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2 16:36: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传统文化的优越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国学;幼儿国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290-01
一、何谓国学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学术精髓简称。国学的范畴很广,既融入了诸子百家为主体的儒学思想,又以《四书五经》为划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既有“仁、义、礼、智、信”这些塑造完善人格的要求,又有“厚德载物”、“和为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天下”等人生指南的义理和修身养性的准则。
二、幼儿期国学启蒙的优越性
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自0岁开始发展,1——3岁即有明显的发展,3——6岁发展更为迅速。利用幼儿记忆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无疑能达到文化熏陶、智慧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幼儿是社会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现在的小孩子可以唱很多流行歌曲,却对充满先贤智慧的经典毫无知晓,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吗?国学启蒙从幼儿时期开始,还因为他们拥有两项得天独厚的本钱,一曰“德性净、记性强”,二曰“时间充裕”。
三、如何开展幼儿国学启蒙教育
1、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国学水平。教师要向家长及幼儿推广国学,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国学知识。可通过查阅资料,组建国学评鉴小组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对于国学的认知水平,了解、背诵或熟读国学经典作品,并且掌握教幼儿背诵的方法,并学会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启发教育。
2、重视宣传效应,引起社会关注。通过每天播放《弟子规》、《三字经》等视听光盘及教室环境周围布置展板等形式,让幼儿及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国学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幼儿园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及《家长园地》宣传栏,向家长宣传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白国学对幼儿人格、道德品质、情操、精神风貌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要制定科学的计划、选择合适的内容、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1)开展国学启蒙首先要有计划,在不影响孩子正常活动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游戏、故事、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在集中教学或分组或个别的进行。在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先养德,再启智。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和理念,所以要求老师在尊重幼儿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是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 (2)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简单易懂。幼儿期孩子的思维直观形象,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选材上要精练,要通俗易懂,最好配有图画,便于幼儿理解,内容要少而精。如《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忆诵读,内容丰富,浓缩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孟母三迁的故事,懂得了孔融让梨的道理。在游戏活动中,有的还模仿有些精彩的故事。
4、家园紧密配合。国学经典要成为有用的东西,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如果单靠孩子的机械记忆的话,其中的教育价值将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关于做人礼仪的方面,故而国学启蒙教育要靠教师、家长和幼儿的三方互动式教学才能实现。在学校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家里父母要督促孩子“亲师友,习礼仪”。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他们几乎是家里的小霸王。要改变这个现状,现代家庭更要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加强德育教育,教会他们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做一个诚信、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不需要孩子背诵的多少内容,而是看孩子做到没有。
“好读书,不求甚解。”请诸位家长牢记孔夫子的一句名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们不要求每个经典孩子都能理解,只希望在孩子记忆里有美好的东西,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去体会。
四、幼儿国学启蒙的意义
1、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奠定德育基础。国学经典有很多是圣人君子的感人故事,读圣贤,晓礼仪。在大力提倡德育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以先人的事迹教育祖国的未来,让幼儿受到启示,学习好的典范,摒弃坏的习惯,大力提高幼儿的德育水平。
