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2 16:37: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对经济危机的认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抽油机井;漏失;诊断;部位;预防
1.抽油泵工作过程
抽油泵正常生产时,上冲程,抽油杆带动活塞向上运动,活塞上游动凡尔在油管内液柱作用下而关闭,并排出活塞冲程一段液体。与此同时,泵筒内压力下降,在环形空间的液柱压力作用下,固定凡尔打开,井内液体进入泵内,占据活塞所让出的空间;下冲程,抽油杆带动活塞向下运动,泵筒液柱受压缩,压力增加,当此压力等于环空液柱压力时,固定凡尔靠自重而关闭。活塞继续下行,泵内压力升高,当泵内压力超过油管内液柱压力时,泵内液柱即顶开游动凡尔,并将载荷转移到油管内。
2.抽油泵漏失的诊断
在现场抽油机井漏失的诊断方法主要应用示功图法、憋压诊断法和电流分析判断法。主要根据功图、产量、含水、沉没度、电流等生产数据。
漏失问题的诊断方法:
2.1示功图法
示功图是目前检查抽油泵工作状况的有效方法。根据对示功图的分析,可以判断砂、蜡、气等对抽油泵的影响和泵漏失、油管漏失、抽油杆断脱、活塞与工作筒的配合状况,以及活塞被卡等故障。但对受自喷因素影响或中上部油管漏失井,诊断准确性会大大降低。如中31-斜P35井因含有自喷因素而导致示功图形状呈扁平状,用示功图法分析将会与漏失原因混同;中32-P28井上部油管漏失,但测得的功图为正常图。可见,示功图法很难正确诊断抽油机井井下的实际情况。还必须结合在平时油井管理中积累的资料,如单井产量、动液面、压力及电流的变化。
2.2憋压诊断法
对于在用地面示功图法解释之后的抽油机井,为了进一步核实是否漏失,常用的方法是憋压诊断法。这种方法用来检验有油泵的游动凡尔的工作状况,如凡尔座或凡尔球粘附砂、蜡而造成轻微的不严或被卡。憋压诊断法是通过在开关井的条件下通过记录、观察井口压力变化来诊断泵况的方法。憋压诊断方法应同时测得憋压曲线,憋压曲线就是起机关井和停机关井的不同条件下,各测一条油压与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憋泵方法虽然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但是仍旧存在着局限性。在憋泵操作中,对于泵径70mm以下的抽油机井,一般最高压力可以憋到4Mpa,但对于泵径70mm和70mm 以上的井,最高压力应该控制在3Mpa,防止脱节器被憋脱,对于自喷能力较强和泵筒严重漏失的井难以判断。
2.3电流分析判断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都有一定的优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示功图和憋压曲线,基本可以确定抽油机井是否漏失。但是由于示功图每月定期测试,憋泵费时等特点,对于漏失井及时发现,以上两种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电流分析判断法很好的解决了这方面问题。电流分析判断法,既根据每天录取的电流数据,与正常数据对比,分析流的变化,根据变化再去检查,结合其它生产数据,综合分析,对数据中变化较大的井,查找原因,进行泵况诊断。其它生产数据主要包括产液量、含水、沉没度、油套压资料。我们资料录取规定中,要求正常井产量、含水和油套压资料每10天录取一次,电流要求每天录取,因此我们通过电流的变化能很及时的的发现异常情况,如中41-P22井,该井正常时产液量95.34吨,产油2.22吨,含水97.7%,沉没度192.7米,该井无自喷能力。但是在6月27日,录取电流时发现该井的电流变化较大,电流由19、18变为16、25,我们及时核实了产量和油套压资料,发现该井的产液量下降到2t,油套压下降,含水突然上升到99.9%,我们初步断定为断脱,联系试井队测功图和液面,示功图判断结果为断脱,液面上升到井口。
3.抽油泵漏失部位的确认
示功图基本可以解释泵漏失和下部油管漏失。通过憋压过程和憋压曲线可以判断漏失部位。下面简要介绍憋压过程确认漏失部位。
3.1游动凡尔漏失
当游动凡尔因机械性损坏或因结蜡等原因而关闭不严时,便有漏失孔道产生。在憋泵过程中,表现为抽憋时上、下冲程压力无摆动或摆动较小,在停机关井时憋压曲线基本不降。
3.2油管漏失和间隙漏失
在憋泵过程中,表现为在起机关井时,油压表指针摆动幅度相对较小,摆幅值随漏失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如果漏失发生在油管上部或井口且动液面在井口,则从套压表还可以看到指针随光杆的上下行程而摆动;在停机关井时油压下降,套压上升。
3.3固定凡尔漏失
固定凡尔漏失与游动凡尔漏失的机理相同,只是由于进排液顺序相反,一个发生在上冲程,一个发生在下冲程。在憋压过程中,表现为在抽憋时,上下冲程压力摆动幅度大,其幅值随漏失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停机关井时压力不下降。
4.预防措施
经过以上分析,主要针对泵况异常原因中漏失问题进行阐述,在清楚漏失原因,明确漏失部位,就要有针对性的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异常井的发生率
4.1强化作业质量是预防漏失的前提条件
油管漏失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作业施工质量,作业队应加强责任意识,严格执行作业操作规程,特别是杆管清蜡和油管整体打压工序。采油队的作业跟踪员要加大监督力度,跟踪员必须经过作业跟踪知识培训、才可上岗实施作业质量全过程监督。
4.2合理制定热洗周期,严格执行热洗操作规程是预防漏失的根本途径
热洗周期制定不合理,会造成产液下降或杆管结蜡多的情况。所以,应该根据单井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合理制定。热洗周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动态变化的。
4.3合理优化参数是预防漏失的重要保证
合理优化参数,使抽油机井在合理工作制度下生产,使惯性载荷对管、泵影响小,它是预防漏失的重要保证。
5.认识
(1)抽油机井泵况的好坏是直接影响油井产液正常的因素,也是关系到全队指标能否完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出现异常就要及时分析解决。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 经济法 理论构建 反思
经济法经管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法学专业“经济法”的定义,旨在从法律体系的构建中来针对经济问题而开设的法的理论和制度。经济法从确立以来,在法律体系构建中一直处于争论的焦点,先是与民商法的“纠葛”,再与行政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的“交错”,面对法学界对于规范社会经济行为,保障市场经济秩序来说,经济法的基本内容应该是什么?经济法与民商法、行政法、社会保障法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为此,从经济法的独立性来探究经济法理论,并从经济法的本质入手,来分析其概念和内涵。
一、对经济法本质的理解和确立
