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2 16:37: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智慧农业产业前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我国农业发展动力分析
未来10~20年,我国农业发展主要受到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的“双重”影响。内部动力包括:①农业基本职能的驱动,给粮食及农产品的生产带来很大发展空间,主要体现在品种光合潜能的利用空间大、土地利用的空间大、良种良法配套集成应用的领域广、农艺与农机结合效率提升的幅度高;②农业功能拓展的驱动,使农业由单一生产功能向一、二、三产业综合性和多功能化拓展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主要体现在农业转型升级的效益提升快,农业支撑其他产业发展的链条长、相互依赖度高。外部动力包括:①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持,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主要表现在国家财政实力增强和国民收入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推动力;②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拉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十分显著。主要体现在人们高质量生活需求和新兴、高效产业发展对产业竞争力、效益提高、收入增加的需求拉动。由于双重动力的驱动和拉动,决定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已经进入到最活跃的时期。
1.2我国农业发展的主体方向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及农业农村发展势头,可以初步判断,在农业发展内、外部双重动力作用下,转型发展和升级发展将成为未来10~20年我国农业发展的主体方向。转型发展是指农业从一种产业形态发展到另一种产业形态,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型。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型主要体现在生产主体由小农户向规模化、集约化合作经营组织的转变,生产要素由土地、劳动力等向科技第一核心要素等投入的转变,生产工具由手工、人畜力为主向现代化机械应用为主的转变,农业布局分工由国内区域布局与分工向全球化布局与分工的转变;农业经营方式转型主要体现在市场形式由孤立、封闭的小农市场形式向开放化、信息化、社会化市场形式的转变,经营模式由立足国内自给自足经营向全球化布局经营的转变,经营主体由一家一户向新型经营主体主导的转变;农业管理方式转型主要体现在理念上由单一投入管理向全产业链、系统化集中管理转变,方式上由传统人工管理向自动、高效和智能的智慧化管理转变,目标上由注重提高产能向提高综合效益、可持续发展转变。可以预见,未来10~20年是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农业将出现多种形态并存的状态。
升级发展是指从一种产业水平提升到另一种产业水平,主要体现在农业品种、农业技术和农业产业(产品)的优化与升级。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业品种的优化升级主要体现在品种特性由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向高产、优质、高效、安全、营养及专用化的升级,品种结构布局由多样性向专业化、随意性向标准化、小面积向规模化等方向的优化发展;技术的优化升级主要体现在由单一技术向技术体系、技术系统方向的发展,由平面化生产体系向空间、立体式生产技术体系的优化发展,更加注重多元技术系统的综合发展和目标产品的生产技术系统应用;产业(产品)的优化升级主要体现在产品由传统农产品向商品、专用功能产品的发展,由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的产业链延伸,更加突出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由过去高投入高产出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升级,贸易上由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拓展。可以预见,未来10~20年是我国农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时期,农业技术、产品和产业水平将大幅提升。
2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主导方向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孕育和形成,对农业科技发展产生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一是农业生物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转基因方法和技术、基因克隆、生物反应器、干细胞、分子改良(动植物分子设计育种)、生物药物(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疫苗等)等技术产品不断涌现。尤其是近年来发展的各种组学、生物反应器、合成生物(如人工叶片)、3D打印等技术,对生物产品创制等产生重大变革。二是农业信息技术不断升级。信息采集、作物数字模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产品信息追溯技术等高新技术不断突破并广泛应用于农业,涌现出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等技术产品,大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量子信息、物联网、超高速泛在网等的发展,提升了农业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能力和水平,对农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等产生重大变革。三是智能化农业工程控制技术不断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设施和工厂化农业生产有了长足发展,出现了电脑全自动控制甚至装备农用机器人的现代化高科技温室、植物工厂、太空农业,生产性能和效率大大提升。同时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塑料拱棚、遮阳网、防虫网、无土栽培等设施农业技术加速发展,提升了农业的抗灾能力、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四是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制造技术快速发展。微生物工程技术、生物膜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波技术、高压处理技术、冷冻干燥技术、磁力杀菌和电场杀菌技术等不断发展,大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五是生态农业技术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环境科学的加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农业,从根本上减少了非再生资源的利用和对化肥、农药的依赖,防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特别是纳米技术、生物基材料等的发展,将对传统农业投入品、制造技术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产生重大影响,对农业第二入品创制产生重大变革。可以看出,基因鉴定与编辑技术、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生物药物创制技术、精准化施用与管控技术、远程诊断与信息化处理技术等展示了良好应用前景,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当前,全球性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它必将推动一个新的农业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的形成,将农业生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1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动力分析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强有力地支撑和服务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农作物分子育种、保护性耕作、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随着国民经济和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需求十分强劲。未来10~20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主要受到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的双重影响。内部动力包括:①基础科学、社会科学快速发展的推动力,使农业科学向纵深、综合、交叉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水平。②科学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交叉,不断催生出一批新兴学科,同时成为新技术创新的“爆破点”,引爆产业技术革命,成为农业功能拓展的强大动力。③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激光技术、新制造(加工)技术、空间开发技术和海洋开发技术等为核心内容的新技术革命,必将引领新一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变革,农业科技正孕育着新的突破[9]。外部动力主要包括:①农业转型动力,要求发挥生物品种光合作用及其增产潜能,利用生物体营养物质及功能因子,满足人类与自然在包括食品、医药、化工、能源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新需求,农业生产效益和产品价值将实现突破性提升。②农业升级动力,要求借助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现代种植业、现代养殖业生产技术的力量,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农产品生产将更加突出以高效化为标志的综合能力提升,带动农业产能的重大变革。由于双重动力的驱动和拉动,决定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最关键时期。
2.2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主导方向
根据农业科技发展态势和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可以初步判断,在农业科技发展内、外部双重动力作用下,主导技术和先导技术将成为未来10~20年农业科技发展的主导方向。主导技术是指代表今后一段时期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主流,影响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技术。今后一段时期,杂种优势利用与重大品种改良、高效种养殖技术、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技术、农产品加工利用技术、农业生产机械化装备技术、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等依然是支撑和服务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性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需要从科学和技术层面进行一体化发展并取得突破,以实现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和服务。
先导技术是指代表未来发展的新生长点,能够培育新兴产业的关键性技术,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催化性等特点。今后一段时期,现代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农业纳米技术、空间农业技术、海洋农业技术、极端环境农业技术、新一代智慧农业技术、生物合成与3D打印技术等将成为农业新技术革命的代表性技术。这些技术一旦取得突破,将成为国家新兴产业的新生长点,催生出一个产业的全貌发展,能够全面提升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升级与变革。当今世界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正在孕育着重大创新突破[10]。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按照“发挥强势、培育优势、重点突破”的基本思路,力争在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浪潮中抢占制高点,把握主动权。为此,应重点加强“三大先导技术”的创新突破:一是“农业生物分子设计与合成技术”,重点研究和开发各种“组学”技术、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生物强化技术、生物合成技术以及3D生物打印技术等,实现农业动植物新品种的分子设计、组装与合成,大幅提高新品种高产、稳产、优质、营养、安全、高效性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二是“新一代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开发利用精准农业技术、下一代农业通信网络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数字虚拟技术、农业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处理系统,以及智能化、自动化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农机农艺智能化融合技术等,用信息技术、机械化技术等装备农业,实现智慧型现代农业的变革和发展。三是“农业生态环境系统重构技术”,重点发展光能生物高效合成与转化技术、生物质转化与利用技术、生物工程过程处理技术、生物催化工程技术、生物制造技术、生物环保技术、生态建植与修复技术等,发挥生物体物质合成与贮存性能,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农业生产效能,确保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新时期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重大命题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尽管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但依然存在一系列长期制约发展的关键性瓶颈问题,如品种单产低、耕地肥力差、农田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农产品深度开发不足等,需要更加发挥科技的核心驱动力作用。同时,随着科技与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未来各国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国农业也处于转型发展和升级发展的最活跃时期,急需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生长点,以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未来10~20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凝练,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重大命题,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
