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1 17:07: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管理调研问题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 要 2913年以来,由于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影响,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炭行业跌入历史低谷。面对异常严峻的经济形势,山东兖矿集团积极推行职工代表民主评价制度。通过推行职工代表民主评价制度,起到了堵漏洞、降成本、强管理、提效益、聚人心、促廉洁的作用,实现了亏盈大逆转。
关键词 企业 职工代表民主评价制度
一、“还权于民”,让职工深度参与企业管理――职工代表民主评价形成的背景与动因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是山东省属特大型能源企业,以煤炭生产销售及煤化工、电解铝及机电成套装备制造、金融投资为主导产业,历经4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山东本部、陕蒙、贵州、澳大利亚和新疆、加拿大“四基地两新区”的发展格局。在煤炭行业黄金十年时期,兖矿集团多次错失发展良机,从2000年到2013年,兖矿煤炭产量、营业收入由行业第2位分别下滑至第10位和第16位。特别是2013年上半年,受困于全球经济持续下行和自身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成本偏高等“大企业病”,兖矿集团盈利能力急剧下滑,半年亏损12亿元……如何扭转企业经营形势极速下滑的颓势,提振信心、重振雄风、共渡难关,成为去年7月刚刚上任的兖矿集团新领导班子面对的最大考验。
面对生存保卫战,兖矿集团新班子经过深入调研后认为,在兖矿这样的传统国有企业里,物资采购问题历来为职工高度关注,反映强烈。要将虚高的采购成本降下来,最根本的是搭建公开、公平、公正的民主评价监督平台,使企业管理与厂务公开紧密结合起来,让广大职工群众了解采购、关注采购、紧盯采购,充分享有对采购价格的知情权、采购过程的了解权及对采购结果的评价监督权,用“民主”和“监督”两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推动企业“强管理、堵漏洞、降成本”工作的开展。
今年4月,兖矿集团工会起草制定,以集团公司文件出台了关于推行职工代表民主评价制度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建立了以市场调研评价工作组为平台,以职工群众为主体的民主评价制度。
二、“阳光操作”,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破解难题
――职工代表民主评价机制及运作模式
(一)民主评价的组织框架
一是成立职工代表监督评价团,由集团公司工会从全公司职工代表中筛选出113名政治觉悟高、文化素养高、专业水平强、参政议政意识强、表达能力强的职工代表组成监督评价团。先期进行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市场调研、评价技巧等相关培训,鼓励职工代表积极参与民主评价活动,自觉行使民利,教育引导职工代表注意掌握政策,提高参与监督评价的能力。
二是成立市场调研评价工作组,主要职能是对集团公司大宗设备材料采购和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市场调查、跟踪监督,选取民主评价项目。
(二)民主评价的运作程序
具体做法如下:1.选取调研评价项目。由市场调研评价工作组负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纪委监察部移交的问题;集团公司领导提出的问题;合同资料审核发现的问题;随机抽取的项目等。2.组织市场调研。针对选取的调研项目,市场调研评价工作组通过内部资料核对、进厂实物验证、网上查询、电话传真询价以及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调查落实,根据调研结果筛选和确定评价项目。3.选定评委。针对确定的评价项目,由集团公司工会和市场调研评价工作组从职工代表监督评价团成员中,随机抽取不少于25名职工代表担任评委。4.召开民主评价会。民主评价会召开前3―5日,由集团公司工会和市场调研评价工作组分别告知评委及项目承办人评价项目内容,双方现场问答。问答结束后,评委当场在评价表上作出“满意”或“不满意”评价。如“满意”超过三分之二以上,视为“通过”,达不到三分之二,则为“未通过”。5.启动调查问责。评价会上未通过的项目移交集团公司纪委监察部,对项目承办人及相关责任人进一步调查落实。存在违纪的,由纪委监察部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向职工代表通报。
(三)民主评价的具体实施
在民主评价会上,由25名职工代表组成的监督评价团,听取项目承办人的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打分及汇总评价。参加会议的人员覆盖集团公司、专业化公司、矿处单位三个层级,共计200多人。
民主评价会规则步骤有条不紊,代表发问犀利尖锐,双方探讨积极热烈,评价结果即时公开。在8月28日和9月25日两次民主评价会上,职工代表对兖矿国宏化工公司阀门和盐酸采购、新疆煤化公司钢材采购、电铝公司所属4家单位在2011年―2013年间的部分材料设备采购情况进行了民主评价。被评价的9大类采购项目、42个子项目,大的金额近千万元,小的不足2.5万元,其中有7大类、23个子项目未通过。
职工代表评委不仅是主动介入了解情况,提前准备问题,前期工作做的细致到位;而且现场所提的问题,问题的专业水平、临场应变能力都非常出色。张新文董事长在观摩了民主评价后,对活动给予高度认可,并深有感触地说:采购价格这么高,要靠民主评价挤掉水分,阳光是最好的杀菌剂,公开是最好的防腐药。在国有企业,一件事情不管做的孬好,都要让职工来评价监督,让职工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如此才能凝神聚力。只有调动各方面力量,全体干部职工拧成一股绳,我们的企业才会拥有不竭的发展推动力。
三、“民主治企”,激发企业和谐发展正能量
――职工代表民主评价取得的成效与影响
兖矿集团通过建立和运行职工代表民主评价制度,探索出职工代表登台、民主管理唱戏,共谋发展、共创和谐的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新路子。
一是企业降本增效,实现了经济效益的逆转。民主评价工作实施后的,通过公开保公平、民主促公正的深入推进,简化了决策程序,畅通了业务流程,对市场反应更加快捷高效,企业主动适应市场能力大大增强,降本增效工作取得明显突破。今年1-9月份,在全国煤炭行业整体亏损的严峻形势下,兖矿集团重点经济技术指标居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前列,完成销营业收入860亿元,同比增长13.64%;实现经营利润7.19亿元,同比增盈13.69亿元。
二是规范采购行为,破解了企业管理难题。该项制度实施后,集团公司上下纷纷寻找管理漏洞,改进流程和方法,规范制度、严格执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说人情、讲情面”等现象大幅减少,减少了外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干扰,国有企业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尤其在采购环节,计划和采购人员责任心明显增强,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主动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比质比价,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得到提高。
三是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增强了职工信心和企业凝聚力。通过推行“还权于民”的民主评价,职工群众实实在在地参与了企业管理,把广大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置于透明的监督之下,减少了各类腐败现象。兖矿集团以“阳光”民主治企,以“瘦身”减负提效,彻底扭转了“巨亏”颓势,实现了亏盈大逆转,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职工对企业的信心。不仅如此,今年8月,集团公司颁布了《兖矿集团发展战略纲要(2014―2025年)》,提出十年内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着力做好本部永续发展、煤制油规模发展和澳大利亚基地高效发展三件大事,努力打造“价值、创新、绿色、幸福”新兖矿。发展战略纲要的颁布实施,发出了二次创业、转型发展动员令,兖矿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群众路线”,让职工当好民主管理的主角
――职工代表民主评价工作的体会和启示
兖矿集团通过推行职工代表民主评价制度,有效落实了职工的知情权、监督权、话语权、决定权等民利,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成为企业民主管理的主角。
