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3 16:44: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商业银行发展困境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资产规模困境。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城市商业银行113家,总资产20.37万亿元,占全国银行总资产的5.4%,总负债为19.54万亿元,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的5.5%,总资产规模太小使城市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不具竞争优势。从单个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数量分布看,113家城市商业银行中,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仅有上海银行和北京银行两家银行;资产规模在500亿元至1000亿元之间的城市商业银行也仅有2家;资产规模在100亿元到500亿元之间的有28家;资产规模在100亿元以下的有81家。资产规模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资产质量困境。到2005年底,按五级分类,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841.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73%,而同期股份制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仅为4.22%,农村商业银行为6.03%,外资银行为1.05%。各城商行之间的不良贷款率也有很大的差距。以2005年9月底数据为例,在113家城市商业银行中,两家最大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在5%左右;60家经营状况基本正常的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6.7%;35家风险较大类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3.41%;而16家高风险类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43.9%。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出于利润方面的考虑,所计提的拨备也不充分,加大了其经营上的风险。
资本充足率困境。资本金是否充足是商业银行能否在目前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113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资本充足率在2005年底仅为1.36%,距8%标准相差甚远,资本充足率过低已经成为其今后发展最大的困境。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渠道包括留存盈利、增资扩股、公开上市、发行次级债券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从实际操作来看,目前还没有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实现公开上市,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与通过上市来补充资本金无缘,也无法通过发行可转债来补充资本。发行次级债券又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一般的城市商业银行很难达到,目前只有上海银行发行了30亿元次级债券,更何况现在大多数机构投资者被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券吸引,没有足够多的投资者前来购买,即便达到发行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也不敢轻易行动。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普遍不强,依靠留存盈利和增资扩股来补充资本金也不是长久之计。总体来看,城市商业银行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资本不足所困扰。
公司治理困境。金融当局在撤并城市信用社、组建城市商业银行时,允许地方财政以最高比例为30%的总股本参股城市商业银行,同时又规定单个企业入股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0%,个人入股不超过2%。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国内私有股东(包括私有非金融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持股比重为23.7%,而国有资本(包括地方政府)的持股比例则达到76.3%左右;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主要集中在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少数法人大股东之手,于是,就产生了地方政府事实上处于“一股独大”的控股地位。当地政府拥有城市商业银行的人事任免权,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董事长、行长均为当地政府任命或政府官员兼任,董事会(或理事会)、监事会等权力部门形同虚设,无法对银行人形成有效的监督,因此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薄弱。这使得银行的运行机制表现为行政方式,而并不是按照市场化形式运作。
市场定位困境。20世纪90年代金融当局保留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城市商业银行要想在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中生存,最主要的是要找准定位。但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城市商业银行对市场定位的重要性漠不关心,很多城市商业银行热衷于跟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抢大客户、大项目。其实,城市商业银行在服务大企业、大项目上并无太多优势,只能是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密切关系或以较低的资金价格取胜,从而导致了其运营费用增加,信贷交易成本增加。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摇摆于大小企业之间,导致缺乏竞争优势,不但逐渐丢失了其原有中小企业方面的特色,在市场竞争中更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金融服务困境。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需要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的支撑。但是,目前相当多的城市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无论从金融产品的种类、金融产品的科技含量,还是从金融创新能力来看,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城市商业银行各类产品仍主要集中在存贷款方面,产品品种过于单一。金融产品如银行卡、电子银行、个人理财和网上银行等新兴高科技类产品的科技含量明显较低,以网上银行为例,城市商业银行开发的网上银行仅能实现查询、转账、缴费和支付等较为简单的功能,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发的网上银行还可实现贷款、买卖外汇、理财、网上结算中心等较为复杂的功能。此外,由于受科技水平和人员素质的限制,城市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明显比股份制商业银行低。如果城市商业银行不在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方面下功夫,将很难继续维持下去。
受限困境。城市商业银行自成立伊始,受到的限制就比其他商业银行多,其中,最大的限制就是对经营地域的限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的初衷是为了防范和化解城市信用合作社的风险,而不是对其规模和地域进行扩张,因此其经营活动就被限制在所在的城市。虽然监管部门已明确,允许达到一定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实质性突破。除了经营地域限制之外,相当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还无法取得资格进入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参与交易。在业务开展方面也存在限制,如无法从事基金托管业务、无法开展外汇业务。此外,一些政府机构还明确禁止其下属单位在城市商业银行开立结算账户;保监会限制保险公司购买城市商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券等等,这些限制都成了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难以跨越的鸿沟。
可选择的发展策略
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按其发展目标可分为:市场准入、清产核资;确立模式、建立体制;处置风险、维护稳定;明确定位、谋求发展;综合治理、多元创新五个阶段,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已正式进入到综合治理、多元创新的第五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步步推进,城市商业银行却因为面临的困境而变得步履维艰。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必须直面困境,尽快落实在第五阶段的具体发展策略。
从内部求变革
城市商业银行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依托当地经济发展,致力于为城市社区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对于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在原有基础上谋求发展应该是最易着手、但同时也是最难执行的一种发展方式。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变革以下几方面:
