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3 16:44: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要学的数学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高中数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68-01
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从理念到教学实践都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也要发展改进。转变教育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这种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柳斌同志说:"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等等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其次,高中数学教师还应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诸方面的情况,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当然,高中数学教师还要在自己的课堂中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智慧潜能等到开发,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2.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人类学家鲍亚士在《原始人的心理》中指出:"人类行为和信仰所反映的不是他与生俱来的智慧,而是他所生活的文化系统."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我觉得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良好课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当学生对一项活动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
2.2 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表达的信心和勇气。
2.3 教师要自觉地走下"神坛",在课堂上宽容、理解、体贴学生,用爱的阳光照耀每一名学生。
2.4 让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
3.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兴趣来源于动机,动机来源于需要,因此,应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认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我编拟的一道问题:沛县汉源中学计划购进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在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优惠条件是购买10台以上,从第11台开始每台按70%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了他们对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认识,提高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素质教育从革除应试教育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弊端出发,积极倡导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摒弃过去应试教育中把学生时时处处都看成是被传授、被解惑的对象的陈旧教法,过去本来是有主观能动性学习的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一种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知识就是力量"变成了"知识就是负担"。现在,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讨论探究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课堂中,教师安排适当的时间,引导学生考虑问题、讨论问题,讲究"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将学生引向自己探究求知的道路,而非完全接受教师的传授。
5.着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渠道,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 发展 水平。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单一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多种课堂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实效性 教学活动 学习方式 思维障碍
所谓“实效性”,就是指事物经过某种活动过程后,产生的客观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较,它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或状态。而高中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就是指按照教学大纲胡要求,结合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实际特点,对学生开展数学教育活动,即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
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缺乏整体设计,教学效果难以上台阶的实际情况,我们从教改实践中体会到: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差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症结。走单纯改革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的路子难以达到教改的根本目标。必须从更新 教育 思想、转变教学观念人手,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引领课堂教学走出困境,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影响实效性的几个因素
(一)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个性都不相同,他们的想法和学习能力也不同。教师在教学之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了解,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了全面了解,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堂环节的设置。如果教师不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置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不高,还可能使课堂教学目标完成不了。
(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和处理能力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教学目标和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在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时,要掌握教学的轻重缓急。对于较难的知识点,可以留给学生较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较简单的知识点,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解决,以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刻把握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不分难易点,可能就会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简单的问题,从而浪费了课堂时间,导致难的知识点没有时间进行讨论,使课堂教学目标完成不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不到促进作用。
