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3 16:44: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如何拓展外贸业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对外贸易职业技能的内涵
对外贸易职业技能是指在对外贸易业务过程中利用外语语言和计算机网络,圆满完成对外贸易业务流程的岗位技能,这一技能以外语语言和计算机网络为工具,以较高的个体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为基础。
二、对外贸易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选择
根据对外贸易的工作特点,一笔外贸业务(以出口为例)大致可以分为交易准备、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制单结汇、核销退税、善后处理等7个模块,可以细分为了解产品、熟悉市场、寻找客户、建立贸易关系、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签订合同、预收定金(或催、审、改证)、备货、租船定舱、报关报检(保险)、制单、结汇、核销、退税、善后处理(纠纷处理、存档备案)等18个递进业务环节。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外语语言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技能,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明确对外贸易岗位工作任务
明确对外贸易岗位工作任务包括两层意思:第一,任课教师要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和外贸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熟悉各典型工作任务的执业要求,明确所教课程在外贸业务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并指导专业教学;第二,学生要清楚外贸业务的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技能要求,结合自己的个体特点,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强化专业岗位技能,有的放矢地指导专业学习。按照对外贸易业务流程,在企业专家和本课程组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我们将对外贸易工作大致分为外贸营销、外贸跟单、外贸单证、外贸物流、外贸财会、外贸文秘等6个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要求。
1外贸营销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英语熟练,能撰写、阅读英文邮件和外贸函电,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2)能够操作电脑,能够运用各类办公软件、专业软件和办公设备。(3)熟悉公司经营范围,了解公司经营的产品;熟悉外贸操作流程,能单独操作进出口业务。(4)能够运用电脑或通过及其它办公设备处理日常业务、多渠道收集客户及产品相关资料。(5)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能够开发和维护客户,具备一定的客户管理意识。(6)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市场推广能力。
2外贸跟单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2)熟练操作电脑,能运用办公软件和专业软件。(3)协助业务员或经理履行贸易合同,打样、产前样确认、产中检查、产后验收。(4)在贸易合同签订后,依据合同和相关单证,对业务部分或全部环节进行跟踪和监控。(5)熟悉工厂生产流程,掌握对外贸易企业管理知识。(6)熟练掌握外贸商品学的各种知识。
3外贸单证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2)能够运用电脑、扫描仪、传真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缮制外贸合同和购销合同,根据合同或L/C要求缮制各类各类外贸单证。(3)熟悉信用证种类及信用证条款内容。
4外贸物流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英语良好,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2)能独立报关、报检,办理租船订舱事宜。(3)能够操作电脑,运用各类办公软件和办公设备处理日常事务,多渠道了解国际航运行情。(4)有一定的市场拓展能力。
5外贸财会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英语良好。(2)能够操作电脑,运用各类财务软件、办公软件和办公设备处理日常事务。(3)熟悉外贸成本核算。(4)能够独立办理国际结算事宜。6外贸文秘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1)具备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网络管理知识和电脑、办公软件操作能力。(2)熟悉外贸流程,口才良好,表达能力较强。(3)独立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4)独立组织会议,安排客户的吃、住、行、观。(5)独立办理各种文档资料的归类处理和存档备案。
(二)选择技能培养模式
1课证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前文所列的对外贸易典型工作任务,可以将对外贸易目前的适应性岗位分为: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外贸会计、外贸文秘等,这些岗位分别对应着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会计证、涉外秘书等职业资格考试。通过校企合作的职业行动能力分析,明确了各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并据此设置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情景),课程与国家职(执)业资格认证考试相对应;在组织课程内容时,侧重于每一个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同时充分考虑职(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形成“课证结合”的教育模式。因为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直接关联,对学生的就业有直接指导作用,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具体,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觉性。
2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做三种教学方式的穿插使用,让学生在老师教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学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做的过程中掌握岗位动手能力,巩固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方式尤其适于外贸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对外贸易是与境外客户进行的一种商品、服务或技术的交流活动。从上述外贸岗位工作内容分析表我们可以看出,一名合格的外贸从业者,必须具备外语语言交流能力、国际贸易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体业务的操作能力、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以及一定的交际、管理和协调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五种能力融为一体,整体植入学生的个体,我们采用了“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首先,在学生入学之初,即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让学生明白在学校生活的三年时间里要学些什么,专业对应的行业状况如何,让学生对专业和行业有个初步的了解。在第一学期,侧重学生外语语言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和外贸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外贸行业的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技能要求以及就业前景,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辅导下结合个体特点初步确定就业方向,有方向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师生共同努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第二学期,即通过专业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中英文表达、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应用等通用能力,侧重英语交流、外贸实务基础等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贯穿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等职业理念。
然后,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外贸专业基础以后,通过技能进教室、实务进课堂、企业进校园等方法,将真实的外贸业务引进课堂,以外贸实训中心的外贸操作平台为基础,以真实的进出口业务为背景,采用模拟训练、实务操作、顶岗作业等教学模式,在校内外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引导学生完成真实的(或模拟的)进出口业务。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诚信敬业、开拓创新、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网络技术与应用、专业英语应用等通用能力;在突出专业英语应用的同时,强化外贸营销、外贸制单、外贸报关、外贸文秘等专业技能,培养业务操作技巧,同时,通过具体业务的检验,学生对个人在业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计算机与网络应用、专业理论的不足有了具体的了解,拾遗补缺,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三,通过企业人员参与、实训中心模块化技能培养和顶岗实习,强化学生诚信敬业、开拓创新、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跨文化交际、外语应用等通用能力,通过项目设计、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外贸项目设计,彰显学生个性
外贸项目设计是在学生两年外语与外贸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融合在一起,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某一具体的业务需求,综合运用本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对整个业务的流程(业务环节)进行可行性设计,在检验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能章显学生的个体特性,激发其对本专业、行业的兴趣和信心。三、完善高职高专对外贸易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方法与途径
(一)培养并完善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懂实际业务操作的教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保证。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热爱关心学生等基本素质和良好的专业基础之外,还应具有基本的企业工作经历,具备基于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设计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熟悉所任专业与对应的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岗位)、就业的相互依联程度,熟悉本行业的发展趋势,能及时将企业新方法和管理新理念补充进课程。
(二)构建适应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高职高专培养的是能服务某种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其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岗位职业技能要求为基础。要培养符合上述要求的外贸人才,以对外贸易业务流程为主线,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目标,将英语、计算机、实务操作、素质拓展等知识和能力融入到不同的教学模块之中,构建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系不失为高职教育的良策之一。
(三)建立与岗位动手能力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必须与理论教学体系的调整相配合,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为教学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胜任专业岗位的执业要求。
(四)建立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体系
针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工学结合”对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由懂行的专业人士全面协调和指导工学结合的实施工作,对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通过完善教职工工作考核、奖惩条例,强化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完善系部二级分配管理办法,充分体现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原则。同时,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监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及时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企业专家、指导教师等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与管理。
【关键词】 需求分析 能力 就业导向
【Abstract】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economy, international busi-
ness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Gross National Production. This offers both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for Business English of vo-
c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 So when we are planning for the teach-
ing,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have a deep investigation into society so a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elative trades.
