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行政机关的立法

行政机关的立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03 16:44: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行政机关的立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行政机关的立法

第1篇

[关键词]行政执法;习惯;法律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863(2013)06-0037-04

随着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法律与习惯的冲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例如一些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强行推行火葬,取缔土葬并实行平坟,结果遭到了群众异乎寻常的强烈反对和抵抗。实际上,实行殡葬改革的初衷主要就是为了消除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状况,土葬确实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但在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民俗文化中,有“入土为安”和对逝者坟茔的尊重和崇敬的习惯,制定这样的法规并强制推行这些行政措施显然忽视对习惯的尊重。因此,一些大学的教授、学者发出联名呼吁书,建议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平坟运动”。2012年11月16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第628号令要求将《殡葬管理条例》进行修改。

一、习惯是法律的重要渊源和社会基础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自发形成并反复践行的一种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它根植于社会生活并为人们普遍认可,受行为惯性的影响在潜意识中支配着人们的活动,是一种支配人们行为和生活的无形力量。习惯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善良习惯。即为社会大众所普遍接受,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受民众的传承和发扬,内容符合法律的基本原则及精神,且对社会无害的习惯。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习惯就是善良习惯。第二,一般习惯。即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深受民众的传承,内容不违背法律的基本原则及精神,但也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势,而且如果社会管理不善,对社会有潜在危害的习惯。一般习惯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民众对此类习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如人们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习惯。第三,邪恶习惯。一般指因袭封建传统,违背法律的原则和精神,背离社会的一般正义观念,社会危害极大的习惯。这类习惯往往只有社会中少数人在推崇,而社会的主流民意都反对和丢弃。例如近年来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一带死灰复燃的“娶鬼妻”“配阴婚”现象即为邪恶习惯的典型例子。根据当地习惯,未结婚即身故的男子被认为魂灵无所依归,不得迁入祖坟,死者亲属因此千方百计寻找女性尸骨与之合葬。强大的需求形成了“鬼妻”地下供应链条,终端供应商在利益驱使下盗墓取骨,甚至杀人卖尸。邪恶习惯代表了落后与无知,而国家的态度坚决而明确,它以消灭邪恶习惯的存在空间为己任,通过强硬严厉的干预,担负起移风易俗、推动社会进化的责任。本文所讨论的习惯是指善良习惯和一般习惯,而将邪恶习惯排除在外。

一种习惯或习俗之所以在民间流传久远,成为一定社会代代相传的观念共识,必然是根植于一定条件下的社会生活,通过人们反复实践和试错最终确定下来的,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必有其合理性。“法律史学家和人类学家基本上认为,原始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习惯规则为基础的,而且这些规则并未得到立法者的颁布,或未得到受过职业训练的法官以书面形式的阐述。”[1]“太古时代人类不过是一种部落式的聚居,并无所谓政府,更无所谓立法机关。他们所用以判决是非曲直的,自然是当时流行的风俗习惯,而这种风俗习惯,即为后来法律的根据;所以习惯实在可以说是法律的来源。”[2]“罗马法典只是把罗马人的当时的习惯表述于文字中。”[3]

法律是调整特定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是由一国专门的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以警察、监狱等国家机器为后盾,旨在主要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特殊行为规范。从法的演进历史来看,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习惯内生于社会的生活需要,形成于人们长期生活交往的实践。习惯存在的这种社会基石,是国家法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制定法往往源于古老的习惯,某些习惯也通过立法机关予以认可的方式上升为正式的法律。马克思认为,法律最终是由一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马克思指出:“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4]而法律是否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则取决于法律是否与社会生活相适应。习惯就是社会生活本身,就是生活规则的源头。离开社会生活的规则,离开了习惯这种“活法”,法律不过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在实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尊重民族善良的习惯,创制契合国情的法律制度,保持本土资源和其间蕴涵的人文精神,是未来中国法律发展的方向。

二、行政执法中法律与习惯的冲突

法律来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而法律又具有统一性、规范性和抽象性,要使统一的抽象的法律适用于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的具体的社会生活,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以成文法为主流的现代法治社会,法律对于生活在城市的民众具有很好的适应基础和社会条件;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成文法的应用却显得非常尴尬,原因很简单,传统的风俗习惯已经作为乡土文化根深蒂固地在乡村民众的观念中扎根;法律提供的是一个概念和逻辑的理性世界,习惯所触及的是一个更接近人们心理和精神的生活世界。制定法为了保持稳定性却往往陷入了僵化,而社会生活时刻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法律与现实的差距导致了法律成为一纸空文。特别是,在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的制定法有相当一部分直接移植于其他国家。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本土的习惯根深蒂固。移植外来法律文化,也要有能使其植根的社会“土壤”。由于被移植的法律“原产地”与我国“引礼入法,礼法并重”的传统迥异,法律与习惯的冲突无法避免。中国是个“熟人社会”,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传统习惯和认识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法律成为调整人们行为的主要规范,但习惯仍然是维持社会秩序、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规范,也是评判人们行为方式正当与否的标准。当然,由于经济条件等各种社会生活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民俗习惯是有差异的,不同群体对民俗习惯的认知与遵从也是不同的。如今的中国仍然是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广大民族聚集区、广大农村地区或乡土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和封闭性,仍处于与中心城市相对应的边缘地带。在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生活环境下,人们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接受和运用法律的频率不是太高。法治与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密切相关,广大的农村因为受到自然经济传统的影响深远,法律尚未确立主导地位,甚至遭到原有传统和习惯的排斥。同时,国家法不可能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面面俱到和事无巨细的触及,国家法无法像民俗习惯那样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习惯深深根植于人们的精神观念和社会生活之中,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感染、传承,相沿成习,已经被模式化为一种带有遗传性的特质,它被特定社会群体所选择、认同和接纳,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净化得以绵延、传递,凝聚着民族的精神、心理、智力与情感,积淀着祖辈们长期思考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智慧和经验,有着巨大的、高度的稳定性、延续性、权威性和群体认同性,并且事实上已经成为社会中更为常用、更为容易接受的“法律”样式。而国家法渗透着现代民主社会和工业社会生活的气息,是一种现代文明和理性的象征。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法律与习惯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以农嫁女为例,在农村的民俗习惯是:妇女出嫁后除了招郎入赘外应当与原籍村集体脱离户、田关系,进入婆家生产、生活,与婆家村集体建立户、田关系。而法律规定是:妇女出嫁后可以留在原籍生产、生活,村集体不得强行收回承包地,也可迁入婆家,成为婆家村集体的一员。在当前城镇周边大量征用土地的情况下,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城镇周边村的妇女出嫁后户口不愿迁出,而村集体则依据村规民约或习惯强行收回承包地,在征地补偿费分配中取消出嫁女的分配权,从而引起纠纷。