(三)对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中的主体是教师,教师主导着整个课堂的运作过程。在这种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几乎不运转,仅仅是接受教师的讲解,对教师讲解的题目也不会产生疑问。新课改以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还有很多传统教学方式渗透到了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摆脱不了旧的教学观念,在让学生提高能力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道路上就不会顺利进行。所以,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课标,把握现在素质教育的方向,使新课改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的能力真正获得发展。
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把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在进行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时才能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不管教师创设如何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学生都对此没有兴趣,不会去主动关注。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创造性教学。
比较扎实的独立教学能力,比较独立的教学个性特征,使得教师教学的自信心增强,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呈现出比较强烈的创造性劳动的意向和行为。教师从自己的个性特征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艺术的创新,会显现出教学艺术的独创性特色,使教学艺术进入个性化的阶段。个性化反映的是教师自己的教学艺术与他人的不同,也意味着超越自己。教师在这一创造性教学阶段的实践过程,使自己的教学艺术创造进入了个性化的阶段,自身教学艺术开始呈现出与他人的不同,意味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对周围同事或以往经验的超越。课堂上教师除了能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及其复杂的教学现象进行反思,并不断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以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采取恰当的探究学习方式,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问题,通过小组中的成员谈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可以激发其他小组成员的思考。通过结合组员对问题的看法结合自己的观点,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同时对解决问题也有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学习者把抽象的东西通过直观感受和积极思考转变成自己的储存,是一种把知识逐步内化的过程。学生通过把知识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会让他们在课堂探究中更积极、更深入。
【关键词】读书 高职学生 人文素质
一、读书的重要性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哲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几千年来,世界文明主要是通过书籍来记载和传承的,而我们每个人则是文明世界里的一滴水、一粒沙。虽然渺小,但却感受着、体验着这个世界,是文明的创造者之一。读书,使我们变得不再渺小,充满力量。多读书,可以足不出舻卦亩潦澜纾惊叹和感知文明的伟大,认识人类的平凡,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多读书,可以学习更多知识和经验,发现和查找自己的不足,不断改正和进步,调整自己前进的方向。多读书,可以让人变得聪明、智慧,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战胜对手和自己,从而开拓新的里程碑。多读书,可以让人知书达礼,“腹有诗书气自华”,与人沟通交往,展示自己的素养,获得更多的机会。多读书,可以让人心情愉悦,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促进身心健康,何乐而不为?多读书,可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兴旺与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高职院校学生的读书状况,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之路,影响到企业发展的状况和祖国建设的未来。
二、高职生的读书现状和分析
2016年世界读书日调查发现,国人年读书量不足5本。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国人尚且如此,高职生的读书情况亦令人堪忧,经过我这一年来给高职新生上课兼管理的工作总结得出,他们读书的量与质都比较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他们的读书意识不强、读书时间不多、思考能力欠佳、依赖网络阅读、具有盲目性等。
1、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由于家庭教育一直缺少读书的熏陶和引导,学生家长的阅读时间就少甚至为零,怎能去苛求孩子天生爱读书呢?上大学前的学校教育虽说是素质教育,但是高考的指挥棒决定了应试才是王道,题海式学习挤压了学生本可以用来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久而久之,由于读教科书和考试成绩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多数学生对读书的感觉是辛苦、是艰难的,甚至失去阅读的兴趣和勇气,更谈不上体验阅读的乐趣。
2、对课业学习不求甚解。由于中学学习效果和高考成绩等因素,决定了高职生的理论学习能力相对薄弱,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他们上课一般缺少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的习惯,缺少深入思考的习惯,更不愿意精读深钻,只是做到基本完成课业,简单凑合地应付期末考试。更有甚者,上课不带书和笔,要么听不懂,要么不在听,最后只是复习突击几套题库,考试碰运气。
3、较为盲目地碎片化阅读。信息化、网络化普及的时代,带来了更加自由的学习、实践、娱乐的空间,同时也造成他们在多元选择时的盲目性和比较浮躁的状况。他们不愿读书、不爱读书,难得的阅读多存于网络之上――各种碎片化的阅读。网上的点击式阅读,如蜻蜓点水般量多而不精。即便是读书,大多是休闲、时尚、实用和功利类的图书,经典名著和各类专业性读物甚少。
三、读书活动的一些推广尝试
基于读书对人类的重要作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读书的现实和特点,必须采取可行性措施加以改正和推进。开展各种读书活动,目的是使高职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实现从“开卷有益”到“坚持阅读”再到“享受悦读”的转变,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提升品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情操,帮助学生从书中汲取知识、获得智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在人文素质类课程上,督促学生课下读书来辅助授课。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里,推荐小说《解忧杂货店》,让学生从有趣的小说情节切入,坚持读完一个个看似孤单、实则联系紧密的人物故事,从中获得对理想的认识、对爱情的坚守、对事业的拼搏等思考和理解,正视自己,慎重选择,坚持实现。同时,由各系部结合专业课,给学生推荐适合的读书清单。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课堂的延展性,收获更多。
