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2 16:37: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在职经济责任审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人员 对策
一、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认识不到位
首先,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审计工作人员主要是审计和会计专业方向的财务人员,而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复杂的项目,涉及的内容广泛,除了财务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到其他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熟悉各个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其次,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部分人对实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认识不够端正。
(二)审计质量不高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专业要求高,因而需要大量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审计人员开展工作,保证审计的质量。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以及审计人员素质无法满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求的问题,影响了审计的质量。
(三)审计风险较大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由于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审计成本的制约性等方面的限制,审计人员往往很难收集到足够而直接的证据,虽然《暂行规定》中要求被审计单位要“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但是被审计者相关的会计资料未必真实,当然难保所得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审计评价缺乏针对性
首先,为规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往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缺乏针对性、空乏、无深度,比如“基本合规合法”等“中性”的审计评价,致使审计结果的运用程度差。其次,审计评价重点难确定。领导干部一般任职时间较长,期间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往往很多,如果对其进行逐项审计、评价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二、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审计立法层次较低
目前,关于经济责任审计最有权威或层次最高的法规性文件有《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审计署关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细则》、《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有关部门协调与配合的意见》等几个法规性文件。这些法规性文件不仅立法层次不高,而且也不具备立法的特征。
(二)审计独立性缺失
我国现阶段的干部管理任命基本上实行委任制,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任命干部,这导致领导干部权力过于集中,甚至能够驾驭审计权力,使得审计难度陡增。加之我国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实行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由于独立性的严重缺失,对领导干部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评价自然效果较差。
(三)审计人员处境尴尬
现阶段,审计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评价的认识上往往存在着两种偏差,一是表现为怕承担风险,怕得罪人。二是表现为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期望过高,希望评价能面面俱到,使审计结果报告变得冗长、繁琐,并且增大了审计风险。对审计机关来说,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都是地位高、权力大的领导干部,这样开展审计工作存在难度大、风险大和压力大等问题。
(四)联席会议制度执行不力
经济责任审计由组织、纪检、监察、审计、人事等多个部门联合组织协调实施,并由这些部门组成的审计联席会议对审计的组织和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工作。现实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组织,审计机关与纪检、监察等部门缺乏互动性,导致各自信息交流不通畅,信息反馈少,使得各部门未能形成一致的审计目标,影响审计机关的工作效率和纪检、监察部门对审计结果的利用。
三、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对策
(一)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使经济责任审计有法可依
完善法律体系,改善审计执法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对被审计对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审计人员承担审计责任的监管力度。
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其运作规范。明确相关单位的具体职责,建立审计与纪检监察、组织、财政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完善落实整改制度。加强审计机关对审计整改情况跟踪检查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整改情况、整改督查、整改责任追究、整改结果公示等制度。一是审前告知整改制度,以自查促整改;二是审后督察整改制度,以督察促整改;三是审计整改公开制度,以公开促整改;四是整改情况上报制度,以报告促整改。
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的承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一方面,要求被审计单位相关负责人做出书面承诺,保证所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可靠。另一方面,建立审计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谁审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审计人员依法办事。
(二)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改变审计主体的隶属关系。经济责任审计要想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必须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这需要不断提高审计机关的独立性,改变其隶属关系。改革审计体制,建立起立法型和司法型相结合的心的审计体制,让其接受人大的领导及对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强化干部考核任用。应强化干部考核,做到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相结合,政治标准和业务标准相结合。同时,干部的提拔任用应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利用,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提高审计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在组织体制上,实行“统一管理、分级监督、对上负责”和“谁管理谁审计、谁审计谁负责”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模式。在工作方式上,将经济责任审计与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有机融合。
立法保障审计的独立性。一是要修改宪法,赋予审计机关独立的法律地位;二是制定具有完整意义的国家审计法;三是将最高审计机关和地方审计机关从各级政府中脱离出来,单独立法规定其组织程序和机构设置;四是设立专门的审计财政预算法案,保证审计财政供给等。
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一)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可行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被调查的66所高校中,60.61%的高校制订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相关制度,尚有34.85%的高校明确回答没有制订该制度。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是审计结果得到良好运用的一项重要制度保证,其建立和执行情况关系到高校组织、人事、纪检、财务、审计等部门对审计结果运用的沟通与协调是否充分和有效。调查发现,66.67%的高校制订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6.06%的高校已有该制度的草稿,但尚未正式发文。关于联席会议的主要工作职责,在已制订该制度(含已正式发文和未正式发文,下同)的高校中,有75%的高校包含了“监督检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落实情况”的职责,但只有北京某高校的联席会议具备“交流通报审计结果运用情况”的职责,绝大多数高校没有重视联席会议对加强组织、人事、纪检、财务、审计等各部门之间关于审计结果运用的沟通和反馈作用。对于联席会议制度的执行效果,在已制订该制度的高校中,认为执行效果非常好的只有8.33%,认为执行效果良好的有54.17%,认为执行效果一般的有33.33%。各相关部门在审计结果运用上的协调和反馈仍然不到位。仅15.15%的内部审计部门将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优秀的提请组织人事部门作为正面典型进行推广;仅12.12%的组织人事部门向审计部门反馈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情况;仅45.45%的纪检监察部门对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向学校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提出干部任用和职务调整的建议和意见。而财务部门甚少向审计部门反馈审计结果的运用情况。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也是审计结果运用的一项重要举措。调查发现,18.18%的高校制订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制度,6.06%的高校已有该制度的草稿,72.73%的高校没有制订该制度。其中,12.12%的高校没有制订该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实施审计结果公开。