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环境保护调查背景

环境保护调查背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04 17:18: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环境保护调查背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环境保护调查背景

第1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 ;交通环境 ;科学依据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工业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机动车数量的增多在无形之间成为了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尾气污染的增多,鸣笛噪音的加大,给交通环境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居民的基本生活质量,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其中环境监测工作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

所谓环境监测工作,是根据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的检测结果,记录环境质量变化,评定环境质量水平,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等相关工作提供基础和保障的一项重要工作项目。总体来说,在了解环境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环境监测,是开展所有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环境监测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过程:背景调查、确定方案、优化布点、现场采样、样品运送、实验分析、数据收集、分析综合等,概括来说,就是通过对实际情况的研究,在设定好计划后进行采样分析,在综合一系列因素后获得信息和数据得以应用。

环境监测工作不仅是交通运输行业中环境保护工作中重要支柱,还是交通环境保护相关部门进行环境质量监督的科学依据。随着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和交通发展模式的迅速转变,建立系统的环境监测体系势在必得。在交通环境保护工作中,要求环境监测工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精密性和准确性,为交通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加可靠和实用的信息。

二.交通环境保护工作的内容

交通环境保护,广义上是指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交通环境保护的内容包括交通运输与水资源保护、环境监测与评价、交通运输与大气和噪声污染防治等一系列的概念。具体来讲,交通环境保护工作是以交通运输为主线,与之相关的大气、噪声环境保护与防污管理工作。本文是以影响居民生活的几项因素为主要内容,具体分为以下两种:

1.因机动车辆引起的尾气排放污染

因机动车辆排放的废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汽车作为一个流动的污染源,不仅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长此以往更会造成臭氧层损耗,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因此,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是当前交通环境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此进行监测工作,不仅能有效的对污染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以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更有利于高效率的进行防治工作。

2.由机动车造成的噪音污染

在城市环境噪音中,主要包括交通噪音、生产噪音、建筑噪音、生活噪音,其中交通噪音就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噪音污染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但是大家却经常忽视。机动车造成的噪音污染几乎无处不在,汽车是具有不同性质噪声的综合噪声源,在离交通枢纽较近的居民区,除了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在休息时间也经常会受到机动车鸣笛的影响,人们因此不能正常休息也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造成一个恶性循环。除此之外,在白天的工作时间,很多人也会因此心情烦躁,工作效率降低。

三.环境监测工作交通保护中的重要性

1.环境监测工作是交通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柱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发展经济建设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是当前很多部门选择的发展方式。为了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可以根据环境监测结果来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期限治理”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由于交通发展模式转变较快,所以在选择试验站点要避免因此带来的麻烦,为了确定比较科学合理的试点,应选择离交通要道较近并且人流量较多的地方进行监测试验。通过试验来分析小范围环境中由交通污染引起环境污染的因素,并深入探究其污染因素对人们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各方面影响。从事交通环境保护的有关部门通过环境监测工作得到的数据和结果,进行与之相对应的保护工作。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工作,与交通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与反馈,达到环境监测与交通环境保护工作的共同进步。

2.环境监测工作是进行交通环境质量监督的科学依据

为了使交通环境质量监督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将环境监测工作作为科学依据。在汽车噪音与尾气污染的防治工作中,应对其进行具体的环境监测工作。比如交通环境中关于噪音污染这方面,要先选定试验地点,进行此路段的背景调查,分析交通噪音的主要来源和高峰期时段,针对此状况来确定方案,在特定的试验地点范围内进行具体的布点安排。在监测期间,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的记录,通过多天的记录来进行试验分析和数据处理,主要分为什么时间段产生的噪音最大、哪一种车辆产生的噪音最大、噪音最大的时间段是否为正常的工作时间或者休息时间等。在环境质量监督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有针对性的制作监管方案,在具体的时段进行噪音控制,把因噪音引起的不良影响控制到最低。另外,也可以对噪音最大的车辆进行系统的调查,并规定其走固定的路线,以防影响到居民或者工作者的正常生活。无论在交通环境质量监督工作中做出怎样的决策,都以此为科学依据。通过以上的环境监测工作,来制定交通环境质量监督的措施,这为交通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3.环境监测工作是进行交通环境改善目标的主要向导

当前交通环境所面临的问题颇多,尤其是交通环境污染问题,更是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要想有效改善交通环境,必须将环境监测工作作为主要向导,科学合理的选择方法与措施。在交通环境问题中,尾气排放问题当前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完善优化交通环境,在有关部门制定交通环境的改善目标时,是否能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改善目标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工业发展的进程,这主由环境监测所得到的结果和数据来决定。环境监测所得的数据结果作为交通环境改善目标的主要向导,在解决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在试验点的环境监测来确定改善目标。在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中,主要是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铅(Pb)等。据往年的资料显示,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以每年超过百分之十的幅度上涨,主要城区的氮氧化合物的浓度已经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以控制和治理汽车已经成为城市环境保护面临的紧迫任务,相关部门必须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环境改善目标和政策,将交通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到每一天的每一个工作内容中去,所以说环境监测工作的进行,可以为交通环境保护相关部门提供最有力的依据和最准确的导向。

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探究,表明了环境监测工作对于交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尾气排放污染方面还是在噪音污染方面,为了更好的防治,进行环境监测工作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以后的交通环境保护中,除了注意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获得科学准确的数据和结果,来为交通环境保护的相关部门提供最可靠、实用的信息,为环境保护事业的顺利进行画上重要的一笔外,交通环境保护工作也要与之同行。另外,在这个社会不断进步的大环境中,一定要摒弃只发展经济忽视环境保护的坏习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加强交通环境保护,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与绿色经济的美好希望。

参考文献

[1] 王耀琴. 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发展现状[J]. 中国测试技术 , 2003,29(3):57-59.

