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5-07 16:51: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第1篇

1.1教师人员安排不合理

尽管我国相关教学大纲规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应当由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项规定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目前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高级职称的教师都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首先,毕业论文(设计)课程对教师知识的储备和运用要求非常高,青年教师由于工作不久,从事一线的教学工作时间较短,在科研和教学方面都与老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困难。其次,部分高校对于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定位选修课,学校以及学院对课程教学的投入的精力和关注度都不够,更不可能为青年教师提供专项的进修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恶性循环。

对于高级职称的教师特别是教授而言,时间和精力的缺乏成为制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而且还必须具备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教学工作。由于高级职称的教师特别是教授或是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科研工作,或者担负着行政领导职务,常常无法保证或投入过多的精力进行教学工作,特别是毕业论文设计还是一门选修课,教学的质量往往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1.2相关专业教材缺乏

教材作为承担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就全国范围内而言,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材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就相关教材数量而言,专门针对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材可谓凤毛麟角。由于公共管理专业在国内开设较晚,加之相关高校对课程的定位偏差,直接导致了国内从事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材编订的人员有限。由于缺乏相应的教材,许多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的教材往往采用政治学或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资料,其内容缺乏公共管理专业所需的专业性、实用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次,就仅有的几部教材而言,教材内容普遍存在滞后性和非针对性。在这些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材中,有的教材侧重于经济类管理,缺少针对性;有的侧重于政治学,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有的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不能随国内外公共管理专业的迅速发展而不断更新,许多方法和事例难以满足当前公共管理专业的本科教学要求。

1.3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

目前,相对滞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着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现阶段,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仍未摆脱普通课程教学的窠臼,缺乏针对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自身特点的教学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局限于知识点的讲授,并没有注重通过将知识点的理论与现实社会的实践有机结合,而是空洞的说教,一旦遇到具体的写作,学生就无从入手。因此,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仅仅停留和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已经很难适应时展的需要。第二,教学手段单一僵化。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应该结合公共管理专业和本科论文写作的双重特点,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研意识。而现在的教学仍然停滞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依旧单一僵化。教学、教材和课件依然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被动地依赖教师,部分学生需要教师的亦步亦趋的督促式指导,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当前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提升的路径探析

2.1明确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目标

设置公共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应当依据教育部对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有关规定,结合各自学校自身公共管理专业发展的情况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目标。就目前而言,应当突出强调它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地位,引起师生们的重视。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总目标应定位为:“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要求,结合顾客——学生的要求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建立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的质量目标,达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最终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高水平的知识运用、技能的培养和创新精神、开拓创新能力和学术道德的培养”。①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在教师的教授和帮助下,通过学习了解毕业论文的基本属性和特点,逐步掌握如何进行论文选题、如何撰写开题报告、资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检索、论文的结构和撰写规范,论文的修改和论文的答辩等相关问题,最终确保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2.2优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针对当前公共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构成的现状,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其一,针对教学和科研相对欠缺的青年教师而言。未来公共管理专业的青年将逐步实现高学历,科研能力将成为青年教师的强项,教学经验的不足可以通过逐步的教学实践得以弥补。因此,未来青年教师无疑将成为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的主力。而就现阶段而言,首先,高校有关部门应当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教师作为特殊的职业,其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恰恰需要平时的摸索和锻炼。其次,学校、学院可以聘请校内外一些学历较高、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通过这些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不仅可以减轻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压力,而且培养和锻炼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其二,针对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老教师而言。老教师科研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他们参与到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中来,对于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现阶段而言,由于老教师承担着相对繁重的科研任务或行政任务,而毕业论文(设计)课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部分学校强制让这些教师承担这门课程,其教学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目前最优的解决路径是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参与毕业论文课程的教学工作,老教师更多的是对青年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而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到教学的第一线,形成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教学梯队,既达到了锻炼教师队伍的目的,又扩大了学生与教师在学术、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交流的空间,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2.3更新专业教材内容

