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1 17:07: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统计学和运筹学的区别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目前,我国13所民族院校中,基本上都开设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或相关数学专业。由于数学学科基础性较强,因此在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方面,民族院校与普通高校没有本质区别。然而,由于民族院校师生结构的特殊性及理工类专业设置的滞后性等原因,导致大部分学校在数学教学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民族院校是在人文学科的基础上增设理工类学科的,除张大林提到的学生数学基础较薄弱、教师教学方法较传统等问题外,还存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课程衔接不当、教师不能较好地把握因材施教原则等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已普遍达成共识。然而,受师资力量和水平的限制,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很难做到引进与专业相关的数学建模案例。当前大学数学教学基本分为文科类、经济管理类、理工科类和数学类几个层次,为了便于同步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从这几个层次上加以区分。因此,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开展教学是今后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何伟等在阐述关于民族院校数学教育的思考中提到,自然科学没有民族性,但自然科学的掌握者有民族性,对其进行的教学可以有民族特点。因此,民族院校的数学教育可以结合民族特性开展。在完成基础数学教学的基础上,应以数学建模系列课程教学为载体,根据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选择有利于发展民族经济的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具有民族特性的数学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把握民族地区发展的前景分析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在地方民族院校中,应结合地方实际,针对民族旅游开发、民族工艺品设计、民族药品研制过程中涉及的数学模型展开教学,探索合适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活动,是一项成功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从13所民族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不难看出,随着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影响力的扩大,各民族院校也加大了对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系列课程的教学力度。然而,纵观各民族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统计学专业等数学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不难发现其课程体系中与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相关的课程之间不能较好地衔接。因此,在公共课挤压专业课学时的情况下,只有科学有效地开设数学建模系列课程,将拟开设的课程有机地衔接起来,才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综合各高校课程设置情况与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系列课程可以按下图的关系加以衔接。另外,因为这一系列课程中均包含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程之间交叉的内容着重放在一门课中展开,从而突破各门课程的学时限制。
例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等优化数学模型可以放在运筹学课程中进行教学,而在数学模型课程教学中不再重复这部分内容。这种将数学模型课程中涉及的具体模型放到相关课程里进行教学,是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其他课程教学的最好体现。当然,教学的内容除覆盖基本知识点外,应结合专业特点展开。只有灵活选取有利于学生就业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的形式应多样化,可以开展专题讲座,也可以引导学生从简单课题入手,将实验室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更强调素质教育,而强调学生学习活动的实践性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知识,更容易产生沉淀而成为人的素质。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的实践活动统称为数学建模活动,它是一种小型的科研活动。通过参加这项活动,学生可以对科研活动的全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科研的各个环节均可得到训练,这些环节包括:分析和理解问题背景、收集相关信息、明确主攻目标、方案比较与抉择、模型建立与求解、仿真检验与模型改进等。数学建模活动作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它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其他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统计学;股票的价格;股票的价格统计数据
[DOI]10.13939/ki.zgsc.2016.05.103
随着社会进步,股票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只有正确地对待股票与统计学之间的联系,这样能更全面利用统计学知识掌握股票交易市场的变动规律,从而促进个人与团体的利益一致性。
在平时常见的文章中我们能经常碰到的是统计学的取样数据分析、回归分析、标准差等在股票技术分析、投资收益、风险预测中的常见实际运用,在其实际运用中股票价格统计数据也是统计学里的一个,统计学在实际运用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篇文章是从股票中最基本的股票价格统计数据开始,侧重以统计学在股票价格统计数据整理运算过程中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谈论。
1 统计学在股票中的定义
统计学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剖析资料和数据得到的结果的一组概论,准则与办法。统计分析数据有描写和推测统计两种方法。
(1)看大盘:汇集股票的相关材料,即调查统计。从头到尾,即全方位的去调查;有重点的看,即重点的调查;随机的查看,即采样调查;查找各种各样的有象征性的个人股票,也是典型的调查。
(2)股票板块:以某一标志将股票进行分类,也就是分组统计。例如钢铁板块等。
(3)阴阳烛:交易成功量与交易成功价格的高低决定其趋势,即是频数分布。
(4)牛市:股价呈飙升趋势,即是正J型分布。
(5)熊市:股票呈下跌趋势,即反J型分布。
(6)摸高,回落:股票飙升,至某一点时受到阻力后呈下跌趋势,即是偏态分布。
(7)探底,反弹:股票价格下跌,到某一地方撑持后上升,也就U型的分布。
(8)股票指数:加权平均数的运算,是质量指标指数。股票的价格是质量指标,成交的数量或发行量是数量指标。
(9)黑股:存在感过低,易失诸交臂。
(10)均线:股价算术的平均数。一般为加权平均。
(11)震荡空间:股票价格的波动曲线的均值偏差,也就是标准偏差。
2 股票的价格统计数据
2.1 股票的价格均值
股票价格的均数是反馈不同股票价格上下浮动的基准。股票价格均数是由证券交易场所、金融类服务公司、银行或新闻媒体整理而成的。为了能时刻了解各种股票而联合形成的行情市场整体的价格水平和完整市场总和的变化方向。
2.2 简易的算术股票价钱均值
1981年6月,查尔斯・亨利・道在《客户午后通讯》首次了一组之后被称作“道・琼斯工业股的股票价格平均数值”,也是全球上最早股票价格平均数值。
2.3 加权指数
加权指数是依据各种样本股票的销售数量或者是交易成交的数量依照权术来进行加权指数运算的股票交易价格的均值。因此销售的数量是权数的加权均值的股票交易价格,即是抽样股票的市场价值总和除以抽样股票的销售数量;以成交数量作为权数的加权均值股票价格,就相当于是抽样股票的全部金额除以抽样股票的成交数量。
2.4 修正股票交易价格的均值
修正股票交易价格均值是通过简便的数字运算的基本上,如果有分割股票、增加投资、发行新股的时候,经过改动除数,让股票的交易价格的均值没有任何影响。做法是以新的股票交易价格的全部金额除以旧的股票交易价格的平均数值,因此得出新的除数,然后再以运算期的股票交易价格总金额去除以新的除数,就可以得出修正的股票交易价格的平均数值。
2.5 股票价格的波动情形
股票的价格指标是本期股票的交易价格和某个前期之间相对比的相对数变化,是因为证券交易的场所或者是金融中介机构经过对股票交易场所里有一些具有象征性的企业所发出的股票交易价格,进行平均运算和发展变化情况相比后整理出一个可以提供了解股票出价、发价或者是价格的指示数字。整理过程包括五个方面:①挑选一些具有象征性的股票,当作整理过程中指示数字的样品股票。②按照规定的时间去股票交易场所上去收集样品股票的交易价格,俗称采样。③选择一个基础期,基础期的股价交易价格水准是100或者是1000。④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及高科技的手段运算出股票的指数数值。⑤要对外公布。
3 股票交易价格的运算
3.1 算术平均数
简易的算术平均数是在运算出抽样股票单个价格指数的基本上,加上总和算出平均值的一种运算方式。现在运用这个方法计算的有算术平均股价指数、英国的《金融时报》精算股价指数等。
3.2 综合平均法
综合平均法是各自把前期和本期的股票交易价格实行求和,之后把本期的股票交易价格和前期的股票交易价格的总金额相对比,从而得出股票交易价格指标的一个运算方式。现在运用这个办法的有美国的纽约证券所整理的股票交易价格指标,等等。
3.3 几何平均法
几何平均法是各自把本期和前期的股票交易价格互相乘后开方,之后再用本期和前期的相比较从而得出指标的一个运算方法。
4 综合加权法
(1)以样品股票前期的成交量或者是销售量为权数。现在应用这个方法运算有上海综合股票交易价格指数等。
(2)以样品股票本期的成交量为权数。现在应用这个方法运算的有我国沪深300指数等。
