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2 16:36: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声乐的教学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新形势 声乐教学 形式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12
随着高校大学生越来越多,声乐教师的数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所以对高校声乐教学的方法和形式的研究就成为必然。近年来,声乐集体课和小组课两种形式相继出现,并受到欢迎。而对于教学方法方面,主要有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根据社会的需求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我国现代高校对音乐的重视程度提高,使音乐艺术在高校教学中的比重增加。但是由于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对实践的要求较高,所以其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改进。
1 声乐教学的形式
1.1 主要形式
新形势下,声乐教学的主要形式为集体课教学。受教师与学生数量的影响,使得高校声乐教学依然采取集体课教学为主的方式。与一对一等教学相比,集体课不方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声乐集体课堂教学的优点在于能同时教授的人数多,效率较高,同时,可以更好地体现出音乐的美感、教育与实用性的结合。对于一些基本音乐理论的教学,采取记忆课堂教学的方式更加方便快捷。所以,集体课教学是大学声乐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主要方式。
1.2 辅助形式
新形势下,采用小组课教学的方式作为音乐教学的辅助。小组课教学通常采用2到4人的小班授课。小班授课更加注重个性,有针对性地教学,一般最好在5人以下,可以根据学生对声乐的理解水平、技巧等方面来分组。小组课不同于大课教学主要在于其以学生的发声练习为主,是对集体教学很好的补充。
2 新形势下的声乐教学方法
新形势下,要求声乐的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现代声乐教学还要综合考虑教学的目标,根据目标来设定教学内容和方法。传统的声乐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研究探讨新的声乐教学方式十分必要。以下我们就高校声乐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两个方法的教学方法和作用来做具体分析:
2.1 研究性学习
新形势下,高校声乐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对学习的音乐素材做主动地研究和探讨。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施研究性学习受到学生本身的音乐水平、教师教学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更高的实践价值和研究意义。所以,高校声乐研究性教学应该范围宽广,意义深刻。由于高校的音乐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强,音乐素养高,所以研究性教学更适合他们的发挥,也有利于对其能力的进一步的培养。同时,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性教学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具有多元化和创新性等多个特点,有利于促进现代音乐教学的进步。
2.2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很强实际效应的教学方法。现代高校声乐教学采用合作教学,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已经成为当下流行的主要的声乐教学方式之一。合作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基本理念,教师由原来的主导地位变成的指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但是由于声乐教学与基础学科教学之间存在差异,更加注重参与和实践的重要性,所以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来说,怎样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对声乐的理解感受能力十分重要,也是声乐教师最应该重视的问题。教学要善于挖掘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主宰音乐的人,使他们敢于对音乐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声乐教师在态度上还应坚持以亲和为主。而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活动和教学为主的方式,可以采用集体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课的形式。在合作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很容易受胆怯、集体荣誉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同时,也使他们增强了面对陌生场合的能力,增强了他们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优点,同时鼓励学生,因材施教,实现合作教学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特点。合作教学的提出,使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的交流空间加大,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
3 就形势下的声乐教学评价
新形势下,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声乐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同样重要。目前,在普通高校的教学中,基本上将音乐课程作为选修课来上,学校和学生个人对其重视度都不够,只以几学分作为期末考试的筹码,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声乐教学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但是近些年,高校声乐教学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当然,对于教师来说,要能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基本音乐理论和实践,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客观的判断 ,并在之后的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而对于作为主体的学生来说,要增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音乐的兴趣,这样才能使音乐教学顺利发展。
4 总结
现代声乐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艺术气质。如何达到声乐教学的最佳效果是现代音乐教学中最应该考虑的问题。声乐教学的形式和方法都不应该是单一固定的,需要高校声乐教学者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和创造出适合高校声乐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韦红梅,卿泽.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浅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S1).