当前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材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不强,教材多侧重于经济管理类或政治学类教学,脱离了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要求。为了改变目前教学的现状,相关部门应联系开设公共管理专业的高校,组织本领域的专家学者根据我国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编写不同公共管理专业领域的教材,提高专业教材内容的适用性。教材应当服务于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目标:首先,在理论层次方面上,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必须明确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共性特征和作为专业学科的个性特征。教材必须明确毕业论文在公共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目标,并为教师的教授提供一个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教科书,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学习论文写作的教材。其次,在实践能力方面上,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熟练掌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的撰写、资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检索、论文的撰写规范,论文的修改和论文的答辩等相关问题。并且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实现将四年所学知识与实践问题有机结合,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学术科研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2.4改进教学方法

公共管理专业教学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因此,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必须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运用有机结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学生实践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使得教学活动逐步由“re-ceptive”向“creative”转变。专业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为解决问题进行文献检索,相关论文阅读,思考分析,并将问题解决方案以小论文形式提交等。这一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论文意识,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能力的过程。”

第2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297-02

地方本科院校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在近年来多新办有经管类专业。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这些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并不尽如人意。

一、毕业论文写作现状

(一)过于强调毕业论文的学术性和研究性

当前,多数高校认为,毕业论文是属于学术论文范畴,要求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然而,这种过于强调学术性的评价标准与地方本科院校的培养定位与学生整体理论水平是不太符合的,这导致了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貌似学术论文实则学术垃圾。但与此同时,由于强调学术性,因而与实际联系更为密切的调研报告、案例分析以及带有策划性质的项目报告都被排斥于论文选题之外。这使得论文的选题存在着大而空等问题,同时也使得毕业论文的实践性少了一个重要途径,而那些所谓的学术性论文也实在难以体现出其实践性来。

(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第一,对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和解释能力较弱。经管类论文通常需要有数据的分析支撑,才能有说服力。但学生不仅无法从合适的渠道获取数据,而且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也很欠缺。虽然在大三前后修学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定量分析工具,但真正能够在毕业论文中运用的学生是少之又少,多数论文都是文字的堆砌和字数的拼凑。

第二,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毕业论文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尽管同学们已修学了本专业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但真正在毕业论文中加以运用的同学却并不多,多数是直接将教科书中的概念、原理、理论等内容直接堆砌在论文中,弄得论文好像是教案一样,并未能体现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来。

(三)指导教师队伍力量不足

由于地方本科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多为新建专业,其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而招生数却较多,致使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力量捉襟见肘。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缺乏符合指导教师资格的教师。第二,指导教师质量存在问题。一部分教师本身并未受过硕士阶段的论文撰写训练,自己也未曾有过完整的论文撰写与发表经历,因而难以很好地承担指导工作;一部分教师与指导的学生专业关联度不大,难以很好地承担起指导责任。

(四)学生用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有限

一方面,就业压力使学生寻找工作的时间普遍提前,一般在第七学期的下半学期就几乎倾巢出动,没有寻找工作的也在备战各种考试、考证,而且是一个试接着一个试去考,至于毕业论文就完全成为副业了;另一方面,唯一有可能、有意愿去认真撰写毕业论文的考研学子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其考研工作一直要到五月份才能尘埃落定,而此时已快到论文答辩的时候了,最终只能应付了事。因此,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虽然很多学校将毕业论文工作开始时间提前到第七学期,实际上学生用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仍然十分有限。

二、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建议

(一)毕业论文分类写作

根据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兼顾学术性要求,可根据学生的偏好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将毕业论文的类型分为两类。一类为学术研究型论文,其要求学生按严格的学术标准和规范去从事论文的写作,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该类论文主要针对那些有兴趣将来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另一类为实践应用型,主要针对那些计划毕业后即参加工作的学生。