2、有效并且极大限度开发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通过国学启蒙来开发儿童的记忆能力是非常不错的,大家都知道人的右脑是主管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大家拼命的想开发孩子的右脑潜能,在此入手岂不一举多得吗!儿童之所以能够轻松简单地记住国学经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典中高度浓缩又相对关联的思想体系,国学经典中的词汇是大量的,在语言上又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包括对人生、世界及至宇宙的智慧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是深远的生命体验,但在文字组合时,都是用简练的语句,读起来有一种轻松有趣的音韵感。
传统文化对现代美术设计创新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传统文化丰富了现代美术设计的素材、传统文化扩展了现代美术设计的思维、传统文化促进了现代美术设计的革新,下面笔者逐一进行分析:
1.传统文化丰富了现代美术设计的素材
传统文化丰富了现代美术设计的素材是传统文化对现代美术设计创新的意义之一。任何民族艺术设计创造活动都与本民族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的文化底蕴,丰富了现代美术设计的素材,为现代美术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可以说,现代美术设计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在文化历史积淀的基础上,我国现代美术设计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立足。
2.传统文化扩展了现代美术设计的思维
传统文化扩展了现代美术设计的思维也是传统文化对现代美术设计创新的意义所在。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元素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创作思路和设计内容,有助于扩展现代艺术设计师的创作思维和艺术创造力。对现代设计师而言,传统文化使现代艺术设计师在艺术创作中养成开阔的思维方式,艺术设计思维更广泛、更周到、更合理,而更丰富的设计思想和更深刻的设计内涵,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现代艺术设计的创造力。因此,传统文化扩展了现代美术设计的思维。
3.传统文化促进了现代美术设计的革新
传统文化对现代美术设计创新的意义还表现在促进了现代美术设计的革新上。传统文化的介入对现代设计具有推动作用,一方面传统文化是现代美术设计的基石;另一方面,现代美术设计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突破创新,引领着美术设计的不断向前发展。现阶段,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掘和合理使用传统文化,是促进现代美术设计革新的有效途径。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促使现代美术设计革新是当前美术设计创新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研究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的借鉴与启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的借鉴与启示
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将是现代美术设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美术设计的融合之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1.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在创新中求发展
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在创新中求发展是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的启示之一。在美术设计创新中对待传统文化,应站在美术设计创新战略发展的角度,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深化和发展,用创造性的思维不断创新传统文化,发展现代美术设计。具体说来,让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美术设计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我们应传承传统文化独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使现代美术设计既有时代气息又有民族内涵,既不与时代脱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好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形式,同时要赋予其内涵,需要注意的是,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在创新中谋求现代美术设计发展时,要注意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正确把握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全新的观念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能够不断地被体现和重新诠释,在传承中实现新的超越。
2.加强传统文化融合,向国际化迈进
加强传统文化融合,向国际化迈进,是美术设计创新的重要环节。在美术设计创新中,加强传统文化融合是传统文化对现代美术设计的又一启示,借鉴文化融合的力量发展美术设计创新,走国际化发展之路,才能确保美术设计具有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美术设计中立于不败之地。国际化是民族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新形势下要求现代艺术设计不仅要兼具信息化、视觉化和现代化,还要通过国际交流来促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创新。美术设计创新应意识到国际化设计的重要性,在进行美术设计的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作品中,体现本土化的同时能够表达出现代设计所需世界性的共性,以此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创新中的价值,只有在应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融入外来先进文化,才能使我们的美术作品成为真正的、跨时代的、表现国家形象的精品。