第2篇

走向新世纪的我国“蓝色国土”的生态环境出现了危机,根据十多年来的连续监测和研究显示,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正在呈继续恶化的趋势。据第二次全国海洋环境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近岸海域的环境污染严重,个别海域滩涂已经成为无生物区;海洋生态系统退化,南海的珊瑚礁、红树林生态系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海岸与海岛的自然景观因污染和破坏已经失去了往日美丽的“容颜”……在眼前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中,人们选择了前者,热带海洋资源因而在以惊人的速度锐减。热带海洋资源锐减换来的结果是,海滨生态环境恶化、鸟类的乐园惨遭荼毒、滩涂海洋经济动物产量下降、近海鱼苗资源明显下降、赤潮灾害日趋严重、海洋国土侵蚀、港口淤积率提高、台风暴潮经济损失急增、滨海置荒土地增多及海洋景观日趋单调……

毁去的已成事实,现有的仍在毁去,若不加以阻止,南海的海洋环境问题将更加严重,近岸海域环境退化将加剧,海洋污染程度也将加重。保护热带海洋资源,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关注南海环境,切实地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为保护这宝贵的资源而做出不懈的努力。为此,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环境保护协会准备以热带资源为内容开展绿色营活动。我们实地调查热带资源,了解红树林、珊瑚礁等资源的保护现状和面临的困难,开展环境教育活动,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结合,走双赢之路。并将此次的考察活动的报告提交有关部门和对外公布,让更多的人关注南海环境,为热带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贡献一份力量。

二、活动主题:保护热带资源 关注南海环境

三、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全国大学生绿色营

承办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保护协会、海南省自然保护发展研究会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四、活动目的

1、通过此次活动宣传,让南海的海洋环境问题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关注和保护热带资源的行列中来,使更多的人了解红树林、珊瑚礁等热带资源的功能及其面临的各种问题,尽力去保护热带资源,让生活在红树林、珊瑚礁等地区的动物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

2、与当地政府和民众的交流,起到桥梁作用,并宣传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热带海洋资源,让每个人行动起来,保卫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环境。

3、调查西沙群岛环境保护现状,促进热带海洋资源更好的保护与开发。

4、提高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海洋保护意识,让他们知道我国在960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外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促进海洋事业的公众参与,形成全民族关心海洋,保护海洋,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发展海洋事业,沿海民众协同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新局面。

5、同时学习守岛官兵身上体现出的西沙精神,弘扬革命优秀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

6、加深参与者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并思考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在活动中培养绿色人才,传播绿色文化,播撒绿色种子。

7、加强各高校的联系,促进与各高校环保组织之间的交流,促进各协会的进步与发展。

五、活动内容:

第3篇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鉴于资金和人力等问题,本课题以浙江金华地区企业的会计人员为样本,选择以金华企业的会计人员为问卷调查和实际走访对象,研究他们对环境会计的态度。共向123家企业发放了500份问卷调查表,收回213份,有效问卷204份。

(二)研究方法在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类生存发展关注焦点的大背景下,以企业会计人员为研究对象,共设计了39个问题,对其关于环境问题认识、环境披露问题的态度、环境会计准则等方面进行深人调查。调查过程分为研究问题、设计问卷、发放问卷、收回和整理问卷、分析问卷等。为了保证问卷发放与收回,采取邮寄和派人送到或取回的方式完成问卷调查工作。此外,还实地走访了企业的会计人员,并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其对环境会计问题的真实态度。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情况本调查主要针对企业会计人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环境会计准则、环境会计披露等三类问题展开了调查,收回的有效问卷204份,每类问题包括的调查内容及汇总结果。

(二)环境问题的认识主要从环境常识性问题、环境保护问题以及环境责任问题进行调查。

(1)关于环境常识性问题。从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问题回答结果看,4%的被调查者同意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1%对此没有意见,75%不同意或完全不同意。就人类是自然的主人这一问题看,60%完全同意或同意,13%没有意见,27%完全不同意或不同意。由此,大多数人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人,进入21世纪,全球高度重视环境问题的今天,如此高比例的回答令笔者惊讶,这说明目前的环境教育存在一定问题。

(2)关于环境保护问题。高达93%的被调查者完全同意或同意环境保护在中国是重要的,由此可见,人们非常重视自己的生存环境。从政府通过强加过多的环境规则影响公司的日常经营这一问题看,37%的被调查者完全同意或同意,30%没有意见,33%不同意。这说明多数会计专业人士认为政府通过强加过多的环境规则将影响公司的日常经营,但不可否认,政府要想强加环境规则给公司还是要遇到较大的阻力。对于环境规则是否给公司带来负债,有34%的被调查者完全同意或同意由于环境规则,公司可能容易发生负债,有36%没有意见,另有30%不同意这一观点。这说明环境规则将可能给公司带来负债,如罚款,甚至被关闭等。对于环境保护将使公司发生额外的成本这一问题,63%的被调查者完全同意或同意,30%没有意见,另有7%不同意。这说明,大多数会计专业人士认为环境保护将增加公司的经营成本,可知公司不愿进行环境保护的内在原因是因为成本的增加。

(3)关于环境责任问题。从公司应该有社会责任的调查结果看,高达87%的被调查者完全同意或同意这一观点,说明会计人员认为企业不仅关注经济利益,同时要关注其社会责任,当然包括环境责任。从公司应该对其造成的社会不利影响负责的调查结果看,高达93%的被调查者完全同意或同意这一观点,就企业有责任保护环境的回答结果看,所有被调查者完全同意或同意,说明保护环境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企业不可逃避的社会责任,这也更加印证了公司应该具有社会责任包括环境责任。

就企业领导应该重视环境保护的回答看,所有被调查者完全同意或同意这一说法;有57%的被调查者完全同意企业领导应该重视环境保护,而只有30%的被调查者完全同意其所在企业的领导重视环境保护。

从企业员工应该有环保意识的结果可知,企业会计人员有很强的环境保护意识。

从公司是否有社会责任自愿花费支出保护环境的调查结果看,在当今人类生存发展由于受到环境的威胁,迫使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恶果从而积极保护环境的大背景下,会计专业人士也认为公司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保护环境。

就管理应该对公司的环境敏感性做出贡献的回答来看,有87%的被调查者完全同意或同意,有13%没有意见。这表明,大多数会计人员认为管理应该对公司的环境敏感性做出贡献,毕竟公司决策是由管理层做出和执行的,管理层应该了解其决策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各种后果。