3.1农业科技重大命题的定位
农业科技重大命题是指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按照主导技术和先导技术的统一布局,需要努力攻克的长期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性重大难题和需要培育的引领未来农业发展新生长点的关键性重大选题。重大命题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3.2新时期农业科技重大命题分析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未来产业发展的要求,未来10~20年我国农业科技在农业生物进化、农业生物品种创制、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智慧农业和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的需求更加迫切。建议当前要重点实施以下若干重大命题:
3.2.1“农业生物进化与系统还原”重大命题重点设立和攻克农业生物发育生殖与遗传进化分析、农业生物信息诠释与功能基因挖掘、农业生物免疫系统原理及其分子调控、动(植)物经络系统与还原调控等重大任务,阐明农业生物的本质特征。
3.2.2“农业生物品种的现代化创制”重大命题重点设立和攻克动植物分子设计与合成生物技术、重要畜禽及园艺植物“国产化”品种培育、C3植物的C4合成途径与高光效育种、特殊逆境生物品种改良与开发、动植物杂种优势聚合与利用、粮食作物固氮育种等重大任务,继续挖掘和利用生物性能。
3.2.3“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管理”重大命题重点设立和攻克粮食作物高产优化生产系统、农艺农机智能化融合技术与装备开发、工厂化产肉理论和技术系统、农林生物质功能化利用技术系统等重大任务,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3.2.4“农产品质量与功能的提升增值”重大命题重点设立和攻克农产品安全要素全程监测与精确控制系统、鲜活农产品周年安全贮藏与智能分级技术系统、新型农业生物功能产品开发、农产品及食品工业化精深加工技术体系等重大任务,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经济价值。
3.2.5“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现代化重构”重大命题重点设立和攻克后备耕地功能定位与综合利用、中低产田提质改造及受损农田修复、清洁流域环境与生态重构技术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还原体系、农业自然灾害预测预报与减灾技术系统、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适应对策等重大任务,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3.2.6“智慧农业与农村信息化”重大命题重点设立和攻克新一代智慧农业技术系统、基于导航系统的农业机械化作业系统、农产品生产经营预警与优化决策巨系统等重大任务,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和农产品生产的科学化决策水平。
3.2.7“新兴农业产业生长点培育”重大命题重点设立和攻克垂直农业生产技术系统、新型纳米农用制品创制、农业干细胞、生物反应器与功能药物开发、极端环境农业生产技术系统、太空农业生产技术系统、海洋农业种养殖技术系统等重大任务,为我国新兴农业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生长点。
3.3重大命题的组织管理机制构想
重大命题的组织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发挥有关部门、单位及广大科技、推广、教育、企业、生产人员的作用,建立研-学-推-企-产-用一体化高效协同创新与应用的推进机制[11,12]。国家相关部门要将重大命题纳入国家及行业科技计划,设立相应的科技工程,如现代种业科技工程、智慧农业科技工程、农业生态系统重构工程等,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投入机制,组织科研、推广、教育、企业、生产等部门及其相应学科创新团队、推广服务团队和生产管理团队等开展大联合协作攻关;要重点做好全国性宏观统筹与学科布局,组建各具特色的学科创新团队,发挥农业科研国家队在重大命题中的牵头作用,由上、中、下游各学科团队组成重大命题主要任务的基本实施单元,通过目标控制和绩效评价等手段,建立完善相应创新工作机制,并从资金、人才、平台和政策等方面保障重大命题的组织实施。重大命题牵头单位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在组织制定重大命题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要着力构建重大命题的目标控制与评价系统、知识流动与资源共享系统、成果集成与分享系统,构建各环节相互衔接的机制和各模块集成的系统工作方法,在项目层面建立科研工作分析决策与指挥机构、学术咨询机构和命题分析诊断与评价机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价值评价,加强项目成果的集成创新和成果的中试熟化与转化应用,推动成果集成应用和重大成果形成,最终实现项目预期的目标。
4展望
[关键词] 山区 农业产业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
农业产业化最早萌发于西方发达国家,其发展思路体现了现代经济学的传统智慧,在实现农业经济的规模化经营、节约交易成本、深化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农业经济综合效益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农业产业化概论
1.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与本质
农业产业化概念诞生于我国,而国外学者多采用"农业一体化”、“农业综合经营”等概念,虽有差异,但在本质和内涵上是基本一致的。哈佛大学商学院高德伯格教授认为,农业一体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从种子、肥料及机械等生产资料供应,到食品加工者和零售商的由一系列公司和社会团体组成的有序链条。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农业资源的集约化、专业化利用,是根据地区优势、经营组织效率优势和行业比较优势而对农业产业的合理化布局。因此,地区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和水平可以通过生产规模化、集中化程度、行业分布状况和分行业产业化程度体现出来。国内外学者出于观察问题的侧重点和视角、论述问题的侧重点以及概括问题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对农业产业化内涵的界定各执己见。内涵界定是农业产业化必须解决的最基本问题,为准确把握农业产业化的本质要求和全面推广农业产业化。
2. 农业产业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农业产业化最先萌发于西方发达国家,与之有关的理论研究也开展较早。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以农业产业化为主题的文献开始在国外大量涌现,由于发达国家在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成熟度、产业关联度、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具备较大优势,同时,较为丰富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践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视角,因此,国外对农业产业化的研究较为全面,且采用的研究方法也较为先进。
我国农业产业化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而发展的,其实践基础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确立和“产供销、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的农村综合经济发展制度的建立。国内农业产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适用性讨论两个方面农业产业化正是在此基础上才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山区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
1.地方政府对农业产业化重视不够、规划不合理
长期生活在山区的农民,与外面世界沟通得较少,变得封闭守旧,自给自足的现象依然存在,他们很难冲破传统的农业模式。部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还没有真正把握和理解产业化的本质和内涵。对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外延有模糊认识,忽视了它在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中的巨大作用,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抓主导产业的思想不够清晰,行动比较迟缓,培植力度不大,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 基础建设落后,规模效益甚微
山区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耕地规模小而分散,土层浅薄,耕地质量差,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在贵州赫章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程度在这几年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相较于全省其他地区仍仍然存在严重不足,与全省平均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严重阻碍了该地区山区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设施还很落后,需要长期发展,全县有效耕地的灌溉面积少之又少,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较低,农业技术装备推广力度还有待提高。
3.农产品品牌发展有待提高
赫章自然资源和其它资源较为丰富,是黔西北很有经济开发前景的一块宝地,堪称乌蒙山区的“聚宝盆”。其山区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部分农产品在省内乃至国内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在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上存在严重不足,并因此导致优质产品的品牌附加值较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的不利局面。目前,在中国农产品市场上,河南、山东等品牌建设取得了骄人成绩,仅河南省就拥有19个国家级农产品品牌,而相比之下,贵州山区品牌较少,从品牌的建设水平上看,山区的品牌实力也有待突破。
三、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1.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包括基层农业推广站,增强各级干部和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自觉性。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在目前家庭经营的条件下,农业产业化可以大大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提高经济结构的优化效益和规模效益;可以极大地促进科技进步、密切城乡和工农关系,既可促进脱贫致富奔小康,又可激活第二产业,牵动第三产业,增强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
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化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要搞好产业化相关知识培训,发挥山区农业推广站积极作用,引导常规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自觉性;要完善科技推广体系,特别是在基地村组要将科技推广网点真正健全起来;要在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作用的同时,积极吸纳国内外新科技成果,并运用到产业化建设中来。
3.以基地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化,科学布局产业结构
在原有基地基础上,依据产业链关联性建立全新的联合型生产基地,逐步形成相互促进的基地体系,做起产业链,提高生产规模,为产业化经营提供强大的产前保证。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相互结合,合理科学地发挥山区特色产业优势,并逐渐推出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以及一些拥有市场知名度的特色品牌,加强区域性的产业板块和生产基地,科学地布局产业结构使山区农业发展形成一定产业规模。
四、结语
总之,政府需要搞好规划和政策扶持,帮助解决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农户和企业,搞好科技服务和技术推广,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来支持重点产业发展,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调整产业结构,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和科技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丽. 浅析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家之友. 2010(02).