3.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多元化培养人才
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多元化培养人才在美术设计创新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当前,美术设计中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比重还有所偏低,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比例,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培养兼具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艺术的人才,任重道远。具体说来,厚重的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人才成长所必须的土壤。作为现代美术设计人才,广博的文化内涵必不可少,这就需要艺术设计者不断地学习历史、民族等传统文化,只有在丰富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吸收一些现代化先进的设计理念,构建一个既有民族特性又蕴含时代意蕴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多元化培养现代设计人才,使美术设计创新在传统文化的中汲取营养,打造出一支富有现代设计艺术的新主流设计人才队伍。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和为贵的管理方式和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重要影响之一。在旅游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思想是一致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贵民”亦即“重民”的民本思想启迪我们要重视“人”的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旅游管理置“人”的管理于重要的位置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二)以和为贵的管理方式
“以和为贵”的思想源自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以和为贵的管理方式对旅游管理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现代旅游企业管理中,现代旅游企业重“人和”的企业凝聚力恰恰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也是“以和为贵”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对旅游管理而言,在服务管理上从“条规约束”向“无为而治”的转化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儒家主张“内圣外王之道”,就是说内有圣人之德,外行王者之政。在这里,圣人的人格魅力起了很大作用。简而言之,就是要做到“以德服人’,。旅游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旅游管理的时候,应注重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以道德榜样来影响他人,尊重员工,处处为员工着想,注意树立自己的人格榜样,这样可以赢得员工的信任与支持。
二、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策略
为进一步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促进作用,在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科学规划旅游地区的文化
科学规划旅游地区的文化,是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关键。在旅游企业管理中,我国的旅游资源因地域不同而不同,科学规划旅游地区的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在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老城区,是在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旅游文化的重要举措。所以旅游管理必须在政府主导下,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做好旅游地区的规划。
(二)做好文化旅游基础性工作
做好文化旅游基础性工作,是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对旅游管理而言,在文化旅游理念的实施过程中,要广泛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科学知识、价值功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传统文化意识,做好文化旅游基础性工作,促进文化遗产永续传承。
(三)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也至关重要。传统文化旅游是一种全新的、知识含量高的旅游形式,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时期的旅游活动不会局限在观光旅游的初级层次,而是一种多方位多层次的旅游方式,旅游区必须结合我国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开发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旅游新产品,创造和凸显本地旅游的特色,使旅游业的发展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四)丰富传统文化的旅游形式
丰富传统文化的旅游形式,开展多元化、多样性的旅游方式,是现代旅游的必然要求。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发展参与式与体验式的我国传统文化旅游形式来实现。旅游作为需要用心灵感悟的精神文化产品,要求旅游管理者为旅游者提供身心参与的进入方式,在旅游中经历心灵震撼。如红色旅游的兴起,就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有其独特的精神价值。
