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力系统市场化

电力系统市场化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01 17:07: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力系统市场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电力系统市场化

第1篇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 电气自动化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201-01

一、引言

火力发电是目前我国供电系统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它在支撑我国用电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很多人开始关注火力发电中的各项技术。近年来,火力发电中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火力发电厂中的自动化系统主要的功能在于将各个工作机械进行精细的控制,将这些工作的电炉等一些机械协调一致,这样工作才会更加的协调,并且在进行工作数据收集时更加的方便,更加的全面和完善,有了这种技术,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不仅仅可以更加的高效,而且可以更加的轻松,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促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中都有着一定的优势。下面我们对火力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二、火力发电厂厂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现状

1.火力发电厂厂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火力发电厂所使用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在监视控制这一方面,通过监视平时工作状况下的所有事件,工作数据等,来对日常发电情况进行及时的管理,避免出现各种工作失误的情况出现。这种系统也是以数据信号反馈系统为辅助的,通过对一些例如电量日报表等数据的反馈,来对系统的日常工作进行监控和管理,争取每一个环节都能在全自动的环境下做到准确和零失误,从而保证发电厂的工作正常运行,例如,通过自动化系统中的计量功能来对发电厂的电量进行统计,并且可以通过这个功能来对发电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并进行及时的检查和维修。除此之外,自动化系统对辅机耗电计算以及提高机组经济性降低机组厂用电率是有帮助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其对数据的计算,这就使得在计算过程中的用电率随之降低。而且自动化系统减少了操作程序,不仅减少了设备的磨损程度,提高其经济性,而且也减少了其用电率。

2.火力发电厂厂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火力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在于它的系统较为繁琐,设备较多,在维修这个方面来说相对而言比较的困难。但是正是由于它的电气元件比较多,就会使得它的设备的操作的频率相对而言比较的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装置的一种保护。这种系统存在的优势就在于它是集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这就使得在运用这个系统的过程中,发电厂的发电效率大幅度提高,将资源最好的搭配组合,优化配置,发电的成本也就随之降低。

3.火力发电厂自动化系统的现状

火力发电厂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就是在运用了最新科技的基础之上,不仅仅做到了对于电厂发电技术的自动化管理,也做到了电厂的信息化管理,并且可以将数据与其他系统进行交换,实现信息的共享。目前我国的电厂自动化系统主要分为ECS、DCS、SIS、MIS 这四类,其中电气监控自动化系统ECS为主要系统,它的工作方式主要是以分层的方式进行监控,它包括站点的控制层、间隔层、通信层组成,这三个层面分别进行上中下的监控,将这三个层面结合在一起,实现系统对于数据的监控、收集和处,这个部分也是ECS的系统的核心。从不同的层次来看,通信层的主要任务在于完成间隔层面和站点之间的数据交换,而且对设备进行逻辑控制。而间隔层主要是用来保护监控装置和设备的,保护监控装置在可以将数据与上层的控制层面进行数据共享,从而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最终将处理完成的数据通过ECS系统与其他三个系统进行交换,并且最终实现数据的共享,全方面的进行数据监控,做到发电技术的自动化。

三、火力发电厂厂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智能化的社会,计算机技术不断地得到发展,在火力发电的自动化系统中,虽然ECS系统已经取代传统的操作方式,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缺陷,而如今,这种系统也慢慢的走向智能控制和智能管理。纵观所有的系统发展来看,都开始向智能的网络化方向发展,以后除了现有的监控这项技术以外,还将有诸如信息记录,零失误操作的功能出现,这些功能会让电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更加的完善,在运用这个系统的过程中,也会减少问题的产生。系统往智能的方向发展,会使电气自动化更趋于完美。

2.网络化技术的应用

网络已经基本上遍布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不仅在人们的生活中,网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身边的工业化技术中,网络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工业化的以太网技术被广泛运用,国外在大型的电力设备中都加入了嵌入式的以太网监控系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化将是以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的方向。网络化技术的嵌入可以帮助火电厂实现现场设备的有效控制,并且做到各站点之间数据交换安全,对设备进行监督,提高火力发电厂的工作效率,正确做到全方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

3.变换器电路的应用

随着电子元件的快速更新,变换器的电路也开始更新换代,早期的变换器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高次谐波等等,之后又PWM变换器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后期发现,PWM变换器会使点击绕组产生很大噪声和振动,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制出来最新的变化器,谐振式直流逆变化器。这种变换器解决了PWM变换器的噪声和震动问题,并且保留了之前的优点,使得电子器件的损耗降到最低,并且减小尺寸,减低了成本。因此可以看出此种变换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四、结语

通过上文对于火力发电厂厂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目前我国这种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它的一些基本功能和特点。并且也根据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展望火力发电厂厂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根据这些发现,得出火力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仍然可以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希望科技的发展可以推动这一系统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的火力发电厂提供最必要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电力负荷 变化特征 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P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142-0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生活用电在电力系统中所占比例加大,使电力负荷成为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中比较重要的指标之一,所以研究电力负荷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首要条件。为此, 我们研究电力负荷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有的放矢地提供专业气象服务,对电力部门提高用电率、节能、合理安排调度有着重要意义。

一、电力负荷季节变化特征

通过对长春市2012―2013年电力负荷资料分析发现,电力负荷呈现季节性变化。从图1可以看出,最显著的电力负荷高峰在冬季,这是由于长春市冬季天气寒冷,供热时间长,用于取暖的耗电量也相应增加。电力负荷在夏季为次高峰期,比春秋季节的电力负荷稍高,主要是由于7月份气温升高,空调、风扇等制冷降温设备被大量使用,电力负荷有所增加。所以说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产生的电力负荷,直接导致了电力消耗的季节变化。

