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规范化培训论文

规范化培训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24 04:23: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规范化培训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规范化培训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规范化培训;非临床科目;住院医师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050-02

近年来,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发展迅速。2009年初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在我国建立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学人才成长特有的阶段。它是为培养良好医德医风和人文素质打下坚实基础的阶段,是为掌握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技能积累实践经验的阶段,是造就合格临床医学人才的必经之路。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提高医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医疗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在我国的逐步开展与普及.在收到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如培训方法单一、培训内容笼统、缺乏有效的评估及反馈机制等。

我院在十数年的摸索探讨中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培训考核体系,于2012年被确定为全军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单位。我们认为,规范化培训不应该仅仅是对医师临床知识及技能的训练培养。一些非临床的内容如职业道德、医学相关法规、科研能力及教学带教能力的培养等对于一个合格的医师同样十分重要。以下就结合我院的临床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非临床知识技能训练科目的设置问题。

1 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本模式

在充分考虑各科室的特点以及参与培训人员的需求以最大程度的平衡临床科室的实际需要和医师个人的发展的前提下,我院制订了“2+1+2”的培训模式[2],即整体培训时间定为5年,分3阶段进行。第1阶段为期2年,在全院范围内进行轮转,强化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训练;第2阶段为期1年,其中半年在急救医学科进行培训,另半年由参训医师根据其所从事的专业,自行选定其感兴趣的专科及相关科室进行培训。对于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的硕、博士人员则直接纳入第2阶段培训;第3阶段为期2年,在专业范围内进行专科化培训,可在专科门诊、病房间进行相关专科的个性化培训,以达到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疾病及部分疑难杂病的目标。在培训期间,1名带教老师在同一时间内只带1名轮转医师,以确保培训质量。同时,医院还积极利用各种空闲时间组织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举办大量的前沿讲座以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学习和成长需要。在这个模式中,突出了急救医学的培训,旨在通过提高急救技能从而提高医师处理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突出了专业相关科室的培训,为以后医师专科发展打下兴趣和理论基础。

2 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非临床知识技能训练科目的设置

2.1 职业道德及医学相关法律法规

2.1.1 职业道德教育:医学服务的对象是具有情感的人,医生只有具备同情心、责任感,以良好的医德为病人服务,争取病人的信任和合作,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目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生们大部分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他们对于外界的不良风气和诱惑的抵御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在培训应该尤其加大职业道德及医德医风教育,使其成长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医学人才。

2.1.2 医学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目前国内的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在做好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强医学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学习也显得尤为重要。有关专家认为,从住院医师入院开始,即应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职业化教育,通过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让医生们从法律的层面、职业的角度实现思想上的转变;强调医生的职业行为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强化医生的责任心和基本职业素养。

2.2 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不仅是医生专业知识掌握深度和广度的综合体现,也是将来发展的必备条件。所以,有必要在规范化培训中加强住院医师科研能力培养,使其不仅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较好的解决临床问题的素质,而且具有不断求索、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及较强的科研能力[3]。

2.2.1 外语学习:在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外语学习主要针对的是英语。开设外语科目学习,其目的是为医师将来从事医疗保健服务和学习、研究活动打下良好的医用英语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初步具备专业知识和所需信息的获取与交流能力、综述和摘要写作能力、英汉翻译能力、接诊和学术报告等方面的听说能力。另外,专业英语水平能力的提高,对于阅读外文期刊文献,获取医学前沿进展,进而开拓医师的知识面及科研思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2 医学信息检索:科研的核心是创新,但是,如果不熟知以往科技成就的状况,就不可能提出“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新见解、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医学信息检索,就是医生实施医教研活动展望学术前景的巨人肩膀式平台。培养住院医师的网络医学信息检索能力,目的就是为了使其能够更好更有效率的获取自己感兴趣领域的前沿进展,从而为以后的医疗、科研活动打下更好的基础。

