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1 17:07: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村电子商务的前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农业;电子商务;发展
一、广东农业电子商务的现状
据统计,广东目前已建立涉农网站近 300 个,主要包括政府类农业网站、科教类农业网站、综合类农业网站、专业性网站和非农业网络的农业专栏。总的来说,广东省的农业电子商务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许多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信息、进行农产品政策的宣传,不具备常规的网上交易功能。现阶段农产品网上贸易主要以网上看货、网下交易的形式进行,尽管少数几个功能超强的网站可以进行电子支付,但网上结算很少实施,因此,广东省农业电子商务不仅需要进一步完善,而且存在着较大的价值拓展空间。
二、广东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农业基础设施缺乏和落后
很多人缺乏必要的网络知识,对网 络技术应用的思想准备不足,对网络知识和电子商务的认识不清,对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流通和物流 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认识不足,直接应用电子商务的人较少。农村基层干部由于工作繁忙和自身素质 的限制,也无暇顾及网络技术的推广和电子商务的应用。
(二)农村物流基础薄弱
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农产品物流具有数量大、品种多、储存和保鲜 难度大、运输时效性强等特点。因此,与其他商品相比,农产品对物流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产品、农民用品的电子商务活动必然依赖于物流配送体系,而广东的农产品物流网络还不够完善,功能齐全的大型农产品物流基地还比较少,虽然已建成了全国首个农业物流基地――广东国通物流城,但还不能满足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流通意识在农村还没有普遍树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实物互换流通的潜意识和行为还存在,加上这些年来农村物流的基础投入非常有限,因此,农村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还无法形成规模。
(三)多数电子商务网站的服务水平较低
《广东省农业电子商务网站聚类分析》中指出:目前,广东省内农业网站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农业政策信息、农业技术信息、农业市场信息以及一些农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相关信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网站在提供信息方面,更多的是企业介绍等基础信息、市场信息,而供需信息、价格走向信息等则比较少。在网站的功能使用上,作为样本的40个网站中,提供信息搜索功能(含信息、商品服务搜索)的网站占50%;在更高一级的购物车功能和订单 管理方面,只有 17.5%的网站提供此类功能;此外,有20%的企业网站提供了协同办公(或OA系统)功能,22.5%提供在线通讯服务。综合而言,这些网站主要以提供相关的农业科学信息和政策信息为主,着重介绍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等。极个别在中国农业信息网登记的网站只包含公司简介、新品推介、经营品种、图片展示和联系方法,这种网站充其量只是一张电子网络卡片。
三、发展广东农村电子商务的基本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民普及互联网知识
让农民了解互联网,学习电子商务知识,这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首先抓好。不仅要让他们了解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是什么,还要教会 他们如何使用。乡镇政府可以开辟专门的场所,由专人开设定期的普及课程,对村民进行现场示范和讲解。
(二)把三网结合起来,协调互动
把广电网络、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三网一起抓起来,形成三网功能的协调互动,共同发挥作用,这样才能促成农村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的发展。具体来说,农村的广电网络和通讯网络应用面广而且相对比较成熟,可以把手机上网商 务信息集散、数字电视商务等,先行操作,接着结合万维网络的普及,接入家庭,使三网的电子商务内容无缝接轨,逐步发展。
(三)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设施,是确保电子商务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设施,除了网络之外,还包括物流集散基地、农产品保鲜基地、 商品支付平台、交通工具等。可以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资金投入,全面展开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基础建设。
(四)优化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平台
目前,电子商务在农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可。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经历着快速的发展。但总体来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全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四个方面对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条件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律。
1.政治方面
我国政府一直对“三农问题”高度关注,“十二五”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各级政府对于农村发展电子商务是持鼓励态度的。很多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将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信息资源开发等工作纳入“村村通工程”。随着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村互联网工程建设的完善,电子商务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和市场。
2.经济方面
我国经济虽然处于平稳增长的时期,但城乡差距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农村建设投资远落后于城市建设投资,从而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村经济基础依然较差,其现有的网络通信设施很难满足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发展要求,加上农村地区本身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小,因此缺乏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电子商务的建设和日常运作中。另外,农业生产的周期一般较长,与其他商品的流通周期相比较低,因此更需要一定的资金去支持日常的生产运作。这些因素在某些方面正制约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3.文化方面
