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4 17:18: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叛逆孩子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要想孩子改变,父母先改变。在这个日新月异,变化剧烈的时代,教育孩子的方法一直在变化。尔基有一句名言:“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先要改变好自己,不断地去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让自己了解孩子的青春期特点,做到有针对性的教育,掌握正确的引导方法。
2、学会和孩子沟通。沟通时心与心的交流,是人与人相处的最重要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技巧,特别是和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牢记以下几点,切忌念叨,以引导为主,双向沟通,先肯定再否定。青春期的孩子很厌烦念叨,最烦父母无时不在的念叨。孩子在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教育方法也要以引导为主,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可以把自己当初的方式说出来作为参考,让孩子自己选择。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自主权”的需求,父母在一些小事情的选择时,可以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权。人人都爱赞美,任何人都不会是一无是处,和孩子沟通不妨多注意
(来源:文章屋网 )
这是家长面对孩子特别叛逆不听话首先要遵守的原则之一。孩子特别叛逆不听话,说明孩子的叛逆心理非常严重,会有极强的好斗性,对父母的强硬干涉非常反感和厌烦。一旦父母强硬管教孩子,和孩子对着干,不管父母说的对错,孩子在叛逆心理作用下,都会与父母对着干,父母越强硬孩子反抗越激烈,叛逆行为越严重,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时候孩子叛逆行为是可以自行纠正的,反而在父母的强烈干涉下变的更加严重,最终固化在孩子身上,变的难以纠正。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或者旁敲侧击的向孩子提出意见,让孩自己知道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
2、减少冲突,顺应孩子,体验犯错。
孩子特别叛逆不听话的时候,孩子是听不进去家长的金玉良言的,只会认为家长的想法陈旧了是不对的。叛逆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强烈,具有强烈的冒险精神,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有句话叫“不撞南墙不回头”,很适合叛逆期的孩子。家长不如在确定孩子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比较轻的情况下,顺应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让孩子吃点苦头。孩子受到教训,就会知道事情的对错,会自动改正自己的行为。
3、耐心倾听,尊重孩子讲道理
耐心倾听是一种很好化解矛盾的方法,很多孩子叛逆都是因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只喜欢管教自己,不听自己的意见。孩子在长大,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孩子特别叛逆不听话怎么管教?父母要放下家长的架子,不要用命令的语气跟孩子谈话,一味的强加说教,要尊重孩子及其想法,和孩子讲道理,以道理的对错来教育孩子,而不是用自己的身份来决定事情的对错。往往孩子的一些所谓的“叛逆”行为,也是有其合理原因的,家长不妨认真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即使孩子的想法错误,家长也要给孩子讲明白其中的道理,让孩子自己从实际的情境中得到教育。孩子特别叛逆不听话。
4、找到孩子叛逆的根源
每个孩子叛逆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背后肯定有它深层次的原因,比如有的因为父母离异所造成的,有的是娇生惯养造成的,有的是自身认识不够造成的,有的是孩子生理发育导致的,有的是外部环境影响的等等。孩子特别叛逆不听话肯定是有原因,往往原因还比较复杂。纠正孩子的叛逆行为容易,却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想要彻底解决孩子叛逆问题,还要找到孩子叛逆的根源,从根源改变孩子叛逆。
5、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关键词:中学生;叛逆;心理;影响
据调查,约有98%中学生中存有不同程度的叛逆心理,我们学校不少学生叛逆心理很强。这里所说的叛逆心理是指中学生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不考虑是非曲直,对家长和老师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具体表现在: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为其喝彩。
一、叛逆心理对中学生成长的危害
叛逆心理虽然在每个人成长历程中都会出现,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1.会引起偏激的行为和不正确的行为。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一意孤行,过分肯定自我,往往表现为狂妄和自大。
2.让人产生坏的思想,会养成不良习惯。叛逆很多时候是针对正确要求产生的,经常采取这种叛逆的行为就容易成为一种习惯。
3.性格孤僻,人际关系紧张。不能倾听师长的教诲,造成自己和家人,老师的关系紧张。
4.前途受到一定影响。中学的叛逆心理对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影响很大。有一个初三的学生说:初一时,因一次单元测试作弊,事后被英语老师严厉批评,我当时非常气愤,觉得英语老师太过份了,于是叛逆心理随之产生,之后,凡是上英语课我都不专心听,作业也不做,这样,导致我的英语成绩一落千丈。现在一想到快要中考了,我多么后悔自己当初的叛逆行为。
调查表明,叛逆心理对中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所以对中学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危害不能不引起重视。
二、中学生叛逆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1.特殊年龄阶段所带来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3~18岁,属于“青春期”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此时他们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由于学习、人际交往的困难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不一致而产生的困惑,使他们心理出现异常,极易引发心理疾病。