2、利用主题班会等时间,每月设立共读分享。可以由辅导员、班主任或者学生干部组织,从好习惯的学习与养成开始。《把时间当作朋友》、《时间管理幸福学》等时间管理类书籍,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时间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做好时间管理,拓展人生的宽度。
3、学校图书馆除了及时引进各类书籍之外,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多搞些活动来吸引高职学生的关注度,提高学生读书的参与度,从而扩大整个学校的读书气氛。比如新书宣传、重温经典、图书漂流等,让书香伴随更多的学生,漂到教室、食堂、宿舍乃至校外的公交车上。
各类推荐书单,好书的选取最为重要。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多读书,发现适合高职生阅读的好书,按照课程或年级需要推荐给他们,采取必须和自愿相结合的方法,如:设置必读和选读书目,自愿阅读和一起共读等形式,在高职生中做分类性、坚持性地推广。结合他们依赖网络阅读的特点,推广优秀的手机阅读APP以及好的阅读方法。有序推进,着重落实,最终达到教师提高自身,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互相带动,学生影响教师的校园读书行为和爱读氛围。
四、结束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你可能拿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完马拉松吗?哪一个马拉松冠军获得者是一直领跑的呢?我们高职学生可能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能曾经失去读书的兴趣,而当今社会讲究的是终身教育,什么时间都可以说是“起跑线”,只要你决定开始改变现状,那么坚持下去,就有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获得可喜的成绩。作为教师的我们多读书,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往往能帮助学生成为人生长跑的赢家。所以,坚持下去――静待花开。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解题思路 联想方法
数学知识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得数学题复杂多变,学生在题海战术中收获不大,究其根源是学生未能够很好地把握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方法,将知识点很好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做题中归纳总结,轻松自如地学习,在提高联想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下面谈谈学生解题中联想方法的具体运用。
一、直接联想,快速解题
直接联想又可以称为表面联想,这种联想法是根据数学题目本身所呈现的条件和包含的较直接的公式,概念等进行表面的直接联想,找出题目中的解题思路,寻找题目中的联系,这种联想方法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只需要将课本内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公式掌握即可。在教学中,教师在新的知识点讲解完后,就可以运用这些基础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在教学集合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做以下练习:有两个集合A={x|x■≤1},B={b},当b为多少时,满足A∪B=A。这个题目中主要的运用到的是集合知识,并且由A∪B=A,很容易得出答案。再如,在教学向量知识时,可让学生进行以下练习,向量A=(■,1),B=(0,-1),C=(k,■),且A-2B和C共线,求k的值。仔细观察可以得出A-2B=λC,根据此公式就可以求出k的值。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些题目通过简单联想就可以推出相关的公式或涉及的知识快速求出,让学生在解题中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掌握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二、抽象联想,化难为易
在一些题目中没有明显地涉及具体的知识点,需要经过学生思维的加工后,能够找出一定的关系,并运用这种关系切入题目,进而达到解题目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抽象联想能力,从复杂的题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然后进一步地加工利用,化难为易。如,在解决一些抽象的函数问题时,就需要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如,在解如下的题目时,需要将抽象的问题通过联想思维,变为具体的知识点。函数f(k)=Ak■+Bsin3K+Ck■+Dk+2,满足f(1)=7,f(-1)=9,且f(-2)+f(2)=124,求f(■)+f(■)。这个函数中含有4个未知数,但是根据题目来看只能够列出3个方程式,不可能直接解出。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原来式子的结构,并运用抽象思维进行概括,这时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一对对称关系,即f(1)和f(-1)对称,f(2)和f(-2)对称,然后运用偶函数的一些性质和整体代入法,即可求出题目的答案。因此,在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题目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题目,然后根据题目进行相关抽象联想,将学过的相关的知识和公式有机结合起来,进而解出题目的正确答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引导学生有效运用数学的抽象联想,化难为易,快速准确地解出题目,同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题习惯。
三、间接联想,灵活解题
间接联想就是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对题目的语言进行间接联想,这种语言可能是文字语言也可能是图形语言,间接联想的难度相对于直接联想和抽象的联想更大,灵活性更强,这就需要学生深入细致地理解题目,将题目中的信息转化为数学信息,这样才能够灵活解题。例如,若A=f(k)的图像关于k=A,(B,0)对称,证明:其函数周期为4|A-B|,(A≠B)。在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函数的图像解决函数的周期问题,但是这种方法不够严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代数知识入手进行推理,这就需要学生在看到数学题目时将语言文字的题目转化为代数语言的知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重将文字语言题目转化为数学语言即相关的数学公式和数学解题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遇到比较难的问题时,运用间接联想的方式,将语言文字题目转化为数学知识,并灵活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达到解题目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数学联想能力的提高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及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志远.高中数学中的类比和联想[J].学周刊,2011,07:136-137.