2.2.3 科研论文写作技巧:撰写和发表科研论文是科研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公布自己的研究工作并获取认可的必要途径。初探科研殿堂的住院医师们,撰写论文的经验不足,往往做出了很好的成果,却因为不能适当的表达而使其论文无法得到发表。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规范化培训中开展了科研论文写作技巧的课程,主要讲授科研论文撰写、投稿及与期刊编辑交流中应注意和避免的事项,同时规范论文的格式等,使年轻医生们能够更好的完成科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工作。

2.3 教学带教能力

作为承担数所医学院校教学任务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在注重医师医疗、科研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加强其教学带教能力的培养。加快青年医师的成长,提高青年医师的教学能力,对于提高医院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与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4]。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高级职称和资深主治医师的带教主要局限在教学查房方面,而对于基本技能的传授做的不到位。相反,一些年轻医师在工作中担任基本技能操作带教时,能够十分仔细的讲解、示范,在此过程中,不但良好的完成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同时对他们自身的“三基”能力也是一个复习和加强。鉴此,我们有意识的让参与规范化培训的年轻医师们适当的承担部分的带教工作,并定期开展一些课程,进行教学经验的传授与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人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力本位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核心目标,需求导向亦是其本质特征[5],所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各个环节,都应从提高住院医师职业能力为首要出发点。住院医师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完善轮转培训科目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内涵,增强培训工作的宣传引导,努力建立一个能培养具有良好的医德、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发展后劲的医师的育人机制,向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战培.抓好临床科室医疗组的管理,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 中国医院,2009. 13(5):12-14.

[2] 徐幻,杨国斌,易学明.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几点思考[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 23(8):865-867.

[3] 朱萧玲,计根林.谈住院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 西北医学教育,2011. 19(4): 703-704.

第2篇

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到2015年,积极发展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转变,给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复杂,临床诊疗能力参差不齐

我校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分往届本科生和应届本科生(含推免研究生)两种:其中应届生由于经历了考研,有的甚至因考研而放弃了大部分的临床实习,因此,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临床实践操作技能薄弱;而往届生和推免生要虽然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但其临床诊疗能力因来自不同级别的医院和在医院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参差不齐。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由于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照搬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其课程安排也雷同,因此其课程设置更倾向于科学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临床操作能力;其次,课程内容及教材陈旧,不能很好地把握医学发展的前沿及动态,对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性意义不大;再次,专业基础课设置过多,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难以完成,从而挤占了宝贵的临床能力培养时间。

(三)临床专业技能训练机会不足

首先,受近年研究生扩招的影响,导师年均指导学生数逐渐递增,学生接受一对一临床指导的时间相应缩减,致使临床思维相对单一。其次,由于医疗责任风险的问题,带教人员也不敢放手,致使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大大减少。再次,由于准备毕业论文和应聘工作,个别学生挤占临床实践时间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毕业前的最后半学期更是不能全身心的投入临床实践中去!

(四)考核体系不完善

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很多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在临床实践操作环节未形成完善的考核体系,缺乏客观的的评价标准,对于研究生操作能力的优劣没有量化指标,临床专业各学科的考核方案不够细致,缺乏统一性。

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针对生源的差异,因材施教

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针对生源的临床教育及训练背景不同,因材施教,适当调整培养方案:首先,增加往届生专业外语课程的学时,强化其听书读写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外文文献阅读及翻译能力,为临床业务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增开临床技能操作实训课,通过临床教师的理论讲解、实验室的带教及学生的动手训练,强化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为顺利进入临床实践好做准备工作。

(二)针对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同与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其更重视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首先,适当压缩理论课程的学时比重,将临床专业研究生进入临床的时间提前,并实行弹性课程学习制度,充分利用第一学期的晚上和周末时间进行安排课程学习;其次,课程内容密切联系临床实际,以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再次,结合学分制,开设多元化的跨学科课程,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讲座、国内外学术会议,以便及时掌握医疗前沿动向,了解疾病的最新诊疗方法和手段。

(三)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建立轮转体系

按照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的要求,华北理工大学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三年培养过程与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相互融合、有效衔接。为了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的时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经过入学教育和岗前培训后,遂进入临床科室进行轮转。其培养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第一学年,实现医院全部临床科室及部分辅助科室的轮转,组织应届生入学次年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第二阶段第二学年即二级学科及相关专业的的轮转。例如,根据临床工作的需要,内科学研究生需要轮转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肾脏内科、内分泌;外科学研究生需要轮转普通外科、骨外科、肿瘤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每个科室轮转时间为8周;第三个阶段即第三学年为本科室临床能力的定向培养,要求其担任24h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四)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对接,完善考核体系