一、声乐教学前应遵循的原则
1、做好声乐专业学生的选才工作
声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基于声乐专业学生的选拔上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声乐教学的可造之材,再优秀的声乐教师,再多变的教学方法,都是徒劳无功的。为了保证能够选拔到合格的声乐专业的学生,学校的考试制度要做到公正合理。要反复斟酌考试的内容。首先,不能过分看重学生的外表条件,因为声乐专业是需要用声音来说服一切的。也不能对嗓音的条件要求太苛刻,因为声乐训练后天的技巧掌握才是至关重要的,应该考察学生的音乐素养。其次,学校要充分关注考试文化课的成绩,文化知识的缺乏会阻碍学生艺术发展的空间。再次,招生艺术系或艺术院校要严把专业面试关。提高考试的透明度,杜绝各种面试的打招呼等舞弊行为,把不符合要求的所谓关系户淘汰掉,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考察,选拔出品学兼优,发展潜力较大的学生,进入艺术院校进行培养。最后,教育主管部门要考虑缩小招收声乐艺术生的规模,提高声乐专业学生的入学门槛,选出的人才就会更有竞争力。
2、提高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首先,声乐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练习和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如发声的技巧以及艺术表现的细节问题,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声乐教学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发现存在学生身上的问题,教师还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声乐教师好比是医生,学生在发声练习中出现了问题,就好比是患了某种疾病,这是教师就要像医生一样,通过医学诊疗手段来排除和确诊,找出发生出现问题的“病因”。往往名医会很快的对症下药,而庸医反而会耽误患者的时间和精力。作为声乐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才能知道在何种情况下,使用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顺利解决学生发声过程中遇到的众多问题。
其次,作为声乐教师,讲授的很多都是理论性的知识,还需要教师身先示范,登台演唱。同时还要多才多艺,具有很强的乐器伴奏能力,最常用的乐器是钢琴。教师具备舞台演唱能力,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学生耳濡目染,就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具备较好的舞台演唱能力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激情,让教室从枯燥的声乐理论中解放出来,学生也能耳目一新。学生通过仔细的聆听,找到了自己和老师在发声以及艺术表现上的差距,在课后可以模仿教师的演唱风格和技术,还可以通过领会教师对作品的把控,从而形成自己对艺术的独特的理解。我们可以总结出声乐大师们的共性,如国内的沈湘以及周晓燕等名家,他们既是声乐教育家,又是演唱家,集表演和教育于一身。其实演唱和教学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演唱的内容,课堂效果不是学生所期望的。教师的钢琴伴奏,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体验到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从而产生自己的声乐作品的创作灵感,这些都是音乐素养提高的表现。
二、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
1、比喻教学法
声乐理论知识有的是比较单调难理解的,比喻教学方法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启发学生。例如,欧洲很多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把声音比喻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把声音吞进去,这种形象的比喻能帮助学生打开喉咙,因为学生在吞东西时,喉咙自然就会打开。著名声乐教育泰斗,费曼博士经常运用这种比喻教学法,把母音形象的比喻成梨的形象。帮助学生获得有磁性的母音,他还把声音比作为江河中潺潺的流水,很连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声音的特征。
除此之外,有的教师还用“吸住唱”和“向忍住打哈欠”来进行比喻,让学生尽量打开自己的共鸣腔。运用丹田来进行呼吸,让学生呼吸的更彻底,还可以这样来比喻:把声音停留在自己的胸前的纽扣上。这种比喻是为了提醒学生,体验低位喉咙的感觉。当让学生从深处进行叹气时,可以这样来比喻:让气息跟着自己的脚后跟。这种比喻能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呼和吸之间的关系,以及连贯性的特质。教师还可以用肢体语言,或者是眼神来提醒学生在歌唱时应注意的方面。
2、启发教学法
对声乐专业的学生适度启发是必要的。启发式教学法的实用性在于,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声乐理论之外,还可以提供自己的发生技巧和水平,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来感受作品的情感流露,并把声音知识和作品联系在一起。对学生训练的全过程有个总体的把握,掌握声乐教学的流程,并活学活用。学生会唱是最基本的目标,还应该区别不同的声乐专业。学生在启发教学法的作用下,能够自觉的找到,自己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通用的。因此,要让绝大对数学生都能够自主的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它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
3、情境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创设情境,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此喜爱上声乐专业课,让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情况,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声乐作为艺术表现,与人的思维不无关系。声乐教学应该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采取训练方法。因此,情境教学融入到声乐教学中是必要的。情境教学的使用,会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专注度,从而提高声乐技能,激活学生的艺术创作细胞,以及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长江颂》演唱时,学生们所处的环境以及生活经历和主人公相比差别较大,但是教师通过语言来进行描述,能够将学生的想象激发出来,能够进行歌曲情绪气象的渲染,让学生进行联想,学生则可以通过形象思维来进行间接情感体验的获取。