[2]于川.高中数学“联想―发现―归纳―提升”教学模式及其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05:46-48.
论文摘要:数学在高中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可以改善学生的各项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任务并不仅仅是不断地积累知识,最主要的是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本文重点研究了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相关问题,并且对相关的措施进行了总结.旨在实施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够不断训练自己的发散思维训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来学习数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如果教师把学生所反映出来的具体问题集中起来处理后,能够引导学生积极针对新问题展开研究.这样可以让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并指导学生不断探究、改善、创新.让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后,能够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概念和方法.高中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其不断变得灵活多样.通过高中数学的改革能够看出参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性.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及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理论知识形象
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学会自主学习或积累知识外,还要学会对整个高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整理,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通过专业术语来进行表达.在实施高中数学课堂教育后发现了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数学的推理、概括、归纳保持原样;第二,高中数学知识是新、旧知识的结合,其各个知识点都是互相联系的.是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结合点,即要不断发展的.
学习是一件比较注重全面的事情,通常情况下,直观、形象、具体的知识是很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但是数学的知识恰恰与其相反,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符号化、概括化,抽象化,这就让学生很难弄清公式、定理所表达出来的数学含义针对这一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思考,能够把数学结论的推导过程详细地讲解给学生听,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方法将数学知识由符号化、规范化、概括化转化为自己能清楚理解的形式,这样就对学习很有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将得到发展.
二、培养发散思维
数学是一门理科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高中学生对某一些问题常常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能充分带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在数学方面进行指导后所体现的就属于思维的发散性.在教学中,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来选择各种手段,如引导思考、实践活动、多媒体演示等,这样才能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发挥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求函数f(B)-sinB一cosB一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解时可用以下多种思路:(1)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来解;(2)利用变量代换,转化为有理分式函数求解;(3)利用解析几何中的斜率公式,转化为图形的几何意义来解;等等.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三角函数、分式函数、解析几何等众多角度寻求问题的解法,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克服了思维定式,拓宽了创新的广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灵活化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理科类学科,这就要求学生的思维以及头脑反应能力要强,学生也只有在掌握了多种解题方法后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有个详细的了解.“变式教学”的实施就能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的重点在于解题方法的变化,即学会“举一反只”.表现为:数学题目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不断变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经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就会得到完整的数学概念,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应用.
四、教学内容系统化
教学既是一种工作,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改善,才会提高教学质量.数学的逻辑性很强,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是组成数学知识的主要元素,在某种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根据这种情况,重新整理各种知识结构、方法、技巧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在知识结构整理方面,需要进行双方面的整理工作,纵向知识和横向知识都应该整理到位,从而将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例如:反证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等.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如果进行配方法的教学,在举例的过程中需要说明它除了可以解决二次函数求极值间题,对于因式分解、根式化筒、韦达定理也是能够进行解决的.