第3篇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1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医专业学位的设置方案。方案提出,为服务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中医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中医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特设置中医专业学位。中医专业学位分为博士、硕士两级,含中西医结合及民族医。

中医博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Doctor of Chinese Medicine”,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Chinese Medicine”。中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临床能力培养与中医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有机衔接;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临床能力培养按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或导师组负责制,教学方式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社会实践、跟师学习等多种形式,重视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总结与传承。考核方式分为学位课程考试、临床能力考核和论文答辩三部分。学位论文应结合中医临床实际选题,突出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来源:《北京青年报》)

第4篇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晚,各高校受师资力量、培养条件等制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差异较大,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其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应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差别仍不够突出[3]。学术学位研究生更强调其科研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侧重临床素质培养,包括专业知识、临床分析能力、临床诊疗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

二、培养质量监督与考核体系不完善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与考核体系尚需完善,缺乏系统全面的质量监督与评估机制,课程考核多采用课程论文形式,并不能有效地对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全面评价,其教育模式尚未摆脱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传统,侧重科学研究,论文选题也与临床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依靠导师培养和严格的过程管理,还需规范的评估机制及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证[4]。

三、提高培养质量对策

培养质量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加强质量监督与评估可以使研究生的培养步入规范化的轨道,重视过程管理,规范培养过程,保证培养质量,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注入全程培养观念,即从研究生导师遴选到招生选拔,从制定培养方案到实施并进行考核评估及论文答辩的整个过程中,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从而使培养质量得到保证。

1.不断壮大高水准的导师队伍,提高师资力量。在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师资队伍方面,可通过以下方式解决:(1)通过“内培外引”等方式,努力构建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2)注重导师遴选,应重点考察其知识结构,尤其对本学科发展趋势和临床前沿的了解;(3)加强对现有学术型导师的实践性培训和考察,促进师资转型;(4)增加专业学位导师的进一步深造和培训机会,注重导师对研究生培养与管理的学习与交流,促进导师队伍建设。

2.控制生源质量。注重口腔医学研究生生源质量,严格控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入学标准。除研究生招生所必备初试、复试的严格考核和把关外,专业学位研究生还需强调其临床操作基础,应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具有独立诊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和较强的临床操作能力。

3.确立培养目标及培养计划。专业学位研究生所需的“临床、科研”协同培育以能力和思维培养为中心,需因材施教、严格要求,同时,还要保障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实施,制定全面的培养流程[4]。(1)研究课题应与临床紧密联系,主要研究疾病诊断、治疗与服务等临床实际问题;(2)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使研究生培养根据课题选题、研究条件等有序进行;(3)科室应成立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带教老师为指导小组,全面开展临床指导工作;(4)根据研究生培养要求提供相应的临床病例和实践操作机会,应用新技术,提高治疗水平。

4.监督与评估培养环节。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估是保证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5]。学位授予单位通过常态性的自我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管理职能,确保培养质量。(1)理论课程:组织成立专家委员会,采取随堂听课,问卷调查,抽查考核等方式,对部分学位课程教学成效等进行督导,对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举措;(2)培养环节:完善临床训练、中期考核相关机制,成立督导与考核小组,对研究生临床训练、中期考核等环节进行评估,口腔医学临床训练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严格轮转制度,建立培养档案,确保培养质量[6]。

第5篇

【关键词】新职工;规范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086-01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的必由之路,对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习是无限的,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根本的可再生资源[1]。近年来,我院领导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提高新职工规范化培训质量,成立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建立了医院规范化培训教育管理办公室, 对入院3年内新职工,包括医、药、护、技人员都要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制定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明确任务和要求。住院医师实行了“3+2”及“个性化”培训相结合的模式,有临床工作经历的研究生,采用“X+2”模式。包括科室轮转、专科住院医师训练、住院总医师培训等3个阶段[2]。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培训体制。