我们通过分析格林卡的声乐方法论,研究他的歌剧,浪漫曲,艺术歌曲,不仅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重要的帮助,而且在实践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格林卡对声乐艺术的理解
格林卡认为,在声乐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取决于人的思想和音乐品味。他在声乐艺术上的意见与意大利和法国演唱者和教师的意见不一致。他深入研究了俄罗斯的文化和艺术,并且吸收了俄罗斯的家庭式的音乐和俄罗斯民歌;他深入地研究了俄罗斯戏剧,常穿梭于大小俄罗斯剧院,与许多演员结识。因此,他强调好歌手首先必须是位好演员。当他到国外旅行时,他总是去当地的歌剧院。在那里他也学到了音乐表演。
他认为在声乐艺术中内容才是首位的,音乐形式是表达艺术内涵的一种手段,像身体与灵魂的关系一样,需要相互协调。他认为唱歌的价值在于“自然度、简约、以及对音乐诠释的真实性。”他说:“只有听起来是自然地表达作曲家的想法和感受的音才是正确的”。他认为歌唱者应高度重视声乐作品的歌词内容。在他的声乐作品中歌词和音乐有着密切关系。他的声乐作品中没有使用意大利装饰音一词而运用了其单独的元音。他这样做是为了强调所要表达词的意义。他拒绝将其作品翻译成法语。他认为音乐和法语单词很难完全遵照原文的意思。他想要听众听清楚歌唱的每一个词。据与他同时代友人回忆,当格林卡自己演唱时非常富有感情。他不仅仅研究声乐艺术,他还热爱声乐教学工作。他有着30多年的国内外声乐教学经验。他所教的学生中有彼得罗夫、古拉克-阿拉杰莫夫斯基、伊万诺夫、列奥诺娃等。并且在他的歌剧“伊万 ?苏萨宁”中亲自指导他们演唱。
二、格林卡声乐教学法的观点
格林卡写了关于声乐方面的《练声曲》和《如何学习声乐》的方法论。《如何学习声乐》是他1856年完成的。在这部书籍中写了宝贵的练声曲和建议,生动地反映出作曲家的创新思维,他的发声方法的条理原则。在他声乐教学中的主要方法称为“同心方法”,现在被称为“格林卡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思路是在学习声乐的起初,要求学习者本身要从最舒服的音开始,也就是从中低声区的音开始练习。他的的教学方法不同于大多数西方欧洲的教学法,而是采取从低音开始学习发声方法。他要求非常小心地训练发声,并建议日常的发声练习应局限在中音区的范围。中音区被他称为自然音区。在学会中音区的音以后再扩大其他音区的音。他认为学生能够感觉和了解自己的声音。他在书中写到没有完美的声音。因此,训练的目的是解决声音的不足之处。他认为声音有两种共鸣。一种是头腔,另一种是胸腔。他强调最好的歌手的声音是具有擅长混合头腔和胸腔共鸣的能力,好的歌手们是能够发展完善自己的声音,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独特的音色,使用这样的方法会让不同音区的音色更加统一。
他的发声方法在被德国广泛使用于19世纪后半叶。而现在被全世界广泛使用。他强调在声乐作品中连音和歌唱性。而且声乐学习者需要找到自身自然的音色。他认为应在声乐作品中及激动的部分更多地使用颤音,颤音是歌手演唱的重要工具。他认为演唱者需要高度重视正确的连音。他为此写了专门的基础练习。他的学生回忆说,格林卡声乐教学中常常强调要把元音唱圆,他说俄语中的a发音很平,在声乐演唱中应该唱意大利语中a的发音才对,因为在意大利语中的a与通常的俄语口语的“a”相比位置更高。他建议元音“ye”,唱成“ai”。他认为歌唱的准则,在于放松的、自然的音色。
三、格林卡对演唱者技能训练的要求
他重视训练演唱者的清唱技能。所有声乐基础练习,都是无伴奏的。他认为在每日声乐歌曲训练中不允许在钢琴上给出旋律,他认为清唱可以提高演唱者的听力,提高语气的准确度,并能训练出独立的演唱者。他认为换气要半开口,半开口式的呼吸能够更好地歌唱出乐句。他在文章中提到,演唱者要很好地发展自身的音乐听力。在他大部分的基础训练初期,大量使用了辅助音练习。“歌唱的训练中”首先学习的是“音阶练习”。而在“音阶练习”之前应该是是辅助音的练习。学习音阶的首选是大调,因为大调相对来说更容易,音也更直接。发声练习应该是逐步的,开始时训练相邻的音,然后是音程。集中更多的注意力给主要的音,主要的音要长,集中较少的注意力给辅助音,辅助音要短,像装饰音一样,并且要轻。他提醒人们注意,歌唱需要准确地节奏。好的节奏能够准确的表达音乐情感并能发挥演唱者的听力。他十分重视作品的选择。他认为,在初级训练阶段,应该选择学习意大利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因为,意大利语的发音更正确。在这之后选择格林卡的浪漫曲,和他的歌剧中的咏叹调。因为,在他的作品中有更多对于声乐学习者困难的片段。他建议在学习经过句时,应从慢速开始,然后在加快速度。他奉劝歌手应在声带疲劳时停止歌唱。他说:“用疲惫的声音歌唱是有害的。”他建议张弛有度的训练方式。尤其是学习困难的片段时,避免运用疲劳的喉部肌肉。他鼓励初级阶段的演唱者选择经验丰富的作曲家的作品,这样可以给一个年轻的歌手的好的提示和帮助。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乐理教学 课堂有效性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里面是以多种方向全面发展,涉及的内容以及培训都是多样化的形式,具有稳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中,乐理课程的开展已成为课程中的主要核心部分,与学生的发展和培训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学习过任何音乐的基本知识,几乎是零基础教学。对于其他类型的音乐课程还没有开展的情况下,学生在乐理学习中的任务显得非常重要,乐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学习其他音乐课程中最为基本的知识,是传递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素养的主要前提。因此,必须加强乐理课程的进度,将乐理教学落在实处,使得实现乐理有效教学的需求。
一、目前乐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1 大量难懂的专业术语
在学生开始学习乐理知识的前期,乐理课程最先带来的是乐理中不易懂的专业术语。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此前没有接触过音乐相关基本知识以及技能技巧,所以在最初接触乐理知识的时候的会相对较难,在乐理教学中含有多种理论内容,与其他的音乐学科作比较的话,乐理知识中的概念和其内容都比其他的音乐学科更容易产生枯燥、难懂的心理,这使得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等方面都造成困难。
2 教学方式过于专业化,不创新
根据现有的学生学习音乐的现象来观察,音乐教学方面在整体上没有得到较高的重视。在学前教育中,乐理课程的教师无论是在技能上,还是对音乐教育的专业知识上都是非常通晓的。但是就针对在学前教育专业这方面却缺乏基本的教育知识,不够了解乐理教学的教学要领,没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得教师都是按照专业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导致缺乏创新和趣味,难以让不学产生枯燥心理,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3 学习基础不统一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只有少数的学生学习了解过音乐的基本相关知识,而大多数的学生是零基础,没有了解过相关音乐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这部分的学生对学习乐理知识上的理解都会显得较吃力。因为学习乐理知识前的音乐基础不统一,所以在乐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零基础的状况会影响到其学习效果。
