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奥巴马的就职演讲

奥巴马的就职演讲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5-24 15:26: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奥巴马的就职演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奥巴马的就职演讲

第1篇

关键词: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讲;英译汉;翻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1.四字格的使用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当尊重译入语的特点,并尽最大可能保留译语的特点。英语与汉语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二者语言特点不同,英语注重句子的结构,而汉语则注重搭配,搭配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的四字格是汉语搭配的精华之一。奥巴马就职演讲的官方版汉译本就有多处使用到四字格,加了译文语言的雅丽,使译文显得更为严谨。

原文:… our patchwork heritage is a strength.

译文:……我们百衲而成的传统。

英文“patchwork”指的是“拼凑的、拼缝的;拼凑物、混合物”的意思。而汉字“衲”原意指“补缀,指僧侣所穿的是用许多布补缀而成的衣服”。“百衲”,指“用零星材料集成一套完整的东西”。所以,四字格“百衲而成”生动地表达了“patchwork”的意思。

2. 转换译法

转换译法,是指由于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不尽相同,在翻译时需对原文的有些词语做必要的词类转换,使译文既保留原文意思又显得通顺流畅。在汉译英时,将原文中的有些词译成汉语时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译文通顺自然。

原文:… the generosity and cooperation he has shown throughout this transition.

g文:……他在整个过渡阶段给予的大度合作。

译文巧妙地把名词“generosity”翻译成形容词“大度”,“generosity and cooperation”中文翻译时译为“大度合作”显得简洁明了,通过词类的转换,使译文更通顺自然,也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原文的含义。

3.增词译法

增补译法主要用于句法调整中。由于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异,语言文字的结构差异以及表达习惯不同,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必要的单词、词组或句子以达到忠实通顺的表达目的。增补译法可使译文结构更加合理,逻辑更加有条理,意思更加明确。

原文:This is the journey we continue today. We remain the most prosperous, powerful nation on Earth.

译文:今天,作为后来者,我们踏上了这一未竟的旅程。我们依然是地球上最繁荣、最强大的国家。

译文中增加了“作为后来者”,使得上下文自然地衔接起来,增加了句子的连贯性,从而整个译文语言流畅,逻辑清晰,表达通顺,意思完整。

4.比喻修辞手法的应用

修辞的应用是翻译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也是翻译的难点,修辞翻译效果和译文质量息息相关。翻译修辞时最重要的是要使原文的修辞效果在译文中再现,因此在翻译修辞时要尽量使译文的修辞效果接近原文,才能有效传达原文的修辞效果。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中,修辞的效用体现得特别明显。

在奥巴马就职演讲中,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应用,使得演讲内容生动形象、诙谐幽默,不仅让人获得理性的启迪,而且还让人感受到艺术情趣,同时也易于听众接受和理解。

原文:We have tasted the bitter swill of civil war …

译文:我们饮过南北战争和种族隔离的苦水……

译文中,将“bitter swill”译成“苦水”,可以为中文受众所理解,且保留了原文的比喻修辞手法。这样翻译,不仅贴切、形象地表达了原义,体现了原文中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效果,而且使语篇更具芝术感染力。

5.总结

翻译总统的就职演讲稿时恰当使用本文介绍的常用翻译技巧,如四字格译法、转换译法、增词译法等,可给译文增辉添色。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原文的风格,体现原文的修辞效果, 实现语用特点最大化,从而准确地传 递原文的修辞效果,使译文符合译语 习惯。

参考文献:

[1]陈树培.英汉报刊翻译常见错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第2篇

一年后,他干得如何?

总体来看,还算不错。上任12个月,奥巴马让经济企稳;正在推动的医疗改革,将惠及美国民众;推进阿富汗战争的同时逐步从伊拉克撤军;最可贵的是,他降低了在布什任内世人对美国的怨恨与疑虑。

更广泛地说,奥巴马的执政团队虽显另类,但纪律严明、堪当其任,并没有出现克林顿上台第一年的混乱局面。同样重要的是,他有所不为。奥巴马顶住压力,不向内的民粹派低头,也没有向华尔街施加足以遏其发展的监管措施,以及对那些能激活经济的企业家征收惩罚性税款;除对中国廉价轮胎糟糕地征税这一明显例外,他对保护主义者的声音充耳不闻。还有什么不好的呢?

实际上,只有一点。但是正因为这点的重要性,上述绝大多数成绩便有了瑕疵。奥巴马超脱争执之外的次数太多,急于被认可,热衷于做受欢迎之事,而将难点留待以后解决。他不够强硬,就职演说中令人鼓舞的言辞远未兑现。

在国内,虽然医改议案总体来看利大于弊,有望通过,但其内容令人十分失望。该医改方案的确为一些人提供了保障,但耗资巨大,而且在未来开支控制上犹豫不决。不断攀升的医疗费用使整个联邦政府有破产之虞,而这个多年来最全面的方案却对该问题几乎没有涉及,实在让人担忧。

奥巴马没有能够控制内的肆意挥霍,会让他付出政治代价。他的支持率正在下降,在今年11月的中期选举中,极有可能会失去在参院的绝对多数。批评者认为,他不应专注于医改,而应集中精力解决失业问题(奥巴马曾预测失业率最高达到8%,但现在失业率已超过10%)。

选民们的忧虑不无原因。到2015年,美国国债会达到12万亿美元,超过奥巴马上任时的两倍。去年政府在危机中注资经济还说得过去,但奥巴马今年必须表明,如何解决有关债务的问题。迄今为止,他甚至尚未提出解决问题的框架。

第3篇

课堂实录

一、歌曲导入,创设情境

(课间播放汪峰的歌曲《我们的梦》)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歌名是什么?

生:《我们的梦》。

师:对,这是汪峰的作品,这里所讲的“我们的梦”是指什么?

生:2008年奥运会。

师:那我们的梦圆了吗?

生:圆了。

师:是的,我们的百年奥运梦最后圆了。在40多年前,有位黑人也有个梦,到底他的梦能不能圆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我有一个梦想》(板书)。光从这个题目来看,你来猜猜本文会写什么内容?

生1:马丁·路德·金在讲自己梦想的内容。

师:嗯,他的梦想“是什么”?

生2: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怎样去实现这个梦想?

师:很好!光从这个题目,我们就已猜到了课文的内容。其实“看题目,猜内容”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常见方法;同时也是对我们写作时拟一个好标题有重要的启示。我把刚才大家讲的几个方面板书一下。(板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快速地整理下文章的结构。整理好的同学举手示意我。

生3:1~7段是“为什么”,8~17“怎么做”,18~34“是什么”。

师:谁有不同意见吗?

生4:1~6段是“为什么”,7~17“怎么办”,18~34“是什么”。

师:根据这两个同学的意见,18段到课文最后归纳为一部分,分歧就是第七段到底放到上一层还下一层的问题。好,那我们先齐读一下第七段。

生:齐读第七段。

师:读了之后,请你谈谈归为哪部分更好?

生5:归于“为什么”更好,因为这段讲的是梦想不实现就对国家带来的不良影响。

师:有道理。所以这段划到“为什么”部分也许更好。现在我们统一一下,1~7段“为什么”,8~17段“怎么做”,18~34段“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我们班刚好是三大组,我们就分组研读一下。第一组主要研读“为什么”部分,第二组研读“怎么办”部分,第三组研读“是什么”部分。这次要精读,深入领会每个部分的内容,还有好好品位一下语言,等下推代表全班分享。(约5分钟)

师:我们先请第一组的同学先来讲一讲,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

生6:因为当时的美国,黑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师:为何得不到保障,就想到这个梦想?

生7:因为100年前,有个《解放黑奴宣言》。

师:这个宣言是谁签署的?

生7:林肯。

师:100年过去了,黑人本应得到解放,可是这个梦想并没有实现。举个例子,就在这次演讲不久之前,一个黑人妇女因乘坐公交车没有给白人让座就被捕入狱,这件事正是这次25万人大集会的导火线。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8:有句话更形象:“诺言成了一张空头支票”。

师:对,正是因为这个诺言没有兑现,那么没有兑现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或者说哪一段最能集中反映这个现象?

生:第三段。

师:那我们来齐读第三段,看看讲的是什么内容?

生9:100年后的今天,黑奴的生活现状。

师:那么100年后的今天到底怎么样?我想请一位同学读下第三段。

生10(一女生读第三段)

师:我们先不点评,再请一位男生读。

生11(一男生读)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不好,太温柔了。

师: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生12:4个“100年后的今天”。

师:对,这个时刻很重要,时间很长,所以这个时间要读的慢一点,突出时间长。请关注这种反复咏叹的手法。还有其他需强调的吗?

生13:镣铐,枷锁,备受压榨,仍然,萎缩,流亡者。

师:很好!请关注这里主要用到了什么修辞?

生:比喻与排比。

师:还有其他需突出的吗?

生14:最后一句的“骇人听闻”。

师:好的,我们突出这些词再次读读看,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

生15(一女生范读)

师:读的不错,突出了重点的词句。让我们全班齐读一遍。

生:全班齐读。

师:读得非常到位,为我们自己鼓鼓掌。100年前,宣言给黑人带来了希望;100年后,诺言仍是空头支票。这正是“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的原因。接下来,我们来研习“怎么办”部分?

