高中班主任而言,他们会直接对学生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其在学校行政管理机构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高中班主任教师和其他学科任课教师进行比较,其他学科任课教师的工作任务,就是做好某一门学科的知识传授,而班主任教师既要承担固有的学科教学任务,又要对班级进行全面的管理,且需要将工作的重心向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倾斜,以便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有序的管理。
一、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职责
高中班主任的工作具体来讲就是“虽然琐碎,但是很重要”。班主任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必要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其自身就是班级各种活动开展的主体,并在班级的发展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学生要树立起一定的班级集体意识,做到与班级荣辱与共;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关心班集体,如何去关心班集体中的同学,如何去为了班级的荣誉而更为努力的去进行奋斗。在具体的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进行中,班级是学校开展管理工作的基本构成单位,学校行政管理机构均是以班级为单位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而班主任教师则在其中承担了组织、引导、带头的相关作用。因此,班主任教师不光是要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个人修养,这样才能先做好“教书”,再做好“育人”,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得到有序的开展。也正是这样,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和其他任课教师是有一定区别的,其既要承担自己分内的科学文化知识传递任务,又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全面引导,以此来让学生能够获得知识和道德的双重发展。
二、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措施
高中班主任要能够对班级进行全面的管理、有效的管理、成功的管理,这样才能让班集体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从而让班集体中的基本构成单位――“学生”,也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这才是符合教学基本需求和学生实际需求班级管理工作。
第一,高中班主任要抓住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处理好这些细节,从而让管理工作能够得以顺利的开展。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通^一件件小事累积而成的,要做好一件事情,那么就要能够对其中的细节予以全面把握,从细微之处入手,做到以小见大。成功者的成功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诸多细节积累而成的一个必然,其间有着许多小事的不断积累,为最终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正因如此,要想变得优秀,要想变得比其他人优秀,那么就要从一件件看似毫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并且要对这些小事予以认真对待,从而才能够由小事而将大事予以成就,这也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而就目前高中班主任工作来讲,其中最为关键的也是平常的一件件小事,班主任教师只有将这些小事进行妥善的处理,才能使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得到全面的优化,从而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第二,高中班主任要将时间观念进行明确,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切忌拖沓,这样才能够让班级管理工作得到稳定的开展。高中班主任教师要能够有着严格的时间观念,每天的工作必须按照规定全部完成,切忌将今日之事推诿至明日,才能够让每天的时间得到高效的利用,使每一天都过的足够充实,这既是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班主任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原则。因此,高中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开展时,做到快速选择、快速做完,并且要将要做的事情全部罗列出来,并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时间表,严格按照表中的规划来对管理工作进行开展,这样班主任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尽可能好的处理班级日常事务,才能够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对自己进行必要的提升。班主任教师通过对时间的合理分配,使班级管理工作得到了持续不断的优化,这样班集体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三,高中班主任要学会虚心向他人进行学习,以此来获取更多更好的班级管理办法,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的健康稳定开展得到有效保证。韩愈在《师说》中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班主任教师也是一个极为平常的普通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也正是这样,班主任教师才能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当然,为了让班级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展,就有必要不断地去进行学习,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我知识和修养的提高,可以同其他班主任进行工作经验的交流,也可以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学习,这样班主任教师才能够变得优秀起来。也正是这样,班主任教师自身的不断优化,使得其班级管理工作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从而让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变得有效且高效。
第四,高中班主任也要学会适当的对威信进行树立,这样才能够班级管理工作开展中让学生能够对其信服。高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让教育能够向本真回归,从而让学生能对班主任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和尊重。这样一来,当教学中班主任提出具体的任务要求时,学生就不会表现出抵触的情绪,而是心甘情愿地去对班主任教师提出的要求去予以接受,并且不去计较其中的个人得失,此时的班级管理工作就可以说是获得了成功的优化。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and from the actual reality, this paper propose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enterprise cost control, 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reasonable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cost.