4 重技术轻理论
乐理教学作为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备技能,因而在该专业中,乐器的使用技术占有较高比重,对于理论知识的过量轻视,往往会导致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操作相关乐器,但是在进行教学是不能对处于启蒙状态的幼儿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指导,这会导致后期的发展受限,没有理论知识的引导和铺垫,在进行相关技术处理能力上不能独立实现。
二、怎样提高教育方法
1 加强和重视乐理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乐理教师需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从音乐教学的整体来看,很多的地方都没有对其重视,都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不重视,还有教师对教学上的不重视。要想实现学前教率得到提升,那么,首先需要使教师的重视程度提高,其次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逐渐对乐理知识的学习产生重视。然而教师在引导学生时,不能单单只对音乐上技巧方面产生重视,要充分的是其认识到学号乐理知识,是学习好其他音乐学科的主要前提。教师在乐理教学中没有让学生掌握的内容,尽可能让其他音乐课程的教师去补救,对乐理课程教学的重视必须是所有的音乐课程教师共同的认识,让主要担任乐理教学的教师,还有其他音乐学科的教师都要起到重视程度。在学习乐理知识中,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巩固乐理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的途中,正确对待当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理解乐理课程中的重要意义。例如,课后适当的小练习,以及趣味作业,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等等。
2 重视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一门课程的成败很大程度在于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在这里,教师的个人魅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学生对教师没有基本的情感,在进行声乐学习中,学生拥有的将是更多地抵触,而不是欣赏,因而在进行乐理教学中,要抛弃纯粹的理论知识,要更多地加入情感教学。首先要构建一个充满音乐元素,愉快学习的环境。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专注于课堂,避免受到外来环境的影响。其次,要更多地更学生用心交流,以朋友的心态来对待学生,教学设计更多的从团队出发,不是从师生关系出发,这样设置的教学情境,学生容易接受,与学生之间有了情感因素,教学过程就会变得简单的多,学前教育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情感教学,逐渐培育自己的情感教学方法,感同身受,对毕业以后的幼儿教学使用情感教学,将会取到更大的帮助。
3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的方法
教师们在乐理教学前足够的了解学生的兴趣是什么、还有学生心中的自身想法。他们有自己看法和理解,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一般对于学生来讲怎样的学习方式更有效就是适合的教学方式,那么我们就从中采取措施,根据教学的变化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尽可能多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乐理知识和音乐素养上得到提高。将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融入到乐理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中更加认识、更加掌握其知识。
4 加强乐理基本知识
学习乐理知识是音乐技能的重要基础,对乐理知识的掌握不能只是依靠书本来学习,还要通过其他的实践音乐课程才能足够的掌握,例如琴法、声乐等等。要求学生加强巩固乐理的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多些实践应用,同时指导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更高的效率。
5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众多的教学过程中都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所带来的教学方式不仅达到视觉上的效果还有听觉效果,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对于音乐课程上来讲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在乐理教学中通过引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演奏会的方式来感受音乐的奇妙之处,将动听的歌声和画面传递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兴趣,轻松解决问题。这就是多媒体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好处。
6 乐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作用乐理教学与其他音乐学科都是有联系的。在乐理教学中可以连着其他学科一起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拓宽学生对其他音乐学科的认识,还可以充分的为其他学科做好相应铺垫,降低课程的重复性,学好了乐理知识,不仅对音乐学科的学习上也是一种帮助,也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语
为了提高学生的乐理知识和学习兴趣,需要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更形象直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为学习音乐打好基础。综以上所述,本文主要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了简单阐述。
【参考文献】
[1]张莉,夏艳萍.关于提升音乐课堂有效性的方法--以学前教育乐理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12):161-161.
