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4 17:18: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公共管理新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博物馆;安防;管理工作;创新方法
博物馆中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古文物,有力证明了历史中文化的起源、发展,具有意义重大、容易损毁、不可再生等特点。因此,博物馆要积极创新安防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制度,有效降低古文物自然风化、盗窃丢失、火灾损毁等风险系数,做好安保工作。
1.我国博物馆安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文物保护工作得到了国家以及社会的重视。博物馆作为古文物聚集的重要场所,其安防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文物的研究价值以及观赏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但是,在博物馆安防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1.1对古文物保护认识不足
由于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限制,大部分人对古文物保护的认识存在误区。古文物一般是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人们智慧的结晶,对考古学家研究古代历史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不可再生、不可复刻,即使出现很小的损坏,也是重大的损失。但是,部分党政机关对文物的宝贵价值认识不够,在国土管理与城镇建设规划中,并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施工单位甚至罔顾国法,肆意破坏珍贵文物。这种社会整体观念也在影响着博物馆安防管理工作的进行。
1.2技防设施管理制度不完善
博物馆安防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先进的技术与设施,但是一些博物馆安保管理人员并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认识,削弱了技防在安保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布局不够合理。监控警报系统并没有覆盖博物馆全部范围,没有及时对出现错误或者已经坏掉的监控设施采取措施;中控室制度不完善。一些值班人员甚至将工作场所作为宿舍,、掉以轻心;防范能力不足。即使能够及时发现安保问题,技防系统也不能快速进行应对,整体缺乏协调性,技术水平达不到。
1.3消防系统不够完备
博物馆的藏品大部分容易损毁,火灾将对其造成毁灭性的损害,而且人员流动频繁,密度较大,必须增强火灾防范意识。博物馆大部分为老式建筑物,电源的分布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电路发生交叉或者老化,增加了火灾发生的概率;对易燃、易爆的物品控制力度不够,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保存方式粗放随便;人为蓄意纵火。一些盗窃者为制造混乱便于浑水摸鱼,在人员聚集区纵火;非陈列展示期间,安防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对电气设备进行及时、有效检查。
1.4观赏者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存在隐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博物馆参观人员逐渐增多,同时提高了发生安全问题的风险。人员密度大引起摔伤。馆内地面光滑、人流大、台阶起伏等都增加了人员摔倒的概率;斜玻璃地面缺少显眼的警示标志,年长者与孩子很容易滑倒;高峰期间人员疏导不及时,人员冲撞。
1.5外界环境损坏陈列文物
由于缺乏经费,文物陈列环境存在缺陷。垃圾、灰尘、温度、湿度、光线等都会对文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毁。例如,温度锈蚀、虫蛀等。
1.6沟通系统不够完善
完善、有效的沟通系统能够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有效弥补紧急情况应对中存在的不足。一些博物馆对其缺乏重视,在损失造成后才亡羊补牢。完善的沟通系统不仅能够及时化解危险,还能有效防止事态的扩大。
2.博物馆安防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分析
2.1在特定的时间段加强安防管理工作
安防管理工作不仅存在于藏品陈列展示期间,还贯穿于博物馆工作的全部过程,要将防止被盗、维护保养、环境清洁等作为工作重点,在空间、时间上不断提升安防系统。在博物馆关闭期间一般为内部工作人员自由进行文物管理工作,安防系统的防范系数有所下降,在闭馆安全检查到展示前的准备这个过程中,要有效利用这个特定的时间段,提高安防管理工作的效率与作用。
2.2将物防、人防与技防进行有效结合
有效的安防管理工作是博物馆进行藏品陈列展出的基本前提。只有将物防、人防与技防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将先进技术、管理人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安防管理工作的效果,还能节约一定的经费,保证监控效果。
2.3提高人员素质,减少盗窃现象
文物的极高价值使得一些人利益熏心,走上文物盗窃的不法道路,甚至包括一些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只是一时被利益蒙蔽双眼,适当的引导与教育能够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博物馆工作人员要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作为博物馆,要定期进行人员培训,积极宣传相关法律,弘扬高尚道德情操。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盗窃事件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具有很强的反侦察意识,盗窃者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躲避安防系统,给安防管理工作带来了阻碍。因此,在人防方面要加大安保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力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火灾、盗窃等紧急情况进行演习,提高人员危机应对能力,保证文物的安全。再者,安防管理工作中人的作用不可忽略。虽然先进的技术必不可少,但是人的作用甚至更为重要。只有积极提高人员素质,增强各层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与主人翁意识,才能与先进的技术互相配合,起到良好的安保效果。
2.4完善安防管理工作制度
每个博物馆的情况具有差异性,必须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安防制度,提高安防安全指数。还要完善多种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有效降低风险带来了损失。公安部门规定,各级博物馆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完善、有效的应急计划,安防系统出现重大故障时及时启动备用计划,提高反应速度,有效控制事态。
2.5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
科技的进步使得博物馆的安防管理系数不断提高,不同的博物馆要选用贴合实际的技术方法,不断完善安防系统。在高度依赖网络技术的情况下,要及时发现、修复技术漏洞,提高安防系统应对风险的能力。例如,单一的报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盗窃技术的发展,将报警系统与声音、光线、电能进行联动,不仅做到警报,还能及时防范。引进红外线系统能够对盗窃者进行准确定位,物联网等系统的安装与使用极大提高了安防管理工作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能够从多个用婕忧堪卜拦芾砉ぷ鳎保证博物馆的整体安全与文物陈列、展示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公共管理失范; 社会信任危机; 政府
