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工程施工技术要求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01 17:07: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程施工技术要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第1篇

Pick to: analyzes the present existing roof waterproof project main quality problem,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long time, respectively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roof waterproof project quality control were introduced, deficiencies do please advise.

Keywords: roof waterproof;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目前建筑屋面防水工程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1.1造成这些通病的发生主要表现1.1.1防水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目前防水材料市场的基本状况仍处于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特别是主导产品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受到的冲击最大。 1.2.2设计单位不重视防水设计 防水层的选材本该由设计人员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但因不少设计人员不熟悉防水材料品质,使用要求,随意套用施工图集。1.3.3材料优劣及质量控制意识不强 施工单位为顺利中标,常常采用压低中标价格的方法,这种情况下为谋取利润,只能使用价格较低的防水材料和不按正规的施工工序施工,因此质量难以保证。 1.4.4建设单位的行为不规范 建设单位主导市场,多数建设单位一是认同伪劣产品并恶意压价,降低房屋成本谋取利润;二是对施工单位采购的材料不管不问,没有起到监督管理的责任。 1.2提高防水设计质量 1.2.1设计指导思想明确 防水层设计应保证在规定使用年限内不渗漏,方案选择应充分考虑地区条件、材料资源、施工的可靠性及使用时易出现的问题。 1.2.2设计防水层应考虑到整体结构 结构的变形会导致防水层的开裂,当地基沉降变形时,屋面防水层的整体性受沉降变形与温差变形叠加的控制,总变形超过防水层的延伸极限就会造成开裂而漏水,因此不同的地基采用不同的设防,增强结构的整体刚度。 2屋面防水施工前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2.1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屋面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技术管理人员会审屋面工程图纸,掌握施工图中的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屋面工程的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这样避免施工后留下缺陷,造成返工,同时工程依据施工组织有计划地展开施工,防止工作遗漏、错乱、颠倒影响工程质量。 有了施工组织,下一步施工负责人应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内容包括:施工的部位、施工顺序、施工工艺、构造层次、节点设防方法、增强部位及做法,工程质量标准,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成品的保护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2.2对施工人员及施工程序的要求 屋面工程的防水必须由防水专业队伍或防水工施工,严禁没有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和非防水专业队伍或非防水工进行屋面工程的防水施工,建设单位或监理公司应认真地检查施工人员的上岗证。施工中施工单位应按施工工序、层次进行质量的自检、自查、自纠并且做好施工记录,监理单位做好每步工序的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层次的作业。2.3对防水材料的质量要求 屋面工程所采用的防水材料应有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并经指定质量检测部门认证,确保其质量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或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防水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应附有出厂检验报告单及出厂合格证,并注明生产日期、批号、规格、名称。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取样复检, 取样复检严格按照见证取样送样制度,在建设单位代表或监理单位人员见证下,由施工人员在现场抽样,送到试验室进行试验。经复检合格,提交复检试验报告合格单后方可在防水工程中应用。严禁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的防水材料,不合格材料一经发现应即刻全部撤离施工现场。

第2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措施;分析

1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主要核心内容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整个项目建设全过程全方面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图纸、施工组织设计会审与技术交底、安全管理、施工现场动态管理等多个方面。

1.1 实施施工图纸的会审与技术交底

施工图纸是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技术指导文件,也是施工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在施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会议中,施工单位应全面掌握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技术方法、以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存在问题或疑问的地方,要技术提出并与设计、监理、业主等多方进行共同谈论,如存在问题要求设计在施工前及时进行纠正补充。输电线路施工企业在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会议中,要抓住工程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重点问题。

1.2 进行编制和审查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全过程各阶段的重要技术指导性文件,也是施工设计图具体实施的指导性措施。在工程施工建设前,施工企业应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编制和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利用施工组织对施工全过程中的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经济等内部进行全面监督管理,以期达到加快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等目的,有效提高施工企业项目运营经济效益和电力工程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

1.3 提高施工安全管理中安全措施

施工建设单位应结合工程地质、气象等基础数据资料,充分分析和掌握施工区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理方案措施。在施工管理中,应重视施工安全的全方位管理,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1.4 进行施工重点动态监督管理

施工管理人员,在建设施工前,应结合各类数据资料,将工程施工建设中的重点部位、重点结构、以及隐蔽工程等纳入到重点监督管理项目中,对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实行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督管理,始终贯彻“优质、安全、文明、环保”施工理念。

2 电力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中注意安全规则

在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员要认真清点施工用机具设备和工器具的规格、型号、性能,确保施工机械具有良好性能。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触电危害事故,确保施工安全,在搭设、拆除防护设施,以及架线施工过程中,施工期间与相关电力部门协商尽量闭锁被跨越电力线路的重合闸装置。不停电张力架线施工时,要充分分析施工区域的气象资料,选择天气晴好、风力小的日期进行架线施工,要尽量避免雨天、雾天等恶劣天气,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关注施工区域的天气预报。