【Key Words】analysis on requirements; abilities; employment-oriented
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的经济改革日益深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外贸行业转制,涌现出一大批机制灵活的中小外贸公司。这些企业更倾向录用应用性强的外语人才,更看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我院经贸英语专业2002年开始招生,2005年依据职业技术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更名为商务英语专业,迄今已有6届毕业生。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我们走访了石家庄市十几家外贸公司、企业,分析行业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的需求,并结合毕业生追踪调查情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分析
目前,河北省对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涉及纺织服装、五金矿产、机械电子、粮油食品、轻工医药等十几大类;且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与世界主要贸易伙伴往来日益密切。1
据河北商务之窗, 2010上半年河北省进出口、出口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均超六成。进出口完成190.0亿美元,同比增长40.6%。其中,出口104.1亿美元,同比增长51.8%;进口85.9亿美元,同比增长29.1%。进出口和出口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1.1%和61.4%。进出口、出口、进口均排全国第十位,出口增幅列全国外贸10强之首。2010上半年河北省新增对外贸易经营资格企业超千家,新办理备案登记企业1076家,其中,私营企业1040家,占96.7%;国有、集体等其他所有制企业36家。截止目前,我省对外贸易经营备案企业累计达14691家(不含外资企业)。2 这些新成立的公司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二、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调查
我们先后走访了石家庄奥德佳进出口公司、河北黑石贸易有限公司、石家庄冰清化工有限公司、河北日豪化工有限公司、怡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十几家外贸企业,行业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如下:
1、企业不再盲目看重高学历
人才交流会上很多企业青睐高学历毕业生,似乎对高学历人才的聘用也意味着企业品牌的提升,但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人才不是学过多少知识,掌握多少理论,而是看其实际能力如何。我们调查的众多公司、企业普遍反映了一个问题,即招聘的英语专业研究生或本科生,如单纯英语水平高而不了解有关国际贸易知识,未必能胜任国际业务;如果高职毕业生知识结构合理、能力较强、勤奋踏实,也会受到企业青睐。
2、企业更看重实际能力
从学历和技能两方面来看,企业更看重技能。招聘时企业不仅仅考核毕业生的理论知识,更注重毕业生的实际技能和综合素质。
3、企业需求热点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现代企业需要的更多是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过硬;另一方面要有企业运营的各方面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仅能做进出口业务,还要在拓展市场方面,为企业带来效益。
4、县域经济腾飞,需大量外贸、外语人才
根据毕业生就业状况追踪调查,从事外贸行业的大部分毕业生所在公司都依托于县域经济的工厂、企业等实体。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需要我们的学生精通多种岗位技能,既要开发海外客户,又要联系国内厂家,集制单、报关、报检、翻译等多种任务于一身,充分锻炼了个人能力。
三、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启示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完善过程中,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专业基本技术课程要注重学生的英语交际技能的培养。工作性质涉外性较强,英语是重要的交流工具,听、说、读、写、译的训练要强化。包括日常交流和商务活动两方面,除开设大量英文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外,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英语交际技能强化训练贯穿一、二学年,课余时间安排大量的交际训练,开办英语角,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讲英语,从而练就流利的口语;在商务英语口译及商务英语函电课程中,增大实训学时或安排课程实习,力求模拟真实的场景进行操练;第六学期安排顶岗实习,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实际工作的经验教训。
专业核心技术及拓展课程要尽可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工作实践中,并不仅仅涉及贸易的专业知识:签定合同,发运货物,收回货款就万事大吉。当然贸易知识要很好的掌握,尤其是操作技能要熟练。为此,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强化实践训练,用46学时在实训室模拟真实业务进行操练。还涉及一些交叉学科的知识,如不同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以及相应的财税政策,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的获取客户的信息、拓展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如何提升企业品牌,面对争议甚至诉讼,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本公司的利益等诸多方面。故开设大量经济类课程,如国际营销、会计实务基础、电子商务、商务谈判等课程,侧重知识的融会贯通,不仅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让学生到实践中分析案例、总结得失。
在素质、能力方面,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虽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但现场技术操作能力略显不足,欠缺灵活机动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建立明确的素质能力培养方案,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在素质方面,用人单位强调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诚信、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团队合作精神等,尤其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在课堂教学以外,要引导学生查阅大量资料,随时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和理论,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另外还要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磨练吃苦耐劳、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作好创业的心理准备,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可挖掘,敢于挑战自己,在新的起点进行打拼,充分施展才能。(下转第135页)
(上接第100页)参考文献:
[1] 河北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关键词 内化 外贸实训 输入 输出
内化是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内化”是介于“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过程。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一种理论的“输入”,而学生成绩的考察,终究是要看学生的“输出”情况。但“输入”不可能立即转化为“输出”,这之间必须要经过学生的“内化”,“内化”就是对“输入”的理解和发挥,然后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输出”。
《外贸实务英语》是一门实践课很强的课程,这就决定了“内化”的重点应该放在“外贸实务英语实训”这个环节。但是,学生“内化”的程度,也得以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输入”做基础。所以,笔者从国贸理论知识的“输入”入手,再过渡到如何“内化”国贸实训,从而提高国贸“输出”的能力。
一、理论教学创新
(一)双语教学
传统的《外贸实务》采用中文教学。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外贸最大的优势在于对英语的敏感度要大大优于商学院的学生。实际的国际贸易中,绝大多数的交易都是用英语进行操作,这给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外贸带来了极大的优势。
在学习国际贸易过程中,要分析大量的案例,而且有大量陌生而又专业的贸易词汇,这又要求教师适当的用中文加以解释,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所以,笔者在这门课程定位为‘双语教学’。中文占30%,英文占70%。
(二)知识结构
《外贸实务英语》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作铺垫,才能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期伊始,笔者对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重新梳理,根据外贸发展的整体趋势,加入了如何寻找客户,怎样建立网站,如何利用B2B贸易平台等,现代化的信息元素。
三、实践教学创新
《外贸实务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只是铺垫。但以往的教学过多的讲解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的内化实践。所以,笔者把国际贸易的流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设计单项的训练,再把每个环节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实训。
(一)单项课程训练
单项课程训练是综合实训的基础,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各项商务外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成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在学期开始,把学生平均的分成若干小组,不同的小组,按照要求并结合实际,分析不同的案例。就实践操作部分而言,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国际贸易平台”系统,根据上面的要求,进行操作,系统会为各个小组自动打分。
(二)综合实训课程
综合实训是从专业的整体知识技能构建的角度,以及职业技能培养的需要来安排的,旨在通过模拟真实的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商贸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对上述单项实训课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与巩固,然后进行综合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学生在掌握各个单项训练后,再次进入“国际贸易平台”系统,根据上面的要求,进行操作,系统会为各个小组自动打分。