在地方高校中,经管类毕业论文的主体当为实践应用型论文,这主要因为:第一,实践应用型论文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同时,由于实践应用性论文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其对学生的压力并不低于学术研究型论文。第二,实践应用型论文可在较大程度上避免论文抄袭的情况,因为实践应用型论文要求学生从真实的参与工作着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使其难以抄袭。第三,实践应用型论文可迫使学生去作更多的观察和思考。当前,大学生的实践资源并未被充分利用,对大学生来说,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是任务,在企事业里打工是为挣钱补贴生活,实习是为了工作。较少有学生在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能够多一点观察和思考,而实践应用型论文可迫使其为完成论文工作去观察和思考,并以论文形式表述自己的见例。

实践应用型论文可有实验报告(如,对不同促销手段的比较分析其对销售效果的影响等)、调研报告(如,调查分析某消费品在大学生市场中的消费状况等)、商业策划(如,针对某企业的战略发展策划、营销策划、组织结构变革与发展的策划等)和案例分析报告这几种形式[1]。

(二)项目组合作模式

现在毕业论文的撰写基本上都是一名学生一个题目,即使题目一样,两者的撰写也是毫不相干的。但当对毕业论文实行分类时,项目组合作模式在一些情况下就变得有必要了。例如,某些调研工作、实验工作或策划工作往往依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如果由几个人组成项目组的形式去合作完成这项工作,其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同时,以项目组形式开展毕业论文工作,还可以集多人智慧于一体,通过讨论会产生不同思想的碰撞,从而激发成员的创新欲望,产生创新性的观点。项目组合作模式也能培养成员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最后,以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弥补指导教师数量的不足。

以项目组为单位开展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是一种新的形式和方法,是以常规毕业论文工作为基础的创新和发展[2]。它既要遵守学校毕业论文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同时又对选题、指导、答辩等许多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条件。因此,必须把握以项目组的内涵和要求,根据实际条件和教师、学生的能力水平,稳步推进,确保论文质量。项目组成员不宜过多,一般以2~4人为一组。

(三)以研究项目为依托

1.以教师的研究课题为依托。将学生引入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通过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在团队精神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主动学习精神等方面都有很好的锻炼。在参与这种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两者的结合可以使大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锻炼,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2.以“挑战杯”竞赛和大学生创新计划为依托。“挑战杯”竞赛和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可营造一个鼓励标新立异、百家争鸣的创新生态环境,使大学生乐于创新、敢于创新,是高校乃至社会都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组织、指导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参与“挑战杯”竞赛、如何制定和实施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如何使学生毕业论文与“挑战杯”竞赛及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有机结合,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方面。

结束语

对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的改革一定要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毕业论文应以实践应用型论文为主,以学术研究型论文为辅,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和训练的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能力培养需求。此外,对于学术研究型论文,要求侧重于独立撰写;对于实践应用型论文,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项目组合作方式完成,也可独立完成;对依托教师课题、大学生创新计划和“挑战杯”项目完成的论文,要求侧重于学术研究型论文的撰写。

参考文献:

第3篇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论中国国际贸易中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物流成本计算方法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几条路径,包括优化运输路线、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合理控制库存水平、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

关键词:物流 成本美国 中国途径

一、美国物流成本计算方法

美国的物流专家RobertV. Delaney先生认为,物流就是对处于运动和静止过程中的存货的管理,并据此提出,物流总成本由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部分组成,即:

物流总成本二运输成本十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然而这一计算公式,是基于物流管理活动的基本功能来考虑的。它为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运输成本包含了几种常见的运输方式所产生的成本,同时还包含了货运成本和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包括货主企业运输管理部门的运营费用和货物装卸费用。公路运输费用占了运输成本的大部分。

存货持有成本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仓储成本、残损、人力费用,同时也包含了存货的税费、保险费以及由于存货的过时和贬值所引起的机会成本。另一个重要的费用就是利息,它是由于存货占压的资金所产生的利息费用,其中:

利息=商业汇票贴现率x库存总金额

把库存占压的资金利息加人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只有这样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才能从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则是按照全部物流成本的4%来计算的,即: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二(存货持有成本十运输成本)4%