(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具体内容和报送对象分析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具体内容,在被调查的高校中,96.97%的高校包括审计报告,46.97%的高校包括管理建议书,42.42%的高校包括审计结果报告,12.12%的高校包括审计信息和简报,还有少数高校出具审计结果落实书、审计要情等。其中,审计报告的报送对象主要包括组织部门、被审计领导干部和其所在单位、审计部门主管校领导、被审计单位主管校领导或主管部门,少数高校还将审计报告报送纪检监察部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人事部门。而审计管理建议书的报送对象主要是被审计领导干部和其所在单位、审计部门主管校领导;审计结果报告、审计信息和简报的报送对象则主要是组织部门和审计部门主管校领导。目前,法规制度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尚未作强制性的规定,各高校具体如何运用、运用到什么程度都具有一定的灵活度。而高校内部审计与上级部门监管、外部单位监督不同,不具备强制性。在这一环境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能否得到良好运用和落实,就与学校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是否重视内部审计和审计结果密切相关。调查发现,部分高校仍存在一些部门对审计结果运用不够重视,如财务、设备、人事等相关职能部门。(三)高校各部门和单位对经济审计结果运用现状分析基于调查的可行性,本文重点考察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财务部门、被审计单位和主管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现状。1.内部审计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现状。经统计,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运用审计结果的主要途径如表1所示。2.组织、人事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现状。组织、人事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主要途径有:68.18%的被调查高校组织人事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66.67%的高校组织人事部门将审计结果和运用情况存入领导干部本人档案;59.09%的高校组织人事部门将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3.纪检、监察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现状。有63.64%的被调查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对审计部门在移送通知书或审计报告中所提及的严重违法违规的领导干部及相关责任人,及时立案调查,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而纪检监察部门采用其他途径运用审计结果的高校占被调查高校的比例均在半数以下。4.财务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现状。统计数据显示,80.30%的被调查高校财务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反映的普遍性问题,及时研究分析,针对薄弱环节完善财务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而财务部门采用其他途径运用审计结果的高校占被调查高校的比例均在半数以下。5.被审计单位和主管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现状。统计发现,被审计单位和主管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途径比较集中,有80.30%的高校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本单位实施整改,并向审计部门提交整改报告;78.79%的高校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对审计结果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制订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措施;65.15%的高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在职权范围内进行调查处理。(四)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主要因素分析对制度和机制方面的影响因素,80.30%的被调查高校审计部门负责人认为,“先审后离”原则未真正落实是影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因素之一;77.27%的被调查人认为,学校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制度仍需健全和完善;54.55%的调查人认为,学校审计力量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自身方面的因素,80.30%的被调查人认为审计结果中关于经济责任的界定难度大;71.21%的被调查人认为审计结果中审计评价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
完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机制的举措
(一)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只有健全审计结果运用相关制度,完善制度环境,审计结果运用才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进一步明确审计、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务、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等各部门和个人在运用审计结果工作中的目标、原则、方式、责任、要求和考核检查办法等,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二)建立健全各部门间关于审计结果运用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纪检监察、审计、组织人事等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力度。一是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细化其在审计结果运用方面的职责,如研究制订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方面的规章制度,跟踪检查、交流通报各部门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和审计结论落实情况,协调解决结果运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等。二是要明确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关于审计结果运用情况什么时候应反馈、如何反馈、责任如何追究等。(三)进一步营造审计结果运用的良好环境只有营造高校内部重视内部审计,认可内部审计结果的良好氛围,才能提高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的质量,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需积极主动争取各方的重视。一是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宣传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义、内部审计的理念,提高被审计学校各职能部门对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认识,增强对内部审计根本目的是为学校增加价值、为各单位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服务的理解。二是可以把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一定形式进行推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四)建立任中和离任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先审后离”原则未真正落实是被调查高校审计部门负责人中认为影响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因素。目前,高校“先审后离”的情况仍十分普遍,要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效果,使其真正成为高校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应逐步建立起任中和离任相结合的审计监督机制。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在届内至少进行一次经济责任审计,实现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实时监督;又可缓解内部审计部门在领导干部集中换届时成批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压力,化整为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五)注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质量的提高审计结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审计结果运用的质量。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组织人事部门等审计结果使用主体的需要,提高审计结果的质量,做到重点突出、分析到位、表达准确,必要的专业术语应尽量解释清楚,并提高审计效率,做到报送及时。应建立健全科学统一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从制度层面制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具体办法,对评价原则、评价程序、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统一,使评价体系既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又能体现出一定的区分度,便于组织人事部门理解和运用。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探索经济责任界定的途径《。规定》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作了新的界定。在实际操作中应吃透《规定》的精神实质,把握在决策和执行环节上领导干部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分清责任主体,准确辨别责任类别。
自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12月出台《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以来,各级审计机关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工作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特殊且复杂的审计对象是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关键所在,其履行的经济责任是全覆盖审计的重点和内容,越来越多的审计任务、不断扩展的审计内容、逐渐延伸的审计范围,使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工作的难度和深度逐步加深。本文结合近几年基层审计机关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做法与经验,探索分析揭示存在的重大问题、风险隐患与突出矛盾的形成起因和根源,提出相关的处理意见及建议,为地方政府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加强干部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促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更加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工作全面高效运行。