社会信任是一个社会安全机制中的重要内容,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受到市场经济建设初步发展的影响,我国社会上的信任水平相对较低,甚至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度出现了下滑趋势,对国家经济增长、政治稳定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产生了相应的不利影响。从社会运行理论的角度看,导致这种社会信任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管理失范。因此,现阶段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公共管理失范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公共管理失范进行分析,进而结合公共管理失范问题探索社会信任危机的解决办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相应的贡献。
一、公共管理失范的具体表现和失范原因
1.公共管理失范极其表现。失范是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概念,根据涂尔干的相关研究理论,主要指人们在呈现出夸张化文化建设目标中逐渐失去了对规范趋同的情感支持,而在实际目标的建设中通过一定的手段极力获取未获得法律支持的利益,在集体意识发生改变和社会结构出现转型的历史时期,经济活动所带有的非道德取向变化导致公共生活出现一定的危机,造成社会整体结构和功能出现失调和紊乱现象,个人的目标成为影响其行为的主要因素,最终必然会造成社会整体稳定情况的急剧恶化,行为规范的应有效力丧失,整个社会出现信任危机的病态发展征兆。现阶段,我国公共管理失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结合方面:其一,工作人员懒惰怠工,本应在公共管理中发挥相应作用的工作人员不作为,损害群众利益,造成政府信用出现断链;其二,渎职失责,推卸本应该自己履行的责任,在工作中,造成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现损失,对政府信用产生不良影响;其三,权钱交易、、,政府公共管理失效,对政府信用体系的建设产生不良影响;其四,两面行政,公共管理人员“台上一套、台下一套”,阳奉阴违,实施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执法监督工作的开展,也推动了政府信任危机的产生。2.公共管理失范出现的原因。当前我国导致我国公共管理失范出现的原因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整体行政意识较差。受我国传统行政管理心理的影响,一些政府组织成员自身行政意识较差,对法制建设相对忽视,不利于政府行政工作的高效开展。近几年,尽管我国已经认识到行政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并不断完善行政体制,但是在落后行政意识观念的影响下,组织成员的主观思想对行政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公共管理失范的产生,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第二,政府管理职能缺乏明确的定位。现阶段,在我国行政机构的建设中,由于管理职能缺乏明确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同职能之间的职责和职权发生分离或重合现象,造成公共部门存在内部竞争和推诿责任现象,致使公共管理失范现象的出现。第三,政绩评估工作不够合理。尽管当前我国政绩评估共合作已经开始实施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标准,但是受到政绩评估工作复杂性的影响,评估体系中仍然存在薄弱环节,造成一部分政府官员为了自身利益而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促使公共管理失范产生。第四,权力的监督和执行规范性较差。由于我国公共权力的行使存在单一发展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限制和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监督,对公共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也缺乏足够的参考,致使公共管理失范现象产生,对政府信用体系的建设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二、克服公共管理失范,解决社会信任危机的对策
1.培育科学的公共管理精神、公共管理精神是社会公共组织在各项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凝聚力等整体性精神风貌,是对公共服务进行管理的持久性承诺。现阶段,基于政府信任危机,亟需在社会建设中培育和构筑一种科学的公共管理精神,对公共管理工作做出正确的指引。这一精神的构筑一般包含效率、公正、责任和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效率具体指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正则指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或者行使正义的自由裁量权来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责任代表着为公共利益而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态度;创新表现为与时俱进的探索公共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解决办法,促使公共管理效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工作实践中,公共管理精神能够通过适当的自我教育、社会舆论、组织强化和道德考核等方式,激励个体在公共管理方面的行为自觉,最大限度的克服行为失范现象,为政府信用体系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2.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要想从根本上消除社会信任危机,就必须构建相对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在当前我国社会的转型发展时期,要构建一个健全、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必须以政府信用体系的建设为切入点,从政府信用体系的建设开始逐步打造能够真正兼顾人民利益、取信于民的公共信用体系,进而建成能够对现代化建设产生极大辅助作用的全社会信用体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相应的力量。在此工作中,政府应该在各项工作中坚持以民为本的工作原则,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政策的出台都应该符合社会公益、公理、公德等方面的要求,促使政府工作的开展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自觉维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该不断建立健全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和效果,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优质的管理服务,真正实现公共管理工作的开展亲近民众、为民众服务、维护民众的基本利益,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进程。3.对公共管理决策进行优化处理。一般情况下,社会风险与信任危机之间存在一定的正比例影响关系,即社会风险的影响性越大,公共信任危机也必然越大,社会大众的社会信任感则必然受到不良影响而逐渐下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提升公共管理决策的科学性,规避社会风险或最大限度的降低社会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决策机制建设,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在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加以制定和贯彻落实之前,应该对国情和民情进行具体的考察,尽量听取社会上不同阶层对社会对本次决策的建议和要求等,进一步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社会适用性,保证公共决策的制定能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同时,在体察民情的基础上也应该发挥相关专家在决策制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多元化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获取系统,切实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规避决策风险。