2.青少年叛逆心理与行为受社会压力与不良习气影响。
青少年叛逆心理与行为更受大众传播媒体影响。许多的电视、网络在信息内容选择、制作方法上因着眼于广大观众,片面追求收视率而忽略、忽视对青少年观众群体的需求,使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而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和消化,加剧负面心理作用,强化了叛逆心理的形成。日本,韩国等一些电影电视片,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耐,鼓吹个人主义。包括现在很多学生喜欢看的玄幻小说也是这样。叛逆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有主见、很酷、有个性的行为,看到周围同学这么做也跟着学,就盲目的从众。现在社会越来越讲究个性化,自我化,导致叛逆的心理更加厉害。其实有个性和叛逆并不是一回事。
3.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根本环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青少年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4.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
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过于经验主义而不考虑现实社会各种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简单地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脱离教育实际,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
三、中学生消除叛逆心理的实施对策
1.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应该站到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老师和家长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他们所犯的错误。了解他们犯错误的原因,动机以及目的。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平等交流,在理解的基础上以身作则来影响孩子。家长也要教育孩子尊敬老师,讲究礼貌地沟通。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果老师真的有什么错误,可以在课后通过匿名纸条的方式传达给老师,不要上课的时候站起来争辩,这样既不礼貌也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而老师也应该放下身份,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没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不要轻易放弃任何学生。对待学生的错误要采取“软”应对的策略,千万不要跟学生硬来,这样不但自己很尴尬,更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2.适当发泄心中情绪
对于中学生,受了委屈,心中不愉快,有时可以发泄一下,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剧烈运动,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宣泄出来,不要积累在心中,要象回收站的垃圾一样及时清空。
3.让中学生全面发展
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多的参加社会活动,多接触社会上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在自己所在学校的小圈子内,以防认识问题的狭隘,这样更加能够从大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及规范自己做事的方式。
4.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中学生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社会各界也应关心中学生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只有为中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同时加强中学生心理宣传与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总之,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有其多方面因素,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冷静对待,努力寻求解决的正确方法,引导学生自觉接受教育,使他们健康的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阳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1期
2封三河.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3牛涛.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探究与思考[J].内蒙古教育,2008年1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疏导 学生叛逆心理 方法
引言
因为叛逆心理具有不可忽视的负效应,轻则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重则可能对家庭甚至社会带来重大的不良影响,所以针对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非常必要。同时语文作为中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它具有知识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特点,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又密切相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研究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并采取有效措施疏导他们的叛逆心理,减少中学生的叛逆行为,让中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初中生叛逆心理的三种表现类型
1.1自主叛逆心理
