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2 16:37: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 教学
一、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的优势
(一)能够锻炼初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教学法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点转变成较为容易理解的图片形式,以此来将简单直观的图片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得初中生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地理知识点。另外,由于该教学方法具有直观简单的特点,所以该教学法的使用还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地理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不感到吃力,从而不会引起初中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反感。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锻炼地理的思维,从而帮助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二)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将模糊的地理知识点转变成简单直观的图片形式展现给学生。教师可以在图片内使用不同颜色或者加粗的字体来将课堂的重点内容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掌握课堂重点。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以小组的形式来构建本节地理课的思维导图,从而通过在地理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印象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点更加印象深刻。由于人类对图片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所以在地理课堂上教师使用应用导图教学法之后,学生对教学内容就会通过图片的形式来进行回忆,这样就帮助初中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点的印象,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点,以便在课下更高效的温习。
二、初中地理有效教学与思维导图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是否可以提升课堂效率?经过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的证明,该教学法对初中地理课堂效率的提高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要想将课堂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就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到有效的预习,在课上进行认真的听讲,以及在课后温故而知新。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使得他们更加积极的去预习、听讲以及复习。初中生在进行预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的疑难问题,在这时候,教室就要提醒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整理起来,然后在课堂上经过教师的引导之后,就可以将这些疑点难点问题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现。初中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做笔记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而笔记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经过本人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发现,大部分的初中生在做笔记的时候都是将笔记写在课本的空白处,很少有学生将笔记整理在专门的笔记本上。在初中地理课堂上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将笔记整理的更加简单明了,从而更加方便的帮助学生在课后通过笔记进行复习。由于初中生对思维导图不熟悉,从而使得他们在做导图笔记的时候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在这个时候,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就应当对学生的导图笔记进行指导,以更加完善学生的导图笔记,帮助学生在课后更高效的利用导图笔记进行复习。在地理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课堂记录。另外,教师也可以将课堂内容的一部分整理成思维导图,另外一部分交由学生进行整理,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整理思维导图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三、实际课堂案例展示
在本章节中,本人就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图”这一章节进行讲解,通过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展示该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是如何应用的。
(一)导图展示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本人将一名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所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展示。该导图的内容为“地球的运动”,如下图1所示:
在将该学生通过预习所做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后,本人又引导全体学生对该思维导图进行讨论分析,并邀请同学举手回答该思维导图所具有的的优点与缺点。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本人就紧接着针对该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已完善学生对其的讨论分析,从而帮助学生锻炼创建思维导图的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
G633.55
思维导图也叫做心智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是一种“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具体来说,即是确定“中心信息”,然后利用线条、图像、关键词等向四周发散,形成层次清晰,便于理解,高效记忆的图画。思维导图具备如下几个特点:其一,中心信息是核心、主题。其二,分支具有放射性。其三,分支上下具有关联性。
一、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教师教学设计。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教材文本设计为“中心”,教材中的每一章作为一级分支,每一节作为二级分支。如此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即显得条缕清晰、一目了然,然后再对每一分支“标注”(如分成重点内容、非重点内容)。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整合多种资料(如网上搜集的图片、补充教材的知识点等),将整合的资料对应的“放置”于每一章节。提高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系统性,教学活动也能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其次,学生高效学习。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的“知识体系”相当混乱。学生掌握、记忆了大量知识,但知识不具备连贯性、灵活性。实际运用中(作业或者考试),学生只是盲目的、随机的运用知识。对于分析类题目,缺乏宏观上的掌控。答题时容易出现漏洞,致使成绩不够理想。此外,长期的“知识混乱”,学生难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做不到高效的查缺补漏。低效学习方法,容易让学生丧失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1.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地理学习,需要有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过程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才能跟上教师的思路,而不至于“天马行空”。