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技术创新投资分析

技术创新投资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02 16:37: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技术创新投资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技术创新投资分析

第1篇

一、鼓励风险资本的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公平竞争

风险投资能够强且有力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建立健全风投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对风险投资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许多风投实施的较为成功的发达国家都出台了许多关于风投法律制度,来保障本国风投业的发展。我国的风投处于起步阶段,现行法律都没有考虑到风险投资运行的规律与特点,没有切实对知识产权有所保护,更关键的是,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有许多地方又与风投运作规则相违背。正因为这样,我国需要制定一部体现“鼓励、支持、保护”原则的专门规范风险投资活动的法律。制定专门的法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所以我们目前可以先制定一些暂行条例。首先,修改现行《公司法》等法律中与风险投资运行相违背的部分;其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相关法律,对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的合法权益加以保护;最后,房款对民间企业和民间资金创办风险投资机构的限制。

(二)实行政策扶持,加大支持力度

参考国外风险投资的成功经验我们就会发现,即便是类似于美国这类资本市场体系完善的国家,它的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和壮大也要依靠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可见,政府的支持对于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的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首先,地方财政应当增加高科技产业发展专项拨款,从而降低风险投资家的投资风险;其次,政府应制定出对风险投资提供经济补助的政策;最后,通过制定政府倾斜采购政策为高科技的产业化开辟初期市场,使政府采购成为推动我国风险投资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三)优化税收激励,促进风险投资

税收政策这一宏观调控工具对生产和投资都很敏感,对其合理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江苏省针对自身情况已制定了《江苏省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管理办法》。但与风险投资发展较好的美国相比,仍存在许多问题。对此,建议税收政策应该更激励“上游”的风险投资和长期稳定的风险投资并向高风险的初创期倾斜。与此同时,“马太效应”也存在于江苏省的风投发展过程中,与其他众多省份一样区域发展状况不均衡的问题同样出现在江苏省。这就导致了,江苏各地的财力差距很大。而拥有越大财力的城市,就越有能力吸进外地的风投资金。根据 《江苏创业投资发展报告2015》的统计,2014年风险投资资金数量排名居前四的机构数量占全江苏机构总数87.85%。而排名最后的宿迁只占0.21%。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建立专门投向江苏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特定风投基金;给予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更大的权力,允许各地因地制宜的制定更适合有效的税收奖励政策来吸进风险投资。

二、拓宽风险资本来源,培育多元化风险资本主体

目前,江苏省风投资本的来源渠道较少,仍是主要来源于政府和国有投资公司。要促进江苏省风险投资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风险投资资金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培养多元化风险资本主体。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放宽对养老基金及金融机构的限制

养老和保险基金虽然受国家的控制比较多,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但其规模庞大,具有长期性,来源稳定,符合风险投资的对风险资本的要求。目前,我国实行较为严格的限制来保证养老金的保值增值,虽然在近年来已经对养老金的投资领域已经慢慢逐步放宽,但仍不允许养老金进入风投市场。江苏省可以借鉴风投较为成功的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可以承担风险的范围内,一步步允许养老金在一定的规模范围内参与风险投资,达到优化风险投资的资本结构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大型企业集团的资金实力

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风险投资产业的过程中,工商企业在风险投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力量。江苏省在发展风投产业的过程中,也可效仿发达国家的做法,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优质民营企业等企业集团进入风险投资领域。通过采用这种方法,不光可以增加风投资金的来源,而且可以使企业接触到风险投资产业。企业也可以以此来不断更新自身技术,跟上科技进步步伐。

(三)引导个人进行风险投资

就目前现状而言,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水平仍逐年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投资途径仍较为匮乏,居民急切需要更多合理的投资途径来经营资产。如果允许调动这一部分资金的积极性,允许其投入风险投资行业,无论是对个人投资还是对风险投资业而言都是好事。所以,在个人投资者拥有雄厚财力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其开办私人风投机构,与公司采用类似运行方式进行风投活动。

三、在鼓励风险投资的同时,给予风司以支持

(一)培养高素质风险投资人才

高风险,高收益是风投的最显著的特点。因此,在保障高收益的同时,尽量降低风险,是风投机构最关注的一点。而这与风投的人才的自身素质息息相关。进行风投活动要涉及知识范围非常广,它要求风险投资家不但具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知识基础、金融投资实践经验,而且要懂得企业管理理论且有敏锐的发现高新技术发展趋势变化的能力。然而,结合江苏省目前的实际现状,适合风投业发展的全面型高素质人才十分紧缺。若该情况不加以改善,人才的匮乏势必影响风险投资机构对于风险资本的管理能力。因此,引进风险投资人才,建立起人才培育机制,对于发展江苏省的风险投资产业有深远的意义。要想扭转江苏省目前风投人才紧缺的现状,仅是依靠风险投资机构自身是不够的,需要靠政府的力量一起来解决。首先,必须建立风险投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正规的教育来大量培养风险投资复合型人才;其次,建立岗位学习机制,通过进行实践来造就人才;最后,建立激励机制,通过采用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调动创业激情,创造多赢。

(二)帮助风险投资企业建立起完善的体制

风险投资并不单纯的只是风险投资机构向风险企业投入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风险机构还需要给予风险公司促进资金转化为创新技术过程中的全方面的帮助。这些年来,风险投资在我省的迅速发展,对风险投资机构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风险投资机构在管理、组织形式和对风险企业的支持能力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江苏省在风投金额增长的同时,并没有产生对被投企业强大的支撑作用。所以,江苏省不应只是把关注点放在风投金额的提升,而应从源头出发,着力改进风投机构的体制,提升风投机构的支持力。

(三)对风险投资企业的投资项目的行业进行引导

近年来,相对于新兴行业,江苏省的风险投资很大一部分都投向了传统行业。一般来说,传统行业的创新能力远比不上新兴行业,所以,这对中国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会造成的负作用。虽然,投资项目阶段分布和规模分布表明,在鼓励发展天使投资等政策的引导下,江苏省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阶段不断前移,对新兴产业的投资也逐步增加。但江苏省政府仍应继续采用政策配套等方法,鼓励并引导风投机构将风投资金更多的投向拥有较高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新兴行业,从而来提高风投对于江苏省的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四、培育风险企业,形成健康的投资接收主体

根据江苏省科技厅于2014年的调查显示,高达19.03%的风险投资机构认为缺乏好项目是推进风险投资发展的困难所在。随着风险投资行业的快速发展,优质的项目源供应不足,致使行业竞争不断加剧,成为了造成风险投资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因此,江苏省应着眼于对风险企业的发展,以形成良好的投资接收主体。培育风险企业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加强宣传教育,帮助风险企业摆正位置