二、电力负荷的月变化特征

分析比较两年的电力负荷可以看出(图2):长春市电力负荷月变化特征。1月至2月期间负荷的变化趋势,与春节所在月份和时间有关。2012年和2013年的春节分别在1月22日、2月9日,主要受法定节日电负荷显著偏低的影响,2013年1月份的负荷下降趋势最明显。3月份电力负荷都是第二高峰值,主要与春节假期后,生产性负荷恢复有关。从10月份开始,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供热负荷增加,电力负荷有增长的趋势。2012年12月年负荷明显高于2013年12月,其主要原因就是2012年12月份气温比2013年同期偏低,2012年12月份的平均气温-16.7℃,2013年12月份的平均气温分别为-11.2℃,这说明冬季气温的变化严重影响了负荷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年11月份的电力负荷十分接近,2012年11月份的月平均气温为-4.9℃,2013年11月份的月平均气温为-0.8℃,其主要原因就是年增长的电力负荷与由于低温所增加的电力负荷相抵。春季,随着气温的日渐升高,电力负荷有所下降。进入炎热的夏季,气温进一步升高,使电力负荷较春季有所增加。这主要与夏季不时有高温、闷热天气出现,空调、风扇等制冷设备的大量使用有关,两年8月份的趋势差异很大,除了气温的变化外,其它原因还需要进一步分析。秋季温度适宜,用电量与夏季相比较低。

从两年的逐月电力负荷变化可以看出电力负荷月变化与天气和气候特征有明显的关系。

三、电力负荷的周变化特征

在一周中日平均负荷也具有显著的变化特征。如图3所示,我们能清楚看出两年的周逐日变化曲线较为趋近,从周一至周五负荷变化相对较高且平缓,而周六和周日大部分单位停产休息,因此与前五天相比周六日负荷明显降低,特别是周日负荷降低的更为明显。这一特点在预测和分析气象条件对负荷的影响时必须考虑到。

四、电力负荷的日变化特征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出日落时间和作息时间对电力负荷都有显著的影响。日负荷曲线呈M型。各季节电力负荷的日变化均呈现出两个峰值的特征,但不同季节最大负荷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

电力负荷的逐时变化特征。从图4可以看出长春市2012年和2013年两年逐时平均电力负荷大体上是一致的。在一天之中,0:00―5:00这段时间电力负荷变化不大,03:00达到了低谷,并达到了一天中的最低值。这是因为随着傍晚的到来,大部分工厂企业生产活动和居民生活耗逐渐减少,夜间进入休息状态。2012年的逐时平均最低电力负荷为1415Mw,2013年的逐时平均最低电力负荷为1532Mw。05:00之后,随着人们的活动逐渐增多,长春市电力负荷迅速波动上升。尤其是06:00―07:00生活起居用电增加,电力负荷曲线上升。08:00―11:00电力负荷曲线明显上升并达到第一个峰值,因为这段时间为人们工作时间,工厂企业机器运转,开始生产,也为工作用电;11:00―13:00为午休时段,部分生产活动停止,这就造成了电力负荷的小幅下降;随着午休结束、工作的开始,电力负荷也相应上升。在工作时间,上午(8:00―11:00)的平均电力负荷为2070Mw,下午(13:00―16:00)的平均电力负荷为2054Mw,上午的电力负荷略高于下午的电力负荷。17:00―20:00电力负荷出现一天中最大的峰值,这是由于这段时间除了生产用电外,人们的休闲活动也增加了生活用电,这也是一天中用电负荷最大的时段;之后随着夜晚的来临,各种生产及活动的逐渐减少, 20:00后城市用电量迅速下降。

五、节假日期间电力负荷特征

(一)春节期间电力负荷变化特征

春节是最隆重、最长的节日,从图5可以看出,从春节前一周,长春平均电力负荷迅速下降,主要是春节期间,工厂停止生产、企事业单位放假,生产负荷降低。春节期间,电力负荷曲线的峰谷值出现在初二,之后电力负荷开始增加。在春节过后第一周前后,负荷上升十分明显。直到春节后两星期左右负荷趋于平稳,整体呈现漏斗状分布。除夕前一天日平均电力负荷为41140Mw,与之前几天的电力负荷相比有所降低,但仍于正常水平相对持平。之后,随着春节节日到来,企事业单位生产和办公负荷逐步减少,电力负荷日渐下降。正月初二日平均电力负荷降至春节期间最低值为35534Mw,比之前正常负荷水平约下降了14%。初三开始电力负荷开始回升。正月初七机关事业单位恢复正常上班,但由于企业工厂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生产,电力负荷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正月十三日平均电力负荷达到46681Mw左右,基本回落到春节前负荷值。

(二)清明、五一、端午、十一的电力负荷特征

从资料分析中可以看出五一、清明、端午和十一法定假期期间,特别是放假前期,电力负荷均有所减小,但减小的幅度不大。

六、结论

综上所述,长春市的电力负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其中季节变化、月变化及日变化等与气象条件有明显相关性的特点。

(一)季节变化

冬季负荷最高,夏季负荷稍高于春秋季节。

(二)月变化

1月份气温最低,供热负荷增加,冬季负荷最多,春节所在的月份,负荷明显减少。4―6月份气温回升,负荷开始减少,7月份盛夏炎热,空调制冷设备使用,为夏季负荷最多的月份;8月份天气凉爽,负荷较7月有所减少;9―10月气温适宜,负荷变化较平稳。11―12月份,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供热负荷增加显著。

(三)周变化

周变化和特征与工作日和休息日有关。一般周一到周五即工作日时负荷大;周六和周日双休日时负荷比工作日的负荷小很多。

(四)日变化

受生活起居和作息时间的影响,白天高,夜间少,一天有两个高峰,负荷呈M型。1―5点负荷为全天最小,5:00以后负荷呈上升趋势,到11:00左右达到第一个高峰负荷,中午休息时间略有减少,下午负荷高于中午呈上升趋势,直到18:00左右达到第二个高峰负荷,20:00以后负荷逐渐减小,但不同季节最大负荷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

(五)节日变化特征

春节期间电力负荷变化比较明显。春节前期负荷高,春节期间负荷低,春节后期负荷增加。其他法定假日,特别是放假前期,电力负荷均有所减小,但减小的幅度不大。

【参考文献】

[1]王宝书,谢静芳.长春市电负荷变化的统计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J].吉林气象,2006.

[2]付桂琴,等.气象条件对电力负荷的影响分析[J].气象科技,2008.

第3篇

关键词:电力市场;J2EE;SWING;C/S结构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9-30058-02

Generate-Electricity-Plan Module in Power Market Operation System Based on J2EE

DING Jie

(Software Engineering College,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 recommend Power Market in China, the import of Power Market Operation System and its hardware and software. The main content and the key technique of Generate-Electricity-Plan Module are analyzed. A high applicability module which can support all kinds of requirements is designed.

