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精细化工论文

精细化工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04 17:18: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精细化工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精细化工论文

第1篇

施工企业是否具备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优秀的管理人才队伍,这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程度会受到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直接制约,此外,工程建设成本还会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众所周知,市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价格,施工企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成本,都与人工成本支出变化、材料采购价格变化等有直接关联。

二、施工企业精细化经营管理的措施

(一)成本控制的的精细化管理

首先,必须要建立起成本控制组织机构,配备合适的人员,对相关岗位予以合理设置,成本控制组织机构成员应该包括各种层次的技术骨干,例如有丰富经验的现场操作人员(劳务作业层)、项目施工生产的财务人员、技术人员、管理者、采购员等(中层)、项目总工、项目部经理(决策层)。其次,要对项目成本控制制度予以健全。通过严格实施项目成本控制制度,全员参与其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逐步改变施工企业原来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利"、"权"、"责"相分离的情况。

(二)选择合理、科学的精细化经营管理方法

施工项目有着许多的精细化经营管理方法可用于成本控制,包括预算目标成本控制法、经验成本控制法、价值分析成本控制法、目标成本控制法等,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基于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

(三)更新精细化经营管理方法理念

施工企业必须要站在战略高度来重视精细化经营管理问题,树立起牢固的精细化经营管理意识,努力提高提升市场竞争力。必须要有效益驱动的成本观念,要将项目经济效益与成本控制相挂钩,成本控制力争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

(四)施工质量的精细化管理

(1)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增加监督力度、加强现场抽检,对于那些质量有疑问或者易出现质量隐患的地方、部位,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安排专人去现场抽检,质量问题上实行"三不放过"。随时查看模板搭设、绑扎长度、钢筋焊接等是否坚固紧密、是否合乎要求;随时抽测混凝土的水、石料、砂的称量等。(2)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①要施工单位及时整理收集内业竣工资料,严格监督、审查竣工验收资料,确保竣工资料的有效性、权威性、可靠性、真实性。②要经常性检查观测已完的各项工程,严格禁止不达标的工程项目投入到使用中,防止日后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③要跟踪检查监督那些遗留问题,遗留问题务必要整改到位,确保工程在交付使用后能够运行舒适、安全。

三、结语

第2篇

施工现场实行“一卡制准入”、“电子信息卡”、“视频签到”管理制度,全面掌握分包人员素质情况、进出工地的活动时间、分包队伍建设情况及作业人员情况。施工过程监督实施“无差别”管理,全方位对分包管理实行动态过程管控,确保落实发包单位的分包责任。

2监理项目部严格检查分包队伍作业行为

加强对现场的巡视检查和动态管理,核查验证分包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与资质审查内容、分包合同是否一致,检查施工特种人员资质是否过期,检查分包工作内容和范围是否符合要求,现场使用的施工机械、起重设备等,需由施工承包商提供,且报审合格。对现场监督发现的违章行为进行登记并由工作负责人签名确认,并作为绩效评价和经济责任考核的依据。由业主项目部牵头,对合格分包商进入施工现场后的履约能力、不安全行为进行综合评分,累计分数达到淘汰条件的,将通知施工企业终止分包合同,清退分包队伍。温馨提醒多样化,工作效率全面提升。

3诸城市供电公司坚持“温馨提醒随处见”的原则

通过摆放安全质量警示牌、工艺展示牌,悬挂警示教育图片、安全警示条幅、规章制度等,宣贯安全文明标准化要求。考核评价随时开展,形成队伍行为可靠制约。按照“谁使用、谁负责”原则,分包人员的安全管理和事故统计、考核与公司职工同等对待。按分包工程量进度,对分包商进行资信评价考核,从工程安全、环境保护、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合同管理、资源配置、企业资信、教育培训、合同履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电子信息卡”进行管理,将评价结果作为对分包商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有力保证分包商的履约能力。

4诸城市供电公司通过严格执行施工分包管理办法

第3篇

1、健全精细化管理的组织框架

精细化管理不等于单纯的“细”,而是一种建立在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基础上的,经过反复对比与实验的最优化结构和流程,建立一个立体的管理框架。当前不同的公司建立的流程大同小异,例如:**管具公司建立的“责任目标成本”控制体系,由一纵一横两个管理构造来划分责任,由“一环”实现闭合考核。“一纵”。指把公司成本总额层层量化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岗位)等各级责任主体,形成一级保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塔式”管理链条。“一横”,指把成本总额横向切割,分解到部门,分条块负责。“一环”,指管理有完整的程序,从制度的制定、考核、监督、反馈、执行,构成一个环式的闭合圈,一个清晰完整、良性循环的组织架构。