自1992年我省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成立以来, 江苏省的风险投资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风险投资在技术创新中的巨大作用已经日渐表现出来。因为江苏省的风险投资仍在初步阶段,江苏省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对它认识远不够充分。一些企业因为需要资金就盲目的选择风险投资公司,仅仅把眼光投入在大笔资金上,而不关注自身的创新力的提高。对此,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帮助高新技术企业摆正自身与风险投资机构的位置关系。使高科技企业深刻认识到:最好的吸引投资的方法是保持技术与产品的先进性,打造可行的项目计划。这也恰恰要求企业不光要努力引进风投资金,同时也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思考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可行方案上。

(二)帮助风险企业完善制度体系

第2篇

关键词:价值管理;电网企业投资;系统工程;电力规划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02

一、引言

电力行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生产和投资都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多年来,中国电力市场一直处于严格的监管体制下,按照计划经济模式运营和发展。21世纪初,随着厂网分开、主辅分离改革的推进,传统的电力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同时,国资委在包括电网企业在内的大型中央企业中开始推行以价值管理为基础、以经济增加值为主要工具的考核体系。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电网企业的规划、投资、经营要逐步转到商业轨道上。

目前对于电网企业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资效益评价、投资策略决策两大方面。例如,曹阳、朱鑫榕、陈旭卯等从电网投资效益评价入手,分析影响电网投资效益的经济及社会类因素、构建电网投资效益的评价体系;陈武对电网投资决策理论进行了综述,将其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静态方法、动态方法、实物期权方法、期权博弈理论和动态方法。

在电网企业投资分析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基本都是从某个角度对电网企业投资的单个过程或方法进行分析和说明。然而,电网企业项目投资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和涉及理论方法众多的系统问题。目前的研究中,尚未有人提出一个全面的电网企业投资分析的系统框架。因而,本文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引入价值管理作为电网企业投资分析的主线,构造电网企业投资分析系统。

二、基于价值管理的电网企业投资分析系统

企业是由若干个要素构成的集合体,构成企业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在维持生存的基础上,不断谋求发展,通过价值创造活动获得利润,实现价值的增加,可以认为企业是一个价值增值系统。价值管理是以价值和价值评估为基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适时地根据环境变化进行战略制定和战略调整,合理配置资源,是为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在价值管理时代,如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企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应用价值管理思想研究企业投资时,首先应该明确企业投资的价值(V),如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并建立科学的投资价值评估体系,其次,以投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进行一系列的投资事件(S),即投资方案或措施;最后,作为投资分析的基础,需要明确企业投资所处的环境(H),这里环境为广义上的定义,包括影响到投资事件的全部因素。基于此,可以建立企业投资的环境-事件-价值分析系统,即H-S-V系统。系统内,投资事件与投资价值相互影响,投资事件又与投资环境存在耦合关系。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投资分析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投资分析系统框架

将企业投资分析的H-S-V系统应用于电网企业,可以很好的帮助电网企业投资相关决策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宏观把控。同时,通过不断对系统元素进行细化分解和元素间关系的模型量化求解可以为决策实施人员提供指导。进一步,H-S-V系统可以用来支持电网投资策略决策及其后评价的研究。下面对电网企业H-S-V系统的每个核心组成进行分析。

1.电网投资价值(V)分析

电网企业投资价值是企业所处经营环境中各种主客观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而这些因素是影响或推动价值创造的决策变量,是结果的决定因素。电网投资价值评估作为价值管理的基础,是对电网投资创造价值的度量。在电网投资价值评估过程中,通过对价值驱动要素的分析,不仅有助于管理者认识价值创造过程!识别关键价值驱动要素、合理安排各种资源,而且可促使管理者将管理重心转移到公司的价值创造上,加强对价值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的管理,推动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电网投资价值会根据不同的电网企业而不同,同一电网企业由于所处的时期不同也会有所不同。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电网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其投资价值不仅仅为经济价值,还应将社会价值列入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便确立电网投资价值是以社会价值为主,经济价值为辅的多重价值体系。

社会价值主要包括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价值、环保节能价值、战略价值和社会满意价值。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追求的最基本价值就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电力供应,因此首先肩负着的是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稳定、可靠、优质的供电责任。电网的安全运营情况以及供电可靠性程度是衡量电力企业电力供应价值的主要标准。

环保节能价值是一项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电网企业尤其要重视的价值,环保和节能是面向未来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它要求通过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来带动经济的绿色发展。电网企业的环保节能价值体现在绿色供电为推动社会节能减排的贡献程度。

战略价值是电网企业投资项目对企业战略规划所带来的价值,包括市场份额、供应商利益、发展潜力等方面。社会满意价值是电网企业的投资策略所带来的社会对电网企业的满意度,包括员工利益、服务群众、回馈社会等方面。

经济价值则主要包括收入增长价值和成本节约价值两部分。收入增长价值用来衡量电网投资带来的收入变化,可以使用电网资产收入比、单位资产供电量、单位投资增供电量、单位投资增供负荷、单位投资新增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进行评估;成本节约价值用来衡量电网投资带来的成本变化,可以使用线损率指标、单位投资降损电量指标、容载比指标、欠载变电站、单位电量供电成本指标等来评估。

电网企业投资价值评估的评估思路如下:

首先对电网企业投资的社会价值进行评估,对电网投资社会价值进行评估时,指标的选取、权重确定、数据收集和处理必须以统计、管理科学等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从而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价值做出准确的描述、分析和评估。由于电网投资社会价值的组成部分中战略价值和社会满意价值很难进行精确的定位,因此可以根据调研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估,而电力安全与可靠性价值与环保节能价值,其评估体系包括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需要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

其次对于经济价值,选择合适的价值评估模型,如神经网络模糊综合评判等,利用历史数据合理预测评估所需的各种数据和指标来计算企业的价值,可使价值评估的结果比较直观!真实,便于从整体上进行价值管理。电网使用经济价值评估值进行历史比较和行业比较,可使电网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判断某一阶段经营成果和进行决策时具有客观的比较依据。

最后,综合社会指标和经济指标评估出来的价值,模糊的计算出电网投资的整体价值,然后,利用企业的价值评估值及其评估过程中产生的有用信息为基于价值管理的电网企业投资分析系统服务,加强电网投资的价值管理。

2.电网投资事件(S)分析

电网投资事件分析即电网投资方案分析,在对电网投资分析的H-S-V系统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电网投资事件影响到电网投资价值的评估;另一方面,电网投资事件的确定受到电网投资环境的制约影响。

电网投资主要为固定资产投资电网投资,包括各电压等级送变电工程、小型基建工程、其他专项工程等与电网基本建设有关的投资。从电网投资的增长趋势与投资构成变动规律来看,近年来配网建设、其他专项工程占比逐年递增,尤其是“十一五”以来,电源电网技改项目、配网专项改造项目、新农村电网改造项目与智能电网建设等方面的投资在电网投资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3.电网投资环境(H)分析

电网投资环境分析是电网投资分析系统的基础,对投资环境分析的目的是系统全面的建立其与投资事件的耦合联系,分析投资事件对投资环境的反向作用。电网投资环境包含多个方面,主要有政策制度、市场竞争、发展需求、管理观念、投资能力五部分组成。