从会计人员是否对环境问题负有责任的调查结果看,尽管超过半数认为会计人员对环境问题负有责任,但仍有25%的人不同意负有责任。就遵守会计准则或制度而言,如果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与报告按照会计准则或制度进行,说明其履行了责任,但由于目前还没有环境会计准则,将其纳入会计核算与报告的范围还没有依据,因此会计人员如何履行环境责任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会计人员是否应为公司的环境敏感性做出贡献,有67%的人表示认同,有3%不同意该观点。会计人员的责任就是为管理决策提供准确详实的有用信息,面对社会日益要求企业履行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包括环境责任,企业需要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证明其履行了责任,所以会计人员承担着提供这些信息的责任。

高达93%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在规定社会责任方面应该起主要作用,这说明绝大多数会计专业人士认为政府应该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环境责任做出规定,而且应该起主要作用。

高达96%的被调查者完全同意或同意政府应该对公司的污染排放标准做出规定。管理和会计人员应该对公司的环境敏感性做出贡献,但公司的经济活动如排污量的范围则需要由政府或有关组织来制定,就权威性而言,政府制定污染排放标准更容易使公司执行。有了政府制定的标准,管理和会计人员才能有依据履行其责任。

对于是否需要对公司执行污染许可证制度而言,88%的被调查者完全同意或同意,可知,大多数会计人员支持建立污染许可证制度,公司污染应该受到政府控制,使其排污在许可的范围之内,还要获得国家给予或购入的污染许可证。

对于是否同意政府和企业建立环境机构,87%的被调查者持肯定态度。企业是否执行和如何执行污染排放标准、是否遵守环境规则、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污染和改善环境等这些问题需要有机构来监督,因此会计人员认为建立环境机构是必要的,政府和企业应该建立环境机构来监督企业采取实际行动保护环

境。

高达97%的被调查者完全同意或同意供应商必须遵守关于环境标准要求,说明供应商按照环境标准要求来供货已经在会计人员之间得到共识。

(三)环境会计准则问题有90%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和环境会计变得日益重要,说明环境会计在未来施行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61%的被调查者完全同意或同意中国上市公司的环境披露不充分,仅10%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的环境披露充分。这表明,多数人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环境披露不充分,这与现实情况是相符的。尽管人类认识到环境问题已有多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公司仍然没有进行环境披露,更不可能充分披露。从职业会计人员处理环境问题时没有充分的指导这一问题的回答看,有76%完全同意或同意,8%不同意。会计人员承担着为公司甚至社会提供信息的责任,而判断其是否履行责任主要看是否按照会计准则、制度进行日常的会计核算与报告。从会计产生、发展到现在,企业大量的经济业务得到会计理论界、实务界的研究和实践,并制定和完善了相关会计准则或法律。但还没有会计制度对环境核算与报告进行规范,所以会计人员处理环境问题就得不到充分的指导。就是否需要制定环境会计准则这一问题的调查表明,有59%完全同意或同意。这说明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已经是专业人士的一致意见,因为没有环境会计准则,企业会计人员就没有进行环境核算与报告的依据,当然也就不能从专业的角度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从另一个层面理解,他们也没有动力和依据来督促企业领导重视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等的核算与报告。

(四)环境披露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披露的内容、环境披露对公司形象的影响。

(1)关于环境披露内容。从政府应该要求公司进行环境披露的回答结果看,有63%的人完全同意或同意。这说明会计专业人士从外郝如政府要求公司进行环境披露。尽管环境披露可以由公司自愿进行,但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客观上公司只愿披露好的方面,而对公司不利的方面如公司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就不愿披露,鉴于此,从外部施加规则或法律强制要求公司进行环境披露是必要的。就会计职业团体应该要求公司进行环境披露这一问题的回答看,62%的人完全同意或同意。企业进行环境披露一是自愿,二是受外部强制,即非自愿。来自外部强制的影响包括政府和民间组织。就目前看,要让企业自愿进行环境披露尚不可能,只有从外部对其施加影响,强制其进行环境披露。这表明,政府与民间组织即会计职业团体都应该从外部要求公司进行环境披露。

就财务会计报表应该包括环境信息或会计报告应该包括环境影响这一问题的回答看,54%的人完全同意或同意,有9%的人完全不同意或不同意,这说明环境信息要反映在财务报表中还存在不一致的看法,其原因之一是因为环境信息披露会影响企业的社会声誉,就目前来看,这种影响更多的是不利影响。从公司应该编制独立环境影响报告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看,46%的人完全同意或同意,有4%的人不同意,由此看出,是否编制独立环境影响报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如果让公司自愿披露环境信息,公司能否充分披露,对这一问题,有67%的持赞同意见,这与目前现实不符,尤其在我国,公司自愿披露环境信息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股东是否有权看到环境信息,高达90%的被调查者持肯定意见。这说明绝大多数会计专业人士同意股东有权看到环境信息,而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只有环境信息对外披露才能使绝大多数股东看到公司的环境信息,说明环境信息披露是必要的。

对于管理部门负责环境披露这一问题的回答看,86%的人完全同意或同意。53%的人完全同意或同意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公司一般的实务。这表明,超过半数的会计专业人士认为环境会计在企业的实施将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高达93%的被调查者认为,为环境保护处理工业废物的成本应该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并且作为单独项目披露,92%的人完全同意或同意仅仅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这说明,绝大多数会计专业人士认为为环境保护处理工业废物的成本应该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但同时也认为应该在附注中作为单独项目披露,而不是在主表中披露。

关于重大违背环境法律的处罚的问题,有58%的人完全同意或同意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有7%的人不同意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如果披露的话,有48%的人完全同意或同意仅仅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有17%的人不同意;有50%的人同意重大违背环境法律的处罚作为单独项目披露,有8%的人不同意作为单独项目披露。上述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因违背环境法律而受到的处罚对企业是不利的,由于披露可能带来影响企业的声誉,对于公司这种不良事件是否披露,如何披露,在会计专业人士之间也存在较大分歧。

(2)环境披露对公司形象的影响。高达98%的被调查者认为环境贡献改善公司的形象。这表明,环境保护不仅增加企业的成本,也会给企业带来好处,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进而使企业获得社会的认可。就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将会有更好的形象这一问题的回答看,也有88%的人完全同意或同意,这说明公司不仅以实际行动做出环境贡献,并且通过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提升公司的社会形象。公司可以从环境披露中受益这一问题的调查显示,有70%的人持赞同意见。由此看出,多数会计专业人士认为公司可以从环境披露中受益,这与前述两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是一致的。环境披露不仅仅与公司形象有关,而且通过公司环境披露可以引进投资、更容易得到银行借款等。