关键词: 施工过程;成本控制;措施分析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cess;cost control;measure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072-02
1 成本控制分析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在施工过程中,以项目工程目标成本管理为目的,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制定成本计划,运用合理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控制和监督,并结合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成本控制方法,以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同时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必须确保工程质量,保证施工安全,进而满足项目进度情况,最终实现对工程预定成本目标的管理。对于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分析,需要结合当前的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具体实际,近年来,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工程材料价格上升,企业施工成本难度越来越大。所以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成为各施工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在企业施工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企业利润无法保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成本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涉及到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控制,资源控制,通过各施工环节的相互作用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对于施工成本控制利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施工过程中的企业成本控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成本控制和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确定施工管理的成本控制必须是系统和动态的,加强成本管理必须结合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资金管理以及安全管理,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同一时间管理,根据项目施工前的计划,实现动态跟踪管理,进而实现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2 施工过程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2.1 成本最低化原则 成本管理是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同时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各种成本控制的管理手段,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以促进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成本的建设和使用寿命。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应以保证质量为基本原则,没有质量保证,成本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项目成本控制是必要的,通过各种手段在施工管理过程中降低成本来达到预定的目标控制。成本控制是施工过程的协调和指导,不是被动的成本制约和问责,通过各种手段控制来实现成本最低,并根据成本的变化规律,对成本控制方案的实时调整,以科学的管理水平,实现最小成本管理。
2.2 全面管理原则 施工成本分析要注意整个过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因素,合理确定生产成本、质量成本等,以保证施工成本的不断降低,进而达到成本最低的目的。与此同时,施工阶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施工过程中不能单纯追求降低成本,而忽略了安全问题。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不应以降低安全标准和安全为前提。另外,施工周期也越来越短,时间就是金钱,所以成本控制也应考虑时间因素。具体而言,工程项目的成本是在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包括之前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修复阶段。施工准备阶段首先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合理的施工方案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有效途径,制定合理的采购决策、使用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合理选择成本控制目标的施工管理方法,按照施工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规范,科学管理应用降低成本,确保工程质量,减少返修成本和维护成本。工程验收阶段,对工程剩余物资进行合理的工程结算,有效控制项目成本。
2.3 成本责任原则 在施工成本控制过程中,为了实现全面成本管理,必须建立目标责任成本制度。目标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和评价尺度,积极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同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目标成本细化,分解成各个阶段,形成完整的,全面的责任体系。同时项目成本控制不能单方面,不仅需要进行项目预算和决算,在施工过程中,应在公司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建立一个完整的成本控制计划,对施工过程成本实施动态控制,建立动态控制的观点,按照实施方案,及时纠正施工成本偏差。
3 成本控制方法分析
3.1 加强原材料采购的成本控制 材料成本约占据项目成本控制过程的比重60%~70%,是控制工程成本的重要要素。因此,需要对采购供应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在采购过程中必须评估材料供应价格,以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及时供应,确保采购过程产生效益。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公司质量体系,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减少返工和浪费,合理堆放材料,减少处理和存储过程损害,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材料的租赁费。应认真分析各种材料价格,根据材料价格的变化趋势,合理确定材料采购时间,避免增加材料的价格造成的材料成本。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材料价格变动增加材料的成本。另外,做施工原材料的规划和管理,根据施工速度和材料价格趋势,合理考虑材料的市场价格波动,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采购材料,积极提高材料的回收率,缩短材料的租赁期,实现对建筑材料的成本控制。
3.2 合理控制施工机械使用费 工程机械产生的费用主要来源有两种:一是租金,二是机械和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为了合理控制施工机械使用费用,需要做好机械操作人员技能的准备工作,防止因操作不当,加大工程机械的使用率和事故损失。同时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使机械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保证施工机械正常运行;同时根据大中型设备的使用状况合理设备租用时间,以尽量减少设备租赁费。另外,应根据工程施工期的特点,确定所需的机械,根据施工进度合理安排设备的租赁期,尽可能在一个周期内使用相同的机械设备,做到施工机械科学合理使用,有效进行成本控制。