再例如,公安机关和司法所处理了这样一起纠纷,一名油漆工在装修新房时上吊自杀,婚房顿时成了“凶宅”。房主要求装修公司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或干脆买下该装修的房子。但装修公司则认为该房屋作为不动产,价值没有受影响,因而对房主的要求不予理睬,双方为此发生激烈的冲突。该案案情简单清晰但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原因在于涉及法律与习惯的冲突。完全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房屋在物理性质上并未受到任何损害,我国的《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对实物的损害赔偿只限于有形损害,正因为如此,装修公司才“理直气壮”。但从民俗习惯的视角来看,在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中,十分忌讳在喜庆的地点或时间发生不吉利的事情,油漆工在新房上吊自杀,房子虽然没有受到直接的物质损害,但是房子的使用价值肯定受到了影响。可以说,知道这个房子底细的人,肯定不会去买这个房子,最起码不会用原定的价格去买这个房子。这中间涉及到对于尊重民间风俗习惯的问题。新房吊死人要求赔偿这样的事件,可能会有人说,这不就是一种封建迷信吗,那么处理纠纷的执法者也会觉得,我们现在都提倡科学的唯物主义无神论,为什么一个房子吊死人就不能结婚了呢,实际上你肯定结婚也不会影响你的婚姻,也不会影响你的生命健康权。但是如果有人问你说,如果是你的儿子在那儿结婚你会怎么想呢?也就是说,实际上就算我们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或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是在考虑这样问题的时候,毕竟也不是说我们可以完全抹杀、完全无视民众的那种心理感情或习惯。因此从民俗习惯的角度来说,新房吊死人,房屋价值因此受到贬损却是不言而喻的。像这样法律与习惯冲突的案例屡见不鲜。

当然,法律与习惯在冲突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良性互动。尽管我们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确实有一些习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需要通过制定法强行干预,但从短期来看,法律未必能迅速取代习惯。其实,习惯并不是某种恒定不变的东西,而是一个优胜劣汰的选择和试错过程的产物。习惯的不断扬弃,是社会变革的主要表现。习惯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介入和法治的推演而变化。

三、法律与习惯冲突的处理

(一)行政机关在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时要慎重对待习惯

现代社会,尤其是当下的中国,行政法规与规章已成为数量最多、规制范围最广的法律渊源,关系到普通民众的生活和利益,因此行政机关在制定法规和规章时要非常慎重。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要慎重对待习惯。国务院假日办将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调整为法定假日,且增加了春节的法定假,就是对习惯的尊重。“对于习惯这种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模式,甚至连权力极大的统治者都不太可能加以干涉。”[5]“与一个社会的习惯或实际要求相抵触的法律,很可能会因人们对它们的消极抵制以及在对它们进行长期监督和约束方面所具有的困难而丧失其效力。”[6]“习惯是社会规则生成的基础,是立法得以贯彻实施的条件,立法对习惯的漠视会削弱人们对法律的信仰,甚至导致人们公开违法。”[7]如果立法者无视习惯的价值,不管民众的承受能力和感受,试图通过国家法对民俗习惯进行硬性的、不切实际的干预与压制,盲目制定并强制推行国家法,都有可能造成混乱,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因为“习惯就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保证着他们的预期的确立和实现,使他们的生活获得意义。这是不可能仅仅以一套书本上的、外来的理念化的法条所能替代的。”[8]“任何法律和政令的贯彻,如果没有习惯的支持,就必然需要使用更大的国家强制力。”[9]即便如此,也未必能贯彻得下去,而且还可能损害法律的权威和政府的威信。例如,我国一些城市基于安全和环保考虑,颁布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条例,但鞭炮声仍然此起彼伏。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共有200多个城市禁放烟花爆竹,近年来,已有100多个城市在实施禁放后重新有限(限时限地)开禁。从全面禁放到有限开禁,是市民对政府禁令公“燃”挑战的结果。“禁放”条例没有能够改变人们节庆日燃放烟花爆竹的习惯。单纯依靠立法改变一个民族固有的习惯,是很困难的。当然,无论出于城市环境因素,还是出于对其他安全和经济因素的考虑,禁放烟花爆竹都是一个趋势。但是,针对我国这一流传久远的民间习惯,仅仅一个禁字是远远不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而应该循序渐进,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二)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要注意法律与习惯的协调与平衡

罗马法学家舒立纳斯说过:“历久的习惯法所以能有法律上的效力,并非没有理由,这样习惯是叫做因习用而施行之法律(Law enacted by use)。普通的成文法所以能够有拘束人民的能力,是因为它是合于人民的意志而为人民代表所订立的缘故。这样看来,则合于人民的意志所成立的习惯,虽未经成文,也应该和成文法有同样的效力。”[10]毋庸置疑,从立法层面而言,由于社会生活纷繁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中,法律法规根本无法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面面俱到,原则性的规定必然给执法、司法者留下自由裁量的空间,在行政执法领域尤为突出。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法治理念意味着法律至上。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情各异,法律又具有其统一性、抽象性的特点。如果执法者拘泥于法律规定,不考虑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对全国同类案件整齐划一,反而达不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例如,男青年王某与女青年李某按农村习惯举行了婚礼,但双方一直未办理结婚登记。婚后不久男方开始嫌弃女方,要求与女方离婚,并要求女方返还其彩礼2万元。女方同意离婚,但不同意返还彩礼。于是,男方带着本族村民20余人到女方家讨要彩礼,和女方家人及部分李族村民发生激烈冲突。接到报警后公安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处理纠纷。本案涉及法律与习惯的冲突,如处理不当会引发族群矛盾和冲突。按当地习惯,举行婚礼就算结婚,婚后女方先提出离婚,要返还彩礼;男方先提出离婚,则无权要求返还彩礼。本案是男方先提出离婚,故女方可以不返还彩礼。而根据法律,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惯给付的彩礼的,如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应予支持。本案中双方未办理婚姻登记,所以按照法律规定,女方应返还彩礼。但如果执法者机械地适用法律规定,将不利于保护女方的权益,也很难使纠纷得到化解。

在执法过程中当法律与习惯相冲突时该怎样正确处理呢?“因为一种习惯既然能在民众中辗转流传,当然是得着民众的意旨,不是全无理由的,所以当法律和习惯冲突时,就主张以习惯为标准,也并非没有理由。不过我们为维持法律尊严起见,不能不有所限制。……虽然可以依照习惯,而此种习惯是否合于法律的原则,和是否无背于公共的秩序和善良的风俗,实不能不详细考察,若无论何种习惯,不加审查,而迳行采用,则于法律上公义上,实有重大的危险。”[11]本文认为应当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当习惯与法律的原则、精神或立法目的相背离,则应按法律规定处理;当习惯符合法律的原则、精神和立法目的,只是与法律的个别条款相冲突,则应尊重习惯。本案正是后一种情况,本案中的习惯与我国法律的具体条款相冲突,但并没有违背法律的原则、精神和立法目的。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之所以作此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以结婚为名索要高额彩礼,惩罚对婚姻持草率态度的当事人,以维护我国婚姻家庭的稳定。而本案中当地的习惯恰恰以对破坏家庭稳定性、草率处理婚姻的一方一定的经济惩罚,对另一方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偿。执法者如按当地习惯处理该纠纷,将会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三)法律与习惯明显冲突不可调和时,可采用行政调解方式