精细化管理依赖于决策框架。在企业中,最高领导层负责审议责任目标成本方案、划分各级责任主体并确定相应职权、审议内部奖惩方案审议并各项成本控制制度。成本管理部门负责预测阶段性目标成本、分解责任指标、组织、监督方案的实施。督察小组对各单位及职能部门的考核情况进行监督、并实施奖罚。通过这三个组织机构的各负其责、相互监督、联合运作,确保责任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的规范运行。

2、规范领导决策程序

领导层的决策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企业的成本组成及每年的成本折旧费用。如何保证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就是要形成强制性的决策程序。若决策正确,不仅能使企业结构转型、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能使企业降低综合成本费用;如果决策失误,不仅新投入的资金是一个巨大的浪费,而且给企业又增加了沉重的成本折旧包袱,甚至有些企业开工之时就是破产之日。因此,规范企业领导层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权限,提高企业资金投入的准确率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实践中,可以实行“领导—职工—专家—领导”的程序,让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3、健全企业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首先,要建立评价考核的标准与制度。对全体干部职工根据岗位特点,分别制订考核标准,把每个职工每天、每时、每道工序的工作成绩与所得分数挂钩,通过量化考核,每个职工对自己当班的得分情况都能明明白白。其次,抓好评价考核落实工作。不仅要独立考察每个车间的经济指标,而且还要把它放到整个企业中去,考察它对下道工序生产的影响。有时候,尽管一个车间的成本降得很低,而产品质量不合格,其下道工序在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上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因此要严格控制每一个工序的工作指标,加强对各单位的监测、监督和考核。

二.强化物资管理

1、抓好物资采购成本控制

降低物资采购费用是从源头控制成本的最好手段,为了避免权力采购和权力推销,使无效成本加大。在控制企业成本上,一要公开采购招投标计划,组成由质量、技术、采购、财务等人员参加的招标评标专家小组,打破采购和供货垄断,做到货比三家;二是每年初对上一年采购物品的价格情况进行调查,做好物料价格体系的走势分析,及时为招投标提供切实可行的数据,并评估上一年度采购的得失;三是加大执法力度,根据评估情况对在采购中的违法乱纪人员,不论是谁,一经查处即严肃处理。

2、做好保管维修工作

养成处处精打细算、时时节约降本、厉行节约、减少浪费的习惯。根据实际情况将可控费用指标分解到车间岗位,各车间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方案,以收定支,量入而出。在材料管理上要严格控制材料消耗,充分利用库房管理软件,及时核算各车间材料所发生的费用,将每个车间实际发生的材料费用,纳入到季度考核工作中。同时,积极开展挖潜增效、修旧利废活动,清查可以修理的、且能够保证质量的各类型配件开展修旧利废,加大修复力度,减少材料消耗成本。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做好减员增效工作

实施减员增效是搞好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应从实际工作着手,根据工作性质、工作任务、人员构成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定员比例,按需定编定岗,避免造成单位间的不均衡和竞争上岗的不均衡,而且可避免人才浪费和流失现象的发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加强对职工的业务培训

降本增效最终要落实在职工身上,依赖于职工的思想与技能。要按照组织开展“立足岗位学、立足岗位练、立足岗位比,提高操作技能”的“三立一提高”活动,解决部分员工技能素质差、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现象。要制定培训计划,确立培训目标,要有计划的做到边工作、边培养,边练兵、边成长,培养出一批“精一手、会两手、懂三手”的操作尖子和技术能手,以提高公司整体竞争能力。

3、增强职工的责任感

有些员工在降本增效方面不够积极,究其原因与领导者本身在节约成本方面不够自律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模范作用可让广大职工看到希望,同时可避免出现降本增效的模范都是基层人员,而与上层领导无关的情况。制定并完善奖励机制,鼓励职工在实际工作中注重节约能耗、物耗,让职工感受到降低成本和其自身经济利益的关系。

四.加强科技创新力度

1、抓好新设备安装调试和培训

企业毕竟不是专业的科研发明部门,其科技实力主要体现在其对新的行业技术的掌握程度上。所以,企业要积极追踪最新技术,结合自己实际利用技术,学习技术,发挥公司设备的最大效率。例如:性**管具公司购置自动管体检测仪的安装调试阶段,技术人员要尽快掌握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技能,要在厂家的指导下,掌握其核心技术,做到设备运行试车一次成功,同时要对设备操作员工加强培训,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保养措施。

2、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

积极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是技术人员的职责和责任,技术人员要深入到生产岗位,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技术人员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重点完成一些科研项目。如:钻具失效事故是制约钻井提速的瓶颈,**管具公司在钻具管理上加强失效分析与预防,在加强钻具管理的同时,加大对钻具接头加厚部位的探伤研究,减少钻具刺漏,延长钻具使用寿命。技术人员对各钻井区域的钻井参数加以研究,逐步探索钻具在各区域和不同参数下的适应情况,总结出了有效的失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五.强化安全与质量管理