(3)以样品本期销售量为权数。现在应用这个方法运算的有标准普尔股票交易价格指数、深圳综合指数等。
(4)加权几何平均法。在股票交易价格指标的运算当中,大家为了能够知道交易在本期与前期中区别,提议出了加权几何平均法。现在使用这个方法运算的仅有英国伦敦《金融日报》工业普通的股票指数和美国价值线工业指数。
5 结 论
成功创立一种模型可以取得金融领域的顶尖荣誉,表现出了金融与数学的统计是有着不可分割联系。统计学和其他有关的学术在证券交易场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在以前运用简易的计算和算术方式已然无法去满足逐渐困难的金融领域的进展。近这几年,许多学院也都创立了金融系和管理系;北方工业学院的统计学学科创立了许多证券期货的模拟工作间;设立有关学科的就特别多了。
参考文献:
[1]薛佳佳.股票价格指数的统计编制方法及改进思路[J].商场现代化,2012(3):117-118.
[2]李洪英.BP神经网络在股市预测模型中的应用――以上证股票价格收盘指数为例[J].中国证券期货,2012(2):36.
[3]王立民,薛雅嘉,朱晓慧.世界股票市场统一指数设计与应用研究――对亚、美、欧三地区股票价格指数为样本的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3-111.
[4]康建伟.灰色模型在股票价格预测中的应用――以中国石化为例[J].河北工业科技,2013(5):360-363.
关键词:数学专业;统计与金融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40-02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长期以来培养目标单一,只培养数学研究人员与数学教师,大多数高校都是从事师范生的培养与教育,如何确保数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成为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2012年9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教高[2012]9号),明确提出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要求”,给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保持传统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如何拓办新兴专业指明了一条道路。[1]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历史悠久的一个专业,长期以来从事师范生的培养与教育。为适应我校把“以工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建设目标,拓展数学与应用数学非师范专业方向,结合自身实际和工科的办学模式,我们及时调整了专业发展方向,设置了统计与金融数学专业方向,并在人才培养及教学课程设置上做了相应的改革。
一、借助工科的办学思路,拓宽数学等传统专业的办学方向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方向的设置和调整,应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高教育的需求,同时应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且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促进学校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二、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基于数学基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借助学校工科的办学模式,我们在专业培养目标集中体现了“数学知识基础扎实,统计实践能力深厚,金融应用能力强,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这与以前只培养数学研究人员与数学教师有了本质上的区别,首次提出了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三、深化课程改革,建立完善课程体系
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加强能力结构知识的培养。做到既体现工科背景下数学专业的特色,又突出侧重统计、金融领域应用的特点的理论课程设计。[2]
做好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紧抓本专业教育教学特点,增强时效性,为社会服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添加适用性内容。理论课程的设计上,完善三大课程平台的建设:①设立数学平台课程。淡化经典数学基础课程设置,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设立数学平台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离散数学结构、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运筹学、营销学、数学模型与实验等。②设立统计平台课程。侧重统计学科的要求,做好统计能力及计算分析课程的设置。统计平台课程:统计学原理、多元统计与分析、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随机过程和随机分析、经济预测和决策。③设立金融数学平台课程。培养学生宽厚的金融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金融数学平台课程:最优化方法、金融学、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学、金融时间序列、商业银行会计、保险学、证投资学、营销策略、寿险精算学、金融风险管理。④借助工科培养模式,做到“工理结合”,深入改革实验与实践课程,力求加大应用性训练。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我们设置了长达43周的实验、实践类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营销实践,国家职业资格教学,社会实践(暑假),营销策划,数据分析(抽样调查),统计学软件,金融实务训练,虚拟金融投资等。
四、精心统筹安排,优化各个模块之间的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是专业方向设置的主要手段,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分析各门课程的联系与区别,改革传统数学教育教学体系,使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需求,工作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组织与管理等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性教学设计环节上。
1.整合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力求做到:淡化经典数学理论要求,强调基本概念理解、基本运算掌握和基本数学思想的贯通,做到“必需的一定讲、够用为主、技能为上”的标准来删减理论、设置实验、设计实践,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的取舍并注意不断的更新。[3]
2.构建特色鲜明的统计、金融数学课程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实际统计、数理金融、证券、保险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加深学生对现代经济市场基本概念和利用数学工具研究经济市场的前沿问题,以提高对统计金融实际的“感觉”和直观能力。
3.构建适合数学专业、合乎工科能力层次的“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内容体系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模块构建。基本技能侧重统计、计算的操作性,专业技能注重金融技术应用性,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强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综合实践性,增设如金融业务模拟、财务业务模拟等综合性营销业务模拟,实现实践内容多样化。
五、以培养数学应用、统计应用、金融应用为三个“职业定位”为导向,做到“淡化数学学科、强化统计、金融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
以培养数学人才、统计应用人才及金融适用人才的三个职业方向,因此在构建专业选修模块上侧重于学生学习数学、统计、经济、金融等基础理论,在修完必修课程后,学生可依据不同方向的职业定位进入专业选修课模块的学习阶段。专业课程可按以下几种就业趋势进行设置:①国家公务员序列。如统计、财政、审计、海关部门、信息调研中心。②商业银行。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③各类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④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各类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⑤信息调查分析公司。各类需要简单数据统计统计及基础金融业务的企业。
六、以社会导向为基准,做好社会需求适应性的研究与实践,随时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补充与更新
1.重视企业对信息调研,统计、决策管理,将“数据分析(抽样调查)”、“经济预测与决策”课程与社会相结合,与企业需求衔接,修改实验大纲及方式,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做到能与社会对接,与用户相适应。
2.做到学生“毕业双证”的实践教学改革。开拓信息,做好国家资质资格考试的引导工作,开设并引导学生参加相应的统计师从业资格、证分析师从业资格、理财规划师从业资格、信息调查员从业资格、精算师从业资格、金融分析师等考试引导工作。
3.做好“工”、“理”结合。借鉴工科的培养模式,多出社会,在学生毕业就业时做好“订单式”人才模式设计。
数学专业拓办统计与金融数学方向是新生事物,如何从“老牌”师范专业中拓办新型非师范方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统计与金融复合型人才,其教学改革的研究和专业建设成为了急需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Z].教高[2012]9号,2012(10).