1、综合实训课程的要求。学生完成两周时间的综合实训,需要撰写综合实训项目内容,如果实训合格可取得相应的学分,并计入毕业总学分。教师需要做好实训准备工作,指导学生准备好实训必需的各种文件和资料,向学生讲明综合实训的目的、任务、要求、注意的问题等事项;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训全过程,在实训开始后,即时指导、解答、处理疑难问题,做好与学生的联系、沟通与协调工作;在综合实训结束后及时要求和检查学生撰写实训内容,审查学生实训内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并评定学生的实训成绩。
2、综合实训的内容。综合实训的内容包括各单项课程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基础知识、各单项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实施能力。课程设计为进出口贸易流程模拟。首先,进行岗位定义和学生角色分配。对各个单位进行任务分解和岗位定义,如出口公司可以细分为出口业务部、跟单部、报关部、船务部等。把学生根据专业分配到岗位上,并根据兴趣和能力委任经理、副经理和业务员等职务。教师作为协调者和监控者对整个系统的运作进行维护和调整。然后,模拟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根据各岗位的任务定义开展国际贸易业务。在业务模拟的过程中,使学生加强业务体系的认知,掌握岗位任务和工作流程,熟悉岗位业务工具的使用。
四、考试形式创新
《外贸实务英语》是一门很有实用的课程,为了加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笔者在考察的形式上做了改进。笔者把考察的成绩分成了三部分。一是外贸专有词汇检查,在最后一个月里,我按照小组的顺序,在不同的时间段,检查学生对重要专有外贸英语词汇的理解,成绩记录在案。二是以外贸公司面试的形式,口头对学生提出各种关于外贸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成绩记录在案。三是让学生进入“国际贸易平台”系统,根据上面的要求,进行操作,系统会为学生自动打分。三项成绩综合得出学生的考察成绩。
五、结束语
《外贸实务英语》的课堂授课,更多的是纸上谈兵。实际国际贸易中,有很多突发事件需要我们灵活处理。这些都需要我们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是提高外贸英语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校外实训基地的现状,应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应该积极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签订长期接纳实习、互惠互利的合同,逐步建立“协作型”与“合作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建立实训档案,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些措施,都可以极大地“内化”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输入”,从而提高外贸的“输出”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春袜.创新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7,(7).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型;国际贸易;实验室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验室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资源和保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应该与普通高校、高职高专等不同办学层次有显著的区别。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在实验室建设上依旧是穿新鞋走老路,建设思路因循守旧,依然固化于学科性、学术型教育的窠臼,导致相关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特色,往往是重形式、走过场,多数实验室形式单一、功能匮乏,不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为此,笔者将自身多年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和外贸实战经验相结合,意图通过对当前主流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创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思路。
一、当前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1985年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历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也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是总的来说从建设思路、软硬件设备的创新发展上来看,依旧落后于国内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技能方面的需要。
1.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的几种建设模式
(1)手工操作型。利用纸质外贸单据的缮制为媒介,简单模拟进出口业务流程的实验室,属于国内高校早期建立的国际贸易实验室,其优点是投入较少,现场感强。缺点是设备较为简陋,功能单一,以制单操作为主,实训范围狭窄,对指导教师的要求较高。
(2)电脑制单型。是上述手工操作型实验室的升级版,主要是将外贸常见单据制成电子表格,供学生在电脑上练习填制。其优点是,外贸单证虚拟化,操作方便。缺点是训练依旧集中在外贸制单环节,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和熟悉进出口业务的全部流程和相关技能。
(3)电脑+单机外贸软件型。即电脑加单机版的外贸软件,优点是通过单机版外贸实训软件可以模拟进出口的大部分流程,其缺点是,学生只能单机操作,相互之间没有互动和竞争,软件仅仅停留在模拟演示外贸流程的层面上,数据库内资源匮乏,缺少针对外贸函电磋商、进出口成本核算、外贸制单、国际结算操作、报关报检、外汇核销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训练模块,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采用这种实验室模式。
(4)互联网演练型。将上述实验室放入局域网环境中,并且引进了网络版外贸模拟实训软件,实验室功能得以进一步扩展,实验环境具备了一定的仿真性,主流软件的数据库资料较为丰富,可以进行进出口主要模块的技能训练。目前这一类型的国际贸易实验室成为许多财力雄厚高校国际贸易实验室的主流模式。
2.现有建设模式的不足
综上所述,现有国际贸易实验室主要为“电脑+单机外贸软件型”和“互联网演练型”,这两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如下:
(1)建设思维僵化,实验室模式单一。当前,可重复、低成本的“电脑加软件”成为国际贸易实验室的主流模式,但无论仿真程度有多高,依旧难以避免“照着葫芦画成瓢”的尴尬局面,直接为生产经营第一线进行服务的服务型、创业型、全真型实验没有被列入实验室功能之内。
(2)建设规格偏低,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脱节。例如目前的外贸模拟实训软件侧重于对外贸制单、租船订舱、报关报检等环节相对机械化的模块训练,而对寻找客户、开拓国际市场、外贸谈判、成本核算等重要的综合技能环节重视不够,导致人才培养规格与高职高专层次重合。
(3)软件实训功能局限性大,与现实业务操作仍有较大的差距。首先是软件自身数据库内资料缺乏真实性,另外,功能模块不全,一些模块的功能较弱,例如外贸单证制作和某些环节的操作顺序随机性较强,在现实的操作环境中可能几种方式都是正确的,而软件形式却较为死板,非此即彼,无法逐一实现对学生实训结果的兼容性判断。
(4)软件自身的仿真模拟效果与实际操作存在较大距离,教师端控制和演示功能不强,学生得不到及时的操作指导,容易导致学生对现实的外贸操作环境认识出现偏差,难以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
二、创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原则
1.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确立实验室建设规格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单位应高于高职高专和中专层次,目前企业对这个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是,不仅要掌握国际贸易通常的程式化操作技能,更要求他们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准确的成本核算等综合业务能力,而这部分能力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2.遵循区域经济对外贸人才的岗位技能要求设计实验室功能
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功能设计,只有合理确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业务能力标准,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相应的实验室功能模块。通过我们对用人单位的实践调查,结合笔者多年的外贸实战经验,可以大致将外贸岗位做一个简单的划分归类。
(1)外销员。是企业产品进出口的项目负责人,要求具备较为全面的外贸技能和综合业务素质,应具备寻找客户、开拓国际市场、外贸谈判、成本核算、对外签约等综合业务能力。
(2)单证员。负责从外贸谈判签约到报关、报检、出运和结汇各环节的文件起草和缮制。须具备起码的商务英语信函书写能力和各类外贸文件、单据的审核和缮制能力。
(3)报关员。负责办理公司产品的进出口清关手续。应具备各类报关单据的填制能力、熟悉海关政策法规和报关流程,掌握报关软件的使用。
(4)报检员、货代员、跟单员、结算员等。根据公司规模不同,前述岗位可能单独设立,也可能合而为一,应熟悉相关环节的法律法规和操作程序,掌握外贸制单技能。
(5)其他相关岗位。外贸翻译、银行国际业务职员等,也应具备相关的进出口流程知识,懂得相关国际惯例和国际结算流程。
从上可知,外销员在外贸业务中是产品进出口的项目经理,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应该是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而高职高专层次的相关人才培养定位应低于应用型本科层次,主要针对除外销员之外其他的岗位进行培养。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实验室的建设应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培养层次设置实验模块。
3.以多样化实验室模式满足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日新月异的技能和素质需求
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实验室应打破现有主流建设思维,实现产学结合、校内外结合、仿真与实战相结合、模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立体化新模式。现有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均为软件虚拟操作,缺乏实物模拟,更缺少与社会对接的服务型、实战型功能。对于国际贸易行业而言,更加重要的是实战经验,企业欢迎的是经过实际业务锻炼的国贸人才,高校国贸实验室的建设应考虑如何构建学生这一方面竞争力的问题。
据我们调查,目前有90%以上的中小企业有产品外销意图,其中绝大部分缺乏具有真才实干的外贸专业人才,不知道如何拓展国际市场,他们不欢迎从未接触过外贸实战的大学毕业生,急需的是有真正国际市场拓展和外贸操作综合技能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的专业实验室建设者和经营实验室设备的公司应能够及时捕捉到市场需求的最新动向,适时调整国际贸易实验室建设的整体方案,为企业服务的创业型、实战型实训内容应该在国际贸易实验室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创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构建
