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商业文化的功能

商业文化的功能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02 16:37: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商业文化的功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商业文化的功能

第1篇

关键词:和谐;文化;特色

徐书记在调研临平城区时指出,临平城区已经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下一步应该注重城市功能的完善,从而集聚人气,提升城市品质。在新的一年里,临平新城将围绕四大功能,进一步落实规划,开展建设,走区域特色鲜明的城市化发展之路。

1特色文化展示功能

随着双铁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会乘坐双铁来到临平,通过新城了解余杭。临平新城,作为临平副城乃至整个余杭区的窗口,势必承担着将余杭区优质文化集中对外展示的职能。而将余杭久负盛名的良渚文化、禅茶文化、运河文化和山水文化浓缩并融合于临平,可以借助新城这个窗口有效传播余杭的文化精粹,而临平新城也能因为这些本地文化的集聚而特色鲜明。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指示,区文化艺术中心将落户新城,而这也为新城在功能上突出文化引领提供了契机。通过前期规划,区文化艺术中心的选址位于新城门户的城市客厅区域,用地面积达200多亩,届时建成一座集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和规划展览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临平新城将配合区相关部门在下一阶段对区文化艺术中心的功能定位和配比进行充分研究,为推动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做出贡献。

2商业金融汇聚功能

双铁交织必将催生大量人流,这一机遇促使临平新城的开发建设将以高铁地铁站点为核心,进行高强度开发。而在新城范围内的三个地铁站点周边布局大型商业综合体,则正是符合城市紧凑开发的理念。因此,在新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地铁上盖物业用地大多将建设成为大型商业综合体,从而为各类人群提供多样性的商业消费体验。最终商业地产的建筑面积将达到150万方,为新城商业的规模化和品质化奠定基础。

并且,临平新城意识到商业与文化互为表里,商业的规模化和品质化必须依托优质的多元文化,因此,在引入外省市成熟商业品牌的同时,临平新城始终坚持为本土商业品牌提供展示的平台。在商业综合体地块挂牌出让前,临平新城创新性地从多个维度设置竞买条件来约束或激励竞买人,二级开发商引入余杭区本土商业品牌即可享受各类优惠便是其中之一。总的来说,挂牌指标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商务指标,如竞买人的资信级别,银行存款,竞买人须与国际知名酒店集团和物业管理集团签署合作意向等;第二,技术指标,如地标性建筑的设置,绿色建筑的国际认证,跨地块空中连廊的预留等;第三,产业指标,如商业建筑面积的开发比例,引入优质现代服务业的税收优惠等。

3生态居住休闲功能

临平地区河网密布,水系众多,这为打造山水宜居新城提供了可能,也为建设高品质的住宅社区奠定了基础。而除了能体验到亲水的乐趣之外,教育,医疗、文化等各方面的生活配套设施在新城范围能也是一应俱全。而最值得称道的是,本地居民可以享受到临平新城城市公共空间所带来的生活体验。游走在新城的公共空间,市民可以或在滨水空间品尝一杯醇香的咖啡,或在步行街的骑楼下挑选中国风的工艺品,或在下沉式广场参加潮流时装会。双铁时代的到来,使多元文化纷至沓来,临平新城的公共空间将与这些先进的外来文化有机结合,让市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公共空间的科学规划不仅仅是城市形象的塑造,更是生活方式的转变。

为了确保公共空间的品质,临平新城成立专题研究小组,从规划体系的梳理,规划元素的掌控和规划落实的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在规划落实方面,临平新城更是计划形成公共空间建设管理导则,对非公有公共空间的开发进行指导,同时已经出台的双审查制度,能够在概念方案阶段核查项目的设计是否符合规划的初衷,前者统筹兼顾,明确共性;后者量体裁衣,尊重个性,为有效落实上述研究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4总部经济集群功能

城市化背后的动力是产业化,城市的发展必须与产业发展联系在一起。临平新城在成立之初,就委托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编制了新城现代服务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新城的产业定位,而文化创意产业便是新城的特色产业之一。新城的文创产业将与杭州其他地区错位发展,主要包括动漫、传媒、拍卖、继续再教育培训、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等方面的创意群体。为使这些以新兴文化为基础的产业形成集聚,新城地铁南苑站西南角的近十宗地块,总用地面积约200多亩,将统一规划为总部经济园区,打造新城产业发展的中枢,进而推动全区产业结构的转型。

第2篇

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业与商业分离,商人职业群体形成,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完成了经济领域基本分工的构建。商业的利益驱动和独特功能,始终促使着商人阶层不断壮大,并与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一刻未离地相伴而行,不可或缺。

文化因素作为人类智慧积淀凝聚,自古便与商业交换活动有机融汇在一起。商品流通过程也是人们相互沟通的过程,频繁的商业活动即是其间的桥梁。远方贸易、跨域交换的增多,极大地加强了人类大范围的文化交流,而这种交流的载体正是商品、商人和商业。事实上,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无不存留着文化的印记,蕴涵着丰富的精神内核。从更为广泛的社会层面来看,商业文化之所以成为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固然是由于其渗透于流通领域各个过程、各个部门和附着于各类商品之中的文化含量,但这还不是商业文化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商业自身规律产生的特色文化,其核心内容诸如商业伦理道德以及商业社会心理等等,都具有特殊社会价值。