行政调解是替代司法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避免当事人诉讼之累,节约司法资源,而且在有着“厌诉”传统的中国,行政调解比依法强制裁判更有利于社会和谐。尤其是法律与习惯明显冲突时,行政执法者则更需要有大智慧,立足于群众的习惯思维,深谙习惯背后的法理基础,力求以行政调解解决群众纠纷。倘若反其道而行之,机械地适用与习惯严重相悖的法律,从而导致执法的结果与人们的习惯思维南辕北辙,就很难得到人民的支持和配合,执法自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因此执法者应主动探究习惯背后所蕴涵的法律价值,作出尽可能符合民情和习惯的行政决定或裁决。不考虑习惯,而对法律教条化、形式化、机械化运用和执法不仅会伤害到民众善良的民俗情感,而且还有可能损害法律的权威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行政执法人员要多熟悉乡规民俗,把法言法语尽可能地转化为俗言俗语,以“入乡随俗”的方式开展行政执法工作。

例如,某公安局和司法所承办调解了这么一起遗产继承纠纷。在浙江某乡村一老人遇车祸治疗一个月后去世,在其名下留有存款和房屋折合人民币200万元,为此遗产其儿子和出嫁的三个女儿发生争执。老人生前开办了一家企业,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儿子一起辅助经营,女儿未参与经营。老人住院期间按习惯由儿子承担全部的医药费和护理费,女儿不时也来医院探望。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女儿出嫁以后无权和其兄弟争遗产。但根据法律规定,只要子女未出现被剥夺继承权的情况(如虐待老人),所有子女都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在此法律与习惯的冲突明显。三个女儿来到其兄弟家要求依法分割父亲的遗产,但遭到其兄弟的拒绝。原来还算和睦的兄妹“剑拔弩张”,发生肢体冲突,报警后公安人员、村干部以及司法所工作人员一起组织行政调解。经过执法者不懈努力,多次耐心细致地释明法理与情理,法律与习惯,最终促成了双方当事人的和解:三个女儿各得30万,兄弟得110万。这个案件的调解肯定耗费了执法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其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却远远超出了原本依法拟作出的“公正”裁决。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关系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各种纠纷逐年增加,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面对这些复杂的社会矛盾纠纷,如果执法者还是机械地适用法律,简单地照搬法律条文,不考虑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就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因此要求执法者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重视当地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努力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Paul Vinogradoff. Custom and Law. In L.Krader eds. Anthropology and Eary Law. New York,1966.p19.

[2][10][11]何勤华,李秀清.民国法学论文精粹(第一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He Qinhua,Li Xiuqing. Selection of Jurisprudence Thesis;1912-1949 (Volumes I). Beijing: Law Press, 2003.

[3][英]亨利·梅因.古代法[M].沈景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1.

Henry Maine. Ancient Law . Translated by Shen Jingyi . 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 1959 .p11.

[4]黎国智.法学论著选读[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38.

Li Guozhi. Selection of Marxist Law Treatises.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Press, 1993.p38.

[5]Robert Maclver.The Web of Government.New York,1965,p50.

[6]Vinogradoff, Custom and Law. The Legacy of the Middle Ages. ed.C.G. Crump and E.F.Jacobs Oxford,1926.p287.

[7]李凤章,郝磊. 民法法典化与习惯缺失之忧[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1).

Li Fengzhang, Hao Lei. The Codification of Civil Law and Customary Lack . Law and Social Development, 2005 (1).

[8]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23-37.

Su Li. Rule of Law and Local Resources.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Press, 1996.pp23-37.

[9][英]哈耶克.自由主义与经济秩序[M].贾湛,文跃然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23.

第2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基本职能;经济发展

一、引言

中国经济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经济中尤其是在社会整体资源的配置上,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政府管理部门也不是完全退出,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那么对于经济治理方面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来说,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工商行政管理的发展由来已久,是国家及地方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然手段之一,是国家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等机关,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对市场经营主体及其市场行为进行的监督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尤其是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工商管理部门的管理目标、管理方式、监督对象以及监管领域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在新时代更好的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从宏观上来说工商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对经济进行监管、为市场提供服务、促进经济环境良性发展的包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等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从微观上来说,主要是指各级政府所属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本文希望能够对该问题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发掘,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一次前期的准备。

二、工商行政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特别是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整个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更多的转变为服务发展、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以及消费维权等方面,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保障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1.提供优惠政策,创造良好创业环境

“十二五规划”更进一步强调市场的作用,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地位,国家更加放松了私营工商企业的管制,尤其是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的提出,各级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开始对对大学生、下岗工人、专业退役军人、农民等创业群体给予诸多优惠政策。最典型的就是逐渐流行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三证合一机制,简化了办事流程,优化了办事效率。同时各地工商管理部门开始放松市场准入制度,放宽了出资方式、出资额度和出资时间,比如很多地方为了鼓励创业,开始实行注册公司零首付,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为经营者提供便利,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另外,对创业者实行税费减免。税收费用是初创公司必须承担的一项成本,为了减轻创业主体的负担,工商管理相关部门推行了税收费用减免的政策。湖北省就在2014年推出了对在校和毕业3年以内的大学生创业给予工商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属于登记类、证照类、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除此之外,2016年还专门投入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予以补贴、以及提供创客孵化器等服务。

2.转变管理思路,提供优质市场服务

首先,为消费者提供维权服务,维护其合法权益。新时期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市场主体,为社会提供各式各样商品和服务,尤其是电商经济的发展,网络购物兴起,让消费者面临着各种不确定风险,比如不合格商品、不安全食品、售后不到位等问题突出,这就需要工商管理部门来为消费者提供权益保障。其次,提供更好的商标和专利权的保护。随着双创政策的提出,各种新思维、新产品、新专利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这些内容是社会创新和进步的关键因素,企业的商标权能否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将直接关系到相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直接关系到经济秩序能否正常平稳运行。主管部门必须对这些内容进行保护,打击侵犯商标、专利等违法行为,让经营者的权益有保护,从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其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需要为社会提供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信息、资料,为社会各个方面进行经济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同时还可以为合同鉴证与合同争议提供相应的行政调解服务。当然作为掌握相应工商管理类信息的部门,也有责任为市场主体提供企业资质查询、企业信用查询和其他市场信息的披露的服务。

3.强化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方面作用巨大,虽然政府简政放权,不在进行过多的事前监管,但是同时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创新监管方式,强化协同监管,落实部门监管责任等。从对企业微观活动的干预转向对市场主体行为、市场活动的监管,从传统的“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宽准入严监管”,这将推动政府管理方式由事前审批为主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转变,更加有利于形成宽松准入、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同时,要大力完善以信用等级、行业风险等为基础的行业分类监管体系。基于信用等级、行业风险等进行的行业分类监管,将使得整个监管体系更加精细、更加有效,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使得对各行业的监管更加有效,针对性更强,继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另外,加大对虚假违法广告的打击、整治力度,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惩治虚假违法广告、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等违法行为,对于净化广告市场环境,规范市场主体的广告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有益于形成诚实信用的市场环境,继而有效地促进经济大局的稳定,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运行。

三、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重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议题,这都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在市场上进行适当干预和介入,从中真正发挥作用,真正落实监管职责,做好市场经济的“带头人”和“监管者”,真正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作者:张夏斌 单位:武汉市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周燕.工商行政管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J].企业导报,2014,7(54):29.