目前,面临着高校扩招,国内经济持续低迷,毕业生就业难的多重压力,很多高校尝试在实践教学方面走出一条实用高效的新路子,例如建立自己的创业园和创业基地,鼓励教师、学生校内创业等等。我们认为,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搞好校内实验室创新,是当前应用型高等院校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可行之路。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既要考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层次与实验室功能设计的关系,又要注意将模拟实训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笔者将创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的功能界定为:软件训练与实物操作结合,仿真模拟与创业实战相互补充的立体化模式(见表1)。除了校内实训外,创新型国际贸易实验室还应能满足外贸企业在产品宣传、国际市场拓展策划、寻找客户和初期谈判方面的咨询和操作功能。
1.实验室硬件及环境要求
(1)空间布局
按照创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构建思路,兼顾各大院校的现实条件,笔者建议将实验室分为两大功能区,即微机模拟实训区和实战操作区。
①微机模拟区。主要通过计算机和主流的外贸软件进行局域网、互联网范围内的模拟操作训练,面积要求应视具体实训人数而定。
②实战操作区。全真的外贸公司办公环境,设置办公区、会议洽谈区两个小分区,一是承接企业委托,进行真实的单证缮制、海外客户查询及洽谈等综合社会服务,二是进行外贸主要环节的实物单据观摩和模拟操作,面积要求应视具体实训人数而定。至于船公司、海关、商检局、外管局等辅助部门的分区,由于校内实验室的局限性,勉强设置的实物空间既不具有真实感,也起不到应有效果,画虎不成反类犬,建议此部分功能在微机模拟试验区完成。
(2)硬件要求
①微机模拟区:主流电脑,设置局域网,并接入互联网,满足学生局域网内模拟操作和在互联网环境下拓展国际业务的需求。
②实战操作区:配备公司运营必须的办公家具、计算机、电话和传真机等设备。
2.软环境要求
实验室是硬件、软件和实验内容的统一体,在具备了软硬件条件之后,实验项目的开发,外贸软件的配备,实验内容相关资料的准备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室功能的充分发挥。
(1)外贸实训软件平台的搭建
首先是外贸实训软件,必须具有模拟外贸谈判、签约、备货发运、制单结汇、合同纠纷处理等外贸全流程的功能,必须具有丰富的产品数据库,涵盖主流的结算方式,同时具有较强的单据检查功能,方便的教师端演示与控制功能等。其次,加强重点环节的实训功能,如租船订舱操作、报关报检操作、银行国际结算操作等环节的扩展功能。再次,为有效开展针对企业的实战型实训,外贸实训软件平台还应考虑到开发有利于帮助企业推广产品信息,扩大企业知名度的实用软件工具,使得大学的实验真正做到产学结合,让学生获得宝贵的真实业务操作经验。
(2)各类外贸实训项目的研发
为实现国贸实验室的创新,实训项目的研发是个重要环节,除了传统的模拟实训项目之外,实践教学团队应当有能力走出去,将企业所需的单据制作、产品推广、寻找国外买家、初期的书面贸易磋商等工作承揽到创新型国际贸易实验室中,按照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理念转化为一系列实验项目。那些为企业进行服务的真实项目,将为大学商科类实验室注入新的活力,学生通过这些项目获得的综合能力才是今后进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汝根.进出口贸易模拟实验室建设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2
[2]李洪.地方院校实践能力导向的国贸实验体系建设[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9,6
[3]王光华.关于国际贸易专业仿真场景型实验室建设的构想[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5
[4]曾臻.国际贸易实训实验室建设及教学探索―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
Research on innovative laborat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pplied university
Han Jun, Feng Xiaoling
Business college of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31, China
信息化管理是保证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而SaaS模式下的阿里软件外贸版显著的价格优势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此外,阿里软件交易过程简单、交易成本较低、使用风险降低等优势,将解除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在外贸管理上的困境。
外贸管理的困扰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自营进出口权的下放,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外贸出口的生力军。调查显示,在中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有16.7%主要从事国际贸易或具备进出口能力,近80%的中小企业在外贸管理中存在困难。
这集中体现为:许多外贸企业进行了大量业务推广,但始终是询盘多订单少;新员工的业务上手过程太漫长;员工离职通常导致客户的流失;大量客户不知如何跟进;新客户信用状况难以确定;员工效率低,还经常出错;公司各部门信息纷繁复杂,邮件、客户、产品、报价、寄样信息、财务等信息分散于各个部门,不能集中管理等等。
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都意识到,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解决这些难题。但是,投入成本高、后期维护难、安全难保障等因素都阻碍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据调查,目前阻碍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最主要的因素是资金的匮乏―过多的信息化投入会增加中小企业资金周转的压力。
此外,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信息化人才,软件的应用、维护、开发、实施等能力普遍较弱。传统管理软件繁琐的实施过程和后续升级,令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中小企业老板对于管理软件安全问题的担忧,也使得他们对信息化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尤其是财务数据和客户信息这些核心机密信息,一旦因为服务器问题丢失或者外泄,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六大应用亮点
传统的外贸管理软件的目标客户群往往都定位在国有大中型进出口公司,基本以项目方式实施,无法满足中小外贸企业的需求。而建立在SaaS模式下的阿里软件外贸版为我国的中小外贸企业量身定做,具有低投入、低风险、高安全性、高效率等特点。
阿里软件外贸版在功能上的诸多亮点,能够解决中小外贸企业的后顾之忧。
亮点一: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联系记录、电子邮件、寄样、报价、订单、单证、采购、出货、收款等在内一系列外贸业务都可以通过该应用来完成,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快捷地掌握客户跟进情况。
亮点二:可以根据企业员工的职能权限来设置岗位人员相应的系统权限,从而实现层层监督的管理目标,规避管理风险。
亮点三:可以实现邮件的在线收发整合,与客户管理进行关联,详细解读客户的往来信息。公司管理者还能通过系统对员工的邮件进行跟踪,随时掌握业务人员的客户跟踪情况。同时,软件还具有邮件自动匹配分发功能,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亮点四:多维的统计功能、完备的报表功能、集成的财务管理,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经营状况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依据。
亮点五:专用SaaS模式,省去了安装软件、购买服务器的麻烦,无须担心病毒的侵入和版本的升级,无须配置专业软件技术人员,通过账号登录互联网即可享受软件服务,既可减少信息化投入成本,又可方便进行异地移动办公。
此外,阿里软件还与世界信用查询巨头科法斯公司合作,实现全球多达4500万家企业的信用数据共享,提升企业出口贸易业务的安全系数。英语邮件一键翻译等增值服务的提供,也是阿里软件外贸版的一大特色。
SaaS优势显著
SaaS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以服务形式交付和使用软件的业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软件使用者无须购置额外的硬件设备、软件许可证,也不需要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实施,只要按照使用量定期支付使用费,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器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轻松地应用软件服务。
SaaS模式下的阿里软件外贸版不但功能强大,还能消除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应用的诸多顾虑,是符合中小外贸企业实际需求的软件服务产品,其优势显而易见。
首先是成本优势。相比传统的管理软件,基于SaaS的阿里软件外贸版对中小外贸企业来说成本优势是非常突出的。他们无须支付昂贵的费用去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而只需要投入租金就可以了。拿中小企业应用比较广泛的进销存软件服务来说,能够满足五个人使用的一套传统进销存软件就需要一万元以上。而基于SaaS模式的阿里软件外贸版以购买账号的方式,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门槛。
同时,SaaS模式下的阿里软件外贸版让企业无须再配备专业的信息化人员,却能得到最新的技术应用,获得最新硬件平台及最佳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对IT应用的需求。此外,阿里软件外贸版的应用和操作十分简单,无须安装,即买即用,上手也很快。这解决了中小外贸企业常见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
SaaS模式下的阿里软件外贸版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应用风险。这首先表现在SaaS服务的消费模式上,企业以相对低廉的租金进行投资,不用一次性投资到位,无须占用过多的资金,也不用考虑成本的折旧问题,可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降低投资风险。其次,阿里软件外贸版为客户提供先试后买的消费体验,让客户进退自由,同时也减轻了企业应用的风险。再次,SaaS模式根植于网络,阿里软件亚洲一流的网络监控机房,全面保障了企业的数据安全。
商务智能分析功能是阿里软件的一大亮点
结束语:把握革命背后的机会
记者在进行本专题的采访时,经常能够听到这样一句话:怎么现在那么多媒体要做SaaS专题?
确实,现在SaaS已经成为IT产业的一个焦点,一场由于软件和互联网整合而引发的革命。这不仅仅关系到传统的软件厂商,也关系到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同时还影响企业用户的应用。
之所以说SaaS是一场革命,而曾经风靡一时、被认为是与SaaS相类似的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却不是,是因为ASP的应用与传统软件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把数据存放在租用的ASP供应商的服务器中而已。SaaS的大规模并发应用,使得用户只需要一个能够连接互联网的终端就可以获取所需服务。
曾经在政策庇佑下过着"滋润"日子的外贸企业将何去何从?实际上,这个问题已经让外贸企业的老总们思索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从前些年跟外商接触时对方要看工厂开始,到十六大提出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再到2003年下半年三大外经贸改革,再到如今《外贸法》的修改,有准备的企业早已悄悄上路,走出了一条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本刊特地采访了6家有代表性的外贸企业,它们有的是从过去的纯贸易转向实业的,也有的是生产企业凭借品牌成功打开国际市场的;有的专注于某一领域取得突破,有的通过多元化经营打开市场;有的是国有企业,有的是民营企业,有的改制成股份制企业......