[2]魏联辉,黄孟欣. 广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效与做法[J]. 南方农村. 2002(05).
沼气工程——沼气制取工程的生命科学研究梁素钰,王述洋
玉米秸秆直接液化产物分析与热量衡算曾其良,王述洋,李二平,谭文英
借鉴欧洲风电发展经验推动中国风电产业发展赵梦
沼气/柴油双燃料发电技术实践与探索唐洪兴,施玉书,宋玉良,牛文科,付银松,马建萍,徐建
清洁发展机制(CDM)与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李荣刚,张小宁
生物柴油的研究与使用徐桂转,张百良
生物质热解研究现状与展望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赵廷林,王鹏,邓大军,舒伟,曹冬辉
风电设备选型的技术经济分析胡立伟
离网风力发电在农村、林区的推广应用前景分析陈学庆,刘素芳
如何创建一支高绩效的沼气技工团队杜晓光
复杂条件下的风电场微观选址技术胡立伟,郑爱玲,程艳伟
太阳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张兴磊,杨丽丽,张东凤,高龙,张治坤
两岸新源开发合作的瓶颈及对策刘叶志
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及利用前景冷天玖,韩雷涛,马煜
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情况调查和分析华永新
让太阳能为新农村建设增光添热董树国
广西户用沼气物业化管理模式探析梁俊娜,韦丹辉
江苏规范有序管理生物质能源产业李荣刚,王飞
秸秆发电综合利用雷国俊
北方温室内废弃、空闲沼气池的利用黄枭,郗登宝,王伯众
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工业用水加热中的应用案例分析袁新毓,罗峰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摘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8年农村能源工作重点寇建平
现代农业需要健康GDP——两会委员关注农村节能减排赵梦
太阳能热利用行业2007年发展报告罗振涛,霍志臣
发展秸秆产业的思考李荣刚
新能源发电——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叶锋
秸秆热解气化技术
基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华永新
风力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特性的数值模拟徐宝清,田德,韩巧丽,王海宽,赵丹平
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的改进研究亢燕茹,田德,王海宽,韩巧丽,时燕,孙云峰,张春友
一种高效节能的果蔬烘干设备张利群,郭淑珍
中荷项目总结会在京召开促进中国西部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发展应用赵梦,简保权
"阳光"走进三军仪仗队军营简保权
汽车太阳能天窗——环保节能新科技
农业项目申报与工程咨询服务
中国将成为最主要的风能市场之一
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实施方案
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背景
我国户用生物质炉灶的发展和应用陈晓夫,张伟豪,刘广青
省柴节煤炉灶炕和生物质能标准化体系建设李景明
全力推进农村能源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王长宏
不同接种量对玉米秸秆发酵的影响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陈智远,姚建刚
山东民和沼气工程CDM项目建设与循环农业探索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的CDM项目审批
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的探索及对策张明娇
半亩园,十亩田农村能源推广与设施农业结合成效卓越——康尔徕为新农村建设树立了典范韩芳
冬季沼气池管理技术要点杜晓光
冬季沼气池冻裂后的维修方法杜晓光
沼气池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朱广凯
2010年亚洲风能大会暨国际风能设备展览会将在同家会议中心举行简保权
强化服务管理扎实推进农村沼气建设
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座谈会在京召开简保权
广州南站采用光伏建筑设计何清
关于发展可再生能源政策组合的初步分析戴玉才,杨洪云,李倩,张文珺
农村沼气生态系统的建立及问题探讨黄枭,郗登宝
沼气工程惠泽于民薛彦棠
晋中市沼气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建议焦瑞莲HtTp://
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肖宏儒,宋卫东,钟成义,秦广明
秸秆厌氧干发酵产沼气的研究陈智远,姚建刚
新书推荐农业产业区域发展战略谋划与项目设计
经济实用的沼气发酵原料探析尹冰,陈路明,张爱民,孔庆平
沁水县户用沼气低使用率的分析与建议闫沁阳,王光
浅谈原州区农村能源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魏钊
灾后重建沼气"亮"眼简保权
涪陵沼气惠"三农"——重庆市涪陵区沼气建设见闻简保权
沼气池快速启动的误区及对策杜晓光
山东省循环农业现场会议在淄博召开
第三届中国可再生能源及节能产品、技术博览会成功召开赵梦
农业项目申报与工程没计咨询服务
发展中的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及其炉具产业郝芳洲
湖北省农村省柴节煤炉灶推广现状与发展建议汤建华,陈可金,陈涛
我国发展生物质炉具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邢立力,赵生伟
关于晋城市农村可再生能源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牛晋鹏,李敏,刘玉祥
农村沼气生态系统的建立及问题探讨黄枭,郗登宝
生物质户用炊事炉具技术研究周伯瑜
沼气综合利用效益好吴亚泽,师朝霞,张明娇
现有逆变器对PEMFC发电机适应性仿真与实验研究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陈向锋,徐晔,孟祥朋,全攀科
2009生物质成型燃料及燃烧技术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简保权
浅谈节能建筑及其设计要点胡林
京郊秸秆气中焦油检测及有关建议张榕林
沼气在电光源生产中的应用上虞市创世纪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发展沼气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宁盛
秸秆压块燃料替代煤炭用于北方农户采暖的探讨康铁良
沼与点燃新生活——翼城县沼气发展纪实
奋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科学开发农村清洁能源杨平娃
危机背景下新能源经济发展新动向及启示江凯,鄢斗,颜蕾,杨美英
解读《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田宜水
对加强沼气技术标准编制和实施的认识郑时选
关于中国沼气的思考曹曼
从2009年风能会议看未来风能发展杜以会
风电场风速预测方法的研究谷国利,王维庆,张新燕,董红
对沼气工程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与建议张榕林
北京市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和问题周孟津
西山区沼气安全运行浅探黄玉明,王聪
沼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刘娜,郑雷,王丽丽
沼液沼渣进出料设备的研发与应用王瑞谦,邢会敏,金建光,马智慧
技术先行加强交流推动中国沼气健康持续发展赵梦,简保权
太阳能建筑热电一休化应用系统亮相北京科博会简保权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标准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赵梦
2009地球环境日赵梦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前景诱人曹丹
种植能源作物开发非洲生物液体燃料李荣刚
我国风力发电的现状与发展思考刘春鸽,陈戈
中国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产业发展分析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田宜水
21世纪绿色能源——生物质能周广森,原玉丰
小型风力发电技术
在新农村建设中太阳能采暖/热水系统的工程应用郑磊
生物质热解干馏集中供气技术的应用赵洪叶,魏晓明,徐冬利
晋陀区生活污水处理经验董树国
浅谈宁武县沼气池使用率低的原因与对策杜晓光
户用沼气高效产气操作技术
一、贯彻黑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必须把握四个新要求,保持好四种心态,在认真统一思想上下工夫
十届省委工作报告是一个求真务实、凝心聚力的报告。我们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就是要认真把握报告体现的新要求。一是报告始终体现了“发展”的新要求。报告通篇贯穿了发展的主线,这种发展既适应了时代的主旋律,又顺应了龙江人民的新期待。二是报告始终体现了“务实”的新要求。报告总结成绩、提炼经验、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始终突出实事求是,确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只要全省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够完成。三是报告始终体现了“开创”的新要求。报告指出,没有全省人民的奋力创业,就没有过去辉煌的成就;没有全省人民的致力创新,就没有现在弥足珍贵的工作经验;没有全省人民的全力创优,就没有未来龙江美好的发展前景。四是报告始终体现了“和谐”的新要求。报告提出了要通过大力实施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让龙江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新一届省委的政治声音,更是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