(一)职工代表民主评价制度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把这些聚集职工群众意见较多的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问题,摊在阳光下晒一晒,亮一亮,杀杀菌、消消毒。目的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职工群众智慧,破解企业管理难题。”集团公司工会主席顾士胜说。在民主评价过程中,职工代表充分行使了知情权――知晓采购过程和结果;参与权――参加采购价格评议和判定;表达权――发表采购意见和建议;监督权――检视采购人员的处理;选举权――对不称职评价人员的任免。兖矿集团坚持“还权于民”,依靠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职工群众的智慧,打破企业发展桎梏,使国有企业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二)国有企业必须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就是要加强民主管理,听取群众意见,在制度上保证职工了解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职工群众对企业管理的有效监督。民主评价工作的作用就是通过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赋予他们有效的权力,使他们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在观念上产生从“我不受重视”到“我被重视”,再到“我是企业的主人,我要重视自己”的转变,真正地发挥其主人翁责任感和爱企业热情,愿意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企业。
(三)监督权落实是民主评价的根本
兖矿集团推行职工代表民主评价制初期,一些职工抱有观望的心态,他们并不相信权力会交给自己,但当第一次民主评价会后,首次参与评价没有获得通过的采购人员,集团公司纪委将处理权交给职工代表,并遵从职工代表意见对首批采购人员进行处理,职工群众真正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这种实实在在的决定权,极大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民主评价制度在市场调查、代表巡视、价格评议、调查问责等各个阶段,都引入了职工监督机制。
(四)民主管理应不断创新实践
调研组一行共走访了××县局(分公司)昌平镇卷烟客户服务部、铁厂乡烟叶站;××县局(分公司)岗度乡烟叶站,××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县局(分公司)广顺镇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等基层站点,实地察看农村客户服务大厅、烟草农业示范点基础建设情况,走访基层站点负责人、卷烟客户经理、烤烟技术辅导员、烟叶专业育苗户、烟叶生产合作社社员,通过开座谈会、交流意见、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开展专题调研,认真查找本单位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基础管理、服务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存在的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
一、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局(公司)科学发展难题分析
调研活动开始之前,局(公司)党组召开了专题会议,对××烟草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压力进行了认真分析论证,并广泛征求各部门的意见,认为当前我局(公司)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干部员工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如何深入开展;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如何有效推进;烟叶生产面临“稳”和“控”压力如何协调;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如何推动等问题。同时,财务管理、督察考评、信息安全等方面工作都面临着新问题和新要求,需要冷静分析,认真研究,正确把握,妥善加以解决。
二、调研重点和调研情况
本人领衔的调研课题,主要是针对如何加强改进和提升企业管理,围绕“稳四争三”目标,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在调研中,我们侧重于企业的基础管理和体制机制方面的调研。主要围绕:1、撤销县级公司法人资格,明确地市公司经营主体地位后体制机制上存在问题分析。2、如何围绕“稳四增三”目标提升竟争力分析。3、如何抓好基础管理创新,推进企业科学发展。
在调研中我们采取实地考察、走访零售户和烟农、与基层员工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解。从调研中了解到,除了“两烟”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外,目前广大员工普遍关注的是人事用工、分配制度、绩效考评等涉及员工利益的基础管理问题,这些问题是历史遗留的棘手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体制机制去解决,而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一个持续的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同时,这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企业的基础就不能牢固,企业发展就不可能持续平稳,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抓好基础管理,努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竞争力,要从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入手,重点解决人的问题,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把解决人基础性管理问题作为解决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
在“两烟”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烤烟生产要解决好“稳”和“控”
压力,落实好保稳定的问题;卷烟销售要加强服务,提高销量,落实好保增长的问题。
一是要把加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作为解决烤烟生产“稳”和“控”的抓手,既要处理好示范点与全面推进的关系,又要协调好重点投入与稳步实施的关系;既做到科学合理,又避免大包大揽或重复建设的问题。示范基地要按照“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综合配套、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工作要求,基地化生产要围绕“专业化队伍怎么组建?合作化模式如何推广?生产组成形式如何完善?”等问题超前思考,统筹兼顾。
二是要把加大农村客户服务大厅建设力度作为卷烟销售增长点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通过挖掘农村市场,加强服务工作措施,提高市场服务和覆盖功能,寻找新的销量增长点。
三、下一步加强基础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思考
按照省局“打牢四个基础,构建四个体系,实现四个一流目标”的要求,我局(公司)提出了围绕“突出一个主题,实现两大转变,完善三项机制,抓好四项改革,写好五篇文章,培养六种能力”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两烟”生产经营规模稳定在全省第四,综合考核实力力争全省第三的“稳四争三”目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要围绕既定目标,加强基础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保持企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把握好四个问题。
一是正确处理好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与突出实践特色的关系,把握好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呼唤思想解放。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正确面对,不可回避。要积极探索在坚持以“两烟”生产经营为中心的同时,如何做到专卖管理、基础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统筹兼顾?如何做到既要解决员工收入差距的合理性,又要避免走回平均分配老路上的问题?如何协调处理好既要加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加快基础设施投入,回报社会,改善民生,又要避免在投入补贴方面大包大揽,盲目配置资源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从根本上做到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发展才有出路。