生16:第十段,要“坚持向前”。

师:坚持到什么时候?

生17:正义和公正实现的时候。

师:哪些段落最能体现?

生18:11~14段。

师:那这样好不好,我来问你们来答,我们一起合作读这几段话。

(师生对读,师换读“你们什么时候才满足”为“你们到底什么时候才满足”“你们难道还不满足吗”“你们现在总该满足了吧”,学生的回答越来越坚定。读完后,学生自发鼓掌,课堂第一次形成)

师:哪些词要突出?

生19:只要,就,仍然,决不。

师:关联词和形容词要突出。大家刚才的回答非常肯定有力。这是“怎么办”的一种方式,要“坚持到底”,还有其他方式吗?

生20:第八段,要不断升华到精神境界。

师:那我们具体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生21:不采取暴力行为,要举止得体,有纪律。

师:这让你们想起谁了?

生22:印度的“圣雄”甘地。

师:是啊,暴力有时候并不能解决问题,非暴力有时比暴力更有力量。所以我们说马丁·路德·金提出的“怎么做”相当有道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习“是什么”部分?

生23:他的梦想是使黑人得到白人一样的权利和地位。

师: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一下?

生24:平等,自由。

师:我们在这一部分的最多的就是“自由”,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自由”。那我们现在去现场体会一下他讲话的语气,同学们对照课本,听听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录像。注意他讲话的语气和神态。

生(看视频,听录音,约3分钟)

师:对于他所说的梦想,你对哪几段最有感觉,以他的语气选2~3段来读一读。等下请几位同学上讲台来展示一下。

生25(演讲21~22段,掌声)

生26(演讲22~24段,掌声)

生27(演讲20~23段,掌声)(课堂第二次形成)

四、读写结合,促进内化

师:掌声说明了一切,刚才大家的演讲都热情洋溢。接下来试着用笔写下你的梦想,仿写这几段,注意修辞,等下向全班展示。(约5分钟)

生28:我有一个梦想,我想解下背上沉重的行囊,无忧无虑地到祖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们化成一束蒲公英飞到一片我能赖以生存的土地上;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可以站在高高的山峦上毫无顾忌地放声歌唱!(掌声)

师:看来我们的高中生活实在是任务太重,压力太大了。谢谢你的坦诚,道出了大家的心声。(生笑)

生29: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贫穷和战争的硝烟能够随风而去;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欺骗和狡诈将不会出现在人们之间;我有一个梦想,终有一天,正义和无私能够在这个自由的国度里永远长存。今天,我有一个梦想。(掌声)

师:你很有正义感,向你致敬!(生笑)

生30:我有一个梦想,能在喧嚣的城市中觅一处净土,被清新的空气包裹,用澄澈的甘泉洗涤那沾了些污秽的灵魂;我有一个梦想,那常受着煎熬的天空可以褪去黯然的黑幕,重新焕发属于他的湛蓝;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每一个湖堤上都能充满生机,绿意盎然,像镶嵌着玛瑙的绿带系在祖国的腰上。今天,我有一个梦想。(掌声)

师:你非常有环保意识,向你学习!(生笑)(课堂第三次形成)

五、拓展延伸,引发思考

师:让我们回归到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它实现了吗?

生:(众说纷纭,有的说“实现了”,有的说“没实现”)

师:你们怎么判定的?45年之后,另一个黑人也发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讲,他就是奥巴马。现在我们来听听他在“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发表的就职演讲。

生:看奥巴马就职演讲视频。(下课铃声响)

师:马丁·路德·金的梦想真的实现了吗?这个问题留到课后,大家一起去探讨。下课。

课例反思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宗旨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即母语的“读写听说”能力。《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正是紧紧围绕这一宗旨而展开的。这堂课对教材的理解和课堂的定位非常正确,主问题设计非常灵活,课堂节奏把握得非常恰当,体现了较强的语文课程意识。课堂上无论是学生、执教者还是听课老师,都跟马丁·路德·金一样心潮澎湃。这堂课非常重视学生体验,并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多种体验中学习语文,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1.阅读主问题与关键词相辅相成。本课的一大亮点是问题的层递性与课堂的开放性。尤为难得的是本文的三个主问题(梦想“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均来自于学生,而且三个问题的解决具有层递性,第一个问题的展开是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关键词,第二个问题的展开是师生合作提炼关键词,第三个问题的展开是学生自主提炼关键词。随着问题的推进,课堂自发形成了三次。主问题与关键词相辅相成,使得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

2.课堂在朗朗书声中彰显语文味。语文课非读不可。整堂课很好地把握了演讲这种实用文体的特点,以朗读与演讲为主线,抓住了文章三大部分里的三块内容,以不同的方式(齐读、个读、分读、师生对读等)进行朗读并让学生尝试上台演讲,整堂课氛围活跃,语文味浓厚。

3.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齐头并进。本堂课尝试着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打通,使学生的表达和交流的需求得以激发和满足,从而使阅读思维与表达交流思维得以融合。为此设计了仿写“我有一个梦想”环节,学生文思泉涌,佳作频现。除了课堂上展现的三位同学之外,另据课后收集,大部分同学都写得相当出彩。

4.现代媒体与传统板书相得益彰。这堂课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只是引入了“《我们的梦》歌曲”和“马丁·路德·金演讲”“奥巴马就职演讲”两处视频,点到为止,恰到好处;而全文的思路则通过板书比较好的体现:“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点最后连成一个“心”形,“心”形中间是“梦想”两字。传统板书和现代媒体两种辅助手段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第4篇

最新的一期栏目里,他们讨论的主题是――传奇。不过,虽然主题是这个,但他们的谈话内容却有很多是传奇身上带着的尖刻话题。

约翰逊先是对到场的七位嘉宾一一做了介绍,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常客”肯尼・史密斯因为有事没来,所以要对新加入的布伦特・巴里做一个介绍。不过,在说到肯尼・史密斯的时候大伙还不忘了对他的缺席调侃一下,而巴克利说的最狠:“嘿,我不知道缺席是什么意思,我希望是被炒了的意思。”

还是约翰逊将节目引向了正轨:“本次节目的第一个话题是:传奇。我们来讨论一下大卫・斯特恩,他从1984年开始就担任NBA总裁一职至今了,他的这个任期将在2014年2月结束。巴里你是新人,就让你第一个发言吧,你印象中的斯特恩是怎样的?”

巴里仍旧不忘小小幽默一下:“我也是这里最年轻的一个,我没有奥尼尔或者巴克利、米勒那么丰富的过去,但是对我来说,我对斯特恩有着当我还是球迷时的记忆,以及当我在NBA打球之后的记忆,他让这个运动富于观赏性了。我在1980年代长大,作为一个青少年,有机会观看NBA比赛,之后看NBA比赛成为了我最向往的事。斯特恩发展了这项运动,并让它成为我毕业之后职业的第一选择。斯特恩在80年代让NBA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那时正是我寻找关注事物的时候。”

在大卫・斯特恩上台的时候,NBA的发展根本谈不上顺利,可以说,在那个时候是他的上台才扭转了NBA的局面。现如今每个赛季NBA都会有无数场全美直播的焦点之战,而在70年代后期的时候,即便是总决赛也只能获得用录像带延迟播放的待遇。“然后斯特恩来了。”科尔接着说了他对斯特恩的最初印象:“我很喜欢他最初主持选秀的那些片段。顺便说一句,他看上去彬彬有礼,留着小胡子。”

在科尔嘴里的彬彬有礼代表的并不只是斯特恩给人的印象,他所形容的是斯特恩的气质。在NBA里,那些体育运动中的伟大教练们,不论是格雷格・波波维奇,还是菲尔・杰克逊,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气场,为他们工作的人甚至会对他们有点畏惧感。而斯特恩,他也一直有着这种惊人的气场,而这是必要的。你有个联盟,这个联盟正在挣扎,你还拥有一批不可思议的年轻明星一起加入,必须有人把这些整合在一起,必须有人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一些不受欢迎的决定,包括工资帽,斯特恩得想办法在球员工会和球队老板两者之间推行政策。做到这些光靠一颗开明的大脑和广阔的眼光是不行的,更要有一股强烈的气场做支撑。当然,这份气场也是因为他确实给很多人带来了实惠的东西。很多球员都觉得斯特恩是在为球队老板工作的。但当生涯结束之后,一名带着财富与荣誉退休的前球员就会换一个角度来看,他们会感谢大卫・斯特恩,是他创造了NBA这整个机器,让球员们在职业生涯中都丰衣足食,而且不仅是在打球的时候,在退役后也是。

科尔说过之后,约翰逊对于成就资历都不够突出的史密斯的看法很感兴趣,于是直接把话语权给了他:“联盟当时的形象很有问题,我不是说斯特恩来的时候,联盟的形象问题在他掌权之前已经存在很久了。”虽然那时还没有在NBA效力,但是当时作为球迷的史密斯体会更为深刻,他说:“你说的没错,我们谈到80年代药物泛滥的联盟,是斯特恩改变了这个情况,同时我还要指出当时联盟缺乏自己的形象球员。当时我们想到斯特恩的NBA联盟时,我们会想到他把NBA带到了全世界。当斯特恩进盟时,当时的二十三支球队总价值为4亿美元。而现在,每支球队单独的价值就差不多4亿美金了。所以我想,从财政的角度上看,他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层次。”