1、安全是公司的保障线。

一旦出现了安全事故,可能会让公司整体的努力毁之一旦。所以,对于企业来讲要时时讲安全,处处保安全。要加大组织管理力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指挥和操作,杜绝有章不循、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作风。对于**管具公司来讲,其安全问题主要在这样几个方面:井控、交通。

首先,要加大井控装备管理力度,严格按照标准分级管理,定期鉴定。一方面要完善井喷抢险应急响应预案,对“三高”井、重点井、探井井控工作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井控检修要严格执行“钻井井控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与制度。另外落实井控巡检制度,加强重点井的巡查力度。

其次,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管具公司的设备运输量大、路长,所以交通安全是潜在安全风险最大因素之一。在交通安全上,要重点做到几点规范:坚持出车前的风险识别,交通警示的教育工作;坚持杜绝超速、超载的工作现象,杜绝疲劳驾驶;夜间行车的现象;坚持对运输物资器材车辆固定捆绑,加强上井安全监护等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出车前,回场后车辆的检查与保养工作;加强定期对流动设备性能评估机制的落实工作。

2、强化质量管理

对于管具公司来讲,质量不仅意味着品牌,更意味着减少返工劳动,降低成本,还以为着安全有保障,也能保证成本的降低。质量保证一方面体现在生产的质量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检修维护的质量上。

钻具检修质量管理是管具公司的重点工作。管修车间要以即将到位的管体检测仪为契机,认真做好钻具管体检测分级,接头螺纹探伤,加厚部位探伤,钻具编号,刻字、分级存放等工作,要根据井型,确定送井钻具回收检测的时间,降低回收转运的次数。同时,要提高加工精度,要严格控制台肩面宽度尺寸,母接头内倒角尺寸等容易忽略的关键点,加工质检人员要完善螺纹单项检测制度,实行全面工序登记,做到所有加工件都有据可查,达到可追溯要求。同时,要加强工具检修、收发质量管理。对特殊工具,井下工具加强复检、探伤制度,保证各类工具的安全使用。对特殊井下工具,要建立健全工具档案,特殊井下工具的报废、检修和更换配件,要在相关数据的评判支持下进行报废、检修和更换配件,要加强螺杆、液力推力器、变径扶正器等工具修理力度,将现在单纯的收发工作模式转变到精于检修的工作上来,使检修和发放岗位明确分开。例如:在检验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检验的标准,建立可追溯性检修记录,在工作中,要完善井控设备检修的过程检验,以过程质量的保证,确保整机质量的合格。

第4篇

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对于改善水域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以改善水域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城市环境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现代城市的功能,对流经市区的河流归纳起来有两类要求:①对河中水流的要求是:水质清洁、生物多样性、生机盎然和优美的水面景观。②对滨河带的要求是:能反映本地独特历史、文化、风俗的滨河景观;能提供一充满鲜花、有人工景点、公园化的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空间;能营造一充满文化、艺术、科学气氛,具有现代气息、人水关系协调、引人胜、便于人水亲近的滨河带。

人们提出这些要求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水利建设者应当适应这种趋势,满足社会的要求。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注入更多的人文、艺术、科学和现代气息,注重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美学效益。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水利可以称之为“大水利”,即“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地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都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改造山河、兴利除害、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水资源,使之更好的服从人们的意志,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这不仅改变了自然界中天然水流的形态,也改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国内外的大量实践都表明,许多水利工程不仅发挥了它们正常的工程效益,而且也越来越显示它们的环境效益,成为一种新颖的,十分引人注目的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开发水利工程旅游,已经成为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生态经济环境水利阶段,人们普遍关注环境与生态问题,普遍重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强调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环境功能和美学价值,己成为国际、国内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的新趋势。

2.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原则

2.1技术与美学相结合的原则

水利工程建筑物和枢纽布局不能单纯追求美学效果,它首先要实现工程的基本功能,并满足技术优化的要求.即使是城市环境美化水利工程,其基本要求是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等。因此,水利工程的美学设计必须首先满足工程的技术、经济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景观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技术美是水利工程的美学基础。

2.2生态环境(改善)保护原则

从生态学角度来说,河流是生态环境中能量转换和生物活动的廊道,为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在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河流生态环境、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另一方面,水利工程能改善河流的水质,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尽管河流生态系统有自我恢复的能力,恢复期与河流生态生命力有关,但不能百分百的恢复,有些河流的生态甚至完全不能恢复。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应注意对周边环境以及流域的生态进行保护,不应以生态的破坏、环境的退化为代价。注重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是水利工程景观(美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2.3强调个性和创新的原则