Key words: Power Market Operation System; J2EE; SWING; C/S

随着我国电力供需矛盾的逐步缓和,按照“完善省级市场、发展区域市场、培育国家市场”的方针,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运营效率,加快建设结构合理、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三级电力市场体系,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电力自身的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必然选择。

2006年,国家电网电力交易中心和各网省电力交易中心相继成立,三级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已正式启动。由于三级电力市场体系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与以往的电力市场相比,对电力市场理论水平、技术实现及工程实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因此,为配合适合国情的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开发适应于三级电力市场体系要求的交易应用平台,支持各级电力市场的协调运作,具有非常迫切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综观各国电力市场的改革之路,对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由于国家较小,且电力网架结构较强,都采用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而并未建立分层分区的多级电力市场体系。虽然美国有多个电力市场存在,但从本质上看,美国电力市场体系与我国三级电力市场体系并不相同。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经历了省级电力市场试点和区域电力市场改革阶段,但都是单层电力市场。因此,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对我国三级电力市场体系下的电力市场交易应用平台研究与系统开发,没有直接照搬的理论,也没有直接可引入的系统,而必须由国内自主开发。

目前国内的电力市场交易运营系统主要有电科院和国电南瑞两家单位研发。电科院开发的系统是基于B/S结构(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因为浏览器已成为windows等操作系统标准配置,B/S结构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安装专门的桌面应用客户端软件,所以客户端维护方便。其缺点是软件功能上受浏览器的制约,一些超越了浏览器可以支持的功能要求,浏览器无法直接实现,如电力系统常见的负荷曲线、电气接线图显示等功能。这种情况就需要通过安装插件的方式来弥补浏览器的不足,在J2EE的运行环境里,通常需要安装jre插件,然后用applet的方式来实现这些功能需求。

国电南瑞开发的系统采用B/S 和C/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C/S结构即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在客户机上运行的是基于客户机客户端桌面应用程序。与B/S结构的一个显著区别是客户端桌面应用程序在功能实现不受浏览器的制约,相比之下,有更强的界面展现能力。另外一个特点是客户端程序,它不仅仅是系统的输入输出界面,同时可以方便地实现如数据的本地备份、本地备份数据的导入等数据管理功能,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方便用户的操作、减轻用户的劳动程度。对于人机交互有较高要求情况下适合于采用这种方式,在电力系统的专业应用领域内的自动化系统的人机界面通常都是采用这种模式,典型的有实时监控、负荷预测、计划编制等。C/S结构的主要缺点是需要客户机在安装上专门的客户端程序,这个缺点可以通过Web下载、人工安装、自动升级等办法来改善。

系统采用B/S 和C/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主要的出发点是结合二者的优点,B/S结构可以用来实现数据申报和信息等功能,C/S可以很好地满足电力市场运营系统中与电力系统的专业应用有着密切关系的应用程序对于人机界面的需求。

2 研究基础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总体结构由交易中心主站系统、市场成员终端(系统)、以及电力市场运营系统与“SG186”一体化平台接口组成。

2.1 硬件组成

采用企业级以上数据库服务器,支持集群、RAID等技术特性,关键设备采用冗余配置。备份软件与设备安全可靠,使用方便,能够自动执行备份策略。

采用企业级应用服务器,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灵活的可扩展性,CPU、内存等可因系统性能的需要而进行扩充。

客户工作站采用高性能PC工作站。

遵循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根据需要选择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达到保证网络安全通畅,符合系统运行的总体目标要求。对内符合安全可靠高速局域网的要求,对外满足Web网站响应速度指标的要求和具备抵御网络攻击的能力。

2.2 网络结构

系统运行环境主要包括服务器和网络环境。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接口服务器和客户端。在物理上,系统可部署在多台服务器上,相同作用的服务器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双机备份的模式提高可靠性。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服务器部署在省公司信息网的核心服务器区,省公司内部客户端通过信息网以http的方式访问部署在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上的相关服务。对暂时不能接入电力交易数据网的市场成员,应采用虚拟专用网(VPN)接入,满足业务需要。电话拨号作为一种备用手段。同时进行访问限制,电厂的用户终端只能访问用于数据申报和信息下载的Web服务器。

2.3 软件结构

电力市场交易运营系统采用三层架构体系。用于支撑交易中心业务的应用软件层构筑在专用技术支撑平台和通用技术支撑平台之上,通过标准接口系统与调度自动化系统、计量系统和门户系统接口。(系统总架构见图1)

图1 电力市场交易运营系统总体架构

1)通用技术平台提供硬件级和操作系统级的支撑。硬件平台以高可靠和高可维护性的企业级服务器构建。此方案能够在保证系统高性能和高可靠的前提下,提供高度灵活的配置方案,并显著降低使用和维护费用。

2)应用软件部分提供电力市场运营业务所需的全部功能。包括:数据申报、合同管理、交易管理、信息、市场预测、市场分析、市场监视、综合管理和系统管理服务等。

3)架构图中黄色标出部分即为发电计划编制开发模块。各类交易计划的编制,在满足电力市场交易规则的同时,还应满足电网的安全要求。除去专用技术及通用技术支撑,也需要来自同级其他功能模块技术数据的支持。

3 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

3.1 主要内容

图2 计划编制流程图

首先通过负荷预测取得本省统调用电量,然后扣除固定受电计划、资源可再生类竞价单元电量计划以及预留的调试电量,得到火电发电空间;然后根据火电竞价单元实际完成基数电量、火电发点空间和年度总基数电量计划计算出等进度系数;火电竞价单元的根据自己的年度基数电量计划和等进度系数,计算出基数电量的发电计划。根据各竞价单元的检修计划、平均负荷率、平均故障率计算出发电量限额,发电量限额扣除发电权和外送电交易电量后,对前面算出的基数电量计划进行调整,新增出来的发点空间由其余未超出限额的竞价单元迭代分配;最终发电量计划为考虑限额的基数电量与交易电量的叠加。

3.2 关键技术

3.2.1 Web Services技术以及xml文件的解析(下转第62页)

(上接第59页)