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现代经济法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从干预社会经济的过程中来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作为市场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其本质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对于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活动是没有经济法的,而对于市场经济的初期也是不可能产生经济法的。借助于制度经济学派对社会财富与法律关系的理论阐述,对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自然经济社会,由于社会财富相对匮乏,而对于维护官僚机构的运行成本又相对庞大,对于所谓法律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暴力强制来实现。也就是说,对于统治者来说,依靠国家暴力来实现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从而满足其统治要求。再加上自然经济下的自给自足经济现状,本质是反对国家干预的,而国家对社会财富的干预主要局限于物质财富的分配上,这种基于小农经济下的统治力量,一直被统治者奉为立国之本而加以维护。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的萌芽将自然经济一一击溃,并动摇了统治者的经济局限性。为了实现对自身阶级的有效统治,视商品经济为洪水猛兽,“以刑制商”逐步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主要手段。随着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对经济的干预还未介入商品生产阶段,因而并未体现出国家管理社会生产的职能。而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进一步提升,一方面来自自然经济日益崩溃而商品经济青黄不接的制约,另一方面对旧势力的反抗与对旧生产方式的影响,对于以暴力统治为特征的国家干预,其实质依然是掠夺社会财富,而并未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法。当社会生产条件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时,资产阶级以实行“重商”政策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国家作为维护商品经济自由竞争的“仲裁员”,这种社会关系的发展,必要需要从调整经济关系中来顺应市场价值规律,从而为资源配置优化创造了前提。
(二)经济法是规范国家干预社会经济之法
市场经济下的资源配置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非效率性和非公平性,迫切需要从克服自身缺陷中来达到帕累托最优配置状态。而对于市场出现的失灵问题,国家从对市场的干预控制中,如何摆脱低效、甚至负效的危险,如因急功近利而制定的违反市场规律的政策和措施,不仅不能有效改善经济问题,相反会加重社会经济综合症。由此可见,对于现代意义的经济法,不仅要从干预国家经济,还要从干预行为上来进行规范。现代经济法作为“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综合”,是在市场基础上来发挥其管理和控制职能,它不是西方垄断经济时期的国家之手,也不是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之手,而是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解决国家干预过度问题的综合。
(三)经济法是维护社会公平,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法”
现代经济法从确保国家权力对经济活动的有效干预,并从确保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中的自由和平等,从而实现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其涵义主要有:一是从社会整体利益的组成来看,不仅包括国家利益,还包括地方、集体积个人利益,尤其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进一步将社会利益延伸至全球范围内;二是从社会整体利益的时代性来看,不仅包括当代社会利益,还包括发展中的后代社会,从而构成动态的社会利益;三是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来明确社会整体利益,坚持经济上的公平与公正,并从市场主体机会均等和经济平等中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机平衡。
二、对经济法规范国家干预社会经济、保障市场秩序的明确
(一)民法“调整对象”理论对经济法的不适性
从传统法理学来看,对于法律部门的划分上,既要考虑法律所调整的对象,又要兼顾法律调整的方法。“所谓法律调整的对象,也就是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凡调整同一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就构成同一法律部门”。法律关系所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而生活关系又是复杂的,以部门划分为标准的社会关系是不确定的。为此,法理学界从调整对象的理论研究出发,运用法律调整的方法来进行枚举例证,如对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来说,可以以刑罚制裁的方式来处理社会关系,而不能适用“国家用刑法制裁的手段来惩罚犯罪而发生的社会关系”。由于调整对象是虚拟的,而调整方法是清晰和实在的,由此而引申出“要形成一个法律部门,此种社会关系的质的特性必须达到需要特种法律调整方法的程度”。显然,经济法从调整对象上是不具备独立性的,也没有独立的调整方法,而所谓的经济法所具有的“弹性的”、“间接性的”、“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的调整方法是难以成立的。
(二)以“主体-行为-责任”模式来构建经济法理论体系
在涉及多类关系、多方主体、多种行为的调整系统中,经济法从实质上是平衡国家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社会公益法。而对于处于多重关系中的任一主体,其实施的内容和形式也是不尽相同,同样受到多重法律的规范和制约。对于个人来说,其社会角色在不同法律体系中的约束从而构成了权利义务关系,而在经济法领域内,既有公法因素又有私法因素,如《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招标投标法》等都不是按照传统法律关系结构,而是以主体、行为和责任作为其基本要素来进行设计的,从而确立了以“主体-行为-责任”为模式的经济法构建理论体系。
三、结语
“主体-行为-责任”结构理论体系,从主体定位、资格确定,以及框架体系的设定上,综合多重关系来完成对实体法、程序法的定位,以凸显不同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实现法律责任的立法分工和协调。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utilization rate, improvident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problem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pin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xcellent Open Courses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curriculum is the key. Aimed at this problem,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courses in 5 year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course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of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fine cours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upgrading to the course of excellent resource sharing, and some construction scheme of the course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关键词:高职院校;资源共享;转型升级;精品课程;课程设计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resource sharing;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excellent course;curriculum design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199-03