它是指由于主体对外界的不满和不科学的认识而导致内心的压抑无法得到正常排解所产生的逆反心理。由于现代的学生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比较大和受社会不良风起的侵袭,致使他们觉得生活无意义,没有希望,人与人之间很冷漠,并且开始愤世嫉俗,觉得只有自己是对的,所有的一切都在与他作对。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内在因素而产生的一种叛逆心理。比如有的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好的工作,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好好学习,故自我放纵;比如老师明确要求学生用钢笔写作文,有的学生就认为自己用圆珠笔写的字好看,觉得老师的要求是多此一举、故作刁难,偏偏不去遵守等。
1.2情景叛逆心理
它是指由于没有适时引导或者引导时机和场合的不适宜,对于应该接受的引导信息,所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特别像一个一触即爆的气球,如果对于外界的一些做法和要求没有和他们的自主要求达到一致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引发他们的叛逆心理,所以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或者引导的时机和场合不合时宜,叛逆心理一触即发。如有些教师经常拖堂,却没有任何的铺垫或者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解释,中学生就容易出现如故意不听讲、或无动于衷以示不满的叛逆心理,再如老师只是单纯地提出禁止要求(比如上网)却没有给出明确解释(沉迷网络的危害),导致学生故意去做禁止的事情,还有在公共场合批评指责学生从而导致学生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侵害而表现出的不满和逆反。
1.3信度叛逆心理
它是指主体由于对信息源信度的怀疑、否定而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如果他特别信任一个人或者一种观念,那么他会表现出顺从或者接纳,反之就会表现出逆反。比如:教师为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答应给于某种奖励,却最终没有兑现或完全兑现;此后学生会萌发对教师言行表示怀疑、否认和不屑一顾,甚至故意作对。
2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具体方法
2.1利用课文教学对学生叛逆心理进行疏导
语文教师在讲读课文的时候,除了完成基本的语文教学目标之外,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认识应如何正确地对待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较强的对立心理和好奇心理,偏激和不成熟的心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家长以及他们的正确或者不太正确的教育方式,恰当地处理自己和家长之间产生的矛盾。此外,这些资源还可以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他们抵御来自外界的不良思想的侵袭,疏导初中学生形成的叛逆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健康的心理。整体上看,此种方式更易疏导学生的“自主叛逆心理”,同时,由于可以让学生的内心更理智更成熟,也可以为学生的“情景叛逆心理”、“信度叛逆心理”、起到一定的辅助疏导作用。比如在讲授“回忆童年”的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积极的引领学生回忆一下美好难忘的童年,回忆一下自己孩提时的天真无邪,初生牛犊不怕虎,充满爱心等等,回忆和亲人、老师、朋友或者陌生人共同走过的美好日子,学生内心的压抑和叛逆心理就会得到很大的舒缓。
2.2利用阅读教学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疏导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的作品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很多叛逆期的中学生来讲有时候教师和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育已经失去了效用,已经完全被学生放入了自己所不能接受的内容之中,多说反而无益。倒不如给这些叛逆期的孩子一点自我的空间,给他们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就好像山东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课《为学》中,作者彭端淑选取了与“为学没有直接关系的“蜀鄙二僧”的故事,让子侄辈的人去自己品味其中的道理,这样却会有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2.3 利用写作教学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疏导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周期性的作文。具体来讲就是每学期都要有不少于规定数量的作文要求,(一般每学期不少于四篇)虽然现在学生的作文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讲,作文依然是学生展现内心状态的一个平台。于漪老师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的名师,于老师不仅很早就是声名远播的优秀语文教师,而且在中学生德育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她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习惯和情感变化都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和把握。这也让我深刻领悟到,于老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为什么能很经常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导他们写出自己的真性情和真想法。这是我们一直所倡导和追求的。于漪老师曾说“文章是人心灵的轨迹”,所以语文老师可以通过作文这个平
台来洞察学生的内心,以反映学生的叛逆心理,并且通过作文这个窗口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真实想法和宣泄内心情感的渠道,从而达到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效果。
3结束语
面对那些充满叛逆的孩子,作为语文教师,只要我们正确地引导,再加上必要的家庭教育疏导,以及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诸如父母经常和孩子一起出游、经常一起开家庭会议,提倡民主平等和开放的家庭氛围等,舒缓孩子的叛逆心理。
【参考文献】