[2]姜礼尚,徐承龙.金融数学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8,(10):11-13.
[3]袁军.金融数学研究综述与展望[J].商业时代,2008,(13):68-69.
一、引言
电子商务是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Internet,在个人、组织和企业之间进行商务活动和处理商务关系的一种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是商务智能化。随着物联网和移动支付等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数据日益呈现出大数据的4V特征(volume,variety,velocity,value)。大量?鞲衅骱图嗫厣璞覆患涠系氖?据采集以及行业数据的连续累积,使得大数据成为时代的鲜明特点。科学数据管理成为未来人才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目前,数据科学尚缺乏严格的定义,但是人们普遍认为数据科学区别于传统的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数据科学能够对数据进行收集、清洗、汇总和管理,应用统计学和计算机等相关方法,对数据进行一定的挖掘和解释,也可以实现数据的可视化。与大数据相比,数据科学范畴更广泛,不仅包含对大数据的获取、管理等,而且还涵盖了对传统数据的深层挖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既具有较高电子商务管理水平,又能从大数据中深层挖掘数据内涵的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电子商务教改的迫切需求。同时,商务智能中的决策方法、管理措施、交易过程等都是在客观数据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从数据科学的视角下培养未来电子商务人才成为地方高校教育教改的重要方向。本文从数据科学的视角下探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在分析电子商务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数据科学视角下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体系。
二、电子商务课程特点
1.电子商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电子商务是随着计算机技术进步,商务交易模式转变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活动电子化,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打破了商品交易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商务交易活动具有全球性、开放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等特点。电子商务学科以商务管理为中心,信息技术为手段,培养综合性电子商务人才为目标。学科涵盖了管理学、计算机、商学、法学等多学科内容。学科不仅知识覆盖面较广,而且学科内容深度交叉。在此特点下,电子商务课程在设置时应当既注重精又注重广。课程设置广而不精,学生不能深入掌握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精而不广,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就较窄。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各个学校应当注重电子商务的多学科交叉特点,把握课程设置中“深”和“广”之间的平衡。
2.电子商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电子商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仅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其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训练,则会引发学生理论和实践实训的严重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无法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而只重视学生的实践实训操作,会导致学生无法深入掌握理论知识,进而难以进行理论知识的创新。因此,在电子商务课程设计中,电子商务实验是关键环节。电子商务实践不仅需要建立专用的电子商务实验室,而且还需要对经典案例进行深层分析和模拟实训。在开展电子商务的理论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强化对学生的市场调研、商务策划和商务运营等实训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电子商务的管理水平。
3.电子商务是快速发展的一门学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不仅仅体现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上,更体现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型问题上。例如,结算过程中各银行安全插件不能通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尚需更进一步健全;网络商家诚信问题亟待规范;由于产品同质等形成的恶性价格竞争等。针对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的特点,一方面,教师应当不断加强电子商务知识地更新;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对待新事物的科学发展观,从而培养出合格的电子商务人才。
三、课程设计应当兼顾的发展方向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应用成为电子商务的新领域。电子商务进一步和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庞大的电子商务数据覆盖了从用户、商家、第三方、物流等一系列商务环节。因此,有效利用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电子商务深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1.电子商务的精细化营销和大数据。网络营销本身就具备有跨时空、交互式、高效、便捷等特点。在大数据时代下,电子商务的营销具有更明显的特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以借助数据精确地反映出来。消费行为包括用户对商品表现出来的兴趣、购买产品的种类、产品售后的评价等都可以通过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形成电子商务的精细化营销。大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营销不仅可以深层次挖掘潜在用户的购买需求,而且对营销中的负面影响也可以及时控制,从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2.数据科学提升管理决策水平。数据科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子商务中的管理决策水平。目前,尽管很多电子商务决策者已经意识到了数据科学的作用,但是利用数据科学辅助管理决策的程度还有待提高。通过应用统计建模或机器学习的手段,对传统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从而发现隐藏于数据背后的客观规律,正是数据科学的真正内涵。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逐渐成熟,数据科学可以利用的数据范畴和数据维度也在不断扩大,经过正确的数据处理,将为管理者提供更精确的决策依据,从而为管理者或决策者奠定更坚实的数据决策基础。
3.数据科学支撑物流业的不断优化。物流是电子商务的关键环节。物流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演变成数据间的竞争。在数据科学的帮助下,物流企业不仅能够为客户定制个性化服务需求,而且能够通过数据预测市场需求变化,进而帮助企业合理地控制库存和安排运输方案。数据科学不仅能够帮助物流企业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优化配送路线,而且能够制定最合理的配送路线,精确分析配送过程的信息,使物流的配送管理更加智能化。此外,通过对商品特点、经营状况、交通信息等因素的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仓库位置和物流中心位置,从而达到运送货物效率高、运输成本小的目的。
4.数据科学挖掘商务智能化。电子商务的突出特点是可以收集到大量客户在购买前的用户行为信息。用户行为信息,就是用户在网站上发生的所有行为,例如搜索、浏览、加入或者取出购物筐、加入期待列表、对商品深入讨论、推荐好友等。用户行为信息通过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手段,可以挖掘用户的兴趣特征,从而实现商家对用户的个性化推荐。另外,团购行为也逐渐受到广大年轻用户的青睐。通过社区模式分析,还可以挖掘团购行为中的一些特征。通过累积支付信息,可以挖掘用户个人网络征信信息。如果引入社交关系数据,就能透过数据能看到消费群分布,进而观察消?M动向、规律和消费趋势,从而极大地释放数据力的潜在价值。
四、电子商务课程设置
数据科学视角下的电子商务理论课课程体系应适当增加大数据处理技术和统计科学方法方面的学习。电子商务课程设置主要由基本素质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等三部分组成。
1.基本素质课:思想政治、英语、体育、微积分、电子商务概论、线性代数、概论统计、程序设计基础。
2.专业必修课:运筹学、市场营销学、商品学、管理学、网络营销与企业管理、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践、电子商务法、统计理论与模型、微观宏观经济学。
3.专业选修课程:统计编程和R语言、大数据架构技术、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电子商务安全、客户关系管理、机器学习。
上述课程应当注重基础与专业之间的接续关系。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之间要注重不同方向上有所侧重。在客户营销方向上应当侧重客户关系管理,而在电子商务技术商应当侧重大数据架构和编程等。通过不同方向的侧重,使得电子商务人才在就业环节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1留学目的地:伊利诺伊大学
伊利诺伊大学是“莫里尔法案”(由林肯总统在1862年签署)生效最初十年期间通过公用土地赠与方式创立的全美37所高校之一,于1868年正式开学。其座落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南部安静幽雅的姊妹城镇-厄巴纳和香槟,占地1458英亩,拥有272座主要建筑。此外,学校还拥有一个机场、433英亩森林保留地以及占地1765英亩的阿勒顿公园。