0 引言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推动力。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历经近13年,已先后建成4000余门覆盖多个学科、含有丰富网上教学资源的国家精品课程。众所周知,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而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关键点和落脚点。2011年10月,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对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和补充,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
目前国内外进行国家精品课程共享建设的研究已有很多,一方面集中在如何实现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建设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另一方面集中在如何结合计算机技术实现精品课资源共享。而这两方面的研究,鲜少提及关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转型与升级的问题。从已建成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服务对象也可以看出,课程的主要服务对象依然集中在学生和高校教师,没有提及社会学习者这一庞大的群体,因此在课程建设定位和培养目标中,没有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没有凸显职业教育特色。鉴于以上原因,本课题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高职院校精品课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课题的建设立足于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历经3年建设和实际使用,通过实践论证,对实现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最大价值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1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高职办学质量的重要杠杆。尤其对提升高职教学质量,整合教学优势,形成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和其他本科类院校一样,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使用率低下,共享性差等。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也对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2][3]。通过前期的调研与论证,我认为目前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1.1 高职院校精品课建设没有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是指具有职业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要区别于本科院校的精品课程,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这就要求在课程建设中能明确专业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凸显职业教育特色,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基本都走了本科院校的路子,课程建设前期没有调研,严重缺乏对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技能的了解,更没有结合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校企合作进行工学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没有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1.2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使用率低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几乎形同虚设。很多的学生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课程网站的存在,更别谈课程网站对于他们日常学习的指导与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重申报建设、轻使用的做法有关。当然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缺乏职业特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是主要的原因。调研中,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编排,丰富程度、师生交流、表现形式、行业最新动态等都提出了要求。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网上的课程资源完全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缺乏对使用者-学生的考虑,只是教材或者教师教案的翻版而已,没有浏览的价值,对他们职业技能的提高没有指导意义。因此,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打造的本该共享的优质资源,却因为不能及时使用而失去了价值。
1.3 高职精品课程内容编制缺乏科学性和指导性
通过浏览高职精品课程网站内容我们了解到,高职精品课程内容编制很多都缺乏科学性与职业特色。大部分的内容还是按照原有教材的章节进行编排,缺乏进行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的整体设计,没有处理好内容选择与内容的排序,致使整个课程内容缺乏职业特点,没有主线,整体显得杂乱无章,仿佛只是不同的知识点的简单罗列与堆砌。真正的高职精品课程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来编排课程内容,注重理论结合实践,要有行业企业一线的最新的技术、工艺、流程等新成果。
2 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认识与思考
针对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为保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顺利实施,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标与任务是经过国家、省、校三级建设,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重点开展原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4]。因此要想改变现有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快高职精品课程向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步伐。而转型与升级是必经之路。
2.1 做好服务对象转型