3 提高输电线路工程全方位施工管理技术水平的要求

3.1 建立健全的完善施工管理的体系

在电力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建设全过程管理过程中,要充分整合项目部内部资源,并建立健全完善、适应工程特性的项目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同时要明确各职能部门间的隶属关系和权责。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输电线路工程实际情况,组建工程项目动态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控制的监督管理小组,并有专门的人员承担相应管理责任,进而实现对工程施工项目的全方位动态管理,使项目施工建设各个工序均能有效衔接,进而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控制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3.2 协调做好施工现场环境管理

电力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输电线路较长,其跨越地区过多、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会涉及到土地占用、青苗踩踏、林业砍伐等赔偿问题。若上述问题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不能很好协调处理,就会直接影响到现场施工进度,轻者导致施工耽搁,严重者会导致工程长时间延期,进而影响到整个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和成本控制。因此,做好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工作,能有效提高工程施工建设效率和质量水平。

3.3 加强对施工全方面技术水平要求管理

3.3.1 进行光缆施工技术水平要求管理

光缆工程在施工前必须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做好必要施工准备,要检查设计资料、施工原材料、施工机械设备等是否准备齐全,并认真阅读光缆施工相关技术说明书与安装指导手册。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操作规范进行,杜绝出现猛拉和扭结等问题。

3.3.2 加强对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水平要求管理

电力输电线路基础工程,其施工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到杆塔能否正常稳定运行,确保其在运行过程中不发生下沉或受外力作用出现倾倒、变形等不利现象。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工程施工建设质量进度水平,同时对高压输电线路后期安全运行维护影响非常大。目前,工程中通常采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来浇制杆塔基础,在进行基础施工时,应对杆塔位周围的岩石进行认真勘探调查分析,如发现与设计查勘资料不匹配问题,应立即通知监理并上报工作联系单,要求设计做出对应的设计变更通知单。

3.3.3 严格标准对杆塔工程施工技术水平要求管理

电力输电线路杆塔按照其受力特点可以分为直线和耐张型两大类。杆塔组立是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建设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重要,主要包括整体组立、分解组立等施工内容。杆塔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或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确保杆塔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3.3.4 注重对架线工程施工技术水平要求管理

输电线路架线工程施工,要注重架线前的施工准备工作、放线导地线连接、弛度观测紧线、以及附件的安装。放线施工需大量人工在山区放线,不仅劳动力消耗量巨大,且施工质量还很难保证。采用张力放线,可以保证导地线展放质量且施工效率较高,但由于施工机械较为笨重且费用成本较贵。因此,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放线方式。放线滑车轮径应根据放线导线截面需求选择偏大一电的车轮,通常按照不小于10 倍导线直径进行选择,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导线放线过程中的磨损系数,同时导线在放线过程中所受的弯曲应力也比较小。输电线路紧线工作,需在杆塔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才能进行杆塔金属结构的组装和螺栓紧固工作,即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4 结束

综上所述,“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是电力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中四大核心内容,也是施工企业项目经营管理研究重要内容。在项目施工建设全过程中,应当将“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的全方位管理体系,始终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建设全过程各环节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并结合工程实际特点,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灵活运用,从总体上提高电力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效提高电力施工企业项目运营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第3篇

关键词:工程桩基础;施工测量;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建筑工程桩基础中,不论采用何种类型的桩,施工测量都是必不可缺少的。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三个:1)把设计总图上的建筑物基础桩位,按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准确地测设到拟建区地面上,为桩基础工程施工提供标志,作为按图施工、指导施工的依据。2)进行桩基础施工监测。3)在桩基础施工完成后,为检验施工质量和为地面建筑工程施工提供桩基础资料,需要进行桩基础竣工测量。

1 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1.1建筑物轴线测设的主要技术要求。

建筑物桩基础定位测量,一般是根据建筑设计或设计单位所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或基准线与新建筑物的相关数据,首先测设建筑物定位矩形控制网,进行建筑物定位测量,然后根据建筑物的定位矩形控制网,测设建筑物桩位轴线,最后再根据桩位轴线来测设承台桩位。

1.2对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

桩基础施工测量的高程应以设计或建设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作为基准进行引测。在高程引测前,应对原水准点高程进行检测。确认无误后才能使用,在拟建区附近设置水准点,其位置不应受施工影响,便于使用和保存,数量一般不得少于2~3 个,一般应埋设水准点,或选用附近永久性的建筑物作为水准点。高程测量可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和要求进行,其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不应大于±20 mm,L 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 为单位。桩位点高程测量一般用普通水准仪散点法施测,高程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cm。

2 建筑物定位测量

由于在桩基础施工时,所有的角桩均要因施工而被破坏无法保存,为了满足桩基础竣工后续工序恢复建筑物桩位轴线和测设建筑物开间轴线的需要,所以,在建筑物定位测量时,在距建筑物四周外廓5~10m,并平行建筑物处,首先测设一个建筑物定位矩形控制网,作为建筑物定位基础,然后,测出桩位轴线在此定位矩形控制网上的交点桩,称之为轴线控制桩。

2.1 建筑物的定位

根据设计所给定的定位条件不同,建筑物的定位主要有5 种不同形式:一是根据原建筑物定位。二是根据道路中心线(或路沿)定位。三是根据城市建设规划红线定位。四是根据建筑物施工方格网定位。五是根据三角点或导线点定位。