我国有着深厚的农业文明背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长期支配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传统观念的束缚导致农民不容易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特别是有些基层农村干部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较为落后,这就直接影响到这一事业在基层地区的发展。加上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较落后,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对于网络、电子商务这些新兴事物接触得晚且机会较少。这些“先天不足”就使得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有了一定的障碍。
4.技术方面
正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落后的教育水平导致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掌握基本网络技术的农民相对较少。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一直不到位,开展电子商务所要求的基本技术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都不具备。相较于城市地区各类发达的互联网公司和物流公司,农村地区在这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另外,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大量的农村电子商务网站,但是这些网站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较低,实用性就大打折扣。每年大量的IT人才流入各大商品销售平台,而进入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人才却只有很少一部分,这也十分不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大环境还是较为宽松的,政府也在努力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我国农村要开展好电子商务这一事业,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统筹兼顾,才能走出符合我国农村自身特点的电子商务道路。
二、社会学视角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从社会学角度看,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这一行为既是农民自己作出的选择,又是整个社会对于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期待。因此,我们可以用社会选择这一理论来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社会选择理论指的是将社会成员的偏好集结成为群(社会)的偏好。例如,投票选举、市场机制等。从形式上看,社会选择是典型的群决策问题,但从更深的层次分析,社会选择理论研究的是“个人价值与社会选择之间的冲突与一致性的条件”。正是由于在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关注到电子商务这一新兴事物,使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获得了全社会的关注。也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电子商务事业中,才使得互联网经济极大地增长,从而获得了人们的关注。首先,我国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这是由我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决定的。只有明确了政府的领导,才能统筹各部门和各种有利条件进行有机地结合。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力度,从资金、人才、政策等各方面给予支持。其次,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在基层设立一定的奖励政策,鼓励更多的农民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缺乏了解的农民尝试。另外,要加大对于基层领导干部的培训,让他们成为农村电子商务事业建设的“排头兵”。再次,政府应予以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互联网公司和物流公司将业务范围更多地拓展到农村。这样既方便农业产品的运输和流通,也为这些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地方政府可以与一些互联网公司合作,加强对农民电商技术的培训和指导,让他们从根本上掌握电子商务的相关技术和理念,使得他们在实践中由被动发展变成主动投资。最后,要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和政策。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细则。只有在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良好的政策氛围里,农村电子商务才能顺利健康地发展。
三、结束语
招银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银控股)由市投资促进局引荐,于10月13日来县进行了投资项目对接和推介活动。为进一步了解招银控股具体投资方向和发展前景,10月20日,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带队,县投促局局长、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经投局局长、县工商局局长、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和城镇管理局副书记、集团副总经理等陪同,到招银控股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为此收录了一些范文,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考察内容
一是参观了招银控股服务项目——林业产权交易所总部及桐庐分部,了解了大宗农林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的运营方式、经营状况,进一步考察了公司投资方向和策划运作能力。二是在招银控股桐庐分公司召开了对接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公司方提出了可在农产品证券化交易、电子商贸、仓储物流、安全检测、文化创意、旅游品牌等九个方面与我县进行项目投资或长期合作,双方就投资方式细节交换了意见。
二、公司基本情况
招银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1万,旗下有招银优品、招银金融、招银商品三类主营服务方向,主要经营现货交易咨询、经纪服务、大宗商品挂牌保荐等业务,为政府、企业、单位等机构提供营业部vis、运营方案、人才培训、政策解析、资源对接、跨界整合等服务,现已发展会员3500多家。
林业产权交易所成立于2010年12月,主要从事林权交易、大宗农林产品现货电子交易、林业碳汇交易、林业金融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已累计为4000多家林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提供融资服务达150亿元。