现代商业高度发达,其庞大的规模和复杂的结构,早已远非传统社会可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轨道,商业在社会生产和交换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加快商业现代化进程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单纯的资源和劳力的竞争,更多的却是科技、文化含量的竞争。倘若今天丢掉文化,明天就可能丢掉市场,这绝非危言耸听。当此之时,在实践中加强和发展现代商业文化理当受到高度重视。

充分发挥商业文化提升现代商业层次的能动作用

商业现代化显然不是一句空洞无物的口号,而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及其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现代商业的体制、组织、管理和运行,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现代营销技术、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和众多新型业态的开拓,越来越多地融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对商业的科技应用水平和人才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文化之于商业和商业之于文化,二者早已相互渗透,商业运行过程携带着文化传播功能,而文化因素也有力地推动着现代商业的发展进程,其依存关系和一体化程度日趋明显。现代社会对商业和商品的需求层次已大为提高,琳琅满目的优质商品除了实用功能之外,匠心独运的设计、精美绝伦的装潢等附着其中的文化因素,也能带给人们以赏心悦目的审美情趣,满足其消费心理,从而构成商业效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商业营销活动中,通过购销调存等流通环节,实现商业的交换职能,其间也包容着诸多文化因素,需要进行科学的行情预测,还要运用各种现代经营方法技术和营销策略,深谋远虑,以把握市场主动权。而全国各地纷纷推出各种新节庆,更是多冠以“文化节”的名称,实际上主要从事产品销售、商品洽谈和商品的质量、品种、效益宣传等活动,即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口号反映了经济需要文化、走向文化的客观事实。这些具有时代特点的商业活动,文化因素总是体现着其独到的价值,通过精心组织运作,其间尚有很大的创新、开拓和发展的余地。

商业文化建设贯穿商业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商业文化融汇在商品流通领域的整个过程,文化的魅力和商业的活力总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无数事实证明,举凡商业名店、名品的形成,无不深具文化的底蕴,除了质量、效益等可量化指标以外,文化因素的确是其企业形象定位的重要来源之一。营造商业企业浓厚的文化氛围,应当有切实可行的具体策略,落实在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层面。大至规章制度,小至企业标识,均能从不同角度构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整体性的企业文化。显然,先进的经营设施、丰富的商品展示、优雅的店容店貌不仅是商业企业实力的外在体现,而且也是一种情感投入,是造就具有文化品味的商业环境、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的激励方式。在此方面并无固定的套路和模式,不同的商业企业在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经营方式、技术手段、生活福利、思想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现实条件,均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整体策划,全面建设,充分发掘其文化资源并吸引广大员工的自觉参与,共同致力于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商业企业文化,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生机活力。

第3篇

关键词:工会;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作用

一、工会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工会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一是,工会可以激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功能,充分发挥工会的纽带与桥梁作用,可以有效的加大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二是,工会可以激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权作用,可以有效展现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三是,工会可以激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充分发挥工会的监督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约束力;四是,工会可以激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协调功能,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作用,可以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协调力;五是,工会可以激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渗透功能,充分的发挥工会的教育作用,可以有效的促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渗透。

二、工会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工会工作缺乏主动性,造成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一些商业银行中的工会形同虚设,工会工作缺乏主动性使得工会的作用发挥出来。这就导致商业银行中会有职员认为工会的建立与否根本没有差别,因为工会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而且有些领导也会认为银行的业务发展,主要得靠业务部门来推动,对于工会的建立不够重视。由于职员和领导对工会作用的认识不全,导致了工会工作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造成了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滞后。没有系统完善以及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进一步制约了商业银行的发展。

2.工会职能发挥不全,导致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

工会组织主要具有两大职能:一是,维护职能;二是,教育职能。其中维护职能是指对于职工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教育职能是指对职工进行教育使得职工的思想道德、技术业务能力以及科学文化素养都可以得到提高。但是,在一些商业银行中工会的两大职能中只能发挥维护职能的一部分,而教育职能就完全流于形式没有进行实际落实。由于工会的职能发挥不全,所以工会对于商业银行文化建设的作用也不能完全体现,导致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尤其是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得不到发挥。

3.工会缺乏创新力,制约了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凝聚力,而且可以树立完美的企业形象,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并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商业银行亦是如此。但是一些商业银行的工会一直沿袭传统的工作模式,没有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银行内部的发展情况做出适宜的调整与创新,导致工会工作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很难塑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进而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4.工会工作无法把握重心,致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发展动力被削弱

一些工会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是作为发挥业务的助手,在日常的工作中,工会没有把握重心,重视发展银行业务以及指标,轻视甚至是忽视了自身的管理作用以及对思想的教育作用,这就导致了员工一味的向业务看齐,产生了集体观念以及职业道德观念淡薄等负面影响,造成职工的工作活力缺失,进而致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发展动力被削弱。

三、充分发挥工会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的具体措施

1.加强工会工作

工会要根据工会工作的规律以及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工会工作的主动性,来大力推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且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以及精神动力。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一方面,要加强工会工作,对于商业银行推进发展的各项决议和举措要给予积极的响应与支持,根据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发挥出维护职能和教育职能,使员工可以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来,创造出上下一心、共同进步的良好企业氛围,发展先进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工会工作要以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为依据,来规范职员的行为以及管理活动,加大对职工的教育,使职工的素质有着整体的提高,为商业银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给商业银行以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

