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2 16:37: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班级建设管理策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级管理的最优途径是从文化建设的高度来促进班级的发展,变“管理”为“发展”,变“被动”为“主动”,变“教师管理班级”为“班级共同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有教师提升策略、文化引领策略、资源整合策略、心理管理策略和制度建设策略。
关键词:
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发展共同体
班级文化是班集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是班级制度和班级氛围的集合。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是班主任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建设班级特色的过程,是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感的过程。班级文化的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从事务性管理发展为班级文化的管理,即从班级文化建设的角度管理班级,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教师、家长、学生为主体,从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进行科学的、民主的管理。我们认为,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要以提升教师管理水平为基础,以大家认同的班级文化理念为核心,以各方资源的整合为依托,以学生心理管理为特色,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体,以树立班级独特形象为目标。因此,班级文化的建设策略包括:教师提升策略、文化引领策略、资源整合策略、心理管理策略和制度建设策略。
一、教师提升策略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引导者,不仅关系着学校各项活动的顺利展开,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需要教师转变管理理念,提升专业技能。
(一)转变班级管理观念传统的班级管理,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约束较大。班级文化建设强调教师要有文化治班的理念。文化治班的理念是将学生作为管理者,由他们自己通过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同伴的支持实现文化自治。“学生是自己的管理者”,这一理念有助于学生自立、自制、自控、自主等品质的发展。所以班级文化管理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班级文化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1]。
(二)参加培训学习提升班级管理能力,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升、建设自我,定期参加校内、校外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及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学校应组织教师研修,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做到因材、因地、因人施教。此外,参观学习也是教师获取管理班级经验的有效方式。教师的成长需要向优秀学校、优秀班级以及优秀教师不断借鉴学习,感受其他优秀学校班级管理的氛围,与优秀教师交流班级管理的方法和心得,在经验借鉴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三)教师自我反思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另一方面要在工作中及时进行反思。教师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班主任通过对自己管理工作、教育活动的自我反思,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积极的自我反思和经验总结。在班主任的自我反思中,除了静思外还要特别注意用文字进行总结提炼,尤其要重视记录教学日志或反思日记,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班级管理的水平。
二、文化引领策略
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班级文化蕴含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和共同奋斗的愿景,使班级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通过内在的精神引领和外显的环境创设体现独特的班级风貌,有着强大的凝聚力。
(一)形成班级特色文化班级文化建设要求各个班级形成自己的特色。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确立班级的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是一个班集体共同的追求,也是班级特色的最高体现。班级精神应该符合班级成员的共同特征,体现班级的共识。班级精神的确立可以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由学生统一制定班级的名称、格言、守则等。(2)确立班级奋斗目标。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建设的发展规划,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长期目标是班级的终极目标,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动力,每个小目标的实现都服务于长期目标。同时,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考虑师生的共同需求。班级奋斗目标是班级精神的具体化,师生共同努力,通过目标的达成实现精神的追求。(3)开展班级特色活动。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结合班级实际,依照班级特色文化主题,分阶段、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2]。
(二)打造班级文化载体对于小学生来说,班级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因此需要打造班级文化的载体使班级文化具象化。这些载体包括教室布置、板报设计、墙体布置、班级名称、班级口号、班级公约、班徽班歌、班级全家福等。(1)教室布置。教室的布置要体现班级的特色,考虑摆设哪些物品、如何摆放,要设计怎样的班级象征物、象征物的摆放或者粘贴位置,班级各个部分的颜色设置等。(2)班级板报的设计。班级板报是班级文化特色的宣传阵地,要通过对班级板报的形式、板块、内容等进行设计来体现班级的特点,每周可由一个小组的学生负责更换。(3)班级墙体布置。墙体的空白部分,集中体现和展示学生的风采和班级的荣誉。根据各个班的情况,可设置“班级之星”、“生活风采”、“特色活动”等板块。
三、资源整合策略
班级文化仅靠教师、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的力量,形成共同体,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助力。
(一)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家庭是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单元,是学生教育的第一场所。将家庭因素纳入班级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既能增进亲子关系,也可以与班级文化建设相互配合、补充,共同为儿童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家长的参与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完成:(1)成立家委会。家委会是学校与家长建立联系的桥梁。家长可通过家委会了解孩子所在班级状况,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与精神风貌,与教师、学生共同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这不仅密切了亲子间的关系,也增进了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与理解。(2)开发家长资源。家庭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隐性资源,学生家长所拥有的资源可以为学生建设班级文化拓展空间。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仅限于班级内的自我建设,也需要学生走出来,与大的社会文化氛围进行融合。与家长建立联系,让学生走出校园,如参观孤儿院、敬老院、派出所等机构,增加社会经验,体验人文关怀。同时也可以让家长走进校园,如邀请有心理学背景的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科普讲座,邀请懂医学的家长进行健康知识宣传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关爱的意识与能力,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激励。