其次,坚持预防原则。任何政治决策的制定必然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制定公共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决策评估工作的重视,明确决策执行后可能带来的相关风险,并针对风险做好评预防和应对方案,维护社会大众的根本利益。最后,建立完善的当事人参与决策体系。一般情况下,公共管理决策的制定必然关系到一定的公共群体,甚至在维护某些人利益的同时也会对其他社会大众的利益造成损害。因此在决策制定过程中要兼顾不同参与者的意见,保证各个方面参与者的意见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最大限度的降低民众对决策的抵触心理,促使管理决策得到良好的贯彻落实,提升公众对社会的信任度,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贡献相应的力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公共管理体系存在相应的公共管理失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信任危机的产生,所以为了规避社会信任危机,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加强公共管理,提升公共管理实际质量,进而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利益的基础上,增强公众对社会的信任,完善社会公共信任体系,促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作者:姚亚菲 郝婧 单位:宁师范学院经管系 河套学院经管系
参考文献:
[1]袁建欣,覃凤阳,戴璐等.公共管理失范与社会信任危机研究[J].卷宗,2014(10):485-485.
一、探索档案管理工作新方法的重要性
1.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档案管理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在逐步实现信息化。当前影响档案管理发展的不利因素是缺乏规范性,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就是为了规避存在的管理工作不规范的问题,如不采取新方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将影响各行各业的发展,甚至是难以维系社会秩序的安定。因此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是为了解决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所以说探索新方法是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
2.各行各业加强自身管理的体现
档案总体来说它是信息数据的集合,它体现了对人与事物的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整理归档等内容,对于行业而言,使企事业单位更好发展,少走弯路。以企业为例,企业进行档案管理新方法的探索,有利于加强对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日常管理,创建属于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齐心协力,有利于良好形象的树立。再以学校为例,档案作为教学活动的总结,是日常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管理内容,采取对于档案管理的新方法,有利于使教师得到教学经验启示,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归纳总结工作,使课堂效果更具有效性。
3.各行各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档案不仅包含了人与事物的信息,而且还具有可供参考借鉴的重要作用,因此为了充分应用档案上有用的信息,就要对档案进行保存等工作,以便得到新理念,促进行业发展。在企业日常经营中,企业管理是必须运行的发展模式,档案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有效见证,它体现了全体工作人员的智慧头脑,当企业遇到发展瓶颈的时候,通过整理档案,调出档案进行浏览,就会发现发展中存在问题,就会总结经验教训,做出日后发展规划,大力推动了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新形势下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方法
1.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有着明显的分类界限,每个部门之间既是各司其职,各自履行部门的职责,又配合其他部门推进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但是由于管理机构分类界限不明显,又与执法主体之间有很好的默契,致使相关的管理工作法律法规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还有一个突出问题是在网络设置上还存在整体规划不合理的现象。当前档案室的设置上越来越呈现多样化,还有专业档案馆的设置,这体现各行业、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采取分工明确的工作职责,使档案管理工作简单化,但是因为没有明确的规定对管理工作进行限制,导致在资料的收集上遭遇各种障碍,且无法使信息得到高效应用。
(2)缺乏公共享用的机制。档案信息资料具有互享、互通性,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对一个行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信息化建设是当前长期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各个行业、各个单位之间又存在着不同差异,在运作准则上也体现出不同的差异之处,信息化发展建设、应用管理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都制约了资源共享的实现。
2.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措施方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创新策略
一般来讲,水利工程建设都是在地形较为复杂,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方进行施工作业,施工难度要比建筑工程大很多。并且随着社会生产需求不断增大,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其结构形式和具备的功能也越来越复杂。这些都要求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加强管理,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督管理工作,以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也只有做好水利施工管理,才能避免在施工中出现各种工程变更问题,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投资效益。但是目前在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亟待完善,以下笔者就从自己的工作体会出发,来谈谈水利施工管理的问题和创新策略方法。