2.抓住工作重心

工会要抓住工作重心,才能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保障。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金融中心工作大局中审视和把握工会工作,建设企业文化是最重要的工作,再围绕金融中心工作来开展各种活动,切实做好工会的本职工作,更好的为商业银行的发展进行服务。二是,充分发挥工会职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引导理念,将员工的自身价值的提升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企业的凝聚力不断提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铺垫。三是,工会工作要将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与银行业务发展紧密的结合。

3.找准创新发展的突破口

工会工作要找准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将“创争”活动作为工会创新的突破口,其中“创争”是指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1]。二是,要认真实在的落实“创争”活动。工会要主动的将“创争”活动的日常组织实施工作承担起来,并要建立起完善的运行机制以及激励机制,高效的调动商业银行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得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4.工会要加强教育职能的发挥

工会加强教育职能的发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将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商业银行文化建设的主要手段。工会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加大对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来确保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二是,不断完善服务工作。工会要建立完善而优质的服务平台,从商业银行迫切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出发,以商业银行自身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为依据,引导员工的思想向着爱岗敬业,积极主动、不断进取发展,使得员工可以更好的推动商业银行的发展,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工会工作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在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正确认识和定位工会工作的作用,根据商业银行的工会组织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完善工会工作,合理利用工会工作的优势,来更好的推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作者:周敏 单位:齐鲁银行段店管辖行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商业结构 体验消费

商业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每个时代都在城市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和烙印。城市发展和人的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对商业结构的比例调整提出新的要求,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今天,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城市商业发展模式具有多元化特性。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城市商业中心区的改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尽管王府井是北京的商业之首,但其目前所存在的销售品种的混乱、品牌的重复、销售方式的单一等等,既不足体现其民族特色,又无法与世界品牌相媲美。都决定了王府井商业街离国际水准的商业街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王府井商业街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商业街的功能转化没有进展。法国香榭丽舍大街的总代表说:“王府井步行街美中不足的是太多的大商店,主要是商店购物,一到晚上九点种,商店一关门,就冷清了。”在法国香榭丽舍大街,就有许多餐厅,有酒店、戏院、影院,有繁多的文化活动,一直到晚上半夜两点钟都有人,凌晨五点钟有人在那儿喝咖啡,有人在那儿聊天,有人在那儿散步。这就是发达国家的步行街的现状,体现了其功能多样化。

纽约第五大道代表――德斯提诺说:“著名商业街除了有大的商店以外,还要有文化建筑,要文化有博物馆,还有闪光点。”很多人到纽约第五大道去,主要目的不一定是购物,而是去看戏,到百老汇看戏,戏院很多。在商业街完成的是文化活动而不是商业活动。

现代人的生活消费已由单纯购物转向多元、综合的社会活动。当物质需求逐步得到满足时,人们的欲求向多方位延伸,形成综合消费方式。除了购物,人们越来越注重购物环境、心情、社会关系的建立、信息交流等“精神消费”。王府井商业街商业结构太单纯,只是买商品,而且里面买的跟外面买的是一样的,没有大量的休闲活动与文化活动,没有完成单一的购物功能向休闲文化功能空间的转换。

2.商业结构单一,其分配比例不合理。王府井商业结构比例亦不合理,主要体现在零售买卖业过多,具有引领时尚潮流的品牌销售相对不足,让人眼中惊艳的展示文化空间更是凤毛麟角。

商店不怕多只怕重,美国的购物中心,一般都有3个~5个大型百货店,由于它们重视错位经营,因此都能生存和发展。现代商业街应是商品品种的荟萃,特别是优质名牌产品要做到应有尽有。不仅要做到“买全国,卖全国”,而且要有比较齐全的国际品牌,既是中国品牌的窗口,又是国际品牌民族化与国际化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外旅客理想的购物场所。商业结构的单一与其分配比例的不合理,以及缺乏领导力的品牌导致王府井商业街无法满足作为时尚消费领头羊的特点,使其商业定位模糊,无法与世界国际化接轨。

二、关于完善其特色的可行性建议

1.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变成其特有的商业资源。王府井商业街的历史文化遗迹是人们认知王府井的重要尺度,这也是其他商业街无法具备的商业资源,为这条街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发展条件。

比如王府井的“井”是王府井历史文化遗迹的典型代表之一。1998年10月中旬在碧春茶庄与恒富盛工艺首饰店之间的便道上发现的这口井的遗迹。人们追溯其历史渊源,为保护“古井”不被破坏,将煤气管道东移1.6米,将井按原状保留下来并进行了象征性的恢复与开发,井口处做一精美标志,辅以文字说明,介绍古井的来历。

商业街不仅要卖商品,更要提供文化、艺术的服务,在“历史文化”上下功夫,以文化论输赢。因此,商业街的建设应充分挖掘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并把其转化成商业资源,既要创造商业物质空间,又要营造社会人文环境,充分展示街区的文脉,传承其空间的文化。