在建筑物定位测量时,可根据设计所给的定位形式选用直角坐标法、内分法、极坐标法、角度或距离交会法、等腰三角形与勾股弦等测量方法,为确保建筑物的定位精度,对角度的测设均要按经纬仪的正倒镜位置测定,距离丈量必须按精密测量方法进行。

2.2 建筑物定位矩形网测量

对建筑物定位矩形网测量,根据工程大小、复杂程度不同,一般采用下列方法:

(1)定位桩法。若需要测设A、B、C、D 建筑物时,要根据设计所给定的条件,首先测设出A'和B'两点,然后根据A'、B'测设出C'、D'两点,最后,以A'、B'、C'、D'定位矩形网为基础测设ABCD 建筑物所有的桩位轴线进行建筑物定位。此种方法适用于一般民用建筑和精度要求不高的中小型厂房的定位测量。

(2)主轴线法。大型厂房或复杂的建筑物,因对定位精度要求高,采用定位桩法不易保证建筑物定位要求。由于主轴线法测设要求严格,误差分配均匀,精度高,但工作量大,主要适用于大型工业厂房或复杂建筑物的定位测量。如要测设ABCD 厂房时,应根据设计所给的条件首先测设出长轴线EOW,然后,再以长轴线为基线,用测直角形方法测设出短轴线SON、进行精密丈量和归化。最后根据长轴线点和短轴线点按直角形法,测设A'、B'、C'、D'各点。经检查满足要求后,才测设ABCD 建筑物的桩位轴线进行建筑物定位测量。

2.3 测量质量控制

建筑物定位矩形网点需要埋设直径8cm,长35cm 的大木桩,桩位既要便于作业,又要便于保存,并在木桩上钉小铁钉作为中心标志,对木桩要用水泥加固保护,在施工中要注意保护、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对于大型或较复杂、工期较长的工程应埋设顶部为10cm×10cm,底部为12cm×12cm,长为80cm的水泥桩为长期控制点。

3 建筑物桩位轴线及承台桩位测设

3.1 桩位轴线测设的质量控制

建筑物桩位轴线测设是在建筑物定位矩形网测设完成后进行的,是以建筑物定位矩形网为基础,采用内分法用经纬仪定线精密量距法进行桩位轴线引桩的测设。对复杂建筑物圆心点的测设一般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对所测设的桩位轴线的引桩均要打入小木桩,木桩顶上应钉小铁钉作为桩位轴线引桩的中心点位。为了便于保存和使用,要求桩顶与地面齐平,并在引桩周围撒上白灰。

在桩位轴线测设完成后,应及时对桩位轴线间长度和桩位轴线的长度进行检测,要求实量距离与设计长度之差,对单排桩位不应超过±1cm,对群桩不超过±2cm。在桩位轴线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承台桩位的测设。

3.2 建筑物承台桩位测设的质量控制

建筑物承台桩位的测设是以桩位轴线的引桩为基础进行测设的,桩基础设计根据地上建筑物的需要分群桩和单排桩。规范规定3~20 根桩为一组的称为群桩。1~2 根为一组的称为单排桩。测设时,可根据设计所给定的承台桩位与轴线的相互关系,选用直角坐标法、线交会法、极坐标法等进行测设。对于复杂建筑物承台桩位的测设,往往设计所提供的数据不能直接利用,而是需要经过换算后才能进行测设。在承台桩位测设后,应打入小木桩作为桩位标志,并撒上白灰,便于桩基础施工。

在承台桩位测设后,应及时检测,对本承台桩位间的实量距离与设计长度之差不应大于±2cm,对相邻承台桩位间的实量距离与设计长度之差不应大于±3cm。在桩点位经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移交给桩基础施工单位进行桩基础施工。

4 桩基础竣工测量质量控制

(1)恢复桩位轴线。在桩基础施工中由于确定桩位轴线的引桩,往往因施工被破坏,不能满足竣工测量要求,所以首先应根据建筑物定位矩形网点恢复有关桩位轴线的引桩点,以满足重新恢复建筑物纵、横桩位轴线的要求。恢复引桩点的精度要求应与建筑物定位测量时的作业方法和要求相同。

(2)单桩垂直静载实验。在整个桩基础工程完成后,测量工作需要配合岩土工程测试单位进行荷载沉降测量,对桩的荷载沉降量的测量一般采用百分表测量,当不宜采用百分表测量时,可采用S05 或S1精密水准仪和铟瓦尺施测。

(3)桩位偏移量测定。桩位偏移量是指桩顶中心点在设计纵、横桩位轴线上的偏移量。对桩位偏移量的允许值,不同类型的桩有不同要求。当所有桩顶标高差别不大时,桩位偏移量的测定方法可采用拉线法,即在原有或恢复后的纵、横桩位轴线的引桩点间分别拉细尼纶绳各一条,然后用角尺分别量取每个桩顶中心点至细尼纶绳的垂直距离,即偏移量,并要标明偏移方向;当桩顶标高相差较大时,可采用经纬仪法。把纵、横桩位轴线投影到桩顶上,然后再量取桩位偏移量,或采用极坐标法测定每个桩顶中心点坐标与理论坐标之差计算其偏移量。