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都能坚持课前预习,但预习的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预习方法不当。大多数学生只是粗略的浏览教材文本,对于相关的知识点零星记录。遇到重点问题,也只是简单的勾画。如此预习方法,不具备系统性、逻辑性,效果自然不好。运用思维导图,能有效的提升预习效率。例如,教学“气候”之前,笔者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在圆圈内写上核心词“气候”,之后引申出许多线条,在各个线条的末端画圆圈,圆圈内分别写上“形成”、“要素”、“类型”、“影响”、“其他”。笔者对学生说:“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框图,这就是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同学们预习的时候,要参照老师所给出的框图,分门别类的寻找相关知识点,填上关键词。”实践证明,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导,学生预习目的性强,方向明确,对后来的教学工作做了良好的铺垫[1]。
2.课堂教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地理教学,运用思维导图,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直观趣味性。众所周知,高中地理需要涉及大量的“图像表达”(或者是根据图像获取信息,或者是根据信息描绘图像)。而思维导图,同样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因而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除了拥有以图像的形式传递信息之外,还包含“关键词”、“符号”等信息载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字、图、符”有机的结合起来,扩大了理解范围,深化了知识程度。相对于传统的板书,思维导图色彩更加丰富,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更容易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思维导图还具有严谨的逻辑性。色彩的不同、分支的不同,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点的主次性。其次,交流互动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应当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出一个“核心主题”。之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各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最终构建出系统性的“知识框架”。教师根据学生构建的“知识框架”开展教学,能极大的提升教学效率。
3.课后复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地理学习,需要强化课后复习。阅读文本或者是课后习题,都是复习的有效途径。复习的关键因素,在于抓住重点,主次分明。以重点内容为核心,复习过程可做到有序、有理、有节。通过建立思维导图,能有效的提高复习效率。首先,明确复习方向。目前的题型模式,已从原先的“教材知识”,转变为对题目的“原理分析”。如“区域地理”即是其中的典型。分析区域地理,头脑中应当立刻出现主要的分析原理。具体为:农业区位选择、工业区位选择、城市区位选择、交通区位选择以及热力环流。其次,地理基本规律。具体为:地球的运动规律、地壳的活动规律、大气的运动规律、水文的变化规律以及地域的分异规律。最后,当地区域的地理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当地水循环过程、人口的迁移/增长过程、城市化过程、工业化过程、产业跨区域过程等。总之,利用思维导图,从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过程三条主线入手,即能有效的复习所有学过的知识点;并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补充、总结、消化[2]。
三、结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言而喻,高中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意识,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长期的运用思维导图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需要不断学习,调整教学模式,以更加灵活、高效的教学手段奉献到教学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王庆.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06).
[2]张党玉.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D].鲁东大学,2014.
区域地理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庞大复杂,传统的学习方式低效无趣,关键信息和大量的背景知识混杂,不易辨识,难以构建知识间的关系。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能促进学生科学、高效学习的工具,在高中地理区域案例研究中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思维导图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从地理思维的激活、发散和深化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思维导图;地理教学;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英国记忆大师Tony Buzan在对脑神经生理科学实践的研究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成果。“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其核心思想是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同时启动人类的左右脑,将思维用图画有组织地呈现出来。简单地说,就是由一个中心位置的主题,再引申出二级分支图形,且包括线条和编号,用各种颜色的彩笔勾勒出来,如此类推,可以再引申出三级、四级分支图形。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环环相连,创设雏形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指出了“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学之初,教师需要确定这两种发展水平,然后才能搭建阶梯,让学生在可能的高度上步步前进,最后达成预设的教学目的。
在处理“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这一重点模块时,教师可以精妙地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西北地区成为荒漠景观的自然原因,然后将自然原因用纸条的形式(见图一)呈现出来,请两位学生直接走上讲台,在白板上的左侧区域互相协助,在合适的位置贴上纸条,并在其中标注箭头以显示因果联系(见图二)。这种方式让学生很自然地以整体性的观念去认识区域地理,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图一 图二
二、妙笔点睛,深化思维
起初,学生的思考可能是线性的,简单直接。接下来,教师可让学生继续深度思考各个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补充各个环境条件之间的箭头,丰富这些自然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学生思考不足的地方,由教师点拨提示(见图三)。
图三
三、由图又探,再看整体
对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大多数人认为这种整体性是指组成某个地域的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所具有的相互联系性和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联性。其实,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不仅具有要素含义,而且具有不同等级的地域含义,如果将这两种含义的整体性归并为“空间域”的话,对整体性的认识还应该有“时间序”,也就是从区域环境的演变过程,即时间坐标上的先后性和因果性的角度来阐述联系。