3.3 建立全过程成本控制系统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建立和完善施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管理系统,促进施工各个环节职责分工明确,加强施工各部门负责具体的成本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实现成本控制,明确责任。对各部门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同时在施工成本控制过程中,结合不同施工阶段,需要不同类型和不同数量的施工人员,进而根据施工进度对施工队伍和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4 结语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施工企业要想实现更大的发展,除了需要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还需要加大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力度,同时企业利润是企业生存的中心,企业要想获得最大的利润,就必须做好成本管理,实现成本控制的合理化。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施工建设的全过程。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建立成本控制的概念,不断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提高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实现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管理,进而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德生.谈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山西建筑,2013(23):211-212.
[2]牛丽.浅析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8).
[3]刘亚静.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1(05).
[4]任保国.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1.
[5]刘作彤.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D].北京邮电大学,2009.
关键词:企业;领导;管理;艺术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027-02
管理既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作为领导(管理者)在团队管理过程中,能否让团队无时无刻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无时无刻都富有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无时无刻都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双重力量,责任与义务并重的使命感,生存与挑战相伴的危机感,充实与满足的精神愉悦感。它不仅对领导者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对企业领导艺术和管理艺术的全面检验,是关乎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可靠保障,是达到和实现上述目标的根本要素之所在。
领导管理艺术不仅仅指向单一的管理艺术,更彰显出领导艺术的重要性。领导艺术与管理艺术彼此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相互推动。因为领导艺术是实现管理艺术的基本条件要素,没有艺术化的领导就难言艺术化的管理,而艺术化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又促使和要求领导艺术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领导管理艺术的升华。
所谓领导艺术是指在领导方式方法上所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是创造性。是真、善、美在领导活动中的创造性。真就是把握规律,在规律中创造升华,升华到艺术境界,善就是要符合政治理念,美就是指领导者使人愉悦、舒畅;另一方面是有效性。领导实践活动是检验领导艺术的唯一标准。领导艺术主要包括决策艺术、创新艺术、应变艺术、指挥艺术、协调艺术、人际关系艺术、用人、授权艺术以及激励艺术等。
领导艺术是人性化的艺术。要达到更高境界的领导艺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艺术化,笔者认为,作为企业领导者自身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质和素养。
(1)懂得自知与知人。首先要自知。老子曾说过:“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只有自知才能自胜,只有明白自身的弱点、缺点才能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自知很重要。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才能真正静下心来去了解和研究他人。其次要知人。老子还说过:“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知人才能善用,知人要兼听其言而重观其行。
(2)重视招贤纳士。古人云:“贤主劳于贤而逸于事”。意思是说英明的君主一般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寻找贤才而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管理日常事务。在如今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人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可靠保障,是推动企业不断前行的发动机、催化剂,脱离了人才的竞争必然会在竞争中丧失信心和斗志,最终失去前进的动力而走向衰败被淘汰。因此,重视人才、广纳贤良、聚招精英是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应摆在议事日程的重要位置。古往今来概莫如是。
(3)深谙用人安人之道。有了人才如何去运用人才、用好人才并安抚人才,让人才时刻利为企所谋,事为企所做,心为企所系,是领导行为艺术的精髓。曹操曾有一句名言:“治平尚德行,有事尚功能”,曾子也曾说过:“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虽然各有偏颇之处,但在很大程度上却阐明了用人的道理。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长处和短板,如何利用他们各自的特质,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充分展示各自的智慧和才华,从而达到和实现用人的最终目标,是管理者应当认真思考和慎重面对的。
用人不仅要重目的更要讲原则,决不能感情用事。企业用人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①一视同仁原则。打破固有的以职务、职称、学历高低为禁锢的条条框框,崇尚能者上、庸者下,摒弃任人唯亲、裙带关系,推崇唯才是举,人人平等。
②因才适用原则。应该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适合的位置,充分发挥其强项优势,彰显出其最大的使用价值。
③避免求全责备原则。常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你用了某人就要能够容忍对方的一些瑕疵,对任何事物都不要从最理想化的角度去看待,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团队合作的最大效益化。
④用人不疑原则。既然重用了某人就不要无端的去怀疑或指责他,而应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去给他创造提供一个宽松舒适的空间环境,搭建一个充分施展其才智的平台,让其真正能够安心立志为企业谋划效力。
当然,拥有了人才并不能保障留住人才,所以安抚人才也至关重要。安人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人才能够安定下来,以防人才的过度流失。要安人,作为领导就要让部下时刻工作于鼓励、赞美与容忍之中。要学会多理解少抱怨,多宽容少指责,多信任少猜疑,多关怀少苛求,多排忧少刁难。让他们时刻都能以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融入到团队,在和谐、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中为企业尽心尽力,奋斗不息,拼搏不止。
(4)悉熟“治法”之道。“治法”是法家与兵家的思想,这里所说的“治法”是指政策、法律、法规、政令及制度。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企有规章。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应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令行禁止,奖罚分明,它是管理企业的“治法”之本。如是,就要求管理者首先知法、懂法,其次要详细了解熟知自身行业的特点,企业内部的实际状况,并以严谨、科学、务实的态度,立足制度的可行性、可控性、易操作性和人性化。避免政令不通,有令难行,形同虚设而劳民伤财。