这个4%的比例,则是一个经验值,大体上符合美国现在的实际情况。

二、我国物流成本现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损失巨大

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目前,物流成本管理应用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规范的核算,但近几年有不少企业己在探讨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国外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埃森哲、美世顾问等调查中国物资市场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物流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服务模式和运作观念落后,人才短缺,成本高、效率低。发达国家的企业物流成本在销售中的比例平均占9. 5%一10%之间,而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20%-40%,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2005年全社会物流成本结构中,运输费用增速明显,占总成本的比例有所下降。当年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为55 %,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保管费用增长相对较快,比例有些上升,当年保管费用占物流总成本为 31.4%,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增速回落,占物流总成本比例保持13.5%,只比上年下降了0. 1个百分点。

三、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一)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

运用线性规划模型、网络模型等数学模型,对货物的运输路线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运输、往返运输、迁回运输,在最短行驶里程内,将货物送达目的地,充分提高运输效率。在满足客户服务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运用运输管理系统(TMS )将小批量分次付运适当合并为较大批量一次付运。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恰当的数学模型,对货物的码放方式、车载货物的品种与数量进行合理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的破损率,提高运输效益。

(二)降低存货持有成本的途径。

1.提高仓库的利用率。目前,我国已有仓库面积3亿多平方米,而其空置率却达到40%。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使用第三方物流、实行作业标准化、采用直接从厂家到客户的付运方式、采用较高效率的仓管系统、无纸化办公、考虑采用托盘操作或租用托盘等措施提高效率,减少存货和仓储费用。

2.合理控制库存水平。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必须保有一定的库存量,以降低缺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三)降低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

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武装制造业企业,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中国与美国物流成本的最大差距在于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我国为14%,美国仅3. 8%。这反映了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的差距。

(四)技术方面。

采用简单、有效、费用并不高的手段与主要的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利用Internet市场,用更低的成本销售更多的库存,利用Internet来采购;与物流服务市场连接,寻找专业化、社会化的仓储与运输服务商。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二: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和趋势的探究

摘要: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并在国际经济贸易带动下,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全球经济结构也在不断演变,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巨大冲击。当下,如何在经济大变革时代,稳扎稳打,实施好每一项经济贸易,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市场经济;国际经济贸易;贸易战略

2001年12月11日,我国度过了漫长的15年谈判期,终于在这一光荣的历史时刻,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而2015年7月,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截止到今年,对中国的15年保护期已经结束,这意味着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发生逆转。首先,允许金融、证券、钢铁、交通等外资企业进驻中国,而且国内所有投标项目,任何国家不得干预,也无权参与,仅允许个人财团参与。其次,去除海关关税,所有从海外进入我国的商品一律免税放行。而早在2013年10月26日,我国上海自贸区就已正式挂牌,标志着贸易自由化在我国实验成功。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项极大的利好。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在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当国人正憧憬在形势一片大好的蓝图中时,拥有庞大资金且技术领先的企业却转而投到发达国家门下,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在腹背夹击的困境下,我国如何在经济格局转变的前提下,走出适合我国国情,更为优雅的步伐,从而赶超发达国家,达到世界领先的贸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一、我国当下的经济形势

前不久,中央出台了二胎政策,结束了我国一对父母仅可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二胎政策的核心在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据相关报道显示,截止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并且正以每年800万的速度递增。尤其是今年,首次出现新就业人口低于退休人口,这表明我国正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以往我国引以为傲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大量劳动力缩减,在严重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下,经济力量也将逐步衰退。而二胎政策的提出,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还请拭目以待。

二、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国的GDP水平较之三十多年前,翻了几番。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前,作为农业大国,人民处于食不果腹的生活之中,大面积贫穷,就业率偏低,对外出口量少,发展滞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我国逐渐加强对外贸易,鼓励外来资本进驻我国。在此政策下,国外大批企业纷纷来我国投资办厂,解决了我国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对外贸易战略提出后,我国大量商品得以出口海外,从而获得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据2011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外汇储备额已达到30446.74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个外汇储备额超过3万亿美元的国家。另外,透过对外贸易,我国在工业领域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为巩固我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但同时,弊端也日益凸显,市场经济环境被破坏,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正逐渐向恶性竞争演变。部分专家学者就此提出了异议,我国当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否是明智的选择?对此类问题,不得不引人深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大幅度拉低了我国的贸易壁垒,因此,我国必须转变贸易战略,以应对国际贸易的冲击。