因此,教师可从时间的角度渗透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成因,以及与近现代荒漠化愈演愈烈的相关因素的时间变化。例如,图四是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示意图,图五是我国沙化土地不同年代面积对比图,图六是新疆地区人口变化柱形图。通过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创设的思维导图以及不同要素时间角度的认识,学生深化认识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而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人口增多则是现代荒漠化加剧的主要诱因。
图四
图五 图六
四、人地相关,丰富导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具体的人为原因,并请学生在白板右侧区域画出人为原因的思维导图,提示学生这些不当的人类活动都是通过影响自然因子来影响整个生态环境,请学生再将人类活动和可能有直接关联的自然因子相连,最后,教师又补充了部分箭头以起到人类活动对西北干旱地区自然特征的强化作用(如图七)。
图七
思维导图的设计紧扣新课标,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把握重点内容,而每一次活动设计都是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从动手环节添加箭头创设思维导图,到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绘制思维导图,不同的思维导图呈现方式,不同阶梯的探索研究,从教师帮扶到独立行进,每一步都是层层拔高,恰到好处,水到渠成。从前两次在“自然原因的思维导图”中添加箭头,藉此在自然地理环境中体会整体性,到最后一次在整个“自然和人为原因的因果环图”中添加箭头,藉此在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中体会人地和谐发展。每一次的箭头添加,每一次的思维深化,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又重新深度理解了“最近发展区”与实际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形成和应用可以说属于生态模式。生态模式能够体现一种交互作用,构成生态的思维是活体,是变化生长的。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案例研究中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地理思维的生成、涌现和繁茂,同时也让教师不再是农业时代的“园丁”,或是工业时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仅仅是学生的“先生”,先生只是领先一步,却也需要和学生共生共长,渐进发展。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思维导图;笔记;问题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也叫心智图或者脑图,是一种可以表达发射型思维的很有效的工具。它是由以大脑先生文明过激的东尼・博赞(Tony Buzan)创建的,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和思维方法。它的主要作用原理是根据人体大脑的思维特点,利用思维、阅读、记忆的规律,把属于各级主题的关系用关键词、图像、颜色等建立起记忆链子,把学习者放在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学习环境中,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引出更多来自问题的思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伸缩性,符合人类的大脑思维习惯。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严谨的思维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更需要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一些实际的地图上面,具体体现出来。可以在导图中加入自己的思维想法,将新旧思维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将思维与具体的知识结构形象化的一个过程,它是一种大脑放射性的思维表象。与此同时,它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工具。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激发学生对思维方式的思考。思维导图主要利用的就是一些图画以及色彩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进而使学生的记忆停留在思维导图上,而不是一些枯燥的学习内容。
(二)思维导图的意义
高中生是一个思维积极活跃的群体,不同于小学生与初中生,高中生更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而且还存有对事物的好奇心。所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高中地理课上是十分明智的选择。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将抽象事物具体化。思维导图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将最本质的事物通过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呈现的方式不仅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而且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第二,加深记忆。思维导图第二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将枯燥的内容通过简单的图像呈现出来,加深了学生的记忆。高中生之所以会遗忘一些知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能够将知识进行深度的加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信息进行加工,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于理解与记忆的。第三,加强学生的联想。思维导图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能够加强学生的联想,将层次不清的内容整合到一起,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如何更好地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
(一)从地理基础知识点的角度来看
地理的基础知识是地理学习的核心,而对知识点的记忆则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学生在背诵相关知识点时,采用最多的就是死记硬背的方法,而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只能将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停留在表面,并不能真正了解知识点真正的含义。通常就是今天背过的知识点,明天就忘了。思维导图的出现将会从根本上解决对知识点的记忆问题。思维导图的建立可以先从一个知识点的记忆上开始,例如:老师在讲授区域地理时,以“东北地区”为例,首先从它的省会开始讲解,然后逐步延伸到各个城市,以及各个城市的地形、气候等,并且可以将这种知识点进行串联,以方便更好地记忆。因此,老师在讲述简单的地理知识点时,就可以有逻辑地进行讲述,进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思维导图。
(二)从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的角度来看
其实,通常情况下老师在讲授地理时主要将一些知识点的讲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进而使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忽视了学习的本质意义,所以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时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很难进行一个深层次的思考与学习。而且高中生还是处于一个心理形象建立的阶段,如果能够在这??阶段教会学生思维导图的应用,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是受用无穷的。除此之外,通过思维导图的形象性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继而使得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更加直观,与此同时也更好地融入情景,逐渐的会对全文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学生也能够不断地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
(三)从高中地理课本内容的角度来看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导图;运用策略