首先,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一个清晰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变革中最关键的一步,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如果公司治理结构混乱,任何变革都会变得无力。因此要按照坚持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加强民主决策和内部约束、制定银行稳健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切实加强透明度建设、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等原则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其次,找准市场定位。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定位是否明确将直接影响其运营业绩和社会经济效益。城市商业银行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功能和具体业务运作上出现的重叠,造成城市商业银行在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应再次明确其发展定位为“市民银行”,即主要面向城市居民和中小企业,为其提供零售金融服务,从根本上开辟出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
第三,通过跨区域发展扩大市场份额,壮大自身力量,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监管部门将逐步允许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展跨区域经营业务,这将成为解决商业银行生存困境的一个重要机会。目前一些经营状况较好、管理能力较强、法人治理结构较为完善的城市商业银行,如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南京商业银行,已开始积极寻求跨区域发展的战略方案。
第四,提高电子科技化水平,积极进行产品创新,从而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如果仅仅对城市居民和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含量很低的零售银行业务且金融产品过于单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单位服务创造的价值也就比较低,利润空间有限。
应该说,城市商业银行的命运和前途离不开国家、当地政府的支持,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转变经营理念,找准市场定位,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服务质量,城市商业银行还是会有一定的竞争力的。
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
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城市商业银行可以以资本为纽带改善自身股权结构,在管理手段与经营理念上产生变革,进而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城市商业银行最早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在1998年,国际金融公司(IFC)取得上海银行5%的股权;随后外资银行进入城市商业银行的速度明显加快、持股比例也不断增加。外资入股可以壮大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规模,带来国外银行先进经营理念和丰富管理经验。在我国金融业即将完全开放的大背景下,引入境外投资者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城市商业银行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扩大对外开放的新途径,比如可以借鉴招商银行模式,用“重金”引进国际专业人才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或者发挥本土银行的优势,加强中外资银行在具体业务品种上的协作,提高业务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城市商业银行才能在不断提升自身经营水平的基础上又保持自身的经营特色。
走重组改造和联合之路
尽管目前城市商业银行规模很小且不具竞争优势,但它可以通过重组改造与联合来整合金融资源,突破经营地域的限制,提高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风险、抵抗市场冲击的能力。城市商业银行的重组改造和联合具体可以采取上市重组、联合重组、并购重组、入股重组四种模式,重组和联合的同时确定与众不同的定位,形成自己有别于大型银行的独特竞争力,从而区别于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外资银行。
首先看上市重组,上市模式要求拟上市银行资本雄厚,效益良好,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只有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南京商业银行正在积极准备上市,整体来看,国内城市商业银行中真正具备上市条件的为数不多。
其次看联合重组,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两极分化严重,因此在金融联合重组时应充分考虑各银行在资产规模和质量、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采取不同的模式。如规模相似、管理方式雷同的各城市商业银行之间可以联合形成紧密的战略同盟;在规模差距较大、管理模式不同的城市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之间,可以采取建立业务伙伴的方式。
再来看并购重组,城市商业银行同样可以通过并购重组以达到集中有限资源,发展特色业务,形成竞争优势的目的。可以选择在各城市商业银行之间进行横向并购,也可以在城市商业银行与其他中小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纵向并购。
总体发展态势:增长放缓,压力显现
2008年,城市商业银行群体仍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资产、存款和贷款都实现了快速发展,财务状况持续得到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受宏观经济下滑的影响,与2007年相比,城市商业银行的增长势头有所放缓。由于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仍然集中在单一城市开展业务,不同地方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态势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总体下滑趋势已经显现。笔者预测,这一趋势在2009年仍将延续。
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增速放缓
2008年,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增速超过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他类金融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末,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3.9万亿元,增长25.8%;负债总额达3.7万亿元,增长25.2%;在全国银行业总资产和总负债中的占比均从6.4%提升到6.5%。同期,国有银行资产增长11.1%,负债增长10.9%;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增长21.5%,负债增长20.7%;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增长25.5%,负债增长24.2%。城市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除了受益于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更大程度上是近年来地方政府加大对当地城商行的支持以及城商行加大重组改革力度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与2007年相比,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势头有所放缓。2007年末城商行总资产和负债的增速分别为28.8%、27.5%,到2008年第三季度末,分别下降到25.8%和25.2%。当然,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单一城市制经营特征,不同地域的城商行发展态势有所不同。但纵观2008年前三季度仍然延续快速发展势头,一季度达到峰值,随后呈现出明显的回落趋势。经济回落对城商行的影响正逐渐显现。
财务状况持续改善,不良率继续下降
2008年,部分历史问题较重、不良率较高的城商行纷纷加快了重组改造步伐,如广州商行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正在实施增资扩股;万州市商业银行被重组为三峡银行,不良贷款率由30%下降到3.2%;城商行的财务状况持续改善。得益于快速发展势头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继续实现“双降”。截至2008年9月末,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00.8亿元,比年初减少10.7亿元,不良贷款率2.54%,比年初下降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5.49%的平均水平。从图中也可看出,2006年以来,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保持逐季下降态势。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城商行不良贷款季度减少额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城商行控制不良贷款的压力正在加大。
主要发展特征及动向:跑马圈地加速,特色定位初显
“跑马圈地”,跨区域发展掀起
近年来,随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以及《关于允许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政策法规的出台实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明确,相关支持政策进一步清晰。而上海银行等银行对跨区域发展的率先探索也为城商行群体实施跨区域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在此情况下,2008年城商行迎来跨区域发展,一批监管评级在三级以上的城商行加快“跑马圈地”步伐,纷纷在省外、省内、县域等区域设立分支机构。这成为2008年城商行发展中的最大亮点。据笔者统计,2008年共有29家城商行设立了47家分行(含正在筹建的分行及香港代表处)。
引入“战投”,目标转向国内