计划及其相关功能模块的基本数据有相当部分是由所处网络不一的省网公司下属单位提供,这就需要有数据的横向交换。本课题使用Web Services技术以xml字符流的形式传送。Web Services 就是一个应用程序,它向外界暴露出一个能够通过Web进行调用的API。在本地利用配置xml,wsdl文件建立客户端程序通过Web来调用这个应用程序,得到所需数据的xml后运用DOM(Document Object Model)以及java特有的反射机制动态解析xml文件,并将数据动态存储至数据库相应表中。

3.2.2 实现可以灵活配置的算法设计

通过平台化工具定制计划编制依据、过程和目标模板,实现不同市场、不同类型的计划编制。根据理论研究和现场运行经验,首次提出将计划编制划分计划模板定制和计划编制两部分。计划模板定义部分能够自定义计划编制的所有数据源、计划编制业务逻辑,将计划编制规则公式化。能够考虑系统负荷需求、设备检修、电网受阻、节能减排、进度适当等多种优化目标。计划编制能够从整体最优出发,考虑多个计划周期。此外,计划编制支持发电、购电等多种计划口径,计划编制和合同、交易有机协调。通过计划模板定义,能够在无编码的情况下同时支持多种计划编制原则,适应不同市场的个性需求。计划编制时则只需选择计划编制模板和计划编制时间,自动形成发电计划。

3.2.3 以用户要求的报表形式展现结果

由于系统框架自带的报表制作工具操作比较复杂,不利于格式多变的计划编制展示。所以利用第三方jar包Formula One提供的报表制作插件,直接将计划编制的结果以excel表格的形式展现,以替代原有的以Swing中JTable组件的展现形式。并提供excel文件下载。以最直观,用户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来完成计划的编制。

4 高适用实现

正如所有的软件开发所遇到的问题一样,计划编制模块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这不仅仅是随时间的推移出现新的要求,还有因为各个地区不同的计划编制习惯差异造成的不同。这必将导致系统计划编制模块版本模式差别越来越大,既要花费大量人力开发满足不同需求,又使得将来系统维护变得更加繁琐。于是本系统在次功能模块上力求在总结提炼各个地区通用计划编制方法流程,充分体现出参数,算式的灵活性的基础上,解决上述实际问题。

实际模块将所有参数分为函数(Function),变量(Variant),参数(Parameter)三个类型,提供相应的class支持其实现功能。在用户界面上提供工具方法供用户自由选择参数自定义算法算式。对算式字符串进行解析并最终生成计算模块,由此计算得计划编制所需数据并展现出来。根据业务不同动态呈现不同的人机界面,选择不同算法。运用java的反射技术,在同一个数据模型里实现多态,灵活的对界面中的数据进行显示,实现呈现界面的可配置。

5 结束语

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目标和国家电网公司的电力发展规划要求,适合国情的统一开放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已经到来。三级电力市场交易应用平台研究成果将对我国三级电力市场的交易运营、仿真培训、分析评估与辅助决策等电力市场应用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作用。开发的原型系统将可直接应用到包括国家、区域和省等各级电力交易中心,用于电力市场交易运营,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电计划编制模块作为整个电力市场交易运营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实现结果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运作。本文以C/S架构为基础设计实现的计划编制模块能够很好地满足多种开发需求,其中对于高适应性模块的设计思想同样也可用于其他类似软件系统的功能模块。

参考文献:

[1] William Crawford , Jonathan Kaplan. J2EE设计模式[M].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2] 宋燕敏, 闵涛, 曹荣章.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自适应设计构想[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25).

[3] 杨争林, 沈利华, 胡俊.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主站的三层体系方案[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4(2).

第4篇

关键词:城市电网;项目规划;经济性

1 城市电网规划项目的经济性问题分析

由于当今一直推崇的电网规划方案技术经济评价研究都是将项目投资决策分析作为整体思路,电网规划通常都采用项目建设评估的传统方式,没有从整体上考虑电网规划自身的特征,因此与别的领域的技术经济评价并没有什么区别,这导致电网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当中存在着以下的缺陷:当今的电网规划通常都是大略的计算下在电网建设当中所用到的各种设施的价格,然后结合对设备的总体投资来校对不同方案的经济性,该种方式太过于简略。技术经济评价应该对投入与产出都具备比较精准的估算,但是当今很多都把研究目标聚集在电网建设的投入之上,然而在电网规划方案技术经济评价产出方面的研究却却比较少,导致在产出方面的认识比较落后。在技术投资评价当中,缺乏对于方案的敏感性分析与风险分析。电网规划方案的经济性受到了许多不同因素的干扰,应用简便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选取电网规划方案,在一开始建设的时候或许是最佳的,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将很有可能会由于当时所选取的条件与数据在建设之后发生变更,导致当初最佳的电网规划方案在建设结束之后,并不会成为最佳的,引起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投资估算由于时间段的选取问题,精准度较低。例如,没有能够计算到长久的运维费用,没有很好地根据电力项目的运行周期与建设,很好的确定研究的时间段,使得计算研究的周期选取不恰当,进而影响到了分析的结果。

2 城市电网规划项目经济控制的原则

在电力系统工程造价中,电网规划遵循的基本原则要与电力系统工程建设的目的、原则吻合,即保持电力系统工程项目经济性和效益性的协调统一。具体来说,在电网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2.1 电网规划要立足电力系统工程整体,采取逐级规划的方法,做好下级电力工程规划与国家电网规划的配套、衔接,使电力系统工程既能满足区域用电需求,又能实现南北及全国电网的连通。

2.2 电网规划要突出电力系统工程的技术优势,给电力系统工程技术升级和改造留出足够的空间,不断优化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输电质量。

2.3 电网规划要摆脱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观念,将电力系统工程施工建设与市场化相连接,从而创造更好的效益。对于用电频率比较高,电网高峰时段较长的区域,要加大电力系统工程的布局密度。

2.4 电网规划要着重做好电力系统工程投资金额总数与工程逐年投资的关联性分析,把握电力系统工程所处区域的经济实力,不断优化电力系统工程的数量、布局方位和配套建设规划。