三、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新思维

我国对外贸易的传统战略思维是出口导向型贸易,即以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但就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该思维过于陈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了构成了巨大障碍。而依托市场竞争,采取相应战略调整,是目前尚可执行的有效策略之一:(1)在出口导向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中小型企业。我国中小型企业众多,且拥有自己的科研团队和科学技术,创新意识高,创造能力强,发展势头不可小觑。政府应对以上这些中小型企业进行大力扶持,以扩大内需,提升我国经济水平。(2)实行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创新性人才,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沦为考试机器,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导致其在走入社会,在工作中缺乏竞争力。

四、结束语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并在国际经济贸易带动下,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全球经济结构也在不断演变,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巨大冲击。以上,笔者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贸易战略做出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调整方案,以此希望我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早日成为国际市场中一面鲜艳的旗帜。

参考文献:

[1]袁青峰,张江涛.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选择[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01):835-836.

[2]殷越男.金融危机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思考[J].国际商务研究,2009,05(05):741-742.

第4篇

一、成果研究的背景、思路

1.建设工商管理专业的背景。受地区差异影响,中国的教育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尤其是陕西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陕北、陕南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应用型专门人才匮乏;陕西还有许多军工、航空、电子等国营大型企业分布于边远山区,往往留不住企业的专业技术骨干和高素质人才。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显迫切。尽管陕西是个教育大省,但是在陕南、陕北这些边远地区、“三线”企业和广大基层单位、农村急需专业人才的地方,高校毕业生仍然是分不去、留不住。这些地方急需的人才,特别是广大在职人员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电大培养。电大也正是以“为基层培养大批人才”奠定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地位。陕西电大从2000年开办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后,抓住工商管理专业及课程应用型、操作性强的特点,以21世纪学科基本规范和发展趋势为出发点,敏锐捕捉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态势,结合西部发展的客观需求,为提高西部边远地区生产服务能力,适应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发挥我校作为陕西省远程教育人才培养主力的优势,确立工商管理类课程建设的目标:发挥开放教育的网络技术优势,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2.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陕西电大在借鉴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指导思想下,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体,在开放教育教学实践中,基本形成了“一个中心、五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导学指路、自学为主、助学支持、督学保证、测学反馈、多元互动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根据学校的“一个中心、五维互动”的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深入思考、探索和改进,提出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面向西部经济发展,将应用型人才作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培养具有特色专业方向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形成由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工作实践三大系统构成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改革中加强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和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教学工作。

二、成果研究的基本内容

1.制定开放教育应用型工商管理类课程培养方案,突出能力培养,设置基于工作岗位要求的企业管理能力课程群针对工商管理工作岗位层次不同要求,我们对工商管理类课程设计时,重点突出经济分析能力、管理实务能力、市场调研能力、信息应用能力的培养。开放教育应用型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开放教育应用型工商管理类课程应用能力体现。

2.加大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投入,完成开放教育应用型工商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1)工商管理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为解决经济管理教学中无实验室,实地实习条件有限、学生无法全面贯通经济管理知识的问题,陕西电大2007年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工商管理实验软件《企业管理模拟实习系统》,将以往教学、辅导、考试诸环节整合在一起,为学生实现在计算机的引导下交互学习、实践并完成考核测试。目前的实验室能容纳50人同时上课,《企业管理模拟实习系统》软件是通过模拟迪宝乐有限公司这一加工装配型企业的运作,使学生在参与营销、技术、采购、设备、生产、品质、仓库、财务、人事等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熟悉各职能部门是怎样独立运作,部门之间是怎样相互协调关系。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一般流程,并能整合所学的管理理论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实用工具与方法。经过三年的应用已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在开放教育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上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2)开放教育应用型工商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实践教学是学生提高工作能力的关键,工商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工作实践三大部分构成。