政策制度主要包括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政策方案及相关制度。如财政政策因素、节能环保制度要求等。其中财政政策因素分为地方投资水平与财政贡献值,地方投资水平为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GDP的比值,是用来衡量地区固定资产水平、基本建设水平的指标。

市场竞争包括电力市场和电网竞争两方面。电力市场主要是指地区电力消费水平,以人均电力消费量来表示。把电力消费与电力需求因素区分开来,也是把电网投资、经济增长分别与发电侧用电与需求侧用电区分开来。电力消费能力的高低影响电源送出、电力输送等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规模、建设强度,如果电力消费能力较高,则说明现阶段电网建设相对完善,则加大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相对低电力消费地区的建设积极性较低,反之对电网投资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电网竞争主要是电网企业间的良性合理竞争,包括市场份额、用户满意度竞争的方面。合理的竞争可以激励电网企业更合理的进行投资,同时也是电网企业进行电网投资活动时需要考虑的指标。

发展需求包括经济需求、技术需求、社会需求、环境需求四个方面。经济需求因素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宏观经济环境因素,政府补贴等经济政策因素;技术需求因素包括电网安全性因素、电网容载比、资产设备改造更新需要、技术进步需要等;社会因素包括偏远地区用电需求、电力负荷增长、征地拆迁、增加就业等;环境因素包括清洁资源发电的有效输送、电动汽车等智能设备接入以及电网建设的噪声、电磁环境、无线电干扰等因素。

管理观念包括电网企业投资过程中各种关于人的因素,特别是决策者的决策理念、资历经验和业绩等。管理层的管理观念对电网投资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电网投资活动在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之后,最终的决策方案往往仍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观念和管理素质。因此,管理层的管理观念需要作为电网投资环境的重要部分进行研究。

投资能力包括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电网成本等方面。营运能力因素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盈利能力因素包括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偿债能力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发展能力包括净利润增长率、销售增长率等;电网成本因素包括资产全寿命周期角度下的电网投资建设各阶段标准运行维护成本、标准检修成本等。

三、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对电网投资研究角度单一化的问题,引入价值管理相关理论,建立基于价值管理的电网投资分析系统。系统主要框架为环境(H)-事件(S)-价值(V),即H-S-V框架。系统主要由电网投资价值、电网投资事件、电网投资环境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针对电网投资问题,分别对电网投资价值的组成和评估、电网投资事件的内容及方法和电网投资环境进行了介绍。电网投资管理者和相关领域研究者可以根据系统介绍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针对特定的投资问题,对电网企业投资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

本文另一特点是将企业使用较多的价值管理理论应用到电网投资项目中,利用电网投资分析的HSV系统,电网企业一方面可以高效的对投资进行价值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对投资项目内部关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把握。

参考文献:

[1]陈武.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综述――兼论四维决策框架体系[J].工业技术经济,2011,01:150-156.

[2]朱鑫榕,何其帼.电网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生产力研究,2011,02:86-87+172.

第3篇

关键词:环境技术创新;演化博弈;制度保障

环境技术创新是指所有能够维持、改善生态环境或提高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技术创新活动或过程,环境技术创新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主,并能够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绩效的环境技术创新战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特别地,如何激励企业积极主动实施环境技术创新已成为当前环境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的重要议题之一。

20世纪70年代由史密斯(Smith,1973)和普瑞斯(Price,1974)提出了演化博弈理论的基本概念——演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ies, ESS),泰勒和金克(Taylor & Jonker,1978)提出了复制动态(Replicator Dynamics),此后演化博弈理论在经济学、生态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地,演化博弈在环境问题和企业技术创新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应用演化博弈理论,从对称角度,对企业之间的环境技术创新行为进行了演化博弈分析,旨在揭示规模相同的企业之间在进行环境技术创新时的各自选择。

一、 基本模型

针对环境技术创新,有的企业会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创新,有的企业则不愿主动创新,而是等待时机采取模仿或跟随创新企业。为此,我们不妨假设有两个企业,企业1和企业2,他们的企业规模相当,市场占有率基本一致。如果双方都选择积极主动地实施环境技术创新,则各得到a单位的收益;如果双方都选择跟随或模仿他人的环境技术创新,则各得到d单位的收益;当其中一方选择积极主动实施环境技术创新而另一方选择跟随或模仿环境技术创新时,前者得到b单位的收益,而后者得到c单位的收益。双方的支付收益如表1所示。

现在我们来分析区域内的企业群体随机地进行该博弈,假设有比例为x的企业采取主动环境技术创新的策略,比例为1-x的企业采用跟随或模仿策略。究竟有多大比例的企业采取主动环境技术创新策略不仅取决于该类型企业的期望收益,更重要的是与该类型企业的期望收益超出全部企业平均收益的幅度有关,显然,这部分超额收益越大越能激励更多的企业采取主动创新策略。由此可见,“主动创新”类型博弈方比例x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动态变化速度可以用下列动态微分方程表示:

其中,u1为企业群中采取主动环境技术创新策略的企业的期望收益,u为该企业群中所有企业的平均期望收益。

从模仿者角度来看,博弈方学习模仿的速度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模仿对象的数量大小,可以用相应类型博弈方的比例来表示;其二是模仿对象的激励程度,可以用模仿对象策略得益超过平均得益的幅度来表示,因为这关系到模仿成功的大小。

根据表1所示的收益矩阵,可以得到两种策略的企业的期望收益和所有企业的平均收益分别为:

u1=xa+(1-x)b(2)

u2=xc+(1-x)d(3)

u=xu1+(1-x)u2(4)

其中,u2为企业群中不实施环境技术创新策略的企业的期望收益。

将(2)式、(3)式、(4)式带入(1)式中,可以得到:

二、 分析与讨论

状态1:x* 1=0,这说明初始时刻不存在“主动创新”策略类型博弈方,且采用这种策略类型博弈方变化速度为0。从模仿者角度来看,只有出现模仿的对象才能进行模仿,当x=0时就说明没有模仿的榜样,因此,所有的博弈方都不会有意识地改变他们的策略。

状态2:x* 2=1,这说明初始时刻所有博弈方均为“主动创新”策略类型,既然都是主动创新者也就不存在模仿行动。因此,对于有限理性的博弈方而言,因为没有模仿者,所有的博弈方都不会有意识地改变他们的策略。

三、 演化稳定策略

即使上述学习过程已经停止,即所有博弈方都通过学习找到了最好的策略,也不能排除博弈方还会“犯错误”,即博弈方仍然可能会偏离上述复制动态收敛到的纳什均衡策略。因此,有必要分析上述复制动态收敛到的稳定状态是否具有一定的“容错性”。为此,我们不妨假设,博弈群体中e比例的博弈方在收敛到“主动创新”策略后犯了错误,选择了“跟随或模仿”策略。此时选择“主动创新”策略的博弈方比例为1-e。按照前面的分析,采取“主动创新”与“跟随或模仿”策略博弈方的期望收益和群体平均收益分别为:

uc=(1-e)·1+e·0=1-e(6)

un=(1-e)·0+e·0=0(7)

ucn=(1-e)·uc+e·un=(1-e)2(8)

