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4 17:18: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的语文辅导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新生入学教育是指新生入学后,高校依据培养目标和大学教育的特点,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与工作,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新生能否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关系到新生在大学期间能否顺利成长,以及将来能否顺利毕业走向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需要对新生们进行适应性教育,引导大学新生深刻认识变化了的环境并能尽快适应。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引导大学生认识并适应心理、生活、人际、学习、管理等五方面发生的变化。根据这五方面的变化,高校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应该在以下五方面加强引导。
1、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常生活、学习、交往和发展的的基本保障,也是他们将来融入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帮助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新生,摆脱心理困扰并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高校提升育人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21世纪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生入学教育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中学的应试教育与高考的压力,进入高校后压力过度释放,学习与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一定的心理心理不适应或心理障碍。高校辅导员在组织和开展学生工作的同时,要尽力了解和掌握新生的思想状况,尤其是心理状况,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帮助作为重中之重,科学地去组织和实施,做到有针对性地及时疏导和沟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多渠道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高校辅导员还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来组织和协助所在学院(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又需要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实施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既要有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又要有课堂知识,还需要与科普宣传等活动相结合。
2、人身安全教育校园安全稳定是学校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广大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大学新生们刚从中学进入大学校园,离开父母的呵护,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他们涉世未深,但对学校周围和外界环境又充满好奇,急于去了解和探索。但是,在新的环境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疏于防范就会发生安全问题。对于安全问题,“与其补救于已然,不如防患于未然”。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必须进行人身安全教育。新生安全教育,无论对于学生的个人人身财产安全,还是对于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人身安全教育中,辅导员要树立“说了不听也要说”的观念,不能因为学生不愿意听或者态度冷淡而放弃说服教育,而是要创新教育方法,提高说教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比如针对校园防火教育,邀请消防队的官兵现身说法,以具体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道德教育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0)》的精神和要求,在未来十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将会有更大发展。高等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自觉履行公民的道德规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应有之义,也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父母的孝顺;二是与他人的相处。“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尽的义务。新生们步入大学校园,离开父母,开始了相对独立的生活。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让学生们也逐渐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通过道德教育,使大学新生更能体恤父母的艰辛,从而尊敬父母、感恩父母,并由此而勇于承担家庭以及社会责任。作为一名高素质的大学生,对父母的孝顺是其履行其他各项公民道德的基础,也是做人之本。另外,大学生进入大学需要面临人际交往的改变。与中学时期不同,在大学期间学生们的交往范围、交往方式和交往需求都变得更加成人化、多样化、复杂化。比如宿舍成员的相处关系问题,大学宿舍一般是8人间、6人间或4人间,宿舍成员也是随机安排,来自于全国各地,因此同宿舍成员在性格、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宿舍成员在大学四年期间基本上是保持不变的,朝夕相处容易产生一些矛盾纠纷。通过德育教育,教育新生以宽容友爱之心与宿舍其他成员和睦相处,相互之间建立起团结互助的关系,学会换位思考,正确处理自我和他人、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学会做人,学会共处。这样才能保证新生们在大学期间学习和生活的顺利进行,并形成深厚的同窗之情。待到毕业时,不仅收获知识的文凭,而且收获同学的友情。高校辅导员应该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对新生开展道德教育,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观,最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专业学习教育大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以学为本,但不只是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在大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大学不只是传授理论知识的场所,更要为学生们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新生们选择自己在大学中的专业时,往往因志愿填报和调剂等原因,对自己的专业并不了解甚至不太满意。这些会导致学生们对大学所学的专业存在情绪问题,进而导致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影响他们今后在大学的学习和发展。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在新生入学期间帮助学生们认识和了解所学的专业,产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巩固专业思想。