我们相信,事实胜于雄辩。它们的道路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成功证明,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外贸公司所拥有的传统优势并没有丧失,仍然有自己的出路。寻找出路的核心就是要创造自身价值,而且是不可替代的、市场认可的价值。
出路一:工贸合作 强强联手
实例分析:中基宁波对外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类型:股份制
被采访人:中基宁波公司总经理周巨乐
中基宁波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宁波公司,直属当时国家外经贸部。1999年底 ,中基宁波公司与中国著名品牌企业、上市公司雅戈尔集团工贸联合,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成为全国第一家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新型股份制外贸企业。
工贸合作后,双方充分发挥雅戈尔集团服装基地、资金实力、名牌效应、灵活机制和中基宁波公司的外贸人才、国际商路、经营理念、中外信息等优势,相互融合,优势互补,使外贸业务迅速发展。经营范围扩展到纺织服装、轻工工艺、粮油食品、五金机电、化工产品等的出口贸易和钢材、铁矿砂、塑料原料、成套设备、化工原料、化纤、羊毛、汽车及配件等的进口贸易,与世界上112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去年,公司进出口额达到7.7765亿美元,位居宁波第一,为改制前1999年的8.3倍。
根据我从事近20年外贸工作的判断,中国外贸企业的出路在于工贸联合,外贸实业化是国际趋势,纯粹的外贸公司将很难长期存在。摆脱以往“皮包公司”的做法,走实业化道路,才是外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这两年外贸体制改革大步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过去的“国有外贸单兵团”作战已变为现在的“各种所有制多兵团”作战,竞争激烈。而且,国家的外贸政策已从过去倾向外贸公司转为倾向于生产企业。这对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大为有利。
什么是外贸企业的核心效力?我认为就是外贸和实业的最佳结合。这个“最佳结合”,一是全球化的外贸渠道、客户,高素质的外贸经营人才,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营销策略;二是强大的生产实体,质优价廉物美的时尚产品、品牌战略和高效的供货、营销网络。这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培育中基股份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中基股份因而确立了公司“市场全球化,外贸实业化,经营多元化,发展集团化”的发展战略,根据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点,强化外贸的产业配套。公司由过去单纯的外贸公司向实业化外贸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几年,中基股份以外贸为龙头,按照内外贸一体化、外经贸多元化的发展思路,组建了国际货运、纺织服装、裕化实业、福村制衣、中基伊丝丹领带服饰和汽车销售、维修、用品等实业板块,壮大自营出口货源生产实体,形成工贸结合的产业链。公司已成功地从过去单纯的外贸经营转向市场开发、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外贸内贸、售后服务等众多领域,积极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综合性外经贸一体化集团公司。目前,宁波中基对外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拥有10个进出口业务部,下辖28家外贸和实业公司。公司注册资金从1999年改制前的60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1.2亿人民币,大大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外经贸工作座谈会上,称中基宁波对外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外贸企业改革的模范。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现中国驻世贸组织大使孙振宇考察后说:“中基宁波公司改制上市是一条很好的路子,符合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方向。”
2004年是中基宁波公司改制成为股份制外贸企业的第五年,公司把改制的步伐迈向了第三阶段:改制成为上市公司。目前,公司已进入上市辅导期,正争取成为宁波市第一家外贸上市公司。同时,进一步实施公司发展战略,使外贸与实业更紧密结合。强化外贸实业,把实业办好、办大、办强,提高科技含量,创国际品牌,销全球市场,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和竞争。
出路二:专注某一领域 实业化中完成产业链
实例分析:厦门迈克制药集团 企业类型:民营
被采访人:集团总裁高敬东
厦门迈克最早以外贸起家,作为贸易商,并不生产产品,只是在国外的进口商与国内的生产商之间搭建一个桥梁。
1997年,刚成立不久的迈克公司了解到印度虽然在原料合成方面很先进,但是他们的医药中间体非常薄弱,基本都靠中国进口,于是公司大量向印度出口医药中间体,因此攫取了第一桶金。当时迈克自己还没有原料生产能力。
如今的迈克制药集团下辖7家公司,另有9家控股或参股的联营工厂,分布在福建、江苏和浙江。集团产业链从基础中间体到精细化工,从化学原料到成品制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均有涉足,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集团产业链将延伸至产品销售终端。
在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后,我发现在抗生素类、心血管类、抗癌症等药品类别中,中国制药企业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研发生产规模和气候,惟独抗艾滋病药物这个领域是一片空白,以抗艾滋病药物为主导产品的公司几乎没有。我意识到,这是一块大有作为的领域,于是,1998年,迈克对艾滋病药物进入了研制阶段,1999年进入抗艾滋病药物设计、生产、销售阶段。
在目前的几大类抗艾滋病药中,迈克均有生产的品种并已实现批量出口。由于目前世界上艾滋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鸡尾酒疗法”,需要多种不同类的抗艾滋病药物联合用于治疗,因此迈克掌握了各大类抗艾滋病药物主要品种的生产技术并实现批量投产,就大大提高了产品综合竞争力。
目前,巴西市场上有一半的抗艾滋病药物由厦门迈克供应。在南非、肯尼亚,厦门迈克的市场份额也已占到了20-40%。
迈克将长期战略定位于医药及化学等领域的开拓与发展,特别是在抗艾滋病药领域的拓展将成为迈克产业发展的重点。这种专注的做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迈克制药公司是迈克集团最重要的生产基地,是一家具备国际先进的手性药物合成能力的制药企业,始建于1975年,其原料药生产车间在福建省首家通过国家GMP认证。公司投巨资装备了大量国际先进的生产和科研仪器设备,并组建了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和化学、药物分析中心。目前公司建有三个手性药物合成车间、一个口服制剂车间及与之相配套的动力车间、冷冻车间、仓库等。原料药的精、烘、包工序为10万级洁净区。
出路三:凭借品牌效应拓展国际市场 制造拉动外贸实例分析:重庆嘉陵集团 企业性质:国有(兵工)
被采访人:嘉陵集团总裁靖波
中国嘉陵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摩托车企业之一,主要生产经营摩托车及其发动机、军工、通用机械和光电等产品,兼营外贸、IT等;拥有30余家子公司;协作企业300多家,营销网点近4000家、服务网点近6000家。
嘉陵摩托车于1981年率先出口国际市场,现已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8月,嘉陵出口摩托车16万余辆,出口创汇5887万美元,位居兵装集团摩托车企业外贸出口之首。
在行业竞争激烈,出口形势整体欠佳的严峻形势下,嘉陵取得这样好的出口业绩,其原因首先是嘉陵品牌的优势,第二个是品质的优势,第三个就是国外市场网络的建立和售后服务的跟进。
面对更趋严峻的出口竞争压力,嘉陵主动避开价格恶战,利用开发优势来拉大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利用新品种来支撑新价格底线,同时充分运用品牌营销,加大对嘉陵品牌优势的宣传力度,从设计、生产、质量、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创建国际市场信誉,依靠价值创新提高品牌美誉度。目前,嘉陵商标已在50多个国家进行国际注册,在30多个国家申请了保护。
经全球著名评估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经济组织“世界经济论坛”(WEF)共同组织评审的200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嘉陵摩托车品牌以59.2亿元位列500强中第89位,在过去33.05亿元的基础上大幅攀升,再次跻身于“中国最具价值品牌”前列。
今年以来,嘉陵积极开发新市场,贴近市场寻找新客户,将发展潜力较大的东南亚、中东市场列为开发重点。我们还从人员、技术、服务等方面对各市场进行保证,加快向南美等传统市场增派办事人员,而对出口较弱的非洲等国家,则逐步加大投入,增设办事机构。同时进一步改善投资公司财务状况,提高海外公司的管理水平。上半年,嘉陵集团较稳固的贸易市场缅甸、巴基斯坦等仍在持续增长,中东及非洲市场也有较好表现。在印尼市场,嘉陵摩托车销量持续增长,平均每月销量达到3000辆,在去年嘉陵摩托比前年增长100%的基础上,今年又比去年同期销售增长了60%。
嘉陵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开发适应国际市场的多元化产品。如针对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经济较发达的欧洲国家,将小排量踏板车作为突破车型;在非洲市场,自主开发了适合该市场且技术更高、质量更好的JH125Y、JH100GY等车型;对欧美市场,又大力投入研发了ATV车、儿童越野车及大排量摩托车,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出路四:由单一产品品牌塑造转向多元化经营
实例分析:红豆集团 企业类型:民营
被采访人:红豆集团董事长周海江
1993年美国的“玛格丽”牌服装公司来到我们集团,要求我们为他们加工生产服装,最后要贴上他们的品牌,进行内销。但是我们经过认真的考虑后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想在国内把“红豆”作为知名品牌经营起来。红豆自1995年起就开始发展红豆的多元品牌战略,服装上选择了“红豆”、“依迪菲”、“相思鸟”、“相思豆”、“相思”等多个品牌,把古今中外文化分别赋予在不同的产品上,满足国内外各个阶层的消费者需求。