[2]赵艳琼.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设计优化策略[J].大众文艺,2016,(15):234.
[3]张琼辉.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的有效性[J].科学中国人,2015,(7):213-214.
一、鼓励学生确立奋斗目标,增强自信心
“伟大的精力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作为学生的音乐老师兼大朋友,我经常和学生探讨关于人才的问题。近几年,我们学校增设了师资艺术专业:组建了民乐队、民族舞、现代舞蹈团,以及艺术节等不同类型的教育方式,不断调整补充师资力量,加强了对学生的艺术指导,创造条件支持他们的各项活动。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火花。”事实正是这样,许多学生学习之后,感到更乐观、更开朗,更加富有朝气了。舞蹈队排练了《欢腾的草原》、《快乐恰恰舞》、《向快乐出发》等十几个民族舞、现代舞,正如学生们所说,通过学习民乐和舞蹈,大大增强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加强声乐技法训练,增强学生自信心
声乐训练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获得良好的共鸣,其中鼻腔共鸣是人声主要共鸣腔体之一,其声音的优美动听、音色的明暗、音量大小、高低声音的统一,都与它有关。因此许多声乐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把训练鼻腔共鸣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在多年的声乐教学实践中,我觉得通过鼻韵母的巧妙练习,再加上意念的引领,就容易得到鼻腔共鸣。ang是鼻韵母中最响的一个,模仿钟声既方便又形象;而意念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人的心理的主要形式,它能协调歌唱的心理过程,以上两点无论成人还是学生都很起作用。模仿教堂或寺庙钟声练习有以下优点:心中想象敲钟的场景,用意念引领声音,可以消除不必要的紧张。例如“dang”有声母也有韵母,既练了声也吐了字。“ang”声的延长,既保持了良好的发声状态,也控制呼吸的均匀。练习一:1=G也可向上向下发展练习。舌尖上抵住上颚,用力弹唱出,嘴要放松地张开,声音要响亮干脆,ang要振响在鼻腔的前上方。反复练习时,下巴、舌头、喉头要一齐向下,动作要快,一下一下地像在敲钟。下巴一定要放松地垂下来,这对获得鼻腔共鸣非常有利。练:换韵母时要做到张开的口型不动,鼻腔共鸣不变,要在ang的位置上唱出a。只用软腭来调整(ang较低,a稍高)。换韵母时喉头微微地向下一颤一颤地挡气,一个韵母颤一下,以保证韵母的准确。这个练习对训练在咽腔咬清韵母很重要,要适当地绷住咽腔的劲,就可以使鼻腔共鸣,既响亮又集中。在这个练习的基础上还可以练习其他母音,但必须保持鼻腔共鸣。以上两个练习反复练熟,就可以练唱一般歌曲。通过以上的训练放松了鼻腔,使歌者感觉不是体内鼻腔发声,更不是用力推出,而是气息如在体外流动,声音在体外作响,好像只是靠脑子想到共鸣便自动产生,是整个人感到兴奋、松畅,有如置身于声响和气息的囊抱之中,这便是得到了最好的鼻腔共鸣。在教学中,从歌曲的意境再去启发学生,指导学生设想意境,进入忘我境界,用音乐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进入设想的意境,就如一幅图画展现在眼前,然后进入这个意境去歌唱。比如,在教学《在那遥远的地方》时,为了收到良好的鼻腔共鸣,我不仅采用了以上鼻韵母的训练方法,还引领学生进入这样的意念训练:“在那遥远的地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用意念控制声音,用声音描绘地方的遥远,引起听者想知道在那遥远的地方怎么样?然后让学生用声音描绘告诉听者有位好姑娘,好到啥样。要求学生意念中要有好看姑娘的形象,然后用声音传达给听者,好看到啥样:“人们走过她的毡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这样歌唱抒发着学生自己的情感,由心而生,由意而起。因此,唱出的歌声就会非常抒情而具有感染力、亲和力。只有这样忘我的以意境歌唱,才是最高境界的歌唱,平常练习所需的气息、位置等就会自然而然的正确了,鼻腔共鸣也就随之而丰满了!