2.重新整合王府井的商业结构及其分配比例,并重新定位。现代商业街至少应具有: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体育、文化、旅游、金融、电信、会展、医疗等功能。十年前逛商业街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去买一件商品;现在年轻人购物逛街,可能逛了几个小时一件也没买,但消费了,可能吃冰淇淋,可能看文艺表演了,也可能看艺术展览了等等。这种消费观念的比例的增长成为重塑商业结构比例的基础。

据统计,国际著名的商业街商业结构的比例分配是:购物空间占30%~35%,餐饮空间占20%~25%,娱乐、休闲及文化和综合服务空间占30%~40%。巴黎香谢丽舍大街的购物空间约占30%,日本银座的零售业占40%左右。

而王府井商业街的购物空间富足,占80%~85%,休闲、娱乐及体育相对来说很贫乏,文化展示空间更是凤毛麟角,画廊,影院甚至就有些少得可怜了。因此,调整王府井的商业结构的分配比例是提升其经济潜能、城市活力、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王府井商业街应该综合城市商业中心和现代购物中心的特点,结合现代消费由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的趋势,增加符合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时尚、休闲、娱乐、文化消费。

3.品牌经营。首先,限制销售:首先要提升商品质量,只有在国际上获得一定声誉的世界名牌产品,国内有一定资质认证的企业的产品或有一定民族特色的产品才能进驻王府井商业街。

其次,实现“错位经营”例如某一知名的国际品牌,在北京只有王府井商业街才有此产品的专卖权,使商业街在各个方面有别于北京市其他商业区。尤其是在经营商品的类型上升级以后,会改变王府井商业街单一购物的商业格局,向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游览、展示、文化欣赏等多样性的高级文化市场转变。

第5篇

为加快我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统一领导、区全面负责、街日常管理、部门携手联动”的要求,加强特色商业街区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特色商业街区的商贸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等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切实发挥特色商业街区在整合行业资源、引导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弘扬商业文化、美化景观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合理定位。统筹规划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明确各特色商业街区的功能定位、业态规模和发展目标,全面提高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积极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支持、建设管理、优化环境、提供服务、督促检查等方面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商业街区的建设开发。

(三)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充分挖掘整合泉城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商业街在产业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等方面的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精品商业街区。

(四)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使特色商业街区成为弘扬商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三、全面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发展

(一)科学规划定位,创建特色街区。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研究制定我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改造提升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确立发展目标和计划进度,确保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布局合理、有序发展、扎实推进。坚持高起点规划,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积极创建全国、全省知名的特色商业街区;坚持突出主题规划,在规划建设改造前,充分论证特色商业街区的主题定位,围绕主题进行规划建设,避免盲目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将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发展与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结合起来,与周边区域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与城市建设统筹协调发展。要尊重市场规律,因势利导,强化特色商业街区的业态布局和空间布局规划,充分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二)找准市场定位,分类推进实施。根据商业街所处地理位置、顾客消费层次、购买能力和需求特征等,找准市场定位,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综合型商业街区要完善购物、娱乐、旅游、商务、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发挥聚集作用,形成规模效应。专业型商业街区要坚持特色化、专营化、规模化方向,围绕主营行业,强化专业优势,做大做强专业市场。要根据国家和省特色商业街推选认定有关规定,研究制定市特色商业街区命名办法,明确特色商业街区的空间规模、业态特点、服务特色、配套设施等建设标准,推进特色商业街区规范化建设。各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深入开展特色商业街区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管理水平。

(三)发挥传统优势,彰显泉城特色。要充分发挥我市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继承传统商业街的历史文脉,积极引导商家举办具有民俗传统的主题商业文化活动,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特色商业街区的文化品位。要突出泉城泉水特色,挖掘泉城优势资源,以商业为主线,将泉水景观、传统街巷、历史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建设独具泉水特色的商业街区。要突出经营特色,积极引进名优企业、品牌商家和老字号,丰富经营业态结构,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提高特色商业街区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要逐步完善商业街的景观、休闲、旅游、交通等配套设施,创造舒适、方便的消费环境。加强特色商业街区的整体环境建设,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工作,全面提高商业街的净化、绿化、景化、美化水平。要完善特色商业街区的旅游标志、标牌、咨询中心等设施,增强旅游观光功能,满足群众休闲生活需要;完善各种人性化、无障碍设施,体现对消费者的人文关怀。加强特色商业街区交通服务设施建设,制定交通组织方案,增加交通安全标志、过街天桥等设施,合理设置车辆停靠、换乘点和公共停车场,增强特色商业街区及周边区域的交通便利功能。

(五)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建立与特色商业街区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协调联动,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等手段,强化特色商业街区的监督管理。坚持自我管理和行政管理相结合,充分调动管委会、行业协会、商会和商户的积极性,采取定期评比、信息、舆论监督等方式,推进特色商业街区的诚信建设,规范商家的经营行为,营造健康、有序的商业环境,维护商业特色街区正常的经营秩序。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将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扎实推进。为确保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发展的组织协调工作。市有关部门、单位要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重点加强交通组织、环境整治、配套设施建设、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工作。商务部门要积极履行综合协调和管理职能。各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认真做好辖区特色商业街区创建工作。

(二)落实扶持政策。设立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特色商业街区的前期规划、基础设施配套、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的工作,具体使用办法由市商务局、财政局研究确定。各区也要根据工作实际,设立引导扶持配套资金,对辖区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给予适当补助。