第3篇

[关键词] 工作流引擎; 流程管理; 审批会签; 流程设计器; 行政; 办公; 平台; 开发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3. 035

[中图分类号] F270.7;T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3- 0079- 04

0 引 言

随着现代企业的建设发展,行政办公业务越来越繁琐,各业务的办理过程很难得到统一规范,业务办理效率低,考核难。所以需要一个基于流程管理的行政办公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来实现日常业务管理流程化、规范化并实现短信提醒、催办,为企业考核管理打下基础。

实行流程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业务流程的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业务持续、稳健、规范运行,确保流程控制的时效性,规范业务管理模式,实现业务流程化、透明化。

1 方案概述

工作流系统的核心是流程引擎,流程引擎体现了工作流运转的设计思路。利用可视化流程设计器设计流程,用户即使不了解流程的基本模板定义文件,也能设计出业务流程。为了能更方便地体现业务流程,更方便地理解工作流系统,本系统的流程设计器经过多次的优化,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流程设计器是根据所采用的流程引擎,为方便系统实施人员及用户对业务流程的管理而设计的,主要包括开始、结束、审核、审批、条件分支、会签等流程节点。通过对这些节点的组合、编排,对节点的属性及操作页面的设置,生成业务流程或子流程(还可以通过对子流程的串接,生成完整的业务流程)。本系统的流程设计器中封装了工作流引擎支持的基本节点(如开始、结束、审批、审批、分支、并行、子流程、会签等节点等),同时还可根据业务的流程,开发出符合业务所需要的流程节点,组装到流程设计器中。通过组件拖拉的方式,快速地在流程设置窗口上放置这些节点,画上连线使这些节点连贯起来,组成顺序工作流、状态机工作流等,并通过业务配置窗口使流程与业务相关联,使人一目了然。图1是本系统架构思路。

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 (WF) 是一个可扩展框架,用于在 Windows 平台上开发工作流解决方案,用于开发和执行基于工作流的应用程序。WF提供单个统一的模型,以便创建跨越多个类别应用程序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包括人力工作流和系统工作流。本系统的流程设计器正是基于WF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是由活动单元组成的集合,活动是真实过程的一个模型。工作流提供了一种描述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工作之间的执行顺序,这种工作从头到尾贯穿了整个活动,这些活动可能由人工或系统来执行。每一个运行的工作流实例由工作流运行引擎来创建和维护。虽然对于每一个应用程序只能有一个工作流运行引擎,但工作流运行时引擎内可以进行多个工作流实例并发工作。

活动是工作流的基本单元,它们通过程序被加入到一个工作流中,其方式就好比将一个XML DOM子节点加入到根节点中。一旦工作流中的所有节点都运行完成,工作流实例就会结束。

2 流程设计器设计

提供工作流程相关业务配置,主要内容:通过流程设计器定义流程类别,根据类别设置具体流程业务,并根据业务环节需求进行业务界面设计、创建分组、人员分配、分组设置、基本情况设置,最终完成流程的设计、配置、。各业务部门管理员通过集成用户管理平台进行流程权限设置,流程发起用户登录系统选择相应的业务流程,填写业务办理数据信息,上传业务所附文件便可发起流程,业务主管用户完成各业务流程的审核审批,最后业务执行人员通过导出功能,打印附带电子签名的表单进行存档。

设计器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相关核心代码:

(1) 加载流程

using (StringWriter stringWriter = new StringWriter())

{

using (XmlWriter xmlWriter = XmlWriter.Create(stringWriter))

{

WorkflowMarkupSerializer serializer = new WorkflowMarkupSerializer();

serializer.Serialize(xmlWriter, this.workflow);

this.Xoml = stringWriter.ToString();

//设置选择改变事件

ISelectionService selectionServiceObj = GetService(typeof(ISelectionService)) as ISelectionService;

if (selectionServiceObj != null)

{

selectionServiceObj.SelectionChanged += new EventHandler(OnSelectionChanged);

IComponent[] componentObj = new IComponent[1];

componentObj[0] = this.workflow as IComponent;

selectionServiceObj.SetSelectedComponents(componentObj);

}

}

}

(2) 保存流程

this.xomlFile = this.xomlFolderName + this.courseName + ".xoml";

this.layoutFile = this.xomlFolderName + this.courseName + ".layout";

this.ruleFile = this.xomlFolderName + this.courseName + ".rules";

//Save XOML File

this.SaveWorkflow(this.xomlFile, saveAsNew);

(3) 编译流程

//编译器实例

WorkflowCompiler compiler = new WorkflowCompiler();

//加载工作流用到的程序集

WorkflowCompilerParameters parameters = new WorkflowCompilerParameters(additionalAssembies);

//编译生成到DLL文件

parameters.GenerateInMemory = false;

pilerOptions = @"/resource:" + myWorkflowRule;

//编译工作流

WorkflowCompilerResults compilerResults = pile(parameters, myWorkflowXoml);

(4) 运行流程

//启动工作流引擎

if (this.workflowRuntime == null)

{

this.workflowRuntime = new WorkflowRuntime();

this.workflowRuntime.StartRuntime();

}

//创建工作流程实例

string typeName = string.Format("{0}.{1}", this.GetType().Namespace, this.WorkflowName);

WorkflowInstance instance = this.workflowRuntime.CreateWorkflow(AppDomain.CurrentDomain.CreateInstanceAndUnwrap(inMemoryAssembly.FullName, typeName).GetType());

//生成无dll的XOML

WorkflowMarkupSerializer wfSerializer = new WorkflowMarkupSerializer();

DesignerSerializationManager= new DesignerSerializationManager();

sm.CreateSession();

string xmlName = xomlFolderName + courseName + ".xml";

XmlWriter xmlwriter = XmlWriter.Create(xmlName);

wfSerializer.Serialize(sm, xmlwriter, instance.GetWorkflowDefinition());

xmlwriter.Flush();

xmlwriter.Close();

this.workflowRuntime.StopRuntime();

3 行政办公管理平台开发应用

流程设计器主要应用在使用流程审批较多的业务上,项目组现已成功利用流程设计器开发了某石化公司的行政办公管理平台。下面就行政办公管理平台的开发项目予以概述。

通过建立行政办公管理平台,提高业务流程的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业务持续稳健规范运行。通过行政办公管理平台开发实施,能够协助公司行政业务办理达到以下目标:

(1) 建立科学、规范的日常行政业务办理审批流程,具备高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

(2) 对业务办理、审批流程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其有效管控。

(3) 实现审批流程的灵活定制,可根据业务变化需求随时修改、调整审批流程。

(4) 实现业务的网上会签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行政管理无纸化办公,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和办公费用。

(5) 实现对业务审批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邮件服务器或短信平台接口发送信息,实现业务办理提醒。

(6) 实现为公司管理人员提供流程业务分析平台,管理者可以随时了解各部门业务流程进展情况,并为日后考核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7) 实现平台与集团总部PTR域集成认证,统一用户名和密码。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见表1。4 结 语

某石化公司行政办公管理平台基于流程管理,结合了公司现有业务特点,是一套适用于大型石化企业的行政办公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辅助企业实现日常业务管理流程化、规范化。平台提供了短信、邮件、客户端方式等信息化提醒手段,为公司业务流程考核提供基础数据依据。该平台功能强大,提供图形化流程配置功能,方便地进行办公管理流程的定制开发。该平台试运行以来,实现了100多个办公业务流程的应用,其业务范围涉及职工休假,业务系统账号、权限申请,电信业务申请,规章制度编审,办公用户申请、办公设备申请购置,办公设施安排,会议申请,法律事务办理等。通过行政办公管理平台的实施,实现了企业行政办公业务的提醒、催办;实现了各部门、各业务流程运行情况的查询、统计、分析决策,大大提高办公效率,实现了流程信息化、审批网络化及数据/文档的自动化流转。

主要参考文献

[1] 聂琼. 对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科技致富向导,2010(24).

[2] 周晨. 办公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协作模块、安全模块研究[J]. 制造业自动化,2011(7).

[3] 毛钟红.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7(12).

[4] 章祥荪,等.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理论与规划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 刘崧. 论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 今日科苑,2007(8).

[6] 廖春兰. 办公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科技信息,2008(26).

[7] 郑人杰,等. 软件工程概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8] 姚笛. 浅谈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

[9] 王旭东. 高校网络化行政办公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1).

[10] 汤庸. 软件工程方法与实现[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第4篇

工商行政管理是对市场加强管理的常用手段,其在维持稳定的市场秩序、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结构转型已进入成熟阶段,在这一趋势下,企业和消费者,深刻意识到工商行政管理作为一种宏观调控的经济管理手段,其对推动自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且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加剧,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在经济发展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逐渐彰显出来,需予以足够的重视。

2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2.1对经济的管理操作。经济领域内的企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而工商行政管理的服务对象即是广大企业。针对企业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上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必要对其所开展的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督;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困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及时予以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协调社会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规范或督促企业的经济行为,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2.2协调服务。协调服务是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所具备的一项特色行政服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将企业与消费者联系起来的枢纽,其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这种服务性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落实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具体做法为:对企业与消费者各方的需求进行明确,并通过整合当前的市场资源来满足不同群体的发展需求,以为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序、公平的市场环境。2.3建立良好的信誉制度。新时期,应将我国经济结构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在企业与消费者进行市场交易的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商品质量或其他纠纷问题,对企业信誉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还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构成威胁。此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需发挥其相应的职能,对双方在交易活动中所产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以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外界形象。

3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商行政管理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在于监督和服务,同时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还要完成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从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保障与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新时期,经济结构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对工商行政管理的内容和思想进行了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环境和需求;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基础和动力,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监督和服务这两大职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由此可见,工商行政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补充、共同存在的,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只依靠自身调节,还应借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所具备的制度调节、政策调节、管理调节等,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宏观调控手段,以促进和保证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市场经济结构主动转型的目标。

4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4.1强化市场监督。强化市场监督是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比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通过对企业实施市场监管制度和商标注册等级制度来规范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行为,充分体现出了这一基本职能的价值。另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了给企业发展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实施了市场竞争管理办法和商标注册管理办法,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避免企业由于自身利益问题而破坏市场竞争规则,造成市场秩序的不稳定。强化市场监督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垄断不公平的交易或竞争行为。在我国市场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部分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采取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竞争手段,扰乱了市场秩序,针对这种情况,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对这些企业进行监管和处罚,以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投资环境。(2)保护企业商标权。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商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若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商标进行保护,则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构成威胁。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采取有效手段对企业商标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完善分类监管制度,进而促进整个监管体系的精细化发展。(3)加大打击违法广告行为。广告是企业常用的宣传手段,但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广告的信息或作用进行造假,对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净化整个市场环境,应加大对违法、虚假广告的打击力度,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稳定发展。4.2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是衡量一个企业发展水平、信誉程度等的主要指标,直接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企业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向消费者宣传有关的法律知识,并确保消费者能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应用到自身维权中,以保障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稳定。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也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意义,有效强化了工商行政管理的合法性,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外界形象,是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4.3构建完善的监管制度。构建完善的监管制度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可实现市场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经济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这对促进市场经济的高效、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操作主体,是将政府与市场联系起来的桥梁,政府可通过调整价格、改变供需关系等形成价格机制,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经营行为进行控制和监督。4.4强化了企业管理的力度。企业应真正意识到工商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因此,在新时期市场经济下,企业需在结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财会等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和完善,以从管理层面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行。另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有效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序、公正地进行,故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来提供有力的保障,进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奠定基础。

5结论

综上所述,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对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进行合理的干预与介入下,对市场秩序与经营环境进行规范、管理,使其自身执法效率和效益得到提升,确保其自身工作职能的充分发挥,以做好市场经济发展的服务者和监管者。

参考文献:

第5篇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是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是代表国家行使行政管理权,是依法治育的重要手段。人口和计划生育执法档案是执法工作的主要业务内容,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将来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依据,对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地位、维护育龄群众合法权益、保护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都有重要作用。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档案的特点

1.专业性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档案是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活动的产物,是一定专业执法活动的真实记录。不同的专业法都有不同的专业执法活动的范围、相对人,都有它的法律法规和特点。这就决定了它在档案的内容、形成过程及适用的法律法规上各不相同,并明显反映出一定的专业特点。例如社会抚养费征收、行政处罚、执法人员管理等,它们活动的范围空间、对象目标等都有明显不同,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性。

2.成套性。一方面,一个独立的专业执法活动,如在社会抚养费征收执法中,从立案到作出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形成一套完整的档案,主要包括立案、调查取证、案件合议、送达告知书、听证、作出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书、行政复议等全过程,直到结案所形成的全部档案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不可能与其他专业案件的档案混淆。另一方面,执法档案是必须成套提供利用的,拆开会影响其使用价值。

3.现实性。主要表现在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档案与现实的经济、社会关系密切,不仅反映依法行政的查考作用,而且在提供利用中还有现实的作用,一经利用就能收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故有现实性。