(五)调查结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会计人员受访者认为环境保护是重要的,公司有责任保护环境、对其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负责并通过这种活动提高其形象,但在认为环境保护重要与实际上是否进行环境披露的回答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政府和企业应该重视环境保护,说明会计人员已经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在处理环境问题时又得不到充分的指导,不能把对环境问题的积极态度体现在公司的活动中,原因之一是政府和会计职业团体没有意识到环境会计发展对会计活动的影响,没有相关的准则或制度,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会计人员对环境信息披露的态度并不十分强烈。所以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应该制定环境会计准则。此外,政府在公司环境保护方面应该建立环境机构,为其制定污染排放标准,建立、执行污染许可证制度等。

三、企业环境会计实施对策

(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环境教育尽管大部分会计人员认为应该重视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目前大多数会计人员仍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人。这说明,多年的环境保护宣传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的健康影响的现实已经使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但环境教育不可松懈,还要继续加强。

第4篇

[关键词]环境因素、文物、考古、环境保护

一、引言

文物是我国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生产、生活所留下来的遗物和遗迹,不同的文物则能体现不同时期的社会状态、社会关系、社会活动,为人们还原当时的历史真实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研究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社会背景及发生原因提供依据;为正视历史,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因素成为文物损坏的重要因素,文物考古环境的保护,越来越引起考古界的关注,文物与环境互相依存,不可缺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人们对历史文化认识的不断提高,保护文物考古环境意识从无到有,标志着文物保护工作的又一里程碑。随着文物考古工作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物环境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入,文物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文物环境的研究已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主要组成部分。而进一步研究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工作及普及全社会各界的文物环境保护意识成为目前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

环境包括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文物环境亦然,既包括其存在的有形环境,也包括自然界中的无形的大气环境和不定形的水环境。而近年来由于种种人为原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大气和水质污染对文物古迹是一种潜在的、持续的破坏因素。

1、大气污染对文物的影响。大气污染对文物的损坏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酸雨的腐蚀。人们在生活中向大气层任意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与大气中的一些杂质发生化学或者是物理反应从而形成酸雨。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具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加快对地表文物的侵蚀,破坏极大,损失难以挽回。酸雨不仅对地上的、地表的文物有损害作用,对地下的文物也有损害。酸雨降落在地上,渗到地下从而改变土壤的酸碱度,土壤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存放在地下的文物,如青铜器等。

2、水污染对文物的影响。受到污染的水质渗到地下,大多含有酸、碱、有机污染物,不仅影响地下的文物的开采,同时对文物的贮藏环境影响重大,减少其存在的寿命,如陶制品、墓葬、化石等。

3、紫外线辐射对文物的影响。紫外线对文物的破坏甚是严重。紫外光会诱导大气中的一些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杂质,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少量有机醛类等腐蚀性强的污染物,日积月累将毁坏文物的质地,使文物表面老化,降低文物品质,缩短文物保存寿命。

4、水土流失对文物的影响。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野外考古活动的挖掘和开采引起的,从而改变了原有的土质和岩石结构,发生其他外力作用时,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从而破外文物。

5、考古活动的其他人为因素对文物的影响。野外考古活动时,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对地质地貌的人为改变等产生的环境问题对文物的影响。

三、文物考古环境的保护措施。文物是以实体存在的物质,它必然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因此,文物与环境二者不可分割,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外观在体现着统一,互为依托,交相辉映,形成一个形象的整体和完美的景观。

1、考前调查要细致入微。考古调查阶段是实施考古活动的基础准备工作,是保证考古活动进行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考古调查时期不仅要了解文物情况,还要对考古文物的生态环境进行细致调查,保证考古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保证文物的完好无损,还要保证其生态环境不受到伤害。使文物考古和环境保护实现双赢。

2、考中挖掘及保护要尊重生态环境。在文物考古的挖掘阶段要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挖掘工作的进行要事先进行设计,追求最为合理的方式和方法,要注重分析研究地表的土层特点,挖掘后的处理工作要追求其原有的状态,尽量保生态环境的原生态。文物考古环境的保护要以自然规律为前提,既要保护文物环境,又能改善生态环境,不同的文物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分散的文物进行博物馆收藏,大宗的大遗址文化则采用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方法进行保护。大遗址考古文物保护有利于实现文物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

3、文物考古环境保护要加强规划管理。文物保护工作部应该只依靠文物保护部门,更应该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尤其是环保部门,充分考虑文物保护中环境因素的影响,实现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使两者都得到很好的保护。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条款和规定,使文物保护规范起来,严格执行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按章按法办事,不可,要提高先关法律的执法力度,提高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效率。

四、结语

文物以实物存在,必然受环境的影响,而文物考古活动在自然中进行也必然影响环境,二者相互依存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文物考古活动中,不能断章取义,不能以牺牲文物或环境来进行考古活动,要以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为宗旨进行考古活动,文物考古过程要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文物的保护又要以一定的生态环境作为保障,努力实现文物考古环境的保护和环境生态保护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张珊珊.探讨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及文物考古环境保护问题.才智.2013(08);296.

[2]迟畅.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及文物考古环境保护问题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02);11―13.