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1.1 培养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理念和医德医风,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与能力。要求了解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的了解。

1.2 组织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的学习,听取先进事迹报告会。进行医德医风人文素质讲座,年轻医生成长之路,怎样做一个好医生、好护士等讲座。提高新职工的人文素质。

2 合理统筹安排轮转计划,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实行新职工轮转制。住院医师轮转严格按照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执行,护理人员按照护理学会规范化培训要求执行。医技人员按照医院有关轮转要求执行。院领导要求对于医技科室人员培训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其目的是疾病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靠医技科室检查项目的结果,所以辅助科室与临床科室是同样重要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对医技人员也进行了轮转。要求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掌握临床专业知识和了解相关学科知识。能独立进行本科常见病的诊治和技术操作,住院医师要完成规定的临床病例数、病种数、技能操作数、手术数。

3 创造规范化培训学习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培养一支高素质新职工队伍,探索出一套具有我院特色的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

3.1 各科室建立了规范化培训指导小组 由主诊医师师带徒的管理方式,实行“主诊制”培养管理模式。

3.2 实行新职工在岗学习制 每周一至周四晚上在图书馆进行自学,医、药、护、技人员一律参加,每天考勤。

3.3 住院医师参与夜急诊及夜间手术观摩 每位住院医师参与夜急诊和夜间手术观摩,感受急救现场的氛围,提高应急抢救能力。凡遇医疗抢救随叫随到,实行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

3.4 组织业务讲座 理论和技能讲座每周1次。由院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示范操作,介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处理原则,重点提高临床理论、临床实践、临床操作技能、外语能力培养等。定期组织病历书写讲座,开展病历书写竞赛活动等。

3.5 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掌握一门专业外语,举办形式多样的医学外语竞赛活动,提高外语阅读及写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不定期举办科研培训班,科研课题设计、提高临床科研思维能力和科研申报能力。能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能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4 加强三基训练和考核,夯实医护“三基” 基础

每季进行三基考试,从三基考试成绩分析,绝大多数住院医师的专科能力和专业知识考核成绩较好,但基础临床技能的考核成绩不够理想,说明住院医师的“三基”能力有待提高。其中不少人员本科毕业后即考上研究生,未能在临床实践中充分锻炼基础临床实践技能,从而导致基础临床实践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对硕士学历毕业的住院医师做出要求,加强基础理论及技能培训、定期考试考核,使临床实践基础能力进一步加强,夯实“三基”基础。

5 加强整个培训过程监控,提高轮转出科考核质量

成立规范化培训考核小组、大科考核小组、各专科考核小组,形成三级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院新职办,加强对整个培训过程中的监控。根据培训大纲要求及专业特点统一制定考核表格,考核内容和标准,严格制定考核评分。

5.1 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由病区考核负责人抽查住院医师所管病历。考核临床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病史采集能力、体格检查能力、分析诊断能力、综合处理能力、重危患者处置能力。

5.2 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抽考一项专科常规操作或手术。

5.3 病历书写质量考核:对所选取的病例,查阅住院医师书写病历质量。

5.4 外语能力测试:考核小组对住院医师译文水平进行评价,要求能够用外语回答专科知识问题。

5.5 职业道德考核:在轮转工作期间的职业道德规范、服务态度,人文关怀精神、劳动纪律、出勤率等进行考核。

为防止考核流于形式,新职办与科室联系明确出科考核日并现场监督考核,考核合格方可出科。

通过科学管理,我院新职工规范化培训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接受培训的新职工已成为临床工作第一线主力军。他们探索问题的敏锐性显著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明显增强,观察抢救能力得到飞跃。同时,新职办开展以来也得到大多数科室支持和赞扬,大部分科主任认为培训对增强新职工的医疗水平和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大有裨益,使培训由临床延伸到基础,扩展到科研、人文,形成了全方位的培养环境,有利于新职工的全面发展,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