叛逆是几乎每个青少年都会有的一种心理特征。叛逆期的出现,反映了孩子已经逐渐长大,对人对事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年人把自己当“孩子”,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自己的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一是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以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二是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方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时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
三是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有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
第一,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忽视孩子的对话需求,家长要勤于与这一特定生理时期的孩子对话。指导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这些教诲都是善意的,是为了帮助自己健康成长。当子女向你谈他感兴趣的话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心不在焉或不理睬,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跟子女打个招呼,以便子女谅解。
第二,多陪孩子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看足球赛、欣赏演唱会等,鼓励其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价值,用知心朋友的态度与他们交流感受,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正确的待人接物观念。
最后,家里的大事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他的意见合理或和大人的意见一致,就以他的意见来决策,这样可以增加他的”参政(家政)感”和责任感。
摘 要 现今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出现叛逆行为的学生日益渐多,越来越难以管教,而其所表现出来的事情也越来越超出我们的预想和承受能力,我们找到消除叛逆行为的对策,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或消除体育课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叛逆行为,给学生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 叛逆行为 成因 对策
现今的高中体育教学中,经常困扰我们广大体育教师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出现叛逆行为的学生日益渐多,越来越难以管教,逃学、出走、打架、体罚、自杀等高危叛逆行为在现今的学校教学中层出不穷,任何体育教师都不想因管理此类学生而牵扯到该事件中。而叛逆行为又是现今高中学生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高中学生体育教学中出现叛逆行为的成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中生自身的心理特点
叛逆行为是高中生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高中生正处于青春的“过渡期”,爱面子非常在乎自己的自尊心,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向往校外生活,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其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 。为了表现自我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二、不良的家庭教育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国长时间的家长专制思想仍然存在,传统思想影响着家长,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认为孩子要绝对服从,不可以有自我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社会出现不少“狼爸”“狼妈”。长期处于如此家庭教育环境下,学生不会或很少会把自己的父母当成倾诉对象,他们觉得在学习和生活中没有“安全感”,产生叛逆心理。因此,不少家长发现孩子有问题时常常找老师帮忙解决。其次,在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孤儿、留守儿童家庭成长的学生出现叛逆行为比例极大。他们缺少完善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呵护,部分学生性格比较怪异叛逆,内心比较脆弱,自尊心极强,性格比较孤僻,不善于和别人交谈,在班级中不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长期的家庭影响让他们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行为。
三、练习的内容与需求不一致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有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对练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他们会厌恶或躲避自己不喜爱的练习内容,练习内容的选择如果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很容易会诱发学生出现叛逆心理,叛逆行为极容易表现出来。在教学中练习内容的难度超过学生的需求,学习目标定得太高或脱离实际,教学方法与手段设置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无法完成练习,感到特没面子,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这样就有了叛逆心理,叛逆行为很容易被诱发出来。
四、教师因素