(5)理性运用权威和威信。权威具有强制性和支配力。领导本身就具有权威性,权威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也能起到促使目标达到的目的,但就整个团队而言,它缺乏一种亲和力、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总会让人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让人缺少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威信是建立在个人魅力基础上的智慧、知识、能力、人格、素养等综合素质的体现。靠威信领导可使团队始终处于积极向上、主动承担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会为目标的的实现而甘愿倾尽全力,甘愿分享领导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痛苦,更有利于工作目标的完成。少用权威,多靠威信,坚持以人为本,使领导的管理行为更加人性化。
(6)擅于纳言与倾听。纳言就是要求领导广开言路,博采众长;倾听就是要虚心听取不同的声音、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自古道:“忠言逆耳利于行,苦口良药利于病,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关于纳言与倾听原借荀子之言予以共鸣共勉:“主道利明不利幽,利宣不利周”。
所谓管理艺术是指管理活动中的一种高超的手段和方法,它是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建立在一定的素养、才能、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有创造性的管理技巧。它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实践性、技巧性、创造性和经验性等方面的特征。
要真正实现管理的艺术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笔者认为应着重掌握以下三方面的管理艺术。
(1)对人管理的艺术。作为一个管理者对人的管理艺术关键是对下级,主要在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力;对同级要取得他们对你工作的配合与默契;对上级要取得他们对你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对下级要用人之长,对同级要相互尊重,对上级要严于律己。在企业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个人的威信。
(2)对事管理的艺术。凡事要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合理安排,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抓住中心突出重点,层次分明秩序井然,把握分寸掌握火候。
关键词:成本控制 问题 对策 分析
一、企业成本控制概述
(一)成本控制的概念
成本控制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成本目标,对构成产品成本费用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调节和监督,及时揭示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不利差异,发展有利差异,使产品实际成本被限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科学地组织成本控制,可以用较少的物质消耗和劳动消耗,取得较大的经济效果;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成本控制是现代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落实成本目标,实现成本计划的有力保证。成本控制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基本程序:
1、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并据以制定各项节约措施。成本控制标准是对各项费用开支和资源消耗规定数量界限,是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的依据。没有这个标准,也就无法进行成本控制。2、执行标准,即对成本的形成过程进行具体的监督。根据成本指标,审核各项费用开支和各种资源的消耗,实施增产节约措施,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3、确定差异。核算实际消耗脱离成本指标的差异,分析成本脱离差异程度和性质,确定造成差异的原因和责任归属。4、消除差异。组织群众挖掘潜力,提出降低成本的新措施或修订成本标准的建议。5、考核奖惩。考核成本指标执行结果,把成本指标考核纳入经济责任制,实行物质奖励。
(二)加强成本管理的意义
第一,加强成本管理,降低生产经营耗费,是扩大生产经营的重要条件。成本的降低,意味着物化劳动汪鸿雁和活劳动消耗的节约。随着生产耗费和产品成本的降低,企业还可以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来的物质资源、劳动资源和财力资源,用于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增加生产,从而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第二,加强成本管理,有利于促使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成本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通过对企业及企业内部各单位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评比,检查分析成本升降的原因,可以提示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厉行节约的情况,总结降低成本的先进经验,解决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就能推动企业更加节约有效地组织生产,全面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加强成本管理,降低生产经营耗费,为国家积累资金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量资金,主要依靠企业提供的盈利。而企业盈利的多少则取决于生产经营计划完成的情况和成本水平的高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成本越低,企业盈利就越多,为国家建设提供的资金也就越多。
(三)成本费用管理的原则
根据成本的经济性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实际工作的经验,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是:
第一,正确区分各种支出的性质,严格遵守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第二,正确处理生产经营消耗同生产成本的关系,实现高产、优质、低成本的最佳结合。
第三,正确处理生产消耗同生产技术的关系,把降低成本同开展技术革新结合起来。
二、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目前,企业现有的成本控制无法满足企业实行全过程成本控制的需要,多数企业只重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而忽略了企业在供应及销售过程中的控制。而实际上企业的成本控制应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包括产品的研发、设计、采购以及生产销售等等,企业都应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
(二)缺乏全员成本控制意识
企业领导及全体员工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只是片面的认为成本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儿,跟其他部门无关,没有成本节约意识。而实际上,企业的成本控制应该是每个员工都应该注意的问题,企业领导及全体员工应该参与到企业的成本控制当中来。
(三)成本控制观念落后,成本控制不完善
企业的成本管理是对企业各个经营环节的管理,但是企业许多企业的成本控制观念落后,成本控制不完善,一味的追求各个环节成本的最小化,可是企业的整个经营环节又是相互依存的,即在企业的研究、开发、生产、采购及销售等的环节中的成本控制都是相互依存的,每一个经营过程的成本管理是建立在下一个环节的成本管理的基础之上,但上一环节的成本最小化并不意味着下一环节的成本最小化,更不意味着整个价值链的成本最小化。