说过了对于斯特恩的印象,就不得不说他与球员之间的关系,而这个问题让巴克利来回答再好不过了。巴克利似乎也很想说说这件事:“让我这么说吧,一个球员得去见总裁这可不是好事。我被叫去他的办公室大概三次,都是因为我犯事儿了。让我接着前面几位提到的继续说吧,我对斯特恩有些个人的感想,我和斯特恩都是1984年加盟的。当时的平均年薪是20万美元,而现在的平均年薪是550万美元,这是不可思议的,这可是平均薪水。1984年我进来的时候是20万美元,而现在是550万美元,单单这一点就是非凡的成就,所以他也照顾到了球员。之前有人提到球队获得了多少收益,但这也回馈到了球员身上。从我个人来说,他把NBA带到了国际的层面,他组建了梦之队参加奥运会,让NBA成为了全球性的项目,而之前还不是全球性的。之前其他人说的,过去联盟的形象是一群黑人赚不少钱然后吸食大麻,这就是当时NBA的形象,他把我们带离了这种形象。我们确实曾有形象问题,谈到我们就是,一群黑人在赚钱,但他们也都吸毒,而这样的产品是很难营销的,因为营销需要电视和广告的推动。我会把大卫・斯特恩称作最好的总裁,你看NFL、冰球联盟、棒球联盟,很难说有比他更好的总裁。能够把一个联盟从过去那种形象带到现在这样,不仅是我们现在的财政,还要看我们在全球的影响力,我们现在在海外打比赛能让2、3万人来看我们打球,而且是在中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NBA是一个国际品牌了,而大卫・斯特恩是最主要的功臣。”

本希望巴克利能说说他被叫到斯特恩办公室的感觉,结果却被他改成了歌功颂德,米勒觉得有必要给他设个圈套,让巴克利说点猛料。“你说得很对。”米勒说道,“关键点就是,当你回顾1984年时,当时有多少国际球员在NBA打球?估计一只手就能数出来。但现在,很明显这个联盟能够让国际球员加入、加入以后能够受到关注、有平台和空间展现自己的天赋。很有趣的是,你谈到了‘被叫去校长办公室’,我也被斯特恩叫去过几次。当你进去的时候你会感到一点畏惧,就好像你爸爸因为你犯了什么错叫你过去一样,可能是因为你在球场上说脏话,或者参与打架。当纽约办公室通知你,大卫・斯特恩要见你时,你会大吃一惊。”看起来米勒的话很有可能让巴克利的嘴巴爆发起来,不过韦伯不解风情地将话题接了过去,他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使NBA国际化,正像你们说的,他提升了整个联盟。我与这么多国际球员一起打过球,到美国以外的地方比赛,像塞尔维亚,当时我是和波波维奇一起去的。当你看到20万人在街道上参与迪瓦茨的退役仪式的时候,这都是因为NBA。我觉得我们还没完全看到大卫・斯特恩给NBA的影响,我们现在能看到一些,但他的影响还将在这项运动中持续很久。甚至在球员方面,七尺的球员投射三分,这些都是国际球员带来的,他们推动了技术的进步,我觉得整个运动都因为斯特恩而改变。”

约翰逊觉得是该转换一下思路了,要不然有可能这些家伙会把自己的不满也给倒出来,于是直接给了奥尼尔一个发言权:“沙克,我知道你很重视领导力,你会关注那些领导者并找出他们的成功点,在大卫斯特恩的30年总裁生涯中,你看到了哪些领导者的素质?”

奥尼尔也明白这个问题的用意,于是将讨论内容上升到了学术层面。“你看他所做到的那些好事,可以得出结论,他不是一个狭隘的管理者,”奥尼尔先是给了一个肯定,“尽管他是个老学究了。如果你观察这项运动是如何利用社交网络的,他很明智地雇佣了那些可能比他更聪明的人来为他处理这些事务。我们一直在谈大卫・斯特恩,但我们要意识到他不是全靠自己一个。因为当1984年他上台时,没人知道社交网络是什么。这项运动发展至今斯特恩和他的团队把我们带到这里,我们可以说他是个伟大的领导者。我得赞同巴克利说的,他是体育史上最伟大的总裁。”此时米勒也想起了什么,补充道:“还有一个厉害的地方是他让亚当・席尔瓦在他手下干了十五年,我认为亚当・席尔瓦跟随斯特恩期间学到的东西将能把NBA带到一个不同的层次。”

作为“新人”,巴里也按捺不住了:“我可以说一点吗?斯特恩当总裁的这些年里,他谈论的总是球员,不仅能影响他们所在的球队,也要影响他们所在的社区。这是斯特恩除了监工、支配者等形象以外不为人知的一面,他真正发自内心地相信和关心着不止是联盟,在内心他确实关心着球员,关心他们是如何代表球队的。这部分的传奇使这个运动全球化,对美国以外的人们产生影响,这将持续几代人的时间,他将不是这种影响的一部分,对于我们这种参与其中这么久的人来说,我们知道他是这一切的创立者,以及他开启了什么。”

最后还是巴克利说出了一些有点意思,也是现在球员们都很喜欢的观点:“你知道吗厄尼,在1984年时球员从不做代言。‘魔术师’约翰逊和拉里・伯德他们做了一些匡威的代言,然后乔丹开始为耐克代言,但你看现在。这点得归功于斯特恩,他开始为球星做营销,NBA的核心就是球星营销。我一直认为魔术师、伯德和乔丹将这一点带到新的层次,但是斯特恩则是为球星做广告打开了大门。人们一直说这是一个队伍,但现实是,只有为单独的球员做营销才能让品牌成长。因为人们想要看到明星,他们也许会喜欢他们的球队,但他们要看的是明星。”

说过了斯特恩,约翰逊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敏感的话题:“我觉得接下来将要涉及的会是体育的负面新闻,那就是有助于提高战绩的药物问题(Performance Enhancing Drugs,简称PED)。你们可以讨论深陷药物门的运动员或是它在各项体育运动中的普遍性。难道我们在问题已经很普遍的情况下,依然不能谈论它吗?我们从来都不知道比赛是否公平公正,也无法确切知道球员是否受伤,自然也不知道他是否用了鹿茸喷剂,史蒂夫?”

一向遵纪守法的科尔显然不太适应讨论这个话题,他说:“我想我们都可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因为它没有标准答案,每个运动员都会尽可能地拓展他们在自己所从事运动中的极限以让自己变得更好。而对每个运动员来说,是否服药则由他们自己决定。但我认为这个问题有很多灰色地带,运动员自己也不知道服用一些东西是否符合规则。”

对此米勒也有同感,不过他的想法却直逼临界点。“科技一直在进步。”米勒说,“我想我们以后也会一直讨论运动员服用提高成绩的药物问题。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我问过自己,如果我们只吃一颗药丸或者使用鹿茸喷剂就可以像乔丹那样打球,因为他比其他人水平高太多了。如果你吃一颗药丸就可以和乔丹对抗而不吃亏,90年代的时候你们吃还是不吃?我假设它不会损害你的健康,同时还能让你变得厉害许多。这是我的想法,反正我不知道该怎么选。”

虽然总是没正行,但是还是巴克利说出了关键:“我想说的和我的道德水平无关,但我觉得选择服药和钱有关。就像我之前所说的,如果我很穷而且我还不够厉害,我得说下我不是要挑起地区冲突,但如果我很穷还来自于某个岛国,而现在我有机会能赚上千万美元年薪,我不撒谎,我一定无所不用其极。是的,没错,我不想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我也不是这么一个人。对于那些家里有钱的人来说,说什么我不会服药这种话是很轻松,但如果我来自一个岛国,而且整个国家都穷得叮当响,而现在我有机会一年赚两千万美元,我不要做什么有道德的人,我只想让我的家里人过得好一些。”但是巴克利所说的还是有一些漏洞,毕竟有很多家境不错的运动员仍然选择服药,对此,奥尼尔用一种感同身受的语气解答了出来。他说:“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是获胜的压力太大了,无论是社会还是球队。不单外界给他们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他们还会自我施压,获胜的压力大到你会去做一些你原本不会做的事情。我不撒谎,以前我经常看NBA的规章制度,某次去GNC药店看到一种药叫‘胖男孩汉堡’,我对照着看,成分里没有一项违规,所以我觉得应该没问题。但很多时候这些家伙之所以陷入麻烦,是因为禁药单上的药,其衍生品是违规的,我们根本不知道。所以我们去GNC药店看到‘胖男孩汉堡’这个药,药效很好,10天减掉20磅,对照禁药单,发现什么禁药都没有。”

曾经有过“”经历的史密斯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年轻的时候,他们都告诉我离这东西远点,我照做了。跳得更高的‘月球靴’,那药叫Creator。我不知道Creator里面都有什么,但我还是吃了,因为我想变壮点,Creator有可能是禁药啊。所以我认为在我们那个年代,我们可能都吃过,只是那时候这个问题没引起什么关注。同样的,如果我们的眼光是所有体育项目,只看篮球你们可能发现不了,我们的合同是有保障的。如果我玩的是橄榄球,与职业篮球和棒球不同,我得不到一份有保障的合同来养家,你可能想不到我能做出什么来,因为我的合同是没有保障的。”

科尔听到这里觉得有必要让大家都得有个干净的身份,于是带有辩解意味的说:“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经历过,但是在我十五年的职业生涯里,我从来没觉得我任何一个队友会服用PED,也许是因为我太天真了。但我真的觉得,服用PED不是篮球文化的一部分,不过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它不是,照理来说球员可以选择服用一些东西来帮助康复,还有很多能帮助球员们的东西,也许这些东西真的可以帮助联盟里的球员,你们记得这样的事情吗?”