A课程实践。工商管理类课程减少理论讲授学时,加大课堂实践学时。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涉及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多数都安排了课程实践。在课程实践中,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实际操作与其支撑理论的联系上,训练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如推广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手段,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解释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应用型教学,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纲挈领的讲述一些与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资格考试知识,督促学生参加计算机技能考试、英语技能考试、人力资源、通用管理能力、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职业资格考试。

B专业实践。开放教育的毕业实践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企业管理实践完成毕业论文,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工商专业教师非常重视毕业论文指导的全过程管理,论文指导初期主要教会学生如何撰写专业论文,如何登录期刊网搜索有价值的参考论文信息,并为学生提供参考论文题目,方便学生准确把握本专业研究的热点问题;论文指导中期充分利用分校论文指导软件系统、QQ群、电话、电子邮件等手段,加强与学生的联系,督促学生及时完成毕业论文;论文定稿后帮助学生或指导学生按照论文写作规范及要求排版打印、填写毕业论文评审表;最后通过网络双向视频答辩完成专业实践环节。

C工作实践。开放教育的学生大部分分布在各个区县,学习集中在学校、家庭和工作单位三个点上,并且以成人在职业余学生为主。学生普遍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但是年龄差异较大,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针对开放教育学生的上述特点,在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践的基础上,开展教师和学生的工作交流会,以学生为主,介绍学生工作单位,选择合适的企业为案例展开讨论,针对企业问题提出一些管理改革办法,既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

3.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高网络教育竞争力

学生自主学习是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特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搞好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设施服务、信息服务、资源服务、自学(修)服务、教(导、助)学服务等等。为此,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采取各种有效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

(1)充分利用学校“天网地网合一”的网络教学平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实施有赖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完整的支持服务体系,对教学设施和条件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很大的投入。为此,陕西电大建成了校园宽带网和互联网站,少数分校建成了校园网或局域网,本科试点单位基本上都建成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和视听阅览室,绝大部分试点单位建成了VBI数据广播接收系统,陕西省的远程开放教育形成了“天网地网合一”的网络教学平台。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根据学校的“一个中心、五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遵循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规律,应用现代学习理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印刷、音像和计算机网页教材等多种教学媒体与面授辅导、电话答疑、电子邮件、双向视频会议系统、BBS网上讨论等多种辅导手段综合应用的方式开展远程教学的稳定结构形式。并按照这一基本框架,充分利用“天网地网合一”的教学平台,选择、确立了切合自身实际的基本教学模式。从总体上看,根据我省地域分布特点,我们认为在关中经济发达地区及各地区中心城市,应确立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与学的模式;在地市以下的县乡、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应确立以卫星电视、音像媒体为主,计算机及网络为辅的教与学模式。

(2)提供丰富的文本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工商专业的教师积极参与专业课程各类教学资源建设,主编、参编了管理类很多的教材,如《现代经济学主要学派》、《财政学》、《政治经济学》、《现代管理学》、《现代市场营销学》、《股份制经济概论》等教材和辅助教材;教师们还积极参加学校网络课程、CAI课件、IP课件的开发和制作,如《现代经济学专题》、《财政学导论》、《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电子商务基础》、《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每一学期教师都根据需要及时补充更新这些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同时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承担网络课程面授和网上教学辅导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多样化,简便、易掌握的学习资源。

(3)采取实时与非实时、同步与非同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一是尝试网上直播实时授课,通过实时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系统,授课老师在学校授课室上课,校外教学点的学生在听课室听课;二是VOD视频点播,教师上课的实况制成VOD课件,存放在VOD服务器上,校外教学点可在网上点播或下载到教学点的VOD服务器上,播放录像上课;三是Web方式,学生通过登录远程教育网站,浏览访问Web课件等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进行网上讨论和辅导答疑。四是提供光碟,制作网络课程光碟、VCD录像光碟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辅助手段;五是开展网上答辩,通过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平台、金虎软件系统,教师在办公室就可以给基层分校的学生进行网上课程教学答疑和毕业论文答辩,提高了答辩效率、降低了答辩成本。