水利工程常常因其独特性和大空间的跨越带来景观特质和震撼的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映象,具有地标的意义。要发挥水利工程景观特点,必须在设计中注重水工建筑物的个性发挥,注重建筑物的布局和色彩方面的创新。同时,也要注重与周围环境(如:城市建筑)的和谐,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域性、文化性、整体性等方面的因素。

3.水利工程景观规划策略

3.1沿河绿地

滨水环境的总体构思应尽可能扩大沿河绿地,形成较为连续性绿化带,用绿色来勾画古城的轮廓,延续城市文脉。同时,以良好的绿色空间,优化环境景观质量,体现现代化城市的新形象。

3.2闸坝结合,扩展沿河水面。

规划河道可修建彩色橡胶坝,泵房外观可按风景区房屋标准设计,橡胶坝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蓄水面积,以形成水面,形成人工湖美景。水边设置亲水步道、平台、桥梁、滨水建筑物等,供游人欣赏水面景色。

通过新建湿地连通闸向人工湿地定期供水,以增加水面及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给市民和游人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可为生态化污水净化技术的引进提供良好的试验场所。

3.3生态护堤

可规划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等生态工程护堤,既防止水土流失,又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木桩、木框加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运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3.4绿化树种及花草

沿河绿化树种,以合欢、国槐、银杏、杨树、柳树等乔木为骨干树种,以桂花、雪松、紫薇、黄杨球、桃树等灌木和牡丹、月季、三叶草、金边书带草、马尼拉草坪等花草为主要植被,形成多种类、多层次生态群落。

参考文献

[1]王蜀南,王鸣周.环境水利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公路运输;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公路运输因其灵活、操作简单等优势,在物流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取得了不断的进步、突破,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十分可观。信息化管理因其合理性与科学性,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了其作用,解决了公路运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效提高了公路运输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最大化利用资源。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中的有效应用,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管理的积极应用。

1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具有的优势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应用十分广泛,涉及运输车辆、负责人员、客户订单、运输里程、运输货物、投诉反馈以及客户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中的有效应用对于公路运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信息化管理,能够为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的动力。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以下三点优势:(1)优化区域内的资源配置;(2)能够有效降低公路运输经济的运营风险,例如交通风险、天气风险等;(3)在一定程度上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公路运输的服务质量。下面文章对此进行具体的分析。

2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应用十分广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管理为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中的有效应用,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1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公路运输的相关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收集与分析区域范围之内的竞争对手的市场信息、经营状况,从而制定自己的战略计划,集中优势资源,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主动权。此外,公路运输的相关企业可以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按照月度、季度或者是年度的周期,统计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效果以及资源的布局情况,例如实际的收益的增长、投入与产出之比等。通过收集以上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能够明确资源分配的不足,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因此,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构建良性、有序的市场竞争,积极促进企业发展。

2.2信息化管理有助于降低经营风险

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公路运输,造成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经营风险比较多,如交通风险、天气风险等。具体来说,例如,在我国北方,冬季总是出现风雪交加的天气,恶劣的天气状况会影响公路的运输,导致安全风险、交通风险的产生;而在我国南方,雨季雨水较多,也会影响公路的运输,产生交通风险与安全风险。此外,公路不定期的施工、维修难以避免,绕行可能造成运输距离变长,从而降低了运输的效率,增加了公路运输的成本。综上所述,一些不良因素会影响到公路运输,给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造成一些经营风险。为了有效降低公路运输经济的运营风险,提高公路运输的效率、质量水平,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运用信息化管理,有效减少或规避不良因素造成的经营风险。

2.3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公路运输服务质量

公路运输行业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因此,公路运输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要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水平。目前,对于公路运输的客户而言,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服务质量、安全便捷、运输速度与运输价格。因此,公路运输企业在提高自身竞争力时,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信息化管理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公路运输的服务质量,使服务质量得到保证。例如,在公路运输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客户可以根据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追根溯源,发现问题的根源,而且客户可以投诉,获得相应的赔偿,保障了客户的合法权益。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公路运输中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为客户提供货物的实时跟踪服务,能够随时查询货物运输情况。因此,信息化管理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公路运输的服务质量。

3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信息化管理应用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公路运输相关企业必须对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予以重视,审视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且需要不断优化、完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具体的对策如下。

3.1构建关联式信息化管理网络

现如今,虽然我国许多的公路运输相关企业已具有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网络,但是其在运输业务方面没有引入关联的信息网络,具有自身的局限性。而未来公路运输经济发展是以关联式信息化的管理网络为主导方向,因此,我国公路运输相关企业应引入经营决策需要的信息供给渠道,作为战略部署以及决策的参考,以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