五、数学知识“应用化”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而且知识点比较难懂.目前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多数还是依靠学生的听讲、记忆、做题目来学习知识,这些方式已经有些落后于现代教学,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是满足不了的了.笔者认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开展教学.通过培养数学的实践能力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例如:对于“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这一课题的研究,教师不但需要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弄清银行的有关知识外,还应该让学生弄清二种付款方式的计算情况,再进行分组展开交流,使每个人得出的结论都能与实际的结果相符合.讨论可以从这些具体的方面进行:(1)只采用方案2,算出每期的付款额、总共的付款额与一次性付款进行对比分析,将得到的结果填人表格并针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2)采用方案1和方案3时,每期付款额、总共付款额与一次性付款进行对比分析,将结果填人表格,总结出其中的特点与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中 数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如果教师把学生所反映出来的具体问题集中起来处理后,能够引导学生积极针对新问题展开研究。这样可以让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并指导学生不断探究、改善、创新。让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后,能够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概念和方法。高中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其不断变得灵活多样。通过高中数学的改革能够看出参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性。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及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理论知识形象
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学会自主学习或积累知识外,还要学会对整个高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整理,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通过专业术语来进行表达。在实施高中数学课堂教育后发现了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数学的推理、概括、归纳保持原样;第二,高中数学知识是新、旧知识的结合,其各个知识点都是互相联系的。是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结合点,即要不断发展的。
学习是一件比较注重全面的事情,通常情况下,直观、形象、具体的知识是很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但是数学的知识恰恰与其相反,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符号化、概括化,抽象化,这就让学生很难弄清公式、定理所表达出来的数学含义针对这一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思考,能够把数学结论的推导过程详细地讲解给学生听,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方法将数学知识由符号化、规范化、概括化转化为自己能清楚理解的形式,这样就对学习很有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将得到发展。
二、培养发散思维
数学是一门理科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高中学生对某一些问题常常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能充分带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在数学方面进行指导后所体现的就属于思维的发散性。在教学中,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来选择各种手段,如引导思考、实践活动、多媒体演示等,这样才能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发挥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求函数f(B) -sinB一cosB一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解时可用以下多种思路:(1)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来解;(2)利用变量代换,转化为有理分式函数求解;(3)利用解析几何中的斜率公式,转化为图形的几何意义来解;等等。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三角函数、分式函数、解析几何等众多角度寻求问题的解法,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克服了思维定式,拓宽了创新的广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灵活化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理科类学科,这就要求学生的思维以及头脑反应能力要强,学生也只有在掌握了多种解题方法后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有个详细的了解。“变式教学”的实施就能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的重点在于解题方法的变化,即学会“举一反只”。表现为:数学题目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不断变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经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就会得到完整的数学概念,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应用。
四、教学内容系统化
教学既是一种工作,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改善,才会提高教学质量。数学的逻辑性很强,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是组成数学知识的主要元素,在某种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根据这种情况,重新整理各种知识结构、方法、技巧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在知识结构整理方面,需要进行双方面的整理工作,纵向知识和横向知识都应该整理到位,从而将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例如:反证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等。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如果进行配方法的教学,在举例的过程中需要说明它除了可以解决二次函数求极值间题,对于因式分解、根式化筒、韦达定理也是能够进行解决的。
五、数学知识“应用化”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而且知识点比较难懂。目前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多数还是依靠学生的听讲、记忆、做题目来学习知识,这些方式已经有些落后于现代教学,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是满足不了的了。笔者认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开展教学。通过培养数学的实践能力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例如:对于“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这一课题的研究,教师不但需要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弄清银行的有关知识外,还应该让学生弄清二种付款方式的计算情况,再进行分组展开交流,使每个人得出的结论都能与实际的结果相符合。讨论可以从这些具体的方面进行:(1)只采用方案2,算出每期的付款额、总共的付款额与一次性付款进行对比分析,将得到的结果填人表格并针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2)采用方案1和方案3时,每期付款额、总共付款额与一次性付款进行对比分析,将结果填人表格,总结出其中的特点与解决方法。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自学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 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有兴趣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才会引发一切学习活动。自学是一种属于学生个体的、自觉的活动,需要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开始这项活动并加以长时间的坚持,提高自学的效果。高中数学自学主要涉及预习、练习和复习等枯燥的抽象内容,学生往往感到十分枯燥无味,难以坚持进行,最终无法形成自学能力。因此,要想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就应该从激发学生的数学自学兴趣入手。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该站在数学教育的专业角度上,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找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有意识地、适时适度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学意识。当然,高中生的心理已经相对比较成熟,教师也可以向他们说明学习数学和自学数学的意义,引导他们建立起适合时代特点的学习需要。
