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3 16:44: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语文教学成果展示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中职语文;探究式教学;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121-01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以诱导为主,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以合作讨论为前提,根据现行教材内容,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积极的兴趣。
一、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一)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目前最常见的教学方式有很多,无论是案板书写式或PPT演示,其过程中学生大都是被动接受者。探究式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性,教师的责任只是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讨论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积极主动性,最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探究式教学内容的综合延伸性
探究式教学的教学内容不单针对某一学科的某一知识,处理某一问题也不单纯用单一学科知识,其教学内容并不固定,具有很强的综合延伸性,解决问题也会要求用开放延伸的视野并综合多方面知识。
(三)探究式教学成果的创新多样性
研究式教学成果没有普通教学的标准答案,其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具有多样性,不同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水平,根据各自所掌握的知识得到的成果也是不一样的,这样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成果就具有创新多样性。
二、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职业学校的学生对学习文化课没有兴趣,对他们来说学习文化课是一件痛苦的事,他们在学校度日如年,每天混日子、熬时间。课堂上睡觉的学生比比皆是,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每个文化课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只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提高。
(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努力纠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行为,让学生克服自己的惰性,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语文这门学科人文性很强,不仅教会学生语文知识,还让学生思想觉悟有所提高,修身养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学会挑战自己,最终战胜自己。这就要求学生参与到课堂上的每个环节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当学生有表现欲望时,要给他们舞台展示,使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有想象的空间,并有所创新。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敢说敢做,如有不同的见解,不急于下判断,大家共同讨论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多引导,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教《项链》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当时项链没有丢失,那么玛蒂尔德的命运又将如何?小说又将如何改写?”学生会针对问题去寻找独特的见解,对此,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往往能再次激励学生认识与表现自我的激情,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创新的成功。
(三)体现合作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
大部分职专生都是中考失败后走入职校的大门,学生内心都会有自卑心理,有的性格内向,在学校基本一言不发,更谈不上在公共场合展示自己,教师要走进学生,多与学生交流。课堂上,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只要他们有进步就要表扬,帮他们建立自信心。
课堂上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5~8人不等,上课时,教师不是单一地教授,而是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让每组学生聚在一起共同讨论共同学习。因为年纪相仿,学生之间没有隔阂,语言上可以大胆交流,思想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在一起讨论学习,可以让他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如在教学《口语交际・听话与说话》时,本人先让学生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这几篇文章。然后,组织了综合性探究学习,用《我看古人的劝谏艺术》来讨论,小组分好后,有的同学开始很拘谨,怕回答不准确而闹笑话,经过多次鼓励后,学生开始想到一点说一点,说完后,大家来补充,结果说的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有的说谈话时一定要注意语气,先学会尊重别人自己才会被别人尊重;有的说古人会为对方着想,为对方考虑得失,这样很容易被对方接受;有的说和谐的谈话气氛有助于放松心情;有的说古人很有智慧,常采用迂回战术,明明要说甲事,却避而不谈,用乙事来说甲事……他们畅所欲言,越说越积极,平时害羞的女生也变得有自信了,这节课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是不错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每一个学生都在“动”,他们快乐地笑着,快乐地讨论,快乐地记录着合作学习的果实。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记,真正地让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
三、结语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学习,倡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接收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毛萍钰.论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途径[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03).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已经逐步改变了教学观念,对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在农村小学课堂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正是与之相应的教学成果。
一、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僵化、呆板,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故而,应积极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具有创造性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尤其是在农村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水平本来就不如城市的语文教学水平,而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此,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将枯燥乏味的课文内容以直观的表现形式向学生展示,从而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比如,在《杏儿熟了》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只是吃过杏子,却没有真正见过杏树,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媒体技术让向学生展示杏树,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主动进行课文的学习。