三、项目合作内容
1.林业产权交易项目。发展县林权交易平台,纳入林业交易所“万县模式”,在线交易我县特色化农林产品。
2.电子商务项目。联动发展县、镇、村三级电子商务,充分利用我县文化中心现有硬件设施,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公司提供“农村淘宝”商户点规划设计、智能化平台建设、人员培训方案,并为产业园提供前期运营服务。
四、考察体会和建议
1.招银控股主要服务的林业产权交易平台项目属于“互联网+农林产业+金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政策良好、前景广阔,结合我县获得“林权改革试点县”称号的背景基础和发展要求,上线县林业产权交易平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进一步与招银控股进行对接,洽谈林业产权交易平台合作细节。
同时将电子商务发展与“减贫摘帽”结合,把电商扶贫纳入脱贫攻坚工作体系,与其他扶贫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目前已建设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1个,县级电商产品配送中心1家,农村电子商务试点50家、各类网店1032个。
完善配套体系 不断谋篇布局
黎平县围绕发展电子商务谋篇布局,不断完善电商发展政策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从人才、资金到政策给予全面支持。
不断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农村电商驿站和综合服务平台,20余家民营快递物流公司入驻,快递代办点遍布全县25个乡镇(街道)。不断加快乡村宽带网络建设进程,目前已有296个村通网络宽带,179个村覆盖4G网络信号,力争到2017年实现村一级宽带网络全覆盖,2020年实现村一级4G网络全覆盖。
积极鼓励扶持县内龙头企业、协会、机构和个人从事电子商务,每年统筹300万元资金,用于对县内从事电子商务团体和个人的扶持奖励。对从事电商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跟踪服务。一年来共开展县、乡镇、村三级电商培训67次,受训对象包括农村电商创业者、企业电商从业人员、乡镇主要领导、村干部等。其中乡镇主要领导、村干部培训率达100%,县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参加县级以上电商培训均在2次以上,同时组织12批次420人次赴杭州、大连、北京等地区考察学习电子商务。
线上线下结合 助推山货进城
电子商务的发展,让农村群众足不出户,通过电脑、手机就能将土特产品销到全国各地。截至目前,全县已有侗乡福茶业、黔香园油脂公司等42家企业入驻天猫、京东、淘宝等知名电商平台或自办网上商城。“通过线上销售,客人在网站上就能很快找到我们的产品并购买,公司的销售额得到全面提升。”黎平县霞宇油脂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小娟说。
同时,黎平还将本地化运营与线上运营紧密结合,大力推进“互联网+乡村旅游”等项目建设。
铜关村“互联网+乡村”项目以铜关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为线下基地,以“腾讯为村”微信公众号及网店为线上平台,发展旅游产业,2015年土特产网上销售额实现300余万元。肇兴景区O2O电商平台依托地方特色商品及服务,通过线上特色馆、线下O2O体验店,将旅游景区、餐饮酒店等资源与游客整合对接,打造“生态认知+观光旅游+养生农业”的区域O2O电商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通,推动肇兴特色农产品、特色工艺品、旅游商品的联合销售。
电子商务指利用信息网络等电子化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包括在供应商、客户、政府及其他参与方之间通过任何电子工具管理和完成在商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消费活动中的各种交易[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互联网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网络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2011年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超过6万亿元。电子商务在“十二五”期间将处于井喷的状态,已经受到国家高层的重视,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或相近专业,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3]。欠发达地区高校由于自身条件有限,电子商务办学面临困难众多[4]。本文从服务地方经济目标出发,提出欠发达地区高校进行电子商务办学的发展方向,探讨了欠发达地区高校电子商务教学模式改革。
一、欠发达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非常迅速,目前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仍面临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远优于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滞后于大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物流配套体系仍需完善、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等问题[5]。
我国中西部省份的农村地区大部分属于欠发达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比较落后,主要原因在于:
(1)欠发达信息化程度较低,电讯基础设施落后,少部分地区无手机信号覆盖,计算机、手机、机顶盒普及率低,建立全覆盖的欠发达地区电子商务平台所需资金和技术投入巨大;
(2)农业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年龄偏大,学习新事物能力差,缺乏信息技术知识及技能,电子商务推广困难;
(3)农副产品批量小、产品保鲜要求高,同时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居民点分散,物流成本高,因此开展电子商务风险高,利润低。
二、欠发达地区高校电子商务办学方向探讨
(一)发挥优势,服务地方经济
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世界上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源消费大国。十二五规划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支持三农发展,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重点强化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和市场流通“三大支撑”。作为农业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步骤[6]。
为国家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各企业培养人才是我国高校办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地方性高校应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企业输送人才。欠发达地区高校大多位于农业经济比重较大的非中心城市,因此,农村电子商务必然成为欠发达地区高校办学的特色和优势所在。
(二) 产学研合作,联合办学