数学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知识应用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对数学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的用途和价值,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自学的乐趣,形成数学自学的积极态度。
二、充分锻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其数学自学能力的关键。数学是一门逻辑 性、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数学中的定理、概念的表述都相当严密,而数学语言尤为平淡无奇、枯燥乏味。数学知识里面所包含的深刻内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很多学生往往就是因为不习惯读数学书而放弃自学数学的念头。
教材是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工具,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可以从教会学生阅读数学材料开始。刚开始自学时,学生可能不太懂得阅读方法,不善于思考,对抽象的数学符号、数学专用术语不解其意,可能并没有什么收获。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试着引领学生精读,分析定义、公理或者公式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对数学语言理解透彻。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学教材的时间,给学生布置好阅读要求,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同时要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深入地思考问题推理过程中的思路、方法和逻辑表述,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知识、自己发现疑问、自己寻找规律,使学生学到如何读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逐步掌握阅读数学教材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地阅读数学教材。
在学生学会阅读的同时,高中数学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整理好所学知识,理清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整理出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掌握相应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给一个数学专业名称作出界定。
三、充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是学习的外在形式,思考才是学习的实质内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自己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头脑里面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顺应过程,最终形成个体独特的认知结构。如果高中学生在阅读数学资料的过程中,不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理解、消化,不与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同化或者顺应,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
学习就必须学会思考,学会思考是会学的核心。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让学生多观察、多实践,找到知识点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养成随时发问的好习惯,充分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质疑,积极地发现问题,善于寻求方法和途径,用多种思维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思维水平。
反思是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整理、深化、加工和提炼的过程,即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再思考、再建构。学生的反思能力是需要后天培养的,随着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提高而变得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的步骤指导学生进行反思,要求学生对解析习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和总结,找出最佳的方法。课程总结时反思本课堂的知识内容,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习惯
数学自学习惯是学生必须进行数学自学的内在需要,导致学生的数学自学活动变成一种规律性的、必需的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高中数学教师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引导、监督和培养,同时也可以借助教师的数学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自学习惯。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也是一项必需的工作,让学生从苦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慢慢使自学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
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前进行预习,这也是一种自学活动,需要学生主动地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分析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认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初步了解数学课上的新知识,并能够对新知识有所掌握,搞清楚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主动地寻找问题、发现问题,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老师释疑解惑,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留出一些时间组织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可以进行讲解,也可以组织同学进行讨论、辩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课后复习则是另外一种自学。通过学习教师布置的复习提纲和复习习题或资料,学生掌握所有要求的知识内容,并通过练 习进行灵活运用,巩固学到的新知识,深化以前学过的旧知识。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自学目标是通过自学过程实现的,自学过程又需要学生的自我监控才能够完成。自学的自我监控能力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自学目标,学生对自己的自学行为进行自觉的计划、监察、评价、调节和控制的意志能力。高中学生的意识水平和自制能力已经达到了自我监控的要求,其数学自学成果与自我监控能力有很大关系。因此,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提高学生数学自学的质量和效果,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自我监控是个体主观意识能动性的表现。高中数学自学过程中,学生自我监控行为的发生是需要建立在学生个体的积极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对数学自学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他就无法在自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控。
大家都熟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数学课即将开始与初中知识有联系,但比初中数学知识系统。高一数学中我们将学习函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它在高中数学中是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它融汇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中,其中有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它也是高考的重点,近年来,高考压轴题都以函数题为考察方法的。高考题中与函数思想方法有关的习题占整个试题的60%以上。数学对于普高学生来说是一只拦路虎,很多学生特别是文科生高考就是失败在数学上.有考生说数学是高考的半壁河山,鄂尔多斯市的文理科状元高考中数学成绩没有在130分以下的,而且绝大多数在140分以上.虽然同学们都知道数学的重要性,但我们大多数同学正在为如何学好数学而烦恼,有的同学上课听不懂,有的同学课后不会做,有的同学一知半解却不知怎么去深究,有的同学好不容易来了一点热情,却被无情的考试分数冲走,有的同学虽然在数学上花了很多时间,却“好象”总是看不到效果…所以很多同学常说“数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 现在起步学数学还来得及吗?