二是正确处理好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创新体制机制,解决长远问题的关系,把握好如何改进和完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的问题。目前,新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已基本建立,如何在基本体制框架下改进和完善工作机制,解决如何提高执行力的问题;干部选拔任用的问题;深化全体员工社会保险体制和福利的问题;改进和完善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体制的问题;岗位培训与综合素质系统培训的问题;改进和完善科技与管理创新机制体制问题等。要运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制度建立、制度导向、制度创新来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制度空白、制度缺陷和制度冲突的问题。
三是正确处理好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重点学习与保证全体党员全程参与的关系,把握好科学发展与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问题。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增强自己的政治敏锐力,提高领导能力的思想武器,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考核体系。普通党员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增强自己的政治觉悟,提高执行力的良好途径。
四是正确处理好保持总体进度与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的关系,把握好科学发展的问题。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二)从八个方面入手,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局(公司)科学发展的难题
1、解放思想,统筹兼顾。本人认为,当前影响和制约企业持续平稳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如何解放思想、提高执行力的问题。坦率地说,目前我们的企业内部存在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作风不实、效率低下的情况时有人在。享乐主义、本位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在个别党员干部甚至领导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存在,这就是企业改革的大敌,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改革就不能推进,更谈不上科学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把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中之重来抓。
2、深化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健全和完善劳动用工和薪酬分配制度。坚持以发展的观点,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健全和完善劳动用工和薪酬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要继续深化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打破身份壁垒,淡化员工身份,建立健全体现“公开、公平、科学、合理”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和落实定期轮训、考评体系、待遇保障等制度措施。按照“限高、稳中、提低”的原则,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注重内部公平。
我局(公司)薪酬分配制度的改革已试行了三个月,总体来说,新的薪酬分配制度是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的,绝大多数员工是拥护和支持的。当然,在实行中也还有一些小细节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但是,只要有利于保护多数员工的根本利益,有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内部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都应当毫不犹豫地坚持下去,决不能走回头路。
今后,我们要充分考虑,认真研究,在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础上,把逐步解决三类员工住房公积金问题纳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盘子进行统筹安排,着力解决企业内部公平问题。
3、健全内部运行控制机制,深化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内部运行控制机制,加强基础管理是企业管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企业要发展,管理是关键。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内部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管理也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型转变,加强内部运行控制机制尤其重要。要把内部运行控制机制放在更加扎实的基础管理之上,要在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员工队伍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和办事,实现全程监督,全程控制。突出运用,突出创新,不断解决和完善制度空白、制度缺陷和制度冲突问题,推动现代企业管理创新。
4、围绕“两烟”生产经营目标,健全目标管理和考核方式。“两烟”生产经营是我局(公司)工作的中心,是实现××烟草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任务,离开了这个中心任务,一切都是空谈。因此,我们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理论与抓好“两烟”生产经营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化到实际工作中,体现到具体行动上。今年,烤烟生产面临“稳”、“控”压力较大,要严格按照国家局“严格控制、适度从紧”烟叶工作方针和“烟叶防过热、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的工作目标,要立足于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建立健全烟叶生产目标责任制和卷烟经营目标责任制度,分解和细化各阶段生产经营目标,落实到人,定期考核,扎实抓好工作的落实。
5、建立内外部安全环境,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企业要发展既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也需要一个和谐的内部环境,稳定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没有了稳定,发展就无从谈起。确保一个企业内外部安全环境,这就需要我们对外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需要认真践行“两个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勇于承担和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对内加强基础管理,增进内部和谐,造就企业的亲和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凝聚了人心,聚合力量,才能保持企业生机活力,促进企业稳定和谐,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6、深化干部管理,拓宽员工晋升通道。在干部管理上,要运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打破常规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平台。注意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到机关工作,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建功立业。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员工职务晋升、职业技术晋升、岗级系数晋升等多种形式,拓宽员工晋升渠道。要让基层员工觉得工作有希望、有想法、有奔头,安心于本职工作。