(4)桩顶标高测量。采用普通水准仪,以散点法施测每个桩顶标高,施测时应对所用水准点进行检测,确认无误后才进行施测,桩顶标高测量精度应满足±1cm 要求。

第4篇

【关键词】石油工程 采油技术 对策

1 采油技术内涵

采油技术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作业的方法,是通过这种采油技术使得要进行操作的对象能更好的获得。这里所指的更好包括获得的物质纯度更高、数量更多、所花费的时间更少。也就说通过方法的变化或者更新升级,使得采油相关的工作的效率提升,花更少的时间提取更多、更好的提取物。然而采油技术并不是表现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它包括了许多的技术和过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仅仅包括如何要将操作的对象快速、准确的引入目标物,还包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工具将操作对象与所掺杂的杂质进行分离,同时还有如何将已经进行分离的目标物质脱离地下,运送到地表。也就是说,看似简单的采油技术,实际上包括了非常多的不易进行操作和掌握的步骤,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

同时,采油技术又可以说是在整个石油工程中最核心、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这部分的工作能够直接决定所采集物质的核心物含量、纯度、数量。如果这部分的工作能够顺利的完成,那么后续的工作就很容易进行,相反如果这部分的工作出现了问题,那么后续的工作即使做的再好或者再高效,目标提取物质的产量和质量也已经基本确定,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2 我国采油技术发展现状

2.1 技术与需求不能够完全的匹配

我国现有的采油技术有许多不同的工作方式,其中涉及到的技术包括的种类也是非常多的。但是,基本上每一种技术在其施工的应用中都有其相对的缺点或者不足。在以往的石油工程中,基本上没有这种问题的出现,由于以往的开发要求和开采技术往往较为单一、比较简单、技术含量较小、要求较低。同时,石油的储量也在下降,而其对应的需求却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多。这就对石油的开采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高开采的效率、缩短时间,最重要的是保证其对应的质量和纯度。以电潜泵的使用为例,在当今的是有开采中,许多情况下都会需要这种仪器去增加动力或者加大力度。而这种仪器的使用虽然有很大的使用量、需求量,但是却存在很多的技术难题和瓶颈。其中一种就是应用时机器产生的温度较高,在使用的过程中,大多数的这种机器由于技术原因等问题不能进行很好的散热,会出现机器本身的温度持续升高的现象,从而减少了其能使用的范围。并且有时候会出现由于机器自身的温度过热导致烧毁后者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对开采的效率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还有一点就是机器本身的造价过高,购买的费用也非常的昂贵,这就会出现开采的成本过高,限制了其使用等现象的发生。

2.2 抽油井的使用时间不能与施工时间一致

对石油工程的调查数据说明,在许多的石油工程中,都会出现在施工进行的后半段或者是临近工期结束的时候,抽油井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工程的进行和施工。这种现象的最主要表现就是抽油井的核心部分或者重要零件、设备出现问题,即不能够按照以往的功率或者工作时间进行工作,动力减少、频率降低。而经过分析表明,问题的出现是由于零件或者设备出现了堆积物、杂质堆积、生锈等现象的出现。这是由于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与设备接触的设备部分会有接触物的残留物堆积,而由于机器本身的内部结构较为狭窄,使得物质更容易产生堆积,并且这也使得堆积物对机器的影响更明显。而产生锈迹则是由于机器设备所接触的物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并且这些液体还要经过一定的压力才能与泵体接触,这就更加加速了其产生锈迹。同时,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对这些现象的产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温度的变化,温度升高对应的物质堆积和生锈的速度就会加快。

2.3 多次堵水方法效率降低

我国的石油开采技术中,堵水是一种必须进行的步骤,同时会在施工的过程中按照需要进行多次的实施。而实际的石油工程中,在前几次的堵水操作中都不会产生什么问题,问题集中在多次或者是后几次的操作中。在后面的操作中,会经常性的出现堵水方法的效率降低、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时间变短、目标的选择更加困难等现象。伴随这种现象而来的就是,需要花费在堵水措施上的成本花费增多,能够进行施工的范围减少,措施进行之后能够维持的时间较少,这就使得后续的石油开采的效率不断的下降,也不能够保证其对应的质量。最重要的是,如果不能将后续的石油有效的开采或者降低了其效率和质量,就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在石油储存量减少的情况下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3 提高采油技术的对策

3.1 复合方法

这种符合的方法的实质就是将多种的采油方法进行合理的安排,这样就可以将几种方法进行合理的分配,进行合理的优点和缺点的互补。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单一方法产生的问题,从而优化采油的效率和纯度。这种方法从两种方法的综合已经逐步发展至三种方法的组合,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其缺点或者不好的影响,充分发挥各自的有点和组合带来的优势,被使用的频率也有很大程度的增多。

3.2 混合法

这种方法最大的有点就是能够将目标的石油或者目标区域中的石油全部的进行开采,不会出现开采率不高或者存在未开采的部分等情况。这种方法就要将使用的工具液体与开采的目标或者开采区域进行混合,使得二者完全的融为一体,之后再进行开采。而这种技术往往不会单一的使用,通常要与其他的辅助技术相互结合使用,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在工具物质选用的时候,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要符合基本的特性和种类,二是要根据实施的条件进行合理的条件,选择的工具物质要与其相符,三是要注意成本的控制,尽量将成本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