从服务对象来看,原有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为主、在校学生为辅。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建设目标,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目的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因此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服务对象要从服务高校教师为主,转型为服务学生、高校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并重。也就是说,今后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的使用者要更加的广泛,它可以是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与得力帮手,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拓展和掌握职业技能的工具,更可以是行业、企业等社会学习自学、培训和提高的平台。做好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服务对象转型,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社会化共享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2.2 有步骤的完成课程资源的升级改造
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绝对不是将原有花大量时间和金钱打造的资源进行全盘否定与抛弃。而是对原有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将成型资源、基础资源升级成为基础+拓展的成型资源、元素资源。及根据高职教改要求重构精品课程教学内容;根据重构教学内容补充修订各项基础资源;充分利用元素资源形成共享课程基础资源;充分利用元素资源形成共享课程拓展资源,按照共享课程服务对象提供课程所需资源。
2.3 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思路
鉴于上述要求,我们首先要进行角色转换:如果我是学习者――高校教师、学生或者社会学习者,我对于学习资源会有什么样的要求?所以我对自己提出了三个问题:学习者为什么要学?学什么?会如何学?带着这三个问题,开始进行课程建设。
①解决学习者为什么学。课程建设内容第一步先解决学习者为什么要学的问题。这就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学习者为什么要学习课程内容,一定是课程内容对他们的学习、工作有所帮助,是他们需要的。通过调研,我们可以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并为他们量身打造他们想看到的东西,做到有的放矢。
②解决学习者学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满足学习者学什么的要求。通过调研我们可以了解到,学习者的需求主要包括两部分,我们把它分为基础资源与拓展资源。第一部分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课程教学实施的系统、完整的教学支撑资源,主要包含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学生工作页、参考资料目录、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电子教材、课程考核标准、实验实训指导。它会按照知识点重新梳理课程结构,重构课程体系;并按照课程结构修改和更新原有教学资料。第二部分是为教学与学习环节提供的拓展资源建设,它会为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提供可以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主要包括图片资源、动画资源、实训视频资源、思考与习题、单元测试、专业小知识、案例库、培训资源包、专题讲座和物流标准等。
③解决学习者怎么学的问题。知道了学习者的需求、升级改造了学习资源,第三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学习者怎么学?学习者能够学习的前提是,我们要搭建一个平台,及精品课程网站,并上传之前整理的课程资源。为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都能够学习的要求,我们上传到网络上的资源必须符合网络学习的特点,能方便打开浏览、下载。因此需要我们确定课程资源格式与标准,做到现场录制与制作动画、音频表现与视频展现、文档格式与表格形式、图片素材与电子课件、技术与网络要求吻合;视频格式、图片格式、文本编码与要求相符;画面背景明亮整洁;操作演示直观生动;音频声音与效果显现等,做到了这些才能够真正实现学习者怎么学的目的。
3 《物流成本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设计与实践
结合前期的调研与学习,从2014年开始我对自己所教授的《物流成本管理》精品课程做了转型与升级的实践研究,主要完成以下内容:
3.1 完成宁夏物流成本管理现状调研
为了了解宁夏物流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的现状,找出企业物流成本研究与应用方向,制定出符合企业要求的课程建设方案,满足“毕业及就业”这一目标,我们于2014年7月-8月对宁夏相关物流企业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研。调查企业包括宁夏烟草公司、宁夏邮政、宁夏伊品生物有限公司、宁夏众一物流集团等18个物流企业。通过调研对宁夏目前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及流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对企业在物流成本方面的需求有了了解。
3.2 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
在调研的基础上对该课程进行了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分析,具体如表1。
本课程共设计了10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又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该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如表2所示。
3.3 课程资源转型与升级
在完成了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整体设计之后,按照最新的课程体系要求,对原有内容进行转型升级改造,主要的工作是按照新的课程体系要求,结合职业特点更新改造原有的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学生工作页、参考资料目录、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电子教材、课程考核标准、实验实训指导等资料。随后按照服务对象的转型升级,结合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增加教学与学习环节提供的拓展资源建设,为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提供可以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主要包括图片资源、动画资源、实训视频资源、思考与习题、单元测试、专业小知识、案例库、培训资源包、专题讲座和物流标准等。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转型与升级,一方面要求我们能够结合行业企业的最新需求对原有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做到服务对象的转型以实现课程受益者的扩大。因此说它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始终紧跟市场需求,实时动态地更新升级学习资源,真正做到服务社会经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2011.