1、当前水利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水利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施工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工程量大以及对施工技术要求教高等施工特点。因此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保证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然而目前我国的水利施工管理却仍然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1施工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尽管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当前的水利工程发展水平已经远远高于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水平。但是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现如今的很多水利施工单位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仍然采用较为陈旧落后的管理机制,严重缺乏创新能力。使得当前在水利施工管理中还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反应出了当前我国水利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健全,还需要进一步的创新改进。
1.2水利施工单位的整体施工水平下降
为了满足现代水利事业的发展需求,我国的水利施工单位越来越多,这虽然是令人感到欣慰的一面,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施工单位的数量虽然不断增大,但很多施工单位并不注重自身品质的提升,施工队伍管理不完善,施工机械性能差,施工人员素质低,施工技术较为落后,等等,都严重拉低了我国水利施工单位的整体质量水平。
1.3水利施工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
由于水利施工单位的数量不断增多,这就加大了水利施工市场的竞争。市场供需不平衡,加上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导致了不正常竞争现象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另外,一些建设单位在进行水利工程招标时,往往受利益驱使而不按照正常的流程进行招标,这也为水利施工质量控制带来极大隐患。
2、水利施工管理的创新策略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施工安全,使水利工程在社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职能作用,就必须要从施工管理开始抓起,积极创新水利施工管理模式,采取有力措施改变当前水利施工管理中存在的诟病,提高水利施工管理效率,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水利施工管理的创新策略方法,具体如下所示:
2.1加强水利施工管理理念的创新
水利企业施工的工作应不断随时代的变化而创新,这需要得到企业高层的管理者肯定,并给予足够多的支持,施工企业的创新中管理创新更为重要,应该把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并且把创新工作切实落实到位。 只有管理理念得到创新,才能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采取新手段和新方法。
2.2完善施工工艺,加强技术管理
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水利企业一定要重视施工工艺的管理。只有完善了施工工艺,工程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地保证。在完善工艺的同时还要不断的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再提高技术本身水平的同时还需要不断的提升技术管理的水平。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提升技术水平和技术管理水平,来保障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2.3严格控制好施工的成本
水利行业设计的施工过程较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控制成本。在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要对各个环节的工程成本形成进行一定的预防、监督和及时的纠正发生的偏差,这样有利于施工成本费用被控制在成本计划的范围之内,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
2.4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
首先,合同的签订必须要确保工作的公平性和公开性,要严格做好对合同项目的计划立项、招标文件的编制以及审查等;其次,合同的双方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让你真阅读合同的每一项条款,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衡量;第三,签订合同的双方一定要严格控制好合同的签订程序,合同的签订必须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最后,双方在合同签订完成之后,双方都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合同约定来履行双方的义务。
2.5加强对施工计划的管理
不管做任何的事情都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条理,只有这样才能进行了周密的计划保证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合同的内容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通过加强施工计划的管理,可以对计划的目标做出一个科学的预定,这样各项计划就能够围绕目标来逐个的得到实现。在对水利工程的施工中,我们需要对施工进行周密,严格的管理,针对施工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有计划的去指导,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施工混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6 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企业的规章制度对于企业的正常运作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他规范着企业员工的行为,能够促使员工认真负责的进行工作。因此,企业可以参照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抓好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制订出完整规范的各项规章制度,促使各项管理工作能够真正的做到有章可循。为了使各项规章制度真正的发生效力,企业还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奖惩制度,并且严格兑现奖惩,这样能够使企业的员工能够严格按照工程技术标准和规程制度来进行工作,提高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的水平。
3、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的水利施工管理水平还相对较为落后,施工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也没有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平。并且施工管理不当还极易造成水利工程存在质量问题,从而为当地带来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会降低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影响其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采取措施来创新和完善水利施工管理,以此来提高水利施工管理水平,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勤勤,句广东.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主要工作及成效[J].人民长江,2010(04).