(四)成本控制方法和手段落后,缺乏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
企业成本控制方法和手段落后,缺乏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企业只是一味的降低成本,使得企业的成本管理无法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更不能深入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无法为企业提供战略决策依据。
(五)企业成本控制缺乏市场观念
很多企业对产品的市场需求不做调查,很少做市场调研,一味的提高产量和减少劳动力来降低产品成本,积压货物,将企业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费用转移或隐藏于存货,为企业提高短期利润。虽然短期为企业提高了利润,但从长远看存货的积压又影响了企业产品的更新,并且阻碍了企业技术的革新。另外,这种一味的追求短期的成本管理方法损害了企业的整体目标,不能使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六)成本预算管理不完善
以上提到企业成本控制方法落后,企业只重视企业事后成本控制,忽略了对成本管理的事前分析与事中控制,对成本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够,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预算管理体系,虽然有的企业也设立了成本预算管理机构,但是企业领导没有下放过多的权力,使得机构的设置形同虚设,成了摆设,没有对起的成本控制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三、解决成本费用控制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进行全过程成本控制
全过程成本控制是从传统的生产过程控制向前延伸到投产前的筹划过程,向后扩展到售后用户的使用过程等一切发生耗费而影响成本的活动过程。从时间控制上看,对筹划过程的未来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测控制称为前馈控制;对生产过程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后反映分析控制称为反馈控制。事前控制做的周密,可使成本控制在低标准。以产品设计阶段为例,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一般来说产品在设计时应预先设定针对的客户群和价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
(二)提高成本管理意识,树立经济效益观念
企业应提高成本管理意识,树立经济效益观念。企业领导应从旧的成本管理观念当中走出来,加强对全体员工成本节约意识的培训,让全员都对成本管理能重视起来;树立经济效益观念,不能片面的认为成本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儿,应正确处理好成本与技术、安全、质量等之间的关系,把经济性与技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在成本控制中引入战略成本管理理想
战略成本管理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制定的。它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其成本管理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而且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分析,从而达到知已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并由此形成价值链的各种战略。
(四)加强成本分析,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企业要想加强成本分析能力,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成本分析制度,并制定月、季度成本分析会议计划,严格按计划定期召开会议。成本分析虽然是成本发生后的总结,但对于成本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
(五)加强规模成本、时间成本、物流成本的控制
我们必须注意对规模成本的控制。规模成本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销售机构的设置,二是行销人员及行销管理人员的配置。对这两个具体成本的控制主要有以下办法,其一,对个人所创造的销售产值在企业内部进行前后纵向的比较,在企业外部相对竞争对手进行左右横向的比较,以判断规模成本有无问题。其二,结合市场容量的大小,自己目前所占有的市场份额的多少,来具体衡量自己该不该采用某种规模。另一方面,必须注意时间成本预警。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对时间成本的预警也就是对运营效率的预警。这需要企业建立成功的反应机制,建立信息反馈的顺畅机制,建立扁平的内外管理平台,还需要提高处理相关事务的能力和建立处理相关事务的时间机制。显然,这还牵涉到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
四、成本费用分析
成本费用分析是指根据有关资料全面分析了解成本费用变动情况,系统研究成本费用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形成原因,寻找降低成本费用可以采取的措施和途径、方法。成本费用包括可比产品成本分析和不可比产品成本两大部分。
参考文献:
[1]宋福官.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市场周刊,2006;9
[2]杨公遂,崔伟.新商业环境下的成本控制[J].齐鲁珠坛,2006;1
[3]孙永正.企业组织与制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戴树平.论企业成本管理的创新[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5]刘颖.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与组织效益分析[J].当代经济,2009(7)
[6]黄希刚(导师:俞雪华).业务外包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苏州大学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关联主义;要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2)02-0051-06
一、引言
今天。我们已然生活在数字时代。“知识剧增与速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相对于信息和知识的无限来说,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国先贤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现代人更是感慨:我们身处信息的海洋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头脑充斥着各种知识,却缺乏必要的智慧:在数据中丢失信息,在信息中漏失知识。在知识中失落智慧。成为一种尴尬的数字生存窘境。因此,如何有效地获取、评价、整合、交流和利用信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效率,成为数字时代的一项重要能力。个人知识管理(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一种对浩瀚的信息和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理念与个性化学习的方法,为化解数字时代“信息过载”,整合“信息碎片”的困惑提供了洞见与方法。
二、个人知识管理
(一)个人知识管理(PKM)的要义理解
目前,关于个人知识管理(PKM)的定义,依旧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美国密西根大学的Paul A.Dorsey教授(2000)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做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这些是21世纪知识工作者必备的能力。”这一宽泛的定义描述成为许多定义衍生的发端。
许多学者从逻辑概念或从实际操作层面对个人知识管理进行了演绎,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概念框架,个人组织和整合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个人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并将散乱的信息片段或知识碎片转化为一种可系统化的应用,实现个人知识增殖的策略”(Frand&Hixon.1999)。它“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帮助个人有效地管理飞速增长的信息。注重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共享、利用和评价的过程”(甘永成,2003)。主要包括“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最终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激发创造出新的知识”等三层含义(孔德超。2003),其实质在于“帮助个人提升学习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学习力和竞争力”(田志刚,2004)。
