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03 16:44: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基本内涵;实施策略

现代教学应注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在教学中更新教育理念,把情感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完美结合。

一、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基本内涵

遵循现代教学的理念,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作者情感的结晶,表现出亲情、爱国情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等等方面,可以说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情感因素。因此,语文情感教育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情感心理发展特征为参考,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充分发掘语文教学内容中的情感素材,使学生充分认知并体会这些情感素材,充分发挥这些情感素材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策略,促进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

1.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增加多媒体教学元素,给学生以直观的体验

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在语文情感教学中,我们可以增加多媒体元素,给学生创设情境,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图片、声音、视频,通过这些多媒体设备,使静止的书页转化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情境。语文教育就是需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因素,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创设情景,可以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可以说是“触景生情”。例如:教师在讲授《开国大典》时,我们可以在教学内容中采用多媒体,将开过大典的情景再现,让学生对开国大典的盛况亲身体会,在看过这样的盛况之后,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会身临其境,爱国情感被完全激发。又如在教学《草原》课文时,我们可以预先收集大草原的美景素材,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视频。这些素材最好是选取一些获奖作品,本身也充满着自身的情感。通过向学生播放这些素材,可以让学生对草原有直观的体验,对草原乃至大自然产生情感,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作者的感情很容易产生共鸣。

2.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增加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以教材为基础,情感教育就必须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在讲授《白杨》时,在课本中父亲和孩子的对话的内容,通过深挖作者所需要表达的情感或者人物的内心情感。我们可以知道,课文是表达了父母无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边疆的同时,还要求自己的孩子继承他们的心愿。

3.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拓宽情感的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选取与小学生生活更贴近的素材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讲授《颐和园》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介绍自己小屋的布置,然后再引导学生来关注圆明园的设计。

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增加多媒体元素,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更加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小学语文的情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情感,使小学生人文情怀得以培养,从而塑造小学生的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曾惠宗.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5).

第2篇

一、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来源。第二,小学语文教科书。依据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如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长春版等),设计出的教学目标虽大体相似,但依然会有不同之处。第三,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不仅需要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科书,同时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不同,其学习经历、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都存在着差异。有些教师试图设计出全班学生都适用的唯一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科学的。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就是要面向全班学生、顾虑个体差异开展的,那么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必然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年龄规律等实际情况为基础。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差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采用分层设计教学目标的办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学困生感到“我能行”;帮助中等生认为自己、有更大进步;使优秀生产出乐于挑战的欲望等。即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策略为目标层次化。

例如,在《忆铁人》一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描写王进喜深深自责的感人画面)内容教学时,可分层设计如下多样化的教学目标:第一层针对次学困生——知道王进喜是个什么样的人,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铁人王进喜的;第二层针对次中等生——揣摩词句对反映人物品质的作用;第三层针对次优秀生——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尝试仿写身边中“王进喜”。这样设计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既尊重了学生的差异,也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三、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注意事项

在设计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差异主要反映在“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领域上,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域上不做差异要求;第二,虽然各层次目标有所差异,但各层次目标之间需要形成一个阶梯,利于后进生向中等生迈进,中等生向优秀生靠近,优秀生并不自满;第三,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必须突出语文实践性的特点。

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 提高策略

1.引言

小学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属于工具性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开始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了。但是,由于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这种结合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缺乏创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该从小学语文课堂入手,让课堂真正变得丰富多彩且有效,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切实提高。

2.相关概念

2.1有效教学

关于有效教学的问题,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有所重视了。尤其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效教学应该是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思维与使用最佳教学方法的教学”。具体来说,有效教学中的教学应该是一种认知和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效是说有效果的教学计划、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等。因而,有效教学就是说教师应该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开展的一种促进学生进步或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2.2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记录载体。小学语文教学属于整体语文教学中的初级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教育对象主要是6~12岁的学龄儿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其有效教学主要从两个层面来界定,即基础层面和发展层面。就基础层面来说,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是指教师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表述清晰,有效使用教育资源。就发展层面来说,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能灵活安排教学计划,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互动和开发的教学要求,注重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即情境与问题、阅读与思维、互动与引导及练习与反馈。

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现状及问题

3.1教师对语文性质认知的误差

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小学语文的性质界定存在一定的偏差,即过小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的结合方面存在认识偏废。这主要是说当前不少小学语文教师仍然重视小学语文的工具性而非人文性,他们容易割裂语文教学的文本,从而使学生无法清晰地把握住整体的文章内涵。这种脱离文本的小学语文教学使学生似懂非懂。此外,小学语文教师无法准确把握语文学科基本特点,合作学习等互动环节流于形式,一些教学辅助手段应用得不当。