巴克利赶忙接过来:“我没见过任何一个球员服用PED,但我不想在电视前扮演一个只说好话的人。如果我不够优秀,因为的确有很多人离打上NBA就差一点点,如果我可以通过吃药弥补这一点差距,我很有可能会这么做。因为篮球有可能成为我的工作、我的事业,同时还有那么多人就差一点点就能打上NBA。”

米勒听到这里提出了质疑:“问题是你吃药是为了进NBA,还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和奥尼尔、詹姆斯、科比这样的人抗衡,大家着重讨论的都是后者。这些人已经进入了联盟,他们已经成名甚至是明星级别的了,然后他们服用PED并进一步爆发,创造各种凶残的记录,对我来说,这才是纠结的地方。他们已经成功,还想证明自己并让自己变得更加厉害。”

巴克利套用了奥尼尔的观点反驳道:“明星身上的压力是巨大的,为了获得成绩,正如沙克所说,说实话我不觉得这个寻则一定是错误的,因为你知道如果没打好你会被杀的。所以他们必须得让自己保持高水准,因为人们会根据薪水高低来评价球员。(米勒:是的。)所以人们会觉得,这家伙一年赚2500万美元,他必须得能做好一切。所以明星肩上的压力是巨大的,这是实话。”

看到大家只是用一些理论上的假设来讨论,约翰逊觉得有必要找一个人来现身说法,他想到了希度・特科格鲁,于是他看向了韦伯:“你的一个前队友被禁赛过,特科格鲁。”

韦伯回答道:“是啊,我觉得你要选好你的训练师,这些家伙觉得要相信训练师。我跟几个不同的训练师训练过,你们肯定也跟着他们训练过,我很信任他们,他们给我鸡蛋和其他类似的食物,我没碰到过被怀疑服用PED的人。但如果你看到特科格鲁这么做,那他一定是吃错PED了。”作为前队友,韦伯当然要为自己的朋友做一些辩护,而约翰逊也很配合,“我正准备说,看他的成就吧,PED也许不是该说的一个词,他在那段时间又没什么进步。”

韦伯知道很多人都是因为误服才导致禁赛的,于是他继续阐述着自己的观点:“在活塞时我和林奇・亨特做过队友,因为误服了他老婆的减肥药,他被禁赛10场。我们都笑话他,因为他回来后身材都变形了。我觉得从事篮球运动的人比较幸运,也比较特殊,你没法为球员的身材设立标准,在篮球中技巧也可以让你成功。即便你又胖又慢,依然可以打低位背打。我觉得运动能力不是那么必要,我觉得至少在篮球里不那么必要,因为篮球需要的更多的是多项技术的结合。其他体育运动,我不知道为什么当队伍中有一个人成功了几次,得到了整个社区的信任,从道德上来说,他就得承担那份下次必须成功的责任。而如果我来自别的国家,或者有什么其他的不同,我不知道结果是否会有不同,我只是很高兴我们不需要经历这些。”

“这里的年轻人们,都有成为美国总统的机会。如果这时你们的梦想,不要放弃,你不必放弃。我希望你们摒弃一些别的事情记住一件事,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如果你想做的话,最好现在就开始,谢谢大家。”这是比尔・拉塞尔在1968年时说的一段话,而在2011年时,奥巴马授予他自由勋章的时候也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于是约翰逊就拉塞尔入手开始了对奥巴马的讨论:“多年前比尔・拉塞尔显然很有力度的一段视频,他认为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当我们讨论关于这个的时候,史密斯,当你第一次看见奥巴马就职的时候,你什么感觉?”

曾与奥巴马有过接触的史密斯看起来有点激动,他说:“那个时刻对我来说很特别,我83岁的老父亲哭了,他说在他有生之年从没想过会看到非洲裔美国人成为总统,所以,可以说他对这件事很情绪化。我会说我同样受到了触动,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父亲的情绪,他说,这是一件在他一生中从没认为会发生的事。但是当得到了奥巴马会面的机会,与他在一起并分享一段时光之后,实际上跟他一块打了一会篮球。他是历任总统中最有亲和力的其中之一,他是我们中的一人,不像其他总统,最体察民众疾苦的总统之一,与民众联系最紧密的总统之一。”

约翰逊似乎总是很喜欢把尖锐的问题抛给巴克利:“这有一个尖锐的问题,查尔斯,你认为在那个视频中比尔・拉塞尔说的那句话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他可能会看到这件事情?”

巴克利也愿意回答一些有挑战的问题,他的回答很有底气:“不,奥巴马胜选的那个晚上我哭了。我来自阿拉巴马州,我成长的时期目睹了很多动荡的事件。所以我的祖母,这个我一生中遇到的最伟大的人一直跟我说关于公民权利的事情,跟我讨论这些。她说她知道,我还太小,但当我长大一点她会把所有事情解释给我听,还有比尔・拉塞尔的事情。人们一直在讨论奥巴马总统上调税收的事,有一次比尔・拉塞尔跟我说,因为他是最伟大的人之一,他讨论起60年代更高的税收问题。他说过这事,他说有一个人找到他说不同意他关于税收的看法。他说:‘好的先生,告诉我你为什么不同意?’他说:‘当我取得成功了,为什么我要交更多税?’拉塞尔说:‘嘿,你上过学对吧?你上学的钱来自税收,当你遭遇犯罪报案时,警察不会去你家吗?有人纳税所以警察才会去你家。’这就是拉塞尔先生60年代说的话,而这些话对我来说意义深远。既然我获得成功了,当你获得成功,就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你知道吗?我就是成功了,我应该多缴税。”

对于一名黑人成为总统,这在一向对种族很敏感的美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对此米勒的态度很乐观:“我认为当我们讨论奥巴马总统继续前进的时候,他使我们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希望。因为我们从没想过可以看到非洲裔的总统,而且有那么多的非洲裔美国男孩女孩看到了这些每天看着他在白宫接受采访、举行会议,他们会认为他们也能做到。在他第一次竞选期间,当他出现在芝加哥的提名演讲中时,当时那里有二、三十万人,他只是向观众致意,而在那里黑人白人都在一起,一起流泪。而你谈到了游行示威、阿拉巴马还有爆炸,我们已经走了很远,他的影响进一步的提升。我觉得他把整个国家的关系弄得更亲近了,我觉得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应该随着奥巴马一起进步。”

听完米勒的话,韦伯也说了自己的想法,而且他的想法中更多的是透着一份理解:“当我看着他一路走来,他是我们保持冷静的依靠,他激励着我们,他成了一个报纸上的猴子,报社把他画成一只猴子,我们谈论他的妻子,他总是表现得很冷静,我们甚至都不拿他是一个黑人来说事,他从来都不对这些发表观点。我知道他身边的人会时刻关注着他的一切,所以在我看来也许在初期他还会反驳一下,但过了这段时间之后他会是最酷的政客之一,他不会为外界的言论所影响。所以我认为,这不仅仅是激励,这也告诉我们,站在这里我就毫无怨言。”

奥巴马总统对于这些球员来说,或者是很多普通民众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让那些黑人孩子知道他们也可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巴克利接过话题说道:“因为我爱运动,因为运动给了我人生中的一切。但我不确定这对黑人孩子来说是否很棒,因为当我们面对黑人孩子,他们说的全都是他们想成为克里斯・韦伯、雷吉・米勒、沙奎尔・奥尼尔、史蒂夫・史密斯,或者想成为Jay-Z、肯耶・韦斯特。就像你更有机会成为医生、律师、工程师、老师、农民、警察或者类似的身份。这对我来说将是奥巴马总统留下的最伟大的东西。你知道,他是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人,他们不会成为克里斯・韦伯、查尔斯・巴克利或者史蒂夫・史密斯,但他们会取得传统意义上正式的成功,这就是我认为他留下的最伟大的东西。”

巴克利说出了梦想能够实现的希望到底有多美好,而此时巴里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最有冲击力的一件事,查尔斯,是奥巴马总统第一次成功胜选的时候,我那个时候还没有退役,我记得球员们多么热情地接受巴拉克・奥巴马赢得总统竞选这个事实。他们都在自己的鞋上写一些东西,他们穿上特殊纪念版的各种东西。但是真正在发生的是,这是一颗种子,它播种在下一代非洲裔黑人美国孩子心中,一颗积极参与政治的种子,提高他们的政治参与感,是他们的声音更有机会被社会听到。不管六、七年前怎么样,韦德也好,勒布朗也好,现在他们的孩子会看到在此期间奥巴马总统对他们产生的影响,他们是容易接受的年轻人,他们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一个信息,那就是现在政治是一个我们可以参与进去,而且参与进去也很好的事情了。并且我们可以发出我们自己的声明,我想这大概就是意义所在了。”