说到“管理”这词,对很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和企业管理高层,再熟悉不过的词,也是天天挂嘴边,时时而思的事情。我最近对一家全省IT行业全年营业额几个亿的大企业做信息化管理调研,通过一个月细致的调研,把调研报告呈给老总们一看,他们既吃惊又大为不解,因为我上面提到的几点问题都涉及到,还增加流程混乱、资金流向混乱、各部门利益相争严重等问题。这时我把每个相关问题一一针对实际情况做了细致阐述,几位老总长时间长思不语。
从调研中我们得知,他们经过国际ISO9001标准考核,而且花重金请专业管理公司量身打造企业管理流程,有时还派管理高层去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思路。在这里我想说的事,我们身边还有多少这样公司,这次IT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他们一下就裁减几个部门和很多员工。这个“冬天”让人感觉“寒气”逼人。很多企业看到我们调研报告,提出具体修改想法,都被我们否定,并不是他们想法有错,而是如果依然是脚痛医脚,头痛医头,那么仅是治标不治本。我就中小企业的问题,归结为是:管理误区。
“管理误区”在我看来并不是本质上的错误,大家都知道管理出问题了,而且也知道问题的轻重。但我们恰恰忽视管理的核心目标:就是让高效的团队健康、有序去执行企业制订的战略和战术。“健康”就是要上下沟通顺畅,管理在这当中就是把平台搭建到,让每个人在这平台上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并能形成强有力的沟通渠道形成互补。“有序”就是事事要有计划,事事可以追踪到人,这里计划必须是操行性强、可控性强。没有完善的扁平化管理,是很难有让团队高效有序的执行。那么“管理误区”到底是什么的误区呢?其实归纳就两点:一是制度管人和人管人;二是企业文化缺失。
(一)制度管人和人管人
制度管人和人管人的现象是我们身边中小企业管理中的“特色”。这也是我们中国几百年儒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想结合的产物。我这样阐述这观点肯定很多人都一定认可,因为很多企业都是这样经营管理的,难道不要制度或者人来管吗?其实,我可以理解大家这样想法,事实也没错,但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先从制度管人说起,这没有错,而且我也非常认可,很多企业为制订企业管理制度,着实费了不少心思,有的花重金派人到国外学习外企管理制度,让我们不少中小企业提升企业形象和企业执行力跨出强有力的一步。所以很多中小企业更是一股脑的去效仿,把老外的东西拿来就用,可就是形像,神不像。使得很多企业管理水土不服,员工思想涣散,这就是我称之为“西方文化”。鲁迅先生都说过弃其糟粕,取之精华。可我们很多企业管理者硬是拿来就用,再用鲁迅话讲“拿来主义”。这时候,就有的企业管理者不相信“西方文化”来个全盘否定,制订的制度形同虚设,完全按照我们老祖宗的思想来管理企业,与此同时,给“管本位”思想和“庸才”创造滋生土壤,这就是我称为中国儒家思想。一件事情下来,我们要走很多程序,大家怨声载道。有才能的流失,没能力会“来事”的人受宠。更可怕的是,某个领导出差,让部分机构运作停止,连重要投标的事都没办法落实。按此管理下去遇到今年的“金融危机”能不倒闭裁员吗?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向美国国会提交救援计划时,国会议员就提出让他们必须管理改革,否则就不会救援,与之相比我们国内中小企业的管理改革也是事在必行。而且是必须符合我们中国中小企业实际环境和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调整部署。我个人拙见认为,我们中小企业管理应是中新结合,用制度约束人,用魅力去影响人。管理中,60%用制度去充实管理。制度要体现外企高效、有序外企的思想,但不能拿来就用,要结合我们企业的实际情况去修改,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另外40%的管理是用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去影响员工。我们国人最讲情感的,这也是国情。单纯用制度去管理,显得很生硬,不能把制度人性化的一面体现出来。所以我们思想要中西结合,制度要糅合人性化,这样管理才能有的放矢。
说到这里,很多企业管理者,都会觉得这很简单,谁都知道,可在执行的时候又有几个真正做到的呢,就好象我给一些市场人员培训时,我设计一个小题目,说起来大家都知道,就是拜访客户进门到出门,20个人中挑选5个人,只有一个做到标准,我的标准是:进门轻敲门、自我介绍、递名片、坐下、客户倒水,谈话结束道别、坐过的椅子摆正、喝水的纸杯带走、轻轻带上门、结束。所以我们管理得关注细节,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跟管理要效益。
(二)企业文化缺失
企业文化是我们管理的精神精髓。它能贯穿管理始终,如果你要问众多企业负责人:“你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他们回答的都是空洞的东西,或者就是他个人的思想,我应某一集团老板应邀,做集团市场总监,集团老板的思想就是企业文化,这个特别明显,他的个人情绪好坏,可以影响整个集团所有员工,这一点毫不夸张,有一次我和他在外面谈事结束回集团公司,刚到大厅就看到卫生不怎么样,他见到打扫卫生的阿姨骂跑了,就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集团文化是什么样子,而且整个大厅都是他个人宣传画像和个人发家史,和他一起创业的伙伴早就离开他,每个人的家业都超过他几倍。我们且不说老板个人,就企业而言,这就是典型企业文化的严重缺失。还有诸多小的企业,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但没能让大家感受到,从而何谈归属感和对企业战略和战术的认同,更何谈有效执行。那么我们如何建设企业文化呢?我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制定企业文化实施规划,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当然我们要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实现总体目标、单项目标、阶段目标。其次,编制企业文化手册,编制大致应包括以下各项:序言或概论:主要概述企业的发展历程,当前是的发展态势,今后的发展规划,特别阐述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主体我们着重阐述企业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实质,企业文化特征,企业文化宗旨。实体部分:详细地、全面地刊载已整合审定的企业精神价值理念即识别系统;企业待业规范既行为识别系统,展示企业的形象标志即视觉识别系统。企业之歌、誓词也宜刊载。这样可使我们每个员工都能受到企业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再者,建设企业文化网络。文化网络是指企业内部的报纸刊物、广播电视、图书室等文化传播和文化活动设施。企业报刊,是维系员工对企业认同感的纽带,也是企业联系社会的文化通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用。我们主要把其分为三种:(1)宣传喉舌型,即保持着国有企业的传统,主要作业企业最高领导层的喉舌,着重宣传企业领导的意图和最高决策的政令。还经常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向员工及时地报道宣传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2)广告服务型,其主要宗旨系为企业经营服务,借助报刊向外推介产品,宣传“企业形象”。(3)文化建设型,重点是办成文化园地,追求以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力量来整合企业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培育企业团队的身心力和凝聚力,致力形成学习型的文化氛围,追求企业无形资产的增值。
以上文化建设的主要优点是,能切实的把办企业报刊视作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为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充分能实现上下之间、员工之间良性互动沟通的重要渠道。当然,这些文化建设后,更重要的是培训,让这些文化精髓能灌输到每个员工的思想中去。也就是从思想上要用企业文化去整合与占领员工的思想,让所有的员工都必须认可企业的企业文化,并用这种企业文化在现实中指导自己的行为。企业文化的骨干,主要是指企业经营层人员,管理层负责人员,部门经理以上人员以及其他企业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宣讲企业确立的价值理念;研讨企业规范的行为规则;唱《企业之歌》。在培训方法上,我们要反复强调庄重发放《企业文化手册》 ,并利用各种视听形式,如宣传栏、广播、各种会议等形式反复强调已确立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在每周的例会上,教唱和播放《企业之歌》。如遇企业重要活动,如企业年庆等可升公司旗、唱企业之歌、佩戴公司徽志、统一着装公司服饰,通过典仪的训练使员工产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成长型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调研中发现,成长型中小企业由于面对的市场和自身特点不同,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一定的特性,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共性的问题和困难。