3.3 生物法

生物法的应用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了,同时在不断的使用中也进行了不断的更新和完善。通过在采油的过程中或者目标区域中加入适合的微生物来提高采油效率。值得注意的是要选择符合需求的微生物种类。

4 结语

在石油工程的实施中,面对的是不同的开采地点、石油储存含量、开采条件、开采仪器等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去确定开采的方案、开采的技术、人员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使用的方法与相对应的条件相适应,才能获得最好的效率和质量。也就是说,不存在哪一种方法或者开采模式是最优或者说万能的,能够适应每一个工程。一定要根据需要和条件的不同进行合理的更改或者调整。

参考文献

[1] 沈平平.大幅提高石油采油率的基础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03(02)9-14

第5篇

中图分类号: TU973+.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T梁后张法预应力预制施工中,有时在结构表面不难发现裂缝的踪迹,有些裂缝的存在,无伤大雅,不会对结构造成实质性危害;而有些裂缝的存在,不仅对混凝土构筑物外观产生影响,而且对混凝土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产生影响,减少使用寿命,严重时有的甚至引起渗漏,以至于完全丧失其使用功能,因此,结合问题实际,研究T梁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本人将结合自身岗位实践,一同来探讨一下T梁裂缝的相关话题。

一、预应力砼T梁张拉步流程和工艺要求

后张拉T梁在预制时出现的裂缝,大多数为施工裂缝。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问题,那么,即为施工裂缝,往往是与预制工艺、工序的控制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预制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可能是导致裂缝发生的成因。为了更好地查找原因,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后张拉T梁预制时预应力张拉一般需经过哪些工艺工艺的操作。

一般情况下,预应力砼T梁后张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施工准备(设预制场、做预制台座、定制模板等)制作安装钢筋和波纹管在固定好的波纹管中穿钢绞线安装模板浇灌砼、养护拆模板并继续养护砼达到要求龄期及强度张拉钢绞线张拉24h以内孔道压浆梁体封端水泥浆达到要求强度、梁体经检验合格可吊装使用。且具体的张拉程序如下:

1、先将钢铰线束略微予以张拉,以消除其松弛状态,并检查孔道轴线、锚具和千斤顶是否在一条直线上,注意钢绞线束中每根钢铰线受力均匀。

2、当钢绞线束初始应力达到张拉控制应力的10%-15%σK时,此时应将千斤顶充分固定。在把松弛的钢绞线拉紧以后,在两端精确地标以记号,以便直接测定伸长量,对伸长量不足的查明原因,采取补张拉措施,并观察有无断筋现象,作好张拉记录。

3、张拉时,滑丝、断丝数量符合规范要求。超过限制数时,应进行更换,如不能更换时,可提高其它束的控制张拉力,作为补偿,但最大张拉力不得超过千斤顶额定能力,也不得超过钢绞线的标准强度的80%。

4、张拉力和延伸量的读数应在张拉过程中分阶段读出。张拉后,应测定预应力筋的回缩量。

5、为使拉力控制准确,采用仪表读数与伸长值双控制,根据应力与伸长的比例关系,实测的伸长量与计算的伸长量之差在±6%以内。

二、预应力砼T梁张拉结构裂缝成因分析

从以上预应力张拉的工艺流程中我们可以获知,裂缝之所以存在,有很大程度上需要由外力的作用。我们知道,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会普遍遇到的现象,一类是由外荷载引起的裂缝,也称结构性裂缝,表示结构承载力可能不足或存在严重问题;另一类裂缝是由变形引起的,也称非结构性裂缝,指变形得不到满足,在构件内部产生自应力,当该自应力超过混凝土允许应力时,引起混凝土开裂。在上述两类裂缝中,变形裂缝约占80%。引起该类裂缝的原因主要有:

1、混凝土浇注后处于塑性阶段,由于混凝土骨料沉落及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而产生裂缝。

2、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因收缩而产生裂缝。

3、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结构随着温度古变化受到约束时,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当此应力超过混凝土抗裂强度,混凝土便开裂,即产生温度裂缝。

4、施工不当产生裂缝。从裂缝情况看,裂缝分布部位,裂缝方向、出现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裂缝分布在跨中处,只有腹板开裂,且两面对称,时间一般为拆模后两天左右。如果施工方案合理,施工工艺符合质量控制要求,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满足要求,而现场地施工温度高达25℃以上,那么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因温度应力引起的。温度应力包括内约束应力和外约束应力。内约束应力是指结构内部某一构件单元,在非线形温差作用下纤维间温度不同,引起的应变不同而受到约束引起的应力;外约束应力是指结构内部各构件因温度不同产生变形受到的约束后结构外部超静定约束,无法实现自用变形引起的应力。

三、预应力砼T梁张拉结构裂缝处理

收缩裂缝一旦产生,就会增加混凝土的渗透性,并使混凝土暴露于容易损伤环境的表面增加,使混凝土早期老化,裂缝的产生使混凝土渗水性增大,严重降低混凝土强度,从而影响其耐久性,缩短使用寿命,所以必须进行处理。