为了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充分意识到加强思维导图应用的重要性,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思维导图应用,最大化的确保教学质量。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一、对思维导图的定义及其制作过程的概述
1.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主要是基于培养和训练人的思维发散能力,其作为一种表现人的放射性思维的形式,其中,人的思维在整个思维导图的中央图形,并围绕中央图形往四周发散,在发射过程中,所形成的分支图形中均有相应的关键词或关键图对其概括,且发射图形之间互相连接,并形成关系结构网图。因此,通常情况下,其结构网络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与人大脑神经的思维功能分布相迎合,从而帮助人发散思维。由此可见,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和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来表达思维的工具。
2.思维导图的制作技术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首先在应用之前就要制作思维导图,常见的制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计算机中的Mind-Manager、MindMapper等软件制作,在制作过程中,还应结合实际需要针对性的选用制作的软件。二是采取手工的方式制作思维导图,在制作之前,必须准备相应的材料,基本的包括白色的纸片、黑色水笔、彩笔、蓝色水笔等进行制作。但目前采用较多是利用软件制作思维导图,其制作步骤如下:第一是选取制作思维导图的绘图工具,并准备好制作思维导图所需的纸张;第二是设置思维导图的各大模块和主体;第三就是利用已经制作的思维模块制作分支模块,再结合分支模块的主体整理关键图和关键词的逻辑理据,最后就是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并修改。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思维导图应用的重要意义分析
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图,同时更是一种教学工具。尤其是近些年来,我们对思维导图的了解和认识正在逐步的加大,使其已成为我国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工具之一,其不仅能给人带来强烈的学习能与与气息的思维方式,还能以此对人的行为表现进行改善。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确保语言的激情,还要确保语言逻辑的严密性,同时还要把地理事物和原理在地图中落实。地图作为直观明了的地理书,其作为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要想确保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科学有效的利用地图,因而在教学中利用图片、符号和文字等组成的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对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表示,因而在利用思维导图时,我们可以将地理教学中的关键词与图案和颜色进行有机结合,并将其与思维导图进行有机结合,就能摒除传统陈旧课堂笔记所表现出现的单调,从而成功的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思维导图的应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将精力花在关键知识的学习上,不仅能节约大量的时间,还能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去思考学习的主题,从而确保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加上思维导图的伸缩性,极大的顺应了人的大脑自然思维的模式,从而自然地将主观意识在图上表达,利用明白而又清晰的思维导图能有效结合新旧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所学的知识。由此可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思维导图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思维导图的定义、制作技术以及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呢?笔者以下带着这一问题,就此作出以下分析。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既能很好的把握高中地理新课标,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程设计水平,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利用思维导图中的主干知识网络进行设计和教学,不仅能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所在,还能锻炼学习的思维能力,从而极大的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进而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落实教育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学改成效的提升。
四、结语
【关键词】地理教学 地理思维 培养方式
1 引言
地理思维是地理素质最本质的东西,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任务和终极目标。随新课标改革逐步深化,高考命题者更加注意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考生往往没有运用地理思维而导致失分严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今后备考的重点课题。笔者以人教版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为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探索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
2 地理思维的培养方式
2.1构建地理思维训练素材库,培养地理形象思维,为提升抽象逻辑思维作铺垫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视频资料、设置地理情境等方式构建地理思维训练素材库,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理解地理概念、规律。比如在介绍西北地区位置时,首先展示中国地形模型让学生对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和地形情况有感性的认识,在学生脑海浮现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周边高原、高山,地处较封闭的地形知识,笔者对此进行点拨“地形和位置对气候有何影响”,学生就可以联想到气候干旱;再展示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图、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图片,这样让学生对自然景观和农业发展有了初步认识,然后语言点拨让学生自然联系到气候的不同。
2.2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地理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在各种能力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各种能力的基础。随着学习能力要求的提高,中学生思维特点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逻辑推理和分析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到了高中阶段,地理教学必须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在教学课堂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老师一定要特意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一些典型问题进行设计,以定向培养和训练学生推理思维和分析能力。比如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自然地理特征有哪些,最突出的是什么?地理要素对荒漠化的形成有何影响?为什么绿洲农业分布在新疆盆地周围?通过设计对比性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转变看问题的角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思维的灵活性,比如,在干旱的地区会出现荒漠化,那在湿润地区会出现荒漠化吗?为什么西北地区发展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而不发展旱作农业呢?