3.2设计科学、合理、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

科学、合理、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是影响各行各业经济效益一个重要的因素,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因此,公路运输相关企业必须尊重客户,将信息化管理与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对接。例如,可以在设计客户服务体系时,设置一个专门的客户服务中心的界面,与客户进行接洽,并且客户能够在该界面查询信息,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公路运输的服务质量。

3.3制定信息化管理评估机制

信息化管理评估机制的制定是完善、优化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与前提,对促进公路运输经济不断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公路运输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科学、合理地对公路运输经济增长指标进行评估与调研,对公路运输经济增长指标与公路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之间存在的联动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积累先进的专业经验,提高公路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解决了公路运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效提高了公路运输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最大化利用资源,为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信息化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管理的积极应用。因此,公路运输业要紧跟现代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规避经营风险,提高公路运输服务质量,不断优化、完善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从而推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

作者:冯兆武 单位: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公路运输管理所

参考文献

[1]刘强.探讨公路运输经济中的信息化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9):36.

第6篇

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必须要将工会的资产管理工作做好。想要大力的突进社会注意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会组织就必须要积极的去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将这项工作当作是工会工作的重点内容,工会必须要积极的增强自身的组织吸引力与凝聚力,将广大的职工团结起来,积极的参与到社会与企业改革中去,以加快发展巩固和谐、以维护稳定保障和谐、以提高素质推动和谐。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加强工会资产管理对于推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十分重要,能够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有足以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同时还能够促进工会系统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二、工会资产信息化管理要达到的目标与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工会信息化管理需要达到的目标

从长远来看,工会实现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工会资产管理软件的全面应用,构建起由上至下的一套工会资产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来建立起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的全国性工会资产管理系统,最终实现统计数据的电子汇总和网上直报;同时需要以网络来作为依托,对工会资产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建立起规范的业务管理体系,提高监管体系与宏观决策体系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具体来说主要是以下的三个目标:(1)实现工会资产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2)要建立起有效的工会资产监管体系;(3)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宏观决策体系。

(二)工会信息化管理需要遵循的原则

原则一:需要做到完整、正确、统一、及时,能够统一进行规划、统一标准、指导,按照要求分步实施、分级管理,实现网络互联、信息共享。

原则二:进行纵向建设,横向对接。各级工会都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工会资产管理系统,并且要能够确保独立性与完整性,在条件成熟时还可以与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

原则三:实现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工会必须要通过系统将资产统计数据进行及时的汇总和上传,要让全总能够随时的查到中央、省、市、县、基层五级工会组织的资产情况。同时积极的利用网络。将工会资产管理服务延伸到基层中。

原则四:做到经济实用性。要积极的避免重复建设和力争节约,各级的工会都应该尽量的做到统一使用工会资产管理软件,充分利用,切实发挥其作用。

三、信息化的环境下工会资产管理的措施

工会资产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工会长抓不懈。要通过推广应用工会资产管理软件,搞好工会资产统计。

(一)通过信息化积极的发展工会企事业,确保工会资产的保值增值与拥有更多的优良资产

要积极的利用信息化建设来发展好工会的企事业,使得工会能够拥有更多的优良资产,进而能够起到联系职工、服务职工、教育职工、凝聚职工的作用,进一步的起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作用,壮大工会实力、扩大工会的影响。通过工会资产信息化建设盘活工会资产,维护工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将工会的企事业资产都运营打造成优良资产,为工会开展活动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通过信息化的建设为工会增加更多的工会资产存量规模。信息化建设,将会使得工会的资产管理更加的合理,进而能够更加容易的争取到党和政府的支持。加强工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将会让使得对工会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更加的合理,进一步的优化工会资产结构,形成服务职工、服务工会的特色产业。

(二)发挥工会资产管理软件作用,推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实施进度

利用资产管理软件进行推进分类管理。以资产管理软件为基础,根据相关规则以及工会资产的存在形态,分别制定出工会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以及其他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积极利用资产管理软件实现管理的程序化。软件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过程清晰、规定严格,因此利用资产管理软件将更加有助于对管理过程进行规范,从而实现工会资产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使得与工会资产相关的各项操作制度更加的健全、规范。利用资产管理软件实现工会资产的民主管理、透明管理。管理软件中会对工会资产的一切活动都进行记录,因此可以定期的利用软件公布工会资产管理的信息,使得工会资产管理更加的透明化,同时还可以根据软件来逐步建立工会资产使用、清查及评价制度,完善内控制度,接受职工群众和上、下级工会的监督,保持工会资产完整。

(三)将工会资产管理软件与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

财务决策是对财务方案、财务政策进行选择和决定的过程。财务决策的目的就在于确定最为令人满意的财务方案。只有确定了效果好并切实可行的方案,财务活动才能取得好的效益,完成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工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财务决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积极的已经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来为工会的资产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而财务决策系统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也可以由工会资产管理软件来提供,将这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将更能够发挥其各自的作用,更能够体现出信息化为工会资产管理所能够提供的便利。