除实施多品牌战略以外,红豆还致力于打造产品的品牌效应,把“红豆”精心打造成为中国第一文化品牌和中国服装第一品牌。红豆品牌的竞争突破了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等物质因素,而把非物质因素――文化引入品牌竞争,力求在更高层次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为推出自己的品牌,打响国际市场,红豆集团己在5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商标注册。1989年,集团成立了无锡兴利制衣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产品的对外贸易业务,先后将产品做到了日本、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国家和地区。1992年,企业成功地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服装出口逐年增长,红豆外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6月,专业经营机电产品的外贸公司又应运而生。此后,红豆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国际贸易部、针织品外贸公司、无锡外贸公司等专业外贸公司相继诞生。
2002年5月5日,红豆纽约公司于美国纽约百老汇1411大厦正式揭牌成立,这标志着红豆集团成功登陆美国,播下了一颗长远发展的种子。
目前,红豆股份已经成功地进军了高强化纤、房地产行业。我们要在积极推进技术强企战略,并着力提升品牌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
2004年9月,红豆集团增发A股,红豆还将建设一个专门的服装出口基地。预计明年红豆的出口量还将在今年的基础上有大幅增长。进一步拓展产业链,解决资源瓶颈的同时,使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红豆已经拥有了国际上最大、最先进的服装生产车间,建立了梭织印染厂。本次增发后,红豆将投资建设高档仿真面料、海岛型超细纤维项目、锦纶6工业丝一步法生产项目等四个项目。项目建成后,不仅提升了红豆服装档次,还为红豆增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出路五:中间商-创企业品牌-OEM
实例分析:上海协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股份
被采访人:上海协大总经理林雨华
上海协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简称协大公司)专门出口羊毛衫、编织服装、针织衫和婴儿服装。与中国许多非生产型的出口公司一样,我们有成功的出口历史和稳定的客户群。公司是原中国抽纱上海进出口公司的一部分,1999年在上海成立,公司产品100%出口,主要面向大的零售商和进口商,包括颇受中国服装同行注目的国外著名品牌如 Liz Claiborne和GAP。公司年出口额超过6千万美元,已成功出口到了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的贸易公司要保持竞争力实非易事。因为买家更愿意直接向工厂或制造商采购,贸易公司面临着生意被“抢”的压力,一些贸易公司选择兴建和投资一些生产设施,另一些转行到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行业中去了,还有一些与国外的公司建立起伙伴关系,或在中间牵线搭桥。
自1999年开始独立运作以来,协大无法回避这些问题。我们觉得,与其将业务改变为批发式结构,还不如继续以贸易公司的方式经营,但要为买家和供应商不断地提供更多的有形价值。我们有两个客户:买家和我们的供应商,我们必须公平地对待他们,给他们提供同样的服务。
我们公司现在非常关注的是2005年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如何在与生产型企业的竞争中胜出,如何赢得匹配的国际买家青睐。因此,我认为服务和品牌是贸易型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后配额时代”国际买家在中国的采购份额也会有相当一部分转移到生产型企业。这样就产生了我们外贸公司如何争取扩大在国际买家中国采购份额中的比重、如何与生产厂家合作竞争的问题。
协大在1999 年就已经意识到一个优质品牌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如今在广交会上,协大的 SHARTEX 品牌已成为中国出口服装的十大品牌之一。我们认识到一个具体服装商品的品牌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所以就从整体的企业品牌开始做起,先将这个品牌叫响。在创立品牌的道路上我们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1996环境体系认证,并正在积极争取通过SA8000国际劳工标准认证,为我们以国际通行标准为国际买家提供高质量、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提高公司自身规范服务的水准和管理水平,从而使公司在这几年里先后获得了“上海市质量金奖”、“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市劳模集体”等荣誉,这也无形中扩大了公司的品牌效应,提升了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和“含金量”。现在在外国客户眼里, SHARTEX 所代表的,是一家非常有创造性,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外贸企业。
所以说,国际买家是冲着我们高质量的产品下订单的,更是冲着我们规范化的服务和良好的品牌下订单的。而这也正是我们与生产型企业相比最大的差别、最大的竞争优势。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就要从我们的客户策略和供应商策略两方面着手来应对:
首先从客户的角度来讲,我们通过这几年的结构调整,逐渐形成了公司的一批在欧美中高端服装市场有品牌竞争力的、与公司经营发展匹配的VIP目标客户。这其中有世界500强之首的WAL―MART、美国第一大女装进口商LIZ CLAIBORNE、国际著名品牌的ESPRIT、ETAM等。针对这些目标客户,我们提出了配置公司最佳资源、服务目标客户的经营策略。我们感到:集中优势资源,不断扩大我司在这些目标客户全球采购额中的份额,才是适应司情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才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当然,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我们还要不断培养今后几年潜在的目标客户。只有抓住这些目标客户,我们才能不断发展,不被竞争所淘汰。
其次,从供应商的角度来讲,我们也要寻找满足目标客户需求的匹配的供应商。我们强调要发挥自身优势,与供应商展开错位竞争:我们不会去与供应商拼价格;既然我们的竞争优势在于人力资源、品牌知名度、服务能力方面,我们就要发挥品牌效应,利用我们高素质的员工去为目标客户提供细致、周到、差别化、个性化的独特的服务。通过这些努力来赢得我们的生存空间,也使目标客户体会到我们存在的价值。我们在与供应商展开竞争的同时,也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他们的合作、交流、沟通:我们把先进的理念传授给他们,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提升管理水平,以获得他们的配合、支持来共同服务好我们的目标客户,也使他们能从中获益。我们提出了一个与供应商“共舞共赢”的概念。实际上,做生意终究是要竞合、多赢的。
出路六:制造商-自营进出口-商
实例分析:喜盈门集团 企业性质:国有
被采访人:喜盈门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纪玉君
青岛喜盈门集团是以毛巾系列产品出口为主的自营进出口企业,从1982年给青岛市外贸公司生产出口方格方巾开始,到1986年派人挂靠外贸公司学习进出口业务,1994年取得自营进出口权,现在我们设有青岛喜盈门进出口有限公司和青岛喜盈门上海实业有限公司。自营出口创汇额由1994年的5万美元到2004年预计可达到5000万美元,居青岛市纺织品出口创汇前三名;2002年浴巾出口全国排名第八;2003年居山东省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生产企业排行金榜第43位。
喜盈门进出口有限公司和驻上海的喜盈门上海实业有限公司现已成为集团经济来源的保证,同技术研发、品牌生产形成三架马车并驾齐驱的发展模式。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严密的分区划片、服务客户的管理模式和操作程序。在国际客商、同行业和海关、商检、银行、税务部门树立了很好的形象。
喜盈门目前已同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希腊、冰岛等30多个国家的260多家商社、团体、连锁店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特别是从1996年起成功地实施了从日本和我国的港、澳、台市场逐步向美国、欧盟市场转移,在保持日本市场份额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打开了西欧、北美和东欧市场,为实现贸易全球化,扩大创汇能力打下了基础,2004年对日出口创汇可达1000万美元,居历史新高。
随着喜盈门集团在国际市场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的诚信水平得到国家、省、市政府管理机构的首肯,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进出口公司的业务从单一的纺织品出口和企业引进设备、原料的进口,发展到国内一些中小企业和做出口贸易的经销商开始挂靠我们进出口公司,请我们做他们的商,预计2005年出口业务可达40多家,额可达1000万美元。
我们的发展规划是:
在购牌、定牌、来样加工的基础上,为提高国际竞争力,打造出口名牌产品创造条件,发展自主品牌。
针对欧盟、美国等国家对本国纺织品产业的保护情况,根据对外贸易调查和预警应急机制规避贸易壁垒。根据需要,在国家商务部及地方外经贸部门的指导下,通过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的认证。
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能老作国外客商的加工场。
积极同国际贸易规则接轨,把国际认证、产品认证、质量标准、社会责任融于企业发展和创新中,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化能力。
实施客户负责制,对客户定人、定责、定额服务,把人情与贸易结合起来,构筑“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固定客户群体。
我们虽然为悉尼、雅典奥运会和世界杯做了标志毛浴巾产品,给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超级连锁店定牌加工,我们更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摆脱卖原料和为他人做嫁衣赚取加工费的局面,向卖技术、卖艺术转移。