三、当代旅游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当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旅游文化呈现出冲突与整合相交织的发展趋势。这种旅游文化的冲突与整合,势必对旅游文化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旅游文化学应当顺应这一趋势,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积极的回应。当代旅游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化趋势旅游文化学从形式上看是一门理论色彩很浓的基础学科。从其研究目的、特点和作用上看,它又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学科。旅游文化的研究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它必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而且这一特点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2.扩大化趋势
一方面,将迅速扩展自己的研究范围,把触角伸向旅游活动中的广大领域,形成自己的分支,如旅游消费文化学、旅游审美文化学、旅游企业文化学等,另一方面旅游文化学将不断汲取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系统,然后再用自己的理论方法重新认识旅游经济、旅游心理、旅游管理活动中的现象和行为,发掘出其中深层的东西,促使其向纵深方向发展。
3.科学化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旅游文化研究将逐渐大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它们直接应用于旅游文化的调查研究之中,快速简捷地处理各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使过去只能做定性分析的问题定量化,解决过去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
4.学科化趋势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 英语教学
如何恰当地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英语教学,是每一个英语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已经在教育一线工作三年的英语教师,我谨在此浅谈英语课堂中如何应用现在教育技术。
一、教师要革新教学观念
在我工作的学校,仍有部分老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知之甚少,甚至持抵制的态度。他们从没有摸过鼠标,上课自然还是使用延续了数百年的传统模式,教师在黑板上写,拿着书念,学生在底下听。而且他们不以为然,觉得这是在保护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说现在的孩子只知道键盘上打字,钢笔字都写不好了,有的甚至没有动过毛笔字,中国的传统文化都丢失了。诚然,他们说的也是现状,但这并不是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呀。让学生写一手好的钢笔字,继承优良的中华民族传统,与课堂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毫不冲突。相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促进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革新自己陈旧的观念,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以满足新时代,新课改条件下英语教学的需求。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知识背景
多媒体技术教学是指录音机、影碟机、录像机、实物投影仪、计算机等多种媒体的组合进行英语教学。多媒体技术以其优越的特点,集中了图片,文字,声音,影像于一体,使得知识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生动化,易于记忆和掌握。我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几乎没有一节课离开过多媒体技术。尤其是导入部分,经常以多样化,有效的图文声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兴趣。比如讲到交通方式这节课,我就会给他们展示各种交通工具,有的是生活中见不到的,因此多媒体技术弥补了这一缺点。又如讲到诗歌鉴赏,我会配乐让学生来朗诵诗歌,使他们融入到优美的诗歌中,尽情去品味,欣赏诗歌,体味诗歌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韵味,鼓励他们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生活。所有这些课堂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点点滴滴,给学生带来的享受和收获,是传统课堂无法实现的。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师生合作,互动的课堂模式
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最受欢迎的“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之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得到保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启发。在教学中,我发现,让学生自己参与教学过程,自己搜索相关信息,为新的一堂课做准备,虽然累,他们却乐此不疲。比如在讲到感恩节这堂课,我提前把学生分四组,让他们分别准备感恩节的由来,意义,庆祝方式和对自己的启发。结果到上课那天,各组选的组长来给全班做感恩节介绍,竞相比赛,效果好的超乎想象。比老师干巴巴地念书本上感恩节介绍有趣的多。在锻炼了自主参与课堂的同时,学生之间又互相合作,显然,学会这种能力比单纯的了解感恩节重要的多。而没有多媒体的帮助,这一切都是空想。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它可以突破时空的界限。它可以把远在天边的东西带到眼前,把不复存在的远古生物展示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而要展示给学生更多的课外的知识,开阔眼界。有一节课我们讲的是我最喜爱的动物,大家侃侃而谈,有的人谈到最喜欢恐龙,可是还有很多同学对于这已经灭绝许久的生物并不太了解,这时候多媒体技术再次发挥了自己的优越性,把远古生物活灵活现地带到我们眼前。有的同学说喜欢北极熊,可是谁又真正地去过北极,看过北极熊居住的地方,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惯呢。这时候,一个小小的短片又让大家一目了然。当大家看到胖乎乎的北极熊在北极雪白的冰面上慢吞吞地走动,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引得学生哈哈大笑。而当她逮捕食物时,动作又是那么迅速灵敏,让大家感觉很不可思议。看到这里我就听到有同学小声议论说将来要当科学家,去极地考察,我想,如果他们没有看到这样栩栩如生的画面,自己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感慨。这样的一堂课,充满欢笑,充满豪情壮志,远比单单聊我最喜欢的动物意义重大。