贯彻落实黑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重点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的精神实质上来,坚决保持好四种心态。一要保持坚定的信心。随着哈尔滨市委“强县”战略的强力推进,木兰区位条件的彻底改变,木兰将迎来新的发展周期。只要我们盯住目标不动摇,咬定发展不放松,木兰后发赶超、强势跨越大有希望。二要保持坚韧的耐心。木兰是省级贫困县,基础差、底子薄。面对薄弱的县域经济,我们不能垂头丧气,自暴自弃,也不可心浮气躁、一蹴而就。面对困难,我们要有坚韧的意志和毅力,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一件一件抓好落实,一步一步推进到位。三要保持敢于担当的责任心。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推动木兰的跨越发展,特别需要我们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全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明确我们的历史责任,切实担负起历史责任,不折不扣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四要保持坚强的决心。当前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智慧力量,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奋发有为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坚韧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意志,切实解决矛盾,战胜各种困难,加快全县发展。
二、贯彻黑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破解五个难题、做好五篇大文章,在推进木兰跨越发展上下工夫
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党代会精神,必须从木兰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一)坚定不移地破解交通区位难题,在加快大桥建设的速度上大做文章
木兰跨江大桥的修建,将彻底打破木兰县的交通瓶颈,真正意义上地融入哈尔滨一小时经济圈,变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开辟一条大通道。全县上下一定要抓住修建松江大桥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对木兰的关心、支持为动力,以主渠道项目支持和融资平台为保障,立足本职,做好基础工作,确保大桥2012年9月准时开工,2014年建成通车。
(二)坚定不移地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深度上大做文章
黑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全力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我们这样的农业小县、农业弱县发展提供了机遇,我们要按照“根植于种植业、拓展于养殖业、提升于加工业”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要大力推进农业水利化。投资1.09亿元完成香磨山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等8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沟通协调,力促白杨木水库早日发挥效能,扎实抓好扩稻工程的各项保障工作,确保今年木兰县水田面积新增20万亩,明年增加到100万亩。二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全力争取补贴指标,充分调动镇村干部和大户的积极性,加大大型农机合作社推进力度,提高大型农机具保有量。三要大力培育产业化致富项目。重点推进万寿菊产业化项目,落实万寿菊种植基地7 000亩,扶持嘉宝公司尽快开工建设叶黄素加工生产线,深度开发万寿菊产品,占领高端市场。利用出台的养鸡优惠政策,发挥典型大户的带动作用,充分激发农户养殖积极性,必保每个乡镇至少建成2个标准化养殖小区,使全县今年肉鸡出栏达到1 500万只。
【摘要】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设施农业产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以往的研究中,针对物联网对设施农业影响的研究比较多,本文将以人工智能在设施农业领域应用为视角,分析人工智能对设施农业的潜在发展优势。
施农业是集种植、农业装备等多领域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在人为可控环境下进行的高效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成套的生产技术、完整的设施装备和生产规范[1]。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科研中,这是现代农业依托新型信息化应用的一次进步[2]。本文结合人工智能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设施农业种植领域方面的应用前景,根据设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3个阶段,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
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一词是1956年在Dartmouth学会上提出。从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新型科学技术[3]。
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人工智能技术着眼于探索智能的实质,模拟智能行为,最终制造出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著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即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而另一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些说法反映了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应用了人工智能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意识到人类已经具备了设计和建造智慧型设施农业所需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条件,结合设施农业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特点,完成工厂化农业生产已经不是梦想[4]。依靠人工智能技术,作物可以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设施环境下,生产优质、高产的农产品,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实现设施生产的高度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劳动成本[5]。
人工智能在设施农业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前阶段的应用
在设施农业产前阶段,凭借人工智能技术可对土壤、灌溉水量需求、作物品种质量鉴别等方面做出分析和评估,为农民做出科学指导,对后续的农业生产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土壤分析是农业产前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实现定量施肥、宜栽作物选择、经济效益分析等工作的重要前提[6]。在土壤分析等农业生产智能分析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就是人工神经网络(简称ANN)。ANN是模拟人脑神经元连接的,由大量简单处理单元经广泛并互连形成的一种网络系统,它可以实现对人脑系统的简化、抽象和模拟,具有人脑功能的许多基本特征。目前可以通过该技术分析土壤性质特征,并将其与宜栽作物品种间建立关联模型。土壤性质特征的探测主要是借助非侵入性的探地雷达成像技术,然后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对土壤进行分类研究,进而建立起土壤类别与宜栽作物的关联关系;土壤表层的黏土含量也可通过人工智能方法预测,该技术通过分析电磁感应土壤传感器获取的信号,使用深度加权方法从中提取土壤表层质地信息,然后使用ANN预测土壤表层的黏土含量。
传统农业对灌溉用水的使用量往往依靠经验,无法根据环境变化进行精确调节,对多目标灌溉规划问题也无能为力。人工智能技术可帮助人们选择合适的水源对作物进行灌溉,保证作物用水量,大大减轻灌溉问题对作物产量造成的不良影响。在美国,有专家研制出一个隐层的反馈前向ANN模型和一个位于科罗拉多州地区阿肯色河流域的消费使用模型,使用它们可勘察区域气候变化对灌溉用水供应和需求可能产生的影响。在灌溉项目研究中,为了选择最好的折中灌溉规划策略,还可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优化,利用神经网络将非支配的灌溉规划策略加以分类,将这些策略分为若干个小类别。结果表明,在对多目标灌溉规划问题加以建模时,综合模型方法是有效的。
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中阶段的应用