3.2教师对语文文本解读的误区

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对文章整体内容形式的观照,缺乏教学的文学素养,无法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语文问题的设计无法体现其应有的启发性、思辨性、逻辑性。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缺乏对作者意图价值取向的揣摩能力,无法真正参透语文文本中的作者思想与情感,因为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者创作的时间和空间缺乏必要的了解。当然,小学语文教师还缺乏读者个性化的阅读心灵体验,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3.3教师对教学情况评估不够

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当前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了解不够,存在模糊学生学段特点的不良现象,各个年级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分析存在阶段性不够清晰的问题,有时甚至会出现教学目标越位或不到位的问题。此外,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关注全体学生,没有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与潜力,课堂过多地浮于表面文章,尤其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方面,未起到鼓励学生、指导学生的作用。

4.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4.1制定积极明确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来说,有着根本性的预期与方向性指导作用,是一切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而,我们应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让这三个方面形成一种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螺旋形上升关系。其中,就知识与能力目标来说,教师应该认识到小学生的发展是全面性的,需要教师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让学生学习到语文知识,更要养成良好的性格、思想品德等。小学语文教师在把语文教学当做基础性工具学科的同时,也要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就过程与方法目标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行为,而非被动接受行为,注重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而非孤立无援的自学。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高级目标,但也是一个隐性目标,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培养新时期的素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4.2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

我们应该重视对话活动的有效性及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还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语文教学具有传情达意的基本作用,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倾听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语文教学中的说主要是人思维的物化过程,具有迅捷性、针对性和意向性等特征。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时候,还应该对他们进行诵读训练、独白训练等。对话活动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听,听的本质就是信息的输入,是人对外在内容内化和吸收的过程。它需要倾听者能够接受语言信息,并加以一定的辨识和理解等,从而把听到的语言转换为自己的思维,具有时空性、意向性及感知性等特点。为了训练小学生的倾听能力,我们应该多对他们进行听辨训练、听记能力训练及听解训练,让他们在倾听环境中多多实践。

4.3落实全面细化的教学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环节应做到有效教学,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学设计、媒体使用、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具体落实相关教学环节。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在教学设计方面设立细化的教学目标以方便落实,体现学科特点分层落实,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弹性预设激发动态的生成。在媒体使用方面,我们则应该避免过多使用课件而限制教学流程,避免课件信息容量过大,而以直观画面诠释文本内容,避免课件过于华美,而根据学生的回答预设制作具有超链接功能的课件,在课件上提出一些具有统领性的问题。在有效教学反思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进行自我反省,总结经验,看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等,并观摩别人的课堂,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基于此做出改进。

5.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改变当前教学有效性不高的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形式,全面落实细化的教学环节,使小学生不仅学到语文知识,更能参透语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且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瑞雪.提高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目标上下位联系有效性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51.

[2]骆舒洪.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7(5):23-24.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法课程;改革

对于语文教学法课程来说,是师范学院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具有广泛的理论性、实践性以及跨学科性,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一名优秀、合格的语文老师所具备的素质,也能够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的一门学科。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改革更为重要,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不仅影响着此门学科的教学效果,更加影响着学生对语文教育观的理解,可以间接的影响到下一代,所以说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改革非常重要。

1当今时期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基本现状

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针对于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所设定的一门学科,教学任务则是整合学生所学到的各个专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使学生逐渐掌握语文老师所拥有的职业意识以及职业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融入到语文老师这一角色中。然而在调查的信息资料中却显示,在当今时期我国地方大部分的师范院校中的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却与之不同,大多数都严重的脱离了培养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的,甚至有的师范院校都没有针对于农村语文教学开设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内容空洞抽象,与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本质目标相违背,导致师范学院的学生对农村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不甚了解,甚至有的师范学生不能够利用教学理论整理出教学设计,严重的缺乏教学技能素质,没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有的师范学院在进行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时,只是盲目侧重于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特别少,也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农村语文教学经典案例分析,致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严重脱节,使学生不能够扎实的掌握语文教学技能,只能够片面的对其理解,最后只能够培养出一个“半成品”的语文老师等。

2语文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2.1丰富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观点