关键词:供电企业;工商管理;发展方向;创新
一、供电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
(一)工商管理的水平低对于供电企业来讲,工商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运营质量,若是工商管理水平较低,那么企业的运营将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忽视工商管理工作还可能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下降。国内部分供电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存在流程不规范的问题,这对其在电力市场内的地位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供电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由于缺乏有效配合,因此客户的需求往往会被忽视,导致客户的满意度下降。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是由于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比较低,使其很难适应充满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综合竞争力难以提升。
(二)工商管理目标模糊目前,大部分的供电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工作之前,未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这使得工商管理的价值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供电企业更加关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因此在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只是将眼光集中在短期效益上,未考虑长远发展。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这样的模式使得企业很难取得长久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二、供电企业工商管理未来发展方向与管理模式创新举措
(一)完善企业的组织架构为了促使企业实现长久持续发展,就需要健全和完善企业的组织架构,提升整个体系的完整性,为供电企业竞争实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作为电力企业,也需要针对具体的工作流程做出一定的优化,对创新型的运营方式进行引入,为企业的运行发展创设出全新的环境。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针对考评的机制采取一定的优化措施,对日常的经营举措进行全面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久而久之,宫殿企业内部员工的专业素养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在完善考评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层次性,结合企业文化体系的内容,发挥出企业的特有优势,为供电企业未来的建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强化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模式是企业工商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将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目标作为依托,对企业的长期规划进行细化,以此来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借助优化供电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方式来促使企业实现持久发展的目标。基于此,供电企业需要不断强化战略管理,控制未来的管理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作用,这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当然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也同样会面对各种类型的经营风向,对此,供电企业需要站在战略发展的层次上完善企业的风险管控体系,做到对风险的有效防控。企业在对战略发展目标进行设定或者对战略计划进行制订时,需要结合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的环境,以此来提升战略发展目标的可行性。在战略管理举措的指引下,供电企业逐渐朝着战略管理的方向发展,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举。
(三)强化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对于任何企业来讲,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财务管理,一切经济活动的开展都与财务管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供电企业需要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强化财务管理意识,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战略性财务管理措施的落实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中抓住机遇,进行更加科学的投资,促使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对于供电企业来讲,效益是衡量其经营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战略财务管理促使企业能够利用小投入收获大回报,为其在电力市场中地位的提升提供强大的支持。
三、结语
作为供电企业,需要带着发展的眼光对当下市场发展局势进行分析,对工商管理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明确,将战略工商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项目,借助科学合理的工商管理措施,促使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电力市场综合实力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数据;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平台
1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现状分析
1.1工程造价信息滞后。我国各地区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标准不统一,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各企业和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少,渠道单一;同时工程造价信息化标准建设缓慢,工程指标信息滞后,且时间不稳定,从而导致工程造价信息缺乏时效性和约束力,无法提高造价控制的能力。