二、通过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利用生动形象的材料,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征较为特殊,小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分神,学习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小学语文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知识较为单一枯燥,长时间容易导致小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不良的厌学情绪,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成果和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生动形象的语文材料作为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图文并茂且声色和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语文课堂中单调枯燥的教学现状。举例来说,在《草原》这一课中,部分小学生没有见过草原,无法感受到草原的风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草原有关的影像,小学生会被草原的魅力所吸引,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通过观看影像,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这时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回归课文,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又如在学习《火烧云》这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搜集关于火烧云的图片,并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展示,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时小学语文老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什么叫火烧云?它都有什么形状、何种颜色等,并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材中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理论性知识理解起来较困难。对于小学语文老师而言,如何将这些枯燥的内容形象的展示给学生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能够使老师利用该技术将语文的相关知识以图片、动画以及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同时,新型的教学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学习。比如在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时,学生对于古诗中的景象想象不到,难以理解古诗中的意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与诗中景象有关动画和图片,并配以音乐来营造氛围,学生就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要传达的意境,从而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实现多元化,让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借助多种教学模式将语文知识与具体生活实践相结合,将语文的理念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与语文有关的知识,以此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向学生展示具体化、形象化的生活画面,这一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比如在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时,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前做好幻灯片,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利用图片、动画、声音等元素,对颐和园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脑海中能浮现出“颐和园”最真实的样子,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利用多媒体这种新型教学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学习和加深知识的理解能力。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沟通交流机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强化师生、生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孩子们可以在和同学的交流中获取更多在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而且同学之间的交流往往比和老师交流更能放得开,更愿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一种代沟问题。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小学语文教学意义巨大,可以推动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同时也推动教师的教学成果的不断达标。学习兴趣是指引一个人学习的最强大的动力所在,切忌灌输式理论教学,要将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化。让小学生学习语文更加回归最初的意义,老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带动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质量,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讨论问题,互相交流的声音,成为有力的学习动力。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活动相结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辅工具,以延伸学生的器官无论从视觉或者感觉方面扩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视域,更使学生与社会实践生活相融合以便于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语文应用的综合性技能,也能够使语文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春天来了》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可以借助与春天相关的视频、音乐或图片,来使小学生对春天有了一定的掌握度,这样就避免了教师认为学生认知教学内容程度不够,就一遍又一遍地对春天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冗长、重复性练习情况发生。这样一来,不仅优化了该课程的教学进度,同事,也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小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作业总是在进行昨天的内容,从而减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负担,缓解小学生学习的压力,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思考的作用无疑是非常巨大,无论是古代文学名著,诗词歌赋,还是现代小说乃至童话故事,其中蕴含的写作技巧,对于文章结构的设置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笔财富。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提醒学生思考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对于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等等,鼓励他们进行模仿与应用,从书中提炼出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这些做法,都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而深化。
例如,笔者在进行《日月潭》授课过程中,采用了第二课堂展示才艺的方式,即举办朗诵才艺活动,学生通过文章朗诵,身临其境,体会到日月潭的美丽意境,以及感受作者对日月潭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笔者与学生相互探讨对这篇文章的感受与自己的想法。首先,通过电脑显示一系列优秀大自然瑰宝等美丽的图片来展示日月潭怡人景色之美,以为学生更好的展示诵读才艺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多媒体教室中,通过基本诵读评比展示,来激发小学生的自我展示热情;最后,根据音色、情感等综合考量因素,评选出诵读成绩优异的小学生。这样一来,小学生均能够实现自我才艺的展示,这有助于调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主动性,同时,也极大程度的提升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唯有拓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将第二课堂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体会才会更加深刻,课堂气氛才能更加活跃,教学目的也就顺其自然地达到了。