在进行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其的特性入手,也就是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在此可以将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课改的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环节中,使教学内容与农村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联系更加紧密。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要有计划的添加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内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深刻的了解当前社会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发展以及教学需求。同时,在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要正确的引进农村小学经典的语文教学实例,促使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开阔学生的教学视野,整体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也应当将《从村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内容编入到教学内容中,并且也要将《农村语文教学改革的走向》、《农村语文教学改革的内容》、《农村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这些素材整体的编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能够直观的对当前时期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所拥有的思想素质以及业务能力进行了解,让学生更加更加明确其的发展方向。

2.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平衡

对于大多数师范类学校来说,普遍存在着重理论偏实践、重知识偏能力的问题,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正向发展。对于师范教育来说,虽然理论教育是学生能力培养的第一步,也是学生专业性学习的基本,但实践教学却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的桥梁,只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双平衡,才能够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的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所以说,师范学生的实践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学生的实践训练过程中,学校也要有意识的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整合起来,交错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快速的掌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将其转化成自己的教学能力。

2.3加强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

在进行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让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采用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两种训练方式,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教学技能。在进行教学技能的训练过程中,也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的在实践课堂上展现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快捷的了解教师口语、教学技巧等技能。

3结束语

对于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改革来说,我们应当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交错教学出发,融入大量的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因素材,让学生能够更加快捷的了解到农村语文教师应当具有的素质,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师理念。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创新策略

引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描述,“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转变小学语文教学观念,才能体现小学教育的内在价值。接下来,本文就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教学创新策略,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使小学生能够健康的地成长。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教学创新方面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陈旧的教学观念

当前制约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陈旧的教学理念为主要因素。虽然近年来,我国对教育进行了改革,也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思想,但“注重知识,不注重能力”的陈旧教育观念依旧存在。陈旧的教学理念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学校过度看重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不重视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学校给学生施加学习压力,制约了学生创造才能和个性的发展。

2.单一的教学模式

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不是培养。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是演讲者,学生旁听,教师一味的教授知识,对学生甚至启而不发。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一言不发,也就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要求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记笔记、写作业,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制约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不合适的教学形式,降低教学实际效率

在当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存在教学形式新颖,而教学实效低的问题。教师总会想出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但这些教育方式并不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而是为了讲课的需要,让听课老师感到有新意。像猜谜语、智力游戏等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只能带动个别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大多数学生仍旧是作为观众,根本不能激活他们的大脑思维。有些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设计了一些课件,对学生提出问题,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就通过课件的演示公布答案,学生恍然大悟,然后让学生对其他类似问题照葫芦画瓢。这种过度注重教学形式的教学手段,不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还是要依赖于学生自己的读写实践,这样才能使他们学好语文,提升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应不断创新,但那些光注重于形式,脱离了学生的学习需要,盲目追求创新的教学创新策略是不可取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把握教学本质,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踏踏实实,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创新,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教育学生。

1.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

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注重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通过听和读,学生从书本上获取知识;通过说和写,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进行利用;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思维活动过程。思维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而语言能力只是语文能力的表现形式。小学语文教师应教会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重读写,轻听说”的教学方式也许会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但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交叉变换,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读写、分析和表达能力。对于语文的教学,我们要研究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学。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月光曲》中,在贝多芬演奏一曲后,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却又弹了一曲。讲到这里时,教师可以通过“贝多芬没有回答”这句话对学生进行提问。因为这句话有很深的涵义,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贝多芬谦虚;贝多芬演奏太投入,没有听见。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也就会有不同的答案,这就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通过组织创造性的活动,在活动中往往会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课堂氛围,老师应做到平易近人,不让学生产生畏惧感;经常和学生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并提出教师在课堂上的错误行为和说法。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采用比赛、游戏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局限于课本,积极地发散思维。通过不同的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这样才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性的说,小学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创新和学习的能力。小学语文创新需要建立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然后将教学创新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卢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史根东、傅道春.教师创新行为案例与评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濮坤.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5).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本位 教学活动 返璞归真 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15-02

前言

何为语文,语言是我国语言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学科,语文将汉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进行了有效地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给小学语文学科更多的内涵与更丰富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清新之风与创新之风吹来,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本位化,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功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返璞归真,加强小学语文本位教学,是促进小学生进步的重要环节。

一、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美感,强化语文本位教学

感悟文字的美感,就是对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欣赏,发现其中的审美价值。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点与考试点,加强小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丰富,会让小学生对文章进行通读,之后对文章进行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根据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讲是十分枯燥的,小学生像在完成任务一样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无法自主且完整地对课文文本之美进行欣赏。小学生意识不到汉语的语言美,就不能从心底里接纳语言学习。无论是从汉字的构成还是从汉字的意义来讲,汉语都是一门具有较高审美意义的语言。汉语的表达形式丰富多彩,内涵十分丰富。教师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引导小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之美进行欣赏。让小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美感的发现者,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比如在讲解《登鹳雀楼》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这首诗为什么能够成为千古名作呢?是哪里让人觉得那么美呢?”。这样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对诗中的字眼进行探究与发现,并在朗读中发现诗歌的韵律美与情境美。学生一边读诗,教师一边为学生讲解诗文所描述的场景,让学生身处其中,感受文字的强大魅力,促进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二、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表达,强化语文本位教学