三、创新点

我们对工商管理类课程设计时,重点突出经济分析能力、管理实务能力、市场调研能力、信息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将这些理念始终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不断地打破陈规、创新教学。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放教育是一个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连的新生事物,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与信息技术一样,是处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在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某本教材,而是要时刻关注其前沿动态,广泛搜集资料来充实教学内容。由于教学计划学时有限,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内容新、范围广的知识。如《财政学》每章后的时政材料和国家最新财政政策实施背景、实施效果的材料提供和分析,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散思维空间;《电子商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电子商务教师充分利用网上的免费资源,指导学生体验数字证书的认证、电子邮件的加密、文档的数字签名等。

2.教学过程不断创新。课程教学创新是教学创新中的重要方面,开放教育与网络紧密相连,而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交互性,这就要求其教学必须突出个性化和交互性。如《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课堂上的案例讨论,学生结合自己管理工作实际展开分析、研究和讨论,穿插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热烈的课堂讨论氛围,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无法实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个性化和交互性才得以实现。

3.注重实践操作训练。在对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刻领会基础理论,并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提高了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证券投资分析》课堂上,老师通过实时股票软件,把自己在这一段时间对大盘和股票的看法与操作完全展现在学生面前,对成败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大量实战案例培养学生在掌握书本基本理论基础上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所讲的一些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进行课堂股票买卖模拟实战,老师对每个人所推荐股票进行点评和后市预测,并在下一次面授课程中进行检阅,总结得失,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又使学生得到实战氛围的熏陶和锻炼。

4.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学生必须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比如《西方经济学》、《财政学》、《管理学基础》课程作业多为联系实际的计算、分析、研究问题,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方式开展解难释疑的讨论活动,完成课后作业。

5.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积极开展课程考核改革,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如《财政学》与《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加大了形成性考核与客观分析研究试题在课程考核中的比例,考核方式由闭卷考核为开卷考核,《电子商务》课程在形成性考核中增加了网上操作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西方经济学》课程增加案例考试和实践分析、论证试题的考核比例等。

四、应用情况和效果

1.校内应用情况和效果

(1)工商管理模拟试验软件经过三年的运作,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在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上发挥了越来越关键的作用。98%的学员在做过工商管理模拟试验软件实验和考核后都反映说很好,清楚明白了现代企业的整个管理流程,对实际工作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工商管理类主要课程考试改革后的通过率比课程考试改革前有所提高且比率合理,符合课程教学实际。如《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财政学》、《证券投资分析》和《电子商务》等分别为78%、83%、75%、50%、80%,说明我们的课程考核改革是卓有成效的。

(3)《财政学》时政小论文写作、《证券投资分析》实盘买卖点分析,这一类试题的考核,促使学生在学期中间必须认真利用课程的各种教学媒体资源打好理论基础,同时注意查阅大量相关实证、实盘资料,从历年评阅试卷情况看,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分析材料丰富、结论措施有许多创新思想与观念,证券买卖实盘操作的研判能力增强。一系列教学过程的创新和考核方式的改革,都对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创业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校外应用情况和效果

(1)陕西电大2007年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工商管理实验软件《企业管理模拟实习系统》,为了尽快推广,工商教研室专门组织全省工商类教师实验软件培训会,手把手的教会基层教师如何使用软件,基层电大反映良好。

(2)工商管理教师开发的《人力资源案例分析》、《现代经济学专题》、《财政学导学》、《电子商务基础》网络课件和CAI课件分别被获得了教育部优秀奖、中央电大三等奖、省教育厅三等奖、校级一等奖。

(3)《财政学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获中央电大优秀课程教学设计奖,《市场营销》、《财政学》两门课程分别获得中央电大第一届、第三届教学创新奖。

(4)相关教师承担了省级课题,如李西凤教授主持陕西省2008年教育科研重大课题“陕西远程教育规模效益与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承担陕西省2008年教育科研重大课题“陕西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