在叛逆行为的成因调查中教师的因素占近47%。主要原因就是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表现为:部分教师没有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严师”自居,学生的一切都得按自己的要求做,学生没有自;教师语言刻薄没有一定的语言艺术,对学生批评的时间、场合、时机不恰当;教师专业能力差,没有扎实的业务功底;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教师对学生问题处理不公正,不能秉公办事;教师缺乏敬业精神,经常无故“卖课”;对女生生理期缺乏“人”情等。以上表现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进而引起学生叛逆行为。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体育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能做到“里外兼修”,特别是我们年轻的体育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加强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这不仅仅指专业能力的提高,还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汲取。我们要把握住教师的角色,有耐心、有涵养地去解决问题,以良好的人格形象感染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良好的形象“同化”学生,让学生“听其道信其言”,顺从教师。
(二)正确的心理疏导,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育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疏导。只有加强学生的思想认识,才能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调适和矫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提高自己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让学生认清体育课的本质,知道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了解高中年龄段自己的心理特点,懂得不良行为习惯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掌握正确的心灵沟通方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三)善于和学生“谈心”
例如,在高二时我曾有过这样的一位学生,在一次逃课后被我找来单独谈话,在他的哭诉中了解到他具有严重的叛逆心理,由于受外界社会的影响,他看不起全班每一位同学,认为他们虚假,没有那些社会朋友爽快,不愿和同学们在一起活动,遇到体育课就想以逃课躲避他们。我就以他社会朋友目前的现状来帮助他分析问题,纠正认识,让他逐渐明白同学之间的竞争是学习进步的动力,是正常的人际交往,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这位学生在班级表现活跃,和同学相处非常融洽。
现今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叛逆行为有其独特性的一面,叛逆行为的成因受多方面综合的影响。对叛逆行为成因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找到消除叛逆行为的对策,帮助我们一线教师了解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内心需求,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或消除体育课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叛逆行为,给学生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关键词:留守儿童;安全意识;心理健康;知识水平
一、存在问题
留守儿童健康和教育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和知识教育,身心健康、心理教育等等也是教师应当注意的问题。身体安全教育是知识教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知识教育的保障,知识水平教育则是前两者的进步体现。然而我们却总是忽视全面的教育,致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很多问题。
1.安全教育缺乏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这些孩子多与空巢老人相联系起来,孩子的安全成为隐患,由于受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影响,再加上孩子多属于“放养”,孩子自身年龄较小没有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懂自救知识,因此很多悲剧屡屡发生在了他们身上。
2.心理疏导缺乏
没有父母的关爱,小小年纪就缺少家的温暖,即使是由老人或者亲戚看养,但是和父母的爱也是不同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不良习气也开始逐渐扩散,留守儿童本身就缺乏心理沟通易产生孤僻、自卑、叛逆的心理,再加之没有良好的疏导就会致使这些孩子在长大甚至未成年阶段做出影响社会秩序的过激行为或伤害自己的行为。他们往往因为缺少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导致心理扭曲变形。
3.叛逆期不接受知识教育
孩子们都是善良懂事的,但是有不少孩子处于叛逆期,在课堂上、课余生活中出现不爱念书,捣乱影响他人学习的不良行为。很多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多是因为叛逆心理作怪或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受到他人的关注而出现与教师对着干,不完成作业、考试不理想的现象。
二、解决方案
1.加强安全教育,增加自救课程设置
在市里很多学校开展了防火演习、应急救护培训等,其实作为留守儿童的班主任,在这一特殊的教师职位上,我们更应当注重这些救护知识的传递,在上课甚至课间都可以教授孩子们自救方法。如,伤口如何包扎,遇到地震或打雷如何躲避等等,教师可以将这些编成顺口溜或者歌谣等教给孩子们。
2.做孩子们课堂上的教师,生活中的父母
这些孩子缺少与人沟通的机会,缺少大人的关怀呵护,班主任不仅要教书更应育人。孩子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会受到周围的人和事的影响。因此,必须很好地和这些孩子进行沟通,比如陪他们课间玩耍,了解每个孩子家的庭状况,邀请孩子到自己住的地方玩耍给他们做饭等等,让孩子们感受到大人的呵护。从教师的身上弥补缺乏的亲情,有时还可以让孩子们私下称呼自己“某某妈妈”或者“某某爸爸”以拉近距离。同时还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不能做的,比如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孔融让梨等等很多典故都可以经常讲给他们听。
3.创新授课方法