[2]陈志刚,周兰菊,李璐,等.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需明确的几个定位[J].职业时空,2009(4).
[3]刘冰.高职精品课程特色的凝练与选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11).
[4]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旆办法[Z].2012.
【关键词】异位妊娠;腹腔镜;开腹;急诊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95%左右[1]。急诊患者就诊时病情往往较危急,有的已处于休克状态,传统治疗为开腹手术。本院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在急诊状态下实施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62例,与同期急诊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41例比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腹腔镜组62例,年龄22~41岁,平均31.28岁,39例经产妇,23例未产妇;留置IUD史19例,腹部手术史22例(剖宫产16例,异位妊娠1例,阑尾切除2例,卵巢肿瘤剥除3例),既往有盆腔炎病史11例;有停经史49例,阴道不规则流血52例,其中14例出现面色苍白、烦躁或意识淡漠及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B超检查附件包块53例,阴道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3~5 ml者48例。开腹组41例(其中4例无停经史),年龄22~40岁,平均29.12岁,28例经产妇,13例未产妇;腹部手术史13例;低血容量休克9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术前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行腹腔镜下手术的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及循环、呼吸系统监测,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常规取脐下缘为第1穿刺点,注入CO2气腹,置入10 mm Trocar,并使气腹维持腹腔压力在1.8 kPa。取头低足高位,置入腹腔镜镜头,探查明确病变部位后,镜下取两侧下腹部麦氏点为第2,3穿刺点,置入5 mm及10 mm Trocar,吸尽积血,全面探查盆腔情况,明确异位妊娠的部位和类型,决定手术方式。急诊开腹手术照常规进行。
1.2.1 输卵管切除术 共42例,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的病例,自患侧输卵管伞端,使用PK刀(英国佳乐,射频离子束刀),电凝切断系膜直至峡部,切断输卵管峡部及病变组织,装入塑料标本袋内自10 mm穿刺孔取出。
1.2.2 输卵管开窗术 共18例,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病例。确认输卵管妊娠部位后,未破裂者,于薄弱处纵行电凝切开1~2 cm,钳夹或吸出内容物,并放置入水中漂洗,以证实绒毛组织存在。反复冲洗创面,电凝残留绒毛组织和出血点,残面不予缝合,对于未见明显绒毛者,术后予以甲氨喋呤(MTX)50 mg加入20 ml生理盐水肌内注射以预防。
1.2.3 卵巢部分切除,电凝止血共2例,适用于卵巢妊娠者。用电刀切除妊娠部位的卵巢,创面用双极电凝止血。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及术中情况 62例急诊腹腔镜手术均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其中14例为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手术方式:输卵管切除42例,输卵管开窗取胚18例,卵巢部分切除2例。
2.2 术后情况 腹腔镜手术后恢复良好,疼痛轻,无需应用镇痛药;术后6 h拔除尿管下床活动,12 h进流食;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3 d,62例均痊愈出院。急诊开腹手术患者其住院时间较腹腔镜组延长,术中出血量较腹腔镜组多、肠蠕动恢复时间与腹腔镜组比腹腔镜组慢,两组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腹腔内大出血并非是腹腔镜手术禁忌证 异位妊娠合并低血容量休克,由于腹腔内积血多,腹腔内压力高,视野不清,进气慢,给手术增加了难度,但只要术中处理得当,也能成功完成手术。本文腹腔镜组14例低血容量休克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因此,笔者认为腹腔大出血并非急诊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大出血是安全、可行的[2]。
3.2 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优越性 腹腔镜较肉眼直视有着更清晰的视野,同时还具有对全身创伤轻、腹腔脏器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急诊腹腔镜对异位妊娠的危重患者更具有重要意义,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对腹腔干扰少、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疼痛轻、肠蠕动恢复早、住院时间短,有益于保持生命体征的平稳。同时,行急诊腹腔镜缩短了保守观察时间,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3]。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异位妊娠的诊治将进入1个崭新的时代。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是首选的手术方式。
参 考 文 献
[1] 展爱华.急诊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87例临床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11):690.
问: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是如何规定的?