(二)整合社区资源社区同样作为学生成长的微观系统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的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存在差异,如有的学生在学校非常有礼貌,但在校外可能表现得冷漠。家庭、学校、社区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也都是培养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只有学校、家庭、社区文化氛围相统一,才能形成三方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社区纳入班级文化建设,具体可做的工作如下:(1)社区为学校活动提供活动场所,学生将班级较大型活动迁移到社区,与社区群众一起感受活动魅力。(2)社区向学生开放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学习室、展览室、活动室等,让学生的学习视野走出班级,走出学校,走入社区[3]。(3)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参与到社区的安全宣传、卫生宣传、制定社区服务的项目、为社区老人上门服务等活动中,可以提高实践技能、增长心智及提升人文素养。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考虑成立包括家长代表、学校教师代表、社区代表和关心学校发展的社会人士等在内的学校—家长—社区共同体,通过共同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共同遵守,以儿童健康发展为宗旨,为班级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四、心理管理策略
心理影响人的意识和行为。班级文化是学生共同创设、共同营造的,只有学生心理健康才能保证班级文化积极向上。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设立心理交流平台装饰班级墙面的一角作为心理墙,可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心理的一片园地。心理墙可分为心情释放墙和心情回应墙。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体验、烦恼、困惑等写在心情释放墙上,回应墙可用来讨论舒缓烦恼的方法、交流经验等。心理墙不只是学生使用,班主任、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将自己的心情与学生分享,同时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与帮助。随着年龄增长,学生会有不愿意让大家知道的心事,但又需要帮助。班级内可以设立心理信箱,学生写信向班主任寻求帮助。此时,班主任要充当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严格遵守保密、尊重原则,以平等的身份解答学生心理上的困惑,为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开展心理班会课心理班会课是对班集体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心理班会课上,教师要着重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通过开展团体活动,借助心理学方法,选择学生共同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或者困惑进行讨论,或者细致地解答,帮助学生心理过渡。
(三)关注表现异常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表现,并及时疏导: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帮助其建立学习自信;关注在班级中是否有被孤立的学生、是否有故意扰乱班级秩序的学生等等,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班级生活[4]。
五、制度建设策略
班级文化建设强调制度文化的建设,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具有引导、警示、约束等多项教育功能。班级制度建设应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去。
(一)自主制定班级制度班级的规章制度是班级建设的保障,其制定要由学生讨论并一致通过,以确保民主性和执行力。通过班级制度的制定,使班级主人的意识深入学生心中,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信心[5]。教师在班级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起到引导和协助的角色,不能强加干涉。
(二)设置多岗位,实行岗位轮换制岗位轮换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管理班级的机会。低年级的岗位设置可由教师协助完成,中高年级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共同商讨班级管理中需要的各种职位,明确岗位的职责,并保证共同履行,如板报更换、班级图书的管理、教室卫生等,都安排特定岗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竞选岗位,并定期进行岗位的轮换,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和建设中。
(三)建立班级监督委员会班级监督委员会可以监督和评估各个岗位的同学是否尽责。委员会的成员要由班级同学选举产生,不可由班主任指派,这样才能得到班级成员的认同和信任。另外,监督委员会要与全体班级成员共同制定奖惩措施,公平公正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奖励与惩罚。综上,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是以学生为行为主体,由班主任教师、家庭、社区积极配合的过程。整个班级文化的建设要突出针对性,符合班级现状,彰显班级特色;强化科学性,内容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长远发展;扩大开放性,有效地整合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内部、班级内部等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之密切合作、相互补充,形成班级管理合力,达到班级最佳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琼.再议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6,(8):48.
[2]李元峰.怎样注重教室文化建设提高班级管理效率[D].学知报,2010.6(D06).
[3]张超.中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12.
[4]潘丽珊.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B-
0034-02
2006年由于衢州市区学校布局调整,柯城区兴华中学的规模由原18个班级急剧扩张到48个班级,成为浙西规模最大的公办初级中学。为此,我们将基层专业管理重心由学校教研组下移到各年级的备课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由于受到班级多、学生多、教师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为基层行政管理组织的年级组管理实效欠佳。基于此,学校组织各层面的教职工进行广泛的讨论,决定进一步把管理重心下移,也就是将年级组管理重心下移到班级组。
一、班级组的管理目标
(一)提高管理的执行能力。解决大规模学校出现“你管你,我做我”“有令不行”的问题。将“德育首位,教学中心,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植入每一位教师心中,落实到每一个课堂、每一次活动。
(二)发挥团队的教育优势。避免大规模学校出现“桥归桥,路归路”“一盘散沙”的弊端。依托年级组领导下的班级组建设,把学校的规模特点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团队优势。
二、班级组的职能定位
班级组:由同时任教两个班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所组成的教育团队,担负良好班集体的建设以及班级任课教师整体育人的职能,其团队核心人物是班级组长(班主任)。班级组既是学校管理也是学校教育的最基层组织,加强班级组建设有利于增强年级管理与指导的实效,有利于提高班级教育与教学的质量。
三、班级组的建设要点
(一)培养:以团队核心为重点
[分析]多年来,兴华中学所积淀的以“团队精神与学术民主”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后续发展的厚实基础。我们认为,年级组长、班级组长不仅需要发挥教育教学工作的示范、专业品质的表率等辐射作用,更需要具有团队精神的感召、德育研究及实践的策划等核心能力。