第7篇

关键词: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调查;问题;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开发各种功能性高技术含量的精细化工产品是精细化工发展的方向,而人才培养成为制约精细化工发展的关键因素,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精细化工方向人才?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是精细化工课程体系的“基石”,本文对各高校精细化工人才培养的目标、实验课程体系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现有实验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一、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现状调查

通过网络调查和访谈,设置精细化工方向的高校主要分成以下几类:理工类高校、综合类高校、医药类高校、高职院校、其他院校等。由于各个高校的办学基础和培养方向不同,相应的课程体系也不同。

(一)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设置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个方向,本专业培养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宽厚的知识基础、突出的能力潜质、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固有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现代高级化工精英人才。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含课程设计、实习或实践、毕业设计或论文等)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必修课《精细化工产品分析与鉴定》《染料化学及应用》《表面活性剂及应用》;选修课《精细化工反应设备计算》《精细化工产品实验》《染料合成及应用实验》《表面活性剂实验》。《单元合成实验》开设内容:催化加氢:合成对苯二胺、酰化反应:4—乙酰氨基苯甲醚的合成、精细有机合成产品纯化—双溶剂重结晶、还原反应:邻苯二胺的合成、精细有机合成产品检验—不同结构芳胺的检验、缩合反应:2,3—二羟喹噁啉的合成、精细有机合成品分析及分离—薄层色谱分析、水解羟基化:2,4—二硝基苯酚的合成、卤化反应:Sandmeyer反应合成对氯甲苯、精细有机合成新技术—超声促进的对羟氨基苯乙酮的合成。《表面活性剂及染料合成应用实验》开设内容:表面活性剂分析、浊点的测定(CP)、表面活性剂性能应用性能、护发、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酸钠的合成、苄氨基苯磺酸钠的合成、N,N—二甲基十八胺、匀染剂DC、烷醇酰胺、酸性蒽醌艳蓝的合成、几种重氮化方法比较、酸性染料在丝绸上的染色;酸性蓝黑的合成、分散橙的合成;吡唑啉酮型分散染料的合成;活性嫰黄K—4G合成、活性染料染色方法、活性染料直接印花。在该专业在第七学期开设《单元反应合成实验》《表面活性剂实验》《染料合成应用实验》依次单独设课,单元反应实验设置十个,涉及到催化加氢反应、缩合反应、水解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酰化反应、卤化反应),表面活性剂实验十个,染料实验九个,它们之间开设有着一定的联系;开设的三门专业实验课程都与本专业研究方向联系紧密,如表面活性剂、染料、转化功能精细化学品,都直接显现在了理论和实验课程之中。

二、当前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精细化工方向培养目标设置过于狭窄

新形势下的新领域精细化工取代了传统的精细化工,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提高了,国家要求高校培养“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能力科技人才[1],但是从目前我国各高校精细化工方向所设置的培养目标来看,培养方向上各有侧重,这种“对口”的培养目标与新形势下精细化工人才的目标相比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样的培养模式与新形势下对精细化工人才的要求无法匹配,培养出的毕业生在就业去向和所从事的岗位不灵活,换岗位之后毕业生无法从事和适应其他工作。

(二) 精细化工方向实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1)实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大连理工大学三门专业实验课分别附属于三门专业理论课程,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知识体系之间缺乏协调性和递进性,尽管实验教学总时数较多,但被分散使用,重点不够突出,实验课程体系没有突出综合性、设计型的实验内容,导致实验课程体系结构不良。

(2)实验课程体系中实验内容设置过于分散

大连理工大学的《有机单元合成实验》,催化加氢合成对苯二胺和还原反应邻苯二胺的合成可以放到一起讲授,它们是合成同一类化合物,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合成,授课时对比讲解,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薄层色谱和纸质谱以及柱色谱的分析、分离应该连贯起来,对继续搞学术的同学较好,能将连贯的实践环节得心应手地运用的科学研究的操作中,但是以上的这种设置造成了知识的分割,不易于学生连贯的掌握知识。

(3)所使用的教材版本有限且不统一

精细化工实验教材少,部分高校使用自编实验教材讲义,天津大学自编的《专业实验》讲义,华东理工大学自编的《精细化工专业实验》教材,大连理工的《有机单元反应实验》《染料合成及应用实验》《表面活性剂实验》讲义,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精细化工综合实验》教材,这样的教材版本有限且不统一,无法在培养目标上保持同步。

(4) 实验课程体系对个人的差异关注不够[2]