4.存储性。执法档案一般是某一专业执法活动的结果,记载了专业执法活动全过程的真实情况,如案件发生地、相对人,违法事实违反了哪一条法律法规,调查取证是怎样进行的,依据什么来作出处理决定等等,在档案中都存有大量的相对人违法事实和适用的法律法规依据,必要时在执法上可以借鉴和利用。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档案的作用

1.人口和计划生育执法档案是执法活动的依据和凭证。在人口和计划生育执法活动中,一切活动都程度不同地具有连续性,前一案例为后一案例提供依据。人口和计划生育执法档案的依据性同人口和计划生育执法自身的复杂程度以及记述的各起案例的复杂程度成正比,所记载的内容越复杂,依据性越强。主要表现为:一是管理工作依据。在管理工作中,无论是执法工作评价,还是社会效益分析等,都离不开档案;二是执法人员的劳动凭证。在执法人员的考核、选拔中,除人事档案外,还需要有执法档案做依据;三是在追究行政执法错案责任时起凭证作用。

2.人口和计划生育执法档案是进行交流的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各种各样的交流占有重要位置。同样,人口和计划生育执法工作也需要交流。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刚刚起步,执法体系正在深化改革,执法力度不断加大,逐步走向规范化。执法档案正是交流、协作、借鉴的有力工具。

3.人口和计划生育执法档案是积累经验、提高执法水平的手段。一是执法活动的真实记录,它记载着执法人员对案件的发现、调查取证方法和办案水平,记述了查办案件的全过程和最终结果;二是作为办案思路、办案方法、办案结果的载体,具有积累办案经验和提高执法水平的作用,使得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档案成为办案经验和提高执法水平的工具和手段,对于一个执法单位来讲,如果有质量较高、数量较多的执法档案库藏就标志着它有比较雄厚的办案技术储备。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档案业务的主要工作内容

1.收集。就是把分散形成的、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执法档案接收过来,集中保存在执法档案室,以利于有关人员使用。

2.整理。就是把分散收集来的执法档案,按规定程序,将其分类、系统排列和科学编目,便于安全保管,更重要的是满足对执法档案利用的方便需求。

3.鉴定。就是鉴别执法档案的价值,需对档案不断进行去粗取精的鉴别工作,挑选那些需要定期或永久保存的档案,以及销毁那些无须保存的部分。

4.保管。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好执法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保守机密,防止并克服各种自然的、社会的不利因素对执法档案的损坏,不断延长执法档案的保管寿命。

5.编目与检查。人口和计划生育执法档案数量庞大,成分复杂,要根据归档时的情形而形成程序,按照一定的方法整理和保管。人口和计划生育执法档案分类应从实际出发,当前可分为社会抚养费征收、行政处罚、执法人员管理档案等,在征收社会抚养费中又分为一胎违法生育、二胎违法生育、多胎违法生育处理等。同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提示档案的内容和成分,提供查找档案的手段,方便有关人员的查找和利用。

6.利用。就是创造各种条件满足对执法档案利用的各方面要求,积极做好应有的准备,包括编制各种查考工具,汇编各种参考资料,以及时、有效的方式,介绍和提供执法档案为各项执法工作需要服务,这也是保存执法档案的目的。

四、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在编制专题性统计分析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积极争取业务部门的配合。档案管理人员根据所选题目,以站藏档案为依据,在完成对各年度相关数据统计后,可交予业务科室,由专业人员做出分析性报告。这样的编研材料既内行,又有一定的深度。

2.统计分析时间跨度要大。统计分析材料的时间跨度越大,越能揭示出规律性、本质性的信息,越能有助于业务人员认识和总结疾病流行规律及公共卫生发展趋势。如果所跨年度过短,就没有多少实用的价值,不能为凑编研材料的数量而忽视编研材料的实用性。

3.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编研不是杜撰,它必须以档案材料为依据,是在分析档案原件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题对数据进行取舍。因此,如实地采用档案数据,是决定编研质量及可靠程度的前提。有时,某个编研题目所需数据不能从档案上直接得来,就需要档案人员认真研究档案材料,找到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而得出,不能图省事而主观杜撰。另外,数据必须要准确完整,不能随意遗漏,要保证所采用的数据能系统全面地揭示编研材料的主题。要根据数据间的有机联系进行分类,同类项目才能进行有关的计算。计算要正确,并要经过复核。

4.形式新颖好看。编制专题性统计分析,往往以表格、数字、文字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刻板。我们可采用计算机丰富的图表处理软件和打印技术,使编研材料做到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直观,新颖好看。

(二)档案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

档案人员要努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做到编研材料有特色,为人口计生业务服务,这是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档案工作不断发展和进取的需要。同时,这项工作也对档案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做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档案人员,做好编研工作,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应有两层含义,一是档案编研专业知识,一是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专业知识。目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档案人员多为“半路出家”,因此加强对档案编研工作的认识和编研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做好编研工作的基础。另一方面,档案人员只有学习和掌握了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专业知识,才能阅读和分析业务技术报告和总结,才能选择反映专业特点和内容的编研材料题目及适合的类型,这是确保编研材料具有专业特色的前提。此外,在编研材料的编制过程中,即使请有关的业务人员配合进行,也需要档案人员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与业务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才能共同完成对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档案人员要成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专家,但应该做到“耳熟能详”。还有,档案人员还应走出门,向兄弟单位学习编研工作的经验,这也是提高编研水平的捷径。总之,为进一步开展有专业特色的编研工作,深入开发卫生防疫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人员应注意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三)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搞好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档案的管理,领导是关键。要建立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档案鉴别小组等组织,应把档案列入执法工作的议事日程,使档案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管理地开展,使之逐步规范化、标准化,走上依法建档的轨道。

(四)制订制度,明确职责

制订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是搞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规范管理者行为的主要手段。要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制订《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保管保密制度》等,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

(五)加强培训,掌握技能

首先,要选用政治素质较好、熟悉档案管理工作、懂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热心于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和责任心较强的执法人员担任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档案的管理员。其次,加强学习培训,既要管理人员掌握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档案知识,又要学会建立档案的实际操作技能,还要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不断提高管理者的业务水平。

(六)规范管理,开发利用

第6篇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由于胰管阻塞,胰管内压突然增高,以及胰腺血液供应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胰腺急性炎症,该病发病急重,来势凶猛,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近年来,由于对本病认识的加深,治疗方法改进和护理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对病情观察及时,对并发症发生之前即采取有力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重症胰腺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肺肾损害。循环衰竭、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是造成器官衰竭的原因。因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护理是抢救重症胰腺炎的关键环节。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8~2009年共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45例。其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为18岁。发生肺部损害并呼吸衰竭28例,肾功能衰竭9例,胰腺性脑病1例,肠瘘3例,死亡4例。

2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1动态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来势猛、变化快,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严密进行观察。

2.1.1术后对呼吸道的观察:呼吸衰竭常在手术后3-5 d发生,必须严密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以及有无气紧、紫绀等征象。应根据病情随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做血气分析检查,如发现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