为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促进毕业后医学教育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毕业后医学教育质量,逐步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卫生部于2005年12月31日成立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由卫生部、有关部委、部分卫生厅(局)、高等学校、社团组织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代表及专家组成。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的任务是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对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管理;开展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政策的研究;拟定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规划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执行委员会决议,落实委员会确定的各项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办公室设在卫生部科教司。

为促进检验医学的发展,推动我国血液学、体液学及临床输血水平的提高,加强检验与临床的结合,扩大对教学、科研、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办、湖北省医学会承办的全国“血液学、体液学、输血学”学术会议将于2006年4月中下旬在美丽的东湖之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举行。

大会将邀请血液学、体液学、血栓与止血、输血等著名专家做专题学术报告,并从会议投稿论文中遴选出优秀论文进行大会专题学术交流。录取论文的参会代表可获得论文证书,所有参加会议的代表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学术会议征文要求

(一) 征文领域

血液学检验 体液学检验 血栓与止血

临床输血 基因诊断 质量管理

实验室管理与认可

(二) 征文的主要内容范围

1.血液学检验

常规检测标准化及质量控制

新的检测方法及指标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

血细胞镜检规则的制定及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质量管理

贫血与白血病的形态学特征

关于血液病的基础研究

2.体液学检验

尿液常规检测标准化及质量控制

脑脊液、胸腹水常规检验与形态学

常规检验与遗传学分析

其他体液检验与质量控制

3.血栓与止血

新的检测方法在血栓与止血检验中的应用

项目的优化组合用于血栓病与出血病的筛检

关于质量控制,检测标准化

关于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研究

4.临床输血

临床输血安全与成分输血

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和管理

临床输血新技术、新进展

免疫血液学

5.基因诊断

细胞遗传学检验

疾病的分子学诊断

6.实验室管理及其他

医学实验室认可

医学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检验结果的溯源性和检验过程的规范化

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及实验室质量管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循证检验医学

计算机网络化、信息化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检验医学教育的新技术、新进展、新方法、新经验

(三) 大会征文摘要格式要求及投稿方式

1.未公开发表的原创研究性论文、综述、工作报告、经验交流等,来稿请寄全文和800字以内的摘要各一份。

2.论文摘要语言为中文或英文,以Microsoft Word编辑,DOC文件格式,A4纸打印。中文用宋体,不超过800字;英文用Time New Roman字体,不超过300字,单倍行距。

3.论文提交方式:

(1)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至下列E-mail地址:

192.168.0.省略 ;有关本次会议的动态信息请上网查阅:jinyi.省略/

(2)如电子邮件发送方式确有困难的,也可将论文打印稿及软盘用邮件方式邮寄。

来稿请寄:湖北省 武汉市 汉口 解放大道1277号协和医院检验科 崔天盆收

第7篇

关键词: 临床住院医师 外语损耗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1.引言

外语在习得之后长期稳定地保持与发展对于踏入工作岗位的临床住院医师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卫生部已经将外语水平考试列入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之一,并要求医院每年举行一次外语水平测试,内容与难度以各省具体情况而定。这一方面督促了临床住院医师的外语学习,减少了外语损耗,另一方面为培养高水平的科研型人才做了准备。

我国大多数医学生英语学习仍停留在书本和试题上,虽然四六级考试通过了,但不能流利地阅读专业英语文献、无法听懂外籍专家的英文报告,更难以进行正常的学术交流。毕业踏入工作岗位后,忙于专业技能的提升,忽视外语的重要性。大学时期外语水平并非“存进银行”稳定不变,而是随着使用的减少逐渐损耗,这导致很多医生在工作多年以后感叹“外语已经捡不起来了”。

2.外语损耗理论综述

198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的“语言技巧耗损会议”(Confere nce on the Attrition of Language Skills)确立了语言耗损(language attrition)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语言耗损指的是个体或语言社团的某种语言或语言某一部分退化和丧失的现象(Freed,1982)。从生命全程心理语言学的观点看,语言习得不仅包括学习和获得的一面,而且包括丧失、损耗(attrition)的一面;不仅包括上升、发展(progression)的一面,而且包括僵化、退化(regression)的一面(蔡寒松,2001)。母语环境下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耗损,尤其值得我们关注。一方面由于我国是英语学习与教学的大国,英语贯穿小学教育到大学教育,高等教育结束后,在继续教育中,外语也备受重视。然而,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在工作与生活中与外语接触减少,汉语环境下缺少使用外语的机会,外语水平严重降低。