二、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涵义及其特征
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是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综合体,它是全覆盖审计工作的重点。所谓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是指在国家审计机关的职权范围内,对任期履行经济责任、管理和使用一切国有资源及财政资金的党政领导干部,全部纳入审计的监督范围,不留任何盲区,不留任何死角。基层审计机关对党的领导和行政领导共同实施审计时,要注意结合他们各自工作的性质和职责的特点,采取选择分类审计、轮流审计或同步审计的方式进行,作出的审计评价意见,必须要区分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共同责任及个人责任。
审计对象多,实施内容广、时间跨度长是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固有特征,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贯穿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履职的全过程,其现实意义在于以其所在单位或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为监督检查的基础,伴随地方经济的发展突显其经济效益与经济责任的并重。因此,基层审计机关要深刻理解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涵义,围绕被审计对象涉及的领域和审计内容覆盖的广度与深度,明确审计的目标,准确把握审计的原则,突出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全面探索审计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以及路径的实施,真正行之有效的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任务。
三、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现状
(一)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不相匹配
依法应纳入审计范围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有近百人,而基层审计工作人员不足10人。当基层审计人员在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的经济责任实行全覆盖的审计时,不但要兼顾完成地方的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编制的决算草案审计(其中包含金库审计和地方税务审计),并延伸4个以上的部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资金收支情况的审计;还要兼顾完成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贯彻执行的跟踪审计,地方政府的债务审计以及各种专项资金的审计;另外,还要承接地方政府交办的各种监督检查事项,以上众多且复杂的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的不足表现出了不相匹配的现状。
(二)审计项目的规划与管理水平不相适应
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人员在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相关情况掌握在审前调查不够深入细致,相关资料收集不够全面完整,直接影响着审计实施方案的制定。不够科学且有失欠缺的审计实施方案,导致审计人员在实际操作时,随意调增、随意调减审计内容、审计步骤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审计项目在深度和广度的延伸与扩展方面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s;而缺乏针对性、连续性、严谨性的审计问题和处理意见及建议,对被审查对象作出的审计评价可能会有失客观、公平和公正,进而同步增加了整改落实与追责问责的实际运作难度与困难,从而降低了审计报告的质量,并增大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和隐患。
(三)审计滞后与干部管理权限相互脱节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自推行以来,回顾以前完成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反映出审计通知书委托进行审计的领导干部,在总体部署上不够科学合理,完成的时限要求仓促,尤其是先离任后审计、边审计边离任的项目居多,特别是有些离任领导未履行交接手续,或履行的交接手续不完备不全面便已离开;继任领导对前任领导尚未履行的工作表示不清楚不了解,对未完成的事项和工作作出不作为或不认真作为的行为,这种不负责任的处理方式与方法,导致继任领导在任职期间,国有资金长期被与未完成的工作或事项的相关人员挪用或贪污,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长期被占有或被侵吞,形同走过场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彰显出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滞后和干部管理权限之间存在的相互脱节的现象。
(四)审计结果与整改落实难以有效应用
长期以来,基层审计机关提出的查处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在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过程中,有许多涉及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违纪违规的问题、体制机制的问题以及屡查屡犯的突出问题,都难以得到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的全面落实和彻底根治。探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被审计领导干部,无论是否对审计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或整改是否落实到位,既不会影响其政治地位的升迁、留用或调整,也不会对其履行职责的不作为或不认真作为的行为追究其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进而导致审计结果与整改落实难以有效应用的情形。
四、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分析上述突出问题和现实矛盾产生的动因和根源,探讨并提出了以下应对措施和审计建议。
一是整合内部审计资源,实现审计对象全覆盖。新常态下,基层审计资源的科学整合,审计力量的统一调配,兵团作战的交叉审计,打破了原有基层科室、股室界限的固定审计模式。基层审计机关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行选择时,首先要注意摸清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依法应纳入审计的对象底数,掌握其所在单位或部门的工作性质与职业特点;并结合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绩效审计、地方政府的债务审计以及稳增长等政策性措施贯彻执行的跟踪审计,做好对重点领域、重要部门、重大资金单位和关键岗位的党政领导干部进行每年1次的审计,其他对象五年内至少进行1次审计的全面部署、统筹安排和科学规划,明确审计重点和频次的分类,避免重复审计,实现审计对象全覆盖。
二是科学部署,推进审计内容全覆盖。为了实现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必须要做到审计内容有深意、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这就要求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每一个项目都要审深审透,改变片面追求审计数量以及对所有领域、所有项目都面面审到且一步到位的观点。只有对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内涵有深刻的领会和全面的掌握,才能促进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正确履行审计职能,围绕地方政府的党务工作和中心任务,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领域的总体情况,科学部署,推进审计内容全覆盖的较快实现;同时,也有助对重要问题、热点问题和社会聚集问题的关注,特别是对人民群众反映的较明显问题、较突出矛盾、较强烈事项的单位及党政领导干部的密切关注,对其加大审计的力度和频次,确保审计揭示的问题真实准确,查处的问题清析明了,分析的原因深入透彻,提出的处理意见及建议切实可行。
三是加大协调沟通力度,助推审计项目全覆盖。科学安排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是经济责任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的关键环节,而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实施则是基层审计机关肩负的重要使命,为此,双方应加强协调沟通。按照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需要,基层审计机关应建议领导小组提高同步审计的比例,并加强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变事后审计为事中事前审计,及时有效解决事中重大问题和突况的发生,防止事后问题的深化;依法采集筛选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单位数据等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数据,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有助审计人员对审计疑点的确定,疑点问题的核查,审计评价判断和宏观分析能力的提升;也有助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的落实推进,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效率,加快推动实现全方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四是强化审计整改落实,高效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一方面,被审计单位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提出的问题整改要及时成立整改领导小组,制定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按时完成整改落实,并将整改情况和整改结果立即反馈给审计部门。另一方面,经济责任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对审计结果和整改结果要有效应用,分别记入领导干部本人的人事档案和廉洁档案,作为对其考核、任免以及奖惩、处置的重要参考依据;必要时,对整改落实不到位的领导干部进行督查通报和公开批评,实现一审多果、一审多用。?