该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中的选修课模块和自选设计实验,据访谈大连理工大学的本科生得知,他们所用的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题都是老师给定的特定讲义,包括实验项目和实验设计方案,这样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路”,不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脑、自主选择、自主创新的意识,较少考虑到学生的研究需要和个人兴趣间的差异。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要与新形势下精细化工的发展保持同步,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又是精细化工课程体系的重中之重;所以,针对当前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找出解决的对策,制定出一套新的实验课程体系放在高校实践,为我国精细化工领域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高技术人才。(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第8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商品经营中的市场竞争,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越来越剧烈。而中国加入WTO的脚步又日益临近,更使得国内许多企业家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局势,如何增强实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与狼共舞",这是摆在国内广大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在特区企业拚搏的经历,结合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企业教育化经营和员工学习化生存"的新理念,现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一、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刚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各行各业的市场空白都

特别多,无论什么生意,谁先做谁就赚钱。加上政府部门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手段和法律监督机制的滞后,许多人或借助于地方政府的行政保护、或善于钻法律的空子"打球",创造了一个个一夜暴富的神话,获取了在规范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需要较长时间的原始积累才可得到的"第一桶金",不少人很快成为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了规范化管理阶段,商品日益丰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加强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那种一夜暴富的神话是一去不复返了。尤其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依据世贸组织的规则,各成员国必须规范政府的干预行为,实际上,也只有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不再到处挥舞,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国内企业要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参与竞争,必须遵循国际规则,也就是说,不可能再享有政府的行政性保护了。同时,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将来也没多少法律空子可钻,企业只有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参与正常的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二、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团队是企业竞争的最大优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竞争的直接表现是质量之争、价格之争、服务之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品牌之争;而实质上支撑这些竞争的却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拓展手段和组织管理水平;而体现这些特征的最终载体是人,因此一切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而人的竞争又体现在智力创新能力的竞争,因为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和服务手段的创新,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企业在同行业中持久地处于技术进步领先、管理机制领先、市场营销领先和服务水平领先,也才能具备价格优势,才能提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最终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诚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唯有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它一切物质资源如资金、设备、商品等,只有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上才会发生作用。发达国家许多成功的企业之所以高度重视人才、积极挖掘人才,道理也在于此。因而我们说,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团队是企业竞争的最大优势,谁拥有这样的人才团队,谁就具备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和服务创新的优势,谁就能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遥遥领先,成为赢家,永立于不败之地。

三、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人才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既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那么创新能力从哪里来呢?靠教育培训,这是提高人才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抓好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员工的知识技能是激发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产品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企业,这一点体现的更为明显。

有人说,企业通过挖掘优秀人才,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从某种意义

上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同样离不开教育培训,因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是靠引进一、两个尖子人才就能解决问题的,尖子人才往往只具有某一方面的创新能力,或是技术人才、或是营销高手,而这些人才如果不能适应环境、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未必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曾经有某电脑软件公司,通过人才猎头高?挖"到一位顶尖水平的软件开发工程师,老板开始敬之如神明,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但此人与公司内各部门关系较差,工作中发生了许多矛盾,结果未满三个月,该尖子人才就辞职走了。

企业创新能力体现在企业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也只有综合性的创新能力,才是真正的有竞争优势的创新能力。尤其人才培养不只是重视知识技能方面,还要考虑品德、情感、志趣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考虑企业文化、考虑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这是只有企业综合性的教育培训才能做到的。谁在这方面把握得好、做得好,谁就能在竞争当中保持长久的整体创新优势,最终在竞争中打败对手,获得胜利。

四、现代企业怎样进行教育化经营

我们提出的"企业教育化经营"的理念,其实并不是新的发明创造,无论是国外成

功的知名企业,还是国内大大小小的各类企业,其领导者也都知道人才重要,明白抓好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意义,大都建立有自己的培训中心,甚至开办了自己的管理学院。但问题在于,成功的企业在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后,能够从上到下真正重视起来,并持之以恒落到实处,而我们国内有些企业特别是经营效益较差的国营企业,其教育培训基本上流于形式,上课、考试等都不过是走个过场。今天,我们面临的是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再也不能继续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了,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把此项工作抓到实处。那么,作为现代企业究竟该怎样进行教育化经营呢?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从领导开始真正重视起来

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行动自然就会发生变化。作为现代企业,面对中国即将加入WTO的形势,我们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到,?quot;与狼共舞",就必须具备既不会被"狼"吃掉,又有可能打败"狼"的本领。抓好员工的综合教育培训,是提高人才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企业"与狼共舞"本领的重要途径。从企业领导层开始,对此要真正重视起来,提高思想认识,彻底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企业教育化经营的思想,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切不可把它看成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把教育培训工作看成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

2、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

企业要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必须有一定的人的基础和物质基础为前提,这要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入手来考虑。硬件方面,包括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配备必要的教学场地和仪器设备,如电脑、投影仪、音响器材等。软件方面,一是配备一定的师资力量,二是添置必要的图书资料,三是建立长设的信息收集处理部门,有专人负责。