1.2工程造价信息相对孤立。目前不同工程造价信息系统之间无法相互兼容和进行数据交换,系统之间没有形成特定的接口协议,造成数据共享和交换率低下;工程造价各个阶段对造价数据的要求不同也导致不同阶段编制的数据相对孤立,没有形成有效的数据关联;同时各企业之间不愿意共享彼此所积累的造价信息,导致这些信息不能经过充分分析和深入挖掘。
1.3工程造价信息“地域性”现象明显。我国目前已经统一了工程清单计价规范,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方的费用定额计算方法和程序等不尽相同,造成不同地区之间的造价依据差异很大;并且我国没有建立可以跨区域查询的造价信息管理系统,不同省市建筑要素价格的差异无法及时获知,往往造成工程造价的应用限制在某一地域内而不能达到区域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2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平台具体功能
2.1造价信息数据采集
工程造价信息数据采集是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造价相关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其主要包含相关规范、造价定额、机械设备信息以及供应商单位信息等内容,在对工程项目相关信息进行研究及分析的过程中,造价信息采集还需要包含行业动态信息、工程造价咨询以及从业人员信息等内容,在实现信息采集及控制的基础上,实现造价信息数据的管理及操作。在进行工程造价信息采集过程中,以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平台内部采集、外部采集为中心,内部采集是在工程造价信息统一化的标准下,导入相关基础数据,并输人工程造价信息,将其存储到工程造价信息数据库中。外部采集则是通过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平台与外部业务软件进行连接,实现造价相关信息的交换,但是,在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交换格式,在数据映射以及数据存储处理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分析及存储。不同的软件所需求的数据文件信息格式存在差异,所以,在进行数据交换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以标准格式进行数据采集,其中包含人工价格、材料价格、施工机械价格、工程造价信息等内容,施工机械价格是以拆迁、施工建设的运输成本等为主,工程造价信息采集则是从信息资源、行业政策以及工程实际情况等信息。
2.2造价信息数据
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平台中的造价信息数据以价格分析、价格变化趋势为基础,执行人员可以根据工程造价的实际阶段以及实际情况,对工程造价的相关信息进行,为后续的招投标等经济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在建立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平台的前提下,需要从数据信息分析、数据信息等角度进行完善,在优化服务机制的前提下,满足工程造价管理的实际需求。造价信息数据的及更新与造价信息数据采集相一致,也是以人工价格、材料价格、施工机械价格、工程造价信息等信息为主,在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包含日期、价格、变化趋势等内容,在实现造价信息及管理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包含材料价格行情分析内容,以螺纹钢为例,在进行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对材料规格、材质、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在进行信息及处理的前提下,通过造价信息及信息处理,满足工程造价管理的实际需求。
2.3工程造价信息数据检索
为方便客户端对工程造价信息的查询及分析,在实现工程造价信息检索及分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数据检索功能的应用,实现对施工技术、造价成本信息、工程特征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查阅。工程造价信息数据检索及操作,用戶可以通过关键词检索,对行业动态、施工技术、造价控制方案等信息进行查阅,进而实现工程造价管理效果的提升。工程造价信息检索以及信息操作处理须从检索关键词以及不同信息检索等角度进行完善,通过公告信息以及数据信息检索控制,进而实现造价信息的服务效果提升。
2.4工程造价信息数据分析
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平台的信息数据分析是以造价信息的提取、整理、分析为基础,为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的预测性,需要对工程造价指数预测、投资估算等方面进行检验及分析,这部分是信息管理平台的重要部分,也是管理平台的核心技术部分,其关键点是要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转换、比较、输出,因为工程数据的数量巨大,且很多数据来源及格式并不兼容,需要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出相关信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专业的造价工程师与软件工程师充分沟通,建立一整套的计算分析体系才可能实现的,而且要根据时间、地点、用途等不同因素,不断优化调整,设定指标,是信息管理平台中较难的环节,也是各平台构建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关键词:农网;工程管理;施工安全;规范化
农网工程管理是一项科学性、逻辑性、规范性较强的系统管理工作,它包含项目部建设、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物资、技经等方面,同时又涉及现场协调、人员管控、路径走向、统筹规划等诸多知识。
新一轮农网新建、改扩建工程任务繁重,项目推进异常艰巨,它具有点多面广、无电及农网改造实施时间较为集中,资金投入大、自然环境恶劣、参建单位素质参差不齐、安全风险大等特点,因此如何真正提升管控水平,是各参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
1 农网工程形势严峻、意义深远
1.1 面临形势严峻 近年我国经济趋稳向好,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积极宏观调控政策给电网建设带来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各地电网建设投资力度加大,但由于历史及地理原因,部分地区农村电网建设比较滞后,电网结构薄弱,施工环境更加复杂,建设任务更加艰巨。不仅为农网建设提供了重大契机和历史机遇,同时也为农网工程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农村电网新建、改扩建工程是新农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强农惠农的重要德政工程,它将有效地改善农村基本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加快农电事业科学发展,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 农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统计难度大 由于特殊的地理形势限制,农网无电户分布偏僻、分散,无电户统计难度较大,且部分地区受民风民俗影响,搬迁户时有发生,另外地方政府与电力部门对无电户的界定不统一,给无电户统计工作带来困难,为避免重复列入无电户统计和建设范围,有时要核实好几遍,造成无电建设项目难统计的困境。
