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

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02 16:37: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写作教学;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238-02

写作教学是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的基本教学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小学中段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开拓学生的智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笔者在分析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小学教学目标细化策略,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也期待大家给些建议或参考。

一、小学中段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生缺乏写作热情,写作情感不足。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写作兴趣的现象,许多学生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只是奉命写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因此导致了许多学生在习作时无从下笔,不知道写什么内容,存在这样的现象主要是教师对写作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陈旧,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只是一味地强调写作的结构、语言表达形式及材料的组织形式与安排,虽然写作技巧是重要的,但写作内容所表达的志趣及真实情感也是重要的。忽视语言的情感,追求写作形式,将很难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其写作的情感也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所以,教师要有目标地引导学生对写作中充满兴趣,带着一种真实的情感,运用不同的有自己特点的表达语言,就会提高学生写作的热情,为写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学生写作教材指导性不足。教材是写作的基本教学内容,其包含在语文课本教学内容之中,对于人教版的教科书,由于受传统教科书的影响,导致习作的内容提示不明确,只提示写作方向或写作样式,却没有明确“如何写”等问题,使教师进行写作教学时,不能明确写作标准,学生写作时也不能掌握写作方向。例如人教版三年级的一个作文题目,写作要求:“我们向同学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现在就来写一写。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交流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如果不想写去过的地方,写想去的地方也可以。”虽然明确了写作内容,但如果教师只是把这个作文布置下去就不管了,而不去提示学生具体如何下笔,明确指导学生怎么去写,学生仍然会感到困难。

二、小学中段语文写作教学目标细化策略

1.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作文教学过程的方向,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将导致教学内容含糊不清、对学生不能正确的指导,从而影响写作教学效率。教学目标不明确包括写作教学内容不明确、内容理解有偏差、各个年级写作内容难度分配不合理等。没有重心点的写作教学,会引发写作教学的随意性及松散性,进而导致写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较低。所以,明确写作教学的教学目标,确定每次作文训练的内容,不断加大写作教学的难度,避免写作的随意性及松散性,从而让学生围绕这个目标逐渐掌握写作的方法。例如,在写作内容表达方面上,起初要求按例文仿写;在这个基础上要求随意、自由的写作,内容要具体充实;最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材料,写出生动、形象、有条理的文章,逐渐加大写作难度。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鼓励自由表达;在写作过程和方法方面,重视学生的合作与沟通交流;重视情感态度,强调真实情感,进而提高写作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衔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根据教育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段学生在写作方面要不拘形式、自由发挥想象,写所见所闻、所感所触;将自己觉得有趣、对某件事物有深刻印象及颇受感动的事等表现在写作内容上;学生之间互相评讲写作,分享写作的乐趣。中段学生的写作教学是承上启下的阶段,既是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进一步发展,也是高年级写作教学的基础写作阶段,因此,中段语文写作教学在作文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或看漫画书,多看些作文参考书,记些读书笔记等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让学生找到写作乐趣及积累经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好习惯,长期的坚持,写作会更上一层楼。

3.注重情感的培养。写作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可以表现在写作上,生活的充实度越高,其写作的文章也就越充实。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写作教学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细心观察周边的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的多姿多彩。”在进行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周边的事物,领悟生活的多姿多彩,以贴近生活为主导,进行写作教学指导。只有不断的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才能积累写作教学的素材,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才有写作的激情。

三、结束语

写作教学是小学中段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学生初步接触写作,热情不是那么高,写作能力也不足,且小学语文写作教材的指导性也不强,导致语文写作教学的实效性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教学目标,要在课堂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衔接语文教材的时候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加强协作训练,从而让学生在写作方面实现一个飞跃,提高学习的兴趣,实现写作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徐玲.小学写作教学中情感性支架的实证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2]杨瑞.小学生习作“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