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就是为了能够自主应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个人想法。从小学语文考试题型来看,写作是考查小学生表达能力的题目,并且在考试中占有较大的分值。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看,学生每一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表达与交际。因此,强化小学语文本位教学,需要关注语言表达教学。当代小学生还存在明显的写作困难问题,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小学生觉得每一个语文课文中的描述都是那么真实,人物都是活灵活现的。但当需要自己进行写作时,发现自己无法写出自己脑海中所想的场景。这就是小学生表达能力不足的体现,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不能满足他们语言思维的需求,就会让小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落差,不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保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正确的方法开展语言表达训练,让小学语文返璞归真。

比如在讲解《美丽的丹顶鹤》的时候,教师拿出“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色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呢。”这一段,让学生对其进行仿写,通过语文学习,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表达技巧,利用真实描述与适当的比喻,能够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充实。在仿写练习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即兴表达练习,给小学生一个事物,让小学生在第一时间说出两到三句话进行描述,促进小学生表达自己所想,感受语文学习带给自己的改变。

三、引导学生加强情感体验,强化语文本位教学

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小学生情感的激发,让小学生从情感的角度对文章进行阅读学习,与作者产生共鸣,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创设。小学生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与作者的情感进行互动,会让每一位小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情感学习氛围。教师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感受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有利于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学习《乡下孩子》的时候,教师让小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我”,在每一句课文前都加一个“我”字进行阅读,激发小学生的真实体验。这样的学习活动,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城市中的小学生情感的激发,有着极大的意义。小学生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思考作者的问题,体验作者的人生,有利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反思自己的行为与生活,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幸福,促进语文学习意义的深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部分当代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仍然较为传统。返璞归真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从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目标出发,为学生设计与安排丰富的学习活动,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明显。在本位教学思想的引导下开展多彩的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理解力、阅读力与表达力的提高,能够让小学语文教学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芳.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 淄博师专学报,2011,02:11-14.

[2]李吉银. 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儿童视野[J]. 中国教育学刊,2011,09:60-62.

[3]田本娜. 探源寻根 根深叶茂――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浅见[J]. 课程.教材.教法,2004,10:30-36.

[4]叶存铃. 多种途径,切实培养小学语文教学能力――学习《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的体会[J]. 师范教育,1992,11:17-19.

第7篇

摘要:规律又称法则,是事物发展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有自己内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对待客观规律,人们只能遵循,不能违背,否则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语文教学也是这样。

关键词:试论 正确 认识 小学 语文 教学 规律

教与学的双方,如果遵循其自身的规律,语文教学就能打碎应试教育的桎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语文教学就能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反之,语文教学就会变味异化,就会受挫低效,与素质教育相背离。因此,不管语文教学如何发展,如何改革,不管语文教学产生多少新的理念,产生多少新模式与新方法,也不管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都不能违背这一规律。因为语文教学的自身规律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母规律。它制约着语文教学的原则、方法、过程与结果。可以断言,能否遵循语文教学的自身规律,是语文教学能否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语文教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归根结蒂,最重要的问题是认识和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的问题。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呢?按道理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应该对这一重要问题作出明确而规范地表述,但结果却令人失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有一句:“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建议”中只是有一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但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到底是什么,却未作有诠释。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究竟如何表述呢?笔者通过学习研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有序地感知课文,领悟思想内容,积累知识和语言,并通过运用(即训练或实践)提升学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简言之,就是感知——领悟——积累——运用。

一、重视感知。

从认识论的角度说,语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感知即是这特殊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对文本的感性认识。学习任何课文,不论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都不能超越这个阶段。都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大体弄通词语、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初步领会作者的思想倾向观点和感情。那么,如何感知呢?感知的方法多种多样,阅读是感知文本的主渠道,应根据文本的特点或默读、或略读、或跳读、或精读、或查资料、或述情节、或列提纲等等,一句话,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根据不同的体裁和内容加以选择。可是有的老师往往超越这个阶段,以长篇累牍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我感知,这正如张大文先生所指出的问题,是对其规律性和工具性的忽视,而空谈思想性与人文性。