在设施农业产中阶段,主要应用是农业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农业机器人等。这些技术能够帮助农民更科学地种植农作物并对温室大棚进行合理的管理,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作物产量。这些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推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使农业生产更加机械化、自动化、规范化。
专家系统是指应用于某一专门领域,拥有该领域相当数量的专家级知识,能模拟专家的思维,能达到专家级水平,能像专家一样解决困难和复杂问题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国际上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美国,1983年日本千叶大学研制出MTCCS(番茄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业专家系统不再是单一的病虫害诊断系统,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也相继转向开发涉及农业生产管理、经济分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科研人员把人工智能中的专家系统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开发出了农业专家系统。它可代替农业专家走进生产温室,在各地区具体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农作物,这是科技普及的一项重大突破。
在设施生产中可以使用机器人来代替农民进行作物采收,不仅可以降低劳动成本,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Wolfgang Heinemann等人研发出的具有独特设计结构的采收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以在无需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动采收白芦笋。为了保证机器人能够精确行进,它使用了2个独立的速度控制轮和级联控制结构(其中包含了一个内部的定位误差控制器和一个外部的横向偏置控制器)。借助PID算法①,机器人系统可以分析自己的运动轨迹,优化驱动电机的控制参数,保证系统能够稳定自主的运行。
在中国,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杂草识别喷雾系统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图像分析系统通过分析田间图像的颜色模型,根据色差分量②颜色特征实现杂草实时识别,并基于Canny算子对识别到的杂草进行边缘检测,提取其特征参数,配合超生测距等技术可以精确控制喷头位置及用药量[7]。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除草剂的经济性,对保护环境也大有益处。
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后阶段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设施农业产后阶段也有相当多的应用前景。
在农产品分类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能提供很好的支持。张嘏伟[8]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番茄分类方法,该方法根据番茄的表面缺陷、颜色、形状和大小,使用遗传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对番茄进行分类,并与BP训练神经网络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在训练次数和准确性上都具有优势。谢静[9]等对图像识别分类中的图像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图像噪声去除方法、图像分割方法、边缘提取方法等。提出了使用改进的canny算法④和当量直径法相结合来检测水果大小的新思路,并使用模糊聚类方法处理gabor滤波器提取水果表面缺陷特征,对水果表面缺陷进行了分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及国家都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图像识别、电子鼻等技术都应用在了农产品检测中。李洪涛[10]等利用人工嗅觉装置,模拟人的嗅觉形成过程分析、识别和检测农产品在腐败过程中释放的不同特征气体。其制作了小型化的传感器阵列并利用半导体制冷片搭建了一个PID温度控制系统,保证传感器正常工作的温度及湿度。在当前技术的发展下,科学家们以彩色计算机视觉系统为重要技术手段,综合运用图像处理、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以及决策树、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究出了众多实现农产品品质检测和自动分级的新方法。
草莓、葡萄等农产品很容易破损和受伤,依靠人工采摘和搬运,不仅增加了劳动成本,也影响农产品采摘后的品质。结合磁流变(MR)流体技术,工程师们设计出了一种可用于搬运农产品的磁机器人手爪,该手爪经过精确设计,可以搬运胡萝卜、草莓、西兰花和葡萄等不同形状食品,而且不会在食物表面留下任何淤痕和凹陷。为了让机器人手爪更为快速、准确地工作,在磁流变手爪的基础上结合力传感技术开发出了更为灵活、智能的新型手爪。该手爪可在410~530 ms内抓握50~700 g重量的农作物,还能显著减少细菌的交叉感染。
人工智能发展前景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语音识别、自然语言识别、计算机视觉、自动推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以及机器人学都在蓬勃发展。人工智能的未来就是在智能感知的前提下,结合大数据技术自主学习,椭人们做出决策、代替重复性工作。在农业方面出现全天候全自动平台,实现农业生产的全自动化[11]。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已经得到普及,在温室大棚中的大量智能传感器是机器感知的基础,而感知则是智能实现的前提之一,通过感知,农业数据源源不断地汇集在一起。云计算的发展为大数据存储和大规模并行计算提供了可能[12],而数据则是机器学习的书本。设施农业是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三大技术结合应用的领域之一,它们的结合颠覆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面对众多的新技术、新成果,把它们投入到生产中去才是关键。如何让技术能够适应中国复杂的农业生产环境,同时还要面对不同知识水平的用户,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所面临的问题。设施农业高产出高投入的特点,正适合应用这些新技术,这样既可以让新技术有实践的机会,又可以让其他涉农用户对新技术有直观的感知,这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推广都很有帮助[13]。
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前景光明,但其应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离目标还很远。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改善人们的生活,并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4]。在人工智能的引领下,农业已迈入数字和信息化的崭新时代,借助其技术优势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是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雪,肖淑兰,赵文忠,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3):125-128.
[2]施连敏,陈志峰,盖之华,等.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13(6):250-252.
[3]刘现,郑回勇,施能强,等.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展[J].福建农业学报,2013,28(6):609-614.
[4]姜芳,曾碧翼.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探讨与发展建议[J].农业网络信息,2013(5):10-12.
[5]陈超,张敏,宋吉轩,等.我国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1):99-101.
[6]邹承俊.物联网技术在蔬菜温室大棚生产中的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3(8):18-24.
[7]石礼娟.基于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的稻米质量快速无损检测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8]张嘏伟.计算机视觉系统在番茄品质识别与分类中的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5.
[9]谢静.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苹果自动分级方法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1.
[10]李洪涛.基于农产品品质检测的专用电子鼻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11]张震,刘学瑜.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15(5):64-70.
[12]施连敏.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13(6):250-252.