[策略]1.有规划培养。我校通过《校德育名师培养计划》《校班主任师徒结对条例》《年级组长、班级组长工作手册》有规划、有目标、有任务地对年级组长、班级组长进行培养与指导。2.多层面交流。基于我校教研团队比德育团队起步早且组风优秀的特点,学校多次组织年级组长、班级组长与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座谈,交流团队建设、研训策划等共性经验教训。同时倡导资深年级组长帮带年轻班级组长,通过发扬年级组长的特长,培养和壮大班级组长队伍。3.案例式分享。校教科室与政教处每学年组织一次德育案例评比,要求以班级组为单位提供参评的德育案例并在校园网共享,把评比结果列入班级组考核。以此发挥班级组长作为团队核心的职能。
(二)运作:以评价制度为导向
[分析]以评价促发展是我校一直以来的评价原则。我们认为,共同的愿景、具体的目标、明确的抓手是班级组工作有效运作的前提和保障。评价制度的认同度、科学性、可操作性决定了对团队建设的指导力与促进力。
[策略]1.广泛讨论确定评价制度。学校初拟《兴华中学年级组建设条例》《兴华中学班级组德育导师制度》,发动全校教师通过“班级组―年级组―校领导班子”逐级展开大讨论,由分散到集中并确定试行稿,使年级组、班级组明确了职能分工及发展方向,使广大教师达成共识并明确努力方向。2.年级组长与班级组捆绑考核。通过年级组长与班级组捆绑考核,促使年级组的优良文化、有效经验在管理重心下移中得以传承。同时发挥年级组的组织优势对班级组进行管理与指导,促进班级组间交流、提升与共享。3.评审与答辩互动相结合。先进班级组评比分三步进行:一是班级组自查自评;二是年级组内初评推荐;三是学校层面复评表彰。在学校复评阶段,由政教处、年级组长、班级组长代表组成的评审组收集班级组建设中的典型问题,现场对提名班级组进行提问,通过答辩互动使其中有效做法显性化,同时进行指导并引发思考。
(三)奖励:以均衡发展为目标
[思考]初中学校的中考奖励,在老师们心目中不仅仅是奖金,更是一种荣誉,意味着学校对其工作的肯定。为了引导班级组内教师合作及学科均衡发展,我校对中考奖励的设置以“倡导团队协作共同提高”为原则,以“允许差距但不允许懈怠”为指导思想。
[策略]1.个人奖励与团队奖励并行。中考奖励由个人奖与团队奖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根据本学科在中考中的各项指标为教师个人设奖,以此明确班级组内教师对本学科教学负主责;另一方面根据班级组学生考上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人数为团队设奖,以此倡导班级组共同帮扶学生攻克弱势学科,同时避免班级组内不同学科教师抢占时间的弊病。2.团队捆绑与个人不保底相结合。团队捆绑有利于教师在共同荣誉感召下齐心于班风、学风建设。但是若某位教师所教学生的优秀率、合格率、平均分、控制差生率均低于既定底线,则不享受班级组团队奖励,以此消除班级组内个别教师等吃大锅饭的不良心态。奖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及学科的均衡发展,形成了教育教学合力最大化的良好态势。
四、班级组的工作特点
班级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面对共同教育对象的合作关系,在责任、利益和荣誉的感召下,他们既是同事,又是朋友和战友。这个和谐团队的凝聚力,有利于体现集体的教育智慧,有利于教育教学形成合力。
(一)研:体现群策性,利于解决疑难问题
[案例]2012年4月,1012班和1015班的同学由于校篮球赛发生争执,第二天中午大多师生在餐厅用餐之时,1015某男生手执菜刀扬言到操场“教训”一下对方,后被一过路教师夺下菜刀,其他教师在接到学生报告后及时赶到现场平息了事态。1013、1014班级组作为当事者的“近邻”对此议论纷纷。班级组教师捕捉到该事件所隐含的教育力,即时进行集体备课,利用班队课表明学校和教师的鲜明立场,引导学生分析校园暴力并达成共识:
1.同学之间有矛盾应该理性地沟通,武力只能使事态蔓延,于事无补。
2.同学们应该自觉地抵制电影、电视、网络中暴力的影响,遇事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3.老师在危险关头不顾个人安危的行为有力地诠释了小邪压不住大正;遭遇校园暴力时,站出来制止的人越多,邪恶就越难立足。
4.及时将暴力事件报告给老师的同学表现出的是正义、勇敢和机智,值得大家学习。
5.应对策略:遇到这类事件,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或老师或家长,可以取得有效的保护。
受此启发,学校各年级组织其他班级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校园暴力事件的认识与应对能力。
[解读]班级组强调合作,教育教学任务要靠大家来完成,采取的教育对策要靠大家集思广益,教育的实践活动要靠大家身体力行,这样的群策群力保证了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育的深度广度。每周一次班级组例会的德育研究侧重于德育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如班级活动方案的设计、德育案例的收集、问题学生的观察、班级管理策略的检验等。每月一次年级组例会的德育研究侧重于班级活动的优化、疑难德育问题的会诊、高危学生问题的预警、班级管理策略的提炼等。针对教育疑难问题的研讨流程如下:
(二)训:倡导互,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案例]0817、0818班级组的德育导师小罗是一名新老师。对于每位导师需要与4名困难学生结对并进行转化的任务,罗老师忧心忡忡不知道如何着手。班级组根据罗老师富有教育热情及生活情趣的特点,建议她从指导班级花卉养育入手开展导师工作,并协助罗老师制定了活动指导方案,这一工作为罗老师提供了极具空间的教育平台。通过班队课,0817、0818班学生分别确定了兰花、茶花为班花,在罗老师的指导下,两个班组建了班花培育小组,制订了细致的养护方案。小罗老师在与学生一起培育花卉中建立感情,原本逃学叛逆的结对学生也在培育班花的过程中逐渐融入班集体,并慢慢地开始要学习。一学年不到,小罗就成了学生的“知心姐姐”。第一届学生毕业后,信心满满的罗老师主动请缨当班主任,拜鲁老师为班主任师傅,一年多来好学肯干的她,目前已成长为令1109、1110班级组每一位导师引以为豪的新核心。
[解读]我们在班级组教师组合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组建由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专家型等不同层次教师组成的团队,班级组各成员在工作中教学相长。我们对新老师的要求是:第一个三年,拜一名学科师傅做到学科教学过关,同时当一名合格的德育导师;第二个三年拜一名班主任师傅做到班主任工作过关,同时学科教学胜任;第三个三年班主任工作胜任,学科教学能独挡一面。同一班级组内资深德育导师帮带年轻的德育导师,班主任之间的师徒结对,已成为我校新班主任培养的典型经验在区域内推广。
(三)育:发扬互补性,利于减少教育盲区
[案例]10月中旬,学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然而,1204班班主任匆匆留下“请大家献计献策”七个字就外出培训了。2013班的小王班主任是新班主任,她在班级组例会上征求意见。大家一致赞同年级组“班级文化建设是起始年级培育健康班集体的有效抓手”这一观点,经商议决定:1.以同中求异的原则指导1203、1204两个班的班级文化建设。2.广泛发动学生参与班旗班徽设计及教室布置。3.班主任小王负责方案的定夺、材料的提供及总验收;美术老师负责班旗班徽创意的征集及艺术指导;社会老师负责八字班风的征集及指导;语文老师负责励志语的征集及书法指导,科学老师负责学习园地栏目设置的指导。待1204班班主任返校的时候,班级组在该项评比中已荣获年级第一。
[解读]在过去单班单管的模式中,学生的日常教育任务以及各项学生活动基本上由班主任独管,班主任个体局限性与班级管理全能性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教育效能,班主任性格上的缺陷或者管理时空上的漏洞甚至可能导致教育隐患。在班级组管理模式下,既有两位班主任协同谋划两个班的班集体建设,又有六位导师齐抓共管日常教育任务,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执行力,减少了学生教育的盲区。
2013年度小课题立项申请表及开题报告
负责人 陈林志
学 科语文 学历本科 职 称:中学一级教师
年 龄43
参加工作时间 1991.7.1
QQ号80642646 邮箱806426462@qq.com
新浪博客网址
课 题
名 称
农村初中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
小课题其他成员
姓 名
职 称
工 作 单 位
陈林志
中学一级教师
汉滨区建民办建民初中
汪晓菊
中学一级教师
汉滨区建民办建民初中
陈博
中学一级教师
汉滨区建民办建民初中
罗长安
中学一级教师
汉滨区建民办建民初中
选题缘由
研究设想
一、研究目标
1、学习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内涵,探索班主任专业化的内容、要求、与意义,研讨农村学校班主任专业化的途径与方法;
2、立足本校,通过对班主任的评价研究和班集体的评价研究,梳理学校的现有规章制度,改进班主任和学生管理工作,摒弃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零打碎敲”的班主任管理方式,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地班主任选拔、培训、评价、管理的体系;