第6篇

【关键词】南广场;三角地;保护及再利用

1 地块简介

1.1 背景及现状

长春市南广场历史文化街区的雏形形成于长春的满铁附属地时期,三角地地块所处的广大地域全称为“日本长春南满铁路属地”,位于长春市南广场历史文化街区中部,是南广场历史文化街区重要的连接部分。

长春市南广场历史文化街区于 2010年3月16日确立,与长春其他历史街区比较而言,其风貌体系保护得最为完整。至今完整保留了原有规划的道路格局和大量珍贵的历史建筑。

1.2 商业价值

三角地地块所在城市区位及其优越。同时,本地块早期规划中的历史定位即商住复合的街区功能。目前街区内部及周边商业业态较为零散,档次较低,与其自身土地价值和传统定位产生极大矛盾。

1.3 社会责任

作为南广场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必须兼顾三角地作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特性和对城市文化传承的作用,同时回应社会发展对城市土地的诉求,完成其经济使命。

2 研究框架

2.1 三角地与南广场历史文化街区的关系

三角地处于南广场历史保护街区的关节位置。作为先期起动的地块,要起到示范性和实验性的双重功能,为南广场的整体提升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2.2 历史格局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地块的保护及再利用体系和实际功能换代的对接,在设计前期进行了调研工作:

2.2.1 对地块内建筑重新编号整理。

2.2.2 对地块内建筑的现状进行踏勘和归档,建立以建筑为单元的档案系统,为后期设计提供基础。

2.2.3 为了保护其风貌,对现有风貌进行二次分析,增补本地块的风貌建筑。

2.3 框架意义

2.3.1 是整个南广场历史保护街区展开历史保护进程的发力点,树立长春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新标杆。

2.3.2 由于其类型集中,环境复杂,因此可以成为具有长春特色的引领性项目。

2.3.3 对于宽城区城市格局具有推动作用。宽城区城市历史格局变化的新动力,南广场历史街区保护进程的发力点。

2.4 保护及再利用框架研究总结

三角地在实施性规划的设计中应尊重以下历史信息:

2.4.1 与城市对接的道路网格予以保留,可以根据功能升级的需要改变体现方式。

2.4.2 地块内的建设单元分两部分设定原则:

(1)可按现状肌理设计恢复,作为历史记录。

(2)可在保护外界面风貌的同时融入新的肌理形式,新旧并置,内外融合。

2.4.3 在新建的建筑中融入传统的细节,保持街区历史风貌的连续性。

3 保护及再利用条件分析

3.1 商业升级定位及未来发展

本地块定位应与周边中低档商业氛围形成差异,脱离卖场形式商业,以体验式文化商业街的模式复兴曾经的繁荣,给宽城乃至长春一个独具特色的项目,定义为长春首席人文休闲情景式商业街区。其商业发展未来走向为:

3.1.1 核心商业区成熟度高,商业多以百货及购物中心形式为主,之间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该区域如若再发展传统百货会面临较大的困难,对于项目发展方向具有较直接的影响。

3.1.2 特色风情商业街出现,游逛休闲式购物理念成为高端消费趋势。百货及购物中心发展趋近饱和,游逛休憩的风情商业街将以自身的优势出现在城市商业发展中。追求品质的中高端消费者将成为街区商业的主要客户群体。

3.2 制约因素

3.2.1 交通因素

交通是制约地块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道路交通来看,地块位于三核心城区交汇处,交通便捷,有效辐射整个长春市。在未来轨道规划中,会有多条地铁线路将途经三角地,对地块商业发展将带来良好的促进。

3.2.2 社会认知

目前由于城市的规划,以及新兴商圈的形成,长春市整体商业氛围已经南迁,地块周边以中低档及批发类商业模式为主。三角地的保护及再利用需重新给长春当地人民以信心和认知。

4 方案构思

4.1 设计原则

格局原真,建设单元完整;建筑定性,风貌类型匹配;细节多元,同属同类归档;业态复合,组团分期有序;分级清晰,动线灵活导入;交通分层,地下分区联动。

4.2 总体规划构思

三角地地块改造及再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城市中心区历史保护街区的文化形态存续和功能升级换代的相互协调。因此,设计路线主要围绕这两条主线制度,并始终贯彻以历史保护为优先的总体原则。

方案规划在保留传统街区肌理和建筑形态的基础上,改变其主要行为模式,形成一条南北向串连三角地的文化脉络,将地块有机联系。同时,在保护部分历史建筑的前提下,我们对建筑功能进行提升和更新,与其他各个地块串连融合,混合发展。

4.3 建筑单体设计

街区需要引入商务、购物、餐饮酒吧、影剧院、展示空间等新的功能建筑来丰富街区人群构成,提升街区商业气氛。其中高端综合商务区域将多个保护建筑串联起来,通过表皮保护的方式表达对传统肌理的尊重,同时在内部形成可灵活分割的大空间,以满足多种需求;休闲购物区则利用不完善的区块,在建筑缺失处形成小规模的购物广场,并在地块中部形成串联式通道,增强地下一层的商业活力;综合商场需以传统立面和现代构件并置的方式,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激发相应的商业活力;影剧院要在充分保护传统建筑的背景下,以现代的建筑形体表达城市生命力,用发展的角度反射出历史的厚重;展览馆要与地下空间充分结合,形成富有长春特色的工业展厅,成为长春先锋性体验场所;酒吧街的建设需要在现有肌理的基础上加入时尚的元素,通过空间上的变化和功能业态上的创新,形成互动性商业。