他,语言风趣,思维敏捷;但却不尚空谈,为人厚诚,办事扎实。他从基层干起,做过万荣县副县长,做过山西运城行署商业局局长,还做过山西运城行署财金贸易委员会主任,2001年3月任永济市市长……在任何一个岗位上,他都干一行爱一行,实实在在,业绩昭然,给干部群众留下了一个久颂难忘的优秀领导干部形象。
他,担任正县级职务长达15年之久。15年里,许多与他同级的干部相继升迁了,他职位却变来变去,还是个正县级。干部群众视之不平,他却无怨无悔,心平如水,依然兢兢业业,埋头于工作之中。2006年,永济市市长岗位上已工作了5年多的他,在永济市委书记升迁后,本可顺理成章地担任市委书记,不料,一个48岁以上不能从市长岗位提拔到书记岗位的“一刀切”政策,让他与市委书记的职位失之交臂。永济市的干部群众听到这个消息,纷纷为其抱打不平。过后不久的人代会换届选举中,永济市200多名市人大代表,全票推举他继任市长。当唱票者刚刚念到他的名字,会场响起长达数分钟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对他充分肯定的掌声,这是为他鸣不平的掌声,这是深含敬意同情的掌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使他的泪花在眼中滚动,他禁不住地起身深深地向大家鞠了一躬。这之后,他仍一如既往地为永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拼尽全力地奋斗,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任何委屈不平的影子。
党注视着这位优秀的领导干部。过了四年多时间,省委有关部门修正了之前的偏颇,又任命他为永济市的市委书记。
这就是冯方汇。
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走近冯方汇,向读者介绍他更为精彩的人生画卷。
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闪耀着高超脱俗的智慧
那是冯方汇刚到山西省永济市担任市长的一天。冯方汇听说市府西街破败不堪,便带着几个干部悄悄跑到那里去查看。
永济市,西临黄河,南面青山,是个风光秀丽的地方。可市府西街却是另一番不堪入目的景象。所谓的市府西街,宽不足4米,长不过3里,没有下水道,也没有路灯,晴天虚土漫脚,雨天泥泞难行,脏乱难忍,过往行人,怨声不绝。
冯方汇问道:“这条街,咋不改造呢?”
随行的干部回答:“改造这条街道,都喊了多少年了,可市财政紧张,从哪里拿钱改造啊!”
冯方汇一听,笑了笑,拍了拍自己的脑袋,风趣地说:“从这里要钱!”
随行的干部们不以为然,都在心里窃窃私语:“这可不是小数目,光拍拍脑袋就能来钱,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冯方汇所谓的从头脑里要钱,指的是改变观念,把城市的改造推向市场,采取市场运作的方法,筹措资金。
一连几天,冯方汇带着技术人员和市里的干部,对这条街道进行规划,以求把这条街道改造为一条商业价值极高的街道。
规划出来了,他拿着蓝图,上北京,赴天津,进省城。终于,他的诚恳和热情感动了天津一家开发商,他们出资2亿元参与市府西街的开发改造。
于是,市财政没出一分钱,这条街道的改造工程就很快上马了。不到两年时间,这条昔日难以改造的市府西街,就变成了长1450米、宽100米、两边商铺林立、现代气息浓厚的城市主骨架道路。老百姓走在这条街上,心旷神怡,连声称赞;出资的企业,生意兴隆,利润颇丰,也欢天喜地。
冯方汇一拍脑袋出奇招,成了人们的美淡。
永济市黄河岸边的鹳雀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首,可惜元代毁于战火。为了拓展永济市的旅游业,1997年就开始重建鹳雀楼,可由于资金困难,工程进展缓慢。许多于部群众望楼兴叹,急得束手无策。
冯方汇担任市长后,看到干部群众着急上火的样子,安慰大家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世界上钱多的是,就看你怎么去拿,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干部群众见冯方汇还是说得这么轻松,都投以怀疑的目光,苦笑着对他说:“难道你是神仙,能点石成金?这可不是闹着玩呢!”
冯方汇说:“死脑筋办不了大事情,咱要改变思维,改变观念,思维、观念变了,啥事也就好办了!”
冯方汇对鹳雀楼重建的体制、方式进行了一番考察,在征得市委同意后,大刀阔斧对鹳雀楼重建体制进行改革。他立马撤销了原来按计划经济体制组建的指挥部,成立了鹳雀楼有限开发公司。并采取集资入股的办法,以市场运作方式开展重建工程。他找省长寻求资金,找企业寻求合作,找老乡寻求支持,开发资金滚滚而来。结果,多年难坏了永济市干部群众的鹳雀楼重建工程,又顺利开工了。一年时间,融资1亿元的鹳雀楼就矗立在黄河岸边。人们登楼远眺,唐代诗人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景又展现在游人面前,使人流连忘返。
永济市农业自然条件优越,但进入市场经济后,农民为种啥卖啥发愁,影响了种田的积极性。冯方汇又琢磨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来。他对愁眉不展的农民说:“有了熬煎事,愁是愁不出办法来的,咱肩膀上长着个脑袋,啥事多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的好法子来的。”
由于冯方汇思维活跃,他带着问题走东串西,很快,一个“公司+基地+农户+保险”的办法在头脑里形成了。他认为,只有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才能发展现代农业,带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既解决农民种植的后顾之忧,又可保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以粟海集团为依托的肉鸡孵化、饲养、加工基地,年屠宰冷冻肉鸡1.2亿只,直接安排劳动力3000余人,带动周边28个县市80多个乡镇的6000多农户饲养肉鸡,户均年增收1.3万元。以中粮大宝等13家芦笋企业为依托,发展芦笋基地面积11万亩,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万余人,年为国家创汇4000万美元,芦笋产品实现了农民不出家门,产品走出国门,达到了100%收购、100%加工、100%出口,成为全国最大的芦笋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以忠民集团、强胜集团、晋美油脂、康裕油脂为龙头的油脂加工基地,年加工棉籽、油菜籽和大豆105万吨,年产值11.8亿元,带动永济市棉花规模种植,并辐射周边县市30万农户从事棉花、大豆种植产业。2007年,他招商了国内果汁加工巨头烟台安德利果汁公司落户永济,年可加工浓缩果汁8万吨,带动农户种植澳洲青苹10万亩。永济的老百姓再也不愁农产品难卖了。
冯方汇与众不同的思维,闪耀着他与众不同的智慧,带来了永济市干部群众观念的改变,带来了永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带来了永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与众不同的办事方式,展示着不同凡响的才干
冯方汇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办事方式,这些与众不同,展示着他那不同凡响的领导才干。
在永济干部中流传着这样两件让人不可思议的事。一件发生在2004年年初。那年,山西省执行退耕还林政策,运城市对各县市下达了退耕还林任务,给永济市下达了5000亩的任务。当时的林业局局长眼盯着5000亩的数字心里直
发怵。他担心做不通农民的工作,就跑到运城市林业部门强烈要求减免了退耕还林任务。
永济市林业局局长兴冲冲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冯方汇。他以为冯方汇会表扬他,没想到冯方汇一听,反而批评了他。冯方汇给他解释说:“退耕还林是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况且国家还有补助,只要把工作做细,农民会支持这一工作的,怎么能那么轻率地要求减免退耕还林任务呢!”冯方汇当场打电话给运城市林业局长,要求把永济任务追加到5万亩,在运城市林业局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接着,他亲自到沿山一带的村庄进行宣传,做思想工作,广大村民明白了退耕还林的重要性,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这一工作。结果,当年实现了退耕还林5万亩,超过了上级下达任务的10倍。
另一件事发生在2005年。那年,山西省发出了村村通公路的号召,在每公里补助3万元的基础上,又提出哪个县市完成300公里再奖励100万元。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补助,为老百姓干实事,冯方汇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主动向上请缨300公里任务,给10个镇、街道分别分配任务30公里。镇街领导感到工作难度大,纷纷要求减少任务。冯方汇批评了镇街干部的畏难情绪,亲自组织宣传发动,进村入户做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永济市当年就完成村村通公路里程624公里,在全省名列第一。之后3年间,他乘胜施法,使永济市乡村硬化巷道达到了2300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客车,村村巷道硬化。于是,困扰农民几代人的路通了,村庄不再晴天尘土扬,雨天两腿泥了,永济市在外人员回到家惊呼:
“回家的羊肠小道找不到了,家乡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冯方汇把自己与众不同的办事方式,叫做自动给自己“拧螺丝”。他认为,给自己“拧螺丝”加压力,也是给干部们加压力、“拧螺丝”,最终的目的当然还是为了永济老百姓过好日子。他的这种“自拧螺丝”的精神,大大改变了干部的作风,促使永济市的各项利民利市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永济市过去的定位是轻工旅游城市。冯方汇担任市长后,在分析了永济市的区域优势、交通优势、旅游优势、农业优势、人文等优势后,把永济重新定位为:工贸旅游城市。提出了靠工业强市,靠商贸活市,靠旅游兴市的发展方略。新的定位确定后,他就带领干部群众为之不懈奋斗起来。