三、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的能力
摘要:处在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整个教学阶段的基础,有待解决低效甚至无效的教育模式,发展新的更具有效性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与提高。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小学教学的实际条件及特点,进行了相关的有效性探讨,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做出努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多种学习形式的融合使课堂教学不再像以前一样呆板,动手操作、团队合作及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获取知识,但是与此同时课堂效率问题正在逐渐被忽略,花样繁多、精彩纷呈的课堂更像是一个作秀,不知道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学得了什么,一到考试,成绩往往大跌眼镜,课堂上最活跃的学生往往不是得分最高的,平均分较传统教学有所下降。全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上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最重要的是做好课前准备,找好学生学习课文的基本要点,结合要点,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提出具有一定难度和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或者想想办法才能摘到“桃子”。教学目标一般为即时目标,指定对学生某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课堂上的培养,不能单一地为了体现新理念而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双重培养上,更关心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乐学精神的培养。在备课过程中仔细研究教材,结合教材安排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预设教学过程,应用旧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再试用些新颖的教学方法,联系实际,新旧结合,互补不足,在激发学生乐趣的同时融入知识的学习,尽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己动手去实践,利用交流合作的方式达到理解教材的目的。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班级的优良等级和各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性格爱好,如,在做小组讨论时尽量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聚在一起,在讨论的同时相互学习弥补不足,从讨论到打成一片,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层面侧面地去释放他们这方面的天赋,打造他们的优越感与自信心,从而激励学生积极阳光地朝前看,共同进步。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对课文学习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习的念头。因此,教师在此环节应以情激趣,通过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方法法多样、引人入胜的新课导方法一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卞动地在情境中沉思,在情境中领悟真谛。如教学《赵州桥》一课,课始教师出不一幅“赵州桥”图,学生边看图教师边富有感情地描述:“在我国河北省赵县的佼河上有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石拱桥一一赵州桥,这是一座古老而又坚固的石拱桥。1300多年来,它经受风吹雨打、洪水冲击、车辆重压等种种考验,仍屹立不倒。”通过教师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疑问,纷纷举手提问:“为什么赵州桥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还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呢?”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饶有兴趣地与文木对话,深刻的体会到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独创性和设计者李春的聪明才智。
三、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必用的教学手段。以往传统的观念认为小学语文课只需要简单的记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谐关系的要求,小学生文化观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小学语文课堂不再是简单记忆的课堂,它也需要灵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根据内容实施适当的提问,可以让学生产生疑问,启迪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高效的提问将会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恰当的有效的问题,会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感意境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刺激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的大脑转动起来,提高课堂效率。比如讲解《长江之歌》时,可以先放一首《话说长江》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力量,并问学生听了歌曲之后的感受,从歌词、曲调中,让学生感受长江的魅力,并找一些词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江。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对长江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四、以学习反思为纽带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课下对语文知识乃至中国文化的思考,更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的真谛,化书本的教条知识为内在的动力,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无处不在。如果不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反思,学生的学习将会很被动,没有任何效果,达不到基本的教学目标。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在思考的过程中,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展学习渠道,总结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对教材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对小学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形成的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可以帮助其充分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习成绩,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积极的情感态度。
五、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预设课堂练习及课堂思考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课堂练习及课堂提问,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将不同的问题贯穿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果教师能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预设课堂练习及课堂思考题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有效活跃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预设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本课重点内容,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其次要尽力使题目新颖,形式要多样活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要注意问题的难度要适当,练习也要适量,最好是能做到分层教学和分层提问。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要求,我们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摒弃传统,面向未来,用先进思维和先进科技来武装小学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江雪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内江科技. 2011(08).
[2]洪玉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 2010(35) .
[3]黄有德.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 2011(09) .