有了一定的人和物质的基础,还要结合企业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设想,针对本企业员工的特质,制定出较为详细的教育培训方案,逐步建立起富有自身企业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一般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提高员工思想素质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员工爱祖国爱企业的思想境界和正义感,追求事业成功的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就感,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和服从服务意识,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忠诚敬业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健康的身心、积极的心态、远大的抱负、开阔的胸怀、优秀的品格等。

二是关于员工文化素质方面的内容。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员工社会知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哲学的、历史的、地理的、宗教的、社会风俗的等多学科知识,开阔员工视野,提高员工融会贯通、知识创新的能力。

三是培养员工专业技能方面的内容。主要指员工所在岗位的职责要求、技术专业知识、相关的企业规章制度,以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所在岗位部门一般包括技术研发类、生产制造类、人力资源类、行政管理类、市场营销类等。

四是培养员工社会交往能力的内容。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求合作的时代,必须培养员工的交往水平,主要包括日常的社交礼仪,待人接物的常识,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等。

五是训练员工综合管理能力的内容。主要针对中层以上管理干部,重点培养其宏观把握能力、战略策划能力、组织指挥能力,以及个人工作魄力和人格魅力,课程设计包括初级管理、中级管理和高级干部领导力训练等。

3、把日常工作纳入企业教育培训的范畴。

企业教育化经营的理念,就是要求把企业一切日常工作都列为员工培训的内容,组织会议就是在上课,落实工作完成任务就是实习;企业最高领导就是培训机构的负责人,部门经理就是讲师,有关的文件、职责、制度就是教材,员工拟定的报告就是作业。按这种思路开展工作,就可以随时检查问题,纠正错误,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完成结果的最佳水平。

4、把员工绩效考核与教育培训考核统一起来。

员工绩效考核是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十分重要的环节,其根本目的是检验员工工作的最终效果,评价其贡献程度作为个人获取报酬的主要依据。在教育化经营的企业中,则是把日常工作绩效考核与教育培训的考核统一起来,绩效考核的结果就是教育培训的结果,绩效考核不合格则意味着培训成绩不合格。由于建立了规范的考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奖惩制度,考核结果对员工必将产生巨大的压力,有了压力就会产生拚搏的动力。

五、如何理解和推动"员工学习化生存"

我们提出"企业教育化经营"的理念,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员工培训,全面提升员工个人素质,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员工个人身上,所以在提出"企业教育化经营"的同时,又提出了"员工学习化生存"的理念,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是表述对象的主体不同罢了。那么,怎样理解"员工学习化生存"概念和推动员工的积极参与呢?

1、阐明企业"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政策

成功的企业往往有一个相似的特点,即内部人才机制的"三公"原则。所谓"三公",

就是"公平、公正、公开",在企业内部营造平等的用人环境,建立公平合理的人才价值评价体系,职务调整方面坚决做到任人唯贤,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这种"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竞争机制,最容易激发员工的正义性和积极性,对于个人来讲,能够达到潜能激发最大化;而对于企业来讲,由于产生了良性的循环,因而能够实现综合效果最大化。同时,建立了这样的人才竞争机制,也就给员工指明了奋斗的方向。要想在企业出人头地有成就感,最大限度地体现个人能量和价值,必须积极参与公平竞争,不要指望其它门路,如找人情关系、请客送礼等。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骝骝,你是千里马就不用担心没有伯乐,是金子就一定会闪光的。

2、人才在竞争中获胜的根本原因

成功的企业在提拔使用人才的过程中,会有严格的考核、选拔过程,依据的条件就

是你的思想素质、知识技能、实际操作等方面的能力等,不会过多地参杂其它非正常因素,如血源关系、个人情感、主观好恶等,从而保证落实人才激励机制的"三公"原则。在这种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只有真正具备条件的人,才能够战胜对手,脱颖而出。换句话说,参与竞争的人才个人所具备的能量,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根本原因。

3、提高个人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知识的创新和淘汰速度非常之

快,一个人要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为人才竞争中的常胜将军,就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掌握新的东西,这是提高个人素质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正如彼得o圣吉博士在他的《第五项修练》中所说的,"任何一个企业、一个个人要想保持持久的优势,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的能力。"我们必须让员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形成员工自发学习的内在动力,牢固树立个?quot;学习化生存"的意识,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4、营造学习化生存环境,组建优秀的人才团队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环境的变化对人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必然会带来

很大影响,古时候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是说明这个道理。所以,企业不仅要大力倡导"学习化生存"的理念,还要善于在内部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首先从领导做起,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把日常工作看成不断学习的过程;其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