2002年,一个辐射秦晋豫三省的商贸批发市场工程开工了。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一座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多元、营业用房3000余间、容纳从业人员1万人的舜都市场已经变成现实。
永济市一马平川,井黄两灌,农业条件优越,因此多年来一直是“农业腿长、工业腿短”。冯方汇深知,要发展永济经济,必须树立“工业强市”理念,把工业经济作为履职的首要任务来抓。永济市有许多五六十年代的工厂,由于设备陈旧,管理落后,产品没有销路,濒临破产,冯方汇果断地提出了破产重组的方案,让有发展前景、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收购重组,终于使永济的丁业企业焕发出青春。他引进关铝集团,组建成立了新的集团公司,投资23亿元,完成了23万吨电解铝项目建设。随后,中铝集团又对其实现控股经营,当年为永济缴税近2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当年永济财政。冯方汇没有因此停止其发展的步伐,而是敏锐地捕捉机遇,大力发展铝深加工产业,近几年先后引进海丰铝业、广海铝业、千军铝业、华茂铝业等一批铝深加工企业落户。在短短五六年时间,使一个个频临破产的企业变换成一个个优势企业,从一个个优势企业又转换成一个个优势产业。现在,在永济的“国字号”企业就达五家,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都有企业在永济落户,全市形成了铝深加工、机电制造、化工装备制造、化工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优势产业,成为运城市发展五大产业集群的主要县市。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来永济视察后,对永济集群发展战略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看了永济的发展,我感到给运城市提出的翻番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一个个令人赞不绝口的业绩,在百姓心中铸就了难以磨灭的丰碑
从2001年到2010年,冯方汇在永济奋斗了10年。
这10年,是永济快速发展、科学发展的10年,永济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7%,主要经济指标10年内翻了两番以上;这10年,是永济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10年,全市工业企业新建和开工项目140余个,项目总投资达150多亿元,被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市;这10年,是永济农业产业化在全省遥遥领先的10年,永济形成了肉鸡加工、油脂加工、芦笋罐头加工、果蔬汁加工、乳制品加工等五太产业基地和100多个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这10年,是永济旅游产业和商贸流通业形成规模的10年,鹳雀楼景区建成对外开放,普救寺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点,五老峰景区、黄河唐代大铁牛景区远近闻名,9个星级酒店、8个专业市场、10个现代化商业流通网点和超市遍布全市,商业面积增加了两倍以上;这10年。是永济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10年,多渠道融资50多亿元,城区面积由上任前的不到lO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建成了樱花园、柳园等公园和20多个住宅小区,完成10条县际公路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客车,林木覆盖率增加了12个百分点,城市空气质量连年名列全省第一,实现了农村百村集中供水,解决了永济市13万村民祖祖辈辈饮用高氟水的历史……
这一串串闪光的业绩,也给永济市带来了一个个耀眼的桂冠。冯方汇在永济的任职期间内,永济市先后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特色魅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市、山西省卫生城市、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市、农村道路建设标兵县市、造林绿化工作先进市、山西省十大文化强县等光荣称号,他也被评为“山西省人民满意公务员”。
永济市进入了一个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时期。
2006年3月18日,国务院总理亲莅永济视察。他看到永济市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开发、教育、卫生等多项工作都搞得如此之好,由衷地拍着冯方汇的肩膀,表扬他说:“你干得好啊!”
冯方汇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所作出的不凡业绩,在永济人民的心中铸就了一座难以磨灭的丰碑。
面对着闪闪发光的业绩,面对着人们发自内心的赞扬、拥护,面对着自己所受的艰辛、奋斗、委屈和不平,冯方汇铿锵地说道:
区长
(去年月日)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上午好!
通过充分酝酿和精心准备,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投资说明会。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带着对的殷切关注和热切厚望莅临会议关心指导,我们深感荣幸。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举行这次投资说明会,旨在宣传,推介,让实业界的朋友们更进一步地了解,认识,进而看好,投资,共谋发展。借此机会,我先把的基本情况向各位朋友作一简单介绍。
,历史悠久,资源富集。扼秦陇入蜀之咽喉,不仅为历来兵家所必争,而且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商贸往来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而素有“川北门户”之称、“秦蜀重镇”之说。唐天宝年间,明皇避“安史之乱”奔蜀,蜀中百官于此接驾,朝拜天子,故而得名“”。是千里蜀道中重要的、也是最险要的一段,古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现在的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的起点,有被誉称为“中国道路交通历史博物馆”、已被列为国家级剑门蜀道景区特级景点的明月峡;有享有“小九寨”美誉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水磨沟,有以曾家高寒山区原始森林和雪溪溶洞等自然风光为代表的奇山异水。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初步探明的有多种,铝土矿、石灰石、大理石、原煤、黄金、多金属矿储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易于开采。水力、森林、中药材以及蚕桑、核桃、木耳等地方特色产品都十分丰富。
,商机无限,前景广阔。这里交通便捷,宝成铁路纵贯全境,国道上联汉中平原,下接天府之国,县乡道已全部达标升级,行路不再难,不再远;原创:这里人力资源丰富,有淳朴的民风和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人民勤劳而智慧,具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这里立地气候多样,山水交融,物产丰富,具有投资多元性选择的比较优势。与近在咫尺,我们一直致力于依托中心城市的得了可喜的成效。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置业,开发,大有作为!目前,全区六大农业产业化基地(黄羊、核桃、蚕桑、无公害蔬菜、美国提子、草本中药材)已初具规模,开发农业资源、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潜力很大;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兴办工业,开发小水电,潜力很大;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朝阳产业”,进而振兴第三产业,潜力很大。变土地资源为土地资本,经营城市,推进城镇化进程,潜力很大。我们始终坚持以存量换增量,以出让换引进,以资源换发展,始终坚持与投资置业者互融共进,实现“双赢”。
,开明开放,诚实守信。我们始终追逐先进开明的理念,我们始终大开山门迎四海宾朋纳八方客商,我们始终信奉发展才是硬道理。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政府是营造环境的主体,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是政府的职责,为你服务是我的责任,你的满意是我的心愿!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是政府、企业、社会互动的三元经济,政府服务企业,企业回报社会,这是我们的共同追求。“你建厂我修路,你投资我服务,你有难我帮助,你赚钱我保护”,这是我们营造环境的基本信条。我们过去是这样做的,今后我们将做得更好!