电子商务专业因其专业的特殊性,需要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实习场地。受欠发达地区财力制约,其高校普遍先进教学工具缺乏,实习场所有限。同时,地方企业困于缺乏高水平技术人员,信息化程度较低,员工素质不高,面临“开展电子商务是找死,不开展电子商务是必死”的局面[7]。因此,欠发达地区高校和地方企业合作开展电子商务一定可以得到互利双赢的结果。一方面,学校可以为企业培养人才,改进工作流程,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先进教学工具和实习场地,既节约了办学成本,又保证了教学质量。
(三) 深入基层,服务社会
教育的崇高在于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缺乏信息技术知识,欠发达地区高校应利用接近农村的地缘优势,派老师和学生深入农村,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免费信息技术培训等活动,帮助广大农民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切实解决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技术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农村普及电子商务。
三、邵阳学院电子商务办学实践
邵阳市位于湖南省中西部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邵阳学院位于邵阳市市区,是一所省属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邵阳学院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改进办学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果。
教学体系方面,邵阳学院自2008年起面向全校师生开设《电子商务与物流技术》公共选修课,普及《电子商务》基础知识;选修人数达到569人次。同时在网络工程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课,扩大相关专业就业口径,参与学习人数达到216人次。2012年申办《物联网》本科专业并获得成功,2013年招生80人。
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邵阳学院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环节,加强实战能力培养,促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据不完全统计,邵阳学院与昭宝互联网等公司合作建立电子商务实习基地12个;与泽思纬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电子商务营销活动20余次,与邵阳市酒厂等企业合作开展电子商务培训达1271人次;信息系、经管系学生以“三下乡”等方式,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培训和服务达726人次,通过传授拍摄技术、图片处理技术、店面装修技术等电子商务相关技术,指导农民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消除农民对电子商务的疑虑,增强农民开展电子商务的信心。
科研方面,邵阳学院将电子商务列为重点突破方向,给予大额资助和奖励。近五年来,邵阳学院在物流运输、电子商务平台、网络信息安全等方向上共80余篇,申请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同时,与湖南大成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展开农村电子商务的产学研合作,共同研制基于安卓平台的惠农宝手机软件,合作推广惠农网。
四、结语
欠发达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相对落后,面临诸多困难,地方高校因地制宜结合本身特色开展电子商务办学显得尤为重要。邵阳学院将电子商务办学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突破口,通过联合培训、合作营销、上门服务等方式,为地方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普及电子商务技术做出大量切实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邵阳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因此,邵阳学院的电子商务办学实践是成功的,为欠发达高校开展电子商务办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模板,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杜文宏,刘茜.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8,04:78-80.
[2]张蕊. 新形势下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思考[J]. 中国外资,2013,01:225.
[3]朱壮华,毕雄飞.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2,04:74-76.
[4]李海平,刘伟玲. 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模式创新[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189-191.
[5]侯晴霏,潘春来,王小明,潘阿龙. 农村电子商务实现之关键因素[J]. 农业网络信息,2011,04:96-99.
[6]唐宜英. 浅议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及对策[J]. 考试周刊,2012,08:113-114.
[7]王敏晰,王新庄,李志刚.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 电子商务,2011,09:82+92.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信息工程系)
摘要: 在电子商务迅速扩张的今天,为使广大农民收益最大化,电子商务已被应用在各类农产品中。本文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分析了宁乡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宁乡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经济;农业信息化;农产品电子商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网络化水平迅速提高,三大运营商在乡镇的网络覆盖率达到了100%。互联网的发展为县域经济提供了发展机遇,为县级农产品电子商务提供了发展平台。《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重点实现的目标:“农业经营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快速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农业经营信息化整体水平翻两番,达到20%”。《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促进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发展”,即“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促进农资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发展,拓宽农民致富渠道。