第5篇

关键词 环保验收 三同时 监测 细节问题

中图分类号:X328 文献标识码:A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验收监测是环保竣工验收的前期工作和基础,是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的重要环节。为确保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的高质量、高效益,环境保护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管理办法和监测技术规范,对验收监测或调查提出了具体要求。验收监测工作是对企业污染源的首次监测,要做好环保验收监测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需要关注的问题。

1现场勘查前,认真核对验收范围

客户委托验收监测后,应要求其提供以下验收资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复意见、行业预审意见、所在地预审意见、初步设计的环境保护篇章、设计生产工艺、原辅材料、工艺流程示意图及其它相关图表。对照原环评批复文件及设计文件,检查核实建设项目工程组成,包括建设内容、规模及产品等实际建设与变更情况。核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成及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确定环保验收主要对象。现场勘查时对照环评批复以及所列清单中内容,逐条对应检查,一定要做到每项内容都要亲临现场,了解各类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现场监测条件等。

2验收监测选用准确评价标准

标准是验收监测的灵魂,是制定验收监测方案的基础,是采样测试的质量保证手段,是得出监测结论的准绳。一般来说,验收监测标准依据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其批复。如果没有明确指出,就要核实受纳区环境区域类别、环境保护敏感点所处地区的环境功能区来套用相应标准,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执行相应时段的标准限制时,该时段以环评批复期为划分标准。

(2)有地方环境排放标准,质量标准的按地方标准的要求执行。

(3)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但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有的项目可以参考综合排放标准执行。

(4)建设项目本身为综合性工程,由不同行业项目组成,污染物分别经不同排放口排放,则应分别执行不同的行业标准。

在选用标准时,要分清适用范围,正确选用,确保对项目作出准确评价。

3实际工作中常见重点关注问题

3.1关于大气污染物排放口的考核

排放高度的考核:应严格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的要求及行业标准和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核查其排放高度。对有组织的点源:应对照行业要求,分别考核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对无组织排放的点源:应对照行业要求考核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及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标准限值的确切含义: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均指连续1小时采样平均值或1小时内等时间间隔采集样品平均值。实测浓度值的换算:燃煤电厂、锅炉、工业炉窑等实测烟尘、SO2等排放浓度应分别按标准要求换算为相应空气过剩系数、出力系数、炉型折算系数、掺风系数的值后再与标准值比较。标准的正确选用:分清工业炉窑标准、锅炉标准与火电标准、焚烧炉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标准的适用范围,正确选用标准。位于“两控区”的锅炉,除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外,还应执行所在区规定的总量控制系数。

3.2关于污水排放口的考核

对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收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考核。对清净下水排放口,原则上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其他行业排放标准有要求的除外)。总排口可能存在稀释排放的污染物,在车间排放口或针对性治理设施排放口以排放标准加以考核(如电厂的含油污水),外排口以排放标准进一步考核。同一建设单位的不同污水排放口执行不同的标准。检查排污口的规范化建设。

3.3关于噪声考核

厂界噪声背景值修正:根据各厂界评价背景值修正后得出各厂界监测点厂界噪声排放值。

昼夜等效声级的计算:由于噪声在夜间比昼间影响大,故计算昼夜等效声级时,需要将夜间等效声级加上10分贝后再计算。

4总结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实际,阐述了环保验收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并分别分析了废水、废气、噪声监测中的细节问题,为以后验收监测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Z].2011-12-27.

第6篇

关键词:生态家园;农村环境;治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2)03-0079-04

1、引言

1.1 背景及目的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问题,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得到政府的重视。广西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且农村人口居住广而散,这给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探索广西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具有切实的推广意义,也与国家提出的西部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相呼应。

本文以生态循环项目――广西生态家园项目为研究切入点,通过理论与实际、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底期间,对广西梧州、桂林、防城港、百色等4市的5个县15个生态家园项目屯以及5个非项目屯的300多户农村居民的问卷调研和访谈资料,分析广西生态家园项目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生态项目治理农村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2 广西生态家园项目简介

广西为改善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广西生态农业的建设步伐,从2004年初开始着手准备,申请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于2008年12月开始实施了“广西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简称广西生态家园项目)。项目主要在恭城瑶族自治县、平乐县、兴安县、苍梧县、富川县、博白县、陆川县、防城区的64个乡(镇)445个村实施。

广西生态家园项目主要以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园)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通过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一体化农村高效能源生态模式进行农村环境治理,并配合沼气池建设进行改厨、改厕、改牛栏猪圈、农田改造、技术培训及村级道路建设等工程,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2、广西生态家园项目农村环境治理中取得的成效

广西生态家园项目的实施,减轻了农村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不仅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还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 减少了森林砍伐,保护了生态环境

户用沼气的建设,不仅增加了农村能源供给,有效遏止了乱砍滥伐,减少了水土流失;而且沼气产出优质清洁的能源,减少了传统燃料产生的大量浓烟和C02等废气对大气的污染,改善了项目村空气质量。对15个项目点和5个非项目点的实地调研中发现,沼气项目开展之前,有80%的农户家庭每天每人使用柴草5kg以上。沼气池建设后,43%的农户已经不再使用柴草,25%的农户明显减少了柴草的使用。农户只有在沼气池产气量不足时,才会使用少量柴草。

2.2 沼肥代替化肥,改善了土壤质量

生态家园沼气项目开展之前,农户主要以化肥作为农田肥料。大量施用化肥不仅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还使得农田土壤质量不断下降。沼肥的使用可以改良土壤,促进土地的持续利用,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和良性循环。对271户农户的调查显示:87.38%的农户认为土壤质量得到了改善,其中51.87%农户认为土壤质量明显改善。土壤质量改善主要体现在土壤肥力增强、土壤板绪情况得到改善、土壤病虫害减少和农作物单产增加等方面。此外,沼肥的使用提高了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增加了蔬菜水果的原有风味,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

2.3 农村水质得到改善

沼肥代替部分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了其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农户将生活中产生的有机垃圾、生活污水倒进沼气池,有效地减少了来自生活污水的污染。对271户农户的调查显示:建设沼气池前,有69.02%的农户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塘或者随地乱排的,建设沼气池后,农户乱排生活污水的现象减少了26.22%,32.85%的农户将生活污水倒进沼气池循环再利用。

由于调查屯中约有70%的农户的饮用水为自来水,其余大部分饮用山泉水,几乎很少直接饮用河水、井水。因此,沼气项目对农户饮用水短时间内影响不大。而项目屯农户的灌溉水主要来自雨水和附近的水塘,改善情况较为明显。

2.4 农村卫生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家园沼气项目对农户的厨房、猪、牛栏圈也进行了配套改造。使用沼气池后,许多农户养成每天清扫畜栏的卫生习惯,农户家庭的蚊蝇明显减少;而且不需要在庭院或厨房中堆积大量的干柴,释放了生活空间;同时,沼气灶占地面积小,没有烟灰积存,使厨房环境得到改善;“改厕”主要是给农户家庭的厕所贴上瓷砖,装上便盆,来改善厕所卫生。