3、通过课题研究,大面积提高本校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4、将教育日志、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和教育反思等基层学校参与教育科研的方法及成果表达方式引入课题研究中,增强我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兴趣,提高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使教育科研走近一线教师,在提升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上做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5、通过课题研究,试图将班主任专业化这一新事物引入我校并努力使之在农村初中学校产生良好的辐射作用。
二、研究专题:
1、班主任专业学习模式的探究
2、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的研究
3、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途径与方法探究
4、班主任队伍的管理与发展
三、研究内容:
A、文献学习:
1、学习班主任专业化的概念与内涵。
2、班主任成长规律和因素。
B、自主发展研究:
1、班主任自我成长探究、责任、工作方法。
2、特殊学生的教育,班风的形成。
3、班级文化的建立。
C、培训策略研究:
1、培训策略研究。
2、班主任工作展示。
D、评价机制研究:
1、班主任任职条件研究。
2、班主任工作评价方法、班级评价。
3、班主任论坛。
E、管理策略研究:
1、班主任资格聘任标准。
2、班主任工作过程管理办法。
3、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划。
F、成果对比分析:
1、班集体对比分析。
2、班主任对比分析。
四、研究的方法及工作安排
A、问卷调查法:
1、班主任工作心态、工作现状调研
责任人:陈林志 汪晓菊陈博 罗长安
对象:本校2/3现任班级班主任
方法:问卷调查、座谈会
工作呈现:调研报告
2、班主任专业水平调研
责任人:汪晓菊 陈博罗长安
方法:班主任工作方法介绍。
工作呈现:班主任工作经验集,疑难问题汇总。
3、班集体现状调研
责任人:陈林志 汪晓菊陈博
对象:中心学校班集体和九年制学校班集体
方法:现场查看、学生座谈会
工作呈现:调研报告
时间:2013年3月
工作意义:
为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策略研究提供现实依据。使我们明确研究的重点,确保研究的实效性。
工作要求:
1、各调研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准备材料。
2、按规定时间完成调研任务。
3、及时拟写调研报告。
4、收集过程资料。
(二)文献法。
责任人:陈林志
学习内容:
1、班主任工作职责。
2、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优秀班主任事迹。
3、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理论。
4、班主任素质培养的途径与策略。
人员:集中学习陈林志
自学;全体教师
学习呈现:学习心得汇集。汇总 陈林志
工作意义:
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引领
工作要求:
1、集学: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以上,每次确定学习主题、主学人、主讲人,拟定三个月集学计划。
2、自学:在集学的基础进行,全体教师必须坚持自学,拟写学习心得。
(三)行动研究法。
责任人:汪晓菊
1、班主任自主发展研究
人员 全体课题组成员
内 容(1) 安全教育策略研究
负责人、陈博 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主任安全教育方法集
内 容(2)评价激励方法研究
负责人、汪晓菊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主任激励策略案例集
内 容(3)家访策略研究
负责人、陈林志陈博
工作呈现:班主任家访心得集
内 容 (4) 小助手的培养
负责人、汪晓菊陈博
工作呈现:班主任小助手培养案例集
内 容 (5)学困生的转化
负责人、陈博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主任学困生转化策略集
内 容 (6) 特长生的培养
负责人、汪晓菊
工作呈现:班主任特长学生培养策略集
内 容 (7) 心里辅导
负责人、陈博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主任心理教育案例
内 容 (8) 班级文化建设
负责人、陈博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级文化建设论文集
内 容 (9) 班级管理策略
负责人、陈博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级管理建设论文集
内 容 (10) 留守儿童教育
负责人、汪晓菊 陈博
工作呈现: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集
意义: 通过班级工作的行动研究,使班主任教师在实际工作研究,在研究中成长,了解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和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工作要求:
1、全体班主任教师和课题组老师必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积极撰写心得、案例和论文。
2、子课题负责人,要按时完成案例论文的收集、整理工作,并积极组织相关评选工作,选报优秀论文参加上级的评审工作。
(四)实验法
1、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培训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1、负责人:陈林志
2、方法:开展多种方式的培训活动进行比较、分析。
工作呈现:形成班主任培训工作总结材料。
2、班主任任职条件研究
1、负责人:陈林志陈博
2、方法:根据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要求及农村小学实际拟订《建民办中心校学校班主任任职条件》(试行草案),在实践中研究。
3、工作呈现:形成《建民办中心校班主任任职条件方案》
3、班主任评价机制研究
1、责任人:陈林志
2、内容:探索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内容、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法、评价的作用。
3、工作呈现:制定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方案。
4、班主任队伍管理研究。
1、责任人:陈博罗长安
2、内容:研究班主任聘任方法、过程管理以及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划。
3、工作呈现:制定班主任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四)、研究的意义
1、以此项课题研究,统摄我校的班主任工作,从“班主任专业化”新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能、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2、此项课题研究,将有可能为我校打造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班级管理与教育方面的专家型班主任队伍。
3、本课题研究成果将有利于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班主任工作条例》的顺利对接
单位
审查
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县(区)基础
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市基础教育
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
审查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注:1.申请课题教师必须在新浪开题博客;填机号、QQ号、邮箱地址、博客地址;
关键词:班级文化;小学班级;策略;
一个班班级文化氛围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这个班级教育教学质量, 也间接影响到这班级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所以小学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概论
1. 班级文化的科学内涵:
班级文化, 是指一个班集体内教师和学生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群体文化, 是班级的灵魂之所在, 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
2. 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
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引导, 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同时指明方向。二是凝聚, 共同的奋斗目标, 为班集体增光, 大家一起努力, 在同一个环境下生活, 大家会更加的团结。三是激励和教育, 因为好的环境会激发学习的兴趣, 让大家的情操得到陶冶, 增长见识。四是制约和规范, 可以用制度来约束大家的各种行为。五是辐射功能, 班级文化一旦被大家所认可, 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把他的精神散发出去。