深化商贸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促进传统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鼓励综合性和行业性信息服务平台深度挖掘产业信息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产品,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1、宁乡县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信息社会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更多的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农业是最封闭、落后,最需要信息和信息服务。农业生产单元分散,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与市场需求变化不对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将主要取决于市场与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因此,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对推动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发展经济。宁乡以“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的宗旨发展农业产业,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关键,以推动农民致富为宗旨,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宁乡县2013年经济竞争力位居全国百强县的第56位,农业作为第一产业,较去年的增长是最低的,主要还是工业产业的支持,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宁乡作为全国粮猪百强大县和湖南农业第一县,农产品资源丰富,粮食、茶叶、水果、蔬菜和生猪等产业基础夯实,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开拓各类农产品销售渠道,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销售价格不合理、运输费用高、资源浪费多等问题,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也是加快推进宁乡县农业产业化、信息化进程,实现经济合理发展的一种途径。
(2)有利于拓宽农民销售渠道,增加消费者购买途径,促进农民增收。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引入,可以突破地域限制,极大的扩展了销售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滞销的风险;通过淘宝、阿里巴巴等网络途径各类农产品的供应信息,继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加工和生产,可以有效降低生产风险;同时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农产品交易,减少了中间商环节,降低了成本,拓宽了销售渠道,减少了农产品损耗,农民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3)有利于扩大农民视野,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宽带网络在农村地区的普及,都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起到了保障作用,随着农村信息化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使用网络来进行营销,面对的客户也由原来的限制性的地域散户变成全国甚至全球的客人。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产品销售,会自然的促进农民主动去提升农产品质量,适应更大的市场环境。
2、宁乡县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2.1 发展历程
宁乡县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形式销售的案例是近几年才初现端倪,如:湖南长城肠衣有限公司是位于宁乡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县内首批电子商务企业,它是1999年成立的民营企业, 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接洽联系业务,产品颇得国内外很多出国公司的青睐;宁乡花脚猫电子商务公司,线下工厂依托宁乡养猪大县和宁乡西部山区养牛生产基本的优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营销模式,发展猪、牛等肉类食品精深加工网上销售。枫木桥惠元红薯粉、湘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除了线下实体店的销售,也网上也建立了宣传卖场。可以说,这些企业开始找到了比传统营销方式更直接、更便利、更科学、更实惠的现代营销方式。
2.2 发展现状和问题
根据调研和参考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宁乡县有30多家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40多种农产品搬上了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其总量相对县经济情况而言,它只占一个零头,这说明宁乡县电子商务总体规模较小,企业参与度不高,发展速度不快,特别是直接生产农产品的广大农民朋友的参与度更低。调研中发现:
(1)现阶段并没有专门的针对宁乡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能查到的只是商务部开通了“新农村商网”中地方子站中的宁乡新农村商网。农产品企业对电子商务了解不够,其产品推广方式仍然习惯于线下模式,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还需要一个引导和推广过程。政府主导的大多是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电商产品,对农产品的支持力度也不够。
(2)联网的电脑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全县有综合市场、专业市场54个,拥有店面6万多个,电脑大多数充当了娱乐工具,并没有发挥它连接世界的功能,很多时候只有网购、游戏,并没有太多平台展示自己的产品。
(3)农民个体参与少,农产品搬上互联网的就更少了。宁乡当地最突出的几个土特产,如土花猪、灰汤鸭、沩山茶叶等在网上能搜索到它们的一些介绍。2009年成立的湖南御邦大宗农产品交易所,主要就是宁乡生猪电子交易市场,但还是有很多农产品没有网上导购平台。
(4)宁乡的电子商务有过一股发展热潮。一些企业和个人都曾建立过相关网站,但是能够坚持的很少,现在大多处于闲置状态,停留在黄页阶段,很多网站页面还停留在几年前的内容,网站内容更新和维护没有实时跟进,对顾客缺乏吸引力。
3、宁乡县农产品发展电子商务的机遇和条件
发展农村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互联网,二是有自己特色产品,三就是通达的物流。我县完全具备了这三个条件。
第一、三大运营商的宽带网络已经全部覆盖全县33个乡镇和行政村,并且是光纤网络。县内各企业、农民转合组装、个人都可以从三家运营商中任选一家接入互联网。
第二、我县的地域特色产业均适合发展电子商务。我县有各类品牌3000多个,知名品牌82个,农产品种类繁多,旅游资源丰富。特色农产品有宁乡土花猪、大成桥口味蛇、刀豆花、沩山毛尖、八角溪茶叶、灰汤鸭等。