城市商业银行一直是外资金融机构青睐的入股对象。出于引入外资金融机构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丰富的金融产品的考虑,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对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一直保持较高的热情。2008年,城商行继续延续这一趋势,先后有郑州市商业银行、吉林银行、长沙市商业银行、烟台市商业银行以及营口银行等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需要特别关注的是,2008年城商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方面出现一个明显变化,即引资对象从以往单纯的境外金融机构转向“境内、外金融机构并重,并优先选择境内金融机构”。当年,九江市商业银行、莱商银行、廊坊市商业银行分别引入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北京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没有选择境外金融机构。笔者认为,经过多年的探索,城商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方面日渐成熟,城商行更多地从“对等性、适用性、兼容性、有效对接”等方面选择战略投资者。而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将会有更多的城商行将目标转向国内,选择国内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
深化定位,努力培育中小企业服务特色
中小企业业务是城商行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业务。城商行自成立伊始就与中小企业渊源颇深。但近年来随着各类商业银行纷纷进军中小企业市场,加大对中小企业业务的开拓力度,城商行的中小企业业务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这既有外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因素,更大程度上则是城商行内部的原因。2008年,城商行明显加大了对中小企业业务的投入,努力将“坚持中小”的市场定位做深做透,涌现出不少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吉林银行推出的小额商铺抵押贷款,杭州银行合作推出的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深圳平安银行推出的“供应链融资W计划”,宁波银行推出的“透易容”,北京银行推出的“现金优管家”等等,更有多家银行推出并实施中小企业战略,努力打造中小企业特色银行。
差异化竞争,从“市民银行”转向“社区零售银行”
2008年,城商行业务发展中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从“市民银行”转向“社区零售银行”。城商行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市民银行”和“中小企业银行”的差异化定位。但随着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特别是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向零售银行转型,并纷纷推出服务于高端客户的私人银行业务,城商行“市民银行”定位的差异化及由此具有的优势不再明显。城商行需要进一步细分市场,特别是发挥在当地城市网点多、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关系密切的优势,寻找新定位。而社区零售银行面向社区居民和小企业,蕴含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城商行的传统优势,并与同业形成差异化竞争。正是在此背景下,“社区零售银行”被越来越多的城商行所推崇。吉林银行在对长春市200个社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选择6个社区进行试点,启动“社区银行”和民生金融计划;北京银行在全市推出20家社区银行,全面实施社区银行战略;大庆市商业银行试点的“社区银行”除正常金融业务外,还为社区居民提供理财讲座、代送鲜花等非常规服务。
发展转型,以理财为突破口
如何改变过度依赖存贷款利差的收入结构,实施发展转型,是包括城商行在内的中国银行业近年来一直探索的课题。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城商行在网络和技术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因而在现有中间业务品种中,更多依靠与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合作,专业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理财业务就成为城商行发展转型的突破口。而城商行在债券业务方面的优势也为其大力发展理财业务提供了支撑。2008年,城商行理财业务实现快速发展,特别是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等大型城商行在理财业务上取得突破,跻身“全国商业银行理财排行榜”前列。除了理财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城商行还着力培育理财品牌,提升服务品质。如上海银行的“慧通理财”、杭州银行的“幸福理财”、北京银行的“心喜理财”等。
挺进县域,抢抓农村改革新机遇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农村全面改革的序幕,也为银行业开辟了新的市场。早在前两年,部分外资银行就通过设立村镇银行的形式布局农村市场,城商行也是进军农村金融市场的先行者。截至2007年末,在全国124家城商行中,有72家城商行共设立了347家县域支行。伴随农村改革的春风,2008年,城商行进一步加快挺进县域,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共有15家城商行设立30家县域支行。与此同时,城商行还积极通过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途径全面开拓农村金融市场,预计全年由城商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达到14家。
上市遇阻,增资扩股进行时
受资本市场低迷和有关政策尚未出台的影响,2007年城商行发展中最大亮点的上市工作在2008年遇阻搁浅。到本文完成为止,仍未有一家银行的上市申请被审核通过。当然,这并不能阻挡城商行的上市热情及相关工作的开展。在上市进程遇阻放缓的情况下,城商行必须通过其他渠道补充资本金以维持快速发展势头。大范围展开增资扩股成为2008年城商行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有28家城商行完成和正在实施增资扩股。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城商行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势头。
城信社改革提速,城商行“大扩容”
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商行大范围组建时保留了一批城市信用社。经过近几年的改制、重组,截至2007年末仍有42家。这部分城信社,出路只有两条:要么改制为城商行,要么被收购兼并。当然,城信社转制为城商行必须满足一定的监管要求。随着地方政府对地方金融资源的日益重视,城信社改制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共有17家城信社转制为城商行,从而使城商行的数量进一步上升。
压力和困境:经营环境恶化,风险压力凸现
2008年,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城商行快速发展势头背后隐藏的压力和困境逐渐显现。特别是城商行固有的特征和劣势与宏观调控效应叠加,使得城商行具有更强的政策敏感性和经济下滑敏感性,更多地感受到压力和困境。而2008年上半年部分中小城商行出现的流动性压力和下半年出现的不良贷款反弹则为城商行敲响了警钟。
“坚持中小市场定位”与“中小企业风险凸现”叠加
“坚持中小”是城商行成立伊始就确立的市场定位。这一定位充分发挥了城商行的比较优势,使城商行在与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实现差异化,从而推动了城商行的快速发展。2008年年初以来,受原材料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出口下滑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少中小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急剧上升。这使得定位于此且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较高的城商行深受打击。如今年上半年,临沂市商业银行累计形成不良贷款162笔,金额31025万元;其中,中小企业户数占比95%,金额占比74.7%。毫无疑问,经济下行周期中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上升速度要快于大型企业,城商行来自市场定位的压力骤然加大。
“风控能力不强”与“信用风险加大”叠加
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济周期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每一次经济调整几乎都伴随不良贷款不同程度的反弹。今年以来的经济下滑已让银行业感受到日益加大的信用风险。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数据,9月末,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6.01%,继续实现双降;但国有银行、农村金融机构以及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农村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出现上升。虽然,城商行群体继续保持不良双降,但降幅大幅缩小,表明面临较大的资产质量压力。这种压力远超过其他类型商业银行。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经营地域限制外,还包括城商行较低的风险控制能力。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城商行无论是风险管理架构、风险管理技术、还是风险管理人员,都存在不小差距。而城商行近几年持续高于同业的增长速度也为其埋下不少风险隐患。更重要的是改革重组后的城商行虽然财务状况有了极大改善,但尚未经过一轮完整经济周期的检验。财务状况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下滑导致的信用风险上升给城商行带来的压力不容小视。而宁波银行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笔者的判断,宁波银行三季度报告显示,其不良贷款率从年初的0.36%上升到9月末的0.63%,几乎翻一倍;不良贷款也由年初的12.9亿元上升到29.8亿元。
“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不高”与“流动性收紧”叠加