经过近140年的发展,伊利诺依大学已经是全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位居全美公立大学的前五位。该校拥有仅次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美国第三大大学图书馆,图书资料达一千七百多万册。此外,学校还有自然史博物馆、世界传统文化博物馆以及一个美术馆和一个表演艺术中心。该校能提供一百五十多个专业方向领域的四千多门课程,每年授予一万五千多个学位,其中每年授予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人数稳居全美前五名。目前,该校拥有近两千名教授和四万余名学生。其中,学生由近三万名大学生和一万一千余名研究生组成,含外国留学生近五千名。
伊利诺伊大学以理工科尤称翘楚,稳居全美大学排名前六位。进一步讲,有十余个本科专业位列全美前二十五名,其中会计学、材料学、农业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核工程、机械工程等并位居前五位;有超过六十多个研究生专业位列全美前三十名,其中图书馆学、土木工程、材料学、微生物学、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冷凝物质、逻辑学、数论等并高居前五位。该校共有11位教师及校友荣获过诺贝尔奖,18位教师及校友荣获过普利策奖。其中,该校教授巴丁因发明晶体管和提出低温超导理论而成为历史上在同一领域(固体物理学)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第一人。另外,尼龙的发明者卡罗瑟斯、集成电路的发明者杰克科勒比、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获得者李安等均为该校毕业生,我国前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早年也曾在该校攻读农学。
非常幸运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番留学团队组成成员的研究兴趣或主攻方向均属伊利诺伊大学的优势学科方向,这为各位老师的学习和提高创造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委的工作非常到位和值得肯定。
2计算机学科课程设置的比较
我是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名专业基础课程任课教师,主要讲授本科“操作系统”和研究生“安全操作系统”,有幸被分派到久负盛名的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进行访问学习。网络神童马克・安德森曾在那里设计了互联网浏览器软件Mosaic及Netscape,著名的微软IE浏览器至今还是构建在Mosaic的基础上。留学期间和回国后,我曾对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学科课程设置进行了较为粗浅的分析和对比性研究。
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可提供三种不同的大学学位教育(即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专业理学学士以及文理学院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理学学士、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理学学士)、五年制本硕连读学位教育、辅修计算机科学专业学位教育及软件工程学历证书。本科学位教育主要由校院教学要求和专业教学要求两部分构成。前述计算机科学专业理学学士、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理学学士、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理学学士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学院要求和专业要求的不同。例如,工学院要求物理与化学,而文理学院则不要求,同时两个学院的一般教学要求也略微有所不同。不同专业间的教学要求区别在于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要求多上三门不同的数学类课程,同时又比计算机科学专业少上五门计算机科学类课程。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要求大致相同,只是用统计学类课程替代了某些数学类课程。对于三个专业来讲,有15门数学类或计算机科学类课程是相同的,所以共性大于不同。需要指出的是,计算机科学类课程由计算机科学系负责开设和讲授,课号、名称及要求完全一致。这和国内的大学是不一样的,至少北京交通大学是如此:和计算机专业较为相似的理学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某些计算机类核心课程(如“操作系统”)的要求和讲授就与计算机学院无关。此外,国内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则由通识教育、学科门类教育、自主教育三部分教学要求构成,它们与伊利诺伊大学的学院级或专业级教学要求间的对应关系并不明晰。其中,通识教育由综合基础和基本技能组成,为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公共要求(伊利诺伊大学在这点上似乎不太明确或较弱);学科门类教育由学科门类基础课程、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构成;自主教育包括全校通识教育与各学科门类教育课程与实践、系列讲座、竞赛、证书、科研论文、自主和开放实验、就业实践、科研实践等,是我国高校为加强实践环节和推动就业竞争力而引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学分组成,国外自然无等同物。
具体以计算机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为例对比来讲,伊利诺伊大学总共要求128学分,含学院级要求39-51学分、专业要求76-85学分(参表1所示);北京交通大学总学分要求为190学分,含通识教育必修40学分和选修20学分、学科门类教育必修97.5学分和选修22.5学分以及自主教育选修10学分(参表2所示)。后者比前者高出62学分,主要包括必修类的英语16学分(国外对外语的要求为0-12学分,注意其并未指定特定语种)、选修类的自主教育10学分。国内通识教育综合基础部分(必修22学分、选修14学分)近似等同于国外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18学分),但多出18学分的教学要求。另外,国外大学专门设立写作课程(含4学分写作I、3学分高级写作)来传授和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与能力,国内大学则主要通过毕业设计环节的论文写作(毕业设计共16学分)来达到相同的目标。国外大学把普通化学I和普通化学实验I(共计4小学分)作为工科专业的公共基本要求,而国内大学如计算机科学专业在内的工科专业则可以不选修化学类课程;同时,国内大学设定数学、物理类课程同为学科门类基础课程,而国外大学则把其中的微积分、概率论或统计学作为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专业要求。
表1 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科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注:表中大类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必修)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电子技术类课程(电路分析基础3学分、模拟电子技术3学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1学分、数字电子技术3学分、数字电子技术实验1学分)、计算机数学类课程(离散数学8学分)、计算机软件类课程(数据结构4学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学分、操作系统4学分,编译原理3学分)、计算机硬件类课程(计算机体系结构2学分、计算机组成原理3学分、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1学分)等;专业主修(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原理、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接口技术实验、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毕业设计等。专业特色课程(选修)则划分为四个方向给出可选课程:1、计算机软件类(软件测试、统一建模语言、高性能计算导论、软件工程、Web程序设计、Unix/Linux环境下程序设计、XML程序设计、软件类综合实践);2、计算机硬件类(计算机控制技术、硬件类综合实践);3、计算机网络类(计算机安全保密、网络安全与管理);4、计算机应用技术类(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技术、计算机辅助造型与动画设计、数字图像处理)。
伊利诺伊大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字计算机的理论、设计和应用的广博深厚的知识。前两年主要学习数学与物理以及入门性计算机科学基本原理。第三年完成基本的计算机科学课程,并要求选修和拓展学生的理论基础。第四年鼓励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课题进行学习和深入的理解(均为选修课)。进一步说,国外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关于计算机专业特色课程的公共要求简单明晰,仅包括计算机科学导论、数据结构与软件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I/II、系统编程、大程序设计项目、计算理论入门,等,而多达24-27学分允许学生可按计算机科学、科学计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数学三大方向分轨选课(参表3所示);而其中在计算机科学方向并给出系统、数据库、图形学、人机交互、编程语言、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网络等八个子方向,在科学计算方向上并给出航空宇宙工程、应用数学、天文学、大气科学、生物学、生物医学仪器、生物分子工程、化学工程、化学、控制、电子工程、工程机械学、环境工程学、遗传学、地质学、制造工程、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建模与仿真、神经系统科学、原子工程、运筹学、优化、物理学、等离子工程、心理学、放射学工程、机器人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统计学、结构工程等三十多个子方向上给出细化且较为明确的各6-分的选课指导和教学要求。
表3 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按方向分轨选课
相比较之下,国内大学计算机专业设立的公共特色专业课程则较多,有时即便划分出一些方向,要么方向太大,要么选课思路和教学要求不太明确。
3教学科研、学生素质培养及其他
在伊利诺伊大学,我主要选择了三门与我在国内所授课程及研究方向关系密切的计算机科学专业课程(包括CS 423 Operating System Design“操作系统设计”,CS 523 Advanced Operating Systems“高级操作系统”和CS498DM Software Testing“软件测试”)进行旁听学习。