3 城市电网规划项目的经济性策略

3.1 引导和控制电力系统工程造价工作

电力能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电力企业推行市场化经营的背景下,经营体制和模式都发生了变化,电力系统工程投资资金的来源渠道也得以扩展,电网规划的市场化色彩越来越浓。这些都对电力系统工程造价成本管控,技术方案的制订,工程技术的验收、评定等环节有积极的影响。因此,电力系统工程造价工作应置于电力市场化运营模式下,通过分析、考量电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和电网容量,不断优化和改进电网规划方案。在电网规划方案中,工作人员要从市场化运营与投资效益相结合的角度,引导和控制电力系统工程造价工作。在建立电力系统工程市场化造价机制时,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电力应用技术的提升有效调控电力设备的价格。通过电网规划的进一步引导,在大容量变压器和多台变压器同步运行的基础上,电力系统工程借助电力系统的规模效应可以降低其成本耗费,从而减少电力系统工程的整体造价。

3.2 电网规划的实施步骤

预测电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分析电力系统工程的电力价格;在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制订多样的电网规划方案,着重分析各规划方案投资与收益的匹配度;对电网规划方案进行投资和风险预估后,优选出最佳的电网规划方案,使其既能满足电力市场的用电需求,又能获取最佳的投资收益比。

3.3 经济技术手段

3.3.1 单位新增资产的电量增量。这种指标指的是对于电网从开始阶段到规划执行完成的阶段当中单位新增加的投资所可以提供的供电量增加进行量化评价的指标。它等同于供电量增量与投资增量相除,体现了投资的效率。

3.3.2 系统网损。电能通过电流的方式传导,在不相同电压等级的网络转化当中均会出现功率损耗与电能损耗。电网当中损耗的电能占到网络首端总输出电能的百分率被称作是网损率。一般将整个电网的有功损耗视作网损指标,它的高低是电力企业规划设计水平、管理水平以及生产技术水平的整体体现。

3.3.3 设备故障率。设备的利用率指的是在电网处于最大运行情况下的时候,设备负载值跟设备额定负载容量的比值,它体现的是设备是否处在最佳的运行状态。

3.3.4 电网可扩展度。这一指标用在评价电网结构是否可以结合将来电网发展的需求来完成灵活变化。电网结构包含电网的接线模式以及变电站的接线模式。一般来说,电网的结构越简单,利用改进电网结构来提升电网的供电性能就越容易实现。

3.4 限额设计,加强造价监管

在电网规划中,为了使电力系统工程造价能够满足投资预算的要求,减少设计和施工变更增加的造价成本,应做好电力系统工程造价的限额设计和控制,从而有效控制电力工程的造价。在电力系统工程的变更方面,比如物料价格浮动、工程设备价格升降而引发的造价上升和设计变更,要谨慎对待。在电网规划中,对于工程施工流程和施工方案引发的变更行为,要明确变更幅度,严格控制不必要的变更。在电力系统工程全过程造价监控方面,政府部门要做好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结合电网规划部门的实际情况和规划成果提高规划的可行性。电网规划部门要围绕电力工程预算动态监督电力系统工程各环节的造价成本数据信息,横纵向对比电力工程建设各阶段的造价情况,找出造价因素的变化规律。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怎样选取良好的、科学的电网规划方案,进而合理安排电网的建设计划,防止浪费投资,完成电网的经济稳定运行与电网的投入产出合理配置,这就是电网规划行业当中寻求的目标,就是选取一种良好的电网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评价方法,来补偿现如今电网规划方案技术经济评价的缺漏,给我国的电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短期;负荷预测

【分类号】TM715

0 前言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它主要由电网和电力用户组成,它的作用是在满足企业负荷要求的情况下,采用最经济、最安全的方式为各类用户提供满足其不同要求、不同标准的电能。但由于电能的一些特性,尤其是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的同步性,难以大量储存性,这都要求发电系统能够随着用户用量的变化而将自身的负荷调整,从而实现用户需求与供电量之间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一方面能降低企业的损耗,给企业带来更大收益,同时也能保证用电环境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既是电力系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电力企业自动化领域中的一项关键内容。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基础和前提是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调度、规划、设计研究,获得准确的负荷预测结果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电力系统建设资金,获得更大的收益,同时也意味着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与稳定,在此情况下,人们对电力负荷预测工作越来越重视,尤其是短期电力负荷预测,因为电能具有较短的时效性,所以长期电力负荷预测一方面不满足电力系统的基本情况,也会产生较大误差。同时,由于电力市场化在电力工业内部引入了竞争机制,使各电力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中有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相关数据的支撑,尤其是负荷预测的数据,更是成为电力交易中重要的数据源,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为电力企业制定最佳的发电计划、最少的检修计划、最精确的电价报价以及最优的电网规划提供依据,由此也对电力企业的短期负荷预测提出了更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求,如何使预测手段及预测结果满足电力市场经济化的发展要求,为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

1 电力企业负荷预测现状

我国负荷预测研究起步较晚。在我国电力系统发展初期,由于电网覆盖面小,装机容量少等原因,负荷预测通常由调度人员根据过去地负荷历史数据和未来可能发生的负荷变化情况,由人工进行决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八十年代后,由于电网的不断扩大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调和部分省调、县调的负荷预测开始采用人工预测和计算机预测相结合的办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但在2003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出现了罕见的缺电现象,在市场机制下,对负荷预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对负荷预测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发展至今,随着电力市场的开放,电力系统逐步在全国实现的总的联网,这就导致短期电力负荷预测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融合,其智能化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负荷预测方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模型到多模型的组合预测,从只考虑历史负荷到考虑各种影响负荷变化的因素,从传统的统计学和时间序列法发展到现代的人工智能预测技术,预测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预测精度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总的看来,目前尚无一个固定的方法可以适用于一切负荷预测问题,并保证优于其它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要对负荷实际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做细致的分析。可以采用试验比较的方法,利用某一电网的历史数据确定该电网最有效的算法。在电力工业发达的英国、法国等都是应用了上百种方法来解决负荷预测问题的[2]。

2 基于趋势比率法对某电力企业进行短期负荷预测

(1)建立趋势预测模型

根据各时段的实际用电量用最小二乘法求参数a、b,建立线性预测 趋势模型。

将计算结果填入表2第五列中。

(4)计算时段系数。把2第五列各比率填入表3的前六行中,然后计算周期趋势时段比率的平均值。修正后的时段系数填入最后一行中。

3 总结

本文首先对电力企业短期负荷预测的现状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然后选择了趋势预测法对某案例进行了实际操作,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表明预测方法可行,预测结果具有较强的准确性,对于其他电力企业进行短期电力负荷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参考文献