融资难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
在我们考察过的企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资金的需求和解决贷款的困难是企业第一位的需求和困难。大约有80%的企业都反映资金紧张,融资渠道不畅,从银行贷款太难。一般中小企业靠自有资金滚动,稍有不慎,资金链就可能断裂,企业就会陷入困境。成长型中小企业因其发展迅速,产销量快速增长,对资金的占用需求也会相应快速增加。资金不足,一些企业损失了很多商业机会。尤其是我们访问的中小企业有一半左右或者要搬迁新址,或者要就地扩建,对资金的需求更大。
粗放管理方式使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缓慢
目前一些成长型中小企业开始追求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式,但许多企业仍然没有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调查中发现,90%的企业还停留在以经验为主的传统管理的模式中,由于员工素质等诸多因素限制,缺乏推进5S管理、设备保全(TPM)、全面质量管理(TQM)、企业资源计划(ERP)、精益生产方式(TPS)等先进管理方式的能力和基础,造成企业生产效率低(人力、材料和设备待机)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生产成本较高,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某企业的产品产出后一个月才能发货,车间堆积大量的铜带和硒钢片,企业资金的70%压在产成品和原材料上,资金周转速度缓慢。
没有合法的物权证书,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
有关部门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以事实上不可能的“很快解决土地使用证”为承诺,吸引企业落户。造成一些企业没有土地使用权证就非法经营的状态,随时面临处罚,也失去了向银行贷款的资格,使已投资的中小企业面临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
老产品多,新产品少,造成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我们考察过的中小企业产品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较差,没有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科技人员数量少、水平低,没有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也从来没有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的经历,不具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由于没有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企业长期生产老产品,市场竞争力差,企业面临很大压力。
人才缺乏,造成企业发展动力减弱
从我们考察的企业中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很快,因此总体上说,目前企业人才的数量和水平还非常不适应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中小企业中重点大学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数量还不多,高级别、高层次的专家很少,高水平技术人才的缺乏仍是企业面临的一个大的问题。一些企业对现有技术队伍的培养工作还有很大差距,既没有内部开展技术培训的措施,也没有建立促进技术人才快速成长的机制,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方面缺乏具体的办法。
信息不灵,得不到政府的扶助和支持
调研中发现许多中小企业都存在信息不畅的问题。首先是对政府信息缺少了解,许多中小企业把精力集中在企业生产和市场营销工作上,对政府部门扶持企业发展的动态不研究、不掌握。如技术开发费按150%的比例抵扣企业年度所得税应税所得额优惠政策,一些企业不知道要享受该政策对企业财务账目方面有那些具体要求和向政府部门怎样申请。许多企业都不熟悉省、市科技厅、局,经济委员会和中小企业厅、局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专项资金和这些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办法,没有申报和得到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另外一些企业在社会合作和市场需求等信息方面也存在很多困难。
进一步加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组织工作的力度
政府主管部门要大张旗鼓地推进“沈阳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各类服务机构要积极扶持和帮助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如协调各银行和金融机构,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组织推广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开展产学研活动,引导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技力量进入中小企业;搭建共用技术服务平台,推广先进技术和工艺;组织各类技术专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支持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组织各种培训活动,提高中小企业各类人员的素质;组织向企业提供网络信息、产品检测、专家咨询、创业辅导、法律援助等诸多方面的服务等。
设立“成长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企业加速发展
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要求,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改进管理、对外合作及服务体系建设等进行资助。资金由市中小企业局安排使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确保公开、公正和公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规范企业行为,制定风险补偿办法,促进银企合作
目前银行系统正在调整服务方向和工作思路,推出新的融资服务产品,根据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确定贷款必备条件及简化贷款手续等措施,逐步强化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它是由两个方面原因产生的:一是银行贷款条件高和服务产品少;二是企业行为不规范,不具备贷款的基本条件。因此出现了企业与银行不相适应的情况。建议借鉴香港和国外的做法,由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为银行承担部分风险项目贷款损失,鼓励和支持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
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建议以沈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组织和整合全市各种中介机构和服务组织,联合起来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建设一个以政府为指导,各方面专家为支撑,各种社会机构为依托,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公共服务平台,采用综合性、一站式和便捷的服务方式,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科技开发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服务平台应建立“政府支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运行机制。