第2篇

根据区教师发展中心有关工作部署,基于我校发展现状,我校语文教研组制定了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质量为魂,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题研究、校本培训为载体,结合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有趣的语文学习空间。课堂教学互动、高效;课题研究稳步、扎实;努力实现课堂转型,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升师生的整体实力,提高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

本学期仍重点围绕课题“中华经典立体化阅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开展教研组活动。结合各类学校、年级的传统文化社团,构建中华经典与学生生活、艺术、信息技术相融合的立体化阅读体系。继续开发、整理中华经典阅读的资源,探索低、中、高年级进行中华经典立体化阅读的学习方式研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对中华经典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坚持阅读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工作目标

(一)围绕研究课题,立足课堂转型,坚持理论学习,提升学科素养。

(二)搭建多元平台,抓研训重过程,提升专业能力,促进教师成长。

(三)夯实常规工作,浸润研究文化,开展多样活动,提升学生素养。

三、具体实施要点

(一)深入学习理论,提升学科专业素养

1.继续组织全体语文教师深入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采取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加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关内容的理解,提升教师开发教材及课程资源的能力,提高研修的实效性。

2.极倡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与学生共读书。教师的成长离不开阅读,只有在不断地阅读中才能有思考,有提高。因此积极倡导教师成为“书卷型的老师”。对于阅读的内容,学校也为教师们提供了许多渠道。老师们可以利用学校阅览室和图书馆现有的资源,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到两本教育理论著作,并定期开展研讨活动,逐步领会教材、教师用书的作用,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以提高教师阅读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二)落实常规管理,严守学科教学质量

坚持不懈地抓好各项常规工作,在研究中思考,在思考中研究,力争取得新突破。

1.开学第一课:有序落实,督促教师和学生收拾心情,调整好状态,全心投入工作。针对上学期学业质量检测调研情况,走进部分老师的课堂,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沟通交流,帮助其明确方向。

2.扎实校本教研:充分发挥备课组长的引领作用,及时制定好各个班级语文教学计划。围绕学校课题以及教研组的目标,各备课组确定好开课的大致内容、形式和时间。从计划的制定、人员的分工,到活动的设计、开展和总结,促进备课组长策划及反思能力的提高,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让备课组活动真正动起来。狠抓年段质量,做好各年段质量调研和验收工作。学校会结合每个年级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检测,各备课组自行出卷。每次检测后认真分析,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捕捉提升处,提炼教学策略;发现欠缺点,提出有效的整改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3.备课、作业检查常态化:各年级备课组自主学习学科常规,经常对照检查,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行为。青年教师主动向中老年教师请教,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考,学习活动的设计操作性强,上好有准备的随堂课。同时,向课后反思要质量,注重重建和积累。规范作业批改,注意及时跟进。各备课组之间加强交流研讨,团结合作,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三)重视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养

1.加强三-六年级教师培训

部编版本教材已全面走进各年级课堂,对学生、对老师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三到六年级。首先借助市区级组织的新教材培训,让教师们整体感知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要求。校级层面,加强年级间教师的集体备课,吃透教学内容,研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做好年段核心素养下对学生应会知识与能力的梳理。教研组将加强对各年级教师备课的检查,加大随堂课听课力度,参与教学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加强青师培养,促进梯队发展

5年之内的新教师每周跟踪听课,教研活动中进行反思重建,以此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快速成长。5年—10年内的教师,努力提升理论素养,鼓励积极参与各种比赛,以赛促提升,迅速成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3.积极参与外出听课,提升自我学习力

教师积极参与市区级教研活动,珍惜每一次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记录详细,养成及时整理、保存的习惯。

(四)开展多样活动,着力学生素养提升

1.关注拼音教学,有序推进促反思

2.验收活动,抓学生基本素养

听说读写是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其提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学期我校仍将继续加强常规验收,如,一年级汉语拼音验收、一年级基本笔画验收、一年级独体字验收、一至六年级朗读验收、写字验收等,教导处将根据学生年段特点及相关要求进行阶段性检测并及时反馈,促使教师改进平时的教学。