2.3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建立地理事物或现象关系网,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从一个特定的信息目标出发向外辐射,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和想象,从而探索出多种多样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学会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地理教学需要发散思维,地理教学也能够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笔者引导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把握主干知识,明确基本知识点,掌握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等,构建地理思维框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下图为学生在课后整理所绘的思维导图:
2.4设计地理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利于地理思维的培养
地理实验教学是挖掘创造潜能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讲授西北“次生盐渍化”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做地理实验,重塑土壤盐渍化过程:
【准备工具】鱼缸一个、铁架台一个、大漏斗一个、台灯一个、细干沙、盐。
【实验方法】将细干沙和盐混合起来放入鱼缸底部,大约2cm~5cm厚。接着,在上面盖一层5cm厚的纯净干沙(不含盐)。用夹子把玻璃漏斗固定在鱼缸的角上,玻璃管要插入沙中直到盐层。把台灯放在鱼缸的另一边上,向下照射鱼缸。往漏斗中注水(轻轻动一动玻璃管使水能流下去)。从鱼缸侧面观察,可以见到水正透过沙层。注入足量的水,以使鱼缸底部的水有2cm深。打开灯,照射几小时。由于邻近灯光,水分会因毛细作用而上升,带上来一定的溶解盐。热量导致水分蒸发,盐分就逐渐残留在土壤表层附近。让学生尝一尝靠近灯泡附近的沙土,是否有咸味?
通过地理实验不仅达到预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
2.5精选课堂训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通过它可以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是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题内容、核心和主要目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笔者精心挑选的课堂训练习题(如:2012重庆文综卷第36题第1小题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012广东文综卷第40题第4小题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鼓励学生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应用,注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思维的创造性,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3. 结语
(1)思维导图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组成知识框架,从而培养了学生地理思维的深刻性。
(2)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过程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和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视频等地理思维训练素材库,在不同的知识点上“因点施教”,借助精心设问、绘制思维导图、地理实验和精选课堂训练习题的形式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教学过程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善于创新,很大地提升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更好的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伟星.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 2008(5).
[2]赵长胜. 浅析形象思维与地理教学[D]. 2008(2).
一、地理教学多媒体素材的设计
1 选题的必要性
就拿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现象的模拟观察来说吧,这部分教学中多媒体素材的选题以情境虚拟类的动画为主,通过模拟观察使学生认识地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本质;初中地理教学中各种地图、统计图表的合理利用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重要手段。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动画的选题是以整合了地图、图表和图像的课件为主。通过观察地图,了解地理事物的位置,认识其分布规律;通过分析统计图表,认识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再利用图像进行表象刺激,三者的完美结合是解决初中地理重、难点的关键。
2 动画设计的恰当性和教学性
教学行为具有很强的个性,教师的个性特点不同、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在地理情境虚拟类的动画中,在科学模拟的同时,要分析观察者的各种需求,通过慢放、快放等播放控制,局部放大、多角度观察等动画手段的运用,满足教学需求,提高动画的使用价值。地理教学课件较为复杂,一份图表、一张地图,’怎么设计才能更恰当、教学意义更大?首先,将图表或地图上与教学点相关的关键内容做成可突出显示、链接图像交互、动态呈现,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使图表或地图内容呈现的顺序变为可控、动态、直观,创设生动的地理学习情境,以随时满足教学的不同需要;其次,可适当地整合一些教学环节,如导人、反馈等,导人部分可提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反馈可针对图表、地图的教学作用或分析需求,提供一组拖动交互的填图题或选择类、拓展类的题目,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理解其内在的规律,但交互设计一定要灵活多样,教师是否使用也具有选择陛。
3 追求宥懂的教学效果
“看懂”;无论什么樊型的素材设计都要符合科学性原则:包括图片、视频和模拟类动画。视觉上索材要清晰、美观、典型,在保证科学、真实反映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同时,给学生以美感和视、听觉冲击力,实现知识从感官劐情感的升华。在情感教育的同时,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实现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的变革。
二、地理教学多媒体素材的应用
1 图像、视频、音频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挖掘其隐含的地理知识信息,配合音、形、色、动、静的综合运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主要用于导入、讲解等环节。
2 动态图形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包括图表、示意图、结构图等。利用可控显示的功能,将其所包含的知识信息以交互的、动态的方式呈现,根据需要可以增加直观的表述或文字说明等,如链接景观图片、视频或模拟动画。教师使用它可增强教学的节奏感,让图形所示的信息按教学实际需求一步步呈现给学生,而不是直接就能看到结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再辅以直观的感官刺激和精心设计的问题,实现启发式教学。素材以动画的方式将图形中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实例,通过突出显示和超链接。让学生在实例分析中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3 情境虚拟动画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虚拟动画在地理教学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它可以跨跃时空界限,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对地理教学,尤其对自然地理教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其合理、恰当的运用,无疑会使教学活动变得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