韦伯很赞成巴里的看法,他补充道:“我同意,其实包括我们在内,说实话我从没真正庆祝过国庆节,直到奥巴马成为了总统。我当时正在度假,因为有时候你不觉得你是这其中的一份子,因为如果你母亲参与了社区组织,当你在做这种事,在庆祝的时候,美国更穷困的那一部分人不会认为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这就是当你在国庆节时跟人们谈起这件事的时候最有意思的部分,因为这意味着不只是烤肉了,而且到处都飞舞着旗帜,好像宣告我是这其中的一份子,我一直都知道并感受到这个,但是从没亲眼看见过或者感受如此亲近过。就像有人说的,他把整个国家的关系弄得更亲近了,这激发了很多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很多人热爱这个国家,我不想去任何别的地方,这是我的祖国。我想这使得人们不仅只是想参与到政治中,这使人们发现这个国家确实关心每个人,他激发的爱国主义情怀关于人们说我一直以在这里生活为骄傲,我一直热爱这里,这确实意味着更多别的东西。”

科尔听过大家说的想要总结一下,于是他说道:“雷吉提到了种族关系的进步,以及他在这方面的贡献。我认为奥巴马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使同性婚姻合法化,因为同性婚姻受到百般歧视,对吧,在我国长期以来都对同性恋人群另眼相看。但是突然之间,第一次有了一个黑人总统尝试着推进每一个人之间都更加平等。这里面除了单纯的种族主义之外,还有很多难题,关于个人素养方面的,有不公正待遇方面的。而我认为仅仅是他这样关心这些,他把这类使得人们更亲近的事情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的这个行动来说,这已经意味着很多了。”

不过约翰逊显然不领情,他倒是希望学历最高的奥尼尔来一个总结,于是看向了沙克,明白这个意思的奥尼尔说道:“如果你回想当年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们都是梦想家,我们从没想到会亲历这样的时刻,我们都有自己很棒的观点。但是我同意克里斯・韦伯说的,伙计们,他在很多批评之下工作,但是他没有被压力压垮。我非常欣赏他那么雄辩滔滔那么酷,非常欣赏他处理压力的方式,他做得非常不错。困难的工作,他不能一直获得每个人的赞赏,他要处理的并不是光鲜的银盘,他要处理的是一团乱麻,我认为他处理的非常好。很美好的家庭,他是个顾家的人,他是个很棒的总统,我非常荣幸还能在这里看到这么一天,我的孩子也是。”

米勒不甘示弱,也希望说出一些独到的地方:“在每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我们也需要给米歇尔・奥巴马很多赞颂。真的,因为她在白宫做的一切,她在白宫的聚光灯下抚养两个女儿长大,这也是非常值得赞赏的地方。”

史密斯对此很有同感,“很高兴你能提到米歇尔。”他说,“她是奥巴马总统的后盾,以及他们家庭中的每个人我非常高兴成为其中一员。”

这一期的主题是传奇,那么之前已经提到了两个不是球员的传奇,在最后有必要讨论一下球员当中的传奇。在现役球员当中,勒布朗・詹姆斯无疑是最胜任传奇这两个字的球员,但是花言巧语的评论显然有些太过干枯,于是约翰逊索性让大家给出一些直观点的东西――评分。“勒布朗现在的地位如何?”他问道,“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勒布朗都在做别人从来没有做到过的事情,如果10分为满分,史密斯你来给勒布朗打个分。”

史密斯回答道:“我觉得我们还没有看到最好的勒布朗,因为他所面对的竞争不够激烈。在这个时代,不是说这个时代有问题,是我认为勒布朗受到的挑战不够。好吧,我会说9分左右吧,剩下的1分留给他罚球命中率上升到85%以后再给他,虽然现在他的命中率也不错。”科尔、巴克利和韦伯都给了詹姆斯9分,而米勒保留了点上升空间,给了8分。巴里是最为难的,因为上个月在另一档栏目里已经给了11分。

看到大家的评价很高,曾经与詹姆斯做过队友的奥尼尔开了腔:“我给他7分,原因是很不幸他要和科比以及乔丹作比较。迈克尔有6枚戒指,科比有5枚。我想,我们这些评论者一直在说,他受伤没有那么多戒指,这会激励他去获得更多冠军,所以我给他7分,因为他还有很大空间去变得更有统治力。”

当评分结束后,每位嘉宾自然还要评述一番,韦伯首先说道:“我认为勒布朗在球场上做的事情最多,同时也肩负比其他任何人更多的期待。乔丹没有那么高的期待,乔丹在打NBA之前可没有百万美元的合同,但他在高中的时候你就听说这孩子了。哪怕乔丹有着好队友,科比也是,但他还是把那支骑士队带进了总决赛。”

一向习惯不看好所有人的巴克利此时也转变了态度:“科比高中毕业刚进NBA时不适应,凯文・加内特同样如此,但勒布朗从进NBA第一场起就打得很好,这孩子第一天进入NBA就超过了所有人的期待。”

米勒在听过大家的说法之后说了一段自己的亲身体会:“在勒布朗的新秀年,我和他打了一场比赛,当时“Hide”战术很流行,但我想用点旧招式来耍耍他,所以我们用了Single/ Double action。我可以绕掩护,也可以从双人掩护中穿过,我想戏耍这个年轻人,他还嫩得很。我从掩护这边穿过去,他已经在那了,我又穿回去,他又比我提前到了。然后我发现这下麻烦大了,对于他那个年纪来说,他真的太强壮了,我们遇到麻烦了。所以正如你们所知,就身体素质而言,我们以后可能很久都看不到条件这么好的球员了。”

巴克利给出了最终的总结,他说:“厄尼,从我打NBA开始算,有过这样的三个人,他们的身体天赋远超同位置的其他人,乔丹、勒布朗和沙克。他们三个每晚都要比对位的人强,的确联盟有很多伟大球员,但是我提到的这三个,就比如有些夜晚,某些伟大球员会打出他们职业生涯最精彩的表现,其他时候我会觉得该我表现了,这家伙只是和我一样好罢了。但是乔丹、勒布朗、‘鲨鱼’上场时,没有人可以……他们永远比其他人好。我只看到有三个人做到这一点。”

之前的几个话题让大家都有些紧张,于是在节目的最后,约翰逊想用一个轻松点的话题做结尾。约翰逊说:“只有一个小问题,你们第一时间作答就行了,你们NBA的第一份工资拿来买什么了?史密斯?”

史密斯笑着回答道:“车,切诺基第一代限量版,我被他糟烂的喇叭给弄惨了,按起来就跟放屁一样。”被逗笑的科尔讲了自己买了什么,“办了个高尔夫俱乐部。”他说道,“我在太阳队,那是我的菜鸟季,我想定居下来,请别人做了评估,选择了开高尔夫球俱乐部。”

和史密斯一样,巴克利第一份工资也买了车,他说:“我给我妈和我外婆买了车,牌子好像叫阿兹莫布什么的,两辆,型号不一样,但都是一个牌子的。”

韦伯的第一个月工资还是带着一个小典故的,他略带神秘感地讲给大家:“我告诉我爸,有人对咱家施了魔法,然后他起床、剪草,忙其他事,他为凯迪拉克工作了30年,但一直都买不起凯迪拉克,所以我给他买了一辆,他却仍然想知道我在哪施了魔法。”

轮到米勒时,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一套新行头,在印第安纳买的。那年冬天好冷,厄尔・威廉姆斯和琼・隆问我是加州来的吗?我说对,这边好冷啊,所以他们带我去买了件新的冬大衣。”

最有意思的是巴里,他的第一份工资处理得很有意义。“我没有买车。”科尔说道,“所以我买了张新专辑,《Ain’t no furture in your front》,放我兄弟的车的CD机里面听。老实说我的第一张支票到现在还保留着,没有付款,一直留着,它能让我记得我所做的努力,以及为了达到目的所做的事情,所以我还留着。”

听到巴里的支票还留着,科尔提醒道:“你可以付款的,他们只会在支票上盖个章而已。”

第5篇

一、设计教学情境

翻转课堂指的是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系列以教学视频为主的资源,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学生对这些学习资源进行观看和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协作探究,并共同完成答疑。因此,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独立学习教学视频,是开展翻转课堂的基础。在讲授这一课程时,教师应当提前收集与整理授课内容,为学生制作教学视频,主要包括冷战时期美苏对峙局面以及总统就职演说的相关视频资料,并对这些视频资料中与授课内容有联系的部分进行剪辑,将其制成授课资料,并上传到班级公共网络平台,联系班干部通知学生在课前对这些授课资料进行观看。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还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资料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归纳视频脉络,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将自己的收获展示出来。

二、教学问题的设置

在对学生教授这一课程时,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再次设置一系列有关于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讲的问题。在设置教学问题时,需要注意问题的延展性、层次性,设置问题答案时,也要注意探究性、灵活性,并在学生观看完教学视频之后,要求其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作答。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必须要对教学情境有一定了解与掌握,并结合课文的社会背景、局势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在对教学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思维可以得到充分激发,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现有的知识,深化认识。