3.竞赛活动,让尖子生脱颖而出

九月份我校将开展全校中高年级作文比赛,采用层层选拔的形式,使一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能脱颖而出,并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使这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大的提升,为区作文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4.开展经典阅读活动,打造书香校园

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阅读活动,与少先队工作相结合,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机会,借助浦小讲坛、地方(阅读课)等开展阅读、展示活动。结合课堂教学案例,探究不同年段能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提高诵读效率的立体化学习方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学习方式。鼓励更多老师或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发挥师生特长,一起爱上经典,爱上阅读,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共享读书收获。

四、工作安排

八月份

1.参加统编新教材培训一(各年级期初教材培训以及线上培训)

九月份

1.上交书法作品并选拔送市

2.参加期初语文学科责任人会议

3.参加市小语统编新教材培训二(三年级)

4.参加区信息化能手(小语低段)课堂教学比赛

5.三-六年级校作文比赛

6.参加区小学生作文比赛

7.校内教学研讨

十月份

1.参加市小语统编新教材培训三

(四年级)

2.

参加**市小学生作文比赛

3.

参加区低段教学现场会暨拼音教学研讨活动

4.全校朗读验收

5.校内教学研讨,作业、备课检查

十一月份

1.

参加市小语统编新教材培训四(六年级)

2.全校写字比赛(一年级基本笔画验收)

3.期中阶段性学业质量调研。

5.校内教学研讨

十二月份

1.参加市青语年会

2.参加市统编新教材培训五(五年级)

3.参加区小语评优课比赛

4.

一年级拼音验收、独体字验收

5.全校说话验收

6.校内教学研讨

一月份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过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77-01

目前,很多小学生在升入到初中后,出现未能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活动,所以升上初中后会跟不上初中语文的教学节奏,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以及未来发展产生一定制约因素。因此加强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过渡教学研究是极为重要的。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过渡教学的意义所在

小学高年级语文过渡救灾,有利于转变传统方式中,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基本呈现出的一种闭关自守状态,把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连接、融合,给初中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打下极为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可在升入初后快速进行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活动当中,以此展现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作用、价值。

二、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现状

1、教学观陈旧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观的教学方式已无法得到满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多数教师仍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是对教材给予了分析、讲解,但是仍是“讲”为主要方式,学生在讲台底下被动地听,学习学习以及思考的时间极少,这样就导致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未能取得更好的教学和初效果。

2、教学思路不具有灵活性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造成当前教学方式依然为识字、课文分段、归纳思想。在课文教学中,认为只要完成这些环节就完成了教学的任务,并且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总体教学中缺少基本训练,如听、说、读、写等。除此以外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大部分时间均是教师讲授,根本不去理会学生是否真的理解而造成了教学效果不足的局面。

3、学生主体地位不强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明显不足,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自觉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的生比较差。多数学生认为语文课堂是无趣的;

第二,学生主体参与方式过于单一。有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其方式就是回答问题或是集体朗读,无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第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机会很少。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多数学生认为参与机会少,参加的时间也短,因此学习积极性不足,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过渡方法

1、加大过渡教学的意识

长时间以来,中小学教学教学基本是各做各的,相互不沟通也不交流。小学和初中的分界限明显,所以在教学上,阶段性特点也特别突出。当学生步入到六年级后,教师需要抓紧时间来完善新课程教学,这样才能挪出更多时间来对小学阶段的知识进行复习、整理,把掌握的知识点反复的训练,尽量做到人人都可以过关。以方便在毕业时每个学生的成绩都尽量漂亮,因此多数学生多数都能拿到一个不错的成绩而进入到初中大门。小学阶段重视全方位、系统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过渡性和延展性特点。

2、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小学高年级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去教给学生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比如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学会 从整体上去感知教材,并且明确学习目的。例如可以利用单元导读、读写例话,以此明确单元目标、重难点、知识点,还需要引导利用工具书以及各式资料腾飞自己可解决的问题。