通过对现有个人知识管理文献的分析,以及综合上述各定义,我们发现,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界定不一。但我们可以聚合其共性方面来理解个人知识管理的要义:(1)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网络的建构;(2)既关注个体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基础,更强调个体外部知识网络的建立与管理,主要包括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及人际关系的管理等:(3)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的选择、获取、编码、交流分享、使用和创新的过程;(4)注重知识网络的循环流动更新和自身知识的增值创新。
(二)个人知识管理的意义
作为一种数字时代的自主学习方式,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对提高学习、工作和生活效率,尤其是塑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1 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对于数字时代的学习者来说,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面对呈指数级增长的信息资源,人脑存储的容量及连接的速度望尘莫及,一不小心我们就迷失于网络中的信息海洋。个人知识管理作为一种自主学习方式,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求或兴趣爱好建构个性化的学习网络,能对海量繁杂的信息资源分门别类,贴上专属“标签”,进行有效管理运用,形成良好的网络自主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减轻大脑的认知负荷。
2 获取新知的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各种社会性软件的兴起,学习已不再仅仅是局限于个体的内部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分布式的群体活动,获取知识的途径正在成为与已掌握的知识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的获得有赖于个人学习网络,尤其是丰富多样的人际网络。个人知识管理正是通过整合所需信息过程中建立或强化人际网络,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实现个性化学习,获得新知提供平台。个人知识管理可从三种途径促进学习者获得新知:首先,根据个人学习需要或兴趣爱好,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对信息资源进行获取、评价、分析、比较、归类、加工处理、筛选,将客观信息与个体已有知识体系进行同化和顺应,内化为自己的主观知识,促进知识的生成,储存于个人知识库中:其次,个人知识管理强调知识的流动更新。交流与分享是知识流动的基本条件,在交流与分享中。信息或知识得以流动,多样化的观点得以涌现。个人知识管理通过与其他组织或个人的交流分享,获取更多来自他人或组织的显性或隐性知识:第三,将自身已有知识和他人或组织的知识通过系统化、组合化、显性化表达来实现知识创新。
3 促进有效的终身学习
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选择、获取、编码、交流分享、使用和创新的过程,它注重知识网络的循环流动更新和自身知识的增值创新,使学习者能持续不断地获得新知,完善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持续一生地进行学习。此外,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活动,需要学习者较高的认知能力,因而,PKM的实施过程,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求解、决策、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交流表达、创新等高阶能力,而这些都是数字时代终身学习者必备的学习能力,能够极大地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
目前,虽然人们对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已有比较充分的认识,但实际应用或实现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其主要问题在于缺乏理论的支撑、系统方法的指导以及对工具的盲目追求。通过对现有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分析,我们发现,个人知识管理诠释的正是一种关联主义的学习活动,许多学者提出的知识管理方法都渗透着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关联主义(connectivism)作为一种适应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为我们审视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一种有益的视角,为理解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
三、关联主义:一种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
2004年,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关联主义”(Connectivism)概念。在他看来,关联主义是一种超越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适合
解释和指导数字时代学习现象与学习需求的理论。关联主义认为。学习不再是个体的内部活动,知识也不再以线性的模式获得,学习(被定义为动态的知识)不仅发生在学习者内部,还可存在于学习者自身之外的组织、社群或数据库中,学习是一个连接专门节点或信息源的过程。
如果说行为主义的学习隐喻是“强化”,认知主义是“习得”,建构主义是“建构”,那么,关联主义的学习隐喻是“连接”。作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在确切定义和解释人们是如何学习这方面,关联主义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就是形成网络(network forming)”。任何理论的验证标准取决于它能把该领域的问题和矛盾解决到什么程度,当学习被看做“一种形成联接(创建网络)的过程”时,以往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中关于学习的种种悬而未决的问题便会得到很好的解答。
(一)关联主义的基本原则
关联主义主要有八条基本原则:(1)学习和知识存在于多样性的观点中;(2)学习是一个连接专门节点或信息源的过程;(3)学习可存在于人工制品(artifact~)中;(4)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比当前掌握的知识更重要;(5)促进持续学习需要培养和保持各种连接;(6)能洞察不同领域、观点和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7)知识的现时性(精确的、最新的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宗旨:(8)决策本身是一种学习过程。人们根据不断变化的现实来选择“学什么”、“怎样学”和“如何理解新信息的意义”。
(二)关联主义的基本观点
基于本文的宗旨,我们结合关联主义的基本原则从知识观、学习观、能力观对关联主义作如下阐释:
1 知识观
知识能被描述但不能被定义,它是一种组织,并非是一种结构。传统上,知识的组织主要采用静态的层级和结构,今天,知识的组织主要采用动态的网络和生态。(1)知识的类型:西蒙斯将知识的类型分为知道是什么(Knowing about)、知道如何做(Knowing to do)、知道成为(Knowing to be)、知道在哪里(Knowing where)和知道怎样转变(Knowing to transform),“知道成为”(需要什么)、“知道在哪里”找到知识以及“知道怎样转变”将成为数字时代愈来愈重要的知识和能力。(2)知识的分布:关联主义引入网络的概念,认为学习网络由节点(Nodes)和连接(connections)组成,知识不仅存在于个体的头脑中,还存在于个体外部世界的各种人工制品(如组织、社群、数据库)中,而这些皆可被视为节点。此外,关联主义认为知识的现时性是所有关联主义学习活动的宗旨,人们只有在不断的循环流动更新中才能获得精确的、最新的知识,而知识的流动离不开各种工具的支持,因此,关联主义的基本要素包括:节点、连接、网络、知识流和工具。
2 学习观