三、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相应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思考与回答,并构建信息系统,从而实现了学生外在学习、内在吸收的有效互动,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思考文章的意义、共同探究拓展性问题,均属于师生交流的方式。与此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教学视频、音频、文字以及图片等授课资料,从而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四、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成长环境、学习方法、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高校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其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约有10 名成员,并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并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设置不同的问题与问答环节,使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实现互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有利于使具有不同能力、不同特点的学生在思想层面上进行碰撞、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最终使学习成果实现最大化。

五、展示学习成果

完成初步学习任务之后,教师需要让每一个小组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所获得的信息记录下来,做成PPT,在课堂上向教师及全体学生进行展示。在进行学生成果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全部学生参与到交流中来,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质疑与评价。例如,一个小组进行展示时,其他小组就可以根据这一小组的学习成果提出问题,并让该小组的成员解答。

六、课后评价与反思

在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对课程的总结、评价与反思是最后一步。课后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四种,一是学生自我评价,二是小组自评,三是小组间的评定,四是教师评价,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是教师补充评价的主要依据。教师还应在评价结束后进行扩充讲解,举一个例子,可以让学生比较肯尼迪的就职演说视频、奥巴马的演说视频,让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对比运用,可以使学生有效融合新旧知识,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认知体系的构建。

第6篇

关键词:图像时代 报纸 版面 视觉化

图像时代:报纸的视觉化转向

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宣称“图像时代”到来。图像和形象组成的视觉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着文化的每一个层面,从最为深奥精微的哲学思想到大众媒介最为粗俗的浅薄的生产制作无一幸免”。①图像时代的到来,对大众媒体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方面,正如阿莱斯所说,“视觉与听觉结合的产品已经能够在全世界任何市场上成功地打开销路”。②以电视为代表的融视听于一体的电子媒介迅猛发展,超越报纸和广播成为媒体中的老大。另一方面,则是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印刷媒体遭受到沉重的打击。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电视媒体及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围攻和挑战中,以报纸为代表的纸媒相继进行改革,积极迎合图像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放大富有现场感的图片,增加图表、漫画、地图等视觉元素,加大文章字号,突出新闻标题,进一步强化新闻的表现力,成为报纸改版时不约而同的选择。立足于这一时代背景,本文将对图像时代报纸版面视觉化的手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对当前报纸的视觉化转型提供借鉴。

报纸版面视觉化手段的探析

要弄清报纸的视觉化,首先得明白报纸使用的符号系统。广播使用的符号系统包括有声语言符号(口语)和听觉型非语言符号(音响)。而电视的符号系统则包括图像、动作、音响以及字幕、体语。报纸所使用的符号系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字语言符号;一类是视觉性非语言符号,主要是指包括图片、标题、色彩、线条、结构、空白等诸多视觉元素在内的版面语言符号。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笔者认为,报纸的视觉化应该至少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文字语言的视觉化;二是视觉性非语言符号的视觉化,主要包括版面的视觉化。本文将着重探讨报纸版面的视觉化转向。

图片、标题、色彩、线条、结构、空白等诸多视觉元素共同构成了版面,因此版面的视觉化即指图片、标题、色彩、线条等元素的视觉化。具体来说,是指报纸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生动的标题,以及多样的色彩、灵活的线条、富有意味的空白等版面元素的配合来构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版面。

图片的视觉中心化。正如米尔佐夫所说,“视像化不能取代语言性的语言,但是可以使之更易理解,也更为有效。”③图片作为图像时代报纸体现视觉化特征的重要元素之一,在报纸版面上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笔者认为,图片的视觉中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尺寸大。在这方面,1980年创办的《中国日报》走在了最前头。时任《中国日报》常务副总编的冯锡良要求“报纸要用大照片”,并且要求编辑画版的时候,先确定图片的位置、大小,再考虑文字,从头版到最后一版,每版都有一幅8寸到10寸的大照片。《中国日报》的这一风格为《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学习。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青年报》已广泛运用大照片,形成“浓眉大眼”的版面风格,成为“新派”版式的代表。可以说,对于重大事件,当今报媒已经到了“无图不成报道”的地步。以2009年奥巴马就职次日的报道为例,有研究者检索了美国本土20家主要报纸及全球5大洲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份具有代表性报纸,发现有85%的报纸头版都分外强调视觉要素,连一向沉稳严肃的《华尔街日报》也在报头上使用了奥巴马就职演讲时的通栏图片。世界各国和地区报纸的普遍做法是大幅图片结合大标题,其中美国报纸的头版有80%采用了大字体的通栏标题。④

2.数量多。图片数量的增多,“给传统的阅读增添了意趣和”,显然,办报者都明显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增加了报纸刊载图片的数量,成为报纸抓住读者视觉的重要有效工具之一。在图书的出版中,图片要占全书的三分之二。在报纸出版中,许多报纸纷纷开辟专门的图片版,比如《南方周末》的“写真”。即使是较严肃的财经类报纸,如《经济观察》和《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也出现在报纸的每个版面上。在重大事件报道中,图片更日趋成为当今报纸的常用手段。以《法制晚报》2009年对国庆阅兵式30余个版面的报道为例,各式各样的武器图片成为整个报道的绝对主角,据不完全统计,该报道共使用了近300张图片。

3.位置显著。美国的《纽约新闻报》,英国的《卫报》,我国的《华商报》、《东方早报》、《北京青年报》等报纸,都在头版上使用有强烈视觉张力的大图片。和上述的几家报纸一样,在报纸出版实践中,报纸头版,以及其他版面的视觉冲击中心已经越来越多地为图片所占据。报纸版面作为一个视觉媒体,照片是整个版面的视觉中心,也是版面语言的最强音。

标题的浓墨重彩化。标题是报纸的门面,报纸争取读者眼球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报纸标题的竞争。对于报纸标题,特别是头版标题,历来是各家报纸的总编辑关注的焦点。在图像时代的报纸版面视觉化进程中,作为版面重要元素之一的标题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笔者这里所说的标题的浓墨重彩化,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标题本身的字体、字号、颜色的“浓墨重彩”,即使用超粗黑的字体、大号的字号,以及浓厚的黑红等颜色。这以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青年报》的“浓眉大眼”为代表。二是指标题本身通过遣词造句所具有的巨大信息量,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关于这一点,从2009年7月23日各大报纸对500年一遇的日全食的头版报道的标题中,可以得到佐证。《深圳商报》以“你看,你看,太阳的脸!”口语化的短词表达出惊喜、雀跃之情,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长江商报》的标题为“一日倾城”,短短的四个字,既有文化韵味,又将人们为欣赏日全食而万人涌动的场面形象地表达出来;《重庆晚报》的标题“儿子,你听多美的日全食”,别出心裁,引用一位母亲对盲人儿子的话,成功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样的标题,突破了传统陈述式标题的限制,彰显编者智慧,吸引读者眼球,和图片一起相互作用,大大提升了报纸的美感。

色彩的多样化。报纸版面视觉化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是色彩的多样化。上海的《新闻午报》于4年前推出苹果绿色的报纸,财经类重要报纸《经济观察》使用的是粉红色的新闻纸。除了新闻纸颜色的多样化、色彩的多样化外,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版面中图片、标题、线条等使用色彩的多样化。笔者认为,在图像时代,色彩的多样化是报纸视觉化的基础。报纸版面的任何元素都离不开色彩的运用,通过不同色彩的搭配,各种元素组成版面,形成视觉层次。彩色报纸突破了黑白报纸单调的黑白灰模式,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版面视觉效果,更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视觉化需求。因为从色彩学的角度来说,彩色的记忆效果是黑白色的3.5倍,这便是彩色报纸比黑白报纸更吸引人的原因。

报纸版面视觉化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反思及建议

报纸版面视觉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滥用视觉冲击。报纸版面视觉化,是图像时代对于报纸提出的新要求。在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人民日报海外版》编委、高级编辑沈兴耕对当前报纸版面存在的问题有过精辟的总结:“大标题,题大无度;黑体字,字黑无边;粗线条,线粗无比;大图片,图大无限。”⑤

笔者认为沈兴耕的总结一语中的。将报纸版面存在的问题放到图像时代的大背景下,当前报纸版面视觉化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滥用视觉冲击。无论是“题大无度”的标题、“线粗无比”的线条,还是“图大无限”的图片、色杂无章的色彩,总的来说,都是对视觉化手段的滥用。

对报纸版面视觉化的建议――“愉悦读者的眼球”。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版面是由文字、图片、标题、色彩、线条、留白等元素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版面编排中,无论什么时候,一个成功的版式都应该是让不同元素用一种适合观看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让技巧与审美同时起作用。有学者通过对欧美112个报纸获奖版面中图片使用量的调查,发现在欧美的获奖报纸版面上,尤其是新闻版上,除了报头报眉及照片外,很少用色条色块,底纹也几乎没有;彩色新闻版上,除了照片外,其他用彩的地方很少,只有一些线、框和一些小的报花、数字等用一些彩色。在线框的运用上也极为小心,一般线用得多、框用得少。⑥正如《南方都市报》美术总监墨白所说,在版面编排中,一切为了阅读是报纸版式设计的原则……报纸版面一方面要愉悦读者的眼球,另一方面要体现编辑思路。笔者认为,从学理的层面来思考“愉悦读者的眼球”这一原则,强调的是报纸作为一个整体的视觉和谐。既要顺应图像时代的要求,采取视觉化的手段,增加报纸的好看度;又要做到使用有度,不滥用图片、色彩等,让不同元素用一种适合观看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让技巧与审美同时起作用。