3、优化教学方法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只要恰当的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可达成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的有效连接,让学生更快、晚好适应初中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加大过渡教学活动的拓展性,可明显增加学生对初中语文知识 解,为演的更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例如,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特别喜欢得用一些游戏活动启发演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在过渡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加大对小组合作、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的应用,把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增加课堂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及语文思维能力,实现学生全方位发展。比如,在《天净沙・秋》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制作相应多媒体课件来吸收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并且在正式的授课前,教师也可要求学生找一些自己学习的或是自己知道有关秋天诗词,在课堂中加在朗读等环境来扩充自己和同学的知识面。在这样的教师中教师可对表现优异学生给予表扬、肯定,让其也可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以此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并增加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过渡教学当中,通过有关教学策略的执行,可明显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以及学习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一定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形成过程的教学意识,并加大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融合,以此不断培养出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昝 玲,刘 辉.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中的活用[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5(2):253-254.

第4篇

一、 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态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任何教学媒体只有直接作用于学习者时,它的潜在教学功能才能转化为实在的教学功能。实现这种转化的必要条件,是要与学习者的状态相适应。

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初次接触电教媒体时非常好奇,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等到习以为常之后,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便有所下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探索革新,寻求最佳的组合方案,使学生以多感官、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轮椅上的霍金》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利用学校的同步助学系统,将自己对这篇课文的预习情况,通过校信通发送到我的电子邮箱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审阅后,加上一定的批注分别发送回学生的电子邮箱,学生在网上阅读到教师发给自己的邮件,非常高兴,学习兴趣大增。此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有效地调动了学习者的状态,。

二、 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

恰当的媒体选择,其教学功能的发挥与教学的需求相一致,可以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产生积极的教学效应。电教媒体总体来看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表现教学内容的特点,但各种媒体的教学功能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投影利于表现静态的现象,而VCD对放映则利于表现动态的过程。掌握这些差异,对于媒体的正确选择是必要的。

语文教学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有着自己不同的性质,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用电教媒体,不但不会获得理想的应用效果,而且会影响对教学内容的表现。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我非常注意根据课文不同的文体特征选用不同的电教媒体进行组合,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我在实践中发现,讲授记叙文,散文,戏剧,诗歌等课文,适合运用录像、VCD及图片相结合,创设一定的情境,运用声音,图像结合,将抽象的文字演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音乐,朗诵,使学生客观地感受所要接触的文字信息,从而享受到文学艺术的美,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我尝试将制作电脑教学软件当中的资料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写作思路,结构特点,还可将课外精短的文章移入课堂,使学生获取理性的思考。这样,将现成的教学软件与自制的教学软件组合应用,效果相当好。

三、 补充视听效果,营造实地情境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通过视觉、听觉等的感官刺激,还能够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够熟练地掌握它,就可以补充课本的不足,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比如《长江之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爱我中华》等课文,首先播放乐曲,让学生有个整体的感知,初步感受课文的美,带着这种美感再去欣赏课文。如果仅凭教师的分析,学生可能只会记一些死知识,得不到人文教育。但如果利用多媒体或其他电教手段,就会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自己的想象有一个具体的参照和评价,对课文的内容也会有更深刻的印象。我们拿六年级下册的《三亚落日》这篇课文来说吧,海南对我们来说是充满诱惑的美丽风景,如果老师自己搜集资料制作成课件,很大程度上减弱了课堂的实效性。学生可能只将精力放在欣赏美丽的画面上。为此,我课前要求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配上插图,并附上课文对应的段落。在课上让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和欣赏自己的成果,同时用自己的语言去叙述课文,介绍三亚,学生的积极性倍增,课堂气氛尤为活跃。