一、课型的设计理念
(一)课型
课型泛指课的类型或模型,是可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结构是课型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特定的课型必然有特定的教学过程结构。通过对课型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各种类型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规律,提高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根据文体类型,语文课型可分为:记叙文课型、小说课型、议论文课型、文言文课型、古典诗词课型等。
(二)古典诗词课型
古典诗词课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具有文字精炼、意境深远的特点,通过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能促进艺校学生的艺术专业水平。
(三)创建有针对性的课型设计理念
一直以来,古典诗词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难点,艺术学生认为古典诗词苦涩难懂,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模式陈旧低效。而艺术学校学生有着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擅长艺术表演的特点。只要在教学中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就会找到古典诗词课程探索的入口。我国在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教师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我们可以尝试把古典诗词课与艺术专业结合起来,使诗、乐、舞融为一体,创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
二、课型实施的策略与手段
(一)确立古典诗词课型教学目标,建立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策略,实现多维互动教学。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作品的意思,欣赏其文采,品味其内涵,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为将来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提供养份。如何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呢?建立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策略是关键。“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论,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索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笔者围绕着古典诗词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科学有序地设计为:“再现情境――走进古代――融情入境――二度创作”,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穿越时空,融情入境、诗意盎然,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以学生为主体,找出学生与课型的契合点,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艺术学校的学生思维敏锐,富于联想,表现力丰富。笔者力求把静态的古典诗词知识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联想力和创造力,把课堂知识和艺术能力结合起来,互为促进。比如:在学习《诗经・蒹葭》时,先用歌曲《在水一方》引入,优美、熟悉的旋律让学生甚感兴趣,很快学生就能背出诗文。通过老师对时代背景的介绍,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接下来让学生自由发挥,讲解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老师选取在《诗经》的精粹篇章,把风雅颂、赋比兴等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深化知识的结构层次。最后让学生上台以朗诵、歌唱等形式进行表演,从而展示教学成果,进行教学评价。
(三)结合教改的新趋势,独辟蹊径,进行创新性探索,实现文化课学习和专业课学习的有机结合。
人教社《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构想》中提出:“中职语文教学应适应培养目标,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形成以符合专业学习需要,职业生涯需要、职业持续发展需要为主,兼及社会生活需要、个性发展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中职语文的教学特征之一就是为专业服务。按照这一理念,在课型的实施中,则应侧重于找出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相通之处,两者有机结合,以艺术的形式和手段理解、深化主题,使学生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并学以致用,增强走向社会的竞争力。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推陈出新,以新的思路、新的姿态走在教改的前沿。
(四)充分运用多种资源,建立古典诗词课型实施的基本操作流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精心设计课件,把作者的生平、趣事用形象生动的PPT展示出来;通过播放有关诗词的歌曲或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兴致盎然;调动歌库及声乐老师的有关古典诗词歌曲的教学资料,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把教学场地移到有音响设备的音乐室或小舞台,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歌、舞、诵、小品、演奏等),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设计“古典诗词表演大赛”,用比赛的形式激励学生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充分发掘其艺术潜能,达到文化为专业服务的目的。课程教学寓教于乐,灵活运用多种创新教学法,最后通过创新竞赛展示教学成果。以下是笔者创建的基本操作流程,仅供同行参考。
古典诗词课型实施的基本操作流程
课例 再现情境 走进古代 融情入境 二度创作
《诗经・蒹葭》 播放邓丽君歌曲《在水一方》的视频,让学生体会诗歌的主题。 让学生寻找有关《诗经》的资料,还原古代的文化氛围。 化身为那个时代的青年男女,体会他们的爱情生活与婚姻追求。 让学生进行歌舞表演,再现古代浪漫,唯美的爱情意境。
《明月几时有》 让学生收集有关月亮的诗歌引入此文,播放王菲演唱此词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对苏轼生平及其创作风格的简介,组织学生对诗词的主题思想进行讨论。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最喜爱的苏轼的诗词,变身为宋朝的坡朗诵其作品。 通过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演,并融入个体的创作。
《琵琶行》 播放名家朗诵此作品的录音带,使学生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对作品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介绍,让学生联系历史,体现朝代兴衰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变身为白居易和琵琶女,对自身的命运进行独白,体会他们此时的情感。 集体表演,用旁白、舞蹈、服饰、背景音乐、器乐表演等衬托朗诵,再现诗词的神韵。
《虞美人》、《相见欢》 播放邓丽君的歌曲《虞美人》、《独上西楼》,体会作者的离愁别恨。 收集有关史料,介绍李煜跌宕的人生,引入本文。 化身为亡国之君南唐李后主,体会其失去国家的痛苦。 让学生用演唱歌曲的形式,表现作品主题。
三、课型实践的成效与反思
(一)建立有效教学评价机制,及时检验教学成效。
老师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学生的表演形式、学生对作者及时代背景的理解、学生表现作品主题的程度、学生创作的积极性。由此,老师能客观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有效教学评价一览表
题目・作者 学生的表演形式 学生对作者及时代背景的理解 学生表现作品主题的程度 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诗经・蒹葭》 能和作品内容相结合 理解透彻 能创造性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高涨