孩子产生叛逆心理,不接受传统教学模式,作为班主任应当尝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发散思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周边能够提供的东西创新教学,如,将水倒入杯中形成不同水位,敲出美妙的音调;临近沙土就可以利用周边的泥沙塑造各种形态的雕塑;周围有树就让孩子采一片树叶制作标本。这些不仅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还让他们的学习增加了乐趣。其次教师一定要注重基础课程教学,语文、数学主课不能耽误,要让他们了解到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主动投入进去。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未来。
对这些孩子的关注,有人毫不在乎,有人无动于衷,但是虽然表面上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谁能无视这样一大批孩子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影响下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作为留守儿童的教师、班主任,我们应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这些孩子撑起一片属于他们的蓝天。
参考文献:
与叛逆期的高中生沟通方法:.自我反省,给孩子树立榜样
当家长与孩子之间出现了沟通障碍,家长首先要反省自身,生活中自己是不是有不当的语言和举止,阻碍了孩子与你的进一步交流。这里可以参考家庭教育指导师顾晓鸣老师提出的“好家长十大好习惯”,作为学习的榜样。
终身学习,和孩子一道成长的习惯;
真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习惯;
言教、身教、心教相结合的习惯;
诚实守信的习惯;
乐观和快乐的习惯;
不代替孩子成长的习惯;
发现和赞扬孩子的习惯;
让孩子承担责任的习惯;
关心和引导孩子学习的习惯;
家校合作、沟通第一的习惯。
如果家长能够具有其中的多数习惯,我想您和孩子的沟通就没有大的问题了。
与叛逆期的高中生沟通方法: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家长不能以忙为借口,忽略与孩子的交流。高中生的父母大多步入了事业的发展期或顶峰期,是单位的骨干或领导。他们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应酬,没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尤其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已经无法在学业上辅导孩子,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交给了学校和老师。
其实,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表现。孩子不会因为家长的忙碌而停止成长,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反而思想变化得比以前更快。这段时间,家长与孩子出现沟通障碍是很自然的。想要了解孩子想什么,必须要让他说出来,所以家长每天无论再忙,都要抽出时间来跟孩子聊聊,了解他的想法,用心听他讲话,使他感觉受到了重视,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尊重和满足。
家长还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平等的交流空间。高中生在学校学到的是课本知识,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大多来自父母,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能接受家长的一切想法。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家庭教育观念也要发展和更新。家长千万不要以为你给了孩子生命就可以支配甚至决定孩子的一切,也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家长,就可以代替孩子成长,把你没有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些交流都不是平等的,孩子必然会抵制;错误的交流方式,孩子必然会逆反;错误的做法,最终使家长与孩子形同陌路。最好的办法是,家长充分尊重孩子,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看问题,这样,交流就比较容易进行了。
与叛逆期的高中生沟通方法:掌握沟通方法建立共同兴趣话题
与孩子沟通是一门学问,家长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方法。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发育特点,家庭教育就必须根据孩子的心身发育特点来进行。将“我讲”变“我听”,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时,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与尊重;对孩子讲的有道理的地方,要通过语言、目光或体态表示肯定;对于孩子的错误观点不要急于纠正,不要打断孩子的讲话;要理解孩子由于年龄和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准确表达内心想法而可能产生的偏见或者误会。
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父母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沟通。如果孩子性格内向,父母应主动与孩子交谈,鼓励孩子谈谈学校、老师、同学,对某一社会现象发表看法。当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时,父母应予以赞扬;当孩子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时,父母也不要急于指正,要耐心地与孩子交换看法,统一认识,这样孩子就能逐渐地愿意与父母交谈。如果孩子性格外向,喜欢交谈,父母就应多听孩子讲,这样孩子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并信任父母。
无论什么性格的孩子,既然已经是高中生了,就具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家长可以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烦心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懂得父母的难处,产生为父母分忧的念头。当孩子能够理解父母,愿意为父母分忧时,家长要表示欣赏,并与孩子一起出主意,想办法,采纳孩子有价值的建议。这样,孩子会感到父母十分尊重自己,更感到自己长大了,同时又使孩子学习到为人处世的正确方法,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沟通,不要局限于语言的沟通,还可以采用玩游戏、听音乐、做有益的事情等方式培养亲子关系,最主要的是在沟通中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