答: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北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以下简称“中人”),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中人”具体过渡办法另行制定。
对于改革前曾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后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工作人员,其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应予确认,不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并与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其他情形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本人退休时,根据其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及对应的视同缴费指数等因素计发基本养老金。
办法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和基本养老金计发比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执行。
办法实施前为编制内工作人员且已经退休的,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其纳入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项目为国家规定的基本退休费、退休人员补贴和其他国家统一规定的补贴(在京中央国家机关适当补贴、工改保留补贴以及教龄津贴、护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等按原标准100%发给部分),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其他项目(政府特殊津贴、提租补贴、取暖费、物业费等)仍从原渠道列支。本办法实施前为编制外工作人员且已经退休的,参加北京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按规定领取养老待遇。
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离休费,并调整相关待遇。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问:基本养老金调整是如何规定的?
答: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国家统筹安排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关键词:《资本论》;手稿;经济危机理论;整体性理论
中图分类号:F01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2)04-006-07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理论是对资本运动规律的一种整体分析,具有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的整体性结构,但是,过去很多研究者只把《资本论》第三卷的某些有关章节看作是《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理论,从而得出了经济学没有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的结论。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研究,是贯穿于他的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之中的。要认识目前西方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产生的深刻根源,探索应对这些危机的科学方法,有必要对《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理论的整体性做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一、《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理论整体性的形成和结构
在18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经注意到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运动,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只能在矛盾不断尖锐化和比例不断被破坏的运动中进行。恩格斯在他早期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批驳了当時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对经济危机可能性的否定,他指出:“经济学家用他那绝妙的供求理论来证明‘生产绝不会过多’,但实践却用商业危机来驳斥他,这种危机就像彗星一样有规律地反复出现。”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研究了资本主义再生产中各种比例关系问题,发现资本主义经济“由于自然规律的必然性,生产一定要经过繁荣、衰退、危机、停滞、新的繁荣等等周而复始的更替”。
随着研究的深化,马克思逐步形成了《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经济危机的整体性结构的理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已经表达了要对社会问题做整体分析的想法。在1840年代后期,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形而上学的政治经济学方法時又提出,“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单凭主观臆断的“运动、顺序和時间的逻辑”,根本无法理解这一切客观存在的“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1857年下半年,马克思尝试建立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开始撰写事实上是《资本论》第一部手稿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他从社会生产关系中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的辩证关系研究入手,对包括经济危机在内的很多问题做出了卓越探索。
在马克思之前,许多经济学家已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范畴作过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往往缺乏整体性,只从想像的孤立个体出发,或者把这些范畴并列起来,使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变成一个无時间秩序的非历史的过程;或者把这些范畴割裂开来,使社会经济运动过程成为各环节互不关联的孤立过程。马克思是把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客观地看作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以整体视角探讨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关系的。他认为,人类的物质生产都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这就改变了经济学思想史上以孤立的个人为研究出发点的传统视角。
马克思认为,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构成一个整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生产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以后,马克思又相继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并在这些《资本论》手稿的基础上,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的第一、二版和法文版,写作了关于《资本论》第二卷的许多手稿等等,使《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经济危机理论的整体性不断完善。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依据马克思遗稿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第二、三卷。最终形成了《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经济危机的整体性结构的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整体性结构极其珍视。1866年2月20日,当马克思刚刚写完《资本论》初稿的時候,他在写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亲爱的,你明白,在象我这样的著作中细节上的缺点是难免的。但是结构、整个的内部联系是德国科学的辉煌成就,这是单个的德国人完全可以承认的,因为这决不是他的功绩,而是全民族的功绩。”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务管理;启示
引言
如果从2007年底美国发生“次级贷款”危机算起,被称为世界性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至今已近两年了,现在还再探讨这个题目,似乎有炒冷饭之嫌,但在笔者看来,理由有:
理由之一:有人说,金融危机使我们失去了很多,但不应失去思考;它摧毁了我们许多,但不应摧毁价值。还有人说金融危机百年一遇,但要充分认识到它给我们上了生动而又深刻的一课,是年轻人锻炼成长的好机会。它给我们多了一种经历、一种见识、一种历练、一种本事。不论从哪个角度,都必须通过思考,认真总结经验,不能轻易地放弃金融危机给人类思考的价值。
理由之二:人们经常说形势决定任务。当前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对世界经济寒潮何时消退的形势做出科学的判断,以便确定当前任务。
就我国而言,在经济寒潮何时消退中存在多种意见,其中有两种代表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我国经济2008年底就触底,2009年第三季度就能走出低谷看到曙光;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次经济寒潮2009年才能见底,2010年才能有起色。应当说,这两种意见都有各自的道理。
主张2009年下半年就能见到曙光的理由,媒体已有许多的披露,这里从略。下面主要讲主张201 0年才能有起色的理由。
信息时代,世界虽大也只不过是个地球村,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这里先关注世界多数经济专家的看法。他们认为,这场经济危机目前仍见不到底,也很难预测什么时候能见底。因为政府救市方案只能缓解,而不能根治;实体经济深层次矛盾依然在激化,经济调整还将进一步展开。有的专家还预言会出现第二波金融危机。拿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来说,经济危机还在继续,其经济仍然在恶化,失业在增加,消费率(占GDP的比重)从70%降到60%等。这是因为,美国生产要素已缺乏增长动力,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能够填平金融海啸造成的巨大窟窿,更不知如何维持美元稳固的世界地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因预测到这次金融危机而得奖)日前表示:到2011年世界经济将真正进入萧条期,人们将看到零利息、通货膨胀和无复苏景象,这种情况还将延续很长时间。前不久,新加坡宣布一年期存款利率是百万分之一,也就是一百万存款的利息是1元。这不是零利息又是什么?