以上四点是我对与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应用的一些经验和看法。实践证明,适时,适量的多媒体应用对于教学必不可少,但它也不能取代传统教学的地位,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确保高效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传统符号;现代设计;运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189-01
一、传统符号的含义
符号是指具有某种指代意义的标志,传统符号是在中华民族上千年发展历史中,随着社会变迁和历史进步,不断沉淀和积累的承载着重要精神文化内涵和民族传统精神的具有指代意义的标识。
二、传统符号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一)传统符号丰富了现代设计的形式美
传统符号的表现形式大部分都是以图形符号来呈现的,是具有视觉美感的。传统的图形符号蕴含了东方文化中的含蓄之美、意蕴之美、祥和之美,具有西方简约抽象符号等不具备的形式美感,给人以视觉享受。现代设计本来强调的就是视觉的审美,在发展国内现代设计的过程中,摆脱一味追求西方艺术的原则,融合具有东方意蕴的传统符号,就能在形式的美感上做出重大的突破,创造性的丰富现代设计在造型艺术上的发展。
(二)传统符号丰富了现代设计的内涵美
由于现代设计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是需要满足人类的审美情趣和精神享受的。除了需要重要的形式美感之外,还需要依托文化和精神,传递积极的正能量,将传统符号运用在现代设计上,就能满足现代设计对内涵美的追求。这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象征意义的传统符号,能将意蕴悠长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力量传递人们。
三、传统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一)抽象化传统符号运用于现代设计
传统符号的内涵极为丰富,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传统符号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需求和人们生活的需求,不断变化的。现代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强调的是创新性的思维和运用,因此,在配合时代需求的情况下,将传统符号抽象化,抽象化概念也成为了现代设计对传统符号的一种重要的运用形式。这种运用,既满足了保存传统符号重要精神内涵的意义,又满足了现代设计创新思维的题中之义。
(二)巧妙运用吉祥的传统符号
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很重视吉祥文化,将禄福寿喜、和谐美满都视为重要精神。因此,在传统符号中也不乏这种具有吉祥寓意的符号,都是旨在借这些寓意美好的符号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吉祥的符号巧妙的结合了花、鸟、鱼、虫,运用双关、谐音、借代等手法创造性的拓展的传统符号的积极内涵。在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将这些具有吉祥寓意的传统符号和现代设计相结合,也是符合时展需求,跟随社会前进步伐的。在吉祥符号的运用中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申办标识。这是一个意象化的中国结图形,虚化成一个打太极的人形。首先在色彩上采用了红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都将红色视为吉祥的色彩,认为红色预示着未来或者事件红红火火,有好的发展。中国结也是传统符号中寓意和美、统一、团结、美满的符号。太极在原本的图形符号上是圆形的两极,强调的也是事物阴阳调和、圆满和谐。这三个传统吉祥符号的综合运用,也表达了这个现代设计的美好愿望和情感寄托。
(三)采用部分传统符号的元素创新性地运用
现代设计本身就是具有文化融合特点和综合性的学科,在其形式和内涵的呈现上,都不是刻板单一的,而是丰富多样的。我国现代设计更是在西方现代设计的影响下,有了一定的发展,在结合部分的传统符号的元素后,能将不一样的文化和风格创新性的形成一种独具创新的设计。例如:靳埭强先生为第三届亚洲艺术节设计的海报。由于海报主要就是传递出亚洲艺术节的丰富多样和和文化的繁盛状态,在海报的设计上,将代表中国文化的京剧脸谱、印度舞蹈演员的前额、印度尼西亚脸谱的鼻饰、巧妙协调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张多元化的脸谱,深刻切合海报要传达的意义。
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不难发现,传统符号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和精神的载体,不仅具有丰富的形式美感还具有重要的内涵寄托,能有效的使用在现代设计中,满足现代设计在创新和发展中的需要。在时代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现代化设计要谋求更深远的发展,不仅仅要借鉴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艺,更要重视传统符号这些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文化符号的结合,这样才能凸显国内现代设计中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一、 好莱坞电影中存在的中国元素
在好莱坞电影中,对于中国形象的塑造开始于19世纪末期的默片时代。当时受到美国主流意识中种族歧视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双重影响,好莱坞对于我国形象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了极大的错误和误解。在西方社会所拍摄的电影中,对于中国形象的塑造往往是负面性的,该种形象塑造也通常是其自身想象中的东方社会。在此时的电影展现过程中,往往都是昏暗的唐人街,麻花辫子极长的男人以及紧裹旗袍的妖艳女性都已经成为中国的典型元素。在西方社会强势的文化霸权影响下,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的展现过程中往往都呈现为极强的片段性和残缺性。[2]在该种形式下所展现出的中国形象必然会有极为明显的刻板和僵化,与此同时,其更是西方社会对于自身文化优越感的深化和评测。西方社会所形成的白人至上的优越性在动作电影《上海正午》中显现得极为明显,在西方社会的理解中,认为野蛮和迂腐是东方社会的重要标签。