四、 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学习能力的培养便需要老师去多方面的关注。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就要求老师们设计符合学生自学规律的过程,安排必要的练习,指导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索,以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而多媒体运用软件正是遵循这样的原则,集中了有关教育专家的智慧,注重了教学内容的详细性、知识的科学性、讲解的层次性、推理的严密性;而且从基础知识出发,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有定量的练习、适时的检测和恰当的评价,从而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创造学习的思维性,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综述

一.概念辨析

近几年以来,教育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运动,而语文教育的大方向转向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小学语文教育在这样这样的背景下,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部编版教材的出现。在本篇文章中所论述的新课改,就是基于部编版教材而产生教学和学习上的变化的改革运动。而小学语文低段,则是相较于整个小学六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侧重点的不同,而进行的一个学段的划分。一般来说,一二年级被称为低段,三四年级被称为中段,五六年级被称为高段。小学低段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自控力差,自我约束力低,但是对图画和游戏等活动有着极大的兴趣,是及其需要兴趣激发的阶段。

二.新课改之前的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方式对语文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正是因为人们对之前的语文教学效果的不理想,为了培养出更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人才,这场语文届内的新课程改革运动才会被催生出来。那么,在新课改之前的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在王晓轩老师的《浅析低段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及其他几篇相关文献中,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感受,主要总结了一下几点在新课改之前的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识字目标的缺失。语文识字教学要让学生会认字会写字,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汉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不能够孤立识字,简简单单让学生会认知,不晓字。而在新课改之前的语文教学中,部分地区受限于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出于应付考试等目的,仅仅教授非重点字的读音,而不进行含义的拓展。这样不能够深化学生对这些汉字的认知,也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二种现象就是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节省语文教学的时间,有不少的老师将识字课与写字课割裂开来。出现了要求会读会认会写会用的“四会字”时,也是会根据自己习惯的学识安排,将要学会写的字集中放在写字课上教授书写,而不是在第一次出现这个字时,就进行读———认———用———写的连贯教学。这种种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写字教学的目标缺失所导致的。(二)识字教学“舍本逐末”。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讲好识字教学,是为后面的词句运用,篇章学习打基础的,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渗透词句运用,含义拓展,情感营造是很有好处也很有必要的。但是在之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部分老师,为了应付考试,割裂了语文识字教学的整体性,而舍本逐末,仅仅认识字音字形,通过反复抄写生字以及做题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以及掌握生字。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效率低下,虽然短期内看,是让学生会写大量的生字,但是与之后更高一个阶段的教学割裂开来,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是“残疾”的。

三.新课改之后小学语文低段识字写字出现的变化

正是由于新课改之前的小学语文低段识字写字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新课改对小学语文低段识字写字教学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从而促进小学语文低段识字写字学习的变化,主要变化在以下四点:(一)识字写字教材编排特点。1.识字放在拼音之前,重申识字教学目标。一年级上册的部编版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学习拼音单元之前,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识字单元。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教师及学生意识到,拼音只是一种识字的工具,而除了拼音识字之外,还有多种识字方法,例如在阅读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等等。教材的改版,考虑到了现在的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的多样化,大多在上小学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而进入小学,先结合生活经验学认字,再学拼音,能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拓宽学生识字的渠道。同时,教材的这种编排方法,也明确了拼音只是一种识字的工具,再次强调了识字方法的多样化。2.识写分开,多认少写。部编版教材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识字量大大加大,从一年级的教材开始,一直到二年级,每篇课文的识字量从最少十二个,一直到后来的二十多个,识字量相较于以前的课本大大加大。这样大量的识字,就是为了后续的阅读及写作做准备,充分说明了新教材对于语文能力要求的提高。但是低年级的孩子体力不足,耐力不够,能够接受识字量提高,从学习能力上来说,还不能够进行大量的写字,所以部编版教材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多认少写”,每篇课文后只有几个生字,强调精学精写。同时,有一定需要注意,小学语文低段的多认少写,并不是说对于写字教学不重视,而是充分考虑到现阶段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体力,以打好写字基础,掌握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规范笔画,强调观察为主。多认少写,正是为以后的多认多写打基础。(二)识字写字教学意识。基于以上部编版教材的变化,那么教师在进行识字写字教学时,要具有哪些教学意识呢?1.教师应具有归类教学的意识。语文书上的课后生字是按照生字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编排的,教师一方面可以使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在认读课文的过程中识字,同时,还可以采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可以将课后生字按照偏旁、结构、甚至是读音,例如前鼻音、后鼻音、平舌、翘舌等进行分类,组织教学。这种归类教学的意识,一方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识记大量具有同类特点的生字;同时,这种归类教学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字与字之间的相同点和相似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自主识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2.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有恰当地进行组词造句的训练的意识。识字教学是与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起来的,是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在进行识字教学时,不应该将识字孤立开来,应该意识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将识字教学与组词和造句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意识,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后续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40