点评:外贸企业的三种路径选择
点评人:陈延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博士)
纵观以上种种案例,传统外贸企业的出路总的来说不外以下三种途径:
1.实业化+专业化/多元化+品牌化的扩张道路
(1)实业化
外贸公司与生产企业的“联姻”可以说是强强联手。从生产企业方面,生产企业开展外贸的优势在于产品自营进出口权的获得和各种形式的交流会为交往打开了方便之门。所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生产型企业开始从事外贸。但是,他们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不具备优势,在应付和回答客户的问题时,经验不足,提供信息不及时,对待外国客户的办事效率类比于国内的习惯。设备和人员缺乏以及管理思路和理念上根本没有准备,所以在建立新的营销网络时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因此他们有与外贸公司“结合”的需求。
从外贸企业方面,传统的外贸企业熟悉国际市场行情,懂得国际市场营销管理技术并拥有广泛的客户网络,在信息、渠道、销售网络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是当前国际市场产品更新加快,商品的花色品种迅速更新换代,产品技术含量提高,质量要求更为严格。在这样的国际竞争背景下,外贸企业要解决产销脱节,适应市场变化的问题,只有选择走实业化的道路,否则难以在国际市场上长期生存下去。
(2)专业化还是多元化?
事实表明,多元化、专业化都有成功的可能。对于专业化还是多元化模式问题,应该注意从国际竞争背景与趋势来做决策。如果主营业务是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业务,应该果断地实施专业化的发展道路,集中力量于此新兴业务,使公司能够具有加速成长的潜力。因此,专业性较强而且主营产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外贸公司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收购、兼并、联合、参股等多种方式,主动投资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生产企业,拥有专业化的产品生产基地,延伸产业链条,真正做成一个体现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实体。值的一提的是,为规避专业化存在新兴业务“由新转旧”的风险,在实现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同时,要着重强调公司品牌,让公司的竞争优势建立在持续的“资源”上。
大型外贸企业可以分离出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业务走向实业化。同时将没有赢利能力业务单元向其他行业转移,谨慎地走多元化的道路。应该注意的是,无论外贸企业多元化的道路走得多远,都必须有明确的强调未来与总体控制的公司战略,避免业务单元成为那种“只埋头拉车(创造了第一流的效率),不看路线(没有战略、从而被新的产业变革抛弃)”的情况;必须拥有强调学习与创造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可以成为多业务扩张的支柱;都必须结合公司远景,建立业务筛选模型,使公司业务“多而不乱”。
(3)品牌化
品牌是一个外向型企业在当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法宝 ,也是获取高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更是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路标。外贸企业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有效途径是走实业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的道路,其手段就是品牌策略。
我国的商品出口在国际上虽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真正享有国际名牌声誉的商品几乎还没有。这也使得外贸企业出口的商品主要销往低端市场,而无法走进国外的大百货公司或有名的超级市场。走向实体的外贸企业要真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位,就要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在国际市场上努力打造名牌。
2.以方式老路新走
虽然生产企业可以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但是并不代表每个企业都会直接从事专业性的国际贸易。就如同国内很多厂家不直接供货给消费者一样。很多生产商依赖“商业销售商”,做“商业销售商”的OEM,所以虽然外贸企业存在的空间会缩小,但是仍存在市场,具有需求。而反映这种需求关系的经营方式之一就是制。
外贸制与购销制是相对的一对概念,是指外贸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代生产、订货部门办理出口和进口业务,外贸企业收取手续费,盈亏由委托单位负责的制度。长期以来,外贸企业一直实行“购销制”。购销制使外贸企业获取高利,同时使生产企业的资金迅速回笼,一直受到双方的青睐。所以从1991年对外经济贸易部《关于对外贸易制的暂行规定》到现在,我国的外贸一直是一个“上热下冷”局面,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不足10%,而且还呈下降趋势。
但随着市场竞争公平化,国有外贸企业已很难再享受到“购销制”所带来的垄断利润了。而且,“购销制”高的利润率伴随着的是高的资金占有率和高风险。而相比较而言,制虽然只收费,但其风险小,收益相对固定,而且其资金占有非常少,经营费用大大降低,非常有利于企业的规模经营。目前,世界贸易中的三分之一仍然是由流通贸易型公司通过方式承担的。英国企业均拥有进出口权,但由于专业贸易公司集聚了大批人才,熟悉国际市场行情,拥有广泛的客户网络,大大降低了生产企业直接开拓国际市场的成本,所以英国的中小厂商大多选择贸易公司其进出口业务。日本、韩国的综合商社,在鼎盛时期曾其国内企业50%-80%的进出口业务。德国也占到了30%。
制要求外贸企业提供高效益和高水平、高质量服务,要求外贸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外贸企业普遍人浮于事,机构臃肿,人均进出口额低,加上长期不重视内部管理,出口平均费用水平偏高,经营成本大,以及现行出口退税制度带来政策性亏损的尴尬,以至影响了综合竞争能力。对于这些固疾,对症下药早已迫在眉睫。
首先,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育核心竞争力。国有大型外贸企业可通过联合、重组、参股等多种方式进行改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竞争实力。国有中小型外贸企业可以通过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改制形式放开搞活,鼓励股权向经营者、业务骨干集中,特别应该强化以外销员持股为核心的股份制模式。因为外销员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与利润来源,更是企业的生存保证,外销员持股的经营模式不仅可以摆脱政府部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干预,而且能充分调动外销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防止国有外贸企业核心资产的流失。
其次,要积极开发进出口业务的低端市场,展开深度营销。传统的外贸公司进口业务以固定的客户为主,一般并没有形成自己的销售网络。传统外贸公司具有精通进口业务的人才,又拥有相当稳固的国外货源,可以凭借这些优势主动出击,紧密把握市场行情,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建设国内销售网络,开展国内贸易。同样,外贸公司也可以走出国门,以外销国内品牌或以收购国外批发商等方式,加大国外销售网络的建立,将出口做大做强。总之,作为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将流通做足,做到位,就会在这个领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最后,实行制的企业还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一方面,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运作模式,极大地降低了经济和社会活动成本,提高了社会运行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据估计,电子商务可降低成本40%,对外贸企业可能会达到70%。另一方面,发展电子商务是抢占市场,提高综合竞争实力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已在欧美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目前在美国一些著名的零售商已经表示:除非供货企业采用电子商务手段与其连通,否则将不接受供货。可见电子商务正在成为外贸领域的常规手段,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崭新的运作模式,而最先加入者将会受益无穷。我国的传统外贸公司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制方面这方面也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自1997年7月在上海浦东首批获准试点的三家中外合资外贸公司即东菱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兰生大宇有限公司与中技鲜京贸易问世以来,我国的外经贸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五年多来的试点实践证明,建立中外合资外贸公司对于我国入世后的外贸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