第三、县城物流繁荣。宁乡物流业发达,拥有顺丰、中通、汇通等20多家快递公司,而且宁乡县正在着力打造区域商业中心,线上线下交易互相促进。现有的一些大型交易市场已辐射湘中地区,特别是豪德大市场、中南钢材大市场等。依托这些物流公司并根据已建成的物流市场经验,相信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一定能顺利进行。
4、发展宁乡县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对策和建议
在做了大量调研进行分析后,本文对宁乡县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制定符合宁乡实际情况的规划引导。结合宁乡县农村经济实际情况,将电子商务发展规划融入到县产业发展规划中,制定专项发展计划,加强地方政府的宏观引导。
(2)出台政策鼓励发展。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及网站建设。要在资金上扶持和鼓励农业生产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要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由各级政府来共同投资建设,并提供农业信息等公共产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电话、移动通信工具等多种信息传递手段,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建设全国性、行业性的网上交易平台并做大做强。
(3)完善物流配送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前景广阔,可当它遇上电子商务时,物流还是件很困扰的事情。因此,要通过政策倾斜和鼓励,吸引更多的快递物流公司在农村建设网点,吸引资金投入到农村物流建设中来,是农业农村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4)可以通过招商形式,促进与国内大型电商(如阿里巴巴)合作加快建设乡村农产品网购天堂,也可以考虑结合自身情况打造宁乡品牌,打造宁乡自己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帮助扶持农村专合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破解销售瓶颈,提升宁乡农产品竞争力。
(5)加大培育、引进农村农产品电商人才的力度。一是通过政策倾斜,鼓励企业及个人发展电子商务,扶持、培育、奖励一批高成长性等电子商务企业及人才。二是依托农村家庭、合作社等主体,通过与高校合作,自己培育一批专业人才。三是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帮助农民朋友自己去掌握和熟悉网上交易的过程,提高农村的信息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段东霞,林伟君. 广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及建议[J].电子商务,2013,(8):27-29.
[2] 邓顺国,宗乾进,未来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展望[J].电子商务,2013(8): 9-10.
[3] 孙伟,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平台的构建[J].物流技术, 2013(5): 72-88.
作者简介:
谢丹,在读硕士,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农业电子商务;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泸县模式;供销社;物流体系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农村电商的泸县模式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6月4日
一、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成为了国家战略,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行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得到国家政策的高度青睐。农村电子商务全面引爆更是各地落实国家战略与政策部署的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县域陆续被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日程,并作为推动当地中心工作和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地方政府从战略规划、政策安排、资源配置等角度对电子商务工作之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高度。
农村电商得到了各种资源的井喷式涌入后,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初期发展阶段,正进入从弱到强、从单一到系统、从线性到网状、从简单到复杂的生态发展阶段,也涌现出众多的成功案例和模式,如遂昌模式、成县模式、通榆模式等等。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达到1,800亿元,2016年将突破4,600亿元,呈爆发性增长。未来农资市场容量有望超过1.5万亿元,农产品市场容量将超过4万亿元,农村电商也将达万亿元级别,发展空间巨大。
然而,农村电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如:(1)现阶段的农村电商需要政府来推动,但谁来“管”?农村电商涉及部门可能有商务、供销、农业、电信、工商、邮政等等,有的地区出现多部门参与,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甚至互相拆台,有的地区则出现互相推诿;(2)谁来“做”的问题,有的地区主要发展和依靠本地企业,但无基础、无经验、无实力,盈利困难,有的地区则引进电商大企业,但外地大企业无本地基础,只想占领本地农村消费市场,和政府的意图难以兼容,往往轰轰烈烈后举步维艰;(3)由于标准化、冷链物流基础等原因农产品电商难,无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电商扶贫无从谈起;(4)农村电商生态环境差、电商服务不足、农村产业规模小、农村电商人才严重不足、农村空巢现象严重等。
在众多相对成功的地区中,我们发现地处四川省最南端的泸县提出并践行的“政府推动、商务主管、供销主抓、部门配合、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模式较好解决了上述问题,2015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构建的县村直达两级物流体系已覆盖90%行政村,电商生态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供销总社电子商务示范县”、“全国农村电子商务样板县”。
二、泸县模式定义
我们将农村电子商务的泸县模式定义为:在“政府推动、商务主管、供销主抓、部门配合、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下,商务部门和供销社密切配合,充分整合政府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培育和依靠本土企业,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县级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实施方案》的“五个一”(培育一个市场主体、搭建一个服务平台、组建一个电商协会、实施一项改造工程、营造一个生态环境)为重点任务,带动县域电子商务生态发展,促进农村和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化。是自上而下推动,低成本、重视本地化、可持续、全面普惠、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的县域农村电商综合解决方案。