因为,uc=(1-e)>0,且接近于1,因此,犯错误博弈方的期望收益远远低于没有犯错误的博弈方收益,也远远低于群体的平均收益。因此,犯错误方会逐步改正错误,最终仍然会趋于x*=1,即所有博弈方都采取“主动创新”策略。由此分析得知,x*=1不仅是复制动态收敛的一个稳定状态,而且具有对少数错误偏离的稳健性,因此,x*=1是上述复制动态下的一个进化稳定策略。同理,我们可以分析上述复制动态的另一个稳定策略x*=0,即所有博弈方都采取“跟随或模仿”策略,结果显示,有少量博弈方偏离这个稳定状态,复制动态会使结果越来越远离它,最终不再收敛于它,由此得出,该策略不具有对少量犯错行为的抗干扰性,不是上述复制状态下的进化稳定策略。

四、 结论与建议

环境技术创新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和必然选择,而企业又是环境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企业在环境技术创新方面的选择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特别是规模相当的企业之间,如果政府能够为创新成果提供相对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必要的社会支撑体系,则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主动环境技术创新策略,即使个别企业会偶尔偏离这一选择,最终也会重新回到主动创新的队伍中来。因此,各地政府应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完善财政补贴、技术融资等社会服务体系,努力为企业环境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研究综述.天府新论,2012,(2):45-49.

2.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 Weibull W.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Cambridge:MIT Press,1995.

4. 卢方元.环境污染问题的演化博弈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9):148-152.

5. 杨丽,魏晓平.基于演化博弈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10,(21):18-21.

6. 刘海涛,孙明贵.关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7):97-100.

7. 王建成,吴俊.基于蛙鸣博弈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44-46.

8. 马小明,张立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环境保护投资分析.环境保护,2002,(11).

9. 许健,吕永龙,王桂莲.我国环境技术产业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9,(2).

10. 沈斌,冯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技术创新及其政策机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8).

11. 耿建新,尚会君,刘长翠.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管制的理想框架.环境保护,2007,(8).

12. 吕永龙,许健,胥树凡.我国环境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0,(5).

13.钟晖,王建锋.建立绿色技术创新机制.生态经济,2000,(3).

14.彭海珍,任荣明.环境政策工具与企业竞争优势.中国工业经济,2003,(7).

15. 赵细康.环境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16. 陈经伟.美国推进环境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做法与启示.科学管理研究,2005,(4).

17. 曲如晓.环境保护与国际竞争力关系的新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1,(9).

18. 朱昶.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及其体系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03.

19. 翟欣翔.面向生态—技术创新的经济圈城市发展能级评价研究.天津大学,2004.

20. 秦颖.企业环境管理的驱动力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90078);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项目号:2012B267);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号:2012-GH-101);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项目号:B2009-60)。

第4篇

1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1.1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增加,城市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等情况下,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及再就业的蓄水池,它有效解决了我国大量人口,特别是弱势群体如大量的老年人、妇女和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人员的就业问题。

1.2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在这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小企业要想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技术创新非常重要,它是许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环节。加之中小企业其独立灵活以及较强的利益约束更能激发人们对创新的开拓精神。另外,中小企业由于不具备较大的规模优势,因此想要在这竞争中求生存,就必须发挥出大型企业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1.3中小企业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技术要求不高,机构相对简单,并且生存适应能力强,尤其是在条件比较艰苦的边远地区,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和再就业的蓄水池,它可以帮助当地农民和居民参加就业,并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对于农业的发展,各级政府不仅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性政策,而且以乡镇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也要提供大力支持,对当地的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条件,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2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融资方面问题分析

2.1.1企业发展资金过分依靠自筹资金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额不断增加,各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大量的富余资金,而作为活跃国民经济的中小企业却因受各方面限制而致使融资困难。对于少数正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来说,这种自力更生的筹集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虽能为企业资金的融通起到一定作用,但这种方式也只能使企业获得短暂的资金;加之企业的折旧费率较低,无法满足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企业的存留收益也较少能转变为新增投资,随着新税制的实施,中小企业应缴纳的税率与大型企业保持一致,使得中小企业在内源融资方面更加困难。

2.1.2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还不够健全

目前,非正式权益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体系及二板市场之所以在许多发达国家能得以发展,是因为它可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权益性融资缺口”。而在我国,非正式权益资本市场常常被认作“乱集资”而强行取缔,另外,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还不完善;发行商业票据和债券常因企业没有较高信用等级无法进行,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资本市场。

2.1.3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金融机构参与、企业化运作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提供服务的体系,原因在于大多金融机构由于自身发展问题没有解决,以及整体实力、知名度、业务范围、规模等方面约束还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虽说近年来,我国也逐步建立了一些中介担保机构,但都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之这些担保机构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运行机制及风险补偿机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2.2投资方面问题分析

2.2.1投资活动受资金短缺的限制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注册资本较小,银行认可的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数量较少,同时又缺乏信用担保,信贷能力又低。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另外,由于受到上市主体、发行额度及审批的限制,中小企业不能像大型企业那样,直接向社会发行股票和债券,这样就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所以中小企业在做投资时会因资金的短缺,无法对投资的规模进行比较,更谈不上用适当的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他们只能在限定的投资范围内,比较预期利润的大小,进而决定是否投资或推迟投资。

2.2.2投资活动受财务人员素质水平的限制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综合水平较低,财务意识淡薄,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投资进行分析论证,这就使得许多企业在决策中,因无法对具体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导致投资失败。另外,许多中小企业投资者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在投资过程中没有运用科学规范的投资风险管理及决策的方法技术,从而导致投资风险的加大。

2.2.3企业经营模式对投资活动的限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都是私营独资、合伙经营为主。许多处在创业期或成长阶段的企业,为了靠投资获利做大做强,所以在这一阶段,他们都一味地追求销售的增加和市场份额的扩大,只注重短期收益,在投资过程中缺乏长期投资分析,没有谨慎地对资本成本、资本结构、风险报酬、现金流量额以及预算控制等方面进行权衡。还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投资风险预测与控制技术上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这虽然在表面上减少了成本支出,但实质上加大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3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3.1重视财务管理,增强财务管理意识

中小企业管理者应积极转变观念,将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结合起来。同时,企业管理者要敢于突破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勇于接受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另外,企业应选用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方式。对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内部审计、财务会计报告等制定相应的企业规章制度;对于国家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企业管理者也要定期或非定期地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3.2筹资管理策略――扩大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水平