1、恒压灌注法

采用多点同时低压加压灌注,加压时间一般控制在10-20分钟,由于采用了低压多点的灌注方法,避免了胶液从v形裂缝表层串浆,加强了胶液向混凝土深层移动,并能保证胶液有足够的浸润时间。因此,恒压灌注法是一种灌注效果能够保证密封处理效果的灌注方法,也是国外现行的最先进的混凝土灌注方法。

2、裂缝表面贴碳纤维

第一步 表面处理,用角磨机、凿子、砂纸沿裂缝方向两侧各大于50cm范围内除去表面油污,浮浆等杂物,表面清理干净并有一定粗糙度。

第二步 涂刷底层灌注胶,要求涂刷均匀。

第三步 粘贴碳纤维,将碳纤维粘贴在处理好的裂缝表面。

第四步 美化处理,在碳纤维表面用白水泥或其他材料修面,使之与梁体颜色尽量一致,以保持梁体外表的美观度。

多个实例处理实践结果表明:在裂缝处理结束后6~8天进行张拉,在张拉过程中未出现异常现象。产生裂缝的T梁应进行做静载试验,在整个静荷载试验过程中,未发现受检T梁出现新的受力裂缝,原有裂缝经灌胶处理并粘贴了炭纤维后,试验过程中也未发现二次开裂现象,各项试验数据结果显示正常。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后张法预应力砼T梁裂缝问题进行了专项分析,重点阐述了后张法预应力砼T梁裂缝的诱发成因,并就如何进行裂缝的有效防治提出了若干经验和建议,望能为业内同行日后在从事类似工程的施工控制时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管理水平 策略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经济状况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在国家经济的结构当中,建筑行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行业当中重要的支柱行业,但是若要保持较高的竞争能力,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努力在建筑行业建设公司企业中优秀的团队,提高团队的作战能力,使得中国的建筑公司既保证质量又保持高效益的发展壮大。本人通过对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性的认识,针对目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探究建筑工程公司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的策略方法。

1.关于建筑工程公司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在建筑行业的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建筑行业公司的综合经济水平,对建筑行业公司在市场经济中的提高竞争力起着关键的作用。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相关的设施也有了较好的改变,同时,建筑工程施工不比以前,现在的施工提高了难道,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更应该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关注。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建筑工程有它独特的特征,人们对建筑的样式要求愈来愈高,建筑种类也是愈来愈多,建筑之间的规模差距也愈来愈大,人们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措施以及质量问题愈来愈重视,由此更须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施工资本,维持建筑施工的进度,实事求是,科学创新,保证建筑施工能够正常顺利的开展,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不断提高的要求。

另外,建筑工程最重要的要数建筑工程施工的综合水平,建筑工程的水平是判断建筑好坏的标准,而技术是决定建筑工程水平的关键性因素[1],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对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性,所以,要加大力度对建筑施工技术实施高效的管理,使其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的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在建造的规模方面比较大,建筑工程施工的时间长,包含的范围相对较广,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环境繁杂,而且需要投入很大的资本与劳动力,基于这些方面的情况,建筑工程施工对施工技术方面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高水平的施工技术来支撑它的施工进程,进而保证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与综合竞争力。

2.目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

第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目标群体不清晰,义务落实不到位,缺乏专业的机构和组织进行明晰的的义务分工,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纠纷,不能很好的解决某个技术方面的问题,不能有效地管理建筑工程施工队伍并保证建筑施工顺利合格地进行,这就很容易出现建筑工程施工进程中发生与规划脱离的情况,造成的结果就是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素质水平下降,建筑工程施工资本浪费情况严重[2],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达不到要求。

第二,建筑工程施工对建筑原料的重视力度不够,工程施工设施水平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者管理的核心主要在调节和完善建筑工程施工不同阶段的技术计划上,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资源关注度不够,对工程施工的设施设备要求不严格,致使建筑工程施工原料性价比低,工程设施设备相对落后,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进程和质量水平。

第三,建筑工程施工对资源的管理不达标准,管理制度不正规,建筑工程施工图案会审工作不严密。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并不能完全理解图案的内涵,往往会对其进行持续的修正进而施工,最终远离建筑工程图案所设计的,与图案标准相差甚远,这就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水平。可见建筑工程施工的效果与效率明显地降低。

3.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的探究

3.1 健全完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和体系

良好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体系对建筑公司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健全完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和体系能够有力的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提高建筑工程的综合水平。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面要进行严格的把关,技术管理必须要严格化,贯彻和落实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方面规定的内容和思想,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制度。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的具体操作技能和职业综合素养势在必行,对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正确的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所要求的技能,这样可以科学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保证建筑项目施工的效果。

3.2落实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公司须确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标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提高建筑工程的综合质量,在经济市场中提高竞争能力; 建筑工程施工公司要完备档案和记录,实事求是,科学记录,做好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的会审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施工档案,它关系着建筑后期的维护工作,是评价建筑综合水平的必需资料,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对档案的整理。当今科技更新换代速度迅猛,建筑工程施工公司务必时刻关注科技的发展,拓展视野,向更高更好的方向迈进,及时接收和消化新科技,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时俱进。