专业学习教育首先要进行知校爱校教育,只有了解了所在大学的校史校情,才能以学校为荣,信任学校能够将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另外,要对所学专业有初步的了解,比如需要学习的主要专业课程体系结构、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所学专业的发展历史和今后的工作前景等,这对新生们激发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也有很大的作用。辅导员在新生入学后,可以邀请专业系主任对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介绍,也可以邀请优秀的毕业生和高年级学生与新生座谈,介绍学习经验和方法。工科专业还可以邀请企业家和企业技术骨干作讲座,安排走进企业看一看等活动,让新生切实了解专业的实用价值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当然,作为已经完成学业的辅导员,也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可以针对一些学习吃力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通过专业学习教育,不仅有助于新生树立专业思想,而且有助于新生养成勤奋的学习态度、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
5、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成长是高校辅导员的根本职责。作为学生管理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需要对新生进行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为今后的四年管理打好基础。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行为规范文明,是成为合格的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校纪校规则是大学生在校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制度保障。新生步入大学殿堂伊始,乃是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生们刚从中学时代的家长和老师监管之下,进入大学校园,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在很多方面需要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就制度而言,各高校都制定了关于大学生行为规范准则以及学籍管理等方面的校纪校规。对新生开展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的教育,一般做法是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学生手册》,使新生们尽快掌握和了解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规章制度,比如学籍管理、学位授予、考试纪律、评奖评优、宿舍管理、违纪处理等等。通过学习《学生手册》可以帮助学生们明确学校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让他们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熟悉相关的校纪校规。规章制度的学习与熟知固然重要,但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辅导员应着重引导新生崇尚文明,认识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强化自律意识,产生正确的行为态度和行为评价能力,从而形成自觉、自制、自理、自立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引导学生自觉地以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从根本上预防某些突发事件的产生。
二、结语
【关键词】人文素养,人性教育,人文关怀,尊重生命
人文素养是塑造理想人格的基石,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起着“根”的作用。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来说,人文素养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因为教育者应以“师德为先”。人文教育的历史非常悠久,但从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状况来看,在大学日益功利化、市场化状况下,人文教育的处境却是尴尬的。
迈入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第七个年头,我丝毫不怀疑人文学对人之为人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在时代大环境下,伴随着我国教育与生俱来的致命性缺陷、家庭教育缺失,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堪忧:人文知识贫乏、人文素养过低、自我认知不足、道德意识淡薄、对人生感到迷茫、对他人缺乏悲天悯人情怀……“一个人文学意义上的‘人’意味着他必须学会在个体生命实践中通过有限与无限的张弛关系来洞悉生命的本真现实,学会在各种外在现实的罗网之中依然能够坚持探究关于自身和世界的永恒真理”①,从而成为一个审慎的思索者,一个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一草一木的人,一个有个性的真正的人,而不是社会这个大工厂的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标准产品”。我想这就是人文学对高校辅导员最大的启示:做一个真正的人,并培养厚德、慎思、懂得爱与尊重的真正的人。
一、辅导员应身先垂范,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苏格拉底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只有保持不间断的审慎思考与主动学习的习惯,才能在大千世界中坚持自我。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需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让自己有机会去审视世界、反观自我,经由思考、顿悟,让自己有所成长,让自己可以“去思考活着,而不仅仅存在”。
辅导员——尤其是获得学生信任的辅导员——自身的人文素养、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行为养成起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如果辅导员自身对“何为真正的人”都没有正确的认识,那工作做得越“认真”反而越容易扼杀学生的人性。
人文学还能给辅导员带来很多附加价值。它涵盖了文学、语言、哲学、艺术、修辞、历史等学科,其内容之博大精深足以让人流连忘返。在寻求人文学之美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有一双紧闭的眼睛、一对紧锁的耳朵,更不能有封闭的心灵和不假思索的大脑。当我们用最本真的自我去捕捉人文学之美时,我们获得了更加开阔的理解力,对世界、对学生保持一颗宽容的心,在这个很多人并不乐意久干的岗位上争取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当压力来临时,一首歌、一场电影都有可能扫除阴霾,更不用说人与人之间的人文关怀,而人文学的这种魅力和关怀同样适用于学生。
二、通过人性教育,培养真正的人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这意味着高职教育不可避免地偏向实用性教育,但这种偏向太深入人心的结果就是与人文教育渐行渐远。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文课程开设不足,人文活动举办较少,家长与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课才是最重要的,其他课程无关紧要甚至没有必要,曾经有学生跟笔者请假的理由就是“上午的课不是专业课”。