沼气池建成后,人畜粪便污水直接排入沼气池,从而改变过去农村中厕所粪坑露天,禽畜粪便乱丢,污水污物横流,蚊蝇乱飞的现象,使得村容整洁,减少疾病传播,提高了村民的卫生健康水平。调查发现:生态家园项目开展后,38.38%的农户认为屯里的公共卫生得到明显改善;36.90%的农户认为公共卫生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2.5 提高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生态家园项目实施的推进,项目点农户从卫生环境的改善中得到巨大益处,逐步意识到改善卫生环境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

生态家园项目开展后,不仅多数项目村修建了垃圾池,而且农户开始自觉将垃圾丢进垃圾池。在项目屯调研的271份有效问卷中,乱丢垃圾比较严重的现象由原来的70.11%降低到了20.3%,乱丢垃圾的现象明显减少,由项目前的8.48%提高到了现在的48.70%。此外,项目屯农户赞成制定环境保护公约的比例高于非项目屯,认为环境保护公约难以实行的比例低于非项目屯。说明,项目屯农户有更强的意愿制定环境保护公约来约束大家的行为,也更愿意执行环境保护公约,具有更高的环境保护意识。

2.6 节约劳动力和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生态家园沼气项目实施对解放劳动力、增加农民外出打工的机会有一定帮助。调查发现,农户家庭中每天需要一个劳动力上山砍柴,平均来回路程需要3~4h,58%农户家庭需要每天上山砍柴。沼气代替传统燃料,不仅节约了上山砍柴的时间,而且可以节约砍柴做饭时间,减轻了农村妇女家庭劳动强度,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的农业工作或外出打工。

此外,沼肥代替化肥,减少了农业生产开支。调查显示,每户每年大约少用了30%的化肥量,可以节约800元。项目促进了农村经济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发展。

3、广西生态家园项目在农村环境治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与项目主管部门交流,深入项目点进行农户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了解到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和困难。

3.1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影响项目实施效果

通过15个抽样项目屯的对比,发现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项目点,项目开展的进度较快,项目实施的难度较小,尤其是村路建设情况对沼肥的使用范围影响比较大。首先,道路修建较好的屯,在建设沼气池时运输沙石等材料比较方面,建池成本相对较低,农村建池的意愿较强;其次,村路修建较好的项目屯对沼肥的使用率较高。村路建设不好的项目屯由于运输沼肥不便,只将沼肥施用在离住所较近的菜地和田地,无法将沼肥运往较远的田地,影响沼肥代替化肥的使用量。

3.2 缺乏劳动力和建池场地,资金支持不足

生态家园项目中,建沼气池是由农户自己投工投劳,项目给予一定的物资或现金支持。而建一个标准的8m2的沼气池大概要花费3500元左右,需每户出四个劳动力挖池一天,每天一个劳动力60~100元不等。项目实施中遇到了劳动力不足、缺乏建设场地及资金的问题。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在农村的大多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执行能力也较差。因此,项目开展常遇到农户家庭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另外,有些农村住房规划不合理,没有在住宅附近预留建设沼气池的地方。在非项目村调查中,有近40%的农户因此而无法建池。有些项目点只有生态家园项目约1 950元的资金投入,没有其他资金支持,农户还需要投入较大部分资金,给农户带来了困难。在非项目村调研发现,68%的农户因考虑到资金问题而没有建沼气池。

3.3 综合利用程度低,生态循环链条短

沼气不仅可以作为生活燃料,还可以作为棚内蔬菜的气肥,此外还可以用于粮食储藏、水果蔬菜的保鲜等。但304个调查农户只将沼气作为生活燃料,对于其他的用途却全然不知。且沼渣大多用作为果蔬基肥,极少数农户将其作为猪饲料的添加剂,以提高猪肉品质。沼液通常用于浸种或作为果蔬的水肥,仅有2%的农户将其作为鱼饲料添加剂。可见,项目屯农户对“三沼”的利用知识并不完全了解,致使“三沼”的综合利用度较低。沼肥使用面也不广,90%以上都只用于种植,没有能够将种植、养殖、渔业、林业等综合利用起来,项目点形成的循环模式主要为猪一沼一果。总体来说,生态规模较小,循环链条较短。

3.4 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不足

广西生态家园项目农村环境治理需要投入的生态技术主要包括沼气池建设维修的硬技术和有关生态种养循环利用及“三沼”综合利用的软技术。沼气池建设和维修在项目中主要由县、乡、村级服务网点提供。但有的项目点农户遇到零配件损坏、漏气、管道堵塞等问题不知道向谁求助,更不知道有村级服务网点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沼气池的使用率以及项目开展的效果。而且项目对生态循环利用的培训开展得较少,20%的项目点没有开展过相关培训,调查中75%的农户表示非常需要生态种养技术培训的支持。现有技术培训难以满足农户的需要,总体推广程度不够。此外,农民市场信息闭塞、农产品难销依然成为农户获得更多收益的障碍,农民希望项目能够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

3.5 宣传服务和管理落后

生态家园沼气项目对于沼气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农村环境治理措施的宣传较少。农户对环境保护的措施了解不够,环境保护的主动l生不高,农户总体环境保护意识仍有待提高。最后,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及法律维权意识单薄,对于工厂带来的污染,许多农户不会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加大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提高农户环保维权意识。此外,项目村环境治理后续管理制度的建立不完善。例如,调研中发现仅有20%的项目点制定了环境保护公约,但对于环境保护的具体管理措施较少,执行力不强。

4、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治理农村环境的措施建议

广西生态家园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最终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应在以下方面加大措施力度。

4.1 加大政府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支持

政府在环境治理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增强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农村环境治理宏观条件。首先,要完善环境保护法规。农村环境政策应以农村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综合农村环境现状、农产品安全以及农民收入等问题,制定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其次,要建立农村环境监管的长效机制,做好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再次,要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逐步建立政府、企业、公益机构等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并设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村级道路硬化、建设农村垃圾池、改善农村饮用水、治理农村环境、建设生态产业、建设有机食品基地等工程,将农村环境保护落到实处。