3.3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图纸的会审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图纸对建筑工程施工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它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纸面反映,为建筑工程施工指明了方面,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图纸的会审工作,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把控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质量,保证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地进行。会审工作者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研究和解析施工技术设计图纸相关的情况,保证施工设计图纸的精准度和它的有效性; 另外,坚持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为目标,及时发现和纠正设计图纸所存在的问题,使得建筑施工技术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3]。

3.4分工合作,把责任和义务分配到具体人

分工合作,把责任和义务分配到具体人,把建筑工程施工进程中的详细安排落实到具体的相关负责人,相关负责人再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把责任和义务落实到每个人,这样就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团队的作战能力,使每个负责人都高度重视建筑施工工程,积极参与到建筑施工工程当中来,将建筑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化繁为简,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保证了建筑工程施工规范化进行。

4.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公司在经济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能否好快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不断地接触国际先进的科学技术,国外也有很多建筑企业步入我国建筑行业,与我国建筑企业进行着强烈的竞争。因此,国家和企业务必要提高意识,科学有效地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强化施工团队的综合素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提升公司自身的竞争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觅. 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J]. 科技风,2013,(10):17-18.

第7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在建筑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也就促使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当今社会,只有不断的革新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我国建筑业走向世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即使在现在看来有着非常明显的成就,但是距离国外的水平还有一定的欠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值得仔细深究,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应该不断创新。只有不断的改进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提出新的发展要求,顺应社会的变化,才能促进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目前在我国运用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工程主要有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国家体育场鸟巢等,这些建筑所体现出来的都是现代化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

(一)施工方法

在我国的建筑中所体现出来的土木工程施工方法主要分为深基础施工、钢筋混凝土浇筑、钢结构施工等等,深基础施工技术主要体现在回灌、地基加固以及托换技术;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表现在大模、钢筋连接、混凝土吸水等;钢结构施工技术表现在边框架体的提升和改造。在土木工程施工方法上相比过去有一定的提升,将传统的施工技术与之相结合,共同完善施工方法,进一步促进施工方法走向先进、效率和质量。

(二)施工机械化和高科技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是不断的在改进。现代社会中,许多东西都在走向机械化、科技化以及工业化,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方面也是如此。伴随着施工的机械化和科技化,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更加先进和快捷。在机械化方面主要体现的是施工中的塔吊、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输送泵等等;在高科技化方面则主要是计算机的运用、勘测机的使用、激光技术等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机械化给施工带来了便利,而科技化则给施工带来了精准。

(三)管理体制的缺陷

即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有着较强的硬件支持,但是在管理体制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在建筑施工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事故,如果管理体制不健全会影响工人的安全以及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在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上所表现出来的管理体制的缺陷主要是多头管理题,即管理者太多而最终不知道到底该谁负责,许多的权利与义务也没有落实到实处,对于工程所需人数、工程数额没有起到重视。管理体制的缺陷会给建筑施工带来较多的麻烦,在今后的施工中还需要健全体制,把权利和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管理者身上。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强化施工方法

对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提高最关键的就是强化施工方法,加强施工技术的创新,让施工技术更加现代化、高科技化。强化施工方法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比如深基坑施工技术、灌注技术等。深基坑施工技术是为了保证土木工程地下结构的安全性,保证周围施工环境的安全性,因而采取的加固措施。随着建筑楼层的增高,更加需要保证楼层的稳固性,深基坑施工技术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基坑施工技术也逐渐受到了重视,建筑业已经有研发出来一些关于深基坑施工技术指标的软件,需要进一步的推广。在今后的发展上,还需要建筑业界不断的进行技术的创新,引入创新人才,不断的推进深基坑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其他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革新。

(二)朝着更高的地方发展

从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所建造的建筑来看,还有待于向着更高的高度发展。根据相关资料,世界上已经有一座人工建造的最高的钢塔,位于波兰,高度为646m,作为世界上最高的钢塔,其充分的应用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加强了楼层的稳定性,保证了建筑的承载力,堪称世界人工建筑的里程碑。由此可见,只有施工技术达到一定的标准以后,就能不断的提升,不断的向着更高处的地方建造楼层,并且拥有一定的稳固性。在现代社会中,这样的高层建筑十分受欢迎,可以用来办公、旅游、购物等。另外,这样的建造方式会更加节约土地,给社会经济带去更多的资源和效益。这样的高层建筑在我国还很少,还需要更多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加强技术的进步,使建筑向着高空发展。