在这种情况下,人文学依然能给辅导员工作带来很多启发。
首先,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学生离开学校时应该是个和谐的人,而不是所谓处处符合社会要求的“标准的人”。每个人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不应将人视为工具,应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理性的自由发展和德性的完善。高职学生人生目标缺失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自我认识不到位,辅导员可结合就业指导课“认识自我”的内容,将人性教育融入教学与日常管理中,引导学生认识并完善自我。
其次,运用人文学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从而达到珍爱生命、尊重他人的目的。相信人由神造的宗教信徒通常都不会随意剥夺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因为他们相信生命既然由神创造,也只能由神亲自收回。我们不会用宗教教义去引导学生,但其折射出来的对生命的尊重却是人之为人最基本的要素。目前高职学生抗压能力较弱,心理问题时有发生,严重者甚至会伤害自己或他人。辅导员要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肯定生命,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压力。
最后,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总要面对日神与酒神的冲突。如果说学校代表日神,学生则更多地表现出酒神的特征,而辅导员就是夹在两者之间想方设法让两个孩子和平共处的母亲。在批假、处理学生矛盾、班级建设、考勤等日常管理中均透漏出两者的冲突。辅导员要做的就是在这两种力量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过于偏向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取的,甚至是危险的。人作为社会性动物,不能没有日神精神;而人作为一个真正的人,也无法将酒神精神从自己身上剥离。
也许我们暂时还不能引导高职学生去思考哈姆雷特的“To be or not to be”这样的人生高级命题,但必须尽己所能将人文素养的“根”培育得更为茁壮,让学生成为慎思、厚德、懂得爱与尊重的真正的人,而辅导员自身也要成为师德高尚的人文学爱好者、研究者。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加纳罗、特尔玛·阿特休勒.艺术:让人成为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李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之“慢”[J].高等职业教育,2012⑹.
[3]蒋鹏.高职院校辅导员人文教育角色探究[J].新课程·教师,2011⑼.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沟通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育方式累积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大学生的经济意识、个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普遍提高,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既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又承受着史无前例的挑战。在传统教育方式下,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普遍的整合性、全局性特点,在管理与教育大学生的过程中强调以稳定大局为重,要求大学生能够适应各项制度规章以及各种教育方式,更多的是通过灌输的方式对大学生展开思想道德教育。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大学生的个体地位,让高校辅导员和学生之间产生了巨大的沟通鸿沟,使得辅导员无法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最终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本,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利用有效的交流、沟通方式,引导并教育大学生将个人的发展目标同学校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发展潜力。(2)重视教师地位形成的沟通不畅。高校辅导员与一般的教课老师不同,教课老师和大学生的绝大多数沟通机会都在课堂之上,沟通方式和时间都比较有限,沟通内容也多是上课所讲的专业知识。而高校辅导员同大学生的交流、沟通方式不仅可以采取口头寒暄的形式,也可以采取正式的座谈会或是课余娱乐活动等,沟通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在专业课学习方面,还涉及心理、生活以及情感等。高校辅导员同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只有让其感受到平等的地位,才会在师生交流、沟通中形成不分彼此、坦诚相待的氛围,学生才能向其彻底敞开心扉。(3)个性差异造成的沟通困难。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性格,高校辅导员可能同时带几百名大学生,也就是要同时和几百个具有不同个性的人沟通、交流,而且其中多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个性非常张扬、鲜明,如果辅导员在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不注意技巧和方法,只过分地注重自身个性,就会很容易因性格原因与学生产生冲突,甚至不被学生信任和接受。
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技巧
(1)营造辅导员“亦友亦师”的形象。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以真诚的心对待,分担忧愁,共享快乐;辅导员要做学生的老师,正确的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做学生心目中备受尊重的师长。(2)做不失中庸又有个性的辅导员。由于高校辅导员可能同时带数百名性格迥异的大学生,在同大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兼顾各种不同的个性与性格。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只有保持自身的立场和性格,才能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学生在遇到问题或是困难的时候才会想到辅导员是可以信赖的、可靠地求助和倾述对象,高校辅导员才能站在相对理性的位置上处理大学生的困难和问题。高校辅导员在保持自身立场和性格的同时,还要学会中庸,在同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考虑学生间的性格差异,辅导员不能带有主观偏好,而应该学会了解和深入认识个性不同的学生,善于发现他们性格中较好的一面,对有不良倾向或是不完善的性格特征部分给以善意地指导和纠正,这样,大学生才能较容易地接受建议和意见,也才能形成通畅、和谐的师生沟通环境。(3)注重学生与多方的交流、沟通。除了高校辅导员以外,父母、朋友和同学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无法替代的地位,有些事情,学生可能只会告诉父母,而不会告诉朋友、同学或是老师。同时,由于当今高校中,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无论是在性格方面,还是处事方法上,均和非独生子女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高校辅导员无法完全了解学生的心态、思想和观念,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这样才会促使沟通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辅导员应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感悟、积累、总结,提高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恰当使用这一教育手段,帮助学生不断地完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素权.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及其调适[J].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7(2)