4.2 提高农民环境保护综合素质

农民是农村生活的主体,是农村环境治理路径的执行者,也是农村环境治理的利益获得者。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农村环保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一是要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利用各种途径和工具,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科学知识,加强农民对环境污染危害以及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鼓励农民参加环境治理工作,形成农村环境保护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加强农民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尊重农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并提高农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4.3 加强环境治理的技术支持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治理农村环境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而且加强生态循环农业的技术支持还要结合农村区域特点,从污染源头抓起,采用科学施肥、生态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开发和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和低成本的垃圾、污水处理等的农村环保适用技术;运用科学技术设计农业生态工程,形成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农业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农业生产规模化过程中的技术投入,提高生态农产品产出效率;环境监测先进技术等等。总体来说,技术是支持着整个生态循环链条的形成的关键,是创造环境治理效果的核心。因此,要以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环境保护,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和效益,并建立农村环保适用技术制度,建立农村环保技术服务网点,积极开展咨询、培训、示范与推广工作,加强技术管理工作。

第7篇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方案设计环

境影响评价就是对环境状况作出评价,我国存在一些重工业生产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施工项目也变得越来越多,给整个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开展公众参与的方案设计,加强对百姓的了解而做出环境评定,不仅有助于提高评定的科学性,还能够分析最终的数据,从而改善民生工程。由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开展的时间较短,使得其与国外发达国家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评价方案设计中不能盲目求同,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推动循序渐进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展,扩展方案设计的广度,真正建立起公众有效参与的机制体系。

1指导思想

环境影响评价不仅仅是一项社会活动,同时也是社会学的研究主体,想要设计好公众参与的方案,就必须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的指导思想,打好理论基础。

1.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充分利用党的先进思想,指导环评中的公众参与,通过理论的提出设计方案内容,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2强调公众参与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从实质上而言,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评定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明确参与的主体人员,设计科学正确的评价方案,做好整体设计,提高方案的针对性。

2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方案的设计

2.1信息交流与参与方式

现如今,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公众的积极参与离不开信息的交流与传播,选择最佳的信息传递类型,是保证公众全面参与的基础,对此,设计人员必须做好数据和资讯的收集,方案中涉及到的自然环境状况要予以明确的分析,构建信息的固定模式,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的优势,建立环境专栏,为人们提供获取资讯的渠道。另外,在参与方式上还要不断完善调查问卷的体系,在考虑项目调查的特点后做出精准设计,并组织座谈会、讨论会、听证会等会议,与公众开展沟通交流,扩大人们的参与度。

2.2参与内容

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整理科学的调查内容才能得出科学的结果,因此合理的调查内容至关重要。当前环评工作中主要采用的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以问卷发放、收集、统计、整理及信息反馈的形式开展公众参与。要做好问卷调查,需要在问卷调查开展前对建设项目影响情况及评价范围进行区域的现场踏查。确定项目建设的自然环境情况,如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水文特征等等,调查社会环境情况和项目建设所涉及的环境保护目标。与此同时,要建设所涉及的环境敏感目标,如项目影响的自然保护区、天然林、饮用水源、重点保护文物等特征。从而分析项目建设可能引起的重大环境问题,特别是潜在的环境问题,然后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问卷设计。问卷调查的内容也要不断加以完善,其中必须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调查对象的姓名、性别、民族、文化程度等内容。在调查内容的设计上应考虑指导性和针对性,内容设置应全面,给公众以正确的指导。

2.3反馈

信息反馈也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的反馈机制有助于调查者更好的认识自身的不足,改进问卷形式或调查方法。另外,通过对不同人群的反馈信息,可以客观的了解文化背景、社会经验人们的主观想法,然后在今后的方案设计的过程中提高问卷或调查的针对性。例如,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权重比例,在设计阶段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妥善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接受结果的基础上,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做出全面体现。

3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全面推行,在环境保护和协调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方案设计上体现人本思想,转变过去的设计思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因此,必须强调公众的积极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采取科学的办法关注人们的想法,了解公众的意见,并维护好百姓的利益,充分做到集思广益。此外,在环境影响评价方案的设计中必须完善参与方式、参与内容以及反馈信息,从而真正的保护好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毅,陈吉宁,范琳,梁宏君,刘毅国,张勇.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研究方法与案例[J].中国环境科学,2007,03:428-432.

[2]许斌.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92-97.

[3]李天威,李新民,王暖春,于连生.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和方法探讨[J].环境科学研究,1999,02:39-42.

第8篇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面对能源、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等多重危机,公共财政体制下的纳税人有权要求政府充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解决环境污染等市场失灵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增进社会福利,环境审计正是顺应这一要求而产生并不断发展的。

1992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成立了环境审计工作组(WEGA),先后开展了能源、水、固体废弃物、大气、生物多样性等多个领域的环境审计实践。就具体内容而言,INTOSAI在1995年的《开罗宣言》及其2001年的报告《Guidance on Conducting Audits of Activities with an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中都指出:环境审计应该关注环境、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但环境审计与最高审计机关实施的其他审计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主要内容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根据国际经验,环境审计的角色正面临从“差错防弊”向“绩效评价”的转型,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是对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资金和项目进行绩效审计。

对于绩效内涵的理解,学术界存在两种基本观点,一是“绩效即结果的观点”,二是“绩效即行为的观点”,因此在绩效审计中,既要考虑投入(行为),也要考虑产出(结果)。目前绩效审计的内容被公认为三个方面,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其对应的3个英文单词都以字母E开头,因此又称“3E”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对“3E”分别定义如下:经济性(Economy)用于描述一定资源的成本耗费程度,指在确定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取得适当质量和数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效率性(Efficiency)用于描述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指在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使用过程中,以一定数量的资源取得最大产出或者以最小投入取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出;效果性(Effectiveness)用于描述产出和成果之间的关系,指产出达到预定目标的程度。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关系如图1所示。

在我国,资金流跟踪监测、边际分析、费用效益分析、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等都曾应用于环境绩效审计。但总体上看,我国的环境绩效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情况下,因没有成熟的经验、普遍接受的技术方法可供借鉴,难以对环境成本和效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制约了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结合环境审计的特点,需要以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提升环境绩效审计的效果,发挥环境审计作为制度安排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问卷调查法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的应用程序