表现形式一般 理解一般 基本能表现主题 积极性一般
表现形式不合适 不能较好地理解 不能较好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较低
《明月几时有》・苏轼 能和作品内容相结合 理解透彻 能创造性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高涨
表现形式一般 理解一般 基本能表现主题 积极性一般
表现形式不合适 不能较好地理解 不能较好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较低
《琵琶行》・白居易 能和作品内容相结合 理解透彻 能创造性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高涨
表现形式一般 理解一般 基本能表现主题 积极性一般
表现形式不合适 不能较好地理解 不能较好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较低
《虞美人》、 《相见欢》・李煜 能和作品内容相结合 理解透彻 能创造性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高涨
表现形式一般 理解一般 基本能表现主题 积极性一般
表现形式不合适 不能较好地理解 不能较好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较低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效果显著。
课件的丰富多彩,手段的创新运用,较好地带动学生融情入境,打破了以往课堂的沉闷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动起来,让古人活起来。实践大大激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艺术加工,融入个体二度创作,使文化和专业两个层面互为促进,不断进步。
(三)有助于学生艺术表演能力的提升和增强语文学习的实用性,有利于推进语文教改的实施。
以学生对主体的表演活动从策划、创作到表演、化妆、道具的制作,均由学生一手操办,老师只是从旁指导,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提供的这个展示平台,展现了学生多姿多彩的艺术潜能,诗词与朗诵、小品、器乐、声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真正体现了歌、乐、舞圆融相通的特征。学生通过表演展现自我,互相切磋,互相学习,达到文化课与专业互为促进的作用。
(四)由于笔者专业水平及设备的限制,古典诗词探索仍有诸多方面有待完善。
探索中的古典诗词课型,没有现成的教案、教辅资料和参考模式,教师在短时间内引领学生对作品理解透彻,难度的确较大。因此,更要求老师多才多艺,一专多能。我们需不断阅读作品,查找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设置生动的教案,制作丰富有趣的课件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文化课老师也应多向专业老师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养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把课堂搬到舞台、音乐室等地方,但有时由于场地的限制,活动内容无法按计划完全展开;学校歌库、音乐库资料还不十分齐备,也制约了我们的选材;有些服饰、道具没有现成的,只能学生动手制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表演的发挥;乐器种类单一,对表演的效果也有影响。
总而言之,我们的探索只是一个开头,各种课型的研究,还有待于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互相交流。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就能通过语文教学点亮学生的职业前途!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吴必尊.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现状调查报告[J].广州师训,2007,(05).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学 效率 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实现“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价值”的三维目标,这就是说,高效的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以教师唱主角,为学生进行知识堆积的空间,也不应该是盲目追求教学情境的变换、学习形式的变化、花样翻新的趣味游戏与合作表演,而应该是通过情境教学、趣味教学形式,切实达到扎实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与美感等能力培养的目标,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中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精神。
1.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交流,以起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效果。教师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1 要精心设计语文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设计,积累教育素材,提高教学水平。
1.2 引导、不知探索内容,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知识讨论。
1.3 认真协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1.4 制订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
同时,为了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小学教师还应摆正与学生的关系与位置。虽然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任何变化,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不可能绝对平等,但是我们应当尽可能的鼓励与赞扬学生的每个进步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课堂上在我们这里得到表扬,找到自信。
2.合理分配利用课堂时间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小学生每堂课只有40分钟,时间相当宝贵,如何将40分钟合理分配利用,上出高质量的课,关键就看教师的思想观念了。高效的课堂离不开高效的教师,高效的备课,高效的教案,教师首先要形成不浪费一分一秒,惜时如金的想法。因而在事先备课中认真吃透教材,从而做到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因为教师讲课需要时间,师生双向交流需要时间,学生实践练习也需要时间,这些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所在在安排中就要事先设计导入方式,精讲,巧讲,尽量压缩讲课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训练说、读、写甚至表演展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3.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知识问答竞赛
小学学生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好胜心,语文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这一重要特点,组织语文知识的竞赛活动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在古诗教学课中,组织诗句接力比赛,来提高学生背诵诗句的效率。
4.注意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高效地教学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学生,依靠学生自主性,自己去动手,去思考,去练习,去体验,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将自己的对课本的体验感受所得去强加于学生,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特别注意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教师是引导人,而不是主导人。如有的教师教学课文《海上日出》时,就让学生带着“陶醉”的语气读、带着“神往”的语气读,可是读来读去,学生根本没读出“陶醉”“神往”的语气。这就是教师以自主为中心,忽视学生的真实感受,强拉硬拽,将自己的事先设计的教学成果强加给学生的典型例子。
【关键词】示范性 方法 活动 督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每次改作业,批作文,阅试卷都令我十分头痛,学生那字真是“不堪入目”,有的大如斗牛,有的小如虫蚁,乱涂乱画,全无章法,真可谓“率性而为”啊。这样的书写连起码的工整都达不到,更何谈美观呢?屡屡自问,这就是我的教学成果吗?如果连起码的书写都教不好,还谈什么语文教学呢!