我国的状况又是如何呢?由于这次金融危机是通过美元和五花八门衍生金融工具向世界各国扩散,并渗透到世界各国经济中。既要看到我国经济基本面及发展优势和潜力,也要看到我国所面对的外部严峻环境和自身的困难。而对于后者。主要有四点判断:
第一。经济增速继续下滑。2009年一季度GDP同比只增长61%;全国财政收入1.46万亿元,同比下降8.3%。用电量和运输量一般是研究宏观经济走势的风向标,而一季度用电量还在下降,说明经济产出仍是下降趋势。有人具体指出,2009年我国经济可能出现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同时减速的险情。先说投资。投资增长的原因,是经济增速的拉动。现在经济下滑,投资自然就没有积极性。再说消费,这几年主要是靠汽车、房地产拉动,而这两个产业又是靠消费信贷刺激起来的,然而百姓的消费力已经被透支了。
第二,以城市化提高消费率并不理想。三十年城市化人口要有9亿,而现在只有4亿多。而今又有1000多万的农民工返乡,农村的消费很难拉动,目前又很难找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类似于家电下乡这样的策略并不理想。东部不想买,西部又买不起。有的还说,家电是因为不能出口,才转销到农村的,而价格优惠13%,只等于出口的退税而已。
第三,央行认为,房地产目前仍有回调的危险。商品房开工面积还在下降。其调整时间约需要3年,仍要引起——系列行业的调整。
第四,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产业的分工,中国经济的增长对对外贸易的高依存度,短期内难以逆转。如我国与美国的年贸易额高达3000多亿美元。而我国出口却在下降,2009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降24.9%。我国经济面临美欧经济衰退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巨大考验。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已到尽头的说法并不可靠,现在仅是进入止稳状态。因此,如何从认识危机产生原因和怎样科学认识危机的问题出发,进而总结经验、丰富知识、提振信心、沉着应对、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共克时艰这些问题,今天仍然严肃地摆在面前,需要我们做出响亮的回答。
因此,今天来探讨这个题目并没有过时,更不是炒冷饭,仍然具有理论与现实的针对性。
基于此,根据有关文献及笔者学习的体会,这里先讲金融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即根源;再讲当前人们对金融危机的几种认识;接着讨论一下怎样科学与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最后,根据上述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形势,谈一谈金融危机给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一、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至今,有些人仍然感到这场危机来得莫名其妙。在谈原因之前,先通俗地说一下什么是经济危机。
一个国家的经济,由过热到停滞,再走向衰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发生经济危机。从其表面现象来说,就是你所生产的东西,有钱的人不需要,而需要的人又买不起;或者说,大家需要的东西无人生产,不需要的东西却还在大量制造。严重而又全面的经济危机,是以下述7种现象为其主要特征的:一是经济严重泡沫化(商品价格严重脱离价值);二是经济结构失衡,生产相对过剩;三是银行严重亏损,有的倒闭;四是很多企业破产,大量员工失业;五是发生通货膨胀或是通货紧缩;六是经济下滑;七是经济秩序混乱。当人类被动地接受惩罚后,又会回到价值规律上来,使经济得以恢复。但以后又会再出现经济危机,使经济呈现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因此,经济危机既有始,也会有终,所以称其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那么,产生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应当说,各个时期产生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更为重要的是,金融危机至今还在继续。此时,要对这场金融危机做出全面的寻根究源还不是时候。下面根据有关资料,讲五个主要原因。
(一)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
[摘要]在此次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遇到的困难的性质与世界各国一样,是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制度和积累规律导致两极分化带来的不治之症。但中国之所以能在危机中表现不俗,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主要原因在于坚持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保持了国家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
[关键词]经济危机 内需不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实质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以后最严重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我们不能仅仅从体制运作层面来寻找危机的原因,而要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层面,寻找它的深刻根源。这次危机表面上是金融危机,本质上同历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样,是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这次生产过剩的特点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除了发达国家自身一些产品如房屋、汽车等生产过剩,还包括流通领域各种金融产品的过剩,形成虚假的购买力,刺激了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提供廉价产品,造成一些发展中国家严重的生产过剩。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仍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经济体受到为满足人民需要而生产的目的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等规律的支配,本质上没有资本主义经济那样的矛盾,所以理论上不会发生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上世纪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就是一个例子。那时候苏联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交往不少,主要是以资源换取装备和技术,以此来进行五年计划的建设,蓬蓬勃勃地发展经济,并没有受到当时世界经济危机很大的影响。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两种社会制度,受到两种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所以社会主义的苏联没有被卷入上次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危机。