二、重视领悟。

如果说,感知是阅读教学的初级阶段,那么领悟则是阅读教学的深化,是对课文的理性认识,是阅读教学的高级阶段,是知识形成能力的前提。所谓领悟,就不仅是知,知道是什么,而且要懂,能回答为什么,能够举一反之,闻一知十。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悟,觉也,从心,吾声。”可见,领悟从人的心智上、思想上启发人的“悟”。这种“悟”的特点是由感性的量的变化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在具体操作中,就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从文本的特点出发,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对文本或其经典段落进行默读、品读,读出重点、节奏、韵律、感情和意境,鼓励学生讨论、质疑。使学生不但明白文本写什么,而且还要明白为什么写,怎么写,这样写妤不好,好在哪里。同时,对文本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进行深层的探究、评价与鉴赏,这也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本质要求。

三、重视积累。

积累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础。素养,顾名思义,靠平时的积累和修养。何谓积累?即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积累文化、文学常识,积累生活素材。积累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记。多读就是多读课文,多读文学名著经典、科普书刊和其他有益读物;多背就是多背诵名篇名句,特别是古典诗歌和优美散文;多记就是多记笔记,或存入电脑,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古今多少硕儒、大师级的博学人物,其渊博的奥秘之一是善于积累罢了。当然,这种积累,不仅是简单的量的增加,而且通过梳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序列化、网络化的过程。

四、重视运用。

第8篇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科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在教学方面具有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适应小学语文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

一、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师的高素质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先进教育理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不仅会影响其教学行为,而且对其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有重大影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符合时展的教育理念,并且把先进教育理念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学生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成长、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是积累知识,而且包括能力的发展、人格的健全。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更新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学生观,引导学生认知语文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实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2.建构多元知识结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一个成功的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语文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非常宽广和全面的知识修养,广泛学习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力求实现自身的知识结构对儿童生活的全面覆盖,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3.具有自主创新意识

新课程具有高度的创造性,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创新教育的实施者,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新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创新教育的成败,也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要具有自主参与意识,善于创新,并将其渗透于语文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小学教师具备创新意识、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才能在实践中探究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4.形成课程文化意识

新课程要求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为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要深刻理解小学语文课程对儿童发展的多元意义,能根据具体的社会环境、学生情况、教育条件等,选择、利用、开发相应的课程内容与资源,在教学实际中不断增强课程资源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

二、小学语文教学实效不佳的主要原因

小学语文教学建设与实施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也深刻影响到他们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进程。小学语文教学实效不佳的原因如下。

1.重理论,轻实践。

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更多地体现在其拥有的实践性知识上,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是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专业支撑。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逻辑性,理论知识的学术性,注重规律原则的教学,偏重学术的阐释。这种线性单向的封闭理论体系,远离了丰富的教学实践,不能及时吸纳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同时,由于教育实践知识的缺失,学生很难将显性教育知识转化为缄默教育知识。

2.重传授,轻反思。

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基本取向依然是强调专业知识培养的“理智取向”。今天教师教育的基本取向已经由“理智取向”转向了关注教师个人知识的“实践―反思取向”和关注教师成长文化背景的“生态取向”。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主要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偏重教学技能训练,实习主要是感受性、模仿性的实践,忽视了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生长点,反思习惯的养成是其专业能力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和动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法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并严重影响了教师教育的有效性,进而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此,我们以理论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创造性、研究性与发展性为基本准则,将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与研究活动等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革。

1.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课程从封闭走向开放。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应以固有的、封闭的理论形态而存在,而应在丰富的、动态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生成。教师必须有前瞻的意识和眼光,具有鉴别选择的能力,不断吸纳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我们应构建一个动态开放的教学体系,用这个动态发展的体系来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我们采取的措施有:组织师生定期走访教育实习基地校,深入小学课堂了解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情况;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对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有较为深入、全面的了解,并对相关教育现象进行讨论和思考。

2.评析教学案例,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体验。

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将小学语文教学有关实例引入小学语文教学论课堂,通过直观感受学习间接经验.加强理论同实际的联系。案例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体验。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它能被用到类似教学实践情境中去解决相关的教学问题,加强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直观体验和认识。同时,案例本身具有的生动性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教法的改变彻底改变了学法。

3.完善实践体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小学教师不是以其所教学科为专业,而是把“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成分。理论运用于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问题,教师应加强对教育情景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教育能力和对教育行为的反思能力,以使学生构建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实践课程的开发,并通过实践中的反思、建构与生成,促进职前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并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