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注重教师的示范性
中学生涯正是各种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正是善于模仿的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势必会对学生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注意作业、作文批改中书写的工整性,尤其要注意课堂板书的书写,教师点画分明,工整认真的书写态度必定会给予学生一种好的影响,反之也只会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龙飞凤舞,恣肆放纵。
二、掌握科学方法,规范练字
(一)理清笔画顺序
很多学生根本不懂书写的笔画顺序,他们根本不管“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中间后两边”等这些基本运笔顺序,他们只管把字“画”成。这样的书写习惯必定会影响书写效果与速度,因此掌握基本的运笔顺序十分之必要。
(二)选取好的字帖,科学练字
初中生已具备基本的书写能力,正是字体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若能勤加练习定能练就一手好字。然而练字必先选取字帖,但许多字帖只有范字,却缺乏对写字方法的一个科学讲解。我认为方法至关重要,硬笔书法―选笔、执笔、笔画、偏旁、部首、结构、章法,对这些内容学生该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若非如此,学生很可能如盲人摸象,乱打乱撞,耗时费力,功无半点,长此以往,必将失去练字之热情与信心。
选好字帖之后,就要坚持练习,书法之道以恒为贵。
三、勤加督促,及时反馈,不断激趣
(一)勤加督促,及时反馈
教师要严格督促与检查。可规定每周练习量,周末收起由教师检查、评价。此外教师在平时批改学生作业、作文、试卷时应对学生的书写情况做出及时恰当的评价,如评定良好,优秀等等级,给予书写进步者以鼓励性话语等来激发学生兴趣。试卷更可以采用给书写工整者、凌乱者分别适当加分、减分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书写的重视度。
(二)组织竞赛,不断激趣
教师要适时组织各种竞赛以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比如班级或校级的书法小竞赛,可将优秀作品展示于教室专栏或校园橱窗内,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共同交流学习的氛围,无论对得奖者还是其他同学来说都是一种激励。
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校外的竞赛,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些信息,让他们不断历练与成长。
(三)拓宽视野
【关键词】初中语文;优化策略;探究;实践
新课标的改革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师落后的教学理念早已无法满足初中的语文教学。身处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不断突破自我,所以教学策略的优化对于学生而言是很有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为之做出更多的努力。教学策略是在教学工作进入正题前所进行的准备工作,是为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取得明显的教学成果,针对课堂内容进行的设计,对于课堂教学的资源、材料、方式方法进行的提前预设。语文在初中教学中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所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很有必要。本文就如何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
从初中语文课本的设计中不难看出,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因此在教材中时常会出现与语言文字相匹配的插图。所以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教材之所以这样设定,目的就在于营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氛围,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定情境进行辅助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一来便能够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例如古诗文的学习,这往往是师生非常头疼的一部分,不仅因为年代相隔甚远,难以理解,即便明白文字的意思也无法从更深处体会文字的情感,这时创设相同情境,切身地从诗人的角度进行赏析是十分有帮助的。只有走出小我,从诗人本我出发,才能够体会到文字语言中更深刻的含义,也能够使学生不再觉得语文学习无趣乏味。
二、媒体教学,吸引学生注意
初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所以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转变往常单一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现在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课堂多媒体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因为它不仅能够将课堂教学思路很清晰地呈现给学生,还能够将语文教学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便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单纯的书本知识的学习是十分片面的,教师往往需要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的语文知识,以达到开拓学生眼界的目的。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适应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要求,更能够对初中语文课堂起到增光添彩的作用。
三、小组探究,培养合作意识
分组进行教学的方式在许多课堂教学中早已被采用,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分组探究真正做到了把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人,由学生自己来掌控课堂,改变了往常教师控制课堂的局面。对于初中语文课堂而言,小组探究更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表达与交流的过程,学生将各自不同的见解通过口头的形式表达出来,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这样不仅能够从与其他成员的交流中收获新的知识,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小组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合作意识,这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是十分有帮助的。所以语文教学进行分组合作探究,这种课堂教学的模式是十分值得推行的。
四、表达交流,评估课堂效果
在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结束后,让学生针对本堂语文课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个过程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学生在表达自己看法的同时,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够培养自己善于谏言的优秀品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到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还能够通过学生的感受了解到本堂课的不足之处,这才是这一环节的重点所在。教师只有及时掌握课堂效果才能及时对课堂做出调整和改变,为日后更好地教学做准备。另外,初中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十分强烈,课堂上有这样一个表达交流的机会对于学生是十分有利的,所以教师要对敢于表达自己的学生进行鼓励,给予他们信心,只有学生获得了认可,他们才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日后的语文学习中去。
五、爱――师爱是沟通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
有人说: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润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心灵。有了爱,师生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所以,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因此,要求教师对待学生亲切自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对学生一视同仁;对犯错误的学生不当众大声训斥;课后经常和学生谈心,让学生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只有师生感情融洽了,才能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索,积极地思维,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铺平道路。
总之,语文教学中,我利用“新”“趣”“思”“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课堂效率也有了一定提高。真正意义上的优化语文教学策略应该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及现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调整优化,从而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能够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齐头并进。语文学科可以说是所有学科中看似最容易掌握,学起来却又最困难的学科,容易在于它就隐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困难就在于如何将语言文字内化于心,所以对于语文的学习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不断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拥有较高的语文修养。
参考文献:
[1] 李淑琴.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2):32,192.
[2] 房元广.探析如何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具体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