关联主义诠释的是一种“关系中学”和“分布式认知”的学习观。关联主义认为,知识以碎片化的方式分布于知识网络或社会网络的各个节点上,学习就是把分散的各个节点连接关联起来的过程。面对数字时代信息或知识的过载,我们并不用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学会将认知负荷卸载到网络中,正如卡伦·斯蒂芬森所说“长期以来,经验被认为是知识最好的老师。但我们无法经历所有的事。因此他人的经历,乃至其他人,都将成为知识的代名词,‘我把知识储存在朋友处’诠释的正是一种通过创建人际网络汇聚群体智慧来获取知识的公理。”
3 能力观
关联主义认为今天有效的学习需要不同的方法和个人能力,面对“知识激增与速衰”提出的挑战,人们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终身学习被认为是应对变化所必需的。在关联主义的视角下,我们需要具备如下终身学习的能力:智商与情商相结合的能力、应用能力或实践能力、关联能力、搜寻能力、分布式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兼容和整合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决策与创新能力。此外,应变能力、问题求解能力、迁移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可持续发展等高阶能力也是关联主义下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
四、映射:关联主义与个人知识管理
综合上述对关联主义的分析,反思个人知识管理的要义与意义,我们发现,无论是关联主义还是个人知识管理都关注个体外部知识的连接与流动,强调个人学习网络的创建、管理与优化,并通过与他人或组织的知识网络进行连接来深化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都注重学习者终身学习能力的塑造。因此,我们可以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映射关系,如图1所示。
在关联主义的关照下。我们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活动,旨在提高个体的知识力与竞争力,塑造终身学习能力。关联主义的五个基本要素“节点、连接、网络、知识流和工具”为个人知识管理的要素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视角:其学习隐喻“形成或创建网络”为个人知识管理中群体智慧聚合的个人学习网络的建构提供了方法指导,个体通过自身学习需要选择人际、知识节点,并与之建立连接,形成个人学习网络,在不断的动态循环中更新完善,最终实现知识的增值与创新,从而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因而,关联主义视域下的个人知识管理应是在“学习网络结构中一种关系和节点的重构与建立”,强调对人际、知识网络的建构,即创建基于人际、知识节点的各种连接。学习者应该更加注重于培养自身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对不同领域、观点与概念之间关联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对当前知识的掌握。以下,文章将从关联主义的视域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要素及方法进行阐述。
五、理解:关联主义视域下的个人知识管理
(一)要素
在关联主义看来,学习就是形成或创建网络。网络由节点和连接两个基本要素组成,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一旦连通,知识流就在各节点之间传递。而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事物如果不是一个节点,也会是一个连接。因而,在关联主义视角下,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要素亦可以分为:节点、连接、网络、知识流、工具。
1 节点
通常,个人知识管理需要管理的资源不外乎五种:人际交往资源、个人通讯资源、个人时间管理、个人网络资源、个人知识库资源。在关联主义的视域下,这五类资源皆可视为节点。根据关联主义的原理,学习和知识不仅存在于多样性的观点中,还可储存在人工制品中,因而,我们把个人知识管理需要管理的节点分为两类,一类是人际节点。包括学习同伴、专家学者、学习组织及社群等;另一类是知识节点,包括各种数据库、知识链接、数字图书馆、主题学习网站等等。
2 连接
关联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连接专门节点或信息资源的过程,因而,“知道知识在哪里”并与之快速建立连接的能力将成为数字时代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连接指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关联,是个人学习网络建立的关键。连接一旦建立,信息、知识便可在各个节点之间传递流动。关联主义视域下个人知识管理的连接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1)人际节点之间
的连接,即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如好友之间通过情感建立的联系,学习同伴通过学习任务或共同的学习兴趣建立的联系,与专家学者建立的学导联系等等;(2)人际节点与知识节点的连接,即个体获取外部知识的连接:(3)知识节点之间的连接,指个体头脑中已有知识之间的连接以及个体已有知识与外部新知识之间的连接。
3 网络
关联主义的起点是个人,个人的知识组成一个网络,这种网络被编入各种组织和机构,反过来各组织与机构的知识又被回馈给个人网络,提供个人的继续学习。这种知识发展的循环(个人对网络和组织)使得学习者通过他们所建立的连接在各自的领域保持不落伍。数字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网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无数的网络中穿行,不断地影响他人和被他人影响,生活的过程成为一个不断适应、连接新网络或学习的过程。当我们获得新的节点,形成新的连接,聚合到更大的网络或者分解成更小的结构。我们就在不断地学习和适应——与周围的世界进行动态的交互。
个人知识管理需要管理的两类节点通过连接形成个人学习网络,因此根据这两个维度我们将个人知识管理的学习网络分为:人际网络与个人知识网络。人际网络,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是个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我把知识储存在朋友处”这一公理的诠释:个人知识网络的建立包括两个方面:(1)个体头脑中已有的内部知识网络,存在于个体的心智结构中,可通过各种思维导图工具软件绘制概念地图(脑图),使学习者明确学习需要,以便与外部知识建立快速关联;(2)个体外部知识网络,建立在个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认知加工处理来获取新知识。吸收内化为自身内部知识。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创造出新的知识。
4 知识流
知识流动是网络的一个重要功能,并且能提升建立网络所需的能力。网络一旦建立,信息、知识流就可在各个节点间流动。个人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使知识循环流动,从而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创新。因而,知识流亦是个人知识管理一个重要的基本要素。知识是动态的、流动的,拥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只有在不断的流动循环中才能不断淘汰旧的知识,产生新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建立个人知识库,存储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网络的建立,使知识在不同的节点之间流动,实现知识的动态循环更新。
此外,知识流的流动还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心智模式、思维方式有关,学习者需要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清晰的知识结构,愿意改变固有心智模式,训练思维能力来促进知识的流动。
5 工具
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知识激增与速衰”的挑战,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种社会性软件的兴起,为我们实施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根据关联主义视角下个人知识管理需要管理的人际网络与知识网络,我们将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也从这两个维度进行分类。一类是社交工具,一类是知识工具,如表1所示。
(二)方法