为抑制经济过热和物价过快上涨势头,自2007年以来,人民银行先后1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的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人民银行还加大公开市场操作,通过发行央票和特别国债回收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在从紧货币政策多渠道收紧流动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显现。特别是那些中小城商行的流动性压力更大,有的银行的流动性指标曾一度逼近25%的警戒线,超额准备金比率也降到1%左右的历史最低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城商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资产规模扩张的重视超过对资产负债匹配的安排。这在流动性过剩时期并无太大问题,一旦流动性收紧,由于信贷增长具有一定的惯性,负债的增长更多地具有自发性,加之城商行在资金市场的融资能力相对较弱,流动性问题自然显现。经过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后,城商行亟需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2009年展望:在挑战中寻找机遇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将远远超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因此,2009年中国经济将面临较大幅度的调整。城商行也将面临自成立以来最大的考验――经济周期波动性。虽然中央及各地政府出台的大手笔扩大内需和投资的举措将在很大程度上减缓经济的下滑幅度,并为商业银行带来商机,但对定位于中小企业且经营地域受到限制的城商行来说,面临的挑战多过潜在机遇。
发展转型的挑战
2007年资本市场的火爆和2008年因信贷管制催生的信贷理财产品的热销,让急于发展转型的城商行看到了希望。特别是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国内银行实施发展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2009年经济的下滑和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也将给城商行发展转型带来巨大挑战。极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利息收入占比回升,中间业务特别是新型业务品种的发展陷入困境。如何破解这一困境将是影响城商行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坚持和深化市场定位的挑战
从银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2009年既面临困境和问题,又存在机遇和市场。机遇和市场更多地来自中央和各地政府的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举措。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投资及由此带动的衍生投资和项目大多为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以及重大产业项目。显然,这与城商行一直以来“坚持中小”的市场定位存在较大差距。当然,这些巨额投资也会带动相关产业中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在全球经济衰退和国内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更多的是挑战。大量投资需要巨额信贷配套资金,这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巨大商机。出于业务发展的压力,面对大项目、大客户,城商行如何与其市场定位进行平衡和抉择,这确实是个问题。
跨区域发展的挑战
如果没有政策上的调整,2009年城商行在跨区域发展方面仍将保持快速扩张势头。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近两年的跨区域布局,城商行跨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正在逐渐显现,并将在2009年更为明显。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跨区域发展布局雷同问题。从目前已拥有三家以上(含三家)异地分行的城商行来看,其跨区域布局高度一致,基本上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域。无疑,这三大经济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市场机会最大,但竞争也更为激烈。二是跨区域后对异地分支机构的管控问题。长期以来,城商行一直实行总支行管理模式,且管理幅度在同一城市。跨区域发展后,管理幅度加大,从单一城市扩展到多个城市,如何确保对分支机构的有效管控,对人才、技术、经验都相对欠缺的城商行是个不小的挑战。三是跨区域后总行对异地分行的支撑问题。这包括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信息技术、战略研究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如果总行不能为异地分行提供有力、充分的支撑,总行的控制力就会打折扣。
产品创新的挑战
城市经济体系不同是,农村中需求理财产品的客户仍处于零散状态,以及我国农村特有的农村民间金融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用于理财的资金数量。另外,农村人口的理财意识薄弱、商业银行的理财品质不高等问题,都严重限制了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应主要针对本土农业人口,且应认真考察本地的农业种植和养殖特征。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
随着农业人口人均收入的增长,他们已不再满足一般的储蓄业务,而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提出了期望。在这一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农村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开发和销售上也呈现出可喜态势。然而与城市经济体系不同是,农村中需求理财产品的客户仍处于零散状态,以及我国农村特有的农村民间金融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用于理财的资金数量。为此,关于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及探讨也就十分必要。
本文用农村商业银行指代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中小股份制涉农商业银行,从而意味着: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增强自身的增值业务创新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机。另外,本文也将购买理财产品的消费群体界定为农业人口。
1 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中的困境分析
从笔者的工作体会出发,目前的发展困境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1 农村人口的理财意识薄弱
不难理解,若要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首先就需要广大农业人口的需求拉动。尽管部分农业人口通过自主创业和外出打工积累起了一定的资金,但在农耕文化的作用下难以涉足商业银行的理财增值业务。而且这一传统意识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改善。这就意味着,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上述困境,将在长期内持续存在。
1.2 商业银行的理财品质不高
根据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定义可知,银行理财业务是指“理财师通过收集整理客户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倾听客户的希望、要求、目标等,为客户制定投资组合、储蓄计划、保险投资对策、继承及经营策略等财务设计方案,并帮助客户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增值。从中可以知晓,良好的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不仅需要理财师专业能力的支撑,还需要具有吸引农民眼球的理财产品。结果,似乎这两点都不十分完美。
2 分析基础上的现状反思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就有必要对当前发展现状进行反思。在反思之前还应强调,在未来发展路径的构建上需要遵循可操作性的原则,即关于改变广大农业人口的传统意识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具体而言,现状反思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2.1 针对需求方的现状反思
上文已经指出,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无论在理财师水平,还是在可供选择的理财产品上都不尽如人意。这一点加上农业人口的传统意识,就进一步限制了对理财产品的需求。这些都是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能否从农业生产所需资金的循环特征出发,来设计出符合农业人口偏好的短期理财产品,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不难理解,这里的理财业务须满足区域植根性要求。
2.2 针对供给方的现状反思
上面已经提到了供给方需要着手开展的问题,即设计出满足农业人口偏好的理财业务来。另外,针对农户作为农村经济系统中的基本单位,还需要通过农村商业银行人员的上门访问,来建立起银行与零散分布的农户的联系。
以上两个方面的现状反思表明,在推动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中,应主要从供给方面下功夫。而对于需求方,则可以在选择机制下进行针对性的偏好引导。
3 反思引导下的发展路径探讨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反思引导下,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路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
3.1 提炼出区域植根性元素
本文一直在强调,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应主要针对本土农业人口。因此,当地农业人口的收入来源就与本地的农业种植和养殖特征息息相关。之所以指出这些特征在于,设计变现能力强的理财业务需要认真考虑其中的变现周期。这不仅关系到银行的运营成本,也涉及到理财产品的成功与否。从现阶段的诸多文献中,很难找到这一观点。
3.2 优化当前理财业务结构