4.4 道路交通

地面交通要在保留现有街道肌理的基础上,对车辆采取限时通行的方法,保证地块完整性的同时确保街区格局不发生变化。将地下一层作为步行商业空间,通过多个垂直交通及下沉广场与地面联系,建立起立体步行商业体系。地下二层局部地区和地下三层将设置为地下停车场。

5 结语

三角地作为长春市南广场历史文化街区的承上启下一部分,本文通过对三角地商业、建筑、交通等角度出发,提出三角地保护及再利用的方案构思,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南关路片区;旧城中心区;更新改造;重塑复兴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South Gate Road area of hybrid space structure, social disorder, disorder and other problems,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tinuation of citycontext, location advantages of integration, put forward the "renewal pattern remodeling --Renaissance" old city center area, and tries to adjust the block function structure, optimizing space layout, the continuation of city history. Specific strategies, to reshape the city space skin texture,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realize the organic development of the revival of old city and vitality.

Keywords: South Gate Road area; center of old city; renewal; remodeling revival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旧城中心区是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集中体现了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特色,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和功能聚集的中心。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部分功能向城市新中心的转移,旧城中心区出现了活力的丧失和人居环境的恶化,其区位优势正在逐步削弱。本文以宝鸡市南关路片区更新改造项目为例,试图寻求一种适宜的旧城中心区更新改造模式。

1 项目基地背景认知

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王朝的发祥地,这里是佛、儒、道三家文化的汇集地。城市南、北、西三面环山中间凹平,地貌类型多样。城市气候属于温暖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蕴藏深厚的文化积淀给予宝鸡城市建设独特的优势。

南关路旧城改造片区改造项目位于市渭滨区,市勘察测绘院以北,炎帝园以东,陇海铁路以南,红旗路以西,规划总用地面积4.41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3.64公顷。老城中心区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居民生活水平条件下产生的适宜于特定时期的城市结构形态和建筑空间环境。随着时代变迁,原有城市中心区一些功能已不适应当前社会生活,空间结构产生变异,经济活力正在逐渐衰退。因此,旧城中心空间体系亟待改善。

2 地块现状问题分析

2.1功能结构问题分析

项目现状用地较为混杂,商业金融用地、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宗教用地等交错分布。其中以居住用地为主,占有比例为89.65%,另外存在7.63%的行政办公建筑和2.72%的商业建筑。商业设施用地多以临街线性分布为主,居住用地被商业用地包围在地块的中心地带,现有路灯管理局等行政办公建筑一方面打断了商业的连续性,同时又被喧闹的商业所影响,办公环境不佳。地块内居住和行政办公用地偏高,社会服务职能不足,反映出中心地块的中心职能较弱。这体现出我国广大中小城市在长期发展中以自发建设为主,缺乏整体规划控制而逐步形成的共性问题。整体居民构成以村民、教民、低收入居民为主。基地内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定期会举行教会活动。复杂的居民构成及不同性质用地的交错,造成生活空间的相互干扰和矛盾的恶化。

2.2建筑风貌特征分析

建筑是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它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受到城市经济水平和城市文化品味的影响。南关路片区内现状以62.4%的一层建筑为主,32.15%的二层建筑,其他多层建筑占少量。由于建设年代不同,建筑新旧不一,风貌凌乱,留有明显的插建痕迹。建筑多为弄、院式风貌布局特征,存在混搭乱建的情况,大多建筑年久失修,外观较破旧,且建筑质量较差,布局肌理不完整,建筑空间混乱。

2.3交通组织问题分析

交通系统包括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南关路片区东、西两面分别临城市主要交通道路——红旗路和南关路及高架桥,与城市各功能区都有较好的机动交通条件,可达性高。区块内部道路组织方式不明确,交通网络不成系统。静态交通方面,区内机动车乱停乱放与机动车混杂,停车设施严重缺乏。地块位于城市中心区,不光要解决自身交通停车问题,且又承载着社会停车需求的压力,而地块内现状没有成规模的停车站场。

2.4空间景观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旧的城市中心都将面临改造,开发强度需加强,使得原来以低层为主的建筑空间尺度逐渐演变成了以中高层、高层为主的空间尺度特征。原来以街巷、院落式为主的空间布局特征也转变为有机发展、功能复合的城市综合体空间形式。现状建筑低矮凌乱,电线杆和架空线任意设置造成街巷空间混乱也使城市天际线显得单调乏味。区块内现状存在建筑密度过大,街巷庭院闭塞,缺乏开敞空间等问题,造成场地内部公共绿地过少,景观环境混乱,缺乏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3 更新改造模式的应用

21世纪的城市发展,应该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延续历史、低碳舒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之上。因此,在南关路片区更新改造项目中提出“重塑——复兴”的改造模式,即通过调整功能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延续城市文脉等策略给旧城中心区注入新的活力,以重塑城市空间肌理,复兴旧城中心功能,使其成为以集文化休闲、办公娱乐、商业服务和住宅公寓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城市综合体。通过该模式的更新改造,我们力图打破现状陈旧空间的局限,重塑与城市时空接轨并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空间结构体系,以实现城市中心历史文脉的复兴。