在实施高效课堂的今天,虽然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低效”的工作,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这样势必会削弱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语文的魅力,导致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熏陶也大打折扣。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而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想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就需要打造务实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那么,怎样的备课才是最有效的呢?笔者所在学校实施的“三级备课”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所谓“三级备课”是指初备、集体备和细备。初备是指学校组织教师假期间先自己通读教材,然后钻研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开学伊始,学校抽出一天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同年级的几名教师轮流主讲,共同制定好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进度。集体备是指在学校的组织下,同学科的教师提前一周集体研究下周备课时的教学方案。集体备课的重点是学生情况的分析和教法学法的探讨,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细备是指教师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备课,既能集思广益,形成共性;又能发挥特长,形成个性。教师在课前与文本接触,认真地解读文本,制定恰当可行的教学目标,可以胸有成竹地应对各种动态的生成情况,从而对症下药、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

二、重视课前预习

磨刀不误砍柴功,学习知识同样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在学校组织的常规听课活动中,笔者教授的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白衣天使》。在课前,笔者指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让学生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对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进行资料查询,并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上课后,学生对字词的掌握较好,也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就为后面的品读课文挤出了时间、做好了铺垫。针对这节课,笔者认为学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课前预习:

1. 圈、划、写。把文中的生字圈出来。用“――“划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四字词语,摘录2-3个文中的优美句子或重点句子。

2. 解词。找出不懂的词语或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查课外资料、上网等方式理解词语。

3. 查找资料。资料可包括作者的资料、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等。

4. 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大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课后问题读懂课文,并作批注。

在预习时,教师要做充分的指导。从预习内容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前后联系、融会贯通、扩展延伸;从预习方法上,要指导学生多读、深思、会问、善议、精评;从学习习惯上,要指导学生逐步做到一丝不苟、持之以恒。总之,充分的课前预习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扎扎实实上好课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组织与调控、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对教学材料的取舍与提炼,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同时,教师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和提升,使得学生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悟:

1. 重视第一课时的教学。从教学目标来说,第一课时应该解决基本的字词,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新课标指出,字词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尽管随着年级的升高,字词教学的特点逐渐减弱,但字词教学仍属于六年一贯的教学目标,仍须重视和认真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还需要重视读通课文。学生只有在把课文读通的情况下,才能初步感受课文内容,把握课文脉络。因此,“读通课文”是进行深入阅读、理解、探究、品味的基础。从另一个角度讲,良好的阅读开端可以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愉快的阅读心境,提高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阅读,与文本形成良好的对话,形成积极的阅读行为。

2. 抓好品读感悟。从教学目标来说,第二课时通过品味词句,能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课文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师要用朴实的语言穿针引线,用朴实的教学风格来引领学生,使学生在赏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实现语言素养的积淀。

3. 设计好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点。本环节要求教师根据“本文基础知识点”设计相关的巩固、应用、拓展训练。“本文基础知识点”指字、词、句、段、篇等基本功训练点,也就是学习本文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形成的语文能力。如学完《做一个最好的你》之后,笔者让学生仿照课文最后一段写几句话,更深刻地领悟怎样才能做一个最好的你。