农业人口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这就要求在理财业务开展中应简化产品的设计内容,并能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下来告知农户有关增值效果。因此,对于城市银行中的诸多理财业务,在农村区域中就需要抛弃。这里笔者建议,可以将农户自主创业时的资金安排作为理财业务来开展,这样也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深入了解该农户的经济能力,并为放贷提供原始信息支撑。
3.3 提升人员上门访问力度
在成本控制基础上的人员上门访问,仍需要借助市场营销学的原理,即需要界定目标客户。一般而言,对于理财有需求的农业人口,往往具有商品经济意识,并积累起了一定相对稳定的资金量。因此,可以将当地的专业养殖户、种植户,以及乡镇企业的管理者作为重点访问对象。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因我国农业人口分布广泛,且各农村区域的自然禀赋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文并没有结合特定区域展开讨论,而是结合当前问题从发展趋势层面进行了原理性探讨。但本文的结论,将支撑各地理财业务开展中的思路。最后,对于本文主题的讨论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展开,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4 结语
本文认为,农村人口的理财意识薄弱、商业银行的理财品质不高等问题,都严重限制了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应在提炼出区域植根性元素、优化当前理财业务结构,以及提升人员上门访问力度等三个方面下功夫。
具体而言,当地农业人口的收入来源就与本地的农业种植和养殖特征息息相关;将农户自主创业时的资金安排作为理财业务来开展;将当地的专业养殖户、种植户,以及乡镇企业的管理者作为重点访问对象。
【参考文献】
[1]胡左浩,蒋方明,余伟萍.在个人理财服务中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以及作用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引言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我国商业银行对其信贷申请的门槛较高,对于信贷申请多偏向于国有大型企业,往往直接或者间接的拒绝中小型企业的信贷申请。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也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因此,中小企业资产业务市场也开始被商业银行广泛重视,但其具体的落实行动中相关政策却没有很好实施。据此来看,商业银行若能完善其内部管理机制,不仅会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更能够有效解决我国中小型企业的信贷融资问题,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发展环境。本文将从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的必要性、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及融资特点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改进措施探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二、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日趋密切,而有效解决中小型企业的信贷融资困难不仅可以为我国中小型企业注入新的鲜活血液,更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日趋残酷的考验,单纯依靠大型国有企业融资的方式也无法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商业银行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势必要进行内部改革,而中小型企业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潜力巨大的市场群体,因此有效解决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困境,可以有效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处境,势必会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而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经济政策刺激我国国民消费,这一系列措施也有效带动了我国企业经济的发展。然而,出台的一系列促进企业发展的举措绝大方面是针对大型的国有企业,相比较于大型国有企业,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困难重重。无可厚非,拉动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巩固其支柱性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毕竟在整个社会中,中小型为主的企业是社会的主体,倘若加以开发,潜力巨大,自然而然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然而,信贷融资困境是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只有切实有效的解决此问题,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小型企业的作用,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型企业面临的融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企业发展的外部大环境分析企业融资现状,将从以下两个方面简单介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现状。
民间借贷、风险投资、银行借贷、上市融资、自筹等有效途径按理说是中小型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重要来路,但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银行借贷仍是其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出现这种状况不难理解,我国中小型企业成立时间较短、底子相对单薄,因此,上述融资方式的实施具有一定难度,另外,这些融资方式大多只能作救急用,无法长期维持企业的运转。因此,相比较而言,民间借贷、风险投资、上市融资、自筹等融资方式的实施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局限性,银行信贷自然成为中小型企业融资方式的不二选择。
前面曾提到,我国银行偏袒的信贷对象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根基稳定、历史悠久,更有国家的政策扶持,作为信贷者,可以说银行与其命运休戚相关,因此,大型国有企业面临变数小,银行承担的风险也相应较低。在当前社会中,中小型企业得不到商业银行的贷款也是普遍现象,即便得到银行支持,也需要付出相对较高的代价,这即是贷款的高利率。我国中小企业的总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一大半以上,但是贷款额的比重占全部贷款额的比重却非常低,这充分显示出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现状的艰难。
四、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及融资特点分析
针对当前的发展局势,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什么特点导致了我国当前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现状呢?从当前中小企业经营的一般特点看,笔者认为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主要有以下特征:
我国中小企业分布格局散乱,缺乏国家统一的管理,企业管理中缺乏规范性和实际的可操作性,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企业管理阶层专业素质不过硬等问题,这一系列不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我国中小型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其中优质企业比例较低。我国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繁、小、散”的特点,很多企业停留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没有较大的竞争力,而且缺乏自身特色,雷同企业较多,无法达到银行为其提供贷款的条件,而且很多企业只是单纯的对一些成功产品加以模仿、稍加改造,缺乏企业长远发展的综合竞争实力。
五、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改进措施探讨
明确我国当代中小型企业的发扎特点,掌握其融资现状,进而才能有效出击,对其存在不足之处加以完善。笔者针对以上对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将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商业银行准确给中小企业潜力定位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偏见,商业银行的管理阶层要正确认识到中小型企业的巨大潜力,要合理加以挖掘开发,理性分析中小型企业的综合实力及其未来发展潜力,予一些后劲足、竞争力强的中小型企业以及时的资金补助,保证资金供应,保障其发展的正常需要。例如,商业银行要开辟特殊渠道,成立专门的考核组,严格考察、挖掘中小型企业的实力基础,对一些信誉程度较高、综合能力较强的企业放宽政策、简化手续等等,这于企业、于商业银行,此举可谓一箭双雕,相互得利。
(二)创新担保贷款、抵押贷款形式
目前来看,不难看出商业银行信贷融资作为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方式之一,在其实践中具有操作性强等特点,因此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中大多采用这种融资方式,因此有效创新担保贷款、抵押贷款形式等无疑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现状,促进资金周转、流通。例如采用民间货币资本注入的商业性担保公司的新型担保贷款模式,或者采用股东或业主私人财产与企业资产捆绑抵押贷款形式的新型抵押贷款形式。这对于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具有十分有利的作用。
(三)国家增强对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管理
中小型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国家应该意识到中小型企业的重要性,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为其发展提供稳定发展的大的外部客观环境,增强我国经济市场的活力,并针对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繁、小、散”的特点加以整改,使其日益规范化。