首先,在筹集资金时,应在数量上达到合理。倘若企业融资数量不足,企业的生产经营就会受到影响;相反,如果企业存在大量富余资金,则势必会造成资金浪费。其次,企业在资金的使用上要实现效益最大化。因为相对大企业来讲,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问题,所以对每笔资金的使用,中小企业要更加的慎重,对资金成本率与投资回报率之间的关系要仔细分析,避免出现决策失误。最后,在资金结构上企业要做到配比合理。要将总资产按照结构配比原则,采用中长期融资方式对用于固定资产上的资金进行筹集;采用短期融资方式对那些由周期性、随机因素引起的资金加以运用。

第5篇

关键词:我国中小企业 投融资问题 解决建议 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166-02

对于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讲,最多的投资是对内投资。由于对内投资中的长期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具有投资价值大、影响时间长、不易变现等特征,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小企业的这类投资问题。此外,规模小、信用低、产量少、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等特点,制约着中小企业的融资。由于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尚待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融资贷款方面存在严重的“重大轻小”倾向,担保体系的不完善以及金融危机下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外在原因,都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几乎被逼上“绝境”。解决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刻不容缓。

1 中小企业投融资问题及原因

1.1 投资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整体战略意识及决策创新,很多中小企业在市场发展中,根本没有完整的战略规划。有一些中小企业所谓的“战略”实质上仅是一个远景展望,如营业额目标、利润目标等,而对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企业优劣势以及竞争对手的状况等深层次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没考虑。其所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大多只考虑眼前需要,没有将投资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联系在一起,从而造成投资浪费不利于长期发展。

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决策,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国外许多中小企业由于投资善于创新,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投资创新意识不够,往往追随大企业或同行相近企业的投资模式以及投资做法,缺乏创新,不能通过投资培植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

(2)项目投资人员配备不合理,在进行长期项目投资时,项目投资人员的合理配置应为40%的市场营销人员、30%的经济理财人员和30%的技术环保人员,通过市场调研来确定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通过企业战略、经济环境、政策研究以及赢利能力的财务分析,确定项目的合理性,通过技术环保论证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能性和成长性。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通常的做法是找几个技术人员成立企业发展部,没有详细的工作计划,仅仅寻找回报高的投资项目,其不合理的人员配备导致项目投资成功率低。

(3)不重视项目管理及风险意识,中小企业为节省成本,对既定投资项目很少配备专业人员管理,项目管理缺乏整体思路,造成项目建设过程缓慢甚至延期,结果增加投资成本。而对于企业投资风险,按其来源可分为市场风险和公司风险。市场风险又称系统风险,属于不可分散性风险;公司风险又称内部风险,属于可分散性风险。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人员素质整体不高,管理水平偏低,尤其是一些私营中小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没有树立风险意识,投资的随意性导致其投资项目风险更高。

1.2 融资难问题原因

(1)法律、法规因素,我国目前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服务管理机构,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保障,在金融信贷方面更是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保护法规。此外,针对大中小企业融资的区别对待,“抓大放小”的方针政策,导致银行在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不平等,造成了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

(2)经济环境方面因素首先,缺乏贷款担保的信用体系。就中小企业自身来讲,一方面,固定资产少,不足以抵押,使贷款受限;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屡有逃费、悬空银行债务现象发生,损害了自身信用度。同时,企业深感办理抵押环节多、收费多,过程繁琐。其次,我国中小企业缺少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途径。我国股票市场上,对于新股的发行一直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总量控制的办法。为筹得更多资金,各地、各部委都竞相推荐大公司上市,中小企业很难取得发行债券融资的资格。此外,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上与国有金融机构有相同的趋势,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3)技术环境因素现在我国缺少切实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民生银行初衷是为民营和中小企业服务的,但现在已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区别,其他城市商业银行原本也是面向中小企业,可由于资金、项目、服务水平有限,迫使它们逐步走向严格,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同时,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很少对中小企业办理托收承兑业务及票据免兑,导致资金结算渠道不通畅,使得一些中小企业改用现金结算,加大了交易成本,削弱了中小企业竞争力。

2 解决中小企业投融资问题的建议

2.1 解决投资问题建议

(1)国家方面:①加快立法。我国应尽快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法制化,避免实际操作中人为因素干扰。此外,在税收政策方面,所得税法、增值税法、工商税法均应对中小企业规定优惠措施。②政府融资担保。政府可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财政补贴,或通过各类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和融资服务,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题。③技术创新支持。政府可通过实施专门的科技支持计划来实现对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比如加强中小企业与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大学、科研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先进技术向小企业转移;增加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的预算;设立“小企业创业研究基金”以及政府采购等手段支持技术创新。④人才培养。在全国成立小企业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为小企业提供专业性和学术性帮助,提供科技和商业咨询。通过商会、大专院校、贸易协会和成年教育小组等向小企业提供技术、经销及决策等管理培训,并配合发行各种出版物。⑤社会化服务。中小企业作为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存和发展自然离不开社会力量支持。我国应逐步形成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半官方服务机构为骨架,各类商会、协会为桥梁,社会服务中介为依托的全方位构架,为中小企业在法律事务、评估、会计、审计、公证、招标、人才市场、人员培训、企业咨询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服务。

(2)企业方面:①建立科学的制度和流程来管理企业的投资决策。建立由专家、技术人员、管理者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决策领导机构,避免“自作主张”决策现象。引入投资决策责任制,以此对投资者予以约束。执行中要分清责任,制定规章制度,狠抓落实。②进行科学投资决策,防范投资风险。民营中小企业应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尽可能进行中短期投资而避免长期投资,以对内投资为主,并分散投资方向,降低投资风险。③合理安排资金使用。在投资决策和业务经营计划中着重考虑资金匹配因素,保持合理的资产结构和负债比率。企业在短期负债比率较大的情况下,必须保持较高比重的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以维持其正常的财务支付和负债偿还能力。最后,保持充足现金流量,以维护企业的总体效益目标及财务安全性目标的实现。④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要在金融发展中更好地解决融资问题,一方面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学习金融知识,打好自身基础,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另一方面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加强信息披露能帮助金融机构了解企业状况、评估业务风险、降低坏账损失。

2.2 解决融资问题的建议

(1)国家措施。①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指定有关部门组织制定有关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法律规定,落实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财政资金渠道、执行机构及管理办法。②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在解决我国就业难的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应重点通过搞活地方金融机构,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③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只要经过央行机关批准,工商部门注册,就可以开设地方性金融机构。并强化监督、鼓励竞争,形成规范的地方金融机构优胜劣汰机制。从而聚集更多闲散资金,支持地方中小企业发展。④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政府要引导中介机构经过科学评估和论证,建立企业经济档案和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档案,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信用体系。目前,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会计制度还不健全,经营管理制度还存在不规范之处,贷款风险较大。我国应逐步形成一个以政府担保为主,其他担保形式并存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⑤推进现有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的体制改革。在地方金融机构中逐步推行利率市场化,政府进行适当干预,搞活地方金融机构,拓展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种类和范围,根据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作特点,为其提供方便快捷多样的结算工具。另外,还应利用金融机构网点众多、占有信息量大的行业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商机、经济政策、经营与投资决策咨询等多方面信息服务。

(2)企业措施。①投靠优势企业。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型企业吸纳中小企业,这既能解决中小企业产品的销路,也能、为中小企业找到了融资担保单位。更重要的是促进整个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②加强内部融资力度,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是一种全员入股的资金与人相结合的企业组织形式,将全体职工的闲散资金积聚起来,发挥规模效应。克服中小企业家族式管理的弊端,使中小企业走上开放式经营与管理,最终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通过兼并使企业资源优化组合。中小企业还可以积极引进外商投资,通过改组成为中外合资企业,增加自身的资金实力的同时学习了外方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现在,已有许多中小企业通过改组改制不断壮大,有的已在深沪证券交易所上市。③创建新的企业经营形式。通过特许经营、等新形式,克服自身资金缺乏的缺陷,而且这些先进经营形式的引进,甚至可以引发中小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引起其经营与管理变革,在增强企业资金实力的同时实现飞跃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松男.金融分析—— 投资融资策略与衍生创新[M].复旦大学出版社.