(三)向着海洋发展

上文中说到朝高空发展会更加节约土地资源,而向着海洋发展不仅仅会节约土地资源,还会节约架桥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日本围海建造了长达4500米的国际机场,并且在1994年投入使用,这就显示出已经有国家在向着海洋建造建筑,机场修在陆地上是需要耗费极大的面积,日本国土面积本来就比较小,围海建造机场会节约国土面积,并且飞机所产生的噪音也将得到抑制。我国近几年也在黄浦江开始向海洋进军建筑,加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进入到海洋将会是一个新的建筑里程碑。围海建造、在海边进行围垦建造等都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向着海洋进军的标志,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这样的方式将更加节约国土资源,更加提高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四)向着自动化、科技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的施工技术开始走向了自动化、高科技化的发展。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上,最能体现自动化、科技化的就是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施工技术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节约了人力、财力。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科技会给建筑师带来许多的灵感,社会的发展正需要这样的灵感,让建筑的设计更加灵活。自动化、科技化是经济发展产生的成果,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进步。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生产线、流水线等活动都将自动化,许多的产品零件、钢材等都是自动化生产产生的。自动化、科技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也将不断的得到提升,更好的为国家建筑建设服务,不断的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后续的不断改善和创新。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建筑方面的审美意识也在加强,而建筑的美观正需要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支持。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上看,它必将朝着科技化、机械化和工业化方向发展,将网络技术与之相结合必然会带来更加丰厚的效益。在未来的发展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仍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和创新,融入先进的施工技术才能保证土木工程技术的不断前进,才能推动建筑业的发展和稳定,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博.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J].建材与装饰.2016(31).

[2]安逸群.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江西建材.2016(01).

[3]康红.浅析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1).

第8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重要性;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和企业效益的提升有很大影响,人们对电力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的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即: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施工技术管理的责任没有落实、缺乏施工技术交底等。因此,应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提升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水平,保证电力工程任务顺利、优质的完成。

一、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进步和迅速发展,我国电力工程也在不断的发展,加强对电力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成为了电力工程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力工程的进度与质量,保证电力事业更好的发展。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施工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提高电力工程技术施工的实际管理水平,才可以促使和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整个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是电力工程施工中的重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贯穿电力工程的每一道施工工序,不断强化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可以有效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保障电力公司能不断向前蓬勃发展。

二、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对投资效益的认识和施工合同的法律意识以及造价控制方面的常识,使得在实际的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影响施工的美观程度、工期长短、效益高低,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整个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系数。由于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使得电力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问题,主要原因就是施工技术人员不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施工,违反安全生产纪律、违章操作、违章指导工作等。在处理电力设备故障时,施工技术人员在没有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下就私自拆开设备进行施工,导致施工人员触电身亡的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由于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使得电力工程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不仅会在很多大程度上延误施工进度,而且还会增加电力工程的造价成本。除此之外,在具体的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施工人员整体技术水平较低、职业道德水平低的情况,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缺乏必要的约束制度,导致电力工程施工完成后,安装的电气设备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了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影响电力实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2、施工技术管理的责任没有落实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保证电力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同时还可以有效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充分满足电力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但是,在实际的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人员严重缺乏责任意识,技术管理责任无法得到充分落实,时常发生原材料乱堆放,储藏不合理,入库合格率不达标等题,这样大大加重了施工成本,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严重阻碍着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

3、缺乏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是指在某一单位工程开工前,或一个分项工程施工前,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向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的技术待,其目的是使施工人员对工程特点、技术质量要求、施工方法与措施和安全等方面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以便于科学地组织施工,避免技术质量等事故的发生。各项技术交底记录也是工程技术档案资料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交底是保障电力工程顺利施工的基础,只有保证施工技术交底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才可以有效避免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电力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提升电力工程施工质量。但是,在实际的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施工技术交底不详细,施工技术交底内容不符合实际操作,甚至某一道施工工序没有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这样就很有可能引起施工人员操作上的失误,无法保证相关质量,从而给电力工程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三、解决电力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有效措施探讨

1、提升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人员整体的专业水平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要选择各项专业素质过硬的技术人员,还要加强对在职施工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为施工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培养和再教育机会,创造良好的技术环境和条件,不断强化其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而且也可以充分保证电力工程在规定的期限内顺利竣工验收,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收益的最大化。建立有效的考核奖惩机制,完成相关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培训之后,应针对所培训的内容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考核合格、成绩优异的应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考核不合格、操作不过关的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并且还应继续学习,直至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强化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利于提升技术人员对做工工艺与安全的重视程度,确保工程成本的降低,使电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得以增加。

2、建立健全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电力工程施工过程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为保证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安全管理条例,建立健全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以技术标准为核心完善技术体系建设,强化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意识,规范管理行为,积极实现与国际接轨,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可以构建健全的安全责任制,提升全体施工人员对电力安全的重视。在实际的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明确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各个管理部门,部门领导再将责任细化到每一位员工身上,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及时整改解决存在的问题,减少安全隐患,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可以有效保障电力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最主要的就是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有利于质量、成本、工期等目标的实现。

3、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一个电力工程项目是由多个分部分项工程组成,每一个分项工程都是同等重要的,每一个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都应全面、细心、周密。对于效益比较高的分项工程必须进行较详细的技术交底;对比较零星、特殊部位、隐蔽工程或经济效益不高的分项工程也应同样认真地进行技术交底。在技术交底中应预防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与伤亡事故,使技术交底做到全面、周到完整。结合具体施工操作部位加强或提示有关技术交底中有关要求,加强“三检制”,强化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力度,严格工程中间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免发生质量事故或造成返工浪费。

四、结语:

总之,通过提升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人员整体的专业水平、建立健全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等解决措施,确保电力工程施工质量,促进电力实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海涛.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J].电力科技,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