六、结语
受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局限,我国中小企业型采取的信贷融资方式将会在很长时间内仍是企业融资的优先选择,虽然融资方式较为单一,但只要将其深入挖掘,便可充分发挥信贷融资方式的优越性,并且同时兼顾我国商业银行以及中小型企业的利益,即降低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的同时保障中小型企业的正常运转,笔者衷心希望,我国中小型企业信贷融资困境能被很好的解决,我国经济发展日趋良好。
参考文献:
[1]刘允岩,郑德亮.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探析[J].绿色财会,2010(02).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规模扩张;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94-01
一、中小商业银行
中小商业银行是指不属于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由民间资本为股东的其他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中小商业银行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中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招商、深圳、广发、民生、浦发、恒丰、华夏等12家银行;另一类是由地方商业银行转型来的小型商业银行,如青岛银行、大连银行、齐鲁银行等。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不断发展,为适应市场的需要,中小商业银行必然要做大做强,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金融监管政策的进一步放开,使得部分中小商业银行更是盲目地追求规模扩张,以大为尊。因此,国家相关机构对中小商业银行提出了发展要求,不要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忽视风险,要走有内涵的发展途径。那么,为使中小商业银行能够可持续发展,其规模扩张必须保持一个“度”,这是中小商业银行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中小商业银行片面追求规模扩张的后果
中小商业银行为了做大做强,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这实际上是一种“外延式、粗放型”的发展行为,这种发展行为由于消耗的资本高、盈利低,且资金流不能保证充足顺畅,所以银行片面追求规模扩张的行为势必会造成高风险、低效益的后果。
(一)高风险
目前随着中小商业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随之带来的风险也频频显现出来,近来来中小商业银行在金融方面的案件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例如2012年12月齐鲁银行发生的巨额存单伪造案,并且后续发现有多家银行涉案,是一件影响甚广的案件。这一案件的发生说明了中小商业银行由于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加大了对存贷款业绩的要求,使得银行监管的自身业务的风险性提高了。尤其是后续发现涉案的有多家银行,就更说明了单一风险暴露,有可能会波及整个银行业,从而引发行业的系统风险。
(二)低效益
中小商业银行追求规模扩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实力和增加收益。但事实上,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已有片面化的趋势,这就使得实际与期望不相符。比如中小商业银行中较有代表性的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由于近年的规模不断扩张,其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在逐年下降。这一有力的事实证明了,中小商业银行片面追求规模扩张,不仅没有使自身做大做强,反而出现了使银行效益减少的状况。
三、中小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规模扩张是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必须过程,但是,如果片面地追求规模扩张,无法使中小商业银行得到深入长远的发展,严重时陷入困境。因此,如何使中小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急需考虑的。
(一)保持适度的规模扩张
中小商业银行是经济领域中重要的一类企业,它们势必要做大做强,因此为了防止出现中小商业银行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造成的后果,中小商业银行的首要任务是要保持适度的规模扩张,要求其在进行规模扩张的同时,协调好与风险、效益、结构等多方面的关系,给予中小商业银行扩张中与各方面的双重保障或保持平衡,使中小商业银行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最优的发展方式
在进行中小商业银行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必须明确最优的发展方式,即“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小而好”深化为“大而好”。这种发展方式正体现了中小商业银行由外延式、粗放型、阶段性的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转向重质量和效益的内涵式、集约型、持续性的发展途径,从而增强了中小商业银行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加强风险监管的力度
为了保障中小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金融监管机构必须加强对中小商业银行规模扩张过程中风险的监管力度,降低对银行业造成的系统风险。首先用杠杆率控制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其次用统一的监管标准严格要求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限制其跨区域的机构比例;第三,以最低监管要求比较各银行分支机构,若未达要求则对其进行整顿或强行关闭。
(四)坚持差异化的经营战略
由于中小商业银行片面追求规模扩张,不仅没有达到增强实力,抢占市场的主要目的,反而使得自身陷入了困境。因此,为了使中小商业银行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要求中小商业银行要从客户、竞争地、产品三方面来进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从而通过采取差异化的经营战略从侧面实现规模的扩张。
(五)端正地方政府的态度
地方政府的态度是影响中小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降低中小商业银行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地方政府衡量当地金融及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除了金融机构的数量,还应纳入地方金融风险案件的数量及其银行机构评级的结果等,另外要严格控制各商业银行到异地开设分支机构,对风险系数高、持续经营能力差的地方金融机构强行整顿或关闭。
(六)拓展无形的网点
中小商业银行的有形网点具有“点少面窄”的缺点,因此有必要拓展无形的网点。网上银行正是一种无形的网点,它使用便捷、成本低廉,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弥补了中小商业银行有形网点的不足,为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增加了补充渠道,避免因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造成的后果。
作者单位:保定学院
参考文献:
(一)资本约束现状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截止2008年12月31日,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城市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3.11%,但在2009年,由于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其资本充足率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直接逼近8%的监管红线。
(二)面临的经营困境
1.信贷供给限制与微观经济主体资金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与消费结构升级、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起步阶段,中小企业作为这一阶段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资金的需求依然十分旺盛。然而,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由于粗放型扩张,信贷投向结构不合理,导致风险资产占比过高,加剧了资本消耗速度,加之资本补充机制和渠道不完善,资本缺口日益增大,面临极大的资本约束压力。如果城市商业银行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增强资本实力,在资本约束日益强化条件下,将面临两难经营困境,一方面,在资本约束下风险资产供给数量有限,资本不足制约自身放贷能力,信贷业务扩张受到制约。另一面,在经济增长较快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但又无法得到有效满足,特别是在当前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收缩后,对本来融资较为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进而导致整个经济体系活力降低。
2.信贷增长限制与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持续提升的目标要求之间的矛盾
2009年信贷天量投放,城市商业银行资本消耗较大,在资本总量补充有限且又必须满足资本监管要求情况下,资本约束压力明显加大,业务扩张能力明显受限,信贷资产增速放缓,存贷款利差收入受到严重影响,这就要求城市商业银行尽快调整资产结构,转变发展模式,加快综合经营步伐,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唯有经营战略和增长方式进行根本性变革,才能实现收益可持续增长。
3.信贷资产规模扩张与风险覆盖补偿难以有效满足之间的矛盾