(河南省南乐县审计局,河南 濮阳 457400)
摘 要:审计机关的审计风险,是指国家审计机关派出的专业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后,由于提出的审计意见或做出的审计结论和决定不恰当或不正确,而给审计主体带来某种损失的可能性。
关键词 :县级审计机关;审计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066-02
收稿日期:2015-02-06
作者简介:郭捧娟(1976-),女,河南南乐人,本科,审计师。研究方向:审计风险控制。
审计监督工作能为政府把关,如果审计风险控制不当,会影响审计部门的形象和阻碍审计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作为县级审计工作人员,我感到责任重大,由于条件和人员素质的限制,审计风险控制问题非常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开展。
一、县级审计机关审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
审计部门属于政府组成部门,人员、经费受地方政府管制,人员少、审计项目多,是当前县级审计部门的不争事实。据了解,全国各县级审计部门的情况大同小异,县级审计部门要和地方政府协调好关系,如果县级审计部门要依法处理当事领导,这样势必得罪了地方的领导,如果不依法处理又会影响到县级审计部门的威信,所以审计部门的领导不得不慎重考虑。按照地方领导的说法消化一些问题,这样就会加大审计风险和降低执法力度。
2.审计人员素质低
审计队伍素质低下的原因:审计人员对审计业务不熟练;缺少应有的激励机制,骨干审计人员在提职晋级方面得不到重用,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缺少责任心。审计人员素质低下带来的审计风险:不认真执行审计程序和审计标准,不太明显的深层问题发现不了,查不出来。审计实施方案质量不高,审计风险防控措施不科学。
3.审计手段落后
县级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单一,缺少计算机技术人员,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绩效审计不合理,成果运用不理想,效益审计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审计操作不规范。县级审计人员仍按照老路子开展审计,只会翻票据、查看会计人员的账本,主要问题查不出来,突出不了审计的特点。特别是在专项补贴性资金审计时,没有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去筛选、对比、分类和汇总,使许多问题的疑点难以发现。绩效审计不合理。县级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对经济责任审计不严格,只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状况。绩效审计方法、评判标准还不够完善,掌握绩效审计的人员较少,审计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4.成果运用不理想
县级审计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的评价大都是避重就轻,套话太多,没有发挥审计的力度。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没有发挥作用,这一切都使得审计依据不足或缺少依据,如此开展的审计和得出的结论,就必然存在风险。
5.处罚难度大
审计查出的问题处罚不到位,影响了县级审计机构的权威性。挪用、挤占专项资金、部分领导超标准列支招待费等问题,成了许多被审计单位的“通病”。从中反映出审计问题机制的欠缺,未能触及违纪违规者的灵魂,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权威性的发挥,处罚决定落实困难。有的部门有罚款就找领导说情,审计决定成了一纸空文,这样必然带来审计风险。
二、县级审计机关审计风险防范
1.加强审计人员培训降低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降低审计风险的主要环节。县级审计队伍总体来说比较年轻,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非常重要。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审计队伍建设和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审计署提出的“人、法、技”工程把“人”排在第一位,充分说明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要求审计人员除具备应有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审计专业知识外,还应熟悉法规政策,掌握经济管理知识,还要有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必须加强对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做到持证上岗,达到在职人员知识更新换代的目的。
2.解决矛盾突出审计重点
科学制订审计实施方案。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例,要贯彻“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原则,利用现有的审计资源,量力而行突出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着力解决“人”与“事”的矛盾。一个项目确定后,审计组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资金运作情况、内控制度、相关政策法规有全面的了解,准确把握审计重点,合理估计审计风险。确保审计实施方案科学合理,指导性强。县级审计机关要把涉及重点领域的领导干部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监控对象,把这些监控对象任职期间重大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效益性等作为审计的重点内容,把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乡镇财政决算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方针。
3.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
严格按审计程序实施审计。县级审计人员要注意审计的事项:应遵守回避、严格保密制度;注意时间间隔;制定完善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步骤等。把每个审计环节都要考虑周全,是被审计单位无可挑剔、保护审计人员自身安全的最好办法。改变过去单纯根据会计账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做法,要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对权力运用情况的审计,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审查权力行使是否民主、科学、合法,进一步审查权力行使的绩效性。审计和审计调查要密切配合,如: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效益性,从账上难以查清,必须要依靠大范围的审计调查来实现。改进经济责任审计方法,进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4.强化责任意识树立审计权威
县级审计机关一般实行多级复核,即审计组长初核、业务股室复核、法制部门审理,最后由审计业务会议审定。每位复核人员都应提高警惕,认真审核。制订复核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每一级复核的重点、应承担责任的比例、处理处罚的具体标准。复核人员层层把关,使每一份审计报告都能体现审计人员较高的业务素质。加强与公安、检察、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联系,发现违法行为或严重的违纪问题让这些部门迅速介入,追究违法违纪者的责任,及时公布处理结果,给被审计对象公正的评价。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社会各界的知名度,树立审计权威。
5.创新审计理念实现审计成果转化
县级审计机关要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要树立新的理念:多元化的审计目标。通过推广风险审计和效益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内实现效益。系统化的审计监督。建立内部审计相关机构的信息交流与工作协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现代化的审计方式。推广计算机联网审计,实现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的有机结合。规范化的审计程序。按照国家内部审计准则来开展审计活动,提高审计质量,建立评价体系,着力实现成果转化。县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主要手段来抓,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计划管理。
三、结束语
总之,由于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所决定,审计风险总是不可避免地会伴随审计工作的始终。但是,有健全、完善的法律作保障,有科学合理的操作程序作规范,适当的人力资源配置,把审计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甚至达到零风险,仍然是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杨文根.浅析运用审计方案如何对审计质量进行有效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0.