常有家长和学生这样问,我(或我的小孩)到底能不能学好数学?我现在这样的基础还有希望学好数学吗?回答是:能,只要你自已有足够的信心和恒心.有句广告语不是这样说的吗:“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爱因斯坦总结自己获得伟大成就的公式是:W=X+Y+Z。并解释W代表成功,X代表刻苦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不说空话.同学们目前需要做的就是要X、Y、Z.
二、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比较
1、知识差异。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笮。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0—1800”范围内的,但实际当中也有7200和“—300”等角,为此,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负在内的所有大小角。又如:高中要学习《立体几何》,将在三维空间中求一些几何实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还将学习“排列组合”知识,以便解决排队方法种数等问题。如:①三个人排成一行,有几种排队方法,②四人进行乒乓球双打比赛,有几种比赛场次?高中将学习统计这些排列的数学方法。初中中对一个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在高中规定了i2=-1,就使-1的平方根为±i.即可把数的概念进行推广,使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等。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渐学习到。
2、学习方法的差异。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课堂教慢的速度,争取让全面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有九门课学生同时学习),每天至少上六节课,自习时间三节课,这样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数学教师将像初中那样监督每个学生的作业和课外练习,就能达到像初中那样把知识让每个学生掌握后再进行新课。
还有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模仿与创新的区别、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定量与变量的认识差异等等。
基于以上区别与差异,我们发现学习高中数学其实并不难,因为高中数学有其自身的特点:
三、高中数学课程的设置
高中数学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泛,将有:《代数》上、下册、《立体几何》和《平面解析几何》四本课本,高一年级学习完《代数》上册和《立体几何》两本书。高二将学习完《代数》下册和《平面解析几何》两本书。一般地,在高一、高二全部学习完高中的所有高中三年的知识内容,高三进行全面复习,高三将有数学“通考”和重要的“高考”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阶段,很多好与不好的东西都将在这个阶段形成的。然而恰恰这么重要阶段,我们却为了大学梦拼命的融进题海中去了。所以很多人说大学无聊,高中至少充实,但我觉得就是这样的充实才会导致大学的无聊。因为我们没有兴趣,没有独立的思考,缺乏思想,适应能力差,也没有自学能力,没有创新,没有实践,没有丰富而深刻学习以外的经历且伴随考上大学就解放的思想来面对一个全新的教育阶段也许真的有点无聊。高中输送的人才都是一个模式(学习型),缺乏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这些源于整天坐在教室做高考题的结果,当然我不是说不做,在面对高考的同时也必须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这也许就是许多人所说的情商吧。很多人及过了高中之后,感性的一面被大大的放大,然而理性的一面几乎没有。也许真的与高中时候单调的生活以及浮躁的学习很有关系。所以,我认为高中应该提前进行科学、实践、创新的教学、教育。适当地释放学生的个性,改变高中完全应试教育的方式,从多方面的对学生进行培养,也要特别对同学诚实守信的培养,这样高考也要省许多麻烦。
教师需要慎重地引导学生学习及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自己也当成一个教育教家,不仅仅是一个教师而已。提高教师的地位,同时也需要强调教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