第6篇

中国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要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20%,这意味着我国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将由当前45%左右,提高到55%以上。同时,电能占终端的比重将由当前的22%,提高到32%以上。

电力系统不论从供给侧还是从消费终端看,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转型面临四大挑战:一、如何确保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运行可靠;二、如何优化转型路径,实现尽可能低的清洁电力供应成本;三、如何满足互联网时代各利益相关方的多元化诉求;四、如何推动实现转型发展所需要的技术进步与创新。

理清以下十个问题的思路,对能否成功应对上述四大挑战意义重大。 一、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国电力需求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到2040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逐步完成,以及人口总量等要素变化,电力需求将从较快增长逐步进入低速增长阶段。

2040年后,电力需求会进入增长饱和阶段,每年增速将低于2%。

到2040年以后,根据我们的初步分析,全国用电量大约是11万亿-14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是8000-10000千瓦时,电能占终端消费要提升到45%,对于人均用电的数据,有很多争议。比如,现在欧洲人均用电才8000千瓦时,那我们人均也到8000千瓦时,是不是偏高呢?

但要注意,到2040年,电能占终端消费的比重达到了45%。现在欧洲的电能占终端的比重还不到30%。电能在未来的终端消费比例增大了。

电力需求增长减速,从地域上看,会先东部后西部;从产业来看,会呈现先工业后服务业的局面。 二、电力结构从增量调整到存量调整,逐步实现清洁化,2030年前后,非化石能源成为主导发电能源。

2040年以前,电力需求还在增长,供应能力也要增长,还需要大量投资。在能源结构调整的背景下,电源结构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电源结构的调整具有阶段性的特点。2030年之前,电源结构的调整,主要在增量里实现。2030年以后,非化石能源将成为电主导能源。

煤电装机峰值大概在2025年前出现。总的峰值规模是12亿千瓦。2030年后,随着现有存量机组的逐步退役,煤电装机呈总量递减趋势。

未来,煤电将逐步从电量供应主体,转为容量供应主体。电力行业是一个需要瞬时平衡的系统,届时,煤电在瞬时平衡的电力支撑方面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电力行业在助力能源行业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过程中扮演着特殊角色,承担着更多责任。

对电力行业来说,煤炭还有发展的空间。现在中国发电用煤的比例在50%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62%,欧美发达国家是80%以上。

煤炭最好的利用方式是发电。煤炭的其他用途,在煤炭需求达到峰值后,非发电领域的煤炭消费将转移到电力行业用于发电;所以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峰值会略晚于整个能源行业。

根据现有需求水平,和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的占比达到80%左右的设定来分析,2025年前,电力行业将达到碳排放峰值。在这之后,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强度会快速下降,预计2030年、2050年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的下降幅度将分别超过25%和80%。 四、电网是构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供应系统的优化配置平台,要以高可靠性、高灵活性确保能源电力供应安全。

中国的常规能源分布不均衡,但实际上,从资源的丰富度来讲,可再生能源也存在不均衡。这样的能源格局,不仅需要我们在更大范围去优化配置,还需要更远距离的能量输送。

我们采用一个指标叫能源距,即能源跨地区输送的量,与它输送距离的乘积,称为能源距。

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能源的能源距,占整个能源距比重达到90%,届时跨区输送的能源绝大多数将是可再生能源。

这也对电力系统的高可靠性、高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我们未来的电网,必须具备故障“弹性可愈”、资源“灵活可调”、潮流“柔性可控”三大能力。 五、电力用户将进入以“互动化”、“智慧化”和“泛在化”为特征的“电气化2.0”时代。

电气2.0时代,我们会增加一些用电技术需求,也会增加一些现代化信息技术。互联网时代下用户的参与精神和分享精神,也会拓展到能源电力行业中。

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我们的用电会随用户的行为模式进入2.0时代。并与电力系统进行更多的互动,产生更多的诉求,实现绿色发展理念。

供气、供热、供电、交通以及电力等多系统的耦合,会成为一个更综合的体系。丹麦燃煤供热机组之所以能实现10%-100%的灵活性呢,就是因为把电力的供应与热能供应紧密结合,这也将成为我们未来用电系统的特征。 六、新一轮能源电力转型呈现“技术驱动”特征,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成为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未来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供应系统。可再生能源无处不在,永不枯竭,但这个资源能不能方便、高效、低廉利用?必须有技术才能实现。这一次能源转型的最大特征是技术依赖。

化石能源在助力能源转型中还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化石能源要实现清洁高效发展,也需要技术的依托,没有技术创新提升,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是无法实现的。

这个技术应该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效率提升、电力系统高效运行等方面,重点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可预测性和可控性。

大电网及其运行控制技术,是确保未来能源电力供应安全可靠水平的重要支撑。大容量、高能力、跨区域的输电技术――如特高压,将分布式能源更好地集成外送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大电网安全运行控制技术,都是提高电力服务的重要手段。 七、电力系统的成员构成、角色定位及利益格局的复杂性将大幅增加;气象条件与电力系统的耦合更为密切,成为影响系统运行管理的新要素。

影响电力行业运行管理很重要的新元素将是天气,气象条件与电力系统的耦合更为密切,成为影响未来电力系统运行的新要素,这个也是我们在下一步技术突破和系统运行高度关注的方面。

电力系统成员数量会呈指数的增加,在中国,煤电单个机组装机60万千瓦已经不算大了,现在建设都是100万千瓦。我国核电装机容量也是上百万千瓦,大中型水电装机规模也较大,这些都是大块头的发电主体。

未来如果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格局,尤其是以分布式电源规模化发展为契机,那么,能够以发电商命名的能源角色将是成千上万个主体;在这样一个格局下,需要有一个新的、共生、共赢、共同进化的生态系统。

现在整个电力系统各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定位。未来怎么进化到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每个利益相关方都需要大幅增加。 八、市场化建设是中国电力转型的“催化剂”,需加快建立形成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电力市场体系。

为什么欧洲的风能、太阳能可以协调运转,因为他们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欧洲电力市场。中国正处于电力市场化建设的初期,我们有很多的欠账,现行电力市场的格局并不清晰。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调用,不仅对已有一定市场化基础的国外同行带来冲击,也对我国电力市场带来新挑战。

国外的电力市场建设是在思考如何构建一个灵活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确保可再生能源能够更好地融入。我国虽处于市场化初期,但这些因素也应该提前考虑。