3.1调整功能结构

城市综合体并不是简单的建筑群堆叠,而是一个内部不断产生化学反应的有机体。作为这样的一个有机体,内部的业态构成一定是多元、复合的,实现彼此之间功能的互相促进。针对地块内用地功能混杂不清的状况,对片区整体功能空间构架进行调整。规划从总体上将用地分成北侧商务组团、南侧居住组团和西侧的文化组团三个功能区。各组团片区在空间上相互隔开,互不干扰。在功能上形成互补,实现有机发展。

(1)商务组团

东地块北侧开发为商业服务业组团,充分利用基地在城市中心区业态开发的优势。由于该地块临街面较短,不利于组织商业流线。改造规划中计划在地块北侧打通一条连接红旗路和南关路的道路,打开地块北侧入口营造商业界面,便于各种流线组织,并塑造沿陇海线的城市景观通道。通过增加商业岸线来发掘地块巨大的区位优势和商业潜力,我们在西北和东北角各营造一个开敞空间,建设能让地块与城市接触的商业广场,用来强化商业的城市地标性特征,提供驻留空间,增强商业空间的吸引力。另外,为了打造最好的商业氛围,提供更大的商业空间,优化商业的人流组织,设计中在组团内部打通一条用以贯穿三个组团片区的商业内街。

(2)居住组团

南关路旧城改造区内主要包括原南关村一、二组村民小组和驻地单位及居民。共有居民721户(其中原南关村撤队转户居民180户,741人;单位居民541户),驻地单位18个。考虑到居民安置的分户因素,居民安置共需900户,驻地单位办公安置共需约5000平方米。本次规划安置的居民户数较多,且人口构成,社会阶层和存在差异,压力较大。改造中计划在商业组团以南开发安置住房,在有效减弱噪声影响的同时还能实现商住分离。

(3)文化组团

项目西地块延续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具有良好的历史文化脉络。内部现有一座教堂,留存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和淳朴的文化习俗。区块西与宝鸡市炎帝园和革命英烈纪念馆相望,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和历史文脉。规划改造中我们对现有教堂原地保留,并拓宽其周围广场空地以提供给教民足够的开敞空间。对教堂——英雄纪念碑——炎帝园这一优美的景观视廊,在规划中打通东西地块以形成文化景观轴线对其加以利用。

3.2优化空间布局

针对地块内缺乏公共绿地与小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空间层次性和个性的缺失,建筑空间形态没有整体感和时代感的现状。本次规划改造通过挖、围、组、收等方式对现有建筑进行保留修复、拆迁重组,营造宜人空间结构格局体现多元文化的关怀。在具体规划中,我们打开商业临街面主入口形成大开敞空间以吸引人气活络商业。内部商业街形成收放有致的场地空间,引人入胜。通过控制建筑不同的高度,标志性塔楼,营造积极的天际轮廓线和商业建筑的退层处理方法使得景观轴线视觉通透,层次丰富。

3.3延续城市文脉

旧城中心区的更新改造应当注意与城市肌理的融合和对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最终提升中心区的人文品质。通过对宝鸡市历史的研究发现,宝鸡作为炎帝故里,周原文化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作为城市历史文脉的载体,中心区在更新改造中应当足够重视对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继承发扬,并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塑造城市中心区特色。在具体改造中,注重主题风貌方面营造。西地块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抽象的文化语言为表现形式,打造集合传统及宗教的多元文化片区。东地块打造时尚氛围浓厚的开放型现代商业片区,采用新中式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场地个性,重塑和提升旧城中心区的活力。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城市的格局、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已暴露出很多问题,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如何在延续历史文脉、重组空间肌理的同时,提升旧城中心区城市的社会功能和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重塑——复兴”的旧城中心区改造模式是一种能继承传统文化,重塑旧中心区活力和精神的系统方法。在宝鸡市旧城中心改造规划中,我们成功运用该方法对旧中心区现状进行充分认知判断之后,在尊重和延续城市文脉的前提下,通过重组功能结构,塑造合理空间,最终实现了中心区的再次飞跃。这对其他类似城市的旧城中心区改造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小龙.旧城中心区更新改造模式探讨——以萧山朝晖初中地块更新改造为例 [J].湖北:华中建筑出版社,2010

第8篇

关键词: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城市中总有一些旧的建筑,见证过辉煌历史,但一度成为新城市规划者的难题,不知不觉,一批优秀的改造项目,带着城市的记忆,凭借文化和创意商业焕发出新生。江西鹰潭合成洗涤剂厂始建于1958年,为实现土地集约开发,满足鹰潭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现计划对合成洗涤厂闲置厂房及土地进行定位及规划。本文将以江西鹰潭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对我国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发展进行具体研究与论述。

1 鹰潭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晚,鹰潭市文化产业仅停留在相对低水平。在全国范围内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几乎是一片空白。巨大的市场空缺加之深厚的文化资源,促使综合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呼之欲出。