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外语的要求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占据医学终生教育的承前(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启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地位,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卫生部早在1993年就已颁布《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其中《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总则》(简称《总则》)明确将英语作为规范化培训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对专业外语提出较高要求――第一阶段,每小时能笔译2500个印刷符号(约合400单词)以上;第二阶段,每小时能笔译外文专业书刊3500个印刷符号(约合550单词)以上。1999年《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的翻译速度为每小时300单词。这就是说,临床住院医师的公共外语水平不仅要在毕业之后保持较高的水平,而且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二至五年期间专业外语及翻译水平达到较高水平。

4.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外语损耗调研

本次研究调查了某大学直属附属医院2010年入院的37名临床住院医师(硕士),其中女性17人,男性20人,涵盖医技科室及临床科室。共发放问卷37张,全部收回;参与访谈人数8人。

问卷涉及问题:(1)业余时间是否能够坚持学习英语?(2)有没有觉得自己英语水平不如毕业以前?下列哪项能力退步最明显(例如:听力、阅读、口语、写作、翻译)?(3)以下哪项导致英语水平下降?A.词汇B.语法。(4)是否查阅外刊、参与国际会议及外语论文写作?(5)现阶段最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英语能力?

调查结果:(1)仅有3名住院医师能够坚持学习外语,绝大多数住院医师在业余时间无法坚持学习外语。(2)仅有1人觉得英语水平不如以前。其中41%的人认为自己在写作方面退步最快,24%的人认为听力水平大不如前。(3)导致英语水平下降的原因集中在词汇。(4)37名住院医师都有查阅外刊、参与国际会议及外语论文写作方面的外语使用需求。(5)在现阶段最需要提高的英语能力中49%的人选择写作,27%的人选择阅读,21%的人选择翻译。

对于问卷的深度访谈,总体可将二语损耗的原因归纳为两个:主观原因,缺乏英语学习兴趣和动力,没有时间学习外语;客观原因,与外语接触极少,没有使用环境。在外语需求方面:①需要大量丰富专业外语词汇;②急需提升外语写作、翻译等产出性能力。

5.对外语继续教育的启示及意义

医生的职业性质要求终身学习,而且要不断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特别是作为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除了临床工作外,更身兼教学与科研的多重任务。培养优秀的住院医生是医学继续教育的目标,也是培养科研型人才的需要。因此,作为科研的重要工具――外语学习,并没有在高等教育结束后画上句号,而是要伴随临床医生终身,并发挥巨大的作用。外语的使用会随着医师的工作深入愈发显示其重要性。因此继续外语教育,需要激发刚踏入工作岗位的临床住院医师对外语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专业外语的发展,努力拓展他们外语使用的范围,增大外语接触量,从而减少外语损耗、提升外语水平,为将来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Van Els,Fifty years of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Implications for programmatic research[J].Morden Language Jurnal,1986(6).

[2]Lambert,R.and Freed,B.The Loss of Language Skills.Rowley,MA:Newbury House,1982.

[3]蔡寒松,周榕.语言损耗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7).

[4]倪传斌,延俊荣.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第8篇

目前我国正由一个医药生产大国转变为医药强国,新的形势对高等药学人才的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药学学科的发展又将逐步走向综合,复合型的药学人才越来越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实习阶段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关键,它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为毕业以后能尽快成为合格的药学高级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期间,认真制定好符合药学专业实习生的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实习教学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有关规定,已取得较好效果。

1.规范实习指导

为了保障毕业专题实习的有效进行,规范到位的实习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1.1实验室注意事顼

在实习生即将进入实验室时,指导教师应负责向实习生全面介绍有关实验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要介绍实验室特有的各项管理规定,以及对实验的各项具体工作安排、详细操作程序,以便学生尽快地熟悉和适应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更好地开展实习工作。指导教师还要注意督促实习生严格执行实验操作的各项技术规范,必要时进行操作示范=同时要十分注意保护实习生的人身安全,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力求做到防范于未然。