3. 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
(1)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2)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 (3)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4) 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源泉。
二、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策略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 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过程为:在以班主任为指导的班级文化建设中, 通过班班级物化的熏陶、班级制度的管理、级精神的导向、班级活动的宣传等要素的相互作用, 使班级文化有序运行, 形成一种循环动力, 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1、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 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 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美化班级物质文化,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持教室整洁, 养成良好习惯, 教室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美化教室墙壁, 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乐园: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挂上整个班级的座右铭, 因为目标、标语是导航灯, 要让学生一抬头就能看到, 班级奋斗目标的选择当然是要经过全体学生的讨论决定的。教室墙壁的空白处粘贴富有激励意义的格言警句或图画等;精心办好黑板报, 展示个性文化风采, 黑板报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文化导向, 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 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一方宝地”。
2、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 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 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建设小学班级的制度文化, 我认为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 本着民主、平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与学生一起协商制定班规, 让学生认同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创建切实可行班规, 保障班级正常运转;培养优秀小学班干部, 强力支撑班级运行;实行班干部轮换制,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增设班级学生管理岗位, 锻炼学生办事能力;创建班级激励制度, 培养小学生竞争意识。
3、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 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 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合适班级的奋斗目标, 培养学生目标意识和奋斗意识;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班级内的评价体系, 使小学生学会赏识;培养小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 使班级更加团结友爱;适时开展感恩教育, 逐步完善班级情感文化。
4、小学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主题班会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 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和管理水平, 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的班级文化活动对于熏陶、培育并形成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功能日益明显。通过此类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获取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丰富文化内涵。又如开展“强身健体”踢毽子比赛, 举行写字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 提高小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各类比赛项目, 孩子们互相竞争, 共同努力, 推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创建小学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 在这个过程中, 要建设一个温馨多彩的“家”, 制定一套严谨规范的班级制度, 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精神氛围, 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班级人际关系, 采用一系列活泼生动的班级活动, 共同来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使我们的小学生锤炼成“体魄健, 品行优, 思维活, 能力强, 知识丰富的一代新人”, [1]这是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 现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地关注, 作为班主任, 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 不断创新, 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高校 班级文化 实践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班级文化有广义文化和狭义之分。广义班级文化是指全体班级成员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班级文化则指班级所表现出来的被所有成员认同并执行的目标、规范、信念、价值观等。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存在和取得进步的灵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根据亲身参与西南交通大学众多班级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并结合自身长期担任班长的切身感受,主要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做了尝试性阐述。
2 班级文化建设的现有主要问题
2.1 班级制度简单化
高等教育班级管理采取辅导员制度和导师制并行的方式。但现行的辅导员一般而言均带班200人以上,按30人为一个班级来算,一个辅导员老师基本上带班数量为8个,很难顾及到每个班级的发展,在没有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设立和规范的时候,班级在进行制度建立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规范,最终导致班级制度建立的简单化以及可实施性差。
2.2 班级目标缺失化
班级文化重要的导向功能和教育功能都是以班级目标为重要建设内容,但是现在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班级建设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导向。高等学校虽然有先进、优秀班集体的评选,但依然是按照成绩为主导、活动为载体来判断一个班级的好坏。在21世纪,各类思潮如网络化、创业背景等影响下,一味的再强调班级的学习成绩或者文明寝室比率显然是行不通的。
2.3 班委分工模糊化