高校审计是指高等学校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审计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等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等标准,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校的财务收支及其策、规章、制度等标准,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校的财务收支及其见,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高校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种形式。
1.监督职能
高校审计的主体职能包括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其中监督职能是基本职能。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监督职能是审计的最基本职能。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都具有监督的职能,但这三者的监督方式、监督力度都不相同。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并且高等学校的审计应当对高校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实行独立地监督,所以,监督职能应该是高校审计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职能。
2.管理职能
高校审计属于内部审计,首先是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控制与监督作用。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效益观念的增强,投资主体的拓展,学校规模的扩大,校园经济的壮大,高校审计在实施控制与监督的同时,利用其人才优势,信息优势,更多地围绕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目标开展工作,逐步发展成为高等学校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学校管理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取决于学校主要负责人的管理观念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审计人员本身,包括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
二、目前高校审计的现状与发展的思路创新
审计力量不足。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内审机构不健全、人员缺少现象。在机构设置上,一部分高校合署办公,由1至2名工作人员;有的高校虽设有,也只是象征性地配置了两三名审计人员,在职的审计人岗或“转业”到审计部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审计工作的专职内审计人这项工作,素质参差不齐。领导对审计工作重要程度认识不足。高校在配置审计工作人员时把关不严,把一些没有审计能力的人安排在审计部门,致使审计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当前很多高校还是使用过去传统的审计方法,靠审计人员手工计算核对数据的对错。这种传统的审计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时间长、效率低、易出错,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
强化审计工作的领导和参与督促高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充分重视审计工作。国家审计部门依照审计法律法规加强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和业务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高校审计工作纳入高校党政负责人考核重要内容,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实行审计工作的问责制、一票否决制。广泛征集审计线索。省级审计机关、高校审计部门应在高校内外广泛宣传审计工作,扩大高校审计线索来源途径。改革现行审计主体,改变目前高校审计部门人员孤军奋战的状况,引入“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机制,发挥国家审计机关的强制性、权威性职能,形成以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机构、国家审计机关三种力量组合的审计机构、国家审计机关三种力量组合的“审计主体”。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高校实际情况了解全面、真实的优势。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较强、审计经验丰富、人员素质整体较高的优势。
三、创新审计工作思路
国家审计机关根据国家审计规划或计划高校审计部门、社会各方面反映的信息等制定审计计划,召集注册会计师进入高校审计现场,由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业务中的询证、计算、实际盘点等具体审计工作,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负责复核确认,审计机关负责终审并出具审计意见,公布审计报告。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审计报告的监督、执行和反馈等后续审计。
1.增加审计经费,提高审计工作物质基础条件,建立审计经费的保障和正常增长机制。在学校年度预算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时充分考虑对其审计工作的经费安排。
2.强化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高校审计中除基建审计等专项审计之外,经济责任审计是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几方面作为审计重点,能控制经费、预防腐败、发现问题、健全制度。①对财务部门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其主要内容:是否根据《预算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合理编制学校预算并对执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努力增收节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否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各项收入,并及时足额入账等。②对设备管理部门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其重点在于:学校各类资产状况是否安全完整;公用经费和专用经费的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学校财务制度和预算规定,设备费分配方案是否合理,设备的使用效益如何。③对基建规划处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其重点在于:基建项目是否纳入计划管理,基建投资是否报经主管部门审批,有无自行改变原批准建设项目或扩大建设面积;基建工程和大宗物资设备采购是否按规定进行招投标,手续是否完备,经办的经济合同、协议是否合法有效,执行情况如何等等情况。
建立评价体系,优化审计成果在高校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实,及时移交司法部门。发现的弄虚作假、虚报瞒报、恶意欺瞒等事实,如实记录其人事档报、恶意欺瞒等事实,如实记录其人事档案,有不良记录的个人将从此不作选拔和任用,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健全高校审计工作评价体系,把高校审计反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重要依据。审计评价可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社会效益方面可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师生员工对审计结果的满意度,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审计工作的一杆标尺;经济效益方面可以采取对被审项目和社会同类项目经济效果进行对比,从中找出问题进行分析,对发现具有倾向性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等。要将高校审计结果列入高校主要负人业绩考查内容,维护高校发展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张庆龙.内部审计价值(第二版).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朱锦余,赵新杰.经济责任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刘高焯.审计学(修订本).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
[4]葛长银.审计经典案例评析.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一、“五个创新”夯实内审转型新平台