第一,利用外方优势,绕过贸易壁垒,进一步扩大产品出口,提升我国外贸产品的整体质量。以上合资企业的合资外方都是实力雄厚的国际著名的大公司。一方面,它们与我国已经有了广泛的业务来往,双方都已彼此熟悉对方的市场、人文等情况。另一方面,它们拥有发达的市场营销渠道、市场营销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具有快速获得国际贸易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合资可以更直接更有效地利用外方这些优势,并结合自身特长促进我国产品出口,扩大经营规模并逐步实现跨国经营,逐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这是我国外贸企业利用外资的主要目的,也是我国外贸企业面对入世后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第二,引入新的竞争主体,激励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升我国整个外贸行业的竞争力。合资外贸公司作为新的竞争主体是在没有历史包袱、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的前提下成立起来的,相对于仍带有少量传统色彩的国有外贸公司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合资外贸公司在配额管理、结汇售汇、出口退税等方面享有国民待遇的规定使得合资外贸公司在进出口时显著不同于享有各种优惠措施的“三资”生产企业,这有利于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促使国内各类外贸公司在公平的环境中实现外贸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国内各类专业外贸公司要想在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就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加快自身改革,自我激励,自我发展。
第三,促进和加快我国综合商社的建设和发展。作为以贸易为主,综合生产与金融的综合商社,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综合”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在和韩国株式会社鲜京集团、日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韩国株式会社大宇这些综合商社合资搞外贸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切实地体会到对方在综合商社经营和管理上成熟的、科学化、规范化的技术和经验。因而建立集团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综合商社成为我国外贸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与这些国际综合商社的合作可以培育和促进我国综合商社的发展。
此外,设立合资外贸公司也是我国外贸领域吸引和利用外资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我国进一步扩大外资利用和创新引资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中外合资外贸公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象我国其他领域引进外资一样,外资进入外贸领域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其积极作用我们要努力发挥出来,对其消极的一面要尽量避免和防范。
1.中外合资外贸公司的控制问题。外贸是一特殊行业,因而要尽量保证中方对合资外贸公司的主导权。新《办法》第三条规定合资外贸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外贸公司的注册资本中外方公司所占比例应在25%以上,但没有规定上限。同时第十六条规定,2003年12月11日前,对中方在合资外贸公司注册资本中所占比例低于51%的申请暂不受理。从而在近期内保证了中方对合资公司的主导权。从试点的三家公司的成立结果看,中方即东方国际集团、上海兰生与中技总公司均出资51%,而合资外方即日本三菱和美国大陆谷物出资比例分别是27%、22%,韩国大宇、鲜京的出资比例则同为49%,中方都拥有主导权。但潜在的问题是,合资外方可能利用他们在销售渠道、贸易信息、营销技术等市场营销领域中的明显优势,控制合资公司在实际业务经营方面的主导权,从而削弱甚至“驾空”中方对合资公司的宏观控制和决策权。另一方面,在合资以后的经营过程中,外方可能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利用公司增资扩股的机会取得大部分新股权,从而控制公司主导权。生产领域的合资企业就有类似情况。
对于这一问题,一方面要严格把好第一关,即保证在2003年12月11日前设立公司时中方资本比例不低于51%,另一方面要借鉴其他领域合资企业中方在主导权控制方面的经验,尤其要汲取在增资扩股时中方丧失股权控制的教训,采取措施预防和避免此类情况在合资外贸公司中发生。同时要着力提高我方主管和外贸人员的业务素质,并从各方面创造条件保证他们决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以确立我方在合资公司中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 国际商务专业 专业调研 基于数据的分析方法 课程体系
1.国际商务行业发展
2010-2012年中国的国际贸易行业发展良好,从数据上可以看到无论是一般贸易所占比重的上升还是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优化都展现出国际商务行业的蓬勃生机。然而近几年中国贸易行业发展受到了世界经济下行的大趋势、各种贸易保护和汇率波动的影响。行业的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来自成本升高、质量标准要求提升的压力使得行业的利润率进一步下滑。行业洗牌使得各类企业放缓了对于国际商务相关部门的建设发展,对于业务和市场进入选择更谨慎。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不可避免要面对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带来的供过于求和行业发展迅速,高校培养出的学生跟不上行业知识的更新和标准的提高两组矛盾。
调研小组将通过对中国几个主要提供国际商务相关岗位的区域进行分析,找出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工作岗位。再从南京高校的主要就业市场中找到提供相关工作岗位的目标企业,并以这样的企业为样本分析企业对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典型工作任务。最后以这些工作内容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得到当前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素质能力的方法,展示如何解决上述矛盾。
2.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
根据省人才市场的宏观数据统计可以发现对于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企业主要聚集在江苏(8.91%)、上海(31.85%)、浙江(12%)、山东(8.99%)、深圳(19.59%)和广东(16.69%)等区域。
进一步统计可以发现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集中于面向外向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在这些企业当中主要担任国际市场营销专员,进出口业务助理/专员,渠道/分销专员,外贸跟单员/单证员,(对外)营销/客户经理,外贸业务经理六个工作岗位。
3.企业岗位具体需求分析
为了获得更具体的需求,明确当前各个主要就业岗位所需要学校培养的重点和标准,提高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调研小组就江浙沪56家提供两个以上上述岗位的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采用了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相关企业的人力资源及相关部分负责人中进行。根据调查问卷,以人才市场提供岗位数量排名前3的专业第一岗位工作内容为例进行分析,展示如何找到工作内容中的典型工作任务。
3.1外贸跟单员/单证员岗位分析
岗位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定期完成量化的工作要求;处理和解决所负责的任务;按照公司贸易业务的操作流程及管理制度执行和跟踪监督贸易业务;协助实施公司贸易业务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完成上级交给的其他事务性工作。
对上面的主要内容进行分解可以得到如下典型工作任务:制证,运用外贸软件完成相关单据的制作;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并进行信息管理;使用中,英文函电与客户和工厂相关合作方沟通;辅助完成相关市场调查及分析;跟单,负责接单以后直至出货收款整个流程的跟进,解决期间的突发状况;控单,与工厂和销售人员及时沟通确保合同顺利完成。
3.2进出口业务助理/专员岗位分析
根据如协助处理国内/国外客户的产品报价与相关贸易业务;安排国内外贸易运输及办理相关进出口手续;对各种贸易文件和合同进行管理和归档;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及跟进客户要求及订单更改;帮助建立和维护关键客户关系;协助国际营销人员等的工作内容可以得到如下典型工作任务:与国内工厂联系进行产品询价、下订单理;对工厂的产品进行生产管理,产品检验管理,出货管理;输入销售合同的审核L/C等单据;完成订舱、运输安排,费用谈判保证顺利出运;议付单证和收汇,以及费用结算,负责核销单的收回保证进口手续的办理;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同事完成项目的跟踪和实现订单;行政办公常用公文的撰写。
3.3对外营销/客户经理岗位分析
根据汇报,制定海外销售战略;制定并分配所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任务,并分解为有效的销售指标;确保公司产品市场份额的持续增长;维护关键客户或市场的关系;迅速有效反馈市场信息、同业动态、客户建议;开拓新客户,拓展新品,使得区域内经销商或商能完成公司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与客户、同行业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管理部门销售人员,帮助建立、补充、发展、培养销售队伍等工作内容可以得到如对所负责海外市场区域的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与反馈;实行关键客户和市场的营销策略;与国内外合作单位、客户进行日常沟通;制订所负责市场或关键客户的市场营销策略和销售目标计划;进行销售和技术、售前协助、售后客户服务和基础产品知识培训的典型工作任务。
4.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素质能力和课程设置
有了基于主要工作内容得到的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就可以分析得到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能力。例如:分析“制证,运用外贸软件完成相关单据的制作”这个工作任务,可以得到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英文听说和熟练的读写能力;熟悉合同相关法律条款、信用证、D/P、T/T等国际结算方式;熟练操作外贸制单软件的能力;行政办公常用公文的撰写能力;与国内外合作单位、客户进行日常沟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