2 江西鹰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发展分析

2.1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规模

江西鹰潭文化产业园现有土地5.76公顷,原为工业用地,大部分为80、90年代二至四层的生产车间,部分建筑轮廓错落有致,表皮线条粗犷,极具工业色彩。

2.2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规划发展

2.2.1 用地规划——构建微产业链模式。地块南面沿街中部2层建筑拆除,内部以厂房改造为主。建筑风格必须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园氛围的要求,并进行沿街亮化设计。园区内非文化类商业面积不得超过园区总建筑面积的20%,沿信江河设计40米绿化带。构建以研发、展示销售为核心,辅以生产、商务洽谈、商物分流模式构建微产业链模式。

2.2.2 项目功能分区——功能呼应城市需求。片区周边以住宅为主,缺少市民休闲娱乐类商业设施。用地西南侧的黄蜡石交易市场,已有一定的客户基础,可对应布置同类型文化商业,扩大其影响力。用地东南侧为鹰潭市医院,客流量较大,有餐饮、休闲的市场需要。用地北侧为信江,规划滨江绿地,住宅、旅游配套、市民休闲类商业都可利用其景观优势,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园功能分区如图1所示。

图1 文化创意产业园功能分区

(1)艺术创作区。传统文化产业创作、加工及成果展示中心。(2)艺术展示交易区。集中“前店后坊”形式特色文化商铺,以及沙龙、展览。(3)文化生活广场。传统活动及时尚活动地,沿广场布置家庭及会客休闲场所。(4)文创孵化区。集中小微企业LOFT办公,配套商务餐饮及会议。(5)文化旅游体验区。以道教养生、民族表演为文化体验核心,辅以旅游配套;滨江公园用于展现鹰潭地理旅游风貌、道教文化的旅游观摩地。

2.2.3 交通动线规划——快速联系公共空间。用地东侧的站江路为城市主要干道,北与鹰潭大桥相对,是未来沟通新老城区的重要通道,南至老城核心商圈。园区内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形式。住宅道路与商业道路相对独立,主入口均位于林荫西路,站江路为商业次入口。园区内人行通道呈方格网状,可快速到达园内各个区域。地下车库为住宅与商业共同使用,共设置三个出入口。沿车行道设置地面停车带。建筑之间采用连廊、平台进行沟通,也可快速联系公共广场空间。

2.2.4 业态规划——前店后坊产业链模式。前店后坊是中国古代传统门市的特征,一个空间、一个隔断,完成生产及销售,有着手工业时代的鲜明烙印。以产业链模式汇集鹰潭地区从事黄蜡石创作、销售的企业及机构。内容涵盖黄蜡石原料交易、图形手绘、深加工创作、精品展馆、销售洽谈、赏石会所、礼品定制、艺术培训等。

2号楼建筑开间大,功能上适合建设为大型雕刻艺术及现代装置艺术的创作、展示及仓储,“雕刻中心”与1号楼互补,形成完整的雕塑工艺品类,见图2。以角山文化为渊源,大力引入陶瓷及书画两个大类艺术,补充刺绣、剪纸、傩文化、畲族手工等非遗艺术形式。建筑局部打通,使前广场与中心广场景观互相渗透;7层建设为景观塔。以书画、陶瓷创作工坊为主要门类,辅以刺绣、剪纸、蜡染等多种江西特色艺术形式。

图2 不同会展主题

展览中心集中展现鹰潭地区文化历史,珍贵工艺作品,同时承接各类文化专业会议;建筑形体较规整,因此只用玻璃、百叶、竖向绿化将立面稍作修饰。酒店用于配套文化产业贸易洽谈、会展旅游,满足旅居需求,同时采用后现代设计手法,向商务人士展现别样的旅居空间,体验园区文创精神内涵。供商务人士,会展、旅游人群旅居,公共空间展示软装文化饰品。为游客提供旅游休闲服务,同时又是道教文化的体验点及市民休闲消费场所。演艺中心充分展现鹰潭地区如荼发展的歌舞和电影行业,面对省外游客,植根畲族舞蹈文化,开辟民族剧院;面对都市旅游,提供影院等现代视觉产业服务。民族戏剧院将是畲族文化走向旅游市场的有力推手,更带动地区演绎事业品牌性发展。

3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文化产业触媒——文化得神

在微笑曲线两端集成传统文化的创作、展示交易平台,刺激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提升。促使新兴的文创产业吸收本土文化,进行光大。对城市其他区块、其他产业带来化学连锁反应。如同新天地的海派文化、宽窄巷子的成都市井文化,项目必须致力于集大成鹰潭文化,才能形成触媒力量和恒久生命力。

3.2 城市新地标——旅游生道

项目毗邻区域,一定要作为窗口项目发展旅游,一方面吸引省外旅游者观摩、体验,另一方面吸引都市游客休闲会客,带动巨大的城市品牌口碑。以当地深厚传统文化牵头,带动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集群,形成植根本土、对接国际的城市新印象。

3.3 创享产业园——商业有形

文化反哺商业,一方面通过渗透商业及服务业,让消费者能够切身感受文化魅力,另一方面配套旅游,将传统观摩转换为复合式休闲体验。

4 结语

综上,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规划应当整合当地传统文化产业,传承发扬;引入现代文创产业,现代服务业小微机构,变革城市产业结构;为文创从业人员提供居住、交流、办公、休闲的多功能空间,打造文创孵化高地;以文化旅游、会展旅游、新颖商业展示文创成果,实现销售,将文化产业园打造高增值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