其中,“政府推动、商务主管、供销主抓、部门配合、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解决了现阶段农村电子商务“谁来做”的问题;县域电子商务生态发展、农村互联网化以及农产品电子商务化构成了农村电商“做什么”的主要内容;供销总社的“五个一”方案解决了农村电商“怎么做”的问题。
三、泸县模式的核心内容
商务主管和供销主抓是泸县模式的核心内容。有以下内涵:
1、行政和市场资源的整合。“商务主管、供销主抓、部门配合”理顺了县级各职能部门之间在抓农村电商项目上的关系,政府以及商务部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优势,整合各种行政资源。工商、经信、农林、电信、邮政等部门支持和配合,形成了合力,供销社让政府行政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并整合市场资源。农村电商工作自上而下推动,各部门目标行动一致。
2、供销社资源优势的体现。现阶段,农村电商还处于生态培育时期,政府是最大的买家,正确理解和执行政府的意图十分关键。相对企业而言供销社具备一定的行政资源和比较强的组织动员能力,相对行政部门而言供销社具有市场资源和经营主体,有相对完整的市场网络体系。供销社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并积极整合各种市场资源,特别是对原有农村流通网络体系的低成本信息化改造是泸县农村电商高速发展的关键。在推进农村电商过程中,供销社还体现出品牌、产品、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明显优势。
3、“互联网+供销社”的同步推进。泸县供销社在推进农村电商的发展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也是供销社推进“互联网+”的过程,2015年电商新业务的贡献占到全系统利润的16%。自主研发的智慧物流中心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供销系统的互联网基因和文化正在形成,面向电子商务的农产品供应链打造、农产品网络品牌建设、农资供应电商化改造已经拉开序幕,在农产品标准化、农产品质量保障追溯体系建设方面也有了成功的探索。
4、供销系统支撑下的本土企业发展。泸县供销社控股的泸州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目前泸县农村电商的主要市场主体,其区域平台“川帮网”以及自建的农村物流体系是泸县农村电商的基础。目前,全县还有25家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电子商务信息化改造,已注册登记的电子商务企业有21家。本土化电商企业稳步成长是泸县电子商务的重要特点。与此同时,泸县充分对接全国供销社系统,实施以小接大、以点接面,借力使力,通过联合开发、多网共享、平台对接等方式,以最快捷安全的方式促进本土企业和本地农产品走向全国,全国各地的产品也有进入泸县的通道,确保了泸县农村与全国各地的有效对接。
5、县村直达的两级农村物流体系。自建的县村直达两级物流体系是泸县模式的重要内容,农村物流体系是电商落地的前提条件,泸州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财政资金支持下组建了物流车队,整合泸县原有物流渠道和资源,承接泸县邮政和部分快递公司城区到镇村的快递下行和包裹收揽业务,实现了从县城24小时内“配送到村、服务到户”,填补了泸县农村物流配送的空白,基本解决了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农村物流业务板块已经开始盈利,农村物流盈利模式的建立将是在政府“断奶”后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6、“两条腿走路”的农产品电商模式。根据长期的农产品销售经验和农产品电商的探索,泸县明确农产品电商“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对地域特色鲜明、产品质量稳定、品牌价值较高、生产规模较大、物流配送便捷的农特产品,充分利用第三方知名平台流量大、影响广的优势,把这些产品网销全国;对种养规模零散、物流配送不便的农副产品,公司通过自建的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川帮网》面向泸县县城及周边城镇居民网上销售,解决一般种养殖农户卖难和居民消费便捷问题。
7、电商生态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商虽然前景广阔,但毕竟还处于探索阶段,市场还处于培育阶段,农民的网上消费与经营习惯还需要培养。泸县已经基本建成的一中心五体系(电商运营孵化中心、创业支持体系、农村物流体系、农产品网销体系、消费品下乡体系、便民服务体系)构建了良好的电商生态。电商生态的发展又有效地促进了电商高速发展。
8、全面普惠的解决方案。泸县在推进农村电商过程中,几乎没有损伤到任何部门和个人的利益,体现了一种全面普惠的精神。党和政府的政策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落实,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得到很好的协调,供销社以及相关企业在服务过程中自身得到较快的发展,服务店(站)业主的收入得到了增加,当然更重要的是农民享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生活上和生产上的方便和实惠,电子商务带给农村带来了崭新的面貌。
四、泸县模式的意义
1、“商务+供销”的泸县模式在相当一部分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区域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和较高的可复制性。2015年内泸县先后接待了省内外46个县市区的政府部门现场学习参观。目前,该模式已在泸州全市全面推广,并上升为“泸州模式”,以泸县模式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有望迎来一个新的发展。
2、泸县模式为供销社特别是县级供销社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案例。在“互联网+”时代,农村电商是供销社服务农民生产和生活最有力的方式,让供销社进一步回到了农民身边,和农民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证明了供销社的确是“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3、目前在电商大企业纷纷抢占农村电商市场之后却举步维艰之际,泸县模式表明本地企业可以担负发展农村电商的重任,并且在农村综合服务、助农增收以及参与精准扶贫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五、存在的问题
我们也发现泸县在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中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关注:(1)政府深度参与。目前泸县的农村电商主要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靠政府的资助和补贴,市场主体的造血功能还不足;(2)盈利模式还很脆弱。在消费品下乡方面,服务网点主要卖的淘宝、苏宁易购等大平台的商品,县级运营中心和网点业主的收入主要靠收发包裹收费、各种便民服务的“返点”佣金;(3)市场垄断的风险。物流和流通体系建立后,可能会形成对农村消费市场和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垄断,政府应提前考虑如何应对;(4)农产品电商。泸县在农特产品销售方面有一定的业绩,但由于消费习惯、冷链物流等方面原因,区域生鲜电商发展还远远不足。
主要参考文献:
[1]黄京文,王睛.遂昌模式研究[J].区域经济,2014.