推广先进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要积极组织在中小企业中推广先进的管理方法,要针对不同类别企业的各自特点,引进不同的现代管理手段,包括精益生产管理技术、工业工程技术、5S管理办法、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信息化管理方法等,提高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取得的成效;要组织好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开展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掌握基本的现代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自觉地参与改善企业管理的实践;在组织推广先进管理方法时,要慎重试点,取得经验,然后组织面上推广。政府对试点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和组织有经验、有水平的管理专家帮扶。
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要支持和鼓励成长型中小企业建设和完善企业技术开发机构,一般的中小企业都应该设有开发小组或技术部,有条件的企业应该成立企业技术中心。达到一定水平的技术中心要积极申报认定为市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已经设有技术中心的企业要优化开发机构的体制和机制,完善技术中心管理办法,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引导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所建立联系、开展合作。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积极招聘技术人才,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人才、创造好的环境留住人才,建设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队伍。要通过建立、完善技术信息网络系统,集散各种国外最新的产品、技术、工艺和材料的信息;组织企业家到国外开展考察、访问、交流活动;协助解决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生产装备中遇到的困难;支持引进国外专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课题;组织国内专家帮助企业攻关等办法,支持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工艺,组织消化吸收,并开展再创新活动。
转变作风,深入企业,上门服务
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都要更新观念,改变作风,变管理为服务。要走出机关大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实情。在深入实际的过程中,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或技术进步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时,要研究集中解决的指导意见;发现企业的个性化的需求,要尽最大努力帮助具体解决。要进行专题调研、采取现场办公等方式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组织社会各方面专家,组成专家组,持续开展专家行活动。
关键词 思想动态 反馈 调查 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群众工作路线。作为制造业企业,广大一线员工是企业效益的直接输出者,是产品质量的直接关联者,是管理制度和企业决策的直接执行者,职工的心态和动态,职工的焦点和问题,是企业发展需要关注和处理好的当务之急。
健全开拓职工反馈渠道,充分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是调查获取职工真实的思想动态信息、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把握企业决策方向的前提条件。调查研究最忌“坐井观天”,岸边垂钓可静待渔获,而跋深涉海才能了解环境,正确预期,调整方向。对职工思想动态,通过调查研究,形成PDCA良性循环机制,才能解决现实问题,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谋求稳定长远发展。
一、合理应对:反馈渠道公开化、多样化和可控化
公开化:企业要自觉接受工商管理部门和其他监管单位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企业运营各方面合法合规;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营造开放的文化氛围,给予员工在企业内部充分的言论自由;须公告信息反馈渠道使员工知晓,广开言路;由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和工会委员会联合监管信息反馈平台,确保信息通达。
多样化:搭建“总经理信箱”、“合理化建议”和“职工信息反馈”等信息反馈平台组成的信息反馈系统,各个反馈平台面对不同层面的问题,涵盖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各种关系面,如运行得当,则企业廉政风纪、管理流程、制度实效及员工个性化需求等方面的信息都可了解到现状实际和突出问题。
可控化:信息反馈平台须做到可追溯,一方面便于企业开展问询和访谈,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员工所反映问题;同时,可确保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面对一些不可追溯的意见和建议,企业反馈信息收集人员须通过调查取证,认真甄别反馈信息的真实性与否。
二、主动出击:深入调查研究,形成问题闭环
企业运营过程中,必须及时辨识隐患,避免隐患壮大造成危害。而企业普遍存在员工对企业存在隐患不关心、无意识或不敢说等问题,企业管理人员若不主动出击,找出隐患所在,无异于坐以待毙。这就需要企业管理人员主动深入调查,消除职工疑虑,使职工坦诚主动地为企业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对个人发展提出需求。
一是前期调查,通过《员工满意度问卷》或者抽样调查访谈等方式,从员工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了解职工需求、企业制度贯彻力度及企业管理流程合理性。如从薪酬满意度、岗位意向调查等方面,可了解到员工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宣贯效果;从行业方针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等常识问题中可了解员工对于企业发展的信心和愿景;从企业本年度重点实施项目的进度和目的等问题中,可了解到员工在企业发展重要节点中的参与度与关注度以及职工培训需求等。
二是深入研究,一方面通过公司党、工、团班子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进班组、进岗位,定期深入基层一线采集职工意见;一方面公司先提出改革发展中预期对职工将形成较大影响的课题,将思路性问题层层下发到各部门、单位,通过访谈或者问卷等形式收集职工意见,规避风险。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收集汇总后,须形成落实整改机制,递交达问题涉及的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初步解决并形成方案;需要牵涉到多个部门的问题,通过定期召开政工例会召集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协商,并将解决方案或讨论结果进行公告。
三是落实改进,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只有对问题形成对策、付诸实践,才能避免企业对职工问题调研工作流于形式,同时也是企业获取职工信心和信任,为调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打好群众基础,是避免职工问题尖锐扩大化的必要前提。
首先是需要对问题进行反溯和问询,一方面确认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有无扩散迹象;另一方面摸清事实的成因,由表及里,探触到企业制度和文化层面。同时,还需要将职工思想动态管理纳入企业党支部考核目标以及部门业绩考核目标,使问题相关部门切实将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对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必须阐明原因。
近年来,中铁五局六公司党委坚持用理论升华思想,在理论学习上牢牢把握“学理论、转观念、重调研、助发展”的总体思路,用先进思想助推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提高、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出成效、企业管理上台阶、技术创新有成果,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量身订制学习内容