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训练。这就要求教师抓住关键。那么,什么时候关键呢?一是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二是抓住薄弱环节;三是把握年段要求,注意前后训练的梯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抓好这几个环节,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能力及语文素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第7篇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指借助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标为依据、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引领、以评价为导向,通过小组合作共享的学习形式,探究真实的情境问题,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隐藏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重新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它以革新教法为特色,体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充分整合。

二、研究的背景

在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模式带入课堂,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实现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英特尔未来教育从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出发,引发教师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载体之一。

传统的教学观把知识当成定论,把学习简单地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轻视学习者心理世界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缺乏理智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对知识难以产生广泛而灵活的迁移、不爱学习、不会学习等。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注重与学科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提出的问题要有新异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自己组织语言来叙述,而不是简单地回忆或复述知识。在寻找问题的答案中,学生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去研究、探索,找出答案。

英特尔未来教育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带动教学各环节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从获得知识转变为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教学的目的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英特尔未来教育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及原则

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下的教学以“单元计划”为核心展开,其中又以框架问题(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的设计为重点,并以此来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在一组框架问题中,“内容问题”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知识性问题;“单元问题”是一组有助于理解单元主题、帮助学生发现一般法则和规律、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构造的问题,与我们平时设计的教学目标相似;“基本问题”则是一个能在广阔范围和更深层次加以探究的问题。下面以这样一组问题为例作具体说明。

例如,在一组框架问题中,内容问题是:1.李白的代表作有哪些?2.杜甫的代表作有哪些?3.唐朝的著名诗人还有哪些?单元问题是:1.李白为什么被称为“诗仙”?2.为什么唐朝诗歌很兴盛?基本问题是:我国古代文明对今天有什么意义?在这组关于唐诗欣赏的框架问题中,内容问题和单元问题均是教师熟悉的内容,基本问题似乎与唐诗欣赏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想想,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唐诗?它虽然没有触及唐诗学习的具体内容,但却指向了语文学科的核心思想――对文化的深入思考,是一个能够在更为广阔范围和更深层次加以探究的问题。这种不以知识吸收为目标而通向持久理解之门的开放型问题正体现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崭新的教育理念。英特尔未来教育要求教师在设计单元框架问题时,要从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个方面去思考和设计问题。

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设计课堂教学的原则有5条:一是制定教学目标要由目标限定转为目标导向,强调教案中要出现课前可预测的动态生成目标;二是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注重对学生高级思维的培养,充分考虑学习支架的呈现方式,考虑可能出现的动态生成,既要有条理、有秩序,又具有一定的弹性;三是选择教学方法要体现由技术到艺术的转变,回归学科教学本真,注重本学科学习支架的设计;四是允许学法的多元化;五是对学生的评价要侧重于形成性评价,强调多鼓励、多肯定。

四、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案例研究

我坊在开展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个“家渔歌研究”项目主题,下面试以《把歌留住,把根留住――家渔歌研究》为例,介绍其课堂教学设计要点及实施过程。

【作品介绍】

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使绵延千年的水上一族――家的民俗倍受关注,但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家习俗?家人正在经历着怎样的变迁?这些都是我校学生特别想了解的主题,尤其是船家子弟常常会想:家习俗的变化给我们新家人带来了什么?家文化的根在哪里?基于地方特色、校情学情,以及“走进家”的研究基础和现有的课程资源,我坊设计了项目学习主题“家渔歌研究”,这是对苏教版艺术课程教材六年级上册《南腔北调――妙》的拓展延伸,让学生从悠远轻扬的渔歌中寻找族群文化的“根”,从渔歌的过去和未来中探究族群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作品主题:把歌留住,把根留住――家渔歌研究