>> 北京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英语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及前景 陕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状况分析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探讨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运作模式探究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探究 浅谈我国跨境电子商务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未来发展探究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研究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及措施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条件下我国物流企业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实施跨境电子商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分析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分析 理论分析我国现有跨境电子商务的与应对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参考文献]
[1] Helen B.Junz,Rudolf R.Prices and ExportPerforrmance[C]. Procee-ding of the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Section.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64.
[2] 池毛毛,赵 晶.E―SCM中电子商务能力与绩效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12(3):116-123.
[3] 戴勇.电子商务虚拟物流研究趋向[J].商业研究,2009,10(总390): 147-151.
[4] 邓若鸿, 王武义,于朝江.电子商务障碍因素演化模型的研究与实证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12(24):21-26.
[5] 李卫宁,蓝海林.电子商务时代的竞争结构分析[J]. 山西大学学报,2001,24(1):43-46.
[6] 刘博洋,康亮.影响我国中小型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的动因分析[J].商业经济,2011(12):70-77.
[7] 彭赓, 和利方.电子商务产品的网络营销适应性评价指标及实证分析[J].经济纵横,2009(10):117-119.
[8] 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2)[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9]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3年春季)[R/OL]. http:///article/cbw/201304/20130400107526.shtml.
[10] 吴养学,彭晖加.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生存的实证分析[J].北京:经济管理・ 新管理,2006,10 (20):76-80.
[11] 谢春.2012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成为网民第二大电子支付方式[EB/OL]. http:///e-payment/20130401/19629.
[12] 杨坚争,汪尧明.电子商务对上海企业影响状况调查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1(11):104-113.
[13] 杨坚争,李玲.我国不同规模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调查分析[J].北京:电子商务,2011(12):2-3.
[14] 郑月明.电子商务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4):132.
[15] Zhu K. The complementar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 logy infrastructure and e-commerce capability: A resource-based assessment o f their business valu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4, 21(1): 167-202.
[16] Sanders N R. An empirical study o f the impact of e-business technologies on 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7, 25(6): 1332-1347.
[17] Soto-Acosta P, Merono-Cerdan A L. Analyzing e-business value creation from 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 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8,28(1): 49-60.
[18] Zhu K, Kraemer K L. E-commerce metrics for net- enhanced organizations: Assessing the value o f e- commerce to firm performance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2, 13(3): 275-295.
[19] Kohli R, Grover V. Business value of IT: An essay on expanding research directions to keep up with the times[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 s, 2008, 9(1): 23- 39. Based analysis[J]. M IS Quarterly, 2005, 29(4): 625-652.
[20] Lauer T W. Side effects of mandatory EDI order processing in the automotive supply chain [J].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6(5): 366-375.
[21] Eikebrokk T R, Olsen D H.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competency factors affecting e-business success in European SME s [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7, 44:364-383.
[22] Pavlou P A, E lSawy O A. From IT leveraging competence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urbulent environments: The case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6, 17(3): 19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