公司在对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上,除了坚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外,还有针对性地把市场经济、科技文化等知识作为学习内容,以丰富头脑开阔视野,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公司坚持务虚与务实相结合,将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入到理论学习与调研之中,使调查研究有的放矢。如:公司在“十二五”发展规划制订上,于2010底和2011年初分别组织领导干部学习把握中央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科学判断行业发展形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找准企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最终提出了“4321”发展战略。2011年二季度,公司面对铁路建设市场出现的一些微妙变化,率先提出铁路建设市场可能发生新变化的课题,在会上展开激烈讨论,最后形成了初步共识和应对变化可以采取的措施,避免了后期铁路建设市场急速换挡、减速造成的经济动荡。
纵深推进理论学习
一是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在集中学习上,公司坚持“封闭式”学习环境、“开放式”学习氛围、“多媒体式”学习形式,实现了精力集中、学风民主、手段现代的学习目标。公司还针对工学矛盾相对突出的实际,要求中心组成员在参加集中学习前开展自学,并对自学行为作出规范,对自学时间、内容、思考题目、学习体会、笔记字数均作出明确要求,增大了学习的含金量,缓解了工学矛盾。
二是坚持撰写学习心得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公司党委要求领导干部在理论学习上要结合理论撰写学习心得、调研文章、经验总结等,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思路,总结管理经验和技术成果,极大地提高了理论学习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实践性。2011年,公司领导撰写的《乘势而上谋发展 八个坚持促跨越》《把脉开方谋新篇》《廉生威而颓于废》等5篇调研论文分别发表于《企业文明》及《探讨与交流》等媒体杂志,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启迪作用。
三是坚持中心组学习与项目领导班子理论学习相结合。公司党委在抓好中心组成员学习的基础上,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抓好项目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资料、研讨课题等都要适时发放到项目党工委,作为项目领导班子和管理干部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公司还将项目理论学习和课题调研纳入精神文明年度考核范畴。今年,公司还特别将项目上报理论调研文章数量纳入项目文化建设和宣传报道目标责任,单独列项进行考核。
四是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公司一方面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讲座,提高学习层次。今年工作会期间,公司邀请了重庆市检察院领导对参会的全公司170多名中层以上人员进行了预防职务犯罪理论学习辅导。另一方面,公司还不定期地组织领导干部到知名企业参观、考察、学习其先进思想和经验。
科学调研谋求发展
为充分发挥政研会的组织功能,公司审时度势,定期组织开展大型理论调研成果展示会,极大地推动了全公司理论调研工作。
开展党建政研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有两次重大转折。在1997年铁路建设进入低潮时,公司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公司党委一班人审时度势,在1998年初召开的党建政研会上迅速掀起了以学(报告)、拓(思路)、思(改革)、求(发展)的“二次创业”大讨论活动,确定了实现二次创业的基本思路,即主业精、线下强,并于当年首次进入株六复线线下工程施工,2000年初又趁势进入我国首条客运专线秦沈铁路箱梁预制架设领域,实现了线下、制梁零的突破。2001年初,为谋求公司更大发展,公司党委又迅速发起第二次“学、拓、思、求”大讨论活动,提出了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的“五大创新”手段,为谋求公司再次振兴指明了方向。近十年的实践证明,“五大创新”为公司实现长足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扩大理论调研范畴,推升公司发展竞争力。在政研会活动持续开展中,公司逐步认识到要想使活动得到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就必须为政研会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生机。为此,从2008年起,每当政研会开展党建政研活动,都主动将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等课题纳入到活动中来,在下发调研课题时,将企业管理的热难点问题、经济技术发展创新、QC课题攻关等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调研课题一并下发;按党建思想政治类、企业管理类、技术创新类等分别展开论文征集、课题研究和攻关,使过去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成果展示发展为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企业管理经验研究成果、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三位一体”的集中展示活动。
加强理论调研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课题调研上公司坚持针对企业存在的思想、管理、技术等问题和取得的成功经验展开调研。针对公司同一区域、同一板块、不同项目在管理上存在的争人力、争设备、争资源的现状,公司通过深入调研,提出了区域内同板块统一管理思路,先后成立了上海、广东、重庆等分公司,统一协调解决在该区域的生产经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对广东分公司在责任成本方面取得的较好效益,公司组织专门力量深入项目,对分公司开展“两精”管理模式展开调研,撰写出了《精细管理上水平 精益管理创效益》调研文章在公司范围内进行交流。针对兰新项目部在加强物资管控方面跳出思维定势、突破传统模式、多措并举大打成本控制牌的经验,公司及时进行总结梳理,撰写了《突破传统模式下的责任成本拐点》,并在今年公司物资管理现场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成果转化助推发展
为避免理论调研形成的成果被束之高阁,公司注重成果转化,坚持从成果汇编、成果宣传、成果申报、成果指导、具体实施等方面入手,推动理论调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助力企业发展。今年,公司政研会就组织力量对收集的60多篇各类论文进行评审,并将获得一、二、三等奖的20多篇论文汇总编辑成《绽放》一书,在政研会上发放,获得了公司上下的好评。
一、充分调研是科学决策的基础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发表意见、争辩是非尚且如此,制定决策更是需要以充分的调查研究作为基础。狭义上讲,决策就是针对某一事项决定其策略和方法,通俗地说就是拿主意;广义而言,我们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诸如制定政策、规划战略、推进改革、投资立项等等活动都属于决策的范畴。一般来说,决策的过程大体上都要经过至少三个主要的阶段,既提出问题、调研准备和形成决策。不是所有被提上议事日程的决策命题都能最终形成决策,有的想法最初看来很乐观,但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后觉得不可行,或是时机不成熟,于是便否定了这个想法,不做决策,或暂时搁置起来,待条件具备时再做决策;有的决策命题被提出来之后,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命题得到了肯定,内容得到了充实,政策上得到了支持,预期的结果得到了科学的论证,最终形成了比较科学的决策。由此看来。调研工作在决策的三个阶段中处于至关重要的环节。
二、搞好调研工作需把握几个前提
一是坚持正确方向,服务企业大局。调研工作要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企业面临的新环境、新阶段、新战略,主动出击,广开思路,及时提出课题和完成调研,为管理层及时制订科学决策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培养核心队伍。企业要选拔和培养一批有经验、有基础、有能力的骨干人才,充实到队伍中。要努力为这些人员创造学习、交流和培训的机会,以及在实践中成长的机会,不断促进其业务素质的提高。
三是完善调研方法,提高调研水平。要熟知企业宏观大局,敏锐发现热点问题,不断开阔思路,取得突破。要掌握科学的调研方法,努力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与重点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调研过程与成果转化相结合。
四是尊重决策规律,讲求科学实效。大凡任何一项好的决策的制订,都离不开对宏观政策的精确把握,对企业自身情况的深刻洞悉,以及对先进管理经验的吸收借鉴。既要对领导的思路深刻领会,又要对基层民意进行广泛听取,惟其如此,方能收到实效。