问卷调查是以问卷形式向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它具有简便易行、成本低和客观真实等优点。在环境绩效审计中,对于效果性的审计主要是分析与实际水平相比,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由于环境保护是公共财政投资的“公共产品”,为了考察各类政府环保项目的绩效,可以从环境公共产品的用户——社会公众的角度考察其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搜集审计证据或审计线索,通过合理的设计问卷,客观选择调查对象发放问卷,以及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环境保护公共财政支出的效果性进行评价。

1 问卷调查的设计

在环境绩效审计中,问卷调查的设计一般应考虑编制时间、调查形式、主要内容、题型选择等因素。问卷调查的编制时间一般应在审前调查结束后进行。通过审前调查,审计人员能够摸清环境保护资金投向的基本情况和项目的特点,发现可能影响环境保护项目绩效的主要问题,因此,审前调查结束后设计问卷能够抓住重点,提高问卷的针对性。

问卷调查的调查形式一般应采取匿名调查形式。考虑到署名调查形式可能会影响被调查者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审计人员应采取匿名的方式消除被调查者的疑虑和心理压力。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应根据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及审前调查了解的情况确定。一般应包括: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效果,影响项目效果的主要问题、可能的原因、改进的建议等。在确定主要内容时,应坚持客观精简、重点突出的原则,避免可有可无的选项。

问卷调查的题型选择应根据审计调查的目标和对象合理确定。问卷的题型一般分为三类,即开放式、封闭式和半开放半封闭式。开放式题型的优点是能够收集到许多原来没有设想到的答案,缺点是容易因被调查者的理解歧异产生偏差,也不易汇总分析;封闭式题型的优点是易于被调查者理解和接受、调查结论比较集中、便于汇总分析等,缺点是不具有弹性。半开放半封闭式题型是在封闭式选项之后加上一个“其他”选项,让被调查者在找不到贴切的答案时能自由填写答案。

2 问卷调查的优化

第一步是审计组内部讨论。审计组的讨论能够起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如,其他参与审前调查的审计人员可能会提出更加符合项目实际的问卷题目,资深的审计人员能够对问卷的可行性和可能结果作出初步判断。

第二步是听取外部专家的意见。可邀请参与具体审计项目的有关专家进行座谈,充分听取他们从专业角度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使问卷表述更加精确、专业。

第三步是小规模试用。试用的样本规模建议在30份左右,通过试用中的信息反馈,可以发现调查问卷的内容结构、逻辑、用语等各方面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同时也能对问卷结果和可信度作出初步估计,为下一步大规模使用问卷提供决策参考。

3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一般可采用邮寄、现场、在线三种方式发放问卷。

邮寄(电子邮件)方式简便易行,但对被调查者的影响力较低,因此建议在信封(电子邮件)里附上一封感谢信或者附上“本问卷仅限于审计使用”的承诺和说明,并且要给被调查者附上寄回问卷用的空白信封和邮票。

现场方式是审计实务中十分有效的问卷发送方式。当面发放、当场填写,有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当场问答,同时由于情感交流,易于取得被调查者的合作,也有利于提高问卷的回收率。

在线方式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调查方式,通过互联网及其辅助系统可以实现自助式在线帮助、在线回答、回收答卷、数据统计分析等系列功能。在线调查方式的调查成本比较低,可以利用政府信息平台等环境保护项目的网络问卷。

对回收的问卷,在剔除废卷的同时要统计有效问卷的回收率。当回收率达到70%以上时,方可作为效果性评价的依据。如果有效问卷的回收率比较低,需要扩大范围进行补充调查。

4 调查问卷的处理

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简单的调查问卷可以采用Excel进行分析,相对复杂的调查问卷采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结果可为环境保护项目的目标实现程度提供第三方审计证据。

三、案例应用

1 项目背景

2008年初,针对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公交车冒黑烟问题,A市政府计划拿出1500余万元,重拳整治公交“黑尾巴”2009年10月,A市审计局对该环境保护项目的绩效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并将其列为A市审计局年度重点项目。选择该项目作为年度重点项目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市领导关心。市政府制定的《A市区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行动计划(2008年-2010年)》指出:2008年要完成公交8件实事。其中一件即“年内完成905辆尾气排放未达标公交车辆的环保化改造,消除冒黑烟现象”。这是市政府向广大市民的郑重承诺,项目是否如期完成、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是市领导非常关心的问题。(2)人民群众关注。公交车冒黑烟曾经是A市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在民主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承担受托公共责任的政府能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改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健康是老百姓密切关注的问题。(3)符合时效性的原则。该项目于2008年4月启动,至2009年4月底全面完成,6月通过了环保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因此审计机关选择在2009年末及时跟进,正是项目效果逐步显现并趋于稳定、便于检验的最佳时期。(4)符合项目绩效易于评价的原则。该项目时间跨度相对较短、内容相对单一,成本可以计量,项目效果可以通过技术论证、现场观察、问卷调查等手段进行衡量。

2 问卷调查在审计中的应用

评价公交车尾气排放的治理效果是审计的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公交公司提供的资料,涉及尾气综合治理的公交车共有905辆,但显然不可能对它们全部作一遍尾气检测,不仅审计时间、审计手段和审计成本受到限制,而且会对这些车辆的正常运营造成于扰和影响,因而必须找到合理的替代审计程序来收集证据,反映该项目的目标实现程度。审计组灵活运用了问卷调查来搜集环保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审计证据。

在审计过程中,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问卷调查:一是在市中心广场和某中学现场发放问卷;二是通过市政府网站和审计局网站发放网络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225份,调查对象包含在职职工、离退休老人、公务员、学生等各个社会阶层,调查结果反映了不同人群的意见。问卷设计如表1所示。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汇总和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如表2所示。

此次问卷调查通过现场发放和在线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25份。其中:关于“公交车尾气综合整治”项目是否成功的选项,有88.4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非常成功”和“比较成功”,有11.5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不太成功”,没有人选择“失败”;目标实现程度(效果性)的审计评价为“基本实现”。

关于改善了空气质量的选项,有98.67%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显著”和“比较显著”,1.3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不太显著”,没有人认为“不显著”;目标实现程度(效果性)的审计评价为“实现”。

关于提升了城市形象的选项,有95.56%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显著”和“比较显著”,4.4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不太显著”,没有人认为“不显著”;目标实现程度(效果性)的审计评价为“实现”。