所属学科:艺术

相关学科:语文、社会实践、综合性学习、历史

适用年级:小学高年级

对应教材:苏教版六年级艺术科目

覆盖范围:一单元

学时安排:课内4个课时、课外6个课时

【学习目标】

1.艺术教学目标:初步接触家音乐,了解家音乐的特点,包括家音乐的表现形式、内容等,让学生学会探讨、比较我国民族艺术的风格特征和文化历史背景,初步了解它们独特的表现形式,学会珍视各民族艺术的价值,学会尊重多元文化,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获取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2.语文教学目标: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会分析、比较、综合所收集到的资料,重新组织语言进行表述。

第8篇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在实际小学作文教学中可以看到,有一些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有一些学生在写作时无内容可写,还有一些学生甚至对写作产生惧怕的心理。随着近现代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深入,涌现出一大批全新的教学理论。其中,情景作文教学理论就是其中一种。在小学课堂上进行情境作文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叙。本文以小学阶段作文课程为研究对象,以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情境作文教学为研究主题,首先对情境作文教学的定义及其特点进行简要阐述,接着对当前实际教学中实施情境作文教学策略时存在的问题概括归纳,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有所助益。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情境作文 教学 策略

一、情境作文教学之定义及特点

要想对情境作文教学的定义及特点理解透彻,必须首先对情境作文有所了解。

1.情境作文教学之定义

情境作文是相对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自由作文等作文训练的类型来命名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具体来说,情境作文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创设一些与写作主题有关的典型形象,进而创设一种有利于写作的情境,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情感体验、表达欲望,更好写作的目标。情景作文教学,则是一种将情境作文付诸实践的教学方式。

2.情境作文教学之特点

与其他作文教学方式比较而言,情境作文教学主要由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情境作文教学更好的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智力发展相结合。它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在听、说、读、写等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过程中,发散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第二,情境作文教学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为教学目标。在情境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创设出一种美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从小就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二、小学情境作文教学之现状

通过在实际教学中的观察和总结,发现在当前的小学情境作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简要概括如下:

1.教师对情境作文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教学中系统性不强

教师对情景作文教学的理解不透彻,对这一教学理念不够重视,就会出现对教学任务分析不够透彻,对教学目标认定不清的情况。如此一来,很有可能产生随意、盲目的教学方式。并且,如果教师不能以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就会使得作文教学欠缺系统性,无法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在进行情境作文教学过程中指导方式欠佳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够真实。小学生有其自身的认知特点,教师应当以此为依据,结合实际条件,创设出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但是,在当前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以自身简单、快捷为出发点,创设的情境过于简单无趣,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也就更无从谈起。第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融入创设的情境中来。小学生在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方面都十分有限,教师应当在创设适宜情境之后对其进行启发式引导,促使学生融入到情境中来。

3.情境作文的评价方式欠缺灵活性

在当前的作文评价方式中,更多关注的是写作能力,缺乏对学生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其他收获的关注。并且,存在着只注重学生写作结果,对写作形成过程欠缺关注度的现象。与其他作文教学方式相比,作文情境教学更注重写作的过程,因此,情境作文的评价方式应当在传统评价方式基础上更加灵活化。

三、小学情境作文教学之策略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对学生十分有益的作文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如何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更好的发挥其教学效果,是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认真考虑的问题。我对相关理论进行了解,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1.丰富写作题目,符合情境作文

情境作文教学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是否有着真情实感的体验,是否能够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而小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认知能力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对作文的表象进行丰富,以生活实际为例,向学生进行情境的展示。例如,对于小学三年级左右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写一写你认为家乡最美丽的景物、观察植物日记等题目进行写作训练。

2.开展实践活动,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情境展现

教师还应当将学生带入到一些较为典型的生活情境中去,并且在这过程中融入作文教学。例如,在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写作《写剪纸》这一个题目时,教师可以安排一节课进行剪纸实践活动。首先教会学生怎样亲自动手进行剪纸,接着让学生口头讲述各自剪纸的制作顺序,最后进行写作。在这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快的进入情境,用心观察,在写作时就能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3.组织表演活动,在表演中提升情境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