作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符号,李小龙在西方社会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播伴随着电影全盛时代的结束而完全结束。从此之后,中国文化和元素在西方社会中的传播和展现再次进入了萧瑟时期。直到2003年,以中国功夫和东洋传统兵器为核心的电影《黑客帝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特性进行了完美展现,也更是受到该种因素的直接影响,在美国电影中又再一次出现了对于中国元素的追崇。由导演李安所拍摄的《卧虎藏龙》,将中国功夫再一次推向了文化传播的最高点。作为中国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受到北京奥运会宣传和传统文化塑造的共同影响,熊猫深受到全球观众的喜爱和追崇。电影《功夫熊猫》在2008年迅速席卷全球,此外美丽的张家界美景在电影《阿凡达》中的出现也使中国观众在观看电影的同时获得了极强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形象中蕴含的中国形象已经逐渐抹去了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东方民族主义歧视感觉。在电影发展过程中,当前已经有大量国内外影片都融合了中国的美丽景色,并将其作为文化符号来吸引中国观众,当然采取该种方式也能够极大地促进中国文化元素的快速传播。
中国文化对于好莱坞电影拍摄的影响,已经超过70年,而电影中展现的中国形象也由之前的生硬刻板转变为使用中国元素进行电影点缀。[3]实际展现也已经由西方社会眼中负面的中国形象发展到由李小龙代表的中国功夫使其着迷,再到最后西方社会几乎全体对中国最真实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沉淀进行深入研究,并展现出了对中国文化极强的认同感。在文化认知过程中,好莱坞电影更成为中国形象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在此过程中,世界人民将会不断加强对于中国文化的解读,最终向全球人民展现最为真实的中国形象。
二、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文化的错误解读
文化误读其实就是对于文化理解过程中产生错误,而该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东西方文化和社会背景差异,正是受到上述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往往会对相同文化元素的分析和理解产生难以避免的错误。对于广大受众来说,在面对全新或者其他国家的文化时,通常会按照自身对于文化传统以及思维方式等完成全新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譬如,在早期的好莱坞电影展现中,其对于东方世界的印象始终都是低级和野蛮的描述。在上述这些误读过程中往往是通过不断演变和自我纠正完成更新的,其作用的最终结果则是极大地促进各国文化充分交融和传播。
通常来说,人们日常思维模式常常会受到文化以及个人思维模式的影响出现较大差别,而社会受众的日常思维方式往往能够直接展现出该民族的文化内涵。在不同民族中,通常都会存在自身的思维方式,社会受众思维方式中存在的差别往往会对其理解和阐释其他国家文化产生极大影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文化信息也会使得接受者产生不同的理解方式,因此常常会产生歧义。在好莱坞电影快速占领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其目标在于让全球迅速接受其所传播的影视文化,使用电影语言准确讲述西方社会对于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对于中国文化的诠释,好莱坞往往是以美国的价值理念为基础开展的,在此过程中对于美国人所认识和肯定的价值取向极为关注。倘若采取该种方式则会产生极大的跨文化差异,进而产生文化误读现象。
在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全球社会对于我国的了解也在不断加深,好莱坞在实际表现过程中已经逐渐摆脱之前的展现模式,并且对中国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正确理解。但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好莱坞电影在实际展现过程中依然存在文化误读现象。
关键词:传统文化“和”意识现代平面设计
一、中国传统文化“和”意识之概述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意识,“和”与“谐”同义,强调世间万物的和谐。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构成了完备而别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和”理论的雏形是“自然之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后演变为“礼乐之和”。“礼乐之和”在夏商周时分化为“礼”与“乐”。“乐”,在远古,主要指音乐的和谐,是乐、歌(诗)、舞的集合。“礼”,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主要是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的总称,也包括礼节仪式。虽然“礼”强调的是“分”“别”“异”,但其最终目的仍在于“和”。礼乐之和一方面用“礼”来制约、规范“乐”,另一方面用“乐”来辅佐、推广“礼”,“和”是两者的和谐统一。自先秦理性精神确立之后,“自然之和”“礼乐之和”逐步让位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强调整体性、和谐性与统一性。它的形成,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入,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由被动地接受发展为主动地适应和能动地改造自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体生命与宇宙万物生命的和谐融合。
二、现代平面设计视觉三元素之“和”
传统文化中,“和”肯定事物多样性的统一,兼容并包,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现代平面设计的最高境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和”,它从视觉信息传达的立场出发,将各种设计信息如图形、色彩、文字等通过适当的形式转化为视觉语言,处理好美与传达效果的关系的同时,以最具和谐美感的视觉语言的组合方式,实现信息和情感的有效表现传达。这不仅要求画面各视觉元素的高度融合,还要求信息在传达的过程中与受众等各方面的整体和谐,最终使受众在感受和谐美的同时能够迅速获取所需信息,从而实现现代平面设计之目的。