【关键词】声乐基础课 声乐的二度创作
一、歌唱兴趣的培养
歌唱是人的本能,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在给老年朋友上课要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您喜欢唱歌吗,喜欢声乐这门课程吗?”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喜欢!”可大部分的老年人都认为自己的嗓音条件不好,唱得不好听,心中缺乏对声乐学习的知识和自信心,其实主要是老年人对声乐课一定认识上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不断关注他们的兴趣所在,努力让他们明白:虽然嗓音条件有差别,学习声乐的时间有长有短,对声乐的认识程度有不同,但只要经过认真努力的训练,都会很快提高自己的素养。无论是哪种唱法,或是唱哪种类型的歌曲,学习运用正确的声乐技巧、方法,都会对演唱者有很大的帮助,使演唱更完美。显然,要成为专业的演唱工作比较难,但是通过声乐的学习,把想唱的歌唱的更动听,想听上去更接近专业人事是完全可以作到的。相信老年朋友在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后,会越来越喜欢唱歌,越来越了解声乐这门课程。
事实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后,老年朋友们对上课越来越积极,会时常的咨询问题,并且希望多有多上课的机会多学习。同时在课上,有原来不敢独唱的到后来争先恐后要求自己独唱,希望得到老师的辅导。这种浓郁的学习气氛使我在声乐教学中很受感动,同时也坚定了要当好老年朋友走向声乐殿堂的领路人。
二、歌唱理论的讲解
由于大部分的老年人还是刚开始学习声乐演唱,对声乐学习中要用的术语还不理解,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更集中、更系统地学习声乐理论知识。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歌唱也不例外。教学中应让其充分理解声乐理论知识,先学会说,学会理解声乐学习中的各种措辞,在让其按照自己说的做。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歌唱实践中,尽量避免学习歌唱的盲目性。
1.形成正确声音概念的重要性
学习歌唱的目的是尽量的多掌握一些声乐技巧,把原有的声音美化。那么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呢?这就是声音形象或称声音概念。无论什么样的音色,唱出动听的歌声就是对的。初学声乐时对声音的好坏和发声技巧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也不可能把声乐技巧运用的很自如、演唱的很完美,但经过学习让他们在脑海里,从听觉上首先形成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有了这个正确的方向,再朝这个方向努力,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对今后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教师应该怎样给学生正确的概念呢?
(1)正确的示范是学生对声音概念最直接的感受。教师应该经常示范,让学生先模仿,通过模唱来领会和体验演唱方法的运用。教师的范唱除了正确的,还可以模范各种错误的唱法,目的是让学生从正确与错误的对比中更深刻的体会什么是正确的声音概念。这样有助于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问题加以改正。
(2)音概念的正确要靠听觉来辨别。所以建议学生应该多随同性教师学习,让学生理解内心听觉和实际听觉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多模仿,和模仿的准确。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耳朵听到的音响与别人听到的音响是不同的。要让别人听到的是明亮的、圆润、穿透力强的歌声,自己的耳朵听到的应该是偏暗、偏小、偏远的歌声。这种感受可以通过老师的示范以及学生互相唱,互相听来体会。
(3)鼓励学生课后多听各种演唱录音带,感受不同的歌唱家、不同唱法在声音位置、气息、共鸣等方面的区别。
(4)要求学生先想再唱,因为人的行为都是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下进行的。想好了声音形象,想好了怎样运用方法,再开口唱。用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来调节自身的歌唱发声器官的运动,才能更快、更好地取得良好的歌唱效果。
2.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教学
刚接触声乐的、学习声乐一段时间的人,拿起一本关于声乐理论的书,可能会看不懂,无法理解“气沉丹田、打开喉咙、头腔共鸣、高位置”等声乐术语。声乐的学习是比较抽象的。理论学习的目的就是努力把看不见、摸不找的声音变成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感受,把书本上抽象的理论变成现实生活中可以感受的到的东西。因此,教学中应多采用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课、更准确的体会歌唱的正确方法。结合老年人的特点,课堂上说、听、动相结合,在增强课堂趣味性、生动性的同时也一样激发老年人的学习兴趣。
通常的初学者都认为练声仅仅是为了开嗓子。其实不然,练声是学习歌唱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习唱歌方法的重要辅助手段。对于初学者,首先是选择最基本的练声曲。音程小,音符少,音域窄的练声曲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运用演唱技巧。练声比歌唱有规律,因此在训练上要求应该更严些。应不断地纠正练声曲中的发声错误。练声是每节课的必要环节,不要只走过场,一定不要把唱歌课混淆为声乐课。 转贴于
三、歌曲的演唱
1.歌唱前的预习工作
人们把歌唱者的演唱称为二度创作。因此,学唱一首歌不是单单的把旋律唱准、歌词背会,还应该注意歌曲的内涵。充分理解旋律进行、歌词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
(1)旋律的进行上可详细的分上行音和下行音的,连音和跳音的唱法,并通过不同的旋律线条来分析、体会演唱方法中气息共鸣的不同。