[2]黄学萍,闫丽.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27)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生涯辅导 校企合作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校企合作包括订单培养、2+1培养、工学交替、企业学院、全方位合作教育等模式,将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组织和实施贯穿于校企合作之中,是高职教育实现校企全面、全程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职职业生涯辅导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1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职业生涯辅导问题分析
从总体来看,利用校企合作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处于发展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1 职业生涯辅导机构设置不合理,面对严峻的就业趋势,很多高职成立了相应的就业指导中心,开展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就业指导工作。但由于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配备不充足,事情繁杂,使工作人员并没有太多时间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职业生涯辅导。
1.2 师资队伍存在明显不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主要是由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或辅导员承担,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培训,缺乏企业工作的经验,难以结合行业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只能给予学生简单的指导,在学生个人目标及职业方向上不能给以实质性的指引。
1.3 就课程设置而言,现行的职业生涯辅导体系无法满足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虽然目前大多数高职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但主要局限在新生入学时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并没有开展实质性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缺少中间环节的大量指导,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课程安排上,实践教学开始的时间比较晚,许多学校在三年级才有实践环节。虽然有的学校在课程学习中开设了包括实习、实训和参观等环节,但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对职业、社会的适应性训练、实践性较差。学生对企业的运营、架构等依然缺乏直观印象。这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不清,就业后容易产生不满情绪。
2 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生涯辅导对策分析
2.1 学校要整合资源,建立健全相关组织机构,深化校企合作深度。职业生涯辅导校内涉及就业指导中心、校企合作处、院系、教务处等多个部门,校外则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因此,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生涯辅导的组织和实施必须从内外部同时着手,由就业指导中心和校企合作部门牵头,系部就业和教学负责人进行配合,督促教研室和辅导员等相关部门具体实施。同时,应该引入校外企业单位,建立起协作互动机制,形成完善的职业生涯辅导体系。整个组织体系以校企合作处配合就业指导部门,联络各行业企业单位、编制企业资源库、制定出职业生涯辅导大纲;院系就业、教学负责人与企业单位共同参与课程内容的组织,充分考虑企业单位的意见;院系教研室结合专业教学计划安排,制定出体现不同行业、专业要求和不同年级特色的就职业生涯辅导体系;辅导员作为一线学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学生开展与校企合作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能力。
2.2 形成以专业教师+校外人员的复合型职业生涯辅导师资队伍结构,深化校企合作深度。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可以遴选和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直接参与学校的职业生涯辅导,与校内专职教师相互配合,形成复合型的师资队伍结构,整体提升职业生涯教育团队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了一个走出去的良好平台,通过鼓励和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培训和顶岗实践,改善知识与能力结构,积累职场经验与认知,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2.3 在课程设置上,建立高职职业生涯辅导的模型,进行模块化教学。通过分析和比较高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2+1培养、工学交替、企业学院、全方位合作教育等5种主要模式,认为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要采取适合的职业生涯辅导,从而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见表一)。
第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模式强调学生技能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其实现的途径和方法在于开设能力拓展课程和实行“导师制”。能力拓展课程旨在拓宽和加深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的综合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转岗的迁移能力;“导师制”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处理专业学习与基础学习的关系,正确处理技能培养与素质培养的关系等,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第二,“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2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的模式。“2+1”模式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动力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重点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决策的修正,帮助学生树立开拓务实的职业观、创业观和择业观,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标准;提高学生职业成熟度和职业行为的“自主、自尊、自信、自强”意识;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完成向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第三,“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教学模式。