[2] 张大威.中小企业投资策略[J].投资与营销,1997(5).

[3] 库尔勒.中小企业如何进行投资分析[J].投资与营销.2005(10).

[4] 何洪光.民营中小企业投融资研究[D].河南大学,2008,5.

第6篇

关键词:FDI;溢出效应;金融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2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很多国家都实施优惠政策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外资通常拥有高于本土企业的技术,在东道国投资设厂有可能对本土企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那么,FDI 溢出的途径有哪些?其在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方面有什么样的作用?溢出效应的释放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一、有关FDI溢出效应的阐述

所谓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某项活动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活动的主体得不到的收益。溢出效应分为经济溢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FDI的各种溢出大概有以下几个途径:

1.联系效应。指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同东道国本地的供应商和客户之间产生联系时所发生的溢出,这种溢出可分为生产力溢出和市场进入溢出。联系效应一般被视为一种产业间溢出。当MNC分支机构同当地的供应商产生联系时,称为后向联系。MNC分支机构同当地客户之间的联系称为前向联系。

2.培训效应。MNC分支机构对当地雇员的培训:这种培训会影响各个层次的雇员。从简单的操作工到高层的管理人员。培训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从工作现场培训到研讨会,到正式的学校培训或者海外教育。当分支机构的雇员跳槽到本地企业时,这种溢出效应会发生。

3.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很多时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跨国公司施加的竞争压力,国内企业不得不模仿它们的技术。

二、FDI溢出效应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FDI溢出效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道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一国的金融市场可以从三个方面影响FDI的溢出效应。

1.融资方便与否对本地企业利用新技术至关重要。为了利用新技术,本地企业需要购买新机器,雇佣新技术工人,甚至重组企业结构。企业原有技术和新技术的差距越大,其外部融资的需要就越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外部融资受限于本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

2.金融市场不发达还会抑制潜在企业的成长;

3.缺少发达的金融市场,FDI创造后向关联的潜力就会严重受阻,而跨国公司后向关联是溢出效应的重要渠道。可见,当地企业能否有效吸收外资企业的技术,获取其溢出效应,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可能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此外,许多研究强调东道国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存量等吸收能力的决定作用。吸收能力可以部分解释FDI技术溢出的区域差异,但却不能很好解释其动态变化。这是忽略了制度环境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所致。本文重点探讨金融深化程度这种制度因素对FDI溢出效应跨国差异和阶段性变化的影响。

三、FDI溢出效应与我国金融发展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由于FDI溢出效应的存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投资扩大了我国研发资金的来源, 弥补了我国研发资金的缺口; 同时随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设立,必将提高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使其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公司为了在竞争中不处于劣势,必然增加研发经费, 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也有很多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通过示范效应,学习跨国公司先进的研发管理经验,从而大大提升我国企业的研发技术水平的能力。同时, 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通过提供优越的研发环境和诱人的薪水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正面的影响,吸引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回国。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在FDI的技术溢出当中起着联结作用, 金融市场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FDI 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高新技术具有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因此,新技术产业需要特定的金融资本和金融市场的支持。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金融发展过程中, 有没有形成有制度性安排的金融资本与金融市场来支持新技术的转化与发展,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发展走向更高层次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技术密集型FDI, 是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长的一个可行途径。资本市场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要使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的FDI 能为本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也须建立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外资企业的高新技术研发投入提供资金支持, 并提供风险退出机制。通过FDI 企业的示范效应、竞争效应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是国内企业技术改造、创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便捷途径。这种“干中学”的技术模仿创新方式,不仅需要研发资金和购买先进设备,而且需要投资培训现有员工以提高其技能和雇佣有才能的专业人才。尽管企业能通过内部资金积累为技术模仿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但如果国内企业技术和FDI 企业新技术差距很大,企业则更需要较大的外部融资,而发达、高效的国内金融市场能够提高企业外部融资的可能性。

四、基于金融发展视角提高我国FDI溢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积极引进外资,特别是技术、专利投入型FDI,将继续是国内储蓄率较高且实行开放政策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放大FDI资本挤入效应及技术溢出效应,要求东道国金融部门,特别是实行开放政策的发展中东道国的国内金融发展水平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就是说,只有东道国国内金融发展达到一定的“门槛”水平时,方能使FDI对本国经济增长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因此,从积极推动FDI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的角度看,发展中国家应当推进本国的金融改革,完善和健全本国的金融市场,促进金融资源(如储蓄资源)向FDI企业和国内企业的投资转化;加大对FDI企业和发展中国家国内企业,尤其需要加大对技术、专利投入型FDI企业以及与FDI企业相竞争、相联系的国内技术创新型各类企业的科技融资支持,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我国是引进FDI最多、经济发展速度处于世界前列且国内不同程度存在金融抑制现象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思路显得更加重要。

(一)金融市场方面改革

1.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国内不同层次企业股权融资提供便利。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比较单一,能够上市的企业数量有限,前几年更主要为国有企业服务,造成企业融资困难。由于主板市场的门槛很高,许多中小企业要进入主板市场,谋求获得长期资本支持,也只能是一种奢望。2004年开设的深幼冲小企业板市场,虽然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丰富资本市场的重要措施,但因其基本上仍沿用主板市场的上市标准,不过是主板的附属品,因而也没有太大的创新意义,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也不可能发挥太大作用。针对我国资本市场融资存在规模有限、覆盖面小的缺陷,可以考虑增加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品种,允许国内企业和技术、专利投入型FDI企业发行企业科技创新债券或大力发展“二板市场”;进一步放宽外资,特别是技术、专利型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条件,提高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力度和范围,增强FDI企业的资本积累能力,使外资企业能与中国国内企业建立广泛的前、后向联系,借以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放大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2.全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企业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规模小、市场不发达是我国当前债券市场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运用“挤出效应”原理,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一是尽量减少商业银行对大中型企业贷款,适当提高银行对大中型企业贷款的利率水平,增加企业从银行借款的成本,“逼”其发行债券筹措资金;二是增加债券品种;三是规范和扩大债券交易行为;四是打通企业债券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界限,促进债券市场的流通。此外,大力发展债券场外交易,以方便债券的买卖,增强流动性。在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同时,由于银行减少了对大中型企业贷款,可以腾出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并降低其融资成本,从整体上提高国内企业与FDI企业竞争的能力,并有利于吸收FDI的技术溢出。