近几年,在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积极扩大信贷投放规模,资本快速消耗,导致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加之其风险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使得银行业务规模扩张与风险覆盖补偿的冲突日益明显。一是信贷损失与风险资本补充的矛盾。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新增贷款中相当一部分贷款投向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一旦经济下行或政策调整,这些贷款的风险可能暴露,整体资产质量将向下迁徙;二是信贷供给与风险资本补充的矛盾。信贷供给的黏性会推动城市商业银行仍维持较高的信贷扩张速度,在经历了天量投放后,城市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必然在此基础上保持适当的增速,进而要求补充风险资本,而在全国商业银行都经历快速信贷投放需要大幅补充资本的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由于主客观等多种因素,很可能无法与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竞争,其资本筹集压力将明显加大,导致资本无法有效覆盖风险,陷入业务扩张――资本不足――资产质量下降――融资困难――资本进一步不足的恶性循环状态。
二、加快经营转型是资本约束下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加快经营转型有利于提升城市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
城市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一是有利于促进业务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资本约束将促使城市商业银行树立资本约束资产、风险平衡效益和资本有偿使用的理念,在业务发展中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不耗用资本的“无本生意”和资本耗用少的“小本生意”,提高经营综合效益,实现由单纯追求信贷规模的增长向发展质量的增长转变,由资产扩张外延增长向有限资本约束、以资本回报为核心的集约增长转变。二是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运行机制转向精细化和效率化。强化资本约束管理后,为适应新的管理要求,城市商业银行必须优化内部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决策程序等,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的金融服务,不断增强客户忠诚度,建立牢固的双赢关系。三是有利于贷款定价更好地体现风险收益原则。强化资本约束管理后,城市商业银行逐步建立适应利率市场化形势需要和体现经济资本回报要求的贷款定价机制,按照贷款风险定价原则,变“干完再算账”的事后计量方式为“通过算账再干活”的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为一体的全程控制模式,使贷款定价更能覆盖风险,提高经营绩效。
(二)加快经营转型有利于增强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资本约束下城市商业银行加快转型要求其树立自身发展速度要和当地经济环境、金融资源和自身条件相适应的经营理念,从以资产规模为中心向以提高资本收益率为中心转变,这一方面能限制贷款规模过快增长,推进银行资本有偿占用,在资本增长和资产增长之间取得平衡,使城市商业银行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有质量的资产增长,避免信用风险所导致的资产损失严重侵蚀资本,从而实现规模、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保持业务结构合理,与地方金融资源条件相适应,通过外部力量的强化,为其稳定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内外部约束的强化也有利于强化对存款人、其他债权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保护,增强公众信心,确保城市经营稳定,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经营转型有利于促进城市商业银行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区域性商业银行,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存贷款市场份额不断提高,有些地方贷款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存款增长速度,资产结构单一,信贷资产占整个资产的90%以上,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相对较差,单一客户贷款金额过大和行业集中等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轨关键时期,城市商业银行经营面临较多的现实环境约束,一旦地方经济出现滑坡或停滞不前等特殊情况,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变现能力差,可能引起挤兑,甚至资不抵债、破产清算等不良后果,不仅危害广大存款人的利益,而且无法发挥金融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不能在经济下滑或紧缩期间及时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熨平区域经济波动,导致区域经济下滑――银行资产质量下降――银行信贷紧缩――区域经济进一步萎缩的恶性循环状态。因此,加快经营转型,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走资本低消耗的集约发展之路,不仅能够提高其内部经营效率,在外部众多的不确定下确保其稳健发展,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也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经济良性互动、城市商业银行与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资本约束下城市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策略选择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
资本约束下城市商业银行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制度基础。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决策层、监督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等各层级制度体系协调运转,确保公司治理的理念和原则快速有效传导到全行每一层级。具体而言,一是规范股权管理,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民间资本等,加快股权结构多元化改革。二是建设运作高效的董事会,进一步完善董事会的组织架构,处理好党委、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之间的关系,构建经营性决策、监督性决策和支持系统三者有机结合的决策机制。要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信息披露的内容、时间、频率以及方式方法等,自觉主动接受外部监督。三是进一步加强内控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要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特别是要解决内部控制的“真空地带”,修订相关规章制度,避免各制度之间相互冲突。要建立健全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稽核审计机制,充分发挥内部稽核在内控机制中的监督作用,保证各项内部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要积极推进内控文化建设,强化管理人员自律意识,对管理人员相关行为实施动态监控,防止管理层道德风险。通过价值观、道德观约束,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准,增强员工对银行价值观的认同度。
(二)科学市场定位,找准服务区域与对象
由于发展历史、机构性质、组织形式、经营规模等与其他银行机构的巨大差异,城市商业银行与其他银行业机构在市场定位上存在较大差异性。一是在经营区域定位上,要立足本地,积极探索区域化经营模式。城市商业银行自诞生之日起便根植于地方经济,在长期的业务往来中与本地客户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掌握了本地客户的资信状况、经营状况等大量软信息,具有人缘、地缘优势。因此,立足本地化经营,更能够激发与社区之间的“亲和性”,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信息优势,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几率。二是在客户定位上,以城市居民和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城市商业银行大都经营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弱,在大项目和大客户上与大型银行和其他股份制银行竞争不具优势,应充分利用贴近社区、贴近市民的比较优势,避免同质化,为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把城市商业银行打造成精品社区银行和市民银行。
沈阳大学 110044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很快在金融市场上夺得一席之地,并且对传统银行业务产生了极大冲击,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全面发展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应对措施。
[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对策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日益成熟、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飞速发展,一种熟悉而陌生的事物一夜之间席卷中华大地,并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互联网金融以如此瞩目的姿态向我们大步走来。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全面发展带给传统银行巨大冲击。因此,如何解决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困境,成为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金融全面发展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面临的困境
1、传统服务模式僵化,客户体验有待提高