我们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最核心、最根本的是打造“诚信”。我们带着诚信走出来,宣传,推介;我们带着诚信请进来,心系企业,服务企业。我们宣传自己,绝不夸大其辞;我们向各位推介的项目,没有水分;我们服务企业,绝不做表面文章。凡是承诺,就要兑现;凡是服务,就要到位;凡是投诉,就要受理。服务企业就是服务经济,支持企业就是支持发展。我们将以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和丰厚的回报拴心留人,最大限度地为投资企业降低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原创:
,与您同行,共兴共荣。我们打开山门,招商引资,开放的步子会迈得更快;我们敞开胸怀,笑迎客商,服务的质量将越来越高!凡来发展,投资不论多少,进入不论先后,企业不论内外,实力不论强弱,周期不论长短,贡献不论大小,我们都将创造一切条件,让所有投资企业同台竞技,发展壮大。各位朋友都是实业界闯荡多年的成功人士,我相信,你们的眼光是超前的,你们的判断是睿智的,如果你们对推介的项目感兴趣,进而选择投资发展,相信一定会得到可喜回报,对此,我们满怀信心,共同期待!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尽管目前发展还相对滞后,这既是压力,但我们更看重这个催人奋进的动力;尽管的开发尚在起步,这既是差距,但我们更注重这个大有可为的发展空间。真诚地欢迎各位朋友到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让我们加深了解成为很好的朋友,让我们加强合作成为很好的伙伴。真心希望各位朋友在找到良好的商机,投资置业,发财发展。
当天,来自海内外的与会嘉宾观摩了青岩古镇、时光贵州旅游小镇、多彩贵州城、中天未来方舟旅游综合体等贵阳市旅游景区转型升级的代表,不仅欣赏了贵州秀美山水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还体验了“智慧旅游”带来的便捷服务。惊喜之余,与会嘉宾无不感概近年来贵州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亲临本届大会的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指出,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展旅游业决心大、思路清、举措实、成效好,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创造了旅游业后发赶超的“贵州模式”。
省委书记赵克志说,旅游业已经逐步成为我省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一支走向世界的“奇兵”。
以平台建设为抓手
凸显旅游综合效应
自2006年起,贵州各承办地按照“确定一个主题,熔铸一个亮点,打造一个精品”的战略部署,推出9个旅游品牌,提速当地旅游业5年以上发展,形成了“举办一届旅发大会,打造一个旅游精品,助推一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
副省长蒙启良表示,贵州每年举办一届旅发大会,这在全国各省区市是唯一的。
旅发大会倡导和引领贵州省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方式转变。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旅游发展大会的承办地,是当年全省旅游建设重点,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及发改、财政、住建、交通等部门项目资金,集中投入承办地基础建设以及景区、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优化了整体发展条件,吸引更多的社会投入,改善了当地旅游服务体系。
正如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所言,办旅发大会,其意义是跳出旅游抓旅游,透过平台拓发展。各地在“多彩贵州”整体品牌引领下,集中力量打造具有文化内涵和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
安顺市黄果树、龙宫成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黔南州推动荔波喀斯特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黔东南州成功推出“天下西江”乡村旅游品牌,遵义成为贵州乃至全国的红色旅游胜地,毕节百里杜鹃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通过连续举办旅发大会,一批响亮的旅游品牌脱颖而出,贵州旅游市场策划与开发,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旅游产业管理与经营,旅游人才开发与培养都有明显提高。
如今,旅发大会已成为贵州特色鲜明的“软实力”和推动贵州加快发展的助推器。
除了一年一度的旅发大会外,贵州近年来重点打造的“100个旅游景区”,亦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为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2013年,贵州提出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省委、省政府从“构建符合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特色产业体系”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5个100工程”发展平台,并将100个旅游景区纳入其中。
一年多的实践表明,100个旅游景区在优化配置资源、统筹全域旅游、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充分彰显,在增加投资、引领消费、带动就业等方面效应明显。
数据显示,2013年,100个旅游景区完成建设投资223.57亿元,今年1至7月份,100个旅游景区在建项目892个,累计完成投资169.85亿元。
依托100个旅游景区,贵州还探索出一系列宝贵经验,如建立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投融资新机制,以及推出了激励扶持资金以奖代补、实物工程任务细化分解、进退递补动态管理、重点景区示范带动等新举措,为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注入了强大活力和动力。
与此同时,全省已有57个景区与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小城镇和城市综合体互通互连,融合发展。园区、城区、景区“三区互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贵州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旅游业发展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过去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接待总人数年均增幅分别达29.4%和26.7%,超过全国平均增速9个和13个百分点。
利用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贵州实现了“一业兴、百业旺”的发展局面,旅游业综合带动效应日益凸显。
据省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100个旅游景区完成招商到位资金169.84亿元,完成投资220亿元,成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有1600多个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全年带动社会就业110万人,受益人数超过260万人;贵阳龙洞堡机场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全省旅游商品企业增至2370多户;淘宝网多彩贵州旅游馆累计销售商品34.3万余件,销售额已突破4000万元。
邵琪伟说,贵州旅游业突出的发展理念,就是充分释放旅游业综合带动功能,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
以生态文明为引领
构建快进慢游服务体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到贵州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要着力发展能够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旅游资源“是贵州的优势所在,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使旅游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着力转方式、优结构、促改革、谋发展,旅游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省委书记赵克志表示,贵州将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既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又在发展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把旅游业建设成为真正的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产业。
贵州旅游主管部门提出,必须坚持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多给自然“种绿”、给生态“留白”,积极开发湿地、森林、湖泊、山岳等生态旅游产品,努力把贵州打造成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生态旅游基地。
随着厦蓉、杭瑞高速全线贯通,贵广、长贵高铁年底建成,今明两年,我省将迎来航空、高速、高铁立体化运营的高速时代,一场千年未有的交通之变正让贵州旅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就贵广高铁而言,其沿线途经贵阳市、黔南州、黔东南州的11个县级行政区,辐射覆盖黄果树、荔波、千户苗寨等重点景区,如何连接好景区“最后一公里”,让游客进得来、散得开、住得下、出得去?全域化的高速交通网络倒逼贵州在旅游发展上未雨绸缪,提出了构建“快进慢游”服务体系――
产品打造上,针对境外游客、高铁游客、高端游客量身定做,大力开发一批休闲、摄影、徒步、骑行、养生、美食、蜜月等慢游产品和组合线路。
综合对接上,在高铁站区、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相对集中区域,建设集咨询、预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推进航空、高铁、公路与景区的交通连接和“零换乘”,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自驾车营地建设。
营销推介上,组织好旅游航空推介、高铁旅游宣传推广系列活动,打响贵广高铁沿线“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各地根据区位条件,主动加强与高铁沿线、跨线城市的对接,推出周末游、休闲游等有特色和价格优势、服务优势的产品,吸引高端游客向全省延伸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