2.2 资源统筹难度大 受农网工程的项目分散、施工条件恶劣、施工成本高、工程取费偏低等影响,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的资源都十分紧缺。施工单位投标前现场调查不细致,对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不充分,从而影响了工程进度和造价控制,工程建设的资源组织统筹十分困难。
2.3 加强外部建设合力 农网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需多方参与协助,要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争取全社会理解支持“惠民工程”的力度,同时积极配合环保、林勘、土地等部门审批工作,加强工程外部建设合力。
2.4 协调难度增大 受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工业布局、交通运输、矿产资源开发等影响,随环境承载力的下降,项目用地、输电线路通道等工程建设难度加大,土地资源的短缺、线路通道的匮乏成了加快电网建设、打造坚强的输电网络的阻碍。随着老百姓维权意识进一步加强,农民维权行为不断增多,线路路径经常改动,造成前期工作滞后,增加了建设成本,也影响建设工期。
2.5 安全问题突出 由于电力建设项目多、压工期、抢进度现象频现,造成大量作业交叉问题,施工安全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加之管理人员经验少,处理复杂事件的能力薄弱,安全监督稽查很难到位。部分项目部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不足,安全防护设施安装不到位等,按照标准化作业的要求开展施工较为困难,施工单位现场危险点辨识、风险控制的意识薄弱,给农电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2.6 恶劣天气影响工程进度 5-9月南方大部分地区是雨季,也是工程施工紧张期,局部地区甚至暴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部分县级公路及乡村公路多处塌方、难以修复,给工程施工、物资运输带来较大影响,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
2.7 物资需求与供应问题突出 由于物资需求上报较早,设计深度不够,设计滞后,初设方案及概算编制较慢,设计成果审查不认真,复测结果偏差较大,造成部分变更物资上报、招标时间滞后,最终造成供货慢、工程剩余物资预计较多,物资供应与施工节点不匹配。
2.8 工程进度与质量管理问题 首先工程监理及三级验收机制还不健全,监理人员不足,农网工程现场监理力度不够,隐蔽工程量难以核实,同时工程量现场签证不及时,工程不可避免存在估算现象。其次工期较紧,工程进度、造价和质量不能同时兼顾,这些最终都将造成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3 农网工程管理采取的措施
3.1 构建领导挂钩建设机制 由于农网工程任务重、时间紧,为确保任务按期完成,应充分发挥政企联合建设作用,成立工程指挥部,明确政企各自领导挂钩区域,签订责任状、做好工程实施过程协调、衔接工作,为农网建设创建有效的管理机制。
3.2 工程管理落实到单项 为确保工程可控、受控,业主项目部、施工、监理单位全面清理项目,清理核实单项工程个数及规模,落实施工班组负责人及班组人数,确保管控到位。按照清理核实的结果编制印发实施方案,确保每一户均纳入投资计划。
3.3 工程建设规范化管理 严格工程项目管理。从项目策划、实施到交付使用的各个环节均应采取规范化招标、合同管理、目标控制、风险管控等措施,保证工程项目质量、进度、造价目标得到有效控制。重视前期规划设计工作,严格遵循先规划、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确保流程规范化。
规范项目部建设。按照业主项目部建设要求,开展业主项目部规范化建设,确保制度上墙、责任上墙、三级进度计划上墙。切实履行职责,以里程碑为纲,细化分解完成指标,落实周报、日报制度,安排专人跟踪、落实,对存在的问题逐项解决,认真兑现合同约定,督促、激励参建单位积极推进工程建设。
落实周报周例会制度。建立工程周例会制度,强化跟踪落实人员配置、物资供应情况,认真分析阻碍工程进度的因素,及时协调处理存在的问题。对于管理薄弱的工程,工程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深入现场给予督导和帮扶,对进度滞后的施工单位进行约谈,确保工程建设可控、在控。
强化工程安全管理。各参建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工程安全管理各项规定,明确参建单位的安全职责,通过召开专题安全会重点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责任落实到人。特别要强化工程承包的安全管理,严格资质审查,强化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及时纠正施工人员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加强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工作和三措实施,确保施工单位安全作业。
确保施工工艺质量达标。按照质量控制规范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现场施工质量的监督,强化工艺质量管理,提升农网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
跟踪气候推动工程进度。针对阴雨天气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各项目部跟气象部门、水务监测部门保持紧密的沟通,每周形成气象预报,遇有突发气象情况,及时通知到施工及监理单位,以跟踪气候方式助推工程进度。
确保过程审计合规合法。认真做好从项目立项到竣工完成的过程审计,重点关注项目资金使用、造价控制、工程分包等合法性。资金使用应封闭运行,概预算和财务决算取费标准遵照上级等文件,各项费用的发生均有合法有效凭据,保证所有成本费用发生合法、合规。
提升工程建设队伍专业技能。加强对标准、规范文件的学习,认真总结前期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整改提升方案,不断提高农网工程建设综合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确保人员到位、工程管理职责落实到位,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3.4 强化物资管理,确保及时到位 细化物资需求清理工作。物资供应直接决定工程进度,物资管理应按单项工程全面清理物资需求,完善上报流程,确保物资需求计划上报及时准确。积极联系物资供应滞缓的厂家,采用现场监造、约谈方式等催交物资。
加强物资供应商的管理。开展物资供应商评价工作,将评价结果输入后续招标工作中,对承包商资信评价进行信息共享。
3.5 严把工程验收关 验收应严格遵循国家、行业及公司相关验收管理规定及技术规范,工程项目验收一般包括施工三级自检、监理初检、阶段验收、竣工验收四个阶段,验收报告应并由相关单位部门人员签字确认,针对验收发现问题,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及时消除质量缺陷及遗留问题,确保工程“零缺陷”投产并顺利移交。
参考文献
企业无论大小,在管理上都要有章可循,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企业同样要讲惯例,甚至要比大企业做得更好,在每个细节上下苦功,这样才有机会,否则,拿什么和大企业去争?