(2)语言上应强调正确的吐字,特别是母音的准确。说话中的乡音在唱歌中一定要去掉,要求字正腔才能圆。演唱前可以按歌曲的节拍朗诵歌词,让“说”变得夸张些,有起伏、有感情。说得好才能唱的好。从而达到唱和说一样的自然清楚。
2.音乐的处理
唱歌不是唱音符,也不是“和尚念经”唱出歌曲的内涵才是歌唱的最终目的。一首歌的内涵可以通过强弱对比、律动感、韵味等表现出来。在演唱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分析歌曲的强弱,包括起音、收尾、渐强、渐弱、旋律上的重音及语气上的重音等,强调音乐的流动性。音乐的流动首先是心理上的流动和气息上的流动。歌曲的韵味就是音乐的特色,不同唱法、不同民族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特点。
教师教唱歌曲是可以在学生演唱结束后总结性的说一些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应该是逐字逐句地帮助学生分析、讲解歌曲。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实践。同时作好笔记。这样的教学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更有助于学生今后在学习歌唱中举一反三,更快更好地掌握歌唱方法。
四、乐感的培养
歌唱是为了表现音乐的美感。学习演唱方法与培养乐感应该同时进行,相辅相成,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最高境界。
1.一个好的歌唱状态才能唱好歌。好的歌唱状态首相是好的精神状态。因此应带着积极性、兴奋感来上课。当然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 青少年 声乐教学 合唱
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倡导,家长在子女培养方式上和成长取向上呈多样化走势,因而孩子业余学习音乐也就获得迅猛发展。面对少儿声乐活动的频繁和声乐学习的低龄化,少儿声乐学习的教学方法值得人们思考和重视。必须改革少儿歌唱的发声训练,正确指导儿童歌唱发声,提高学习兴趣,适应市场发展。
儿童的喉头和声带是成人的一半甚至不到一半,胸腔很小,呼吸较浅,多用头腔共鸣,听起来声音响亮、甜美而透明,这么稚嫩的嗓音就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你去用心去雕刻和呵护,此时如果用声不当,直接会影响孩子们歌唱生命的发展。少儿生性天真活泼,平时喜欢强烈叫喊和吵闹。而且在教学中发现,少儿在自己演唱时非常注重演唱的声音洪亮,甚至有很多家长判定孩子演唱的好与坏也是用声音是否洪亮来判定,以致有的孩子用错误的发声方法强迫自己发出很大的声音来。而且传统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孩子兴趣,孩子们经常半途而废。因此,科学的发声方法,更需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在这里提出用合唱的方式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合唱时要求孩子的个
体声音不大,有利于控制孩子的发声音量,而且合唱时集体的行为,孩子之间相互约束、相互比较,更有利于孩子用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
一、合唱训练的意义
不少家长由于对合唱艺术缺乏认识和了解,对孩子们参加合唱团的活动产生各种不正确的看法,认为“合唱”这么多人一起唱,能听到自己孩子的歌声吗?孩子也很少有单独锻炼的机会,更不可能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训练等。
合唱艺术是集语言(歌词)、音乐(旋律)(和声)、演唱(发生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中最有表现力,内涵最丰富的一种演唱形式。根据合唱艺术的特点,它又是一种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集体艺术。最重要的是合唱也训练了孩子音乐素质方面的能力,而且合唱时要求孩子歌唱声音强度不大,可以很好地保护孩子的声带。因此,孩子参加合唱训练,无论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丰富想象力,扩大视野,以及演唱的能力和表演能力的提高,加强他们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都有很大的裨益的。
二、合唱的训练方法
1.分辨音高的发声训练
这项训练是儿童感知旋律的基础,通过以高低不同的各个音高的分辨,使儿童初步建立旋律的思维意识。在训练中,首先选择三度以内的旋律音程进行音高模唱练习,从这些较为简单、稳定的音程关系中,让儿童体会音高的变化,进一步在他们的大脑中强化音的高低概念。随着简单音高的进一步掌握,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纯四、纯五度模唱,尤其是练习纯五度模唱时,可加入和弦分解进行辅助练习,这样既为以后的和弦练习做了铺垫,又能够更牢固地准确区分纯四、纯五度的音高差异。例如:三度加四度或五度加二度构成六度音程,五度加三度构成七度音程,四度加五度构成八度音程,让儿童在听觉感受中建立准确的声音概念。同时,配合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视唱练习,加深儿童对每个音程的音高概念。例如在练、小三度时,可以选择儿歌《划小船》;练习纯四度时,可以选择《国歌》的开始乐句;练习增四、减五度时,等等。
2.音程的发声训练
大小三度、大小六度是二声部视唱中的主要元素。同时,在进行中,还有其他的协和与不办和音程。在视唱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际上旋律间就是和声音程与旋律音程的不同方向的结合。因此,音程是多声部视唱的基础,唱好音程是练习多声部视唱的前提。在进行音程训练时,首先要练习横向的旋律音程,然后练习纵向的和声部音程;先唱熟单声部旋律,再把两个声部结合起来练习。同时加强倾听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多个旋律线条并存时的内心听觉感受。
在练习音程时,对于那些较难唱准的不协和音程以及有跳进的远距离音程要借助方法进行练习。通常采用的是搭桥或找倾向音的方法。例如c1―b1是一个上行大七度跳进,我们根据音程特点,先找到c1上方的纯八度c2,再反向下行小二度唱b1这样就相当于c1―c2―b1的一个旋律音程进行,等唱准后,把中间的“桥”c2去掉,这样就能够准确地唱出c1―b1的音高了。
3.和弦的发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