“工学交替”模式突出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学用紧密结合能力。一是通过收集合作企业优秀员工的资料,结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进行理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敬业爱岗、踏实工作的品质。二是通过《民法》、《劳动法》等课程教学,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掌握必要的法律基础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三是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心理咨询专线进行个别心理疏导,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第四,“企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在人、财、物具有优势的某一企业合作办学,学校由企业管理,共同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特定行业应用性专业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企业学院模式职业生涯辅导培养目标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的强化,其实施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专业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通过校内实训、企业实践体验、校内外技能大赛,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实践教学等来实现。
第五,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即政府、学校和企业在合作教育中都要投入必须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合作教育项目负有相应的教育管理责任,合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多赢”的合作教育模式。全方位合作教育的条件要求是最高的,不但合作方要有共同的职业生涯辅导教育理念,还需要学校实现全方位培养,采取多途径和方法,才能使合作教育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黄成强,谢嘉雯.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探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7月.
[2]张荣,探索“三个结合"高职顶岗实习就业指导体系的实践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年第7期.
[3]邓志新,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职教通讯,2012年第二期.
[4]黄红湖.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就业教育模式探析[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第一期.
[5]程波,陆旭冉.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改革与创新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
作者简介: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室内教学 课外辅导
小学教育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初阶段,而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项目,可谓是基础中的基础。当前,教育部为适应新时代对于人才发展的新要求,明确将新课程改革项目提上日程,要求各个阶段的教育都要根据新时代的大环境和发展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对于课程内容、人才培养、教师授课等进行创新性的改革。这一改革的重点不仅仅在于教材的改革,还在于新型课堂教育模式的改革。因此,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应努力实现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育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中期和后期。顾名思义,前期的小学语文教育是针对于一年级到二年级的教育而言,中期则是二年级到四年级,后期则是四年级到六年级。前期小学语文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汉语拼音、语法及基本汉字的认知方面。而对于中后期的小学语文教育而言,则不再局限于灌输性的教育模式。中后期的小学语文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发展学生在文学方面的创新性思维。
在这种教学理念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和理念,尽量引导学生主动掌握与理解文化和知识。2011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教育指导方针。基于这一点,针对中后期的小学语文教学,本文倡导室内教学和课外辅导有机结合。
何为室内教学同课外辅导相结合的创新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就是按照其字面意思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把课堂分为室内与室外。室内的课堂用以传统地教授知识,让学生首先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而辅以室外的课堂,让学生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中,或者在充满人文理念的社会中,吸收、理解和消化知识。另一方面,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在校期间的学习。这一层面的室内教学和课外辅导,是将家庭和日常生活也纳入到学习中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将课程上完,将作业做好,之后就把学习抛在脑后。而本文提倡的室内教学同课外辅导相结合是鼓励学生在放学回家之后,也不要停止学习和对于文化知识的思考。
这种从室内到课外,再从课外回归到室内的课堂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令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思想品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不再局限于学习课堂知识,而是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果小学语文教育能达到这种效果,就可以圆满地解决本文开篇提及的问题。至于如何进一步有效利用和开发这种创新性教育模式,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措施和方案。