未来我国的煤电发展,将从电量供应主体转为容量供应主体。容量供应主体就是说我们在电力运行里,是需要煤电行业的。问题在于怎么在市场上体现它的价值,在电力市场的设计里,应该要有必要的辅助服务市场,或者专门的容量市场,让不同的市场主体在这个市场里以自身优势去获取应得利益。 九、电力系统成本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趋势;近中期电力转型与电力系统成本上升重叠,远期人人将享受清洁电力红利。

近中期电力系统成本是呈上升趋势的,2015年-2030年,电力系统成本波动上升,2030年-2040年,系统成本缓慢上升,2040年-2050年,供电成本进入下降通道。

在2015年到2030年,电力供应力争实现尽可能的低成本,这个时期还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在这一阶段,电力成本一定会上升,电力转型期与电力成本上升期是重叠的。2030年前,是我们能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这个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

2040年以后,因为我们不需要太多的电力基础设施的投入。在这个阶段,要做的是存量优化,我们肩上的任务会轻很多,进入一个享受可再生能源红利的阶段。 十、迈向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一轮全球能源转型将改变国际能源合作及治理架构;我国电力转型实践将助力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构想。

未来的国际能源合作,一定会切换到技术分享和电力供应安全这些方面。而且这个应该要纳入全球能源治理架构。现行全球能源治理架构主要是以石油天然气的资源可获得性为主体。下一步,在国际能源治理结构方面,应该会有所变化。

第7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现代电力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各种电器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大。现代电网为了能够满足人们不断的电能需求,逐渐的开始对电网进行改造,让电力系统的调度更加方便。同时,通过将现代电力技术应用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能够显著的提高电力系统调度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以此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因此,应该积极的推动各种现代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二、现代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1)网络安全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的应用。首先,应该安装对于入侵的检测系统,对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中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及时的发现网络系统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此保证电力调度系统的机密性、可用性以及完整性,电力调度系统的检测系统主要由控制台和传感器组成,通过将传感器设置在交换机的端口,能够对检测的数据信息进行扫描,及时的发现系统中的漏洞并进行处理;其次,对VPN、BLAN进行隔离,通过BLAN和VPN的传递,能够将不同的子网网段进行隔离,让子网之间不能进行直接通信,再通过利用BGP技术,能够完成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流;再者,安全认证,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过程中,在进行终端接入时,网路安全技术通过安全认证控制相关的访问权限,主要包括的认证方式有WEB认证、MAC认证等。

(2)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的应用。自动化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现代电力技术,其每一发展对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时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的,具体的手段是通过数据通讯,实现信息的共享。该种现代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的作用是完成四遥、五防、电镀采集以及故障录波等功能。目前,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的自动化技术都采用分布式、分层式的综合性自动化系统,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也不再是传统的针对功能的设计,而是一种针对间隔而展开的新型设计,将数据采集装置安装在距离开关装置较近的位置,然后利用专门的通信系统来实现各种数据的共享,同时还能够将这些数据传输到相关的工程师站点和监控装置等。该种模式能够减少控制信号屏、二次系统等的安装,有效的增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实时性、灵活性,有效的提高电力调度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3)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的应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直流输电最大的优点就是输电容量大,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以及调度调节灵活性,在改善电力调度系统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降低电能的损耗。基于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而建立起来的柔流输电系统,通过利用电力电子技术能够快速、灵活的控制与调节电力调度系统的参数与潮流,这样不仅能够增大输电容量,还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调度系统的可控程度。此外,电力电子技术还可以将电子、电力技术以及相关的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能够实现良好的使用性能,该种现代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4)AEMS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的应用。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电网运行调度也越来越复杂,电网之间的协调性变得越来越弱,严重的威胁电网的安全性好稳定性。通过将AEMS技术应用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创建健全的AEMS系统,AEMS系统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即通信单元、处理单元、检测单元以及同步单元,AEMS系统简历在WAMS系统上,其主要目的是检测母线之间的电压以及发电机内部的状况,有效的检测发电机的实际运行状况,当检测到发电机出现异常问题时,能够及时的检测出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AEMS系统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应用优势在于能够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整个过程以及所有断面进行检测好控制,更好的实现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管理。同时,AEMS系统还可以增强电网决策的辩护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计算机能力,能够有效的实现定价以及核算功能,从而有效的降低由于调度运行以及其他技术因素带来的经济风险,实现对电力系统的集中控制以及统一的调度。

(5)电力市场运营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的应用。现代电力系统逐渐向着自动化、智能化、大规模化方向发展,并且出现了市场化运营,电力作为一种能源,必须和其他类型的能源产品争夺市场的份额。因此,电能想要在大市场中生存,电力市场运营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电力市场的运营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持系统最为后盾,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用于电力调度交易中心的电力市场运营支持系统。电力市场运营技术支持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软硬件运行支持平台、报价辅助决策系统,交易信息系统、市场分析与预测系统、报价处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结算系统、电能量计量系统、交易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该电力长运营技术支持系统是保证电力市场健康运行的基本条件。此外,调度人员作为电力市场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仅是电力调度系统的指挥员,同时还是电力市场的交易员,因此全体调度人员应该加深对电力市场的认识,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以技术支持系统为保障,依靠技术支持系统进行公证、公平、公开的电力交易,进而保证消费者的实际电能需求。

三、结束语

文章所述的几种现代电力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的电力生产中,并且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随着国家电网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壮大,电力调度系统也在不断的改造与扩大,电力调度系统越来越复杂,为了能够实现电力系统调度的安全、稳定运行,势必应该讲各种现代电力技术应用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以此更好的为电网的安全、稳定以及可持续运行服务。

参考文献:

[1]董翼.现代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应用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2):50.