(二)金融制度方面改革

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外开放力度,稳步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从资本市场的投资开放角度看,适度推进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放是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吸引外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客观要求。从国际范围看,国际资本的流动结构经历了“国际债券投资、国际银行贷款、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的发展过程,国际证券投资逐步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在吸引外资方面,仅依靠直接投资优惠政策的传统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的要求。开放金融服务市场,逐步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不仅可直接影响FDI的流入数量,还可间接促进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高外资引进水平和外资利用效率。因为金融服务市场开放以及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有助于增进FDI的投资者信心,有利于他们在东道国发展并购投资等高层次的投资方式,也更有益于东道国技术、专利投入型FDI的引进。

(三)加快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从推动FDI促进经济增长的角度看,中国目前分业监管体制也不利于提高FDI企业和与之相联系、相竞争的国内企业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短期内以分业监管为主,长期内以统一监管为主。在监管体制上,分两步逐步建立统一监管体制。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中国的监管体制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第一步,短期内保持分业监管体制,“三会”在各自领域履行监管职能,同时“三会”可建立自己所属的子公司,对下属不同业务领域的子公司则由各方分别监管。第二步,长期内,随着中国金融机构治理结构的完善、内控机制健全、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营业绩稳定并逐步增长,各项金融法制比较健全、市场秩序稳定,监管理念清晰、监管手段丰富、监管方法灵活的局面,可以建立统一监管体制,成立国家金融安全管理委员会,作为金融监管最高权力机构,内部按照监管对象设置银监分会、保监分会、证监分会、信托分会等部门,分别对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进行监管。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整个金融体系最后贷款人,与国家金融安全监管管理委员会建立协商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对支付困难或濒临破产的机构采取援助贷款和抢救行动,避免诱发金融体系危机。

2.加强各金融监管机构的信息共享与合作。金融监管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协调好三个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有关监管信息、报表的定期交流制度,做到信息共享,确保各个部门有效履行职责,提高监管效率与水平。为此,可建立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由“三会”派驻代表构成一个沟通平台,避免监管规章制度上的冲突,加强各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

3.监管模式从机构型监管向功能型监管转化,监管内容从合规性监管风险性监管转化。市场化金融监管模式建立在监管方式的市场化和提供相应服务的全新理念基础上,与行政性监管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由合规性监管转向导向性监管,只确定监管目标,辅之以详细的宏观和微观信息的,由金融机构和其它企业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自主作出判断和决策;由直接的监督检查转向间接的考评监测;由单向被动式监管转向双向互动式监管;由注重事后查处转向对金融过程的全程监管,金融监管模式及内容的变化是为了实现金融监管目标。为了避免机构型信用风险管理的不足,国际金融界形成了从机构型监管向功能型监管、从信用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建华,欧阳轶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经济增长-对广东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2003(3).

[2]王红领,李稻葵,冯俊新.FDI与自主研发:基于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6(2).

[3]洗国民,薄文广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基于地区层面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6(3).

[4]冷民.从台湾微电子产业的发展看利用外资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J].中国科技论坛,2005(3).

[5]吴蕴韬.我国利用FDI的现状分析[J].学术交流,2004(9).

[6]江小涓.吸引外资对中国产业技术进步和研发能力提升的影响.国际经济评,2O04(3-4).

[7]李珠峰.中国服务业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O4(7).

[8]王永齐.FDI溢出、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

[9]阳小晓,赖明勇.FDI与技术外溢:基于金融发展的理论视角及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6).

[10]赵奇伟,张诚.金融深化、FDI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7-2004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6).

[11]黄静波,付建.FDI与广东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9).

[12]袁诚,陆挺.外商直接投资与管理知识溢出效应:来自中国民营企业家的证据[J].经济研究,2005(3).

第7篇

关键词;投资分析;施工控制;水利工程;

一、水利工程设计情况及问题

1.工程设计协调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监控机制、诚信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设计人员的聪明才智没有充分发挥,工作条件及待遇没有从更本上改善。

2.有的主要领导对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工作不够重视,设计人员及有关人员对工程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目认识不高,宣传、培训、教育工作不到位

3.行业主管部门对设计产品的质量和工程造价的监督力度不够。现在的管理体制,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及审查专家缺乏一定的考核与评审,大多数是靠主管部门组织的几个小时的设计审查会来发现一些问题,只有等出现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

4.工程设计市场体制不够完善,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和优化设计方案缺乏动力。工程设计领域未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设计经营还讲地盘、讲关系,质量和优化设计方案没有和设计费及个人利益挂钩

5 业主对提高设计质量,对怎么选择合理设计方案的意识较弱。大多数业主都把投资控制的重点放在施工环节上,谁知道设计质量高和好的设计方案会带来更大的节约.

二、水利设计投资控制的特性

1.水利工程投资控制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三大阶段.项目决策和项目设计是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阶段,而后作出投资的决策,控制的关键就是要做好项目的设计。因为项目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投资、进度、质量、功能、效益、管理和寿命,所以开展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加强水利工程设计建议

1.让工程设计协调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监控机制、诚信和责任追究机制,达到目标化、程序化管理,从而来改善设计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聪明才智,切实提供优良的设计产品,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2.对水利工程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领导,需要提高有关人员的认识,加大宣传、培训、教育的工作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认真实行工程设计资质和造价注册资格管理制度,真正把水利工程设计阶段投资控制落到实处,为优化设计提供良好条件。

3加强行政主管部门对设计产品的质量和造价监控力度。改革管理体制,建立专业技术审查的专家库,让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分离,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和审查单位及审查专家进行必要的考核与评价,设计和技术审查会必须有工程造价师参加,如果工程出现大的技术方面的问题就必须要追究有关领导和审查专家的责任。

4提高业主和全社会对提高设计质量和选择合理设计方案的意识。逐步推行工程设计监理制,让优秀的专家把好工程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关,把设计阶段投资控制作为整个工程建设投资控制的重点之一,在满足有关规定和要求的前提下,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和提高设计质量,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节省更多的建设资金。

5完善工程设计市场体制,鼓励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和优化设计方案。在工程设计领域,要真正形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设计经营也要全面推行招标投标制,设计质量和优化设计方案切实与设计费及个人利益挂钩,实现责、权、利的统一。

四、水利工程施工及投资控制

由于工程项目具有庞杂、涉及面较广、技术难点多、地质复杂等特点,增加了工程实施阶段的投资风险,同时也制约了工程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超设计概算现象时有发生。

1.处理好质量、进度与投资三者的关系.当工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后,许多业主都不太重视投资的控制,往往最重进度、质量,轻投资,一般不把投资和进度、质量放在同等的位置。投资的控制必须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地处理它与工程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的关系,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经济效益