去银行办理业务总是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排队时间过长、办理业务缓慢,面对内容繁杂的合同无所适从。即便是作为优质客户去银行办理理财业务,也同样会遇到困扰。种类繁多的理财项目,让人一头雾水的解释条款,这些并非是每个人都能轻松看懂的,大部分要依赖理财经理的人为解释。在这样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我们无法知道是否真的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产品,理财经理的专业能力在帮助我们的同时却没能解决信息透明的问题。
2、产品过于传统,创新力度不足
近些年来,随着银行间竞争逐步加剧,利率市场化号角不断吹响,商业银行已将产品创新摆在了重要战略位置,但由于监管威慑和相对保守的经营理念,产品的开发依然因循守旧,无法打破旧有模式,表面丰富的产品线下,是单一的产品模式。而新兴互联网公司天生饱含创新基因,没有历史包袱,产品开发思维更加开放、大胆,加上监管层对新生事物较高的容忍限度,使得他们在产品的研发中充分博众家所长,结合互联网的丰富实践,能够推出让潜在客户耳目一新并乐于买单的产品。
3、银行间同质化竞争严重,传统客户开发模式后劲不足
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优势,引入大数据概念,在打通销售渠道的同时建立了目标客户的精确制导体系。如余额宝的兄弟“招财宝”等与小额贷款和P2P相关联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更是将大数据发挥到极致,在风控、客户拓展等方面更加科学有效。而传统商业银行虽然近几年来一直在做着互联网金融的开发工作,却因力度不够、思维滞后等原因没有突出成效,依然在同质化竞争中享受着乐此不疲的红海,没能形成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客户开发策略。
4、线上金融服务短板明显,短期内无法挑战新兴互联网金融公司传统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大军虽然在最快时间内做出了反应,纷纷祭出自家开发的“宝宝”产品,试图跟上时代的脚步,但与阿里金融等基于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支撑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依然只是形似而神离,核心竞争力无法在短期复制。无论是理财类产品还是授信、P2P等产品互联网金融占尽先天技术优势和先发优势,拥有庞大的网络用户为其买单,传统商业银行想要在保住传统业务模式基础上对其构成威胁在现阶段难以实现。
二、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对策
1、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拓展服务平台加强客户体验
互联网金融在这几年发展迅猛,很多互联网大公司已经渗透到传统银行行业当中,使得他们的发展开始变得举步维艰。现今,互联网金融态势良好,因而对于传统银行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应对当前的互联网时代。相较于其他的理财产品,余额宝在其销售理念与途径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变得更加的方便、快捷、低成本地实现理财业务;在产品设计上,就算只有一元,客户也可以享受收益,这也是余额宝注重用户体验的一方面。简单来说,余额宝做到了“随时随地销售产品”。相比之下商业银行并没有给客户提供一个良好服务体验,门槛较高且具有较强的金融排斥性。
2、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加强创新丰富产品线
商业银行在运营的过程中,应将互联网的理念实施在理财产品的设计上,进一步市场调研,进一步换位思考,加强创新,更为精准的把握到客户的服务需求。从客户的角度去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以达到最大化用户体验。同时还要扩散在传统网银的支付,甚至借贷款等业务上进行业务创新。例如,与业绩好、流动性强的公司进行合作,理财多样化,比如余额理财及T+0货币基金支付功能等。余额宝之所以一经推出就引起巨大反响,从侧面反映出了引导投资者进行投资所能带来的效应。
3、大数据经营战略,通过强化客户开发针对性摆脱同质化竞争
大数据经营在这个时代开始兴起。余额宝就是依靠大数据才可以做到精确、准确的销售。当前,大数据的应用已经遍布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当中,使人们的生活形式、思维方式以及工作模式均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此传统商业银行可以依据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将客户的偏好加以区别对待,无论该客户是哪种类型的客户都可以制定精准的产品,并依据大数据制定经营战略,进一步进行市场细分,避免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客户资源和系统优势应被商业银行广泛利用起来,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推广和共享,银行+电商的商业模式的实现;同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百度等搜索引擎也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4、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深化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共赢未来
互联网金融具有十分强大的线上服务功能,拥有海量的客户群,支付快捷方便、操作容易都是其优点。但传统商业银行依然存在自己的优势。首先是在提取现金方面,商业银行能够使客户实现提现,但是余额宝目前无法做到;其次是余额宝基本只能进行网络消费,而商业银行却能提供实体店铺的刷卡消费。由于目前余额宝并没有开展线下服务的内容,即便是其网上支付性能能够超过商业银行,但是对于余额宝或支付宝来说,其资金的流动还需要经由银行卡来实现。商业银行可以针对余额宝这一劣势,将自身的线下优势利用起来,为客户提供更为方便、安全、快捷的服务功能,以便吸引更多的客户。
作者简介
吕瑶,辽宁大学博士,沈阳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比较政治经济学。
1.在政策上,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要给予倾斜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面向市场,建立适应市场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因而,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国家对其进行政策上的倾斜也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部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更有必要。这有助于国有企业尽快地走出困境,减轻负担。
2.在结构上,建立完整产权结构我国由于长期历史形成的原因,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人、管理人和受益人存在不统一的情况,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根本上改变产权结构。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是一条可行之路,尽管国企问题并非“一改就灵”,但从责、权、利统一的基础入手,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各主体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矛盾。
3.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1)国有企业承担的就业职能多,在职冗员过多。据统计,全国每年用于国有企业富余人员的费用约达到550-750亿元,再加上其他费用,接近1000亿元,远远超过很多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造成国有企业的沉重负担。因此,国有企业急需建立科学合理的招聘体制和法律体系,以保证在职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2)国有企业承担着庞大的养老费用。截止2009年,我国国有企业向离退休人员发放的养老基金也高达近5000亿元。因此,国有企业要大力发展社会保险保障基金,使职工收入中的适当比例成为基金积累,逐步形成职工养老、失业保障由社会基金承担起来的模式,让国有企业真正能够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发挥其规模优势,摒弃负担过重的劣势。(3)国有企业承担着过重的税负。2002年到2009年,国有企业上缴税金从2915亿元增加到11475亿元,年均增长21.62%,累计向国家上缴税金5.4万亿元。通过数据研究得出,国有企业的税负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企业,近年来税负均值为27.3%,是私营企业税负综合平均值的5倍多。因此,财政应减轻国有企业的税负,帮助其走出困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二)国有商业银行要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上加强体制改革
1.国有商业银行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要认真落实债权债务关系国有企业改革方法将是多样的,除破产以外,银行要本着贷款跟着资产走的原则,资产到哪里,贷款就落实到哪里,要防止企业借改制逃债、赖债行为。企业破产,也要按照法律规定清理资产,对于应归还银行贷款的,银行要坚决收回。
2.国有商业银行必须重视化解不良资产(1)国有商业银行必须下决心一次性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我们要接受东欧和日本的教训,下决心“快刀斩乱麻”,把不良资产问题解决在酿成金融危机之前。(2)避免诱发严重的经济动荡。对于银行不良资产的解决,必须根据国家财力水平和经济环境,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切忌盲目利用赤字政策来冲销不良资产,或通过中央银行增发货币来处理。否则,势必诱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引发经济动荡,给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3)政府、国有企业和银行三方面紧密合作。政府和财政部门应加强制定法律规范国有企业的借贷体制;商业银行要严格按照《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规开展贷款业务,以保证贷款收得回来,有效益,严防新的不良贷款发生。对已有不良贷款要清查、登记和认定,加强监督。要了解企业改制情况,参与企业改制方案的制定,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和贷款债权的保全工作,对信用差有可能发生逃债的企业要及时补办财产抵押和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