2.1.2肾功能的观察:严密观察24 h出入量,如24 h尿最

2.1.3心脑功能的观察:若脉搏>135次/min,心音遥远、弱或心跳缓慢

2.1.4严密观察有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消化道出血、皮肤黄染、肝功能等情况,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2.2进行分阶段的护理

2.2.1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每30-60 min测量一次直至平稳,以后根据病情2~4 h测量一次,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生命体征是病情变化最先表现的症状之一,所有并发症发生的指标之一均与生命体征有关,如呼衰、心衰、中毒性休克、合并感染等,因此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十分重要。

2.2.2早期给氧,改善呼吸功能。首先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给予气道雾化。其次防止恶心呕吐时胃内容物返流入气管,协助病人排痰,预防肺部感染。一旦发生呼吸衰竭,应立即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

2.2.3注意观察尿液性质及量,每日用1/5000呋喃西林冲洗膀胱,以减少泌尿系统感染,注意尿液的量及尿素氮的检查值,以防肾衰的发生。

2.2.4对引流管的护理:由于该病的特殊性患者术后腹腔内常放置多种引流管,少则6根,多者可达10根,除胃管外,有胰腺床引流,胰周围、腹腔和盆腔引流及冲洗管,胃造瘘,空肠造瘘及胆囊造瘘管,胆总管T型管等。各引流管应保持其通畅,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折叠或脱落;同时各引流管应作好标记,详细记录引流液的数量、色泽和性质,以供医生参考。对灌洗液的进出量要准确记录,以防残留腹腔。

2.2.5全肠道外深静脉高营养(TNP)的护理:急性重症胰腺炎由于营养物质吸收障碍,造成机体消耗大,为减轻胰腺负担,对患者多采用长期禁食,此时,营养的供给全靠静脉补充。如热量供给不足或负氮平衡失调,水电解质紊乱,患者就有可能死于全身营养衰竭。因此,全肠道外深静脉高营养(TNP)的治疗是重要措施之一。我科近年来采用颈外静脉置管,将配制的营养液注入三升袋进行治疗,外周静脉输液保证水和电解质的供给。必须注意使用三升袋的速度不能过快,因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液体过快容易引起肺水肿,应将液体均匀的输入,以40-60滴/min为宜。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按无菌操作规范执行,每天更换穿刺点敷料,保持周围或中心静脉通畅,以利于营养液的及时输入。要严密观察输液速度,保证均匀进入人体。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注意观察颈静脉管是否脱落、扭曲、折断。并定期做细菌培养,以防菌血症的发生。

2.2.6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在使用多种抗生素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熟知各类抗生素的半衰期和组织内的有效浓度,现配现用,准确掌握用药时间,同时我们在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时必须把时间分开。在使用抑制胰液分泌药时,如善得定、施他宁等。由于其制剂量小,药物剂量要求准确,可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推注。

2.3心理护理:患者虽然病情较重,但意识清醒,往往燥动不安,特别是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口不能言,心理状态较差,我们在护理这类病人时要耐心向病人解释该病的特殊性,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和精神因素与疾病转归的关系。以自己熟炼的技术和具有说服力的语言取得病人的信任,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预其效果。

3 体会

在本组病例的护理过程中,我的体会是:只有密切观察病情,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加强术后营养的补充,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不断排出继续坏死的组织和毒素,减少并发症,是可以使病人迅速康复,从而将死亡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 考 文 献

第7篇

自集团公司政工网络信息系统开通以来,某矿党委高度重视该信息系统的推广使用,在做好矿政工信息向集团公司申报工作的同时,又组建了以基层单位信息员为主体的二级政工网络信息站。经过一年的运行,该矿政工网络信息已逐步走向规范化的轨道。运行及管理的几点做法是:

一、认真抓好矿政工网络信息管理站的建立

建立矿政工网络信息系统管理站,最基础的工作是让全矿每个单位都有电脑并能联网。筹建之初,某矿先对全矿的电脑进行了大普查,摸清了各基层单位电脑的分布状况,同时提交了网络系统主机房及架设全矿宽带网线路的资金预算报告,仅用二个星期就完成了全矿联网线路的敷设。对全矿的电脑资源进行了一次整合,抽调部分单位多于或闲置的电脑,转给还没有电脑的单位,使全矿每个基层单位至少有一网电脑。对外出创业的外掘一和外采一,矿党委专门购买了两台电脑送给他们,并要求他们与所在单位联系上网,从而实现了全矿电脑联网,为二级信息站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认真抓好政工网络信息系统的运行的主要环节

集团公司政工网络信息系统主要是一个向上传递信息的上行信息系统。它一共有九个功能模块按钮,分别是信息申报、信息查询、信息统计、信息反馈、信息调查、信息公示、个人资料、退出、管理入口。在具体操作方面需要从实际出发抓好三个主要环节:

1、政工信息系统使用对象的环节。政工网络信息系统这九个功能模块,面向管理员、信息员及普通大众三个对象,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使用功能。1、管理员。该系统的管理员分为两级。一级管理员(集团公司管理员)、二级管理员(矿级管理员)。一级管理人员可以使用所有的功能按钮。二级管理员不能使用信息调查、信息公示功能按钮的管理后台。2、信息员。不能使用信息统计功能。信息查询功能只能使用一半。信息员申报信息后,可以使用"信息查询"功能查询自己是否申报成功。但不能查询申报表的具体内容,这主要是基于保护其他信息员申报信息的安全性。3、普通大众。只能浏览“信息反馈”、“信息调查”、“信息公示”功能按钮,但不能申报信息。如果也想申报,可以通过集团公司政工网络信息系统的“通用账号”进入,才能填写申报表。

2、政工信息系统使用方法的环节。要求信息员在申报信息时,要填写申报类别,否则不能申报,申报信息要客观公正,反映的问题要具有普遍性。对个体事件要详细说明细节,不要把个体事件夸大化,严格遵守信息员报送信息的规定,每周至少上报一次信息。对信息员的上报信息,经常提醒信息员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信息查询功能,以检查上报信息的情况。当然在信息查询中,信息员只能看到自己上报的信息,看不到其他信息员上报的信息,只有管理员才能看到每个信息员的申报内容,这一方面可以让信息员大胆申报信息,另一方面可预防其他信息员随意传播信息,增强了信息保密性。对信息员申报的信息,管理员要定期查看信息统计,通过分类统计、汇总,撰写信息报告。对信息反馈互动模块信息员与领导对话申报解决的问题,一般由领导亲自答复。管理员也可以协助领导答复(管理员随时查看信息,并根据信息的轻、重、缓、急,及时向领导传递信息,在征求领导的意见后,进行答复)。同时对集团公司政工网络在公示系统公示的文件、规定、通报等及时收看,并结合单位情况加以落实,以促进本单位政工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转。