这次世界经济危机的不同在于,社会主义的中国被卷进去了,受到危机严重冲击。GDP的增长速度由2007年的13%,一下子降到2008年的9%,第四季度降幅为同比6.8%,使我国的经济遭受到极大的困难。这种情况与前苏联在上次世界经济危机时遇到的情况全然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正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涨阶段的长周期相适应。此时中国经济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初段阶段的要求,实行了允许私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使资本主义因素得以在社会主义条件和框架下,大量生产起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同时中国加速对外开放,逐渐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这一方面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使中国经济逐步卷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的轨道,受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越来越大的影响。
多年来,我们实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了GDP70%以上,出口依存度接近GDP40%的空前高度,致使我国经济相当大的一部分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发达国家发生了周期性危机,需求下降,中国经济就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损害。这不能不说是这次我国经济急剧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这只是造成我国经济困难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才是根本原因。内部的因素,除了在经济发展方面,投资消费比例的扭曲,房市股市的周期波动等影响外,在经济体制方面,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比重的迅速上升和公有制的相对下降,市场化改革的突进和国家计划调控的相对削弱等等原因,使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在中国经济中起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大。这样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就很自然地、不可避免地被资本主义世界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卷进去。
中国遇到困难 但表现不俗
中国这次实体经济遇到的困难,其性质其实是与世界各国基本一样的,就是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中国因“内需”不足,多余的生产能力要靠外需出口;一旦外需出口遇阻下滑,就要回过头来找内需补上。但是“内需”有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这些年来,事实上投资一直上升得快,消费上升得慢,这种趋势是不能长久持续的。因为投资需求除了转化为工资的少量部分,其余部分都是对生产资料的中间性需求,投资最后的产出供应能力,要靠最终消费需求来消化。这次扩大内需,仍主要是靠投资需求,但是如果居民的最终消费需求上不去,单靠投资需求,补不了外需出口的下降,内需不足问题还是难以解决。所谓“内需不足”,换一个角度说就是“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制度和积累规律导致两极分化以及人民大众有支持能力的需求不足带来的不治之症,被迫周期性地通过经济危机的爆发来解决。
我国这些年来过度追求市场化的快速发展和鼓励私人逐利,使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从改革开放初的0.28,近年上升到0.47,超过国际警戒线,这是居民最终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富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低,贫者消费倾向虽高,但没有钱不能多消费,而低收入的贫者在居民中又占多数,就把总的社会平均消费倾向拉下来,把最终的有效消费需求拉低。所以,中国的问题和资本主义世界的问题实质上是类似的,就是人民大众有购买能力的消费需求不足,不能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所以受到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影响。其实过去中国并不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传统计划经济下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不足,是“卖方市场”,科尔耐称之为“短缺经济”。这是传统计划经济的一个缺陷。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提出要以市场取向的改革来校正供给不足的“卖方市场”的现象,使我国经济逐渐转变为供给略大于需求(差额为储备和机动)的有限“买方市场”,这当然是在国家计划调控下,才有可能做到的。当初设定供给略大于需求的有限买方市场目标,决不是“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只能是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表现。
现在,中国虽然卷入了世界经济危机,受到严重的损失,但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轻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欧、日本经济增长率变为负数,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率下降比中国都大,只有中国还在2008年保持了9%的增长速度,可说是一枝独秀。外国有不少人也相信中国经济可以率先复苏,甚至于期望“中国救世界”,“中国救资本主义”。那么为什么在危机中中国能有这样的业绩?
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作用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