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安排及教学环节课堂组织可以看出,国外大学始终贯彻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和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充分的预习准备、课后完成复习思考或上机作业,否则课堂根本就是听天书,学不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且归因于其自身的问题);授课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扮演组织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在操作系统设计概念原理或软件测试基本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海洋中畅游,或快速前行或停下来慢慢品尝,或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自己给出答案,或启发式般把教学话题引向研究前沿进而开阔学生的课程视野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相比较之下,国内课程教学则把更多的责任赋予教师,要求教师关于课程教学内容组织的科学性并深入浅出地讲清楚、讲彻底,对学生的要求不是非常强调。
同时,国外大学授课教师关于课堂组织的自主性更为灵活多样。其间,软件测试授课教师并邀请了知名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的资深测试师就软件测试的公司组织运作方式和软件测试技术及实用技巧,使学生实现了与社会公司及实用技术的零距离接触;操作系统设计授课教师并委托她的两个研究生分别就他们当前所作科研课题项目阶段成果的主题报告,使学生对操作系统领域的研究前沿及自己将来可以利用本门课程所学知识在实业界有所作为的方向有了感性和更为明确的认识;高级操作系统授课教师更是针对研究生授课对象、采取自己在课程前后把关、指定不同主题和分发文献资料由所有学生依次轮流课堂汇报的形式,既完成了课程内容的深度挖掘拓展及学生关于课程内容全面掌握的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文献阅读水平、科研调研能力和演讲报告能力。另外,我还在伊利诺伊大学强化英语学院参加了教学术语与教育学(Professional Language and Pedagogy, 简称PLP)和美国文化与交流( American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简称ACC)等两门课程的学习,其课堂组织形式和授课方式则更为多样化,或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实践和体验课堂讲授和组织技巧,或实地参观访问当地图书馆、校园问路、到餐馆点菜用餐、到咖啡屋品尝咖啡,甚至安排了与当地居民配对、每周定时交流谈话一次的环节,这对于日益国际化的国内大学的语言教学的开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从课程评分环节而言,国外课程强调实践环节并以较高权重计入课程最终成绩,鼓励分组协作但应通过团队演讲或逐个交流等来细化组员得分等级,课程最终成绩由期中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考勤与平时作业)、实践环节成绩和期终考试成绩综合构成从而避免单纯依靠期终考试成绩计分机制可能造成的期末突击风与无法真正掌握知识等弊端,其中平时成绩、实践环节得分和期中成绩的计算充分利用和信任研究生助教,当然,从另一方面讲也起到了培养研究生工作态度和能力的效应。国内大学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关于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也在逐步增强,但课程成绩更多地取决于期末成绩,大多数课程不在设立期中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于近年来一直不断扩招的客观现实及由此引发的庞大工作量、教学资源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当中抱有凭借期末突击过关心态的现象较为普遍,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当然,这并不是说国外大学不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相反,国外大学对课堂教学和成绩考评的重视程度较之国内大学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其更遵循“学生”作为主体的客观教学规律并据此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而已),这从其在各门课程最后一节课给学生分发和要求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学年末由学生自主推选产生“我最敬爱的老师”以及学校专门常设有考卷测评研究机构等可见一斑。国内也有类似的课堂教学评测手段,只不过基于校园网在网上展开而已,同课堂分发为听课者有份的评价机制相比,网上硬行要求每一位同学参与测评的方法存在部分不听课同学随意评价的问题。
另外,我觉得伊利诺伊大学同一专业课程(主要指本科高年级专业课程,如CS 423和CS498DM)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打通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一方面,研究生本来就存在跨专业报考和录取的现实,自然而然地某些专业课程需要补修;另一方面,即便是本科和研究生读的是同一专业,也可能由于兴趣或研究方向的改变而使得需要选修某些本科阶段就曾开过但不曾选修的专业课程。况且,国内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的同一类型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也是大同小异,只是掌握深度和难度有所区别而已;而从实际技能与水平而言,本科高年级学生与课程学习阶段的研究生本来就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如果专业课程在本科和研究生之间打通,则可以节省教学资源并便于统一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安排。至于相关专业课程的本科与研究生要求的区别对待,则可采取补充针对研究生的课程要求、增强研究生实践动手环节或论文演讲环节等措施。同样地,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如CS523)同样可以打通。
如前所述,伊利诺伊大学的科研实力是非常强的,科研氛围自然也非常浓厚。另外,从整个校园、工学院乃至计算机科学系层出不穷、从不间断的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研讨会或研讨班,大厅或楼道里相关单位最新科研成果的展示、科研项目或相关人员的获奖快报以及包括微软研究院、谷歌、摩根斯坦利等参与的主题活动日与信息技术讲座中也验证和说明了这一点。
现今美国社会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好的一面,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应该学习其好的地方,但同时必须坚持自己好的方面。换句话说,应该在坚持自己的好的方面的基础上吸收世界文化的精髓,而非完全抛弃自我和全盘吸收他国的无论精华还是糟粕。我国从古至今一直赋予教育机构道德教育的责任,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应予坚持、加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要关注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付出再大也不为过。
另外,我们还利用春假参观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给我的深刻影响是哈佛校园(建设)非常一般,草坪光秃秃的居多,难道真的是老牌名校不在乎这些?不过,其诺贝尔获奖者人数又是非常之多。果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吧!国内高校是否应该由此得到启发,把本不富足的经费优先用于人才引进和真正的科研资助上,而非老是富丽堂皇的表象第一。
三月份的一个周末,伊利诺伊大学曾举办了一场规模庞大、全校各单位甚至外联单位一并参与、面向全社会(老少与年轻人皆有“节目”可看)的学术活动节,展示了该校相关的科研学术成果、学生科技成果及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科普演示实验等,活动节全体总动员和面向社会开放的举措值得国内高校借鉴,这其实是拉近市民与高校距离,并向社会宣传学校的一次大好机会。
参考文献
[1] 北京交通大学教务处编制.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一览.2006.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由于中国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务、重宏观轻微观、重传授轻参与的问题,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它的一个引申学科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产生的直接影响是:本专业学生不仅对实践工作缺乏感性认识,而且还缺少团队合作的精神和经验,因而在毕业工作后,很难在短期内发挥作用。
在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掌握了相关理论与实务的同时,如何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决策能力、竞争能力以及处于逆境而激发旺盛斗志的精神,是我国高校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案例教学经过国外教育的长期实践,证明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
(一)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涉及经济学、法学、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跨学科专业。同时,物流管理专业又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因此除了系统地进行理论学习外,还要重视实践性的锻炼和训练。物流本身是一个特殊的服务业,其服务的内容是物的流动从始发点到终点。通过计划、执行、控制的过程,把物按质、按量、及时、快速送到目的地,并最大限度地节省物流动费用,特别是物的流动资金的占用。此外,物流管理专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与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联系非常紧密,各种国际经贸问题在不断地发生和发展,因此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我国目前有二百多所大专院校设有物流管理专业,尽管每个学校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基本都包含以下内容:本专业培养从事现代化物流产业中信息处理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学习了解物流过程各环节的功能、技术实践,能从事物流过程中信息的处理与管理工作,在校期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劳动保障部组织的培训和考试,取得物流师系列职业资格证书。可见,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必须掌握国际经贸的基本原理、知识、方法和技能,更重要地是应该掌握分析和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以确保社会经济效益的顺利实现。这样就要求在教学中采用更便于达到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