结合公司转型升级、变革创新后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公司内审在省政府、省审计厅对内审工作要求指引下,积极谋求内审转型升级,通过“五个创新”基础建设,夯实了内部审计工作新平台。
1.积极推行内审程序“三公开”,提升内审权威性和公正性
按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政务公开”要求积极稳步持续推进内部审计“三公开”程序的执行,通过内部审计项目“进点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实施,确保审计项目独立完整地开展,强化了集团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客观公正性。
2.强化管理制度和风控流程梳理,完善重要环节风控机制
面对新阶段、新体制、新机制,为推进公司战略有效落地,内部审计加强了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流程梳理,一是按照“废、改、立”程序推动公司职能部门对不合时宜的制度及时进行废止、修订;二是从规范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着于,推动被审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三是开展效能监察项目,堵塞被审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和大型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重要环节的风险控制机制。
3.探索内部审计项目经理负责制,促进内审工作规范化
在审计工作方式上探索了内部项目经理负责制,一是组建以审计骨干人员为首、相关专业人员参与的审计小组,有效地凋动和利用各方力量来开展审计工作,二是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加强了过程控制,切实提高了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4.强化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推进内审持续转型
为确保公司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内部审计紧跟公司战略明确定位,强化内审职能转变,突出了内审:一是要从查错防弊向价值管理转变,二是要从财务稽核向管理审计转变,三是要从监督控制向评价服务转变.四是要从事后监督向事前控制、事中参与转变,通过这几点转变,进一步推动了内审转型升级。
5.明确内部审计工作重心,充分发挥内审“治未病”功能
以服务科学发展的理念对接公司新形势下新的工作要求,围绕公司战略转型,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也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年度经济责任结果考核审计”转变为以“突出效益为先、强化风险管控、优化监督服务”的价值管理审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热点项目审计,着重关注经营管理程序的合规性和经营效益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重大建设项目过程跟踪控制等。
二、“五位一体”构建大监督格局
作为省属国有企业中第一家向所有下属企业下派专职监事的集团公司,巨化白2012年9月成立了五个下派监事组以来,建立了纪检、监察、审计、法务、下派监事“五位一体”的大监督格局,公司纪委、监察审计法务部和下派监事组合署办公,开启了新型内部监督机制的探索实践。公司内部审计利用大监督平台,构建了监督检查计划互相协凋、监督检查项目互相协助、监督检查信息互相通报、监督检查成果共同分享和监督检查问题协同促改的大监督运行机制,通过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和内外协同,形成监督合力,促进大监督体系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提升,更好地发挥了内部审计的战斗堡垒作用。
1.基于内审职能组织实施专项审计项目
公司内部审计立足工审计职责,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内部控制管理审计项目、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审计项目及重点项目审计凋查等,鉴定了经营者履职情况,促进单位内部管理水的平提升,强化了项目建设阳光化管理。
2.充分发挥纪委审计“排头兵”的作用
公司内部审计除实施好年度计划审计项目外,充分发挥审计“排头兵”的作用,与纪检条线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一是配合纪检检查计划做好项目凋研审查,二是针对审计项目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及时提交纪委,南纪委负责督办整改。
3.围绕公司重点项目,融合监察做好工:程效能监察工作
针对公司关注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与监察合作开展工程效能监察工作,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运用专业审计分析方法,按有序的审计流程进行审查,逐步促进重点建设项目形成了流程完善、操作规范的管理体系。
4.与法务建立协同工作机制,互动支撑开展项目审计
公司内部审计在开展审计项目过程中,专门抽调法务人员补充到审计项目组,充分运用了法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协助公司内部审计实施项目,提升了审计项目组的法务审计能力。
5.审计结果通报下派监事,形成齐抓共改督办机制
除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吸收公司下派监事参与审计,并利用下派监事常驻被审单位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成果外。另外,针对审计发现问题,建立与下派监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合力督促,提升问题整改力度。
三、“五个抓手”开展内审重点工作
公司内审以“五个抓手”精准定位,提出了内审工作必须围绕企业战略,注重企业治理,突出效益为先,强化风险管控,优化监督服务才能在推进企业健康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1.以集团战略为抓于开展管理审计项目
为配合公司“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战略目标顺利推进,针对公司关注的低效资产,从资源占用及有效回报角度出发,由监审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在集团内部有日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困难企业审计诊断和管理调研,共同查找亏损企业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和差距,并提出了改进要求和下一步发展定位的建议。
2.以风险控制为抓于实施风控专项审计
一是抓好管理流程审计,重点检查各单位关键管理流程健全性和规范性,最大限度防范控制风险的发生;二是关注高风险投资决策审计,不仅要检查各项重大项目决策审批程序是否到位,更注重总结和推广最佳实践,使公司投资管理丰富实践经验成为共享的无形资产。
3.以公司重点工作为抓于开展重点项目审计
针对公司经营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及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站在集团层面更高层次对公司整体运行决策和庞大的分子公司细枝末节的经营管理进行了整体化、系统化地审核,实时运用内部审计体检治病、无病健身的职能,发挥了健康体检在预防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4.以经济责任履职为抓于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一是根据浙江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离任必审”的精神要求,对公司内部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核实经营者任期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更注重企业项目建设、资产管理、投资行为等各个方面,对部分涉及经济损失、违规操作等追责事项进行反复、认真地调查核实,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二是开展任中经济责任项目,与经营者面对面交流,直接将企业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反馈给任期经营者,帮助在职经营者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5.以服务协助为抓于开展计划外审计专项调查
内部审计注重自身转型升级,在职能上更重视从审查、监督向评价、咨询、服务等方面拓展,坚持“监督是手段、服务是宗旨”的理念积极开展工作,对年度计划外项目,建立了内部审计例外项目绿色审计通道,对内部职能部门和分子公司委托的特殊项目,在办理例外审计项目审批程序后予以专事专办,及时跟进协助予以配合,提高了审计服务基层的效果。
四、“五个步骤”综合利用审计成果
公司内审通过“五个步骤”理顺并强化了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机制,实现了内部审计闭环管理,有效破解审计质量“最后一公里”问题。
1.及时传递,建立定期报告机制