第8篇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内容及主要任务

1.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内容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早期的电力系统远动及通信系统在引入计算机以后扩充功能而形成的一套辅助调度人员工作的自动化系统,是以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SCADA)为基础,包括自动发电控制(AGC)和经济调度运行(EDC)、电网静态安全分析(SA)、调度员培训仿真(DTS)以及配电网自动化(DA),等几部分在内的能量管理系统(EMS)。它收集、处理电网运行实时信息,通过人机联系把电网运行状况集中而有选择性的显示出来进行监控,并完成经济调度和安全分析等功能。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人机联系是组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几个子系统。远方终端装置(RTU)、通信设备及调度主机等设备是组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设备。

2.电力系统调度的主要任务

电力系统调度的主要任务是控制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使之在正常和事故情况下,安全经济高质量的供电。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要保证供电优良的质量优良;二是要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型;三是要保证具有较高的安全水平;四是要保证强有力的事故处理措施。

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应用现状

随意性和主观性是电力工作应用部门在进行系统选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科学技术在新时代取得重大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领域不断地涌现新技术、新系统和新设备,在高科技的急剧发展和系统产品的大发展时代,肯定能够选定一款适应电网系统发展,同时也能经受住时间考验,运行稳定、技术先进的系统产品。或者直接在电力系统上加大投入力度,开发出这样一款系统产品。同时,决策者还可以运用自身经验对各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进行优势整合,以达到系统最优化的目标。

目前我国投运的系统主要有CC-2000,SD-6000,OPEN-2000。

1.CC-2000系统

CC-2000新一代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一般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硬件使用康柏公司的ALPHA计算机,操作系统选用了Tru64UNIX,它具有成熟、稳定、可靠和实时性能好的特点。CC-2000将电网调度的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各种应用按功能分布在不同的ALPHA服务器和工作站节点上。和集中式相比起到了CPU负载均衡的作用,分布式系统个别节点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分布式系统是以网络的数据可靠传输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的保证。CC-2000系统目前已集成实现了EMS/ SCADA/AGC/DTS/DMS等一体化功能,已成功应用在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华北网调、东北网调,辽宁省调、黑龙江省调、贵州省调、甘肃省调、电力调度、天津市电力调度,和长沙地调、珠海地调等,为我国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SD-6000系统

有支持SCADA、AGC、PAS、DTS、DMS、GIS、电量采集、电量计费等各种应用的分布式统一支持软件平台,包括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布式网络通信管理系统、分布式人机界面管理系统、分布式任务管理系统、分布式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分布式图表打印系统

分布式操作权限管理系统。其技术标准符合国际开放式标准,并且很高的实时性,有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保证。具有完善丰富的调度自动化功能,是几百项工程近三十年与运行部门共同锤炼出的SCADA精品。采用多源数据处理技术和在线SCADA研究测试技术,实现了用户化的在线计算定义功能:任意定义计算公式、程序模块、“即插即用”双以太网的结构,配完整网管软件实时库。采用商用数据库的集成化应用,利用SYBASE、ORACLE或其他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参数、历史数据及其他数据,在应用、画面、报表中混合存取实时库和商用数据库真正实现TruCluster技术的应用。

3.OPEN-2000系统

OPEN_2000处理器采用先进的32位CPU,配置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支持模块网络热备冗余、热插拔技术,功能强大的CPU模块拥有超大存储容量,并可支持多种通信接口RS232、RS485、以太网。可实现采集、运算、逻辑、定时、控制、通讯等功能,其程序开发方便,可与上位机组成控制系统,实现集散控制,与常用的可编程控制器PLC相比,它在处理速度上显著提高,硬件冗余CPU同步速率更快。OPEN_2000CPU和I/O模块的组合可以形成多种工作方式,本地、扩展、远程工作方式分别对应于小、中、大型控制系统均有其完备的解决方案,现已广泛应用于电力自动化控制。

我国电网调度自动化发展趋势

为了适应电网互联化发展趋势的需要,新一代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应该具备以下特征:市场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网格化、智能化、集成化。

1.市场化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电力企业会面临市场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在市场压力下,未来的电力调度系统中,电力企业要不断地了解市场需求,依托市场,谋求自身的发展。现阶段,在电力企业适应市场,进行战略调整的过程中,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系统的合理规划发展和电力工业的经营管理和持续良性发展,促使社会效益大幅度提高。这些改革措施包括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增强客户的自主性;使用客户自动负荷管理,让客户为自身负责;降低高峰负荷量,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减少装机总量,提高电力容量利用率和效益等。但是,电力企业的改革措施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电网阻塞现象,并且次数越发频繁。另外就是由于市场机制存在不稳定因素,再加上不可预测的电力负荷不断增加,致使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

2.数字化和信息化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意识到,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是应对未来发展中最关键所在。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对数字化电网和信息化变电站的开发和应用。电网信息源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是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流发展方向。要实现电网信息源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要通过系统数字化使电网中的运行数据对电网的调度系统中的综合信息和通信进行分层分类和分区的采集和处理。实现电网信息源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不但能够使整个电网监控过程规范化,还能够促进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和可视化,从而使得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安全、经济。

3.智能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是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必然走向。所谓智能化,就是要运用数据集成技术,整合电力系统的稳态、动态和暂态运行信息,在电力调度过程中,加强数据分析和动态调整,加强防控和预警力度,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进行优化处理,同时增强系统的事故辨别、故障处理和系统恢复能力,达到优化电力调度系统运行过程的目的。另一方面,调离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还要求在遇到电力调度紧急情况时,系统能够做出自主判断并协调控制,在达到一定临界点时,系统能够依据其智能分析,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断电等,来进行适当的管理,减少事故发生频率和危害,并从总体上对电网进行调整和优化。

4.网格化

网格化电力调度类似于蜘蛛结网的网络结构,其基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由网络上的数据格和信息数据格两部分组成。网格化技术由无数个网络节点,类似于蜘蛛网的蛛丝交点,其特点是通过网格传输,各节点建立起了共通的数据传输关系,可以便捷的通过调度中心实现资源共享,相互之间协作效率也大大提高。网格技术兴起时间不长,其最大的特征在于能够超强力的整合网络上的资源。网格技术应用于电力调度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各个部分和环节之间的信息传输速度,大大缩短各个系统之间信息往来所耗费的时间,使得资源共享和协调更加便捷。引入网格技术作为解决电力系统分析问题的工具,对于解决中国电力系统超大规模电网的数据分享和计算分析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集成化

集成化是指要形成互联大电网调度大二次系统,这种系统需要综合利用多角度、多尺度、广域大范围的电网信息以及目前分离的各系统内在的各种数据。调度数据集成化是实现数据应用的标准化及对调度数据的整合,从而有效实现电网调度的信息化及管理现代化,对相关系统的应用进行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为智能化调度打下基础。

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