普遍意义上来看,现在高等教育班级中的班委设立一般为:班长、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体委员等几类。但各类班委没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一旦学校、学院有任何工作分配到班级时,基本都是由班长接收信息再往下分配,如果分配不得当或者时间紧急则导致班长将班级工作大包大揽的做完。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负责任的班长耽误了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而其它班委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班长与其它班委之间没有沟通协作,班级凝聚力不强,久而久之,班长则只做分内的事不再关心班级同学和建设。
3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
3.1 班级精神文化
3.1.1 班级精神文化的基石——目标建设
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根据规划的时间可分为长期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季度目标等。确定班级奋斗目标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最重要的方法有两点。第一,发挥全班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召开研讨会共同商议根据学校及学院的本学年的工作重点和以往的经验将班级的学年目标制定出来,并与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协商后作出决议。这样做的好处是集思广益,由实施主体商议出的决策更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共商的过程可以增进个体之间的情谊,增进师生友谊和联系,提高个体的综合素养达到教育的目的。第二,由班主任或者辅导员根据班级情况直接制定出目标和决议。但是第二种方法具有较强的局限性,现有情况下,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所管辖的班级数目众多,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很难摸清每一个班级的情况因此制定出的目标可操作性较差。
3.1.2 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作为班级隐性文化之一的班级精神文化最重要的是班级核心价值观、信念的建立。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建立目的是形成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从的统一价值观,这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得以实施和发挥作用的原动力。统一的价值观得到认可程度越大,它所形成的班级文化氛围才能更好的化作无形的教育力量和精神力量,成为班级所有成员认可并主动维护的行为准则和思想原则。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生存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归属和自我尊重成了最主要的需求。班集体只有建立起符合大多数成员需求的价值观才能达到获得尊崇和育人的目的,这些核心价值观包括如下一些方面:集体荣誉感的建立、毕业后去向的需求、有价值的大学生活范本、考试作弊的看法等。
3.1.3 班级精神文化的载体——班刊的建立
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许多理想之花在这里开放,成功之路在这里开启。每一个人成年后都渴望能不断回顾自己从前的时光,当作怀念也当作审视自己。大学四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忘怀并且不可磨灭的美好时光,通过班刊这样一种形式在记载每一位同学的大学生活可谓班级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班刊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有诸多好处:第一,能够记载班级成员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增进同学之间的联系和友谊。第二,记载班级在这四年中的变化和成就,增强集体荣誉感,加强班级与个体之间的联系。第三,在创办班刊的过程中发挥个体的特长,如写作、摄影等,锻炼了个人能力,增强了个体的综合素养。第四,加强班级对外宣传效果,增加班级与外界的联系,可以将班刊广泛传播于学院内部甚至其它院系。第五,为班级个体成员留下珍贵的记忆,在毕业以后甚至很多年后成为加强彼此联系的纽带,让集体的光辉闪耀的更加长远。
3.2 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组织构架及成员分工如下:
(1)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传统班级管理下,班级分为两个委员会,一个为班长带领的班委会,一个为团支书带领的团委会,每个委员会下最多设置四名班委共10名班级管理者(见图1)。班委会负责班级总体事务,团委会则负责团支部相关事务,两个委员会相互协作。以笔者所在高等学校班级人数为例,大多数院系班级基本人数为30人,此类模式最多能发挥10个人的管理和创造能力,如果加上该班级有寝室长8名,则剩余12人完全没有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和执行的权利,只能听从指挥任人摆布。这部分同学的自我创造能力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则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落后许多,更别提被他人尊重和自尊了。然而大多数班级由于班委分工不明确,许多班级的班长将班级除了有明确管理者以外的事务大包大揽,或者权责不分明导致的赏罚不分明让其他班委对于分配的任务拖拖拉拉,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班长则成了这个班的“保姆”,长期按照这种模式管理,班级管理建设形同虚设,除了班长以外的大多数同学没有感受到班级存在,没有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更没有机会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
(2)人本主义理论下的新模式。以人为本的理论倡导班级每一个成员都是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因此必须尽可能的发挥班级每一个成员的作用,将班级成员设立在一定职位上,让每一位同学得到尊重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且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理想状态是班级成员每一个人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班级文化建设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还是以一个30人的班级为例,笔者试着将班级划分为5个部门,每个部门下设事务小组,5个部门依照班级的各项事务共设12个小组(见图2),试图将班级建设成为一个组织健全,机构完善的集体,并将全班30名同学都安排在一个岗位上发挥其作用。
图2人本主义思想下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3.3 班级物质文化
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大部分学习生活都是在寝室度过。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毕生难忘的教育,而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收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数目,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由此可见,班级成员生活的环境对于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1)寝室文化建设。各类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中关于寝室卫生的管理层出不穷,大多数学校采取四人一间寝室为一个基本单位,出台了繁多的寝室规章制度,如晚归制度、不得使用违章电器等等。各类文明寝室的评选工作也进行的轰轰烈烈,但一个班级如果没能很好的理解寝室卫生、寝室文化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则很难对班级起到一个良性循环的促进作用。这就特别需要班级管理者针对寝室卫生、寝室文化出台一系列相关制度管理,加强寝室管理,营造多种多样的寝室文化氛围,使得大多数同学从寝室文化中受到关于个人的卫生和文化教育。
(2)走廊文化。走廊是班级建设最容易忽略的地方,走廊包括楼道的墙壁、寝室的门框、门头贴画和寝室命名等等。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者会运用多种手段来建立走廊文化,例如带领宣传委员对班级宣传栏进行设计和更新,带领生活委员为每个寝室门框上题上关于班级名称的特色对联等等。这些都是凸显走廊文化的意义所在,班级成员每一次路过这样的走廊自然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对于班级的认识和凝聚力自然增强不少。
参考文献
[1]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12.