(一)实施案例教学法,开展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经实践证明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源于1917年的美国哈佛大学,当时有许多工商管理人员走进课堂,向学生展示自己在管理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写出了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诸多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设身处地地从实际的场景出发,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物流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开展案例讨论进行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方法中的“案例”有特定的内涵。就“案例”的概念而言,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但从用于教学中的案例及有关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来看,可以定义为: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境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能从中有所收获。
案例教学就是教师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处于当事人的位置,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问题,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处理方案,从而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当然,并不是在教学中使用案例进行教学就是案例教学方法,我们要把它与举例法、个案研究法及范例教学法区别开来。它们的相同之处是都要引用实例,但区别在于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地位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
从客观实践的角度来看,由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及案例教学的优点,使得案例教学成为本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选择。同样,从教育理论的角度来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的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建构主义提倡的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主动建构者),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建构帮助者)。而案例教学法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的这一思想。
(二)开展模拟教学,使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模拟操作
就物流管理专业本身而言,教师主要是传授给学生各项物流知识,如运输与采购、配送管理、ERP原理、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等等。尽管在介绍完各项知识以后,我们也进行了案例介绍,但是学生仍然普遍感觉难以理解,学生对于怎样与客户开展实际业务,怎样进行实际操作仍然不甚清楚。因此,在学完各项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展计算机模拟操作,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模拟操作,进行仿真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此阶段主要起指导作用。这种方式教学效果良好,大家普遍认为经过实训后的学生能很快地掌握物流操作的主要技能。
(三)开展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
物流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的做法都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在教授学生基本原理和操作规则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不要盲目地、一味地相信这些书本。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努力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教师只是起引导、组织和规范作用,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兴趣和认知需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特别要避免课堂教学变成“满堂灌”。如果学生的活动只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活动,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太少,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就会使学生的头脑成为装载知识的容器。
在双主体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从总体上观察学科的知识体系,把握各学科知识总体之间的关系和本质特征,特别是物流管理专业,各门课程之间往往有重复、交叉的现象。只有从整体上进行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掌握物流管理学科的精髓。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的更新整合就是一种创新,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在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
(四)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据调查统计,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从总体上看完全优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原因在于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时眼、口、耳、鼻等多种器官同时感受到外界信息的刺激,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难以忘怀。多媒体技术能够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以图形、图画、动画、视频画像、声音等形式全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声音、动态图像与案例讨论充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大信息输出量,另一方面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五)建立进出口实习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所以应当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在培养计划中开设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可以将与物流公司联系,建立实习基地,或者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这两种方式相结合。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对物流操作的全过程的履行有更深的印象,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各学科,特别是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总之,新形势下要求教师也必须具备创新素质。教师除了具备大量的学科专业科学知识,大量的跨学科的科学知识,广泛的社会实践经验以及与时俱进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要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并将其能动地运用于教学。同时要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并将它运用于实践,从而培养出创新型的新一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互动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这与传统的教学中过分突出理论教学,强调单向交流的方法不同,它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论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适应了学习者建构知识,接受知识的内在规律,符合人在社会化的进程中不断增强和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客观规律。通过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物流管理专业有关课程的改革,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模拟实战机会,使其专业思维能力和技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提高了他们对理论联系实践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原理,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培养了团队精神,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钟杏云.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吸引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
[2]黄朴.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中国成人教育,2005,(11).