1.2科研基本功训练

养成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是实习科研的主要目标之一:要从实验目的制定、方案选择、实验准备(仪器、动物、试剂等)、基本操作训练、实验数据和现象记录、数据整理分析、起草实验报告、实验评价等方面强调。尤其是原始记录,极其重要却又易被忽视。

1.3原始实验记录规范化

加强实习阶段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强化学生科研作风的养成,杜绝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使学生实验原始记录规范化。具体方法是使用专门记录本如实完整地记录。研究方案包括选题、开题,实验方案、技术路线、实验步骤等,必须全面反映课题内容和研究过程。实验结果包括实验的原始数据、有关图表及统计分析结果。原始记录日期、页码必须完整有序,无随意更改现象等:原始记录规范化,定期检查很重要。检查针对性强,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实施有效整改。检查具有导向和监督作用,可提高课题研究和实验记录的质量。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有时不相信自己的实验结果而出现篡改数据的现象。通过定期检査,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分析结果产生的各种原因并对实验进行改进。

1.4论文写作格式化

研究论文在结构上大多由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致谢和参考文献等组成,:,使学生知道这种相对固定的格式不是对论文的轻视,而是高效率学术交流的需要:科研论文的写作是科学工作者应掌握的基本功。通过学生独立写作,教师仔细点评,以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撰写研究论文时,要按照论文的格式来写,并注意以下几点:“摘要”的要求是简练明快、信息量大常见的错误研究背景谈论过多;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有所疏漏’尤其是方法方面。“引言”部分提出问题,并概述研究国内外进展。论文的研究目的要写得具体,与“结果”和“讨论”等部分所表述的内容相一致。“方法”这一节的写作要求是自成一体,即要使读者无需借助于其它参考文献就可了解论文所用方法的原理、技术和分析步骤,看出论文的学术思想和技术路线:“结果”部分所涉及的任务有二:一是展示有关数据和资料,二是对所获结果进行分析和逻辑论证,提供在“引言”中所提问题的答案。“讨论”的作用是从结果中挖掘出最大的信息量,表达出本研究的学术价值,并对实验作出总结。论文正文的最后一节是“结论”。“致谢”要写得具体,应说明为什么而谢。“参考文献”要完整写出,应按照正式期刊的要求来写。

2.专题实习

包括选题、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和答辩四个阶段。我们始终按照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要求训练学生运用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的毕业实习指导。

2.1选题、开题报告

我们的选题是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毕业实习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等特点,我们根据这一特点,培养高级药学人才,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学生毕业实习选题既要能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能结合实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利用国家级、省厅级课题,来自于企业的横向课题或自选开发课题:实习生在选好课题后,指导教师要指导实习生依照选定的课题查阅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当前水平、发展趋势、提出初步设计、拟定研究计划、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而完成课题的开题报告。整套研究方案须经实习生与指导教师充分讨论、修改,并交指导教师审阅认定后,方可付诸实施。

2.2实习过程

实习生进人实验室时,指导教师应指导实习生严格按照实验方法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并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实验过程应尊重实验事实,完整准确地做好原始记录。专题实验完成后,指导教师应指导实习生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最终得出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3在专题实习的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反复强调专题研究的重点,指导并帮助实习生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点,鼓励他们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2.3毕业论文(设计)

每位实习生均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或阶段性研究成果,按科学研究论文的形式撰写毕业论文,特别是加强英文摘要的写作指导。经指导教师全面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定稿后,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考核,

3.综合技能培训

为了使实习生能全面掌握药学专业知识及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3.1专题讲座

开展一系列的专题讲座,讲座内容涉及药物分析、药剂、药理、新药研究与开发及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

3.2先进仪器设备的培训

为了实习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更能体现一个本科生的价值,我们不仅给实习生介绍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并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操作运用设备。

3.3实验操作实践

将实习生分配到各科研小组,并与博士生、硕士生搭配成组。使他们能在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同时,参与一些高难度的科研项目这能使实习生扩大知识面,同时掌握一些基本技术的操练以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3.4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