[2]吴亮.浅谈高职院校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的建设.高教视窗,2010.3.
[3]冯磊,卢莎.以人为本的大学班级管理模式探索.科技信息.
关键词:班级管理 民主开放 班集体 创建策略
班级作为学校系统内部的一级组织,需要管理。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民主化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精髓,班主任工作引入民主化,正是学校教育与时俱进的表现。民主开放与班集体建设也因此而备受关注。
一、民主开放班级管理的内涵
何为民主开放的班级管理?许多教育者在其著作中也多次谈及,综合多家之观点,其基本内涵包括民主管理和开放管理两方面内容。所谓民主管理,指班主任和有关教师要有明确的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指导思想,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地贯彻;要充分发挥班委的核心作用,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管理,让学生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民主开放班集体的创建策略
民主开放型班级管理是符合现代学生身心发展和能力发展水平的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对素质教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成为当今班主任老师极力推崇,积极效仿的班级管理模式之一。创建民主开放的班集体,也成为教师们关注、交流的热点。通过多年从事德育工作,多次与班主任接触、交流与沟通,粗浅的认为创建民主开放的班集体,必先做好以下“五要”。
一要,研定班规,确立目标,渗透民主思想。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班级组织有效运转,为了课堂教育教学各环节的正常运行,班集体建设首要任务应该是研究制定班级规则、确立班级目标。班级规则是学校规章制度的具体化,是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准则。而班级目标是统一班级认识的行动纲领,它关系到班级规范管理的成败。制定班规、确立目标,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请君入瓮”,在充分尊重《守则》、《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其中,这样制定出的“规则”、“目标”才能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操作性,学生更会自觉的遵行。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渗透了民主思想,又对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只要这样,所谓的班级规则、班级目标才不会成为只能用来应付各级检查的“摆设”。
二要,干部轮换,全员自管,加强民主监督。班级干部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组建一支好的班团干部队伍,对是班集体建设至关重要。现在好多学校的班级干部制度中存在着,或是“机构”臃肿、班干部“超编”,或是大多数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不愿意当班干部的弊端。其实班团干部宜精不宜多,设立班级干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得到锻炼,懂得承担责任。而不是要通过这些“干部”为班级做事,更不是要其管理与制约其他学生,以达到班级“和谐”的目的。在班级管理中可采用“学生干部轮换制”的方式,通过自我推荐、演讲竞选、民主选举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并根据每个人的能力、特长及爱好安排适当的工作。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对班干部定期进行双向流动,既有干部之间的职务互换调整,又有竞争中的劣退优胜,让人人最终都有当“干部”的机会。这样既是对其能力的锻炼,也会让其体会到当“领导”的不易。
三要,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发扬民主作风。班主任的身教具有人格的力量和品牌魅力。在工作中班主任要避免主观随意性,要有民主观念,注意转换角色,理解学生,把自己当成班集体的一员,共同遵守班级规则,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加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你的亲切感,增进师生间的信任。班级的民主氛围浓厚,班级工作才会开展得更具特色、更有朝气。
四要,活动育人,活动怡人,创设民主氛围。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开发学生潜能和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有效措施。班级活动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密切了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多地体验到个人同他人、集体、社会的复杂关系,并在实践活动中履行所掌握的品德规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能将学生旺盛的精力、浓厚的兴趣、广泛的爱好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但班主任切记,班级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班主任只是整个过程中的一员。在活动中,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班同学的参与意识以及积极性,让同学们普遍感到,这是我们自己的活动,我们要自己动脑,想办法把活动搞好,使全班同学在整个活动中都处于兴奋状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施展才干的机会,让学生们在活动中相互借鉴,完善自我。正是这种和谐的民主氛围,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发展到最佳境界,思想道德水平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活动育人远胜于说教。
关键词:课外阅读 书香班级 创建策略
在实施“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与评价实践研究”课题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加大课外阅读实践,创建书香班级的特色文化建设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创建书香教室,营造读书氛围
班级是学生学习的摇篮,教室是学生成长的空间。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创建书香教室,让书香弥漫教室的每个角落。教室布置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正前方布置突出班风、学风及学校的整体要求,右侧黑板及墙壁布置突出课堂文化建设的要求,教室后方及左侧墙壁布置突出书香文化。教室正后方是课外阅读园地,由各小组轮流值周筹办,每周内容都要按照课外阅读的要求适时更新。开辟“好书推荐”“读书报告”“阅读小论文”“佳作园地”“读书之星”“阅读知识”“手抄报”等栏目。也可以根据清明节、五一节、世界环境日,世界读书日等节日活动开办专题学习园地。教室正后方黑板上方及左侧黑板窗户之间的墙壁张贴读书口号和读书名言等。这样通过教室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课外阅读的书香氛围。
二、配备班级图书专柜,建立班级图书馆
为了给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保障,学校给每个班级配发了图书专柜,建立班级图书馆。图书管理借阅实行小组轮流值周制度,设立馆长、管理员各1名,由各小组正副组长分别担任,其他组员协助。图书由学生捐出和校图书室提供。对于学生捐书图书管理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阅读能力认真筛选,确保质量。对于学校图书室提供的书籍,每周一由图书管理员借出,同时归还上周借出的图书。制定《实验班级图书馆图书借阅制度》《实验班级图书馆管理制度》《实验班级图书奖励制度》。准备两个借阅本,对学校图书馆借书和学生捐书分别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制作借书卡(学生捐书),建立阅读书目,方便管理员工作和学生借阅。图书馆运行初期教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培训,认真学习有关规章制度,指导学生如何浏览书目,填写图书卡、借书卡。这样,班级图书馆管理有方,运行有序,既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又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开设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实验班级每周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由语文老师负责,主要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掌握阅读长篇名著和单篇佳作的策略,召开读书交流会,介绍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和圈点批注、摘录批注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撰写好书推荐卡、阅读记录卡、读书报告、读书笔记,整理阅读成长记录袋等。按照九年义务教语文课程标准学段阅读要求和语文教材进度,安排学生阅读课标推荐书目和教师推荐书目,当然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在建设书香班级的过程中,我们构建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和操作模式。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有:好书推荐课、阅读方法课、阅读实践课、好书欣赏课、成果展示课等,每一种课型都有基本的操作模式。如好书推荐课,主要由老师和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课前老师和学生撰写好书推荐卡。上课伊始学生在组内交流,每组选出优秀好书推荐卡1-2份,然后教师和各组代表上台依次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推荐的内容有书名、作者、基本内容、写作特色、阅读感想、阅读方法、推荐理由等。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提高了阅读效益。