首先,从室内到课外。教师应当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将课堂时间有效分割。可以将阅读课或者写作课的三分之一安排在课外完成。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当用有趣的室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在课外上课,学生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有效消除上课的厌倦感。教师可以在学生兴趣正浓、学习意识正强的时候,将课程内容穿插讲授,并跟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互相讨论和鼓励,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其次,从课外回归到室内教学。课外教学仅仅起到辅助作用,教师更关注的是室内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时刻提醒学生,他们在进行课外学习时,应当谨记此次教学的目的、并在完成室外教学后,将教学心得和体会用文字记录或者语言演讲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一过程要在室内教学中完成。因为室内课程的规范性更强,会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有效避免丧志现象的出现。
再次,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当做室外教学的一种方式加以引导。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离校期间的学习状况,如果将这段时间有效利用,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课标要求便能充分达到。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要盲目地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机械地完成。本文提倡的是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个项目:轻松谈话小天地,让学生互相交流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比如,观看一部动画片之后的感受,跟爸爸妈妈一起吃饭时的感受,跟朋友一起玩游戏时的感受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讨论的话题,而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因此,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及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语文作为一项工具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小学语文背负着全面培养小学生良好素质的重任,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有所觉悟的一点。教师应当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将传统的灌输性教育模式同课外辅导教育方法有效结合,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热爱生活的态度,努力把学生打造成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的百年人才大计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4).
[2]张美.小学语文创新性教学刍议[J].中小学电教(下),2011(02).
[3]潘凤鸣,程超等.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才智,2010(05).
一、后进生的主要形成原因
(一)个人原因
小学生的个人年龄较小,处于相对特殊的年龄段与成长阶段,个人心理素质还不够强,也没有较强的自控力与自律性。与此同时,小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缺乏信心、耐心与恒心,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会对自我产生严重怀疑。小学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相比,对小学生有一定困难,还有较强的变化性与复杂性。一些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无法适应学科特点,对于困难产生畏惧心理,不愿主动解决问题,严重否定自身。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成为后进生。
(二)校方原因
目前,很多学校都比较重视优等生或一部分中等生,而对于所谓的“差生”不愿投入精力,甚至不闻不问,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及教师对于成绩不佳的学生还有着强烈的歧视心理。这样,这些学生就无法感受来自学校及教师的关爱,在校方与教师冷漠的态度下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对学习失去兴趣,成为后进生。
(三)家庭原因
一些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采用粗暴方式教育学生,还有的学生家长过于宠爱学生,导致学生自理能力极差。这样,学生在家庭因素的影响下,会变得骄傲、反叛、孤僻,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面对很多困难,进而变为后新生。
二、小学语文教学应如何转化后进生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重视后进生,在把握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及其具体的个人表现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就应采取相应的针对策略去积极转化后进生,让后进生逐渐缩小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这样,才能带动后进生不断完善自我,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鼓励后进生努力自我转化
小学语文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可以先鼓励后进生进行自我转化,对其加以积极引导。大多数的后进生之所以语文成绩较差,主要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信心,也没有较为清晰的学习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引导后进生进行自我转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主动、积极地帮助后进生,让其在学习语文时具有较强的自信心,教师还要帮助后进生进行自我分析与诊断,找到语文成绩较差的内在原因,并指导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的时候努力克服。小学教师如果面对基础比较差的后进生,就可以在其自我转化过程中着重提高其基础能力,让其多进行课前预习。这样,后进生就可以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掌握课文中的难点之处,后进生带着这些难点去学习语文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若是后进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没有自信,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后进生将学习心态摆正,让后进生认识到增强自信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基础,让后进生学会自我积极暗示。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后进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具备较强的自信心。此外,如果后进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目标缺失,教师可以引导后进生树立短期学习目标与长期学习目标,并将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与目标相结合。后进生在树立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自然就会在语文学习中变得更加轻松,以此实现后进生的自我转化。