在大多数私企,很多管理人员是老板“亲信”,但本身并不具备管理素质,管理混乱埋下劳动争议及纠纷种子。管理人员不熟悉业务,对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比较差,责任心也差,这就导致了一些不该发生的劳动争议及纠纷的发生。
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管理者不依法管理,被管理者不信守合约,一旦利益冲突,便各行其是。例如有的单位为留住人才,不顾人事政策的规定,对人事流动也多方阻挠;有的单位在劳动合同中订立显失公平的条款来约束人才。
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或执行不力。有的单位的规章制度只有很少的几项,一旦发生争议,就无所依据。有的单位的规章制度虽然比较健全,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大打折扣,使得这些规章制度不能落到实处,该奖的没奖,该罚的不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是导致劳动争议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上所讲的只是一些很明显的具有大众化的原因,而实际情况却是千变万化的,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具体的分析。
第一,依法建立、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首要前提条件是合法,只有合法才能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如果所定的规章制度不合法,那么在劳动仲裁中将不能作为有效证据得到支持,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
案例:某企业老总从报纸上看到机关改革中的“末位淘汰”制度很受启发,也想在企业中实行这种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方法。在征得企业其他主要领导的同意后,便在本企业推出了企业版的“末位淘汰”制度。但在该项制度实施不久后,便有一位职工因被“末位淘汰”而不服,向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企业继续履行劳动合同。那么,企业的做法是否合法,而该职工的要求是否会被支持呢?
评析:老总认为推行“末位淘汰”是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的,但他的做法却恰恰违反了劳动法中的有关规定。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解除或终止必须是在约定或法律规定的情况出现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本案例中的企业并未就劳动合同中的相关内容根据“末位淘汰”制度做相应的修改,所以企业制定“末位淘汰”制度来解除与职工的合同是没有法律根据的。
其次,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制度不仅对职工起作用,同时也约束到企业的行为。
案例:某公司的《员工守则》中的第十条中对上班时间员工私自外出的情况的处罚做了明确的规定:“第一次发现,给予书面通报;第二次发现,解除劳动合同。”
刘女士是该公司办公室职员,有一天她私自外出到公司附近的商场给儿子买学习用品,结果被人事经理发现。人事经理通报了办公室主管,办公室主管找到刘女士,严厉批评。可过了几天,刘女士又一次上班时间私自外出去买水果,这次不巧被公司行政副总抓个正着。公司鉴于两次私自外出的事实,根据《员工守则》,向刘女士下发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刘女士不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了仲裁申请。
评析:公司对刘女士的处罚结果并没有问题,因为刘女士确实两次在上班时间私自外出而违反了纪律,而且违反公司劳动纪律的结果在公司的制定中也有明确规定。但公司在处理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并没有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的要求去做。公司的规章制度在约束员工的同时也约束着公司本身的行为。所以,该案例中的公司在仲裁中败诉,不得不品尝因没有严格执行公司规章制度而酿下的苦果。
第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经常是劳动争议仲裁中一项重要的证据,不仅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内容要合法、规范、完整。任何一种合同,内容合法都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而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往往也是劳动争议发生的一个焦点问题。这就要管理人员熟悉和掌握国家的劳动政策、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订出一份合法的劳动合同。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续订等工作应及时履行必要的文字程序。
订立规范、完整、合法的劳动合同,只是合同管理的一个基础和前提而已,更重要的是履行合同,只有严格、认真地履行劳动合同,才能真正地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及纠纷的发生。
第三,加强宣传,使员工熟悉各项规章制度,预防劳动纠纷发生。
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规范员工行为、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的重要依据,它所面对的对象是企业的全体员工,要把宣传和组织员工学习规章制度作为企业的一项基本义务来对待。要有意识地组织员工学习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人尽皆知。只有知道并掌握了这些规章知道,才能去贯彻和实施。
第四,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