3、政工信息系统信息收集和处理环节。建立政工网络信息系统的目的,就是收集、处理信息,为领导微观解决职工思想问题和宏观规划决策提供依据。管理员进入政工网络信息系统后,通过点击“信息查询”,初步了解各单位的信息申报情况。一般情况下,管理员要大致浏览一下各单位的信息申报表,特别要查看一下各单位“周期内重要工作”和职工“满意的事、不满意的事、渴望的事、关心的事”,对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然后通过统计模块汇总各分项的信息内容。在撰写信息报告时,我们一般都是在信息统计模块中,把有用的信息复制到word中,经过分类、修改、组合,形成具有一定观点的信息报矿领导,让矿领导了解各项工作、政策的执行情况,同时了解群众中急需解决的各种问题、意见及建议。领导们可以通过进入信息系统点击“信息查询”、“信息统计”直接查看到信息内容及统计结果。

第8篇

一、当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罚没物品处理现状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行政机关罚没物品一般通过销毁、拍卖、捐赠、回收四种方式处理。就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方式而言,集中在销毁和拍卖两种方式。实际工作中,罚没物品处理常是基层管理工作的软肋。

具体表现为:保管和处置基本由办案部门甚至办案人员一手操作,随意性较大,不利于队伍的廉政建设;没有规范的存放场地和统一的保管要求,有的分局罚没物品存放多年,损坏丢失等情况时有发生,容易引发行政诉讼以及造成国家财产的损耗甚至流失;罚没物品的处置渠道和出口不尽规范,未经审批,自行处理,变价时未经估价,随意处置。采取定向拍卖时随意指定拍卖机构和物品回收企业,既缺乏公平竞争,又容易导致不廉洁的行为发生。

二、造成当前罚没物品处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是执法人员重视不够。表现为一是“重罚款,轻管理”。基层部门对罚没物品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简单的认为违法案件经调查终结罚款入库即万事大吉,而忽视后续的罚没物品处理工作。二是“避繁就简”。罚没物品处理操作程序较为繁杂。就拿工商机关最常见的处理罚没物品的方式―拍卖程序来讲,必须经过:委托拍卖公司―拍卖公司公告―开拍―成交―交割―入库等步骤,整个流程必须要办案部门投入一定的人力、精力, 这使得绝大多数基层部门对走拍卖罚没物品程序望而却步,以致于大量罚没物品存放多年或者干脆擅自压价收购,变相私分。

二是保管场所要求不高。基层部门没有统一规范的罚没物品保管、存放场所。罚没物品经常与基层分局其他杂物堆放在一起,因保管不善极易发生罚没物品流失、短缺、损毁等问题,并可能引发行政诉讼,影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权威。

三是入库手续操作简单。目前,基层执法部门在罚没物品入库手续上已基本能履行开具正规票据程序,但在具体工作流程中,在采取强制措施、现场清点过磅计量和确定保管场所时都简化操作,未进一步核实,直接以帐面或当事人提供的数据为准,同时对采取强制措施的物品往往就保管在原地等待处理。虽然这样操作减免了运费、过磅费、上下力费和仓储费,降低了执法成本,但存在的问题是,在拍卖处理罚没物品时,一旦当事人对数量、重量有异议,就会向工商部门要求赔偿数量、质量短缺的物品货值,而此时,工商部门就完全处于被动局面。

四是处置渠道规范不严。当前工商部门处理罚没物品的常用方式是销毁和拍卖。在这两种处理方式上规范不严表现在:一是未经审批,自行处理。基层分局在实施销毁和拍卖前仅仅通过案审会议,未填制行政处罚有关事项审批表,对罚没物品处理未履行报批审核手续。二是未予公示,暗箱操作。无论是销毁还是拍卖,均需履行公告手续,赋予相关当事人知情权和参与权,但实践中,基层部门基于种种原因,常不予公告,易引发相对人对工商部门的投诉。三是未经估价,国资流失。在当前工商部门处理罚没物品过程中,考虑到被处罚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其他相关因素,常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估价将物品定向拍卖给当事人。

三、规范罚没物品处理现状的应对措施

为更好的规范当前工商部门罚没物品的处理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是把好入库出库两道关口。一要把好入库关。办案人员在外办案径行罚没入库的物品或至当事人处收缴的物品或暂扣转罚没的物品,应由办案人员开具罚没票据,在24小时内由办案人员凭《处罚决定书》及当事人签字的《送达回证》和有关罚没票据至内勤处办理罚没物移交手续,内勤将罚没物品登记在册。二要把好出库关。罚没物品需拍卖、销毁或作其他处理时,应由办案人员凭经过上级领导审批过的有关事项审批表至内勤处办理出库手续,内勤应查验有关文书,并在登记台帐中予以注明。

二是细化存放保管执行标准。基层分局要设置专门的罚没物品存放仓库,由基层分局内勤专人负责。存放仓库配备物品进出库记录表。物品进出库记录表应与罚没物品登记台帐相互对应。物品进出库要经过仔细的数量清点和重量过磅,并在物品进出库记录表上详细注明。特别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案件调查初期,对今后可能要实施罚没的物品采取强制措施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当事人的求情和当地政府的劝说,草率的按照当事人提供的帐面数额或估值作为强措标的的数量或重量,必须严格依法进行数量清点和重量过磅,拍摄现场照片并由当事人签字确认后开具强措手续。同时对存放在原场所内有转移风险的物品,不要过多地考虑降低执法成本而采取就地封存的强措手段,要防止当事人暗中转移,造成可能对今后执法工作的不利局面。

三是完善拍卖销毁两个程序。罚没物品拍卖程序,用流程图表示为:1、审批:由承办机构填写关于罚没物品变价的行政处罚有关事项审批表,并提供该批物品的原值、市场估价及评估说明。2、案审:由市局案审会议通过拍卖方案,并确定拍卖底价。3、签约:由市局选定有资格实施拍卖罚没物品的拍卖公司,并签订委托拍卖协议。同时承办机构向拍卖公司提供物品实样和相关说明。4、公告:由拍卖公司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拍卖事项,并在拍卖公司向参拍人提供实样和资料,核定参拍人资格。5、开拍:由拍卖公司在拍卖场所公开实施拍卖,在拍卖底价以上方可成交。否则构成流拍,择日另行开拍。6、成交:买受人在拍卖底价以上成交后,拍卖公司提供公开拍卖成交书,结清拍卖款和手续款。7、交割:买受人凭成交确认书到工商部门办理交割手续。8、入库:拍卖公司将拍卖款缴入专户,工商部门开具罚没物品变价清单,拍卖流程完成。

罚没物品销毁程序,由市局办案机构根据需要定期集中进行,根据物品性质或上级部署需要销毁的,也可组织分散的、临时的销毁行动。罚没物品销毁,各基层分局将本部门需要销毁的物品清理造册,填写《行政处罚有关事项审批表》,由市局办案机构签署意见并制作同意的销毁清单后,报分管局长批准。销毁过程中,法制部门、财务部门、监察部门应派员参加监销,监销人员要在销毁清单上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