关键词:企业 会计信息 信息质量 评价
企业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反映企业实际运营状况的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了决策和考核的重要依据。市场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石就是“信”,没有互信时,所有交易都不可能进行。信息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市场经济的效率,所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是市场经济有效地基础,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有效地评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相关概念
(一)会计信息的基本概念
从会计的视角上来看,会计信息是一种揭示企业经济活动的形式,从其反应的信息上来看,既存在自然属性又存在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就是企业会计信息所披露内容存在的状态,比如时间、程度和形式等,同作用方式一起作为自然属性;而社会属性就是指企业会计信息所披露的内容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会计信息是专门反映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经济信息,是某段时间内的经营成果在经过系统分析后形成的结果,可以真实且及时的反映出企业经济事项具有的经济价值。
进行企业信息的系统辨析时,发现会计信息同生产数据统计信息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主要的区别就是:会计信息反映的内容是企业价值核算方面的,而统计信息是反映企业证帐表间关系的。会计信息与统计信息都包含货币计价,但是反映信息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在社会经济的活动中以及企业微观经营的活动中,会计信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含义
由于研究视角不同,界定的会计信息质量内涵也是不同的。从质量管理角度上来说,会计信息质量就是会计信息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要满足的程度,以及和会计准则匹配的程度。在本文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界定就是会计信息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会计信息就是披露企业的经营情况,使用者可通过会计信息对企业经营状况做大体上的判断。所以,会计信息是否具有这个功效就要看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
(三)会计信息质量的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就是指通过统计指标从多个角度对被评价单位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基本思想就是利用许多个统计指标来反映信息,对对象整体进行评价,具体指标分为国家间综合实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等。综合评价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主成分法
这是一种比较基本的统计分析工具,主要理念就是对分析变量间关系程度进行分析,综合关系相对密切的指标,并最终达到降维的目的,与此同时,新变量集可以最大程度上反馈原有信息。在进行数学处理时,对原有的分析指标做线性组合,使其成为一个新的变量。
2、数据包络法
这是一种效率分析中常用的非参数的效率分析法,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分析法是在假设决策单元输入和输出都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运筹学或者统计学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决策单元有效生产的前沿面,之后把决策单元在前沿面上进行投影,对比决策单元和投影,研究两者间偏离程度,并对决策单元相对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3、模糊法
这种分析方法是对不确定事物进行分析,主要是通过模糊数学思想,在一定标准前提下,客观对象能够获得某一种评语可能性,实际上就是转化定性和定量指标,之后对多因素制约的对象进行综合评价。
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
对于会计信息来说,其是信息综合的系统,所以,可以影响信息质量的因素有很多。
(一)法律环境的影响
会计信息受社会性影响的程度要远远高于受到自然性影响,因为我国立法原则,会计准则是我国财政部统一进行制定并下发的。虽然这种模式可以使会计准则可以及时且有效的贯彻落实。但是,立法调研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使基层企业需求在法律中不能全面的体现,进而导致会计立法只是贴近于国家宏观需求,而无法形成一个高质量的准则。法律环境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会计信息质量造成影响:法律制度科学性的制约、会计法规实践性不够强、企业法律意识淡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及具体执行情况上的制约。
(二)政治以及经济因素的影响
国家的运行发展基础的就是政治环境,随着治理国家手段的提高和优化,使政治环境也会发生变化和调整。政治以及经济对会计信息质量造成影响主要分为:当我国的计划经济在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还未完善,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没有形成很好的运行机制;监管部门与投资部门使用会计信息的方向不同,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给经营者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
(三)体制因素的影响
体制因素主要分为管理体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的管理体制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财务人员的管理、聘用都是领导直接控制,缺乏有效地监管。而监督机构流于形式化,不能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使会计信息越来越失真。
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研究
(一)信息质量的评价思路
企业的会计信息是经过了报表生产和委托审计以及信息披露等一些环节才生成的,其必须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在过程论分析方法上来说,对会计信息质量可以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方面为:第一,企业会计报表的制作过程中,数据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在收集和整理财务数据的过程中是否满足相关的会计准则,而数据是否可以反映出企业实际经营的情况,是会计信息质量最基础的影响因素。第二,在信息披露的过程中,是否及时且突出重点的进行信息披露,主要是受到经营者意图的影响、披露的主观环境影响,最终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从上文所述的两个方面来看,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几乎就是取决于企业的内部,不过在系统论思维下,任何事物都是在内外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所以,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抱有的目的也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一定的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信息质量大都是可以加以辨别的,其内容几乎都是外显的,比如,其会计报告的用词比较模糊、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不完整、披露会计内容间矛盾以及报表数字没有逻辑关系等。对于上述问题,可以利用分析方法来设置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体系,通过指标定性以及定量进行分析,并对会计信息进行评价,如图1所示。
(二)信息质量评价基本的原则
1、系统性
设定全面且系统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每个指标间相互独立又存在一定联系,且指标系统可以通过指标反映出的信息,涵盖会计信息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保证评价结果具有可信性。
2、简易型
评价指标体系要层次分明,每个指标含义要具体,指标间不能存在包含关系,对于企业内部的影响因素要通过综合指标进行体现。
3、可比性
选择的指标要统一口径,还要趋同化,保证评价结果同别的时期的结果可进行比较和分析。
4、科学性
在评价指标挑选以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评价标准设计时,要坚持客观和科学的要求,确保评价结果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会计信息质量。
5、可操作性
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工作来说,是实际操作工作的一种,目的是提供公正、客观以及准确的企业信息,所以,在评价会计信息质量时,要注意指标的可获取性、方法可执行性,防止漏洞以及无效评价的出现。
四、结束语
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反应运行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在经济运行中,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也比较突出。目前,在主观或者是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企业会计信息存在比较严重的失真现象,对经济发展的大方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就是一种很好地解决办法。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提升,使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化。
参考文献:
[1]雎华蕾.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短期借款融资 ――来自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21(3):99-103.
[2]崔慕华,李海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J].绿色财会,2013,11(5):27-31.
[3]王玉翠,康楠楠,任秀梅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14):96-97.