三、提高调研水平应处理好几个关键
一要坚持“三个面向”。面向企业决策层。针对需要选题立项,确保工作不偏航向;面向关联职能部门,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一致、合力运作的团队优势,避免力量分散、重复调研;面向基层一线单位,了解基层需求与呼声,发现真实情况和想法,提供过硬的决策依据。
二要兼顾“三个结合”。做到上下结合,上至国家法律法规,中至企业当前重点,下至基层热点焦点,合理统筹,有机结合;做到内外结合,既要立足本企业实际情况,又要放眼全行业乃至市场大背景,提高大局观,增强预见性;做到远近结合,不仅关注当前现实,也要关注未来趋势,避免目光短浅,严防朝令夕改。
三要力求“三个转变”。变遍地开花为重点突破,集中有限人力,选择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课题,进行重点关注。提高调研质量;变压力为动力,把巨大的责任看成广阔的舞台,把复杂的工作视为加速成长的捷径,把畏难的情绪化为欣慰的成就;变被动为主动。不要让领导逼着干,而要主动拿出计划,不要等基层推着走,而是要走在基层需要的前头。想领导之未想,急基层于未急,超前研究和预测,是调研工作者的最高境界。
四、掌握调研的基本方法,保证调研结果的高水平
任何事物都有其基本的规律和方法可供遵循,调研工作也不例外。
顾名思义,调研就是调查和研究,两方面不可偏废。光调查不研究,难免导致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只见现象不见本质;不调查只研究,常常失于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拿不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
从内容上讲,调研应包括政策(理论)调研、情况(事实)调研和结果预测等。政策调研就是要搜集政府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了解所研究问题的有关基础理论,避免所做出的决策与国家的政策法规相背离,或误入理论的误区,为日后留下隐患。情况调研或日事实调研就是要了解事实,了解现状,弄清问题的实质,以便在做出决策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结果预测是指要对你所制订的决策在实施之后可能带来的结果进行预测,在决策中要尽量避免不良结果的发生,引导事件向预期的好的结果去发展。
一、工商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在新时期背景下,很多的工商企业都认识到了其自身存在的管理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工商企业风险解决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工商企业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风险的把控能力问题。工商企业在管理上涉及到的方面有很多,其会因为经济发展的波动而出现较大的波动,尤其是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其发展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很多工商企业并不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对于风险没有实施良好的管理,市场分析不到位,加上很多的管理人员并不清楚企业的具体运作方式,对于与客户之间交易情况也不甚了解,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盲目地做出相应的发展决策,就会使得工商企业在发展上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问题,严重阻碍了工商企业的发展。
2.风险管理制度问题。大部分工商企业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指定相对完善和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机制,并且企业在销售及财务的管理上,也存在严重的不足,没有严格依照相关的风险管理机制进行工作,使得企业的信用度逐渐下降,无法赢取客户的信任,导致客源的流失,从而引发严重的信用风险,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而且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在发生风险问题的时候,无据可依,无法有效解决出现的管理风险问题。
3.企业人员的素质能力问题。工商企业涉及的内容较多,要想使得工商企业可以实现高效的发展,就需要为工商企业配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利用这些人才来推动工商企业的发展。然而,就现阶段我国的工商企业管理开展情况来说,其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所选用的管理人员通常都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使得整体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低下,很多的管理人员甚至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对于管理的专业知识也不了解,无法使得企业有效避开风险,使得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多种风险威胁。
二、新时期工商企业管理的有效策略
1.提高工商企业风险的把控能力。新时期的工商企业在管理上所面临的风险问题也会逐渐增加,为了能够使得工商企业有效解决这些风险问题,降低风险问题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就需要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能够了解工商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施风险管理,规避各种风险问题的出现。针对工商企业风险实施有效的把控,针对企业在生产的时候,需要应用到的信用资金进行有效的检测,尤其是要加强中后期的检测力度,在开展检测工作的时候,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这样才能够使得检测的效率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
2.加大工商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都需要构建完备的制度来对其各种工作的开展进行约束。工商企业也不例外。其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构相应的管理制度,依据这一制度来规避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此外,还要对担保人的行为进行分析,看其是否具备应付状况的能力,以及担保人员所属的工商企业在未来几年的经营趋势,这样才能减少因为担保质量问题造成的风险。
3.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养。工商企业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质量。新时期工商企业在管理上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要想使得工商企业能够实现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合理地对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养进行有效的提升,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针对风险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全面的认识,这样就能够使得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
在管理人员正式上岗任职前,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而规范的岗前培训,在确保员工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的基础上,使得员工可以在课余的时间进行各种工商企业风险问题的学习和了解,展开风险调研,并制定相应的风险调研报告,依据该报告来充分地进行风险预测,只有具备了风险预测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对风险问题进行规避。
另外,就是要严格坚持相应的原则,积极选用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为管理人员安排外出学习的机会,并邀请相关专家来进行讲座,积极加强各个工商企业管理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融合自身企业的管理需求,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强化自身的综合素养,这一点是新时期工商企业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