注 释:

①W.J.T.米歇尔:《图像转向》,《文化研究》第3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阿莱斯・艾尔维亚茨[斯]著、胡菊兰、张云鹏译:《图像时代》,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③转引自丁莉丽:《视觉文化:语言文化的提升形态》[A],孟建:(德)StefanFriedrich.《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C],2005(61)。

④许正林:《延续报纸生命 西方报纸版面改革七个趋向》,《新闻记者》,2009(4)。

⑤沈兴耕:《报纸编辑学实务》,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

⑥耿过友、王安娜:《欧美报纸版面编排与设计》,《新闻出版导刊》,2002(3)。

第7篇

关键词:应用写作;语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45-02

应用文写作素有“三分格式,七分语言”之说,也即是说应用文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是应用文的基本骨架,而语言是连接这些骨骼的血肉。如何提高应用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应用文血肉相连,妙笔生花,这便是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最为重要的问题。而成人教育本身具有实践性、职业化、自学性的特点,如何在成人教育下更好地掌握应用写作语言教学,使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与自己的职业技能结合起来。笔者结合多年应用写作教学经验,试探讨应用文写作能力之语言教学的适当模式。

首先,引导学生厘清应用文的文体要求。人类的语言分为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两大基本类型,应用文语言是一套有别于文学语言的多形象语义符号系统。应用文与文学作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作用不同,应用文有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行为之功能,侧重于实用性,文学作品主要服务社会、教育人民、感化社会;适用范围不同,应用文相当广泛,而且有很具体的对象,文学显得宽泛,但是无确定的具体对象;思维方式不同,应用文侧重于逻辑思维,文学侧重于形象思维;修辞方式不同,应用文常运用科学之修辞手法,文学则运用形象修辞手法。

从上述功能角度分析,应用文的文体要求奠定了其语言特征,可以让学生收集分析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从而进一步了解应用文语言写作要求。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研讨,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原则、方法及操作,从而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

根据学生的总结分析,教师的恰当案例阐明,应用文书语言的基本特征包括如下方面。

一、实用性(简洁朴实)

实用语言只传达“实用”的内容,应用文语言的实用性更是体现在简洁朴实的特点上,强调直接叙述。不追求华丽辞藻,也不搞形象描写,更不用含蓄、虚构的写作技巧。例如学生撰写的一份通讯稿,题目为“教育局举办第一届直属学校校长研修班”的开头: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好的校长代表了一个好的学校,代表了一个学校独特的学术魅力。学校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校长领导的成功与否。为使某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办学理念更加清晰,办学思想更加先进,某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管理科组织开设了第一届茂名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校长研修班。此次校长研修班的对象为某市教育局直属管理的四十多所公办、民办学校的正副校长(园长)、支部书记、中层干部或骨干教师。

某市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校长研修班专家讲学活动作为研修班的重头戏,于2011年10月17日星期六上午8:30分在某市第一中学科学楼四楼的阶梯教室举行。此次活动为期一天。

10月17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随着各个学校参加专家讲学活动人员的陆续到场,活动准时开始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分析该文的主要问题:行文累赘、重复、■嗦,特别是文中出现的华丽辞藻,削弱了该文的目的和意义,应直接开门见山点明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一目了然,摒弃废话、套话。对比香港明星陈冠希在“道歉信”中一再强调“道歉”,言简意实地传达了自己的态度:“我现在想道歉,向所有的人为他们所受到的伤害而道歉,我同时向所有的相关的女士和他们的亲属,为他们受到的任何的伤害进行道歉,我很抱歉,同时我也想向我的父母道歉,因为我为他们带来了伤痛。最重要的是,我想向所有香港人民道歉,我向你们诚恳地道歉,毫无保留,衷心地向你们道歉。”而正是这种实用性、直接性的文字传达了陈冠希的诚恳和愧疚之意,为其挽回了不少人气。

二、无歧义性(准确清晰)

正确地记载与传递信息是撰写应用文的基本要求,遵循这一要求,应用文语言表述必须严格遵照其词典意义,严格遵循语法规则,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逻辑。例如在2010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改善收入分配制度”这一段中“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其中“灰色收入”引起了大家的质疑,何为“灰色收入”?这种表达只是散见于民间表述,没有清楚地厘定其概念,因此最后被改为“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其表述更加清晰实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讲稿中提到:“今天我站在这里,为眼前的重责大任感到谦卑,对各位的信任心怀感激,对先贤的牺牲铭记在心。我要谢谢布什总统为这个国家的服务,也感谢他在政权转移期间的宽厚和配合。“谦卑”、“感激”、“服务”“宽厚”“配合”等词准确地表达了奥巴马严谨谦虚的行政作风和工作态度;2009年北京奥运会定位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非常准确地概括了该次奥运会的内涵;报纸上出现“敦促日方立即无条件释放中国船长”,敦促一词体现了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请注意,体现了我方的诚意和要求。同时要区分词语的运用,例如“起用”和“启用”两个词语的含义,起用是古今均常用的词语,古代多指官员丁忧未满期奉召任职,或已退职、已被罢免的官员重新任职。“启用”的启,原意是把某物体打开,引申义有“开创”、“开始”,常见“开启”亦即此意。“启用”,就是“开始使用”。某电视台一档节目中就有这样的字幕:“陈凯歌在主题严肃的历史片中,启用喜剧演员……”这里的“启用”就是“起用”之误。

三、模式性(庄重典雅)

应用文书语言具有模式化特征,要使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和专用语言。《文心雕龙·章表》所说:“言必贞明,义则弘伟。肃恭节文,条理首尾。君子秉文,辞令有斐。”正体现了应用文语言的独特性,要正大光明、寓意宏大,行文要庄重,有礼节,有文采,体现君子彬彬有礼的儒雅之风。因此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熟悉一些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和专用词语。如“来函收悉”、“敬请批复”、“……为要”、“……为盼”、“……是荷”、“……为荷”表示敬意、谢意、希望;如“敬礼”“致以谢意”“谨致谢忱”。使用这些词语,可以使文章表述简练、严谨并富有节奏感,从而赋予庄重、严肃的色彩;如“特此函复”这一模式化说法,如果换用别的语言表达,不可能如此简练明了。

四、得体性(大方得体)

得体即指应用文语言应适应不同文体的需要,说话要有分寸、适度,恰当地使用语言。上行文的语言,应尊重而不阿谀讨好;下行文的语言,应权威但又不谦和;与平行机关往来函件的语言,则应以诚以礼相待,多商量,自愿协作、互相尊重。惩戒坏人坏事的通报,语言应言之凿凿,义正辞严。表彰好人好事的决定,语言则应热情。对上级的情况报告,不必有过多的宣传议论。对下级布置工作的通知,又不可过于原则、空洞,应实实在在,切实可行,有可操作性。有选择地使用模糊词语、委婉用语,有时反使应用文书的语言更得体。

例如,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10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李培根在讲话中,串联网络热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自批自审,更是凸显了他的独特真诚和激情,也赢得了广大师生对他的爱戴,使得全国学生都亲切地称他为“根叔”。

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在菲律宾劫持事件中发表《香港家书》中讲道:我和出事的家庭一样,有机会的话,都希望可以趁着假期外游,和家人共度欢乐时光。但想不到一个冷血、自私的,一次失败的营救行动,令我们失去了八条宝贵生命,造成了几个家庭难以弥补的创伤。一夜之间,太太失去丈夫,子女失去父母,白头人送黑头人……我们原本和这些家庭素不相识,但今日却好像亲人一样。他们的哀痛,我们感同身受;他们的泪水,刺痛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曾特首感同身受,感人肺腑,更是让我们领略到了硬汉的独特柔情,也呼唤起了广大人民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体现了应用文语言的魅力。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修辞;分析;国情咨文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6)03-0001-09

引言:修辞分析

西方古典修辞观和现代修辞观都认为,修辞(rhetoric)是有效运用语言、影响受众、消除分歧、取得认同的实践活动和话语艺术[1],其目的就是要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旨在影响听众接受某种思想,并付诸相应行动[2][3][4]。

修辞分析(rhetoric analysis)与文体分析(stylistic analysis)相辅相成,互有覆盖。一般认为,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在探讨信息发出者(作者)、信息本身、信息接受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关注发出者(作者)对语言成分的选择使用及组织,并观察其效果;两者也都注重分析语言效果的实用性及其教学意义。而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重点在信息(文本)的形式和内容,而后者的重点在信息所产生的效果和功用,即文本或话语的修辞功能,能够在听众或受众那里引发后续行动。如下文介绍的DocuScope工具,即主要考察各类修辞特色词语所引发的语言行为类型。