[4]贾茜.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24(4):69-74.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管理学
一、“管理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地位与要求
1.核心基础地位
我国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同时,学位授予单位按本目录中各学科、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在目录中,旅游管理是属于管理学学科门类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最后拿到的是管理学学位。
旅游管理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学科,最早由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于1979年开设旅游专业,随后,南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学校也相继开设相关专业。时至今日,几乎每个本科院校均开设了旅游学科的相关专业,旅游专业一度被看成热门专业。但是,直到上世纪的90年代初,旅游专业名称还不统一,全国各地出现了诸如:宾馆管理、风景旅游、森林旅游、旅游历史与文化等各种称谓,毕业生最后拿到的是经济学、文学、工学等学士学位,1998年以前毕业的旅游专业硕士拿到的是经济学学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从1998年开始,把旅游学科统一划归到管理学门类,国内与旅游相关的专业开始重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与博士生入学考试几乎都把“管理学”列为考试课程,因此,“管理学”受到旅游专业师生广泛重视,而成为旅游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此外,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可以发现,四年制本科教育中开设的核心课程中属于管理类的还有:“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即管理类的课程占得比重很大,因此,“管理学”在旅游学科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学好“管理学”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2.开设目的与要求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多门核心专业课程都属于旅游企业管理类课程,因此,这些课程开设的前提是学生要有一定的管理学知识作为基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开设的“管理学”,又称为“管理学原理”,主要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管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应用这些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实际管理工作奠定初步基础。
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又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之中,因此,要求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建立管理学基本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管理思维,锻炼其应用管理学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旅游管理本科生学习“管理学”现状分析
1.“管理学”的多科性特点与学生的学习阶段不匹配
“管理学”的内容包括经过高度概括和抽象出的对各类管理活动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思想、原理和方法。在方法上,“管理学”需要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从“管理学”与许多学科(经济学、数学、工程技术学、心理学、生理学、行为科学、运筹学等)的相互关系来看,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需要综合利用上述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因此,“管理学”具有多科性或综合性特点。
“管理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后续专业课的先导课程,因此,一般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这个学习阶段的大学生刚刚踏入大学校门一个学期,可能还沉浸于考上大学的沾沾自喜中,学习缺乏计划,自学能力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大学学习习惯。然而,“管理学”涉及多种学科知识,刚上大学半年的大学生不可能掌握这些知识,因此,学生普遍反映其综合性强,不容易学。
2.“管理学”特点的一般性与学生的学习兴趣错位
“管理学”作为一般管理学,区别于“宏观管理学”和“微观管理学”,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学科。因此,“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具有一般性特点。由于“管理学”的内容以基础理论为主,案例分析为辅,因此,尽管学生们知道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注:老师一开始就告诉学生,“管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但是,由于基础理论部分占的比例较大,因此,不适合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法。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少学生感觉管理学枯燥,难以理解。
3.“管理学”特点的实用性与学生管理实践不足的矛盾
“管理学”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主要讲述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与一般方法,但是如果我们结合身边的客观现实去认真思考,则会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处于某一个管理系统中,该管理系统是按照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建立起来的,只是我们缺乏管理思维而不善于发现而已。因此,管理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是,刚入大学半年的大学生不但缺少多种综合知识,而且缺少管理实践,所以,根本没有管理思维。此外,他们对自己所属的旅游管理专业仅接触了半年时间,专业方面的知识也非常有限,因此,“管理学”课程实践活动不宜在旅游企业中长期开展。但是,如果在其他的工商企业中开展实践活动,学生会说和旅游企业无关而没有兴趣。
三、教学改革思路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但是由于其开设的时间较早,学生缺少管理方面的感性认识和对旅游管理知识体系的整体理解,因此,一般在课程学习前期兴趣浓厚,后期则兴趣减弱,热情降低。作为任课教师,应在这门课程的整个教授过程都引导学生保持高涨的热情,比较深刻地理解管理学原理和规律,培养管理思维方式,避免出现不少旅管高年级学生后悔当初没有认真学,现在意识到重要想再跟着一年级学生重学一遍的情况。笔者结合自己10多年的“管理学”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1.耐心细致,适当补充相关学科知识
由于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时间较短,管理学又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心理学、市场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根本不具备这些知识。而且,他们对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也掌握得非常少,可能还没有养成课后自学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求教师循循善诱,耐心传递包括学习方法、相关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等在内的各种知识,弥补因该课程开设时间早给学生造成的综合性强、难度大方面的不足。
2.理论讲授为主,案例教学为辅
鉴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强,学习者是一年级学生,缺乏相关的各种知识与对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因此,课堂教学应以理论讲授为主。在课程学习早期,教师应放慢速度,深入浅出,多用通俗语言和学生熟悉的身边例子来讲解,让学生感觉管理学不难理解,使其尽快熟悉相关的管理原则与理论,形成管理思维习惯。在课程中后期,可适当加快速度,精讲难点重点,增加课堂讨论的时间。例如,对于组织部门化基本形式之间的比较这个教学重点,教师仅对职能部门化、矩阵型结构等精讲,然后,设计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种部门化的应用对象是什么?对应于现实社会哪些组织中的部门划分?一个组织能否独立使用某种形式进行部门划分?等等。这样,课堂教学就把单纯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师、学生为两个中心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其辩证思维能力。 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理论联系实际,在课程中后期适当引入案例教学。具体可通过分析知名成功企业与旅游企业管理方面的例子,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主次分明,增加学生的管理实践
“管理学”由于知识点较多,受学时所限,不可能一一深入学习,因此,作为任课教师,一定要深入分析教材,挖掘精髓,分清主次。例如:在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节中,需要学生掌握古典管理理论的两个重要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对于这两个学习重点,学生会感觉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难度较大,不易理解。因此,要求教师首先用贴近现实生活的最通俗的语言转换难点,使学生容易理解,如统一指挥原则,可用一个媳妇只能有一个婆婆,否则她将无所适从来打比方;然后,通过举例说明学生最熟悉的自己所在的班集体是通过设置班长、学习委员等管理角色正常运转的;最后,举旅游饭店中岗位设置的例子来说明在一个组织中要层层负责与汇报。这样,学生就会对这条管理原则有比较透彻的理解,能够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使管理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可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学生自学、教师总结的方式来培养其自学能力。
为了防止抽象的纯理论倾向,解决“管理学”的实用性特点与学生管理实践不足的矛盾,应该增加学生的管理实践活动。具体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1)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前期与中期利用课余观察生活,理论联系实际,透彻理解管理理论。(2)在课程的中后期,教师设计管理活动,指导学生模拟扮演各种管理角色去解决管理问题。(3)通过组织学生去比较知名的大中型企业如新飞集团实地参观、聆听、感受,学习其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管理流程。(4)在本校的旅游专业实习基地如旅游饭店、旅行社、景区开展短期实习,主要学习这些旅游企业各自的运作模式、部门划分、人力资源配置与激励、管理制度等。通过上述多种管理实践方式,使学生认识到管理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通过实践反复检验理论、发展理论。
参考文献
[1]肖培耻.“管理学”课程教学使用模拟教学法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4):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