四、开展课外阅读竞赛活动,激发学生阅读潜力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需要具备的素质
(一)“用心”完成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年纪,他们的心灵会在平时的生活中得到陶冶,良好的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社会中的那些高尚的风气能够积极引导学生,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情况认识,进而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班主任自身也要提高个人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在实践中践行自己的品德。
(二)“细心”完成校园环境教育
校园之内的文化环境对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学习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重大的,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所以,班主任要紧跟学校的步伐,积极创建“文明班级”,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学校或者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实际的行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班级管理打好基础。
(三)“耐心”关注学生成长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对学生的想法进行了解,这也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前提。在管理中要注重细节,关注学生的优点,对学生给予肯定。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做到培养学生良好心态的工作,学生在发现教师魅力的同时,自己也会受到莫大的鼓舞。作为一名教育者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从日常的小事件中发掘学生的聪明,及时的掌握了解他们的成长情况,当发现思想出现问题时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精心”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读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这也是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在初中的教学中。还是以教学为主。所以,班主任在管理中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目标,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积极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提供一些学习、复习方法。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管理,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树立威信,亲近学生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起着主导、决定作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班主任长期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首先来自班主任的自身形象,班主任的形象越完美,越能吸引学生,越具有感召力。比如: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大扫除活动中,同学们都在操场上拔草。可有几位班上的同学却聚在一起说着悄悄话,似有似无地拔着,完全是心不在焉。此时如果去说他们,只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于是我走到他们身边,默不作声地把他们周围的草拔干净。他们看到老师都以身作则,自动将“包围圈”解散,全力投入到劳动中。学生不喜欢高高在上只会说教的班主任,他们需要的是能和他们做朋友的老师。和学生在共同劳动,共同游戏不会降低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高度,只会提升自身的魅力。
(二)班干部建设,模拟社会
现如今整个社会的竞争氛围越来越激烈,在任何单位、任何地方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竞争,合理和公平的竞争能激发人向上的欲望。为了我们的孩子从小养成公平竞争的心态,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为班干部是老师的小助手,在班干部任用制度上,我从一年级开始就采用每学期公开竞聘上岗的制度。学期初召开一次动员班会,让更多的孩子有信心和时间准备参加竞选,在两周后召开班会,有兴趣或想法的同学都可以到讲台上演讲,集体举手或者以纸条的形式投票,当众宣布每个人的票数,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来确定工作责任和范围。这个办法能够更给孩子们公平竞争的机会,也让让许多想借机会走关系的家长免开尊口,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班干部就及时找他谈话,给他机会改正错误。在期末还要进行民主测评,对不胜任的班干部,下学期就要另行换人,给当选的班干部以紧迫感和压力,保证班级干部队伍的正常工作和质量是保证班集体建设的前提条件,这个做法使班级始终保持鲜活的竞争氛围,充满活力。
(三)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
正确、恰当地处理突发事件是对班主任智慧和能力的考验。一般来说,灵活、冷静、果断、幽默、公平等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班里同学的文具总是莫名其妙地不见了;刚要上课就发现有一名女学生在哭泣;没进教室就看见两位男生挥拳相向等等,这些场景在很多班级都出现过。对这些事件如何处理,是对班主任智慧的考验。如果说平时的教育、管理是淙淙溪流,那么突发性事件就是一朵朵浪花。教师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突发事件,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切忌以个人喜恶来影响处理的方式和结果。要公正无私、实事求是,让学生心服口服。不要把突发事件看作坏事,要把它看做一个成长的契机,让当事人和全班同学在问题的处理中有所收获,思想和认识得到升华。
(四)优化管理环境,形成良好的班风
在班级管理中,良好的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条件。所以,班主任在管理中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要重视班级学风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同学之间才能有良好的互帮互助氛围。同时,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还应该制定一个相对公平的规章制度,比如:班级的卫生制度等,让学生明白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样一个道理,在建立规章制度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有一种归属感。
三、结论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在教学中属于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全面的指导,在管理中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开展必要的管理策略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在目前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朱澎涛.班级管理浅谈[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0,(09)
[2]高国荣.两多两不一个度――我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J].教育艺术,2009,(12)
[3]徐亦斌.班主任工作中的五个“注重”[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2)
[4]靳全梅.班级管理应做到五要[J].青海教育,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