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项、管理流程薄弱环节、基层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困难等进行及时系统上报,便工公司及时根据内部审计结果进行研究决策,畅通了综合利用审计成果的渠道。
2.惩防整治,建立问责问效机制
将审计成果运用与经营者的绩效考核挂钩机制,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较多、性质较为严重的领导干部,区分情况进行诫勉谈话,促进了内审权威性的提升,增强了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
3.动态跟踪,建立检查督办机制
对在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项目、主要问题特事特办,一是下发审计整改通知书;二是成立督办工作组进驻被审计单位;三是与下派监事联动,将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到被审单位下派监事组,该系列整改方式为挽回公司效益、防范经营风险、优化内控管理打下了基础。
4.重视整改,建立整改汇报机制
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反映问题必须限期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书面汇报监审部,详细说明整改情况,同时对重大审计项目开展审计回访,实地查验整改效果。
5.提升层次,畅通成果运用机制
认真抓好审计成果应用与转化工作,按照闭环管理原则,对审计中发现的内部单位的共性问题,经过认真梳理,督促职能部门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并在集团层面督促各单位进行系统化地整改,对个性问题,及时督促被审单位进行整改。
五、“五个加强”实现审计管理地位提升
1.加强审计环境优化,夯实审计基础
首先,公司领导重视并大力支持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机构由公司董事会垂直领导,董事会下设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拥有审计事项决策权;其次,机构独立,审计部门由原先在财务部下设审计室调整为设立监察审计法务部,与公司纪委合署办公;再次,公司在审计人员配备、设备添置、经费开支等方面全力支持内部审计工作,为审计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2.加强审计方法创新,提高审计质量
公司内审首创“中医诊疗六步”法、“物理共振”法、“螺旋式提升”法,通过“中医诊疗六步”法运用工项目实施过程,提升了项目质量;通过“物理共振”法运用,达到内审与被审单位目标协调一致,提高了被审计单位对内审工作的认知,促使被审单位由被动审计转变为主动要求审计;通过“螺旋式提升”法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审计成效,实现了审计成果闭环管理。
3.加强审计流程改进,做实审计工作
公司内审理顺审计步骤,重新修订审计室职责、审计人员职责及岗位说明书,以业务流程图同化审计项目实施程序,在此基础上对各细节进行推敲,更加注重审计底稿的规范性、重要环节审计程序的执行,使得审计工作规范性进一步提高。
4.加强审计理念升级,提升审计层次
通过实践锻炼,公司审计的三种能力显著提高:一是宏观思维一审计工作方向和趋势,二是战略意识一战略决定高度,审计关注企业发展战略,三是沟通协调一沟通被审计对象、促使审计成果被使用者理解,提升了审计价值。
2007年3月,Q区审计局接受组织部委托对Q区房管局局长W某2002年2月到2007年2月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累计查出违纪违规金额64.85万元,查明该单位存在集体违规办理产权证,审计移送案件线索1起,4名局领导及7名涉案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在全区引起了极大反响。通过审计,促成了Q区房管局《Q区农房产权产籍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出台,理顺了农房产权的管理,受到上级审计机关的充分肯定。该项目先后被评为2007年南昌市、江西省优秀审计项目。
受领任务 审前调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随着1998房改后,房屋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很多单位福利分房也越来越少,截止到2003年全国取消福利分房,特别是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进入新的历史舞台,房管局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很明显在Q区当前大搞经济建设的时期,房管局是区里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农房户权的办理和发证,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Q区房管局有在职工150多人,退休人员近百人,单位科室较多,且下属有房地产开发经营总公司、房屋拆迁有限责任公司、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物业服务中心、房建公司等五个企业,均设置了单独账簿,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根据Q区房管局的资产规模比较大和单位的复杂情况,审计组确定了审计的重点从其下属的房地产公司和拆迁公司入手,将其作为调点。
在审前调查中,审计组对该项目实施了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测试,收集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法律、财务、业务电子数据等相关资料,确定了审计的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及审计范围、内容和重点;精心编制的审计实施方案内容具体、操作性强;在具体实施审计中,审计组以农房产权证为突破口,重点审查了房产收费等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慧眼审计 初显成效
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进点前认真开展的审前调查,审计中就有的放矢。在审计之初,在抽查该局部分凭证过程中,有一张用收据开出的代办房产证收入单据引起了审计人员的警觉,是代办什么房产证呢?为什么用收据?一串串疑问涌上了审计人员的心头。带着疑问,审计组对该局有关账簿和凭证进行了认真核对,发现该局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有代收产证一项收入,但有部分收入却是挂往来账务处理,且其来源情况,该单位的会计也无法解释清楚,只是支支吾吾地说是有些违规的多收了人家的房产证费,但又说不清具体的清况。
为弄清这些可疑线索,审计人员从业务、财务“双管”齐下,一查管理流程上的疏漏,二查财务账目上的疑点。还与财务人员进行交谈,让他们消除顾虑积极配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沟通,该单位的财务人员终于提供了一份近几年来该局收取的房产证办证的收入情况,但是细心的审计人员经过认真的核对,发现财务人员提供的收入与账务上核对的能收取的房产证收入明显不符,金额出入太大。经过几天认真的对该单位几套账务的核实:发现在政府2005年下文要求停止办理的农房产权证后,该单位仍顶风照常违规进行办理农房产权证,同时还查出下属的由W“一支笔”管理的拆迁公司存在超标准、超范围收取房产证费用,代收的房产证收入未缴入预算外专户且违规使用未上缴的房产证收入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核实确实存在的上述问题,审计组人员通过各种关系寻找在本区农村的相关人打听农房产权证办理及发放情况,经过多方找寻,终于从本区某村的几位村民处询问到了相关的情况,该局确实是存在遗失补证中违规超原产权面积补发产权证、在初次办证中违规对超建房手续批准面积补发产权证、在初次办证中违规对超建房手续批准面积办证等情况,通过审计核实其下属的由W局长“一支笔”管理的拆迁公司存在超标准、超范围收取房产证费用,代收的房产证收入未缴入预算外专户且违规使用未上缴的房产证收入等问题也是确有其事。到此时,审计人员绷紧了多日的弦总算可以放松了。
及时移送 问题显露
虽然,Q区房管局主要人员集体违规的行为已暴露无疑,但审计组所掌握的仅仅是冰山一角。鉴于审计手段的局限性,为了防止打草惊蛇,审计组立即将掌握的情况以《审计要情》的形式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反映,区领导非常重视,指示将有关问题移送到区纪委调查处理。Q区纪委根据审计提供的线索,通过进一步调查取证,查实:W某任Q区房管局局长期间与局相关班子成员及工作人员联合在产权证办理中,存在违规行为:在遗失补证中违规超原产权面积补发产权证;在过户办证中违规将农房向城镇居民过户办证;在过户办证中违规超原产权面积过户办证;在初次办证中违规对超建房手续批准面积办证;向提供不真实的建房手续发放产权证;其房管局下属的由W“一支笔”管理的拆迁公司存在超标准、超范围收取房产证费用,代收的房产证收入未缴入预算外专户且违规占用等问题,给政府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的事实。Q区纪委对相关的违纪人员作出了处理:W局长已因失职、渎职行为受到一年及行政降两级处分;两名副局长一名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免除党内外一切职务处分,另一名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其他7名涉及人员也相应受到党内警告、免除一切职务、诫勉教育、调离原岗位的处分。
案后深思 警钟长鸣