(一)图形之和
图形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艺术符号,在平面设计中,图形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整体效果、信息的准确传达以及与受众的理解和接受。
由于图形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它不分国家、民族、男女老幼等,都为人所看懂,具有超越国界和语言障碍的优越性,因此,所表达的感情和传达的信息比其他视觉元素更形象、直接,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但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图形设计的表现形式总是与社会的整体审美意识、材料、技术等相适应的,同时还与人们对图形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有很大的关联。因此,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准确有效地把握图形语言的平面视觉化设计,这种设计不是简单地对原有传统图形的再现,而是在现代审美观念、科学技术、传播手段等基础上,从心理——生理——审美结构出发,把可视感、动态感和立体感纳入对传统图形中的感知、辨识和设计的整个运动过程,使再现的图形元素在和谐的基础上,富有现代特色又体现民族独特个性。其次,还要考虑图形元素在视觉传播过程中与受众的整体关系,是否能够感染受众、引导受众的行为。只有二者的完美结合,图形元素设计和传播的整个过程才能和谐、统一、完整,从而达到迅速准确传达信息以及引导受众行为的目的。(二)色彩之和
色彩在平面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视觉元素。它是一种主观性设计色彩,与公众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密切相关,在观者的感受中具有很强的情感表现力。当代美国著名的视觉艺术心理学家布鲁墨就曾经说过:“色彩唤起各种情绪,表达感情,甚至影响着我们正常的心理感受。”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必须要考虑色彩不同的心理效应,引起色彩心理效应的因素比较复杂,在传统色彩设计中,顾及较多的是引起色彩心理效应的人文因素——观者的群体和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社会文化以及民族特征等等。现代的色彩设计在人文因素的基础上,还考虑了造成色彩心理效应的不同技术手段因素,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各方面因素。由于科技的发展,传统印刷色彩的套色方式发展到现在的影视色彩、网络色彩等,色彩在视觉展示方式和技术表现上都有了很大的差异,在报纸杂志上适用的色彩,将之运用到网络上则未必和谐,而网络上的色彩与电视、电影的色彩又有差异。平面设计中的色彩之和,在此时已演变为不仅包含了平面构成中色彩元素本身的各种对比与调和,还包括色彩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运用的和谐与统一。
(三)文字之和
在中国设计师的平面设计作品中,汉字在文字设计中是运用最多的一种语言符号。“和”意识强调整体性、和谐性与统一性,汉字的创造无疑是遵循这一法则的,它用最简洁的设计元素,运用最丰富的设计手段设计出结构完美、内涵丰富的艺术作品。从设计的角度来说,汉字本身就是一件最具和谐美感的平面设计作品。
作为平面设计的视觉元素之一,文字设计要研究诸多方面的内容,如字体表现样式、艺术风格、文字的编排以及文字蕴含的更为潜在的情绪等等。同时还要综合研究与图形、色彩等要素的关联,从而使文字设计从单纯的说明与装饰转向运用字形、图形或结构本身去反映内容,追求“形式以悦目,意美以感心”的理想效果。但不管对文字进行何种艺术加工,都要让受众能够解读,如果设计的文字在表现形式不和谐、不统一,造成“形”和“意”的混淆,受众无法接受和理解所要传达的信息,则失去了文字设计的意义。当代中国设计师有很多都是利用汉字来表达自己的设计观念,从汉字所蕴藏的中国文化深层意义中去探寻一些设计元素和灵感,并从不同的视角去表现以汉字为代表的具有纯正本土文化特色的中国平面艺术,使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发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三、结语
在国际文化的影响下,我国设计师的设计日益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回眸设计发展的历史长河,我们发现,不管我国设计师接受的现代信息和科技程度有多高,我们总是能够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设计师的作品中,感受到传统文化“和”之韵味、精神、“和”之最美境界。那是在任何的设计环境下都会被一直保持的本民族的独特风格。而在当代,真正优秀的设计师也正是凭着作品中的不同于他国的本民族特色而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和尊敬的。
参考文献:
[1]陈秀萍中国文化画卷[M].海洋出版社.2006年
[2]卢影平面设计艺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自此以后的100年,恰是我们在国际上缺乏话语权的百年,是我们在谈判桌上“有理却词穷”的百年。是我们说什么都不得不钻进别人的文化圈套,而无法自圆其说的百年———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错误地放弃了自己的文化,错误地放弃了自己的话语。
西方社会在500年殖民扩张中,不但实现了对于全世界资源、市场、物流、生产、分配的控制,也完成了对于世界大多数民族的文化灌输。借以维护西方利益的西方中心主义文化体系,已经统治了大多数国家的头脑,成为举世公认的权威文化。
在中国,这种旨在维护西方国家利益、建构西方种族和制度优越性的西方文化,两度产生决定性影响,几乎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一次是五四时期,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当我们过度认可西方文化权威的时候,我们对外失去了话语权,对内造成文化认同危机和政治认同危机。
今天我们在文化上的被动局面,不仅影响到我们的文化权利和文化安全问题,实际上已经影响到中国公民的政治认同问题。如果我们再不站在战略高度进行文化建设,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和道统,我们民族复兴、国家崛起就会受到制约,甚至可能连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也无法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