2.造价估算不确定性的分析工程项目的规划与设计阶段,工程投资估算通常是参照投资估算编制办法或概算、预算编制方法和扩大指标估算法编制,来估算工程造价值确定的数值。而实际上,工程竣工后决算值往往超过开工前的概算值。工程的费用总是不断地变化着,不但有随机波动性,同时也伴随模糊性。例如:材料价格的涨幅、工人工资等构成费用要素的变化而使造价发生变化;由于工期延误而造成费用增加等原因.可见,工程造价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一定程度的随机波动性。

3.快速估价的方法选定:a.实物预算法。实物法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实物预算法在实际中的可操作性较差, ;二是适用范围有限,通常情况下,实物法估价只能在施工图纸完备的条件下才适用,而在工程招标阶段,由于拟建工程资料有限,招投标双方都不可能做出准确的实物估价。b工程类比法。工程类比法判断相似工程的过程很简单,但要求拟建工程与已建工程的指定工程特征相同,并且认为各工程特征的重要性是相同的。这也就是对客观现实作了较大程度的简化。c.大概比较估价法。模糊比较估价法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工程估价和资产评估方法。它是以一个或若干个类似建安工程的造价数据与造价分析资料为比较对象,就设计方案、施工方法、技术标准等方面与拟建工程进行对比,然后根据拟建期的价格水平,对存在的差异进行调整。模糊比较估算法可以根据工程资料的详细程度,选取不同的比较项目,因而适用于工程估价的各个阶段,特另I是在工程前期尤为有效。

五、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1.采取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加强成本控制

实施内部承包制,也就是在单位内部职工或项目部中以承包合同的形式,确定中标工程的施工经营管理者的责权利关系,促使经营管理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这样,可以使成本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并为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积累经验,而且,可操作性强,便于管理。

2.严格过程控制,加强成本管理一个工程项目,必须从人、财、物的有效使用过程中狠下功夫,严格过控制,加强成本管理。对施工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人员、机械设备的配备和对材料消耗、配件的更换及施工工序控制,都要按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进行。这样既可以避免或减少不可预见因素对施工的干扰,也使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在影响工程成本构成因素中的比例降低,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3.推广技术、产品、工艺的创新应用,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工程施工中,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是减少施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加强项目施工有关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的力量,实施技术攻关,大胆尝试,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并把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和新的工艺大力的推广应用是必要的.同时,要学习同行业施工实践应用经验,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创及新产品的应用,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第8篇

关键词:矿产投资;风险因素;AHP模型

矿业项目投资的显著特点是矿业项目投资的建设期长、投资见效慢及矿业生产对象即矿体的属性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强。因此矿业项目投资的风险大。为了控制风险,投资者在决定是否投资矿业项目之前,一般都要对矿业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评估,构建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价模型。项目评价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关系到投资项目的成败。为此本文探讨一种系统科学的矿业项目AHP投资风险评价模型,为矿业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1.矿产投资的风险因素

对矿业项目投资进行风险评估,首先必须找出可能影响矿业项目投资成功的风险因素,研究各种风险因素会对矿业项目投资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该阶段一般称为风险辩识,是进行任何风险评估的前提和基础。[1]目前我国矿业项目投资中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给矿业项目投资所带来的种种风险,主要包括二个主要方面:一是矿床技术条件诸如品位与储量、矿石可选性的变化会导致产量和采选成本的变化;二是工程条件诸如矿床水文地质、矿岩力学性能的变化会导致施工费用的增加、工程进度的延迟以及工程设计的修改。另外还有地震、洪水、风暴等自然因素也会对矿业项目投资造成一定的自然风险。在矿业项目投资中,这种风险一旦发生则会产生极大的损失。

1.2生产风险生产风险是指在矿业项目投资过程中,由于生产系统中的有关因素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矿业项目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如采选工艺设备与流程的适应性和管理水平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生产能力与成本,难以实现大批量开采,生产周期过长等都会引起生产风险。

1.3产业和矿产品市场风险企业所处的产业或所要进入的行业,是对企业影响最直接、作用最大的企业外部环境。在矿业项目投资中,企业应评价自身所处产业在国家产业政策体系中的位置,国家是否持扶持态度,行业竞争是否激烈,行业增长情况如何等问题。同时还应评价企业产品的销售市场、所处竞争地位、产品需求等情况。

1.4政策性风险政策性风险主要包括货币及外汇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税收政策和进出口政策等方面的变化,给矿业项目投资带来的风险。这类风险仅能通过矿业厂商与组织对政府决策施加有限的影响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1.5资金风险资金风险是指由于资金不能及时供应而导致矿业项目投资活动某一环节中断的可能性。矿业项目投资需要的资金巨大,且每个环节不能中断,必须保证供应,才能使矿业项目投资活动持续下去。企业由于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困难,或矿业项目投资需要的资金无法筹借到,就会导致矿业项目投资失败。

1.6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指在矿业项目投资过程中,由于管理失误而导致矿业项Ifl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如组织协调不力,相关部门配合不好,高层领导关注不够,风险决策机制不健全,项目人员的素质不高等因素都会引起管理风险。

2.构建矿产项目的AHP风险评价模型

浙江某风险投资公司由专家应用该模型对甲、乙两个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了评价。甲项目需要风险投资1500万元,拟开发并推广一种具有“多接入、跨平台、高并发数”特点的网上证券交易系统软件,技术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由国内首家开发网上证券交易软件的一家公司提出。乙项目需要风险投资1300万元,用于“HSJ一201B型海上数字通信接收机及综合服务系统”的开发和前期推广,系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由一家从事高科技电子产业开发和生产应用的专业公司提出[5]。经过各专家的评分、计算得出,甲项目得分为88.2,乙项目得分为57.1(具体计算过程略),甲项目远优于乙项目,更值得进行风险投资。事实上,该风险投资公司最终的决策是对甲项目投资1200万元,以占60%的股份与对方共同设立了一家软件公司,原定计划目标基本实现,预计未来不久可顺利实施股份转让收回投资并获利。而放弃的乙项目至今仍未筹集到风险投资资金,有些主要人员已经辞职另谋高就,公司处于倒闭边缘。

4.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风险投资和风险投资项目的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具体的层次分析(AHP)评价模型。实际案例验证了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对于风险投资项目评价向科学的定量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毕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因素众多,而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是否有必要将财务效益、风险投资退出、项目所处阶段等因素考虑进去,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庆亮.浅谈矿业投资风险[J].矿业工程,2013,11(1):1-3.

[2]李志民,张群,邵球军等.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金属矿业投资分析中的应用[J].金属矿山,2008,(1):19-23,59.DOI:10.3321/j.issn:1001-1250.2008.01.005.

[3]王世良,王世波.AHP模型在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中的应用[J].企业经济,2004,(4):78-79,52.DOI:10.3969/j.issn.1006-5024.2004.0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