审计结束后,Q区区委书记对审计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审计部门在查处违纪案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按审计建议移送区纪委调查处理。”Q区《政务信息》、《南昌审计信息》,对审计结果作了刊登。
Q区房管局相关人员集体违规的行为,在全区起了较大反响,促成了一次Q区农房产权证办理大清查活动,Q区房管局高度重视此次审计成果,根据审计要求和建议,出台了《Q区农房产权产籍管理办法》和《区房屋产权代办处工作程序》,同时Q区政府办公室也转发了《关于印发〈Q区农房产权户转管理办法〉的通知》,以加强对全区农房产权产籍的管理,促进全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区纪委、监察局对W某的党内外职务的处理,也是对全区其他工作人员的警示教育。
案例分析及体会
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其任期经济责任,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实行的一项监督管理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我们回味案件,从中受益匪浅:
1.巧协调相关部门。
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时间紧、要求高,易出现审前准备不充分的情况,造成盲目审计。针对这一特点,应该与干部管理部门及早协商确定本年度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并列入当年审计工作计划,做到心中有数,早部署、早安排、早准备。审计毕竟有其片面性,审计人员也不是全能的,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要多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多和被审单位沟通。
经济责任审计在许多方面都涵盖了其他审计的一些内容,然而它又是一项特定历史时期所产生的具有独特性质的审计,无论从审计的目的、对象、内容、程序等方面都与以往进行的其他审计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因此,在审计前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在审计中较易发现问题。
3.活运用审计方法。
(一)要将财政预算审计和专业的审计之年的关系处理好,实行比较有效的监督。这两者之间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的,两者相互依存,是不可分割的。比如说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方面,国家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的很大部分的资金都是通过财政拨款来实现的,,这些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财政上所安排的基本的建设项目以及固定的资产投资的审计,还有对税收的审计等,这些都属于财政预算审计的任务范畴。所以说,在进行审计的时候,要将财政部门的预算审计与其他的专业审计结合起来,协调进行,要将专业审计所研究的成果合理的利用,实现综合的财政预算审计。这样做,不断可以减少很多重复性的劳动,也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可以使财政预算审计走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上级与下级之间要互相联合在一般的情况下,所有的审计机关内部,其上级和下级之间都有着相同的审计目标。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行政管理的体制以及上下级之间的利益都会对其造成影响,上级和下级之间会有一些利益上的冲突。比如说,在实际的工作中,上一级的一些在管理上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在下一级会有所反映,但是在某些情况之下,下一级的管理人员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不想将这些问题暴露。财政的预算审计有着比较大的涵盖面积,在执行以及决算上,往往会出现很多交叉重复的内容。针对所出现的这些问题,上级和下级之间要处理好彼此的关系,将信息及时的反馈,互相促进,增强整体的凝聚力,整体的提高效率。
(三)将审计部门其他部门的关系处理好经济的监督体系,除了审计之外,还有工商、税务以及物价等部门。这些部门之间与审计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比如说税务,可以通过对交税情况的监督,防止偷税漏税情况的出现,对财政的收入有很好的保证。工商和物价的监督,有利于市场的宏观调控,可以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审计部门要和其他的部门之间搞好关系,多进行联系和沟通,这样才可以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监督环境。
(四)进行审计处理处罚,促进经济发展在审计中,实行处罚的方式并不是其目的,只不过是一种手段。预算审计的监督,是以监督政府的经济行为为渠道,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对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要严厉的打击,并且要对有关的责任人和领导进行责任的追究。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对财政秩序进行整顿和规范,有利建设完善的完善政府部门的规章制度,要不断的提高其权威性,增强约束能力,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经济的健康良好发展。在这一方面,可以实行人大问责的方式。在目前的情况下,在审计中比较大的难题是累审累犯,这其中,审计体制有一定的因素,但是,占有主要原因的还是行政权力的问题。审计进行行政执法,可以处理处罚经济违法,但对其没有制约的权力。所以,要实行新的处理处罚制度,人大问责可以解决累审累犯的问题,也对预算管理有一定的督促作用。
二、创新手段,改进方法
当前社会,政府的预算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开展,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的向前推进,公共的财政框架在逐渐的建立起来,使预算审计的方式和方法与现在的社会经济体制相适应,是现在审计部门的重要任务。在当前的情况之下,要做好财政预算的审计,将常规的审计方式与方法与现在的方式方法相结合,是其必然的趋势。
(一)账户入手审计和计算机审计相结合在现在的社会形势下,预审审计开始不断的趋向于电算化,比较传统的账户入手审计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对现在的经济犯罪已经信息失真等问题,已经很难反映出来。所以,只有向现代化的计算机审计运用到实际中来,将计算机审计与传统的审计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很好的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使审计的效率进一步的提高。其一,要坚持基本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的情况执行,可以适度的超前,加强设备的配备,加快建设计算机的网络系统以及有关审计的信息库;另外,要研究相关的审计软件,但要保证其适应公共的经济框架,努力推广有关的审计软件的应用,对审计的人员加强新知识的培训,不断的提高有关人员的能力,全面的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二)将各种审计相结合。在审计中,有项目审计与专项审计之分,这两者可以单独的来实施,也可以结合起来进行。项目审计与专业审计的相互结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在实际中,可以以专项的审计为主,项目的审计辅,也可以反之而行。比如说教育经费审计,要财政部门、教育部门以及有关院校来同时进行审计,然后再对其他的院校做一些有关的调查就可以对相关的问题全面的掌握。
(三)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在审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将财政上的收支审计和有关的领导干部在职期间的经济责任的审计相结合。这主要是为了要把在进行审计的时候,对领导的经济责任有涉及的有关资料纳入资料库中,在不断的积累中,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准备。另外,也可以将两者在计划安排上相结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在一次的审计过程中,可以得到多次的结果。四、模式创新,实现跨期审计预算要符合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改变比较简单的年度预算的方法,要使预算的计划安排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宏观的经济政策相联系,进行跨年度的政府预算。比如说,在部门的预算管理执行实行之后,对在预算中所出现的比较重大的资金投资,就会有一个中长期投资的计划,会牵涉到跨年度的预算问题。此外,根据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预算管理之后好包括了政府的外债,对债务的存蓄其也要做一个比较长期的安排,要有一个比较长期的计划来配合执行。而这些,都要审计部门在执行预算审计的时候做到,这就要求有关的部门,比较有针对性的来安排计划,对预算进行连续的监督,可以对财政预算的实际效果有一个比较合理科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