(二)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若想真正实现后进生转化,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知识中有很多难点,对于后进生来说困难较大,学习兴趣也不高。因此,教师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此吸引后进生,不断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辅导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针对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其的辅导,要在辅导过程中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将辅导精力集中放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给予后进生更多的辅导时间,除了在课后对其加以辅导之外,也要在课上多提问后进生,及时掌握后进生存在的问题,为辅导工作奠定基础。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应当让后进生对成功明确的认识,清楚意识到自己是可以通过学习语文提高学习成绩与个人能力的。由于小学语文教学更多侧重于基础教学,因此教师在辅导后进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基础学习工具,如词典、字典、学习资料等,也要让学生通过辅导掌握课本内容中的基础知识。这样,后进生在教师对其进行辅导的过程中,就可以掌握基础知识,进而提高语文成绩,实现个人深度转化。
【关键词】西部边远山区农村;拼音教学;方法;措施
The western remote mountainous rural primary Hanyu Pinyin teaching preliminary study
Li Shen-kuan,Wu Jia-yan
【Abstract】Hanyu Pinyin languag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an effective tool to help literacy, reading and learning Mandarin, learn Mandarin Hanyu Pinyin is conducive to literacy, reading and doctrine,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fable, development thinking. The Chinese pinyin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the economy in the entire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Starting from the western remote mountainous rural primary Hanyu Pinyin teaching status, and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of the west Pinyin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solve the the western remote mountainous rural Chinese pinyin teaching.
【Key words】The western remote mountainous rural areas; Phonetic alphabet; Method; Measures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好汉语拼音有利于识字,阅读和学说普通话,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寓言,发展思维。汉语拼音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年制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拼音教学要求:首先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圣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其次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在西部边远山区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由于西部边远山区在家长的观念、教师的素养、学生自身问题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质量。关注对西部边远山区汉语拼音教学势在必行。
1. 西部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
1.1 首先是教学资源匮乏,一直处于教师加课本的模式,无法进行直观教学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中来。二是部分教师年龄偏大,学历低普通话水平不高,受方言的影响比较深发音经常出现偏差现象带有方言口音,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不高,很难对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拼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2 在现在经济社会的冲击下和“读书无用”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家长纷纷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很多老人都不识字,有的识字也不识拼音,完全不给予孩子辅导,他们也辅导不了这样就成了“课后盲区”,也就是课后家庭辅导很少,甚至没有。
1.3 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滞后,对新课改的理念不能很好的吃透,农村学校教育教研的范围不很浓厚,部分教师对拼音教学不够重视。
1.4 其中主要问题是对汉语拼音教学偏离拼音教学指导思想中的“掌握音节”和“结合语言”的指导思想。如:教师处理不好指导学生学习字母与训练学生直呼音节、书写音节的关系。具体表现是,教师在每节拼音课的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字母的发音与识记字母形状的指导,而忽略直呼音节与书写音节的训练。再如:一部分教师在拼音教学中不注意结合语言进行,而是孤立地教学音节,使学生兴趣索然。问题表现在教师不能充分地利用教材中构词率较高的音节,适时、适量地指导学生用其组词语或用所组的词语口头造句。这样不但影响了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还导致学生不能结合语意有效地识记音节及扩展学生的词语占有量,给下一段的借助拼音提前阅读和写话造成了困难。
2. 汉语拼音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社会实践和网络学习的有效工具。因此,小学语文必须重视拼音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工具,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后辅导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随着现代科技领域的全面发展,新的信息通过种种渠道正在源源不断地涌进学生的脑海里,使他们从心里产生了一系列的想法和疑问,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学生们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来,这对于我们这些搞好九年义务教育和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优秀人才的人来说是一件较为措手不及的突出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丰义理论和改革开放浪潮推动的今天,教学生在学校里学到有限的课本知识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我们的“四有人才”的需要。为了进一步切实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还要从课后辅导中人手,本文主要谈谈对课外阅读和课后习题的辅导。