关联主义的学习隐喻“学习即形成连接、创建网络”为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新的建构视角和方法参照,结合关联主义的基本要素。相关原理理念映射到个人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即是通过自身学习需要选择人际、知识节点,并与之建立连接,形成人际、知识网络,实现对各种人际或知识节点及连接的管理、在知识的循环流动中最终实现知识的增值与创新,从而促进学习者各种高阶能力的发展。至此,我们将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步骤分为:选择节点,确定知识需求:建立连接,通过各类工具软件获取知识并与之建立连接;组织连接,对知识进行个性化的分类、存储,将外部知识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维系连接,保持知识流;利用网络,运用知识:最后通过综合各节点处获得的知识。实现知识创新。
1 选择节点:明确需要
没有知识就谈不上知识管理,因而个人知识管理的起点就是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节点,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对知识的不同需求决定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差异性与个性化,个体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明确自身对知识资源的需求,对节点进行选择和过滤。此外。学习任何领域的知识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否则习得的知识就是常识。而常识无法提升你的竞争力。因此,学习者需要明确自己期望并可以在该领域的学习达到什么程度。
在此阶段,个体可以针对自己对某一特定主题的知识结构或某一兴趣领域运用MindManager、Mindmapper、Inspiration等思维导图工具绘制概念地图,进行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表征,了解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优势等,明确学习方向,从而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知识,获取什么知识,期望并可以达到何种程度。
2 建立连接:获取知识
确定了自身的学习方向,也就设置了人际、知识节点的“过滤器”,接下来就是与需要的节点建立连接了,连接的建立有助于我们随时了解并掌握该领域的最新知识动态,保持自己不落伍。技术的发展,为连接的建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人际网络的建立,我们可以通过人立方关系搜索网站,了解各领域学者专家之间的联系,找到需要的人,通过各种即时通讯工具(如QQ、MSN、Gtalk、飞信、阿里旺旺等)或者手机、e-mail、微博及博客等与他们建立连接,并可通过微博、博客、开心网、人人网、校内网、QQ空间等社会性网络关注好友、学习同伴或专家学者的动态,此外,还可通过关注的人际节点,找到“朋友的朋友”。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建立的连接越多越好,因为我们可以与之保持社会交往关系的人数最大值是150人,即150法则。这条原则不仅适用于人际网络的建立,同样也适用于知识网络。一个有效的网络,节点数不宜过多,过多容易产生信息过载,无效信息增多,加重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从而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浪费学习精力,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有目的、有选择地与其他知识节点和人际节点建立连接。
3 组织连接:编码知识
从社会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组织是指按一定目的进行编排、组合,形成有组织的实体,或实体内组成要素间的关系。通过建立连接获得的知识并不是真正的知识,而只是凌乱的、无序的知识碎片。知识只有经过个体深层次的理解,思维加工处理,按照各节点性质或作用的不同进行个性化的分类储存起来,并能随时为自身所用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知识。
影响组织连接的因素主要有如下方面:
(1)已有的知识结构: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是组织连接的基础。个体已有知识结构与新知识、新观念之间建立的有意义的实质性联系,有助于个体消化吸收新的知识,通过调整已有的认知结构将新知识内化为个体自身的知识。知识半衰期的缩短,更新周期的加快,都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夯实原有的知识基础,调整原有的知识结构,适应外部世
界的变化。以便迅速建立起与新知识、新观念之间的连接。
(2)心智模式: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甚至图像、印象,是对周围世界如何运转的既有认知。心智模式受我们的惯性思维、定势思维以及已有知识结构的局限,影响我们理解吸收新知识、新观念以及做出决策判断等。因此,在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心智模式的改善有助于个体组织连接,促进个体消化吸收外界的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而理性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改善心智模式,所谓“理性思维”,通常指深层次理解知识与运用(迁移)知识时的心理活动状态和信息加工方式。美国教育学家坎贝尔认为,“理性思维”有分析、提问、归类、交流、比较、联系、对照、精细加工、评价、推测、解释、测量、观察、运作、发现范型、预测、排序、总结、综合、确证等20种,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促进个体理性思维的发展。
4 维系连接:交流分享
关联主义的起点是个人,每个人都是更大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或者连接,知识流在各节点间的连接中流动,可能在某些节点间增强,也可能在某些节点间衰减或消失。通过各种社会性软件,与学习同伴、专家学者或者组织的交流分享,如通过微博、Blog(博客)发表分享自己的知识、学习体会或经验等,通过QQ、BBS论坛等与学习同伴或组织就某个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讨论等,这样不仅可以使自身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更加重要地,还可以使隐性知识社会化,获取更多来自他人、组织或社群的隐性知识,如学习方法、经验、各种高阶能力等。
影响保持和维系个人学习网络中各节点间连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信任:彼此信任的节点,信息才会在二者之间流动。一个节点信任另一个节点,它才愿意接受来自该节点的信息,并给以积极的反馈:它才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分享给其他节点或专业网络。并融入到专业网络中去。
(2)交流与分享:英国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人便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两种思想发生碰撞,还可以产生两种以上的其他思想。”如果节点之间缺乏双向交流互动,则两者之间的连接将会减弱,甚至消亡,反之,则会增强。因此,积极参与交流、分享知识,才能加强节点之间的连接,保持维系知识流的流动。才能获得并创造更多的知识。
(3)节点价值:关联主义认为,在社会网络中,各种活动中心就是那些建立起良好连接的人,他们能够培养并保持知识流。因此,不断提高自身节点价值,与网络各节点间建立良好牢固连接,更多有价值的知识流才会流向你。通过交流分享知识,让别人知道你知道,你才拥有更多的机会,从而也能提升自身节点的价值。
5 利用网络:使用知识
知识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唯有在使用中才能体现价值。建立了知识连接并不意味着学习就发生了,保存在各种数据库中的知识只是静态的知识链或知识块,只有将知识表达出来,运用于实际生活或工作中,解决问题或者完成任务,才能发挥知识的价值。学习者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与目的,有意识、有策略地创建、管理、维系学习网络,使知识流在连接间保持顺畅流动,最终利用网络中的资源来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6 综合节点:创新知识
创新知识,是人际网络与个人知识网络建立的最终目的。通过个体知识的动态更新以及个体心智模式的完善来实现知识的创新。因此学习者要充分利用网络分析、归纳、总结其他节点的知识,积极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并通过系统化、组合化、显性化的表达来分享和使用知识,从而创造出有价值的新知识。
个人知识管理从节点的选择,到连接的建立,再到网络的形成,最终在知识的动态循环更新中实现知识的创新,形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各个阶段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不断循环的过程,知识流贯穿于整个知识管理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