就修辞分析,Bitzer[5]认为需要回答五个问题,即所谓的REALM[6]。其中,R(reader)即界定读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地位等,以确认他们与作者价值观的匹配程度及在接收信息或阅读文本之前所持的观点。E(essay)指理解文本最重要的特色、论点、布局、论据、文体特色等,以考察该文本最具理解难度、最具说服力部分,并了解其原因。A(author)指要了解作者的情况,即作者如何让自己有信服力,展示个人性格的吸引力,如何与读者建立认同感,这么做是否有效。L(limitation)即根据对读者的了解,看看这些读者对作者有什么限制作用?作者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对其论点论据有什么影响?来自作者本人的性格或价值观的影响?来自文本产生语境(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影响?M(motivation)即作者的写作或演讲动机。从这几个方面考虑,也能对修辞功能进行比较系统的探讨,但总体来说,主观性较强。

近年来,随着Digital Humanities(数字化人文研究)在美国人文学术领域的逐步开展,利用计算机辅助来进行修辞风格的分析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如Biber[7] 等人利用语料库方法来考察不同人群和不同文本之间在语法、词汇、语言使用、语言学习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而Hyland[8]利用计算机辅助考察了8个学术领域的语言,关注多种文体,展示学者如何利用语言来组织和实施学术研究,尤其是那些资深学者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和技巧,同时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因素和学界的意识形态因素,对研究学术修辞、英语教学、语篇分析等都有启发意义。Hart 等人[9]使用计算机辅助研究了政界人士在演讲和写作时所展现的风格以及这些风格的历时变化。Pennebacker[10]利用计算机辅助对语言如何传递地位、进行欺骗、表现个性及群体意识进行了研究。

人们也一直在进行关于美国总统语言的修辞研究,还有专门的学术刊物,如Presidential Studies Quarterly。Lim[11] 对1789年至2000年间所有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和咨文进行了计算机辅助的内容分析,他得出了总统语言修辞风格在5个方面的重要变化,也是5种趋势,即越来越避免认知或评价性词语,并避免使用非常正式的词语(antiintellectual)、越来越抽象(abstract)、越来越具自我意识(assertive)、越来越民主化(democratic)及越来越对话式(conversational)。自我意识强指具行动色彩,表现出自信和力量,而较少出现被动色彩和向权威权势表示服从的暗含意义的词语。该研究认为这体现了美国的自信,具体表现在较多用第一人称和很多can类词语,比如克林顿的就职演说这一点在后来2007年美国总统大选中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即奥巴马的竞选口号“Yes, we can!”。。相应地,表示模糊和不确定性的词语出现频率也有所下降(如if等)。其自信的原因是美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地位。当然,如果过分强调自我,则表明日益缺失的谦卑心理。

近期国内也有一些相关研究,如吴礼权[12]利用计算机辅助对平淡风格和绚烂风格进行统计分析,由此推衍出如要建构两种语言风格时所要遵循的修辞基本原则;张煜和徐世昌[13]利用语料库,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体裁分析法进行了探讨;卢静[14]则对译者风格进行了语料库辅助的历时性研究,并对译者风格产生原因进行历史、文化和社会的解读。这些研究基本上以文学类文本为主,结合计算机辅助方法,具有一定前瞻性、可靠性和参考价值。但国内这个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话题较分散,也较少关注修辞性语言所产生的后续行为效果。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两任美国总统的国情咨文为例,来说明计算机辅助的修辞效果分析方法和步骤,以期对我国的相关研究有所启发。

一、 研究方法

(一) 语料搜集

1993至2008年期间的前后两任美国总统分别是比尔・克林顿和乔治・W・布什。两人分别发表了8次国情咨文。从美国白宫官方网站下载这些文件并保存为 TXT文档,分别命名为BC-1993至BC-2000和GB2001至GB-2008。

三、 讨 论

上述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的各种分析表明,在内容上,克林顿考虑国内事务较多,而布什考虑国际事务较多;在功能上,两任美国总统的国情咨文在学术性、指导性、说明性、前瞻性、思辨性和战略性等方面,表现比较一致,但在所表现出的自信度、与听众的情感交流程度、需要公众认识及体验国家国际政策的程度、向听众汇报情况的语气等方面表现出不同,即虽然两位总统均高度自信(克林顿更高一些),但由于所处历史环境不同,布什咨文里各类语言行为类型词语及其所引发的行为效果要更为强烈。历史事实也表明,布什总统成功运用政治修辞,在一定时期内快速在民众心理上建立起了反恐战争的合法性和正义性[27],其任期内发动的反恐战争,姑且不论其成功与否,积聚了巨大人气,凝聚了大量人心,确实激发了美国人民参战的高度意愿,短时间之内在世界范围发动了多场以反恐为口号和目标的战争,这是其政治修辞的一个明显效果。

四、 结 语

DocuScope工具经过两位主要研发者历经20年的工作,已经基本成熟,能够处理任何一类文本,也可进行多种文本的对比分析。但定量数据导出之后,对文本的细致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的研究表明,在该工具背后标注了修辞特色的大型词典支撑下,对语料进行修辞特色的标注,保证了分析的一致性,有效提高了人文学科进行数字化研究的效度和信度[28],从而避免了以往以主观阅读得出的多为印象式选择性结论[15]。本文希望通过引入这种新型的计算机辅助的修辞分析研究思路及其方法,大力推动修辞学科的研究继续向实证方向发展,对其他相关学科,如语用学研究、英语教学、汉英翻译教学也会有一定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小慰. 翻译教学中修辞意识的培养 [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 (3): 86-90.

[2] 刘亚猛. 追求象征的力量: 关于西方修辞思想的思考[M]. 北京: 三联书店, 2004.

[3] Herrick, J. A. The History and Theory of Rhetoric: An Introduction (2nd edn) [M]. Boston: Allyn and Bacon, 2001.

[4] Burke, K. A Grammar of Motives [M].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45.

[5] Bitzer, L. The rhetorical situation [J]. Philosophy & Rhetoric, 1968, (1): 3.

[6] URL:http://writing.colostate.edu/guides/teaching/co301aman/pop7b13.cfm, 2015/09/28.

[7] Biber, D., Conrad, S. & Reppen, R. Corpus Linguistics: Investigating Language Structure and Use [M]. Cambridge: CUP, 1998.

[8] Hyland, K.Disciplinary Discourse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 [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4.

[9] Hart, R., Childers, J. P.& Lind, C. Political Tone: How Leaders Talk and Why [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2013.

[10] Pennebacker, J. W. The Secret Life of Pronouns: What Our Words Say about Us [M]. New York: Bloomsbury Press, 2013.

[11] Lim, E. T. Five trends in presidential rhetoric: an analysis of rhetoric from George Washington to Bill Clinton [J]. Presidential Studies Quarterly, 2002: 328-366. .

[12] 吴礼权. 平淡风格与绚烂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4, (2): 42-46.

[13] 张煜, 徐世昌. 基于语料库的体裁分析法英语专业写作教学实证研究[J]. 外语界, 2011, (6): 49-55, 78.

[14] 卢静. 历时视阈下的译者风格研究―语料库辅助下的《聊斋志异》英译本调查[J]. 外国语, 2014, (4): 20-31.

[15] Kaufer, D. & ParryGiles, S. J. Refined vs. middling styles in the Lincoln Reminiscence: comparing the rhetoric of formality and familiarity [J].Rhetoric Review, 2014, 33 (4): 344-361.

[16] Kaufer, D. & Butler, B.Rhetoric and the Arts of Design [M].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1996.

[17] Kaufer, D. & Ishizaki, S. A corpus study of canned letters: mining the latent rhetorical proficiencies marketed to writers in a hurry and nonwriters [J].IEEE Transa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2006, 49(3): 254-266.

[18] Kaufer, D. & Butler, B.Designing Interactive Worlds with Words: Principles of Writing as Representational Composition [M].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2000.

[19] Kaufer, D., Ishizaki, S., Butler, B. & Collins, J. The power of words: unveiling the speaker and writers hidden craft [J].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2004.

[20] Kaufer, D. & Hariman, R. A corpus analysis evaluating Harimans theory of political style [J]. Text & Talk, 2008, 28(4): 475-500.

[21] Kaufer, D. & AlMalki, A. M. “First” for women in the kingdom: Arab/West representations of female trendsetters in Saudi Arabia [J]. Journal of Arab and Muslim Media Research, 2009a, 2(2): 113-133.

[22] Ishizaki, S. & Kaufer, D. Computeraided rhetorical analysis [A]. In McCarthy, P. M. & BoonthumDeneche, C. (eds.). Applied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Identification, Investigation, and Resolution [C]. Hershey, PA: Information Science Reference, 2012: 276-296.

[23] Kaufer, D. & AlMalki, A. M. The war on terror through ArabAmerican eyes: the ArabAmerican press as a rhetorical counterpublic [J].Rhetoric Review, 2009b, 28(1): 47-65.

[24] AlMalki, A., Kaufer, D., Ishizaki, S. & Dreher, K. Arab Women in Arab News: Old Stereotypes and New Media [M]. New York: Bloomsbury Academic, 2012.

[25] Hope, J. & Witmore, M. The very large textual object: a prosthetic reading of Shakespeare [J]. Early Modern Literary Studies 9.3 / Special Issue 12, 2004, 6: 1-36. .

[26] Aristotle. Rhetoric [M]. Translated by Roberts, W. R.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