一、课外阅读的辅导
“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要少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必须要抱着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的态度,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上开动脑筋,在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上想办法,采取有效策略加以引领,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驱。
首先,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可以借教材激趣,在布置预习时,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把课内外阅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可以借课外书激趣,教师可通过讲述某本书中最精彩的片段,在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时,因势利导,让他们去读这本书;还可以借活动激趣,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不同的年级可采用不同的活动方法和形式,不同的学生可选择富有个性的活动方式。如语言智能强的学生可采用讲故事、朗读精彩片段的形式;音乐智能杰出的学生可把阅读材料改编成课本剧,绘声绘色地表演等。
其次,教师要适时推荐阅读书目,使自主阅读有的放矢。可以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可以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中低年级学生,可推荐他们读浅显易懂、符合他们口味的读物;高年级学生,可引导他们读一些科普读物等。另外,可建立班级图书角,让每一个学生有书可读;还可以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学生也被各类信息包围着。所以,课外阅读也不能仅限于书本。除了书本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借助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再次,教师要适时进行方法指导,使自主阅读事半功倍。可以采取摘抄画句法:向学生提出摘录和画旬的要求,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画、一边摘,或妙词佳句,或名言警句,或知识哲理,或问题答案,分门别类地摘录在自己的本子上。摘毕,要写清什么时候、摘于什么刊物、作者是谁;可以采取批注“挑剔”法: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解放思想,不迷信作者,发现疑难之处或有不同看法等,就在课文的书页空白处进行批注,发表个人评论意见,对错误、消极的敢于“挑剔”;可以采取反复阅读法:要求学生对一些重点文章或重点章节段落,要反复阅读,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培养“真读书”的本领;还可以采取读写结合法:这里所说的读写结合,主要指两种形式:①写提要,对读物的内容、要点、基本情节等进行归纳缩写。②写心得,写出自己的感想、收获和评价。
二、课后习题的辅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课文后面均编排有练习题。这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的。是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提示,是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呈现,每一位教师对此都必须正确对待。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两种现象:练习题形同虚设;或是老师一手包办。把各项问题的答案逐一抄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做都导致课堂教学高耗低效。那么,如何处理课后的练习题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指导——形成方法
一堂课仅有四十分钟,师生要做的事很多.听、说、读、写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老师在课堂中重点是要讲清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生服务。著名的语言专家吕淑湘说过:学语文三分在课堂,七分在课外。课文后的练习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检查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怎样指导?可以从抓住课后朗读着手。例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课文,复述课文”“默读课文”等等,这很好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读书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指导学生读书,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便今后更好地读书。习题中的词句训练.思考题的落实.都要有所选择地指导,这就能让学生学会统领全文看问题,结合生活促内化.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
2、巩固——练就技能
学生在课内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要通过课后练习来巩同形成技能技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作业。朗读可读给家长听.让家长参与评价;可自制录音.录后再听.自己评价;还可好朋友互读.然后互评等等。这样既完成了读书任务.又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写字,每一所学校都有专用的硬笔、毛笔书写的纸.学生可自己选择内容,自己选择款式来写,内容可以是诗歌.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俗语;款式可以是方方正正的格子,可以是古朴典雅的扇形.还可以是小巧玲珑的书签,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很强的内驱力,写字的目标就会很好地达成。
词句的练习不能局限在课内.更不能抄个答案了事.要让学生把课文与生活结合.学生可用自己有感性认识来理解词.指导学生查字典理解。还可以综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有些词句暂时不能理解,可先积累.随着年龄的增大.知识面的托宽.自然会理解。老师要指导学生积累词句,这个“积累”不仅仅是文本中,主要是课外学生自主选择的读本中的,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语文水平自然能有所提高。
3、评比——展示个性
这是课后作业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老师要有布置,有检查.有展示。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读书用小组推荐进行朗读比赛;写字利用黑板报开辟“小小书法家”;讲故事,复述课文。利用课前5分钟讲一个片断……
三、结语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文本,研究课后练习,注重课后阅读的辅导,做到课内抓指导,课外求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